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氏蒙求: 平王遷都,隱公攝位
左氏蒙求: 平王遷都,隱公攝位
平王遷都,隱公攝位
宋魯屢盟,周鄭交質
州吁無親,叔段不義
桓公問名,羽父請諡
晉啓南陽,許居東偏
文指白水,莊誓黃泉
會宴折俎,宿饗加籩
楚人謀徙,邾公卜遷
魯隱觀魚,衞懿好鶴
鄭伯肉袒,許男面縛
韓子見禮,季札觀樂
南風不競,楚氛甚惡
左氏蒙求-文本整理
https://bikue.tumblr.com/post/79970023389/%E5%B7%A6%E6%B0%8F%E8%92%99%E6%B1%82%E6%96%87%E6%9C%AC%E6%95%B4%E7%90%86
左氏傳蒙求 2卷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38300
左伝蒙求 : 標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824
--
昌平叢書. 方言藻(李調元撰) 巻上,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8943
春秋左氏伝校本 : 翻刻. 第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7
春秋左氏伝校本 : 明治新刻. 第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71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上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5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6
129
春秋左氏伝校本. 1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明徳館, 1883)
130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内田屋宗兵衛等, 1871)
131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修道館, 1883)
132
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大村安兵衛等, 1883)
133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134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3,4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135
鼇頭評註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55
2019年6月29日 星期六
2019年6月13日 星期四
左氏蒙求
左氏蒙求
平王遷都,隱公攝位
宋魯屢盟,周鄭交質
州吁無親,叔段不義
桓公問名,羽父請諡
晉啓南陽,許居東偏
文指白水,莊誓黃泉
會宴折俎,宿饗加籩
楚人謀徙,邾公卜遷
魯隱觀魚,衞懿好鶴
鄭伯肉袒,許男面縛
韓子見禮,季札觀樂
南風不競,楚氛甚惡
伯宗好直,處父以剛
庸取姑蔑,光呼餘皇
宣子嘉樹,欒氏甘棠
懿卜鳴鳳,獻筮刲羊
豹畏丹書,殖懼藏策
昭子去魂,原叔奪魄
輿誦疑晉,童謠奔虢
彌成一隊,熊當五百
定就盈數,魏啓大名
商臣蠭目,越椒豺聲
子卬握節,仲由結纓
駟陳卿服,圍爲王旌
考叔純孝,叔向遺直
郭重何肥,薳馮甚瘠
齊子仕楚,晉卿在狄
魯人始髽,晉侯遂墨
楚不京觀,魯乃武宮
敖轅改北,黡馬欲東
碏諫以義,突教之忠
州邢欒勇,殖郭齊雄
申儆興楚,教訓霸越
壺飧舉衰,耨饁起缺
椒滅若敖,石喪羊舌
札願附義,臧敢失節
衞公宵濟,吳子夕遷
魯盤莒鐘,宋門鄭椽
風祀大皡,蓼祖庭堅
趙舍溫縣,郤爭鄇田
虞虢輔車,齊魯脣齒
舒病夏姬,蒯羞南子
衞獻皮冠,楚靈翠被
闕秦利晉,瘠魯肥杞
陳衰桓大,姜弱嬀昌
驪姬蕕臭,燕姞蘭香
吳爲蛇豕,晉乃虎狼
獻楯執樂,與馬歸唐
楚師六間,晉國三殆
段蔓難圖,霄莠猶在
鄭人相驚,楚國大駭
狄具四姦,酆有五罪
哀姜哭市,穆嬴啼朝
絳獻虞箴,革誦祈招
舉聲相善,荀先同寮
築謳國父,輿誦鄭僑
陳生賄政,叔魚鬻獄
胥遂逃賞,推不言祿
魯欲焚巫,齊將誅祝
韓起請環,子罕辭玉
宋人逐狗,晉侯嗾獒
趙辭五獻,吳徵百牢
單子視下,屈瑕趾高
齊師滅譚,晉侯圍曹
成作丘甲,哀用田賦
衞文帛冠,楚敖篳路
尹論人等,卜言日數
州公不復,紀侯大去
晉祀夏郊,衞享帝丘
褚師韤席,良夫袒裘
右師言疾,趙孟語偸
儋括足高,鄭伯視流
哀誄尼父,肥思子贛
懷子多士,虢公無衆
盧姜止舍,雍姬告仲
齊致玉磬,燕賂瑤罋
祁奚舉讐,石碏滅親
慶封又富,伯張能貧
衞公農訓,晉侯教民
宋徵於鬼,虢聽于神
建母召吳,武姜襲鄭
喜先賜諡,仲豫歸賵
乞終不言,揚遂致命
童攻三郤,黃愬二慶
鷁過宋都,鳥鳴亳社
罃避桑林,豹辭肆夏
子晳委禽,高固反馬
鬭菟夢中,芮棄堤下
龍見絳郊,蛇鬭鄭門
隨季梁在,虞之奇存
襄作楚宮,轍效夷言
賜玉孟諸,授吳陸渾
楚弗祭河,齊欲禳彗
景有內寵,厲多外嬖
懷背秦施,文思楚惠
周班後鄭,晉盟先衞
靈轍舍肉,考叔遺羹
杞子掌管,謝息挈瓶
晉人拔舍,包胥哭庭
奇將不聽,鮒何能行
慶盧易內,祁鄔通室
晉舍退三,齊師借一
札哭以待,家踊而出
鄭非齊耦,秦本晉匹
庚輿試劍,夷皐觀丸
樂鮒求帶,范鞅請冠
鄭貴七穆,魯患三桓
晉悼始命,楚康能官
齊疥遂痁,晉疾如蠱
華耦辱先,籍談忘祖
示信伐原,率義圍鼓
墨辨勾龍,郯識農扈
虢憂龍尾,蔡忌豕韋
楚成章華,晉築虒祁
六卿請賦,七子言詩
趙武多文,子產有辭
晉廟安于,衞室達子
嬴辭子圉,姜遣重耳
晉國和乎,魯人恐矣
僑將爲除,吉使無毀
靈轍倒戟,孫尨取旗
簡子問禮,叔侯論儀
潛軍敗燕,羸師誘隨
綽矢夾脰,顏射中眉
五戰入郢,三敗及韓
晉絕駒支,齊滅鄋瞞
甯納橐饘,陳遺肉潘
桓公守備,宣叔繕完
郈雞金距,宋馬朱尾
臧服不衷,慶車甚美
子干無人,重耳有士
內蛇外蛇,新鬼故鬼
三覆誘吳,七遇驕庸
梁命新里,宋城舊鄘
魯反大屈,鄭鑄三鐘
因醉殲戍,乘飲敗戎
蹇叔哭師,公孫歌殯
史墨答趙,師曠對晉
囊瓦不仁,子木無信
魏不從亂,宋始用殉
荀寅法姦,鄭伯效尤
楚師授孑,魯戰用矛
偃請勤王,舒令城周
拳兵楚子,軫唾晉侯
燕人不虞,莒子無備
孟陽居牀,丑父易位
瓜衍賞伯,先茅命季
欒敗鹿門,霄死羊肆
晉立趙武,楚復克黃
虎母生禍,夏姬不祥
魯莊刻桷,晉靈彫牆
生佗黜僕,愛段惡莊
莒城亦惡,郢守已小
穆懼滅江,臧哀伐蓼
晉夢黃熊,楚占赤鳥
齊史言罪,隨祝舉矯
曹人夢彊,穆伯志牛
陳堙鄭井,秦毒涇流
晏子憂齊,太叔閔周
城謳犀甲,國誦狐裘
陽州名子,千畝命弟
閻沒置饋,轅喧進醴
曹人致餼,魯公饋米
晉守唐法,魯秉周禮
捷中楯瓦,椒及鼓跗
簡子伏弢,張侯援枹
靈右伯輿,匡叛孫蘇
越使罪人,吳用囚徒
僖耻懸冑,吳憾取屨
東郭晳幘,郤至跗注
何對牢禮,仲答羽數
六卿命服,三帥先路
趙且視蔭,駟不俟河
董蒲勝旣,宋兕尚多
士魴易秦,屈瑕小羅
起視旗彊,服相穀難
穆子名仇,惠男曰圉
董狐罪盾,齊史書杼
叛名齊豹,盜書陽虎
忽無大援,桓有內主
成季名友,唐叔曰虞
齊罪鮑牽,鄭治強鉏
秦師小芮,魯衆卑邾
趙鞅作器,子產鑄書
文伯對日,申豐論雹
武子求禮,孟僖講學
趙珠一簞,晉玉五瑴
圉犖蓋門,子之援桷
吳歸景伯,狄舍史龍
楚尹城郢,梁伯溝宮
札見南籥,曠歌北風
圍殺蔿掩,郤害伯宗
穆伯爭娶,子晳強聘
癸惡識宗,崔不辨姓
秦伯增德,隨侯修政
揚干亂行,宋公違命
萬輦乘車,虎載葱靈
三師戍鄭,二禮仕邢
元請交贄,戌欲弭兵
秦師無禮,楚政有經
圍却野賜,弓辭郊勞
慶鄭去濘,欒鍼掀淖
晉庇衞賊,魯賞邾盜
伯魯不學,叔段失教
秦朱當御,鄭黑辭行
岡山用隱,次睢執鄫
周却請隧,衞許假纓
鄭未可間,晉難與爭
羔不踐難,嬰焉得死
閔速莊禘,文躋僖祀
胥攻大族,蔿去富子
子良獨憂,伍員不喜
羅稱姻妾,克冒婦人
皐比犯宋,虎皮奔陳
石言于晉,神降於莘
臧惡無禮,蔑疾不仁
虞祀豐潔,隨牲肥腯
平執伍奢,懷殺狐突
子西卵翼,申叔肉骨
宋文蜃炭,敬嬴葛茀
滕薛爭長,晉楚相先
晉厲踊地,衞人叫天
宗魯斷肱,由于中肩
遷桃取成,與州易原
楚成不瞑,苟偃猶視
子期盟心,孟任割臂
儀歎如棊,悼言異器
圭嬀亞宋,杜祁次季
奄唁臧堅,優盟拳彌
齊遜孟速,札避子期
齊使諸姜,楚取二姬
豹誦相鼠,封昧茅鴟
狐庸通路,荀息假道
獻子戴首,晉侯盬腦
鄭旱伐木,魯火去橐
無忌遜立,崔成請老
靈怒黿鼎,斟憾羊羹
遺室孔姞,文妾懷嬴
楚武心蕩,吳王志盈
宋欲役薛,魯請屬鄫
齊侯侵蔡,莒人入向
趙鞅自罰,范匄能讓
僑幕九張,虎幣百兩
定合昭墓,隱改惠葬
衞命子輒,晉立州蒲
魯無梁矣,蕭有麴乎
齊營班馬,楚幕有烏
求酒譖僖,乞肉怒邾
齊莊賜冠,陳靈衷服
秦人入鄀,楚子滅六
鄭盟石門,宋會瓦屋
齊怒公拜,晉懼君辱
鄭禳回祿,晉卜臺駘
蹇木已拱,胥檟可材
滕成多涕,魯昭不哀
子頹樂禍,晉人幸災
魏子與戊,祁奚舉午
聲必復椒,申能興楚
文霸一戰,悼興三駕
張病猶御,高偃且射
洩爭路服,懷改璵璠
衎怨大叔,厲憾原繁
賜不幸中,竃亦多言
范乘婦輦,盈載媵藩
邾執玉高,晉受瑞惰
桓日官失,哀司歷過
子猶受幣,無極取貨
趙言可弔,吉稱將賀
吳木楚革,鄭車戎徒
僖四卜郊,昭再書雩
烏枝用劍,魏舒毀車
霄伐舊門,餘襲高魚
鄭徙主祏,魯藏象魏
高固賈勇,冉猛客氣
燮死爲福,簡囚乃幸
晉侯請隧,楚子問鼎
三國析邿,七縣分祁
商人貸施,宋鮑饋詒
陳桓施貧,子罕貸饑
鞏簡用遠,單獻任羇
文尚無害,黡猶可免
師爇負羈,尹炮郤宛
魯士傳乘,鄭御踞轉
子尾欺晉,公爲誣衍
晉返汶陽,齊歸龜陰
姒用季檟,姜取穆琴
緩察膏肓,和辨蠱淫
榮叔歸賵,毛伯求金
樂鮒求貨,魏子辭賄
大戎小戎,叔隗季隗
愛何爲邑,惡朔授宰
速視瞶顧,踁聽婼欬
會問殽烝,閱辭形鹽
莊厚共叔,桓寵秦鍼
魏子不足,虞公無厭
秦師夜遁,午衆宵熸
衞食至旰,齊飲繼夜
天震夷廟,人火宣榭
具車執餘,負甲襲鼓
孫子巢燕,齊侯穴鼠
崔杼兼室,衞疾二妻
晉軍夾泜,楚師背酅
旝動奔陳,旗靡逐齊
吳居甬東,越保會稽
魯繹去籥,晉飲徹酒
昭萬二人,襄射三耦
虞下嬰妻,陳舍賈母
晉猶瘠牛,吳譬瘈狗
二卿相惡,三帥專行
姜構急子,姬譖申生
晉復林父,秦用孟明
泉宮蛇妖,文柩牛聲
隱會老桃,桓盟北杏
秦使目動,晉客容猛
晉霸遂失,齊人始貳
夷吾無禮,晉景不義
晉傳及絳,魯柝聞邾
紡麻報莒,漚菅道吳
佩裘止蔡,寶劍奔虞
衞子婦人,武叔丈夫
子元魚麗,鄭翩鸛陳
絞小寡謀,戎輕務進
文不告朔,襄再失閏
