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Cantonese :大粵港諺語

Cantonese :大粵港諺語



(82 及 83 是作者送給讀者的bonus)


01 上山捉蟹(難上加難)/02 鬼揞眼 /03 有錢使得鬼推磨 /04 鬼畫符 /05 鬼拍後尾枕 /06 多個香爐多隻鬼  /07 呃鬼食豆腐 /08 扮鬼扮馬 /09 放飛機 /10 樹大有枯枝 /11 床下底吹喇叭(低聲下氣)/12 佛都有火 /13 老貓燒鬚 /14 拉牛上樹  /15 豬乸會上樹  /16 開籠雀  /17 兩頭蛇  /18 床下底劈柴(撞板) /19 玻璃夾萬(有得睇冇得使)/20 上面蒸鬆糕 下面賣涼粉 /21 掛羊頭賣狗肉 /22 大石砸死蟹 /23 倒瀉籮蟹 /24 賣魚佬洗身(冇晒聲(腥)氣)/25 煲電話粥 /26 冬瓜豆腐  /27 倒吊沙煲(窮到冇米)/28 十個沙煲九個蓋 /29 刀仔据大樹 /30 賊佬試沙煲 /31 冇柄遮(死撐) /32 甩繩馬騮  /33 馬騮執到桔 (執到寶咁開心)/34 運桔 /35 鬼食泥 /36 盲公食湯圓(心中有數)/37 食拖鞋飯 /38 食人隻車 /39 食碗面反碗底 /40 食死貓 /41 放葫蘆(吹噓)/42 放飛劍(吐痰) /43 企喺城樓睇馬打交(袖手旁觀)  /44 飛象過河 /45 事急馬行田 /46 過橋抽板 /47 和尚擔遮(無法(髮)無天) /48 牛唔飲水唔撳得牛頭低 /49 冇鞋挽屐走 /50 馬死落地行 /51 捉到鹿唔識脫角 /52 一竹篙打一船人 /53 缸瓦船打老虎(盡地一煲)/54 船頭尺(度水) /55 黑狗偷食 白狗當災 /56 豬籠入水(八面亨通) /57 濕水炮仗  /58 菠蘿雞(一味靠黐)/59 單眼佬睇老婆(一眼睇晒)/60 狗仔抬轎(不識抬舉)/61 畫隻耳上牆(當你耳邊風) /62 摸門釘 /63 狗咬狗骨 /64 死雞撐飯蓋 /65 炒魷魚 /66 劏白鶴(湯白喝)/67 風扇底傾偈(講風涼話)/68 風吹雞蛋殼(財散人安樂) /69 打蛇隨棍上 /70 禾稈冚珍珠 /71 雞食放光蟲(心知肚明)/72 冇厴雞籠(自出自入) /73 籠裏雞作反 /74 一雞死一雞鳴 /75 老鼠拉龜(冇掟埋手)/76 扯貓尾 /77 捉黃腳雞 /78 貼錯門神 /79 龜過門檻(唔上唔落)/80 騎牛揾馬 /81 執死雞 /82 水過鴨背 /83 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Cantonese :大粵港諺語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2-24-2014/8899



Cantonese Proverbs in One Picture
http://writecantonese8.wordpress.com/2014/02/25/cantonese-proverbs-in-one-picture/


6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末代港督彭定康 的預言 ( 1996年 10月2日 ) 完整版訪問在說明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oa40g6-kKs

匿名 提到...

清經世文編之一:皇朝經世文編1



【清】賀長齡 主持

【清】魏 源 編輯



書目提要

皇朝經世文編一百二十卷


清賀長齡主持﹐魏源編輯。長齡 ( 1785~1848),字耦庚( 亦作“耕”),號耐庵。湖南善化( 今長沙市)人。官江蘇布政使,著有《耐庵文存》。魏源(1794~1857年),晚清思想家、史學家。原名遠達,字默深,一字墨生,又字漢士。湖南邵陽縣隆回人。晚年棄官學佛,法名承貫。道光二十四年進士,官至江蘇郵州知州。主張改革內政,抵制外國侵略,力圖以此謀求國富民強,從而成為晚清學術的開風氣者。鴉片戰爭前,輯《皇朝經世文編》,撰籌漕、籌河篇、湖廣水利議等;鴉片戰爭爆發,魏源一度應欽差大臣裕謙聘,入浙江參加抗英鬥爭。兵敗,感憤時事,撰成《聖武記》14卷。又遵友人林則徐囑,據《四洲志》及中外文獻資料,輯為《海國圖志》50卷,後增至100卷。


