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進擊の巨人 文字產生器 - 文字/字體產生器

進擊の巨人 文字產生器 - 文字/字體產生器

http://blog.xuite.net/i20jay/123/115058797-%E6%96%87%E5%AD%97%2F%E5%AD%97%E9%AB%94%E7%94%A2%E7%94%9F%E5%99%A8
 


怪獣児童書スレ

怪獣児童書スレ

1979年 に桃園書房から刊行された​「 世界の大怪獣ものしり大博士」と1981年刊行の「大魔獣恐竜ものしり大博士」、

1986年 刊行のケイブンシャの「ホラームービー怪奇映画大百科」を扱ったスレです。
子供向けの大百科本のはずなのに、


取り上げる怪獣にカルトなものが多いやけにマニアックな内容で面白かったので纏めました。


「 世界の大怪獣ものしり大博士」という本は、聖咲奇さんなど後に特撮・SF誌の『 宇宙船 』を刊行する事になる方々が関わっていたとか。


http://michaelgoraku.blog22.fc2.com/blog-entry-260.html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康熙字典體產生器 ( beta )

康熙字典體產生器 ( beta )









數位人文實驗室  Digital Humanities Virtual Lab ·
https://www.facebook.com/DHVirtualLab/posts/671398732870716


http://marchuang.mqstudiotw.com/kxgen/


夫人事失於下,則天變形於上,咎徵之作,必有由然。


我的香港城邦論和 華夏邦聯論,是實踐香港政治理想的藍圖,也是應付 中美變局的步驟。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歷史風雲:陸贄《 救時內相 》

歷史風雲:陸贄《 救時內相 》

歷史風雲:陸贄陸贄


754年-805年,字敬輿。嘉興人,原籍蘇州。唐代政治家、醫學家。


陸家曾是東晉時代江南望族。曾祖父陸齊望於 唐開元年間,自吳郡吳縣( 今蘇州)遷居嘉興。父親陸侃曾任溧陽( 江蘇溧陽)縣令,早年逝去,贄受母親韋氏教育長大。

大曆五年( 770年)舉進士第六名,登博學宏詞科,歷授華州鄭縣尉,渭南縣主簿,遷監察御史。


唐德宗即位,召為翰林學士。時兩河用兵,他善於分析軍事形勢,並預測可能兵變。


建中四年(783年)果然爆發涇原兵變,德宗避朱泚之亂於奉天( 今陝西乾縣),轉為考功郎中,詔書多出其手,唐德宗發布了《 罪己詔 》,即由陸贄起草《 奉天改元大赦制》:「然以長於深宮之中,暗於經國之務。積習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穡之艱難,不察征戍之勞苦 …… 天譴於上而朕不悟,人怨於下而朕不知…… 罪實在予,永言愧悼。 」深受德宗重視。


貞元八年( 792年)竇參獲罪,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曾上疏反對兩稅法,陸贄說兩稅法有七弊。《 通鑒 》經常載入「 陸贄上言」,卷234詳錄陸贄「 請均節財賦,凡六條」。與裴延齡傾軋,貞元十年(794年),遭裴延齡誣陷,被降為太子賓客。


貞元十一年(795年 ),裴延齡誣陷陸贄煽動軍心,貶忠州( 今四川忠縣)別駕,在州十年,深居簡出,抄集藥方成《 陸氏集驗方 》五十卷。永貞元年(805年)唐順宗即位,下詔召回,詔書未至而卒。贈兵部尚書,謚曰宣。著述多種,流傳有《 陸宣公集》(《 陸宣公翰苑集》)。

在嘉興市嘉善縣惠民鎮,有陸贄墓遺址。


http://mypaper.pchome.com.tw/540903/post/1322910401


陸贄 : 陸宣公奏議. 巻第1-12 ( 日本早稲田大学蔵書 )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i13/i13_00741/


陸贄 :葛氏評点陸宣公奏議. 巻1-4 / 陸贄 撰 ; 葛端調 評点 ; 桑原忱 較訂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bunko11/bunko11_d0326/

石川安貞注: (陸贄)陸宣公全集二十四卷 -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注, 景寛政二年 序, 名古屋永樂屋東四郎等刊本 ( 栗田慶雲堂, 1886 )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5939



