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池: 五言唐詩畫譜
八種畫譜
明 黃鳳池 輯 景寛文十二年京都唐本屋淸兵衞等刊本
新鐫五言唐詩畫譜一卷 明 黃鳳池 輯 景寛文十二年京都唐本屋淸兵衞等刊本
新鐫六言唐詩畫譜一卷 明 黃鳳池 輯 景寛文十二年京都唐本屋淸兵衞等刊本
新鐫唐詩七言畫譜一卷 明 黃鳳池 輯 景寛文十二年京都唐本屋淸兵衞等刊本
新鐫梅竹蘭菊四譜一卷 明 黃鳳池 輯 景寛文十二年京都唐本屋淸兵衞等刊本
新鐫木本花鳥譜一卷 明 黃鳳池 畫 景寛文十二年京都唐本屋淸兵衞等刊本
新鐫草本花詩譜一卷 明 黃鳳池 輯 景寛文十二年京都唐本屋淸兵衞等刊本
唐解元倣古今畫譜一卷 明 黃鳳池 輯 景寛文十二年京都唐本屋淸兵衞等刊本
張白雲選名公扇譜一卷 明 黃鳳池 輯 景寛文十二年京都唐本屋淸兵衞等刊本
明黃鳳池編。明萬曆至天啟間(1573-1627)清繪齋集雅齋合刊本全譜凡錄五言五十一首,七言四十九首,每詩一圖。
詩率佳作,由名家手書上版,圖係蔡元勛仿古繪製,造境高雅,格調絕佳,細膩精絕。除版畫外,若干古書中插畫,是用手繪成的,這種圖畫各朝都有,且彩繪多絢麗,引人入勝。
本書為明代萬曆年間杭州集雅齋主人黃鳯池編輯的畫譜,結合各種詩詞、草木、花鳥等名家之作,乃為迎合文人誦詩習畫之風雅餘興而成。
是書集合黃氏所編八種畫譜,包含《五言唐詩畫譜》、《六言唐詩畫譜》、《七言唐詩畫譜》、《六如畫譜》、《扇譜》、《草本花詩譜》、《木本花鳥譜》、《梅竹蘭菊譜》,其自萬曆年間便陸續出版,以迄天啟年間始完成八種,並合為一部刊行。
書中以圖配詩,插圖為邀請杭州著名畫家蔡冲寰繪寫,又聘杭州刻工劉次泉為之鏤刻,寫刻工皆一時之選。
由於書坊主人、寫、刻工,原皆徽州人,後移居至杭州,故本書雖在杭州出版,卻處處流露出徽州版畫的細緻風格,
而透過古籍版畫風格的轉變,正可看出刻書事業的移轉與人才流動的痕跡。本書為其中的《七言唐詩畫譜》。
唐詩七言画譜 / 黄鳳池 [編] ; 蔡冲寰 [画]
https://www.wul.waseda.ac.jp/kotenseki/search.php?cndbn=%e9%bb%84+%e9%b3%b3%e6%b1%a0
黄鳳池:八種畫譜
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2607366
http://ebook.teldap.tw/ebook_detail.jsp?id=80
八種畫譜
明 黃鳳池 輯 景寛文十二年京都唐本屋淸兵衞等刊本
新鐫五言唐詩畫譜一卷 明 黃鳳池 輯 景寛文十二年京都唐本屋淸兵衞等刊本
新鐫六言唐詩畫譜一卷 明 黃鳳池 輯 景寛文十二年京都唐本屋淸兵衞等刊本
新鐫唐詩七言畫譜一卷 明 黃鳳池 輯 景寛文十二年京都唐本屋淸兵衞等刊本
新鐫梅竹蘭菊四譜一卷 明 黃鳳池 輯 景寛文十二年京都唐本屋淸兵衞等刊本
新鐫木本花鳥譜一卷 明 黃鳳池 畫 景寛文十二年京都唐本屋淸兵衞等刊本
新鐫草本花詩譜一卷 明 黃鳳池 輯 景寛文十二年京都唐本屋淸兵衞等刊本
唐解元倣古今畫譜一卷 明 黃鳳池 輯 景寛文十二年京都唐本屋淸兵衞等刊本
張白雲選名公扇譜一卷 明 黃鳳池 輯 景寛文十二年京都唐本屋淸兵衞等刊本
新鐫五言唐詩画譜. 新鐫六言唐詩畫譜. 新鐫七言唐詩画譜. 新鐫草本花詩譜. 新鐫木本花鳥譜. 張白雲選名公扇譜. 唐觧元倣古今畫譜
芥子園畫傳-畫譜性質與比較-黃一修
http://art.ncu.edu.tw/artConf/main/public/31/[1.1].%E8%8A%A5%E5%AD%90%E5%9C%92%E7%95%AB%E5%82%B3%E7%95%AB%E8%AD%9C%E6%80%A7%E8%B3%AA%E8%88%87%E6%AF%94%E8%BC%83.pdf
芥子園画伝. 初集 第一冊
芥子園畫傳
https://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8%8A%A5%E5%AD%90%E5%9C%92&viewRestricted=0
芥子園画譜 : 国画. 六譜一人物譜,草木譜,昆虫譜
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850137
芥子園畫傳
https://www.wul.waseda.ac.jp/kotenseki/search.php?cndbn=%E8%8A%A5%E5%AD%90%E5%9C%92&szlmt=30
芥子園畫傳
https://www.wul.waseda.ac.jp/kotenseki/search.php?cndbn=%E8%8A%A5%E5%AD%90%E5%9C%92%E7%94%BB%E4%BC%9D
https://archive.org/search.php?query=creator%3A%22Wang%2C+Gai%2C+active+1677-1705%22
芥子園画伝考 / 石希聡 纂
https://www.wul.waseda.ac.jp/kotenseki/html/bunko31/bunko31_e0520/index.html
https://dl.ndl.go.jp/info:ndljp/pid/925990
芥子園画譜大全. 3集巻1-6 / 王蓍,[王概,王臬] [編]
https://www.wul.waseda.ac.jp/kotenseki/html/bunko31/bunko31_e0508/index.html
芥子園画譜大全. 3集巻1-6 / 王蓍,[王概,王臬] [編]
https://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bunko31/bunko31_e0508/bunko31_e0508_0001/bunko31_e0508_0001.html
詩画譜
芥子園画伝 芥子園画伝 (かいしえんがでん)
https://www2.dhii.jp/nijl_opendata/searchlist.php?md=thumbs&bib=200020747
芥子園画伝 芥子園画伝2 (かいしえんがでん)
https://www2.dhii.jp/nijl_opendata/searchlist.php?md=thumbs&bib=200020810
2020年1月11日 星期六
2019年12月7日 星期六
詩韻合璧, 詞林典腋目錄
詩韻合璧, 詞林典腋目錄
詩韻合璧 詩韻合璧 (しいんがっぺき)-(国文学研究資料館)
https://www2.dhii.jp/nijl_opendata/searchlist.php?md=thumbs&bib=200016101
詩韻合璧 詩韻合璧 (しいんがっぺき)-(国文学研究資料館)
https://www2.dhii.jp/nijl_opendata/searchlist.php?md=idl&bib=200016101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8%A9%A9%E9%9F%BB%E5%90%88%E7%92%A7+&viewRestricted=0
詞林典腋
天文門
天文總
天, 日月,
日, 春日, 夏日, 秋日, 冬日,
月, 新月, 殘月, 月桂, 中秋月, 星北斗附, 天河,
雲, 慶雲, 雲峰,
風雨, 風, 春風, 夏風, 秋風, 冬風,
雨, 夜雨, 喜雨,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雷, 電, 虹, 霞, 露, 霜, 雪, 喜雪, 春雪, 霧, 霽, 煙,
時令門
時令總
春,春晴,春陰,春早,暮春,遊春,送春,立春,元旦,人日
上元,中和節,社日,花朝,寒食,清明,上巳
夏,初夏,殘夏,苦熱,四月初八,端午,伏日
秋,新秋,秋色,秋聲,秋夜,暮秋,七夕,中元,中秋,重陽
冬,冬,初冬,暮冬,冬夜,苦寒,冬至, 臘日,除夕,豐年,閏月
地理門,
地理總
地,關險,邊塞,市,田裡,路,橋,山水9,
山,春山,秋山,假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
石,水,春水,秋水,海,江,河,潮,溪澗,泉,湖
陂塘,洞,徑,瀑布,井,冰,泥,郊,池,塵
帝后門,
帝王總64,帝王65,帝誕65,聖壽66,帝制66,天章66,儀錶67,皇后67,,太子68,妃嬪68
支派68,外戚69,
職官門,
爵祿總69,公孤70,宰執70,吏部71,戶部71,禮部72,兵部72,刑部72,工部73,台諫73
館閣74,督撫74,布政司75,按察司75,鹽運司76,糧道76,提學76,太守刺史77,縣令77
師儒78,遺愛78,
政治門,
治化總79,學校79,養老80,選舉81,考試81,考課81,,1詔令81 省方82 蒐獵82 賦稅82 蠲賑82
禮儀門
制禮總83 祭祀84 朝會84 燕饗84 耕籍85 親蠶85 冠禮85 親迎86 音樂門
音樂總86 歌87 舞88 琴88 瑟89 鐘89 鼓89 磬90 簫管90 笙竽91 箏91 笛92 琵琶92,
人倫門
人倫總93
君臣94 君94 臣95 父子95 父95 母96 舅姑96 子96 婦97 祖孫97 叔侄98 兄弟98 姊妹99 夫婦99 妾100
嫂叔100,,奴婢100,宗族101,男生子附101,,女101,舅甥102,翁婿102,友婿姨附103
內外兄弟103,師弟103,朋友104,故舊104,賓主105,媒妁105,婚姻105,
人物門,
人物總106
聖107,賢107,儒108,儒修108,性天109,品行110,忠臣附110,孝子附111,悌兄弟附111
信111,人才112,幼聰112,老壽113,富113,貴113,貧乏114,庸愚114,隱逸114,遊覽115
羈旅116,離別116,風流117,閨閣門,閨閣總117,閨秀118,豔麗118,閨情119,節婦119
妒婦120,醜婦120,妓女121,女工具121
形體門
形體總12,形體總122,,首123,面123,發123,眉124,目124,耳124,鼻125,口125,齒125
舌125,須125,信125,胸125,膽125,手125,足125,
言語125,,笑127,長大127,短小127,僂背128,睡128
文學門
文學總128,博學130,廢學130,書籍131,經121,史132,子132,文章132,詩賦詞附133,
書法134,筆134,硯135,紙135,墨136,文玩136,
武備門,
武備總137,將領138,女將138,兵138,陣139,勇139,弓139,矢140,刀140,劍140,甲胄141
戈戟141,旌旗141,營壘142,
技藝門,雜技總142,射143,禦143,農農具附143,樵144,漁144,畫144,奕145,星學146,
相學146
醫146,,筮147,數學147,巫148,雜占148,畋獵148,博賽149,蹴踘149,秋千149,競渡149
紙鳶149
外教門
仙總150,釋總151,道總152,尼153, 女冠子
153 經典153 塔154 觀154 寺1
54 珍寶門
珍寶總155 珠156 玉156 金157 銀158 銅158 錢
158 宮室門
宮室總159 宮殿161 第宅162 堂162 門163 樓163 閣164 齋164 軒165 台165 亭166 階砌166 欄檻167 園圃167 廚168
窗168 廢宅169 官廨169 驛館169 旅舍170 村居170 漁家170 酒家
171 器用門
器用總171 舟174 車175 杖176 扇177 鏡178 香179,爐179,塵尾180,燈180,燭181
屏風182,簾182,幾183,床榻183,枕184,席185,簟185,帳186,被褥186,瓶187,壺187
杯碗188,盤188,酒器189,機杼189,箱篋190,筐筥190,釜甑190,度尺附191,量鬥附191
權衡192
服飾門
服飾總192,冠帽附194,巾195,弁196,冕196,法服196,衣197,裘197,袍188
衫198,帶199,組綬199,珮200,裳200,裙201,褲201,履202,屐202,鞋203
靴203,襪203,女飾204,髻204,簪20,,簪205,璫珥205,釵環206,
飲食門
飲食總206,茶208,酒209,醬210,餳210,飯210,羹211,粥212,肉脯212,膾213
炙214,角黍214,糕214,餅215,蜜215,鹽216,瓜216,菜217,薪218,炭218,火219,
菽粟門
菽粟總219,穀220,禾220,嘉禾221,秧針222,秧馬222,稻粱223,黍禝224,粳224,米224
粟225,麥226,麥浪226,豆菽227,蠶豆228,胡麻228,
布帛門
布帛總228,布229,,葛229,帛230,絲羅230,錦繡231,
草木門,
,草木總232,草234,芝236,,蘭真珠蘭附237,萱237,菖蒲238,苔239,萍240,木241,松242
柏243,檜244,槐245,梧桐246,桑247,蕉247,榆榆錢附248,柳249,秋柳251,竹251
筍251,楓255,杉256,落葉256
百花門
花總257,落花259,梅花260,水仙261,山茶262,桃262,杏263,,李264 梨265 海棠266 秋海棠267,
牡丹267 芍藥269 虞美人270 薔薇271 紫薇271 玉蕊272 玉蘭273 酴醾274 辛夷275 木槿275 瑞香276 淩霄277 素馨278 繡球279 玉簪,
279 雞冠280 鳳仙280 榴281 荷花282 荷錢283 蓮花284 並頭蓮285 茉莉285 石竹286 木芙蓉286 葵287 桂花288 菊289 蘆荻290 臘梅291 月季292,
果品門
果總292 桃294 李295 梅296 杏297 櫻桃298 楊梅299 枇杷299 石榴300
龍眼301,荔枝301,葡萄302,藕303,蓮子304,菱304,芡305,蔗306,柿306,棗307,梨308,
栗308,銀杏309,橘309,橙310,黃柑310,佛手柑311,橄欖312,
飛鳥門,
鳥總312,鳳313,鸞314,孔雀315,鶴315,鴻雁316,雁字317,鵬317,雉318,鷹319,鳩319,
鳥320,鴉321,鵲321,雀322,雀322,鸚鵡322,,白鸚鵡323,紅鸚鵡324,百舌324,鴛鴦324
鷗325,鷺326,鶯326,燕327,子規328鷓鴣328,雞329,鬥雞329,鵝330,鳧331,
走獸門
獸總331,麒麟332,騶虞333,獅333,象333,虎334,豹334,熊羆335,鹿335,馬336
驢336,駱駝337,,猿337,狐狸338,兔338,豕339,犬339,牛340,羊340,貓341,鼠341
鱗介門
水族總342,龍342,蛟343,,蛇343,龜344,鱉344,黿345,鼉345,魚總345,蝦346,蟹346
蚌蛤347,鱟347,螺348,蜃348,
昆蟲門,
昆蟲總348,蟋蟀349,蠶349,蛾350,蜂350,蝶350,蟬351,螢351,蜻蜓352,蛙352,蜘蛛353
螳螂353,,蟻353,蚓354,蠅354,蚊354,虱357
外編
抬頭對367,顏色對357,數目對358,卦名對360
,干支對360,姓名對361,人物對361,虛字對362
詩韻合璧 詩韻合璧 (しいんがっぺき)-(国文学研究資料館)
https://www2.dhii.jp/nijl_opendata/searchlist.php?md=thumbs&bib=200016101
詩韻合璧 詩韻合璧 (しいんがっぺき)-(国文学研究資料館)
https://www2.dhii.jp/nijl_opendata/searchlist.php?md=idl&bib=200016101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8%A9%A9%E9%9F%BB%E5%90%88%E7%92%A7+&viewRestricted=0
詩韻合璧 詩韻合璧 (しいんがっぺき)-(国文学研究資料館)
https://www2.dhii.jp/nijl_opendata/searchlist.php?md=thumbs&bib=200016101
詩韻合璧 詩韻合璧 (しいんがっぺき)-(国文学研究資料館)
https://www2.dhii.jp/nijl_opendata/searchlist.php?md=idl&bib=200016101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8%A9%A9%E9%9F%BB%E5%90%88%E7%92%A7+&viewRestricted=0
詞林典腋
天文門
天文總
天, 日月,
日, 春日, 夏日, 秋日, 冬日,
月, 新月, 殘月, 月桂, 中秋月, 星北斗附, 天河,
雲, 慶雲, 雲峰,
風雨, 風, 春風, 夏風, 秋風, 冬風,
雨, 夜雨, 喜雨,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雷, 電, 虹, 霞, 露, 霜, 雪, 喜雪, 春雪, 霧, 霽, 煙,
時令門
時令總
春,春晴,春陰,春早,暮春,遊春,送春,立春,元旦,人日
上元,中和節,社日,花朝,寒食,清明,上巳
夏,初夏,殘夏,苦熱,四月初八,端午,伏日
秋,新秋,秋色,秋聲,秋夜,暮秋,七夕,中元,中秋,重陽
冬,冬,初冬,暮冬,冬夜,苦寒,冬至, 臘日,除夕,豐年,閏月
地理門,
地理總
地,關險,邊塞,市,田裡,路,橋,山水9,
山,春山,秋山,假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
石,水,春水,秋水,海,江,河,潮,溪澗,泉,湖
陂塘,洞,徑,瀑布,井,冰,泥,郊,池,塵
帝后門,
帝王總64,帝王65,帝誕65,聖壽66,帝制66,天章66,儀錶67,皇后67,,太子68,妃嬪68
支派68,外戚69,
職官門,
爵祿總69,公孤70,宰執70,吏部71,戶部71,禮部72,兵部72,刑部72,工部73,台諫73
館閣74,督撫74,布政司75,按察司75,鹽運司76,糧道76,提學76,太守刺史77,縣令77
師儒78,遺愛78,
政治門,
治化總79,學校79,養老80,選舉81,考試81,考課81,,1詔令81 省方82 蒐獵82 賦稅82 蠲賑82
禮儀門
制禮總83 祭祀84 朝會84 燕饗84 耕籍85 親蠶85 冠禮85 親迎86 音樂門
音樂總86 歌87 舞88 琴88 瑟89 鐘89 鼓89 磬90 簫管90 笙竽91 箏91 笛92 琵琶92,
人倫門
人倫總93
君臣94 君94 臣95 父子95 父95 母96 舅姑96 子96 婦97 祖孫97 叔侄98 兄弟98 姊妹99 夫婦99 妾100
嫂叔100,,奴婢100,宗族101,男生子附101,,女101,舅甥102,翁婿102,友婿姨附103
內外兄弟103,師弟103,朋友104,故舊104,賓主105,媒妁105,婚姻105,
人物門,
人物總106
聖107,賢107,儒108,儒修108,性天109,品行110,忠臣附110,孝子附111,悌兄弟附111
信111,人才112,幼聰112,老壽113,富113,貴113,貧乏114,庸愚114,隱逸114,遊覽115
羈旅116,離別116,風流117,閨閣門,閨閣總117,閨秀118,豔麗118,閨情119,節婦119
妒婦120,醜婦120,妓女121,女工具121
形體門
形體總12,形體總122,,首123,面123,發123,眉124,目124,耳124,鼻125,口125,齒125
舌125,須125,信125,胸125,膽125,手125,足125,
言語125,,笑127,長大127,短小127,僂背128,睡128
文學門
文學總128,博學130,廢學130,書籍131,經121,史132,子132,文章132,詩賦詞附133,
書法134,筆134,硯135,紙135,墨136,文玩136,
武備門,
武備總137,將領138,女將138,兵138,陣139,勇139,弓139,矢140,刀140,劍140,甲胄141
戈戟141,旌旗141,營壘142,
技藝門,雜技總142,射143,禦143,農農具附143,樵144,漁144,畫144,奕145,星學146,
相學146
醫146,,筮147,數學147,巫148,雜占148,畋獵148,博賽149,蹴踘149,秋千149,競渡149
紙鳶149
外教門
仙總150,釋總151,道總152,尼153, 女冠子
153 經典153 塔154 觀154 寺1
54 珍寶門
珍寶總155 珠156 玉156 金157 銀158 銅158 錢
158 宮室門
宮室總159 宮殿161 第宅162 堂162 門163 樓163 閣164 齋164 軒165 台165 亭166 階砌166 欄檻167 園圃167 廚168
窗168 廢宅169 官廨169 驛館169 旅舍170 村居170 漁家170 酒家
171 器用門
器用總171 舟174 車175 杖176 扇177 鏡178 香179,爐179,塵尾180,燈180,燭181
屏風182,簾182,幾183,床榻183,枕184,席185,簟185,帳186,被褥186,瓶187,壺187
杯碗188,盤188,酒器189,機杼189,箱篋190,筐筥190,釜甑190,度尺附191,量鬥附191
權衡192
服飾門
服飾總192,冠帽附194,巾195,弁196,冕196,法服196,衣197,裘197,袍188
衫198,帶199,組綬199,珮200,裳200,裙201,褲201,履202,屐202,鞋203
靴203,襪203,女飾204,髻204,簪20,,簪205,璫珥205,釵環206,
飲食門
飲食總206,茶208,酒209,醬210,餳210,飯210,羹211,粥212,肉脯212,膾213
炙214,角黍214,糕214,餅215,蜜215,鹽216,瓜216,菜217,薪218,炭218,火219,
菽粟門
菽粟總219,穀220,禾220,嘉禾221,秧針222,秧馬222,稻粱223,黍禝224,粳224,米224
粟225,麥226,麥浪226,豆菽227,蠶豆228,胡麻228,
布帛門
布帛總228,布229,,葛229,帛230,絲羅230,錦繡231,
草木門,
,草木總232,草234,芝236,,蘭真珠蘭附237,萱237,菖蒲238,苔239,萍240,木241,松242
柏243,檜244,槐245,梧桐246,桑247,蕉247,榆榆錢附248,柳249,秋柳251,竹251
筍251,楓255,杉256,落葉256
百花門
花總257,落花259,梅花260,水仙261,山茶262,桃262,杏263,,李264 梨265 海棠266 秋海棠267,
牡丹267 芍藥269 虞美人270 薔薇271 紫薇271 玉蕊272 玉蘭273 酴醾274 辛夷275 木槿275 瑞香276 淩霄277 素馨278 繡球279 玉簪,
279 雞冠280 鳳仙280 榴281 荷花282 荷錢283 蓮花284 並頭蓮285 茉莉285 石竹286 木芙蓉286 葵287 桂花288 菊289 蘆荻290 臘梅291 月季292,
果品門
果總292 桃294 李295 梅296 杏297 櫻桃298 楊梅299 枇杷299 石榴300
龍眼301,荔枝301,葡萄302,藕303,蓮子304,菱304,芡305,蔗306,柿306,棗307,梨308,
栗308,銀杏309,橘309,橙310,黃柑310,佛手柑311,橄欖312,
飛鳥門,
鳥總312,鳳313,鸞314,孔雀315,鶴315,鴻雁316,雁字317,鵬317,雉318,鷹319,鳩319,
鳥320,鴉321,鵲321,雀322,雀322,鸚鵡322,,白鸚鵡323,紅鸚鵡324,百舌324,鴛鴦324
鷗325,鷺326,鶯326,燕327,子規328鷓鴣328,雞329,鬥雞329,鵝330,鳧331,
走獸門
獸總331,麒麟332,騶虞333,獅333,象333,虎334,豹334,熊羆335,鹿335,馬336
驢336,駱駝337,,猿337,狐狸338,兔338,豕339,犬339,牛340,羊340,貓341,鼠341
鱗介門
水族總342,龍342,蛟343,,蛇343,龜344,鱉344,黿345,鼉345,魚總345,蝦346,蟹346
蚌蛤347,鱟347,螺348,蜃348,
昆蟲門,
昆蟲總348,蟋蟀349,蠶349,蛾350,蜂350,蝶350,蟬351,螢351,蜻蜓352,蛙352,蜘蛛353
螳螂353,,蟻353,蚓354,蠅354,蚊354,虱357
外編
抬頭對367,顏色對357,數目對358,卦名對360
,干支對360,姓名對361,人物對361,虛字對362
詩韻合璧 詩韻合璧 (しいんがっぺき)-(国文学研究資料館)
https://www2.dhii.jp/nijl_opendata/searchlist.php?md=thumbs&bib=200016101
詩韻合璧 詩韻合璧 (しいんがっぺき)-(国文学研究資料館)
https://www2.dhii.jp/nijl_opendata/searchlist.php?md=idl&bib=200016101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8%A9%A9%E9%9F%BB%E5%90%88%E7%92%A7+&viewRestricted=0