《海國圖志》率先介紹西方各國歷史地理狀況,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提出 “ 師夷長技以制夷”,是中國近代向西方尋求救國真理的先行者之一。


咸豐七年(1857)三月,在杭州僧舍病故,終年63歲。《清經世文編》原名《皇朝經世文編》,是中國清代類書。


自《皇明經世文編》以來,世子多有經世之志。道光六年(1826)成書﹐次年刊行《皇朝經世文編》,“數十年來風行海內,凡講求經濟者無不奉此書為矩矱”。


《皇朝經世文編》收錄有清初至道光三年間的文章二千二百多篇,共一百二十卷,強調是經世之文,因此包含了大量政治、外交、經濟、社會等史料。


光緒十四年(1888年),葛士濬又有《皇朝經世文續編》,1895年梁啟超給夏曾佑的信中就談到他有計劃編輯《經世文新編》,希望“以新法新義移易舊重心”。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接連有盛康有《皇朝經世文續編》、陳忠倚有《皇朝經世文三編》、麥仲華有《皇朝經世文新編》等三人之作品,




梁在給麥文編作的序言中說:“ 吾友麥君曼宣過海上,出其經世文新編相示,某已讀竟,乃喟然歎曰,其庶幾吾孔子新民之義哉……中多通達時務之言,


其於化陋邦而為新國有旨哉。”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邵之棠有《皇朝經世文統編》。1902年,闕鑄輯有《皇朝新政文編》,又名《皇朝經世文五編》二十六卷。



清經世文編之一:皇朝經世文編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826b60102e24q.html


清經世文編之一:皇朝經世文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826b60102e25o.html

匿名 提到...

離地的閱報習慣

日日膠事錄,總有新朋友喜歡問,你平時到底看甚麼報紙的。

「人民日報!」這個「 官式答案」總是出人意表。

當然,常看的不是其他國家的黨報,而是荷蘭的 Volkskrant,不幸意譯也是人民日報。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4/03/10/65552

匿名 提到...

[宋晶如] 晶如先生 作者:宋小宇


在梁羽生的《筆生花雜記》中看到作者引用的宋晶如先生對古文的注釋。這是這幾年中又一次看到在當代作家(或學者)的著作中見到的對於晶如先生的注釋的引述了。晶如先生注釋過的《古文觀之》、《古文辭類纂》等古典巨著者,說他是一個學者,大概是不會過分的。然而,我敢說,引述他的譯作和注釋的許多人,恐怕都不會知道宋晶如先生是何許人也,而當年與他相識的學術界,出版界的人們,也幾乎無人知道他的下落。


晶如先生是我的謫親爺爺的第四個哥哥。如今爺爺家的正門上方還供著四爺爺的遺像!晶如先生青年時一直在余姚縣的一所中學當語文教員。六十年代初退休後孤獨一身,閒居家中。在我記憶中,四爺爺是一位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老者,比我爺爺還來得親熱。四爺比我爺爺大十多年,退休後一直住在爺爺旁邊的房子裡。記得八、九歲時常騎在他住房的大門檻上,拿著小鐵錘敲四爺爺給的大核桃(四爺家從來不缺這個,都是在寧波的叔叔寄來的),因為四爺老說,“小魚,這核桃肉是好東西啊!不光可以吃,還可以入藥”!於是每每無事,便溜到四爺處討核桃吃……