權德輿 : 唐贈兵部尚書宣公陸贄翰苑集序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5%94%90%E8%B4%88%E5%85%B5%E9%83%A8%E5%B0%9A%E6%9B%B8%E5%AE%A3%E5%85%AC%E9%99%B8%E8%B4%84%E7%BF%B0%E8%8B%91%E9%9B%86%E5%BA%8F


陸贄 : 蝗蟲避正殿降免囚徒德音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8%9D%97%E8%9F%B2%E9%81%BF%E6%AD%A3%E6%AE%BF%E9%99%8D%E5%85%8D%E5%9B%9A%E5%BE%92%E5%BE%B7%E9%9F%B3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權德輿 : 唐贈兵部尚書宣公陸贄翰苑集序

權德輿 : 唐贈兵部尚書宣公陸贄翰苑集序


嚐讀賈誼書。觀其經制人文,鋪陳帝業,術亦至矣。待之宣室,恨得後時,遇亦深矣。然竟不能達四聰而盡其善,排群議而試厥謀,道之難行,亦已久矣。東陽、絳、灌,何代無之?噫!一薰一蕕,善善齊不能同其器,方鑿圓枘,良工無以措巧心。所以治世少而亂日多,大雅衰而正聲寢。漢道未融,既失之認賈傳;吾唐不幸,複擯棄於陸公。


公諱贄,字敬輿,吳郡蘇人,溧陽令偘之子。年十八登進士第,應博學宏辭科,授鄭縣尉,非其好也。省母歸壽春,刺史張鎰,有名於時,一獲晤言,大加賞識。暨別,鎰以泉貨數萬為贐,曰:「 願以此奉太夫人一日之膳。 」公悉辭之,領新茶一串而已。是歲以書判拔萃調渭南主簿,禦史府以監察換之。德宗皇帝春宮時知名,召對翰林,即日為學士,由祠部員外轉考功郎中。


朱泚之亂,眾幸奉天,時車駕播遷,詔書旁午,公灑翰即成,不複起草,初若不經思慮,及成而奏,無不曲盡事情,中於機會,倉卒填委,同職者無不拱手歎伏,不能複有所助。嚐從容奏曰:「 此時詔書,陛下宜痛自引過,以感人心。昔禹湯以罪已勃興,楚昭以善言複國,陛下誠能不吝改過,以言謝天下,俾臣草辭無諱,庶幾群盜革心。 」


上從之。故行在詔書始下,雖武人悍卒,無不揮涕激發。議者以德宗克平寇亂,不惟神武之功,爪牙宣力,蓋亦資文德腹心之助焉。及還京師,李抱貞來朝,奏曰:「 陛下在山南時,山東士卒聞書詔之辭,無不感泣,思奮臣節,時臣知賊不足平也。」


公自行在帶本職,拜諫議大夫中書舍人,精敏小心,未嚐有過,艱難扈從,行在輒隨,啟沃謨猷,特所親信,有時宴語,不以公卿指名,但呼陸九而已。初幸梁、洋,棧道危狹,從官前後相失。


上夜次山館,召公不至,泫然號於禁旅曰:「 得陸贄者賞千金。 」頃之公至,太子親王皆賀。初公既職內署,母韋氏尚在吳中,上遣中使迎至京師,道路置驛,文士榮之。丁韋夫人憂,去職,持喪於洛,遣人護溧陽之柩,祔於河南,上遣中使監護其事,四方賻遺數百萬,公一無所取。


素與蜀帥韋南康布衣友善,韋令每月置遺,公奏而受之。服闋複內職,權知兵部侍郎,覲見之日,天子為之興,改容敘吊,優禮如此。內外屬望,日夕俟其輔政,為竇參忌嫉,故緩之。真拜兵部侍郎,知貢舉,得人之盛,公議稱之。貞元八年拜中書侍郎平章事,公以少年入侍內殿,特蒙知遇,不可與眾浮沈,苟且自愛,事有不可,必諍之。上察物太精,躬臨庶政,失其大體,動與公違,奸諛從而間之,屢至不悅。


親友或規之,公曰:「吾上不負天子,下不負吾所學,不恤其他。「公精於吏事,斟酌剖決,不爽錙銖,其經綸制度,具在《 德宗實錄 》。及竇參納劉士寧之賂,為李巽所發,得罪左遷,橫議者以公與參素不協,歸罷相之議於公。戶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齡以奸回得幸,害時蠹政,物議,莫敢指言,公獨以身當之,屢言不可。