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詩韻合璧 詩腋,帝治, 《詩韻合璧》一書序言雲:“古無所謂韻書也。自隋陸法言始,以四聲分二百六韻,撰為《切韻》一書,遂成千古韻書之祖。 繼《切韻》而興者,有孫勉之《唐韻》,丁度之《集韻》,或以反切而分字聲之清濁,或溯源流而稽古音之變遷,雖標新立異、作者輩出, 皆不若《詩韻》之以韻隸事、適於應用也。 《詩韻》之作,肇于宋陰時夫之《韻府群玉》。當其時,承東坡山谷之後,詩人用韻爭以奇險為工。故摘錄典實詞藻隸於各韻之下,創為以韻隸事之格。 自是厥後,明之《洪武正韻》,清之《佩文詩韻》,悉踵成規,援以為例。而《詩韻》一書永為藝林之瑰寶,詞章之程式也。 然篇幅過巨,卷帙繁多,查檢匪易,攜取維艱。後之作者鑒其失而補其弊,乃有含英、題解、辨同、珠璣,集成諸本,相繼出版,而以合璧(即《詩韻合璧》)為最善。 蓋合璧為汪慕杜太史尊韻府(即《韻府群玉》)之例,取愚古軒《詩韻珠璣》,益以《詩腋》選句,重加增訂, 複經旌邑湯氏以《詩腋》補編歷代賦匯、詞林、典腋,分類增入,薈萃群書,合而成璧,洵為後學之津梁、詩家之寶筏。” 清代出現的《詩韻合璧》一書,最初為汪慕杜所編,後經湯文璐補充,乃成今書。 其序文中說的很明白:“後之作者鑒其(指《佩文詩韻》)失而補其弊,乃有含英、題解、辨同、珠璣,集成諸本,相繼出版,而以合璧(即《詩韻合璧》)為最善。蓋合璧為汪慕杜太史尊韻府(即《韻府群玉》)之例,取愚古軒《詩韻珠璣》,益以《詩腋》選句,重加增訂,複經旌邑湯氏以《詩腋》補編歷代賦匯、詞林、典腋,分類增入,薈萃群書,合而成璧,洵為後學之津梁、詩家之寶筏。” - <詩韻合璧序>云:「旌邑湯君以詩腋補編、歷代賦彙分類增入,薈萃群書,合而成璧,洵為初學之津梁,詩人之寶筏。無如別風淮雨,訛誤頗多,夏五郭公,缺殘尤夥。爰為之剔其榛蕪,詳加勘挍,凡兩閱寒,始奏厥功,亟為付印,以公同好,非敢自詡精詳,亦聊以備揮亮之一助云爾。 <凡例>云:「一是書倒順韻脚及官韻字數,胥依漁古軒詩韻原本,詳加挍勘,其較松隱閣鉛版詩韻會璧尤為精緻無訛,閱者自能辨別。」「一是編三幅,輯書十二種,係:詩韻珠璣、詩韻異同辨、詩韻音義註、漁古軒詩韻、詩韻集成、詞林典腋、詩腋並詩腋補編、詠史詩腋分韻、文選題解擇要、歷代賦彙錄要、虛字韻藪。原本卷帙浩繁,難為徧購,兼以一字一典,考覈群書殊為未便,茲並合為一編,物以類聚,美必同臻。雖未免滄海遺珠之憾,然於芸窗雪案間似覺不無小補,倘有未盡善處,祈博雅君子匡我不逮。」 -- 《詩韻合璧》是清代極為流行的韻書,系作者採擇前代各韻書之長編輯而成。收詞極豐富,排列甚精當。古人寫律詩,是嚴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 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閱的《詩韻集成》、《詩韻合璧》等韻書,不但可以說明清代律詩的押韻,而且可以說明唐宋律詩的用韻。一般人所謂“詩韻”,也就是指這個來說的。 詩韻共有106個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 30韻,入韻17韻。 書中還輯入《詩腋》《詞林典腋》二書,收大量詩詞典和舊詩常用語詞。據廣益書局1922年版影印。詩賦有取分裁,茲將詞林典腋統列中幅,使吟詠家得所採擇。 本書實際是一本詞典。不同之處在于,現在發行的詞典中的片語,均由主字在前組成一個詞,,而《詩韻合璧》除作為主字外,作為輔字亦組成:大人、好人、名人、能人等等。 書中的分隔號相當於字典中的“~”符號,是代替某個字的符號。仍以人字為例:書中將人民、人物、人人、人海、人心,省略為~民、~物、~人、~海、~心。書中的圓圈符號 代表主、輔字的轉換。 書中的分隔號,就是指代離它最近的那個大體字。比如,圖中的 “空” 字下面,依次列舉了常用的“碧空、蔽空、遠空、半空、天空”等等。雙行夾註中的那個分隔號,就是 代替了上面大寫的”空“字。這樣就顯得簡潔清晰、重點突出。 書中的圓圈,沒有具體的意義,僅僅是為了分割、割開上下內容,類似於網上看到的分隔線。在那”空“字那一欄做例子。你仔細看看,圓圈兩邊有什麼不同呢?原來,圓圈 的上邊,列舉的詞語,都是以空字作尾的,而圓圈下面的詞,都是以空字開頭的。為了區分,就畫了一個圓圈。 大體字外的方括號。這個方括號,是指該字用不同的用法,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和平仄。繼續用圖中的”空“字為例:在詩韻中,一東部的這個”空“,只能作“中間、中部”這樣 的意思講,此時它是平聲;但是如果作“空出”等動詞講,那它就不屬於平聲字了,而是屬於上聲中的一董部,是仄聲字了。也就是說,字有多意,意思不同則音韻相乖。 詩腋、詞腋怎麼用?這兩部書,說白了,就是詩料,就是分類集合了前人常用的一些詞語,讓你從中學習,以豐富積累和儲備,這樣,自己寫詩時,就有詞了,而不是鉗口 難言。 比方說,如果帝王類,常常用到的人可能有吳太伯、勾踐、秦始皇,等等;歷代人名中則有孔子、顏回等等。在詠寫日月的詩詞中,常常用到素魄、素女、久照等詞語。—— 這就好比,你想要寫好文章,就要有豐富多彩的辭藻,而不是說來說去就那麼幾個字。當代人的詩之所以寫不好,就是因為這種積累太少了,辭語的極度貧乏,必然導致思 想表達的孱弱、空洞。 詩腋一詞,本出自于《詩韻合璧》一書,該書是講詩韻方面的一本古籍,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詩腋目錄,一是詞腋目錄,一是詩韻合璧大全。書的主要部分是詩韻合璧大全 。其中詩腋目錄下分帝治部、仕進部、德性部、人倫部、人事部、天文部、時令部、地理部、禮制部、文學部、文具部、武備部等數十部。每一部下又分許多類。如帝治部 裡又分帝德、聖壽、聖德、宸翰、詔令、法天、勤民、符瑞、政治、養老、納諫、選賢、試士、省方、勸農、賦稅、蠲賑、學校、刑罰。每一類以詩賦的形式在後面羅列出 來。當然,對於入了門的人而言,還有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詩腋 詞腋》中提供了許多摹寫精當優美的句子和段落,我們可以從中學會如何寫、如何寫好。比如,下面列 舉的詩句或是賦句。 《詩韻合璧》是清代極為流行的韻書,系作者採擇前代各韻書之長編輯而成。收詞極豐富,排列甚精當。 古人寫律詩,是嚴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 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閱的《詩韻集成》、《詩韻合璧》等韻書,不但可以說明清代律詩的押韻,而且可以說明唐宋律詩的用韻。 -- 《詩韻合璧》是清代極為流行的韻書,系作者採擇前代各韻書之長編輯而成。收詞極豐富,排列甚精當。 古人寫律詩,是嚴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 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閱的《詩韻集成》、《詩韻合璧》等韻書,不但可以說明清代律詩的押韻,而且可以說明唐宋律詩的用韻。 一般人所謂“詩韻”,也就是指這個來說的。詩韻共有106個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 30韻,入韻17韻。 書中還輯入《詩腋》《詞林典腋》二書,收大量詩詞典和舊詩常用語詞。據廣益書局1922年版影印。詩賦有取分裁,茲將詞林典腋統列中幅,使吟詠家得所採擇。 本書實際是一本詞典。不同之處在于,現在發行的詞典中的片語,均由主字在前組成一個詞,, 而《詩韻合璧》除作為主字外,作為輔字亦組成:大人、好人、名人、能人等等。 書中的分隔號相當於字典中的“~”符號,是代替某個字的符號。仍以人字為例:書中將人民、人物、人人、人海、人心,省略為~民、~物、~人、~海、~心。書中的圓圈 符號代表主、輔字的轉換。 書中的分隔號,就是指代離它最近的那個大體字。比如,圖中的 “空” 字下面,依次列舉了常用的“碧空、蔽空、遠空、半空、天空”等等。雙行夾註中的那個分隔號,就是 代替了上面大寫的”空“字。這樣就顯得簡潔清晰、重點突出。 書中的圓圈,沒有具體的意義,僅僅是為了分割、割開上下內容,類似於網上看到的分隔線。在那”空“字那一欄做例子。你仔細看看,圓圈兩邊有什麼不同呢? 原來,圓圈的上邊,列舉的詞語,都是以空字作尾的,而圓圈下面的詞,都是以空字開頭的。為了區分,就畫了一個圓圈。 大體字外的方括號。這個方括號,是指該字用不同的用法,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和平仄。 繼續用圖中的”空“字為例:在詩韻中,一東部的這個”空“,只能作“中間、中部”這樣的意思講,此時它是平聲;但是如果作“空出”等動詞講,那它就不屬於平聲字了,而是 屬於上聲中的一董部,是仄聲字了。也就是說,字有多意,意思不同則音韻相乖。 詩腋、詞腋怎麼用?這兩部書,說白了,就是詩料,就是分類集合了前人常用的一些詞語,讓你從中學習,以豐富積累和儲備, 這樣,自己寫詩時,就有詞了,而不是鉗口難言。 比方說,如果帝王類,常常用到的人可能有吳太伯、勾踐、秦始皇,等等;歷代人名中則有孔子、顏回等等。 在詠寫日月的詩詞中,常常用到素魄、素女、久照等詞語。—— 這就好比,你想要寫好文章,就要有豐富多彩的辭藻,而不是說來說去就那麼幾個字。 當代人的詩之所以寫不好,就是因為這種積累太少了,辭語的極度貧乏,必然導致思想表達的孱弱、空洞。 詩腋一詞,本出自于《詩韻合璧》一書,該書是講詩韻方面的一本古籍,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詩腋目錄,一是詞腋目錄,一是詩韻合璧大全。 書的主要部分是詩韻合璧大全。其中詩腋目錄下分帝治部、仕進部、德性部、人倫部、人事部、天文部、時令部、地理部、禮制部、文學部、文具部、武備部等數十部。 每一部下又分許多類。如帝治部裡又分帝德、聖壽、聖德、宸翰、詔令、法天、勤民、符瑞、政治、養老、納諫、選賢、試士、省方、勸農、賦稅、蠲賑、學校、刑罰。 每一類以詩賦的形式在後面羅列出來。當然,對於入了門的人而言,還有更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詩腋 詞腋》中提供了許多摹寫精當優美的句子和段落,我們可以從中學會如何寫、如何寫好。比如,下面列舉的詩句或是賦句。 -- 詩韻合璧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3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8%A9%A9%E9%9F%BB%E5%90%88%E7%92%A7+&viewRestricted=0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1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3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4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3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5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4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6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5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7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3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8%A9%A9%E9%9F%BB%E5%90%88%E7%92%A7+&viewRestricted=0 -- 宋晶如-《古文觀止》的注譯者宋晶如小傳 http://db.cyberseodang.or.kr/front/sabuList/BookMain.do?mId=m01&sMode=M
詩韻合璧
詩腋,帝治,
《詩韻合璧》一書序言雲:“古無所謂韻書也。自隋陸法言始,以四聲分二百六韻,撰為《切韻》一書,遂成千古韻書之祖。
繼《切韻》而興者,有孫勉之《唐韻》,丁度之《集韻》,或以反切而分字聲之清濁,或溯源流而稽古音之變遷,雖標新立異、作者輩出,
皆不若《詩韻》之以韻隸事、適於應用也。
《詩韻》之作,肇于宋陰時夫之《韻府群玉》。當其時,承東坡山谷之後,詩人用韻爭以奇險為工。故摘錄典實詞藻隸於各韻之下,創為以韻隸事之格。
自是厥後,明之《洪武正韻》,清之《佩文詩韻》,悉踵成規,援以為例。而《詩韻》一書永為藝林之瑰寶,詞章之程式也。
然篇幅過巨,卷帙繁多,查檢匪易,攜取維艱。後之作者鑒其失而補其弊,乃有含英、題解、辨同、珠璣,集成諸本,相繼出版,而以合璧(即《詩韻合璧》)為最善。
蓋合璧為汪慕杜太史尊韻府(即《韻府群玉》)之例,取愚古軒《詩韻珠璣》,益以《詩腋》選句,重加增訂,
複經旌邑湯氏以《詩腋》補編歷代賦匯、詞林、典腋,分類增入,薈萃群書,合而成璧,洵為後學之津梁、詩家之寶筏。”
清代出現的《詩韻合璧》一書,最初為汪慕杜所編,後經湯文璐補充,乃成今書。
其序文中說的很明白:“後之作者鑒其(指《佩文詩韻》)失而補其弊,乃有含英、題解、辨同、珠璣,集成諸本,相繼出版,而以合璧(即《詩韻合璧》)為最善。蓋合璧為汪慕杜太史尊韻府(即《韻府群玉》)之例,取愚古軒《詩韻珠璣》,益以《詩腋》選句,重加增訂,複經旌邑湯氏以《詩腋》補編歷代賦匯、詞林、典腋,分類增入,薈萃群書,合而成璧,洵為後學之津梁、詩家之寶筏。”
-
<詩韻合璧序>云:「旌邑湯君以詩腋補編、歷代賦彙分類增入,薈萃群書,合而成璧,洵為初學之津梁,詩人之寶筏。無如別風淮雨,訛誤頗多,夏五郭公,缺殘尤夥。爰為之剔其榛蕪,詳加勘挍,凡兩閱寒,始奏厥功,亟為付印,以公同好,非敢自詡精詳,亦聊以備揮亮之一助云爾。
<凡例>云:「一是書倒順韻脚及官韻字數,胥依漁古軒詩韻原本,詳加挍勘,其較松隱閣鉛版詩韻會璧尤為精緻無訛,閱者自能辨別。」「一是編三幅,輯書十二種,係:詩韻珠璣、詩韻異同辨、詩韻音義註、漁古軒詩韻、詩韻集成、詞林典腋、詩腋並詩腋補編、詠史詩腋分韻、文選題解擇要、歷代賦彙錄要、虛字韻藪。原本卷帙浩繁,難為徧購,兼以一字一典,考覈群書殊為未便,茲並合為一編,物以類聚,美必同臻。雖未免滄海遺珠之憾,然於芸窗雪案間似覺不無小補,倘有未盡善處,祈博雅君子匡我不逮。」
--
《詩韻合璧》是清代極為流行的韻書,系作者採擇前代各韻書之長編輯而成。收詞極豐富,排列甚精當。古人寫律詩,是嚴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
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閱的《詩韻集成》、《詩韻合璧》等韻書,不但可以說明清代律詩的押韻,而且可以說明唐宋律詩的用韻。一般人所謂“詩韻”,也就是指這個來說的。
詩韻共有106個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 30韻,入韻17韻。
書中還輯入《詩腋》《詞林典腋》二書,收大量詩詞典和舊詩常用語詞。據廣益書局1922年版影印。詩賦有取分裁,茲將詞林典腋統列中幅,使吟詠家得所採擇。
本書實際是一本詞典。不同之處在于,現在發行的詞典中的片語,均由主字在前組成一個詞,,而《詩韻合璧》除作為主字外,作為輔字亦組成:大人、好人、名人、能人等等。
書中的分隔號相當於字典中的“~”符號,是代替某個字的符號。仍以人字為例:書中將人民、人物、人人、人海、人心,省略為~民、~物、~人、~海、~心。書中的圓圈符號
代表主、輔字的轉換。
書中的分隔號,就是指代離它最近的那個大體字。比如,圖中的 “空” 字下面,依次列舉了常用的“碧空、蔽空、遠空、半空、天空”等等。雙行夾註中的那個分隔號,就是
代替了上面大寫的”空“字。這樣就顯得簡潔清晰、重點突出。
書中的圓圈,沒有具體的意義,僅僅是為了分割、割開上下內容,類似於網上看到的分隔線。在那”空“字那一欄做例子。你仔細看看,圓圈兩邊有什麼不同呢?原來,圓圈
的上邊,列舉的詞語,都是以空字作尾的,而圓圈下面的詞,都是以空字開頭的。為了區分,就畫了一個圓圈。
大體字外的方括號。這個方括號,是指該字用不同的用法,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和平仄。繼續用圖中的”空“字為例:在詩韻中,一東部的這個”空“,只能作“中間、中部”這樣
的意思講,此時它是平聲;但是如果作“空出”等動詞講,那它就不屬於平聲字了,而是屬於上聲中的一董部,是仄聲字了。也就是說,字有多意,意思不同則音韻相乖。
詩腋、詞腋怎麼用?這兩部書,說白了,就是詩料,就是分類集合了前人常用的一些詞語,讓你從中學習,以豐富積累和儲備,這樣,自己寫詩時,就有詞了,而不是鉗口
難言。
比方說,如果帝王類,常常用到的人可能有吳太伯、勾踐、秦始皇,等等;歷代人名中則有孔子、顏回等等。在詠寫日月的詩詞中,常常用到素魄、素女、久照等詞語。——
這就好比,你想要寫好文章,就要有豐富多彩的辭藻,而不是說來說去就那麼幾個字。當代人的詩之所以寫不好,就是因為這種積累太少了,辭語的極度貧乏,必然導致思
想表達的孱弱、空洞。
詩腋一詞,本出自于《詩韻合璧》一書,該書是講詩韻方面的一本古籍,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詩腋目錄,一是詞腋目錄,一是詩韻合璧大全。書的主要部分是詩韻合璧大全
。其中詩腋目錄下分帝治部、仕進部、德性部、人倫部、人事部、天文部、時令部、地理部、禮制部、文學部、文具部、武備部等數十部。每一部下又分許多類。如帝治部
裡又分帝德、聖壽、聖德、宸翰、詔令、法天、勤民、符瑞、政治、養老、納諫、選賢、試士、省方、勸農、賦稅、蠲賑、學校、刑罰。每一類以詩賦的形式在後面羅列出
來。當然,對於入了門的人而言,還有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詩腋 詞腋》中提供了許多摹寫精當優美的句子和段落,我們可以從中學會如何寫、如何寫好。比如,下面列
舉的詩句或是賦句。
《詩韻合璧》是清代極為流行的韻書,系作者採擇前代各韻書之長編輯而成。收詞極豐富,排列甚精當。
古人寫律詩,是嚴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
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閱的《詩韻集成》、《詩韻合璧》等韻書,不但可以說明清代律詩的押韻,而且可以說明唐宋律詩的用韻。
--
《詩韻合璧》是清代極為流行的韻書,系作者採擇前代各韻書之長編輯而成。收詞極豐富,排列甚精當。
古人寫律詩,是嚴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
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閱的《詩韻集成》、《詩韻合璧》等韻書,不但可以說明清代律詩的押韻,而且可以說明唐宋律詩的用韻。
一般人所謂“詩韻”,也就是指這個來說的。詩韻共有106個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 30韻,入韻17韻。
書中還輯入《詩腋》《詞林典腋》二書,收大量詩詞典和舊詩常用語詞。據廣益書局1922年版影印。詩賦有取分裁,茲將詞林典腋統列中幅,使吟詠家得所採擇。
本書實際是一本詞典。不同之處在于,現在發行的詞典中的片語,均由主字在前組成一個詞,,
而《詩韻合璧》除作為主字外,作為輔字亦組成:大人、好人、名人、能人等等。
書中的分隔號相當於字典中的“~”符號,是代替某個字的符號。仍以人字為例:書中將人民、人物、人人、人海、人心,省略為~民、~物、~人、~海、~心。書中的圓圈
符號代表主、輔字的轉換。
書中的分隔號,就是指代離它最近的那個大體字。比如,圖中的 “空” 字下面,依次列舉了常用的“碧空、蔽空、遠空、半空、天空”等等。雙行夾註中的那個分隔號,就是
代替了上面大寫的”空“字。這樣就顯得簡潔清晰、重點突出。
書中的圓圈,沒有具體的意義,僅僅是為了分割、割開上下內容,類似於網上看到的分隔線。在那”空“字那一欄做例子。你仔細看看,圓圈兩邊有什麼不同呢?
原來,圓圈的上邊,列舉的詞語,都是以空字作尾的,而圓圈下面的詞,都是以空字開頭的。為了區分,就畫了一個圓圈。
大體字外的方括號。這個方括號,是指該字用不同的用法,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和平仄。
繼續用圖中的”空“字為例:在詩韻中,一東部的這個”空“,只能作“中間、中部”這樣的意思講,此時它是平聲;但是如果作“空出”等動詞講,那它就不屬於平聲字了,而是
屬於上聲中的一董部,是仄聲字了。也就是說,字有多意,意思不同則音韻相乖。
詩腋、詞腋怎麼用?這兩部書,說白了,就是詩料,就是分類集合了前人常用的一些詞語,讓你從中學習,以豐富積累和儲備,
這樣,自己寫詩時,就有詞了,而不是鉗口難言。
比方說,如果帝王類,常常用到的人可能有吳太伯、勾踐、秦始皇,等等;歷代人名中則有孔子、顏回等等。
在詠寫日月的詩詞中,常常用到素魄、素女、久照等詞語。——
這就好比,你想要寫好文章,就要有豐富多彩的辭藻,而不是說來說去就那麼幾個字。
當代人的詩之所以寫不好,就是因為這種積累太少了,辭語的極度貧乏,必然導致思想表達的孱弱、空洞。
詩腋一詞,本出自于《詩韻合璧》一書,該書是講詩韻方面的一本古籍,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詩腋目錄,一是詞腋目錄,一是詩韻合璧大全。
書的主要部分是詩韻合璧大全。其中詩腋目錄下分帝治部、仕進部、德性部、人倫部、人事部、天文部、時令部、地理部、禮制部、文學部、文具部、武備部等數十部。
每一部下又分許多類。如帝治部裡又分帝德、聖壽、聖德、宸翰、詔令、法天、勤民、符瑞、政治、養老、納諫、選賢、試士、省方、勸農、賦稅、蠲賑、學校、刑罰。
每一類以詩賦的形式在後面羅列出來。當然,對於入了門的人而言,還有更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詩腋 詞腋》中提供了許多摹寫精當優美的句子和段落,我們可以從中學會如何寫、如何寫好。比如,下面列舉的詩句或是賦句。
--
詩韻合璧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3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8%A9%A9%E9%9F%BB%E5%90%88%E7%92%A7+&viewRestricted=0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1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3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4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3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5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4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6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5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7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3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8%A9%A9%E9%9F%BB%E5%90%88%E7%92%A7+&viewRestricted=0
--
宋晶如-《古文觀止》的注譯者宋晶如小傳
http://db.cyberseodang.or.kr/front/sabuList/BookMain.do?mId=m01&sMode=M
詩腋,帝治,
《詩韻合璧》一書序言雲:“古無所謂韻書也。自隋陸法言始,以四聲分二百六韻,撰為《切韻》一書,遂成千古韻書之祖。
繼《切韻》而興者,有孫勉之《唐韻》,丁度之《集韻》,或以反切而分字聲之清濁,或溯源流而稽古音之變遷,雖標新立異、作者輩出,
皆不若《詩韻》之以韻隸事、適於應用也。
《詩韻》之作,肇于宋陰時夫之《韻府群玉》。當其時,承東坡山谷之後,詩人用韻爭以奇險為工。故摘錄典實詞藻隸於各韻之下,創為以韻隸事之格。
自是厥後,明之《洪武正韻》,清之《佩文詩韻》,悉踵成規,援以為例。而《詩韻》一書永為藝林之瑰寶,詞章之程式也。
然篇幅過巨,卷帙繁多,查檢匪易,攜取維艱。後之作者鑒其失而補其弊,乃有含英、題解、辨同、珠璣,集成諸本,相繼出版,而以合璧(即《詩韻合璧》)為最善。
蓋合璧為汪慕杜太史尊韻府(即《韻府群玉》)之例,取愚古軒《詩韻珠璣》,益以《詩腋》選句,重加增訂,
複經旌邑湯氏以《詩腋》補編歷代賦匯、詞林、典腋,分類增入,薈萃群書,合而成璧,洵為後學之津梁、詩家之寶筏。”
清代出現的《詩韻合璧》一書,最初為汪慕杜所編,後經湯文璐補充,乃成今書。
其序文中說的很明白:“後之作者鑒其(指《佩文詩韻》)失而補其弊,乃有含英、題解、辨同、珠璣,集成諸本,相繼出版,而以合璧(即《詩韻合璧》)為最善。蓋合璧為汪慕杜太史尊韻府(即《韻府群玉》)之例,取愚古軒《詩韻珠璣》,益以《詩腋》選句,重加增訂,複經旌邑湯氏以《詩腋》補編歷代賦匯、詞林、典腋,分類增入,薈萃群書,合而成璧,洵為後學之津梁、詩家之寶筏。”
-
<詩韻合璧序>云:「旌邑湯君以詩腋補編、歷代賦彙分類增入,薈萃群書,合而成璧,洵為初學之津梁,詩人之寶筏。無如別風淮雨,訛誤頗多,夏五郭公,缺殘尤夥。爰為之剔其榛蕪,詳加勘挍,凡兩閱寒,始奏厥功,亟為付印,以公同好,非敢自詡精詳,亦聊以備揮亮之一助云爾。
<凡例>云:「一是書倒順韻脚及官韻字數,胥依漁古軒詩韻原本,詳加挍勘,其較松隱閣鉛版詩韻會璧尤為精緻無訛,閱者自能辨別。」「一是編三幅,輯書十二種,係:詩韻珠璣、詩韻異同辨、詩韻音義註、漁古軒詩韻、詩韻集成、詞林典腋、詩腋並詩腋補編、詠史詩腋分韻、文選題解擇要、歷代賦彙錄要、虛字韻藪。原本卷帙浩繁,難為徧購,兼以一字一典,考覈群書殊為未便,茲並合為一編,物以類聚,美必同臻。雖未免滄海遺珠之憾,然於芸窗雪案間似覺不無小補,倘有未盡善處,祈博雅君子匡我不逮。」
--
《詩韻合璧》是清代極為流行的韻書,系作者採擇前代各韻書之長編輯而成。收詞極豐富,排列甚精當。古人寫律詩,是嚴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
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閱的《詩韻集成》、《詩韻合璧》等韻書,不但可以說明清代律詩的押韻,而且可以說明唐宋律詩的用韻。一般人所謂“詩韻”,也就是指這個來說的。
詩韻共有106個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 30韻,入韻17韻。
書中還輯入《詩腋》《詞林典腋》二書,收大量詩詞典和舊詩常用語詞。據廣益書局1922年版影印。詩賦有取分裁,茲將詞林典腋統列中幅,使吟詠家得所採擇。
本書實際是一本詞典。不同之處在于,現在發行的詞典中的片語,均由主字在前組成一個詞,,而《詩韻合璧》除作為主字外,作為輔字亦組成:大人、好人、名人、能人等等。
書中的分隔號相當於字典中的“~”符號,是代替某個字的符號。仍以人字為例:書中將人民、人物、人人、人海、人心,省略為~民、~物、~人、~海、~心。書中的圓圈符號
代表主、輔字的轉換。
書中的分隔號,就是指代離它最近的那個大體字。比如,圖中的 “空” 字下面,依次列舉了常用的“碧空、蔽空、遠空、半空、天空”等等。雙行夾註中的那個分隔號,就是
代替了上面大寫的”空“字。這樣就顯得簡潔清晰、重點突出。
書中的圓圈,沒有具體的意義,僅僅是為了分割、割開上下內容,類似於網上看到的分隔線。在那”空“字那一欄做例子。你仔細看看,圓圈兩邊有什麼不同呢?原來,圓圈
的上邊,列舉的詞語,都是以空字作尾的,而圓圈下面的詞,都是以空字開頭的。為了區分,就畫了一個圓圈。
大體字外的方括號。這個方括號,是指該字用不同的用法,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和平仄。繼續用圖中的”空“字為例:在詩韻中,一東部的這個”空“,只能作“中間、中部”這樣
的意思講,此時它是平聲;但是如果作“空出”等動詞講,那它就不屬於平聲字了,而是屬於上聲中的一董部,是仄聲字了。也就是說,字有多意,意思不同則音韻相乖。
詩腋、詞腋怎麼用?這兩部書,說白了,就是詩料,就是分類集合了前人常用的一些詞語,讓你從中學習,以豐富積累和儲備,這樣,自己寫詩時,就有詞了,而不是鉗口
難言。
比方說,如果帝王類,常常用到的人可能有吳太伯、勾踐、秦始皇,等等;歷代人名中則有孔子、顏回等等。在詠寫日月的詩詞中,常常用到素魄、素女、久照等詞語。——
這就好比,你想要寫好文章,就要有豐富多彩的辭藻,而不是說來說去就那麼幾個字。當代人的詩之所以寫不好,就是因為這種積累太少了,辭語的極度貧乏,必然導致思
想表達的孱弱、空洞。
詩腋一詞,本出自于《詩韻合璧》一書,該書是講詩韻方面的一本古籍,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詩腋目錄,一是詞腋目錄,一是詩韻合璧大全。書的主要部分是詩韻合璧大全
。其中詩腋目錄下分帝治部、仕進部、德性部、人倫部、人事部、天文部、時令部、地理部、禮制部、文學部、文具部、武備部等數十部。每一部下又分許多類。如帝治部
裡又分帝德、聖壽、聖德、宸翰、詔令、法天、勤民、符瑞、政治、養老、納諫、選賢、試士、省方、勸農、賦稅、蠲賑、學校、刑罰。每一類以詩賦的形式在後面羅列出
來。當然,對於入了門的人而言,還有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詩腋 詞腋》中提供了許多摹寫精當優美的句子和段落,我們可以從中學會如何寫、如何寫好。比如,下面列
舉的詩句或是賦句。
《詩韻合璧》是清代極為流行的韻書,系作者採擇前代各韻書之長編輯而成。收詞極豐富,排列甚精當。
古人寫律詩,是嚴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
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閱的《詩韻集成》、《詩韻合璧》等韻書,不但可以說明清代律詩的押韻,而且可以說明唐宋律詩的用韻。
--
《詩韻合璧》是清代極為流行的韻書,系作者採擇前代各韻書之長編輯而成。收詞極豐富,排列甚精當。
古人寫律詩,是嚴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
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閱的《詩韻集成》、《詩韻合璧》等韻書,不但可以說明清代律詩的押韻,而且可以說明唐宋律詩的用韻。
一般人所謂“詩韻”,也就是指這個來說的。詩韻共有106個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 30韻,入韻17韻。
書中還輯入《詩腋》《詞林典腋》二書,收大量詩詞典和舊詩常用語詞。據廣益書局1922年版影印。詩賦有取分裁,茲將詞林典腋統列中幅,使吟詠家得所採擇。
本書實際是一本詞典。不同之處在于,現在發行的詞典中的片語,均由主字在前組成一個詞,,
而《詩韻合璧》除作為主字外,作為輔字亦組成:大人、好人、名人、能人等等。
書中的分隔號相當於字典中的“~”符號,是代替某個字的符號。仍以人字為例:書中將人民、人物、人人、人海、人心,省略為~民、~物、~人、~海、~心。書中的圓圈
符號代表主、輔字的轉換。
書中的分隔號,就是指代離它最近的那個大體字。比如,圖中的 “空” 字下面,依次列舉了常用的“碧空、蔽空、遠空、半空、天空”等等。雙行夾註中的那個分隔號,就是
代替了上面大寫的”空“字。這樣就顯得簡潔清晰、重點突出。
書中的圓圈,沒有具體的意義,僅僅是為了分割、割開上下內容,類似於網上看到的分隔線。在那”空“字那一欄做例子。你仔細看看,圓圈兩邊有什麼不同呢?
