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8日 星期四

沈徳潛-唐宋八家文讀本

沈徳潛-唐宋八家文讀本


沈徳潛-唐宋八家文讀本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96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家文讀本--巻1-30 : 沈徳潛 評點, 頼山陽 増評
 
  茅坤 : 唐宋八大家文鈔·卷二~卷五

    唐宋八大家文格纂評 : 唐順之、應德逋編、日本川西潛士龍編次、片山勒子纂評(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民國64)年3月。

    唐順之編 : 文編·卷一~卷三

    唐宋八大家文体弁 : 高林五峯編, 東京:谷風社,明26.12

    林紓 -- 韓柳文研究法( 1914年 )

    唐宋八家文法明弁 -- 岡三慶編 : 第1冊巻之1,東京:豊文堂,明15.4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教學建議



唐宋八家文読本-沈徳潜 撰,五十川佐武郎 編-沈徳潜 撰[他] (中川明善堂, 1885)


唐宋八家文読本 : 清本翻刻-沈徳潜 撰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80




*唐宋八家文読本 : 纂評音註. 巻1-沈徳潜 撰,岡千仭 校,斎藤竹堂 評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607


唐宋八大家文読本 : 標註. 巻1-3-沈徳潜 撰,榧木寛則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430


続唐宋八家文読本. 1-村瀬石庵 編,柴田清堅 校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196


唐宋八家文法明弁. 巻之1-岡三慶 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732


*唐宋八家文読本-沈徳潜 撰,五十川佐武郎 編-沈徳潜 撰[他] (中川明善堂, 1885)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96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大家古文 唐宋八大家古文 編者簡介 沈德潛(1673 – 1769),字確士,號歸愚,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享壽九十七歲,經歷聖祖、世宗、高宗三朝。


 他出生於一個清寒的士大夫家庭,六十多歲時始成進士,以文學受知於高宗,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後以年老乞歸,原銜食俸。高宗南巡,加尚書銜。少時受詩法於葉燮,論詩尚格調,古體宗漢、魏,近體宗盛唐。他的「 格調說 」 ,與王士禎的「 神韻說 」、袁枚的「 性靈說 」 ,在當時詩壇上,各佔一席位。


 沈氏著有《沈歸愚全集》和論詩專著《說詩晬語》 ,又選輯《 古詩源 》《 唐詩別裁集 》《 明詩別裁集 》《 國朝詩別裁集 》等書,、 、 、 其中《 唐詩別裁集 》流傳較廣,影響甚大。 沈氏所編選的《 唐宋八大家古文 》( 或稱《 唐宋八大家古文讀本 》,在清代也頗有 ) 影響。


編選緣起 「 唐宋八大家 」是指唐、宋時期八位傑出的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這個稱號 最先由明代中葉古文家 茅坤(1515 – 1601)提出,但茅坤這個提法是有淵源的。


 明代初年的朱右曾經選輯韓、柳、歐陽、曾、王、三蘇等八人的文章,編成《 八先生文集 》,把他們稱為「 八先生 」,可惜此書影響不大,沒有流傳下來。 茅坤編纂《唐宋八大家文鈔 》,正式使用「 唐宋八大家 」的名稱,由於這書流傳甚廣,影響極大,因此「唐宋八大家」的稱號得以確定,並一直流行至今。


後人對這個稱號並不是一致贊成的,例如袁枚就認為「 明代門戶之習,始於國事,而終於詩文。故於詩則分唐、宋,分盛、中、晚;於古文又分為八,皆好事者之為也,不可以為定稱也。 」 《 小倉山房續文集•書 (茅氏八家文選 》。 但是「 八家 」代表唐宋古文的最高成就,已)成定論,不易推翻。


茅坤 的選本雖然在當時「家弦戶誦」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但是對一般人來說,這一百四十四卷的選本,卷帙浩繁,很難遍讀。 沈德潛的《 唐宋八大家古文 》只有三十卷,對初學者來說,篇幅較為適中。


他在書的序文說,編選此書的目的是「 俾讀者視為入門軌涂,志發軔也。」 可見這個選本是為了方便初學唐宋古文的人而編寫的。他更希望「 初學者熟讀深思,有得於心,由此以覽茅氏、儲氏1 所葺,並窺八家全文,更有曠然心目間者。」

