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曾胡治兵語錄-第七章 公明
曾胡治兵語錄-第七章 公明
曾胡治兵語錄-第七章 公明
第七章 公明
1.大君以生殺予奪之權授之將帥,猶東家之銀錢貨物授之店中眾夥。若保舉太濫,視大君之名器不甚愛惜,猶之賤售浪費,視東家之貨財不甚愛惜也。
介之推曰:“ 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功乎?”餘則略改之曰:“ 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假大君之名器,以市一己之私恩乎?” 余忝居高位,惟此事不能力挽頹風,深為愧慚。
2.竊觀古今大亂之世,必先變亂是非,而後政治顛倒,災害從之。屈原之所以憤激沉身而不悔者,亦以當日是非淆亂為至痛。放曰:蘭芷變而不芳,荃蕙化而為茅。又曰:固時俗之從流,又孰能無變化。
傷是非之日移日淆,而幾不能自主也。後世如漢、晉、唐、宋之末造,亦由朝廷之是非先紊,而後小人得志,君子有皇皇無依之象。推而至於一省之中,一軍之內,亦必其是非不揆於正,而後其政績少有可觀。
賞罰之任視乎權位,有得行,有不得行。至於維持是非之公,則吾輩皆有不可辭之責。顧亭林先生所謂匹夫與有責焉者也。
3.大抵蒞事以明字為第一要義。明有二:曰高明,曰精明。同一境,而登山者獨見其遠,乘城者獨覺其曠,此高明之說也。同一物,而臆度者不如權衡之審,目巧者不如尺度之精,此精明之說也。
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趨於平實,頗不易易。若能事事求精,輕重長短一絲不差,則漸實矣;能實,則漸平矣。
4.凡利之所在,當與人共分之;名之所在,當與人共用之。居高位,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知人誠不易學,曉事則可以閱歷??電(上口) 勉得之。曉事則無論同己、異己,均可徐徐開悟,以冀和衷。
不曉事,則挾私固謬,秉公亦謬;小人固謬,君子亦謬;鄉願固謬,狂狷亦謬。重以不知人,則終古相背而馳,決非和協之理。故恒言皆以分別君子、小人為要,而鄙論則謂天下無一成不變之君子,亦無一成不變之小人。
今日能知人、能曉事,則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曉事,則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則為君子;卯刻偏私?掩 (日旁,yan) 暖,則為小人。故群毀群譽之所在,下走常穆然深念,不能附和。
5.營哨官之權過輕,則不得各行其志。危險之際,愛而從之者或有一二,畏而從之者則無其事也。此中消息,應默察之而默挽之,總攬則不無偏蔽,分寄則多所維繫。( 以上曾語 )
6.舉人不能不破格,破格則須循名核實。否則,人即無言,而我心先愧矣。
7.世事無真是非,特有假好惡。然世之循私以任事者,試返而自問,異日又豈能獲私利之報於所徇利之人哉!盍亦返其本矣。
8.天下惟左右習近不可不慎。左右習近無正人,即良友直言亦不能進。
9.朝廷爵賞,非我所敢專,尤非我所敢吝,然必積勞乃可得賞。稍有濫予,不僅不能激勵人才,實足以敗壞風俗。薦賢不受賞,隱德必及子孫。
10.國家名器,不可濫予。慎重出之,而後軍心思奮,可與圖後效而速成功。
11.天下惟不明白人多疑人,明白人不疑人也。( 以上胡語)
蔡按:文正公謂居高位以知人、曉事為職,且以能為知人、曉事與否,判別其為君子為小人。雖屬有感而發,持論至為正當,並非憤激之談。
用人之當否,視乎知人之明昧;辦事之才不才,視乎曉事之透不透。不知人,則不能用人;不曉事,何能辦事?君子、小人之別,以能否利人濟物為斷。
苟所用之人不能稱職,所辦之事措置乖方,以致貽誤大局,縱曰其心無他,究難為之寬恕者也。昔賢於用人一端,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其宅心之正大,足以矜式百世。
曾公之薦左宗棠,而劾李次青,不以恩怨而廢舉動,名臣胸襟,自足千古。
近世名器名位之濫極矣。幸進之途,紛歧雜出。昔之用人講資格,固足以屈抑人才;今之不講資格,尤未足以激揚清濁。賞不必功,惠不必勞,舉不必才,劾不必劣。或今賢而昨劣,或今辱而昨榮。
揚之則舉之九天之上,抑之則置之九淵之下。得之者不為喜,失之者不為歉。所稱為操縱人才、策勵士氣之具,其效力竟以全失。欲圖挽回補救,其權操之自上,非吾儕所得與聞。惟吾人職居將校,在一小部分內,於用人一端亦非絕無幾希之權力。
既有此權,則應於用人惟賢、循名核實之義,特加之意。能於一小部分有所裨補,亦為心安理得。
source:
曾胡治兵語錄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46487
http://www2.cma.edu.tw/u_edu/journal/52files/社會科學類/謝明志/謝明志.pdf
曾胡治兵語錄
http://tw.swewe.net/word_show.htm/?600067_1&曾胡治兵語錄
曾胡治兵語錄
http://blog.roodo.com/syl/archives/2524556.html
汪幸福 : 蔣介石為何將臺灣草山改為 陽明山
http://bigfish.blog.hexun.com.tw/4098822_d.html
Labels: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汪精衛--雙照樓詩詞藁,
秋水軒尺牘,
康有為 -- 春秋董氏學,
幕末 (1800-1868) 之陽明學,
錢穆,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尚書] 書經圖說
[尚書] 書經圖說
http://dahcr.ihp.sinica.edu.tw/ebook/book/cin_ding_shu_jing_tu_shuo/190493_007.jpg
http://dahcr.ihp.sinica.edu.tw/ebook/book/cin_ding_shu_jing_tu_shuo/190493_009.jpg
《尚書·大禹謨》
皋陶矢厥謨,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謨》、《益稷》。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艱厥后,臣克艱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帝曰:俞!允若茲,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咸寧」。稽于眾。「舍己從人」,「不虐無告,不廢困窮。」惟帝時克。
益曰:都!「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禹曰: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
益曰:吁!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遊于逸,罔淫于樂。「任賢勿貳,去邪勿疑。」疑謀勿成,百志惟熙。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從己之欲。無怠無荒,四夷來王。
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揔朕師。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邁種德,德乃降。」「黎民懷之。」
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帝曰:皋陶!「惟茲臣庶。」罔或于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刑)〔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無刑,民協于中。時乃功。懋哉!
皋陶曰:帝德罔愆,臨下以簡,御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于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茲用不犯于有司。
帝曰:「俾予從欲以治。」四方風動,惟乃之休。「帝曰:來!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賢,克勤于邦,克儉于家,不自滿假。惟汝賢,「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歷數在汝躬。」
汝終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可愛非君?可畏非民?「眾非元后何戴?后非眾,罔與守邦。」欽哉!
「慎乃有位。」敬修其可願。「四海困窮,天祿永終。」「惟口出好興戎。」朕言不再。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從。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龜。」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從,「卜不習吉。」
禹拜稽首固辭。帝曰:毋!惟汝諧。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帝曰:咨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
禹乃會群后,誓于師曰:「濟濟有眾,咸聽朕命。蠢茲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爾眾士,「奉辭(罰)〔伐〕罪。」爾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勳。三旬,
苗民逆命。益贊于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帝初于歷山,「往于田,日號泣于旻天于父母。」負罪引慝,「祗載見瞽瞍,夔夔齋慄。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茲有苗?
「禹拜昌言曰:俞!」班師振旅。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七旬,有苗格。
書經圖說
http://dahcr.ihp.sinica.edu.tw/ebook/cin_ding_shu_jing_tu_shuo01.html
http://zh.wikisource.org/wiki/尚書/大禹謨
欽定書經圖說
http://ebook.teldap.tw/ebook_series.jsp?id=22
- -- -
Hong Kong : Transition (1996)
https://archive.org/details/hongkongtransiti00patt
Chris Patten's speech on his last Policy Address in Hong Kon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PPKGqTl2Dk
1996年施政報告 -- 港督彭定康:審視「 一國兩制 」真偽的標準
http://www.legco.gov.hk/yr96-97/chinese/lc_sitg/hansard/961002hc.doc
1996 Policy Address
http://www.legco.gov.hk/yr96-97/english/lc_sitg/hansard/han0210.htm
http://dahcr.ihp.sinica.edu.tw/ebook/book/cin_ding_shu_jing_tu_shuo/190493_007.jpg
http://dahcr.ihp.sinica.edu.tw/ebook/book/cin_ding_shu_jing_tu_shuo/190493_009.jpg
《尚書·大禹謨》
皋陶矢厥謨,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謨》、《益稷》。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艱厥后,臣克艱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帝曰:俞!允若茲,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咸寧」。稽于眾。「舍己從人」,「不虐無告,不廢困窮。」惟帝時克。
益曰:都!「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禹曰: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
益曰:吁!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遊于逸,罔淫于樂。「任賢勿貳,去邪勿疑。」疑謀勿成,百志惟熙。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從己之欲。無怠無荒,四夷來王。
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揔朕師。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邁種德,德乃降。」「黎民懷之。」
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帝曰:皋陶!「惟茲臣庶。」罔或于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刑)〔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無刑,民協于中。時乃功。懋哉!
皋陶曰:帝德罔愆,臨下以簡,御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于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茲用不犯于有司。
帝曰:「俾予從欲以治。」四方風動,惟乃之休。「帝曰:來!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賢,克勤于邦,克儉于家,不自滿假。惟汝賢,「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歷數在汝躬。」
汝終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可愛非君?可畏非民?「眾非元后何戴?后非眾,罔與守邦。」欽哉!
「慎乃有位。」敬修其可願。「四海困窮,天祿永終。」「惟口出好興戎。」朕言不再。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從。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龜。」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從,「卜不習吉。」
禹拜稽首固辭。帝曰:毋!惟汝諧。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帝曰:咨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
禹乃會群后,誓于師曰:「濟濟有眾,咸聽朕命。蠢茲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爾眾士,「奉辭(罰)〔伐〕罪。」爾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勳。三旬,
苗民逆命。益贊于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帝初于歷山,「往于田,日號泣于旻天于父母。」負罪引慝,「祗載見瞽瞍,夔夔齋慄。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茲有苗?