翰林學士吳通元忌公先達,每切中傷,陰結延齡,互言公短。宰相趙憬,公之引拔,昇為同列,以公排邪守正,心複異之。群邪沮謀,直道不勝,十年退公為賓客,罷政事。明年夏旱,芻糧不給,軍校訴於上,延齡奏曰:「 此皆陸贄輩怨望,鼓扇軍人也。 」貶公忠州別駕。上怒不可測,賴陽城張萬福救之,獲免。


蜀帥韋令抗表請以贄代已,歲賂資糧。公在南賓,閉門卻埽,郡人希識其麵,複避謗不著書,唯考校醫方,撰《 集驗方 》五十卷行於世。江峽十稔,永貞初,與鄭餘慶、陽城同徵還,公已薨歿,時年五十二。公之秉筆內署也,榷古揚今,雄文藻思,敷之為文誥,伸之為典謨,俾僄狡向風,懦夫增氣,則有《 制誥集 》一十卷,覽公之作,則知公之為文也,潤色之餘,論思獻納,軍國利害,巨細必陳,則有《 奏草 》七卷。


覽公之奏,則知公之為臣也。其在相位也,推賢與能,舉直錯枉,將斡璿衡而揭日月,清氛沴而平泰階。敷其道也,與伊說爭衡,考其文也,與典謨接軫,則有《 中書奏議 》七卷。覽公之奏議,則知公之事君也,古人以士之遇也,其要有四焉:才、位、時、命、也。仲尼有才而無位,其道不行;賈生有時而無命,終於一慟。唯公才不謂不長,位不謂不達,逢時而不盡其道,非命歟?裴氏之子,焉能使公不遇哉?


說者又以房、魏、姚、宋,逢時遇主,克致清平。陸君亦獲幸時君,而不能與房魏爭烈,蓋道未至也。應之曰:「 道雖自我,宏之在人。蜚蝗竟天,農稷不能善稼;奔車覆轍,孔孟亦廢規行。若使四君與公,易時而相,則一否一臧。未可知也。而致君不及貞觀、開元者,蓋時不幸也,豈公不幸哉!以為其道未至,不亦誣乎? 」公之文集有詩文賦,集表狀為別集十五卷。其關於時政,昭昭然與金石不朽者,惟制誥奏議乎!


雖已流行,多謬編次,今以類相從,冠於編首,兼略書其官氏景行,以為序引,俾後之君子,覽以製作,效之為文為臣事君之道,不其偉歟!

source :

權德輿 : 唐贈兵部尚書宣公陸贄翰苑集序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5%94%90%E8%B4%88%E5%85%B5%E9%83%A8%E5%B0%9A%E6%9B%B8%E5%AE%A3%E5%85%AC%E9%99%B8%E8%B4%84%E7%BF%B0%E8%8B%91%E9%9B%86%E5%BA%8F


陸贄 : 陸宣公奏議. 巻第1-12 ( 日本早稲田大学蔵書 )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i13/i13_00741/


陸贄 :葛氏評点陸宣公奏議. 巻1-4 / 陸贄 撰 ; 葛端調 評点 ; 桑原忱 較訂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bunko11/bunko11_d0326/


石川安貞注: (陸贄)陸宣公全集二十四卷 -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注, 景寛政二年 序, 名古屋永樂屋東四郎等刊本 ( 栗田慶雲堂, 1886 )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5939



權德輿 : 唐贈兵部尚書宣公陸贄翰苑集序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5%94%90%E8%B4%88%E5%85%B5%E9%83%A8%E5%B0%9A%E6%9B%B8%E5%AE%A3%E5%85%AC%E9%99%B8%E8%B4%84%E7%BF%B0%E8%8B%91%E9%9B%86%E5%BA%8F


陸贄 : 蝗蟲避正殿降免囚徒德音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8%9D%97%E8%9F%B2%E9%81%BF%E6%AD%A3%E6%AE%BF%E9%99%8D%E5%85%8D%E5%9B%9A%E5%BE%92%E5%BE%B7%E9%9F%B3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陸贄 : 翰苑集