員言報楚,豹請伐晉
屯蔡九日,城沂三旬
昭使望氛,僖命書雲
子西掩面,司馬藏身
曹彊獻雁,鉏商獲麟
左氏蒙求
左氏傳蒙求 2卷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38300
左伝蒙求 : 標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824
--
昌平叢書. 方言藻(李調元撰) 巻上,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8943
春秋左氏伝校本 : 翻刻. 第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7
春秋左氏伝校本 : 明治新刻. 第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71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上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5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6
129
春秋左氏伝校本. 1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明徳館, 1883)
130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内田屋宗兵衛等, 1871)
131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修道館, 1883)
132
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大村安兵衛等, 1883)
133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134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3,4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135
鼇頭評註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55
平王遷都,隱公攝位
宋魯屢盟,周鄭交質
州吁無親,叔段不義
桓公問名,羽父請諡
晉啓南陽,許居東偏
文指白水,莊誓黃泉
會宴折俎,宿饗加籩
楚人謀徙,邾公卜遷
魯隱觀魚,衞懿好鶴
鄭伯肉袒,許男面縛
韓子見禮,季札觀樂
南風不競,楚氛甚惡
伯宗好直,處父以剛
庸取姑蔑,光呼餘皇
宣子嘉樹,欒氏甘棠
懿卜鳴鳳,獻筮刲羊
豹畏丹書,殖懼藏策
昭子去魂,原叔奪魄
輿誦疑晉,童謠奔虢
彌成一隊,熊當五百
定就盈數,魏啓大名
商臣蠭目,越椒豺聲
子卬握節,仲由結纓
駟陳卿服,圍爲王旌
考叔純孝,叔向遺直
郭重何肥,薳馮甚瘠
齊子仕楚,晉卿在狄
魯人始髽,晉侯遂墨
楚不京觀,魯乃武宮
敖轅改北,黡馬欲東
碏諫以義,突教之忠
州邢欒勇,殖郭齊雄
申儆興楚,教訓霸越
壺飧舉衰,耨饁起缺
椒滅若敖,石喪羊舌
札願附義,臧敢失節
衞公宵濟,吳子夕遷
魯盤莒鐘,宋門鄭椽
風祀大皡,蓼祖庭堅
趙舍溫縣,郤爭鄇田
虞虢輔車,齊魯脣齒
舒病夏姬,蒯羞南子
衞獻皮冠,楚靈翠被
闕秦利晉,瘠魯肥杞
陳衰桓大,姜弱嬀昌
驪姬蕕臭,燕姞蘭香
吳爲蛇豕,晉乃虎狼
獻楯執樂,與馬歸唐
楚師六間,晉國三殆
段蔓難圖,霄莠猶在
鄭人相驚,楚國大駭
狄具四姦,酆有五罪
哀姜哭市,穆嬴啼朝
絳獻虞箴,革誦祈招
舉聲相善,荀先同寮
築謳國父,輿誦鄭僑
陳生賄政,叔魚鬻獄
胥遂逃賞,推不言祿
魯欲焚巫,齊將誅祝
韓起請環,子罕辭玉
宋人逐狗,晉侯嗾獒
趙辭五獻,吳徵百牢
單子視下,屈瑕趾高
齊師滅譚,晉侯圍曹
成作丘甲,哀用田賦
衞文帛冠,楚敖篳路
尹論人等,卜言日數
州公不復,紀侯大去
晉祀夏郊,衞享帝丘
褚師韤席,良夫袒裘
右師言疾,趙孟語偸
儋括足高,鄭伯視流
哀誄尼父,肥思子贛
懷子多士,虢公無衆
盧姜止舍,雍姬告仲
齊致玉磬,燕賂瑤罋
祁奚舉讐,石碏滅親
慶封又富,伯張能貧
衞公農訓,晉侯教民
宋徵於鬼,虢聽于神
建母召吳,武姜襲鄭
喜先賜諡,仲豫歸賵
乞終不言,揚遂致命
童攻三郤,黃愬二慶
鷁過宋都,鳥鳴亳社
罃避桑林,豹辭肆夏
子晳委禽,高固反馬
鬭菟夢中,芮棄堤下
龍見絳郊,蛇鬭鄭門
隨季梁在,虞之奇存
襄作楚宮,轍效夷言
賜玉孟諸,授吳陸渾
楚弗祭河,齊欲禳彗
景有內寵,厲多外嬖
懷背秦施,文思楚惠
周班後鄭,晉盟先衞
靈轍舍肉,考叔遺羹
杞子掌管,謝息挈瓶
晉人拔舍,包胥哭庭
奇將不聽,鮒何能行
慶盧易內,祁鄔通室
晉舍退三,齊師借一
札哭以待,家踊而出
鄭非齊耦,秦本晉匹
庚輿試劍,夷皐觀丸
樂鮒求帶,范鞅請冠
鄭貴七穆,魯患三桓
晉悼始命,楚康能官
齊疥遂痁,晉疾如蠱
華耦辱先,籍談忘祖
示信伐原,率義圍鼓
墨辨勾龍,郯識農扈
虢憂龍尾,蔡忌豕韋
楚成章華,晉築虒祁
六卿請賦,七子言詩
趙武多文,子產有辭
晉廟安于,衞室達子
嬴辭子圉,姜遣重耳
晉國和乎,魯人恐矣
僑將爲除,吉使無毀
靈轍倒戟,孫尨取旗
簡子問禮,叔侯論儀
潛軍敗燕,羸師誘隨
綽矢夾脰,顏射中眉
五戰入郢,三敗及韓
晉絕駒支,齊滅鄋瞞
甯納橐饘,陳遺肉潘
桓公守備,宣叔繕完
郈雞金距,宋馬朱尾
臧服不衷,慶車甚美
子干無人,重耳有士
內蛇外蛇,新鬼故鬼
三覆誘吳,七遇驕庸
梁命新里,宋城舊鄘
魯反大屈,鄭鑄三鐘
因醉殲戍,乘飲敗戎
蹇叔哭師,公孫歌殯
史墨答趙,師曠對晉
囊瓦不仁,子木無信
魏不從亂,宋始用殉
荀寅法姦,鄭伯效尤
楚師授孑,魯戰用矛
偃請勤王,舒令城周
拳兵楚子,軫唾晉侯
燕人不虞,莒子無備
孟陽居牀,丑父易位
瓜衍賞伯,先茅命季
欒敗鹿門,霄死羊肆
晉立趙武,楚復克黃
虎母生禍,夏姬不祥
魯莊刻桷,晉靈彫牆
生佗黜僕,愛段惡莊
莒城亦惡,郢守已小
穆懼滅江,臧哀伐蓼
晉夢黃熊,楚占赤鳥
齊史言罪,隨祝舉矯
曹人夢彊,穆伯志牛
陳堙鄭井,秦毒涇流
晏子憂齊,太叔閔周
城謳犀甲,國誦狐裘
陽州名子,千畝命弟
閻沒置饋,轅喧進醴
曹人致餼,魯公饋米
晉守唐法,魯秉周禮
捷中楯瓦,椒及鼓跗
簡子伏弢,張侯援枹
靈右伯輿,匡叛孫蘇
越使罪人,吳用囚徒
僖耻懸冑,吳憾取屨
東郭晳幘,郤至跗注
何對牢禮,仲答羽數
六卿命服,三帥先路
趙且視蔭,駟不俟河
董蒲勝旣,宋兕尚多
士魴易秦,屈瑕小羅
起視旗彊,服相穀難
穆子名仇,惠男曰圉
董狐罪盾,齊史書杼
叛名齊豹,盜書陽虎
忽無大援,桓有內主
成季名友,唐叔曰虞
齊罪鮑牽,鄭治強鉏
秦師小芮,魯衆卑邾
趙鞅作器,子產鑄書
文伯對日,申豐論雹
武子求禮,孟僖講學
趙珠一簞,晉玉五瑴
圉犖蓋門,子之援桷
吳歸景伯,狄舍史龍
楚尹城郢,梁伯溝宮
札見南籥,曠歌北風
圍殺蔿掩,郤害伯宗
穆伯爭娶,子晳強聘
癸惡識宗,崔不辨姓
秦伯增德,隨侯修政
揚干亂行,宋公違命
萬輦乘車,虎載葱靈
三師戍鄭,二禮仕邢
元請交贄,戌欲弭兵
秦師無禮,楚政有經
圍却野賜,弓辭郊勞
慶鄭去濘,欒鍼掀淖
晉庇衞賊,魯賞邾盜
伯魯不學,叔段失教
秦朱當御,鄭黑辭行
岡山用隱,次睢執鄫
周却請隧,衞許假纓
鄭未可間,晉難與爭
羔不踐難,嬰焉得死
閔速莊禘,文躋僖祀
胥攻大族,蔿去富子
子良獨憂,伍員不喜
羅稱姻妾,克冒婦人
皐比犯宋,虎皮奔陳
石言于晉,神降於莘
臧惡無禮,蔑疾不仁
虞祀豐潔,隨牲肥腯
平執伍奢,懷殺狐突
子西卵翼,申叔肉骨
宋文蜃炭,敬嬴葛茀
滕薛爭長,晉楚相先
晉厲踊地,衞人叫天
宗魯斷肱,由于中肩
遷桃取成,與州易原
楚成不瞑,苟偃猶視
子期盟心,孟任割臂
儀歎如棊,悼言異器
圭嬀亞宋,杜祁次季
奄唁臧堅,優盟拳彌
齊遜孟速,札避子期
齊使諸姜,楚取二姬
豹誦相鼠,封昧茅鴟
狐庸通路,荀息假道
獻子戴首,晉侯盬腦
鄭旱伐木,魯火去橐
無忌遜立,崔成請老
靈怒黿鼎,斟憾羊羹
遺室孔姞,文妾懷嬴
楚武心蕩,吳王志盈
宋欲役薛,魯請屬鄫
齊侯侵蔡,莒人入向
趙鞅自罰,范匄能讓
僑幕九張,虎幣百兩
定合昭墓,隱改惠葬
衞命子輒,晉立州蒲
魯無梁矣,蕭有麴乎
齊營班馬,楚幕有烏
求酒譖僖,乞肉怒邾
齊莊賜冠,陳靈衷服
秦人入鄀,楚子滅六
鄭盟石門,宋會瓦屋
齊怒公拜,晉懼君辱
鄭禳回祿,晉卜臺駘
蹇木已拱,胥檟可材
滕成多涕,魯昭不哀
子頹樂禍,晉人幸災
魏子與戊,祁奚舉午
聲必復椒,申能興楚
文霸一戰,悼興三駕
張病猶御,高偃且射
洩爭路服,懷改璵璠
衎怨大叔,厲憾原繁
賜不幸中,竃亦多言
范乘婦輦,盈載媵藩
邾執玉高,晉受瑞惰
桓日官失,哀司歷過
子猶受幣,無極取貨
趙言可弔,吉稱將賀
吳木楚革,鄭車戎徒
僖四卜郊,昭再書雩
烏枝用劍,魏舒毀車
霄伐舊門,餘襲高魚
鄭徙主祏,魯藏象魏
高固賈勇,冉猛客氣
燮死爲福,簡囚乃幸
晉侯請隧,楚子問鼎
三國析邿,七縣分祁
商人貸施,宋鮑饋詒
陳桓施貧,子罕貸饑
鞏簡用遠,單獻任羇
文尚無害,黡猶可免
師爇負羈,尹炮郤宛
魯士傳乘,鄭御踞轉
子尾欺晉,公爲誣衍
晉返汶陽,齊歸龜陰
姒用季檟,姜取穆琴
緩察膏肓,和辨蠱淫
榮叔歸賵,毛伯求金
樂鮒求貨,魏子辭賄
大戎小戎,叔隗季隗
愛何爲邑,惡朔授宰
速視瞶顧,踁聽婼欬
會問殽烝,閱辭形鹽
莊厚共叔,桓寵秦鍼
魏子不足,虞公無厭
秦師夜遁,午衆宵熸
衞食至旰,齊飲繼夜
天震夷廟,人火宣榭
具車執餘,負甲襲鼓
孫子巢燕,齊侯穴鼠
崔杼兼室,衞疾二妻
晉軍夾泜,楚師背酅
旝動奔陳,旗靡逐齊
吳居甬東,越保會稽
魯繹去籥,晉飲徹酒
昭萬二人,襄射三耦
虞下嬰妻,陳舍賈母
晉猶瘠牛,吳譬瘈狗
二卿相惡,三帥專行
姜構急子,姬譖申生
晉復林父,秦用孟明
泉宮蛇妖,文柩牛聲
隱會老桃,桓盟北杏
秦使目動,晉客容猛
晉霸遂失,齊人始貳
夷吾無禮,晉景不義
晉傳及絳,魯柝聞邾
紡麻報莒,漚菅道吳
佩裘止蔡,寶劍奔虞
衞子婦人,武叔丈夫
子元魚麗,鄭翩鸛陳
絞小寡謀,戎輕務進
文不告朔,襄再失閏
員言報楚,豹請伐晉
屯蔡九日,城沂三旬
昭使望氛,僖命書雲
子西掩面,司馬藏身
曹彊獻雁,鉏商獲麟
左氏蒙求
左氏傳蒙求 2卷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38300
左伝蒙求 : 標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824
--
昌平叢書. 方言藻(李調元撰) 巻上,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8943
春秋左氏伝校本 : 翻刻. 第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7