 本書特色 全書三十卷。卷一至卷六為 韓愈文,卷七至卷九為 柳宗元文,卷十至卷十四為 歐陽修文,卷十五至十七為蘇洵文,卷十八至二十四為 蘇軾文,卷二十五至二十六為 蘇轍文,卷二十七至卷二十八為 曾鞏文,卷二十九至卷三十為王安石文。


 唐代作家中,韓愈入選的文章最多,共六卷;宋代作家中,蘇軾入選的文章最多,共七卷。入選文章最少的作家是宋代的蘇轍、曾鞏 和王安石,每人只有兩卷。選篇的多寡,顯然是根據八大家的成就和歷史地位而定,這點充分反映了編者過人的識見。 入選文章,大多為舊時家塾子弟所誦習的名篇。


沈德潛 對文章所作眉批、旁批和總評,考辨有關史事 或分析文章的筆法結構,除了表達一己之見外,並引用前人評語,頗具參考價值。 近人 宋晶如的注釋,雖然不夠細緻詳盡,但對讀者理解文章內容,極有幫助。


此書對八家的各體古文,都有選輯,例如 韓愈的論說、雜著、書簡、書序、贈序、題記、表狀、傳記、碑誌、祭文等各種體裁的古文代表作,都根據性質排列在一起。 大抵現時坊間流行的 八家文選本所收錄的文章,差不多都可以在此書找到。唯一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沒有收錄 柳宗元的寓言小品如《 三戒 》、《 蝜蝂傳 》、《 羆說 》,歐陽修的《 醉翁亭記 》、《 祭石曼卿文 》,蘇軾的《 記承天寺夜遊 》等膾炙人口的文章。


至於歐陽修的《 秋聲賦 》和蘇軾的《 前赤壁賦 》等不可多得的佳作,限於此書只收古文的體例,沈氏唯有割愛。


 1指清人儲欣所編的《唐宋十大家全集錄》


 唐宋八大家古文

 藝術特色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各有不同的藝術特色:


 1. 韓愈 的論說文筆力遒勁,氣勢雄健;記敘文鮮明生動,夾敘夾議;抒情文婉曲深摯,動人肺腑。

 2. 柳宗元 的山水遊記寄情於景,清峻自然;傳記文借題發揮,意義深刻;議論文構思新穎,析理精深。

 3. 歐陽修 的議論文剖析深細,說理透闢;記敘文情文並茂,抒發感慨。

 4.  蘇軾 的論說文騰挪變化,論事明晰;記敘文隨物賦形,言情說理;雜文隨意揮灑,信筆點染。

 5.  蘇洵 的古文縱橫簡勁,雄健奔放。

6.  蘇轍 的古文汪洋澹泊,一唱三嘆。

 7.  王安石的古文筆力勁峭,析理透闢。

 8.  曾鞏 的古文雍容平和,舒緩回旋。


 教學建議


教師指導學生研習本書時,可參考下列各項:

 1. 《 唐宋八大家古文 》的篇幅雖較 茅坤的《 唐宋八大家文鈔 》少得多,但篇數仍然不少,可指導學生先讀一些文從字順、平易近人的篇章,待他們對八家古文有一定的認識後,才要求他們遍覽全書。例如,此書一開始就選錄了韓愈的《 五原 》,學生可先讀其中的《 原道 》和《 原毀 》兩篇。

 為了使閱讀更加有趣,亦可指導學生把韓愈的《 柳子厚墓志銘 》、 《 祭柳子厚文 》和《 柳州羅池廟碑 》等三篇關於 柳宗元的文章,一起研讀。學生也可以把韓愈的《 師說 》和 柳宗元用來支持韓愈觀點的《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 見本書卷七 ),互相比較。 為了加深理解韓愈的生平和功績,學生在開始閱讀韓愈文之前,應把卷二十四的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詳細看一遍。


 2. 宜對學生解釋書中文章的特殊體裁,如卷四的《 送鄭尚書序 》和《 荊潭唱和詩序 》,雖然同是韓愈所寫的「 序 」,但性質不同。 前一篇屬「 贈序 」,是親朋好友間臨別時的贈文;後一篇屬「 書序 」,是為詩文寫的序,重在評價詩文。此外,亦可以向學生介紹「 神廟碑 」「 神道碑 」 「 墓志銘 」等的分別。


 3. 可鼓勵學生背誦那些琅琅上口的優秀篇章或 片段。


 4. 可引導學生欣賞八位古文家不同的藝術特色,並指導他們在創作散文時,嘗試學習八位古文家的寫作技巧。


 source :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教學建議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chi-edu/resources/lit/09.pdf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