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p2p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p2p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香屑集巻十六 : 恣情窺窈窕, 調笑學娉婷

香屑集巻十六 : 恣情窺窈窕, 調笑學娉婷


宛宛百花亨, 遮風展小屏.
恣情窺窈窕, 調笑學娉婷.


久喜房廊接, 無時枕席寧.
兩心宜一體, 比翼復連形.


浮炷依羅幌, 飄香入繡扃.
曹娘嬌態盡, 眉斂遠山青.


             中允黄之雋撰
  又無題上下平三十首/
翡翠錦屏中柔情已暗通暫須廻步履時許出簾櫳酒
影搖新月衣香逐上風憐時魚得水飄似鶴翻空無復
雙金報何當一笑同臉濃花自發春入杏梢紅
 翡翠李白長/干行柔情元稹會/真詩暫須韓愈和侯/協律咏笋時許吳大/江擣
[016-1b]
 衣/酒影岑參梁州龍岡/寺北庭泛舟衣香權徳輿/玉臺體憐時㢮肩吾/雜古詞飄
 似白居易/白羽扇無復劉禹錫西州李尚書/逺示二篇因以繼和何當羅隱秋/居有寄臉
 濃張祜題蘇/小小墓春入王周早/春西園
欲妝臨鏡慵佳趣為誰濃尚記帷中密還如天上逢帶
翻金孔雀褥隱繡芙蓉暗網籠歌扇芳筵叠酒鍾歡娛
當共保辛苦尚相從雲雨陽臺路巫山十二峰
 欲妝杜荀鶴/春宫怨佳趣岑參自潘陵/尖還少室尚記蘇頲和姚令公/懷古人之作
 還如張説侍宴蘘/荷亭應制帶翻皇甫松/抛毬樂褥隱杜甫李/監宅暗網劉/禹
[016-2a]
 錫樂天五月/長齋戲之芳筵姚合和門下李/相餞西蜀相公歡娯孟浩然襄/陽公宅飲辛
 苦李賀昌谷讀/書示巴童雲雨孫逖送/魏騎曹巫山李端巫/山高
好月當三五青蛾豔一雙不如相視笑更覺片心降香
濕勝含露情長抵導江蓮舟同宿浦瓊户正當窻翡翠
巢珠網琉璃冰酒缸到君幽臥處洞府有仙厖
 好月溫庭筠寒食/節日寄楚望青蛾柳中庸春/思贈人不如徐鉉棋賭賦/詩輸劉起居
 奐/更覺杜甫季秋蘇五/弟纓江樓夜宴香濕楊巨源與李秀才/同賦泛酒花詩情長
 吳融/戲作蓮舟錢起送李栖桐道/舉擢第還鄉省侍瓊户無名氏紀/遊東觀山翡翠孫/逖
[016-2b]
 和崔司馬登/稱心山寺琉璃李商隱蠅蝶雞/麝鸞鳯等成篇到君劉長卿集梁/耿開元寺所
 居/院洞府耿湋送葉尊/師歸處州
八字如相許雙杯未可辭石橋春暖後羅幌月明時困
立攀花久貪吟放盞遲如何抛錦帳已得並蛾眉猶豫
應難抱嬌嬈不自持楚腰知便寵無語枕頻欹
 八字吳融送/䇿上人雙杯耿湋晩春青/門林亭宴集石橋羅隱題𤣥同/先生草堂羅
 幌沈祖仙/秋閨困立白居易寒食/日過棗糰店貪吟韓偓寒食日/雨中看薔薇如何
 鄭谷送從叔員/外赴華州辟已得長孫佐輔/關山月猶豫皮日休新秋/言懷寄魯望嬌
[016-3a]
 饒劉駕/效古楚腰李商隱效徐/陵體贈更衣無語李後主/喜遷鶯
畫出看還欠方憐畫手稀肥膚如玉潔新髩學鴉飛失
喜先臨鏡時羞欲掩扉廻燈入綺帳滅燭解羅衣見説
風流極深嫌氣力微鴛鴦不獨宿兩兩自依依
 畫出李咸用/紅薇方憐張祜題山/水障子肥膚徐仲雅/耕夫謠新髩杜牧/閨情
 失喜宋之問/牛女時羞楊巨源/艷女詞廻燈李端妾/薄命滅燭李白/寄逺見
 説李商隱/贈柳深嫌王諲/閨情鴛鴦杜甫/佳人兩兩吳融/蛺蝶
搖曳紫霞裾雙鬟人不如重筵開瑇瑁纖手折芙蕖猶
[016-3b]
結同心苣還生比目魚酒飛鸚鵡重錦逐鳯凰舒漸到
依依處翻嫌脈脈疎願為形與影月度北窻虛
 搖曵柳泌玉/清行雙鬟李嘉祐/古興重筵竇庠東都嘉量亭/獻留守韓僕射纖
 手顧非熊/采蓮詞猶結牛嶠菩/薩蠻還生陳陶/續古酒飛李羣玉廣江/驛餞筵留别
 錦逐李嶠/帷漸到黎逢小苑春/望宮池柳色翻嫌李商隱/槿花願為崔液/擬古
 神女宛/轉歌月度庫狄履溫夏晩/初霽南省寓直
傍砌看紅藥栽花比緑珠詩裁明月扇香近博山鑪蝴
蝶晴還舞鴛鴦宿不孤若教親玉樹宛似入蓬壺五馬
[016-4a]
來何晩千金買亦無那堪樓上望槅子碧油糊
 傍砌韓愈和席八/䕫十二韻栽花蘇拯金/谷園詩裁武元衡中秋/夜聴歌聯句香
 近溫庭筠病中/書懷呈友人蝴蝶錢起過山人所/居因寄諸遺補鴛鴦白居易南/塘瞑興
 若教李羣玉龍安寺/佳人阿最歌宛似孟浩然與王昌/齡宴道士房五馬張謂/寄崔
 澧/州千金王建賞/牡丹那堪李中得故/人消息槅子元稹夢/遊春
幾日還攜手何人手好攜祗應隨暮雨却怕有春泥雕
鏤心偏許愔淫思乍迷詩猶少綺美畫得不端倪洞戸
連珠網高樓倚玉梯寧敎鸚鵡啞故向緑窻啼
[016-4b]
 幾日許渾洛中遊/眺寄同志何人杜牧不飲/贈官妓祗應李羣玉桂州/經佳人故居
 却怕唐彦謙/春雨雕鏤令狐楚和寄/竇七中丞愔淫張祜烏/夜啼詩猶釋/尚
 顔寄華/陰司空畵得李商隱和孫朴/韋蟾孔雀詠洞户溫庭筠/洞户高樓盧綸/奉陪
 侍中登/白樓寧敎司空圖/感時故向聶夷中/烏夜啼
坐捲流黄簟手提金縷鞋願為蝴蝶夢偷得鳯凰釵拂
匣收珠佩攜琴就玉堦兩情深夜月千度入春懷不惜
羅衣濕方欣綺席諧獨憐脂粉氣半被落花埋
 坐捲丁仙芝長寧/公主舊山池手提李後主/菩薩蠻願為呂羣題/寺壁偷得于/鵠
[016-5a]
 古/詞拂匣徐鉉離/歌辭攜琴齊瀚長/門怨兩情牛嶠應/天長千度皇甫/松抛
 毬/樂不惜趙嘏昔/昔鹽方欣元稹痁臥聞幕中/諸公徵樂會飲獨憐宋之問/傷曹娘
 半被盧綸/春詞
借問妝成未佯羞不出來洞房閒窈窕香步獨徘徊懶
整鴛鴦被輕斟瑪瑙杯繡屏金作屋鸞鏡玉為臺水弄
湘娥佩鹽牽謝女才隔花聞一笑竹裏夜窻開
 借問陸暢雲安公主下/降奉詔作催妝詩佯羞李白越/女詞洞房元稹春/六十韻香
 步溫庭筠/咏春幡懶整李羲府/堂堂詞輕斟李商隱小/園獨酌繡屏韓偓/無題鸞
[016-5b]
 鏡楊容華/新妝詩水弄李賀黄/頭郎鹽牽李紳登禹/廟廻降雪隔花陳羽公/子行
 竹裏張&KR1324宿江/叟島居
燕語雕梁晩龍盤畫燭新屏開金孔雀梳陷鈿麒麟粉
蕋粘妝簏紅綿拭鏡塵豔廻秦女目態比洛川神月好
頻移座花飛復戀人春風誰識面雲雨是前身
 燕語王涯閨/人贈逺龍盤李嶠/燭屏開杜甫李/監宅梳陷白居易題/周皓大夫
 新亭/子粉蕋張說傷妓/人董氏紅綿韓偓/無題豔廻竇常花/發上林態比孟/浩
 然和張二自穰/縣還途中遇雪月好吳融/花村花飛武后宮人/離别難春風任翻/長安
[016-6a]
 冬夜/書事雲雨崔塗巫/山廟
容華本南國髣髴列仙羣月裏誰無姊花時此見君坐
來驚艷色飛去替行雲輕箑煩相向幽香省共聞亞身
摧蠟燭轉面脱羅裙未入鴛鴦被金爐任意熏
 容華劉禹錫歴/陽書事髣髴李紳華山/慶雲見月裏李商隱子直/晉昌李花花
 時盧綸春日遵善/寺東院曉望坐來趙存約鳥/散餘花落飛去鄭谷水/林擒花輕箑
 杜甫/雨幽香孟貫懷/果上人亞身張祜陪范宣/城北樓夜宴轉面李端妾/薄命未
 入李羣玉龍安寺/佳人阿最歌金爐趙謙光答户部員/外賀遂涉戲贈
[016-6b]
簾外欲黄昏蒼苔見履痕秦姬收寳匣荆艷促芳樽倚
瑟仍廻頸慿欄幾蕩魂天桃唯是笑穠李亦何言綺閣
雲霞滿高堂珠翠繁不知琴月夜春曲懶新翻
 簾外薛奇童/楚宮詞蒼苔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秦姬鮑溶/風筝荆艷上/官
 儀酬薛舍人萬/年宮寓直懷友倚瑟劉禹錫和郴州楊/侍郎玩紫薇花慿欄羅隱靈/山寺
 天桃李商隱/即日穠李羊士諤南/池荷花綺閣袁恕已/咏屏風高堂王維/寓言
 不知盧綸送朝/邑張明府春曲釋皎然擬/長安春詞
不惟樓上思還似鏡中看柳帶垂堪結梅心動已闌巻
[016-7a]
簾聞鳥近迷路出花難繡履嬌行緩春衫瘦著寛霞牀
珠斗帳金井玉鉤欄日暮情何已朱絃初罷彈
 不惟柳公綽和武/相錦樓玩月還似虞世南/咏舞柳帶趙冬曦奉和聖/製樂遊園宴
 梅心元稹/遣興卷簾張祜夏日梅溪/館寄龎舍人迷路宋之問春日宴/宋主簿山亭
 繡履白居易/楊柳枝春衫李商隱擬/沈下賢霞床韋梁牟/步虛詞金井羅隱/臺城
 日暮王勃上已浮江/宴韻得阯字朱絃盧仝/月蝕
月上隨人意人忙月自閑倦書饒婭姹妍唱極妖&KR0570髩
動懸蟬翼釵承墮馬鬟金釭凝燄滅錦帳押春還影占
[016-7b]
徘徊處情生造化間碧空蟾魄度鴛枕映屏山
 月上崔道融/月夕人忙于鄴秋夜/達蕭關倦書路徳延/小兒詩妍唱柳宗/元酬
 韶州裴曹/長使君髩動白居易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遊釵承張昌宗太/平公主山