陸贄 : 翰苑集
   
    聖人苑中射落飛雁賦
    東郊朝日賦
    傷望思台賦
    月臨鏡湖賦
    冬至日陪位聽太和樂賦
    登春台賦
    鴻漸賦
  

    奉天改元大赦制
    平朱泚後車駕還京大赦制
    貞元改元大赦制
    冬至大禮大赦制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
    李晟司徒兼中書令制
    蕭複劉從一薑公輔平章事制
    張延賞中書侍郎平章事制
    渾瑊侍中制
    盧翰劉從一門下中書侍郎平章事制
    劉滋崔造齊映平章事制
    李納檢校右仆射平章事制
    韓滉檢校左仆射平章事制
    李勉太子太師制
    薑公輔左庶子制
    崔造右庶子制
    盧翰太子賓客制
    賈耽東都留守制
    崔縱東都留守制
    普王荊襄江西等道兵馬都元帥制
    馬燧渾瑊副元帥招討河中制
    李晟鳳翔隴西節度兼涇原副元帥制
    劉洽檢校司空充諸道兵馬都統制
    渾瑊京畿金商節度使制
    杜亞淮南節度使制
    虔王申光隨蔡等州節度使制
    唐朝臣振武節度論惟明鄜坊觀察使制
    嘉王橫海軍節度使制
    韓滉加檢校右仆射制
    馬燧李皋賜實封制
    韓滉度支鹽鐵轉運等使制
    李叔明右仆射制
    李澄贈司空制
    除鄧州歸順官制
    李納檢校司空制
  

    誅李希烈後原宥淮西將士並授陳仙奇節度詔
    重原宥淮西將士詔
    賑恤諸道將吏百姓等詔
    優恤畿內百姓並除十縣令詔
    重優複興元府及洋鳳州百姓等詔
    誅李懷光後原宥河中將吏並招諭淮西詔
    議減鹽價詔
    賜京畿及同華等州百姓種子賑給貧人詔
    賜將士名奉天定難功臣詔
    改梁州為興元府升洋州為望州詔
    奉天遣使宣慰諸道詔
    收複京師遣使宣慰將吏百姓詔
    平淮西後宴賞諸軍將士放歸本道詔
    授王武俊李抱真官封並招諭朱滔詔
    招諭淮西將吏詔
    招諭河中詔
    甄獎陷賊守節官詔
    令百寮議大禮期日詔
    令諸道募靈武鎮守人詔
  

    安撫淮西歸順將士百姓敕
    不許諸軍侵擾敕
    放淮西生口歸本貫敕
    慰問四鎮北庭將吏敕書
    與回紇可汗書
    賜吐蕃將書
    賜吐蕃宰相尚結讚書
    賜尚結讚第二書
    賜尚結讚第三書
  

    答宰臣請停大禮表
    答百寮請停大禮表
    答百寮請停大禮第二表
    答百寮請停大禮第三表
    答百寮賀利州連理木表
    答宰臣請複禦膳表
    答百寮請複禦膳表
    蝗蟲避正殿降免囚徒德音
    冊淑妃王氏為皇後文
    冊嘉誠公主文
    冊蜀王妃文
    冊杞王妃文
    賜李納王武俊等鐵券文
    賜安西管內黃姓纛官鐵券文
    策問博通墳典達於教化科
    策問識洞韜略堪任將帥科
    均節賦稅恤百姓六條
    論裴延齡奸蠹書
  

    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
    論關中事宜狀
    論敘遷幸之由狀
    奉天論奏當今所切務狀
    奉天論前所答奏未施行狀
    奉天請數對群臣兼許令論事狀
    奉天論尊號加字狀
    重論尊號狀
    奏天論赦書事條狀
    奉天論擬與翰林學士改轉狀
    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
    奉天論解蕭複狀
    奉天薦袁高等狀
    奉天論李晟所管兵馬狀
    奉天奉李建徽楊惠元兩節度兵馬狀
    駕幸梁州論進獻瓜果人擬官狀
    又論進瓜果人擬官狀
    興元論解薑公輔狀
    又答論薑公輔狀
    興元論請優獎曲環所領將士狀
    興元論解蕭複狀
    又答論蕭複狀
    興元論續從賊中赴行在官等狀
    興元賀吐蕃尚結讚抽軍回歸狀
    興元論賜渾瑊詔書為取散失內人等議狀
    興元奏請許渾瑊李晟等諸軍兵馬自取機便狀
    興元請撫循李楚琳狀
    興元論中官及朝官賜名定難功臣狀
    鑾駕將還宮闕論發日狀
    請釋趙貴先罪狀
    論替換李楚琳狀
    收河中後請罷兵狀
    請許台省長官舉薦屬吏狀
    請遣使臣宣撫諸道遭水州縣狀
    論淮西管內水損處請同諸道遣宣慰使狀
    謝密旨因論所宣事狀
    論嶺南請於安南置市舶中使狀
    論宣令除裴延齡度支使狀
    論齊映齊抗官狀
  

