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陶傑 : 漢奸文學

陶傑 : 漢奸文學


四十年代民國富有爭議的領導人汪精 衞,其詩詞遺作《 雙照樓詩詞稿 》最近在香港隆重再版。到處張貼宣傳海報,標榜「 大漢奸汪精 衞詩詞文學遺著 」,明顯以一向骨頭不太硬的「 知識分子 」為讀者市場,不能說不是香港出版界一大盛事。

海報標明「大漢奸汪精衞」,單此一品題,就證明出版社老闆思想開放、頭腦靈活,在市場經濟的定律面前,全無框條的束縛。做生意就是該這樣子。人心道不道德, 不會以一兩本書而改變。


奧莉花史東的《天生殺人狂》賣座,不見得人人看了都做了殺人犯。看了之後,偶然有一兩個真的去殺人,是因為這極少數天生有變態基 因,奧莉花史東的作品無意中「 撻着 」。


同理,讀了汪作,蠢蠢欲動想做「 漢奸 」,也定必先天有此 DNA;即使想賣國,也無國可以賣,因為貪官早就把「國」賣光。譬如,我現在就想把釣魚台賣給日本,作價一億,日本政府不會把錢轉賬給我的戶口,因為我對這個島無權。

因此,「 大漢奸 」這頂帽子,老闆一定在心裡掂量過:絕不會令消費者內心詛咒、呸地一聲向汪精 衞作品的封面吐一口濃痰,鄙夷而拂袖而去;而是意馬心猿,眉開眼笑,覺得「 大漢奸 」這個名詞有無窮的魅力。

「大漢奸 」有生意眼,「 愛國者 」雖然不一定是票房毒藥,卻全無市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當過英國殖民地長達一百五十年的香港,我們香港人思想落 後,文化水平低,三十年來讀中國新文學,跨代熱捧張愛玲的小說散文,

周作人的小品也甚受歡迎,胡蘭成老師的《山河歲月》、《今生今世》近年經台灣女作家朱 天文重新推介,也頗受青睞。茅盾、巴金,還有愛國文學家郭沫若,幾十年來,從來沒有榮登過暢銷榜。

本 人陶傑的散文,如果出版社對外推銷,把我標籤為「超級王八蛋陶傑散文作品集」,看看有沒有人買?沒有的,對吧?那麼為什麼一個詩人,一旦獲「 大漢奸 」的頭 銜,反倒有助促銷?

這個世界真像從前民國時代,一首在小兒間流行邏輯混亂違反常理的荒誕歌:「小偷進了房,小狗叫汪汪。聾子聽見忙起床,啞巴大聲喊出房, 瘸子跑得快,瞎子趕來幫,追呀追,一把抓住頭髮,看看是個和尚。」

文 學就是文學,只有好看不好看之分,沒有作者漢不漢奸之別,更不必跟作者的「氣節」有關。郭沫若曾經這樣頌揚過江青:「你奮不顧身地在文化戰線上陷陣衝鋒, 使中國舞台充滿了工農兵的英雄形象」,幾年之後,形勢劇變,華國鋒捉了江青,郭老順應潮流,即刻翻臉破口大罵江青,寫下了「還有精生白骨,自比則天武后, 鐵帚掃而光」的名句。郭沫若有氣節否?

汪 精衞是不是大漢奸?姑且不論,看不清正義的力量終將戰勝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在政治上只是押錯寶,投日之後,日本偷襲珍珠港,汪精 衞蒙在鼓裡,看了報紙才知道,心知大局勝負從此急轉直下,據 金雄白的回憶錄《 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 》披露,此時知道自己上錯賊船,嚎啕大哭,以頭撞牆。

如果汪詩人學郭沫若一樣,轉軚身段靈活,早能夠及時寫一首「 羅斯福頌 」、一首「 自由世界偉大領袖邱吉爾 」、一首「 斯大林,人類的太陽」,轉向民國投誠,或蒙蔣委員長寬諒,保存一點「 晚節 」。但汪精衞 死得早,沒看得到美國向日本投原子彈,因此只能以慷慨燕市的俠客始起革命生涯,以叛國公敵的罪名終其漢奸末路。

汪 精衞的詩采陰柔細膩,與胡蘭成的文筆軟綿溫香,倒是同氣連枝,一脈呼應,凡文字帶點女性化的男人,多有點叛徒的潛質。但撇除了政治標籤,汪精衞的詩,上承李後主的哀怨,像《 雙照樓詩詞稿 》的封卷絕筆之作:

城樓百尺倚空蒼,雁背正低翔。
     滿地蕭蕭落葉,黃花留住斜陽。 
     欄杆拍徧,心頭塊壘,眼底 風光。
     為問青山綠水,能禁幾度興亡。

汪詩詞像民國詩人一樣,不喜用典故,後來黃霑的流行曲詞,即是如此風格。黃霑對汪精 衞作品讚不絕口,生前一口咬定:汪氏早年剛烈,性格心理,不可能中年即大變,一定是好心做了傻事。我聽了,大讚黃霑獨立思考,真不愧浪漫中人,讀得通汪精 衞的隔世心事、筆墨情仇。

香港重新刊行汪作,我不必再掏腰包,因為我手上有一線裝孤本,是武俠小說名家梁羽生先生十五年前在澳洲悉尼寓所中相贈。梁羽生出身《 大公報 》,一生愛國,卻對汪精 衞的文學成就讚不絕口。

我記得那一夜,他老人家微顫的手,在書架上拿下了一冊正體線裝的《 雙照樓 》,神情有點不可告人,兼有三分鬼祟而調皮的臉色,我以為他要送我的是繡像圖原裝的《金瓶梅》,空歡喜一場。梁老正色對我說:「汪精衞的詩詞,百年第一。

已 故上海作家張文達老先生,生前與本人爭論。我說汪精 衞文學好,他老人家不以為然,說一個作家,「愛國氣節」最重要。我不同意,我認為作品就是文學,文學不必扯上政治。我說:百年之內,當有人為汪氏翻案。

張 老先生大怒:絕不可能。結果,張文達仙遊了,章詒和就替汪兆銘「平反」了,文學批評家葉嘉瑩,也對汪作讚譽有加了。張文達說:「當年審漢奸,我就以記者身 份坐在對面。」 So what?坐在對面,不等同其作品是垃圾吧。

