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華外史
소화외사(小華外史)
本集8卷4冊, 別編2卷1冊, 續編2卷1冊, 共12卷6冊
表題, 版心題: 小華外史
序: 崇禎紀元後四庚寅(1830)夏首陽後人敦艮齋吳熙常書 ;
崇禎紀元後五戊辰(1868)安東金炳學謹序 ;
崇禎紀元後五戊辰(1868)淸風金學性謹序 ;
崇禎紀四癸巳(1833)冬首陽逸民吳慶元謹題
跋: 不肖男顯相謹書
印: 柳承根(1813-?)印
--
小華外史序
聖人之情見乎易。剝之極。必受之以復者。盖明天地之間。物不可終盡。而雖純陰之月。實未嘗無陽也。其憂患後世。至深切矣。
今夫夷狄入主中華。擧先王疆土人民。盡化爲旃裘湩酪之俗。自古猾夏之禍。未有若是之烈。乃陰道之極盛也。惟東韓一域。
獨不改冠裳禮樂之舊。雖勢窮力弱。靡所因極。而京周一念。如水必東。漢官威儀。猶見於左海。噫。斯豈非上九之碩果歟。然皓天不復。河淸難竢。
則人且偸安於姑息。漸染於見聞。只將皮幣珠玉。求媚於虎狼之暴。而幾不知華夷之大防。此小華外史之所以作也。其作也。盖亦不得已也。
嗚呼。烈皇帝甲申。卽天地閉塞之會。而屬國先受其鋒。丁丑城下之役。忠志之士。尙今扼腕而思一洒之。
時則有若忠烈公秋潭先生。與洪尹兩學士。爲天王立慬虜庭。天下莫不誦其名。東人之得免於左袵。繄先生是賴焉。族弟慶元善餘甫。
以忠烈公冢孫。慨大義之寢晦。痛深羞之莫雪。迺裒輯公私文獻之有關於尊攘者。
以至謏聞鎖錄虜史倭乘。靡不旁搜並採而立綱編年。竊取紫陽書法。起自洪武壬申。訖于當宁甲申。上下四百二十三年間。國號之肇錫也。
倭燹之東援也。壇壝之秩祀也。大寶之摸勒也。忠臣烈士之抗節而畢義也。奸壬亂賊之賣國而附虜也。記載畢該。衮鉞森然。而是乃盡述前言。不參己見。
豈非所謂惇史乎。至若皇轍南廵以後。掃去諸家之謬例。昭揭正統之有在。尤可以建不悖而俟不惑。其用工勤而其志誠。可悲矣。
書旣成。問序於余。余受而卒業。斂袵而歎曰。我東以小中華見稱於前史久矣。逮至有明御宇。視同內服。涵煦作興於東漸之化者。比古爲盛。政所謂進於中國則中國之者也。然今之中國。非昔之中國。則皇朝文獻之足徵。顧不在於我東乎。况陽無可盡之時。理有必反之幾。是書雖垂之空言。足以喚惺未死之人心。而異日眞人膺運。廓淸函夏。
東觀石渠纂修皇朝之正史。則寂寥篇簡。始可與天下共之。載筆者必有取焉。是豈易與俗人道哉。善餘姑秘藏之以俟可矣。其曰外史者。文則用史家例。而不敢以撰述自居云爾。
http://db.mkstudy.com/mksdb/e/korean-literary-collection/book/reader/8792/?sideTab=toc&contentTab=text&articleId=1264426
--
小華外史序
故郡守海州吳公。忠烈公六世冢嗣也。海州有首陽山而夷齊廟焉。自號首陽逸民。素服習春秋。卓犖有大節。
緬四國之有王。愾寤歎而念之。編纂字小事大之事。名之曰小華外史。年經月緯。州次部居。殆數十年。蒐輯極博。
未及修潤而卒。胄子參判公號採薇山人。學識超詣。克趾先美。乃就是書。悉遵遺志。刪其繁而益求其精。補其闕而必徵其信。
又費數十年而底于成。公以不佞爲忠貞公後裔。俾之校讐。窃甞略究其義例。盖以皇明實錄,我國朝寶鑑爲主。
以中外史乘公私傳記輔之。剪裁而綴續之。必注其書名。融會貫串。使百家之言。如出一人之手。
古之良史若司馬談遷,班彪固,姚察思廉,李大師延壽。皆父子相繼而爲之者也。惟首陽公作之。採薇公述之。成此不刊之書。庶可以追踵前哲矣。
嗚呼。自洪武迄崇禎。恩遇我邦家。如天地之覆燾。錫賚便蕃。奬諭隆摯。亟正宗系之誣。再奠將墜之社稷。以至四郊多壘之時。
切責邊臣不救屬國之難。雖伯叔甥舅之國。無以踰焉。從古中朝之於外藩。所未有也。丁丑以來。塗山之貢阻矣。會稽之耻深矣。
我宣文王。與同德之臣。訏謨密勿。將以滌腥塵而復皇圖。仙馭上賓。大義雖未克伸於天下。然賴此而尊攘之旨。光顯于東土。烈聖承之。
闡明崇報。無所不用其極。築壇而祀三皇。命撰尊周之錄。外藩之於中朝。屋社之久而追慕愛戴終始如一日。亦從古所未有也。所聞所傳聞。浸遠浸微。見於文字者。雜出而考覈爲難。首陽公有憂之。折衷衆說。統于一而整齊其辭。
