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光明頂 2012-07-06 汪精衛

光明頂 2012-07-06 汪精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p9xqTpdbh0

城樓百尺倚空蒼, 雁背正低翔。

滿地蕭蕭落葉, 黃花留住斜陽。

闌干拍遍, 心頭塊磊, 眼底風光。

為問青山綠水,能禁幾度興亡?!

Dictionary of Cantonese Slang 廣東話俗語字典

Dictionary of Cantonese Slang 廣東話俗語字典
https://sites.google.com/site/hkcantonesedict/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can/

林語堂《 當代漢英詞典 》電子版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indict/


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欽定書經圖說

欽定書經圖說

本書為 清 光緒二十九年 ( 1903 ) ,孫家鼐、張百熙、榮慶、 陸潤庠、 張亨嘉等 奉慈禧太后懿旨編纂,「 期於淺近明白,庶使婦孺皆知 」,為儒家經典著作《 尚書 》全文所配繪的插圖,延聘江南畫師 詹秀林、詹步魁等繪圖,交京師大學堂編書局,光緒三十一年 ( 1905 ) 成書刊行,派講官輪班進講。

全書十六冊,共五十卷,有版圖五百七十幅,書中避諱字有:玄、胤、丘、弘。其繪圖精細,紙白墨濃,封箋題「 欽定書經圖書 」冊次、卷次。

「 以圖為綱領,先列圖目,每圖之後,首列經文,次及解說 」,「 解說務在簡明,使人易曉 」,經文中較難者,則以前人解釋用雙行夾注的方法在每條經文之下,方便後來學堂講授之用,圖中一些禮儀場景 參考了儒家經典的記載;

地理圖 則據清儒胡渭《 禹貢錐指 》;而人物衣冠以及器用,則依據晉代 顧愷之《 劉向列女傳圖 》、宋代聶崇義《 三禮圖 》及明代張居正《 帝鑑圖說 》。圖繪工致,版印精能,而樓台界畫,人物勾勒,窮態極妍,猶見北宋遺規。

石版印刷 是晚清傳入中國的一種 平版印刷技術,分單色 和彩色兩種。用藥墨 將原稿寫在特製的紙上,覆於石面,揭去藥紙,塗上油墨,然後用 沾有油墨的石版來印書。

印刷成本低、 速度快、 效果好,十九世紀末 到二十世紀初,是石印 最輝煌的時期。《 欽定書經圖說 》是清代內府編撰書籍中少有的石印本,爲内府所印精品之一,具有收藏、欣賞價值。

本書為 清 光緒三十一年 官刊本石印精寫本。

http://ebook.teldap.tw/ebook_series.jsp?id=22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幽遊白書秘密大公開

幽遊白書秘密大公開

﹡本書是以 集英社出版 富堅義博著的 " 幽遊白書 " ( 第 1 集 ~ 第 13 集 ),  以及 單行本中 未收錄的 日本 " 跳躍 " (JUMP) 少年週刊 所載之漫畫為資料

Q5.  在跟隨 幻海修練之前, 幽助 的打鬥技巧如何?

Q18.  名列 靈界罪犯黑名單之中的 魔界盜賊 飛影, 到底有那些前科?

Q13.  桑原是在什麼情況下學會使用靈劍?

Q27.   據說妖狐藏馬在和 南野秀一 合而為一之前,曾被厲害的追捕者追殺, 是真的嗎?

Q31.  小閻王 老是含著奶嘴, 他到底幾歲了?

source:

http://c444483.myweb.hinet.net/yuyusecret.htm

幽遊白書 102 妖狐的變化,隱藏的殺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y6OkuQFfgQ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悟真篇序

悟真篇序

  嗟夫,人身難得,光陰易遷。罔測短脩,安逃業報。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終,若臨期一念有差,墮三塗惡趣,則動經塵劫,無有出期。當此之時,雖悔何及。