「禹拜昌言曰:俞!」班師振旅。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七旬,有苗格。
書經圖說
http://dahcr.ihp.sinica.edu.tw/ebook/cin_ding_shu_jing_tu_shuo01.html
http://zh.wikisource.org/wiki/尚書/大禹謨
欽定書經圖說
http://ebook.teldap.tw/ebook_series.jsp?id=22
- -- -
Hong Kong : Transition (1996)
https://archive.org/details/hongkongtransiti00patt
Chris Patten's speech on his last Policy Address in Hong Kon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PPKGqTl2Dk
1996年施政報告 -- 港督彭定康:審視「 一國兩制 」真偽的標準
http://www.legco.gov.hk/yr96-97/chinese/lc_sitg/hansard/961002hc.doc
1996 Policy Address
http://www.legco.gov.hk/yr96-97/english/lc_sitg/hansard/han0210.htm
Labels:
心經,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明治漢學,
秋水軒尺牘,
康有為 -- 春秋董氏學,
說文解字,
錢穆,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曾胡治兵語錄 - 第六章 嚴明
曾胡治兵語錄 - 第六章 嚴明
曾胡治兵語錄 - 第六章 嚴明
第六章 嚴明
1.古人用兵,先明功罪賞罰。
2.救浮華者莫如質。積玩之後,振之以猛。
3.醫者之治瘠癰,甚者必剜其腐肉,而生其新肉。今日之劣弁羸兵,蓋亦當為簡汰,以剜其腐肉者;痛加訓練,以生其新者。不循此二道,則武備之弛,殆不知所底止。
4.太史公所謂循吏者,法立令行,能識大體而已。後世專尚慈惠,或以煦煦為仁者當之,失循吏之義矣。為將之道,亦法立令行、整齊嚴肅為先,不貴煦嫗也。
5.立法不難,行法為難。凡立一法,總須實實行之,且常常行之。
6.九弟臨別,深言禦下宜嚴,治事宜速。餘亦深知馭軍馭吏,皆莫先于嚴,特恐明不傍燭,則嚴不中禮耳。
7.呂蒙誅取鎧之人,魏絳戮亂行之僕。古人處此,豈以為名,非是無以警眾耳。
8.近年馭將失之寬厚,又與諸將相距過遠,危險之際,弊端百出,然後知古人所雲作事威克厥愛,雖少必濟,反是乃敗道耳。(以上曾語)
9.自來帶兵之將,未有不專殺立威者。如魏絳戮僕,穰苴斬莊賈,孫武致法于美人,彭越之誅後至者,皆是也。
10.世變日移,人心日趨於偽,優容實以釀禍,姑息非以明恩。居今日而為政,非用霹靂手段不能顯菩薩心腸。害馬既去,伏??龍不驚,則法立知恩。吾輩任事,只盡吾義分之所能為,以求衷諸理之至。是不必故拂乎人情,而任勞任怨,究無容其瞻顧之思。
11.號令未出,不准勇者獨進;號令既出,不准怯者獨止。如此則功罪明而心志一矣。
12.兵,陰事也,以收斂固嗇為主。戰,勇氣也,以節宣提倡為主。故治軍貴執法謹嚴,能訓能練,禁煙禁賭,戒逸樂,戒懶散。
13.治將亂之國,用重典;治久亂之地,宜予以生路。
14.行軍之際,務須紀律嚴明,隊伍整齊,方為節制之師。如查有騷擾百姓,立即按以軍法。呂蒙行師,不能以一笠寬其鄉人,嚴明之謂也。絳侯治兵,不能以先驅犯其壘壁,整齊之謂也。
15.立法宜嚴,用法宜寬,顯以示之紀律,隱以激其忠良。庶幾畏威懷德,可成節制之師。若先寬後嚴,竊恐始習疲玩,終生怨尤,軍政必難整飭。(以上胡語)
蔡按:治軍之要,尤在賞罰嚴明。煦煦為仁,足以隳軍紀而誤國事,此盡人所皆知者。
近年軍隊風氣紀綱太弛,賞罰之寬嚴每不中程,或姑息以圖見好,或故為苛罰以示威,以愛憎為喜怒,憑喜怒以決賞罰。
於是賞不知感,罰不知畏。此中消息,由於人心之澆薄者居其半,而由於措施之乖方者亦居其半。
當此遝泄成風、委頓疲玩之餘,非振之以猛,不足以挽回頹風。與其失之寬,不如失之嚴。法立然後知恩,威立然後知感。
以菩薩心腸,行霹雷手段,此其時矣。是望諸勇健者毅然行之,而無稍餒,則軍事其有豸乎。
source:
曾胡治兵語錄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46487
http://www2.cma.edu.tw/u_edu/journal/52files/社會科學類/謝明志/謝明志.pdf
曾胡治兵語錄
http://tw.swewe.net/word_show.htm/?600067_1&曾胡治兵語錄
曾胡治兵語錄
http://blog.roodo.com/syl/archives/2524556.html
汪幸福 : 蔣介石為何將臺灣草山改為 陽明山
http://bigfish.blog.hexun.com.tw/4098822_d.html
曾胡治兵語錄 - 第六章 嚴明
第六章 嚴明
1.古人用兵,先明功罪賞罰。
2.救浮華者莫如質。積玩之後,振之以猛。
3.醫者之治瘠癰,甚者必剜其腐肉,而生其新肉。今日之劣弁羸兵,蓋亦當為簡汰,以剜其腐肉者;痛加訓練,以生其新者。不循此二道,則武備之弛,殆不知所底止。
4.太史公所謂循吏者,法立令行,能識大體而已。後世專尚慈惠,或以煦煦為仁者當之,失循吏之義矣。為將之道,亦法立令行、整齊嚴肅為先,不貴煦嫗也。
5.立法不難,行法為難。凡立一法,總須實實行之,且常常行之。
6.九弟臨別,深言禦下宜嚴,治事宜速。餘亦深知馭軍馭吏,皆莫先于嚴,特恐明不傍燭,則嚴不中禮耳。
7.呂蒙誅取鎧之人,魏絳戮亂行之僕。古人處此,豈以為名,非是無以警眾耳。
8.近年馭將失之寬厚,又與諸將相距過遠,危險之際,弊端百出,然後知古人所雲作事威克厥愛,雖少必濟,反是乃敗道耳。(以上曾語)
9.自來帶兵之將,未有不專殺立威者。如魏絳戮僕,穰苴斬莊賈,孫武致法于美人,彭越之誅後至者,皆是也。
10.世變日移,人心日趨於偽,優容實以釀禍,姑息非以明恩。居今日而為政,非用霹靂手段不能顯菩薩心腸。害馬既去,伏??龍不驚,則法立知恩。吾輩任事,只盡吾義分之所能為,以求衷諸理之至。是不必故拂乎人情,而任勞任怨,究無容其瞻顧之思。
11.號令未出,不准勇者獨進;號令既出,不准怯者獨止。如此則功罪明而心志一矣。
12.兵,陰事也,以收斂固嗇為主。戰,勇氣也,以節宣提倡為主。故治軍貴執法謹嚴,能訓能練,禁煙禁賭,戒逸樂,戒懶散。
13.治將亂之國,用重典;治久亂之地,宜予以生路。
14.行軍之際,務須紀律嚴明,隊伍整齊,方為節制之師。如查有騷擾百姓,立即按以軍法。呂蒙行師,不能以一笠寬其鄉人,嚴明之謂也。絳侯治兵,不能以先驅犯其壘壁,整齊之謂也。
15.立法宜嚴,用法宜寬,顯以示之紀律,隱以激其忠良。庶幾畏威懷德,可成節制之師。若先寬後嚴,竊恐始習疲玩,終生怨尤,軍政必難整飭。(以上胡語)
蔡按:治軍之要,尤在賞罰嚴明。煦煦為仁,足以隳軍紀而誤國事,此盡人所皆知者。
近年軍隊風氣紀綱太弛,賞罰之寬嚴每不中程,或姑息以圖見好,或故為苛罰以示威,以愛憎為喜怒,憑喜怒以決賞罰。
於是賞不知感,罰不知畏。此中消息,由於人心之澆薄者居其半,而由於措施之乖方者亦居其半。
當此遝泄成風、委頓疲玩之餘,非振之以猛,不足以挽回頹風。與其失之寬,不如失之嚴。法立然後知恩,威立然後知感。
以菩薩心腸,行霹雷手段,此其時矣。是望諸勇健者毅然行之,而無稍餒,則軍事其有豸乎。
source:
曾胡治兵語錄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46487
http://www2.cma.edu.tw/u_edu/journal/52files/社會科學類/謝明志/謝明志.pdf
曾胡治兵語錄
http://tw.swewe.net/word_show.htm/?600067_1&曾胡治兵語錄
曾胡治兵語錄
http://blog.roodo.com/syl/archives/2524556.html
汪幸福 : 蔣介石為何將臺灣草山改為 陽明山
http://bigfish.blog.hexun.com.tw/4098822_d.html
Labels: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江味農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汪精衛--雙照樓詩詞藁,
明治漢學,
秋水軒尺牘,
錢穆,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欽定書經圖說第二冊
欽定書經圖說第二冊
http://dahcr.ihp.sinica.edu.tw/ebook/book/cin_ding_shu_jing_tu_shuo/190493_007.jpg
http://dahcr.ihp.sinica.edu.tw/ebook/book/cin_ding_shu_jing_tu_shuo/190493_009.jpg
本書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孫家鼐、張百熙、榮慶、陸潤庠、張亨嘉等奉慈禧太后懿旨編纂,「期於淺近明白,庶使婦孺皆知」,為儒家經典著作《尚書》全文所配繪的插圖,延聘江南畫師詹秀林、詹步魁等繪圖,交京師大學堂編書局,光緒三十一年(1905)成書刊行,派講官輪班進講。
全書十六冊,共五十卷,有版圖五百七十幅,書中避諱字有:玄、胤、丘、弘。其繪圖精細,紙白墨濃,封箋題「欽定書經圖書」冊次、卷次。
「以圖為綱領,先列圖目,每圖之後,首列經文,次及解說」,「解說務在簡明,使人易曉」,經文中較難者,則以前人解釋用雙行夾注的方法在每條經文之下,方便後來學堂講授之用,圖中一些禮儀場景參考了儒家經典的記載;
地理圖則據清儒胡渭《禹貢錐指》;而人物衣冠以及器用,則依據晉代顧愷之《劉向列女傳圖》、宋代聶崇義《三禮圖》及明代張居正《帝鑑圖說》。圖繪工致,版印精能,而樓台界畫,人物勾勒,窮態極妍,猶見北宋遺規。
石版印刷是晚清傳入中國的一種平版印刷技術,分單色和彩色兩種。用藥墨將原稿寫在特製的紙上,覆於石面,揭去藥紙,塗上油墨,然後用沾有油墨的石版來印書。
印刷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是石印最輝煌的時期。《欽定書經圖說》是清代內府編撰書籍中少有的石印本,爲内府所印精品之一,具有收藏、欣賞價值。
本書為清光緒三十一年官刊本石印精寫本。
本書為第二冊。
http://ebook.teldap.tw/ebook_detail.jsp?id=54
書經圖說
http://dahcr.ihp.sinica.edu.tw/ebook/cin_ding_shu_jing_tu_shuo01.html
http://zh.wikisource.org/wiki/尚書/大禹謨
欽定書經圖說
http://ebook.teldap.tw/ebook_series.jsp?id=22
http://dahcr.ihp.sinica.edu.tw/ebook/book/cin_ding_shu_jing_tu_shuo/190493_007.jpg
http://dahcr.ihp.sinica.edu.tw/ebook/book/cin_ding_shu_jing_tu_shuo/190493_009.jpg
本書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孫家鼐、張百熙、榮慶、陸潤庠、張亨嘉等奉慈禧太后懿旨編纂,「期於淺近明白,庶使婦孺皆知」,為儒家經典著作《尚書》全文所配繪的插圖,延聘江南畫師詹秀林、詹步魁等繪圖,交京師大學堂編書局,光緒三十一年(1905)成書刊行,派講官輪班進講。
全書十六冊,共五十卷,有版圖五百七十幅,書中避諱字有:玄、胤、丘、弘。其繪圖精細,紙白墨濃,封箋題「欽定書經圖書」冊次、卷次。
「以圖為綱領,先列圖目,每圖之後,首列經文,次及解說」,「解說務在簡明,使人易曉」,經文中較難者,則以前人解釋用雙行夾注的方法在每條經文之下,方便後來學堂講授之用,圖中一些禮儀場景參考了儒家經典的記載;
地理圖則據清儒胡渭《禹貢錐指》;而人物衣冠以及器用,則依據晉代顧愷之《劉向列女傳圖》、宋代聶崇義《三禮圖》及明代張居正《帝鑑圖說》。圖繪工致,版印精能,而樓台界畫,人物勾勒,窮態極妍,猶見北宋遺規。
石版印刷是晚清傳入中國的一種平版印刷技術,分單色和彩色兩種。用藥墨將原稿寫在特製的紙上,覆於石面,揭去藥紙,塗上油墨,然後用沾有油墨的石版來印書。
印刷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是石印最輝煌的時期。《欽定書經圖說》是清代內府編撰書籍中少有的石印本,爲内府所印精品之一,具有收藏、欣賞價值。
本書為清光緒三十一年官刊本石印精寫本。
本書為第二冊。
http://ebook.teldap.tw/ebook_detail.jsp?id=54
書經圖說
http://dahcr.ihp.sinica.edu.tw/ebook/cin_ding_shu_jing_tu_shuo01.html
http://zh.wikisource.org/wiki/尚書/大禹謨
欽定書經圖說
http://ebook.teldap.tw/ebook_series.jsp?id=22
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曾胡治兵語錄 - 第五章 勇毅
曾胡治兵語錄 - 第五章 勇毅
曾胡治兵語錄 - 第五章 勇毅
第五章 勇毅
1.大抵任事之人,斷不能有毀而無譽,有恩而無怨。自修者但求大閑不逾,不可因譏議而餒沈毅之氣。衡人者,但求一長而取,不可因微瑕而棄有用之材。苟於嶢嶢者過事苛求,則庸庸者反得幸全。
2.事會相薄,變化乘除,吾當舉功業之成敗,名譽之優劣,文章之工拙,概以付之運氣一囊之中,久而彌自信其說不可易也。然吾輩自信之道,則當與彼賭乾坤於俄頃,較殿最於錙銖,終不令囊獨勝而吾獨敗。
3.國藩昔在江西、湖南,幾于通國不能相容。六七年間,浩然不欲複聞世事。惟以造端過大,本以不顧生死自命,寧當更問毀譽。
4.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工夫。
5.我輩辦事,成敗聽之於天,毀譽聽之於人。惟在己之規模氣象,則我有可以自立者,亦曰不隨眾人之喜懼為喜懼耳。
6.軍事棘手之際,物議指摘之時,惟有數事最宜把持得定:一曰待民不可騷擾;二曰稟報不可諱飾;三曰調度不可散亂。譬如舟行,遇大風暴發,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則成敗雖未可知,要勝於他舟之慌亂者數倍。
7.若從流俗毀譽上討消息,必致站腳不牢。(以上曾語)
8.不怕死三字,言之易,行之實難,非真有膽有良心者不可。僅以客氣為之,一敗即挫矣。
9.天下事只在人力作為,到水盡山窮之時自有路走,只要切實去辦。
10.冒險二字,勢不能免。小心之過,則近於葸。語不雲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1.國家委用我輩,既欲稍稍補救於斯民,豈可再避嫌怨。須知禍福有定命,顯晦有定時,去留有定數,避嫌怨者未必得,不避嫌怨未必失也。
古人憂讒畏譏,非惟求一己之福也。蓋身當其事,義無可辭,恐讒謗之飛騰,陷吾君以不明之故。故俏俏之憂心,致其忠愛之忱耳。至於一身禍福進退,何足動其毫末哉?
