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六 : 復次云何不如理作意施設建立。嗢拕南曰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 : 復次云何不如理作意施設建立。嗢拕南曰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三
復次云何不如理作意施設建立。嗢拕南曰。
「 執因中有果
顯了有去來
我常宿作因
自在等害法
邊無邊矯亂
計無因斷空
最勝淨吉祥
由十六異論」
[006-0303c]
由十六種異論差別。顯不如理作意。應知
何等十六。一因中有果論。二從緣顯了論。三
去來實有論。四計我論。五計常論。六宿作因
論。七計自在等為作者論。八害為正法
論。九有邊無邊論。十不死矯亂論。十一無因
見論。十二斷見論。十三空見論。十四妄計最
勝論。十五妄計清淨論。十六妄計吉祥論。
因中有果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
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常常時恒恒時。於
諸因中具有果性。謂雨眾外道作如是計。
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顯示因中具有果性。答由教及理故。教者。
謂彼先師所造教藏。隨聞轉授傳至于今。
顯示因中先有果性。理者。謂即如彼沙門
若婆羅門。為性尋思為性觀察。住尋思地。
住自辦地。住異生地。住隨思惟觀察行地。
彼作是思。若從彼性。此性得生。一切世間
共知共立。彼為此因非餘。又求果者唯取
此因非餘。又即於彼加功營搆諸所求事
非餘。又若彼果即從彼生不從餘生。是故
彼果因中已有。若不爾者應立一切是一切
因。為求一果應取一切。應於一切加功
營搆。應從一切一切果生。如是由施設故
求取故。所作決定故。生故。彼見因中常有
果性。
應審問彼。汝何所欲。何者因相。何者
果相。因果兩相。為異不異。若無異相。便無
因果二種決定。因果二種。無差別故。因中
有果。不應道理。若有異相。汝意云何。因中
果性。為未生相。為已生相。若未生相。便於
[006-0304a]
因中。果猶未生。而說是有。不應道理。若已
生相。即果體已生。復從因生。不應道理。是
故。因中非先有果。然要有因待緣果生。又
有相法。於有相法中。由五種相。方可了知。
一於處所可得。如甕中水。二於所依可
得。如眼中眼識。三即由自相可得。如因
自體不由比度。四即由自作業可得。五
由因變異故。果成變異。或由緣變異故。果
成變異。是故彼說常常時。恒恒時。因中有
果。不應道理。由此因緣。彼所立論。非如理
說。如是不異相故。異相故。未生相故。已生
相故。不應道理。
從緣顯了論者。謂如有一
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一
切諸法性本是有。從眾緣顯。不從緣生。謂
即因中有果論者。及聲相論者。作如是計。
問何因緣故。因中有果論者。見諸因中先有
果性從緣顯耶。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
說。理者謂如有一為性尋思。為性觀察。廣
說如前。彼如是思。果先是有。復從因生。不
應道理。然非不用功為成於果。彼復何
緣而作功用。豈非唯為顯了果耶。彼作如
是妄分別。已立顯了論。
應審問彼。汝何
所欲。為無障緣而有障礙。為有障緣耶。
若無障緣者。無障礙緣。而有障礙。不應
道理。若有障緣者。屬果之因。何故不障。同
是有故。不應道理。譬如黑闇障瓫中水
亦能障瓫。若言障緣亦障因者。亦應顯因
俱被障故。而言但顯因中先有果性不顯
因者。不應道理。復應問彼。為有性是障
[006-0304b]
緣。為果性耶。若有性是障緣者。是即有性。
常不顯了。不應道理。因亦是有。何不為障。
若言果性是障緣者。是則一法亦因亦果。
如芽是種子果是莖等。因是即一法。亦顯不
顯。不應道理。又今問汝。隨汝意答。本法
與顯為異不異。若不異者。法應常顯。顯已
復顯。不應道理。若言異者。彼顯為無因
耶。為有因耶。若言無因。無因而顯。不應
道理。若有因者。果性可顯非是因性。以不
顯因。能顯於果。不應道理。如是無障緣