故老釋 以性命學開方便門,教人修種以逃生死。釋氏 以空寂為宗,若頓悟圓通,則直超彼岸。如有習漏未盡,則尚徇於有生。老氏以煉養為真,若得其要樞,則立躋聖位。如其未明本性,期猶滯於幻形。

其次《 周易 》有窮理盡性至命之辭,《 魯語 》有毋意必固我之說,此仲尼極臻乎性命之奧也。

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至於詳者何也,蓋欲序正人倫,施仁義禮樂之教,故於無為之道未嘗顯言,但以命術寓諸易象,以性法混諸微言耳。至於莊子推窮物累逍遙之性,孟子善養浩然之氣,皆切幾之。

迨夫,漢魏伯陽引易道陰陽交姤之體,作《 參同契 》,以明大丹之作用。唐忠國師於語錄首序老莊言,以顯至道之本末。如此,豈非教雖分三,道乃歸一。奈何後世黃緇之流,各自專門,互相非是,致使三家宗要迷沒邪歧,不能混一而同歸矣。

且今人以道門尚於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兩端:有易遇而難成者,有難遇而易成者。如鍊五芽之氣,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納清吐濁,念經持咒,噀水叱符,叩齒集神,休妻絕粒,存神閉息運眉間之思,補腦還精習房中之術,以至服鍊金石草木之類,皆易遇而難成者。

已上諸法,於修身之道率皆滅裂,故施功雖多而求效莫驗。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止可以辟病,免其非橫。一旦不行,則前功漸棄。此乃遷延歲月,必難成功。欲望一得永得,還嬰返老,變化飛昇,不亦難乎。深可痛傷。

蓋近世修行之徒,妄有執著,不悟妙法之真,卻怨神仙謾語。殊不知成道者皆因煉金丹而得,恐泄天機,遂託數事為名。其中間惟閉息一法,如能忘機絕慮,即與二乘坐禪頗同。

若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奈何精神屬陰,宅舍難固,不免長用遷徙之法,既未得金汞還返之道,又豈能迴陽換骨,白日而升天哉。

夫煉金液還丹者,則難遇而易成。要須洞曉陰陽,深達造化,方能追二氣於黃道,會三性於元宮,攢簇五行,合和四象,龍吟虎嘯,夫唱婦隨,玉鼎湯煎,金爐火熾,始得玄珠成象,太一歸真,都來片餉工夫,永保無窮逸樂。至若防危慮險,慎於運用抽添,養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

自然復陽生之氣,剝陰殺之形,節氣既周,脫胎神化,名題仙籍,位號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時也。今之學者有取鉛汞為二氣,指臟腑為五行,分心腎為坎離,以肝肺為龍虎,用神氣為子母,執津液為鉛汞,不識浮沉,寧分主客。

何異認他財為己物,呼別姓於親兒。又豈知金木相剋之幽微,陰陽互用之要妙。是皆日月失道,鉛汞異爐,欲望結成還丹,不亦遠乎。

僕幼親善道,涉獵三教經書,以致刑法、書筭、醫卜、戰陣、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術,靡不留心詳究。

惟金丹一法,閱盡群經及諸家歌詩契論,皆云日魂月魄,庚虎甲龍,水銀朱砂,白金黑錫,坎男離女,能成金液還丹,終不言真鉛真汞是何物也,不說火候法度、溫養指歸。加以後世迷徒恣其臆說,將先聖典教妄行箋註,乖訛萬狀,不唯素亂仙經,抑亦惑誤後學。

僕以至人未遇,口訣難逢,遂至寢食不安,精神疲頓,雖詢求遍於海嶽,請益盡於賢愚,皆莫能通曉真宗,開照心腑。

後至熙寧己酉歲,因隨龍圖陸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誠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其言甚簡,其要不繁,可謂指流知源,語一悟百,霧開日瑩,塵盡鑑明,校之仙經,若合符契。因念世之學仙者十有八九,而達真要者未聞一二。

僕既遇真筌,安敢隱默,罄所得成律詩九九八十一首,號曰《 悟真篇 》。內七言四韻 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數。絕句六十四首,按《 周易 》諸卦。

