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陶傑 : 漢奸文學

陶傑 : 漢奸文學


四十年代民國富有爭議的領導人汪精 衞,其詩詞遺作《 雙照樓詩詞稿 》最近在香港隆重再版。到處張貼宣傳海報,標榜「 大漢奸汪精 衞詩詞文學遺著 」,明顯以一向骨頭不太硬的「 知識分子 」為讀者市場,不能說不是香港出版界一大盛事。

海報標明「大漢奸汪精衞」,單此一品題,就證明出版社老闆思想開放、頭腦靈活,在市場經濟的定律面前,全無框條的束縛。做生意就是該這樣子。人心道不道德, 不會以一兩本書而改變。


奧莉花史東的《天生殺人狂》賣座,不見得人人看了都做了殺人犯。看了之後,偶然有一兩個真的去殺人,是因為這極少數天生有變態基 因,奧莉花史東的作品無意中「 撻着 」。


同理,讀了汪作,蠢蠢欲動想做「 漢奸 」,也定必先天有此 DNA;即使想賣國,也無國可以賣,因為貪官早就把「國」賣光。譬如,我現在就想把釣魚台賣給日本,作價一億,日本政府不會把錢轉賬給我的戶口,因為我對這個島無權。

因此,「 大漢奸 」這頂帽子,老闆一定在心裡掂量過:絕不會令消費者內心詛咒、呸地一聲向汪精 衞作品的封面吐一口濃痰,鄙夷而拂袖而去;而是意馬心猿,眉開眼笑,覺得「 大漢奸 」這個名詞有無窮的魅力。

「大漢奸 」有生意眼,「 愛國者 」雖然不一定是票房毒藥,卻全無市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當過英國殖民地長達一百五十年的香港,我們香港人思想落 後,文化水平低,三十年來讀中國新文學,跨代熱捧張愛玲的小說散文,

周作人的小品也甚受歡迎,胡蘭成老師的《山河歲月》、《今生今世》近年經台灣女作家朱 天文重新推介,也頗受青睞。茅盾、巴金,還有愛國文學家郭沫若,幾十年來,從來沒有榮登過暢銷榜。

本 人陶傑的散文,如果出版社對外推銷,把我標籤為「超級王八蛋陶傑散文作品集」,看看有沒有人買?沒有的,對吧?那麼為什麼一個詩人,一旦獲「 大漢奸 」的頭 銜,反倒有助促銷?

這個世界真像從前民國時代,一首在小兒間流行邏輯混亂違反常理的荒誕歌:「小偷進了房,小狗叫汪汪。聾子聽見忙起床,啞巴大聲喊出房, 瘸子跑得快,瞎子趕來幫,追呀追,一把抓住頭髮,看看是個和尚。」

文 學就是文學,只有好看不好看之分,沒有作者漢不漢奸之別,更不必跟作者的「氣節」有關。郭沫若曾經這樣頌揚過江青:「你奮不顧身地在文化戰線上陷陣衝鋒, 使中國舞台充滿了工農兵的英雄形象」,幾年之後,形勢劇變,華國鋒捉了江青,郭老順應潮流,即刻翻臉破口大罵江青,寫下了「還有精生白骨,自比則天武后, 鐵帚掃而光」的名句。郭沫若有氣節否?

汪 精衞是不是大漢奸?姑且不論,看不清正義的力量終將戰勝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在政治上只是押錯寶,投日之後,日本偷襲珍珠港,汪精 衞蒙在鼓裡,看了報紙才知道,心知大局勝負從此急轉直下,據 金雄白的回憶錄《 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 》披露,此時知道自己上錯賊船,嚎啕大哭,以頭撞牆。

如果汪詩人學郭沫若一樣,轉軚身段靈活,早能夠及時寫一首「 羅斯福頌 」、一首「 自由世界偉大領袖邱吉爾 」、一首「 斯大林,人類的太陽」,轉向民國投誠,或蒙蔣委員長寬諒,保存一點「 晚節 」。但汪精衞 死得早,沒看得到美國向日本投原子彈,因此只能以慷慨燕市的俠客始起革命生涯,以叛國公敵的罪名終其漢奸末路。