記得那時常常到四爺那邊去!四爺的家對小時候的我有著致命的吸引,不光是四爺家的核桃吸引著我,那滿書櫃的各種書對我而言,更是那般的讓人留戀忘返!也就是那時,大概因為我生來與四爺有緣,四爺對我也是格外的另眼相待,較其它的堂兄堂妹更顯得與我親!而四爺家中也常有與四爺志同道合的朋友來坐,而他在談興正濃的時候,也會說一些往事。而這些往事深深鉻在我的心上,而直到現在我這才知道,原來注釋《古文觀之》、《古文辭類纂》等古典巨箸,幫助一代代的人從中吸取養料的人就是那時坐在我面前的這一位面容清臒,身材修長的老人。


晶如先生解放前在商務印書館當過編輯,他還編過大型辭書,寫過抨擊弊政的文章,他的一篇題為《兵乎?匪乎?》短文曾惹起一場風波。晶如先生平時很少說起與他相識的文化界人士,聽我家中大人說,他曾與宋紫培先生(與魯迅交往甚密)、豐子愷先生有過交往。家中人也很少有人問起,何以沒有再重操舊業,因為大家都知道,大凡這樣的老人,心中自有他的隱痛的!


四爺的晚景不算太好。退休工資是不多的,但可以維持自己的生活。文革期間,他也未能倖免,據說是因為複述了陶鑄的一句話:“太陽也有黑點”,但在我看來,不管有沒有說過這句話,四爺都是要受衝擊的。四人幫粉碎後,四爺的日子過得太平些,幾個兒子也都幹得不錯,有當事軍事教官的,也有當縣長的,而且都要接他出去一塊過日子,但四爺執意不肯出去,一直住在那一間光線不是很好的斗室之中,靠我爸和我叔的照應。只是最後才到杭州我的那個在火車上當列車員的叔那邊住了一段時間,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了什麼,大概也自有他的隱痛罷!


“金井梧凋一葉秋,秋風秋雨愁更愁;品茗座客半寥落,暮鳥哀鳴聲啁啁”。這是生前四爺做的大量詩中的其中一首,也是我的最愛。在我九歲時,晶如先生默默地去世了。知道他在文化上的業績的,大概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的去世的,而知道他去世的鄉鄰,大概也幾乎不知道他在文化上的業績的。我想,很多很多年之後,或許還會有不少作家在自己的著述中提到宋晶如這個名字,但他們是照例不會知道這位宋晶如是何地,何時,何許人的。


但我知道,在我心中,我是永遠不會忘了這位曾在我生命中出現過的老人,我的四爺爺------宋晶如先生!!!


http://www.cc222.com/article/210732.html

匿名 提到...

從《秋水軒尺牘》到今天的書信
從《秋水軒尺牘》到今天的書信

黃子程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 中文及雙語學系) 

 
清人許葭村所著的《 秋水軒尺牘 》行文生動流麗,情理兼具,一向被譽為尺牘中之典範。全書所輯所錄的信函,內容雖然各有不同,但風格一致,水平統一,可推斷為一個人的手筆,應為作者在不同時間一封一封寄與真有其人,而非為編此書信集而逐一創作的。

古人生活簡單,許氏竟能寫下類型如此廣泛的書信,實在叫人嘖嘖稱奇。

清人行文用詞,自然是今日已經不再使用的「 文言 」。《秋》書文辭簡潔雅麗,雍容有致,盡顯文言書信的特質,所以深受今日社會上具古典文藝素養人士所特別推崇嚮往。

因此,時至今天,我們雖然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語體文,摒棄文言文,但一旦執筆寫信,仍有人堅持要用文言來顯示簡潔和典雅。



隨手翻開《秋》書首篇,即見《與王滄亭(別後思慕自述近況)》一信(1),內容如下:



弟向獲締交於季方。因得聞元方之賢。,思一見為快。昨於會城邂逅遇之。覺大兄之才莘器字。更有勝於所聞者。正拫相見之晚。不期越宿分襟。又恨相違之速矣。別後初四月抵津門。

初十日詣平舒。月未一圓。也經雨易風塵僕僕。無非芸人之田。自憐亦堪自笑。此值同人歸里。館中惟我獨居。加以清磬紅魚。直是修行古剎。而西瓜黃葉。涸溯時殷。雙鯉之頒定不我棄。尊體疲元否。嫁務紛勞。諸宜珍攝。因風寄意。不盡所懷。



筆者初讀,即覺行文簡潔精練,用詞雅致雍容,語態敬謙有度。再三誦讀,餘韻無窮。相信只要具備古典文學素養的人,都會有筆者般的感受吧!