原來,圓圈的上邊,列舉的詞語,都是以空字作尾的,而圓圈下面的詞,都是以空字開頭的。為了區分,就畫了一個圓圈。
大體字外的方括號。這個方括號,是指該字用不同的用法,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和平仄。
繼續用圖中的”空“字為例:在詩韻中,一東部的這個”空“,只能作“中間、中部”這樣的意思講,此時它是平聲;但是如果作“空出”等動詞講,那它就不屬於平聲字了,而是
屬於上聲中的一董部,是仄聲字了。也就是說,字有多意,意思不同則音韻相乖。
詩腋、詞腋怎麼用?這兩部書,說白了,就是詩料,就是分類集合了前人常用的一些詞語,讓你從中學習,以豐富積累和儲備,
這樣,自己寫詩時,就有詞了,而不是鉗口難言。
比方說,如果帝王類,常常用到的人可能有吳太伯、勾踐、秦始皇,等等;歷代人名中則有孔子、顏回等等。
在詠寫日月的詩詞中,常常用到素魄、素女、久照等詞語。——
這就好比,你想要寫好文章,就要有豐富多彩的辭藻,而不是說來說去就那麼幾個字。
當代人的詩之所以寫不好,就是因為這種積累太少了,辭語的極度貧乏,必然導致思想表達的孱弱、空洞。
詩腋一詞,本出自于《詩韻合璧》一書,該書是講詩韻方面的一本古籍,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詩腋目錄,一是詞腋目錄,一是詩韻合璧大全。
書的主要部分是詩韻合璧大全。其中詩腋目錄下分帝治部、仕進部、德性部、人倫部、人事部、天文部、時令部、地理部、禮制部、文學部、文具部、武備部等數十部。
每一部下又分許多類。如帝治部裡又分帝德、聖壽、聖德、宸翰、詔令、法天、勤民、符瑞、政治、養老、納諫、選賢、試士、省方、勸農、賦稅、蠲賑、學校、刑罰。
每一類以詩賦的形式在後面羅列出來。當然,對於入了門的人而言,還有更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詩腋 詞腋》中提供了許多摹寫精當優美的句子和段落,我們可以從中學會如何寫、如何寫好。比如,下面列舉的詩句或是賦句。
--
詩韻合璧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3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8%A9%A9%E9%9F%BB%E5%90%88%E7%92%A7+&viewRestricted=0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1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3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4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3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5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4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6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5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7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3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8%A9%A9%E9%9F%BB%E5%90%88%E7%92%A7+&viewRestricted=0
--
宋晶如-《古文觀止》的注譯者宋晶如小傳
http://db.cyberseodang.or.kr/front/sabuList/BookMain.do?mId=m01&sMode=M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詩韻合璧
詩韻合璧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3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8%A9%A9%E9%9F%BB%E5%90%88%E7%92%A7+&viewRestricted=0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1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3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4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3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5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4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6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5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7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3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8%A9%A9%E9%9F%BB%E5%90%88%E7%92%A7+&viewRestricted=0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3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8%A9%A9%E9%9F%BB%E5%90%88%E7%92%A7+&viewRestricted=0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1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3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4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3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5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4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6
詩韻合璧 : 増註. 巻5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7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033
詩韻合璧 : 増註-湯文潞 編,岸田吟香 校,明29.11,博文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8%A9%A9%E9%9F%BB%E5%90%88%E7%92%A7+&viewRestricted=0
2019年10月12日 星期六
標註國語定本:韋昭 解,秦鼎 校,高木熊三郎 注
標註國語定本:韋昭 解,秦鼎 校,高木熊三郎 注
標註國語定本:韋昭 解,秦鼎 校,高木熊三郎 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6%A8%99%E8%A8%BB%E5%9B%BD%E8%AA%9E%E5%AE%9A%E6%9C%AC&viewRestricted=0
第四章 焦循 之 《易》 學法則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5526/6/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5526/7/
焦循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author;=焦循
焦循 《易圖略》
http://www.eee-learning.com/article/3383
http://www.eee-learning.com/book/3385
--
春秋經傳集解
左繡: 馮李驊、陸浩:左繡-讀左卮言
左繡
춘추경전집해 v1[春秋經傳集解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fcsd=&cf=a&cd=aa16&gb=1&aa10up=kh2_je_a_vsu_A7B%5E2C_000&aa10no=&gnd1=&gnd2=&keywords=&rowcount=10
左氏蒙求-文本整理
https://bikue.tumblr.com/post/79970023389/%E5%B7%A6%E6%B0%8F%E8%92%99%E6%B1%82%E6%96%87%E6%9C%AC%E6%95%B4%E7%90%86
左氏傳蒙求 2卷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38300
左伝蒙求 : 標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824
--
昌平叢書. 方言藻(李調元撰) 巻上,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8943
春秋左氏伝校本 : 翻刻. 第1,2,風月堂,明13.9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7
https://ndlonline.ndl.go.jp/#!/detail/R300000001-I000000418705-00
春秋左氏伝校本 : 明治新刻. 第1−2,鈴木義宗,明16.1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71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4%BC%9D%E6%A0%A1%E6%9C%AC+%2C%E9%88%B4%E6%9C%A8%E7%BE%A9%E5%AE%97&viewRestricted=0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上,森本太助等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5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下,森本太助等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6
129 春秋左氏伝校本. 1 図書,杜預 集解[他] (明徳館, 1883)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title=%2F%22%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4%BC%9D%E6%A0%A1%E6%9C%AC%22%2F&materialTypeList=0%7C1%7C2%7C4%7C5%7C6%7C7%7C8%7C9%7C92%7C13%7CI&viewRestrictedList=0&biblevelSearch=1&detailSearchTypeNo=A&publisher=%2F%22%E4%BF%AE%E9%81%93%E9%A4%A8%22%2F
130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杜預 集解[他] (内田屋宗兵衛等, 1871)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title=%2F%22%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4%BC%9D%E6%A0%A1%E6%9C%AC%22%2F&materialTypeList=0%7C1%7C2%7C4%7C5%7C6%7C7%7C8%7C9%7C92%7C13%7CI&viewRestrictedList=0&biblevelSearch=1&detailSearchTypeNo=A&publisher=%2F%22%E5%86%85%E7%94%B0%E5%B1%8B%E5%AE%97%E5%85%B5%E8%A1%9B%E7%AD%89%22%2F
131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杜預 集解[他] (修道館, 1883)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title=%2F%22%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4%BC%9D%E6%A0%A1%E6%9C%AC%22%2F&materialTypeList=0%7C1%7C2%7C4%7C5%7C6%7C7%7C8%7C9%7C92%7C13%7CI&viewRestrictedList=0&biblevelSearch=1&detailSearchTypeNo=A&publisher=%2F%22%E4%BF%AE%E9%81%93%E9%A4%A8%22%2F
132
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図書,杜預 集解[他] (大村安兵衛等, 1883)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5%A4%A7%E6%9D%91%E5%AE%89%E5%85%B5%E8%A1%9B%E7%AD%89&viewRestricted=0
133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searchWord=%E6%A3%AE%E6%9C%AC%E5%A4%AA%E5%8A%A9%E7%AD%89&facetOpenedNodeIds=&featureCode=all&viewRestrictedList=0&pageNo=1
134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3,4 図書,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searchWord=%E6%A3%AE%E6%9C%AC%E5%A4%AA%E5%8A%A9%E7%AD%89&facetOpenedNodeIds=&featureCode=all&viewRestrictedList=0&pageNo=1
135
鼇頭評註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55
標註國語定本:韋昭 解,秦鼎 校,高木熊三郎 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6%A8%99%E8%A8%BB%E5%9B%BD%E8%AA%9E%E5%AE%9A%E6%9C%AC&viewRestricted=0
第四章 焦循 之 《易》 學法則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5526/6/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5526/7/
焦循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author;=焦循
焦循 《易圖略》
http://www.eee-learning.com/article/3383
http://www.eee-learning.com/book/3385
--
春秋經傳集解
左繡: 馮李驊、陸浩:左繡-讀左卮言
左繡
춘추경전집해 v1[春秋經傳集解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fcsd=&cf=a&cd=aa16&gb=1&aa10up=kh2_je_a_vsu_A7B%5E2C_000&aa10no=&gnd1=&gnd2=&keywords=&rowcount=10
左氏蒙求-文本整理
https://bikue.tumblr.com/post/79970023389/%E5%B7%A6%E6%B0%8F%E8%92%99%E6%B1%82%E6%96%87%E6%9C%AC%E6%95%B4%E7%90%86
左氏傳蒙求 2卷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38300
左伝蒙求 : 標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824
--
昌平叢書. 方言藻(李調元撰) 巻上,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8943
春秋左氏伝校本 : 翻刻. 第1,2,風月堂,明13.9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7
https://ndlonline.ndl.go.jp/#!/detail/R300000001-I000000418705-00
春秋左氏伝校本 : 明治新刻. 第1−2,鈴木義宗,明16.1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71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4%BC%9D%E6%A0%A1%E6%9C%AC+%2C%E9%88%B4%E6%9C%A8%E7%BE%A9%E5%AE%97&viewRestricted=0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上,森本太助等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5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下,森本太助等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6
129 春秋左氏伝校本. 1 図書,杜預 集解[他] (明徳館, 1883)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title=%2F%22%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4%BC%9D%E6%A0%A1%E6%9C%AC%22%2F&materialTypeList=0%7C1%7C2%7C4%7C5%7C6%7C7%7C8%7C9%7C92%7C13%7CI&viewRestrictedList=0&biblevelSearch=1&detailSearchTypeNo=A&publisher=%2F%22%E4%BF%AE%E9%81%93%E9%A4%A8%22%2F
130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杜預 集解[他] (内田屋宗兵衛等, 1871)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title=%2F%22%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4%BC%9D%E6%A0%A1%E6%9C%AC%22%2F&materialTypeList=0%7C1%7C2%7C4%7C5%7C6%7C7%7C8%7C9%7C92%7C13%7CI&viewRestrictedList=0&biblevelSearch=1&detailSearchTypeNo=A&publisher=%2F%22%E5%86%85%E7%94%B0%E5%B1%8B%E5%AE%97%E5%85%B5%E8%A1%9B%E7%AD%89%22%2F
131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杜預 集解[他] (修道館, 1883)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title=%2F%22%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4%BC%9D%E6%A0%A1%E6%9C%AC%22%2F&materialTypeList=0%7C1%7C2%7C4%7C5%7C6%7C7%7C8%7C9%7C92%7C13%7CI&viewRestrictedList=0&biblevelSearch=1&detailSearchTypeNo=A&publisher=%2F%22%E4%BF%AE%E9%81%93%E9%A4%A8%22%2F
132
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図書,杜預 集解[他] (大村安兵衛等, 1883)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5%A4%A7%E6%9D%91%E5%AE%89%E5%85%B5%E8%A1%9B%E7%AD%89&viewRestricted=0
133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searchWord=%E6%A3%AE%E6%9C%AC%E5%A4%AA%E5%8A%A9%E7%AD%89&facetOpenedNodeIds=&featureCode=all&viewRestrictedList=0&pageNo=1
134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3,4 図書,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searchWord=%E6%A3%AE%E6%9C%AC%E5%A4%AA%E5%8A%A9%E7%AD%89&facetOpenedNodeIds=&featureCode=all&viewRestrictedList=0&pageNo=1
135
鼇頭評註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55
Labels: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法舫 :唯識史觀及其哲學,
陳奐 : 詩毛氏傳疏,
陳鵬釋譯:唯識四論,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2019年9月7日 星期六
國語定本:韋昭 解,秦鼎 校,高木熊三郎 注
國語定本:韋昭 解,秦鼎 校,高木熊三郎 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6%A8%99%E8%A8%BB%E5%9B%BD%E8%AA%9E%E5%AE%9A%E6%9C%AC&viewRestricted=0
標註國語定本:韋昭 解,秦鼎 校,高木熊三郎 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6%A8%99%E8%A8%BB%E5%9B%BD%E8%AA%9E%E5%AE%9A%E6%9C%AC&viewRestricted=0
昔孔子發憤於舊史하사 垂法於素王(注1)
하시니 左丘明因聖言以攄意하고 託王義以流藻하니 其淵源深大하고 沈懿雅麗하야 可謂命世之才요 博物善作者也라 其明識高遠하고 雅思未盡이라 故復采錄前世穆王以來로 下訖魯悼智伯之誅히 邦國成敗와 嘉言善語와 陰陽律呂와 天時人事의 逆順之數하야 以爲國語하니 其文不主於經이라 故號曰外傳이라하니
所以包羅天地하고 探測禍福하며 發起幽微하고 章表善惡者 昭然甚明하야 實爲經蓺並陳하니 非特諸子之倫也라 遭秦之亂하야 幽而復光하니 賈生史遷이 頗綜述焉하니라 及劉光祿이 於漢成世에 始更考校하야 是正疑繆하고 至於章帝하야 鄭大司農이 爲之訓註(注2)
야 解疑釋滯하니 昭晣可觀이나 至於細碎하야는 有所闕略이오 侍中賈君이 敷而衍之(注3)
하니 其所發明에 大義略擧하야 爲已憭矣라 然於文閒에 時有遺忘이러니 建安黃武之閒(注4)
에 故侍御史會稽虞君(注5)
과 尙書僕射丹陽唐君(注6)
은 皆英才碩儒로 洽聞之士也라 采摭所見하고 因賈爲主而損益之하니 觀其辭義하면 信多善者나 然所理釋이 猶有異同이라 昭以末學으로 淺闇寡聞이나 階數君之成訓하고 思事義之是非호니 愚心頗有所覺이라
今諸家並行하야 是非相貿하니 雖聰明疏達識機之士는 知所去就나 然淺聞初學은 猶或未能祛過라 切不自料하고 復爲之解할새 因賈君之精實하고 採唐虞之信善하며 亦所以覺[以所覺](注7)
으로 增潤補綴호대 參之以五經하고 檢之以內傳하며 以世本(注8)
으로 考其流하고 以爾雅(注9)
로 齊其訓하야 去非要하고 存事實하니 凡所發正이 三百七事요 又諸家紛錯은 載述爲煩이라 是以時有所見하야 庶幾頗近事情을 裁有補益이나 猶恐人之多言하야 未詳其故하니 欲世覽者는 必察之也하노라
唐宋千家聯珠詩格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6%A8%99%E8%A8%BB%E5%9B%BD%E8%AA%9E%E5%AE%9A%E6%9C%AC&viewRestricted=0
標註國語定本:韋昭 解,秦鼎 校,高木熊三郎 注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6%A8%99%E8%A8%BB%E5%9B%BD%E8%AA%9E%E5%AE%9A%E6%9C%AC&viewRestricted=0
昔孔子發憤於舊史하사 垂法於素王(注1)
하시니 左丘明因聖言以攄意하고 託王義以流藻하니 其淵源深大하고 沈懿雅麗하야 可謂命世之才요 博物善作者也라 其明識高遠하고 雅思未盡이라 故復采錄前世穆王以來로 下訖魯悼智伯之誅히 邦國成敗와 嘉言善語와 陰陽律呂와 天時人事의 逆順之數하야 以爲國語하니 其文不主於經이라 故號曰外傳이라하니
所以包羅天地하고 探測禍福하며 發起幽微하고 章表善惡者 昭然甚明하야 實爲經蓺並陳하니 非特諸子之倫也라 遭秦之亂하야 幽而復光하니 賈生史遷이 頗綜述焉하니라 及劉光祿이 於漢成世에 始更考校하야 是正疑繆하고 至於章帝하야 鄭大司農이 爲之訓註(注2)
야 解疑釋滯하니 昭晣可觀이나 至於細碎하야는 有所闕略이오 侍中賈君이 敷而衍之(注3)
하니 其所發明에 大義略擧하야 爲已憭矣라 然於文閒에 時有遺忘이러니 建安黃武之閒(注4)
에 故侍御史會稽虞君(注5)
과 尙書僕射丹陽唐君(注6)
은 皆英才碩儒로 洽聞之士也라 采摭所見하고 因賈爲主而損益之하니 觀其辭義하면 信多善者나 然所理釋이 猶有異同이라 昭以末學으로 淺闇寡聞이나 階數君之成訓하고 思事義之是非호니 愚心頗有所覺이라
今諸家並行하야 是非相貿하니 雖聰明疏達識機之士는 知所去就나 然淺聞初學은 猶或未能祛過라 切不自料하고 復爲之解할새 因賈君之精實하고 採唐虞之信善하며 亦所以覺[以所覺](注7)
으로 增潤補綴호대 參之以五經하고 檢之以內傳하며 以世本(注8)
으로 考其流하고 以爾雅(注9)
로 齊其訓하야 去非要하고 存事實하니 凡所發正이 三百七事요 又諸家紛錯은 載述爲煩이라 是以時有所見하야 庶幾頗近事情을 裁有補益이나 猶恐人之多言하야 未詳其故하니 欲世覽者는 必察之也하노라
唐宋千家聯珠詩格
Labels:
王弼,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江味農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陳奐 : 詩毛氏傳疏,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2019年8月31日 星期六
古文辭類纂-序
古文辭類纂-序
古文辭類纂-序
鼐少聞古文法於伯父姜塢先生及同鄉劉耕南先生,少究其義,未之深學也。其後游宦數十年,益不得暇,獨以幼所聞者,置之胸臆而已。乾隆四十年,以疾請歸,伯父前卒,不得見矣。劉先生年八十,猶善談說,見則必論古文。後又二年,余來揚州,少年或從問古文法。
夫文無所謂古今也,惟其當而已。得其當,則六經至於今日,其為道也一。知其所以當,則於古雖遠,而於今取法,如衣食之不可釋;不知其所以當,而敝棄於時,則存一家之言,以資來者,容有俟焉。
於是以所聞習者,編次論說為《古文辭類纂》。其類十三,曰:論辨類、序跋類、奏議類、書說類、贈序類、詔令類、傳狀類、碑志類、雜記類、箴銘類、頌贊類、辭賦類、哀祭類。一類內而為用不同者,別之為上下編云。
論辯類者,蓋原於古之諸子,各類所學著書詔後世。孔孟之道與文,至矣。自老、莊以降,道有是非,文有工拙。今悉以子家不錄,錄自賈生始。蓋退之著論,取於六經、孟子;子厚取於韓非、賈生;明允雜以蘇、張之流;子瞻兼及於《莊子》。學之至善者,神合焉;善而不至者,貌存焉。惜乎!子厚之才,可以為其至,而不及至者,年為之也。
序跋類者,昔前聖作《易》,孔子為作《系辭》、《說卦》、《文言》、《序卦》、《雜卦》之傳,以推論本原,廣大其義。《詩》、《書》皆有《序》,而《儀禮》篇後有《記》,皆儒者所為。其余諸子,或自序其意,或弟子作之,《莊子·天下》篇、《荀子》末篇,皆是也。余撰次古文辭,不載史傳,以不可勝錄也。惟載太史公、歐陽永叔表志敘論數首,序之最工者也。向、歆奏校書各有序,世不盡傳,傳者或偽,今存子政《戰國策序》一篇,着其概。其後目錄之序,子固獨優已。
奏議類者,蓋唐、虞、三代聖賢陳說其君之辭,《尚書》具之矣。周衰,列國臣子為國謀者,誼忠而辭美,皆本謨誥之遺,學者多涌之。其載《春秋》內外傳者不錄,錄自戰國以下。漢以來有表、奏、疏、議、上書、封事之異名,其實一類。惟對策雖亦臣下告君之辭,而其體少別,故置之下編。兩蘇應制舉時所進時務策,又以附對策之後。
書說類者,昔周公之告召公,有《君奭》之篇。春秋之世,列國士大夫或面相告語,或為書相遺,其義一也。戰國說士,說其時主,當委質為臣,則入之奏議;其已去國,或說異國之君,則入此編。
贈序類者,老子曰:“君子贈人以言。”顏淵、子路之相違,則以言相贈處。梁王觴諸侯於范台,魯君擇言而進,所以致敬愛、陳忠告之誼也。唐初贈人,始以序名,作者亦眾。至於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絕前後作者。蘇明允之考名序,故蘇氏諱序,或曰引,或曰說。今悉依其體,編之於此。
詔令類者,原於《尚書》之《誓誥》。周之衰也,文誥猶存。昭王制,肅強侯,所以悅人心而勝於三軍之眾,猶有賴焉。秦最無道,而辭則偉。漢至文、景,意與辭俱美矣,後世無以逮之。光武以降,人主雖有善意,而辭氣何其衰薄也!檄令皆諭下之辭,韓退之《鱷魚文》,檄令類也,故悉附之。
傳狀類者,雖原於史氏,而義不同。劉先生云:“古之為達官名人傳者,史官職之。文士作傳,凡為圬者、種樹之流而已。其人既稍顯,即不當為之傳,為之行狀,上史氏而已。”余謂先生之言是也。雖然,古之國史立傳,不甚拘品位,所紀事猶詳。又實錄書人臣卒,必撮序其平生賢否。今實錄不紀臣下之事,史館凡仕非賜諡及死事者,不得為傳。乾隆四十年,定一品官乃賜諡。然則史之傳者,亦無幾矣。余錄古傳狀之文,並紀茲義,使後之文士得擇之。昌黎《毛穎傳》,嬉戲之文,其體傳也,故亦附焉。
碑志類者,其體本於詩。歌頌功德,其用施於金石。周之時有石鼓刻文,秦刻石於巡狩所經過,漢人作碑文又加以序,序之體,蓋秦刻琅邪具之矣。茅順甫譏韓文公碑序異史遷,此非知言。金石之文,自與史家異體。如文公作文,豈必以效司馬氏為工耶?志者,識也。或立石墓上,或埋之壙中,古人皆曰志。為之銘者,所以識之之辭也。然恐人觀之不詳,故又為序。世或以石立墓上曰碑曰表,埋乃曰志,及分志銘二之,獨呼前序曰志者,皆失其義。蓋自歐陽公不能辨矣。墓志文,錄者猶多,今別為下編。
雜記類者,亦碑文之屬。碑主於稱頌功德,記則所紀大小事殊,取義各異,故有作序與銘詩全用碑文體者,又有為紀事而不以刻石者。柳子厚紀事小文,或謂之序,然實記之類也。
箴銘類者,三代以來有其體矣,聖賢所以自戒警之義,其辭尤質而意尤深。若張子作《西銘》,豈獨其理之美耶,其文固未易幾也。
頌贊類者,亦《詩》頌之流,而不必施之金石者也。
辭賦類者,風雅之變體也。楚人最工為之,蓋非獨屈子而已。余嘗謂《漁父》,及楚人以弋說襄王、宋玉對王問遺行,皆設辭無事實,皆辭賦類耳。太史公、劉子政不辨,而以事載之,蓋非是。辭賦固當有韻,然古人亦有無韻者。以義在托諷,亦謂之賦耳。漢世校書有《辭賦略》,其所列者甚當。昭明太子《文選》,分體碎雜,其立名多可笑者。後之編集者,或不知其陋而仍之。余今編辭賦,一以漢《略》為法。古文不取六朝人,惡意靡也。獨辭賦則晉宋人猶有古人韻格存焉。惟齊梁以下,則辭益俳而氣益卑,故不錄耳。
哀祭類者,詩有頌,風有《黃鳥》、《二子乘舟》,皆其原也。楚人之辭至工,後世惟退之、介甫而已。
凡文之體類十三,而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學者之於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終則御其精者而遺其粗者。文士之效法古人莫善於退之,盡變古人之形貌,雖有摹擬,不可得而尋其跡也。其他雖工於學古而跡不能忘,揚子雲、柳子厚於斯蓋尤甚焉,以其形貌之過於似古人也。而遽擯之,謂不足與於文章之事,則過矣。然遂謂非學者之一病,則不可也。
乾隆四十四年秋七月桐城姚鼐纂集序目。
馮李驊、陸浩:左繡-讀左卮言
左繡
춘추경전집해 v1[春秋經傳集解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fcsd=&cf=a&cd=aa16&gb=1&aa10up=kh2_je_a_vsu_A7B%5E2C_000&aa10no=&gnd1=&gnd2=&keywords=&rowcount=10
標註東萊博議. 巻1-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09
標註東萊博議. 巻2-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0
標註東萊博議. 巻3-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1
標註東萊博議. 巻4-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2
標註東萊博議. 巻5-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3
標註東来博議. 巻6-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4
--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1 -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498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2-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499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3-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0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4-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1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5-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2
東莱博議 : 評註. 巻6-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3
- -
東萊博議 : 校訂標註. 上 -[呂祖謙 撰],堀捨二郎, 深井鑑一郎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4
東萊博議 : 校訂標註. 中-[呂祖謙 撰],堀捨二郎, 深井鑑一郎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5
東萊博議 : 校訂標註. 下-[呂祖謙 撰],堀捨二郎, 深井鑑一郎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6
- -
新刊詳増補註東莱先生左氏博議25卷. [1] -宋呂租謙撰,藤原有貞寫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53367
新刊詳増補註東莱先生左氏博議25卷. [2] -宋呂租謙撰,藤原有貞寫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53368
--
근사록 [近思錄] 주희;여조겸(송)공집;엽채(송)집해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C2%5E23C_000&keywords=%E8%BF%91%E6%80%9D&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근사속록 [近思續錄]
http://yoksa.aks.ac.kr/jsp/aa/BookList.jsp?aa10no=kh2_je_a_vsu_C2^22_000&keywords=%20%E8%BF%91%E6%80%9D%E7%BA%8C%E9%8C%84
精選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句解 ( 정선동래선생좌씨박의구해 )
http://yoksa.aks.ac.kr/jsp/aa/BookList.jsp?aa10no=kh2_je_a_vsu_A7B^12A_000&keywords=%20%E5%B7%A6%E6%B0%8F%E5%8D%9A%E8%AD%B0
KR3a0042 近思錄-宋-朱熹 (master)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3a0042/
晦菴先生朱文公文集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4d0226/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
東萊博議. 巻之1-4 / 呂祖謙 撰 ; 黃之 校 ; 伊藤長胤 標點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ro12/ro12_00004/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79816
精選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句解 ( 정선동래선생좌씨박의구해 )
http://kostma.korea.ac.kr/dir/list?uci=RIKS+CRMA+KSM-WO.0000.0000-20090714.AS_BC_145
左氏博議-KR1e0041 左氏博議-宋-呂祖謙 (master)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1e0041/
左氏博議 (四庫全書本)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B7%A6%E6%B0%8F%E5%8D%9A%E8%AD%B0_(%E5%9B%9B%E5%BA%AB%E5%85%A8%E6%9B%B8%E6%9C%AC)
-
左氏蒙求-文本整理
https://bikue.tumblr.com/post/79970023389/%E5%B7%A6%E6%B0%8F%E8%92%99%E6%B1%82%E6%96%87%E6%9C%AC%E6%95%B4%E7%90%86
左氏傳蒙求 2卷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38300
左伝蒙求 : 標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824
--
左傳句解
大字春秋左傳句解
http://taiwanebook.ncl.edu.tw/zh-tw/book/NCL-004758752/reader
春秋左伝詳節句解校本 : 音点. 1−8之巻 -朱周翰 (魯斎) 注,野村煥 (藤陰) 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92
春秋左伝詳節句解校本 : 音点. 9−16之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93
春秋左伝詳節句解校本 : 音点. 17−26之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94
春秋左伝詳節句解校本 : 音点. 27−35之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95
歴代古文鈔 : 評註. 左伝鈔 巻1-竹添進一郎 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86
春秋左伝詳節句解校本-朱周翰 (魯斎) 注,野村煥 (藤陰) 点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6%98%A5%E7%A7%8B%E5%B7%A6%E4%BC%9D%E8%A9%B3%E7%AF%80%E5%8F%A5%E8%A7%A3%E6%A0%A1%E6%9C%AC&viewRestricted=0
古文辞類纂 : 評定箋註,姚鼐 (姫伝) 撰,竹添進一郎 鈔録,竹添利鎌 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4909
春秋綱目左傳句解全書 : 8卷韓菼重訂.
春秋世系圖
讀左卮言、《十二公時事圖說》、《春秋三變說》、《列國盛衰說》、《周十四王說
杜預《經傳集解》,林堯叟《左傳解》
第1輯 第7 蕉窓文草 巻3(林述斎) 第16至26 慊堂全集 巻12至28(松崎慊堂)
第32至43 篆隷万象名義 巻3之2,巻4-6(空海) 目次解題 第44至48 紫芝園漫筆巻1-10(太宰春台)
第49,50 夏小正校注(増島蘭園) 第51至55 読左筆記(増島蘭園)
第56至59 〔ドウ〕庵非詩話(古賀〔ドウ〕庵) 第60 伝経廬文鈔(海保漁村)
第2輯 第1至9 定本韓非子纂聞 巻1至16(蒲阪松皐) 第10 履軒古韻(中井履軒)
第11至14 崇程 巻1-4(古賀〔ドウ〕庵) 第15 崇孟(藪孤山)
第16至21 万庵集(万庵) 第22至36 論語会箋 巻1至17(竹添進一郎)
第37 定本韓非子纂聞 巻10(蒲阪松皐) 第38 東遊負剣録
第39,40 天民遺言(並河天民) 第41至43 論語徴廃疾(片山兼山)
第44 諧韻瑚〓(中井履軒) 第45 定本韓非子纂聞 巻19至20(蒲阪松皐)
第46 毛詩輯疏 巻1,2(安井息軒) 第47至49 読朱筆記(海保漁村)
第50至53 楽我室遺稿(朝川善庵) 第54至59 毛詩輯疏 巻3至7(安井息軒)
第60 論語会箋 巻18至20(竹添進一郎) 第61至64 毛詩輯疏 巻8至12(安井息軒)
歴代古文鈔 : 評註. 左伝鈔 巻1
孟子論文. 巻之1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4289
古文辭類纂-序
鼐少聞古文法於伯父姜塢先生及同鄉劉耕南先生,少究其義,未之深學也。其後游宦數十年,益不得暇,獨以幼所聞者,置之胸臆而已。乾隆四十年,以疾請歸,伯父前卒,不得見矣。劉先生年八十,猶善談說,見則必論古文。後又二年,余來揚州,少年或從問古文法。
夫文無所謂古今也,惟其當而已。得其當,則六經至於今日,其為道也一。知其所以當,則於古雖遠,而於今取法,如衣食之不可釋;不知其所以當,而敝棄於時,則存一家之言,以資來者,容有俟焉。
於是以所聞習者,編次論說為《古文辭類纂》。其類十三,曰:論辨類、序跋類、奏議類、書說類、贈序類、詔令類、傳狀類、碑志類、雜記類、箴銘類、頌贊類、辭賦類、哀祭類。一類內而為用不同者,別之為上下編云。
論辯類者,蓋原於古之諸子,各類所學著書詔後世。孔孟之道與文,至矣。自老、莊以降,道有是非,文有工拙。今悉以子家不錄,錄自賈生始。蓋退之著論,取於六經、孟子;子厚取於韓非、賈生;明允雜以蘇、張之流;子瞻兼及於《莊子》。學之至善者,神合焉;善而不至者,貌存焉。惜乎!子厚之才,可以為其至,而不及至者,年為之也。
序跋類者,昔前聖作《易》,孔子為作《系辭》、《說卦》、《文言》、《序卦》、《雜卦》之傳,以推論本原,廣大其義。《詩》、《書》皆有《序》,而《儀禮》篇後有《記》,皆儒者所為。其余諸子,或自序其意,或弟子作之,《莊子·天下》篇、《荀子》末篇,皆是也。余撰次古文辭,不載史傳,以不可勝錄也。惟載太史公、歐陽永叔表志敘論數首,序之最工者也。向、歆奏校書各有序,世不盡傳,傳者或偽,今存子政《戰國策序》一篇,着其概。其後目錄之序,子固獨優已。
奏議類者,蓋唐、虞、三代聖賢陳說其君之辭,《尚書》具之矣。周衰,列國臣子為國謀者,誼忠而辭美,皆本謨誥之遺,學者多涌之。其載《春秋》內外傳者不錄,錄自戰國以下。漢以來有表、奏、疏、議、上書、封事之異名,其實一類。惟對策雖亦臣下告君之辭,而其體少別,故置之下編。兩蘇應制舉時所進時務策,又以附對策之後。
書說類者,昔周公之告召公,有《君奭》之篇。春秋之世,列國士大夫或面相告語,或為書相遺,其義一也。戰國說士,說其時主,當委質為臣,則入之奏議;其已去國,或說異國之君,則入此編。
贈序類者,老子曰:“君子贈人以言。”顏淵、子路之相違,則以言相贈處。梁王觴諸侯於范台,魯君擇言而進,所以致敬愛、陳忠告之誼也。唐初贈人,始以序名,作者亦眾。至於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絕前後作者。蘇明允之考名序,故蘇氏諱序,或曰引,或曰說。今悉依其體,編之於此。
詔令類者,原於《尚書》之《誓誥》。周之衰也,文誥猶存。昭王制,肅強侯,所以悅人心而勝於三軍之眾,猶有賴焉。秦最無道,而辭則偉。漢至文、景,意與辭俱美矣,後世無以逮之。光武以降,人主雖有善意,而辭氣何其衰薄也!檄令皆諭下之辭,韓退之《鱷魚文》,檄令類也,故悉附之。
傳狀類者,雖原於史氏,而義不同。劉先生云:“古之為達官名人傳者,史官職之。文士作傳,凡為圬者、種樹之流而已。其人既稍顯,即不當為之傳,為之行狀,上史氏而已。”余謂先生之言是也。雖然,古之國史立傳,不甚拘品位,所紀事猶詳。又實錄書人臣卒,必撮序其平生賢否。今實錄不紀臣下之事,史館凡仕非賜諡及死事者,不得為傳。乾隆四十年,定一品官乃賜諡。然則史之傳者,亦無幾矣。余錄古傳狀之文,並紀茲義,使後之文士得擇之。昌黎《毛穎傳》,嬉戲之文,其體傳也,故亦附焉。
碑志類者,其體本於詩。歌頌功德,其用施於金石。周之時有石鼓刻文,秦刻石於巡狩所經過,漢人作碑文又加以序,序之體,蓋秦刻琅邪具之矣。茅順甫譏韓文公碑序異史遷,此非知言。金石之文,自與史家異體。如文公作文,豈必以效司馬氏為工耶?志者,識也。或立石墓上,或埋之壙中,古人皆曰志。為之銘者,所以識之之辭也。然恐人觀之不詳,故又為序。世或以石立墓上曰碑曰表,埋乃曰志,及分志銘二之,獨呼前序曰志者,皆失其義。蓋自歐陽公不能辨矣。墓志文,錄者猶多,今別為下編。
雜記類者,亦碑文之屬。碑主於稱頌功德,記則所紀大小事殊,取義各異,故有作序與銘詩全用碑文體者,又有為紀事而不以刻石者。柳子厚紀事小文,或謂之序,然實記之類也。
箴銘類者,三代以來有其體矣,聖賢所以自戒警之義,其辭尤質而意尤深。若張子作《西銘》,豈獨其理之美耶,其文固未易幾也。
頌贊類者,亦《詩》頌之流,而不必施之金石者也。
辭賦類者,風雅之變體也。楚人最工為之,蓋非獨屈子而已。余嘗謂《漁父》,及楚人以弋說襄王、宋玉對王問遺行,皆設辭無事實,皆辭賦類耳。太史公、劉子政不辨,而以事載之,蓋非是。辭賦固當有韻,然古人亦有無韻者。以義在托諷,亦謂之賦耳。漢世校書有《辭賦略》,其所列者甚當。昭明太子《文選》,分體碎雜,其立名多可笑者。後之編集者,或不知其陋而仍之。余今編辭賦,一以漢《略》為法。古文不取六朝人,惡意靡也。獨辭賦則晉宋人猶有古人韻格存焉。惟齊梁以下,則辭益俳而氣益卑,故不錄耳。
哀祭類者,詩有頌,風有《黃鳥》、《二子乘舟》,皆其原也。楚人之辭至工,後世惟退之、介甫而已。
凡文之體類十三,而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學者之於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終則御其精者而遺其粗者。文士之效法古人莫善於退之,盡變古人之形貌,雖有摹擬,不可得而尋其跡也。其他雖工於學古而跡不能忘,揚子雲、柳子厚於斯蓋尤甚焉,以其形貌之過於似古人也。而遽擯之,謂不足與於文章之事,則過矣。然遂謂非學者之一病,則不可也。
乾隆四十四年秋七月桐城姚鼐纂集序目。
馮李驊、陸浩:左繡-讀左卮言
左繡
춘추경전집해 v1[春秋經傳集解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fcsd=&cf=a&cd=aa16&gb=1&aa10up=kh2_je_a_vsu_A7B%5E2C_000&aa10no=&gnd1=&gnd2=&keywords=&rowcount=10
標註東萊博議. 巻1-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09
標註東萊博議. 巻2-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0
標註東萊博議. 巻3-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1
標註東萊博議. 巻4-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2
標註東萊博議. 巻5-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3
標註東来博議. 巻6-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4
--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1 -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498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2-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499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3-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0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4-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1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5-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2
東莱博議 : 評註. 巻6-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3
- -
東萊博議 : 校訂標註. 上 -[呂祖謙 撰],堀捨二郎, 深井鑑一郎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4
東萊博議 : 校訂標註. 中-[呂祖謙 撰],堀捨二郎, 深井鑑一郎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5
東萊博議 : 校訂標註. 下-[呂祖謙 撰],堀捨二郎, 深井鑑一郎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6
- -
新刊詳増補註東莱先生左氏博議25卷. [1] -宋呂租謙撰,藤原有貞寫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53367
新刊詳増補註東莱先生左氏博議25卷. [2] -宋呂租謙撰,藤原有貞寫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53368
--
근사록 [近思錄] 주희;여조겸(송)공집;엽채(송)집해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C2%5E23C_000&keywords=%E8%BF%91%E6%80%9D&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근사속록 [近思續錄]
http://yoksa.aks.ac.kr/jsp/aa/BookList.jsp?aa10no=kh2_je_a_vsu_C2^22_000&keywords=%20%E8%BF%91%E6%80%9D%E7%BA%8C%E9%8C%84
精選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句解 ( 정선동래선생좌씨박의구해 )
http://yoksa.aks.ac.kr/jsp/aa/BookList.jsp?aa10no=kh2_je_a_vsu_A7B^12A_000&keywords=%20%E5%B7%A6%E6%B0%8F%E5%8D%9A%E8%AD%B0
KR3a0042 近思錄-宋-朱熹 (master)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3a0042/
晦菴先生朱文公文集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4d0226/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
東萊博議. 巻之1-4 / 呂祖謙 撰 ; 黃之 校 ; 伊藤長胤 標點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ro12/ro12_00004/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79816
精選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句解 ( 정선동래선생좌씨박의구해 )
http://kostma.korea.ac.kr/dir/list?uci=RIKS+CRMA+KSM-WO.0000.0000-20090714.AS_BC_145
左氏博議-KR1e0041 左氏博議-宋-呂祖謙 (master)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1e0041/
左氏博議 (四庫全書本)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B7%A6%E6%B0%8F%E5%8D%9A%E8%AD%B0_(%E5%9B%9B%E5%BA%AB%E5%85%A8%E6%9B%B8%E6%9C%AC)
-
左氏蒙求-文本整理
https://bikue.tumblr.com/post/79970023389/%E5%B7%A6%E6%B0%8F%E8%92%99%E6%B1%82%E6%96%87%E6%9C%AC%E6%95%B4%E7%90%86
左氏傳蒙求 2卷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38300
左伝蒙求 : 標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824
--
左傳句解
大字春秋左傳句解
http://taiwanebook.ncl.edu.tw/zh-tw/book/NCL-004758752/reader
春秋左伝詳節句解校本 : 音点. 1−8之巻 -朱周翰 (魯斎) 注,野村煥 (藤陰) 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92
春秋左伝詳節句解校本 : 音点. 9−16之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93
春秋左伝詳節句解校本 : 音点. 17−26之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94
春秋左伝詳節句解校本 : 音点. 27−35之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95
歴代古文鈔 : 評註. 左伝鈔 巻1-竹添進一郎 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86
春秋左伝詳節句解校本-朱周翰 (魯斎) 注,野村煥 (藤陰) 点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6%98%A5%E7%A7%8B%E5%B7%A6%E4%BC%9D%E8%A9%B3%E7%AF%80%E5%8F%A5%E8%A7%A3%E6%A0%A1%E6%9C%AC&viewRestricted=0
古文辞類纂 : 評定箋註,姚鼐 (姫伝) 撰,竹添進一郎 鈔録,竹添利鎌 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4909
春秋綱目左傳句解全書 : 8卷韓菼重訂.