故。有障緣故。有相故。果相故。顯不異故。顯
異故。不應道理。是故汝言若法性無是即
無相。若法性有是即有相。性若是無不可
顯了。性若是有方可顯了者。不應道理。我
今當說。雖復是有不可取相。謂或有遠
故雖有而不可取。又由四種障。因障故而
不可取。復由極微細故而不可取。或由心
散亂故而不可取。或由根損壞故而不可
取。或由未得彼相應智故而不可取。如
因果顯了論。不應道理。當知聲相論者亦
不應理。此中差別者。外聲論師起如是見
立如是論。聲相常住無生無滅。然由宣吐
方得顯了。是故此論如顯了論非應理說。
去來實有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
若在此法者。由不正思惟故。起如是見
立如是論。有過去有未來。其相成就猶如
現在實有非假。問何因緣故彼起如是見
立如是論。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又
在此法者。於如來經不如理分別故。謂
[006-0304c]
如經言。一切有者即十二處。此十二處實相
是有。又薄伽梵說有過去業。又說有過去
色有未來色。廣說乃至識亦如是。理者。謂
如有一為性尋思。為性觀察。廣說如前。彼
如是思。若法自相安住此法真實是有。此
若未來無者。爾時應未受相。此若過去無
者。爾時應失自相。若如是者。諸法自相應
不成就。由此道理亦非真實故。不應理。
由是思惟起如是見。立如是論。過去未來
性相實有。
應審問彼。汝何所欲。去來二相
與現在相為一為異。若言相一。立三世
相不應道理。若相異者。性相實有不應道
理。又汝應說自意所欲。墮三世法為是常
相為無常相。若常相者。墮在三世不應道
理。若無常相。於三世中恒是實有不應道
理。又今問汝。隨汝意答。為計未來法來至
現在世耶。為彼死已於此生耶。為即住未
來為緣生現在耶。為本無業今有業耶。
為本相不圓滿今相圓滿耶。為本異相今
異相耶。為於未來有現在分耶。若即未來
法來至現在者。此便有方所。復與現在應
無差別。復應是常不應道理。若言未來
死已現在生者是即未來。不生於今現在
世法本無今生。又未來未生而言死沒。不
應道理。若言法住未來以彼為緣生現
在者。彼應是常。又應本無今生非未來法
生。不應道理。若本無業用今有業用。是
則本無今有便有如前所說過失不應道
理。又汝何所欲。此業用與彼本法。為有異
[006-0305a]
相為無異相。若有異相。此業用相未來無
故。不應道理。若無異相。本無業用今有
業用。不應道理。如無業用有此過失如
是。相圓滿。異相。未來分相應知亦爾。此中
差別者。復有自性雜亂過失故。不應道理。
如未來向現在。如是現在往過去。如其所
應過失應知。謂即如前所計諸因緣及所
說破道理如是。自相故共相故。來故死故。
為緣生故業故。相圓滿故相異故。未來有
分故。說過去未來體實有論。不應道理。如
是說已復有難言。若過去未來是無。云何緣
無而有覺轉。若言緣無而有覺轉者。云何
不有違教過失。如說一切有者。謂十二處。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世間取無之覺。為起
耶為不起耶。若不起者。能取無我。兔角。
石女兒。等覺皆應是無。此不應理。又薄伽
梵說。我諸無諂聲聞。如我所說正修行時。若
有知有若無知無。此不應道理。若言起
者。汝意云何。此取無覺。為作有行為作無
行。若作有行。取無之覺而作有行。不應道
理。若作無行者。汝何所欲。此無行覺。為緣
有事轉。為緣無事轉若緣有事轉者。無
行之覺緣有事轉。不應道理。若緣無事轉
者。無緣無覺不應道理。又雖說一切有者
謂十二處。然於有法密意說有有相。於無
法密意說有無相。所以者何。若有相法能
持有相。若無相法能持無相。是故俱名為
法俱名為有。若異此者。諸修行者唯知於
有不知於無應非無間觀所知法。不應
[006-0305b]
道理。又雖說言有過去業。由此業故諸有
情受有損害受無損害受。此亦依彼習氣。
密意假說為有。謂於諸行中。曾有淨不淨
業。若生若滅由此因緣彼行勝異相續而轉
是名習氣。由此相續所攝習氣故。愛不愛
果生。是故於我無過。而汝不應道理復雖
說言有過去色有未來色有現在色如是
乃至識亦爾者此亦依三種行相。密意故說。
謂因相自相果相。依彼因相密意說有未
來。依彼自相密意說有現在依彼果相密
意說有過去。是故無過。又不應說過去未
來是實有相。何以故。應知未來有十二種
相故。一因所顯相。二體未生相。三待眾緣