把上述信函拿到課堂上讓一群學習商科的大學生閱讀,無一能準確掌握作者的原意。再讓他們閱讀《秋》書第二頁的《與陳凝之( 勸慰靜待時機自述處境 ) 》(2):



別後駒光茹駛。魚雁鮮通。三晉雲山。徙勞瞻企。孟冬既望。從沈孟春養處寄奉手書。不啻五年前風雨封床之快。弟以吾兄之才之品。旱擬穎脫遂囊。何尚鬱鬱居此。芙蓉出匣。會當有時。祈耐心處之。

弟自壬子夏五。由遼西而至析津。今春賦閒四月。旋以舊友沈聿新貂赴平舒。相助為理。頻年浪跡。到處因人。正不知上林多少樹。何緣獨借一枝耳。



結果是無人明白作者所言,其中的典故,更是無一知曉。

 

被稱為今日精英,明日棟樑的大學生,尚且不能閱讀明白文言書信,遑論教育程度等而下之的普羅大眾了。昔日的讀書人,一生致力專注學習本國語文,所以人人都能夠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反觀今日的大學生,雖然業有所專,學有所長,但非中文系的學生可能自中學畢業後,即與本國古典文學絕緣。

 

因此,一群商科大學生讀不懂《秋》書的內容,領略不出文言的高雅韻味,實在是毫不為奇的事。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寫作比閱讀更見複雜和困難的說法吧!既然閱讀文言書信已是如此困難,那麼寫作文言書信不啻是登天的難事了嗎?



以士為首的四民社會時代已經消逝了很久。那時候,以文字作為人際溝通和公務往還,是讀書人的專利,但隨著教育的普及,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 ( 從農業社會走向工商業社會 ),知識分子以外的人都要以文字來與人溝通或處理事務。

因此,書信不再是讀書人酬唱往還的專利工具了,隨著書信功能的擴大 ( 也可說是「普及」),仍然堅持以一小撮人所傳承的文言來寫作大多數人所讀不明白的書信,是否有些不合時宜呢?



月前,董建華先生請辭行政局議員一職,港督彭定康回信接納所請。各大中文報章均刊出該覆信的中譯本,附錄於下:



接納呈辭函



董先生:

頃接今日來信,內容備悉。

今年較早時,我曾與你商談,當時我說,只要你覺得能力所及,我希望你能一直在行政局留任。我向來很重視你的意見,相信你也知道;即使彼此看法不同,我對於你的不同見解尤為重視,因為你提出意見時,完全出於至誠,大公無私,並以香港的利益為依歸。但我們都瞭解,你身為行政局議員,又獲委任為籌委會副主席,終有一天,身兼兩職的壓力會大得難以應付。

你認為現在已是退出行政局的時候,我尊重你的判斷,只好接受你的請辭。過去數年來,你在行政局討論各項政策時都有重大的貢獻,你代表社會上一個重要的界別,發表清晰明確的見解,今天接受你的請辭,我更深感惋惜。

在本星期二及以後的星期二早上,行政局各同事和我本人都會對你念念不忘,謹祝你事事順遂。

香港總督彭定康



一九九六年六月三日



國學修養深厚的董橋先生,在報章專欄內為文批評(3),並改寫如下:



今日來信收悉,謝謝。月前前晤談中齒及深昐先生應接有暇,盡量留任行政局之職;此議實因平素甚為重視高見,雙方觀點相違之時尤然,蓋先生從來坦誠進言,不偏不倚,以香港利益為重也。然這談間彼此亦深知身兼籌委會副主席及行政局議員之職,勢必格外吃力,終致不勝其荷。先生既感辭職合時,自當依照尊裁,准予所請。.