汪 精衞的詩采陰柔細膩,與胡蘭成的文筆軟綿溫香,倒是同氣連枝,一脈呼應,凡文字帶點女性化的男人,多有點叛徒的潛質。但撇除了政治標籤,汪精衞的詩,上承李後主的哀怨,像《 雙照樓詩詞稿 》的封卷絕筆之作:

城樓百尺倚空蒼,雁背正低翔。
     滿地蕭蕭落葉,黃花留住斜陽。 
     欄杆拍徧,心頭塊壘,眼底 風光。
     為問青山綠水,能禁幾度興亡。

汪詩詞像民國詩人一樣,不喜用典故,後來黃霑的流行曲詞,即是如此風格。黃霑對汪精 衞作品讚不絕口,生前一口咬定:汪氏早年剛烈,性格心理,不可能中年即大變,一定是好心做了傻事。我聽了,大讚黃霑獨立思考,真不愧浪漫中人,讀得通汪精 衞的隔世心事、筆墨情仇。

香港重新刊行汪作,我不必再掏腰包,因為我手上有一線裝孤本,是武俠小說名家梁羽生先生十五年前在澳洲悉尼寓所中相贈。梁羽生出身《 大公報 》,一生愛國,卻對汪精 衞的文學成就讚不絕口。

我記得那一夜,他老人家微顫的手,在書架上拿下了一冊正體線裝的《 雙照樓 》,神情有點不可告人,兼有三分鬼祟而調皮的臉色,我以為他要送我的是繡像圖原裝的《金瓶梅》,空歡喜一場。梁老正色對我說:「汪精衞的詩詞,百年第一。

已 故上海作家張文達老先生,生前與本人爭論。我說汪精 衞文學好,他老人家不以為然,說一個作家,「愛國氣節」最重要。我不同意,我認為作品就是文學,文學不必扯上政治。我說:百年之內,當有人為汪氏翻案。

張 老先生大怒:絕不可能。結果,張文達仙遊了,章詒和就替汪兆銘「平反」了,文學批評家葉嘉瑩,也對汪作讚譽有加了。張文達說:「當年審漢奸,我就以記者身 份坐在對面。」 So what?坐在對面,不等同其作品是垃圾吧。

今天我撫卷追念故人,才驚覺時光飛逝,梁羽生先生逝世也已兩年。最近我讀到瞿秋白先生的《 絕命詩 》:

廿載浮沉萬事空,年華似水水流東,
   任拋心力作英雄。 湖海棲遲芳草夢,
     江城辜負落花風,黃昏已近夕陽紅。

我忽然發覺,瞿秋白這首遺作,風格淒怨,行筆陰柔,竟與汪兆銘有九分神似。這一點心得,惜無以轉告梁羽生先生於隔世了,憾哉。

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程兆熊 : 書經講義 鵝湖出版社, 1964

程兆熊 : 書經講義 鵝湖出版社, 1964

孫家鼐 : 欽定書經圖說

http://tw.myblog.yahoo.com/q3taichi/article?mid=4407&prev=4560&l=f&fid=14

程兆熊博士簡歷:

1907年出生於江西貴谿縣。畢業於巴黎凡爾賽園藝學院園藝博士。抗戰期間加入黃埔軍校,擔任第三戰區文化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1945年 抗戰勝利後,程兆熊博士在原本江西鵝湖書院舊址籌辦信江農業專科學校,隨後擴充為農學院。隨後又發起重建宋時期頗富盛名的鵝湖書院,希望能再造 朱熹和 陸九淵之鵝湖盛會。

所以,延請牟宗三先生起草重建 鵝湖書院緣起及章則。這個提議受到學術界 唐君毅、錢穆 及李源 澄先生等大力的支持。程兆熊先生一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要文化救國、復興 鵝湖書院再造朱陸之會的盛況。       

1947年 邀請唐君毅先生暑期撥冗前往鵝湖小住,並為留校師生講課,頗得讚賞,遂聘請 唐先生擔任訓導主任。唐主任一方面在中央大學教書,在江南大學兼課,並籌畫鵝湖書院成立事宜。

