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陳雲:廣東話是什麼?Stupid,廣東話就是你的飯碗!

陳雲:廣東話是什麼?Stupid,廣東話就是你的飯碗!

陳雲:廣東話是什麼?Stupid,廣東話就是你的飯碗!

廣東話、正體字是華夏文化正宗,是香港文化的尊嚴所在,更是香港人的就業壁壘 —— 大陸人講不好廣東話,就無辦法在香港同你爭飯碗。

你為了遷就大陸人,為了撈大陸的剩菜殘羹,迫不及待放棄講廣東話,放棄用粵語教中文( 所謂普教中 ),你的下一代就喪失尊嚴,而且丟了飯碗。

好多人以為香港人好醒,其實大部分蠢過隻豬,被英國政府寵壞了。英國政府為何擋住普通話/國語,堅持用粵語做香港的通行中文交流語,大家現在明白了吧?


陳雲:廣東話是什麼?Stupid,廣東話就是你的飯碗!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1825314607225

孫巨源 -- 秋怨辭 , 孫洙 : 河滿子 - 秋怨

孫巨源 -- 秋怨辭  , 孫洙 : 河滿子 - 秋怨

孫巨源 -- 秋怨辭

河滿子(秋怨)(孫洙 宋詞)


  悵望浮生急景,淒涼寶瑟餘音。
        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遠水登臨。
        目送連天衰草,夜闌幾處疏砧。
  

  黄葉無風自落,秋雲不雨長陰。
        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
        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


孫洙(1031-1079),字巨源,廣陵(今江蘇颺州)人。皇祐元年(1049)進士,授秀州法曹。遷集賢校理、知太常禮院,兼史館檢討、同知諫院。

熙寧四年( 1071 ),出知海州,元豐中官至翰林學士。元豐二年卒,年四十九。《 宋史 》、《 東都事略 》有傳。著有《 孫賢良集 》,已佚。《 全宋詞 》錄其詞二首。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6%B2%B3%E6%BB%BF%E5%AD%90_%28%E5%AD%AB%E6%B4%99%29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本土觀點 行銷世界(chenglap)

本土觀點 行銷世界(chenglap)


最近研究了一下日本動漫的發展歷史, 主要是六十年代 至七十年代的發展, 我覺得有些地方是值得注意的.


1. 初期發展

  臺灣和大陸的動漫發展, 和日本的初期發展, 其實並沒有甚
  麼很大的不同. 不同的就只是臺灣和大陸還在初期. 日本初
  期的動漫, 也就是五十年代伊始的動漫, 特別是動畫, 本身
  是非常在意要模仿當時已成功的迪士尼. 而這最終形成的是
  某種 masterwork 的製作, 產生的是一個又一個獨立的作品
  , 而不形成一種產業.

  這跟臺灣和大陸的情況相似, 當然這次的模仿對象是日本,
  不過大家在創造的時候, 都是很計算性的去做, 就和當年日
  本做白蛇傳那樣.

  這種創作方式的特色是「依賴性強」, 雖然投入重大的成本
  之後還是能得到收益, 但是依賴的其實是山中無虎猴子稱王
  的宣傳優勢. 沒有形成和外界的競爭力, 市場能容納的只有
  那一個集中資源形成的 masterwork , 而不可能同時出現幾
  個競爭的作品, 「自己人與自己人的競爭不存在」, 這也意
  味著產業本身其實是不存在的.

  在這時候雖然是日本動漫發展的黎明期, 但根基卻可以說是
  與此無關的. 這也是說, 目前臺灣, 大陸的動畫不少都說是
  踏出了第一步, 但實在很可能除了技術上使某些人有機會磨
  練之外, 這一步其實不引致後面的步.


2. 突破點在於適應市場

  迪士尼動畫可以打進日本市場, 主要並不是因為日本市場喜
  歡迪士尼, 而是因為美國的市場已經夠大去承受迪士尼的全
  部, 而日本就只是將這個市場的延伸. 這情況很像現在臺灣
  的情況, 「外來動畫」最強勢的地方就是, 他們本來就已在
  自己的市場取得足夠的資本, 再登陸臺灣, 而臺灣自己產的
  動畫卻不可能有這種優勢.