 亭侍/宴金釭李羣玉/感興錦帳呉融關東獻/兵部劉員外影占李商隠賦/得月照冰
 池/情生張說九日進/茱萸山詩碧空莫宣卿百官乘/月早朝聽殘漏鴛枕溫庭/筠南
 歌/子
春黛雙蛾嫩桃紅兩頰鮮卷簾花影裏拜月畫堂前翠
幙張如霧紗窻薄似煙便邀連榻坐暫借一牀眠粉項
[016-8a]
高叢髩羅衫半脱肩自矜年最少只是逞嬋娟
 春黛白居易/贈同座桃紅路徳延/小兒詩卷簾姚鵠奉和秘監從翁/夏日陜州河亭晩望
 拜月吉中孚妻張/氏拜新月翠幙劉駕上/巳日紗窻張仲素/宮中樂便邀元/稹
 黄明/府詩暫借顧况酬揚州白/塔寺永上人粉項張祜陪范宣/城北樓夜宴羅衫薛/能
 柘枝/詞自矜崔顥王/家少婦只是李商隱/秋月
眉勢倩人描衣香滿路飄頃來多謔浪無以破妖嬈好
夢經年説餘薫幾日銷掌中猶可重花裏暗相招玉趾
廻嬌步羅裙緩細腰慣從鴛被暖接枕話通宵
[016-8b]
 眉勢段成式光/風亭夜宴衣香劉長卿/少年行頃來裴度送劉/二十八無以溫/憲
 杏/花好夢陸龜蒙奉和襲美/新秋言懷次韻餘薫李徳裕和韋侍御陪/相公遊開義六韻
 掌中朱灣咏雙/陸骰子花裏溫庭筠/南歌子玉趾牛嶠女/冠子羅裙袁暉/七月
 閨/情慣從河北士人/寄内詩接枕嚴維贈别劉長/卿時赴河南
蟾閣西施宿兼容燕子巢含丹希蝘蜓向月看蠨蛸烏
几重重縳紅榴個個抄豔繁唯共笑技癢欲誰&KR0946翡翠
香煙合鴛鴦玉佩敲酒濃花一樹爭忍折來抛
 蟾閣皮日休/練瀆兼容李商隱/自喜含丹張說端午三/殿侍宴應制向月長/孫
[016-9a]
 佐輔山/行書事烏几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奉呈湖南親友紅榴元&KR1027/江邊豔繁顧/非
 熊斜谷郵亭/玩海棠花技癢陸龜蒙奉和襲美/新秋言懷次韻翡翠王維遊/化感寺鴛
 鴦杜牧送牛相/出鎮襄州酒濃許渾/春醉爭忍司空圖村/西杏花
僻性慵朝起華堂日漸高霧輕紅躑躅風落紫櫻桃想
像鋪芳褥廻旋墮玉搔淺觴寧及醉團扇不辭勞但遣
催絃索那堪把剪刀秋思彈一遍餘煖在檀槽
 僻性元稹酬翰林白/學士代書百韻華堂杜牧/鸚鵡霧輕張祜/舞風落李徳/裕憶
 村中老/人春酒想像李商隱/鏡檻廻旋劉禹錫浙西李大夫述夢/拜浙東元相公酬和斐然
[016-9b]
 繼/聲淺觴暢當偶宴西/蜀摩訶池團扇劉方平/長信宮但遣權器贈潘/丞聯句那
 堪李白子夜/四時歌秋思白居易冬日/早起閑咏餘煖李後主書/琵琶背
環珮響如何桐花識鳯過綘唇含白玉紅粉豔青蛾湛
湛琴前酒盈盈燭下歌廻裾飄霧雨展帳動煙波月去
簷三尺香焚篆一窠枕低裀席軟留著醉嫦娥
 環珮溫庭筠巫/山神女廟桐花楊巨源聖/壽無疆詞綘唇劉希夷/采桑紅粉孟/浩
 然同張明府/碧溪贈答湛湛鮑溶春/日言懷盈盈張諤岐王席/上咏美人廻裾劉/禹
 錫歴陽/書事展帳李商隱春/深脱衣月去李洞秋宿梓/州牛頭寺香焚唐球/贈行
[016-10a]
 如上/人枕低白居易新/秋曉興留著李白宮中/行樂詞
當壚知妾慣近浦是兒家仙路迎三鳥春風綻百花欄
圍紅藥盛梯倚緑桑斜銀鑰開香閤雲窻網碧紗繡衫
金腰褭展幛玉鴉义别後期君處長來白鼻騧
 當壚楊巨源/胡姬詞近浦丁仙芝/江南曲仙路張說侍宴蘘/荷亭應制春風武/元
 衡長安/春望欄圍許渾長興里夏/日南鄰避暑梯倚鄭谷張/谷田舍銀鑰鄭䖍/閨情
 雲窻李嶠甘露殿/侍宴應制繡衫溫庭筠/握柘詞展障李商隱病中聞/河東公樂營置
 酒口占/寄上别後趙嘏洛中逢/盧郢石歸覲長來姚合白/鼻騧
[016-10b]
綵女搴羅幙仙姬出畫堂手持雙荳蔻被捲兩鴛鴦見
欲迷交甫教他喚阮郎五更樓下月一夜夢中香落絮
縈衫袖飄花遶洞房春風傳我意特地引紅妝
 綵女常建/古意仙姬崔液踏/歌詞手持韓偓/無題被捲郭震子/夜冬歌見欲
 唐彦謙/紫薇花教他劉長卿過白鶴觀/尋岑秀才不遇五更張祜題杭/州靈隱寺一夜
 錢起江/行無題落絮崔湜折/楊柳飄花駱賔王/秋螢春風李白望漢陽/柳色寄王宰
 特地杜甫陪栢中/丞觀宴將士
花間笑語聲少女正輕盈碧海魂應斷金閨畫豈成氛
[016-11a]
氳蘭麝馥委鬱綺羅情終日窻中見通宵膝上横錦衾
重自煖紅燭剪還明無賴夭桃面歡慿醉盡呈
 花間王維班/媫妤少女姚鵠風/不鳴條碧海李逺/咏雁金閨楊系小苑/春望宫池
 柳/色氛氲白居易和微/之夢遊春委鬱高適銅/雀妓終日皇甫冉/遠山通宵
 釋虚中聽軒/轅先生琴錦衾孟浩然/寒夜紅燭裴夷直席上/别張主簿無賴李/商
 隱嘲/桃歡慿劉禹錫歴/陽書事
宛宛百花亨遮風展小屏恣情窺窈窕調笑學娉婷久
喜房廊接無時枕席寧兩心宜一體比翼復連形浮炷
[016-11b]
依羅幌飄香入繡扃曹娘嬌態盡眉斂遠山青
 宛宛儲光羲秋齊曲/江俯見南山遮風楊衡春/日偶題恣情周繇嘲/叚成式調笑
 元稹飲致/用神麴酒久喜裴夷直發交州日/留題解鍊師房無時高適留上/李右相兩
 心薛能贈/苗端公比翼長孫佐輔/關山月浮炷李嶠/燭飄香徐夤/蜀葵曹娘
 宋之問/河陽眉斂白居易和微/之夢遊春
屏掩芙蓉帳高樓挂玉繩漫眠人不喚獨臥妾何曾翠
匣開寒鏡紗窻背曉燈花情羞脈脈春夢困騰騰髣髴
曾相識纖毫欲自矜酥融香透肉蘇合㸃難勝
[016-12a]
 屏掩溫庭筠過/華清宫高樓元稹紀懷贈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漫眠元結漫/酬賈沔
 州/獨臥鄭䖍/閨情翠匣張仲素/宫中樂紗窻白居易/閨怨詞花情李商隱/向晩
 春夢韓偓/三憶髣髴張喬贈/仰大師纖毫杜甫寄劉峽/州伯華使君酥融閻選/謁金
 門/蘇合王建同于汝/錫賞白牡丹
萱草信忘憂梨花莫問愁從容非有約嬌小不禁羞弱
體鴛鴦薦新妝翡翠樓何因肯垂手終自屢廻頭捲箔
香先入遺釵醉不收只應春惜别為爾便淹留
 萱草陸龜蒙/庭前梨花趙嘏/春釀從容李建勲夏日酬/祥松二公見訪嬌小權/徳
[016-12b]
 輿玉/臺體弱體李華長/門怨新妝顔舒鳯/樓怨何因元稹贈/雙文終自皇/甫
 冉漁子溝寄趙/員外裴補闕捲箔徐鉉依韻和令/公大王薔薇詩遺釵徐夤依温/飛卿華清
 宮/韻只應溫庭筠/苦楝花為爾秦系早秋宿/崔業居處
長干斜路北玉樹有餘陰繡户香風暖綺窻明月深和
簪抛鳯髻欹枕覆鴛衾芳意堪相贈春懷不自任花心
愁欲斷嬌喘細疑沈但賞歡無極銷魂況在今
 長干丁仙芝/江南曲玉樹劉禹錫令狐相公示蕙/蘭二艸之什命同作繡户李白/宮中
 行樂/詞綺窻許渾寄郴/州李相公和簪杜牧為/人題贈欹枕溫庭筠/南歌子芳意
[016-13a]
 歐陽詹小苑春/望宮池柳色春懷盧仝卓/女怨花心王維紅/牡丹嬌喘李商/隱獨
 居有/懷但覺元稹/春銷魂錢起别/張起居
盧姬逞十三家住鳯城南妒蝶長成伴飛鸞不假驂弄
珠驚漢燕摘葉餧春蠶宛在機中織難忘燈下談金盆
浴未了玉貌對應慙小院無人夜期君正興酣
 盧姬溫庭筠/和周繇家住錢起題/南陂妒蝶吳融/即席飛鸞韓愈送桂/州嚴大夫
 弄珠李賀/惱公摘葉宋之問/江南曲宛在崔融/擬古難忘賈島寄/魏少府金盆
 張諤三日/岐王宅玉貌李端鮮于少/府宅看花小院唐彦謙/小院期君張祜/題陸
[016-13b]
 敦禮山居/伏牛潭
捲上水晶簾櫻桃拂短簷采花香泛泛過酒玉纖纖揄
袂將離坐休棋各枕奩暗梁聞語燕疎葉漏庭蟾翠珮
輕猶觸金爐煖更添弄琴宜在夜零露已濡霑
 捲上司空圖/偶書櫻桃溫庭筠/偶題采花杜甫/九日過酒白居易奉/和汴州令
 狐令/公揄袂段成式小小/寫真聯句休棋李洞贈王/鳯二山人暗梁徐彥伯/春閨
 疎葉陸龜蒙秋日/遣懷寄道侶翠珮張祜/筝金爐劉禹錫和令狐/相公到鎮書懷弄
 琴宋之問答/李司户夔零露賈島/玩月
[016-14a]
一覩傾城貌高情自不凡纖身霞出海同坐月過杉弱
幹紅妝倚新篁紫綺緘髻鬟垂欲解履舄近相攙遶砌
梅堪折侵階草懶芟願陪歡樂事慎勿信邪讒
 一覩趙象寄/步非煙高情陳翊寄邵/校書楚萇纖身元稹痁臥聞幕中/諸公徵樂會飲戲
 呈/同坐陸龜蒙和襲美江/南書情二十韻弱榦孫逖和崔使/君咏後庭梅新篁韋/莊
 李氏小/池亭髻鬟孟浩然美/人分香履舄劉禹錫和令狐/相公到鎮書懷遶砌袁/暉
 正月/閨情侵階皮日休江南/書情二十韻願陪韋嗣立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慎
 勿姚合新/昌里
[016-14b]
  古意二十二首/
娉婷紅粉妝步履出廻廊羞殺登牆女惱殺踏青娘
 娉婷張柬之/出塞步履李嘉祐同皇甫侍御/題薦福寺一公房羞殺徐夤和/僕射二
 十四丈/牡丹惱殺白居易酬鄭侍御/多雨春空過詩
賣眼擲春心理鬢廻花面疑人含笑情門邊兩相見
 賣眼李白越/女詞理鬢李端春/遊樂疑人李百藥/火鳯詞門邊盧仝小/婦吟
