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漢文大系 -- 明治漢學 -- 服部宇之吉

漢文大系 -- 明治漢學 -- 服部宇之吉

[轉引] 漢學漫談5 -從幕末到 明治的日本漢學研究成果:《 漢文大系 》

相信 《 漢文大系 》 這一套叢書在各大學圖書館大半都有收藏,這次就來談談 《 漢文大系 》。

《 漢文大系 》 之所以出現,有它的背景:自從中國典籍傳入日本之後,就一直是日本學術界的重要研究對象,經籍也好、宋明理學家的論著也好,在日本學術界的影響都相當大,至於對政治、社會的影響有多大,不用我說,讀者諸君自然心裡有數。

然而這種情況到了明治初年有了重大的變化:當時日本的有識者鑑於歐西國家的強大,與中國的國力衰弱,便極力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與學術理論,先前幾乎人手一本的中國典籍在這時被視若敝屣( 所以 楊守敬在日本才有機會購得許多在中國已經亡佚的書籍),

然而過了一、二十年之後,慢慢地有人重新提出國學(即「 和學 」)與漢學的重要性,於是國學與漢學的研究在明治中期的學術界形成一股風潮,後來的學者甚至以為這個時候是日本漢學研究的「 全盛時期 」,而《 漢文大系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

《 漢文大系 》 這一套叢書編輯的目的,在於以權威性的註解本,有系統的介紹中國古代的典籍。提出此一想法的,是坂本嘉治馬,而這一套叢書的總編輯則由 服部宇之吉擔綱,

其餘參與這一套叢書的解題、校訂的人,都是當時名重一時的漢學研究者,如安井小太郎、井上哲次郎、小柳司氣太等。然後在明治四十二年 到大正五年( 1909-1916)這幾年之間先後出版發行。

《 漢文大系 》 總共有二十二卷,其目次為:

第一卷-《大學說》、《中庸說》、《論語集說》、《孟子定本》,均為安井衡的註本,都由服部宇之吉負責解題;

第二卷-《 箋解古文真寶 》,林以正註,《 增註三體詩 》,周弼選 圓至註,《 箋註唐詩選》,李攀龍選 戶崎允明註,全部由服部宇之吉負責解題;

第三、四卷-《唐宋八家文》,三島中洲評釋,兒島獻吉郎解題;

第五卷-《十八史略》,曾先之編,重野安繹解題,《小學纂註》,星野恒解題,《御註孝經》,唐玄宗註,星野恒解題,《弟子職》,朱長春評,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六、七卷-《史記列傳》,凌稚隆輯,重野安繹解題;

第八卷-《韓非子翼毳》,太田方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九卷-《老子翼》、《莊子翼》,焦竑輯,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十一卷-《左氏會箋》,竹添光鴻會箋,長澤規矩也解題;

第十二卷-《毛詩》,鄭玄箋 朱子註,服部宇之吉解題,《尚書》,蔡沈撰,星野恒解題;

第十三卷-《列子》,張湛註 諸葛晃考,服部宇之吉解題,《(武經)七書》,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四卷-《墨子閒詁》,孫詒讓撰 戶崎允明考,牧野謙次郎解題;

第十五卷-《荀子》,王先謙集解 久保愛增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六卷-《周易》,王弼註 伊藤長胤通解,星野恒解題,《傳習錄》,三輪希賢標註,安井小太郎解題;

第十七卷- 《禮記》,鄭玄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十八卷- 《文章規範》,海保元輔補註,島田鈞一解題,《古詩賞析》,張玉穀選解,岡田正之解題;

第十九卷-《戰國策正解》,橫田惟孝著 安井衡補正,安井小太郎解題;

第二十卷-《淮南子》,許慎解,《孔子家語》,王肅註 何孟春補註,服部宇之吉解題;

第二十一卷-《管子纂詁》,安井衡纂詁,《晏子春秋》,孫星衍校,小柳司氣太解題;

第二十二卷-《楚辭》,王逸章句 朱子集註 岡松甕谷考,岡田正之解題,《近思錄》,葉采集解,井上哲次郎解題。

如果仔細看一下的話,可以發現這部叢書除了日本學者自己的著作之外,其中也有不少當時中國人的註解本,所以這套叢書大體可以呈現當時日本漢學不論在研究或是在吸收上的成果。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這一套叢書是以介紹中國古籍為目的,而其中也的確有不少是應該讀的基本典籍,但是在做個分類之後,就會發現其中一些比較偏頗的地方:

一、 史書占的比例很低:在這套叢書中,可以歸入史部的只有 《 十八史略 》、《 史記列傳 》、《 戰國策正解 》 三種,以中國史籍之多,日本受中國文化之深,在選輯一套介紹中國古籍的叢書中,史書竟然只有三種,這實在令人很難接受,不知道是選輯的人本身的選擇標準有問題,還是覺得中國史籍過於繁多,只挑一些選本以減輕負擔,不得而知;

二、 文學的部分在中國多半是不重要,或是已經散逸的選本:屬於這一類的,除了《楚辭》在中國可說是人盡皆知以外,其他如 《 文章規範》 、《 古詩賞析 》 等書,中國人自身知道的就比較有限了,至於 《 古文真寶 》 一書,在中國更是亡逸已久,幾乎無人知道有此一書。

這些對中國人比較匪夷所思的問題為什麼會出現在 《 漢文大系 》 中呢?一般認為是因為日本本身文化上的問題所致,而筆者也接受此一看法。

雖然如此,這部叢書還有一個很有看頭的地方:題解。這些書籍的題解可以讓我們知曉日本漢學界對它們的研究過程與理解,其中也有不少是屬於當時比較權威性的說法,很有參考的價值。

就筆者所知,在新文豐出版社翻印了這一套《漢文大系》之後,有不少台灣的出版社起而效尤,翻印了《 漢文大系 》 中的部分書籍,其中又以 《 左氏會箋 》 被翻印的次數最多,除了新文豐之外,至少還有天工、鳳凰的翻印版本,而《荀子》也有蘭臺的翻印本,由此可見這套叢書受歡迎的程度。

source :
漢學漫談5 -從幕末到 明治的日本漢學研究成果:《 漢文大系 》
http://blog.udn.com/swimming1978/3680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