春秋世系圖
讀左卮言、《十二公時事圖說》、《春秋三變說》、《列國盛衰說》、《周十四王說
杜預《經傳集解》,林堯叟《左傳解》
第1輯 第7 蕉窓文草 巻3(林述斎) 第16至26 慊堂全集 巻12至28(松崎慊堂)
第32至43 篆隷万象名義 巻3之2,巻4-6(空海) 目次解題 第44至48 紫芝園漫筆巻1-10(太宰春台)
第49,50 夏小正校注(増島蘭園) 第51至55 読左筆記(増島蘭園)
第56至59 〔ドウ〕庵非詩話(古賀〔ドウ〕庵) 第60 伝経廬文鈔(海保漁村)
第2輯 第1至9 定本韓非子纂聞 巻1至16(蒲阪松皐) 第10 履軒古韻(中井履軒)
第11至14 崇程 巻1-4(古賀〔ドウ〕庵) 第15 崇孟(藪孤山)
第16至21 万庵集(万庵) 第22至36 論語会箋 巻1至17(竹添進一郎)
第37 定本韓非子纂聞 巻10(蒲阪松皐) 第38 東遊負剣録
第39,40 天民遺言(並河天民) 第41至43 論語徴廃疾(片山兼山)
第44 諧韻瑚〓(中井履軒) 第45 定本韓非子纂聞 巻19至20(蒲阪松皐)
第46 毛詩輯疏 巻1,2(安井息軒) 第47至49 読朱筆記(海保漁村)
第50至53 楽我室遺稿(朝川善庵) 第54至59 毛詩輯疏 巻3至7(安井息軒)
第60 論語会箋 巻18至20(竹添進一郎) 第61至64 毛詩輯疏 巻8至12(安井息軒)
歴代古文鈔 : 評註. 左伝鈔 巻1
孟子論文. 巻之1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4289
Labels:
王心齋--泰州學派,
王陽明,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江味農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阿賴耶識,
彭定康,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2019年8月3日 星期六
左繡-讀左卮言:春秋經傳集解
左繡-讀左卮言:春秋經傳集解
左繡-讀左卮言:春秋經傳集解
第四章 焦循 之 《易》 學法則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5526/6/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5526/7/
焦循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author;=焦循
焦循 《易圖略》
http://www.eee-learning.com/article/3383
http://www.eee-learning.com/book/3385
--
左繡-讀左卮言:春秋經傳集解
左繡-讀左卮言:春秋經傳集解
馮李驊、陸浩:左繡-讀左卮言
左繡
춘추경전집해 v1[春秋經傳集解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fcsd=&cf=a&cd=aa16&gb=1&aa10up=kh2_je_a_vsu_A7B%5E2C_000&aa10no=&gnd1=&gnd2=&keywords=&rowcount=10
左氏蒙求-文本整理
https://bikue.tumblr.com/post/79970023389/%E5%B7%A6%E6%B0%8F%E8%92%99%E6%B1%82%E6%96%87%E6%9C%AC%E6%95%B4%E7%90%86
左氏傳蒙求 2卷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38300
左伝蒙求 : 標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824
--
昌平叢書. 方言藻(李調元撰) 巻上,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8943
春秋左氏伝校本 : 翻刻. 第1,2,風月堂,明13.9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7
https://ndlonline.ndl.go.jp/#!/detail/R300000001-I000000418705-00
春秋左氏伝校本 : 明治新刻. 第1−2,鈴木義宗,明16.1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71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4%BC%9D%E6%A0%A1%E6%9C%AC+%2C%E9%88%B4%E6%9C%A8%E7%BE%A9%E5%AE%97&viewRestricted=0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上,森本太助等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5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下,森本太助等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6
129 春秋左氏伝校本. 1 図書,杜預 集解[他] (明徳館, 1883)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title=%2F%22%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4%BC%9D%E6%A0%A1%E6%9C%AC%22%2F&materialTypeList=0%7C1%7C2%7C4%7C5%7C6%7C7%7C8%7C9%7C92%7C13%7CI&viewRestrictedList=0&biblevelSearch=1&detailSearchTypeNo=A&publisher=%2F%22%E4%BF%AE%E9%81%93%E9%A4%A8%22%2F
130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杜預 集解[他] (内田屋宗兵衛等, 1871)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title=%2F%22%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4%BC%9D%E6%A0%A1%E6%9C%AC%22%2F&materialTypeList=0%7C1%7C2%7C4%7C5%7C6%7C7%7C8%7C9%7C92%7C13%7CI&viewRestrictedList=0&biblevelSearch=1&detailSearchTypeNo=A&publisher=%2F%22%E5%86%85%E7%94%B0%E5%B1%8B%E5%AE%97%E5%85%B5%E8%A1%9B%E7%AD%89%22%2F
131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杜預 集解[他] (修道館, 1883)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title=%2F%22%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4%BC%9D%E6%A0%A1%E6%9C%AC%22%2F&materialTypeList=0%7C1%7C2%7C4%7C5%7C6%7C7%7C8%7C9%7C92%7C13%7CI&viewRestrictedList=0&biblevelSearch=1&detailSearchTypeNo=A&publisher=%2F%22%E4%BF%AE%E9%81%93%E9%A4%A8%22%2F
132 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図書,杜預 集解[他] (大村安兵衛等, 1883)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5%A4%A7%E6%9D%91%E5%AE%89%E5%85%B5%E8%A1%9B%E7%AD%89&viewRestricted=0
133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searchWord=%E6%A3%AE%E6%9C%AC%E5%A4%AA%E5%8A%A9%E7%AD%89&facetOpenedNodeIds=&featureCode=all&viewRestrictedList=0&pageNo=1
134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3,4 図書,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searchWord=%E6%A3%AE%E6%9C%AC%E5%A4%AA%E5%8A%A9%E7%AD%89&facetOpenedNodeIds=&featureCode=all&viewRestrictedList=0&pageNo=1
135
鼇頭評註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55
左繡-讀左卮言:春秋經傳集解
第四章 焦循 之 《易》 學法則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5526/6/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5526/7/
焦循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author;=焦循
焦循 《易圖略》
http://www.eee-learning.com/article/3383
http://www.eee-learning.com/book/3385
--
左繡-讀左卮言:春秋經傳集解
左繡-讀左卮言:春秋經傳集解
馮李驊、陸浩:左繡-讀左卮言
左繡
춘추경전집해 v1[春秋經傳集解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fcsd=&cf=a&cd=aa16&gb=1&aa10up=kh2_je_a_vsu_A7B%5E2C_000&aa10no=&gnd1=&gnd2=&keywords=&rowcount=10
左氏蒙求-文本整理
https://bikue.tumblr.com/post/79970023389/%E5%B7%A6%E6%B0%8F%E8%92%99%E6%B1%82%E6%96%87%E6%9C%AC%E6%95%B4%E7%90%86
左氏傳蒙求 2卷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38300
左伝蒙求 : 標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824
--
昌平叢書. 方言藻(李調元撰) 巻上,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8943
春秋左氏伝校本 : 翻刻. 第1,2,風月堂,明13.9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7
https://ndlonline.ndl.go.jp/#!/detail/R300000001-I000000418705-00
春秋左氏伝校本 : 明治新刻. 第1−2,鈴木義宗,明16.1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71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4%BC%9D%E6%A0%A1%E6%9C%AC+%2C%E9%88%B4%E6%9C%A8%E7%BE%A9%E5%AE%97&viewRestricted=0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上,森本太助等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5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下,森本太助等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6
129 春秋左氏伝校本. 1 図書,杜預 集解[他] (明徳館, 1883)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title=%2F%22%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4%BC%9D%E6%A0%A1%E6%9C%AC%22%2F&materialTypeList=0%7C1%7C2%7C4%7C5%7C6%7C7%7C8%7C9%7C92%7C13%7CI&viewRestrictedList=0&biblevelSearch=1&detailSearchTypeNo=A&publisher=%2F%22%E4%BF%AE%E9%81%93%E9%A4%A8%22%2F
130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杜預 集解[他] (内田屋宗兵衛等, 1871)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title=%2F%22%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4%BC%9D%E6%A0%A1%E6%9C%AC%22%2F&materialTypeList=0%7C1%7C2%7C4%7C5%7C6%7C7%7C8%7C9%7C92%7C13%7CI&viewRestrictedList=0&biblevelSearch=1&detailSearchTypeNo=A&publisher=%2F%22%E5%86%85%E7%94%B0%E5%B1%8B%E5%AE%97%E5%85%B5%E8%A1%9B%E7%AD%89%22%2F
131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杜預 集解[他] (修道館, 1883)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title=%2F%22%E6%98%A5%E7%A7%8B%E5%B7%A6%E6%B0%8F%E4%BC%9D%E6%A0%A1%E6%9C%AC%22%2F&materialTypeList=0%7C1%7C2%7C4%7C5%7C6%7C7%7C8%7C9%7C92%7C13%7CI&viewRestrictedList=0&biblevelSearch=1&detailSearchTypeNo=A&publisher=%2F%22%E4%BF%AE%E9%81%93%E9%A4%A8%22%2F
132 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図書,杜預 集解[他] (大村安兵衛等, 1883)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featureCode=all&searchWord=%E5%A4%A7%E6%9D%91%E5%AE%89%E5%85%B5%E8%A1%9B%E7%AD%89&viewRestricted=0
133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searchWord=%E6%A3%AE%E6%9C%AC%E5%A4%AA%E5%8A%A9%E7%AD%89&facetOpenedNodeIds=&featureCode=all&viewRestrictedList=0&pageNo=1
134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3,4 図書,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http://dl.ndl.go.jp/search/searchResult?searchWord=%E6%A3%AE%E6%9C%AC%E5%A4%AA%E5%8A%A9%E7%AD%89&facetOpenedNodeIds=&featureCode=all&viewRestrictedList=0&pageNo=1
135
鼇頭評註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55
Labels: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明治漢學,
金剛決疑 -- 憨山大師,
康有為 -- 春秋董氏學,
梁方仲 : 明代糧長制度,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2019年7月26日 星期五
左氏蒙求 : 桓公問名,羽父請諡
左氏蒙求 : 桓公問名,羽父請諡
平王遷都,隱公攝位
宋魯屢盟,周鄭交質
州吁無親,叔段不義
桓公問名,羽父請諡
晉啓南陽,許居東偏
文指白水,莊誓黃泉
會宴折俎,宿饗加籩
楚人謀徙,邾公卜遷
魯隱觀魚,衞懿好鶴
鄭伯肉袒,許男面縛
韓子見禮,季札觀樂
南風不競,楚氛甚惡
伯宗好直,處父以剛
庸取姑蔑,光呼餘皇
宣子嘉樹,欒氏甘棠
懿卜鳴鳳,獻筮刲羊
豹畏丹書,殖懼藏策
昭子去魂,原叔奪魄
輿誦疑晉,童謠奔虢
彌成一隊,熊當五百
定就盈數,魏啓大名
商臣蠭目,越椒豺聲
子卬握節,仲由結纓
駟陳卿服,圍爲王旌
考叔純孝,叔向遺直
郭重何肥,薳馮甚瘠
齊子仕楚,晉卿在狄
魯人始髽,晉侯遂墨
楚不京觀,魯乃武宮
敖轅改北,黡馬欲東
碏諫以義,突教之忠
州邢欒勇,殖郭齊雄
申儆興楚,教訓霸越
壺飧舉衰,耨饁起缺
椒滅若敖,石喪羊舌
札願附義,臧敢失節
衞公宵濟,吳子夕遷
魯盤莒鐘,宋門鄭椽
風祀大皡,蓼祖庭堅
趙舍溫縣,郤爭鄇田
虞虢輔車,齊魯脣齒
舒病夏姬,蒯羞南子
衞獻皮冠,楚靈翠被
闕秦利晉,瘠魯肥杞
陳衰桓大,姜弱嬀昌
驪姬蕕臭,燕姞蘭香
吳爲蛇豕,晉乃虎狼
獻楯執樂,與馬歸唐
楚師六間,晉國三殆
段蔓難圖,霄莠猶在
鄭人相驚,楚國大駭
狄具四姦,酆有五罪
哀姜哭市,穆嬴啼朝
絳獻虞箴,革誦祈招
舉聲相善,荀先同寮
築謳國父,輿誦鄭僑
陳生賄政,叔魚鬻獄
胥遂逃賞,推不言祿
魯欲焚巫,齊將誅祝
韓起請環,子罕辭玉
宋人逐狗,晉侯嗾獒
趙辭五獻,吳徵百牢
單子視下,屈瑕趾高
齊師滅譚,晉侯圍曹
成作丘甲,哀用田賦
衞文帛冠,楚敖篳路
尹論人等,卜言日數
州公不復,紀侯大去
晉祀夏郊,衞享帝丘
褚師韤席,良夫袒裘
右師言疾,趙孟語偸
儋括足高,鄭伯視流
哀誄尼父,肥思子贛
懷子多士,虢公無衆
盧姜止舍,雍姬告仲
齊致玉磬,燕賂瑤罋
祁奚舉讐,石碏滅親
慶封又富,伯張能貧
衞公農訓,晉侯教民
宋徵於鬼,虢聽于神
建母召吳,武姜襲鄭
喜先賜諡,仲豫歸賵
乞終不言,揚遂致命
童攻三郤,黃愬二慶
鷁過宋都,鳥鳴亳社
罃避桑林,豹辭肆夏
子晳委禽,高固反馬
鬭菟夢中,芮棄堤下
龍見絳郊,蛇鬭鄭門
隨季梁在,虞之奇存
襄作楚宮,轍效夷言
賜玉孟諸,授吳陸渾
楚弗祭河,齊欲禳彗
景有內寵,厲多外嬖
懷背秦施,文思楚惠
周班後鄭,晉盟先衞
靈轍舍肉,考叔遺羹
杞子掌管,謝息挈瓶
晉人拔舍,包胥哭庭
奇將不聽,鮒何能行
慶盧易內,祁鄔通室
晉舍退三,齊師借一
札哭以待,家踊而出
鄭非齊耦,秦本晉匹
庚輿試劍,夷皐觀丸
樂鮒求帶,范鞅請冠
鄭貴七穆,魯患三桓
晉悼始命,楚康能官
齊疥遂痁,晉疾如蠱
華耦辱先,籍談忘祖
示信伐原,率義圍鼓
墨辨勾龍,郯識農扈
虢憂龍尾,蔡忌豕韋
楚成章華,晉築虒祁
六卿請賦,七子言詩
趙武多文,子產有辭
晉廟安于,衞室達子
嬴辭子圉,姜遣重耳
晉國和乎,魯人恐矣
僑將爲除,吉使無毀
靈轍倒戟,孫尨取旗
簡子問禮,叔侯論儀
潛軍敗燕,羸師誘隨
綽矢夾脰,顏射中眉
五戰入郢,三敗及韓
晉絕駒支,齊滅鄋瞞
甯納橐饘,陳遺肉潘
桓公守備,宣叔繕完
郈雞金距,宋馬朱尾
臧服不衷,慶車甚美
子干無人,重耳有士
內蛇外蛇,新鬼故鬼
三覆誘吳,七遇驕庸
梁命新里,宋城舊鄘
魯反大屈,鄭鑄三鐘
因醉殲戍,乘飲敗戎
蹇叔哭師,公孫歌殯
史墨答趙,師曠對晉
囊瓦不仁,子木無信
魏不從亂,宋始用殉
荀寅法姦,鄭伯效尤
楚師授孑,魯戰用矛
偃請勤王,舒令城周
拳兵楚子,軫唾晉侯
燕人不虞,莒子無備
孟陽居牀,丑父易位
瓜衍賞伯,先茅命季
欒敗鹿門,霄死羊肆
晉立趙武,楚復克黃
虎母生禍,夏姬不祥
魯莊刻桷,晉靈彫牆
生佗黜僕,愛段惡莊
莒城亦惡,郢守已小
穆懼滅江,臧哀伐蓼
晉夢黃熊,楚占赤鳥
齊史言罪,隨祝舉矯
曹人夢彊,穆伯志牛
陳堙鄭井,秦毒涇流
晏子憂齊,太叔閔周
城謳犀甲,國誦狐裘
陽州名子,千畝命弟
閻沒置饋,轅喧進醴
曹人致餼,魯公饋米
晉守唐法,魯秉周禮
捷中楯瓦,椒及鼓跗
簡子伏弢,張侯援枹
靈右伯輿,匡叛孫蘇
越使罪人,吳用囚徒
僖耻懸冑,吳憾取屨
東郭晳幘,郤至跗注
何對牢禮,仲答羽數
六卿命服,三帥先路
趙且視蔭,駟不俟河
董蒲勝旣,宋兕尚多
士魴易秦,屈瑕小羅
起視旗彊,服相穀難
穆子名仇,惠男曰圉
董狐罪盾,齊史書杼
叛名齊豹,盜書陽虎
忽無大援,桓有內主
成季名友,唐叔曰虞
齊罪鮑牽,鄭治強鉏
秦師小芮,魯衆卑邾
趙鞅作器,子產鑄書
文伯對日,申豐論雹
武子求禮,孟僖講學
趙珠一簞,晉玉五瑴
圉犖蓋門,子之援桷
吳歸景伯,狄舍史龍
楚尹城郢,梁伯溝宮
札見南籥,曠歌北風
圍殺蔿掩,郤害伯宗
穆伯爭娶,子晳強聘
癸惡識宗,崔不辨姓
秦伯增德,隨侯修政
揚干亂行,宋公違命
萬輦乘車,虎載葱靈
三師戍鄭,二禮仕邢
元請交贄,戌欲弭兵
秦師無禮,楚政有經
圍却野賜,弓辭郊勞
慶鄭去濘,欒鍼掀淖
晉庇衞賊,魯賞邾盜
伯魯不學,叔段失教
秦朱當御,鄭黑辭行
岡山用隱,次睢執鄫
周却請隧,衞許假纓
鄭未可間,晉難與爭
羔不踐難,嬰焉得死
閔速莊禘,文躋僖祀
胥攻大族,蔿去富子
子良獨憂,伍員不喜
羅稱姻妾,克冒婦人
皐比犯宋,虎皮奔陳
石言于晉,神降於莘
臧惡無禮,蔑疾不仁
虞祀豐潔,隨牲肥腯
平執伍奢,懷殺狐突
子西卵翼,申叔肉骨
宋文蜃炭,敬嬴葛茀
滕薛爭長,晉楚相先
晉厲踊地,衞人叫天
宗魯斷肱,由于中肩
遷桃取成,與州易原
楚成不瞑,苟偃猶視
子期盟心,孟任割臂
儀歎如棊,悼言異器
圭嬀亞宋,杜祁次季
奄唁臧堅,優盟拳彌
齊遜孟速,札避子期
齊使諸姜,楚取二姬
豹誦相鼠,封昧茅鴟
狐庸通路,荀息假道
獻子戴首,晉侯盬腦
鄭旱伐木,魯火去橐
無忌遜立,崔成請老
靈怒黿鼎,斟憾羊羹
遺室孔姞,文妾懷嬴
楚武心蕩,吳王志盈
宋欲役薛,魯請屬鄫
齊侯侵蔡,莒人入向
趙鞅自罰,范匄能讓
僑幕九張,虎幣百兩
定合昭墓,隱改惠葬
衞命子輒,晉立州蒲
魯無梁矣,蕭有麴乎
齊營班馬,楚幕有烏
求酒譖僖,乞肉怒邾
齊莊賜冠,陳靈衷服
秦人入鄀,楚子滅六
鄭盟石門,宋會瓦屋
齊怒公拜,晉懼君辱
鄭禳回祿,晉卜臺駘
蹇木已拱,胥檟可材
滕成多涕,魯昭不哀
子頹樂禍,晉人幸災
魏子與戊,祁奚舉午
聲必復椒,申能興楚
文霸一戰,悼興三駕
張病猶御,高偃且射
洩爭路服,懷改璵璠
衎怨大叔,厲憾原繁
賜不幸中,竃亦多言
范乘婦輦,盈載媵藩
邾執玉高,晉受瑞惰
桓日官失,哀司歷過
子猶受幣,無極取貨
趙言可弔,吉稱將賀
吳木楚革,鄭車戎徒
僖四卜郊,昭再書雩
烏枝用劍,魏舒毀車
霄伐舊門,餘襲高魚
鄭徙主祏,魯藏象魏
高固賈勇,冉猛客氣
燮死爲福,簡囚乃幸
晉侯請隧,楚子問鼎
三國析邿,七縣分祁
商人貸施,宋鮑饋詒
陳桓施貧,子罕貸饑
鞏簡用遠,單獻任羇
文尚無害,黡猶可免
師爇負羈,尹炮郤宛
魯士傳乘,鄭御踞轉
子尾欺晉,公爲誣衍
晉返汶陽,齊歸龜陰
姒用季檟,姜取穆琴
緩察膏肓,和辨蠱淫
榮叔歸賵,毛伯求金
樂鮒求貨,魏子辭賄
大戎小戎,叔隗季隗
愛何爲邑,惡朔授宰
速視瞶顧,踁聽婼欬
會問殽烝,閱辭形鹽
莊厚共叔,桓寵秦鍼
魏子不足,虞公無厭
秦師夜遁,午衆宵熸
衞食至旰,齊飲繼夜
天震夷廟,人火宣榭
具車執餘,負甲襲鼓
孫子巢燕,齊侯穴鼠
崔杼兼室,衞疾二妻
晉軍夾泜,楚師背酅
旝動奔陳,旗靡逐齊
吳居甬東,越保會稽
魯繹去籥,晉飲徹酒
昭萬二人,襄射三耦
虞下嬰妻,陳舍賈母
晉猶瘠牛,吳譬瘈狗
二卿相惡,三帥專行
姜構急子,姬譖申生
晉復林父,秦用孟明
泉宮蛇妖,文柩牛聲
隱會老桃,桓盟北杏
秦使目動,晉客容猛
晉霸遂失,齊人始貳
夷吾無禮,晉景不義
晉傳及絳,魯柝聞邾
紡麻報莒,漚菅
道吳
佩裘止蔡,寶劍奔虞
衞子婦人,武叔丈夫
子元魚麗,鄭翩鸛陳
絞小寡謀,戎輕務進
文不告朔,襄再失閏
員言報楚,豹請伐晉
屯蔡九日,城沂三旬
昭使望氛,僖命書雲
子西掩面,司馬藏身
曹彊獻雁,鉏商獲麟
左氏蒙求
第四章 焦循 之 《易》 學法則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5526/6/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5526/7/
焦循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author;=焦循
焦循 《易圖略》
http://www.eee-learning.com/article/3383
http://www.eee-learning.com/book/3385
--
馮李驊、陸浩:左繡-讀左卮言
左繡
춘추경전집해 v1[春秋經傳集解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fcsd=&cf=a&cd=aa16&gb=1&aa10up=kh2_je_a_vsu_A7B%5E2C_000&aa10no=&gnd1=&gnd2=&keywords=&rowcount=10
左氏蒙求-文本整理
https://bikue.tumblr.com/post/79970023389/%E5%B7%A6%E6%B0%8F%E8%92%99%E6%B1%82%E6%96%87%E6%9C%AC%E6%95%B4%E7%90%86
左氏傳蒙求 2卷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38300
左伝蒙求 : 標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824
--
昌平叢書. 方言藻(李調元撰) 巻上,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8943
春秋左氏伝校本 : 翻刻. 第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7
春秋左氏伝校本 : 明治新刻. 第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71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上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5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6
129
春秋左氏伝校本. 1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明徳館, 1883)
130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内田屋宗兵衛等, 1871)
131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修道館, 1883)
132
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大村安兵衛等, 1883)
133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134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3,4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135
鼇頭評註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55
平王遷都,隱公攝位
宋魯屢盟,周鄭交質
州吁無親,叔段不義
桓公問名,羽父請諡
晉啓南陽,許居東偏
文指白水,莊誓黃泉
會宴折俎,宿饗加籩
楚人謀徙,邾公卜遷
魯隱觀魚,衞懿好鶴
鄭伯肉袒,許男面縛
韓子見禮,季札觀樂
南風不競,楚氛甚惡
伯宗好直,處父以剛
庸取姑蔑,光呼餘皇
宣子嘉樹,欒氏甘棠
懿卜鳴鳳,獻筮刲羊
豹畏丹書,殖懼藏策
昭子去魂,原叔奪魄
輿誦疑晉,童謠奔虢
彌成一隊,熊當五百
定就盈數,魏啓大名
商臣蠭目,越椒豺聲
子卬握節,仲由結纓
駟陳卿服,圍爲王旌
考叔純孝,叔向遺直
郭重何肥,薳馮甚瘠
齊子仕楚,晉卿在狄
魯人始髽,晉侯遂墨
楚不京觀,魯乃武宮
敖轅改北,黡馬欲東
碏諫以義,突教之忠
州邢欒勇,殖郭齊雄
申儆興楚,教訓霸越
壺飧舉衰,耨饁起缺
椒滅若敖,石喪羊舌
札願附義,臧敢失節
衞公宵濟,吳子夕遷
魯盤莒鐘,宋門鄭椽
風祀大皡,蓼祖庭堅
趙舍溫縣,郤爭鄇田
虞虢輔車,齊魯脣齒
舒病夏姬,蒯羞南子
衞獻皮冠,楚靈翠被
闕秦利晉,瘠魯肥杞
陳衰桓大,姜弱嬀昌
驪姬蕕臭,燕姞蘭香
吳爲蛇豕,晉乃虎狼
獻楯執樂,與馬歸唐
楚師六間,晉國三殆
段蔓難圖,霄莠猶在
鄭人相驚,楚國大駭
狄具四姦,酆有五罪
哀姜哭市,穆嬴啼朝
絳獻虞箴,革誦祈招
舉聲相善,荀先同寮
築謳國父,輿誦鄭僑
陳生賄政,叔魚鬻獄
胥遂逃賞,推不言祿
魯欲焚巫,齊將誅祝
韓起請環,子罕辭玉
宋人逐狗,晉侯嗾獒
趙辭五獻,吳徵百牢
單子視下,屈瑕趾高
齊師滅譚,晉侯圍曹
成作丘甲,哀用田賦
衞文帛冠,楚敖篳路
尹論人等,卜言日數
州公不復,紀侯大去
晉祀夏郊,衞享帝丘
褚師韤席,良夫袒裘
右師言疾,趙孟語偸
儋括足高,鄭伯視流
哀誄尼父,肥思子贛
懷子多士,虢公無衆
盧姜止舍,雍姬告仲
齊致玉磬,燕賂瑤罋
祁奚舉讐,石碏滅親
慶封又富,伯張能貧
衞公農訓,晉侯教民
宋徵於鬼,虢聽于神
建母召吳,武姜襲鄭
喜先賜諡,仲豫歸賵
乞終不言,揚遂致命
童攻三郤,黃愬二慶
鷁過宋都,鳥鳴亳社
罃避桑林,豹辭肆夏
子晳委禽,高固反馬
鬭菟夢中,芮棄堤下
龍見絳郊,蛇鬭鄭門
隨季梁在,虞之奇存
襄作楚宮,轍效夷言
賜玉孟諸,授吳陸渾
楚弗祭河,齊欲禳彗
景有內寵,厲多外嬖
懷背秦施,文思楚惠
周班後鄭,晉盟先衞
靈轍舍肉,考叔遺羹
杞子掌管,謝息挈瓶
晉人拔舍,包胥哭庭
奇將不聽,鮒何能行
慶盧易內,祁鄔通室
晉舍退三,齊師借一
札哭以待,家踊而出
鄭非齊耦,秦本晉匹
庚輿試劍,夷皐觀丸
樂鮒求帶,范鞅請冠
鄭貴七穆,魯患三桓
晉悼始命,楚康能官
齊疥遂痁,晉疾如蠱
華耦辱先,籍談忘祖
示信伐原,率義圍鼓
墨辨勾龍,郯識農扈
虢憂龍尾,蔡忌豕韋
楚成章華,晉築虒祁
六卿請賦,七子言詩
趙武多文,子產有辭
晉廟安于,衞室達子
嬴辭子圉,姜遣重耳
晉國和乎,魯人恐矣
僑將爲除,吉使無毀
靈轍倒戟,孫尨取旗
簡子問禮,叔侯論儀
潛軍敗燕,羸師誘隨
綽矢夾脰,顏射中眉
五戰入郢,三敗及韓
晉絕駒支,齊滅鄋瞞
甯納橐饘,陳遺肉潘
桓公守備,宣叔繕完
郈雞金距,宋馬朱尾
臧服不衷,慶車甚美
子干無人,重耳有士
內蛇外蛇,新鬼故鬼
三覆誘吳,七遇驕庸
梁命新里,宋城舊鄘
魯反大屈,鄭鑄三鐘
因醉殲戍,乘飲敗戎
蹇叔哭師,公孫歌殯
史墨答趙,師曠對晉
囊瓦不仁,子木無信
魏不從亂,宋始用殉
荀寅法姦,鄭伯效尤
楚師授孑,魯戰用矛
偃請勤王,舒令城周
拳兵楚子,軫唾晉侯
燕人不虞,莒子無備
孟陽居牀,丑父易位
瓜衍賞伯,先茅命季
欒敗鹿門,霄死羊肆
晉立趙武,楚復克黃
虎母生禍,夏姬不祥
魯莊刻桷,晉靈彫牆
生佗黜僕,愛段惡莊
莒城亦惡,郢守已小
穆懼滅江,臧哀伐蓼
晉夢黃熊,楚占赤鳥
齊史言罪,隨祝舉矯
曹人夢彊,穆伯志牛
陳堙鄭井,秦毒涇流
晏子憂齊,太叔閔周
城謳犀甲,國誦狐裘
陽州名子,千畝命弟
閻沒置饋,轅喧進醴
曹人致餼,魯公饋米
晉守唐法,魯秉周禮
捷中楯瓦,椒及鼓跗
簡子伏弢,張侯援枹
靈右伯輿,匡叛孫蘇
越使罪人,吳用囚徒
僖耻懸冑,吳憾取屨
東郭晳幘,郤至跗注
何對牢禮,仲答羽數
六卿命服,三帥先路
趙且視蔭,駟不俟河
董蒲勝旣,宋兕尚多
士魴易秦,屈瑕小羅
起視旗彊,服相穀難
穆子名仇,惠男曰圉
董狐罪盾,齊史書杼
叛名齊豹,盜書陽虎
忽無大援,桓有內主
成季名友,唐叔曰虞
齊罪鮑牽,鄭治強鉏
秦師小芮,魯衆卑邾
趙鞅作器,子產鑄書
文伯對日,申豐論雹
武子求禮,孟僖講學
趙珠一簞,晉玉五瑴
圉犖蓋門,子之援桷
吳歸景伯,狄舍史龍
楚尹城郢,梁伯溝宮
札見南籥,曠歌北風
圍殺蔿掩,郤害伯宗
穆伯爭娶,子晳強聘
癸惡識宗,崔不辨姓
秦伯增德,隨侯修政
揚干亂行,宋公違命
萬輦乘車,虎載葱靈
三師戍鄭,二禮仕邢
元請交贄,戌欲弭兵
秦師無禮,楚政有經
圍却野賜,弓辭郊勞
慶鄭去濘,欒鍼掀淖
晉庇衞賊,魯賞邾盜
伯魯不學,叔段失教
秦朱當御,鄭黑辭行
岡山用隱,次睢執鄫
周却請隧,衞許假纓
鄭未可間,晉難與爭
羔不踐難,嬰焉得死
閔速莊禘,文躋僖祀
胥攻大族,蔿去富子
子良獨憂,伍員不喜
羅稱姻妾,克冒婦人
皐比犯宋,虎皮奔陳
石言于晉,神降於莘
臧惡無禮,蔑疾不仁
虞祀豐潔,隨牲肥腯
平執伍奢,懷殺狐突
子西卵翼,申叔肉骨
宋文蜃炭,敬嬴葛茀
滕薛爭長,晉楚相先
晉厲踊地,衞人叫天
宗魯斷肱,由于中肩
遷桃取成,與州易原
楚成不瞑,苟偃猶視
子期盟心,孟任割臂
儀歎如棊,悼言異器
圭嬀亞宋,杜祁次季
奄唁臧堅,優盟拳彌
齊遜孟速,札避子期
齊使諸姜,楚取二姬
豹誦相鼠,封昧茅鴟
狐庸通路,荀息假道
獻子戴首,晉侯盬腦
鄭旱伐木,魯火去橐
無忌遜立,崔成請老
靈怒黿鼎,斟憾羊羹
遺室孔姞,文妾懷嬴
楚武心蕩,吳王志盈
宋欲役薛,魯請屬鄫
齊侯侵蔡,莒人入向
趙鞅自罰,范匄能讓
僑幕九張,虎幣百兩
定合昭墓,隱改惠葬
衞命子輒,晉立州蒲
魯無梁矣,蕭有麴乎
齊營班馬,楚幕有烏
求酒譖僖,乞肉怒邾
齊莊賜冠,陳靈衷服
秦人入鄀,楚子滅六
鄭盟石門,宋會瓦屋
齊怒公拜,晉懼君辱
鄭禳回祿,晉卜臺駘
蹇木已拱,胥檟可材
滕成多涕,魯昭不哀
子頹樂禍,晉人幸災
魏子與戊,祁奚舉午
聲必復椒,申能興楚
文霸一戰,悼興三駕
張病猶御,高偃且射
洩爭路服,懷改璵璠
衎怨大叔,厲憾原繁
賜不幸中,竃亦多言
范乘婦輦,盈載媵藩
邾執玉高,晉受瑞惰
桓日官失,哀司歷過
子猶受幣,無極取貨
趙言可弔,吉稱將賀
吳木楚革,鄭車戎徒
僖四卜郊,昭再書雩
烏枝用劍,魏舒毀車
霄伐舊門,餘襲高魚
鄭徙主祏,魯藏象魏
高固賈勇,冉猛客氣
燮死爲福,簡囚乃幸
晉侯請隧,楚子問鼎
三國析邿,七縣分祁
商人貸施,宋鮑饋詒
陳桓施貧,子罕貸饑
鞏簡用遠,單獻任羇
文尚無害,黡猶可免
師爇負羈,尹炮郤宛
魯士傳乘,鄭御踞轉
子尾欺晉,公爲誣衍
晉返汶陽,齊歸龜陰
姒用季檟,姜取穆琴
緩察膏肓,和辨蠱淫
榮叔歸賵,毛伯求金
樂鮒求貨,魏子辭賄
大戎小戎,叔隗季隗
愛何爲邑,惡朔授宰
速視瞶顧,踁聽婼欬
會問殽烝,閱辭形鹽
莊厚共叔,桓寵秦鍼
魏子不足,虞公無厭
秦師夜遁,午衆宵熸
衞食至旰,齊飲繼夜
天震夷廟,人火宣榭
具車執餘,負甲襲鼓
孫子巢燕,齊侯穴鼠
崔杼兼室,衞疾二妻
晉軍夾泜,楚師背酅
旝動奔陳,旗靡逐齊
吳居甬東,越保會稽
魯繹去籥,晉飲徹酒
昭萬二人,襄射三耦
虞下嬰妻,陳舍賈母
晉猶瘠牛,吳譬瘈狗
二卿相惡,三帥專行
姜構急子,姬譖申生
晉復林父,秦用孟明
泉宮蛇妖,文柩牛聲
隱會老桃,桓盟北杏
秦使目動,晉客容猛
晉霸遂失,齊人始貳
夷吾無禮,晉景不義
晉傳及絳,魯柝聞邾
紡麻報莒,漚菅
道吳
佩裘止蔡,寶劍奔虞
衞子婦人,武叔丈夫
子元魚麗,鄭翩鸛陳
絞小寡謀,戎輕務進
文不告朔,襄再失閏
員言報楚,豹請伐晉
屯蔡九日,城沂三旬
昭使望氛,僖命書雲
子西掩面,司馬藏身
曹彊獻雁,鉏商獲麟
左氏蒙求
第四章 焦循 之 《易》 學法則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5526/6/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5526/7/
焦循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author;=焦循
焦循 《易圖略》
http://www.eee-learning.com/article/3383
http://www.eee-learning.com/book/3385
--
馮李驊、陸浩:左繡-讀左卮言
左繡
춘추경전집해 v1[春秋經傳集解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fcsd=&cf=a&cd=aa16&gb=1&aa10up=kh2_je_a_vsu_A7B%5E2C_000&aa10no=&gnd1=&gnd2=&keywords=&rowcount=10
左氏蒙求-文本整理
https://bikue.tumblr.com/post/79970023389/%E5%B7%A6%E6%B0%8F%E8%92%99%E6%B1%82%E6%96%87%E6%9C%AC%E6%95%B4%E7%90%86
左氏傳蒙求 2卷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38300
左伝蒙求 : 標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824
--
昌平叢書. 方言藻(李調元撰) 巻上,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8943
春秋左氏伝校本 : 翻刻. 第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7
春秋左氏伝校本 : 明治新刻. 第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71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上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5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6
129
春秋左氏伝校本. 1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明徳館, 1883)
130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内田屋宗兵衛等, 1871)
131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修道館, 1883)
132
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大村安兵衛等, 1883)
133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134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3,4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135
鼇頭評註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55
Labels: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吳汝鈞,
法舫 :唯識史觀及其哲學,
秋水軒尺牘,
幕末 (1800-1868) 之陽明學,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馮李驊、陸浩:左繡-讀左卮言
馮李驊、陸浩:左繡-讀左卮言
左繡
춘추경전집해 v1[春秋經傳集解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fcsd=&cf=a&cd=aa16&gb=1&aa10up=kh2_je_a_vsu_A7B%5E2C_000&aa10no=&gnd1=&gnd2=&keywords=&rowcount=10
標註東萊博議. 巻1-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09
標註東萊博議. 巻2-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0
標註東萊博議. 巻3-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1
標註東萊博議. 巻4-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2
標註東萊博議. 巻5-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3
標註東来博議. 巻6-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4
--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1 -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498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2-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499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3-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0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4-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1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5-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2
東莱博議 : 評註. 巻6-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3
- -
東萊博議 : 校訂標註. 上 -[呂祖謙 撰],堀捨二郎, 深井鑑一郎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4
東萊博議 : 校訂標註. 中-[呂祖謙 撰],堀捨二郎, 深井鑑一郎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5
東萊博議 : 校訂標註. 下-[呂祖謙 撰],堀捨二郎, 深井鑑一郎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6
- -
新刊詳増補註東莱先生左氏博議25卷. [1] -宋呂租謙撰,藤原有貞寫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53367
新刊詳増補註東莱先生左氏博議25卷. [2] -宋呂租謙撰,藤原有貞寫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53368
--
근사록 [近思錄] 주희;여조겸(송)공집;엽채(송)집해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C2%5E23C_000&keywords=%E8%BF%91%E6%80%9D&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근사속록 [近思續錄]
http://yoksa.aks.ac.kr/jsp/aa/BookList.jsp?aa10no=kh2_je_a_vsu_C2^22_000&keywords=%20%E8%BF%91%E6%80%9D%E7%BA%8C%E9%8C%84
精選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句解 ( 정선동래선생좌씨박의구해 )
http://yoksa.aks.ac.kr/jsp/aa/BookList.jsp?aa10no=kh2_je_a_vsu_A7B^12A_000&keywords=%20%E5%B7%A6%E6%B0%8F%E5%8D%9A%E8%AD%B0
KR3a0042 近思錄-宋-朱熹 (master)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3a0042/
晦菴先生朱文公文集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4d0226/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
