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蚹蛤蟈蜻 - 康熙字典 解釋 [字典拎]

蚹蛤蟈蜻 - 康熙字典 解釋 [字典拎]



部首: 虫 , 總筆劃: 11

【申集中】【虫字部】 蚹

【唐韻】符遇切,音附。蚹蛇,腹下橫鱗可行者。

【莊子·齊物論】吾待蛇蚹、蜩翼耶。

【註】蚹謂蛇腹下齟齬,可以行者也。又【爾雅·釋魚】蚹蠃,螔蝓。

【註】卽蝸牛。詳蝓字註。又【集韻】步木切,音僕。義同。

考證:〔【爾雅·釋蟲】蚹蠃,螔蝓。〕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



部首: 虫 , 總筆劃: 12

【申集中】【虫字部】 蛤

【唐韻】【正韻】古沓切【韻會】葛合切,𠀤音鴿。

【玉篇】蚌蛤也。

【禮·月令】雀入大水爲蛤。

【國語註】小曰蛤,大曰蜃。

【前漢·地理志】果蓏蠃蛤,食物常足。

【註】似蚌而圓。

【大戴禮】蚌蛤龜珠,與月盈虧。又魁蛤。

【韻會】一名復累,老服翼所化。又文蛤。

【夢溪筆談】文蛤卽吳人所食花蛤也。又靈蛤。

【酉陽雜俎】仙藥有白水靈蛤。又萬年蛤。

【飛燕外傳】眞臘夷獻萬年蛤。又山蛤。

【本草】在山石中藏蟄,似蝦蟇而大,黃色,能吞氣飮風露。又蝦蛤,獸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格蝦蛤,鋋猛氏。又蛤魚,蛙名。

【本草】蛙小其聲曰蛤,俗名石鴨,所謂蛤子也。

【韓愈詩】蛤卽是蝦蟇,同實浪異名。又蛤解。

【揚子·方言】桂林之中,守宮大而能鳴,謂之蛤解。詳蚧字註。又蛤蜊,見蜊字註。

【韻會】作𧊧,从虫合聲。

----



部首: 虫 , 總筆劃: 17

【申集中】【虫字部】 蟈

【唐韻】【韻會】𠀤古獲切,音馘。

【玉篇】蛙別名。

【禮·月令】螻蟈鳴。

【註】螻蟈,蛙也。

【急就篇註】蛙,一名螻蟈,色靑,小形而長股。

【周禮·秋官·蟈氏註】蟈,今御所食蛙也。字从虫國聲。別詳蛙字註。

-----



部首: 虫 , 總筆劃: 14

【申集中】【虫字部】 蜻

【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𠀤音精。

【說文】蜻蛚也。

【詩·唐風·蟋蟀疏】一名蜻蛚。

【張載詩】俯聞蜻蛚吟。詳蟀字註。又【集韻】疾正切,音淨。蟬屬。

【玉篇】蚻也。

【揚子·方言】蟬有文者謂之蜻蜻。

【郭註】卽蚻也。詳蚻字註。又此靜切,音請。慈盈切,音情。義𠀤同。又【廣韻】倉經切,音靑。蜻蜓蟲。

【揚子·方言】蜻蛉謂之蝍蛉。

【埤雅】蝍蜓飮露,六足四翼,其翅輕薄如蟬,盡取蚊蝱食之,遇雨卽多好集水上款飛。一名蜻蛉。

【古今注】有靑赤黃三種,靑而大者曰靑亭,小而黃者曰胡黎,一曰胡離,小而赤者曰赤卒,一曰絳騶,一名赤衣使者,亦曰赤弁丈人。總曰蜻蛉。

【呂氏春秋】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朝居海上,從蜻遊蜻之至者數百。

【博物志】五月五日埋蜻蜓,頭于西向戸下,埋至三日不食,則化爲靑眞珠。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蜻蛉。又水名。

【水經注】蜻蜓縣,上承蜻蛉水。

考證:〔【呂氏春秋】海上有人好蜻蛉者,每朝居海上從遊,有蜻蛉至者數萬。〕謹照呂氏春秋精諭篇原文改: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朝居海上,從蜻遊蜻之至者數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