十指纖若筍輕盈玉腕圓何當攜手去枕上正纒綿
 十脂白居易和微之詩/新樓北園偶集輕盈權德輿/玉臺體何當李嶠寫懷/贈杜豳素
[016-15a]
 枕上釋齊已病/起見庭蓮
金梭忽停弄織錦心草草眼色暗相勾為郎容貌好
 金梭陳陶/續古織錦李白/閨情眼色李後主/菩薩蠻為郎曹鄴望/不來
閒時相顧笑暫向花間語雖親不䙝狎不如從嫁與
 閒時儲光羲田/家雜興暫向韋應物/相逢行雖親韓愈南/山詩不如温庭/筠南
 歌/子
妾有雙玉環狀與琅花偶不辭嫁與郎願得入郎手
 妾有盧仝自君/之出矣狀與陸龜蒙入/林屋洞不辭曹鄴/築城願得張祜/團扇
[016-15b]
 行/
東西一水隔飛下雌鴛鴦試取鴛鴦看如何不斷腸
 東西權徳輿/七夕飛下李賀塘/上行試取李逺咏/鴛鴦如何吳融賦/得欲曉
 看妝/面
每笑東家子看人似有情十五即相識與妾同時生
 每笑霍總關/山月看人李山/甫燕十五白居易/長相思與妾于鵠/古詞
春醉戴花眠抱枕無言語水晶簾不隔定得郎相許
 春醉杜光庭/山居抱枕白居易/畫臥水晶楊巨源和汴州/令狐相公白菊定得
[016-16a]
 温庭筠/江南曲
遣郎鋪簟席待郎熏繡衾好教郎作伴為郎歌玉簪
 遣郎王建新/嫁娘詞待郎溫庭筠/更漏子好敎白居易玩/半開花為郎韋莊/雜體
 聯/錦
紅粉當三五黛蛾陳二八不知狂與羞縱歡羅艷黠
 紅粉柳中庸春/思贈人黛蛾温庭筠感舊陳情/獻淮南李僕射不知李白玩/月金陵
 城/西縱歡韓愈春雪/獻裴尚書
笑脱繡衣裳逺屏燈半滅玲瓏合歡袴解帶翻成結
[016-16b]
 笑脱鮑溶秋暮山中/懷李端公益逺屏韓偓/五更玲瓏元稹夢/遊春解帶韋/應
 物對/殘燈
朝朝臨粉鏡畫眉猶未了願君知我心畫作同心鳥
 朝朝魏氏/贈外畫眉崔國輔/魏宮詞願君牛嶠感/恩多畫作蔣冽/古意
燈火光初合陰蟲鳴夜堦不知雙翠鳯併在一金釵
 燈火白居易夜從法/王寺下歸嶽寺陰蟲孟浩然奉先張明府/休沐還鄉海亭宴集不知
 錢起秋夜寄/張韋二主簿併在陸龜蒙人/日代客子
眉剪春山翠臉横秋水溢西施且一笑南威莫能匹
[016-17a]
 眉剪牛嶠菩/薩蠻臉横吳融/箇人西施韋應物廣陵/遇孟九雲卿南威聶夷/中公
 子/行
昨夜裙帶解風送一螢來黄昏掩閨後羞顔未嘗開
 昨夜權德輿/玉臺體風送李嶠秋山望/月酬李騎曹黄昏戴叔倫/新别離羞顔李/白
 長干/行
捲上水晶簾相望如瓊玉當年歡樂幷朝眠還暮浴
 捲上司空圖/偶書相望武元衡安邑里中/秋懷寄高員外當年權徳輿/古意朝
 眠皮日休/練瀆
[016-17b]
傳杯明月光銀罌雲母漿笑向檀郎唾滿喉甘露香
 傳杯沈佺期送/韋商州弼銀罌白居易池上清/晨候皇甫郎中笑向李後主/一斛珠滿
 喉劉禹錫和令狐相公/謝李侍中寄蒲桃
欲下丹青筆臨池畫春水兩兩間鴛鴦鴛鴦會雙死
 欲下薛媛寫/真寄夫臨池陳陶有/所思兩兩牛嶠憶/江南鴛鴦孟郊烈/女操
郎為七上香二物相因縁妾如臺上鏡團圓郎眼前
 郎為施肩吾/古曲二物韋應物/贈李儋妾如辛𢎞智/賦詩團圓張祜團/扇行
小婢偷紅紙書成相思字朝來新上頭知郎舊時意
[016-18a]
 小婢王建閑/居即事書成任氏書/桐葉朝來李何/觀妓知郎丁仙芝/江南曲
何處聽吹簫東鄰女新嫁留連夜臥遲不怕郎君罵
 何處岑參崔駙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東鄰司馬扎/蠶女留連白居易山/中問月
 不怕盧仝馬/蘭請客
  無題絶句十一首/
鏡好鸞空舞書成雁不傳遙將一㸃淚奉墜緑衣前
 鏡好李商隱/效長吉書成宋之問渡吳/江别王長史遙將李白/寄逺奉墜李賀/洛陽
 城外别/皇甫湜
[016-18b]
窻横緑綺琴翻作白頭吟剜却心頭肉教郎見赤心
 窻横韋莊和薛先&KR1200見寄初/秋寓懹之作三用韻翻作虞世南/怨歌行剜却聶夷/中咏
 田/家教郎張祜蘇/小小歌
别來羅帶緩腰支一把玉春生曉鏡中嬌鬟為誰緑
 别來陸龜蒙/贈逺腰支李羣玉/贈回雪春生元稹/生春嬌鬟劉商銅/雀妓
水上鴛鴦浴岸上蝴蝶飛妾心正斷絶郎從何處歸
 水上韋莊菩/薩蠻岸上李賀追/和柳惲妾心郭震子/夜春歌郎從李益山/鷓鴣詞
採桑春陌上提籠忘採葉羅敷有底好顔色何如妾
[016-19a]
 採桑顧况春/遊曲提籠張仲素/春閨思羅敷施肩吾/感遇詞顏色王昌齡/采蓮曲
奇花不敢妖忘却舊時嬌祗恐風吹折唯愁日炙焦
 奇花李咸用覽/文僧巻忘却趙嘏昔/昔鹽祗恐李羣玉/贈回雪唯愁王建/題所
 賃宅牡/丹花
郎心在何處對面如千里妾身未分明男兒且如此
 郎心張祜㧞/蒲歌對面薛能行/路難妾身杜甫新/婚别男兒杜荀鶴/寄李溥
自掃一牀閒雙扉常自關赧郎明月夜别宅寵妖&KR0570
 自掃賈島宿慈恩/寺郁公房雙扉姚合/藥堂赧郎李白秋/浦歌别宅元稹/臺中
[016-19b]
 鞫獄憶開/元觀舊事
郎車不暫停郎船安兩漿欲别牽郎衣腕搖金釧響
 郎車曹鄴長/相思郎船李商隱效/江南曲欲别孟郊古/别離腕搖徐賢/妃賦
 得北方/有佳人
家楚壻於秦經山復歴水笑人不踰閾立在月明裏
 家楚賈島送/沈鶴經山李頎臨别送/張諲入蜀笑人張南容/静女歌立在聶/夷
 中起/夜來
暮雨濕煙凝消魂别未曽杭州蘇小小寒夢徹西陵
[016-20a]
 暮雨韋莊/漁塘消魂釋皎然雪夜/送海上人杭州白居易/和春深寒夢周賀/贈朱
 慶餘/校書
  情詩六言十八首/
鴛鴦一處兩處風月相和寂寥妾擬將身嫁與我郎何
處情饒
 鴛鴦皮日休胥/口即事風月劉長卿蛇浦橋/下重送嚴維妾擬韋莊思/帝鄉我
 郎杜牧代/人寄遠
池北池南草緑山南山北雪晴花間一杯促膝羅襪繡
[016-20b]
被逢迎
 池北王建宮/中三臺山南戴叔倫/調笑令花間韓翃送陳明/府赴淮南羅襪韓/偓
 六/言
寳髻偏宜宮樣春光暗入花鈿既逢解珮遊女誰復商
量管絃
 寳髻明皇好/時光春光權徳輿和常州/李員外春日既逢李徳裕/鴛鴦篇誰復
 王建調/笑令
芳草落花無限和風喜氣相隨羅幙繡帷鴛被世間唯
[016-21a]
有君知
 芳草丘丹憶/長安和風謝良甫/憶長安羅幙韋莊歸/國謠世間白居易/一字至
 七字/詩
正是落花時節又聽黄鳥綿蠻記取釵横鬢亂蛾眉猶
自彎彎
 正是韋莊清/平樂又聽李中客/中春思記取白居易/如夢令蛾眉竇𢎞餘/廣謫仙
 怨/
半寒半暖正好明日後日花開宿翠殘紅窈窕聽歌弄
[016-21b]
影徘徊
 半寒韓偓/六言明日韋應物/三臺宿翠溫庭筠/女冠子聽歌張說舞/馬詞
金燼暗桃殘燭移尊更就芳筵廻面共人閒語去年春
似今年
 金燼韋莊謁/金門移尊權徳輿和常州/李員外春日廻面温庭筠/思帝鄉去年
 白居易臨都/驛答夢得
樓上新妝待夜簾垂斜月悠悠夜後邀陪明月還應先
照西樓
[016-22a]
 樓上魚𤣥機/寓言簾垂李中/所思夜後元稹/賦茶還應韓偓/六言
芙蓉月下魚戲更值凌波洛妃且願相留款洽載蓮艇
子撑歸
 芙蓉魚𤣥機/寓言更值李徳裕/鴛鴦篇且願張籍/賦花載蓮皮日休胥/口即事
絶代佳人難得春樓處子傾城含情咫尺千里落日微
風送行
 絶代韋莊荷/葉杯春樓韓偓/六言含情魚𤣥機隔漢/江寄子安落日韓翃/送陳
 明府赴/淮南
[016-22b]
至近至逺東西東望西望路迷玉勒金鞍何處晴川落
日初低
 至近李冶/八至東望韋應物/調笑令玉勒韋莊清/平樂晴川劉長卿苕/溪酬梁耿
 别後/見寄
美人病來遮面揉損聯娟澹眉花落家僮未掃掃即郎
去歸遲
 美人王建房/中調笑揉損韓偓/六言花落王維田/園樂掃即韋莊清/平樂
門掩殘花寂寂心隨挂鹿搖搖紅袖不乾誰會空餘淚
[016-23a]
滴廻潮
 門掩李中/所思心隨陸龜蒙和/胥口即事紅袖韓偓/六言空餘劉長卿蛇/浦橋下重
 送嚴/維
花裏暫時相見閨中獨坐含情桃源洞口來否月色今
宵最明
 花裏溫庭筠/更漏子閨中魚𤣥機/寓言桃源韓偓/六言月色嚴維答/劉長卿
緑倒紅飄欲盡花開葉落堪悲蟬鬢美人愁絶妝成不
畫蛾眉
[016-23b]
 緑倒陸龜蒙和/胥口即事花開李中對酒/招陳昭用蟬鬢溫庭筠/更漏子妝成韋/莊
 清平/樂
江南江北愁望千里萬里月明黄葉一離一别津頭日
日人行
 江南魚𤣥機隔漢/江寄子安千里戴叔倫/轉應詞黄葉劉長卿蛇浦橋/下重送嚴維
 津頭皇甫冉小江/懷靈一上人
惆悵空教夢見相思無處通書若向陽臺薦枕何殊西
子同車
[016-24a]
 惆悵韓偓/六言相思張繼奉寄/皇甫補闕若向王勃/雜曲何殊王起/賦花
江上年年春早樹頭花落花開良圖有分終在憶夢天
明未廻
 江上皇甫冉小江/懹靈一上人樹頭王建江/南三臺良圖李中對酒/招陳昭用憶夢
 劉禹錫酬令狐/相公六言見寄
 