東萊博議. 巻之1-4 / 呂祖謙 撰 ; 黃之 校 ; 伊藤長胤 標點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ro12/ro12_00004/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79816
精選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句解 ( 정선동래선생좌씨박의구해 )
http://kostma.korea.ac.kr/dir/list?uci=RIKS+CRMA+KSM-WO.0000.0000-20090714.AS_BC_145
左氏博議-KR1e0041 左氏博議-宋-呂祖謙 (master)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1e0041/
左氏博議 (四庫全書本)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B7%A6%E6%B0%8F%E5%8D%9A%E8%AD%B0_(%E5%9B%9B%E5%BA%AB%E5%85%A8%E6%9B%B8%E6%9C%AC)
-
左氏蒙求-文本整理
https://bikue.tumblr.com/post/79970023389/%E5%B7%A6%E6%B0%8F%E8%92%99%E6%B1%82%E6%96%87%E6%9C%AC%E6%95%B4%E7%90%86
左氏傳蒙求 2卷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38300
左伝蒙求 : 標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824
--
昌平叢書. 方言藻(李調元撰) 巻上,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8943
春秋左氏伝校本 : 翻刻. 第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7
春秋左氏伝校本 : 明治新刻. 第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71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上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5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6
129
春秋左氏伝校本. 1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明徳館, 1883)
130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内田屋宗兵衛等, 1871)
131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修道館, 1883)
132
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大村安兵衛等, 1883)
133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134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3,4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135
鼇頭評註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55
左繡
춘추경전집해 v1[春秋經傳集解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fcsd=&cf=a&cd=aa16&gb=1&aa10up=kh2_je_a_vsu_A7B%5E2C_000&aa10no=&gnd1=&gnd2=&keywords=&rowcount=10
標註東萊博議. 巻1-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09
標註東萊博議. 巻2-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0
標註東萊博議. 巻3-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1
標註東萊博議. 巻4-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2
標註東萊博議. 巻5-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3
標註東来博議. 巻6-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4
--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1 -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498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2-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499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3-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0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4-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1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5-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2
東莱博議 : 評註. 巻6-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3
- -
東萊博議 : 校訂標註. 上 -[呂祖謙 撰],堀捨二郎, 深井鑑一郎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4
東萊博議 : 校訂標註. 中-[呂祖謙 撰],堀捨二郎, 深井鑑一郎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5
東萊博議 : 校訂標註. 下-[呂祖謙 撰],堀捨二郎, 深井鑑一郎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6
- -
新刊詳増補註東莱先生左氏博議25卷. [1] -宋呂租謙撰,藤原有貞寫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53367
新刊詳増補註東莱先生左氏博議25卷. [2] -宋呂租謙撰,藤原有貞寫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53368
--
근사록 [近思錄] 주희;여조겸(송)공집;엽채(송)집해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C2%5E23C_000&keywords=%E8%BF%91%E6%80%9D&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근사속록 [近思續錄]
http://yoksa.aks.ac.kr/jsp/aa/BookList.jsp?aa10no=kh2_je_a_vsu_C2^22_000&keywords=%20%E8%BF%91%E6%80%9D%E7%BA%8C%E9%8C%84
精選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句解 ( 정선동래선생좌씨박의구해 )
http://yoksa.aks.ac.kr/jsp/aa/BookList.jsp?aa10no=kh2_je_a_vsu_A7B^12A_000&keywords=%20%E5%B7%A6%E6%B0%8F%E5%8D%9A%E8%AD%B0
KR3a0042 近思錄-宋-朱熹 (master)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3a0042/
晦菴先生朱文公文集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4d0226/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
東萊博議. 巻之1-4 / 呂祖謙 撰 ; 黃之 校 ; 伊藤長胤 標點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ro12/ro12_00004/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79816
精選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句解 ( 정선동래선생좌씨박의구해 )
http://kostma.korea.ac.kr/dir/list?uci=RIKS+CRMA+KSM-WO.0000.0000-20090714.AS_BC_145
左氏博議-KR1e0041 左氏博議-宋-呂祖謙 (master)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1e0041/
左氏博議 (四庫全書本)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B7%A6%E6%B0%8F%E5%8D%9A%E8%AD%B0_(%E5%9B%9B%E5%BA%AB%E5%85%A8%E6%9B%B8%E6%9C%AC)
-
左氏蒙求-文本整理
https://bikue.tumblr.com/post/79970023389/%E5%B7%A6%E6%B0%8F%E8%92%99%E6%B1%82%E6%96%87%E6%9C%AC%E6%95%B4%E7%90%86
左氏傳蒙求 2卷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38300
左伝蒙求 : 標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824
--
昌平叢書. 方言藻(李調元撰) 巻上,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8943
春秋左氏伝校本 : 翻刻. 第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7
春秋左氏伝校本 : 明治新刻. 第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71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上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5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6
129
春秋左氏伝校本. 1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明徳館, 1883)
130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内田屋宗兵衛等, 1871)
131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修道館, 1883)
132
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大村安兵衛等, 1883)
133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134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3,4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135
鼇頭評註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55
2019年6月29日 星期六
左氏蒙求: 平王遷都,隱公攝位
左氏蒙求: 平王遷都,隱公攝位
左氏蒙求: 平王遷都,隱公攝位
平王遷都,隱公攝位
宋魯屢盟,周鄭交質
州吁無親,叔段不義
桓公問名,羽父請諡
晉啓南陽,許居東偏
文指白水,莊誓黃泉
會宴折俎,宿饗加籩
楚人謀徙,邾公卜遷
魯隱觀魚,衞懿好鶴
鄭伯肉袒,許男面縛
韓子見禮,季札觀樂
南風不競,楚氛甚惡
左氏蒙求-文本整理
https://bikue.tumblr.com/post/79970023389/%E5%B7%A6%E6%B0%8F%E8%92%99%E6%B1%82%E6%96%87%E6%9C%AC%E6%95%B4%E7%90%86
左氏傳蒙求 2卷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38300
左伝蒙求 : 標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824
--
昌平叢書. 方言藻(李調元撰) 巻上,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8943
春秋左氏伝校本 : 翻刻. 第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7
春秋左氏伝校本 : 明治新刻. 第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71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上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5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6
129
春秋左氏伝校本. 1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明徳館, 1883)
130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内田屋宗兵衛等, 1871)
131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修道館, 1883)
132
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大村安兵衛等, 1883)
133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134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3,4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135
鼇頭評註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55
左氏蒙求: 平王遷都,隱公攝位
平王遷都,隱公攝位
宋魯屢盟,周鄭交質
州吁無親,叔段不義
桓公問名,羽父請諡
晉啓南陽,許居東偏
文指白水,莊誓黃泉
會宴折俎,宿饗加籩
楚人謀徙,邾公卜遷
魯隱觀魚,衞懿好鶴
鄭伯肉袒,許男面縛
韓子見禮,季札觀樂
南風不競,楚氛甚惡
左氏蒙求-文本整理
https://bikue.tumblr.com/post/79970023389/%E5%B7%A6%E6%B0%8F%E8%92%99%E6%B1%82%E6%96%87%E6%9C%AC%E6%95%B4%E7%90%86
左氏傳蒙求 2卷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38300
左伝蒙求 : 標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824
--
昌平叢書. 方言藻(李調元撰) 巻上,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8943
春秋左氏伝校本 : 翻刻. 第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7
春秋左氏伝校本 : 明治新刻. 第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71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上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5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6
129
春秋左氏伝校本. 1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明徳館, 1883)
130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内田屋宗兵衛等, 1871)
131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修道館, 1883)
132
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大村安兵衛等, 1883)
133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134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3,4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135
鼇頭評註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55
2019年4月18日 星期四
沈徳潛-唐宋八家文讀本
沈徳潛-唐宋八家文讀本
沈徳潛-唐宋八家文讀本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96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家文讀本--巻1-30 : 沈徳潛 評點, 頼山陽 増評
茅坤 : 唐宋八大家文鈔·卷二~卷五
唐宋八大家文格纂評 : 唐順之、應德逋編、日本川西潛士龍編次、片山勒子纂評(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民國64)年3月。
唐順之編 : 文編·卷一~卷三
唐宋八大家文体弁 : 高林五峯編, 東京:谷風社,明26.12
林紓 -- 韓柳文研究法( 1914年 )
唐宋八家文法明弁 -- 岡三慶編 : 第1冊巻之1,東京:豊文堂,明15.4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教學建議
唐宋八家文読本-沈徳潜 撰,五十川佐武郎 編-沈徳潜 撰[他] (中川明善堂, 1885)
唐宋八家文読本 : 清本翻刻-沈徳潜 撰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80
*唐宋八家文読本 : 纂評音註. 巻1-沈徳潜 撰,岡千仭 校,斎藤竹堂 評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607
唐宋八大家文読本 : 標註. 巻1-3-沈徳潜 撰,榧木寛則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430
続唐宋八家文読本. 1-村瀬石庵 編,柴田清堅 校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196
唐宋八家文法明弁. 巻之1-岡三慶 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732
*唐宋八家文読本-沈徳潜 撰,五十川佐武郎 編-沈徳潜 撰[他] (中川明善堂, 1885)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96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大家古文 唐宋八大家古文 編者簡介 沈德潛(1673 – 1769),字確士,號歸愚,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享壽九十七歲,經歷聖祖、世宗、高宗三朝。
他出生於一個清寒的士大夫家庭,六十多歲時始成進士,以文學受知於高宗,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後以年老乞歸,原銜食俸。高宗南巡,加尚書銜。少時受詩法於葉燮,論詩尚格調,古體宗漢、魏,近體宗盛唐。他的「 格調說 」 ,與王士禎的「 神韻說 」、袁枚的「 性靈說 」 ,在當時詩壇上,各佔一席位。
沈氏著有《沈歸愚全集》和論詩專著《說詩晬語》 ,又選輯《 古詩源 》《 唐詩別裁集 》《 明詩別裁集 》《 國朝詩別裁集 》等書,、 、 、 其中《 唐詩別裁集 》流傳較廣,影響甚大。 沈氏所編選的《 唐宋八大家古文 》( 或稱《 唐宋八大家古文讀本 》,在清代也頗有 ) 影響。
編選緣起 「 唐宋八大家 」是指唐、宋時期八位傑出的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這個稱號 最先由明代中葉古文家 茅坤(1515 – 1601)提出,但茅坤這個提法是有淵源的。
明代初年的朱右曾經選輯韓、柳、歐陽、曾、王、三蘇等八人的文章,編成《 八先生文集 》,把他們稱為「 八先生 」,可惜此書影響不大,沒有流傳下來。 茅坤編纂《唐宋八大家文鈔 》,正式使用「 唐宋八大家 」的名稱,由於這書流傳甚廣,影響極大,因此「唐宋八大家」的稱號得以確定,並一直流行至今。
後人對這個稱號並不是一致贊成的,例如袁枚就認為「 明代門戶之習,始於國事,而終於詩文。故於詩則分唐、宋,分盛、中、晚;於古文又分為八,皆好事者之為也,不可以為定稱也。 」 《 小倉山房續文集•書 (茅氏八家文選 》。 但是「 八家 」代表唐宋古文的最高成就,已)成定論,不易推翻。
茅坤 的選本雖然在當時「家弦戶誦」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但是對一般人來說,這一百四十四卷的選本,卷帙浩繁,很難遍讀。 沈德潛的《 唐宋八大家古文 》只有三十卷,對初學者來說,篇幅較為適中。
他在書的序文說,編選此書的目的是「 俾讀者視為入門軌涂,志發軔也。」 可見這個選本是為了方便初學唐宋古文的人而編寫的。他更希望「 初學者熟讀深思,有得於心,由此以覽茅氏、儲氏1 所葺,並窺八家全文,更有曠然心目間者。」
本書特色 全書三十卷。卷一至卷六為 韓愈文,卷七至卷九為 柳宗元文,卷十至卷十四為 歐陽修文,卷十五至十七為蘇洵文,卷十八至二十四為 蘇軾文,卷二十五至二十六為 蘇轍文,卷二十七至卷二十八為 曾鞏文,卷二十九至卷三十為王安石文。
唐代作家中,韓愈入選的文章最多,共六卷;宋代作家中,蘇軾入選的文章最多,共七卷。入選文章最少的作家是宋代的蘇轍、曾鞏 和王安石,每人只有兩卷。選篇的多寡,顯然是根據八大家的成就和歷史地位而定,這點充分反映了編者過人的識見。 入選文章,大多為舊時家塾子弟所誦習的名篇。
沈德潛 對文章所作眉批、旁批和總評,考辨有關史事 或分析文章的筆法結構,除了表達一己之見外,並引用前人評語,頗具參考價值。 近人 宋晶如的注釋,雖然不夠細緻詳盡,但對讀者理解文章內容,極有幫助。
此書對八家的各體古文,都有選輯,例如 韓愈的論說、雜著、書簡、書序、贈序、題記、表狀、傳記、碑誌、祭文等各種體裁的古文代表作,都根據性質排列在一起。 大抵現時坊間流行的 八家文選本所收錄的文章,差不多都可以在此書找到。唯一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沒有收錄 柳宗元的寓言小品如《 三戒 》、《 蝜蝂傳 》、《 羆說 》,歐陽修的《 醉翁亭記 》、《 祭石曼卿文 》,蘇軾的《 記承天寺夜遊 》等膾炙人口的文章。
至於歐陽修的《 秋聲賦 》和蘇軾的《 前赤壁賦 》等不可多得的佳作,限於此書只收古文的體例,沈氏唯有割愛。
1指清人儲欣所編的《唐宋十大家全集錄》
唐宋八大家古文
藝術特色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各有不同的藝術特色:
1. 韓愈 的論說文筆力遒勁,氣勢雄健;記敘文鮮明生動,夾敘夾議;抒情文婉曲深摯,動人肺腑。
2. 柳宗元 的山水遊記寄情於景,清峻自然;傳記文借題發揮,意義深刻;議論文構思新穎,析理精深。
3. 歐陽修 的議論文剖析深細,說理透闢;記敘文情文並茂,抒發感慨。
4. 蘇軾 的論說文騰挪變化,論事明晰;記敘文隨物賦形,言情說理;雜文隨意揮灑,信筆點染。
5. 蘇洵 的古文縱橫簡勁,雄健奔放。
6. 蘇轍 的古文汪洋澹泊,一唱三嘆。
7. 王安石的古文筆力勁峭,析理透闢。
8. 曾鞏 的古文雍容平和,舒緩回旋。
教學建議
教師指導學生研習本書時,可參考下列各項:
1. 《 唐宋八大家古文 》的篇幅雖較 茅坤的《 唐宋八大家文鈔 》少得多,但篇數仍然不少,可指導學生先讀一些文從字順、平易近人的篇章,待他們對八家古文有一定的認識後,才要求他們遍覽全書。例如,此書一開始就選錄了韓愈的《 五原 》,學生可先讀其中的《 原道 》和《 原毀 》兩篇。
為了使閱讀更加有趣,亦可指導學生把韓愈的《 柳子厚墓志銘 》、 《 祭柳子厚文 》和《 柳州羅池廟碑 》等三篇關於 柳宗元的文章,一起研讀。學生也可以把韓愈的《 師說 》和 柳宗元用來支持韓愈觀點的《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 見本書卷七 ),互相比較。 為了加深理解韓愈的生平和功績,學生在開始閱讀韓愈文之前,應把卷二十四的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詳細看一遍。
2. 宜對學生解釋書中文章的特殊體裁,如卷四的《 送鄭尚書序 》和《 荊潭唱和詩序 》,雖然同是韓愈所寫的「 序 」,但性質不同。 前一篇屬「 贈序 」,是親朋好友間臨別時的贈文;後一篇屬「 書序 」,是為詩文寫的序,重在評價詩文。此外,亦可以向學生介紹「 神廟碑 」「 神道碑 」 「 墓志銘 」等的分別。
3. 可鼓勵學生背誦那些琅琅上口的優秀篇章或 片段。
4. 可引導學生欣賞八位古文家不同的藝術特色,並指導他們在創作散文時,嘗試學習八位古文家的寫作技巧。
source :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教學建議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chi-edu/resources/lit/09.pdf
沈徳潛-唐宋八家文讀本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96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家文讀本--巻1-30 : 沈徳潛 評點, 頼山陽 増評
茅坤 : 唐宋八大家文鈔·卷二~卷五
唐宋八大家文格纂評 : 唐順之、應德逋編、日本川西潛士龍編次、片山勒子纂評(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民國64)年3月。
唐順之編 : 文編·卷一~卷三
唐宋八大家文体弁 : 高林五峯編, 東京:谷風社,明26.12
林紓 -- 韓柳文研究法( 1914年 )
唐宋八家文法明弁 -- 岡三慶編 : 第1冊巻之1,東京:豊文堂,明15.4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教學建議
唐宋八家文読本-沈徳潜 撰,五十川佐武郎 編-沈徳潜 撰[他] (中川明善堂, 1885)
唐宋八家文読本 : 清本翻刻-沈徳潜 撰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80
*唐宋八家文読本 : 纂評音註. 巻1-沈徳潜 撰,岡千仭 校,斎藤竹堂 評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607
唐宋八大家文読本 : 標註. 巻1-3-沈徳潜 撰,榧木寛則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430
続唐宋八家文読本. 1-村瀬石庵 編,柴田清堅 校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196
唐宋八家文法明弁. 巻之1-岡三慶 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732
*唐宋八家文読本-沈徳潜 撰,五十川佐武郎 編-沈徳潜 撰[他] (中川明善堂, 1885)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96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大家古文 唐宋八大家古文 編者簡介 沈德潛(1673 – 1769),字確士,號歸愚,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享壽九十七歲,經歷聖祖、世宗、高宗三朝。
他出生於一個清寒的士大夫家庭,六十多歲時始成進士,以文學受知於高宗,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後以年老乞歸,原銜食俸。高宗南巡,加尚書銜。少時受詩法於葉燮,論詩尚格調,古體宗漢、魏,近體宗盛唐。他的「 格調說 」 ,與王士禎的「 神韻說 」、袁枚的「 性靈說 」 ,在當時詩壇上,各佔一席位。
沈氏著有《沈歸愚全集》和論詩專著《說詩晬語》 ,又選輯《 古詩源 》《 唐詩別裁集 》《 明詩別裁集 》《 國朝詩別裁集 》等書,、 、 、 其中《 唐詩別裁集 》流傳較廣,影響甚大。 沈氏所編選的《 唐宋八大家古文 》( 或稱《 唐宋八大家古文讀本 》,在清代也頗有 ) 影響。
編選緣起 「 唐宋八大家 」是指唐、宋時期八位傑出的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這個稱號 最先由明代中葉古文家 茅坤(1515 – 1601)提出,但茅坤這個提法是有淵源的。
明代初年的朱右曾經選輯韓、柳、歐陽、曾、王、三蘇等八人的文章,編成《 八先生文集 》,把他們稱為「 八先生 」,可惜此書影響不大,沒有流傳下來。 茅坤編纂《唐宋八大家文鈔 》,正式使用「 唐宋八大家 」的名稱,由於這書流傳甚廣,影響極大,因此「唐宋八大家」的稱號得以確定,並一直流行至今。
後人對這個稱號並不是一致贊成的,例如袁枚就認為「 明代門戶之習,始於國事,而終於詩文。故於詩則分唐、宋,分盛、中、晚;於古文又分為八,皆好事者之為也,不可以為定稱也。 」 《 小倉山房續文集•書 (茅氏八家文選 》。 但是「 八家 」代表唐宋古文的最高成就,已)成定論,不易推翻。
茅坤 的選本雖然在當時「家弦戶誦」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但是對一般人來說,這一百四十四卷的選本,卷帙浩繁,很難遍讀。 沈德潛的《 唐宋八大家古文 》只有三十卷,對初學者來說,篇幅較為適中。
他在書的序文說,編選此書的目的是「 俾讀者視為入門軌涂,志發軔也。」 可見這個選本是為了方便初學唐宋古文的人而編寫的。他更希望「 初學者熟讀深思,有得於心,由此以覽茅氏、儲氏1 所葺,並窺八家全文,更有曠然心目間者。」
本書特色 全書三十卷。卷一至卷六為 韓愈文,卷七至卷九為 柳宗元文,卷十至卷十四為 歐陽修文,卷十五至十七為蘇洵文,卷十八至二十四為 蘇軾文,卷二十五至二十六為 蘇轍文,卷二十七至卷二十八為 曾鞏文,卷二十九至卷三十為王安石文。
唐代作家中,韓愈入選的文章最多,共六卷;宋代作家中,蘇軾入選的文章最多,共七卷。入選文章最少的作家是宋代的蘇轍、曾鞏 和王安石,每人只有兩卷。選篇的多寡,顯然是根據八大家的成就和歷史地位而定,這點充分反映了編者過人的識見。 入選文章,大多為舊時家塾子弟所誦習的名篇。
沈德潛 對文章所作眉批、旁批和總評,考辨有關史事 或分析文章的筆法結構,除了表達一己之見外,並引用前人評語,頗具參考價值。 近人 宋晶如的注釋,雖然不夠細緻詳盡,但對讀者理解文章內容,極有幫助。
此書對八家的各體古文,都有選輯,例如 韓愈的論說、雜著、書簡、書序、贈序、題記、表狀、傳記、碑誌、祭文等各種體裁的古文代表作,都根據性質排列在一起。 大抵現時坊間流行的 八家文選本所收錄的文章,差不多都可以在此書找到。唯一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沒有收錄 柳宗元的寓言小品如《 三戒 》、《 蝜蝂傳 》、《 羆說 》,歐陽修的《 醉翁亭記 》、《 祭石曼卿文 》,蘇軾的《 記承天寺夜遊 》等膾炙人口的文章。
至於歐陽修的《 秋聲賦 》和蘇軾的《 前赤壁賦 》等不可多得的佳作,限於此書只收古文的體例,沈氏唯有割愛。
1指清人儲欣所編的《唐宋十大家全集錄》
唐宋八大家古文
藝術特色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各有不同的藝術特色:
1. 韓愈 的論說文筆力遒勁,氣勢雄健;記敘文鮮明生動,夾敘夾議;抒情文婉曲深摯,動人肺腑。
2. 柳宗元 的山水遊記寄情於景,清峻自然;傳記文借題發揮,意義深刻;議論文構思新穎,析理精深。
3. 歐陽修 的議論文剖析深細,說理透闢;記敘文情文並茂,抒發感慨。
4. 蘇軾 的論說文騰挪變化,論事明晰;記敘文隨物賦形,言情說理;雜文隨意揮灑,信筆點染。
5. 蘇洵 的古文縱橫簡勁,雄健奔放。
6. 蘇轍 的古文汪洋澹泊,一唱三嘆。
7. 王安石的古文筆力勁峭,析理透闢。
8. 曾鞏 的古文雍容平和,舒緩回旋。
教學建議
教師指導學生研習本書時,可參考下列各項:
1. 《 唐宋八大家古文 》的篇幅雖較 茅坤的《 唐宋八大家文鈔 》少得多,但篇數仍然不少,可指導學生先讀一些文從字順、平易近人的篇章,待他們對八家古文有一定的認識後,才要求他們遍覽全書。例如,此書一開始就選錄了韓愈的《 五原 》,學生可先讀其中的《 原道 》和《 原毀 》兩篇。
為了使閱讀更加有趣,亦可指導學生把韓愈的《 柳子厚墓志銘 》、 《 祭柳子厚文 》和《 柳州羅池廟碑 》等三篇關於 柳宗元的文章,一起研讀。學生也可以把韓愈的《 師說 》和 柳宗元用來支持韓愈觀點的《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 見本書卷七 ),互相比較。 為了加深理解韓愈的生平和功績,學生在開始閱讀韓愈文之前,應把卷二十四的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詳細看一遍。
2. 宜對學生解釋書中文章的特殊體裁,如卷四的《 送鄭尚書序 》和《 荊潭唱和詩序 》,雖然同是韓愈所寫的「 序 」,但性質不同。 前一篇屬「 贈序 」,是親朋好友間臨別時的贈文;後一篇屬「 書序 」,是為詩文寫的序,重在評價詩文。此外,亦可以向學生介紹「 神廟碑 」「 神道碑 」 「 墓志銘 」等的分別。
3. 可鼓勵學生背誦那些琅琅上口的優秀篇章或 片段。
4. 可引導學生欣賞八位古文家不同的藝術特色,並指導他們在創作散文時,嘗試學習八位古文家的寫作技巧。
source :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教學建議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chi-edu/resources/lit/09.pdf
2019年3月8日 星期五
林泰輔-論語年譜
林泰輔-論語年譜
林泰輔-論語年譜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4020
論語年譜. 附録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4021
林泰輔: 朝鮮通史
林泰輔,近思録
朝鮮近世史二卷 日本林泰輔撰淸劉世衍譯光緒二十九年鴻寶書局石印本
近思錄 근사록, 近思錄釋疑, 續近思錄 속근사록
近思錄 근사록, 近思錄釋疑, 續近思錄 속근사록
註解千字文
增廣賢文(廣東話) 完整篇
朱子治家格言(粵語讀誦)
近思錄 근사록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C2%5E23C_000&keywords=%E8%BF%91%E6%80%9D%E9%8C%84&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近思錄釋疑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30018_000&keywords=%E8%BF%91%E6%80%9D%E9%8C%84&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續近思錄 속근사록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C2%5E236_000&keywords=%E8%BF%91%E6%80%9D%E9%8C%84&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近思録集解便蒙詳解-久保天随 著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0177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610757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100卷目2卷續集11卷別集10卷-『國立國會圖書館漢籍目録』547頁左
題簽「朱子文集」 版心「朱子大全」
正徳元年平安寿文堂刊本後印
装丁 : 綫装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610757
주자어류-朱子語類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30137_000&keywords=%E6%9C%B1%E5%AD%90%E8%AA%9E%E9%A1%9E&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
漢文大系 -- 明治漢學 -- 服部宇之吉
[轉引] 漢學漫談5 -從幕末到 明治的日本漢學研究成果:《 漢文大系 》
相信 《 漢文大系 》 這一套叢書在各大學圖書館大半都有收藏,這次就來談談 《 漢文大系 》。
《 漢文大系 》 之所以出現,有它的背景:自從中國典籍傳入日本之後,就一直是日本學術界的重要研究對象,經籍也好、宋明理學家的論著也好,在日本學術界的影響都相當大,至於對政治、社會的影響有多大,不用我說,讀者諸君自然心裡有數。
然而這種情況到了明治初年有了重大的變化:當時日本的有識者鑑於歐西國家的強大,與中國的國力衰弱,便極力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與學術理論,先前幾乎人手一本的中國典籍在這時被視若敝屣( 所以 楊守敬在日本才有機會購得許多在中國已經亡佚的書籍),
然而過了一、二十年之後,慢慢地有人重新提出國學(即「 和學 」)與漢學的重要性,於是國學與漢學的研究在明治中期的學術界形成一股風潮,後來的學者甚至以為這個時候是日本漢學研究的「 全盛時期 」,而《 漢文大系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
《 漢文大系 》 這一套叢書編輯的目的,在於以權威性的註解本,有系統的介紹中國古代的典籍。提出此一想法的,是坂本嘉治馬,而這一套叢書的總編輯則由 服部宇之吉擔綱,
其餘參與這一套叢書的解題、校訂的人,都是當時名重一時的漢學研究者,如安井小太郎、井上哲次郎、小柳司氣太等。然後在明治四十二年 到大正五年( 1909-1916)這幾年之間先後出版發行。
《 漢文大系 》 總共有二十二卷,其目次為:
第一卷-《大學說》、《中庸說》、《論語集說》、《孟子定本》,均為安井衡的註本,都由服部宇之吉負責解題;
第二卷-《 箋解古文真寶 》,林以正註,《 增註三體詩 》,周弼選 圓至註,《 箋註唐詩選》,李攀龍選 戶崎允明註,全部由服部宇之吉負責解題;
第三、四卷-《唐宋八家文》,三島中洲評釋,兒島獻吉郎解題;
第五卷-《十八史略》,曾先之編,重野安繹解題,《小學纂註》,星野恒解題,《御註孝經》,唐玄宗註,星野恒解題,《弟子職》,朱長春評,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六、七卷-《史記列傳》,凌稚隆輯,重野安繹解題;
第八卷-《韓非子翼毳》,太田方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九卷-《老子翼》、《莊子翼》,焦竑輯,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十一卷-《左氏會箋》,竹添光鴻會箋,長澤規矩也解題;
第十二卷-《毛詩》,鄭玄箋 朱子註,服部宇之吉解題,《尚書》,蔡沈撰,星野恒解題;
第十三卷-《列子》,張湛註 諸葛晃考,服部宇之吉解題,《(武經)七書》,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四卷-《墨子閒詁》,孫詒讓撰 戶崎允明考,牧野謙次郎解題;
第十五卷-《荀子》,王先謙集解 久保愛增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六卷-《周易》,王弼註 伊藤長胤通解,星野恒解題,《傳習錄》,三輪希賢標註,安井小太郎解題;
第十七卷- 《禮記》,鄭玄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八卷- 《文章規範》,海保元輔補註,島田鈞一解題,《古詩賞析》,張玉穀選解,岡田正之解題;
第十九卷-《戰國策正解》,橫田惟孝著 安井衡補正,安井小太郎解題;
第二十卷-《淮南子》,許慎解,《孔子家語》,王肅註 何孟春補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二十一卷-《管子纂詁》,安井衡纂詁,《晏子春秋》,孫星衍校,小柳司氣太解題;
第二十二卷-《楚辭》,王逸章句 朱子集註 岡松甕谷考,岡田正之解題,《近思錄》,葉采集解,井上哲次郎解題。
如果仔細看一下的話,可以發現這部叢書除了日本學者自己的著作之外,其中也有不少當時中國人的註解本,所以這套叢書大體可以呈現當時日本漢學不論在研究或是在吸收上的成果。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這一套叢書是以介紹中國古籍為目的,而其中也的確有不少是應該讀的基本典籍,但是在做個分類之後,就會發現其中一些比較偏頗的地方:
一、 史書占的比例很低:在這套叢書中,可以歸入史部的只有 《 十八史略 》、《 史記列傳 》、《 戰國策正解 》 三種,以中國史籍之多,日本受中國文化之深,在選輯一套介紹中國古籍的叢書中,史書竟然只有三種,這實在令人很難接受,不知道是選輯的人本身的選擇標準有問題,還是覺得中國史籍過於繁多,只挑一些選本以減輕負擔,不得而知;
二、 文學的部分在中國多半是不重要,或是已經散逸的選本:屬於這一類的,除了《楚辭》在中國可說是人盡皆知以外,其他如 《 文章規範》 、《 古詩賞析 》 等書,中國人自身知道的就比較有限了,至於 《 古文真寶 》 一書,在中國更是亡逸已久,幾乎無人知道有此一書。
這些對中國人比較匪夷所思的問題為什麼會出現在 《 漢文大系 》 中呢?一般認為是因為日本本身文化上的問題所致,而筆者也接受此一看法。
雖然如此,這部叢書還有一個很有看頭的地方:題解。這些書籍的題解可以讓我們知曉日本漢學界對它們的研究過程與理解,其中也有不少是屬於當時比較權威性的說法,很有參考的價值。
就筆者所知,在新文豐出版社翻印了這一套《漢文大系》之後,有不少台灣的出版社起而效尤,翻印了《 漢文大系 》 中的部分書籍,其中又以 《 左氏會箋 》 被翻印的次數最多,除了新文豐之外,至少還有天工、鳳凰的翻印版本,而《荀子》也有蘭臺的翻印本,由此可見這套叢書受歡迎的程度。
source :
漢學漫談5 -從幕末到 明治的日本漢學研究成果:《 漢文大系 》
http://blog.udn.com/swimming1978/36801
--
冨山房の辞書 -- 漢文大系 -- 漢文大系 -- 普及版, 全二十二巻
各巻, 索引付
中国古典の最高峰
──哲学・史学・文学の宝庫をひらく!!