12.膽量人人皆小,只須分別平日膽小、臨時膽大耳。今人則平日膽大,臨時膽小,可痛也已。
13.討寇之志,不可一眚而自撓。而滅寇之功,必須萬全而自立。
14.兩軍交餒,不能不有所損。固不可因一眚而撓其心,亦不可因大勝而有自驕輕敵之心。縱常打勝仗,亦只算家常便飯,並非奇事。惟心念國家艱難,生民塗炭,勉竭其愚,以求有萬一之補救。成敗利鈍,實關天命,吾盡吾心而已。
15.僥倖以圖難成之功,不如堅忍而規遠大之策。
16.兵事無萬全。求萬全者,無一全。處處謹慎,處處不能謹慎。曆觀古今戰事,如劉季、光武、唐太宗、魏武帝,均日瀕於危。其濟,天也。
17.不當怕而怕,必有當怕而不怕者矣。
18.戰事之要,不戰則已,戰則須挾全力;不動則已,動則須操勝算。如有把握,則堅守一月、二月、三月,自有良方。今日之人,見敵即心動,不能自主,可戒也。
19.古今戰陣之事,其成事皆天也,其敗事皆人也。兵事怕不得許多,算到五六分,便須放膽放手,本無萬全之策也。(以上胡語)
蔡按:勇有狹義的、廣義的及急遽的、持續的之別。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臨難不苟,義無反顧,此狹義的、急遽的者也。成敗利鈍,非所逆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此廣義的、持續的者也。
前者孟子所謂小勇,後者所謂大勇、所謂浩然之氣者也。右章所列,多指大勇而言,所謂勇而毅也。
軍人之居高位者,除能勇不算外,尤須於毅之一字痛下工夫。挾一往無前之志,具百折不回之氣,毀譽、榮辱、死生皆可不必計較,惟求吾良知之所安。
以吾之大勇,表率無數之小勇,則其為力也厚,為效也廣。至于級居下僚 ( 將校以至目兵 ),則應以勇為惟一天性,以各盡其所職。
不獨勇於戰陣也,即平日一切職務,不宜稍示怯弱,以貽軍人之羞。世所謂無名之英雄者,吾輩是也。
曾胡治兵語錄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46487
http://www2.cma.edu.tw/u_edu/journal/52files/社會科學類/謝明志/謝明志.pdf
曾胡治兵語錄
http://tw.swewe.net/word_show.htm/?600067_1&曾胡治兵語錄
曾胡治兵語錄
http://blog.roodo.com/syl/archives/2524556.html
汪幸福 : 蔣介石為何將臺灣草山改為 陽明山
http://bigfish.blog.hexun.com.tw/4098822_d.html
曾胡治兵語錄 - 第五章 勇毅
第五章 勇毅
1.大抵任事之人,斷不能有毀而無譽,有恩而無怨。自修者但求大閑不逾,不可因譏議而餒沈毅之氣。衡人者,但求一長而取,不可因微瑕而棄有用之材。苟於嶢嶢者過事苛求,則庸庸者反得幸全。
2.事會相薄,變化乘除,吾當舉功業之成敗,名譽之優劣,文章之工拙,概以付之運氣一囊之中,久而彌自信其說不可易也。然吾輩自信之道,則當與彼賭乾坤於俄頃,較殿最於錙銖,終不令囊獨勝而吾獨敗。
3.國藩昔在江西、湖南,幾于通國不能相容。六七年間,浩然不欲複聞世事。惟以造端過大,本以不顧生死自命,寧當更問毀譽。
4.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工夫。
5.我輩辦事,成敗聽之於天,毀譽聽之於人。惟在己之規模氣象,則我有可以自立者,亦曰不隨眾人之喜懼為喜懼耳。
6.軍事棘手之際,物議指摘之時,惟有數事最宜把持得定:一曰待民不可騷擾;二曰稟報不可諱飾;三曰調度不可散亂。譬如舟行,遇大風暴發,只要把舵者心明力定,則成敗雖未可知,要勝於他舟之慌亂者數倍。
7.若從流俗毀譽上討消息,必致站腳不牢。(以上曾語)
8.不怕死三字,言之易,行之實難,非真有膽有良心者不可。僅以客氣為之,一敗即挫矣。
9.天下事只在人力作為,到水盡山窮之時自有路走,只要切實去辦。
10.冒險二字,勢不能免。小心之過,則近於葸。語不雲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1.國家委用我輩,既欲稍稍補救於斯民,豈可再避嫌怨。須知禍福有定命,顯晦有定時,去留有定數,避嫌怨者未必得,不避嫌怨未必失也。
古人憂讒畏譏,非惟求一己之福也。蓋身當其事,義無可辭,恐讒謗之飛騰,陷吾君以不明之故。故俏俏之憂心,致其忠愛之忱耳。至於一身禍福進退,何足動其毫末哉?
12.膽量人人皆小,只須分別平日膽小、臨時膽大耳。今人則平日膽大,臨時膽小,可痛也已。
13.討寇之志,不可一眚而自撓。而滅寇之功,必須萬全而自立。
14.兩軍交餒,不能不有所損。固不可因一眚而撓其心,亦不可因大勝而有自驕輕敵之心。縱常打勝仗,亦只算家常便飯,並非奇事。惟心念國家艱難,生民塗炭,勉竭其愚,以求有萬一之補救。成敗利鈍,實關天命,吾盡吾心而已。
15.僥倖以圖難成之功,不如堅忍而規遠大之策。
16.兵事無萬全。求萬全者,無一全。處處謹慎,處處不能謹慎。曆觀古今戰事,如劉季、光武、唐太宗、魏武帝,均日瀕於危。其濟,天也。
17.不當怕而怕,必有當怕而不怕者矣。
18.戰事之要,不戰則已,戰則須挾全力;不動則已,動則須操勝算。如有把握,則堅守一月、二月、三月,自有良方。今日之人,見敵即心動,不能自主,可戒也。
19.古今戰陣之事,其成事皆天也,其敗事皆人也。兵事怕不得許多,算到五六分,便須放膽放手,本無萬全之策也。(以上胡語)
蔡按:勇有狹義的、廣義的及急遽的、持續的之別。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臨難不苟,義無反顧,此狹義的、急遽的者也。成敗利鈍,非所逆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此廣義的、持續的者也。
前者孟子所謂小勇,後者所謂大勇、所謂浩然之氣者也。右章所列,多指大勇而言,所謂勇而毅也。
軍人之居高位者,除能勇不算外,尤須於毅之一字痛下工夫。挾一往無前之志,具百折不回之氣,毀譽、榮辱、死生皆可不必計較,惟求吾良知之所安。
以吾之大勇,表率無數之小勇,則其為力也厚,為效也廣。至于級居下僚 ( 將校以至目兵 ),則應以勇為惟一天性,以各盡其所職。
不獨勇於戰陣也,即平日一切職務,不宜稍示怯弱,以貽軍人之羞。世所謂無名之英雄者,吾輩是也。
曾胡治兵語錄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46487
http://www2.cma.edu.tw/u_edu/journal/52files/社會科學類/謝明志/謝明志.pdf
曾胡治兵語錄
http://tw.swewe.net/word_show.htm/?600067_1&曾胡治兵語錄
曾胡治兵語錄
http://blog.roodo.com/syl/archives/2524556.html
汪幸福 : 蔣介石為何將臺灣草山改為 陽明山
http://bigfish.blog.hexun.com.tw/4098822_d.html
Labels:
文章軌範,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江味農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汪精衛--雙照樓詩詞藁,
秋水軒尺牘,
陳奐 : 詩毛氏傳疏,
錢穆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曾胡治兵語錄 - 第四章 誠實
曾胡治兵語錄 - 第四章 誠實
曾胡治兵語錄 - 第四章 誠實
第四章 誠實
1.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聖賢之德業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故曰: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2.人必虛中不著一物,而後能真實無妄。蓋實者不欺之謂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別著一物。心中別有私心,不敢告人,而後造偽言以欺人。若心中了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欺人者[1],亦以心中別著私物也。
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則不能欺其好德之知矣。是故誠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無私著也;無私著者,至虛者也。是故天下之至誠,天下之至虛者也。
3.知己之過失,即自為承認之地,改去毫無吝惜之心,此最難之事,豪傑之所以為豪傑,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便是此等處磊落過人。能透過此一關,寸心便異常安樂,省得多少糾葛,省得多少遮掩裝飾醜態。
4.盜虛名者,有不測之禍;負隱匿者,有不測之禍;懷忮心者,有不測之禍。
5.天下惟忘機可以消眾機,惟懵懂可以祓不祥。
6.用兵久則驕惰自生,驕惰則未有不敗者。勤字所以醫惰,慎字所以醫驕。二字之先,須有一誠字以為之本。立意要將此事知得透,辨得穿。精誠所至,金石亦開,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誠也。
人之生也直,與武員之交接,尤貴乎直。文員之心,多曲多歪,多不坦白,往往與武員不相水乳。必盡去歪曲私衷,事事推心置腹,使武人粗人,坦然無疑,此接物之誠也。以誠為之本,以勤字、慎字為之用,庶幾免於大戾,免於大敗。
7.楚軍水、陸師之好處,全在無官氣而有血性。若官氣增一分,血性必減一分。
8.軍營宜多用樸實少心竅之人,則風氣易於純正。今大難之起,無一兵足供一割之用,實以官氣太重,心竅太多,漓樸散醇,真意蕩然。湘軍之興,凡官氣重、心竅多者,在所必斥。曆歲稍久,亦未免沾染習氣,應切戒之。
9.觀人之道,以樸實廉介為質。有其質而傅以他長,斯為可貴。無其質而長處亦不足恃。甘受和,白受采,古人所謂無本不立,義或在此。
10.將領之浮滑者,一遇危險之際,其神情之飛越,足以搖惑軍心;其言語之圓滑,足以淆亂是非。故楚軍曆不喜用善說話之將。
11.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12.軍事是極質之事,二十三史,除班馬而外,皆文人以意為之。不知甲仗為何物、戰陣為何事。浮詞偽語,隨意編造,斷不可信。
13.凡正話實話,多說幾句,久之人自能共亮其心。即直話亦不妨多說,但不可以訐為直,尤不可背後攻人之短。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
14.吾輩總以誠心求之,虛心處之。心誠則志專而氣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終有順理成章之一日。心虛則不客氣,不挾私見,終可為人共諒。
15.楚軍之所以耐久者,亦由於辦事結實,敦樸之氣,未盡澆散。若奏報虛偽,不特畏遐邇之指摘,亦恐壞桑梓之風氣;
16.自古馭外國,或稱恩信,或稱威信,總不出一信字。非必顯違條約,輕棄前諾,而後為失信也。即纖悉之事,顰笑之間,亦須有真意載之以出。心中待他只有七分,外面不必假裝十分。既已通和講好,凡事公平照拂,不使遠人吃虧,此恩信也。
至於鄰人畏敬,全在自立自強,不在裝模作樣。臨難有不屈撓之節,臨財有不沾染之廉,此威信也。周易立家之道,尚以有孚之威,歸諸反身,況立威於外域,求孚於異族,而可不反求諸己哉!斯二者,似迂遠而不切於事情,實則質直而消患於無形。(以上曾語)
