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文筆要訣

文筆要訣


《文筆要訣》,唐人杜正倫撰。大題為 " 文筆要訣 ",小題為 " 句端 ",皆言語助詞。


王利器先生以之為言虛字最早之專書,並著有《文筆要訣校箋》。此書兩唐書本傳 及兩唐志均未見著錄。


今傳日本 平安末期 手抄本,昭和十八年(1943)據五島慶太郎藏本影印。此書對於文學、語言學等研究極有價值。


文筆要訣

唐·杜正倫




句  端


     屬事比辭,皆有次第;每事至科分之別,必立言以間之,然後義勢可得相承,文體因而倫貫也。新進之徒,或有未悟,聊複商略,以類別之雲爾。

     觀夫,惟夫,原夫,若夫,竊惟,竊聞,聞夫,惟昔,昔者,蓋夫,自昔,惟。

    右併發端置辭,泛敘事物也。謂若陳造化物象,上古風跡,及開廓大綱、敘況事理,隨所作狀,量取用之。大凡觀夫、惟夫、原夫、若夫、竊聞、聞夫、竊惟等語,可施之大文,余則通用。其表啟等,亦宜以臣聞及稱名為首,各見本法。



     至如,至乃,至其,於是,是則,斯則,此乃,誠乃。

     右並承上事勢,申明其理也。謂上已敘事狀,以複申重論之,以明其理。



     洎于,逮于,至於,既而,亦既,俄而,洎、逮,及,自,屬。

     右並因事變易多,限之異也。謂若述世道革易,人事推移,用之而為異也。



     乃知,方知,方驗,將知,固知,斯乃,斯誠,此固,此實,誠知,是知,何知,所知,是故,遂使,遂令,故能,故使,所謂,可謂。

     右並取下言,證成于上也。謂上所敘義,必待此後語,始得證成也。或多析名理,或比況物類,不可委說。



     況乃,矧夫,矧唯,何況,豈若,未若,豈有,豈至。

     右並追敘上義,不及于下也。謂若已敘功業事狀于上,以其輕小,後更雲"況乃""豈雲"其事其狀雲。



     豈獨,豈唯,豈止,甯獨,甯止,何獨,何止,豈直。

     右並引取彼物,為此類也。謂若已敘此事,又引彼與此相類者,雲"豈唯"彼如然也。



     假令,假使,假複,假有,縱令,縱使,縱有,就令,就使,就如,雖令,雖使,雖複,設令,設使,設有,設複,向使。

     右並大言彼事,不越比也。謂若已敘前事,"假令"深遠高大則如此,此終不越。



     雖然,然而,但以,正以,直以,只為。

     右並將取後義,反于前也。謂若敘前事訖,雲"雖然"仍有如此理也。



     豈令,豈使,何容,豈至,豈其,何有,豈可,寧可,未容,未應,不容,詎令,詎可,詎使,而乃,而使,豈在,安在。

     右並敘事狀所求不宜然也。謂若揆其事狀所不令然,雲"豈令其至於是"。



     豈類,詎以,豈如,未如。

     右並論此物勝於彼也。謂敘此物微也,訖,陳"豈若"彼物微小之狀。



     若乃,爾乃,爾某,爾則,夫其,若其,然其。

   右並覆敘前事,體其狀也。若前已敘事,次便雲"若乃"等,體寫其狀理。



     倘若,倘使,如其,如使,若其,若也,若使,脫若,脫使,脫複,必其,必若,或若,或可,或當。

     右並逾分測量,或當爾也。譬如論其事使異理,雲如此。



     唯應,唯當,唯可,只應,只可,亦當,乍可,必能,必應,必當,必使,會當。

     右並看世斟酌,終歸然也。若雲看上形勢,"唯應"如此。



     方當,方使,方冀,方令,庶使,庶當,庶以,冀當,冀使,將使,夫使,令夫,所冀,所望,方欲,更欲,便當,行欲,足令,足便。

     右並勢有可然,期於終也。謂若敘其事形勢,方終當如此。



     豈謂,豈知,豈其,誰知,誰言,何期,何謂,安知,甯謂,甯知,不謂,不悟,不期,豈悟,豈慮。

     右並事有變常,異于始也。謂若其事,應令如彼,忽令如此。



     加以,加複,況複,兼以,兼複,又以,又複,重以,且複,仍複,尚且,猶複,猶欲,而尚,尚或,尚能,尚欲,猶仍,且尚。

     右並更論後事,以足前理也。謂若敘前事已訖,雲"加以"又如此。



     莫不,罔不,罔弗,無不,咸欲,咸將,並欲,皆欲,盡欲,皆並咸。

     右並總論物狀也。



     自非,若非,若不,如不,苟非。

     右並引其大狀,令至甚也。若敘其事至甚者,雲"自非"如此雲。