漢文大系
普及版 全二十二巻
各巻 索引付
中国古典の最高峰
──哲学・史学・文学の宝庫をひらく!!
漢文大系の特色
一、
国初以来、わが国の思想・文学に大いなる影響を及ぼした中国古典は、永遠の心の故郷である。政治・教育・倫理・文学の軌範となった感じの精髄は、すべて本書に収められている。
二、
近代の碩学諸家が、東洋思想の詩文の宝玉として選択した典籍三十八書目全二十二巻を複製し、かつ新しく全巻にわたる詳細な総語句索引を編纂して、繙読の便をはかった。
http://www.fuzambo.net/jisho/02%20kanbuntaikei.html
--
第六、七卷-《史記列傳》,凌稚隆輯,重野安繹解題;
第六卷-《史記列傳》,凌稚隆輯,重野安繹解題;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878
第七卷-《史記列傳》,凌稚隆輯,重野安繹解題;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879
漢文大系 -- 富山房 : 文章軌範補註 -- 第13−22巻
第13巻 列子( 張湛註 服部宇之吉校) 孫子十家註( 孫星衍,呉人驥校 服部宇之吉再校) 呉子直解・司馬法直解・尉繚子直解・李衛公問対直解・三略直解・六韜直解( 劉寅編 張居正等校 服部宇之吉再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47
第14巻 墨子間詁( 孫詒譲著 戸崎允明考 小柳司気太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48
第15巻 荀子( 王先謙等註 服部宇之吉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49
第16巻 周易( 王弼註 伊藤長胤解 星野恒校) 伝習録(三輪希賢註 安井小太郎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0
第17巻 礼記 ( 鄭玄註 服部宇之吉校) 礼記図(服部宇之吉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1
第18巻 文章軌範補註( 海保元備著 島田均一校) 古詩賞析(張玉穀編 蒋会暄等校 岡田正之再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2
第19巻 戦国策正解・戦国策札記(横田惟孝著 安井衡補 安井小太郎校 )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3
第20巻 淮南鴻烈解(高誘註 服部宇之吉校 ) 孔子家語(王粛註 何孟春補 服部宇之吉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4
第21巻 管子纂詁(安井衡編 小柳司気太校) 晏子春秋(小柳司気太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5
第22巻 楚辞(朱熹,王逸註 岡松甕谷考 岡田正之校 ) 楚辞後語・楚辞弁証(朱熹著 岡田正之校) 楚世家節略・楚世家地図( 蒋驥著 岡田正之校) 近思録( 朱熹,呂東莱編 葉菜註 井上哲次郎校 )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6
NDC分類 : 082
著者標目 : 富山房
著者標目よみ : フザンボウ
全国書誌番号 : 43010485
請求記号 : 316−138
西暦年 : 1916
点註文章軌範. 正,続 / 謝枋得 批選 ; 李廷機 評訓 ; 宮脇通赫 輯補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bunko11/bunko11_d0228/
---
林泰輔-論語年譜
林泰輔-論語年譜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4020
論語年譜. 附録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4021
林泰輔: 朝鮮通史
林泰輔,近思録
朝鮮近世史二卷 日本林泰輔撰淸劉世衍譯光緒二十九年鴻寶書局石印本
林泰輔-論語年譜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4020
論語年譜. 附録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4021
林泰輔: 朝鮮通史
林泰輔,近思録
朝鮮近世史二卷 日本林泰輔撰淸劉世衍譯光緒二十九年鴻寶書局石印本
近思錄 근사록, 近思錄釋疑, 續近思錄 속근사록
近思錄 근사록, 近思錄釋疑, 續近思錄 속근사록
註解千字文
增廣賢文(廣東話) 完整篇
朱子治家格言(粵語讀誦)
近思錄 근사록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C2%5E23C_000&keywords=%E8%BF%91%E6%80%9D%E9%8C%84&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近思錄釋疑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30018_000&keywords=%E8%BF%91%E6%80%9D%E9%8C%84&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續近思錄 속근사록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C2%5E236_000&keywords=%E8%BF%91%E6%80%9D%E9%8C%84&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近思録集解便蒙詳解-久保天随 著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0177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610757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100卷目2卷續集11卷別集10卷-『國立國會圖書館漢籍目録』547頁左
題簽「朱子文集」 版心「朱子大全」
正徳元年平安寿文堂刊本後印
装丁 : 綫装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610757
주자어류-朱子語類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30137_000&keywords=%E6%9C%B1%E5%AD%90%E8%AA%9E%E9%A1%9E&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
漢文大系 -- 明治漢學 -- 服部宇之吉
[轉引] 漢學漫談5 -從幕末到 明治的日本漢學研究成果:《 漢文大系 》
相信 《 漢文大系 》 這一套叢書在各大學圖書館大半都有收藏,這次就來談談 《 漢文大系 》。
《 漢文大系 》 之所以出現,有它的背景:自從中國典籍傳入日本之後,就一直是日本學術界的重要研究對象,經籍也好、宋明理學家的論著也好,在日本學術界的影響都相當大,至於對政治、社會的影響有多大,不用我說,讀者諸君自然心裡有數。
然而這種情況到了明治初年有了重大的變化:當時日本的有識者鑑於歐西國家的強大,與中國的國力衰弱,便極力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與學術理論,先前幾乎人手一本的中國典籍在這時被視若敝屣( 所以 楊守敬在日本才有機會購得許多在中國已經亡佚的書籍),
然而過了一、二十年之後,慢慢地有人重新提出國學(即「 和學 」)與漢學的重要性,於是國學與漢學的研究在明治中期的學術界形成一股風潮,後來的學者甚至以為這個時候是日本漢學研究的「 全盛時期 」,而《 漢文大系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
《 漢文大系 》 這一套叢書編輯的目的,在於以權威性的註解本,有系統的介紹中國古代的典籍。提出此一想法的,是坂本嘉治馬,而這一套叢書的總編輯則由 服部宇之吉擔綱,
其餘參與這一套叢書的解題、校訂的人,都是當時名重一時的漢學研究者,如安井小太郎、井上哲次郎、小柳司氣太等。然後在明治四十二年 到大正五年( 1909-1916)這幾年之間先後出版發行。
《 漢文大系 》 總共有二十二卷,其目次為:
第一卷-《大學說》、《中庸說》、《論語集說》、《孟子定本》,均為安井衡的註本,都由服部宇之吉負責解題;
第二卷-《 箋解古文真寶 》,林以正註,《 增註三體詩 》,周弼選 圓至註,《 箋註唐詩選》,李攀龍選 戶崎允明註,全部由服部宇之吉負責解題;
第三、四卷-《唐宋八家文》,三島中洲評釋,兒島獻吉郎解題;
第五卷-《十八史略》,曾先之編,重野安繹解題,《小學纂註》,星野恒解題,《御註孝經》,唐玄宗註,星野恒解題,《弟子職》,朱長春評,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六、七卷-《史記列傳》,凌稚隆輯,重野安繹解題;
第八卷-《韓非子翼毳》,太田方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九卷-《老子翼》、《莊子翼》,焦竑輯,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十一卷-《左氏會箋》,竹添光鴻會箋,長澤規矩也解題;
第十二卷-《毛詩》,鄭玄箋 朱子註,服部宇之吉解題,《尚書》,蔡沈撰,星野恒解題;
第十三卷-《列子》,張湛註 諸葛晃考,服部宇之吉解題,《(武經)七書》,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四卷-《墨子閒詁》,孫詒讓撰 戶崎允明考,牧野謙次郎解題;
第十五卷-《荀子》,王先謙集解 久保愛增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六卷-《周易》,王弼註 伊藤長胤通解,星野恒解題,《傳習錄》,三輪希賢標註,安井小太郎解題;
第十七卷- 《禮記》,鄭玄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八卷- 《文章規範》,海保元輔補註,島田鈞一解題,《古詩賞析》,張玉穀選解,岡田正之解題;
第十九卷-《戰國策正解》,橫田惟孝著 安井衡補正,安井小太郎解題;
第二十卷-《淮南子》,許慎解,《孔子家語》,王肅註 何孟春補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二十一卷-《管子纂詁》,安井衡纂詁,《晏子春秋》,孫星衍校,小柳司氣太解題;
第二十二卷-《楚辭》,王逸章句 朱子集註 岡松甕谷考,岡田正之解題,《近思錄》,葉采集解,井上哲次郎解題。
如果仔細看一下的話,可以發現這部叢書除了日本學者自己的著作之外,其中也有不少當時中國人的註解本,所以這套叢書大體可以呈現當時日本漢學不論在研究或是在吸收上的成果。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這一套叢書是以介紹中國古籍為目的,而其中也的確有不少是應該讀的基本典籍,但是在做個分類之後,就會發現其中一些比較偏頗的地方:
一、 史書占的比例很低:在這套叢書中,可以歸入史部的只有 《 十八史略 》、《 史記列傳 》、《 戰國策正解 》 三種,以中國史籍之多,日本受中國文化之深,在選輯一套介紹中國古籍的叢書中,史書竟然只有三種,這實在令人很難接受,不知道是選輯的人本身的選擇標準有問題,還是覺得中國史籍過於繁多,只挑一些選本以減輕負擔,不得而知;
二、 文學的部分在中國多半是不重要,或是已經散逸的選本:屬於這一類的,除了《楚辭》在中國可說是人盡皆知以外,其他如 《 文章規範》 、《 古詩賞析 》 等書,中國人自身知道的就比較有限了,至於 《 古文真寶 》 一書,在中國更是亡逸已久,幾乎無人知道有此一書。
這些對中國人比較匪夷所思的問題為什麼會出現在 《 漢文大系 》 中呢?一般認為是因為日本本身文化上的問題所致,而筆者也接受此一看法。
雖然如此,這部叢書還有一個很有看頭的地方:題解。這些書籍的題解可以讓我們知曉日本漢學界對它們的研究過程與理解,其中也有不少是屬於當時比較權威性的說法,很有參考的價值。
就筆者所知,在新文豐出版社翻印了這一套《漢文大系》之後,有不少台灣的出版社起而效尤,翻印了《 漢文大系 》 中的部分書籍,其中又以 《 左氏會箋 》 被翻印的次數最多,除了新文豐之外,至少還有天工、鳳凰的翻印版本,而《荀子》也有蘭臺的翻印本,由此可見這套叢書受歡迎的程度。
source :
漢學漫談5 -從幕末到 明治的日本漢學研究成果:《 漢文大系 》
http://blog.udn.com/swimming1978/36801
--
冨山房の辞書 -- 漢文大系 -- 漢文大系 -- 普及版, 全二十二巻
各巻, 索引付
中国古典の最高峰
──哲学・史学・文学の宝庫をひらく!!
漢文大系
普及版 全二十二巻
各巻 索引付
中国古典の最高峰
──哲学・史学・文学の宝庫をひらく!!
漢文大系の特色
一、
国初以来、わが国の思想・文学に大いなる影響を及ぼした中国古典は、永遠の心の故郷である。政治・教育・倫理・文学の軌範となった感じの精髄は、すべて本書に収められている。
二、
近代の碩学諸家が、東洋思想の詩文の宝玉として選択した典籍三十八書目全二十二巻を複製し、かつ新しく全巻にわたる詳細な総語句索引を編纂して、繙読の便をはかった。
http://www.fuzambo.net/jisho/02%20kanbuntaikei.html
--
第六、七卷-《史記列傳》,凌稚隆輯,重野安繹解題;
第六卷-《史記列傳》,凌稚隆輯,重野安繹解題;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878
第七卷-《史記列傳》,凌稚隆輯,重野安繹解題;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879
漢文大系 -- 富山房 : 文章軌範補註 -- 第13−22巻
第13巻 列子( 張湛註 服部宇之吉校) 孫子十家註( 孫星衍,呉人驥校 服部宇之吉再校) 呉子直解・司馬法直解・尉繚子直解・李衛公問対直解・三略直解・六韜直解( 劉寅編 張居正等校 服部宇之吉再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47
第14巻 墨子間詁( 孫詒譲著 戸崎允明考 小柳司気太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48
第15巻 荀子( 王先謙等註 服部宇之吉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49
第16巻 周易( 王弼註 伊藤長胤解 星野恒校) 伝習録(三輪希賢註 安井小太郎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0
第17巻 礼記 ( 鄭玄註 服部宇之吉校) 礼記図(服部宇之吉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1
第18巻 文章軌範補註( 海保元備著 島田均一校) 古詩賞析(張玉穀編 蒋会暄等校 岡田正之再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2
第19巻 戦国策正解・戦国策札記(横田惟孝著 安井衡補 安井小太郎校 )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3
第20巻 淮南鴻烈解(高誘註 服部宇之吉校 ) 孔子家語(王粛註 何孟春補 服部宇之吉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4
第21巻 管子纂詁(安井衡編 小柳司気太校) 晏子春秋(小柳司気太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5
第22巻 楚辞(朱熹,王逸註 岡松甕谷考 岡田正之校 ) 楚辞後語・楚辞弁証(朱熹著 岡田正之校) 楚世家節略・楚世家地図( 蒋驥著 岡田正之校) 近思録( 朱熹,呂東莱編 葉菜註 井上哲次郎校 )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6
NDC分類 : 082
著者標目 : 富山房
著者標目よみ : フザンボウ
全国書誌番号 : 43010485
請求記号 : 316−138
西暦年 : 1916
点註文章軌範. 正,続 / 謝枋得 批選 ; 李廷機 評訓 ; 宮脇通赫 輯補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bunko11/bunko11_d0228/
---
林泰輔-論語年譜
林泰輔-論語年譜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4020
論語年譜. 附録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4021
林泰輔: 朝鮮通史
林泰輔,近思録
朝鮮近世史二卷 日本林泰輔撰淸劉世衍譯光緒二十九年鴻寶書局石印本
Labels:
吳汝鈞,
明治漢學,
法舫 :唯識史觀及其哲學,
秋水軒尺牘,
梁方仲 : 明代糧長制度,
陳鵬釋譯:唯識四論,
幕末 (1800-1868) 之陽明學,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2019年2月22日 星期五
歐洲學者孔茲的《心經》英譯本為什麼那麼盛行?
歐洲學者孔茲的《心經》英譯本為什麼那麼盛行?
http://blog.yam.com/heartspirit/article/4112416
孔茲是是近代著名的『般若經』專家,他的《心經》翻譯精確度極高,幾乎被視為標準英 譯本,其地位等同於玄奘的中譯本。
孔茲(Edward Conze,1904 - 1979)原籍德國,是近代研究般若經典最著名的學者。
在歐 美,這位偉大的佛學翻譯家最常被拿來和西域的鳩摩羅什與中國的玄奘相提並論。
他在長 達二十年的譯經工作中,完成般若經相關的經典達三十本之多,其中也包括了《金剛經》 與《心經》。
●翻譯精準,無可取代的英文版《心經》
心經雖被譯成多國語言,但無論是任何語言翻譯,在翻譯過程中,似乎是很難避免語意的 流失,畢竟很難有兩個語言能表現完全相同的意境。
那麼孔茲的心經為什麼值得閱讀呢? 孔茲譯本的最大特點是用語精準,並能完整呈現梵文心經裡的過去進行式、被動式等時態 表達。
這些時態對於解析心經原意是很大的關鍵,可惜在玄奘或鳩摩羅什的中譯本裡並未 表達出來。
因此,仔細閱讀孔茲的譯本,留意時態的表現,有助於深入了解《心經》文句 的原始相貌。
●學問和修行兼備的佛學翻譯家 孔茲十三歲時開始接觸佛教。如同西域的鳩摩羅什、中國的玄奘,或是日本的空海,
這些 《心經》的古今譯者都是語文天才,孔茲也是如此,二十四歲時已通曉十四種語言,包括 了梵語。
三十多歲正式投入佛教研究,時值第二世界大戰初期,當時他接觸到鈴木大拙的 佛學著作,一下子就著迷了,並將後來的生命歲月全都奉獻給佛教。
其最重要的翻譯是般 若經典,乃是大乘佛教的基礎教義。 孔茲不僅在佛教領域是優秀學者,他也實踐修行,特別是禪定冥想。
雖然有人質疑,研究 佛教思想,不該涉入個人的宗教體驗,
但是孔茲如此解釋:「把佛學陳述作為一個可理解 的、可能被信賴的、正確的系統的同時,
本人從來沒忘記佛學真正的目的是為了使我們能 從這世間獲得解脫因而建構的一種修行上的方便。」
顯然孔茲把研究作為修行,在研究佛 法的當下盡己所能去實踐佛法,甚至體悟真實!
孔茲最有名的著作《佛教國》(俗稱『康斯佛教』)於1951年發行,影響歐洲思想界甚鉅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法、德、美、義、荷、日等多國譯本,
頗負盛名。
此後還有《佛教 徒三十年研究》、《印度佛教徒的思想》等許多著作出版。
英譯版本E. Conze http://kr.buddhism.org/zen/sutras/conze.htm
THE HEART SUTRA
Om Homage to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the Lovely, the Holy !
Avalokita, the Holy Lord and Bodhisattva, was moving in the deep course of the Wisdom which has gone beyond.
He looked down from on high, He beheld but five heaps, and He saw that in their own-being they were empty.
Here, O Sariputra, form is emptiness and the very emptiness is form ;
emptiness does not differ from form, form does not differ from emptiness, whatever is emptiness,
that is form, the same is true of feelings, perceptions, impulses, and consciousness.
Here, O Sariputra, all dharmas are marked with emptiness ;
they are not produced or stopped, not defiled or immaculate, not deficient or complete.
Therefore, O Sariputra, in emptiness there is no form nor feeling, nor perception, nor impulse, nor consciousness ;
No eye, ear, nose, tongue, body, mind ; No forms, sounds, smells, tastes, touchables or objects of mind ;
No sight-organ element, and so forth, until we come to : No mind-consciousness element ;
There is no ignorance, no extinction of ignorance, and so forth, until we come to :
There is no decay and death, no extinction of decay and death.
There is no suffering, no origination, no stopping, no path. There is no cognition, no attainment and no non-attainment.
Therefore, O Sariputra, it is because of his non-attainmentness that a Bodhisattva,
through having relied on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dwells without thought-coverings.
In the absence of thought-coverings he has not been made to tremble, he has overcome what can upset,
and in the end he attains to Nirvana. All those who appear as Buddhas in the three periods of time fully awake to the utmost,
right and perfect Enlightenment because they have relied on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Therefore one should know the prajnaparamita as the great spell, the spell of great knowledge, the utmost spell,
the unequalled spell, allayer of all suffering, in truth -- for what could go wrong ?
By the prajnaparamita has this spell been delivered. It runs like this : gate gate paragate parasamgate bodhi svaha.
( Gone, gone, gone beyond, gone altogether beyond, O what an awakening, all-hail ! -- )
This completes the Heart of perfect Wisdom.
(Translated by E. Conze)
http://blog.yam.com/heartspirit/article/4112416
孔茲是是近代著名的『般若經』專家,他的《心經》翻譯精確度極高,幾乎被視為標準英 譯本,其地位等同於玄奘的中譯本。
孔茲(Edward Conze,1904 - 1979)原籍德國,是近代研究般若經典最著名的學者。
在歐 美,這位偉大的佛學翻譯家最常被拿來和西域的鳩摩羅什與中國的玄奘相提並論。
他在長 達二十年的譯經工作中,完成般若經相關的經典達三十本之多,其中也包括了《金剛經》 與《心經》。
●翻譯精準,無可取代的英文版《心經》
心經雖被譯成多國語言,但無論是任何語言翻譯,在翻譯過程中,似乎是很難避免語意的 流失,畢竟很難有兩個語言能表現完全相同的意境。
那麼孔茲的心經為什麼值得閱讀呢? 孔茲譯本的最大特點是用語精準,並能完整呈現梵文心經裡的過去進行式、被動式等時態 表達。
這些時態對於解析心經原意是很大的關鍵,可惜在玄奘或鳩摩羅什的中譯本裡並未 表達出來。
因此,仔細閱讀孔茲的譯本,留意時態的表現,有助於深入了解《心經》文句 的原始相貌。
●學問和修行兼備的佛學翻譯家 孔茲十三歲時開始接觸佛教。如同西域的鳩摩羅什、中國的玄奘,或是日本的空海,
這些 《心經》的古今譯者都是語文天才,孔茲也是如此,二十四歲時已通曉十四種語言,包括 了梵語。
三十多歲正式投入佛教研究,時值第二世界大戰初期,當時他接觸到鈴木大拙的 佛學著作,一下子就著迷了,並將後來的生命歲月全都奉獻給佛教。
其最重要的翻譯是般 若經典,乃是大乘佛教的基礎教義。 孔茲不僅在佛教領域是優秀學者,他也實踐修行,特別是禪定冥想。
雖然有人質疑,研究 佛教思想,不該涉入個人的宗教體驗,
但是孔茲如此解釋:「把佛學陳述作為一個可理解 的、可能被信賴的、正確的系統的同時,
本人從來沒忘記佛學真正的目的是為了使我們能 從這世間獲得解脫因而建構的一種修行上的方便。」
顯然孔茲把研究作為修行,在研究佛 法的當下盡己所能去實踐佛法,甚至體悟真實!
孔茲最有名的著作《佛教國》(俗稱『康斯佛教』)於1951年發行,影響歐洲思想界甚鉅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法、德、美、義、荷、日等多國譯本,
頗負盛名。
此後還有《佛教 徒三十年研究》、《印度佛教徒的思想》等許多著作出版。
英譯版本E. Conze http://kr.buddhism.org/zen/sutras/conze.htm
THE HEART SUTRA
Om Homage to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the Lovely, the Holy !
Avalokita, the Holy Lord and Bodhisattva, was moving in the deep course of the Wisdom which has gone beyond.
He looked down from on high, He beheld but five heaps, and He saw that in their own-being they were empty.
Here, O Sariputra, form is emptiness and the very emptiness is form ;
emptiness does not differ from form, form does not differ from emptiness, whatever is emptiness,
that is form, the same is true of feelings, perceptions, impulses, and consciousness.
Here, O Sariputra, all dharmas are marked with emptiness ;
they are not produced or stopped, not defiled or immaculate, not deficient or complete.
Therefore, O Sariputra, in emptiness there is no form nor feeling, nor perception, nor impulse, nor consciousness ;
No eye, ear, nose, tongue, body, mind ; No forms, sounds, smells, tastes, touchables or objects of mind ;
No sight-organ element, and so forth, until we come to : No mind-consciousness element ;
There is no ignorance, no extinction of ignorance, and so forth, until we come to :
There is no decay and death, no extinction of decay and death.
There is no suffering, no origination, no stopping, no path. There is no cognition, no attainment and no non-attainment.
Therefore, O Sariputra, it is because of his non-attainmentness that a Bodhisattva,
through having relied on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dwells without thought-coverings.
In the absence of thought-coverings he has not been made to tremble, he has overcome what can upset,
and in the end he attains to Nirvana. All those who appear as Buddhas in the three periods of time fully awake to the utmost,
right and perfect Enlightenment because they have relied on the Perfection of Wisdom.
Therefore one should know the prajnaparamita as the great spell, the spell of great knowledge, the utmost spell,
the unequalled spell, allayer of all suffering, in truth -- for what could go wrong ?
By the prajnaparamita has this spell been delivered. It runs like this : gate gate paragate parasamgate bodhi svaha.
( Gone, gone, gone beyond, gone altogether beyond, O what an awakening, all-hail ! -- )
This completes the Heart of perfect Wisdom.