今天我撫卷追念故人,才驚覺時光飛逝,梁羽生先生逝世也已兩年。最近我讀到瞿秋白先生的《 絕命詩 》:

廿載浮沉萬事空,年華似水水流東,
   任拋心力作英雄。 湖海棲遲芳草夢,
     江城辜負落花風,黃昏已近夕陽紅。

我忽然發覺,瞿秋白這首遺作,風格淒怨,行筆陰柔,竟與汪兆銘有九分神似。這一點心得,惜無以轉告梁羽生先生於隔世了,憾哉。

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程兆熊 : 書經講義 鵝湖出版社, 1964

程兆熊 : 書經講義 鵝湖出版社, 1964

孫家鼐 : 欽定書經圖說

http://tw.myblog.yahoo.com/q3taichi/article?mid=4407&prev=4560&l=f&fid=14

程兆熊博士簡歷:

1907年出生於江西貴谿縣。畢業於巴黎凡爾賽園藝學院園藝博士。抗戰期間加入黃埔軍校,擔任第三戰區文化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1945年 抗戰勝利後,程兆熊博士在原本江西鵝湖書院舊址籌辦信江農業專科學校,隨後擴充為農學院。隨後又發起重建宋時期頗富盛名的鵝湖書院,希望能再造 朱熹和 陸九淵之鵝湖盛會。

所以,延請牟宗三先生起草重建 鵝湖書院緣起及章則。這個提議受到學術界 唐君毅、錢穆 及李源 澄先生等大力的支持。程兆熊先生一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要文化救國、復興 鵝湖書院再造朱陸之會的盛況。       

1947年 邀請唐君毅先生暑期撥冗前往鵝湖小住,並為留校師生講課,頗得讚賞,遂聘請 唐先生擔任訓導主任。唐主任一方面在中央大學教書,在江南大學兼課,並籌畫鵝湖書院成立事宜。

      1949年,大陸變色,錢穆、唐君毅、牟宗三 等人前往 香港並創辦 亞洲文商專科學校( 後改名為 新亞書院 ),邀請 程兆熊博士前往任教,但不久應台灣政府 遴聘,隔年再回到香港任教。 

    1954年,在中興大學( 原台中農學院 )創辦園藝系,聘為第一任系主任。後來帶領系上師生進行「 臺灣山地園藝資源」調查,並規劃輔導「 福壽山 」「武陵 」「 清境」等農場栽種蘋果、桃、梨等落葉寒帶果樹,被農業界稱呼為「 台灣的蘋果之父」。1959年 卸下系主任一職,回到香港教書。1962年 東方人文學會成立,為該會創始會員。

       1971年 應文化學院 張其昀董事長之邀,回國擔任首屆農學院院長,1989年 開始在哲學研究所任教。

1997年,哲學系吳主任要求學生不可再慫恿院長爬山,是年九十歲。99年,家人接往美國奉養。2001年 仙逝於美國,享年九十四歲。

 

程兆熊博士著作:  自然科學

《農業與時代 : 問題和問題的決解》、《臺灣省中部山地園藝資源調查報告》、《臺灣山地紀行》、《台灣省宜蘭山地園藝資源調查報告》、《臺灣山地日記 : 橫越合歡山兼記太平山之行》、《農學論集》與李伯年主編;張其昀監修、《論中國庭園花木》、《中華園藝史》、《中國古代發明家(農)》、《大地湖山 : 鵝湖與台灣兩岸》、《中國農業論衡 : 新農業哲學》…

哲學文化:

《憶鵝湖》、《大地人物 : 理學人物之生活的體認》、《中國歷史大勢 : 中國土地與心靈之開發》、《 論語講義 》、《大地邊緣人物 : 禪門人物之風姿的領悟》、《一個人的完成》、《儒家思想與國際社會》、《 孟子講義 》、《中國文學論略 : 論中國詩與田園詩及散文等》、《山川草木間》、《 詩經講義 》、《中國文話》、《 荀子講義 》、《中國詩學》、《中國文論》、《中國庭園的建築》、 譯《伯伽梵曲》、《道家思想:老莊大義》、《完人的生活與風姿》、《寒山子與寒山詩》、《中國文話文論與詩學》、禪宗講義﹝二﹞、《儒家思想 : 》、《美學與美化》、《文學與文心》、《納素波神話集》、《人學與人物》、《大地人物 : 理學的規模與境界》、《生命與世界》、《四書大義》、《五經大義》《儒家文化與國際社會》、中國禪學【四】禪學講座、《叢林的智慧與禪宗公案》、《中國文化月刊》…

政治論衡:

《 中國治平要略 : 中國歷代農政之實施》、《 中國太平要義 : 中國農業政治 》《 中國文化大義 : 中國農業與農民之文化之省察 》、《 世界之轉.美國及台灣之兩岸 》、《 世運之來中國文化及歷史大勢 》…

程兆熊老師的略傳及著作 ( 轉貼 )
http://unjinkr.pixnet.net/blog/post/28430059-%E7%A8%8B%E5%85%86%E7%86%8A%E8%80%81%E5%B8%AB%E7%9A%84%E7%95%A5%E5%82%B3%E5%8F%8A%E8%91%97%E4%BD%9C%28%E8%BD%89%E8%B2%BC%29


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尚書類聚初集 杜松柏 輯 民國七十三年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景印本 8册

尚書類聚初集
杜松柏 輯   民國七十三年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景印本  8册
京大人文研 東方 經-III-□-89

第一册

    尚書正義十七卷 坿校勘記 漢 孔安國 傳 唐 孔穎達 等疏 日本 東方文化研究所經學文學研究室 校定併撰校勘記 東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報告第十四册本
    書蔡氏傳輯録纂註六卷 首一卷 元 董鼎 撰 翠巖精舍刊本
    尚書會解六卷 明 張治具 撰 萬曆十二年刊本