 
 
[016-24b]
 
 
 
 香屑集巻十六


あいか瞬  ,    相川みなみ  ,相崎琴音      ,愛咲ゆかり     ,愛咲れいら  ,相沢智沙     ,愛染恭子     ,相田すみれ     ,あいだもも
あいだゆあ     ,愛田るか     ,相原真由子     ,蒼井そら     ,葵みのり ,青木琴美     ,青木詩央里,青木のあ
青木ゆかり,青木りん.     ,青木玲     ,青沼ちあさ     ,青葉ゆうな,青山菜々      ,赤坂麗      ,紅音ほたる
秋菜楓,秋野圭子

秋元ともみ ,秋吉里香     ,朝岡実嶺     ,朝河蘭     ,麻倉かほり      ,浅倉舞      ,,亜佐倉みんと ,安里祐加
あさの友里,朝比奈順子     ,朝比奈ゆい     ,朝吹ケイト     ,浅間るい     ,浅見まお     ,浅見美那

麻宮淳子     ,麻美ゆま     ,朝水里緒,飛鳥いずみ     ,飛鳥裕子     ,東清美     ,麻生早苗
麻生まりも     ,麻生澪     ,安倍なつき     ,天衣みつ     ,天海麗,彩名杏子     ,綾乃梓     ,鮎川あみ
鮎川真理     ,有賀美穂     ,有川真生     ,有吉奈生子     ,安藤綾     ,安藤有里 ,杏堂なつ

《香艷叢書》 清 張廷華

    目錄,     香艷叢書一集,     卷一

     《鴛鴦牒》,     《美人譜》,     《花底拾遺》,  《補花底拾遺》,     《十眉謠》,   《閒情十二憮》
     《黛史》,     《小星志》,     《胭脂紀事》,     《十美詞紀》,  卷二    《悅容編》,   《香天談藪》, 《婦人集》,   卷三 《婦人集補》,    《艷體連珠》, 《侍兒小名錄拾遺》,
   《補侍兒小名錄》,    《續補侍兒小名錄》,     《妒律》,     卷四    《三婦評《牡丹亭》雜記》, 《龜台琬琰》,《潮嘉風月記》,



香艷叢書二集,,    卷一.32     《三風十愆記》,33     《艷囮二則》,34     《筆夢敘》,35     附《顧仲恭討錢岱檄》36     卷二 , 37     《絳雲樓俊遇》,38     《金姬小傳》,39     《金姬傳別記》,40     《滇黔土司婚禮記》,41     《衍琵琶行》,42     《西湖小史》
43     卷三, 44     《十國宮詞》,45     《十國宮詞》,46


 卷四,47     《啟禎宮詞》,48     《海鷗小譜》,49     《邵飛飛傳》,50     《婦學》,51     《婦人鞋襪考》,52     《纏足談》,53     《百花彈詞》,54     《今列女傳》
55     《李師師外傳》,56     《紅樓百美詩》〖並入香艷叢書十四集卷二,此篇章為評注版《紅樓夢》十二附錄之一〗
57     《百花扇序》,58     《閒餘筆話》

59     香艷叢書三集

60     卷一
61     《敝帚齋餘談節錄》,62     《影梅庵憶語》,63     《王氏複仇記》,64     《紅樓葉戲譜》,65     《釵小志》,66     《妝台記》,67     《髻鬟品》
68     卷二
69     《漢雜事秘辛》,70     《大業拾遺記》,71     《元氏掖庭記》,72     《焚椒錄》,73     《美人判》,74     《清閒供》75     卷三76     《看花述異記》,77     《新婦譜》,78     《新婦譜補》,79     《新婦譜補》,80     《古艷樂府》,
81     卷四
82     《比紅兒詩注》,83     《某中丞夫人》,84     《妖婦齊王氏傳》,85     《老狐談歷代麗人記》,86     《宮詞》,87     《天啟宮詞》,88     《啟禎宮詞》

89     香艷叢書四集,
90     卷一
91     《趙後遺事》,92     《金縷裙記》,93     《冥音錄》,94     《三夢記》,95     《名香譜》,96     《清尊錄》,97     《蜀錦譜》,98     《春夢錄》,99     《牡丹榮辱志》
100     《芍藥譜》,101     《花經》,102     《花九錫》,


103     卷二,104     《瑤台片玉》甲種上編,105     《瑤台片玉》甲種中編,106     卷三,107     《瑤台片玉》甲種下編,108     《閨律》,109     《續艷體連珠》,110     《勝朝彤史拾遺記》上,

111     卷四 112     《勝朝彤史拾遺記》下


113     香艷叢書五集
114     卷一 115     《玉台書史》,116     卷二,117     《北里志》,118     《教坊記》,119     《青樓集》,120     《麗情集》,121     《荻樓雜抄》,122     《琵琶錄》
123     《魏王花木志》,124     《桂海花木志》,125     《楚辭芳草譜》


126     卷三,,127     《瑤台片玉乙種》,128     《王翠翹傳》,129     《擬合德諫飛燕書》,130     《金小品傳》,131     《徐郎小傳》,132     《頓子真小傳》
133     《妓虎傳》,134     《香本紀》,135     《楊娥傳》,136     《黔苗竹枝詞》,137     《黑美人別傳》,138     《某中丞》,139     《女盜俠傳》,140     《女俠翠雲娘傳》
141     《記某生為人唆訟事》,142     《記慄主殺賊事》,143     《女俠荊兒記》失名,144     卷四,145     《餘墨偶談節錄》,


146     香艷叢書六集
147     卷一148     《黑心符》,149     《漢宮春色》,150     《竹夫人傳》,151     《湯媼傳》,152     《周櫟園奇緣記》,153     《彩雲曲有序》,154     《苗妓詩》,155     《十國宮詞》

156     卷二,,157     《梵門綺語錄》一,158     《琴譜序》,159     《代少年謝狎妓書》,160     《小腳文》,161     《冷廬雜識節錄》,162     《韻蘭序並引》,

163     卷三,164     《迷樓記》,165     《劉無雙傳》,166     《步非煙傳》,167     《譚節婦祠堂記》,168     《月夜彈琴記》,169     《醋說》,

170     《戲擬青年上政 府請馳禁早》,171     《自由女請禁婚嫁陋俗稟稿》,172     《婦女贊成禁止娶妾律之大》,173     《擬王之臣與其友絕交書》,174     《代某校書謝某狎客饋送局》
175     《懺船娘張潤金疏》,,176     《冶游自懺文》,,77     《游戲策問一則》,178     《冶游賦》,179     《閨中十二曲》