(Translated by E. Conze)
Labels:
王心齋--泰州學派,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法舫 :唯識史觀及其哲學,
康有為 -- 春秋董氏學,
彭定康,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2019年2月12日 星期二
谷口明夫-陸宣公集とその注解
谷口明夫-陸宣公集とその注解
谷口明夫-陸宣公集とその注解
陸宣公全集註-(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 目次
・ 奏草
・ 巻之一
・ 論関中事宜状
・ 論両河及淮西利害状
--
巻之二
・ 論叙遷幸之由状
・ 奉天論奏当今所切務状
・ 奉天論前所答奏未施行状
・ 巻之三
・ 奉天論尊号加字状
・ 重論尊号状
・ 奉天論赦書事条状
・ 奉天論擬与翰林学士改転状
・ 奉天数対群臣兼許命論事状
--
巻之四
・ 奉天請罷〓林大盈二庫状
・ 奉天論解蕭復状
・ 奉天薦袁高等状
・ 奉天論李晟所管兵馬状
・ 奉天奏李建徽楊恵元両節度兵馬状
・ 駕幸梁州論進献瓜果人擬官状
・ 又論進瓜果人擬官状
・ 巻之五
・ 興元論解姜公輔状
・ 又答論姜公輔状
・ 興元論請優奨曲環所領将士状
・ 興元論解蕭復状
・ 又答論蕭復状
・ 興元論続従賊中赴行在官等状
--
巻之六
・ 興元論撫循李楚琳状
・ 興元論中官及朝官賜名定難功臣状
・ 興元賀吐蕃尚結賛抽軍廻帰状
・ 興元奏請許渾〓李晟等諸軍兵馬自取機便状
・ 興元論賜渾〓詔書為取散失内人等議状
・ 巻之七
・ 鑾駕将還宮闕論発日状
・ 請釈趙貴先罪状
・ 論替換李楚琳状
・ 収復河中後請罷兵状
・ 奏議
・ 巻之八
・ 請許台省長官挙薦属吏状
・ 論宣令除裴延齢度支使状
・ 論斉映斉拡官状
・ 請遣使臣宣撫諸道遭水州県状
・ 論淮西管内水損処請同諸道遣宣慰使状
・ 論嶺南請於安南置市舶中使状
--
巻之九
・ 請減京東水運収脚価於〓辺州鎮儲蓄軍糧事宜状
・ 商量処置竇参事体状
・ 奏議竇参等官状
・ 請不簿録竇参荘宅状
・ 請還田緒所寄撰碑文馬絹状
・ 巻之十
・ 謝密肯因論所宜事状
・ 議〓州逐劉士寧事状
・ 請不与李万栄汴州節度使状
・ 請依京兆所請折納事状
・ 論度支令京兆府折税市草事状
--
巻之十一
・ 論辺城貯備米粟等状
・ 論〓辺守備事宜状
・ 巻之十二
・ 論左降官准赦合量移事状
・ 又奏量移官状
・ 又進量移官状
・ 論朝官闕員及刺史等改転倫序状
--
巻之十三
・ 均節賦税恤百姓六条
・ 巻之十四
・ 論裴延齢姦蠧書一首
--
制誥
・ 巻之十五
・ 奉天改元大赦制
・ 平朱泚後車駕還京大赦制
・ 巻之十六
・ 貞元改元大赦制
・ 冬至大礼大赦制
・ 巻之十七
・ 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
・ 蝗虫避正殿降免囚徒徳音
・ 誅李懐光後原宥河中将吏並招諭淮西詔
・ 誅李希烈後原宥淮西将吏並授陳仙奇節度詔
・ 重原宥淮西将士詔
・ 巻之十八
・ 賑恤諸道将吏百姓等詔
・ 優〓畿内百姓並除十県令詔
・ 重優復興元府及洋鳳等州百姓詔
・ 議減監価詔
・ 賜京畿及同〓等州百姓種子賑給貧人詔
・ 賜将士名奉天定難功臣詔
・ 改梁州為興元府升洋州為望州詔
--
巻之十九
・ 奉天遣使宣慰諸道詔
・ 収復京師遣使宣慰将吏百姓詔
・ 平淮西後宴賞諸軍将士放帰本道詔
・ 授王武俊李抱真官封並招諭朱滔詔
・ 招諭淮西将吏詔
・ 招諭河中詔
・ 安撫淮西帰順将士百姓勅
・ 甄奨陥賊守節官詔
・ 令百寮議大礼期日詔不許諸軍侵擾勅
・ 放淮西生口帰本貫勅令諸道募霊武鎮守人詔
・ 巻之二十
・ 冊淑妃王氏為皇后文
・ 冊嘉誠公主文
・ 冊蜀王妃文
・ 冊杞王妃文
・ 告謝昊天上帝冊文
・ 告謝玄宗廟文
・ 告謝粛宗廟文
・ 告謝代宗廟文
・ 祭大禹廟文
・ 制策問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
・ 制策問博通墳典達於教化科
・ 制策問識洞韜略堪任将帥科
・ 答宰相請停大礼表
・ 答百寮請停大礼表
・ 答第二表
・ 答第三表
・ 答百寮賀利州連理木表
・ 答宰臣請復御膳表
・ 答百寮請復御膳表
・ 巻之二十一
・ 李晟司徒兼中書令制
・ 蕭復劉従一姜公輔平章事制
・ 張延賞中書侍郎平章事制
・ 渾〓侍中制
・ 盧翰劉従一門下中書侍郎平章事制
・ 劉滋崔造斉映平章事制
・ 李納検校左僕射平章事制
・ 韓滉検校左僕射平章事制
・ 李勉太子師制
・ 姜公輔左庶子制
・ 崔造右庶子制
・ 盧翰太子〓客制
--
巻之二十二
・ 賈耽東都留守制
・ 崔縦東都留守制
・ 普王荊襄江西等道兵馬都元帥制
・ 馬燧渾〓副元帥招討河中制
・ 李晟鳳翔隴西節度兼涇原副元帥制
・ 劉洽検校司空充諸道兵馬都統制
・ 巻之二十三
・ 渾〓京畿金商節度使制
・ 杜亜淮南節度使制
・ 虔王申光随蔡等州節度使制
・ 唐朝臣振武節度使論惟明鄜坊観察使制
・ 韓滉加検校右僕射制
・ 嘉王横海軍節度使制
・ 馬燧李皐賜実封制
・ 韓滉度支監鉄転運等使制
・ 李叔明右僕射制
・ 李澄贈司空制
・ 除鄧州帰順官制
・ 李納検校司空制
・ 巻之二十四
・ 賜李納王武俊等鉄券文
・ 賜安西管内黄姓纛官鉄券文
・ 慰問四鎮北庭将吏勅書与回〓可汗書
・ 賜吐蕃将書
・ 賜吐蕃宰相尚結賛書三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1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景寛政二年 序, 名古屋永樂屋東四郎等刊本 ( 栗田慶雲堂, 1886 )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5939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2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景寛政二年 序, 名古屋永樂屋東四郎等刊本 ( 栗田慶雲堂, 1886 )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5940
陸宣公全集註. 3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41
陸宣公全集註. 4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42
陸宣公全集註. 5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43
陸宣公全集註. 6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44
陸宣公全集註. 7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45
陸宣公全集註. 8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46
陸宣公全集註. 9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47
陸宣公全集註. 10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48
--
『陸宣公集』とその注解(上) - 谷口明夫, 中国中世文学研究
http://dl.ndl.go.jp/view/download/digidepo_10504450_po_ART0005018711.pdf?contentNo=1&alternativeNo=
『陸宣公集』とその注解(中) - 谷口明夫
http://dl.ndl.go.jp/view/download/digidepo_10504468_po_ART0005018736.pdf?contentNo=1&alternativeNo=
『陸宣公集』とその注解(下) - 谷口明夫
http://dl.ndl.go.jp/view/download/digidepo_10504477_po_ART0005018748.pdf?contentNo=1&alternativeNo=
潘仁『唐丞相陸宣公奏議纂註』刊行考 - 谷口明夫
http://dl.ndl.go.jp/view/download/digidepo_10504513_po_ART0005018511.pdf?contentNo=1&alternativeNo=
中国中世文学研究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10504477?tocOpened=1
谷口 明夫
タニグチ アキオ | TANIGUCHI Akio
1994 - 2005 陸宣公奏議の書誌学的研究
潘仁≪唐丞相陸宣公奏議纂註≫略論
一九九七東亞漢學論文集(出版社:台湾学生書局) 1998
谷口明夫-陸宣公集とその注解
陸宣公全集註-(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 目次
・ 奏草
・ 巻之一
・ 論関中事宜状
・ 論両河及淮西利害状
--
巻之二
・ 論叙遷幸之由状
・ 奉天論奏当今所切務状
・ 奉天論前所答奏未施行状
・ 巻之三
・ 奉天論尊号加字状
・ 重論尊号状
・ 奉天論赦書事条状
・ 奉天論擬与翰林学士改転状
・ 奉天数対群臣兼許命論事状
--
巻之四
・ 奉天請罷〓林大盈二庫状
・ 奉天論解蕭復状
・ 奉天薦袁高等状
・ 奉天論李晟所管兵馬状
・ 奉天奏李建徽楊恵元両節度兵馬状
・ 駕幸梁州論進献瓜果人擬官状
・ 又論進瓜果人擬官状
・ 巻之五
・ 興元論解姜公輔状
・ 又答論姜公輔状
・ 興元論請優奨曲環所領将士状
・ 興元論解蕭復状
・ 又答論蕭復状
・ 興元論続従賊中赴行在官等状
--
巻之六
・ 興元論撫循李楚琳状
・ 興元論中官及朝官賜名定難功臣状
・ 興元賀吐蕃尚結賛抽軍廻帰状
・ 興元奏請許渾〓李晟等諸軍兵馬自取機便状
・ 興元論賜渾〓詔書為取散失内人等議状
・ 巻之七
・ 鑾駕将還宮闕論発日状
・ 請釈趙貴先罪状
・ 論替換李楚琳状
・ 収復河中後請罷兵状
・ 奏議
・ 巻之八
・ 請許台省長官挙薦属吏状
・ 論宣令除裴延齢度支使状
・ 論斉映斉拡官状
・ 請遣使臣宣撫諸道遭水州県状
・ 論淮西管内水損処請同諸道遣宣慰使状
・ 論嶺南請於安南置市舶中使状
--
巻之九
・ 請減京東水運収脚価於〓辺州鎮儲蓄軍糧事宜状
・ 商量処置竇参事体状
・ 奏議竇参等官状
・ 請不簿録竇参荘宅状
・ 請還田緒所寄撰碑文馬絹状
・ 巻之十
・ 謝密肯因論所宜事状
・ 議〓州逐劉士寧事状
・ 請不与李万栄汴州節度使状
・ 請依京兆所請折納事状
・ 論度支令京兆府折税市草事状
--
巻之十一
・ 論辺城貯備米粟等状
・ 論〓辺守備事宜状
・ 巻之十二
・ 論左降官准赦合量移事状
・ 又奏量移官状
・ 又進量移官状
・ 論朝官闕員及刺史等改転倫序状
--
巻之十三
・ 均節賦税恤百姓六条
・ 巻之十四
・ 論裴延齢姦蠧書一首
--
制誥
・ 巻之十五
・ 奉天改元大赦制
・ 平朱泚後車駕還京大赦制
・ 巻之十六
・ 貞元改元大赦制
・ 冬至大礼大赦制
・ 巻之十七
・ 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
・ 蝗虫避正殿降免囚徒徳音
・ 誅李懐光後原宥河中将吏並招諭淮西詔
・ 誅李希烈後原宥淮西将吏並授陳仙奇節度詔
・ 重原宥淮西将士詔
・ 巻之十八
・ 賑恤諸道将吏百姓等詔
・ 優〓畿内百姓並除十県令詔
・ 重優復興元府及洋鳳等州百姓詔
・ 議減監価詔
・ 賜京畿及同〓等州百姓種子賑給貧人詔
・ 賜将士名奉天定難功臣詔
・ 改梁州為興元府升洋州為望州詔
--
巻之十九
・ 奉天遣使宣慰諸道詔
・ 収復京師遣使宣慰将吏百姓詔
・ 平淮西後宴賞諸軍将士放帰本道詔
・ 授王武俊李抱真官封並招諭朱滔詔
・ 招諭淮西将吏詔
・ 招諭河中詔
・ 安撫淮西帰順将士百姓勅
・ 甄奨陥賊守節官詔
・ 令百寮議大礼期日詔不許諸軍侵擾勅
・ 放淮西生口帰本貫勅令諸道募霊武鎮守人詔
・ 巻之二十
・ 冊淑妃王氏為皇后文
・ 冊嘉誠公主文
・ 冊蜀王妃文
・ 冊杞王妃文
・ 告謝昊天上帝冊文
・ 告謝玄宗廟文
・ 告謝粛宗廟文
・ 告謝代宗廟文
・ 祭大禹廟文
・ 制策問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
・ 制策問博通墳典達於教化科
・ 制策問識洞韜略堪任将帥科
・ 答宰相請停大礼表
・ 答百寮請停大礼表
・ 答第二表
・ 答第三表
・ 答百寮賀利州連理木表
・ 答宰臣請復御膳表
・ 答百寮請復御膳表
・ 巻之二十一
・ 李晟司徒兼中書令制
・ 蕭復劉従一姜公輔平章事制
・ 張延賞中書侍郎平章事制
・ 渾〓侍中制
・ 盧翰劉従一門下中書侍郎平章事制
・ 劉滋崔造斉映平章事制
・ 李納検校左僕射平章事制
・ 韓滉検校左僕射平章事制
・ 李勉太子師制
・ 姜公輔左庶子制
・ 崔造右庶子制
・ 盧翰太子〓客制
--
巻之二十二
・ 賈耽東都留守制
・ 崔縦東都留守制
・ 普王荊襄江西等道兵馬都元帥制
・ 馬燧渾〓副元帥招討河中制
・ 李晟鳳翔隴西節度兼涇原副元帥制
・ 劉洽検校司空充諸道兵馬都統制
・ 巻之二十三
・ 渾〓京畿金商節度使制
・ 杜亜淮南節度使制
・ 虔王申光随蔡等州節度使制
・ 唐朝臣振武節度使論惟明鄜坊観察使制
・ 韓滉加検校右僕射制
・ 嘉王横海軍節度使制
・ 馬燧李皐賜実封制
・ 韓滉度支監鉄転運等使制
・ 李叔明右僕射制
・ 李澄贈司空制
・ 除鄧州帰順官制
・ 李納検校司空制
・ 巻之二十四
・ 賜李納王武俊等鉄券文
・ 賜安西管内黄姓纛官鉄券文
・ 慰問四鎮北庭将吏勅書与回〓可汗書
・ 賜吐蕃将書
・ 賜吐蕃宰相尚結賛書三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1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景寛政二年 序, 名古屋永樂屋東四郎等刊本 ( 栗田慶雲堂, 1886 )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5939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2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景寛政二年 序, 名古屋永樂屋東四郎等刊本 ( 栗田慶雲堂, 1886 )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5940
陸宣公全集註. 3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41
陸宣公全集註. 4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42
陸宣公全集註. 5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43
陸宣公全集註. 6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44
陸宣公全集註. 7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45
陸宣公全集註. 8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46
陸宣公全集註. 9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47
陸宣公全集註. 10 -石川安貞 註: 陸宣公全集註. (唐) 陸贄 撰, (日本) 石川安貞 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48
--
『陸宣公集』とその注解(上) - 谷口明夫, 中国中世文学研究
http://dl.ndl.go.jp/view/download/digidepo_10504450_po_ART0005018711.pdf?contentNo=1&alternativeNo=
『陸宣公集』とその注解(中) - 谷口明夫
http://dl.ndl.go.jp/view/download/digidepo_10504468_po_ART0005018736.pdf?contentNo=1&alternativeNo=
『陸宣公集』とその注解(下) - 谷口明夫
http://dl.ndl.go.jp/view/download/digidepo_10504477_po_ART0005018748.pdf?contentNo=1&alternativeNo=
潘仁『唐丞相陸宣公奏議纂註』刊行考 - 谷口明夫
http://dl.ndl.go.jp/view/download/digidepo_10504513_po_ART0005018511.pdf?contentNo=1&alternativeNo=
中国中世文学研究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10504477?tocOpened=1
谷口 明夫
タニグチ アキオ | TANIGUCHI Akio
1994 - 2005 陸宣公奏議の書誌学的研究
潘仁≪唐丞相陸宣公奏議纂註≫略論
一九九七東亞漢學論文集(出版社:台湾学生書局) 1998
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千字文 - 粵語讀誦
千字文 - 粵語讀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olWRnfS-cE
增廣賢文(廣東話) 完整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YO6PUWBoqs
(도상주해)천자문 v1[(圖像註解)千字文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aa10up=kh2_je_a_vsu_A10D^37_000&aa10no=kh2_je_a_vsu_A10D^37_001&keywords=%20%E5%8D%83%E5%AD%97%E6%96%8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olWRnfS-cE
增廣賢文(廣東話) 完整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YO6PUWBoqs
(도상주해)천자문 v1[(圖像註解)千字文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aa10up=kh2_je_a_vsu_A10D^37_000&aa10no=kh2_je_a_vsu_A10D^37_001&keywords=%20%E5%8D%83%E5%AD%97%E6%96%87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漢邦中文課本
漢邦中文課本
以天人之道寫出天真爛漫的課文 ——陳雲《漢邦中文課本(第一冊)——天地人》
體現「大歷史觀」之明史研究專著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
《漢邦中文課本 (第一冊)——天地人》乃將傳統啟蒙讀本、民國教科書及香港早年中文教科書結合而成,以「天地人」為主軸,以天人之道,家庭之情,寫出天真爛漫的課文,暗藏華夏天、地、人和諧並存的教訓,也回顧香港的風土人情。
購買可私訊華夏聖言出版社面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acredwordpublication/
《萬曆十五年》,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的明史研究專著。
書中末段:「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
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朮之不及。」可說是其著作主旨。
《讀破萬卷書》 讀書萬卷,神交古今賢人。千經萬典,還望明師一點。書海無涯,吾生有涯,陳雲先生精選好書,修身應世,為己為人。
逢星期二上午十時 第三十二集 播出日期:二O一九年一月一日 歡迎小額贊助,詳情請私訊城邦電台面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ityStateTel...
--
(도상주해)천자문 v1[(圖像註解)千字文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Directory.jsp?fcs=f&cf=a&gb=1
(도상주해)천자문 v1[(圖像註解)千字文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aa10up=kh2_je_a_vsu_A10D^37_000&aa10no=kh2_je_a_vsu_A10D^37_001&keywords=%20%E5%8D%83%E5%AD%97%E6%96%87
서전대전 [書傳大全] 채침(송)집전;호광(명)등봉칙편집 純祖20(1820)
http://yoksa.aks.ac.kr/jsp/aa/BookList.jsp?mode=&page=1&fcs=f&fcsd=&cf=a&cd=aa13&gb=1&aa10up=&keywords=&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4L2FdGmzVE&feature=youtu.be
以天人之道寫出天真爛漫的課文 ——陳雲《漢邦中文課本(第一冊)——天地人》
體現「大歷史觀」之明史研究專著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
《漢邦中文課本 (第一冊)——天地人》乃將傳統啟蒙讀本、民國教科書及香港早年中文教科書結合而成,以「天地人」為主軸,以天人之道,家庭之情,寫出天真爛漫的課文,暗藏華夏天、地、人和諧並存的教訓,也回顧香港的風土人情。
購買可私訊華夏聖言出版社面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acredwordpublication/
《萬曆十五年》,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的明史研究專著。
書中末段:「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
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朮之不及。」可說是其著作主旨。
《讀破萬卷書》 讀書萬卷,神交古今賢人。千經萬典,還望明師一點。書海無涯,吾生有涯,陳雲先生精選好書,修身應世,為己為人。
逢星期二上午十時 第三十二集 播出日期:二O一九年一月一日 歡迎小額贊助,詳情請私訊城邦電台面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ityStateTel...
--
(도상주해)천자문 v1[(圖像註解)千字文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Directory.jsp?fcs=f&cf=a&gb=1
(도상주해)천자문 v1[(圖像註解)千字文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aa10up=kh2_je_a_vsu_A10D^37_000&aa10no=kh2_je_a_vsu_A10D^37_001&keywords=%20%E5%8D%83%E5%AD%97%E6%96%87
서전대전 [書傳大全] 채침(송)집전;호광(명)등봉칙편집 純祖20(1820)
http://yoksa.aks.ac.kr/jsp/aa/BookList.jsp?mode=&page=1&fcs=f&fcsd=&cf=a&cd=aa13&gb=1&aa10up=&keywords=&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4L2FdGmzVE&feature=youtu.be
Labels: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明治漢學,
金剛決疑 -- 憨山大師,
陳鵬釋譯:唯識四論,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2019年1月11日 星期五
서전대전 [書傳大全] 채침(송)집전;호광(명)등봉칙편집 純祖20(1820)
서전대전 [書傳大全] 채침(송)집전;호광(명)등봉칙편집 純祖20(1820)
(도상주해)천자문 v1[(圖像註解)千字文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Directory.jsp?fcs=f&cf=a&gb=1
(도상주해)천자문 v1[(圖像註解)千字文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aa10up=kh2_je_a_vsu_A10D^37_000&aa10no=kh2_je_a_vsu_A10D^37_001&keywords=%20%E5%8D%83%E5%AD%97%E6%96%87
서전대전 [書傳大全] 채침(송)집전;호광(명)등봉칙편집 純祖20(1820)
http://yoksa.aks.ac.kr/jsp/aa/BookList.jsp?mode=&page=1&fcs=f&fcsd=&cf=a&cd=aa13&gb=1&aa10up=&keywords=&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聖學十圖(全)2nd_Ed
https://ia800400.us.archive.org/zipview.php?zip=/4/items/2ndEd_201605/%E8%81%96%E5%AD%B8%E5%8D%81%E5%9C%96(%E5%85%A8)2nd_Ed_jp2.zip
(도상주해)천자문 v1[(圖像註解)千字文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Directory.jsp?fcs=f&cf=a&gb=1
(도상주해)천자문 v1[(圖像註解)千字文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aa10up=kh2_je_a_vsu_A10D^37_000&aa10no=kh2_je_a_vsu_A10D^37_001&keywords=%20%E5%8D%83%E5%AD%97%E6%96%87
서전대전 [書傳大全] 채침(송)집전;호광(명)등봉칙편집 純祖20(1820)
http://yoksa.aks.ac.kr/jsp/aa/BookList.jsp?mode=&page=1&fcs=f&fcsd=&cf=a&cd=aa13&gb=1&aa10up=&keywords=&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聖學十圖(全)2nd_Ed
https://ia800400.us.archive.org/zipview.php?zip=/4/items/2ndEd_201605/%E8%81%96%E5%AD%B8%E5%8D%81%E5%9C%96(%E5%85%A8)2nd_Ed_jp2.zip
Labels:
文章軌範,
王陽明,
明治漢學,
金剛決疑 -- 憨山大師,
梁方仲 : 明代糧長制度,
陳鵬釋譯:唯識四論,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경국대전[經國大典],속대전[續大典],대전통편[大典通編],대전회통[大典會通],
경국대전[經國大典],속대전[續大典],대전통편[大典通編],대전회통[大典會通],
경국대전[經國大典],속대전[續大典],대전통편[大典通編],대전회통[大典會通],
대전속록[大典續錄],대전후속록[大典後續錄],각사수교[各司受敎],수교집록[受敎輯錄],
전록통고[典錄通考],신보수교집록[新補受敎輯錄],증보전록통고[增補典錄通考],전률통보[典律通補]
http://db.history.go.kr/law/
明實錄 명실록, 清實錄 청실록
http://sillok.history.go.kr/mc/main.do
--
이전 | 吏典
이조 속아문 | 吏曹 屬衙門
내명부 | 內命婦
외명부 | 外命婦
경관직 | 京官職
봉조하 | 奉朝賀
내시부 | 內侍府
잡직 | 雜職
외관직 | 外官職
토관직 | 土官職
경아전 | 京衙前
취재 | 取才
천거 | 薦擧
제과 | 諸科
제수 | 除授
한품서용 | 限品敘用
고신 | 告身
서경 | 署經
정안 | 政案
해유 | 解由
포폄 | 褒貶
고과 | 考課
녹패 | 祿牌
차정 | 差定
체아 | 遞兒
노인직 | 老人職
추증 | 追贈
증시 | 贈諡
급가 | 給假
개명 | 改名
상피 | 相避
향리 | 鄕吏
잡령 | 雜令
--
호전 | 戶典
호조 속아문 | 戶曹 屬衙門
경비 | 經費
호적 | 戶籍
양전 | 量田
적전 | 籍田
녹과 | 祿科
제전 | 諸田
전댁 | 田宅
급조가지 | 給造家地
무농 | 務農
잠실 | 蠶室
창고 | 倉庫
회계 | 會計
지공 | 支供
해유 | 解由
병선재량 | 兵船載粮
어염 | 魚鹽
외관공급 | 外官供給
수세 | 收稅
조전 | 漕轉
세공 | 稅貢
잡세 | 雜稅
국폐 | 國幣
장권 | 奬勸
비황 | 備荒
매매한 | 買賣限
징채 | 徵債
진헌 | 進獻
요부 | 徭賦
잡령 | 雜令
--
예전 | 禮典
[예조 속아... | [禮曹 屬衙...
제과 | 諸科
의장 | 儀章
생도 | 生徒
오복 | 五服
의주 | 儀註
연향 | 宴享
조의 | 朝儀
사대 | 事大
대사객 | 待使客
제례 | 祭禮
봉심 | 奉審
치제 | 致祭
진폐 | 陳弊
봉사 | 奉祀
급가 | 給假
입후 | 立後
혼가 | 婚嫁
상장 | 喪葬
취재 | 取才
새보 | 璽寶
용인 | 用印
의첩 | 依牒
장문서 | 藏文書
장권 | 獎勸
반빙 | 頒氷
혜휼 | 惠恤
아속악 | 雅俗樂
선상 | 選上
도승 | 度僧
사사 | 寺社
참알 | 參謁
경외관영송 | 京外官迎送
경외관상견 | 京外官相見
경외관회좌 | 京外官會坐
청대 | 請臺
잡령 | 雜令
용문자식 | 用文字式
--
병전 | 兵典
병조 속아문 | 兵曹 屬衙門
경관직 | 京官職
잡직 | 雜職
외관직 | 外官職
토관직 | 土官職
경아전 | 京衙前
반당 | 伴倘
외아전 | 外衙前
군관 | 軍官
역마 | 驛馬
초료 | 草料
시취 | 試取
번차도목 | 番次都目
군사급사 | 軍士給仕
제도병선 | 諸道兵船
무과 | 武科
고신 | 告身
포폄 | 褒貶
입직 | 入直
척간 | 擲奸
행순 | 行巡
계성기 | 啓省記
문개폐 | 門開閉
시위 | 侍衛
첩고 | 疊鼓
첩종 | 疊鐘
부신 | 符信
교열 | 敎閱
속위 | 屬衛
명부 | 名簿
번상 | 番上
유방 | 留防
급보 | 給保
성적 | 成籍
군사환속 | 軍士還屬
복호 | 復戶
면역 | 免役
급가 | 給假
구휼 | 救恤
성보 | 城堡
구휼 | 救恤
군기 | 軍器
병선 | 兵船
봉수 | 烽燧
구목 | 廐牧
적추 | 積芻
호선 | 護船
영송 | 迎送
노인 | 路引
역로 | 驛路
개화 | 改火
금화 | 禁火
잡류 | 雜類
용형 | 用刑
잡령 | 雜令
--
형전 | 刑典
형조 속아문 | 刑曹 屬衙門
용률 | 用律
결옥일한 | 決獄日限
수금 | 囚禁
추단 | 推斷
금형일 | 禁刑日
남형 | 濫刑
위조 | 僞造
휼수 | 恤囚
도망 | 逃亡
재백정단취 | 才白丁團聚
포도 | 捕盜
장도 | 贓盜
원악향리 | 元惡鄕吏
은전대용 | 銀錢代用
죄범준계 | 罪犯準計
고존장 | 告尊長
금제 | 禁制
소원 | 訴冤
정송 | 停訟
천첩 | 賤妾
천처첩자녀 | 賤妻妾子女
공천 | 公賤
사천 | 私賤
천취비산 | 賤娶婢産
궐내각차비 | 闕內各差備
근수 | 跟隨
제사차비노·... | 諸司差備奴·...
외노비 | 外奴婢
살옥 | 殺獄
검험 | 檢驗
간범 | 姦犯
사령 | 赦令
속량 | 贖良
보충대 | 補充隊
청리 | 聽理
문기 | 文記
잡령 | 雜令
--
공전 | 工典
공조 속아문 | 工曹 屬衙門
교로 | 橋路
영선 | 營繕
도량형 | 度量衡
원우 | 院宇
주차 | 舟車
재식 | 栽植
철장 | 鐵場
시장 | 柴場
보물 | 寶物
경역리 | 京役吏
잡령 | 雜令
공장 | 工匠
경공장 | 京工匠
외공장 | 外工匠
경국대전[經國大典],속대전[續大典],대전통편[大典通編],대전회통[大典會通],
대전속록[大典續錄],대전후속록[大典後續錄],각사수교[各司受敎],수교집록[受敎輯錄],
전록통고[典錄通考],신보수교집록[新補受敎輯錄],증보전록통고[增補典錄通考],전률통보[典律通補]
http://db.history.go.kr/law/
경국대전[經國大典],속대전[續大典],대전통편[大典通編],대전회통[大典會通],
대전속록[大典續錄],대전후속록[大典後續錄],각사수교[各司受敎],수교집록[受敎輯錄],
전록통고[典錄通考],신보수교집록[新補受敎輯錄],증보전록통고[增補典錄通考],전률통보[典律通補]
http://db.history.go.kr/law/
明實錄 명실록, 清實錄 청실록
http://sillok.history.go.kr/mc/main.do
--
이전 | 吏典
이조 속아문 | 吏曹 屬衙門
내명부 | 內命婦
외명부 | 外命婦
경관직 | 京官職
봉조하 | 奉朝賀
내시부 | 內侍府
잡직 | 雜職
외관직 | 外官職
토관직 | 土官職
경아전 | 京衙前
취재 | 取才
천거 | 薦擧
제과 | 諸科
제수 | 除授
한품서용 | 限品敘用
고신 | 告身
서경 | 署經
정안 | 政案
해유 | 解由
포폄 | 褒貶
고과 | 考課
녹패 | 祿牌
차정 | 差定
체아 | 遞兒
노인직 | 老人職
추증 | 追贈
증시 | 贈諡
급가 | 給假
개명 | 改名
상피 | 相避
향리 | 鄕吏
잡령 | 雜令
--
호전 | 戶典
호조 속아문 | 戶曹 屬衙門
경비 | 經費
호적 | 戶籍
양전 | 量田
적전 | 籍田
녹과 | 祿科
제전 | 諸田
전댁 | 田宅
급조가지 | 給造家地
무농 | 務農
잠실 | 蠶室
창고 | 倉庫
회계 | 會計
지공 | 支供
해유 | 解由
병선재량 | 兵船載粮
어염 | 魚鹽
외관공급 | 外官供給
수세 | 收稅
조전 | 漕轉
세공 | 稅貢
잡세 | 雜稅
국폐 | 國幣
장권 | 奬勸
비황 | 備荒
매매한 | 買賣限
징채 | 徵債
진헌 | 進獻
요부 | 徭賦
잡령 | 雜令
--
예전 | 禮典
[예조 속아... | [禮曹 屬衙...
제과 | 諸科
의장 | 儀章
생도 | 生徒
오복 | 五服
의주 | 儀註
연향 | 宴享
조의 | 朝儀
사대 | 事大
대사객 | 待使客
제례 | 祭禮
봉심 | 奉審
치제 | 致祭
진폐 | 陳弊
봉사 | 奉祀
급가 | 給假
입후 | 立後
혼가 | 婚嫁
상장 | 喪葬
취재 | 取才
새보 | 璽寶
용인 | 用印
의첩 | 依牒
장문서 | 藏文書
장권 | 獎勸
반빙 | 頒氷
혜휼 | 惠恤
아속악 | 雅俗樂
선상 | 選上
도승 | 度僧
사사 | 寺社
참알 | 參謁
경외관영송 | 京外官迎送
경외관상견 | 京外官相見
경외관회좌 | 京外官會坐
청대 | 請臺
잡령 | 雜令
용문자식 | 用文字式
--
병전 | 兵典
병조 속아문 | 兵曹 屬衙門
경관직 | 京官職
잡직 | 雜職
외관직 | 外官職
토관직 | 土官職
경아전 | 京衙前
반당 | 伴倘
외아전 | 外衙前
군관 | 軍官
역마 | 驛馬
초료 | 草料
시취 | 試取
번차도목 | 番次都目
군사급사 | 軍士給仕
제도병선 | 諸道兵船
무과 | 武科
고신 | 告身
포폄 | 褒貶
입직 | 入直
척간 | 擲奸
행순 | 行巡
계성기 | 啓省記
문개폐 | 門開閉
시위 | 侍衛
첩고 | 疊鼓
첩종 | 疊鐘
부신 | 符信
교열 | 敎閱
속위 | 屬衛
명부 | 名簿
번상 | 番上
유방 | 留防
급보 | 給保
성적 | 成籍
군사환속 | 軍士還屬
복호 | 復戶
면역 | 免役
급가 | 給假
구휼 | 救恤
성보 | 城堡
구휼 | 救恤
군기 | 軍器
병선 | 兵船
봉수 | 烽燧
구목 | 廐牧
적추 | 積芻
호선 | 護船
영송 | 迎送
노인 | 路引
역로 | 驛路
개화 | 改火
금화 | 禁火
잡류 | 雜類
용형 | 用刑
잡령 | 雜令
--
형전 | 刑典
형조 속아문 | 刑曹 屬衙門
용률 | 用律
결옥일한 | 決獄日限
수금 | 囚禁
추단 | 推斷
금형일 | 禁刑日
남형 | 濫刑
위조 | 僞造
휼수 | 恤囚
도망 | 逃亡
재백정단취 | 才白丁團聚
포도 | 捕盜
장도 | 贓盜
원악향리 | 元惡鄕吏
은전대용 | 銀錢代用
죄범준계 | 罪犯準計
고존장 | 告尊長
금제 | 禁制
소원 | 訴冤
정송 | 停訟
천첩 | 賤妾
천처첩자녀 | 賤妻妾子女
공천 | 公賤
사천 | 私賤
천취비산 | 賤娶婢産
궐내각차비 | 闕內各差備
근수 | 跟隨
제사차비노·... | 諸司差備奴·...