17.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馭天下之至紛者以靜。
18.眾無大小,推誠相與。咨之以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而觀其勇;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期之以事,而觀其信;知人任人,不外是矣。近日人心,逆億萬端,亦難窮究其所往。惟誠之至,可救欺詐之窮。欺一事不能欺諸事,欺一時不能欺之後時。不可不防其欺,不可因欺而灰心所辦之事,所謂貞固足以幹事也。
19.吾輩不必世故太深,天下惟世故深誤國事耳。一部《水滸》,教壞天下強有力而思不逞之民;一部《紅樓》,教壞天下堂官、掌印司官、督撫、司道、首府及一切紅人。專意揣摩迎合,吃醋搗鬼,當痛除此習,獨行其志。陰陽怕懵懂,不必計及一切。
20.人貴專一。精神所至,金石為開。
21.軍旅之事,勝敗無常,總貴確實而戒虛捏。確實則準備周妥,虛飾則有誤調度,此治兵之最要關鍵也。粵逆倡亂以來,其得以肆志猖撅者,實由廣西文武欺飾捏報,冒功幸賞,以致蔓延數省。流毒至今,莫能收拾。
22.事上以誠意感之,實心待之,乃真事上之道。若阿附隨聲,非敬也。
23.挾智術以用世,殊不知世間並無愚人。
24.以權術淩人,可馭不肖之將,而亦僅可取快于一時。本性忠良之人,則並不煩督責而自奮也。(以上胡語)
蔡按:吾國人心,斷送於“偽”之一字。吾國人心之偽,足以斷送國家及其種族而有餘。上以偽驅下,下以偽事上,同輩以偽交,馴至習慣於偽。只知偽之利,不知偽之害矣。人性本善,何樂於偽?惟以非偽不足以自存,不得不趨於偽之一途。
偽者人固莫恥其為偽,誠者群亦莫知其為誠,且轉相疑駭,於是由偽生疑,由疑生嫉。嫉心既起,則無數惡德從之俱生,舉所謂倫常道德皆可蹴去不顧。嗚呼!偽之為害烈矣。軍隊之為用,全侍萬眾一心,同袍無間,不容有絲毫芥蒂,此尤在有一誠字為之貫串,為之維繫。否則,如一盤散沙,必將不戢自焚。
社會以偽相尚,其禍伏而緩;軍隊以偽相尚,其禍彰而速且烈。吾輩既充軍人,則將偽之一字排斥之不遺餘力,將此種性根拔除淨盡,不使稍留萌櫱,乃可以言治兵,乃可以為將,乃可以當兵。
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李廣疑石為虎,射之沒羽;荊軻赴秦,長虹貫日,精誠之所致也。
[注釋][1]此處應為 “ 自欺者 ”。
曾胡治兵語錄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46487
http://www2.cma.edu.tw/u_edu/journal/52files/社會科學類/謝明志/謝明志.pdf
曾胡治兵語錄
http://tw.swewe.net/word_show.htm/?600067_1&曾胡治兵語錄
曾胡治兵語錄
http://blog.roodo.com/syl/archives/2524556.html
汪幸福 : 蔣介石為何將臺灣草山改為 陽明山
http://bigfish.blog.hexun.com.tw/4098822_d.html
曾胡治兵語錄 - 第四章 誠實
第四章 誠實
1.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聖賢之德業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故曰: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2.人必虛中不著一物,而後能真實無妄。蓋實者不欺之謂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別著一物。心中別有私心,不敢告人,而後造偽言以欺人。若心中了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欺人者[1],亦以心中別著私物也。
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則不能欺其好德之知矣。是故誠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無私著也;無私著者,至虛者也。是故天下之至誠,天下之至虛者也。
3.知己之過失,即自為承認之地,改去毫無吝惜之心,此最難之事,豪傑之所以為豪傑,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便是此等處磊落過人。能透過此一關,寸心便異常安樂,省得多少糾葛,省得多少遮掩裝飾醜態。
4.盜虛名者,有不測之禍;負隱匿者,有不測之禍;懷忮心者,有不測之禍。
5.天下惟忘機可以消眾機,惟懵懂可以祓不祥。
6.用兵久則驕惰自生,驕惰則未有不敗者。勤字所以醫惰,慎字所以醫驕。二字之先,須有一誠字以為之本。立意要將此事知得透,辨得穿。精誠所至,金石亦開,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誠也。
人之生也直,與武員之交接,尤貴乎直。文員之心,多曲多歪,多不坦白,往往與武員不相水乳。必盡去歪曲私衷,事事推心置腹,使武人粗人,坦然無疑,此接物之誠也。以誠為之本,以勤字、慎字為之用,庶幾免於大戾,免於大敗。
7.楚軍水、陸師之好處,全在無官氣而有血性。若官氣增一分,血性必減一分。
8.軍營宜多用樸實少心竅之人,則風氣易於純正。今大難之起,無一兵足供一割之用,實以官氣太重,心竅太多,漓樸散醇,真意蕩然。湘軍之興,凡官氣重、心竅多者,在所必斥。曆歲稍久,亦未免沾染習氣,應切戒之。
9.觀人之道,以樸實廉介為質。有其質而傅以他長,斯為可貴。無其質而長處亦不足恃。甘受和,白受采,古人所謂無本不立,義或在此。
10.將領之浮滑者,一遇危險之際,其神情之飛越,足以搖惑軍心;其言語之圓滑,足以淆亂是非。故楚軍曆不喜用善說話之將。
11.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12.軍事是極質之事,二十三史,除班馬而外,皆文人以意為之。不知甲仗為何物、戰陣為何事。浮詞偽語,隨意編造,斷不可信。
13.凡正話實話,多說幾句,久之人自能共亮其心。即直話亦不妨多說,但不可以訐為直,尤不可背後攻人之短。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
14.吾輩總以誠心求之,虛心處之。心誠則志專而氣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終有順理成章之一日。心虛則不客氣,不挾私見,終可為人共諒。
15.楚軍之所以耐久者,亦由於辦事結實,敦樸之氣,未盡澆散。若奏報虛偽,不特畏遐邇之指摘,亦恐壞桑梓之風氣;
16.自古馭外國,或稱恩信,或稱威信,總不出一信字。非必顯違條約,輕棄前諾,而後為失信也。即纖悉之事,顰笑之間,亦須有真意載之以出。心中待他只有七分,外面不必假裝十分。既已通和講好,凡事公平照拂,不使遠人吃虧,此恩信也。
至於鄰人畏敬,全在自立自強,不在裝模作樣。臨難有不屈撓之節,臨財有不沾染之廉,此威信也。周易立家之道,尚以有孚之威,歸諸反身,況立威於外域,求孚於異族,而可不反求諸己哉!斯二者,似迂遠而不切於事情,實則質直而消患於無形。(以上曾語)
17.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馭天下之至紛者以靜。
18.眾無大小,推誠相與。咨之以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而觀其勇;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期之以事,而觀其信;知人任人,不外是矣。近日人心,逆億萬端,亦難窮究其所往。惟誠之至,可救欺詐之窮。欺一事不能欺諸事,欺一時不能欺之後時。不可不防其欺,不可因欺而灰心所辦之事,所謂貞固足以幹事也。
19.吾輩不必世故太深,天下惟世故深誤國事耳。一部《水滸》,教壞天下強有力而思不逞之民;一部《紅樓》,教壞天下堂官、掌印司官、督撫、司道、首府及一切紅人。專意揣摩迎合,吃醋搗鬼,當痛除此習,獨行其志。陰陽怕懵懂,不必計及一切。
20.人貴專一。精神所至,金石為開。
21.軍旅之事,勝敗無常,總貴確實而戒虛捏。確實則準備周妥,虛飾則有誤調度,此治兵之最要關鍵也。粵逆倡亂以來,其得以肆志猖撅者,實由廣西文武欺飾捏報,冒功幸賞,以致蔓延數省。流毒至今,莫能收拾。
22.事上以誠意感之,實心待之,乃真事上之道。若阿附隨聲,非敬也。
23.挾智術以用世,殊不知世間並無愚人。
24.以權術淩人,可馭不肖之將,而亦僅可取快于一時。本性忠良之人,則並不煩督責而自奮也。(以上胡語)
蔡按:吾國人心,斷送於“偽”之一字。吾國人心之偽,足以斷送國家及其種族而有餘。上以偽驅下,下以偽事上,同輩以偽交,馴至習慣於偽。只知偽之利,不知偽之害矣。人性本善,何樂於偽?惟以非偽不足以自存,不得不趨於偽之一途。
偽者人固莫恥其為偽,誠者群亦莫知其為誠,且轉相疑駭,於是由偽生疑,由疑生嫉。嫉心既起,則無數惡德從之俱生,舉所謂倫常道德皆可蹴去不顧。嗚呼!偽之為害烈矣。軍隊之為用,全侍萬眾一心,同袍無間,不容有絲毫芥蒂,此尤在有一誠字為之貫串,為之維繫。否則,如一盤散沙,必將不戢自焚。
社會以偽相尚,其禍伏而緩;軍隊以偽相尚,其禍彰而速且烈。吾輩既充軍人,則將偽之一字排斥之不遺餘力,將此種性根拔除淨盡,不使稍留萌櫱,乃可以言治兵,乃可以為將,乃可以當兵。
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李廣疑石為虎,射之沒羽;荊軻赴秦,長虹貫日,精誠之所致也。
[注釋][1]此處應為 “ 自欺者 ”。
曾胡治兵語錄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46487
http://www2.cma.edu.tw/u_edu/journal/52files/社會科學類/謝明志/謝明志.pdf
曾胡治兵語錄
http://tw.swewe.net/word_show.htm/?600067_1&曾胡治兵語錄
曾胡治兵語錄
http://blog.roodo.com/syl/archives/2524556.html
汪幸福 : 蔣介石為何將臺灣草山改為 陽明山
http://bigfish.blog.hexun.com.tw/4098822_d.html
Labels:
文章軌範,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秋水軒尺牘,
康有為 -- 春秋董氏學,
陳奐 : 詩毛氏傳疏,
錢穆
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陶傑 - 讀書 - 做人
陶傑 - 讀書 - 做人
訪問陶傑,是難也是易,傳媒裏的陶傑是個多面手,要寫陶傑,難!容易變瞎子摸象,他文字功夫上乘,說話條理分明,旁徵博引,抓住這點,他是才子,若抓住他抵死比喻,會說他刻薄犬儒,抓住小農DNA, 便是反華反共。陶傑本人並不介意,百貨百賣有百客。
但正如孫悟空分身,萬變不離其宗。穿越他的文字及傳媒形象,你會見到一個真實的陶傑,就是他留給自己的那一部分,陶傑對中國知識分子的痛苦、掙扎沒有感覺嗎?
對毛澤東的痛恨,是無緣無故的嗎?到今日取笑大中華膠、左膠,是刻薄嗎?陶傑由讀書、做人說起,再論到中國知識分子的traumatic創傷性集體心理、中國歷史之痛苦及「國情」二字之桎梏。
當收起嘻笑怒罵、尖酸刻薄犬儒之後,仍然是當初相識的那個有火的讀書人,沒有改變,要寫陶傑,其實一點也不難。
劉:劉細良
陶:陶傑
劉:你寫作多年,近年還參與電影創作,你有固定吸收知識的方法嗎?