     何以,何能,何可,豈能,詎能,詎使,詎可,疇能,奚可,奚能。

     右並因緣前狀,論可致也。若雲"自非"行彼,何以如此。



     方慮,方恐,所恐,將恐,或恐,或慮,只恐,唯慮。

     右並豫思來事,異於今也。若雲今事已然,"方慮"于後或如此。



     敢欲,輒欲,輕欲,輕用,輕以,敢以,輒以,每欲,常欲,恒願,恒望。

     右並論志所欲行也。



     每至,每有,每見,每曾,時複,數複,每時,或。

     右並事非常然,有時而見也。謂若"每至"其時節、"每見"其事理。



     則必,則皆,則當,何嘗不,未有,不則。

     右並有所逢見便然也。若逢見其事,"則必"如此。



     可謂,所謂,誠是,信是,允所謂,乃雲,此猶,何異,奚異,亦猶,猶夫,則猶,則是。

     右並要會所歸,總上義也。謂設其事,"可謂""如此",可比"如比"。



     誠願,誠當可,唯願,若令,若當,若使,必使。

     右並勸勵前事,所當行也。謂若其事,雲"誠願"如此。



     自可,自然,自應,自當,此則,斯則,女則,然則。

     右並豫論後事,必應爾也。謂若行如彼。" 可 " 如此。




文筆要訣
http://www.guoxue.com/jibu/chihua/wbyj.htm

文筆要訣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517153

文獻集 黃溍 元
文王金錢課 姬昌 周
文章精義 李耆卿 宋


文章緣起 任昉
文章辨體彚選 賀復徴 明

文筆要訣
文筆式 佚名
文簡集 孫承恩 明


文選詳注 蕭統
文選注 李善 唐

文苑詩格 白居易 唐
文鏡秘府論 日釋遍
文虎 許德鄰


文靜涵大守自歷言 文海 清
文說 陳繹曾 元
文賦 陸機 晉
文原 宋濂 明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粵語九聲訣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3-18-2014/11264

匿名 提到...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陶傑/art/20140420/18694621

韓國海難,副校長引咎上吊自殺。這是儒家文化知恥的表現。鄰國的劇院大火,院裏一樣坐滿學童,但老師組織逃離火場,卻是「讓領導先走」,小孩燒死了幾十個。比起這樣的「領導先走逃生文化」,韓國人比較知恥。


做錯事是難免的,勇於擔當罪責難。如何擔當?香港特區有許多示範:最先是「表示震驚」,挪動身子,偷偷站在「民意」這邊,一齊「譴責」。民意有時是很蠢的,看見官員跟他們一起「譴責」、「哀悼」,一起脈搏跳動,會覺得很「窩心」,這樣就可以蒙混過去。


有時「民意」太過憤怨,及早醒覺,官員看見形勢不對,可以搶繮「道歉」,還模仿日本人,加上九十度鞠躬。你叫這位官員下台,拘控,或者叫他「一死以謝天下」,自然會有另一些「民意」表示:不要太偏激,經一塹、長一智,人家已經道歉了,大家應該「向前看」。


以中國的官場標準:副校長不必上吊自殺之「偏激」的。經一塹、長一智,副校長死了,也不可以令死難的學生復活,不如將功贖罪,在餘生好好教書,「發揮餘熱」,比一死了之好。


一條命就這樣賠上了,韓國副校長只好怪自己投錯胎,生下來是韓國人。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禮義廉恥之中,「恥」是守尾門的一項,日本戰敗,官員和將軍,紛紛切腹自殺,韓國的副校長也一樣。「無禮、不義、寡廉、薄恥」之中,以「 無恥 」最cheap。


副校長即使偷生餘年,他也知道活不下去。


但還有許多無恥的人在苟活着,因為他先給你洗了腦:引致千萬人橫死,不是「罪行」,只是「錯誤」,而「錯誤」要「允許改正」,只須「認真總結經驗」,而且「需要時間改善」,他道歉了,你還要求非「人頭落地」不可,你就「別有用心」了。


韓國雖然發達太速,論軟件,比不上日本,民族也不很成熟──人家日本想幫助救援,韓國以領土和靖國神社紛爭理由拒絕,人命關天,韓國人卻將救人「政治化」,是很愚蠢的。


但是終究知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