相。四已生種類相。五可生法相。六不可生法
相。七未生雜染相。八未生清淨相。九應可求
相。十不應求相。十一應觀察相。十二不應觀
察相。當知現在亦有十二種相。一果所顯
相。二體已生相。三眾緣會相。四已生種類相。
五一剎那相。六不復生法相。七現雜染相。八
現清淨相。九可憙樂相。十不可憙樂相。十一
應觀察相。十二不應觀察相。當知過去亦有
十二種相。一已度因相。二已度緣相。三已度
果相。四體已壞相。五已滅種類相。
六不復生法相。七靜息雜染相。八靜息清淨
相。九應顧戀處相。十不應顧戀處相。十一應
觀察相。十二不應觀察相。
計我論者。謂如有
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有我薩埵命者生者。有養育者數取趣者。如
是等諦實常住。謂外道等作如是計。問何
[006-0305c]
故彼外道等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答由教
及理故。教如前說。理者。謂如有一為性尋
思為性觀察。廣說如前。由二種因故。一先
不思覺率爾而得有薩埵覺故。二先已思
覺得有作故。彼如是思。若無我者見於五
事。不應起於五有我覺。一見色形已。唯應
起於色形之覺。不應起於薩埵之覺。二見
順苦樂行已。唯應起於受覺。不應起於勝
劣薩埵之覺。三見已立名者名相應行已。
唯應起於想覺。不應起於剎帝利。婆羅門。
吠舍。戌陀羅。佛授。德友。等薩埵之覺。四見
作淨不淨相應行已。唯應起於行覺。不應
起於愚者智者薩埵之覺。五見於境界識隨
轉已。唯應起於心覺。不應起於我。能見。
等薩埵之覺。由如是先不思覺。於此五事
唯起五種薩埵之覺。非諸行覺。是故先不
思覺見已率爾而起有薩埵覺故。如是決定
知有實我。又彼如是思若無我者。不應
於諸行中先起思覺得有所作。謂我以眼
當見諸色。正見諸色。已見諸色。或復起
心。我不當見。如是等用。皆由我覺行為先
導。如於眼見如是。於耳鼻舌身意應知亦
爾。又於善業造作善業止息。不善業造作不
善業止息。如是等事。皆由思覺為先。方得
作用。應不可得如是等用。唯於諸行。不
應道理。
由如是思故。說有我。我今問汝。
隨汝意答。為即於所見事起薩埵覺。為
異於所見事起薩埵覺耶。若即於所見事
起薩埵覺者。汝不應言即於色等計有
[006-0306a]
薩埵。計有我者是顛倒覺。若異於所見事
起薩埵覺者。我有形量。不應道理。或有
勝劣。或剎帝利等。或愚或智。或能取彼色等
境界。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為唯由此法
自體起此覺耶。為亦由餘體起此覺耶。
若唯由此法自體起此覺者。即於所見起
彼我覺。不應說名為顛倒覺。若亦由餘體
起此覺者。即一切境界。各是一切境界覺因
故。不應理。又汝何所欲。於無情數有情
覺。於有情數無情覺。於餘有情數餘有情
覺。為起為不起耶。若起者。是即無情應是
有情。有情應是無情。餘有情應是餘有情。
此不應理。若不起者。則非撥現量。不應道
理。又汝何所欲。此薩埵覺。為取現量義。為
取比量義耶。若取現量義者。唯色等蘊是
現量義。我非現量義。故不應理。若取比量
義者。如愚稚等。未能思度。不應率爾起
於我覺。又我今問汝。隨汝意答。如世間所
作。為以覺為因。為以我為因。若以覺為
因者。執我所作。不應道理。若以我為因
者。要先思覺得有所作。不應道理。又汝何
所欲。所作事因。常無常耶。若無常者。此所作
因體是變異。執我有作不應道理。若是常
者。即無變異。無變有作不應道理。又汝
何所欲。為有動作之我能有所作。為無動
作之我有所作耶。若有動作之我能有所
作者。是即常作。不應復作。若無動作之我
有所作者。無動作性而有所作。不應道
理。又汝何所欲。為有因故我有所作。為無
[006-0306b]
因耶。若有因者。此我應由餘因策發方有
所作。不應道理。若無因者。應一切時作一
切事。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此我為依自
故能有所作。為依他故能有所作。若依自
者。此我自作老病死苦雜染等事。不應道
理。若依他者。計我所作不應道理。又我
今問汝。隨汝意答。為即於蘊施設有我。
為於諸蘊中。為蘊外餘處。為不屬蘊耶。若
即於蘊施設我者。是我與蘊無有差別。而
計有我諦實常住。不應道理。若於諸蘊中