陶:每日都要讀書,是一生一世的。身為中產或知識分子最基本的職責,
亦是跟基層或商人最基本的區別,就是你要看書。看書 is what makes you 中產、知識分子,或者專業人士,特別要讀humanities的書。你在大學三年共九個學期,其實讀到多少?大學不過指了一個方向給你,讓你培養出一種讀書方法和志趣,然後你便一路走下去。
劉:在外國,閱讀是普遍現象,藍領也會看書。但為甚麼在香港,閱讀是一件那麼嚴肅或特別的事?
陶:這跟中國傳統有關。兩千年前將社會分成士、農、工、商,似乎後三者不必看書,士才要看,因此農、工、商都有種惰性。1950年以來那些上海富商也不看書,但他們懂得養士。士階層會教富商設計園林要效法江蘇,因為那時的商人仍尊重士階層。所以雖然只得士階層讀書,但另外三者仍有吸收知識的方法。但來了香港,社會形態變了。
從前農、工、商要靠雙手,但現在經濟泡沫化,全民皆商。當連一個阿婆都炒股,股票今日兩毫子入,後日四毫子放,那你怎讓鼓勵她讀書?
另一方面,讀書的人不染指股票,或者不懂得玩股票,就永遠蹲在那裏教書,一直每月兩、三萬工資。漸漸社會開始覺得這班人不懂賺快錢、不擅理財,所以士階層就跟整個社會的主流剝離,甚至對立起來。
- --
創傷性集體心理
劉:這是否跟士階層本身有關?即讀書人再也沒辦法扮演橋樑的角色。
陶:香港五、六十年代以來的文史哲藝,很不幸都受錢穆、唐君毅影響,憂患意識太重。你看英國、美國的知識分子不需要這樣。但亦不能怪他們,經過抗日戰爭以及大陸內戰,整個中國近乎滅亡,這班人經歷過九死一生。
劉:變成流亡狀態的知識分子。
陶:這語境其實很像猶太人,或巴勒斯坦人,他們受過太大的創傷。錢穆和唐君毅都是traumatized的知識分子。創傷過後,他們來到香港,一個由英國人開埠的地方。英國人對香港的定位也很清晰:對着整個珠江口岸,把香港經營成出入口港就成了。這不等於英國人沒文化,但他們把文化留給自己。所以南來的文化難民在香港格格不入,他們沒法讓自己接上香港五、六十年代的新形勢。
劉:但英國人也扶植錢穆,讓他們參建中文大學。
陶:就算英國人不出聲不抗共,她知道大陸接近亡國,也暗中同情。這就叫benevolent colonial。
劉:所以英國人辦中大,背後有政治原因,他們知道新亞人是文化抗共。
陶:英國人當然知,一早摸透了各人底子。何世禮不是反共嗎?英國人就讓他辦《工商日報》;再給何佐芝電台牌照。還有邵逸夫家族在上海的天一電影公司,是唯一一間沒被共產黨讀書會滲透的電影公司,所以天一專拍娛樂、神怪和中國古代神話。明星和聯華兩間電影公司就被袁牧之、趙丹等滲透,拍成甚麼《烏鴉與麻雀》、《一江春水向東流》。
你以為英國人傻?他知道蔣介石失去大陸,是源於上海的意識形態在三十年代被左翼傾覆,然後軍隊又被混進共諜。於是他們在五十年代遞解了司馬文森那班想下來「照板煮碗」辦讀書會的人回去,又遏制這班人的影響力,然後就扶植邵逸夫。不然邵氏怎買到清水灣?1977年又讓邵逸夫做藝術節主席,再在同年替他封爵?
劉:而且他推廣的是「娛樂至上」的風氣。
陶:對,是entertainment,不說arts,不說ideology,不說階級鬥爭,不講寫實,是黃梅戲、香江花月夜、歌舞片、文藝片。說回來,其實是南來文化人接不上時勢。
劉:這是否因為在冷戰體制中,他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們不願意做反共先鋒,而殖民地又不容許他們太過出位的反共。
陶:這正是英國人的 pragmatism,因他們要維持香港這地方。你知道香港一直都有風險,就是當毛澤東瘋了,一個電話下來,香港即死。人類三百年的奇蹟,就是英國人在毛澤東極左的冷戰時期,還不致激怒毛澤東讓他立即收回香港,但同時又暗中遏制他的影響力,直到毛澤東、周恩來死後,1997年才回歸。這是中西文化交流最大的奇蹟。
所以你說這當中到底有一種怎樣的默契?錢穆他們便不懂得玩這遊戲。英國人送你沙田這塊地,你在那裏不就好了,回去台灣做甚麼?又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說不想用英文。為何不可以沙田做基礎,將中國文化擴散到英國甚至歐洲?
劉:但當時南來的知識分子都視香港為過渡地方,沒想過經營香港,遑論回頭影響大陸。最終這班人去到台灣,也無甚作為。
陶:當時老蔣善待他們,他們覺得蔣介石比英國人好。以國民黨當時的勢力,多養一個張大千或錢穆沒問題,但他們不知道老蔣死後台灣會有民主,而民主就變出了李登輝、陳水扁這班反華者。
劉:他們這代人已過去,回望香港知識分子在六十年代大學畢業、開始成長,在整個回歸過程當中,他們是否跟上一代一樣,都缺乏了一種集體聲音和社會參與的角色?
陶:由1979年麥理浩第一次北上,上面說要收回香港,直到1982年戴卓爾夫人第一次到訪北京,香港的知識階層完全不懂得應對。那時只剩十五年過渡期,很不幸地,英國人也沒主動邀請他們直接對話,只謀求跟大陸簽署聲明,保障自己利益,實現他們所設計的民主。從開始到最後,香港的知識分子都沒權參與,這才最慘。參與的是中英兩國,還有商界,沒了。當然,很多知識分子也「執包袱」走了,去了加拿大,都缺乏凝聚意識。
劉:會不會因為殖民地官僚的權力太大,在一個成熟的官僚制度,AO主導就不需要你知識分子參與。
陶:英國管印度、緬甸才難,管香港很容易。四百個AO,一個總督,加一個警務署署長和馬會,「搞掂」。那要知識分子來做甚麼?後來進入行政局和立法局的都是bureaucrats,即「照過肺」的。
也關乎我剛才說,英國對香港的定位是出入口港,沒訂下知識分子政策,讓他們自生自滅,又怕他們一醒覺便反共,甚至跟台灣搭上了。到戴卓爾上京知道要回歸了,才想起可以利用太平山學會、匯點,too little,too late。
當時還有另一批知識分子,像司徒華。這班人說要廢除三個不平等條約,即是所謂「大中華膠」意識的始祖。但你怎可能支持香港回歸祖國,但同時要求民主?
- - -
家國情懷的桎梏
劉:這就是民主回歸派,覺得民主和回歸可以並存。
陶:但其實兩者根本無法並存!他們沒讀歷史。你看由1945年延安整風,接着1950年整胡風,到1957年反右,1966年文化大革命,毛澤東一直怎樣玩弄知識分子?毛澤東死後,鄧小平對知識分子的猜忌、疑慮和仇視,有否改變?沒有嘛!
1982年司徒華為首的民主回歸派,在當時搶奪了話語權,成為很大的興論力量,然後是一班「讀番書」的人,但他們同樣沒有中國現代史知識。這系統到現在也不了解。他們認同基本法,苦口婆心的跟共產黨說守法,當對方是英國一樣的法治國家。實情是兩派人也不認識中國近代史,而司徒華則太過理想主義。
劉:司徒華也很了解黨史,但他始終對共產黨有份同情和憧憬。
陶:他是香港近三十年來對中共黨史認識最深的人,但他不認識人性,不認識中國人的本質,所以他抱有這種浪漫的理想,以為回歸可以實現民主。
劉:但你覺得這是否與殖民地無關,而是知識分子傳統本來就有一種家國情懷?即渴望將知識賣予帝王家。
陶:正是,我說DNA 就是這意思。知識分子還期盼有明君,也有進一步希望有反對黨,有天可以知識分子的身份執政。司徒華在這方面的儒家精神現代化了些許,但始終DNA沒變。若然司徒華還在世,他應該仍然滿腔熱血,盼望習李新政,跟程翔一樣。
劉:好像白樺《苦戀》。
陶:對。兩派人都有致命欠缺。
劉:若然這樣,你覺得香港現代讀書人該如何安身立命?帶着家國情懷就變成「 大中華膠」,但我們基本上亦不是西方知識分子,擁有以原罪、救贖為本的宗教情懷。
陶:所以其實很大鑊。我近兩年也在想這問題。有沒有第三條路呢?
我就嘗試將自己 globalize,超越這種家仇國恨,先不要像猶太人一來就holocaust獻祭,或巴勒斯坦一提就十字軍東征,背着這種trauma包袱。像二十年前我看到整個中國拆古蹟,我覺得很可惜,但現在I don´t give a damn。因為我現在安身立命,我找到歐盟。我若要看古蹟,我可回去英國Sowerby、Woodstock,我自己建立了另一種歸屬感,但這又是很罕見的。
劉:但巴勒斯坦流亡學者 Edward Said,去到美國後出版的自傳,叫《鄉關何處》,最後問的其實仍是這問題。更何況愈來愈難做這樣的中國人了吧?上面連讓你選擇的自由也沒有。
陶:是,上面其實剝奪了你所有自由。你看《明報》最近的事,再回頭想想《明報》一直以來的社論,十多年來都在杜鵑啼血,想勸服國家。問題是她會理你?你看新聞,她們早已一步步殺過去。那你叫香港的文化人怎樣?相比十年前,我很悲觀。大陸已慢慢淹沒,即亡國,還要是文化亡國,比明朝萬曆年還黑暗。但可以怎樣?老老實實,聽天由命。現在是末世。
- --
在黑暗時代披荊斬棘
劉:若然如此,香港很難獨善其身。
陶:其實如果香港的知識分子團結起來,克服「文人相輕」的心態,可以的。
劉:可以嗎?
陶:可以的,第一是現在有網絡。第二是大陸剝奪土地資源、一黨專制、高度腐敗,全都做齊了,他們自己也知道是死路一條。所以悲觀之中,仍有一絲樂觀。在這五年裏面,他知道那輛車由一百、二百駛到八百,最後如何?必然是車毀人亡。所以習近平一定要make a decision,全世界都在等他make a decision。你若要離開這絕路,必然要依賴知識分子。他當然知道,否則他不會去曲阜,說文化大革命摧毀了中國傳統文化。但他只得自己一人在森林披荊斬棘。
劉:中國最大的悲劇,就是八九年時知識分子確是真心為中國好,但中國錯過了那個至為關鍵的機會。
陶:對,當代中國有兩個千古罪人,一是毛澤東,二是鄧小平。六四時中共也貪污,但至少胡耀邦、趙紫陽為意。若病向淺中醫,他們肯聽學生和知識分子的訴求,然後跟着做,那還有生機。但癌症初期時,你看見瘜肉不去割,還把醫生殺了,現在瘜肉變腸癌,再擴展到肝和胃和骨,那你說如何?你看趙薇導演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都在哀悼那個時代。1991年、1992年入讀大學,之後沒有了。
劉:其實陳可辛的《中國合伙人》也相似。
陶:對,之後江澤民、胡錦鑄的世界,是另一個世界,是 ruthless、mercyless。知識分子連丁點兒的良心火種都熄滅了,那車能不超速?溫家寶就知道了,他雖讀地質學出身,但他以知識分子面貌出現,一會兒吟屈原的詩,一會兒唸林則徐、黃遵憲。他知道那缺欠,想擔起這角色。他真心抑假意是另一回事,但你知道他想。
劉:但這樣發展下去,會否香港和中國合流,變成專制政治,知識分子慢慢被邊緣化?
陶:一定。大陸有錢,便可用各種辦法影響你們班知識分子。上面一定說:你的文章我常常看呀,其實大家都是為中國好呀,美國都經歷了二百年才實現民主呀,英國到1949年女性都未能投票呀,我們國家這樣大要一步步來呀。這些是你沒辦法拒絕的,因為其實沒錯。
劉:問題是那是馬車速度的時代。
陶:問題是,你不會問,那iPhone4你又立刻要?這些領域你不慢慢來,然後議會你又說不行?不明白的正是「大中華膠」,讀書不精,這是讀中國書讀出來的毛病。
劉 :國情和理性是對立的?