春秋左氏伝校本 : 明治新刻. 第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71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上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5
春秋左氏伝校本. 附録 巻下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86
129
春秋左氏伝校本. 1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明徳館, 1883)
130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内田屋宗兵衛等, 1871)
131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修道館, 1883)
132
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大村安兵衛等, 1883)
133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2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134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3,4 図書
杜預 集解[他] (森本太助等, 1882)
135
鼇頭評註春秋左氏伝校本. 1,2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955
Labels:
王心齋--泰州學派,
明治漢學,
秋水軒尺牘,
康有為 -- 春秋董氏學,
陳鵬釋譯:唯識四論,
幕末 (1800-1868) 之陽明學
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左傳句解
左傳句解
大字春秋左傳句解
http://taiwanebook.ncl.edu.tw/zh-tw/book/NCL-004758752/reader
春秋左伝詳節句解校本 : 音点. 1−8之巻 -朱周翰 (魯斎) 注,野村煥 (藤陰) 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92
春秋左伝詳節句解校本 : 音点. 9−16之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93
春秋左伝詳節句解校本 : 音点. 17−26之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94
春秋左伝詳節句解校本 : 音点. 27−35之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95
歴代古文鈔 : 評註. 左伝鈔 巻1-竹添進一郎 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86
春秋綱目左傳句解全書 : 8卷韓菼重訂.
春秋世系圖
讀左卮言、《十二公時事圖說》、《春秋三變說》、《列國盛衰說》、《周十四王說
杜預《經傳集解》,林堯叟《左傳解》
KR1e 春秋類
KR1e0001 春秋左傳(正文)--
KR1e0002 春秋經傳集解-晉-
KR1e0003 春秋正義-唐-孔穎達
KR1e0004 春秋左傳注疏-周-左丘明
KR1e0006 春秋公羊傳注疏-周-公羊高
KR1e0007 春秋公羊經傳解詁-漢-
KR1e0008 春秋穀梁傳(正文)--
KR1e0009 春秋穀梁傳-晉-
KR1e0010 春秋穀梁注疏-周-穀梁赤
KR1e0011 箴膏肓-漢-鄭玄
KR1e0012 春秋釋例-晉-杜預
KR1e0013 春秋集傳纂例-唐-陸淳
KR1e0014 春秋集傳微旨-唐-陸淳
KR1e0015 春秋集傳辨疑-唐-陸淳
KR1e0016 春秋名號歸一圖-後蜀-馮繼先
KR1e0017 春秋年表--闕名
KR1e0018 春秋尊王發微-宋-孫復
KR1e0019 春秋皇綱論-宋-王晳
KR1e0020 春秋通義-宋-闕名
KR1e0021 春秋權衡-宋-劉敞
KR1e0022 劉氏春秋傳-宋-劉敞
KR1e0023 劉氏春秋意林-宋-劉敞
KR1e0024 春秋傳說例-宋-劉敞
KR1e0025 孫氏春秋經解-宋-孫覺
KR1e0026 蘇氏春秋集解-宋-蘇轍
KR1e0027 春秋辨疑-宋-蕭楚
KR1e0028 崔氏春秋經解-宋-崔子方
KR1e0029 春秋本例-宋-崔子方
KR1e0030 春秋五禮例宗-宋-張大亨
KR1e0031 春秋通訓-宋-張大亨
KR1e0032 葉氏春秋傳-宋-葉夢得
KR1e0033 春秋考-宋-葉夢得
KR1e0034 春秋三傳讞-宋-葉夢得
KR1e0035 呂氏春秋集解-宋-呂本中
KR1e0036 胡氏春秋傳-宋-胡安國
KR1e0037 高氏春秋集註-宋-高閌
KR1e0038 春秋後傳-宋-陳傅良
KR1e0039 左氏傳說-宋-呂祖謙
KR1e0040 左氏傳續說-宋-呂祖謙
KR1e0041 左氏博議-宋-呂祖謙
KR1e0042 春秋比事-宋-沈棐
KR1e0043 東萊呂太史春秋左傳類編-宋-呂祖謙
KR1e0044 春秋左傳要義-宋-魏了翁
KR1e0045 春秋分記-宋-程公說
KR1e0046 春秋講義-宋-戴溪
KR1e0047 春秋集義-宋-李明復
KR1e0048 張氏春秋集注-宋-張洽
KR1e0049 春秋王霸列國世紀編-宋-李琪
KR1e0050 春秋通說-宋-黃仲炎
KR1e0051 洪氏春秋說-宋-洪咨虁
KR1e0052 春秋經筌-宋-趙鵬飛
KR1e0053 春秋或問-宋-呂大圭
KR1e0054 春秋集傳詳說-宋-家鉉翁
KR1e0055 讀春秋編-宋-陳深
KR1e0056 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元-兪皋
KR1e0057 春秋纂言-元-吳澄
KR1e0058 春秋提綱-元-陳則通
KR1e0059 春秋諸國統紀-元-齊履謙
KR1e0060 春秋本義-元-程端學
KR1e0061 程氏春秋或問-元-程端學
KR1e0062 三傳辨疑-元-程端學
KR1e0063 春秋讞義-元-王元杰
KR1e0064 春秋會通-元-李廉
KR1e0065 春秋闕欵-元-鄭玉
KR1e0066 春秋集傳-元-趙汸
KR1e0067 春秋師說-元-趙汸
KR1e0068 春秋左氏傳補註-元-趙汸
KR1e0069 春秋金鎖匙-元-趙汸
KR1e0070 春秋屬辭-元-趙汸
KR1e0071 春秋胡傳附錄纂疏-元-汪克寬
KR1e0072 春秋春王正月考-明-張以寧
KR1e0073 春秋書法鉤元-明-石光霽
KR1e0074 春秋大全-明-胡廣
KR1e0075 春秋經傳辨疑-明-童品
KR1e0076 春秋正傳-明-湛若水
KR1e0077 左傳附注-明-陸粲
KR1e0078 春秋胡氏傳辨疑-明-陸粲
KR1e0079 春秋明志錄-明-熊過
KR1e0080 春秋正旨-明-高拱
KR1e0081 春秋輯傳-明-王樵
KR1e0082 春秋億-明-徐學謨
KR1e0083 春秋事義全考-明-姜寶
KR1e0084 春秋左傳屬事-明-傅遜
KR1e0085 春秋胡傳考誤-明-袁仁
KR1e0086 左氏釋-明-馮時可
KR1e0087 春秋質疑-明-楊于庭
KR1e0088 春秋孔義-明-高攀龍
KR1e0089 春秋辯義-明-卓爾康
KR1e0090 讀春秋略記-明-朱朝瑛
KR1e0091 春秋四傳質-明-王介之
KR1e0092 左傳杜林合注-晉-杜預
KR1e0093 日講春秋解義-清-庫勒納
KR1e0094 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清-王掞
KR1e0095 御纂春秋直解-清-傅恒
KR1e0096 左傳杜解補正-清-顧炎武
KR1e0097 春秋稗疏-清-王夫之
KR1e0098 春秋四傳糾正-清-兪汝言
KR1e0099 春秋平議-清-兪汝言
KR1e0100 讀左日鈔-清-朱鶴齡
KR1e0101 左傳事緯-清-馬驌
KR1e0102 春秋毛氏傳-清-毛奇齡
KR1e0103 春秋簡書刋誤-清-毛奇齡
KR1e0104 春秋屬辭比事記-清-毛奇齡
KR1e0105 春秋地名考略-清-高士奇
KR1e0106 春秋管窺-清-徐庭垣
KR1e0107 三傳折諸-清-張尚瑗
KR1e0108 春秋闕如編-清-焦袁熹
KR1e0109 春秋宗朱辨義-清-張自超
KR1e0110 春秋通論-清-方苞
KR1e0111 春秋世族譜-清-陳厚耀
KR1e0112 春秋長歷-清-陳厚耀
KR1e0113 惠氏春秋說-清-惠士奇
KR1e0114 春秋大事表-清-顧棟高
KR1e0115 春秋識小錄-清-程廷祚
KR1e0116 惠氏春秋左傳補註-清-惠棟
KR1e0117 春秋左傳小疏-清-沈彤
KR1e0118 春秋地理考實-清-江永
KR1e0119 三正考-清-吳鼐
KR1e0120 春秋究遺-清-葉酉
KR1e0121 春秋隨筆-清-顧奎光
KR1e0122 春秋繁露-漢-董仲舒
大字春秋左傳句解
http://taiwanebook.ncl.edu.tw/zh-tw/book/NCL-004758752/reader
春秋左伝詳節句解校本 : 音点. 1−8之巻 -朱周翰 (魯斎) 注,野村煥 (藤陰) 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92
春秋左伝詳節句解校本 : 音点. 9−16之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93
春秋左伝詳節句解校本 : 音点. 17−26之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94
春秋左伝詳節句解校本 : 音点. 27−35之巻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695
歴代古文鈔 : 評註. 左伝鈔 巻1-竹添進一郎 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986
春秋綱目左傳句解全書 : 8卷韓菼重訂.