五言一首,以象太一。續添《 西江月 》一十二首,以周歲律。其如鼎器尊卑、藥物斤兩、火候進退、主客後先、存亡有無、吉凶晦吝,悉備其中矣。

及乎篇集既成之後,又覺其中惟談養命固形之術,而於本源真覺之性有所未究,遂翫佛書及《 傳燈錄 》,至於祖師有擊竹而悟者,乃形於歌頌詩曲雜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庶幾達本明性之道盡於此矣。

所期同志覽之,則見末而悟本,捨妄以從真。

時皇宋熙寧乙卯 歲旦天台 張伯端平叔序。

紫陽真人悟真篇三註
http://www.ctcwri.idv.tw/CTCWRI-MTS/CMT01%E6%B4%9E%E7%9C%9F%E9%83%A8/CMT0103%E7%8E%89%E8%A8%A3%E9%A1%9E/CH0103XX/CH010358%E7%B4%AB%E9%99%BD%E7%9C%9F%E4%BA%BA%E6%82%9F%E7%9C%9F%E7%AF%87%E4%B8%89%E8%A8%BB/CH010358%E7%B4%AB%E9%99%BD%E7%9C%9F%E4%BA%BA%E6%82%9F%E7%9C%9F%E7%AF%87%E4%B8%89%E8%A8%BB.htm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粤語概説書 / 研究書

3.0 粤語概説書 / 研究書

    3.1 粤語概説書

        01 《 廣東人怎樣學習普通話 》王力 著、香港萬海語言出版社、1983年。
        02 《 廣州話・普通話對比趣談 》、曾子凡 編著、香港三聯書店、1989年。
        03 《 粤語区人学習普通話趣談 》中山大学中文系編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84年。
        04 《 香港方言與普通話 》李新魁 著、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1988年。
        05 《 香港人學説普通話 》曾子凡 編著、香港三聯書店、1991年。
        06 《 粤港口頭禅趣解 》、饒原生 著、嶺南美術出版社、1992年。
        07 《 普通話教學新探討 》王培光 著、廣角鏡出版社、1992年。
        08 《 粤語鈎沈 》、楊子静 編、広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09 “INTERESTING CANTONESE COLLOQUIAL EXPRESSIONS”Lo Wood Wai /
            Tam Fee Yi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6。


- - -

    3.2 粤語研究書

        01 《 廣州話口語詞的研究 》喬硯農 著、華僑語文出版社、1966年。
        02 《 香港粤語語法的研究 》張洪年 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1972年。
        03 《 廣州話方言研究 》高華年 著、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1980年。
        04 “ Utterance Particles in Cantonese Conversation ” Kang Kwong Luke,
            Amsterdam/Philadelphia, 1990.
        05 《 普通話廣州話的比較与学習 》欧陽覚亜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06 《 廣州話研究与教学 》鄭定欧主編、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
        07 《 廣東的方言 》、李新魁 著、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
        08 “ Cantonese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 Stephen Matthews and
            Virginia Yip , ROUTLEDGE , 1994 。
        09 《 廣州方言研究 》李新魁・黄家教・施其生・麥耘・陳定方 著、広東人民出版社、
            1995年。
        10 “ Modern Cantonese Phonology ”《 摩登廣州話語音學 》Robert S.Bauer /
            Paul K. Benedict, MOUTON DE GRUYTER ,1997,Berlin.

広東語学習参考書目録
http://www.cc.kyoto-su.ac.jp/~chiuman/cantonesetext.html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饒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卻入身。

1.     饒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卻入身。
      何似更能修大藥,頓超無漏作真人。

2.     投胎奪舍及移居,舊住名爲四果徒。
      若會降龍並伏虎,真金起屋幾時枯?