陶:當然對立!你一說到國情就非理性,亂搬龍門嘛。南京大屠殺殺了三十萬人就是罪大惡極,但毛澤東殺了八千萬人不都是死? 有甚麼分別? 但對中國文人來說,日本仔斬我,我便反抗,中國人斬我,我便微笑受死。因為一把刀是國情,一把刀是侵略。
這正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思維盲點。這盲點由屈原之於楚懷王、諸葛亮之於劉備、曾國藩之於滿清,都一樣。曾國藩也想過造反當皇帝,但最後不敢去馬。如果他那次與李秀成合流,「惡向膽邊生」的揮軍殺上北京,歷史就改寫了。但他不敢,中國讀書人就是賊性不夠。
- - -
全民都是知識分子
劉:其實亦會否跟中國知識分子缺乏多元的文化中心有關?他們都想做官,這些多年來都在讀同一本書。
陶:那當然,其實為甚麼文人不去當商人。金庸數口精,又寫小說,又當報館皇帝管理一班文化人,他身兼商人、文人、皇帝三重性格。所以我說應該鼓吹文化人更加文化分裂。就算外國也崇尚 Bill Gates吧,Bill Gates 讀哈佛,可是知識分子,所以說這幾種身份之間本應沒有衝突。
但為甚麼中國人就要求文人一定要清高?死的時候要拿頸擋刀?為甚麼不可以說醫生風骨?律師風骨?CEO風骨?測量師風骨?為甚麼要將知識分子compartmentalize和specifically地圈成一個小眾社群?根本全民都是知識分子!
從前農、工、商算文盲,但現在不是吧?香港可有九所大學。但現在討論普選時,大學的校長和教授們在哪?昔日丁文光讀地質學,黃萬里讀水利學,但他們反對建三峽,他們願意承擔為民請命的角色。香港呢?CEO就進銀行、去蘭桂坊,說I hate politics。結果我跪下了我便沒風骨?
這是甚麼道理?甚麼邏輯?這根本是最大的欺淩。所以說到底,為甚麼我要犧性自己?但這正正是共產黨最想做的結局:分化。只是被推出來受死的人,他們有運行嗎?沒有。共產黨隨後便可逐個擊破。然後這不又回到香港的原罪:考試、當公務員、考專業資格、泊個大碼頭,都為顧全自己。中國人是自私的,self-interested。
所以《禮運大同篇》,也是孫中山當時所說的「天下為公」概念,甚至是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共產,都正正針對中國人「極度自私」的小農心態,只望見自己眼前兩畝地,其他的就「哪管他人瓦上霜」。這樣不成為一個state;這種民族做不成citizen。所以,要瓦解你們,太容易。讀書愈不實用愈好
劉:其實這也不是政治發展的問題,是整個香港社會的根本問題,這根本不是知識型社會。
陶:從來都沒有知識型社會。說回讀書,讀書並不真的有效。看書其實愈不實用愈好。詩詞、宗教、古代人物傳記、藝術,愈不實用,愈應該看。這樣人才會有inspirations,有創意。再到了相當年紀,你自然會打通。十五、六歲讀莎士比亞的Othello或King Lear,當然不會有真實感受,因為那是悲劇。
劉 :但在西方,學生真的要讀希臘悲劇。
陶:對,但中學教的是 The Merchant of Venice 和 Romeo and Juliet,以及 A Midsummer Night ´s Dream。這幾套莎劇最貼近Harry Potter式的故事,不用深嚐人生苦痛。最後還有一部悲劇會給中學生看,就是Macbeth。
Macbeth的悲劇就是權力,他想殺了國王由自己當,讀它就是想讓他知道野心擴張、權力腐敗的後果。若中學生讀Hamlet或者King Lear,所有答案也只會是搬字過紙。但又這樣說,若學校讓你先「入貨」,到你三、四十歲遇上人生挫折,再回頭打開酒箱,二十多年後的酒就嚐得出味道來了。
劉:所以你不建議中學生看中國名著?
陶:可以看,但要導讀,因為中國古書很毒,很 depressing。讀明史看到朱元璋殺人,到清史康雍乾時期文字獄再殺,太多輻射在裏面。
劉:毛澤東不正是看這些。
陶:看得多個人會變成 zombie。除非你同時吃戒毒藥,即西方學問。吸毒不打緊,但一定要有美沙酮check and balance。所以只懂古書又不了解西方,必然中毒。若然你潛意識被吸進去,變成被洗腦,那不得了。因為人性思考力是有弱點的。
劉:等於紅衛兵到今天仍不否認他們當日所作的事。
陶:所以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就是當過了某個critical point,人性的善,無法承受惡的重載。若一崩潰,被拉進去,便不得了。所以要看書,特別是英國書。神農嘗百草,就是這意思。但近百年沒幾個中國知識分子做得到。
- ---
The good does not know of evil
劉:其實也挺悲哀。章詒和在《往事並不如煙》裏寫的人,都是知識分子代表,但胡適到晚年已經避走美國,他「無眼睇」;然後聶華苓也去到美國;錢穆等又在香港跟殖民地政權「互為不存在」,實際上一代知識分子對現實政治發展和社會毫無影響。
陶:那倒不至於,民國時代至少可製造一種氛圍,就是中國人是善良的。我接觸過上一代文化人,他們也極容易受騙,問題正是太gullible和credulous。你再數冰心、朱自清、巴金、鄭振鐸、夏丏尊、豐子愷,全都溫柔敦厚得不得了,都在說《白馬湖之冬》、《山陰道上》,到西山賞梅花,都是小資產階級。
中國知識分子太善良了,他們無法想像人的邪惡,無法承受惡的重載。這就是我看卡夫卡發現的:Evil knows of the good, but good does not know of evil。像你潛水,你想不到深淵可以深至兩公里,你以為只有一百尺。
整個民國包括蔣介石在內,都無法想像毛澤東、周恩來的邪惡。香港黑社會還有底線,他們不會斬小孩,但真正的Evil,就是作惡without a bottom line. 蔡子強不就說「君王論」。君王論不是教你做好人,是教你了解壞人。所有西方歷史或國際政治課,第一課教你的必然是The Prince,告訴你世界沒有公義。
你定了公義出來,必定有人顛覆,包括你自己在內。若你入到英國寄宿學校,第一條規則是「守時」、二是「衛生」三是「勤奮」,但到最後還有一條,就是「provided that you know how to break all these rules」。這不是虛偽或人格分裂,
少了這條規則,就變成中國儒家,人就一定會成為受害者。這是必然代價,也是中國歷史所受的詛咒。
後記:鄉關何處
訪問後陶傑駕車送我到晚飯地點,一路上有一句沒一句說起內地政局之迷茫,時間又回到十年前,每晚在商台做完《光明頂》後,他都送我回家,路上對話是在節目中未講完的內容,陶傑愛取笑「左膠」,Susan Sontag、Edward Said等美國知識分子。我認識的陶傑,是個幾真的人,從不掩飾自己種種矛盾,也有完整的自我。
他矛盾是來自其多重的身份,在愛國家庭成長的文青,留英多年,格格不入,回來香港,冷眼旁觀。他有次告訴我大兒子名叫「泰澄」,因這名字有一種民國味道,但他仰慕的那個文化中國,已經亡了。
Edward Said身體裏是流亡巴勒斯坦知識分子,在美國格格不入。陶傑在心靈上、意識上同樣是處於「流亡」狀態。他的犬儒、疏離、冷眼,崇英、搵食格、以國際人自居,是因為追尋那個文化中國在四九年後滅亡了,他用刻薄冷嘲去拒絕這個新中國。將自己變成國際人是出路嗎?香港知識分子,鄉關何處,今天連自己也迷茫起來。
文:劉細良、吳芷寧 圖:吳芷寧
陶傑 - 讀書 - 做人
http://thehousenews.com/politics/陶傑-讀書-做人/
陶傑 : 香港下一代必須失憶,不要知道以前的一切。
https://zh-cn.facebook.com/tokit.channel/posts/10152172757707485
訪問陶傑,是難也是易,傳媒裏的陶傑是個多面手,要寫陶傑,難!容易變瞎子摸象,他文字功夫上乘,說話條理分明,旁徵博引,抓住這點,他是才子,若抓住他抵死比喻,會說他刻薄犬儒,抓住小農DNA, 便是反華反共。陶傑本人並不介意,百貨百賣有百客。
但正如孫悟空分身,萬變不離其宗。穿越他的文字及傳媒形象,你會見到一個真實的陶傑,就是他留給自己的那一部分,陶傑對中國知識分子的痛苦、掙扎沒有感覺嗎?
對毛澤東的痛恨,是無緣無故的嗎?到今日取笑大中華膠、左膠,是刻薄嗎?陶傑由讀書、做人說起,再論到中國知識分子的traumatic創傷性集體心理、中國歷史之痛苦及「國情」二字之桎梏。
當收起嘻笑怒罵、尖酸刻薄犬儒之後,仍然是當初相識的那個有火的讀書人,沒有改變,要寫陶傑,其實一點也不難。
劉:劉細良
陶:陶傑
劉:你寫作多年,近年還參與電影創作,你有固定吸收知識的方法嗎?
陶:每日都要讀書,是一生一世的。身為中產或知識分子最基本的職責,
亦是跟基層或商人最基本的區別,就是你要看書。看書 is what makes you 中產、知識分子,或者專業人士,特別要讀humanities的書。你在大學三年共九個學期,其實讀到多少?大學不過指了一個方向給你,讓你培養出一種讀書方法和志趣,然後你便一路走下去。
劉:在外國,閱讀是普遍現象,藍領也會看書。但為甚麼在香港,閱讀是一件那麼嚴肅或特別的事?
陶:這跟中國傳統有關。兩千年前將社會分成士、農、工、商,似乎後三者不必看書,士才要看,因此農、工、商都有種惰性。1950年以來那些上海富商也不看書,但他們懂得養士。士階層會教富商設計園林要效法江蘇,因為那時的商人仍尊重士階層。所以雖然只得士階層讀書,但另外三者仍有吸收知識的方法。但來了香港,社會形態變了。
從前農、工、商要靠雙手,但現在經濟泡沫化,全民皆商。當連一個阿婆都炒股,股票今日兩毫子入,後日四毫子放,那你怎讓鼓勵她讀書?
另一方面,讀書的人不染指股票,或者不懂得玩股票,就永遠蹲在那裏教書,一直每月兩、三萬工資。漸漸社會開始覺得這班人不懂賺快錢、不擅理財,所以士階層就跟整個社會的主流剝離,甚至對立起來。
- --
創傷性集體心理
劉:這是否跟士階層本身有關?即讀書人再也沒辦法扮演橋樑的角色。
陶:香港五、六十年代以來的文史哲藝,很不幸都受錢穆、唐君毅影響,憂患意識太重。你看英國、美國的知識分子不需要這樣。但亦不能怪他們,經過抗日戰爭以及大陸內戰,整個中國近乎滅亡,這班人經歷過九死一生。
劉:變成流亡狀態的知識分子。
陶:這語境其實很像猶太人,或巴勒斯坦人,他們受過太大的創傷。錢穆和唐君毅都是traumatized的知識分子。創傷過後,他們來到香港,一個由英國人開埠的地方。英國人對香港的定位也很清晰:對着整個珠江口岸,把香港經營成出入口港就成了。這不等於英國人沒文化,但他們把文化留給自己。所以南來的文化難民在香港格格不入,他們沒法讓自己接上香港五、六十年代的新形勢。
劉:但英國人也扶植錢穆,讓他們參建中文大學。
陶:就算英國人不出聲不抗共,她知道大陸接近亡國,也暗中同情。這就叫benevolent colonial。
劉:所以英國人辦中大,背後有政治原因,他們知道新亞人是文化抗共。
陶:英國人當然知,一早摸透了各人底子。何世禮不是反共嗎?英國人就讓他辦《工商日報》;再給何佐芝電台牌照。還有邵逸夫家族在上海的天一電影公司,是唯一一間沒被共產黨讀書會滲透的電影公司,所以天一專拍娛樂、神怪和中國古代神話。明星和聯華兩間電影公司就被袁牧之、趙丹等滲透,拍成甚麼《烏鴉與麻雀》、《一江春水向東流》。
你以為英國人傻?他知道蔣介石失去大陸,是源於上海的意識形態在三十年代被左翼傾覆,然後軍隊又被混進共諜。於是他們在五十年代遞解了司馬文森那班想下來「照板煮碗」辦讀書會的人回去,又遏制這班人的影響力,然後就扶植邵逸夫。不然邵氏怎買到清水灣?1977年又讓邵逸夫做藝術節主席,再在同年替他封爵?