春秋世系圖
讀左卮言、《十二公時事圖說》、《春秋三變說》、《列國盛衰說》、《周十四王說
杜預《經傳集解》,林堯叟《左傳解》
KR1e 春秋類
KR1e0001 春秋左傳(正文)--
KR1e0002 春秋經傳集解-晉-
KR1e0003 春秋正義-唐-孔穎達
KR1e0004 春秋左傳注疏-周-左丘明
KR1e0006 春秋公羊傳注疏-周-公羊高
KR1e0007 春秋公羊經傳解詁-漢-
KR1e0008 春秋穀梁傳(正文)--
KR1e0009 春秋穀梁傳-晉-
KR1e0010 春秋穀梁注疏-周-穀梁赤
KR1e0011 箴膏肓-漢-鄭玄
KR1e0012 春秋釋例-晉-杜預
KR1e0013 春秋集傳纂例-唐-陸淳
KR1e0014 春秋集傳微旨-唐-陸淳
KR1e0015 春秋集傳辨疑-唐-陸淳
KR1e0016 春秋名號歸一圖-後蜀-馮繼先
KR1e0017 春秋年表--闕名
KR1e0018 春秋尊王發微-宋-孫復
KR1e0019 春秋皇綱論-宋-王晳
KR1e0020 春秋通義-宋-闕名
KR1e0021 春秋權衡-宋-劉敞
KR1e0022 劉氏春秋傳-宋-劉敞
KR1e0023 劉氏春秋意林-宋-劉敞
KR1e0024 春秋傳說例-宋-劉敞
KR1e0025 孫氏春秋經解-宋-孫覺
KR1e0026 蘇氏春秋集解-宋-蘇轍
KR1e0027 春秋辨疑-宋-蕭楚
KR1e0028 崔氏春秋經解-宋-崔子方
KR1e0029 春秋本例-宋-崔子方
KR1e0030 春秋五禮例宗-宋-張大亨
KR1e0031 春秋通訓-宋-張大亨
KR1e0032 葉氏春秋傳-宋-葉夢得
KR1e0033 春秋考-宋-葉夢得
KR1e0034 春秋三傳讞-宋-葉夢得
KR1e0035 呂氏春秋集解-宋-呂本中
KR1e0036 胡氏春秋傳-宋-胡安國
KR1e0037 高氏春秋集註-宋-高閌
KR1e0038 春秋後傳-宋-陳傅良
KR1e0039 左氏傳說-宋-呂祖謙
KR1e0040 左氏傳續說-宋-呂祖謙
KR1e0041 左氏博議-宋-呂祖謙
KR1e0042 春秋比事-宋-沈棐
KR1e0043 東萊呂太史春秋左傳類編-宋-呂祖謙
KR1e0044 春秋左傳要義-宋-魏了翁
KR1e0045 春秋分記-宋-程公說
KR1e0046 春秋講義-宋-戴溪
KR1e0047 春秋集義-宋-李明復
KR1e0048 張氏春秋集注-宋-張洽
KR1e0049 春秋王霸列國世紀編-宋-李琪
KR1e0050 春秋通說-宋-黃仲炎
KR1e0051 洪氏春秋說-宋-洪咨虁
KR1e0052 春秋經筌-宋-趙鵬飛
KR1e0053 春秋或問-宋-呂大圭
KR1e0054 春秋集傳詳說-宋-家鉉翁
KR1e0055 讀春秋編-宋-陳深
KR1e0056 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元-兪皋
KR1e0057 春秋纂言-元-吳澄
KR1e0058 春秋提綱-元-陳則通
KR1e0059 春秋諸國統紀-元-齊履謙
KR1e0060 春秋本義-元-程端學
KR1e0061 程氏春秋或問-元-程端學
KR1e0062 三傳辨疑-元-程端學
KR1e0063 春秋讞義-元-王元杰
KR1e0064 春秋會通-元-李廉
KR1e0065 春秋闕欵-元-鄭玉
KR1e0066 春秋集傳-元-趙汸
KR1e0067 春秋師說-元-趙汸
KR1e0068 春秋左氏傳補註-元-趙汸
KR1e0069 春秋金鎖匙-元-趙汸
KR1e0070 春秋屬辭-元-趙汸
KR1e0071 春秋胡傳附錄纂疏-元-汪克寬
KR1e0072 春秋春王正月考-明-張以寧
KR1e0073 春秋書法鉤元-明-石光霽
KR1e0074 春秋大全-明-胡廣
KR1e0075 春秋經傳辨疑-明-童品
KR1e0076 春秋正傳-明-湛若水
KR1e0077 左傳附注-明-陸粲
KR1e0078 春秋胡氏傳辨疑-明-陸粲
KR1e0079 春秋明志錄-明-熊過
KR1e0080 春秋正旨-明-高拱
KR1e0081 春秋輯傳-明-王樵
KR1e0082 春秋億-明-徐學謨
KR1e0083 春秋事義全考-明-姜寶
KR1e0084 春秋左傳屬事-明-傅遜
KR1e0085 春秋胡傳考誤-明-袁仁
KR1e0086 左氏釋-明-馮時可
KR1e0087 春秋質疑-明-楊于庭
KR1e0088 春秋孔義-明-高攀龍
KR1e0089 春秋辯義-明-卓爾康
KR1e0090 讀春秋略記-明-朱朝瑛
KR1e0091 春秋四傳質-明-王介之
KR1e0092 左傳杜林合注-晉-杜預
KR1e0093 日講春秋解義-清-庫勒納
KR1e0094 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清-王掞
KR1e0095 御纂春秋直解-清-傅恒
KR1e0096 左傳杜解補正-清-顧炎武
KR1e0097 春秋稗疏-清-王夫之
KR1e0098 春秋四傳糾正-清-兪汝言
KR1e0099 春秋平議-清-兪汝言
KR1e0100 讀左日鈔-清-朱鶴齡
KR1e0101 左傳事緯-清-馬驌
KR1e0102 春秋毛氏傳-清-毛奇齡
KR1e0103 春秋簡書刋誤-清-毛奇齡
KR1e0104 春秋屬辭比事記-清-毛奇齡
KR1e0105 春秋地名考略-清-高士奇
KR1e0106 春秋管窺-清-徐庭垣
KR1e0107 三傳折諸-清-張尚瑗
KR1e0108 春秋闕如編-清-焦袁熹
KR1e0109 春秋宗朱辨義-清-張自超
KR1e0110 春秋通論-清-方苞
KR1e0111 春秋世族譜-清-陳厚耀
KR1e0112 春秋長歷-清-陳厚耀
KR1e0113 惠氏春秋說-清-惠士奇
KR1e0114 春秋大事表-清-顧棟高
KR1e0115 春秋識小錄-清-程廷祚
KR1e0116 惠氏春秋左傳補註-清-惠棟
KR1e0117 春秋左傳小疏-清-沈彤
KR1e0118 春秋地理考實-清-江永
KR1e0119 三正考-清-吳鼐
KR1e0120 春秋究遺-清-葉酉
KR1e0121 春秋隨筆-清-顧奎光
KR1e0122 春秋繁露-漢-董仲舒
Labels:
大乘百法明門論,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江味農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明治漢學,
金剛決疑 -- 憨山大師
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춘추경전집해 v1[春秋經傳集解 v1]
춘추경전집해 v1[春秋經傳集解 v1]
춘추경전집해 v1[春秋經傳集解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fcsd=&cf=a&cd=aa16&gb=1&aa10up=kh2_je_a_vsu_A7B%5E2C_000&aa10no=&gnd1=&gnd2=&keywords=&rowcount=10
標註東萊博議. 巻1-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09
標註東萊博議. 巻2-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0
標註東萊博議. 巻3-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1
標註東萊博議. 巻4-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2
標註東萊博議. 巻5-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3
標註東来博議. 巻6-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4
--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1 -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498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2-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499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3-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0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4-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1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5-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2
東莱博議 : 評註. 巻6-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3
- -
東萊博議 : 校訂標註. 上 -[呂祖謙 撰],堀捨二郎, 深井鑑一郎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4
東萊博議 : 校訂標註. 中-[呂祖謙 撰],堀捨二郎, 深井鑑一郎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5
東萊博議 : 校訂標註. 下-[呂祖謙 撰],堀捨二郎, 深井鑑一郎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6
- -
新刊詳増補註東莱先生左氏博議25卷. [1] -宋呂租謙撰,藤原有貞寫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53367
新刊詳増補註東莱先生左氏博議25卷. [2] -宋呂租謙撰,藤原有貞寫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53368
--
근사록 [近思錄] 주희;여조겸(송)공집;엽채(송)집해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C2%5E23C_000&keywords=%E8%BF%91%E6%80%9D&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근사속록 [近思續錄]
http://yoksa.aks.ac.kr/jsp/aa/BookList.jsp?aa10no=kh2_je_a_vsu_C2^22_000&keywords=%20%E8%BF%91%E6%80%9D%E7%BA%8C%E9%8C%84
精選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句解 ( 정선동래선생좌씨박의구해 )
http://yoksa.aks.ac.kr/jsp/aa/BookList.jsp?aa10no=kh2_je_a_vsu_A7B^12A_000&keywords=%20%E5%B7%A6%E6%B0%8F%E5%8D%9A%E8%AD%B0
KR3a0042 近思錄-宋-朱熹 (master)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3a0042/
晦菴先生朱文公文集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4d0226/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
東萊博議. 巻之1-4 / 呂祖謙 撰 ; 黃之 校 ; 伊藤長胤 標點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ro12/ro12_00004/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79816
精選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句解 ( 정선동래선생좌씨박의구해 )
http://kostma.korea.ac.kr/dir/list?uci=RIKS+CRMA+KSM-WO.0000.0000-20090714.AS_BC_145
左氏博議-KR1e0041 左氏博議-宋-呂祖謙 (master)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1e0041/
左氏博議 (四庫全書本)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B7%A6%E6%B0%8F%E5%8D%9A%E8%AD%B0_(%E5%9B%9B%E5%BA%AB%E5%85%A8%E6%9B%B8%E6%9C%AC)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同治退補齋本)1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en&res=79816
진서산독서기을집상대학연의 [眞西山讀書記乙集上大學衍義 n12]
http://yoksa.aks.ac.kr/jsp/aa/BookList.jsp?aa10no=kh2_je_a_vsu_30143_000&keywords=%20%E5%A4%A7%E5%AD%B8%E8%A1%8D%E7%BE%A9
춘추경전집해 v1[春秋經傳集解 v1]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fcsd=&cf=a&cd=aa16&gb=1&aa10up=kh2_je_a_vsu_A7B%5E2C_000&aa10no=&gnd1=&gnd2=&keywords=&rowcount=10