者。此我為常為無常耶。若是常者。常住之
我為諸苦樂之所損益。不應道理。若無損
益起法非法。不應道理。若不生起法及非
法。應諸蘊身畢竟不起。又應不由功用我
常解脫。若無常者。離蘊體外有生有滅。相
續流轉法不可得故。不應理。又於此滅壞。
後於餘處不作而得。有大過失。故不應理。
若蘊外餘處者。汝所計我應是無為。不應
道理。若不屬蘊者。我一切時應無染污。又
我與身不應相屬。此不應理。又汝何所欲。
所計之我。為即見者等相。為離見者等相。
若即見者等相者。為即於見等假立見者
等相。為離於見等別立見者等相。若即於
見等假立見者等相者。則應見等是見者
等。而汝立我為見者等。不應道理。以見者
等與見等相。無差別故。若離於見等別立
見者等相者。彼見等法。為是我所成業。為
是我所執具。若是我所成業者。若如種子
應是無常。不應道理。若言如陶師等假立
[006-0306c]
丈夫。此我應是無常。應是假立。而汝言是
常是實。不應道理。若言如具神通假立
丈夫。此我亦應無常。假立於諸所作隨意
自在。此亦如前不應道理。若言如地。應
是無常。又所計我無如地大。顯了作業故
不應理。何以故。世間地大所作業用顯了
可得。謂持萬物令不墜下。我無是業顯了
可得。若如虛空應非實有。唯於色無假
立空故。不應道理。虛空雖是假有。而有
業用分明可得。非所計我故。不應理。世
間虛空所作業用分明可得者。謂由虛空故
得起往來屈伸等業。是故見等是我所成業。
不應道理。若是我所執具者。若言如鎌。如
離鎌外餘物。亦有能斷作用。如是離見等。
外於餘物上。見等業用不可得故。不應
道理。若言如火。則徒計於我。不應道理。
何以故。如世間火。離能燒者亦自能燒故。
若言離見者等相別有我者。則所計我相
乖一切量。不應道理。又我今問汝。隨汝
意答。汝所計我。為與染淨相應而有染
淨。為不與染淨相應而有染淨耶。若與
染淨相應而有染淨者。於諸行中有疾
疫災橫及彼止息順益可得。即彼諸行雖無
有我。而說有染淨相應。如於外物。內身亦
爾。雖無有我。染淨義成。故汝計我不應
道理。若不與染淨相應而有染淨者。離
染淨相我有染淨。不應道理。又我今問汝。
隨汝意答。汝所計我為與流轉相相應而
有流轉。為不與流轉相相應。而有流轉及
[006-0307a]
止息耶。若與流轉相相應。而有流轉及止
息者。於諸行中有五種流轉相可得。一有
因。二可生三可滅。四展轉相續生起。五有變
異。若諸行中此流轉相可得。如於身芽河
燈乘等。流轉作用中雖無有我。即彼諸行
得有流轉及與止息何須計我。若不與彼
相相應。而有流轉及止息者。則所計我無
流轉相而有流轉止息。不應道理。又我今
問汝。隨汝意答。汝所計我。為由境界所
生。若苦若樂及由思業。并由煩惱隨煩惱
等之所變異。說為受者作者及解脫者。為
不由彼變異。說為受者等耶。若由彼變異
者。是即諸行是受者作者及解脫者。何須計
我。設是我者。我應無常。不應道理。若不
由彼變異者。我無變異而是受者作者及
解脫者。不應道理。又汝今應說自所欲。為
唯於我說為作者。為亦於餘法說為作者。
若唯於我。世間不應說火為燒者光為照
者。若亦於餘法。即於見等諸根。說為作者
徒分別我。不應道理。又汝應說自意所欲。
為唯於我建立於我。為亦於餘法建立於
我。若唯於我者。世間不應於彼假說士夫
身呼為德友佛授等。若亦於餘法者。是則
唯於諸行假說名我。何須更執別有我耶。
何以故。諸世間人唯於假設士夫之身。起有
情想立有情名及說自他。有差別故。又汝
何所欲。計我之見為善為不善耶。若是善
者。何為極愚癡人深起我見。不由方便率
爾而起。能令眾生怖畏解脫。又能增長諸
[006-0307b]
惡過失。不應道理。若不善者。不應說正及
非顛倒。若是邪倒所計之我體是實有。不應
道理。又汝何所欲。無我之見。為善為不善
耶若言是善。於彼常住實有我上。見無有
我。而是善性非顛倒計。不應道理。若言不
善。而一切智者之所宣說。精勤方便之所生
起。令諸眾生不怖解脫能速證得白淨之
果。諸惡過失如實對治。不應道理。又汝意
云何。為即我性自計有我。為由我見耶。若
即我性自計有我者。應一切時無無我覺。
若由我見者。雖無實我。由我見力故於
諸行中妄謂有我。是故汝計定實有我不
應道理。如是不覺為先而起彼覺故。思覺
為先見有所作故。於諸蘊中假施設故。
由於彼相安立為有故。建立雜染及清淨
故。建立流轉及止息故。假立受者作者解
脫者故。施設有作者故。施設言說故。施
設見故。計有實我皆不應理。
又我今當
說第一義我相。所言我者。唯於諸法假立