劉:而且他推廣的是「娛樂至上」的風氣。
陶:對,是entertainment,不說arts,不說ideology,不說階級鬥爭,不講寫實,是黃梅戲、香江花月夜、歌舞片、文藝片。說回來,其實是南來文化人接不上時勢。
劉:這是否因為在冷戰體制中,他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們不願意做反共先鋒,而殖民地又不容許他們太過出位的反共。
陶:這正是英國人的 pragmatism,因他們要維持香港這地方。你知道香港一直都有風險,就是當毛澤東瘋了,一個電話下來,香港即死。人類三百年的奇蹟,就是英國人在毛澤東極左的冷戰時期,還不致激怒毛澤東讓他立即收回香港,但同時又暗中遏制他的影響力,直到毛澤東、周恩來死後,1997年才回歸。這是中西文化交流最大的奇蹟。
所以你說這當中到底有一種怎樣的默契?錢穆他們便不懂得玩這遊戲。英國人送你沙田這塊地,你在那裏不就好了,回去台灣做甚麼?又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說不想用英文。為何不可以沙田做基礎,將中國文化擴散到英國甚至歐洲?
劉:但當時南來的知識分子都視香港為過渡地方,沒想過經營香港,遑論回頭影響大陸。最終這班人去到台灣,也無甚作為。
陶:當時老蔣善待他們,他們覺得蔣介石比英國人好。以國民黨當時的勢力,多養一個張大千或錢穆沒問題,但他們不知道老蔣死後台灣會有民主,而民主就變出了李登輝、陳水扁這班反華者。
劉:他們這代人已過去,回望香港知識分子在六十年代大學畢業、開始成長,在整個回歸過程當中,他們是否跟上一代一樣,都缺乏了一種集體聲音和社會參與的角色?
陶:由1979年麥理浩第一次北上,上面說要收回香港,直到1982年戴卓爾夫人第一次到訪北京,香港的知識階層完全不懂得應對。那時只剩十五年過渡期,很不幸地,英國人也沒主動邀請他們直接對話,只謀求跟大陸簽署聲明,保障自己利益,實現他們所設計的民主。從開始到最後,香港的知識分子都沒權參與,這才最慘。參與的是中英兩國,還有商界,沒了。當然,很多知識分子也「執包袱」走了,去了加拿大,都缺乏凝聚意識。
劉:會不會因為殖民地官僚的權力太大,在一個成熟的官僚制度,AO主導就不需要你知識分子參與。
陶:英國管印度、緬甸才難,管香港很容易。四百個AO,一個總督,加一個警務署署長和馬會,「搞掂」。那要知識分子來做甚麼?後來進入行政局和立法局的都是bureaucrats,即「照過肺」的。
也關乎我剛才說,英國對香港的定位是出入口港,沒訂下知識分子政策,讓他們自生自滅,又怕他們一醒覺便反共,甚至跟台灣搭上了。到戴卓爾上京知道要回歸了,才想起可以利用太平山學會、匯點,too little,too late。
當時還有另一批知識分子,像司徒華。這班人說要廢除三個不平等條約,即是所謂「大中華膠」意識的始祖。但你怎可能支持香港回歸祖國,但同時要求民主?
- - -
家國情懷的桎梏
劉:這就是民主回歸派,覺得民主和回歸可以並存。
陶:但其實兩者根本無法並存!他們沒讀歷史。你看由1945年延安整風,接着1950年整胡風,到1957年反右,1966年文化大革命,毛澤東一直怎樣玩弄知識分子?毛澤東死後,鄧小平對知識分子的猜忌、疑慮和仇視,有否改變?沒有嘛!
1982年司徒華為首的民主回歸派,在當時搶奪了話語權,成為很大的興論力量,然後是一班「讀番書」的人,但他們同樣沒有中國現代史知識。這系統到現在也不了解。他們認同基本法,苦口婆心的跟共產黨說守法,當對方是英國一樣的法治國家。實情是兩派人也不認識中國近代史,而司徒華則太過理想主義。
劉:司徒華也很了解黨史,但他始終對共產黨有份同情和憧憬。
陶:他是香港近三十年來對中共黨史認識最深的人,但他不認識人性,不認識中國人的本質,所以他抱有這種浪漫的理想,以為回歸可以實現民主。
劉:但你覺得這是否與殖民地無關,而是知識分子傳統本來就有一種家國情懷?即渴望將知識賣予帝王家。
陶:正是,我說DNA 就是這意思。知識分子還期盼有明君,也有進一步希望有反對黨,有天可以知識分子的身份執政。司徒華在這方面的儒家精神現代化了些許,但始終DNA沒變。若然司徒華還在世,他應該仍然滿腔熱血,盼望習李新政,跟程翔一樣。
劉:好像白樺《苦戀》。
陶:對。兩派人都有致命欠缺。
劉:若然這樣,你覺得香港現代讀書人該如何安身立命?帶着家國情懷就變成「 大中華膠」,但我們基本上亦不是西方知識分子,擁有以原罪、救贖為本的宗教情懷。
陶:所以其實很大鑊。我近兩年也在想這問題。有沒有第三條路呢?
我就嘗試將自己 globalize,超越這種家仇國恨,先不要像猶太人一來就holocaust獻祭,或巴勒斯坦一提就十字軍東征,背着這種trauma包袱。像二十年前我看到整個中國拆古蹟,我覺得很可惜,但現在I don´t give a damn。因為我現在安身立命,我找到歐盟。我若要看古蹟,我可回去英國Sowerby、Woodstock,我自己建立了另一種歸屬感,但這又是很罕見的。
劉:但巴勒斯坦流亡學者 Edward Said,去到美國後出版的自傳,叫《鄉關何處》,最後問的其實仍是這問題。更何況愈來愈難做這樣的中國人了吧?上面連讓你選擇的自由也沒有。
陶:是,上面其實剝奪了你所有自由。你看《明報》最近的事,再回頭想想《明報》一直以來的社論,十多年來都在杜鵑啼血,想勸服國家。問題是她會理你?你看新聞,她們早已一步步殺過去。那你叫香港的文化人怎樣?相比十年前,我很悲觀。大陸已慢慢淹沒,即亡國,還要是文化亡國,比明朝萬曆年還黑暗。但可以怎樣?老老實實,聽天由命。現在是末世。
- --
在黑暗時代披荊斬棘
劉:若然如此,香港很難獨善其身。
陶:其實如果香港的知識分子團結起來,克服「文人相輕」的心態,可以的。
劉:可以嗎?
陶:可以的,第一是現在有網絡。第二是大陸剝奪土地資源、一黨專制、高度腐敗,全都做齊了,他們自己也知道是死路一條。所以悲觀之中,仍有一絲樂觀。在這五年裏面,他知道那輛車由一百、二百駛到八百,最後如何?必然是車毀人亡。所以習近平一定要make a decision,全世界都在等他make a decision。你若要離開這絕路,必然要依賴知識分子。他當然知道,否則他不會去曲阜,說文化大革命摧毀了中國傳統文化。但他只得自己一人在森林披荊斬棘。
劉:中國最大的悲劇,就是八九年時知識分子確是真心為中國好,但中國錯過了那個至為關鍵的機會。
陶:對,當代中國有兩個千古罪人,一是毛澤東,二是鄧小平。六四時中共也貪污,但至少胡耀邦、趙紫陽為意。若病向淺中醫,他們肯聽學生和知識分子的訴求,然後跟着做,那還有生機。但癌症初期時,你看見瘜肉不去割,還把醫生殺了,現在瘜肉變腸癌,再擴展到肝和胃和骨,那你說如何?你看趙薇導演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都在哀悼那個時代。1991年、1992年入讀大學,之後沒有了。
劉:其實陳可辛的《中國合伙人》也相似。
陶:對,之後江澤民、胡錦鑄的世界,是另一個世界,是 ruthless、mercyless。知識分子連丁點兒的良心火種都熄滅了,那車能不超速?溫家寶就知道了,他雖讀地質學出身,但他以知識分子面貌出現,一會兒吟屈原的詩,一會兒唸林則徐、黃遵憲。他知道那缺欠,想擔起這角色。他真心抑假意是另一回事,但你知道他想。
劉:但這樣發展下去,會否香港和中國合流,變成專制政治,知識分子慢慢被邊緣化?
陶:一定。大陸有錢,便可用各種辦法影響你們班知識分子。上面一定說:你的文章我常常看呀,其實大家都是為中國好呀,美國都經歷了二百年才實現民主呀,英國到1949年女性都未能投票呀,我們國家這樣大要一步步來呀。這些是你沒辦法拒絕的,因為其實沒錯。
劉:問題是那是馬車速度的時代。
陶:問題是,你不會問,那iPhone4你又立刻要?這些領域你不慢慢來,然後議會你又說不行?不明白的正是「大中華膠」,讀書不精,這是讀中國書讀出來的毛病。
劉 :國情和理性是對立的?
陶:當然對立!你一說到國情就非理性,亂搬龍門嘛。南京大屠殺殺了三十萬人就是罪大惡極,但毛澤東殺了八千萬人不都是死? 有甚麼分別? 但對中國文人來說,日本仔斬我,我便反抗,中國人斬我,我便微笑受死。因為一把刀是國情,一把刀是侵略。
這正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思維盲點。這盲點由屈原之於楚懷王、諸葛亮之於劉備、曾國藩之於滿清,都一樣。曾國藩也想過造反當皇帝,但最後不敢去馬。如果他那次與李秀成合流,「惡向膽邊生」的揮軍殺上北京,歷史就改寫了。但他不敢,中國讀書人就是賊性不夠。
- - -
全民都是知識分子
劉:其實亦會否跟中國知識分子缺乏多元的文化中心有關?他們都想做官,這些多年來都在讀同一本書。
陶:那當然,其實為甚麼文人不去當商人。金庸數口精,又寫小說,又當報館皇帝管理一班文化人,他身兼商人、文人、皇帝三重性格。所以我說應該鼓吹文化人更加文化分裂。就算外國也崇尚 Bill Gates吧,Bill Gates 讀哈佛,可是知識分子,所以說這幾種身份之間本應沒有衝突。
但為甚麼中國人就要求文人一定要清高?死的時候要拿頸擋刀?為甚麼不可以說醫生風骨?律師風骨?CEO風骨?測量師風骨?為甚麼要將知識分子compartmentalize和specifically地圈成一個小眾社群?根本全民都是知識分子!
從前農、工、商算文盲,但現在不是吧?香港可有九所大學。但現在討論普選時,大學的校長和教授們在哪?昔日丁文光讀地質學,黃萬里讀水利學,但他們反對建三峽,他們願意承擔為民請命的角色。香港呢?CEO就進銀行、去蘭桂坊,說I hate politics。結果我跪下了我便沒風骨?