180     卷四,181     《盤珠詞》,182     《鬘華室詩選》,183     香艷叢書七集,184     卷一,185     《梵門綺語錄》二,186     《恨塚銘》,187     《七夕夜游記》,188     《俞三姑傳》
189     卷二,190     《過墟志感》,191     《文海披沙摘錄》,192     《述懷小序》,193     《河東君傳》,194     《懼內供狀》,195     《靈應傳》,196     《神山引曲》,197     《宋詞媛朱淑真事略》
198     《張靈崔瑩合傳》,,199     《菊譜》一,,200     《菊譜》二,201     卷四,202     《小螺庵病榻憶語》,203     附《越畹女史小傳》,204     《夢游錄》,205     《歌者葉記》

206     香艷叢書八集,207     卷一,208     《香蓮品藻》,209     《金園雜纂》,210     《貫月查》,211     《採蓮船》,212     《響屟譜》,213     卷二,214     《馮燕傳》
215     《女官傳》,216     《書葉氏女事》,217     《貞婦屠印姑傳》,218     《虎丘吊真娘墓文》,219     《玉鉤斜哀隋宮人文》,220     《玉梅後詞》,221     《雙頭牡丹燈記》

222     《玫瑰花女魅》,223     《織女》,224     《蘇四郎傳》,225     《廬山二女》,226     《洞簫記》,227     《五石瓠節錄》,228     《洛陽牡丹記》,229     卷三
230     《王嬌傳》,231     《記某生為人雪冤事》,,232     《菽園贅談節錄》,233     卷四,234     《香咳集選存》一,235     香艷叢書九集,236     卷一,237     《五代花月》
238     《喬複生王再來二姬合傳》,239     《心蠡母傳》,240     《十八娘傳》,241     《真真曲》,242     《至正妓人行》,243     《圓圓傳》,244     《溫柔鄉記》,245     《金漳蘭譜》,246     《王氏蘭譜》

247     卷 二,248     《斷袖篇》,249     《鬱輪袍傳》,250     《杜秋傳》,251     《妙女傳》,252     《烈女李三行》,253     《蘇小小考》,254     《甲癸議》,255     《悼亡詞》,256     《夏閨晚景瑣說》

257     卷 三,258     《伏苓仙傳奇》,259     卷四,260     《香咳集選存》二,261     香艷叢書十集,262     卷 一,263     《玉台畫史》,
264     卷二,265     《古鏡記》,266     《太恨生傳》,267     《春人賦》,268     《廣東火劫記》,269     《姍姍傳》,270     《虞美人傳》,271     《黃竹子傳》,272     《春娘傳》
273     《金華神記》,274     《貞烈婢黃翠花傳》,275     《花仙傳》,276     《薄命曲》,277     《猗覺寮雜記》,278     《徐娘自述詩記》,


279     卷三, 280     《物妖志》,281     卷四,282     《梅譜》,283     《梅品》,284     《洛陽牡丹記》郢江?周氏,285     《陳州牡丹記》,286     《天彭牡丹譜》,287     《海棠譜》
288     香艷叢書十一集 ,289     卷一,290     《梵門綺語錄》三,291     《靈物志》,292     《花鳥春秋》,293     《一歲芳華》,294     《太曼生傳》,295     《黃九煙和楚女詩》,296     《千春一恨集唐詩六十首》
297     卷二,298     《武宗外記》,299     《明制女官考》,300     《閨墨萃珍》,301     《婚啟》,302     卷三,303     《遼陽海神傳》,304     《巫娥志》,305     《志許生奇遇》
306     《志舒生遇異》,307     《集美人名詩》,308     《姽嫿封》,309     卷四,310     《玄妙洞天記》,311     《西湖游幸記》,312     《西湖六橋桃評》,313     《續髻鬟品》,314     《瓊花集》


315     香艷叢書十二集,316     卷一,317     《淞濱瑣話》卷一、二,318     卷二,319     《湘煙小錄》,320     卷三,321     《竹西花事小錄》,322     《燕台花事錄》
323     《喟庵叢錄》,324     卷四,325     《課婢約》,326     《婦德四箴》,327     《桂枝香》,328     《夢粱香》,329     《金釧記》,330     《俠女希光傳》,331     《百花園夢記》
332     香艷叢書十三集,333     卷一,334     《淞濱瑣話》卷三、四 ,335     卷二,336     《冬青館古宮詞》,337     卷三,338     《板橋雜記》,339     《珠江名花小傳》
340     《金粟閨詞百首》,341     卷四,342     《梅喜緣》,343     《沈警遇神女記》,344     《娟娟傳》,


345     香艷叢書十四集,,346     卷一,347     《淞濱瑣話》卷五、六,348     卷二,349     《石頭記評贊》〖原書此處只錄序、題詞,總評、分評在十九集卷三〗
350     《石頭記評花》〖原書十九集卷四重複〗,351     《讀紅樓夢雜記》,352     《紅樓夢竹枝詞》,353     《紅樓夢題詞》
354     《紅樓夢賦》〖原書附錄:《紅樓夢問答》《紅樓夢存疑》《大觀園圖說》《石頭記論贊》,總評、分評分為二錄,加上《紅樓百美詩》為評注版《紅樓夢》十二附錄〗

355     卷三,356     《秦淮畫舫錄》,357     卷四,358     《秦淮畫舫錄》,359     香艷叢書十五集,360     卷 一,361     《淞濱瑣話》卷七、八,362     卷二
363     《帝城花樣》,,364     《花燭閒談》,365     《南澗行》,366     卷三,367     《十洲春語》,,368     卷四,369     《十二月花神議》,370     《林下詩談》,371     《清溪惆悵集》,

372     香艷叢書十六集,373     卷 一,374     《淞濱瑣話》卷九、一○,375     卷二,376     《閩川閨秀詩話》,377     卷三,378     《對山餘墨》,379     《銀瓶征》,380     《吳絳雪年譜》
381     卷四,382     《明宮詞》,383     《十美詩》,384     《節錄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385     《菊譜》,386     香艷叢書十七集,387     卷一,388     《淞濱瑣話》卷十一、十二


389     卷二,,390     《綠珠傳》,,391     《陳張貴妃傳》,392     《碧線傳》,393     《秋遷會記》,394     《張老傳》,395     《瑤台片玉甲種補錄》,396     卷三,397     《吳門畫舫錄》
398     《吳門畫舫續錄》,399     卷四,400     《粉墨叢談》,401     香艷叢書十八集,402     卷一,403     《續板橋雜記》,404     《畫舫余談》


405     卷二,,406     《白門新柳記》,,407     《白門新柳補記》,408     《白門衰柳附記》,409     《懷芳記》,410     卷三,411     《青塚志》
412     卷四,413     《青塚志》,414     香艷叢書十九集,415     卷一,,416     《花國劇談》,
417     卷二,418     《雪鴻小記》,419     《珠江梅柳記》,420     《泛湖偶記》,421     《珠江奇遇記》,422     《沈秀英傳》,423     《南宋宮閨雜詠》
424     卷三,425     《石頭記評贊》〖並人十四集卷二〗,426     卷四,,427     《石頭記評花》〖並人十四集卷二〗,428     香艷叢書二十集

429     卷一,430     《笠翁偶集摘錄》,431     《寄園寄所寄摘錄》,432     卷二,433     《海陬冶游錄》,434     《海陬冶游附錄》,435     卷三,436     《海陬冶游附錄》
437     卷四,438     《海陬冶游餘錄》,439     《紀唐六如軼事》,440     《西泠閨詠後序》,441     《六憶詞》,442     《春閨雜詠》,443     《秀華續詠》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1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景寛政二年 序, 名古屋永樂屋東四郎等刊本 ( 栗田慶雲堂, 1886 )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5939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2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景寛政二年 序, 名古屋永樂屋東四郎等刊本 ( 栗田慶雲堂, 1886 )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5940


十國宮詞 (清)秀水孟彬賦魚 撰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87249


十國宮詞 (清)秀水孟彬賦魚 撰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998837


十國宮詞 (清)秀水孟彬賦魚 撰
http://www.guoxue123.cn/jijijibu/0201/09xycs/034.htm


香屑集-清-黃之雋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4f0047/


黃之雋 :香屑集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9%A6%99%E5%B1%91%E9%9B%86_(%E5%9B%9B%E5%BA%AB%E5%85%A8%E6%9B%B8%E6%9C%AC)/%E5%85%A8%E8%A6%BD


香屑集巻一 : 中允黄之雋撰
https://github.com/kr-shadow/KR4/blob/master/KR4f0047%20%E9%A6%99%E5%B1%91%E9%9B%86-%E6%B8%85-%E9%BB%83%E4%B9%8B%E9%9B%8B.txt


御定全唐詩錄-清-徐倬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4h0161/


御定全唐詩錄 (四庫全書本)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5%BE%A1%E5%AE%9A%E5%85%A8%E5%94%90%E8%A9%A9%E9%8C%84_(%E5%9B%9B%E5%BA%AB%E5%85%A8%E6%9B%B8%E6%9C%AC)


R4h0140 御定全唐詩-清-聖祖玄燁 (master)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4h0140/


御定全唐詩 (四庫全書本)/卷491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5%BE%A1%E5%AE%9A%E5%85%A8%E5%94%90%E8%A9%A9_(%E5%9B%9B%E5%BA%AB%E5%85%A8%E6%9B%B8%E6%9C%AC)/%E5%8D%B7491


KR4h0148     御選唐宋詩醇-清-高宗弘曆
KR4h0157     宋詩鈔-清-吳之振
KR4i0062     宋詩紀事-清-厲鶚


KR4h0025 西崑詶唱集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4h0025/


西崑酬唱集 (四庫全書本)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8%A5%BF%E5%B4%91%E9%85%AC%E5%94%B1%E9%9B%86_(%E5%9B%9B%E5%BA%AB%E5%85%A8%E6%9B%B8%E6%9C%AC)


KR4c0098 韓內韓別集-唐-韓偓 (master)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4c0098/001