標註東萊博議. 巻1-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09
標註東萊博議. 巻2-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0
標註東萊博議. 巻3-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1
標註東萊博議. 巻4-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2
標註東萊博議. 巻5-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3
標註東来博議. 巻6-呂祖謙 著, 瞿世瑛 校, 阪谷素 評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5714
--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1 -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498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2-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499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3-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0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4-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1
東萊博議 : 評註. 巻5-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2
東莱博議 : 評註. 巻6-呂祖謙 著,阪谷朗廬 評註・訓点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3
- -
東萊博議 : 校訂標註. 上 -[呂祖謙 撰],堀捨二郎, 深井鑑一郎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4
東萊博議 : 校訂標註. 中-[呂祖謙 撰],堀捨二郎, 深井鑑一郎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5
東萊博議 : 校訂標註. 下-[呂祖謙 撰],堀捨二郎, 深井鑑一郎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506
- -
新刊詳増補註東莱先生左氏博議25卷. [1] -宋呂租謙撰,藤原有貞寫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53367
新刊詳増補註東莱先生左氏博議25卷. [2] -宋呂租謙撰,藤原有貞寫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553368
--
근사록 [近思錄] 주희;여조겸(송)공집;엽채(송)집해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C2%5E23C_000&keywords=%E8%BF%91%E6%80%9D&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근사속록 [近思續錄]
http://yoksa.aks.ac.kr/jsp/aa/BookList.jsp?aa10no=kh2_je_a_vsu_C2^22_000&keywords=%20%E8%BF%91%E6%80%9D%E7%BA%8C%E9%8C%84
精選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句解 ( 정선동래선생좌씨박의구해 )
http://yoksa.aks.ac.kr/jsp/aa/BookList.jsp?aa10no=kh2_je_a_vsu_A7B^12A_000&keywords=%20%E5%B7%A6%E6%B0%8F%E5%8D%9A%E8%AD%B0
KR3a0042 近思錄-宋-朱熹 (master)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3a0042/
晦菴先生朱文公文集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4d0226/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
東萊博議. 巻之1-4 / 呂祖謙 撰 ; 黃之 校 ; 伊藤長胤 標點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ro12/ro12_00004/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79816
精選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句解 ( 정선동래선생좌씨박의구해 )
http://kostma.korea.ac.kr/dir/list?uci=RIKS+CRMA+KSM-WO.0000.0000-20090714.AS_BC_145
左氏博議-KR1e0041 左氏博議-宋-呂祖謙 (master)
https://www.kanripo.org/text/KR1e0041/
左氏博議 (四庫全書本)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B7%A6%E6%B0%8F%E5%8D%9A%E8%AD%B0_(%E5%9B%9B%E5%BA%AB%E5%85%A8%E6%9B%B8%E6%9C%AC)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同治退補齋本)1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en&res=79816
진서산독서기을집상대학연의 [眞西山讀書記乙集上大學衍義 n12]
http://yoksa.aks.ac.kr/jsp/aa/BookList.jsp?aa10no=kh2_je_a_vsu_30143_000&keywords=%20%E5%A4%A7%E5%AD%B8%E8%A1%8D%E7%BE%A9
2019年4月18日 星期四
沈徳潛-唐宋八家文讀本
沈徳潛-唐宋八家文讀本
沈徳潛-唐宋八家文讀本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96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家文讀本--巻1-30 : 沈徳潛 評點, 頼山陽 増評
茅坤 : 唐宋八大家文鈔·卷二~卷五
唐宋八大家文格纂評 : 唐順之、應德逋編、日本川西潛士龍編次、片山勒子纂評(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民國64)年3月。
唐順之編 : 文編·卷一~卷三
唐宋八大家文体弁 : 高林五峯編, 東京:谷風社,明26.12
林紓 -- 韓柳文研究法( 1914年 )
唐宋八家文法明弁 -- 岡三慶編 : 第1冊巻之1,東京:豊文堂,明15.4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教學建議
唐宋八家文読本-沈徳潜 撰,五十川佐武郎 編-沈徳潜 撰[他] (中川明善堂, 1885)
唐宋八家文読本 : 清本翻刻-沈徳潜 撰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80
*唐宋八家文読本 : 纂評音註. 巻1-沈徳潜 撰,岡千仭 校,斎藤竹堂 評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607
唐宋八大家文読本 : 標註. 巻1-3-沈徳潜 撰,榧木寛則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430
続唐宋八家文読本. 1-村瀬石庵 編,柴田清堅 校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196
唐宋八家文法明弁. 巻之1-岡三慶 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732
*唐宋八家文読本-沈徳潜 撰,五十川佐武郎 編-沈徳潜 撰[他] (中川明善堂, 1885)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96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大家古文 唐宋八大家古文 編者簡介 沈德潛(1673 – 1769),字確士,號歸愚,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享壽九十七歲,經歷聖祖、世宗、高宗三朝。
他出生於一個清寒的士大夫家庭,六十多歲時始成進士,以文學受知於高宗,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後以年老乞歸,原銜食俸。高宗南巡,加尚書銜。少時受詩法於葉燮,論詩尚格調,古體宗漢、魏,近體宗盛唐。他的「 格調說 」 ,與王士禎的「 神韻說 」、袁枚的「 性靈說 」 ,在當時詩壇上,各佔一席位。
沈氏著有《沈歸愚全集》和論詩專著《說詩晬語》 ,又選輯《 古詩源 》《 唐詩別裁集 》《 明詩別裁集 》《 國朝詩別裁集 》等書,、 、 、 其中《 唐詩別裁集 》流傳較廣,影響甚大。 沈氏所編選的《 唐宋八大家古文 》( 或稱《 唐宋八大家古文讀本 》,在清代也頗有 ) 影響。
編選緣起 「 唐宋八大家 」是指唐、宋時期八位傑出的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這個稱號 最先由明代中葉古文家 茅坤(1515 – 1601)提出,但茅坤這個提法是有淵源的。
明代初年的朱右曾經選輯韓、柳、歐陽、曾、王、三蘇等八人的文章,編成《 八先生文集 》,把他們稱為「 八先生 」,可惜此書影響不大,沒有流傳下來。 茅坤編纂《唐宋八大家文鈔 》,正式使用「 唐宋八大家 」的名稱,由於這書流傳甚廣,影響極大,因此「唐宋八大家」的稱號得以確定,並一直流行至今。
後人對這個稱號並不是一致贊成的,例如袁枚就認為「 明代門戶之習,始於國事,而終於詩文。故於詩則分唐、宋,分盛、中、晚;於古文又分為八,皆好事者之為也,不可以為定稱也。 」 《 小倉山房續文集•書 (茅氏八家文選 》。 但是「 八家 」代表唐宋古文的最高成就,已)成定論,不易推翻。
茅坤 的選本雖然在當時「家弦戶誦」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但是對一般人來說,這一百四十四卷的選本,卷帙浩繁,很難遍讀。 沈德潛的《 唐宋八大家古文 》只有三十卷,對初學者來說,篇幅較為適中。
他在書的序文說,編選此書的目的是「 俾讀者視為入門軌涂,志發軔也。」 可見這個選本是為了方便初學唐宋古文的人而編寫的。他更希望「 初學者熟讀深思,有得於心,由此以覽茅氏、儲氏1 所葺,並窺八家全文,更有曠然心目間者。」
本書特色 全書三十卷。卷一至卷六為 韓愈文,卷七至卷九為 柳宗元文,卷十至卷十四為 歐陽修文,卷十五至十七為蘇洵文,卷十八至二十四為 蘇軾文,卷二十五至二十六為 蘇轍文,卷二十七至卷二十八為 曾鞏文,卷二十九至卷三十為王安石文。
唐代作家中,韓愈入選的文章最多,共六卷;宋代作家中,蘇軾入選的文章最多,共七卷。入選文章最少的作家是宋代的蘇轍、曾鞏 和王安石,每人只有兩卷。選篇的多寡,顯然是根據八大家的成就和歷史地位而定,這點充分反映了編者過人的識見。 入選文章,大多為舊時家塾子弟所誦習的名篇。
沈德潛 對文章所作眉批、旁批和總評,考辨有關史事 或分析文章的筆法結構,除了表達一己之見外,並引用前人評語,頗具參考價值。 近人 宋晶如的注釋,雖然不夠細緻詳盡,但對讀者理解文章內容,極有幫助。
此書對八家的各體古文,都有選輯,例如 韓愈的論說、雜著、書簡、書序、贈序、題記、表狀、傳記、碑誌、祭文等各種體裁的古文代表作,都根據性質排列在一起。 大抵現時坊間流行的 八家文選本所收錄的文章,差不多都可以在此書找到。唯一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沒有收錄 柳宗元的寓言小品如《 三戒 》、《 蝜蝂傳 》、《 羆說 》,歐陽修的《 醉翁亭記 》、《 祭石曼卿文 》,蘇軾的《 記承天寺夜遊 》等膾炙人口的文章。
至於歐陽修的《 秋聲賦 》和蘇軾的《 前赤壁賦 》等不可多得的佳作,限於此書只收古文的體例,沈氏唯有割愛。
1指清人儲欣所編的《唐宋十大家全集錄》
唐宋八大家古文
藝術特色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各有不同的藝術特色:
1. 韓愈 的論說文筆力遒勁,氣勢雄健;記敘文鮮明生動,夾敘夾議;抒情文婉曲深摯,動人肺腑。
2. 柳宗元 的山水遊記寄情於景,清峻自然;傳記文借題發揮,意義深刻;議論文構思新穎,析理精深。
3. 歐陽修 的議論文剖析深細,說理透闢;記敘文情文並茂,抒發感慨。
4. 蘇軾 的論說文騰挪變化,論事明晰;記敘文隨物賦形,言情說理;雜文隨意揮灑,信筆點染。