然後上下四百二十三年。事無不該。燦然明彰。皇華之盛。黍離之感。匪風下泉之思。盤鬱乎行墨之間。後之讀是書者。其有不慷慨擊節怳若身親見之也。我兩家先祖與洪忠正公所樹立。昭乎日月。崒乎泰山。求仁而得仁。同符夷齊。繄公父子因籍鄕而取以爲號。殫平生之力爲是書。而垂之百代。噫。斯其無媿爲忠烈公之嗣也歟。
採薇公之胤取善氏觀察嶺南。將以是書付剞劂。問序於不佞。義固不敢辭。憶曾與聞緖綸。如在耳目。而尋繹前塵。漠若邃古。今雖有疑。于何敢質。撫卷長吁。不禁泫然以涕。公謂陪臣之臨難捐軀斥和守義者。皆是爲天王盡節。
宜附記斯編。發之凡例。以待後人。朝野著錄。或失之誣。或失之私。去取失當。是非不明。難以更僕數。誠能削繆祛僞。摭實存眞。愼擇無瑕之人而傳之。備載列朝褒揚之典。以續成完書。其善繼善述。不亦大乎。觀察勉之哉。
http://db.mkstudy.com/mksdb/e/korean-literary-collection/book/reader/8818/?sideTab=toc&contentTab=text&articleId=1295788
--
小華外史跋 己酉
嗚呼。犬戎之亂中華。唐虞未嘗有也。特不過苗頑之不卽。荊舒之可懲。有或介處於東南邊裔。固不敢憑凌跳踉。
如後世五胡遼金元之爲。然聖人深憂遠慮於未形之前。乃於命官分職之際。慨然以蠻夷之猾夏。列之於黎民之阻飢。
讒說之殄行。盖尊夏攘夷之嚴。乃天地之大防。不可苟焉而已者也。而孔子之春秋。朱子之綱目。皆祖述斯義。惓惓而三致意焉。
或曰吾邦之義。不忘皇明。盖由於感激東援之恩。嗚呼。假使無當日東援之恩。則吾東君子。可弁髦正誼而不之講乎。譬如父子之間。
眷愛慈恤。寔出於天彝之篤摯。偶或有撫摩之所不及。顧復之所未遑。則爲其子者。尙可計較乎。施爲之多少。以爲報答之輕重乎。
則其於天性天倫當然之理。何如哉。朱夫子於南渡以後。力言討復之義者。雖非有陵墓之讎。徽欽之辱。而斷斷苦心。
尙必以冠屨之倒置。爲霄壤之大變。而思所以撥亂反正。用繼夫春秋攘夷之統矣。賢澤寖湮。世敎日衰。士大夫昧於華夷之分。奪於利害之私。
浸淫腥。習熟見聞。以爲應然。其克存人紀之大閑。而識忍痛含冤迫不得已之意者寥寥。其將日遠月忘。淪胥爲夷狄禽獸而莫之捄也。
首陽逸民吳公慶元氏。裒輯洪武壬申以來字小事大底文獻。編年繫月。鉅細不遺。仍及啓禎後朝野史乘之有關於尊攘大經者。
公胤子採薇山人顯相氏。重定其原編。附之以王人姓名錄皇朝遺民錄殉節死難錄。統名之曰小華野乘。丙丁以還。斥和大義之建天地懸日星者。
罔不經緯乎其中。洵爲千百劫不泐之書。或者以爲公先祖忠烈公危忠大節。有辭乎天下萬世。而此書之作。
盖專爲闡揚斯義而設。是亦淺之知公。而靡足爲此書定案。然斯義也。忠烈公旣見得是而允蹈之矣。不有其光先而啓後者。則亦何以與此哉。
善乎吳文元公之論。以大易剝極而受復者。爲天地之常經。異日函夏廓淸。此書始出。而可與天下共之。然則此書非吳氏一家之書。
乃洞竆宙不可闕之籍也。不佞旣重公之托。敬盥而題其後如此。
http://db.mkstudy.com/mksdb/e/korean-literary-collection/book/reader/8805/?sideTab=toc&contentTab=text&articleId=1285804
--
小華外史. 巻之1-8,別編巻之1-2,続編巻之1-2 / 呉慶元 編輯 ; [呉]顕相 重校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ri06/ri06_04074/
http://sjw.history.go.kr/main.do
http://dh.aks.ac.kr/jsg/index.php/K2-116_%E5%B0%8F%E8%8F%AF%E5%A4%96%E5%8F%B2_%EC%86%8C%ED%99%94%EC%99%B8%EC%82%AC
http://dh.aks.ac.kr/jsg/index.php/(%EC%A0%84%EC%B2%B4)%EC%9E%A5%EC%84%9C%EA%B0%81_%EB%B3%B8%EB%8F%84%EC%84%9C_%ED%95%9C%EA%B5%AD%EB%B3%B8_%E5%8F%B2%E9%83%A8_%EC%9B%90%EB%AC%B8%EC%9E%90%EB%A3%8C_%EC%97%B4%EB%9E%8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