  大陸基本上也有同樣的問題, 不過大陸用政策去克服. 可是
  這未必是健康的, 因為不受惠於政策的很可能才是真正該發
  展的部份.

日本當時面對的也是「有完整市場的迪士尼」, 面對這點,
  東映的做法是「重要的場面高成本, 不重要的就低成本」,
  而虫製作則是「減少 fps」, 兩個的指向都是為了適應日本
  那個相對較小的市場, 進行成本的節約. 可以看到的是, 面
  對市場的不同, 就不能用和別人完全相同的生產技術. 技術
  需要為市場的大小而設, 也就是說要開發新的, 卻是適合自
  己市場的量產技術.

  雖然虫製作最後也破產, 可是技術上的突破是契機, 也就是
  說, 雖然迪士尼的動畫比虫製作的優質 (在 fps 上), 可是
  節省的成本卻可以讓更多的作品產生的話, 卻是良好的基礎
  條件. 基於成本故, 有些質素是可以犧牲的, 問題是應該犧
  牲哪一些. 而找到就是突破點的所在.


3. 製作人的流動

  一九六零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 日本動畫開始進入黃金時期
  的契機, 其實是虫製作的破產和東映的縮員. 也就是說, 其
  實黃金時期是源自一個低潮期.

  業界的萎縮導致的是人才的流出, 這些人才卻產生了新的工
  作室, 因為變成了無主者, 反而使他們的創意不受制肘. 日
  昇也是這樣產生的, 事實上, 這個低潮期的好處是, 將這個
  業界變得年輕化, 有能力的年輕人有機會作出超越其年齡應
  有的嘗試.

  這在重視資歷輩份的東方社會當中, 可能是很重要的契機.
  可以看見的是, 東方社會的社會流動很容易就停擺, 不論是
  哪種產業, 都是一個世代的人控制了一切之後, 年輕人基本
  上很難爬上去, 當他有機會坐上去那些位子時, 他也不再是
  有能力明白年輕人的年紀了. 而這對於針對年輕人口味的創
  意產業而言, 是非常不利的.

  真正的人才很可能是在浪人當中, 問題是怎樣給浪人一個契
  機去發揮才能? 這才是問題, 因為浪人很可能一直都會跟業
  界無緣也無職可尋地, 直接消失. 而這個問題在日本之所以
  能夠偶然解決, 是因為很多機緣巧合. 其中一點, 就是外國
  市場某方面的真空.

  這點應該是華人世界最大的問題. 社會對年輕人的不信任也
  許是正確的, 但在創作上不信任年輕人卻是有害的.

4. 運用外國市場

  光靠日本的市場自己, 也沒有辦法養得起那個動畫界, 其中
  當年最重要的, 應該是「玩具市場」和「迪士尼所沒有理會
  的西方市場」.

其實看看「飄零燕」, 以及七八十年代的動漫, 你會發覺很
  多作品在日本自己根本也是很難生存的. 也就是說當年的日
  本觀眾也不見得對自己的作品很仁慈.

特別是飄零燕本身太
  過正經, 很多人都對這種動畫沒有信心. 但是這卻成功在,
  這故事本身就是以「西方」為中心的, 那描述的是瑞士的西
  方世界, 用的方式卻是東方式的.

  這產生的「 世界名作劇場 」, 本來就是用日本的角度去描寫
  西方, 而這恰好填了我們一直以為是迪士尼雄霸的真空, 其
  實迪士尼描寫的西方, 就一直都沒有理會這些空間. 日本是
  靠這個進入了西方市場, 穩定了一個外來的經濟來源.

  日後的「 星銃士 」, 「 南十字星」, 等科幻或歷史或奇幻的
  作品, 很多都是在日本活不下去的作品. 之所以能夠生存全
  是因為那以東方觀點滲入了西方國家市場, 這跟臺灣普遍相
  信「 臺灣要先立足於臺灣才能走出臺灣 」並不一樣, 日本其
  實很多動畫都是在日本立足不住卻反而在外面紮根, 再反攻
  日本的.

也就是說一開始就針對外國人的市場規劃, 是有可
  用性, 特別是「以本土的理解方式, 寫外國的題材」.