5. 蘇洵 的古文縱橫簡勁,雄健奔放。
6. 蘇轍 的古文汪洋澹泊,一唱三嘆。
7. 王安石的古文筆力勁峭,析理透闢。
8. 曾鞏 的古文雍容平和,舒緩回旋。
教學建議
教師指導學生研習本書時,可參考下列各項:
1. 《 唐宋八大家古文 》的篇幅雖較 茅坤的《 唐宋八大家文鈔 》少得多,但篇數仍然不少,可指導學生先讀一些文從字順、平易近人的篇章,待他們對八家古文有一定的認識後,才要求他們遍覽全書。例如,此書一開始就選錄了韓愈的《 五原 》,學生可先讀其中的《 原道 》和《 原毀 》兩篇。
為了使閱讀更加有趣,亦可指導學生把韓愈的《 柳子厚墓志銘 》、 《 祭柳子厚文 》和《 柳州羅池廟碑 》等三篇關於 柳宗元的文章,一起研讀。學生也可以把韓愈的《 師說 》和 柳宗元用來支持韓愈觀點的《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 見本書卷七 ),互相比較。 為了加深理解韓愈的生平和功績,學生在開始閱讀韓愈文之前,應把卷二十四的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詳細看一遍。
2. 宜對學生解釋書中文章的特殊體裁,如卷四的《 送鄭尚書序 》和《 荊潭唱和詩序 》,雖然同是韓愈所寫的「 序 」,但性質不同。 前一篇屬「 贈序 」,是親朋好友間臨別時的贈文;後一篇屬「 書序 」,是為詩文寫的序,重在評價詩文。此外,亦可以向學生介紹「 神廟碑 」「 神道碑 」 「 墓志銘 」等的分別。
3. 可鼓勵學生背誦那些琅琅上口的優秀篇章或 片段。
4. 可引導學生欣賞八位古文家不同的藝術特色,並指導他們在創作散文時,嘗試學習八位古文家的寫作技巧。
source :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教學建議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chi-edu/resources/lit/09.pdf
沈徳潛-唐宋八家文讀本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96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家文讀本--巻1-30 : 沈徳潛 評點, 頼山陽 増評
茅坤 : 唐宋八大家文鈔·卷二~卷五
唐宋八大家文格纂評 : 唐順之、應德逋編、日本川西潛士龍編次、片山勒子纂評(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75(民國64)年3月。
唐順之編 : 文編·卷一~卷三
唐宋八大家文体弁 : 高林五峯編, 東京:谷風社,明26.12
林紓 -- 韓柳文研究法( 1914年 )
唐宋八家文法明弁 -- 岡三慶編 : 第1冊巻之1,東京:豊文堂,明15.4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教學建議
唐宋八家文読本-沈徳潜 撰,五十川佐武郎 編-沈徳潜 撰[他] (中川明善堂, 1885)
唐宋八家文読本 : 清本翻刻-沈徳潜 撰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80
*唐宋八家文読本 : 纂評音註. 巻1-沈徳潜 撰,岡千仭 校,斎藤竹堂 評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607
唐宋八大家文読本 : 標註. 巻1-3-沈徳潜 撰,榧木寛則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430
続唐宋八家文読本. 1-村瀬石庵 編,柴田清堅 校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196
唐宋八家文法明弁. 巻之1-岡三慶 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732
*唐宋八家文読本-沈徳潜 撰,五十川佐武郎 編-沈徳潜 撰[他] (中川明善堂, 1885)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96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 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大家古文 唐宋八大家古文 編者簡介 沈德潛(1673 – 1769),字確士,號歸愚,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享壽九十七歲,經歷聖祖、世宗、高宗三朝。
他出生於一個清寒的士大夫家庭,六十多歲時始成進士,以文學受知於高宗,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後以年老乞歸,原銜食俸。高宗南巡,加尚書銜。少時受詩法於葉燮,論詩尚格調,古體宗漢、魏,近體宗盛唐。他的「 格調說 」 ,與王士禎的「 神韻說 」、袁枚的「 性靈說 」 ,在當時詩壇上,各佔一席位。
沈氏著有《沈歸愚全集》和論詩專著《說詩晬語》 ,又選輯《 古詩源 》《 唐詩別裁集 》《 明詩別裁集 》《 國朝詩別裁集 》等書,、 、 、 其中《 唐詩別裁集 》流傳較廣,影響甚大。 沈氏所編選的《 唐宋八大家古文 》( 或稱《 唐宋八大家古文讀本 》,在清代也頗有 ) 影響。
編選緣起 「 唐宋八大家 」是指唐、宋時期八位傑出的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這個稱號 最先由明代中葉古文家 茅坤(1515 – 1601)提出,但茅坤這個提法是有淵源的。
明代初年的朱右曾經選輯韓、柳、歐陽、曾、王、三蘇等八人的文章,編成《 八先生文集 》,把他們稱為「 八先生 」,可惜此書影響不大,沒有流傳下來。 茅坤編纂《唐宋八大家文鈔 》,正式使用「 唐宋八大家 」的名稱,由於這書流傳甚廣,影響極大,因此「唐宋八大家」的稱號得以確定,並一直流行至今。
後人對這個稱號並不是一致贊成的,例如袁枚就認為「 明代門戶之習,始於國事,而終於詩文。故於詩則分唐、宋,分盛、中、晚;於古文又分為八,皆好事者之為也,不可以為定稱也。 」 《 小倉山房續文集•書 (茅氏八家文選 》。 但是「 八家 」代表唐宋古文的最高成就,已)成定論,不易推翻。
茅坤 的選本雖然在當時「家弦戶誦」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但是對一般人來說,這一百四十四卷的選本,卷帙浩繁,很難遍讀。 沈德潛的《 唐宋八大家古文 》只有三十卷,對初學者來說,篇幅較為適中。
他在書的序文說,編選此書的目的是「 俾讀者視為入門軌涂,志發軔也。」 可見這個選本是為了方便初學唐宋古文的人而編寫的。他更希望「 初學者熟讀深思,有得於心,由此以覽茅氏、儲氏1 所葺,並窺八家全文,更有曠然心目間者。」
本書特色 全書三十卷。卷一至卷六為 韓愈文,卷七至卷九為 柳宗元文,卷十至卷十四為 歐陽修文,卷十五至十七為蘇洵文,卷十八至二十四為 蘇軾文,卷二十五至二十六為 蘇轍文,卷二十七至卷二十八為 曾鞏文,卷二十九至卷三十為王安石文。
唐代作家中,韓愈入選的文章最多,共六卷;宋代作家中,蘇軾入選的文章最多,共七卷。入選文章最少的作家是宋代的蘇轍、曾鞏 和王安石,每人只有兩卷。選篇的多寡,顯然是根據八大家的成就和歷史地位而定,這點充分反映了編者過人的識見。 入選文章,大多為舊時家塾子弟所誦習的名篇。
沈德潛 對文章所作眉批、旁批和總評,考辨有關史事 或分析文章的筆法結構,除了表達一己之見外,並引用前人評語,頗具參考價值。 近人 宋晶如的注釋,雖然不夠細緻詳盡,但對讀者理解文章內容,極有幫助。
此書對八家的各體古文,都有選輯,例如 韓愈的論說、雜著、書簡、書序、贈序、題記、表狀、傳記、碑誌、祭文等各種體裁的古文代表作,都根據性質排列在一起。 大抵現時坊間流行的 八家文選本所收錄的文章,差不多都可以在此書找到。唯一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沒有收錄 柳宗元的寓言小品如《 三戒 》、《 蝜蝂傳 》、《 羆說 》,歐陽修的《 醉翁亭記 》、《 祭石曼卿文 》,蘇軾的《 記承天寺夜遊 》等膾炙人口的文章。
至於歐陽修的《 秋聲賦 》和蘇軾的《 前赤壁賦 》等不可多得的佳作,限於此書只收古文的體例,沈氏唯有割愛。
1指清人儲欣所編的《唐宋十大家全集錄》
唐宋八大家古文
藝術特色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各有不同的藝術特色:
1. 韓愈 的論說文筆力遒勁,氣勢雄健;記敘文鮮明生動,夾敘夾議;抒情文婉曲深摯,動人肺腑。
2. 柳宗元 的山水遊記寄情於景,清峻自然;傳記文借題發揮,意義深刻;議論文構思新穎,析理精深。
3. 歐陽修 的議論文剖析深細,說理透闢;記敘文情文並茂,抒發感慨。
4. 蘇軾 的論說文騰挪變化,論事明晰;記敘文隨物賦形,言情說理;雜文隨意揮灑,信筆點染。
5. 蘇洵 的古文縱橫簡勁,雄健奔放。
6. 蘇轍 的古文汪洋澹泊,一唱三嘆。
7. 王安石的古文筆力勁峭,析理透闢。
8. 曾鞏 的古文雍容平和,舒緩回旋。
教學建議
教師指導學生研習本書時,可參考下列各項:
1. 《 唐宋八大家古文 》的篇幅雖較 茅坤的《 唐宋八大家文鈔 》少得多,但篇數仍然不少,可指導學生先讀一些文從字順、平易近人的篇章,待他們對八家古文有一定的認識後,才要求他們遍覽全書。例如,此書一開始就選錄了韓愈的《 五原 》,學生可先讀其中的《 原道 》和《 原毀 》兩篇。
為了使閱讀更加有趣,亦可指導學生把韓愈的《 柳子厚墓志銘 》、 《 祭柳子厚文 》和《 柳州羅池廟碑 》等三篇關於 柳宗元的文章,一起研讀。學生也可以把韓愈的《 師說 》和 柳宗元用來支持韓愈觀點的《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 見本書卷七 ),互相比較。 為了加深理解韓愈的生平和功績,學生在開始閱讀韓愈文之前,應把卷二十四的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詳細看一遍。
2. 宜對學生解釋書中文章的特殊體裁,如卷四的《 送鄭尚書序 》和《 荊潭唱和詩序 》,雖然同是韓愈所寫的「 序 」,但性質不同。 前一篇屬「 贈序 」,是親朋好友間臨別時的贈文;後一篇屬「 書序 」,是為詩文寫的序,重在評價詩文。此外,亦可以向學生介紹「 神廟碑 」「 神道碑 」 「 墓志銘 」等的分別。
3. 可鼓勵學生背誦那些琅琅上口的優秀篇章或 片段。
4. 可引導學生欣賞八位古文家不同的藝術特色,並指導他們在創作散文時,嘗試學習八位古文家的寫作技巧。
source :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教學建議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chi-edu/resources/lit/09.pdf
2019年4月4日 星期四
唐宋八家文読本-沈徳潜 撰,五十川佐武郎 編-沈徳潜 撰[他] (中川明善堂, 1885)
唐宋八家文読本-沈徳潜 撰,五十川佐武郎 編-沈徳潜 撰[他] (中川明善堂, 1885)
唐宋八家文読本 : 清本翻刻-沈徳潜 撰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80
*唐宋八家文読本 : 纂評音註. 巻1-沈徳潜 撰,岡千仭 校,斎藤竹堂 評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607
唐宋八大家文読本 : 標註. 巻1-3-沈徳潜 撰,榧木寛則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430
続唐宋八家文読本. 1-村瀬石庵 編,柴田清堅 校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196
唐宋八家文法明弁. 巻之1-岡三慶 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732
*唐宋八家文読本-沈徳潜 撰,五十川佐武郎 編-沈徳潜 撰[他] (中川明善堂, 1885)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96
--
近思錄 근사록, 近思錄釋疑, 續近思錄 속근사록
近思錄 근사록, 近思錄釋疑, 續近思錄 속근사록
註解千字文
增廣賢文(廣東話) 完整篇
朱子治家格言(粵語讀誦)
近思錄 근사록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C2%5E23C_000&keywords=%E8%BF%91%E6%80%9D%E9%8C%84&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近思錄釋疑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30018_000&keywords=%E8%BF%91%E6%80%9D%E9%8C%84&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續近思錄 속근사록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C2%5E236_000&keywords=%E8%BF%91%E6%80%9D%E9%8C%84&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近思録集解便蒙詳解-久保天随 著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0177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610757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100卷目2卷續集11卷別集10卷-『國立國會圖書館漢籍目録』547頁左