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

連珠-續艷體連珠 明-沈宜修 撰

連珠-續艷體連珠 明-沈宜修 撰

連珠-續艷體連珠 明-沈宜修 撰

     眉

     蓋聞遠山有黛,卓文君擅此風流。彩筆生花,張京兆引為樂事。是以纖如新月,不能描其影。曲似彎弓,可以折其弦。

     眼

     蓋聞將軍之號,乃喻其大。美人之容,實驚其艷。是以新柳之青垂垂,春風誰識。雙鳳之丹點點,秋水何長。

     腰

     蓋聞楚宮餓死,因婀娜之難求。沈郎瘦時,知飄遙之有托。是以邯鄲學步,此後無人。金谷銜杯,憐卿獨我。

     腳

     蓋聞白綾三尺,玉筍枝枝。金蓮一雙,沉香步步。是以回風曲罷,窅娘真是可兒。凌雲態濃,飛燕呼為仙子。

     粉奩

     蓋聞飄零致感,蝶翅飛來。塗飾何多,燕支濕處。是以何郎掩袖,不妨重數秦台。虢國掃眉,何必徒譏臣里。

     鏡台

     蓋聞光能照膽,一毫不逃其形。影每羞鸞,六宮輒悲無色。是以樂昌巧合,可以慰其流離。溫嶠深緣,可以結其癡想。

     玉釵

     蓋聞遍結同心,頻勞羅帶。驚成折股,本是花枝。是以剔開紅焰,飛蛾之救能傳。貼上香鈿,金鳳之聲欲墜。

     金環

     蓋聞寶石垂金,風前玉立。明珠成串,月下人來。是以照見銀燈,卻等璜琮之價。聽殘夜漏,錯疑驊騮之鑣。

     真珠兜

     蓋聞龍山風起,飄飄如仙。滄海波深,處處是寶。是以驢背訪梅,名士與美人並重。蚌胎得月,閒愁與離恨同量。

     金煙袋

     蓋聞紫玉何歸,離魂天上。層台高築,流水人間。是以術傳吐火,考其源得自西方。異可闢寒,售其值卻同連璧。

     雕毛扇

     蓋聞新秋風到,何處迎涼。曲檻人歸,頻呼拾翠。是以紈扇見捐,班姬之辭太苦。風塵能出,謝傳之望猶濃。

     花露水

     蓋聞荷葉田田,香能徹骨。羅衣薄薄,冷太欺人。是以龍腦成灰,休喚海棠睡起。鮫人有淚,空隨銅狄同流。



---

連珠-艷體連珠 清 吳江閨秀 葉小鸞瓊章 著




     蓋聞光可鑒人,諒非蘭膏所澤。髻餘繞匝,豈由脂沐而然?故艷陸離些,曼鬋稱矣;不屑髢也,如云美焉。是以瓊樹之輕蟬,終擅魏主之寵;蜀女之委地,能回桓婦之憐。


     眉

     蓋聞吳國佳人,簇黛由來自美;梁家妖艷,愁妝未是天然。故獨寫春山,入錦江而望遠;雙描斜月,對寶鏡而增妍。是以楚女稱其翠羽,陳王賦其聯娟。


     目

    蓋聞含嬌起艷,乍微略而遺光;流視揚清,若將瀾而詎滴。故李稱絕世,一顧傾城;楊著回波,六宮無色。是以詠曼睩於楚臣,賦美眄於衛國。


     唇

     蓋聞菡萏生華,無煩的絳;櫻桃比艷,豈待加殷。故裊裊餘歌,動清聲而紅綻;盈盈欲語,露皓齒而丹分。是以蘭氣難同,妙傳神女之賦;凝朱不異,獨著搗素之文。


     手

    蓋聞似春筍之初萌,映齊紈而無別;如秋蘭之始茁,傍荊璧而生疑。故陌上採桑,金環時露;機中識素,羅袖恆持。是以秀若裁冰,撫瑤琴而上下;纖如削月,按玉管而參差。


     腰

     蓋聞玉佩翩珊,恍若隨風欲折;舞裙旖旎,乍疑飄雪餘香。故江女來游,逞羅衣之宜窄;明妃去國,嗟繡帶之偏長。是以楚殿爭纖,最憐巫峽;漢宮競細,獨讓昭陽。

     足

     蓋聞步步生蓮,曳長裙而難見;纖纖玉趾,印芳塵而乍留。故素穀蹁躚,恆如新月;輕羅婉約,半蹙瓊鉤。是以遺襪馬嵬,明皇增悼;凌波洛浦,子建生愁。

     全身

     蓋聞影落池中,波驚容之如畫;步來簾下,春訝花之不芳。故秀色堪餐,非鉛華之可飾;愁容益倩,豈粉澤之能妝?是以容暈雙頤,笑生媚靨;梅飄五出,艷發含章。

     七夕

     蓋聞神女行雲,皆由於誕;嫦娥奔月,亦豈為真?故世咸謂曾得支機之石,私竊以為未至飲牛之津。是以乞巧空傳,誤捉蜘蛛之織網;填河何據,漫言靈鵲之渡人。


- -


     附 :劉孝綽有 《艷體連珠》,季女瓊章仿之,作以呈予。予為喜甚,亦一拈管。然女實有仙才,予拙不及也。沈宜修宛君作。

     髮

     蓋聞魏妃雙翼,艷陸離而可鑒;漢後四起,曜鰷鰷以齊光。故盛鬋不同,豈資膏澤?如雲飛髢,自有芬芳。是以鬟曉秦宮,競縈妝之繚繞;憐生晉主,垂委地之修長。

     眉

     蓋聞修蛾曼睩,寫含愁之黛葉;新月連娟,效寄情之翠羽。故遠山堪入望於邛壚,曉妝無倩畫於張嫵。是以承恩借問,枉自爭長;淡掃朝天,方難比嫭。

     目

     蓋聞朱顏既醉,最憐炯炯橫秋;翠黛堪描,詎寫盈盈善睞?故華清宴罷,偏教酒半微闌;長信愁多,不損泣殘清採。是以娛光眇視,楚賦曾波;美盼流精,衛稱頎態。

     唇

     蓋聞勻檀傳麝,其如洛水之辭;寫絳調朱,豈若巫山之韻?故歌憐白紵,貝微露而香聞;笛羨綠珠,莟半啟而紅運。是以芬澤非御於桃顆,茜膏無加於櫻暈。

     手

     蓋聞流水題紅,無非柔荑寫恨;盈襜採綠,亦因纖素書情。故春日回文,逞摻摻於機錦;秋風搗練,響皎皎於砧聲。是以魏殿神針,更誇巧制;玉奴弦索,不負時名。

     腰

     蓋聞裊裊纖衣,非關結束而細;翩翩約素,天生柔弱無豐。故飄若春雲,常愁化彩;輕如秋雁,還恐隨風。是以色冠昭陽,裙有留仙之襞;巧推絳樹,舞傳回雪之容。

     足

     蓋聞淺印蒼苔,祗為沉吟獨立;遙聞環佩,卻因微動雙纏。故窄窄生蓮,東昏於斯娛矣;纖纖移襪,陳思賦其可憐。是以看上苑之春,落紅宜襯;步廣儲之月,芳綠生妍。

- -


《香艷叢書》 清 張廷華

2     目錄
3     香艷叢書一集
4     卷一
5     《鴛鴦牒》
6     《美人譜》
7     《花底拾遺》
8     《補花底拾遺》
9     《十眉謠》
10     《閒情十二憮》
11     《黛史》
12     《小星志》
13     《胭脂紀事》
14     《十美詞紀》
15     卷二
16     《悅容編》
17     《香天談藪》
18     《婦人集》
19     卷三
20     《婦人集補》
21     《艷體連珠》
22     《侍兒小名錄拾遺
23     《補侍兒小名錄》
24     《續補侍兒小名錄》
25     《妒律》
26     卷四
27     《三婦評《牡丹亭》雜記》
28     《龜台琬琰》
29     《潮嘉風月記》
30     香艷叢書二集
31     卷一
32     《三風十愆記》
33     《艷囮二則》
34     《筆夢敘》
35     附《顧仲恭討錢岱檄》
36     卷二
37     《絳雲樓俊遇》
38     《金姬小傳》
39     《金姬傳別記》
40     《滇黔土司婚禮記》
41     《衍琵琶行》