      1949年,大陸變色,錢穆、唐君毅、牟宗三 等人前往 香港並創辦 亞洲文商專科學校( 後改名為 新亞書院 ),邀請 程兆熊博士前往任教,但不久應台灣政府 遴聘,隔年再回到香港任教。 

    1954年,在中興大學( 原台中農學院 )創辦園藝系,聘為第一任系主任。後來帶領系上師生進行「 臺灣山地園藝資源」調查,並規劃輔導「 福壽山 」「武陵 」「 清境」等農場栽種蘋果、桃、梨等落葉寒帶果樹,被農業界稱呼為「 台灣的蘋果之父」。1959年 卸下系主任一職,回到香港教書。1962年 東方人文學會成立,為該會創始會員。

       1971年 應文化學院 張其昀董事長之邀,回國擔任首屆農學院院長,1989年 開始在哲學研究所任教。

1997年,哲學系吳主任要求學生不可再慫恿院長爬山,是年九十歲。99年,家人接往美國奉養。2001年 仙逝於美國,享年九十四歲。

 

程兆熊博士著作:  自然科學

《農業與時代 : 問題和問題的決解》、《臺灣省中部山地園藝資源調查報告》、《臺灣山地紀行》、《台灣省宜蘭山地園藝資源調查報告》、《臺灣山地日記 : 橫越合歡山兼記太平山之行》、《農學論集》與李伯年主編;張其昀監修、《論中國庭園花木》、《中華園藝史》、《中國古代發明家(農)》、《大地湖山 : 鵝湖與台灣兩岸》、《中國農業論衡 : 新農業哲學》…

哲學文化:

《憶鵝湖》、《大地人物 : 理學人物之生活的體認》、《中國歷史大勢 : 中國土地與心靈之開發》、《 論語講義 》、《大地邊緣人物 : 禪門人物之風姿的領悟》、《一個人的完成》、《儒家思想與國際社會》、《 孟子講義 》、《中國文學論略 : 論中國詩與田園詩及散文等》、《山川草木間》、《 詩經講義 》、《中國文話》、《 荀子講義 》、《中國詩學》、《中國文論》、《中國庭園的建築》、 譯《伯伽梵曲》、《道家思想:老莊大義》、《完人的生活與風姿》、《寒山子與寒山詩》、《中國文話文論與詩學》、禪宗講義﹝二﹞、《儒家思想 : 》、《美學與美化》、《文學與文心》、《納素波神話集》、《人學與人物》、《大地人物 : 理學的規模與境界》、《生命與世界》、《四書大義》、《五經大義》《儒家文化與國際社會》、中國禪學【四】禪學講座、《叢林的智慧與禪宗公案》、《中國文化月刊》…

政治論衡:

《 中國治平要略 : 中國歷代農政之實施》、《 中國太平要義 : 中國農業政治 》《 中國文化大義 : 中國農業與農民之文化之省察 》、《 世界之轉.美國及台灣之兩岸 》、《 世運之來中國文化及歷史大勢 》…

程兆熊老師的略傳及著作 ( 轉貼 )
http://unjinkr.pixnet.net/blog/post/28430059-%E7%A8%8B%E5%85%86%E7%86%8A%E8%80%81%E5%B8%AB%E7%9A%84%E7%95%A5%E5%82%B3%E5%8F%8A%E8%91%97%E4%BD%9C%28%E8%BD%89%E8%B2%BC%29


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尚書類聚初集 杜松柏 輯 民國七十三年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景印本 8册

尚書類聚初集
杜松柏 輯   民國七十三年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景印本  8册
京大人文研 東方 經-III-□-89

第一册

    尚書正義十七卷 坿校勘記 漢 孔安國 傳 唐 孔穎達 等疏 日本 東方文化研究所經學文學研究室 校定併撰校勘記 東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報告第十四册本
    書蔡氏傳輯録纂註六卷 首一卷 元 董鼎 撰 翠巖精舍刊本
    尚書會解六卷 明 張治具 撰 萬曆十二年刊本