    請減京東水運收腳價於緣邊州鎮儲蓄軍糧事宜狀右。臣伏見陛下每垂睿心,經略邊境,增築城壘,加置戍兵。
    論緣邊守備事宜狀
    商量處置寶參事體狀
    奏議竇參等官狀
    請不簿錄竇參莊宅狀
    請還田緒所寄撰碑文馬絹狀
    請依京兆所請折納事狀
    議汴州逐劉士寧事狀
    請不與李萬榮汴州節度使狀
    論度支令京兆府折稅市草事狀
    論左降官準赦合量移事狀
    再奏量移官狀
    三奏量移官狀
    請邊城貯備米粟等狀
    論朝官闕員及刺史等改轉倫序狀
  

    告謝昊天上帝冊文
    告謝元宗廟文
    告謝肅宗廟文
    告謝代宗廟文
    祭大禹廟文


source :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5%A5%89%E5%A4%A9%E6%94%B9%E5%85%83%E5%A4%A7%E8%B5%A6%E5%88%B6

權德輿 : 唐贈兵部尚書宣公陸贄翰苑集序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5%94%90%E8%B4%88%E5%85%B5%E9%83%A8%E5%B0%9A%E6%9B%B8%E5%AE%A3%E5%85%AC%E9%99%B8%E8%B4%84%E7%BF%B0%E8%8B%91%E9%9B%86%E5%BA%8F

治國,從檢討自己做起
http://www.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9&nid=1628


陸贄 : 陸宣公奏議. 巻第1-12 ( 日本早稲田大学蔵書 )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i13/i13_00741/


陸贄 :葛氏評点陸宣公奏議. 巻1-4 / 陸贄 撰 ; 葛端調 評点 ; 桑原忱 較訂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bunko11/bunko11_d0326/


石川安貞注: (陸贄)陸宣公全集二十四卷 -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注, 景寛政二年 序, 名古屋永樂屋東四郎等刊本 ( 栗田慶雲堂, 1886 )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5939



權德輿 : 唐贈兵部尚書宣公陸贄翰苑集序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5%94%90%E8%B4%88%E5%85%B5%E9%83%A8%E5%B0%9A%E6%9B%B8%E5%AE%A3%E5%85%AC%E9%99%B8%E8%B4%84%E7%BF%B0%E8%8B%91%E9%9B%86%E5%BA%8F


陸贄 : 蝗蟲避正殿降免囚徒德音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8%9D%97%E8%9F%B2%E9%81%BF%E6%AD%A3%E6%AE%BF%E9%99%8D%E5%85%8D%E5%9B%9A%E5%BE%92%E5%BE%B7%E9%9F%B3

營造法式 獨醒雜志 玉照新志 玉壺野史 玉壺清話 王魏公集 王文正公筆錄 珊瑚鉤詩話 珍席放談 珞琭子三命消息賦注


營造法式 獨醒雜志 玉照新志 玉壺野史 玉壺清話 王魏公集 王文正公筆錄 珊瑚鉤詩話 珍席放談 珞琭子三命消息賦注 珩璜新論 環溪詩話 疊山集 癸辛雜識 白石道人歌曲 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 皇極經世書 直齋書錄解題 省心錄 知言 石林燕語 石林詩話 石湖詞 硯譜 硯史 碧雞漫志 祛疑說 禪林僧寶傳 稼軒詞 竊憤錄 端溪硯譜 竹莊詩話 筍譜 紺珠集 經筵玉音問答 緗素雜記 續墨客揮犀 續書譜 續世說 羅氏識遺



灤京雜詠 為政善報事類 為政忠告 無錫縣志 燕石集 玉堂嘉話 玉機微義 琵琶記 田家五行 異域志 真臘風土記 石初集 秋聲集 秘書監志 經濟文集 通制條格 遺山集 遼史 脈訣刊誤 醫壘元戎 釋氏稽古略 金匱鉤玄 金史 金志 金淵集 至順鎮江志 至元嘉禾志 至大金陵新志 至正集 至正四明續志 芳谷集 范德機詩集 錄鬼簿 錢塘遺事 鐵崖古樂府 藥房樵唱 陳剛中詩集 雁門集 雙溪醉隱集 蛻岩詞