42     《西湖小史》
43     卷三
44     《十國宮詞》
45     《十國宮詞》
46     卷四
47     《啟禎宮詞》
48     《海鷗小譜》
49     《邵飛飛傳》
50     《婦學》
51     《婦人鞋襪考》
52     《纏足談》
53     《百花彈詞》
54     《今列女傳》
55     《李師師外傳》
56     《紅樓百美詩》〖並入香艷叢書十四集卷二,此篇章為評注版《紅樓夢》十二附錄之一〗
57     《百花扇序》
58     《閒餘筆話》
59     香艷叢書三集
60     卷一
61     《敝帚齋餘談節錄》
62     《影梅庵憶語》
63     《王氏複仇記》
64     《紅樓葉戲譜》
65     《釵小志》
66     《妝台記》
67     《髻鬟品》
68     卷二
69     《漢雜事秘辛》
70     《大業拾遺記》
71     《元氏掖庭記》
72     《焚椒錄》
73     《美人判》
74     《清閒供》
75     卷三
76     《看花述異記》
77     《新婦譜》
78     《新婦譜補》
79     《新婦譜補》
80     《古艷樂府》
81     卷四
82     《比紅兒詩注》
83     《某中丞夫人》
84     《妖婦齊王氏傳》
85     《老狐談歷代麗人記》
86     《宮詞》
87     《天啟宮詞》
88     《啟禎宮詞》
89     香艷叢書四集
90     卷一
91     《趙後遺事》
92     《金縷裙記》
93     《冥音錄》
94     《三夢記》
95     《名香譜》
96     《清尊錄》
97     《蜀錦譜》
98     《春夢錄》
99     《牡丹榮辱志》
100     《芍藥譜》
101     《花經》
102     《花九錫》
103     卷二
104     《瑤台片玉》甲種上編
105     《瑤台片玉》甲種中編
106     卷三
107     《瑤台片玉》甲種下編
108     《閨律》
109     《續艷體連珠》
110     《勝朝彤史拾遺記》上
111     卷四
112     《勝朝彤史拾遺記》下
113     香艷叢書五集
114     卷一
115     《玉台書史》
116     卷二
117     《北里志》
118     《教坊記》
119     《青樓集》
120     《麗情集》
121     《荻樓雜抄》
122     《琵琶錄》
123     《魏王花木志》
124     《桂海花木志》
125     《楚辭芳草譜》
126     卷三
127     《瑤台片玉乙種》
128     《王翠翹傳》
129     《擬合德諫飛燕書》
130     《金小品傳》
131     《徐郎小傳》
132     《頓子真小傳》
133     《妓虎傳》
134     《香本紀》
135     《楊娥傳》
136     《黔苗竹枝詞》
137     《黑美人別傳》
138     《某中丞》
139     《女盜俠傳》
140     《女俠翠雲娘傳》
141     《記某生為人唆訟事》
142     《記慄主殺賊事》
143     《女俠荊兒記》失名
144     卷四
145     《餘墨偶談節錄》
146     香艷叢書六集
147     卷一
148     《黑心符》
149     《漢宮春色》
150     《竹夫人傳》
151     《湯媼傳》
152     《周櫟園奇緣記》
153     《彩雲曲有序》
154     《苗妓詩》
155     《十國宮詞》
156     卷二
157     《梵門綺語錄》一
158     《琴譜序》
159     《代少年謝狎妓書》
160     《小腳文》
161     《冷廬雜識節錄》
162     《韻蘭序並引》
163     卷三
164     《迷樓記》
165     《劉無雙傳》
166     《步非煙傳》
167     《譚節婦祠堂記》
168     《月夜彈琴記》
169     《醋說》
170     《戲擬青年上政 府請馳禁早》
171     《自由女請禁婚嫁陋俗稟稿》
172     《婦女贊成禁止娶妾律之大》
173     《擬王之臣與其友絕交書》
174     《代某校書謝某狎客饋送局》
175     《懺船娘張潤金疏》
176     《冶游自懺文》
177     《游戲策問一則》
178     《冶游賦》
179     《閨中十二曲》
180     卷四
181     《盤珠詞》
182     《鬘華室詩選》
183     香艷叢書七集
184     卷一
185     《梵門綺語錄》二
186     《恨塚銘》
187     《七夕夜游記》
188     《俞三姑傳》
189     卷二
190     《過墟志感》
191     《文海披沙摘錄》
192     《述懷小序》
193     《河東君傳》
194     《懼內供狀》
195     《靈應傳》
196     《神山引曲》
197     《宋詞媛朱淑真事略》
198     《張靈崔瑩合傳》
199     《菊譜》一
200     《菊譜》二
201     卷四
202     《小螺庵病榻憶語》
203     附《越畹女史小傳》
204     《夢游錄》
205     《歌者葉記》
206     香艷叢書八集
207     卷一
208     《香蓮品藻》
209     《金園雜纂》
210     《貫月查》
211     《採蓮船》
212     《響屟譜》
213     卷二
214     《馮燕傳》
215     《女官傳》
216     《書葉氏女事》
217     《貞婦屠印姑傳》
218     《虎丘吊真娘墓文》
219     《玉鉤斜哀隋宮人文》
220     《玉梅後詞》
221     《雙頭牡丹燈記》
222     《玫瑰花女魅》
223     《織女》
224     《蘇四郎傳》
225     《廬山二女》
226     《洞簫記》
227     《五石瓠節錄》
228     《洛陽牡丹記》
229     卷三
230     《王嬌傳》
231     《記某生為人雪冤事》
232     《菽園贅談節錄》
233     卷四
234     《香咳集選存》一
235     香艷叢書九集
236     卷一
237     《五代花月》
238     《喬複生王再來二姬合傳》
239     《心蠡母傳》
240     《十八娘傳》
241     《真真曲》
242     《至正妓人行》
243     《圓圓傳》
244     《溫柔鄉記》
245     《金漳蘭譜》
246     《王氏蘭譜》
247     卷 二
248     《斷袖篇》
249     《鬱輪袍傳》
250     《杜秋傳》
251     《妙女傳》
252     《烈女李三行》
253     《蘇小小考》
254     《甲癸議》
255     《悼亡詞》
256     《夏閨晚景瑣說》
257     卷 三
258     《伏苓仙傳奇》
259     卷四
260     《香咳集選存》二
261     香艷叢書十集
262     卷 一
263     《玉台畫史》
264     卷二
265     《古鏡記》
266     《太恨生傳》
267     《春人賦》
268     《廣東火劫記》
269     《姍姍傳》
270     《虞美人傳》
271     《黃竹子傳》
272     《春娘傳》
273     《金華神記》
274     《貞烈婢黃翠花傳》
275     《花仙傳》
276     《薄命曲》
277     《猗覺寮雜記》
278     《徐娘自述詩記》
279     卷三
280     《物妖志》
281     卷四
282     《梅譜》
283     《梅品》
284     《洛陽牡丹記》郢江?周氏
285     《陳州牡丹記》
286     《天彭牡丹譜》
287     《海棠譜》
288     香艷叢書十一集
289     卷一
290     《梵門綺語錄》三
291     《靈物志》
292     《花鳥春秋》
293     《一歲芳華》
294     《太曼生傳》
295     《黃九煙和楚女詩》
296     《千春一恨集唐詩六十首》
297     卷二
298     《武宗外記》
299     《明制女官考》
300     《閨墨萃珍》
301     《婚啟》
302     卷三
303     《遼陽海神傳》
304     《巫娥志》
305     《志許生奇遇》
306     《志舒生遇異》
307     《集美人名詩》
308     《姽嫿封》
309     卷四
310     《玄妙洞天記》
311     《西湖游幸記》
312     《西湖六橋桃評》
313     《續髻鬟品》
314     《瓊花集》
315     香艷叢書十二集
316     卷一
317     《淞濱瑣話》卷一、二
318     卷二
319     《湘煙小錄》
320     卷三
321     《竹西花事小錄》
322     《燕台花事錄》
323     《喟庵叢錄》
324     卷四
325     《課婢約》
326     《婦德四箴》
327     《桂枝香》
328     《夢粱香》
329     《金釧記》
330     《俠女希光傳》
331     《百花園夢記》
332     香艷叢書十三集
333     卷一
334     《淞濱瑣話》卷三、四 
335     卷二
336     《冬青館古宮詞》
337     卷三
338     《板橋雜記》
339     《珠江名花小傳》
340     《金粟閨詞百首》
341     卷四
342     《梅喜緣》
343     《沈警遇神女記》
344     《娟娟傳》
345     香艷叢書十四集
346     卷一
347     《淞濱瑣話》卷五、六
348     卷二
349     《石頭記評贊》〖原書此處只錄序、題詞,總評、分評在十九集卷三〗
350     《石頭記評花》〖原書十九集卷四重複〗
351     《讀紅樓夢雜記》
352     《紅樓夢竹枝詞》
353     《紅樓夢題詞》
354     《紅樓夢賦》〖原書附錄:《紅樓夢問答》《紅樓夢存疑》《大觀園圖說》《石頭記論贊》,總評、分評分為二錄,加上《紅樓百美詩》為評注版《紅樓夢》十二附錄〗
355     卷三
356     《秦淮畫舫錄》
357     卷四
358     《秦淮畫舫錄》
359     香艷叢書十五集
360     卷 一
361     《淞濱瑣話》卷七、八
362     卷二
363     《帝城花樣》
364     《花燭閒談》
365     《南澗行》
366     卷三
367     《十洲春語》
368     卷四
369     《十二月花神議》
370     《林下詩談》
371     《清溪惆悵集》
372     香艷叢書十六集
373     卷 一
374     《淞濱瑣話》卷九、一○
375     卷二
376     《閩川閨秀詩話》
377     卷三
378     《對山餘墨》
379     《銀瓶征》
380     《吳絳雪年譜》
381     卷四
382     《明宮詞》
383     《十美詩》
384     《節錄元周達觀真臘風土記》
385     《菊譜》
386     香艷叢書十七集
387     卷一
388     《淞濱瑣話》卷十一、十二
389     卷二
390     《綠珠傳》
391     《陳張貴妃傳》
392     《碧線傳》
393     《秋遷會記》
394     《張老傳》
395     《瑤台片玉甲種補錄》
396     卷三
397     《吳門畫舫錄》
398     《吳門畫舫續錄》
399     卷四
400     《粉墨叢談》
401     香艷叢書十八集
402     卷一
403     《續板橋雜記》
404     《畫舫余談》
405     卷二
406     《白門新柳記》
407     《白門新柳補記》
408     《白門衰柳附記》
409     《懷芳記》
410     卷三
411     《青塚志》
412     卷四
413     《青塚志》
414     香艷叢書十九集
415     卷一
416     《花國劇談》
417     卷二
418     《雪鴻小記》
419     《珠江梅柳記》
420     《泛湖偶記》
421     《珠江奇遇記》
422     《沈秀英傳》
423     《南宋宮閨雜詠》
424     卷三
425     《石頭記評贊》〖並人十四集卷二〗
426     卷四
427     《石頭記評花》〖並人十四集卷二〗
428     香艷叢書二十集
429     卷一
430     《笠翁偶集摘錄》
431     《寄園寄所寄摘錄》
432     卷二
433     《海陬冶游錄》
434     《海陬冶游附錄》
435     卷三
436     《海陬冶游附錄》
437     卷四
438     《海陬冶游餘錄》
439     《紀唐六如軼事》
440     《西泠閨詠後序》
441     《六憶詞》
442     《春閨雜詠》
443     《秀華續詠》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史稱北宋之積弱,乃實行「 強榦弱枝 」 政策之結果。此說當否?試就有關史實,作一評述。

史稱 北宋之積弱,乃實行「 強榦弱枝 」 政策之結果。此說當否?試就有關史實,作一評述。

宋史篇


    北宋開國君主趙匡胤鑑於唐末五代地方權力過重,中央與之失去平衡的弊病,與及藩鎮割據的情況,於是實行強榦弱枝政策。強榦弱枝即將地方的權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權力又集中於皇帝。無可否認,這政策將唐末五代藩鎮割據,武人擅政的積弊革除,但因矯枉過正,終導致北宋長期貧弱。現據史實論述如下:


    首先,強榦弱枝的最重要措施,就是設法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兵權。北宋立國初年,宋太祖即取消殿前都點檢和副都點檢,另設馬步殿前三個都指揮使,即所謂「三帥」來分統禁軍,削弱了禁軍統領的軍權;又次一級的軍官則用一些資望較淺,容易駕馭的人充任,且時常更調,目的在使「兵無常帥,帥無常師」。此外,還實行「更戍法」,分遣禁軍戍守邊境,軍隊的駐屯地又時常更換,統兵將帥則長駐防地,不隨士兵行動,說是練習勤,平均勞逸,實則使「將不得專其兵,兵不至於驕惰」,將領無從擁兵自重。



另外,兵制中分禁兵、廂兵、鄉兵。禁兵是中央的衛兵,用來保衛皇室、京都及鎮戍地方;但宋的禁兵專取軍民中強壯者充當,訓練較嚴,裝備較好,糧賜優厚,人數最多。相反地方上的廂兵只是老弱殘兵,缺乏訓練。這些兵種,只有直接控制在中央的禁兵最強,且一半駐京師,一半守各地,所謂「收四方勁兵,列營京畿」。


    但這種內重外輕、內外相制的軍事安排,卻造成北宋的積弱。因宋初即處於不利形勢,北方強遼、西夏壓境,北方燕雲十六州未收復,如今強榦弱枝,地方力量,與中央失平衡。這種「守內虛外」部署,首先造成了邊防上防禦力量的弱點。且過分集中軍權,實行兵將分離,養兵雖多,卻指揮不靈,造成戰鬥力弱,統兵的將帥沒有作戰的指揮權,不但必須按皇帝制定的陣圖作戰,而且受皇帝派去監軍的內臣許多行動上的限制。