第二册

    尚書辨解十卷 明 郝山 撰 湖北叢書本
    尚書義考二卷 清 戴震 撰 清 劉世珩 校 安徽叢書本
    尚書協異二卷 清 戴祖啓 撰 乾隆五十七年序刊本
    尚書小疏一卷 清 沈彤 撰 清 沈廷芳 訂 沈果堂全集本
    豐川今文尚書質疑八卷 清 王心敬 撰 乾隆三年刊本
    尚書今古文注疏三十卷 清 孫星衍 撰 中華書局聚珍仿宋版本

第三册

    尚書故三卷 坿夏小正私箋一卷 清 呉汝綸 撰 桐城呉先生全書本

第三册尚書故

    夏小正私箋一卷 清 呉汝綸 撰

第三册

    尚書古注便讀四卷 清 朱駿聲 撰 華西大學國學叢書本

第三第四册

    尚書集注述疏三卷 首一卷 末二卷 讀書堂答問一卷 清 簡朝亮 撰 光緒二十九年至三十三年校刊本

第五册

    書尚書弘道編不分卷 書中候弘道編不分卷 廖平 撰 黃鎔 筆述 六譯館叢書本
    尚書覈詁四卷 楊筠如 撰 民國二十三年序排印本
    尚書今語不分卷 方孝岳 撰 排印本
    尚書古文疏證八卷 卽皇清經解續編卷二十八至卷三十 清 閻若璩 撰 皇清經解續編本

第六册

    尚書攷辨四卷 清 宋鑒 撰 山右叢書初編本
    古文尚書攷二卷 清 惠棟 撰 乾隆五十七年宋氏讀經樓刊本
    尚書後案駁正二卷 清 王劼 撰 咸豐四年自序刊本
    古文尚書私議三卷 清 張崇蘭 撰 光緒二十三年重刊本
    古文尚書正辭三十三卷 清 呉光耀 撰 光緒十九年刊本

第七册

    尚書孔傳參正三十六卷 清 王先謙 撰 光緒三十年長沙王氏虛受堂刊本
    今文尚書攷證三十卷 清 皮錫瑞 撰 光緒二十三年善化皮氏師伏堂刊本
    古文尚書冤詞平議二卷 清 皮錫瑞 撰 光緒二十二年刊本
    古文尚書辨惑十八卷 清 洪良品 撰 光緒十三年龍岡山人古文尚書四種本
    古文尚書釋難二卷 清 洪良品 撰 光緒十三年龍岡山人古文尚書四種本

第八册

    古文尚書析疑一卷 清 洪良品 撰 光緒十三年龍岡山人古文尚書四種本
    古文尚書商是一卷 古文尚書四種刊誤一卷 清 洪良品 撰 光緒十三年龍岡山人古文尚書四種本
    尚書序目決疑一卷 大誓決疑一卷 邵瑞彭 撰 尚書決疑本
    尚書大傳七卷 漢 伏勝 撰 漢 鄭玄 注 清 王闓運 補注 光緒十一年自序刊本
    尚書大傳疏證七卷 清 皮錫瑞 撰 光緒二十二年師伏堂刊本
    論書序大傳一卷 卽鄭東父遺書卷三 清 鄭杲 撰 集虛草堂叢書本
    尚書中候疏證一卷 清 皮錫瑞 撰 光緒二十五年刊本
    尚書質疑三卷 清 顧棟高 撰 道光六年眉壽堂刊本
    尚書論略一卷 陳柱 撰 排印本
    尚書通論不分卷 陳夢家 撰 排印本
    尚書引論不分卷 張西堂 撰 民國四十六年排印本
    尚書今文新義一卷 書經大統凡例一卷 廖平 撰 民國七年四川存古書局刊本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Card/8100186.dat&back=2


野間文史 : 《尚書正義》版本小考

野間文史 : 《尚書正義》版本小考
──八行本《尚書正義》與九行本《尚書注疏》 -- 第五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9
http://books.google.sh/books?id=XfsFHvu_DZIC&pg=PA42&lpg=PA42&dq=%E5%B0%9A%E6%9B%B8%E6%AD%A3%E7%BE%A9%E5%AE%9A%E6%9C%AC;+%E6%9D%B1%E6%96%B9%E6%96%87%E5%8C%96%E7%A0%94%E7%A9%B6%E6%89%80&source=bl&ots=gUaSgmkJ9-&sig=C4NC_EV2Qs5j97RMBAnvphhgFVw&hl=zh-TW&sa=X&ei=E2QFUM_HFYaViAf3xu20CA&ved=0CFYQ6AEwBTgK#v=onepage&q=%E5%B0%9A%E6%9B%B8%E6%AD%A3%E7%BE%A9%E5%AE%9A%E6%9C%AC%3B%20%E6%9D%B1%E6%96%B9%E6%96%87%E5%8C%96%E7%A0%94%E7%A9%B6%E6%89%80&f=false

尚書類聚初集 / 編著者: 杜松柏.