  這點跟我們過去的理解其實不一樣, 我們很少考慮會「先去
  外國再繞回來」這個想法. 但很可能這才是該做的事情.

- - -

就我看目前的情況, 我認為:

1. 透過網絡, 直接在外國論壇上向外推銷, 例如 2ch, 反正你在
  臺灣人家告不了你, 應該會比當地人更自由.

2. 與其靠投稿自己家的出版社等運到, 也許更應該像很多這裡的
  人已經在使用的 pixiv, DLSite, nicovideo 等平臺直接加入
  別人的市場

3. 用自己的角度去寫別人的文化, 因為別人其實很有興趣知道你
  怎樣看他們, 就像臺灣人會從日本漫畫中不斷找日本人怎樣看
  自己, 其實日本人倒轉也想從臺灣的作品中看臺灣人怎樣看自
  己的事情.

其實我認為重心在於「高成本的模仿」和「低成本的創新」兩
者的選擇.


高成本的模仿, 就像是你要投入大量資金, 去開發一個臺灣的
太空戰士那樣. 用大量的 3D 動畫, 充足的人力等去跟日本的
太空戰士硬拼, 那模仿是容易, 別人走過的路也被證明是成功
的, 可惜的是硬拼的結果差不多確定是死定的了, 因為「模仿
」容易卻等於成功困難. 容易達成不等於同樣容易成功, 這才
是問題所在.


至於低成本的創新, 就像是造同人本, 同人動畫, 同人遊戲那
些, 通常都是低成本得很, 但因為低成本, 所以很多異色的東
西都隨你加. 有時可能正是因此而爆紅.

同人成功走向商業化沒有任何問題吧.
商業化從來都不是問題的原因.

我對於商業化是完全贊成的, 我批評的是那些經常把商業化掛在
嘴邊卻完全得不到市場認同的公司.


https://hkgalden.com/view/28085

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冨山房の辞書 -- 漢文大系 -- 漢文大系 -- 普及版,  全二十二巻  各巻,  索引付

冨山房の辞書 -- 漢文大系 -- 漢文大系 -- 普及版,  全二十二巻
 各巻,  索引付

中国古典の最高峰
──哲学・史学・文学の宝庫をひらく!!
漢文大系

 普及版 全二十二巻
 各巻 索引付

中国古典の最高峰
──哲学・史学・文学の宝庫をひらく!!

漢文大系の特色

一、
    国初以来、わが国の思想・文学に大いなる影響を及ぼした中国古典は、永遠の心の故郷である。政治・教育・倫理・文学の軌範となった感じの精髄は、すべて本書に収められている。

二、
    近代の碩学諸家が、東洋思想の詩文の宝玉として選択した典籍三十八書目全二十二巻を複製し、かつ新しく全巻にわたる詳細な総語句索引を編纂して、繙読の便をはかった。

http://www.fuzambo.net/jisho/02%20kanbuntaikei.html


2013年8月13日 星期二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 教學建議

唐宋八大家古文
唐宋八大家古文 編者簡介 沈德潛(1673 – 1769),字確士,號歸愚,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享壽九十七歲,經歷聖祖、世宗、高宗三朝。


 他出生於一個清寒的士大夫家庭,六十多歲時始成進士,以文學受知於高宗,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後以年老乞歸,原銜食俸。高宗南巡,加尚書銜。少時受詩法於葉燮,論詩尚格調,古體宗漢、魏,近體宗盛唐。他的「 格調說 」 ,與王士禎的「 神韻說 」、袁枚的「 性靈說 」 ,在當時詩壇上,各佔一席位。


 沈氏著有《沈歸愚全集》和論詩專著《說詩晬語》 ,又選輯《 古詩源 》《 唐詩別裁集 》《 明詩別裁集 》《 國朝詩別裁集 》等書,、 、 、 其中《 唐詩別裁集 》流傳較廣,影響甚大。 沈氏所編選的《 唐宋八大家古文 》( 或稱《 唐宋八大家古文讀本 》,在清代也頗有 ) 影響。


編選緣起 「 唐宋八大家 」是指唐、宋時期八位傑出的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這個稱號 最先由明代中葉古文家 茅坤(1515 – 1601)提出,但茅坤這個提法是有淵源的。