為有。非實有我。然此假我。不可說言與
彼諸法異不異性。勿謂此我是實有體。或
彼諸法即我性相。又此假我。是無常相。是非
恒相。非安保相。是變壞相。生起法相。老病
死相。唯諸法相。唯苦惱相故。薄伽梵說。苾芻
當知。於諸法中假立有我。此我無常無恒
不可安保。是變壞法。如是廣說。由四因。故
於諸行中假設有我。一為令世間言說易
故。二為欲隨順諸世間故。三為欲斷除
謂定無我諸怖畏故。四為宣說自他成就
[006-0307c]
功德成就過失。令起決定信解心故。是故
執有我論非如理說。
計常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
如是見立如是論。我及世間皆實常住。非
作所作。非化所化。不可損害積聚而住。如
伊師迦。謂計前際說一切常者。說一分常
者。及計後際說有相者。說無相者。說非
想非非想者。復有計諸極微是常住者。作
如是計。問何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
是論。我及世間是常住耶。答彼計因緣如經
廣說。隨其所應盡當知。此中計前際者。謂
或依下中上靜慮。起宿住隨念。不善緣起故。
於過去諸行。但唯憶念不如實知。計過去
世以為前際。發起常見。或依天眼計現在
世以為前際。於諸行剎那生滅流轉不如
實知。又見諸識流轉相續從此世間至彼
世間。無斷絕故。發起常見。或見梵王隨意
成立。或見四大種變異。或見諸識變異。計
後際者。於想及受雖見差別。然不見自
相差別。是故發起常見。謂我及世間皆悉常
住。又計極微是常住者。以依世間靜慮起
如是見。由不如實知緣起故。而計有為
先有果集起。離散為先有果壞滅。由此因
緣彼謂從眾微性麁物果生。漸析麁物乃
至微住。是故麁物無常極微是常。
此中計前
際後際常住論者。是我執論。差別相所攝故。
我論已破。當知。我差別相論亦已破訖。又我
今問汝。隨汝意答。宿住之念。為取諸蘊
為取我耶。若取蘊者。執我及世間是常。不
[006-0308a]
應道理。若取我者。憶念過去如是名等諸
有情類。我曾於彼如是名如是姓。乃至廣
說。不應道理。又汝意云何。緣彼現前和合
色境眼識起時。於餘不現不和合境所餘諸
識。為滅為轉。若言滅者。滅壞之識而計為
常。不應道理。若言轉者。由一境界。依一
切時。一切識起。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所
執之我。由想所作及受所作。為有變異為
無變異。若言有者。計彼世間及我常住。不
應道理。若言無者。有一想已復種種想。復
有小想及無量想。不應道理。又純有樂已
復純有苦。復有苦有樂有不苦不樂。不應
道理。又若計命即是身者。彼計我是色。若
計命異於身者。彼計我非色。若計我俱遍。
無二無缺者。彼計我亦是色亦非色。若為
對治此故。即於此義中。由異句異文。而起
執者。彼計我非色非非色。又若見少色少
非色者。彼計有邊。若見彼無量者。彼計有
無邊。若復遍見而色分少非色分無量。或色
分無量。非色分少者。彼計亦有邊亦無邊
若為對治此故。但由文異不由義異。而
起執者。彼計非有邊非無邊。或計解脫之
我遠離二種。又計極微常住論者。我今問
汝。隨汝意答。汝為觀察計極微常。為不
觀察計彼常耶。若不觀察者。離慧觀察
而定計常。不應道理。若言已觀察者。違
諸量故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諸微塵性。
為由細故計彼是常。為由與麁果物其相
異故計彼常耶。若由細者。離散損減轉復
[006-0308b]
羸劣。而言是常不應道理。若言由相異
故者。是則極微。超過地水火風之相。不同
種類相故。而言能生彼類果。不應道理。又
彼極微。更無異相可得故。不中理。又汝何
所欲。從諸極微所起麁物。為不異相為
異相耶。若言不異相者。由與彼因無差
別故。亦應是常。是則應無因果決定。不
應道理。若異相者。汝意云何。為從離散極
微麁物得生。為從聚集耶。若言從離散
者。應一切時一切果生。是則應無因果決
定。不應道理。若從聚集者。汝意云何。彼麁
果物從極微生時。為不過彼形質之量。為
過彼形質量耶。若言不過彼形質量者。
從形質分物。生形質有分物。不應道理。若
言過者。諸極微體無細分故不可分析。所
生麁物亦應是常。亦不中理。若復說言有
諸極微本無今起者。是則計極微常。不應
道理。又汝何所欲。彼諸極微起造麁物。為