第二册

    尚書辨解十卷 明 郝山 撰 湖北叢書本
    尚書義考二卷 清 戴震 撰 清 劉世珩 校 安徽叢書本
    尚書協異二卷 清 戴祖啓 撰 乾隆五十七年序刊本
    尚書小疏一卷 清 沈彤 撰 清 沈廷芳 訂 沈果堂全集本
    豐川今文尚書質疑八卷 清 王心敬 撰 乾隆三年刊本
    尚書今古文注疏三十卷 清 孫星衍 撰 中華書局聚珍仿宋版本

第三册

    尚書故三卷 坿夏小正私箋一卷 清 呉汝綸 撰 桐城呉先生全書本

第三册尚書故

    夏小正私箋一卷 清 呉汝綸 撰

第三册

    尚書古注便讀四卷 清 朱駿聲 撰 華西大學國學叢書本

第三第四册

    尚書集注述疏三卷 首一卷 末二卷 讀書堂答問一卷 清 簡朝亮 撰 光緒二十九年至三十三年校刊本

第五册

    書尚書弘道編不分卷 書中候弘道編不分卷 廖平 撰 黃鎔 筆述 六譯館叢書本
    尚書覈詁四卷 楊筠如 撰 民國二十三年序排印本
    尚書今語不分卷 方孝岳 撰 排印本
    尚書古文疏證八卷 卽皇清經解續編卷二十八至卷三十 清 閻若璩 撰 皇清經解續編本

第六册

    尚書攷辨四卷 清 宋鑒 撰 山右叢書初編本
    古文尚書攷二卷 清 惠棟 撰 乾隆五十七年宋氏讀經樓刊本
    尚書後案駁正二卷 清 王劼 撰 咸豐四年自序刊本
    古文尚書私議三卷 清 張崇蘭 撰 光緒二十三年重刊本
    古文尚書正辭三十三卷 清 呉光耀 撰 光緒十九年刊本

第七册

    尚書孔傳參正三十六卷 清 王先謙 撰 光緒三十年長沙王氏虛受堂刊本
    今文尚書攷證三十卷 清 皮錫瑞 撰 光緒二十三年善化皮氏師伏堂刊本
    古文尚書冤詞平議二卷 清 皮錫瑞 撰 光緒二十二年刊本
    古文尚書辨惑十八卷 清 洪良品 撰 光緒十三年龍岡山人古文尚書四種本
    古文尚書釋難二卷 清 洪良品 撰 光緒十三年龍岡山人古文尚書四種本

第八册

    古文尚書析疑一卷 清 洪良品 撰 光緒十三年龍岡山人古文尚書四種本
    古文尚書商是一卷 古文尚書四種刊誤一卷 清 洪良品 撰 光緒十三年龍岡山人古文尚書四種本
    尚書序目決疑一卷 大誓決疑一卷 邵瑞彭 撰 尚書決疑本
    尚書大傳七卷 漢 伏勝 撰 漢 鄭玄 注 清 王闓運 補注 光緒十一年自序刊本
    尚書大傳疏證七卷 清 皮錫瑞 撰 光緒二十二年師伏堂刊本
    論書序大傳一卷 卽鄭東父遺書卷三 清 鄭杲 撰 集虛草堂叢書本
    尚書中候疏證一卷 清 皮錫瑞 撰 光緒二十五年刊本
    尚書質疑三卷 清 顧棟高 撰 道光六年眉壽堂刊本
    尚書論略一卷 陳柱 撰 排印本
    尚書通論不分卷 陳夢家 撰 排印本
    尚書引論不分卷 張西堂 撰 民國四十六年排印本
    尚書今文新義一卷 書經大統凡例一卷 廖平 撰 民國七年四川存古書局刊本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Card/8100186.dat&back=2