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紅楼夢図詠.pdf

紅楼夢図詠.pdf

 绛帖.pdf

 豊道生篆書奇文四字經.pdf
       
 額字集.pdf
      
 大雅行書般若心経.池無名書.pdf

 大雅行書般若心経.池無名書.pdf

 古文字琵琶行.雲山書.pdf

  筆鋒本原.pdf

  趙子昴真書九十二法.pdf

 考古図纂.市島春城.蒐集.pdf
     
 镜花缘.巻1-20.李松石著.pdf
     
    東大寺正倉院宝物図.pdf
     
     松花堂画帖.松花堂画.pdf
     

        職人尽絵巻物.乾坤.pdf
      
        紅楼夢図詠.pdf
     
        椿岳漫画.椿岳迂史著.pdf

伊藤圭介懸崖梅図并賛.pdf

瓶梅図併録宋元諸家詩.伊藤圭介.筆.pdf

古今名物類聚.1-3.陶斎尚古老人.誌.pdf

百撰百笑.骨皮道人.撰.真生.画.pdf

集草.pdf

"教草.丹波修治 .述.溝口月耕.画.pdf

" 浮世绘装饰画.摺物貼込帖.pdf

対銭譜.後集.文楼田元成.大邨成富.撰.pdf

茶家酔古襍.初輯.伏虎先生.輯.pdf

茶史.巻1-2補.劉源長.著.劉謙吉.輯.陸求可.訂.pdf

古今名物茶入茶碗之図.pdf

売茶翁茶器図.木孔陽.編.pdf

古今名物類聚.1-8.陶斎尚古老人.市島文庫.pdf

古今名物類聚.1-18.陶斎尚古老人.誌.金花堂.pdf

蘭斎画譜.後篇.森文祥.著.pdf

華鳥粉本.pdf

日本古代技艺精湛的名人画.pdf

风俗绘图.pdf

源氏故事绘画.pdf

百馬図.乾坤.pdf

釈老子図.pdf

源氏物語挿絵.pdf

源氏物語画帖.狩野氏信,狩野秀信.画.pdf

源氏香.pdf

源氏香图系列.pdf

源氏香图.pdf

源氏香の図.pdf

源氏物語の絵.雅喬.画.pdf

源氏香図.pdf

源語図抄.桐壷の巻.松岡行義.著.pdf

唐詩七言画譜.黄鳳池.編.蔡冲寰.画.pdf

渋川玄耳金魚図並短歌.pdf

桂川甫賢動物画.pdf

鶏鳴図.pdf

駱駝図.pdf

蝦夷夫婦図.北海道人.pdf

女官服模様色目.pdf

大悲陀羅尼現像.pdf

軍用御道具.奈良忠左衛門.画.pdf

春川釣魚図.松園主人.写.広瀬謙.題.pdf

下岡蓮杖藤下笠杖図.蓮杖.pdf

象之图.pdf

洋学者小色紙.pdf

桂川甫賢鸚梅図并賛.桂国寧.写并題.pdf

色彩鉴.pdf

和漢名画功.上中下巻.式亭小三馬.作.五雲亭貞秀.画.pdf

出像僧尼孽海.唐伯虎.選輯.pdf

和漢名画苑.後編.春卜一翁.纂.pdf

峡江图考.江国璋.撰.pdf

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王亭之: " 三及第 " 文體

琴台客聚:「三及第」是民間語言
http://paper.wenweipo.com/2005/02/26/CF0502260002.htm

青出於藍倫以諒
http://paper.wenweipo.com/2008/08/17/OT0808170010.htm

周興強的“倫文敘”情結
http://big5.citygf.com/gate/big5/epaper.citygf.com/szb/html/2011-03/19/content_441755655.htm

広東語学習参考書目録
http://www.cc.kyoto-su.ac.jp/~chiuman/cantonesetext.html

陳雲 保育中文運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CJLiMwrWdo&feature=player_embedded

王亭之: 「三及第」文體
http://www.cantoneseculture.com/page_TalkCantoneseDialect/page00002.aspx

廣府文人有一種文體,稱為「 三及第 」,此即文言、白話、方言齊用。有人以為這種文體創於香港,其實不然,四五十年代的廣州報紙,於副刊即見此種文體,尤多用於小說。

對於「 三及第 」,爭論頗多,讚之者捧到天花龍鳳,詆之者則簡直痛心疾首。王亭之也寫這種文體,蓋得之於童年時讀報的薰陶,此事當年唯古大呂知其端末,蓋於把盞讀報時,彼此娓娓而談也。難為一些號稱「研究」香港文學的人,只知香港,不知廣州,更不知香港的講稿佬多來自廣州者也。

「三及第」文體其實一點也不俗。朱熹老夫子即用這種文體,當時稱為「語歸」體焉。

於宋詞,更見文言白話方言三合,可舉一詞為例──「 向尊前酒底,見得些時,似憑地好,能得幾回細看。待不眨眼兒覷著伊,將眨眼底工夫看幾遍。」

此即是「 三及第 」的詞。此詞為贈妓之作,文中有白,白中有文,實在比南宋文人堆砌出來的詞更好,尤其是結煞兩句,即是「睇到唔眨眼」而已,他卻鋪排得十分自然流暢。若非兼文兼白,那得有此好句。

蓋宋詞本來入樂,唱詞即不宜太文,文則只能詠誦,不宜歌唱,崑曲受到淘汰,即因其太文。是故「 三及第 」文體則必能永久。

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 2006年 8月9日


三及第-wiki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4%B8%89%E5%8F%8A%E7%AC%AC

三及第(saam kap dai)係一種夾雜文言、廣東話同漢語普通話嘅一種書面語。三及第早就嚮清朝出現, 好似係招子庸作嘅粵謳,又或者邵彬儒作嘅俗話傾談俱係用三及第嚟作嘅。而呢種三及第喺 1940年代至到 1960年代嘅香港新聞紙好流行[1]。早期廣州新聞紙亦有[2],個作者可以隨意嚮一篇文用呢種文體嚟達到唔同嘅效果,用文言令讀者覺得格外嚴肅,用國語就較之為中性,用廣東話就覺得親切、市井。

--

琴台客聚:「三及第」的新與舊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5/17/OT1105170014.htm

---

三及第文體

香港人母語是 廣東話,寫的文字最初是 文言文,後來是白話文,互為影響的情況很自然。 . . . .

文字風格流露作者的出身地域和文化背景,沒甚麼奇怪,甚至乎是理應如此的吧。

我們廣東人寫文章,如果鸚鵡學舌,刻意向北方口語看齊,也寫甚麼「啥」、「牛逼」、「咱們」.....畫虎不成反類犬。

source:

三及第文體
http://chrisleung1954.blogspot.hk/2012/02/blog-post.html

三及第文章考據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460875664362

香港文化資料庫: 解放前後香港的兩種文體
http://hongkongcultures.blogspot.hk/2012/04/blog-post_2508.html
--

陳雲:中國的民主,不是香港的責任
【陽光時務論壇第十期】中國的民主,香港的責任?(視頻+全文字紀錄)

http://www.isunaffairs.com/?p=7431




三国志人物像 --古典籍 : 芸術-絵画

三国志人物像 --古典籍 : 芸術-絵画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chi04/chi04_04751/

百撰百笑 / 骨皮道人 [撰] ; 真生 [画]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chi05/chi05_04415/

百撰百笑2 / 骨皮道人 [撰] ; 清親 [画]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bunko10/bunko10_05481/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毛詩品物図攷. 1・2 艸部 -- 岡元鳳 編[他]

毛詩品物圖考- 故紙堆蠹魚
http://www.wretch.cc/blog/fryuan1954/12393628

毛詩品物圖考
http://yizitong.com/novel/content.php?poetry_id=70&l=3

·原書序一·

  《 五經 》舊有圖解,其用既多,而《 詩 》為其最。蓋“六義 ”  所取鳥獸草木,一動一靜,一枯一榮,細悉纖濃,靡所不至,非有圖解,則其言愈繁,其義愈隱矣。或曰,學者苟省察  “ 六義”  所取,以通達其歸趣,則何必問區區形容哉?固矣!夫為《 詩 》也。

夫關雎、騶虞者,物也;有別、不殺者,性也。詩人取以為義,則亦其義也。若欲知其義,而不求於其性,則將安乎取之?  是故欲知其義者,先求於其性;欲求於其性者,先求於其物;欲求於其物者,先求於其形;其形不可常得,圖解其庶幾乎!