 明代初年的朱右曾經選輯韓、柳、歐陽、曾、王、三蘇等八人的文章,編成《 八先生文集 》,把他們稱為「 八先生 」,可惜此書影響不大,沒有流傳下來。 茅坤編纂《唐宋八大家文鈔 》,正式使用「 唐宋八大家 」的名稱,由於這書流傳甚廣,影響極大,因此「唐宋八大家」的稱號得以確定,並一直流行至今。


後人對這個稱號並不是一致贊成的,例如袁枚就認為「 明代門戶之習,始於國事,而終於詩文。故於詩則分唐、宋,分盛、中、晚;於古文又分為八,皆好事者之為也,不可以為定稱也。 」 《 小倉山房續文集•書 (茅氏八家文選 》。 但是「 八家 」代表唐宋古文的最高成就,已)成定論,不易推翻。


茅坤 的選本雖然在當時「家弦戶誦」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但是對一般人來說,這一百四十四卷的選本,卷帙浩繁,很難遍讀。 沈德潛的《 唐宋八大家古文 》只有三十卷,對初學者來說,篇幅較為適中。


他在書的序文說,編選此書的目的是「 俾讀者視為入門軌涂,志發軔也。」 可見這個選本是為了方便初學唐宋古文的人而編寫的。他更希望「 初學者熟讀深思,有得於心,由此以覽茅氏、儲氏1 所葺,並窺八家全文,更有曠然心目間者。

 本書特色 全書三十卷。卷一至卷六為 韓愈文,卷七至卷九為 柳宗元文,卷十至卷十四為 歐陽修文,卷十五至十七為蘇洵文,卷十八至二十四為 蘇軾文,卷二十五至二十六為 蘇轍文,卷二十七至卷二十八為 曾鞏文,卷二十九至卷三十為王安石文。


 唐代作家中,韓愈入選的文章最多,共六卷;宋代作家中,蘇軾入選的文章最多,共七卷。入選文章最少的作家是宋代的蘇轍、曾鞏 和王安石,每人只有兩卷。選篇的多寡,顯然是根據八大家的成就和歷史地位而定,這點充分反映了編者過人的識見。 入選文章,大多為舊時家塾子弟所誦習的名篇。


沈德潛 對文章所作眉批、旁批和總評,考辨有關史事 或分析文章的筆法結構,除了表達一己之見外,並引用前人評語,頗具參考價值。 近人 宋晶如的注釋,雖然不夠細緻詳盡,但對讀者理解文章內容,極有幫助。


此書對八家的各體古文,都有選輯,例如 韓愈的論說、雜著、書簡、書序、贈序、題記、表狀、傳記、碑誌、祭文等各種體裁的古文代表作,都根據性質排列在一起。 大抵現時坊間流行的 八家文選本所收錄的文章,差不多都可以在此書找到。唯一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沒有收錄 柳宗元的寓言小品如《 三戒 》、《 蝜蝂傳 》、《 羆說 》,歐陽修的《 醉翁亭記 》、《 祭石曼卿文 》,蘇軾的《 記承天寺夜遊 》等膾炙人口的文章。


至於歐陽修的《 秋聲賦 》和蘇軾的《 前赤壁賦 》等不可多得的佳作,限於此書只收古文的體例,沈氏唯有割愛。


 1指清人儲欣所編的《唐宋十大家全集錄》


 唐宋八大家古文

 藝術特色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各有不同的藝術特色:


 1. 韓愈 的論說文筆力遒勁,氣勢雄健;記敘文鮮明生動,夾敘夾議;抒情文婉曲深摯,動人肺腑。

 2. 柳宗元 的山水遊記寄情於景,清峻自然;傳記文借題發揮,意義深刻;議論文構思新穎,析理精深。

 3. 歐陽修 的議論文剖析深細,說理透闢;記敘文情文並茂,抒發感慨。

 4.  蘇軾 的論說文騰挪變化,論事明晰;記敘文隨物賦形,言情說理;雜文隨意揮灑,信筆點染。

 5.  蘇洵 的古文縱橫簡勁,雄健奔放。

6.  蘇轍 的古文汪洋澹泊,一唱三嘆。

 7.  王安石的古文筆力勁峭,析理透闢。

 8.  曾鞏 的古文雍容平和,舒緩回旋。


 教學建議


教師指導學生研習本書時,可參考下列各項:

 1. 《 唐宋八大家古文 》的篇幅雖較 茅坤的《 唐宋八大家文鈔 》少得多,但篇數仍然不少,可指導學生先讀一些文從字順、平易近人的篇章,待他們對八家古文有一定的認識後,才要求他們遍覽全書。例如,此書一開始就選錄了韓愈的《 五原 》,學生可先讀其中的《 原道 》和《 原毀 》兩篇。

 為了使閱讀更加有趣,亦可指導學生把韓愈的《 柳子厚墓志銘 》、 《 祭柳子厚文 》和《 柳州羅池廟碑 》等三篇關於 柳宗元的文章,一起研讀。學生也可以把韓愈的《 師說 》和 柳宗元用來支持韓愈觀點的《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 見本書卷七 ),互相比較。 為了加深理解韓愈的生平和功績,學生在開始閱讀韓愈文之前,應把卷二十四的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詳細看一遍。


 2. 宜對學生解釋書中文章的特殊體裁,如卷四的《 送鄭尚書序 》和《 荊潭唱和詩序 》,雖然同是韓愈所寫的「 序 」,但性質不同。 前一篇屬「 贈序 」,是親朋好友間臨別時的贈文;後一篇屬「 書序 」,是為詩文寫的序,重在評價詩文。此外,亦可以向學生介紹「 神廟碑 」「 神道碑 」 「 墓志銘 」等的分別。


 3. 可鼓勵學生背誦那些琅琅上口的優秀篇章或片段。


 4. 可引導學生欣賞八位古文家不同的藝術特色,並指導他們在創作散文時,嘗試學習八位古文家的寫作技巧。


 source : 唐宋八大家古文 : 香港中學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教學建議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chi-edu/resources/lit/09.pdf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史記 三家注

史記 三家注


 三家注序

史 記 集 解 序 裴 駰 〔 一 〕

    班 固 有 言 曰 : 〔 二 〕 「 司 馬 遷 〔 三 〕 據 左 氏 、 國 語 , 〔 四 〕 采 世 本 、 戰 國 策 , 〔 五 〕 述 楚 漢 春 秋 , 〔 六 〕 接 其 後 事 , 訖 于 天 漢 。 〔 七 〕 其 言 秦 漢 詳 矣 。 至 於 采 經 摭 傳 , 〔 八 〕 分 散 數 家 之 事 , 甚 多 疏 略 , 或 有 抵 捂 。 〔 九 〕 亦 其 所 涉 獵 者 廣 博 , 貫 穿 經 傳 , 馳 騁 古 今 上 下 數 千 載 閒 , 斯 已 勤 矣 。 〔 一 0 〕


 又 其 是 非 頗 謬 於 聖 人 , 〔 一 一 〕 論 大 道 則 先 黃 老 而 後 六 經 , 〔 一 二 〕 序 游 俠 則 退 處 士 而 進 姦 雄 , 〔 一 三 〕 述 貨 殖 〔 一 四 〕 則 崇 勢 利 〔 一 五 〕 而 羞 貧 賤 : 此 其 所 蔽 也 。 〔 一 六 〕 然 自 劉 向 、 楊 雄 博 極 群 書 , 皆 稱 遷 有 良 史 之 才 , 服 其 善 序 事 理 , 辯 而 不 華 , 質 而 不 俚 , 〔 一 七 〕 其 文 直 , 其 事 核 , 不 虛 美 , 不 隱 惡 , 故 謂 之 實 錄 。 」


 駰 以 為 固 之 所 言 , 世 稱 其 當 。 〔 一 八 〕 雖 時 有 紕 繆 , 〔 一 九 〕 實 勒 成 一 家 , 〔 二 0 〕 總 其 大 較 , 〔 二 一 〕 信 命 世 之 宏 才 也 。 〔 二 二 〕


  考 較 此 書 , 文 句 不 同 , 有 多 有 少 , 莫 辯 其 實 , 而 世 之 惑 者 , 定 彼 從 此 , 是 非 相 貿 , 真 偽 舛 雜 。 〔 一 〕 故 中 散 大 夫 東 莞 徐 廣 研 核 眾 本 , 為 作 音 義 , 〔 二 〕 具 列 異 同 , 兼 述 訓 解 , 〔 三 〕 麤 有 所 發 明 , 而 殊 恨 省 略 。 〔 四 〕