故此在與遼、夏、金的交戰中,宋軍屢戰屢敗,北宋對遼戰爭中,81戰僅1勝;仁宗時全力對付西夏,也只得暫時歲賜求和。北宋外患為歷朝之最嚴重,終因靖康之難而亡,這與北宋行強榦弱枝政策有關。


    這兵制也給宋政府帶來沉重財政負擔。開國時兵數僅16萬,其後兵數漸多,質素反差,到仁宗慶曆年間,兵數達到125萬9千。龐大的軍隊成為財政上最大的開支,養兵費佔全國歲入的六分之五,令財政枯竭。加上軍事上不敵外族,往往又以議和方式了事,結果,連年不絕的歲輸也令北宋財政負擔更加沉重。


    強榦弱枝政策在行政方面可從政權的集中見到。對中央官僚的權柄,大加限制,削弱相權,設樞密院掌軍事,三司使掌財政,宰相只負責一般行政事務。宋政府還提高了給事中、諫議大夫等台諫官的地位,不再作為宰相轄下的屬官;真宗時又設立諫院,脫離宰相而獨立,權勢地位與宰相相等,可以任意彈劾執政大臣,而不一定要有實據,即使奏彈不當也不加懲罰,這樣通過相權的分割削弱而使權力總攬於皇帝手裏。



而且,為了加強皇權,防止大臣權勢過重,官員長期在職專權,於是實施官職分離,所謂「官與職殊,名與實分」官制中有官、職、差遣之分;官是官級,只拿俸祿;職是資格,即甚麼閣的大學士之類;差遣才是實職,正式執行權力的職務,因此做官不一定有實際工作,只有差遣才是實際職務。


    分割削弱相權,官職分離造成吏治的敗壞。宋太祖為了加強皇權,多置機構,加設副職,官職分離,互相牽制等辦法,削弱了軍政大臣獨立掌握的權力,事無大小都要皇帝裁決。官僚機構龐大而運轉不靈,尤其差遣之設及日後科舉膨脹,造成冗官的問題。真宗時全國官吏不過萬餘人,至英宗時,竟增至2萬4千多人,而宗室吏員,也有1萬5千人,冗官冗吏導致財政日益枯竭,國用不足。



且諫官權大,輕易彈人,大臣間猜疑傾軋,宋代人才輩出,而大多不能重用,即使偶有能人賢者在任,也因議論多,互相牽制,空有良謀善策而無法施行,范仲淹便是一明顯例子。本官不管本職,本職不干本事,用人必疑,猜防過重,始用即罷,官員難有發揮,政治自然難有起色。此外,官場亦形成苟且因循,坐待升遷,貪污腐化,賄賂公行之風;這種官僚內政的腐敗不振,實乃強榦弱枝政策下的惡果。


    宋朝在地方行政上,也貫徹「弱枝」的原則,把地方權力集於中央。首先,地方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用文臣知州事,州官人選,概用文人,「列郡用京官權知,三年一換」,不得連任,並設「通判」以分其權。通判名義上,是知州的副手,實際上權力很大,知州的命令要他聯署才生效,通判更可直接向皇帝報告,使地方長官不能專權。各路又設帥、漕、倉、憲四個監司,負責兵工民事、地方財政、倉務救恤和提點刑獄。四司同為中央派往地方監察地方政事者。



至於地方上的財政,規定各路州縣收來的租賦,除必須開支外,一律由轉運使轉運京師。另外,地方稅收由中央派京官到各地監收。地方上的司法權也受削弱,如死刑的案件,要經中央刑部審核才能處決。又常派京官至各地視察,有時還派人到一些地區專管司法之事。總之,慕求地方上軍、政、財、法都受中央控制、監察。


    可惜,這矯枉過正的政策,令地方上的行政始終不上軌道,地方上欠缺財政從事建設,遇有民變或外族入侵時則更不能抵抗,地方財政費用無以支付,只得徵取於民,助長了地方官吏的貪污和搾取,強榦弱枝,終導致地方各方面的不足和腐敗。南宋時的朱熹說過「本朝鑑於五代藩鎮之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禍,虜騎所過,莫不潰散」,正好說明地方上的貧弱。


    強榦弱枝政策,沒錯能消除了唐末五代以來的藩鎮割據,地方擁兵自重的弊端,可是北宋沒有適時作出的調整,由於矯枉過正,致使無論中央或地方的一切權力都收於中央,集於皇帝,對整個國家來說是另一種危機,不單弄致外患為禍,也導致民變發生。北宋長期積弱,最終滅亡,實與強榦弱枝政策有密切關係。



 宋史篇


Q1. 試述澶淵之盟訂立之背景,並述此盟約對真宗晚年政治及經濟之影響。

Q2. 試述北宋對遼及西夏之政策及其影響。

Q3. 南宋偏安一隅,於強敵窺伺下,何以竟能延祚百年,試加以分析。


source :



沙宏 : 試述澶淵之盟訂立之背景,並述此盟約對真宗晚年政治及經濟之影響。
http://reocities.com/Tokyo/bay/7057/


怎樣學歷史 ── 嚴耕望的治史三書
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7538276640


細說宋朝 -- 澶淵之盟
http://www.saohua.com/shuku/xishuosongchao/ldf27.htm


細說宋朝 -- 澶淵之盟
http://wx.cclawnet.com/chinastory/05《细说宋朝》/index.htm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陳雲: 《香港本土政綱 》 之香港之國

陳雲:  《香港本土政綱 》 之香港之國


香港是城邦,好多人認為香港無國家主權,不是城邦,然而我們可以用《基本法》 及我們既有的生活方式證明給他們看,香港有實然主權,有國家之實,在內在外,港府處處行使着國家的行為,只是香港無國家之名。


大陸人、外國人來到香港,首先當香港是一個特殊的國際城市,慢慢他們會驚覺香港從文化、語言、憲法、貨幣、金融儲備量、福利、國際條約簽署權、領事豁免權,從電器插頭到行車方向,香港都有一個國家的實質內容。


我們香港人只要努力實現一個國家人民應該有的尊嚴,一個文化體系成員應有的能力,就可以強化香港的國家內涵,對外宣傳香港是一個城邦(city-state)或國家/附屬國(state/protectorate),享有實然主權,與中國是邦聯關係(confederation)。城邦這個名號,就省卻我們遊說的時間。將來時機來臨,再宣布修憲建國,與中國和台灣建立正式的邦聯關係。



與中共相比,香港更似一個國家,而且好多地方與中國區隔、文化截然不同:

    香港有自己的特區護照,與一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不同。香港享有更多的免簽證優惠。

    香港駐外機構——香港經貿辦事處,享有《維也納公約》賦予的領事豁免權。只有國家級別的政治實體的駐外代表,才享有領事豁免權。英國與一九九六年頒布的《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條例》[1], 賦予香港經貿辦享有國家級別的領事豁免權。

    香港在深圳灣西部通道的一個海關在中國大陸境內,該地行使香港法律,享有治外法權(extra-territoriality)。租期由二〇〇六年起,五十年租約,跨越《基本法》的二〇四六年的期限。

    香港有自己的國籍法,與中國大陸不同。香港永久居民也可持有外地護照,享有雙重國籍。

    香港有自己的貨幣及香港儲備的外匯發鈔保證。香港貨幣自由兌換。香港具備國家級數的儲備金,超過GDP的五倍,應付龐大的金融交易。

    香港財政獨立,香港與中國之間無任何的納稅關係。

    香港是頗多跨國組織的國家成員國,歷史比中國更悠久,從WTO、 WMF 到國際足球協會及國際童軍協會。

    香港到中國的投資,視為境外投資。大陸公司在香港註冊或上市,視為外資企業。

    香港有自己的飛機航班與海港管理。中國視香港航機為國際班機。

    香港有自己的郵政、國際電話直撥(IDD)地區號碼(852),行車方向、電插座的分類等。

    香港有自己的憲法《基本法》,由政府行使憲法,司法部門監察。

    香港有法治(rule of law),而且行的是普通法系統,中共只能在香港發生動亂的時候在香港行使中國法律。

    香港保護人權及公民權利。

    香港有不錯的國民福利救濟窮人。

    香港有自己的語言政策:香港是雙語社會。英文慣用帶點古舊的英式英文。中文則以古典文學及優雅白話為本。香港公共空間用的中文一般較古雅。

    香港人的愛港之心,遠遠超越中國人愛中國之心。





香港與中國,並非一國兩制,而是兩國兩制。政治制度形成國家,香港政治制度與中國不同,就是兩個國家。


說是一國,只是免傷和氣,大家胡混過去。真的要將中、港關係說是一國兩制,那個一國,是邦聯國(confederation),不是單一體制的共和國。(待續)



請各位捐款贊助香港復興會

一、香港復興會將在短期內推出《香港本土政綱》,派人參選立法會,舉辦系列講座,從事本土政治啟蒙、現實政治教育、文化歷史教育、體育鍛煉、司法援助等等。這些需要各位捐款,我會致力培養接班人,令我的個人能力化為組織的能力。


 二、萬一我或我的追隨者因為受到迫害而丟失生計甚至身陷牢獄或傷亡,需要一點緊急救助。各位這次隨緣贊助即可,往後看我們的成績,再增加捐助。

贊助戶口: 匯豐銀行戶口號碼:641-013115-838

公司戶口名字:Hong Kong Imperium Co. Ltd(香港大城邦有限公司)



——香港復興會主席陳雲敬上



[1] hong kong economic and trade ordinance act, 1996 http://www.legislation.gov.uk/ukpga/1996/63/pdfs/ukpga_19960063_en.pdf?view=extent&timeline=true


陳雲:《香港本土政綱》之香港之國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wan-chin/%E9%99%B3%E9%9B%B2%E9%A6%99%E6%B8%AF%E6%9C%AC%E5%9C%9F%E6%94%BF%E7%B6%B1%E4%B9%8B%E9%A6%99%E6%B8%AF%E4%B9%8B%E5%9C%8B/877613632262587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nachlese

 Nachlese

1. Emil Ertl
2.Ludwing Finckh
3. Fritz Mülla- Partenkirchen
4. paul Busson
5. Peter Rosegger
6. August Sperl
7. Hermann Löns
8. Fritz con Ostini
9. Georg Ruseler
10. Johannes Schlaf
11. Max Mell
12. Heinrich Hansjakob
13. Timm Kröger
14. Otto Erich Hartleben
15. Georg Hermann
16. Marie von Ebner Eschenbach
17. Gustav Schröer
18. Ottomar Enking
19. Ludwig Thoma
20. Jaob Bosshart
21. Waldemar Bonsels

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