野間文史 : 《尚書正義》版本小考

野間文史 : 《尚書正義》版本小考
──八行本《尚書正義》與九行本《尚書注疏》 -- 第五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9
http://books.google.sh/books?id=XfsFHvu_DZIC&pg=PA42&lpg=PA42&dq=%E5%B0%9A%E6%9B%B8%E6%AD%A3%E7%BE%A9%E5%AE%9A%E6%9C%AC;+%E6%9D%B1%E6%96%B9%E6%96%87%E5%8C%96%E7%A0%94%E7%A9%B6%E6%89%80&source=bl&ots=gUaSgmkJ9-&sig=C4NC_EV2Qs5j97RMBAnvphhgFVw&hl=zh-TW&sa=X&ei=E2QFUM_HFYaViAf3xu20CA&ved=0CFYQ6AEwBTgK#v=onepage&q=%E5%B0%9A%E6%9B%B8%E6%AD%A3%E7%BE%A9%E5%AE%9A%E6%9C%AC%3B%20%E6%9D%B1%E6%96%B9%E6%96%87%E5%8C%96%E7%A0%94%E7%A9%B6%E6%89%80&f=false

尚書類聚初集 / 編著者: 杜松柏.


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紅楼夢図詠.pdf

紅楼夢図詠.pdf

 绛帖.pdf

 豊道生篆書奇文四字經.pdf
       
 額字集.pdf
      
 大雅行書般若心経.池無名書.pdf

 大雅行書般若心経.池無名書.pdf

 古文字琵琶行.雲山書.pdf

  筆鋒本原.pdf

  趙子昴真書九十二法.pdf

 考古図纂.市島春城.蒐集.pdf
     
 镜花缘.巻1-20.李松石著.pdf
     
    東大寺正倉院宝物図.pdf
     
     松花堂画帖.松花堂画.pdf
     

        職人尽絵巻物.乾坤.pdf
      
        紅楼夢図詠.pdf
     
        椿岳漫画.椿岳迂史著.pdf

伊藤圭介懸崖梅図并賛.pdf

瓶梅図併録宋元諸家詩.伊藤圭介.筆.pdf

古今名物類聚.1-3.陶斎尚古老人.誌.pdf

百撰百笑.骨皮道人.撰.真生.画.pdf

集草.pdf

"教草.丹波修治 .述.溝口月耕.画.pdf

" 浮世绘装饰画.摺物貼込帖.pdf

対銭譜.後集.文楼田元成.大邨成富.撰.pdf

茶家酔古襍.初輯.伏虎先生.輯.pdf

茶史.巻1-2補.劉源長.著.劉謙吉.輯.陸求可.訂.pdf

古今名物茶入茶碗之図.pdf

売茶翁茶器図.木孔陽.編.pdf

古今名物類聚.1-8.陶斎尚古老人.市島文庫.pdf

古今名物類聚.1-18.陶斎尚古老人.誌.金花堂.pdf

蘭斎画譜.後篇.森文祥.著.pdf

華鳥粉本.pdf

日本古代技艺精湛的名人画.pdf

风俗绘图.pdf

源氏故事绘画.pdf

百馬図.乾坤.pdf

釈老子図.pdf

源氏物語挿絵.pdf

源氏物語画帖.狩野氏信,狩野秀信.画.pdf

源氏香.pdf

源氏香图系列.pdf

源氏香图.pdf

源氏香の図.pdf

源氏物語の絵.雅喬.画.pdf

源氏香図.pdf

源語図抄.桐壷の巻.松岡行義.著.pdf

唐詩七言画譜.黄鳳池.編.蔡冲寰.画.pdf

渋川玄耳金魚図並短歌.pdf

桂川甫賢動物画.pdf

鶏鳴図.pdf

駱駝図.pdf

蝦夷夫婦図.北海道人.pdf

女官服模様色目.pdf

大悲陀羅尼現像.pdf

軍用御道具.奈良忠左衛門.画.pdf

春川釣魚図.松園主人.写.広瀬謙.題.pdf

下岡蓮杖藤下笠杖図.蓮杖.pdf

象之图.pdf

洋学者小色紙.pdf

桂川甫賢鸚梅図并賛.桂国寧.写并題.pdf

色彩鉴.pdf

和漢名画功.上中下巻.式亭小三馬.作.五雲亭貞秀.画.pdf

出像僧尼孽海.唐伯虎.選輯.pdf

和漢名画苑.後編.春卜一翁.纂.pdf

峡江图考.江国璋.撰.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