聊 以 愚 管 , 〔 五 〕 增 演 徐 氏 。 〔 六 〕 采 經 傳 百 家 并 先 儒 之 說 , 〔 七 〕 豫 是 有 益 , 悉 皆 抄 內 。 〔 八 〕 刪 其 游 辭 , 取 其 要 實 〔 九 〕 , 或 義 在 可 疑 , 則 數 家 兼 列 。 〔 一 0 〕 漢 書 音 義 稱 「 臣 瓚 」 者 , 莫 知 氏 姓 , 〔 一 一 〕 今 直 云 「 瓚 曰 」 。 又 都 無 姓 名 者 , 但 云 「 漢 書 音 義 」 。 〔 一 二 〕


 時 見 微 意 , 有 所 裨 補 。 〔 一 三 〕 譬 嘒 星 之 繼 朝 陽 , 〔 一 四 〕 飛 塵 之 集 華 嶽 。 〔 一 五 〕 以 徐 為 本 , 〔 一 六 〕 號 曰 集 解 。 未 詳 則 闕 , 弗 敢 臆 說 。 〔 一 〕 人 心 不 同 , 〔 一 八 〕 聞 見 異 辭 , 〔 一 九 〕 班 氏 所 謂 「 疏 略 抵 捂 」 者 , 依 違 不 悉 辯 也 。 〔 二 0 〕


 愧 非 胥 臣 之 多 聞 〔 二 一 〕 , 子 產 之 博 物 , 〔 二 二 〕 妄 言 末 學 , 蕪 穢 舊 史 , 豈 足 以 關 諸 畜 德 , 庶 賢 無 所 用 心 而 已 。 〔 二 三 〕


http://www.chinapage.com/big5/history/shr09.htm

http://archive.org/details/06054495.cn


陳雲:我叫香港人誠實面對自己,在真理之中來解放自己,實現自己。

陳雲:我叫香港人誠實面對自己,在真理之中來解放自己,實現自己。

今日得閒,解釋我的政治實踐。我叫香港人誠實面對自己,在真理之中來解放自己,實現自己。


這個道理,啟發自捷克的文人總統 哈維爾( Václav Havel 1936-2011)的活在真理中( living in truth ),更來自華夏儒家的《 中庸 》心學。

我可以準確預測事情,撥動香港各方 圍繞本土政治本土文化而轉動,而不是圍繞境外政權( 中國或 美國 )來轉動,改變香港政治系統的 轉動中心,做到西洋觀念的革命 —— revolution( 改變轉動系統的中心 ),也由於發揚儒家的誠明之理,做到「 至誠如神 」。



以下的《 禮記 • 中庸 》三章,是我二十歲時的修煉基本。


第二十一章 :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語譯:由至誠而自然明白善道,這叫做天性。由明白善道而至於誠,這叫做 人為的教化。誠則無不明白,無不明白道理也就做到誠了。



第二十二章 :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語譯: 唯有至誠的聖人,才能盡自己的本性。能盡自己的本性,就能盡知他人的本性;能盡知他人的本性,就能盡知萬物的本性;

能盡知萬物的本性,就可以贊助天地間萬物的化育;能贊助天地間萬物的化育,就可以與天地並立為三了。



第二十四章: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 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語譯: 誠到極點,可以預知未來的事情;國家將要興盛的時候,定有吉祥的徵兆;國家將要滅亡時,定有凶禍的徵兆;顯現在蓍草龜甲的掛象上,表現在人的動作儀態之間。

禍福將來臨時,是福可以預先知道,是禍也可以預先知道,所以至誠的人就像神明一樣。



革命,revolution( 由動詞 revolve 轉動而來),是改變轉動系統的中心。

民主革命,不是換政權,而是將政治的轉動中心由王室( 或軍閥集團 )變成族群或國族!


各位現在知道了嗎?我為何要鼓吹族群政治 來推動香港民主。很多反對我的左膠,根本不理解西洋學問。

https://www.facebook.com/wan.chin.75/posts/1015157781487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