這是甚麼道理?甚麼邏輯?這根本是最大的欺淩。所以說到底,為甚麼我要犧性自己?但這正正是共產黨最想做的結局:分化。只是被推出來受死的人,他們有運行嗎?沒有。共產黨隨後便可逐個擊破。然後這不又回到香港的原罪:考試、當公務員、考專業資格、泊個大碼頭,都為顧全自己。中國人是自私的,self-interested。
所以《禮運大同篇》,也是孫中山當時所說的「天下為公」概念,甚至是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共產,都正正針對中國人「極度自私」的小農心態,只望見自己眼前兩畝地,其他的就「哪管他人瓦上霜」。這樣不成為一個state;這種民族做不成citizen。所以,要瓦解你們,太容易。讀書愈不實用愈好
劉:其實這也不是政治發展的問題,是整個香港社會的根本問題,這根本不是知識型社會。
陶:從來都沒有知識型社會。說回讀書,讀書並不真的有效。看書其實愈不實用愈好。詩詞、宗教、古代人物傳記、藝術,愈不實用,愈應該看。這樣人才會有inspirations,有創意。再到了相當年紀,你自然會打通。十五、六歲讀莎士比亞的Othello或King Lear,當然不會有真實感受,因為那是悲劇。
劉 :但在西方,學生真的要讀希臘悲劇。
陶:對,但中學教的是 The Merchant of Venice 和 Romeo and Juliet,以及 A Midsummer Night ´s Dream。這幾套莎劇最貼近Harry Potter式的故事,不用深嚐人生苦痛。最後還有一部悲劇會給中學生看,就是Macbeth。
Macbeth的悲劇就是權力,他想殺了國王由自己當,讀它就是想讓他知道野心擴張、權力腐敗的後果。若中學生讀Hamlet或者King Lear,所有答案也只會是搬字過紙。但又這樣說,若學校讓你先「入貨」,到你三、四十歲遇上人生挫折,再回頭打開酒箱,二十多年後的酒就嚐得出味道來了。
劉:所以你不建議中學生看中國名著?
陶:可以看,但要導讀,因為中國古書很毒,很 depressing。讀明史看到朱元璋殺人,到清史康雍乾時期文字獄再殺,太多輻射在裏面。
劉:毛澤東不正是看這些。
陶:看得多個人會變成 zombie。除非你同時吃戒毒藥,即西方學問。吸毒不打緊,但一定要有美沙酮check and balance。所以只懂古書又不了解西方,必然中毒。若然你潛意識被吸進去,變成被洗腦,那不得了。因為人性思考力是有弱點的。
劉:等於紅衛兵到今天仍不否認他們當日所作的事。
陶:所以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就是當過了某個critical point,人性的善,無法承受惡的重載。若一崩潰,被拉進去,便不得了。所以要看書,特別是英國書。神農嘗百草,就是這意思。但近百年沒幾個中國知識分子做得到。
- ---
The good does not know of evil
劉:其實也挺悲哀。章詒和在《往事並不如煙》裏寫的人,都是知識分子代表,但胡適到晚年已經避走美國,他「無眼睇」;然後聶華苓也去到美國;錢穆等又在香港跟殖民地政權「互為不存在」,實際上一代知識分子對現實政治發展和社會毫無影響。
陶:那倒不至於,民國時代至少可製造一種氛圍,就是中國人是善良的。我接觸過上一代文化人,他們也極容易受騙,問題正是太gullible和credulous。你再數冰心、朱自清、巴金、鄭振鐸、夏丏尊、豐子愷,全都溫柔敦厚得不得了,都在說《白馬湖之冬》、《山陰道上》,到西山賞梅花,都是小資產階級。
中國知識分子太善良了,他們無法想像人的邪惡,無法承受惡的重載。這就是我看卡夫卡發現的:Evil knows of the good, but good does not know of evil。像你潛水,你想不到深淵可以深至兩公里,你以為只有一百尺。
整個民國包括蔣介石在內,都無法想像毛澤東、周恩來的邪惡。香港黑社會還有底線,他們不會斬小孩,但真正的Evil,就是作惡without a bottom line. 蔡子強不就說「君王論」。君王論不是教你做好人,是教你了解壞人。所有西方歷史或國際政治課,第一課教你的必然是The Prince,告訴你世界沒有公義。
你定了公義出來,必定有人顛覆,包括你自己在內。若你入到英國寄宿學校,第一條規則是「守時」、二是「衛生」三是「勤奮」,但到最後還有一條,就是「provided that you know how to break all these rules」。這不是虛偽或人格分裂,
少了這條規則,就變成中國儒家,人就一定會成為受害者。這是必然代價,也是中國歷史所受的詛咒。
後記:鄉關何處
訪問後陶傑駕車送我到晚飯地點,一路上有一句沒一句說起內地政局之迷茫,時間又回到十年前,每晚在商台做完《光明頂》後,他都送我回家,路上對話是在節目中未講完的內容,陶傑愛取笑「左膠」,Susan Sontag、Edward Said等美國知識分子。我認識的陶傑,是個幾真的人,從不掩飾自己種種矛盾,也有完整的自我。
他矛盾是來自其多重的身份,在愛國家庭成長的文青,留英多年,格格不入,回來香港,冷眼旁觀。他有次告訴我大兒子名叫「泰澄」,因這名字有一種民國味道,但他仰慕的那個文化中國,已經亡了。
Edward Said身體裏是流亡巴勒斯坦知識分子,在美國格格不入。陶傑在心靈上、意識上同樣是處於「流亡」狀態。他的犬儒、疏離、冷眼,崇英、搵食格、以國際人自居,是因為追尋那個文化中國在四九年後滅亡了,他用刻薄冷嘲去拒絕這個新中國。將自己變成國際人是出路嗎?香港知識分子,鄉關何處,今天連自己也迷茫起來。
文:劉細良、吳芷寧 圖:吳芷寧
陶傑 - 讀書 - 做人
http://thehousenews.com/politics/陶傑-讀書-做人/
陶傑 : 香港下一代必須失憶,不要知道以前的一切。
https://zh-cn.facebook.com/tokit.channel/posts/10152172757707485
Labels:
心經,
王陽明,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汪精衛--雙照樓詩詞藁,
秋水軒尺牘,
陳奐 : 詩毛氏傳疏,
說文解字,
錢穆
曾胡治兵語錄 : 第三章 尚志
曾胡治兵語錄 : 第三章 尚志
曾胡治兵語錄 : 第三章 尚志
1.凡人才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日趨汙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軌,而日即高明。賢否智愚,所由區矣。
2.無兵不足深憂,無餉不足痛哭。獨舉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義恐後、忠憤耿耿者;不可亟得。
或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鬱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貪饕退縮者,果驤首而上騰,而富貴,而名譽,而老健不死。此其可為浩歎者也。
3.今日百廢莫舉,千瘡並潰,無可收拾。獨賴此耿耿精忠之寸衷,與斯民相對于骨嶽血淵之中,冀其塞絕橫流之人欲,以挽回厭亂之天心,庶幾萬一有補。不然、但就時局而論之、則滔滔者吾不知其所底也。
4.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
5.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將,俱要好師、好友、好榜樣。
6.喜譽惡毀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關打不破,則一切學問,才智,實足以欺世盜名。
7.方今天下大亂,人懷苟且之心。出範圍之外,無過而問焉者。吾輩當立準繩,自為守之,並約同志共守之,無使吾心之賊,破吾心之牆之。
8.君子有高世獨立之志,而不與人以易窺;有藐萬乘、卻三軍之氣,而未嘗輕于一發。
9.君子欲有所樹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
10.古人患難憂虞之際,正是德業長進之時。其功在於胸懷坦夷,其效在於身體康健。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爭皆在大難磨折之日,將此心放得實,養得靈。
有活潑潑之胸襟,有坦蕩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於內傷。(以上曾語)
11.軍中取材,專尚朴勇,尚須由有氣概中講求。特恐講求不真,則浮氣、客氣夾雜其中,非真氣耳。
12.人才由磨煉而成,總須志氣勝乃有長進。成敗原難逆睹,不足以定人才。兵事以人才為根本,人才以志氣為根本;兵可挫而氣不可挫,氣可偶挫而志不可挫。
13.方今天下之亂,不在強敵,而在人心。不患愚民之難治,而在士大夫之好利忘義而莫之懲。
14.吾人任事,與正人同死,死亦附于正氣之列,是為正命。附非其人,而得不死,亦為千古之玷,況又不能無死耶!處世無遠慮,必有危機。一朝失足,則將以薰蕕為同臭。而無解於正人之譏評。(以上胡語)
蔡按:右列各節,語多沉痛。悲人心之陷溺,而志節之不振也。今日時局之危殆,禍機之劇烈,殆十倍於咸、同之世。吾儕身膺軍職,非大發志願,以救國為目的,以死為歸宿,不足渡同胞于苦海,置國家於坦途。
須以耿耿精忠之寸衷,獻之骨嶽血淵之間,毫不返顧,始能有濟。果能拿定主見,百折不磨,則千災萬難,不難迎刃而解。若吾輩軍人,將校但以躋高位、享厚祿、安富尊榮為志,目兵則以希虛譽、得餉糈為志,曾、胡兩公必痛哭于九原矣。
曾胡治兵語錄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46487
http://www2.cma.edu.tw/u_edu/journal/52files/社會科學類/謝明志/謝明志.pdf
曾胡治兵語錄
http://tw.swewe.net/word_show.htm/?600067_1&曾胡治兵語錄
曾胡治兵語錄
http://blog.roodo.com/syl/archives/2524556.html
汪幸福 : 蔣介石為何將臺灣草山改為 陽明山
http://bigfish.blog.hexun.com.tw/4098822_d.html
曾胡治兵語錄 : 第三章 尚志
1.凡人才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日趨汙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軌,而日即高明。賢否智愚,所由區矣。
2.無兵不足深憂,無餉不足痛哭。獨舉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義恐後、忠憤耿耿者;不可亟得。
或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鬱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貪饕退縮者,果驤首而上騰,而富貴,而名譽,而老健不死。此其可為浩歎者也。
3.今日百廢莫舉,千瘡並潰,無可收拾。獨賴此耿耿精忠之寸衷,與斯民相對于骨嶽血淵之中,冀其塞絕橫流之人欲,以挽回厭亂之天心,庶幾萬一有補。不然、但就時局而論之、則滔滔者吾不知其所底也。
4.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
5.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將,俱要好師、好友、好榜樣。
6.喜譽惡毀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關打不破,則一切學問,才智,實足以欺世盜名。
7.方今天下大亂,人懷苟且之心。出範圍之外,無過而問焉者。吾輩當立準繩,自為守之,並約同志共守之,無使吾心之賊,破吾心之牆之。
8.君子有高世獨立之志,而不與人以易窺;有藐萬乘、卻三軍之氣,而未嘗輕于一發。
9.君子欲有所樹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
10.古人患難憂虞之際,正是德業長進之時。其功在於胸懷坦夷,其效在於身體康健。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爭皆在大難磨折之日,將此心放得實,養得靈。
有活潑潑之胸襟,有坦蕩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於內傷。(以上曾語)
11.軍中取材,專尚朴勇,尚須由有氣概中講求。特恐講求不真,則浮氣、客氣夾雜其中,非真氣耳。
12.人才由磨煉而成,總須志氣勝乃有長進。成敗原難逆睹,不足以定人才。兵事以人才為根本,人才以志氣為根本;兵可挫而氣不可挫,氣可偶挫而志不可挫。
13.方今天下之亂,不在強敵,而在人心。不患愚民之難治,而在士大夫之好利忘義而莫之懲。
14.吾人任事,與正人同死,死亦附于正氣之列,是為正命。附非其人,而得不死,亦為千古之玷,況又不能無死耶!處世無遠慮,必有危機。一朝失足,則將以薰蕕為同臭。而無解於正人之譏評。(以上胡語)
蔡按:右列各節,語多沉痛。悲人心之陷溺,而志節之不振也。今日時局之危殆,禍機之劇烈,殆十倍於咸、同之世。吾儕身膺軍職,非大發志願,以救國為目的,以死為歸宿,不足渡同胞于苦海,置國家於坦途。
須以耿耿精忠之寸衷,獻之骨嶽血淵之間,毫不返顧,始能有濟。果能拿定主見,百折不磨,則千災萬難,不難迎刃而解。若吾輩軍人,將校但以躋高位、享厚祿、安富尊榮為志,目兵則以希虛譽、得餉糈為志,曾、胡兩公必痛哭于九原矣。
曾胡治兵語錄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46487
http://www2.cma.edu.tw/u_edu/journal/52files/社會科學類/謝明志/謝明志.pdf
曾胡治兵語錄
http://tw.swewe.net/word_show.htm/?600067_1&曾胡治兵語錄
曾胡治兵語錄
http://blog.roodo.com/syl/archives/2524556.html
汪幸福 : 蔣介石為何將臺灣草山改為 陽明山
http://bigfish.blog.hexun.com.tw/4098822_d.html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