3.     鑒形閉息思神法,初學艱難後坦途。
      倏忽縱能遊萬國,奈何屋舊卻移居。

4.     釋氏教人修極樂,只緣極樂是金方。
      大都色相惟茲實,餘二非著漫度量。

5.     俗語常言合至道,宜向其中細尋討。
      能於日用顛倒求,大地塵沙盡成寶。


正統道藏電子文字資料庫 -- 洞真部 玉訣類 ( CH0103)
http://www.ctcwri.idv.tw/CTCWRI-MTS/CMT01%E6%B4%9E%E7%9C%9F%E9%83%A8/CMT0103%E7%8E%89%E8%A8%A3%E9%A1%9E/CH0103XX/CH010358%E7%B4%AB%E9%99%BD%E7%9C%9F%E4%BA%BA%E6%82%9F%E7%9C%9F%E7%AF%87%E4%B8%89%E8%A8%BB/CH010358%E7%B4%AB%E9%99%BD%E7%9C%9F%E4%BA%BA%E6%82%9F%E7%9C%9F%E7%AF%87%E4%B8%89%E8%A8%BB.htm

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悟真篇 : 上卷

悟真篇 : 上卷 

    1 .  不求大道出迷途,縱負賢才豈丈夫?
          百歲光陰石火爍,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貪利祿求榮顯,不顧形容暗瘁枯。
          試問堆金等山嶽,無常買得不來無?

     2.   人生雖有百年期,壽夭窮通莫預知。
           昨日街頭猶走馬,今朝棺內已眠屍。
           妻財抛下非君有,罪業將行難自期。
           大藥不求爭得遇?遇之不煉是愚癡。

     3.   學仙須是學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
           二物會時性情合,五行全處龍虎蟠。
           本因戊己爲媒娉,遂使夫妻鎮合歡。
           只候功成朝北闕,九霞光裏駕翔鸞。

     4.   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緣我獨異於人。
           自知顛倒由離坎,誰識浮沈定主賓?
           金鼎欲留朱裏汞,玉池先下水中銀。
           神功運火非終旦,現出深潭日一輪。

     5.   虎躍龍騰風浪粗,中央正位産玄珠。
           果生枝上終期熟,子在胞中豈有殊?
           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樞。
           須知大隱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靜孤?

     6.   人人本有長生藥,自是迷徒枉擺抛。
           甘露降時天地合,黃芽生處坎離交。
           井蛙應謂無龍窟,籬扊爭知有鳳巢?
           丹熟自然金滿屋,何須尋草學燒茅。

     7.    要知産藥川源處,只在西南是本鄉。
            鉛遇癸生須急采,金逢望後不堪嘗。
            送歸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廝配當。
            藥重一斤須二八,調停火候托陰陽。

     8.   休煉三黃及四神,若尋衆草更非真。
           陰陽得類方交感,二八相當自合親。
           潭底日紅陰怪滅,山頭月白藥苗新。
           時人要識真鉛汞,不是凡砂及水銀。

     9.   陽裏陰精質不剛,獨修一物轉羸  。
           勞形按影皆非道,服氣餐霞總是狂。
           舉世漫求鉛汞伏,何時得見龍虎降?
           勸君窮取生身處,返本還元是藥王。

     10.  好把真鉛著意尋,莫教容易度光陰。
            但將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
            可謂道高龍虎伏,堪言德重鬼神親。
            已知壽永齊天地,煩惱無由更上心。

     11.  黃芽白雪不難尋,達者須憑德行深。
            四象五行全丈土,三元八卦豈離壬。
            煉成靈質人難識,銷盡陰魔鬼莫侵。
            欲向人間留秘訣,未逢一個是知音。

      12.   草木陰陽亦兩齊,若還缺一不芳菲。
              初開綠葉陽先倡,次發紅花陰後隨。
              常道即斯爲日用,真源反此有誰知?
              報言學道諸君子,不識陰陽莫亂爲。

      13.   不識玄中顛倒顛,爭知火裏好栽蓮。
               牽將白虎歸家養,産個明珠是月圓。
               謾守藥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群陰剝盡丹成熟,跳出樊籠壽萬年。