題簽「朱子文集」 版心「朱子大全」
正徳元年平安寿文堂刊本後印
装丁 : 綫装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610757
주자어류-朱子語類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30137_000&keywords=%E6%9C%B1%E5%AD%90%E8%AA%9E%E9%A1%9E&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唐宋八家文読本 : 清本翻刻-沈徳潜 撰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80
*唐宋八家文読本 : 纂評音註. 巻1-沈徳潜 撰,岡千仭 校,斎藤竹堂 評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607
唐宋八大家文読本 : 標註. 巻1-3-沈徳潜 撰,榧木寛則 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430
続唐宋八家文読本. 1-村瀬石庵 編,柴田清堅 校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196
唐宋八家文法明弁. 巻之1-岡三慶 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732
*唐宋八家文読本-沈徳潜 撰,五十川佐武郎 編-沈徳潜 撰[他] (中川明善堂, 1885)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5596
--
近思錄 근사록, 近思錄釋疑, 續近思錄 속근사록
近思錄 근사록, 近思錄釋疑, 續近思錄 속근사록
註解千字文
增廣賢文(廣東話) 完整篇
朱子治家格言(粵語讀誦)
近思錄 근사록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C2%5E23C_000&keywords=%E8%BF%91%E6%80%9D%E9%8C%84&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近思錄釋疑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30018_000&keywords=%E8%BF%91%E6%80%9D%E9%8C%84&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續近思錄 속근사록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C2%5E236_000&keywords=%E8%BF%91%E6%80%9D%E9%8C%84&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近思録集解便蒙詳解-久保天随 著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0177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610757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100卷目2卷續集11卷別集10卷-『國立國會圖書館漢籍目録』547頁左
題簽「朱子文集」 版心「朱子大全」
正徳元年平安寿文堂刊本後印
装丁 : 綫装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610757
주자어류-朱子語類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30137_000&keywords=%E6%9C%B1%E5%AD%90%E8%AA%9E%E9%A1%9E&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Labels:
王龍溪,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江味農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明治漢學,
梁方仲 : 明代糧長制度,
說文解字
2019年3月8日 星期五
林泰輔-論語年譜
林泰輔-論語年譜
林泰輔-論語年譜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4020
論語年譜. 附録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4021
林泰輔: 朝鮮通史
林泰輔,近思録
朝鮮近世史二卷 日本林泰輔撰淸劉世衍譯光緒二十九年鴻寶書局石印本
近思錄 근사록, 近思錄釋疑, 續近思錄 속근사록
近思錄 근사록, 近思錄釋疑, 續近思錄 속근사록
註解千字文
增廣賢文(廣東話) 完整篇
朱子治家格言(粵語讀誦)
近思錄 근사록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C2%5E23C_000&keywords=%E8%BF%91%E6%80%9D%E9%8C%84&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近思錄釋疑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30018_000&keywords=%E8%BF%91%E6%80%9D%E9%8C%84&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續近思錄 속근사록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C2%5E236_000&keywords=%E8%BF%91%E6%80%9D%E9%8C%84&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近思録集解便蒙詳解-久保天随 著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0177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610757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100卷目2卷續集11卷別集10卷-『國立國會圖書館漢籍目録』547頁左
題簽「朱子文集」 版心「朱子大全」
正徳元年平安寿文堂刊本後印
装丁 : 綫装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610757
주자어류-朱子語類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30137_000&keywords=%E6%9C%B1%E5%AD%90%E8%AA%9E%E9%A1%9E&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
漢文大系 -- 明治漢學 -- 服部宇之吉
[轉引] 漢學漫談5 -從幕末到 明治的日本漢學研究成果:《 漢文大系 》
相信 《 漢文大系 》 這一套叢書在各大學圖書館大半都有收藏,這次就來談談 《 漢文大系 》。
《 漢文大系 》 之所以出現,有它的背景:自從中國典籍傳入日本之後,就一直是日本學術界的重要研究對象,經籍也好、宋明理學家的論著也好,在日本學術界的影響都相當大,至於對政治、社會的影響有多大,不用我說,讀者諸君自然心裡有數。
然而這種情況到了明治初年有了重大的變化:當時日本的有識者鑑於歐西國家的強大,與中國的國力衰弱,便極力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與學術理論,先前幾乎人手一本的中國典籍在這時被視若敝屣( 所以 楊守敬在日本才有機會購得許多在中國已經亡佚的書籍),
然而過了一、二十年之後,慢慢地有人重新提出國學(即「 和學 」)與漢學的重要性,於是國學與漢學的研究在明治中期的學術界形成一股風潮,後來的學者甚至以為這個時候是日本漢學研究的「 全盛時期 」,而《 漢文大系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
《 漢文大系 》 這一套叢書編輯的目的,在於以權威性的註解本,有系統的介紹中國古代的典籍。提出此一想法的,是坂本嘉治馬,而這一套叢書的總編輯則由 服部宇之吉擔綱,
其餘參與這一套叢書的解題、校訂的人,都是當時名重一時的漢學研究者,如安井小太郎、井上哲次郎、小柳司氣太等。然後在明治四十二年 到大正五年( 1909-1916)這幾年之間先後出版發行。
《 漢文大系 》 總共有二十二卷,其目次為:
第一卷-《大學說》、《中庸說》、《論語集說》、《孟子定本》,均為安井衡的註本,都由服部宇之吉負責解題;
第二卷-《 箋解古文真寶 》,林以正註,《 增註三體詩 》,周弼選 圓至註,《 箋註唐詩選》,李攀龍選 戶崎允明註,全部由服部宇之吉負責解題;
第三、四卷-《唐宋八家文》,三島中洲評釋,兒島獻吉郎解題;
第五卷-《十八史略》,曾先之編,重野安繹解題,《小學纂註》,星野恒解題,《御註孝經》,唐玄宗註,星野恒解題,《弟子職》,朱長春評,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六、七卷-《史記列傳》,凌稚隆輯,重野安繹解題;
第八卷-《韓非子翼毳》,太田方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九卷-《老子翼》、《莊子翼》,焦竑輯,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十一卷-《左氏會箋》,竹添光鴻會箋,長澤規矩也解題;
第十二卷-《毛詩》,鄭玄箋 朱子註,服部宇之吉解題,《尚書》,蔡沈撰,星野恒解題;
第十三卷-《列子》,張湛註 諸葛晃考,服部宇之吉解題,《(武經)七書》,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四卷-《墨子閒詁》,孫詒讓撰 戶崎允明考,牧野謙次郎解題;
第十五卷-《荀子》,王先謙集解 久保愛增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六卷-《周易》,王弼註 伊藤長胤通解,星野恒解題,《傳習錄》,三輪希賢標註,安井小太郎解題;
第十七卷- 《禮記》,鄭玄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八卷- 《文章規範》,海保元輔補註,島田鈞一解題,《古詩賞析》,張玉穀選解,岡田正之解題;
第十九卷-《戰國策正解》,橫田惟孝著 安井衡補正,安井小太郎解題;
第二十卷-《淮南子》,許慎解,《孔子家語》,王肅註 何孟春補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二十一卷-《管子纂詁》,安井衡纂詁,《晏子春秋》,孫星衍校,小柳司氣太解題;
第二十二卷-《楚辭》,王逸章句 朱子集註 岡松甕谷考,岡田正之解題,《近思錄》,葉采集解,井上哲次郎解題。
如果仔細看一下的話,可以發現這部叢書除了日本學者自己的著作之外,其中也有不少當時中國人的註解本,所以這套叢書大體可以呈現當時日本漢學不論在研究或是在吸收上的成果。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這一套叢書是以介紹中國古籍為目的,而其中也的確有不少是應該讀的基本典籍,但是在做個分類之後,就會發現其中一些比較偏頗的地方:
一、 史書占的比例很低:在這套叢書中,可以歸入史部的只有 《 十八史略 》、《 史記列傳 》、《 戰國策正解 》 三種,以中國史籍之多,日本受中國文化之深,在選輯一套介紹中國古籍的叢書中,史書竟然只有三種,這實在令人很難接受,不知道是選輯的人本身的選擇標準有問題,還是覺得中國史籍過於繁多,只挑一些選本以減輕負擔,不得而知;
二、 文學的部分在中國多半是不重要,或是已經散逸的選本:屬於這一類的,除了《楚辭》在中國可說是人盡皆知以外,其他如 《 文章規範》 、《 古詩賞析 》 等書,中國人自身知道的就比較有限了,至於 《 古文真寶 》 一書,在中國更是亡逸已久,幾乎無人知道有此一書。
這些對中國人比較匪夷所思的問題為什麼會出現在 《 漢文大系 》 中呢?一般認為是因為日本本身文化上的問題所致,而筆者也接受此一看法。
雖然如此,這部叢書還有一個很有看頭的地方:題解。這些書籍的題解可以讓我們知曉日本漢學界對它們的研究過程與理解,其中也有不少是屬於當時比較權威性的說法,很有參考的價值。
就筆者所知,在新文豐出版社翻印了這一套《漢文大系》之後,有不少台灣的出版社起而效尤,翻印了《 漢文大系 》 中的部分書籍,其中又以 《 左氏會箋 》 被翻印的次數最多,除了新文豐之外,至少還有天工、鳳凰的翻印版本,而《荀子》也有蘭臺的翻印本,由此可見這套叢書受歡迎的程度。
source :
漢學漫談5 -從幕末到 明治的日本漢學研究成果:《 漢文大系 》
http://blog.udn.com/swimming1978/36801
--
冨山房の辞書 -- 漢文大系 -- 漢文大系 -- 普及版, 全二十二巻
各巻, 索引付
中国古典の最高峰
──哲学・史学・文学の宝庫をひらく!!
漢文大系
普及版 全二十二巻
各巻 索引付
中国古典の最高峰
──哲学・史学・文学の宝庫をひらく!!
