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5, #133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5, #133

【133】來書云: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此為學者喫緊立教,俾務躬行則可。若真謂行即是知,恐其專求本心,遂遺物理,必有闇而不達之處,抑豈聖門知行並進之成法哉?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離。只為後世學者分作兩截用功,失卻知行本體,故有合一並進之說。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

云「 知食乃食 」等說,可見前已略言之矣。此雖喫緊救弊而發,然知行之體, 本來如是。非以己意抑揚其間,姑為是說,以苟一時之效者也。

「 專求本心,遂遺物理 」,此蓋失其本心者也:夫物理不外於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無物理矣。遺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體,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親之心,即有孝之理,無孝親之心,即無孝之理矣。

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無忠君之心,即無忠之理矣。理豈外於吾心邪?

晦庵謂:「 人之所以為學者, 心與理而已。心雖主乎一身,而實管乎天下之理:理雖散在萬事,而實不外乎一人之心。」是其一分一合之間,而未免已啟學者心、理為二之弊。

此後世所以有「 專求本心,遂遺物理 」之患,正由不知心即理耳。夫外心以求物理,是以有闇而不達之處:此告子義外之說,孟子所以謂之不知義也。心一而已,以其全體惻怛而言,謂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謂之義,以其條理而言謂之理。

不可外心以求仁,不可外心以求義,獨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於吾心,此聖門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