      14.   三五一都三個字,古今明者實然稀。
              東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
              戊己自居生數五,三家相見結嬰兒。
              嬰兒是一含真  ,十月胎圓入聖基。

      15.   不識真鉛正祖宗,萬般作用枉施功。
              休妻謾遣陰陽隔,絕粒徒教腸胃空。
              草木金銀皆滓質,雲霞日月屬朦朧。
              更饒吐納並存想,總與金丹事不同。

     16.   萬卷仙經語總同,金丹只此是根宗。
             依他坤位生成體,種向乾家交感宮。
             莫怪天機都漏泄,都緣學者自迷蒙。
             若人了得詩中意,立見三清太上翁。




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致良知

致良知

  致良知,為明代大儒王陽明 ( 守仁 ) 之重要主張。陽明於三十七歲時 因忤宦官劉瑾而被貶於龍場。於千萬艱難之際,困心衡慮,日夜端居靜默,以求靜一。

因常自思,若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忽一晚,中夜大悟:至道本具於吾心,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不覺呼躍而起,自是始倡良知之學。

  陽明解大學的致知為 致良知。致良知之致字有二義,一為恢復,一為推致擴充。良知乃知是知非之知,人人固有,非由聞見而得。但人常為私欲所蒙蔽,使良知不能呈現。

然良知雖隱,並非不存在,而常會乍現,對自己不合理之行為加以責備,使人自感到不安與愧疚。人若於此時正視其良知,不再順從物欲,則良知便會如如呈現,此所謂恢復其良知。

  良知於呈現時,必會帶起道德實踐之行為,而及於物。如見父時,若良知呈現,便一定要去孝他,而有孝的行為,故見父而孝時,便是推致良知於父,而成就孝行。

而良知呈現時,其要求實踐之範圍無限,天地萬物 皆在良知感格範圍之內,因仁者必求親親仁民而愛物,與天地萬物為一體。

故必須致良知於事事物物中,希望一切皆得其正,皆得其所,這是推致擴充良知之義。且必推致其良知於事事物物,使一切皆得其所,方是良知本體之完全呈現,故推致其良知,亦即是恢復其良知,推致與恢復,其義一也。

致良知 - 中華百科全書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main-philosophy.asp?id=2315

王學三變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971&forepage=1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文成王陽明先生守仁 from 明儒學案

  先生之學,始氾濫於詞章,繼而遍讀 考亭之書,循序格物。顧物理吾心終判為二,無所得入。於是出入於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處困,動心忍性,因念聖人處此, 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其學凡三變而始得其門。自此以後,盡去枝葉,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為學的。有未發之中,始能有發而中節之和,視,  聽,  言, 動,大率以收斂為主,發散是不得已。

江右以後,專提「 致良知 」三字,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習不慮,出之自有天則。

蓋良知 即是未發之中,此知之前更無未發;良知 即是中節之和。 此知之後, 更無已發。

此知自能收斂,不須更主於收斂;此知自能發散,不須更期於發散。收斂者,感之體,靜而動也;發散者,寂之用,動而靜也。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無有二也。

居越以後,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時時知是知非,時時無是無非,開口即得本心,更無假借湊泊,如赤日當空, 而萬象畢照。

是學成之後又有此三變也。先生憫宋儒之後, 學者以知識為知,謂「人心之所有者不過明覺,而理為天地萬物之所公共,故必窮盡天地萬物之理,然後吾心之明覺, 與之渾合而無間 」。說是無內外,其實全靠外來聞見, 以填補其靈明者也。

先生以聖人之學,心學也。心即理也。故於致知格物之訓,不得不言「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 」。

夫以知識為知,則輕浮而不實,故必以力行為功夫。良知感應神速,無有等待,本心之明即知,不欺本心之明即行也,不得不言「 知行合一 」。此其立言之大旨,不出於是,而或者以釋氏本心之說,頗近於心學,不知儒釋界限只一理字。

釋氏於天地萬物之理,一切置之度外,更不復講,而止守此明覺;世儒則不恃此明覺,而求理於天地萬物之間,所為絕異。然其歸理於天地萬物,歸明覺於吾心,則一也。

向外尋理,終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總使合得,本體上已費轉手,故沿門乞火, 與合眼見闇,相去不遠。

先生點出心之所以為心,不在明覺而在天理,金鏡已墜而複收,遂使儒釋疆界渺若山河,此有目者所共睹也。試以孔、孟之言證之。致吾良知於事物,事物皆得其理,非所謂人能弘道乎?