火龍神器陣法 炎徼紀聞 烈皇小識 煮粥條議 熊龍峰小說四種 燕對錄 物理小識 玉笥集 玉堂薈記 玉堂叢語 王舍人詩集 王常宗集 王文成全書 琴聲十六法 瑤石山人稿 瓶花齋雜錄 男子雙名記 白石山房逸稿 白蘇齋類集 白雲稿 白雲集 白雲樵唱集 白谷集 百川書志 皇明紀略 皇明經世文編 皇明典故紀聞 石田詩選 石隱園藏稿 石洞集 碧山樂府 禮部志稿 空同集 竹澗集 篁墩文集 簡端錄 紀效新書 綠牡丹 練兵實紀 繼世紀聞



瀋館錄 瀋故 灸法秘傳 無事為福齋隨筆 煙嶼樓筆記 照世杯 熙朝新語 燕子春秋 燕樂考原 牧齋初學集 牧齋有學集 玉紀 玉臺新詠 王學質疑 現成話 理瀹駢文 琉球國志略 甌北詩話 甲申傳信錄 畫筌 畫筌析覽 疫疹一得 瘍醫大全 瘳忘編 白雨齋詞話 白雪遺音 皇朝經世文編 皇朝經世文續編 皺水軒詞筌 皺水軒詞筌 知聖篇 石匱書後集 石柱記箋釋 石洲詩話 研經言 硯山齋雜記 神灸經綸 神農本草經讀 章安雜說 竹葉亭雜記


民國
晚晴簃詩匯 晴花暖玉詞 清史稿 無盦詞 然脂餘韻 熊氏真傳少林大易筋經 燈猜叢話 犬窩謎話 王仲奇醫案 竹泉生女科集要 遯園醫案 醫學經驗錄·醫案 青紅幫演義 西太后艷史演義 魯樓醫案 兒科萃精 兒科要略 新民說 時疫解惑論 止園醫話 歷史通俗演義-元史 歷史通俗演義-兩晉 歷史通俗演義-前漢 歷史通俗演義-南北史 歷史通俗演義-唐史 歷史通俗演義-宋史 歷史通俗演義-後漢 歷史通俗演義-明史 歷史通俗演義-民國 歷史通俗演義-清史 歷史通俗演義-五代史


- - -

先秦兩漢
琴操 靈棋經 許負相法 吳地記 尚書大傳 數術記遺 易緯稽覽圖 易緯辨終備 三輔黃圖 中藏經 漢官舊儀 漢武帝內傳 漢武故事 獻帝春秋 理惑論 異聞記 相貝經 老子指歸 野老書 金匱要略方論 金匱要略淺注 范子計然 華佗神方 雜事秘辛 青烏經 養羊法 養魚經 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 言兵事書 鬻子古文龍虎經 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 傷寒論宋版 器經 四民月令 孔北海集 戒子益恩書 政論 昌言 易緯通卦驗 楚辭章句疏証


魏晉南北朝
爾雅注疏 物理論 肘後備急方 脈經 鄴中記 針灸甲乙經 荀公曾集 陶淵明集 陸清河集 鬼谷子注 南方草木狀 博物志 古今刀劍錄 古今注 周易注 帝王世紀 後漢紀 搜神記 春秋穀梁傳注疏 曹子建集 曹子建文集 中華古今注 潘黃門集 佛國記 玄中記 玉照神應真經 甄異傳 益州記 相牛經 神滅論 筆陣圖 筆勢論十二章 綠珠傳 續畫品 聲無哀樂論 還冤記 郭子 荊州記 關中記 處世懸鏡


隋唐
灌畦暇語 煎茶水記 獨異志 玉燭寶典 王右丞集箋注 王子安集 石藥爾雅 神機制敵太白陰經 禮記正義 竹譜 素問六氣玄珠密語 經典釋文 緝古算經 續孟子 羅昭諫集 羯鼓錄 翰林志 道德真經傳 道德經論兵要義述 酉陽雜俎 臣軌 銀海精微 茶經 蒙求 開元釋教錄 開河記 蘇氏演義 陳拾遺集 陳書 隋遺錄 隋書 集異記 雲溪友議 青囊序 蠻書 詩式 諸病源候論 讒書 貞觀政要 資暇集


http://ctext.org/wiki.pl?if=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