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錫瑞 : 經學通論 -- 論治尚書當先看孫星衍尚書今古文註疏陳喬樅今文尚書經說考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7%B6%93%E5%AD%B8%E9%80%9A%E8%AB%96/%E6%9B%B8%E7%B6%93
論治尚書當先看 孫星衍 尚書今古文註疏 陳喬樅今文尚書經說考
孔傳至今日,人知偽作而不足信矣,蔡傳又為人輕蔑而不屑稱矣,然則治尚書者當以何書為主?
陳灃曰,江王段孫四家之書善矣,既有四家之書,則可刪合為一書,取尚書大傳,及馬鄭王注偽孔傳,與史記之采尚書者,爾雅說文釋名廣雅之釋尚書文字名物者,
漢人書之引尚書而說其義者,采擇會聚而為集解,孔疏蔡傳以下,至江王段孫及諸家說尚書之語,采擇融貫而為義疏,其為疏之體,先訓釋經意於前,而詳說文字名物禮製於後,如是則盡善矣。
錫瑞案:陳氏說近是而未盡也,江聲 尚書集注音疏,疏解全經,在國朝為最先,有華路藍縷之功,惟今文搜輯未全,立說亦有未定。如解曰若稽古兩歧,孫星衍已辨之,又承東吳惠氏之學,好以古字改經,頗信宋人所傳之古尚書,此某未盡善者,
王鳴盛尚書後案,主鄭氏一家之學,是為專門之書,專主鄭,故不甚采今文,且間駮伏生。如解司徒司馬空之類。亦未盡善,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於今古文分別具晰,惟多說文字,鮮解經義,且意在袒古文,而不信伏生之今文。
如金縢詆今文說之類。亦未盡善,孫星衍 尚書今古文註疏,於今古說搜羅略備,分析亦明,但誤執史記皆古文,致今古文家法大亂。如論衡明引金縢古文說,孫以其與史記不合,乃曰,王氏充以為古者,今文亦古說也,豈非遁詞。
亦有未盡善者,然大致完善,優於江王,故王懿榮請以立學,其後又有 劉逢祿 尚書今古文集解,魏源 書古微,陳喬樅 今文尚書經說考,三家之書,皆主今文,不取古文,蓋自常州學派,以西漢今文為宗主,尚書一經亦主今文,
劉氏魏氏不取馬鄭,並不信馬鄭所傳逸十六篇,其識優於前人,惟既不取馬鄭古文,則當專宗伏生今文,而劉氏魏氏一切武斷改經增經。如魏氏改梓材為魯誥,且臆增以管叔為嗜酒亡國之類。
皆不盡善,陳氏博採古說,有功今文,惟其書頗似長編,搜羅多而斷製少,又必引鄭君為將伯,誤執古說為今文,以致反疑伏生,違棄初祖。如文王受命,周公避居二事,皆詆伏生老耄記憶不全。
亦有未盡善者,但以捃拾宏富,今文家說多存,治尚書者,先取是書與孫氏今古文註疏,悉心研究,明通大義,篤守其說,可不惑於歧趨,今即近人所著書中酌取兩家之說,指明初學所入門徑,以免歧誤,猶易取焦張兩家之說也,
若如陳灃所言,撰為集解義疏,當先具列伏傳史記之說,字字遵信,加以發明,不可誤據後起之詞,輕疑妄駮,次則取白虎通及兩漢書所引經說,加以漢碑所引之經,
此皆當日通行之今文,足備考證,又次則取馬鄭偽孔,擇其善者,以今文為折衷,合於今文者錄之,不合於今文者去之,或於疏引而加駮正,至蔡傳與近儒所著,則於義疏擇取其長,兩說相同,則取先出。如取蔡不取江是。
不合於今文者,概置不取,以免翏轕,惟其說尢足惑人,及人所誤信者,乃加辨駮,使勿迷眩,後人以此體例勒成一書,斯為盡善,否則俱收並蓄,未能別黑白定一尊,
古今雜淆,漢宋兼采,覽者如入五都之市,瞀惑不知所歸,祇是一部類書,無關一經閎旨,豈得為善本乎,今人 王先謙尚書孔傳參正,兼疏今古文,詳明精確,最為善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