《 詩 》云:“ 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  此之謂也。今也架空設心,以為詩人博物,應定有其物,有其義,而果如各篇所詠,未可必用屑屑焉。根尋其然否,斯亦足矣。是猶矮人觀場,從人啼笑,問之則曰:“ 前人豈欺我哉! ”省察雲,通達雲,簾視壁聽,居然隔一層焉。

浪華岡氏元鳳所著《 毛詩品物圖考 》,辨紫朱於似,指獐鹿不謬,爬羅剔抉,殆無遺憾。 頃日京板既成,郵書索言,予喜其有益於《 詩 》學不鮮,故序以告於學夫《 詩 》者如此。
  
  天明四年 甲辰鼕十月五日,西播那波師曾撰並書。


  
  ·原書序二·

  嘗聞一物不知,儒者之恥。士人束發受書,足不出戶庭,交不出裏巷,孤陋寡聞,所不能免,安得合天下之大,極庶類之繁,一一盡知其名象哉! 

有如四足而毛者,吾知其為獸也,然獸之名不一,即獸之象不一;二足而羽者,吾知其為鳥也,然鳥之名不同,即鳥之象不同。推之草木蟲魚,厥狀各殊,亦復更僕難數,此多識之學,所宜亟講也。

《 毛詩 》三百篇,備興觀群怨之旨,賅政治風化之全,原不徒沾沾於一名一物之細,遂詔可畢乃事。然而聖學高深,不遺識小,儒生考訂,歷有專傢,何得以其緒餘而忽之!

東瀛浪華岡氏元鳳,著有《 毛詩品物圖考 》一書,采擇則匯集諸說,考訂則折衷先賢,不特標其名,且為圖其象,俾閱者開捲瞭然。綜見見聞聞之類,極形形色色之奇,罔不搜采備至,誠有《 爾雅 》所不及載,《 山經 》所不及詳者。

大觀哉! 學者由是而擴充之,則溯流窮源,顧名思義,因形象而求意理,因意理而得指歸,雖欲貫通乎全詩不難,豈僅為博物之一助耶?將付石印,以公同好,問序於餘,因為撮其大旨如此。
  
  光緒丙戌年 孟鼕之月,賜進士出身翰林院編修 戴兆春書


  
  ·原書自序·

  夫情緣物動,物感情遷,《詩》三百篇,觸於物而之於情者也,而情豈有古今哉!自名物不疑,讀《 詩 》者滯其義,或覺不近於人情,故名之與物,不可不辨也。世代變遷,異稱殊訓,註傢所傳,本亦不同。緑竹之猗為草為苞,隰有六駁或動或植,疑以混淆,莫之能正,末說紛紜,愈出愈亂,名之不明,物其竟晦矣。

彼已憒憒,況我東方乎?訛傳經久,沿習相襲,處乎千載之下,居乎萬裏之外,嗟亦難道也。世之學者乃謂古今之異,華和之分,何以能識而辨之,遠道於此,非通儒之所為,蓋其言則是矣。

雖然,此言一出,其可識者均附之於不可識而止,詩之名物竟不可辨也。餘惟泰媼之覆載,日辰之附麗,風雲雨露之行施,河海山嶽之流峙,今視猶古也。而夭者盤者,翔者走者,鳴而躍者,呴沫而潛者,蠢然蕃殖其間,豈又有古今異種哉!

且夫我之於華,地方雖殊,風氣極類,土産品物略備。夫著昏昏,傳忞忞,苟能求焉,未有不合者也。訂其訛,徵其實,溯而洄焉,則視今猶古也耶,然後田畯、紅女之喁喁乃可以見已。

近世一二儒先稱首及之,辨殆匡正,餘便纂斯編以便幼學,固欲一覽易曉,不要末說相軋。毛、鄭、朱三傢為歸,有異同者會稡群書而折之,采擇其物,圖寫其形,要以識其可識者耳,而不可識者闕如,庶為讀《 詩 》之一助也。
  
  浪華岡元鳳撰

毛詩品物図攷. 1・2 艸部 -- 岡元鳳 編[他]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1089435

毛詩品物図攷. 3・4 木鳥部 -- 岡元鳳 編[他]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1089444
   
毛詩品物図攷. 5至7 獣虫魚部 -- 岡元鳳 編[他]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1089447


毛詩品物図考

日本の江戸時代に、『 詩経 』の植物考証の著作が数多くある。
  
1.   詩経名物弁解( 江村如圭 享保16年、西暦1731年 )、
2.   詩経名物集成( 茅原定 宝暦8年、西暦1758年 )、
3.   陸氏草木鳥獣虫魚疏図解( 淵在寛 安永8年、西暦1779年)、
4.   毛詩品物図考 ( 岡元鳳 天明5年 西暦1785年 )などの著作が挙げられる。


箋注倭名類聚抄--巻第一-天地部第一
http://www.manabook.jp/ekisaisenchu01-1.htm


陸氏草木鳥獣虫魚疏図解. 巻之1-4,附録 / 淵在寛 述

陸氏草木鳥獣虫魚疏図解. 巻之1-4,附録 / 淵在寛 述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ro12/ro12_00771/

毛詩品物図攷. 1・2 艸部 -- 岡元鳳 編[他]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1089435

毛詩品物図攷. 3・4 木鳥部 -- 岡元鳳 編[他]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1089444
   
毛詩品物図攷. 5至7 獣虫魚部 -- 岡元鳳 編[他]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1089447