說實話,政府所發出來的中譯本,在用詞造句方面,繙譯氣息濃烈,歐化句子處處可見,自然難入董橋先生的法眼。但董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字功力,一下筆即滿紙文言,簡潔典雅之處,固然不是讀洋書的翻譯官所能及,但已不是語體書信了。

 

愛用文言寫作書信的人,標榜文言比語體簡潔典雅。在典雅方面,文言勝過語體,是無容諱言的了,但語體在淺白方面勝於文言,也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典雅之於文言,淺白之於語體,可說是各擅勝場,互不抵悟。

 

至於簡潔,既是書信的基本要求,也是寫作的首要條件,不論是文言或語體所寫的信都應該做到簡潔精練。筆者相信,把董先生的改寫文字,用語體文再寫出來,同樣不失其簡潔。全文如下:



今日收到來信,知悉詳情。月前面談時,曾深切盼望你能留任行政局之職。我一向非常重視你的高見,尤其在雙方觀點不同之時,因為你一向發言坦誠,不偏不倚,以香港利益為重。但言談之間,我也深切明白身兼籌委會副主席 及行政局議員之職,一定異常吃力,終會不勝負荷。既然你覺得是時候從行政局引退,我自應尊重並接納你的要求。



從以上董先生的改寫到筆者的再改寫,由文言到語體的舉例,可見簡潔與否,和使用何種文字無關,端親運用文字的能力而已。語體文的版本,「 我自應尊重並接納你的要求 」比起「 自當依照尊裁,准予所請 」,是否少了些官腔,多了些情味,更配合當前追求民主,倡導平等的大氣候呢?

 

最後要指出的是,語言文字從古到今自有其演進的歷程,忝為傳承中華文化之一員,筆者自然認同如董橋先生等同道對文言的堅持,但作為現代社會的一分子,筆者卻難以自圓其說地要求非我輩中人必須以其力所不能及的古文字來和別人進行「 溝而不通 」的溝通。

 

附 註



(1) 見許葭村著、宋晶如釋《秋水軒尺牘》,香港廣智書局出版,頁1。

(2) 同上,頁2。

(3) 明報《 英華浮沉錄 》專欄 l996年 6月6日

匿名 提到...

太平天國奉天討胡檄

1852年


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


楊秀清 蕭朝貴


真天命太平天國禾乃師贖病主左輔正軍師東王楊,右弼又正軍師西王簫,為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若曰:嗟爾有眾,明聽予言!予惟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虜之天下也﹔衣食者,上帝之衣食,非胡虜之衣食也﹔子女民人者,上帝之子女民人,非胡虜之子女民人也。


慨自滿洲肆毒,混亂中國,而中國以六合之大,九州之眾,一任其胡行,而恬不為怪,中國尚得為有人乎?妖胡虐焰燔蒼穹,淫毒穢宸极,腥風播于四海,妖气慘于五胡,而中國之人,反低首下心,甘為臣仆,甚矣哉!中國之無人也!


夫中國首也,胡虜足也﹔中國神州也,胡虜妖人也。中國名為神州者何?天父皇上帝真神也,天地山海,是其造成,故從前以神州名中國也。胡虜目為妖人者何?蛇魔“閻羅妖”邪鬼也,韃靼妖胡,惟此敬拜,故當今以妖人目胡虜也。


奈何足反加首?妖人反盜神州?驅我中國悉變妖魔?罄南山之竹簡,寫不盡滿地淫污﹔決東海之波濤,洗不凈彌天罪孽!