외노비 | 外奴婢
살옥 | 殺獄
검험 | 檢驗
간범 | 姦犯
사령 | 赦令
속량 | 贖良
보충대 | 補充隊
청리 | 聽理
문기 | 文記
잡령 | 雜令
--
공전 | 工典
공조 속아문 | 工曹 屬衙門
교로 | 橋路
영선 | 營繕
도량형 | 度量衡
원우 | 院宇
주차 | 舟車
재식 | 栽植
철장 | 鐵場
시장 | 柴場
보물 | 寶物
경역리 | 京役吏
잡령 | 雜令
공장 | 工匠
경공장 | 京工匠
외공장 | 外工匠
경국대전[經國大典],속대전[續大典],대전통편[大典通編],대전회통[大典會通],
대전속록[大典續錄],대전후속록[大典後續錄],각사수교[各司受敎],수교집록[受敎輯錄],
전록통고[典錄通考],신보수교집록[新補受敎輯錄],증보전록통고[增補典錄通考],전률통보[典律通補]
http://db.history.go.kr/law/
Labels:
王陽明,
汪精衛--雙照樓詩詞藁,
明治漢學,
秋水軒尺牘,
梁方仲 : 明代糧長制度,
幕末 (1800-1868) 之陽明學,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聖學十圖9: 敬齋箴圖
聖學十圖9: 敬齋箴圖
제9 경재잠도 /《경재잠(敬齋箴)》
聖學十圖9: 敬齋箴圖
제9 경재잠도 /《경재잠(敬齋箴)》
敬齋箴
正其衣冠。尊其瞻視。潛心以居。對越上帝。足容必重。手容必恭。擇地而蹈。折旋蟻封。出門如賓。承事如祭。戰戰兢兢。罔敢或易。
守口甁。防意如城。洞洞屬屬。罔敢或輕。不東以西。不南以北。當事而存。靡他其適。弗貳以二。弗參以三。惟心惟一。萬變是監。從事於斯。是曰持敬。
動靜弗違。表裏交正。須臾有間。私欲萬端。不火而熱。不氷而寒。毫釐有差。天壤易處。三綱旣淪。九法亦斁。於乎小子。念哉敬哉。
墨卿司戒。敢告靈臺。
朱子曰。周旋中規。其回轉處欲其圓如中規也。折旋中矩。其橫轉處欲其方如中矩也。蟻封。蟻垤也。古語云。乘馬折旋於蟻封之間。言蟻封之間。
巷路屈曲狹小。而能乘馬折旋於其間。不失其馳驟之節。所以爲難也。守口如甁。不妄出也。防意如城。閑邪之入也。又云。敬須主一。初來有个事。
又添一个。便是來貳。他成兩个。元有一个。又添兩个。便是參。他成三个。須臾之間。以時言。毫釐之差。以事言。○臨川吳氏曰。箴凡十章。章四句。
一言靜無違。二言動無違。三言表之正。四言裏之正。五言心之正而達於事。六言事之主一而本於心。七總前六章。八言心不能無適之病。
九言事不能主一之病。十總結一篇。○西山眞氏曰。敬之爲義。至是無復餘蘊。有志於聖學者。宜熟復之。
○右箴題下。朱子自敍曰。讀張敬夫主一箴。掇其遺意。作敬齋箴。書齋壁以自警云。又曰。此是敬之目。說有許多地頭去處。
臣竊謂地頭之說。於做工好有據依。而金華王魯齋 柏 排列地頭作此圖。明白整齊。皆有下落又如此。常宜體玩警省於日用之際心目之間。而有得焉。
則敬爲聖學之始終。豈不信哉。
聖學十圖9: 敬齋箴圖
제9 경재잠도 /《경재잠(敬齋箴)》
退溪先生文集(퇴계선생문집) / 李滉(이황)
http://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5160&nodeId=NODE04779917#none
성학십도》를 펴내며
《성합십도(聖學十圖)》를 올리는 차(箚)와 도(圖)
제1 태극도 /《태극도설(太極圖說)》
제2 서명도 /《서명(西銘)》
제3 소학도 /《소학제사(小學題辭)》
제4 대학도 /《대학경문(大學經文)》
제5 백록동규도 /《동규후서(洞規後敍)》
제6 심통성정도 /《심통성정도설(心統性情圖說)》
제7 인설도 /《인설(仁設)》
제8 심학도 /《심학도설(心學圖說)》
제9 경재잠도 /《경재잠(敬齋箴)》
제10 숙흥야매잠도 /《숙흥야매잠(夙興夜寐箴)》
논문이퇴계의 《성학십도》연구
원문《聖學十圖》
進聖學十圖箚 幷圖 [退溪集]
http://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5160&nodeId=NODE04779917
《성합십도(聖學十圖)》를 올리는 차(箚)와 도(圖)
進聖學十圖箚 幷圖 [退溪集]
第一太極圖
第二西銘圖
第三小學圖
第四大學圖
第五白鹿洞規圖
第六心統性情圖
第七仁說圖
第八心學圖
第九敬齋箴圖
第十夙興夜寐箴圖
--
聖學輯要 성학집요 @栗谷先生全書卷之十九by李珥
https://www.facebook.com/knewsonline/photos/a.1451911545071730/2167419610187583/?type=3
別集第一至四輯
退溪先生文集目錄二卷 退溪先生文集四十九卷 續集八卷 朝鮮
----
朝鮮群書大系 : [正]24輯続24輯続々24輯別集7輯
全79冊の中 第1輯 三国史記, 第3輯 大東野乗第2 (巻6-10) , 第10輯 大東野乗第8 (巻39-44) , 続第24輯 新朝鮮及新満洲, 別集第7輯 欽定満洲源流考の5冊欠
第2輯 朝鮮美術大観 第3輯 大東野乗第1 巻1-2 慵齋叢話(成俔撰), 巻3 筆苑雑記(徐居正撰),秋江冷話(南孝温撰 抄入),師友名行録(南孝温撰),諛聞瑣録(曹伸撰),丙辰丁巳録(任輔臣撰),巻4 稗官雑記(魚叔櫂撰),
巻5 五山説林草藁(車天輅撰),海東楽府(沈光世) 第5輯 大東野乗第3 巻11 己卯録続集別集,巻12 乙巳伝聞録,巻13 竜泉談寂記(金安老撰),遺閑雑録(沈守慶撰),巻14-15 石潭日記 2巻(李珥撰) 第6輯 大東野乗第4 巻16-17 己丑録(黄赫撰),
巻18 己丑録続,巻19-21 海東雑録 第7輯 大東野乗第5 巻22-23 海東雑録,巻24 癸甲日録(禹性伝著),巻25 癸未記事,時政非(鄭撒家蔵),象村雑録(申欽撰),巻26-32未完 乱中雑録 第9輯 大東野乗第7 巻32続-34 乱中雑録 続雑録(趙慶男撰),巻35-38 再造藩邦志(申霊)
第11輯 大東野乗第9 巻45-49 凝川日録 第12輯 大東野乗第10 巻50 凝川日録,光海初喪録 巻51 長貧居士胡撰(尹耆献著),寄齋雑記(朴東亮著),寄齋史草 上(朴東亮著),巻52 寄齋史草 下(朴東亮著)、巻53-54 東閣雑記(李廷馨撰),畸翁漫筆(鄭弘溟著),
巻55 雲巌雑録(柳成竜著),聞韻漫録(尹国馨撰) 第13輯 八域誌(一名総貨),東国郡県沿革表,四郡志(柳得恭撰),京都雑志 2巻(柳得恭撰)、北漢誌(聖能),東京雑記 第14輯 大東野乗第11 巻56 松窩雑説(李曁撰),松渓漫録(権応仁撰),
巻57 月汀漫筆(尹根寿著),梧陰雑説(尹斗寿著),清江瑣語(李済臣撰),巻58 丁戊録(黄有誉撰),逸史記聞,青白日記 書丁戊間事(青白堂著),延平日記 壬戊(李貴著 黙齋日記中の一部 申翊聖撰とあるも誤),巻59 癸亥靖社録,巻60-61 黙齋日記([李貴]著 安邦俊撰) 第15輯 渤海考(柳得恭撰),北与要撰(金魯奎著 呉在英校),北塞記略(洪良浩撰 耳渓外集の内),高麗古都徴 7巻(韓在濂撰)
第16輯 大東野乗第12 巻62 黙齋日記(安邦俊撰),巻63-67 混定編録([安邦俊著]尹宣挙撰) 第17輯 中京誌 11巻(金履載補編),江華府誌 2巻(金魯鎮撰) 第18輯 大東野乗第13 巻68-70 混定編録([安邦俊著]尹宣挙撰),巻71 柳川箚記(韓俊謙撰),竹窓閑話(李徳洞著),松都記異(李徳洞撰),紫海筆談(金時譲撰),
巻72 荷潭破寂録(金時譲撰),[フウ]渓記聞(金時譲撰) 第19輯 破閑集 3巻(李仁老撰),補閑集 3巻(崔滋撰),益齋集(李齋賢著),疋言覚非 3巻(丁若[ヨウ]著),東人詩話 2巻(徐居正著) 第20輯 海東繹史第1 第1-29巻(韓致[イン]述) 第21輯 海東繹史第2 第30-51巻 第22輯 海東繹史第3 第52-70巻 第23輯 海東繹史続 15巻(韓鎮書輯) 第24輯 竜飛御天歌 10巻(権[テイ]等撰)
続第1輯 紀年児覧 7巻(李万運編) 続第2輯 文献撮録 10巻(鄭元容抄蔵) 続第3輯 東国通鑑上 巻1-18 続第4輯 東国通鑑中 巻19-38 続第5輯 東国通鑑下 巻39-56(徐居正等奉命修) 続第6輯 新増東国興地勝覧1 巻1-13(李[ギョウ]等奉命撰) 続第7輯 新増東国興地勝覧第2 巻14-27 続第8輯 新増東国興地勝覧第3 巻28-38 続第9輯 新増東国興地勝覧第4 巻39-47 続第10輯 新増東国興地勝覧第3 巻48-55
続第11輯 燃藜室記述第1 巻1-6(李肯翊著) 続第12輯 燃藜室記述第2 巻7-12 続第13輯 燃藜室記述第3 巻13-18 続第14輯 燃藜室記述第4 巻19-25 続第15輯 燃藜室記述第5 巻26-33 続第16輯 燃藜室記述第6 続巻1-7 続17輯 通文館志
11巻(金慶門編) 続第18輯 大典会通 6巻首1巻(趙斗淳等奉命撰) 続第19輯 燃藜室記述別集第1 巻1-6 続第20輯 燃藜室記述別集第2 巻7-12 続第21輯 燃藜室記述別集第3 巻13-19 続第22輯 東国李相国集上 巻1-24 続第23輯 東国李相国集下 巻25-41,後集巻1-12
続々第1輯 懲比録 16巻(柳成竜撰 附:録後雑記) 続々第2輯 海東名臣録 9巻 続々第3輯 海行[ソウ]載1 続々第4輯 海行[ソウ]載2 続々第5輯 海行[ソウ]載3 続々第6輯 海行[ソウ]載4 続々第7輯 稼齋燕行録(金昌業撰) 続々第8輯 東文選第1 巻1-25(徐居正等奉命選) 続々第9輯 東文選第2 巻26-45 続々第10輯 東文選第3 巻46-65 続々第11輯 東文選第4 巻66-89 続々第12輯 東文選第5 巻90-107
続々第13輯 東文選第6 巻108-121 続々第14輯 東文選第7 巻122-130 続々第15輯 東史綱目第1 首,巻1-4(安鼎福纂) 続々第16輯 東史綱目第2 巻5-8 続々第17輯 東史綱目第3 巻9-13 続々第18輯 東史綱目第4 巻14-17,附上下 続々第19輯 星湖[サイ]説類選上 巻1-5(李[ヨク]撰 安鼎福編) 続々第20輯 星湖[サイ]説類選下 巻6-10
続々第21輯 芝峰類説上 巻1-10(李[サイ]光著 続々第22輯 芝峰類説下 巻11-20 続々第23輯 東累録 4巻(尹廷[キ]輯) 続々第24輯 三隠集 陶隠先生詩・文集 5巻(李崇仁著 下李良編),冶隠先生言行拾遺 3巻,牧隠詩藁 巻23-24(李穡撰),圃隠先生集 4巻続録3巻(鄭夢周撰)
別集第1輯 退渓集1 首,巻1-9(李滉著) 別集第2輯 退渓集2 巻10-23 別集第3輯 退渓集3 巻24-38 別集第4輯 退渓集4 巻39-49,続集1-8 別集第5輯 三峯集 14巻(鄭道伝著 成石[リン]撰 権近批) 別集第6輯 重訂南漢志 13巻(洪敬謨編)
--
朝鮮群書大系
朝鮮古書刊行會 編 明治四十二至大正五年 京城 77册
東洋文庫 VII-5-1001
第一輯
三國史記 附錄 解題 高麗 金富軾 奉宣撰 日本 淺見倫太郎 解題
第一・四至十二・十四・十六・十八輯
大東野乘
第二輯
朝鮮美術大觀 朝鮮古書刊行會 編
第十三輯
八域誌 朝鮮 李重煥
東國郡縣沿革表 朝鮮 英祖 命編
四郡志 朝鮮 柳得恭
京都雜志二卷 朝鮮 柳得恭
北漢誌 朝鮮 聖能
東京雜記三卷 朝鮮 閔周冕 編 朝鮮 南至熏 補 朝鮮 成原默 補
第十五輯
渤海考 朝鮮 英祖 命編
北輿要選二卷 朝鮮 金魯奎
北塞記略 朝鮮 洪良浩
高麗古都徵七卷 朝鮮 韓在濂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四十卷 宋 徐兢
第十七輯
中京誌十一卷 朝鮮哲宗朝 續修
江華府志二卷 朝鮮 金魯鎭 重修
第十九輯
破閑集三卷 坿解題 高麗 李仁老 撰 日本 淺見倫太郎 解題
補閑集三卷 坿解題 高麗 崔滋 撰 日本 淺見倫太郎 解題
益齋集 坿年譜 坿墓誌銘 坿解題 高麗 李齊賢 撰 日本 淺見倫太郎 解題
雅言覺非三卷 坿解題 朝鮮 丁若鏞 撰 日本 淺見倫太郎 解題
東人詩話二卷 坿解題 朝鮮 徐居正 撰 日本 淺見倫太郎 解題
第二十至二十三輯
海東繹史七十卷 續十五卷 朝鮮 韓致奫 朝鮮 韓鎭書 續
第二十四輯
龍飛御天歌十卷 坿解題 朝鮮 世宗 命編 日本 河合弘民 解題
續第一輯
紀年兒覽七卷 朝鮮 李萬運 編 朝鮮 李德懋 訂
續第二輯
文獻撮要十卷 朝鮮 鄭元容
續第三至五輯
東國通鑑五十六卷 外紀 朝鮮 徐居正 等奉命撰
續第六至十輯
新增東國輿地勝覽五十五卷 朝鮮 中宗 命增修 朝鮮 光海君 命改正
續第十一至十六輯・第十九至二十一輯
燃藜室記述三十三卷 續七卷 別集十九卷 朝鮮 李肯翊
續第十七輯
通文館志十一卷 朝鮮 金指南 等撰 朝鮮哲宗朝 重修
續第二十二・二十三輯
東國李相國全集四十一卷 後集十二卷 坿年譜 高麗 李奎報 撰 高麗 李涵 編附
續々第一輯
懲毖錄十六卷 坿雜記 朝鮮 柳成龍
續々第二輯
海東名臣錄九卷
續々第三至六輯
海行摠載
續々第七輯
老稼齋燕行日記九卷 朝鮮 金昌業
續々第八至十四輯
東文選一百三十卷 坿目錄三卷 朝鮮 成宗 命編
續々第十五至十八輯
東史綱目卷首、十七卷 附三卷 朝鮮 安鼎福
續々第十九・二〇
星湖僿說類選十卷 朝鮮 安鼎福 編
續々第二十一・二十二輯
芝峰類說二十卷 朝鮮 李晬光
續々第二十三輯
東寰錄四卷 朝鮮 尹延琦
續々第二十四輯
三隱集
別集第一至四輯
退溪先生文集目錄二卷 退溪先生文集四十九卷 續集八卷 朝鮮 李滉
別集第五輯
三峯集十四卷 朝鮮 鄭道傳 撰 朝鮮 成石璘 編 朝鮮 權近 批
別集第六輯
重訂南漢志十三卷 朝鮮 洪敬謨 編
別集第七輯
欽定滿洲源流考二十卷 淸乾隆中 奉勅撰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1915521
--
《성학십도》를 펴내며
《성합십도(聖學十圖)》를 올리는 차(箚)와 도(圖)
제1 태극도 /《태극도설(太極圖說)》
제2 서명도 /《서명(西銘)》
제3 소학도 /《소학제사(小學題辭)》
제4 대학도 /《대학경문(大學經文)》
제5 백록동규도 /《동규후서(洞規後敍)》
제6 심통성정도 /《심통성정도설(心統性情圖說)》
제7 인설도 /《인설(仁設)》
제8 심학도 /《심학도설(心學圖說)》
제9 경재잠도 /《경재잠(敬齋箴)》
제10 숙흥야매잠도 /《숙흥야매잠(夙興夜寐箴)》
논문이퇴계의 《성학십도》연구
원문《聖學十圖》
進聖學十圖箚 幷圖 [退溪集]
http://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5160&nodeId=NODE04779917
퇴계선생문집(退溪先生文集)
http://kostma.korea.ac.kr/viewer/viewerDes?uci=RIKS+CRMA+KSM-WC.1600.0000-20090714.AS_BC_445&bookNum=&pageNum=
퇴계선생문집(退溪先生文集)-10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he16/he16_02327/
퇴계선생문집(退溪先生文集)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he16/he16_02327/he16_02327_0006/he16_02327_0006_p0011.jpg
聖學十圖1 성학십도
https://archive.org/details/2ndEd_201605/page/n7
全唐詩12函900卷目録12卷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607334
聖學十圖1 성학십도
http://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5160&nodeId=NODE04779917#none
陳雲:唱紅打黑的戰術,可以一直用到 香港解放為止。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2243871577225?stream_ref=5
제9 경재잠도 /《경재잠(敬齋箴)》
聖學十圖9: 敬齋箴圖
제9 경재잠도 /《경재잠(敬齋箴)》
敬齋箴
正其衣冠。尊其瞻視。潛心以居。對越上帝。足容必重。手容必恭。擇地而蹈。折旋蟻封。出門如賓。承事如祭。戰戰兢兢。罔敢或易。
守口甁。防意如城。洞洞屬屬。罔敢或輕。不東以西。不南以北。當事而存。靡他其適。弗貳以二。弗參以三。惟心惟一。萬變是監。從事於斯。是曰持敬。
動靜弗違。表裏交正。須臾有間。私欲萬端。不火而熱。不氷而寒。毫釐有差。天壤易處。三綱旣淪。九法亦斁。於乎小子。念哉敬哉。
墨卿司戒。敢告靈臺。
朱子曰。周旋中規。其回轉處欲其圓如中規也。折旋中矩。其橫轉處欲其方如中矩也。蟻封。蟻垤也。古語云。乘馬折旋於蟻封之間。言蟻封之間。
巷路屈曲狹小。而能乘馬折旋於其間。不失其馳驟之節。所以爲難也。守口如甁。不妄出也。防意如城。閑邪之入也。又云。敬須主一。初來有个事。
又添一个。便是來貳。他成兩个。元有一个。又添兩个。便是參。他成三个。須臾之間。以時言。毫釐之差。以事言。○臨川吳氏曰。箴凡十章。章四句。
一言靜無違。二言動無違。三言表之正。四言裏之正。五言心之正而達於事。六言事之主一而本於心。七總前六章。八言心不能無適之病。
九言事不能主一之病。十總結一篇。○西山眞氏曰。敬之爲義。至是無復餘蘊。有志於聖學者。宜熟復之。
○右箴題下。朱子自敍曰。讀張敬夫主一箴。掇其遺意。作敬齋箴。書齋壁以自警云。又曰。此是敬之目。說有許多地頭去處。
臣竊謂地頭之說。於做工好有據依。而金華王魯齋 柏 排列地頭作此圖。明白整齊。皆有下落又如此。常宜體玩警省於日用之際心目之間。而有得焉。
則敬爲聖學之始終。豈不信哉。
聖學十圖9: 敬齋箴圖
제9 경재잠도 /《경재잠(敬齋箴)》
退溪先生文集(퇴계선생문집) / 李滉(이황)
http://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5160&nodeId=NODE04779917#none
성학십도》를 펴내며
《성합십도(聖學十圖)》를 올리는 차(箚)와 도(圖)
제1 태극도 /《태극도설(太極圖說)》
제2 서명도 /《서명(西銘)》
제3 소학도 /《소학제사(小學題辭)》
제4 대학도 /《대학경문(大學經文)》
제5 백록동규도 /《동규후서(洞規後敍)》
제6 심통성정도 /《심통성정도설(心統性情圖說)》
제7 인설도 /《인설(仁設)》
제8 심학도 /《심학도설(心學圖說)》
제9 경재잠도 /《경재잠(敬齋箴)》
제10 숙흥야매잠도 /《숙흥야매잠(夙興夜寐箴)》
논문이퇴계의 《성학십도》연구
원문《聖學十圖》
進聖學十圖箚 幷圖 [退溪集]
http://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5160&nodeId=NODE04779917
《성합십도(聖學十圖)》를 올리는 차(箚)와 도(圖)
進聖學十圖箚 幷圖 [退溪集]
第一太極圖
第二西銘圖
第三小學圖
第四大學圖
第五白鹿洞規圖
第六心統性情圖
第七仁說圖
第八心學圖
第九敬齋箴圖
第十夙興夜寐箴圖
--
聖學輯要 성학집요 @栗谷先生全書卷之十九by李珥
https://www.facebook.com/knewsonline/photos/a.1451911545071730/2167419610187583/?type=3
別集第一至四輯
退溪先生文集目錄二卷 退溪先生文集四十九卷 續集八卷 朝鮮
----
朝鮮群書大系 : [正]24輯続24輯続々24輯別集7輯
全79冊の中 第1輯 三国史記, 第3輯 大東野乗第2 (巻6-10) , 第10輯 大東野乗第8 (巻39-44) , 続第24輯 新朝鮮及新満洲, 別集第7輯 欽定満洲源流考の5冊欠
第2輯 朝鮮美術大観 第3輯 大東野乗第1 巻1-2 慵齋叢話(成俔撰), 巻3 筆苑雑記(徐居正撰),秋江冷話(南孝温撰 抄入),師友名行録(南孝温撰),諛聞瑣録(曹伸撰),丙辰丁巳録(任輔臣撰),巻4 稗官雑記(魚叔櫂撰),
巻5 五山説林草藁(車天輅撰),海東楽府(沈光世) 第5輯 大東野乗第3 巻11 己卯録続集別集,巻12 乙巳伝聞録,巻13 竜泉談寂記(金安老撰),遺閑雑録(沈守慶撰),巻14-15 石潭日記 2巻(李珥撰) 第6輯 大東野乗第4 巻16-17 己丑録(黄赫撰),
巻18 己丑録続,巻19-21 海東雑録 第7輯 大東野乗第5 巻22-23 海東雑録,巻24 癸甲日録(禹性伝著),巻25 癸未記事,時政非(鄭撒家蔵),象村雑録(申欽撰),巻26-32未完 乱中雑録 第9輯 大東野乗第7 巻32続-34 乱中雑録 続雑録(趙慶男撰),巻35-38 再造藩邦志(申霊)
第11輯 大東野乗第9 巻45-49 凝川日録 第12輯 大東野乗第10 巻50 凝川日録,光海初喪録 巻51 長貧居士胡撰(尹耆献著),寄齋雑記(朴東亮著),寄齋史草 上(朴東亮著),巻52 寄齋史草 下(朴東亮著)、巻53-54 東閣雑記(李廷馨撰),畸翁漫筆(鄭弘溟著),
巻55 雲巌雑録(柳成竜著),聞韻漫録(尹国馨撰) 第13輯 八域誌(一名総貨),東国郡県沿革表,四郡志(柳得恭撰),京都雑志 2巻(柳得恭撰)、北漢誌(聖能),東京雑記 第14輯 大東野乗第11 巻56 松窩雑説(李曁撰),松渓漫録(権応仁撰),
巻57 月汀漫筆(尹根寿著),梧陰雑説(尹斗寿著),清江瑣語(李済臣撰),巻58 丁戊録(黄有誉撰),逸史記聞,青白日記 書丁戊間事(青白堂著),延平日記 壬戊(李貴著 黙齋日記中の一部 申翊聖撰とあるも誤),巻59 癸亥靖社録,巻60-61 黙齋日記([李貴]著 安邦俊撰) 第15輯 渤海考(柳得恭撰),北与要撰(金魯奎著 呉在英校),北塞記略(洪良浩撰 耳渓外集の内),高麗古都徴 7巻(韓在濂撰)
第16輯 大東野乗第12 巻62 黙齋日記(安邦俊撰),巻63-67 混定編録([安邦俊著]尹宣挙撰) 第17輯 中京誌 11巻(金履載補編),江華府誌 2巻(金魯鎮撰) 第18輯 大東野乗第13 巻68-70 混定編録([安邦俊著]尹宣挙撰),巻71 柳川箚記(韓俊謙撰),竹窓閑話(李徳洞著),松都記異(李徳洞撰),紫海筆談(金時譲撰),
巻72 荷潭破寂録(金時譲撰),[フウ]渓記聞(金時譲撰) 第19輯 破閑集 3巻(李仁老撰),補閑集 3巻(崔滋撰),益齋集(李齋賢著),疋言覚非 3巻(丁若[ヨウ]著),東人詩話 2巻(徐居正著) 第20輯 海東繹史第1 第1-29巻(韓致[イン]述) 第21輯 海東繹史第2 第30-51巻 第22輯 海東繹史第3 第52-70巻 第23輯 海東繹史続 15巻(韓鎮書輯) 第24輯 竜飛御天歌 10巻(権[テイ]等撰)
続第1輯 紀年児覧 7巻(李万運編) 続第2輯 文献撮録 10巻(鄭元容抄蔵) 続第3輯 東国通鑑上 巻1-18 続第4輯 東国通鑑中 巻19-38 続第5輯 東国通鑑下 巻39-56(徐居正等奉命修) 続第6輯 新増東国興地勝覧1 巻1-13(李[ギョウ]等奉命撰) 続第7輯 新増東国興地勝覧第2 巻14-27 続第8輯 新増東国興地勝覧第3 巻28-38 続第9輯 新増東国興地勝覧第4 巻39-47 続第10輯 新増東国興地勝覧第3 巻48-55
続第11輯 燃藜室記述第1 巻1-6(李肯翊著) 続第12輯 燃藜室記述第2 巻7-12 続第13輯 燃藜室記述第3 巻13-18 続第14輯 燃藜室記述第4 巻19-25 続第15輯 燃藜室記述第5 巻26-33 続第16輯 燃藜室記述第6 続巻1-7 続17輯 通文館志
11巻(金慶門編) 続第18輯 大典会通 6巻首1巻(趙斗淳等奉命撰) 続第19輯 燃藜室記述別集第1 巻1-6 続第20輯 燃藜室記述別集第2 巻7-12 続第21輯 燃藜室記述別集第3 巻13-19 続第22輯 東国李相国集上 巻1-24 続第23輯 東国李相国集下 巻25-41,後集巻1-12
続々第1輯 懲比録 16巻(柳成竜撰 附:録後雑記) 続々第2輯 海東名臣録 9巻 続々第3輯 海行[ソウ]載1 続々第4輯 海行[ソウ]載2 続々第5輯 海行[ソウ]載3 続々第6輯 海行[ソウ]載4 続々第7輯 稼齋燕行録(金昌業撰) 続々第8輯 東文選第1 巻1-25(徐居正等奉命選) 続々第9輯 東文選第2 巻26-45 続々第10輯 東文選第3 巻46-65 続々第11輯 東文選第4 巻66-89 続々第12輯 東文選第5 巻90-107
続々第13輯 東文選第6 巻108-121 続々第14輯 東文選第7 巻122-130 続々第15輯 東史綱目第1 首,巻1-4(安鼎福纂) 続々第16輯 東史綱目第2 巻5-8 続々第17輯 東史綱目第3 巻9-13 続々第18輯 東史綱目第4 巻14-17,附上下 続々第19輯 星湖[サイ]説類選上 巻1-5(李[ヨク]撰 安鼎福編) 続々第20輯 星湖[サイ]説類選下 巻6-10
続々第21輯 芝峰類説上 巻1-10(李[サイ]光著 続々第22輯 芝峰類説下 巻11-20 続々第23輯 東累録 4巻(尹廷[キ]輯) 続々第24輯 三隠集 陶隠先生詩・文集 5巻(李崇仁著 下李良編),冶隠先生言行拾遺 3巻,牧隠詩藁 巻23-24(李穡撰),圃隠先生集 4巻続録3巻(鄭夢周撰)
別集第1輯 退渓集1 首,巻1-9(李滉著) 別集第2輯 退渓集2 巻10-23 別集第3輯 退渓集3 巻24-38 別集第4輯 退渓集4 巻39-49,続集1-8 別集第5輯 三峯集 14巻(鄭道伝著 成石[リン]撰 権近批) 別集第6輯 重訂南漢志 13巻(洪敬謨編)
--
朝鮮群書大系
朝鮮古書刊行會 編 明治四十二至大正五年 京城 77册
東洋文庫 VII-5-1001
第一輯
三國史記 附錄 解題 高麗 金富軾 奉宣撰 日本 淺見倫太郎 解題
第一・四至十二・十四・十六・十八輯
大東野乘
第二輯
朝鮮美術大觀 朝鮮古書刊行會 編
第十三輯
八域誌 朝鮮 李重煥
東國郡縣沿革表 朝鮮 英祖 命編
四郡志 朝鮮 柳得恭
京都雜志二卷 朝鮮 柳得恭
北漢誌 朝鮮 聖能
東京雜記三卷 朝鮮 閔周冕 編 朝鮮 南至熏 補 朝鮮 成原默 補
第十五輯
渤海考 朝鮮 英祖 命編
北輿要選二卷 朝鮮 金魯奎
北塞記略 朝鮮 洪良浩
高麗古都徵七卷 朝鮮 韓在濂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四十卷 宋 徐兢
第十七輯
中京誌十一卷 朝鮮哲宗朝 續修
江華府志二卷 朝鮮 金魯鎭 重修
第十九輯
破閑集三卷 坿解題 高麗 李仁老 撰 日本 淺見倫太郎 解題
補閑集三卷 坿解題 高麗 崔滋 撰 日本 淺見倫太郎 解題
益齋集 坿年譜 坿墓誌銘 坿解題 高麗 李齊賢 撰 日本 淺見倫太郎 解題
雅言覺非三卷 坿解題 朝鮮 丁若鏞 撰 日本 淺見倫太郎 解題
東人詩話二卷 坿解題 朝鮮 徐居正 撰 日本 淺見倫太郎 解題
第二十至二十三輯
海東繹史七十卷 續十五卷 朝鮮 韓致奫 朝鮮 韓鎭書 續
第二十四輯
龍飛御天歌十卷 坿解題 朝鮮 世宗 命編 日本 河合弘民 解題
續第一輯
紀年兒覽七卷 朝鮮 李萬運 編 朝鮮 李德懋 訂
續第二輯
文獻撮要十卷 朝鮮 鄭元容
續第三至五輯
東國通鑑五十六卷 外紀 朝鮮 徐居正 等奉命撰
續第六至十輯
新增東國輿地勝覽五十五卷 朝鮮 中宗 命增修 朝鮮 光海君 命改正
續第十一至十六輯・第十九至二十一輯
燃藜室記述三十三卷 續七卷 別集十九卷 朝鮮 李肯翊
續第十七輯
通文館志十一卷 朝鮮 金指南 等撰 朝鮮哲宗朝 重修
續第二十二・二十三輯
東國李相國全集四十一卷 後集十二卷 坿年譜 高麗 李奎報 撰 高麗 李涵 編附
續々第一輯
懲毖錄十六卷 坿雜記 朝鮮 柳成龍
續々第二輯
海東名臣錄九卷
續々第三至六輯
海行摠載
續々第七輯
老稼齋燕行日記九卷 朝鮮 金昌業
續々第八至十四輯
東文選一百三十卷 坿目錄三卷 朝鮮 成宗 命編
續々第十五至十八輯
東史綱目卷首、十七卷 附三卷 朝鮮 安鼎福
續々第十九・二〇
星湖僿說類選十卷 朝鮮 安鼎福 編
續々第二十一・二十二輯
芝峰類說二十卷 朝鮮 李晬光
續々第二十三輯
東寰錄四卷 朝鮮 尹延琦
續々第二十四輯
三隱集
別集第一至四輯
退溪先生文集目錄二卷 退溪先生文集四十九卷 續集八卷 朝鮮 李滉
別集第五輯
三峯集十四卷 朝鮮 鄭道傳 撰 朝鮮 成石璘 編 朝鮮 權近 批
別集第六輯
重訂南漢志十三卷 朝鮮 洪敬謨 編
別集第七輯
欽定滿洲源流考二十卷 淸乾隆中 奉勅撰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1915521
--
《성학십도》를 펴내며
《성합십도(聖學十圖)》를 올리는 차(箚)와 도(圖)
제1 태극도 /《태극도설(太極圖說)》
제2 서명도 /《서명(西銘)》
제3 소학도 /《소학제사(小學題辭)》
제4 대학도 /《대학경문(大學經文)》
제5 백록동규도 /《동규후서(洞規後敍)》
제6 심통성정도 /《심통성정도설(心統性情圖說)》
제7 인설도 /《인설(仁設)》
제8 심학도 /《심학도설(心學圖說)》
제9 경재잠도 /《경재잠(敬齋箴)》
제10 숙흥야매잠도 /《숙흥야매잠(夙興夜寐箴)》
논문이퇴계의 《성학십도》연구
원문《聖學十圖》
進聖學十圖箚 幷圖 [退溪集]
http://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5160&nodeId=NODE04779917
퇴계선생문집(退溪先生文集)
http://kostma.korea.ac.kr/viewer/viewerDes?uci=RIKS+CRMA+KSM-WC.1600.0000-20090714.AS_BC_445&bookNum=&pageNum=
퇴계선생문집(退溪先生文集)-10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he16/he16_02327/
퇴계선생문집(退溪先生文集)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he16/he16_02327/he16_02327_0006/he16_02327_0006_p0011.jpg
聖學十圖1 성학십도
https://archive.org/details/2ndEd_201605/page/n7
全唐詩12函900卷目録12卷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607334
聖學十圖1 성학십도
http://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5160&nodeId=NODE04779917#none
陳雲:唱紅打黑的戰術,可以一直用到 香港解放為止。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2243871577225?stream_ref=5
Labels:
江味農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明治漢學,
秋水軒尺牘,
梁方仲 : 明代糧長制度,
陳鵬釋譯:唯識四論,
錢穆,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