毛詩註疏. 巻第1-20 / 毛[亨] [伝] ; 鄭氏 箋 ; 孔頴達 疏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i13/i13_00898/


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

尚書 : 虞書 -- 舜典

尚書 : 虞書

舜典 : 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歷試諸難,作《 舜典 》。

1.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于帝。濬哲文明,溫恭允塞,玄德升聞,乃命以位。

2.   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于百揆,百揆時敘;賓于四門,四門穆穆;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帝曰:「 格! 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厎可績,三載。汝陟帝位。 」舜讓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

3.   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群神。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4.   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覲東后。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 五玉、 三帛、 二生、 一死贄。如五器,卒乃復。

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 如岱禮。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禮。歸, 格于藝祖,用特。五載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5.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濬川。

6.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7.   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8.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詢于四岳,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 咨,十有二牧! 」曰,「 食哉惟時! 柔遠能邇,惇德允元,而難任人,蠻夷率服。 」

9.   舜曰:「 咨,四岳!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僉曰:「  伯禹作司空。 」帝曰:「  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禹拜稽首,讓于稷、契暨皋陶。帝曰:「 俞 ,汝往哉! 」

10.   帝曰:「 棄,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時百穀。 」

11.   帝曰:「 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 」

12.   帝曰:「 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姦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

13.   帝曰:「 疇若予工? 」僉曰:「 垂哉! 」帝曰:「 俞,咨!垂,汝共工。 」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帝曰:「 俞,往哉!汝諧。 」

14.   帝曰:「 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 」僉曰:「 益哉! 」帝曰:「 俞,咨!益,汝作朕虞。 」益拜稽首,讓于朱虎、熊羆。帝曰:「 俞,往哉!汝諧。」

15.   帝曰:「 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僉曰:「  伯夷! 」帝曰:「 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讓于夔、龍。帝曰:「 俞,往,欽哉!」

16.   帝曰:「 夔!命汝典樂,教冑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夔曰:「 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

17.   帝曰:「 龍,朕堲讒說殄行,震驚朕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

18.   帝曰:「 咨!汝二十有二人,欽哉!惟時亮天功。 」

19.   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庶績咸熙。分北三苗。

20.   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

21.   帝釐下土,方設居方,別生分類。作《 汨作 》、《 九共 》九篇、《 槀飫 》。

尚書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ctext.org/shang-shu/canon-of-shun/zh


陳奐 : 詩毛氏傳疏(一)

陳奐 : 詩毛氏傳疏(一)
http://archive.org/details/02073290.cn

王先謙 : 詩三家義集疏(一)
http://archive.org/details/02073493.cn

毛詩正義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6%AF%9B%E8%A9%A9%E6%AD%A3%E7%BE%A9

然則學者治詩,以何書為主乎?

曰三家既亡,毛又簡略,治詩者不得不以唐人正義為本,其書以劉焯 毛詩義疏劉炫 毛詩述義 為稾本,故能融貫群言,包羅古義,

本提要,雖或過於護鄭,且有強毛合鄭之處,而名物訓詁,極其該洽,遠勝周易尚書疏之空疏,朱子集傳,名物訓詁,亦多本於孔疏,學者能通其說,不僅為治毛詩之用,且可以通群經,

至於近人之書,則以陳奐詩毛氏傳疏,能專為毛氏一家之學,在陳啟源馬瑞辰胡承珙之上。陳疏惟合明堂路寢為一,非是,鍾文烝嚐,詆為新奇繆戾 . . .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皮錫瑞 : 經學通論 -- 論治尚書當先看孫星衍尚書今古文註疏陳喬樅今文尚書經說考

皮錫瑞 : 經學通論 -- 論治尚書當先看孫星衍尚書今古文註疏陳喬樅今文尚書經說考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7%B6%93%E5%AD%B8%E9%80%9A%E8%AB%96/%E6%9B%B8%E7%B6%93

論治尚書當先看 孫星衍 尚書今古文註疏 陳喬樅今文尚書經說考

孔傳至今日,人知偽作而不足信矣,蔡傳又為人輕蔑而不屑稱矣,然則治尚書者當以何書為主?

陳灃曰,江王段孫四家之書善矣,既有四家之書,則可刪合為一書,取尚書大傳,及馬鄭王注偽孔傳,與史記之采尚書者,爾雅說文釋名廣雅之釋尚書文字名物者,

漢人書之引尚書而說其義者,采擇會聚而為集解,孔疏蔡傳以下,至江王段孫及諸家說尚書之語,采擇融貫而為義疏,其為疏之體,先訓釋經意於前,而詳說文字名物禮製於後,如是則盡善矣。

錫瑞案:陳氏說近是而未盡也,江聲 尚書集注音疏,疏解全經,在國朝為最先,有華路藍縷之功,惟今文搜輯未全,立說亦有未定。如解曰若稽古兩歧,孫星衍已辨之,又承東吳惠氏之學,好以古字改經,頗信宋人所傳之古尚書,此某未盡善者,

王鳴盛尚書後案,主鄭氏一家之學,是為專門之書,專主鄭,故不甚采今文,且間駮伏生。如解司徒司馬空之類。亦未盡善,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於今古文分別具晰,惟多說文字,鮮解經義,且意在袒古文,而不信伏生之今文。

如金縢詆今文說之類。亦未盡善,孫星衍 尚書今古文註疏,於今古說搜羅略備,分析亦明,但誤執史記皆古文,致今古文家法大亂。如論衡明引金縢古文說,孫以其與史記不合,乃曰,王氏充以為古者,今文亦古說也,豈非遁詞。

亦有未盡善者,然大致完善,優於江王,故王懿榮請以立學,其後又有 劉逢祿 尚書今古文集解魏源 書古微陳喬樅 今文尚書經說考,三家之書,皆主今文,不取古文,蓋自常州學派,以西漢今文為宗主,尚書一經亦主今文,

劉氏魏氏不取馬鄭,並不信馬鄭所傳逸十六篇,其識優於前人,惟既不取馬鄭古文,則當專宗伏生今文,而劉氏魏氏一切武斷改經增經。如魏氏改梓材為魯誥,且臆增以管叔為嗜酒亡國之類。