予謹按其彰著人間者,約略言之:


夫中國有中國之形像,今滿洲悉令削發,拖一長尾于后,是使中國之人變為禽犬也。中國有中國之衣冠,今滿洲另置頂戴,胡衣猴冠,壞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國之人忘其根本也。


中國有中國之人倫,前偽妖康熙,暗令韃子一人管十家,淫亂中國之女子,是欲中國之人盡為胡种也。中國有中國之配偶,今滿洲妖魔,悉收中國之美姬,為奴為妾,三千粉黛,皆為羯狗所污﹔百萬紅顏,竟与騷狐同寢,言之慟心,談之污舌,是盡中國之女子而玷辱之也。


中國有中國之制度,今滿洲造為妖魔條律,使我中國之人無能脫其網羅,無所措其手足,是盡中國之男兒而脅制之也。


中國有中國之語言,今滿洲造為京腔,更中國音,是欲以胡言胡語惑中國也。凡有水旱,略不怜恤,坐視其餓莩流离,暴露如莽,是欲使中國之人稀少也。滿洲又縱貪官污吏,布滿天下,使剝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國之人貧窮也。


官以賄得,刑以錢免,富兒當權,豪杰絕望,是使我中國之英俊抑郁而死也。凡有起義与复中國者,動誣以謀反大逆,夷其九族,是欲絕我中國英雄之謀也。滿洲之所以愚弄中國,欺侮中國者,無所不用其极,巧矣哉!


昔姚弋仲,胡种也,猶戒其子襄,使歸義中國﹔苻融亦胡种也,每勸其兄堅,使不攻中國。今滿洲乃忘其根源之丑賤,乘吳三桂之招引,霸占中國,极惡窮凶。予細查滿韃子之始末,其祖宗乃一白狐、一赤狗,交媾成精,遂產妖人,种類日滋,自相配合,并無人倫風化。


乘中國之無人,盜据中夏,妖座之設,野狐升据﹔蛇窩之內,沐猴而冠。我中國不能犁其窟而鋤其穴,反中其詭謀,受其凌辱,聽其嚇詐,甚至庸惡陋劣,貪圖蠅頭,拜跪于狐群狗党之中。今有三尺童子,至無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則艴然怒。


今胡虜猶犬豕也,公等讀書知古,毫不知羞?昔文天祥、謝枋得誓死不事元,史可法、瞿式誓死不事清,此皆諸公之所熟聞也。予總料滿洲之眾不過十數萬,而我中國之眾不下五千余萬,以五千余萬之眾,受制于十萬,亦孔之丑矣!


今幸天道好還,中國有复興之理,人心思治,胡虜有必滅之徵。三七之運告終,而九五之真人已出。胡罪貫盈,皇天震怒,命我天王肅將天威,創建義旗,掃除妖孽,廓清中夏,恭行天罰。言乎遠,言乎邇,孰無左袒之心,或為官,或為民,當急揚徽之志!


甲胄干戈,載義聲而生色﹔夫婦男女,攄公憤以前驅。誓屠八旗,以安九有。特詔四方英俊,速拜上帝,以獎天衷。執守緒于蔡州,擒妥歡于應昌。興复久淪之境土,頂起上帝之綱常。其有能擒狗韃子咸丰來獻者,或能斬其首級來投者,又有能擒斬一切滿洲胡人頭目者,奏封大官,決不食言:蓋皇上帝當初六日造成之天下,今既蒙皇上帝幵大恩,命我主天王治之,豈胡虜所得而久亂哉!


公等世居中國,誰非上帝子女?倘能奏天誅妖,執蝥孤以先登,戒防風之后至。在世英雄無比,在天榮耀無疆。如或執迷不悟,保偽拒真,生為胡人,死為胡鬼。順逆有大体,華夷有定名,各宜順天,脫鬼成人。公等苦滿州之禍久矣!至今而猶不知變計,同心戮力,掃蕩胡塵,其何以對上帝于高天乎?


予与義兵,上為上帝報瞞天之仇,下為中國解下首之苦,預期肅清胡氛,同享太平之樂。順天有厚賞,逆天有顯戮。布告天下,咸使知聞。


(《太平天國史稿》)


太平天國奉天討胡檄
http://www.omnitalk.com/miliarch/gb2b5.pl?msgno=messages/1723.html

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 : 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5%A5%89%E5%A4%A9%E8%AE%A8%E8%83%A1%E6%AA%84%E5%B8%83%E5%9B%9B%E6%96%B9%E8%B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