如種子等。為如陶師等耶。若言如種子
等者。應如種子體是無常。若言如陶師
等者。彼諸極微應有思慮。如陶師等。不
應道理。若不如種等及陶師等者。是則同
喻不可得故。不應道理。又汝意云何。諸外
物起為由有情為不爾耶。若言由有情
者。彼外麁物由有情生。所依細物不由有
情。不應道理。誰復於彼制其功能。若言不vs
由有情者。是則無用而外物生。不應道
理。如是隨念諸蘊有情故。由一境界一切
識流不斷絕故。由想及受變不變故。計
[006-0308c]
彼前際及計後際常住論者。不應道理。又
由觀察不觀察故。由共相故。由自相故。
由起造故。根本所用故。極微常論不應道
理。是故計常論者。非如理說。我今當說常
住之相。若一切時。無變異相。若一切種無變
異相。若自然無變異相。若由他無變異相。
又無生相當知是常住相。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
KR6n0001 瑜伽師地論-唐-彌勒菩薩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6n0001/
1829瑜伽師地論略纂(16卷) 1830成唯識論述記(20卷) 1831成唯識論掌中樞要(4卷)
1832成唯識論了義燈(13卷) 1833成唯識論演祕(14卷) 1834二十唯識論述記(2卷)
韋達 :成唯識論英譯 : Wei Tat tr. : Cheng Wei-Shih Lun ( Doctrine of Mere-Consciousness)
http://www.dhalbi.org/dhalbi/
印順導師與 香港佛教
http://www.buddhismmiufa.org.hk/buddhism/people/yunshun_HKBuddhism.htm
印順 : 英譯成唯識論序
http://yinshun-edu.org.tw/zh-hant/book/export/html/2518
印順: 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永光集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NX027/new2_1.htm
印順: 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永光集
http://yinshun-edu.org.tw/Master_yinshun/y43_01
大智度論講義 - 印順文教基金會
http://www.yinshun.org.tw/freebook/%E5%A4%A7%E6%99%BA%E5%BA%A6%E8%AB%96%E8%AC%9B%E7%BE%A9%EF%BC%88%E4%B8%80%EF%BC%89Ev2.pdf
大智度論講義 - 印順文教基金會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NX012/nx012134003.pdf
--
印順導師:大智度論校勘記
http://yifertw.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8251.html
成唯識論述記序釋--善珠, 成唯識論述記‧賴耶篇
http://www.buddhistmantra.hk/course/
Sogen : 印度佛教思想諸體系
Mookerjee : 佛教的萬有流轉哲學
The Buddhist Philosphy Of Universal Flux, Satkari Mookerjee
https://www.wisdomlib.org/buddhism/book/the-buddhist-philosophy-of-universal-flux
http://www.dhammikaweb.com/
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For Authentic Literature on Buddhism
http://www.bps.lk/index.ph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