漢文大系の特色
一、
国初以来、わが国の思想・文学に大いなる影響を及ぼした中国古典は、永遠の心の故郷である。政治・教育・倫理・文学の軌範となった感じの精髄は、すべて本書に収められている。
二、
近代の碩学諸家が、東洋思想の詩文の宝玉として選択した典籍三十八書目全二十二巻を複製し、かつ新しく全巻にわたる詳細な総語句索引を編纂して、繙読の便をはかった。
http://www.fuzambo.net/jisho/02%20kanbuntaikei.html
--
第六、七卷-《史記列傳》,凌稚隆輯,重野安繹解題;
第六卷-《史記列傳》,凌稚隆輯,重野安繹解題;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878
第七卷-《史記列傳》,凌稚隆輯,重野安繹解題;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879
漢文大系 -- 富山房 : 文章軌範補註 -- 第13−22巻
第13巻 列子( 張湛註 服部宇之吉校) 孫子十家註( 孫星衍,呉人驥校 服部宇之吉再校) 呉子直解・司馬法直解・尉繚子直解・李衛公問対直解・三略直解・六韜直解( 劉寅編 張居正等校 服部宇之吉再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47
第14巻 墨子間詁( 孫詒譲著 戸崎允明考 小柳司気太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48
第15巻 荀子( 王先謙等註 服部宇之吉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49
第16巻 周易( 王弼註 伊藤長胤解 星野恒校) 伝習録(三輪希賢註 安井小太郎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0
第17巻 礼記 ( 鄭玄註 服部宇之吉校) 礼記図(服部宇之吉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1
第18巻 文章軌範補註( 海保元備著 島田均一校) 古詩賞析(張玉穀編 蒋会暄等校 岡田正之再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2
第19巻 戦国策正解・戦国策札記(横田惟孝著 安井衡補 安井小太郎校 )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3
第20巻 淮南鴻烈解(高誘註 服部宇之吉校 ) 孔子家語(王粛註 何孟春補 服部宇之吉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4
第21巻 管子纂詁(安井衡編 小柳司気太校) 晏子春秋(小柳司気太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5
第22巻 楚辞(朱熹,王逸註 岡松甕谷考 岡田正之校 ) 楚辞後語・楚辞弁証(朱熹著 岡田正之校) 楚世家節略・楚世家地図( 蒋驥著 岡田正之校) 近思録( 朱熹,呂東莱編 葉菜註 井上哲次郎校 )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6
NDC分類 : 082
著者標目 : 富山房
著者標目よみ : フザンボウ
全国書誌番号 : 43010485
請求記号 : 316−138
西暦年 : 1916
点註文章軌範. 正,続 / 謝枋得 批選 ; 李廷機 評訓 ; 宮脇通赫 輯補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bunko11/bunko11_d0228/
---
林泰輔-論語年譜
林泰輔-論語年譜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4020
論語年譜. 附録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4021
林泰輔: 朝鮮通史
林泰輔,近思録
朝鮮近世史二卷 日本林泰輔撰淸劉世衍譯光緒二十九年鴻寶書局石印本
林泰輔-論語年譜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4020
論語年譜. 附録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4021
林泰輔: 朝鮮通史
林泰輔,近思録
朝鮮近世史二卷 日本林泰輔撰淸劉世衍譯光緒二十九年鴻寶書局石印本
近思錄 근사록, 近思錄釋疑, 續近思錄 속근사록
近思錄 근사록, 近思錄釋疑, 續近思錄 속근사록
註解千字文
增廣賢文(廣東話) 完整篇
朱子治家格言(粵語讀誦)
近思錄 근사록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C2%5E23C_000&keywords=%E8%BF%91%E6%80%9D%E9%8C%84&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近思錄釋疑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30018_000&keywords=%E8%BF%91%E6%80%9D%E9%8C%84&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續近思錄 속근사록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C2%5E236_000&keywords=%E8%BF%91%E6%80%9D%E9%8C%84&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近思録集解便蒙詳解-久保天随 著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0177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610757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100卷目2卷續集11卷別集10卷-『國立國會圖書館漢籍目録』547頁左
題簽「朱子文集」 版心「朱子大全」
正徳元年平安寿文堂刊本後印
装丁 : 綫装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2610757
주자어류-朱子語類
http://yoksa.aks.ac.kr/jsp/aa/VolumeList.jsp?mode=&page=1&fcs=&fcsd=&cf=&cd=&gb=&aa10up=kh2_je_a_vsu_30137_000&keywords=%E6%9C%B1%E5%AD%90%E8%AA%9E%E9%A1%9E&rowcount=10&listsort=%EC%84%9C%EB%AA%85
--
漢文大系 -- 明治漢學 -- 服部宇之吉
[轉引] 漢學漫談5 -從幕末到 明治的日本漢學研究成果:《 漢文大系 》
相信 《 漢文大系 》 這一套叢書在各大學圖書館大半都有收藏,這次就來談談 《 漢文大系 》。
《 漢文大系 》 之所以出現,有它的背景:自從中國典籍傳入日本之後,就一直是日本學術界的重要研究對象,經籍也好、宋明理學家的論著也好,在日本學術界的影響都相當大,至於對政治、社會的影響有多大,不用我說,讀者諸君自然心裡有數。
然而這種情況到了明治初年有了重大的變化:當時日本的有識者鑑於歐西國家的強大,與中國的國力衰弱,便極力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與學術理論,先前幾乎人手一本的中國典籍在這時被視若敝屣( 所以 楊守敬在日本才有機會購得許多在中國已經亡佚的書籍),
然而過了一、二十年之後,慢慢地有人重新提出國學(即「 和學 」)與漢學的重要性,於是國學與漢學的研究在明治中期的學術界形成一股風潮,後來的學者甚至以為這個時候是日本漢學研究的「 全盛時期 」,而《 漢文大系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
《 漢文大系 》 這一套叢書編輯的目的,在於以權威性的註解本,有系統的介紹中國古代的典籍。提出此一想法的,是坂本嘉治馬,而這一套叢書的總編輯則由 服部宇之吉擔綱,
其餘參與這一套叢書的解題、校訂的人,都是當時名重一時的漢學研究者,如安井小太郎、井上哲次郎、小柳司氣太等。然後在明治四十二年 到大正五年( 1909-1916)這幾年之間先後出版發行。
《 漢文大系 》 總共有二十二卷,其目次為:
第一卷-《大學說》、《中庸說》、《論語集說》、《孟子定本》,均為安井衡的註本,都由服部宇之吉負責解題;
第二卷-《 箋解古文真寶 》,林以正註,《 增註三體詩 》,周弼選 圓至註,《 箋註唐詩選》,李攀龍選 戶崎允明註,全部由服部宇之吉負責解題;
第三、四卷-《唐宋八家文》,三島中洲評釋,兒島獻吉郎解題;
第五卷-《十八史略》,曾先之編,重野安繹解題,《小學纂註》,星野恒解題,《御註孝經》,唐玄宗註,星野恒解題,《弟子職》,朱長春評,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六、七卷-《史記列傳》,凌稚隆輯,重野安繹解題;
第八卷-《韓非子翼毳》,太田方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九卷-《老子翼》、《莊子翼》,焦竑輯,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十一卷-《左氏會箋》,竹添光鴻會箋,長澤規矩也解題;
第十二卷-《毛詩》,鄭玄箋 朱子註,服部宇之吉解題,《尚書》,蔡沈撰,星野恒解題;
第十三卷-《列子》,張湛註 諸葛晃考,服部宇之吉解題,《(武經)七書》,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四卷-《墨子閒詁》,孫詒讓撰 戶崎允明考,牧野謙次郎解題;
第十五卷-《荀子》,王先謙集解 久保愛增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六卷-《周易》,王弼註 伊藤長胤通解,星野恒解題,《傳習錄》,三輪希賢標註,安井小太郎解題;
第十七卷- 《禮記》,鄭玄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八卷- 《文章規範》,海保元輔補註,島田鈞一解題,《古詩賞析》,張玉穀選解,岡田正之解題;
第十九卷-《戰國策正解》,橫田惟孝著 安井衡補正,安井小太郎解題;
第二十卷-《淮南子》,許慎解,《孔子家語》,王肅註 何孟春補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二十一卷-《管子纂詁》,安井衡纂詁,《晏子春秋》,孫星衍校,小柳司氣太解題;
第二十二卷-《楚辭》,王逸章句 朱子集註 岡松甕谷考,岡田正之解題,《近思錄》,葉采集解,井上哲次郎解題。
如果仔細看一下的話,可以發現這部叢書除了日本學者自己的著作之外,其中也有不少當時中國人的註解本,所以這套叢書大體可以呈現當時日本漢學不論在研究或是在吸收上的成果。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這一套叢書是以介紹中國古籍為目的,而其中也的確有不少是應該讀的基本典籍,但是在做個分類之後,就會發現其中一些比較偏頗的地方:
一、 史書占的比例很低:在這套叢書中,可以歸入史部的只有 《 十八史略 》、《 史記列傳 》、《 戰國策正解 》 三種,以中國史籍之多,日本受中國文化之深,在選輯一套介紹中國古籍的叢書中,史書竟然只有三種,這實在令人很難接受,不知道是選輯的人本身的選擇標準有問題,還是覺得中國史籍過於繁多,只挑一些選本以減輕負擔,不得而知;
二、 文學的部分在中國多半是不重要,或是已經散逸的選本:屬於這一類的,除了《楚辭》在中國可說是人盡皆知以外,其他如 《 文章規範》 、《 古詩賞析 》 等書,中國人自身知道的就比較有限了,至於 《 古文真寶 》 一書,在中國更是亡逸已久,幾乎無人知道有此一書。
這些對中國人比較匪夷所思的問題為什麼會出現在 《 漢文大系 》 中呢?一般認為是因為日本本身文化上的問題所致,而筆者也接受此一看法。
雖然如此,這部叢書還有一個很有看頭的地方:題解。這些書籍的題解可以讓我們知曉日本漢學界對它們的研究過程與理解,其中也有不少是屬於當時比較權威性的說法,很有參考的價值。
就筆者所知,在新文豐出版社翻印了這一套《漢文大系》之後,有不少台灣的出版社起而效尤,翻印了《 漢文大系 》 中的部分書籍,其中又以 《 左氏會箋 》 被翻印的次數最多,除了新文豐之外,至少還有天工、鳳凰的翻印版本,而《荀子》也有蘭臺的翻印本,由此可見這套叢書受歡迎的程度。
source :
漢學漫談5 -從幕末到 明治的日本漢學研究成果:《 漢文大系 》
http://blog.udn.com/swimming1978/36801
--
冨山房の辞書 -- 漢文大系 -- 漢文大系 -- 普及版, 全二十二巻
各巻, 索引付
中国古典の最高峰
──哲学・史学・文学の宝庫をひらく!!
漢文大系
普及版 全二十二巻
各巻 索引付
中国古典の最高峰
──哲学・史学・文学の宝庫をひらく!!
漢文大系の特色
一、
国初以来、わが国の思想・文学に大いなる影響を及ぼした中国古典は、永遠の心の故郷である。政治・教育・倫理・文学の軌範となった感じの精髄は、すべて本書に収められている。
二、
近代の碩学諸家が、東洋思想の詩文の宝玉として選択した典籍三十八書目全二十二巻を複製し、かつ新しく全巻にわたる詳細な総語句索引を編纂して、繙読の便をはかった。
http://www.fuzambo.net/jisho/02%20kanbuntaikei.html
--
第六、七卷-《史記列傳》,凌稚隆輯,重野安繹解題;
第六卷-《史記列傳》,凌稚隆輯,重野安繹解題;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878
第七卷-《史記列傳》,凌稚隆輯,重野安繹解題;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899879
漢文大系 -- 富山房 : 文章軌範補註 -- 第13−22巻
第13巻 列子( 張湛註 服部宇之吉校) 孫子十家註( 孫星衍,呉人驥校 服部宇之吉再校) 呉子直解・司馬法直解・尉繚子直解・李衛公問対直解・三略直解・六韜直解( 劉寅編 張居正等校 服部宇之吉再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47
第14巻 墨子間詁( 孫詒譲著 戸崎允明考 小柳司気太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48
第15巻 荀子( 王先謙等註 服部宇之吉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49
第16巻 周易( 王弼註 伊藤長胤解 星野恒校) 伝習録(三輪希賢註 安井小太郎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0
第17巻 礼記 ( 鄭玄註 服部宇之吉校) 礼記図(服部宇之吉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1
第18巻 文章軌範補註( 海保元備著 島田均一校) 古詩賞析(張玉穀編 蒋会暄等校 岡田正之再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2
第19巻 戦国策正解・戦国策札記(横田惟孝著 安井衡補 安井小太郎校 )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3
第20巻 淮南鴻烈解(高誘註 服部宇之吉校 ) 孔子家語(王粛註 何孟春補 服部宇之吉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4
第21巻 管子纂詁(安井衡編 小柳司気太校) 晏子春秋(小柳司気太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5
第22巻 楚辞(朱熹,王逸註 岡松甕谷考 岡田正之校 ) 楚辞後語・楚辞弁証(朱熹著 岡田正之校) 楚世家節略・楚世家地図( 蒋驥著 岡田正之校) 近思録( 朱熹,呂東莱編 葉菜註 井上哲次郎校 )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41456
NDC分類 : 082
著者標目 : 富山房
著者標目よみ : フザンボウ
全国書誌番号 : 43010485
請求記号 : 316−138
西暦年 : 1916
点註文章軌範. 正,続 / 謝枋得 批選 ; 李廷機 評訓 ; 宮脇通赫 輯補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bunko11/bunko11_d0228/
---
林泰輔-論語年譜
林泰輔-論語年譜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4020
論語年譜. 附録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54021
林泰輔: 朝鮮通史
林泰輔,近思録
朝鮮近世史二卷 日本林泰輔撰淸劉世衍譯光緒二十九年鴻寶書局石印本
Labels:
吳汝鈞,
明治漢學,
法舫 :唯識史觀及其哲學,
秋水軒尺牘,
梁方仲 : 明代糧長制度,
陳鵬釋譯:唯識四論,
幕末 (1800-1868) 之陽明學,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