皆不盡善,陳氏博採古說,有功今文,惟其書頗似長編,搜羅多而斷製少,又必引鄭君為將伯,誤執古說為今文,以致反疑伏生,違棄初祖。如文王受命,周公避居二事,皆詆伏生老耄記憶不全。

亦有未盡善者,但以捃拾宏富,今文家說多存,治尚書者,先取是書與孫氏今古文註疏,悉心研究,明通大義,篤守其說,可不惑於歧趨,今即近人所著書中酌取兩家之說,指明初學所入門徑,以免歧誤,猶易取焦張兩家之說也,

若如陳灃所言,撰為集解義疏,當先具列伏傳史記之說,字字遵信,加以發明,不可誤據後起之詞,輕疑妄駮,次則取白虎通及兩漢書所引經說,加以漢碑所引之經,

此皆當日通行之今文,足備考證,又次則取馬鄭偽孔,擇其善者,以今文為折衷,合於今文者錄之,不合於今文者去之,或於疏引而加駮正,至蔡傳與近儒所著,則於義疏擇取其長,兩說相同,則取先出。如取蔡不取江是。

不合於今文者,概置不取,以免翏轕,惟其說尢足惑人,及人所誤信者,乃加辨駮,使勿迷眩,後人以此體例勒成一書,斯為盡善,否則俱收並蓄,未能別黑白定一尊,

古今雜淆,漢宋兼采,覽者如入五都之市,瞀惑不知所歸,祇是一部類書,無關一經閎旨,豈得為善本乎,今人 王先謙尚書孔傳參正,兼疏今古文,詳明精確,最為善為。

尚書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尚書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ctext.org/shang-shu/zh

尚書 : 虞書 -- 堯典:    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于位,讓于虞舜,作《 堯典 》。

1.   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2.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

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氄毛。帝曰:「 咨!汝羲暨和。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允釐百工,庶績咸熙。」

3. 帝曰:「 疇咨若時登庸?」放齊曰:「 胤子朱啟明。」帝曰:「 吁!嚚訟可乎? 」
       
帝曰:「 疇咨若予采?」驩兜曰:「 都!共工方鳩僝功。」帝曰:「 吁!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

       
帝曰:「 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僉曰:「於!鯀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 异哉!試可乃已。 」
       
帝曰,「 往,欽哉! 」九載,績用弗成。

4.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 否德忝帝位。 」曰:「 明明揚側陋。 」師錫帝曰:「 有鰥在下,曰虞舜。 」

帝曰:「 俞?予聞,如何? 」岳曰:「 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帝曰:「 我其試哉!女于時,觀厥刑于二女。」釐降二女于媯汭,嬪于虞。帝曰:「 欽哉! 」


蔡沈 : 書經集傳

蔡沈 : 書經集傳
http://archive.org/search.php?query=creator%3A%22%EF%BC%88%E5%AE%8B%EF%BC%89%E8%94%A1%E6%B2%88%22

吳汝綸 : 尚書故 (一)
http://archive.org/details/02072816.cn

孫星衍 : 尚書今古文注疏 (一)
http://archive.org/details/02072736.cn

黃式三 : 尚書啟幪 (一)
http://archive.org/details/02072777.cn


蔡沈 : 書経集註 (早稲田大学蔵書)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ro12/ro12_00466/

The Meaning of Hegel's Logic
http://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help/mean.htm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日本の国宝一覧

日本の国宝一覧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3%81%AE%E5%9B%BD%E5%AE%9D%E4%B8%80%E8%A6%A7#.E6.BC.A2.E7.B1.8D.EF.BC.88.E4.B8.AD.E5.9B.BD.E5.86.99.E6.9C.AC.EF.BC.89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http://archive.org/search.php?query=creator%3A%22%28%E6%B8%85%29%E7%B0%A1%E6%9C%9D%E4%BA%AE%22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1224

欽定書經圖說

           (漢)孔安國傳
尚書 13 卷             四部叢刊景宋本       元仿宋相臺五經本
           (唐)陸德明音義
           (漢)孔安國傳
尚書注疏 20 卷           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     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本
           (唐)孔穎達疏
           (漢)伏勝撰
           (漢)鄭玄注
尚書大傳 5 卷            四部叢刊景清刻左海文集本  清光緒崇文書局彙刻書本
           (清)陳壽祺輯校
書經集傳 6 卷   (宋)蔡沈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刻本
書集傳或問 2 卷  (宋)陳大猷撰  民國續金華叢書本      元刻本
尚書詳解 50 卷  (宋)陳經撰   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
禹貢論 3 卷    (宋)程大昌撰  宋淳熙刻本
禹貢説斷 4 卷   (宋)傅寅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刻元修本
尚書詳解 13 卷  (宋)胡士行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通志堂經解本
洪範口義 2 卷   (宋)胡瑗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尚書説 7 卷    (宋)黄度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通志堂經解本
尚書精義 50 卷  (宋)黄倫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尚書表注 2 卷   (宋)金履祥撰  清通志堂經解本
書經注 12 卷   (宋)金履祥撰  清十萬卷樓叢書本
尚書全解 40 卷  (宋)林之奇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通志堂經解本
           (宋)呂祖謙撰
書説 35 卷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通志堂經解本
           (宋)時瀾修定
禹貢指南 4 卷   (宋)毛晃撰   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
融堂書解 20 卷  (宋)錢時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尚書講義 20 卷  (宋)史浩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民國四明叢書本
東坡書傳 20 卷  (宋)蘇軾撰   明刻本
書疑 9 卷     (宋)王柏撰   清通志堂經解本
                    清嘉慶宛委别藏補配文淵閣四
尚書要義 20 卷  (宋)魏了翁撰  庫全書本
尚書詳解 26 卷  (宋)夏僎撰   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
洪範統一不分卷    (宋)趙善湘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藝海珠塵本
鄭敷文書説 1 卷  (宋)鄭伯熊撰  清藝海珠塵本
尚書集傳纂疏 6 卷 (元)陳櫟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通志堂經解本
書蔡傳旁通 6 卷  (元)陳師凱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通志堂經解本
書義斷法 6 卷   (元)陳悦道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書傳輯録纂注 6 卷 (元)董鼎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通志堂經解本
尚書通考 10 卷  (元)黄鎭成撰  清通志堂經解本       元刻本
尚書纂傳 46 卷  (元)王天與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通志堂經解本
書纂言 4 卷    (元)吳澄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通志堂經解本
讀書叢説 6 卷   (元)許謙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尚書句解 13 卷  (元)朱祖義撰  清通志堂經解本       元敏德書堂刻本
尚書疏衍 4 卷   (明)陳第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萬曆刻本
尚書辨解 10 卷  (明)郝敬撰   明郝氏九經解本       清湖北叢書本
書傳大全 10 卷  (明)胡廣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高麗刻本
洪範明義 2 卷   (明)黄道周撰  明崇禎刻本
書傳會選 6 卷   (明)劉三吾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刻本
尚書疑義 6 卷     (明)馬明衡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尚書考異 5 卷     (明)梅鷟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白鶴山房鈔本
尚書日記 16 卷    (明)王樵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萬曆刻本
尚書砭蔡編不分卷     (明)袁仁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今文尚書經説考 32 卷 (清)陳喬樅撰 清刻左海續集本
古文尚書辨偽 2 卷   (清)崔述撰  清道光四年東陽縣署刻本
書傳補商 17 卷    (清)戴鈞衡撰 清刻本
尚書義考 2 卷     (清)戴震撰  清聚學軒叢書本
尚書協異 2 卷     (清)戴祖啓撰 清嘉慶元年田畿刻本     稿本
尚書餘論 1 卷     (清)丁晏撰  清咸豐七年刻本
古文尚書撰異 32 卷  (清)段玉裁撰 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清皇清經解本
畏齋書經客難 3 卷   (清)龔元玠撰 清十三經客難本
洪範正論 5 卷     (清)胡渭撰  清乾隆刻本
禹貢錐指 20 卷    (清)胡渭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皇清經解本
尚書啓幪 5 卷     (清)黄式三撰 清光緖刻本
尚書講義 1 卷     (清)黄以周撰 清光緖二十一年南菁講舍刻本
古文尚書考 2 卷    (清)惠棟撰  清乾隆宋廷弼刻本
尚書集注述疏 32 卷  (清)簡朝亮撰 清光緖讀書堂刻本
書經參義 6 卷     (清)姜兆錫撰 清雍正刻九經補注本
尚書地理今釋 1 卷   (清)蔣廷錫撰 清皇清經解本        清指海本
尚書補疏 2 卷     (清)焦循撰  清焦氏叢書本
尚書解義 2 卷     (清)李光地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刻榕村全書本
尚書考 6 卷      (清)李榮陛撰 清嘉慶刻李厚岡集本
尚書今古文集解 30 卷 (清)劉逢祿撰 清皇清經解續編本
書序述聞 1 卷     (清)劉逢祿撰 清皇清經解續編本
                     民國十二年刻煙霞草堂遺書續
尚書微 1 卷      (清)劉光蕡撰 刻本
古文尚書冤詞 8 卷   (清)毛奇齡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西河合集本
尚書廣聽録 5 卷    (清)毛奇齡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西河合集本
今文尚書考證 30 卷  (清)皮錫瑞撰 清光緖刻師伏堂叢書本
古文尚書冤詞平議 2
             (清)皮錫瑞撰 清光緖二十二年思賢書局刻本

尚書注疏考證 19 卷  (清)齊召南撰 清皇清經解本
                     民國十八年仁和邵氏刻半巖廬
尚書傳授同異考 1 卷  (清)邵懿辰撰 所著書本
尚書小疏 1 卷     (清)沈彤撰  清乾隆刻果堂全集本
尚書考辨 4 卷     (清)宋鑒撰  清嘉慶四年刻本
尚書略説 2 卷     (清)宋翔鳳撰 清皇清經解續編本
尚書今古文注疏 30 卷 (清)孫星衍撰 清平津館叢書本       清皇清經解本
尚書駢枝 1 卷     (清)孫詒讓撰 民國十八年燕京大學本
尚書引義 6 卷     (清)王夫之撰 清道光守遺經書屋刻本    清船山遺書本
尚書稗疏 4 卷     (清)王夫之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船山遺書本
書經要義不分卷      (清)王建常撰 清雍正崇陽公署刻本
                     清光緖刻民國彙印王湘綺先生
尚書大傳補注 7 卷   (清)王闓運撰 全集本
尚書箋 30 卷     (清)王闓運撰 清光緖刻湘綺樓全書本
尚書後案 30 卷    (清)王鳴盛撰 清乾隆四十五年禮堂刻本   清皇清經解本
尚書商誼 3 卷     (清)王樹柟撰 清光緖十一年刻本
書古微 12 卷    (清)魏源撰  清光緖四年刻本       清皇清經解續編本
禹貢説 2 卷     (清)魏源撰  清同治六年方氏碧玲瓏館刻本
                    清光緖三十年王恩紱等刻桐城
尚書故不分卷      (清)吳汝綸撰 吳先生全書本
禹貢會箋 12 卷   (清)徐文靖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尚書古文疏證 8 卷  (清)閻若璩撰 清乾隆眷西堂刻本      清皇清經解續編本
禹貢本義 1 卷    (清)楊守敬撰 清光緖三十二年刻本
尚書誼略 28 卷   (清)姚永樸撰 清光緖刻集虛草堂叢書本
                    清光緖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書
達齋書説 1 卷    (清)俞樾撰  曲園雜纂本
書經衷論 4 卷    (清)張英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乾隆五十二年刻清獻堂全編
尚書質疑 2 卷    (清)趙佑撰  本
尚書證義 28 卷   (清)周用錫撰 清嘉慶友伏齋刻本
尚書埤傳 15 卷   (清)朱鶴齡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初刻本
禹貢長箋 12 卷   (清)朱鶴齡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尚書古注便讀 4 卷  (清)朱駿聲撰 民國華西國學叢書活字本
尚書既見不分卷     (清)莊存與撰 清乾隆五十八年刻本
尚書今古文考證 7 卷 (清)莊述祖撰 清道光刻珍埶宧遺書本
讀書偶識 10 卷   (清)鄒漢勛撰 清光緖左宗棠刻本      清皇清經解續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