若在事物,則是道能弘人矣。告子之外義,豈滅義而不顧乎?亦於事物之間求其義而合之,正如世儒之所謂窮理也。孟子胡以不許之,而四端必歸之心哉!

嗟乎,糠秕眯目,四方易位,而後先生可疑也。隆慶初,贈新建侯,諡文成。萬曆中 ( 1584 ) ,詔從祀孔廟,稱「 先儒王子 」。



文成王陽明先生守仁 from 明儒學案

文成王陽明先生守仁 from 明儒學案


王守仁, 字伯安,學者稱為陽明先生,餘姚人也。父華,成化辛丑 ( 1471 ) 進士第一人。仕至南京吏部尚書。先生娠十四月而生,祖母岑夫人夢神人送兒自雲中至,因命名為雲。五歲,不能言,有異僧過之, 曰:「可惜道破。」始改今名。

豪邁不羈。十五歲,縱觀塞外,經月始返。十八歲,過廣信,謁婁一齋,慨然以聖人可學而至。登弘治己未 (1499 ) 進士第。 授刑部主事,改兵部。逆瑾矯旨逮南京科道官,先生抗疏救之,下詔獄,廷杖四十,謫貴州龍場驛丞。

瑾遣人跡而加害,先生托投水脫去,得至龍場。瑾誅,知廬陵縣 ( 1510 ) ,歷吏部主事、員外郎、郎中,陞南京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

時虔、閩不靖,兵部尚書 王瓊特舉先生, 以左僉都禦史 巡撫南、贛。未幾,遂平漳南、橫水、桶岡、大帽、浰頭諸寇。

己卯 (1519 ) 六月,奉敕勘處福建叛軍。至豐城而聞宸濠反,遂返吉安,起兵討之。宸濠方圍安慶,先生破南昌,濠返兵自救,遇之於樵舍,三戰俘濠。武宗率師親征,群小張忠、許泰欲縱濠鄱湖,待武宗接戰而後奏凱。

先生不聽,乘夜過玉山,集浙江三司,以濠付太監張永。張永者,為武宗親信,群小之所憚也。命兼江西巡撫。

又明年 ( 1523 ),陞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嘉靖壬午,丁塚宰憂。丁亥 ( 1527 ),原官兼左都禦史,起征思、田。思、田平,以歸師襲八寨、斷藤峽,破之。先生幼夢謁馬伏波廟,題詩於壁。至是,道出祠下,怳如夢中。時先生已病,疏請告。

至南安,門人周積侍疾,問遺言,先生曰:「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頃之而逝。七年戊子十一月二十九日也 ( 1529 )。年五十七。

- - -

  先生之學,始氾濫於詞章,繼而遍讀 考亭之書,循序格物。顧物理吾心終判為二,無所得入。於是出入於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處困,動心忍性,因念聖人處此, 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其學凡三變而始得其門。自此以後,盡去枝葉,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為學的。有未發之中,始能有發而中節之和,視,  聽,  言, 動,大率以收斂為主,發散是不得已。

江右以後,專提「 致良知 」三字,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習不慮,出之自有天則。

蓋良知即是未發之中,此知之前更無未發;良知即是中節之和。 此知之後, 更無已發。此知自能收斂,不須更主於收斂;此知自能發散,不須更期於發散。收斂者,感之體,靜而動也;發散者,寂之用,動而靜也。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無有二也。

居越以後,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時時知是知非,時時無是無非,開口即得本心,更無假借湊泊,如赤日當空, 而萬象畢照。

是學成之後又有此三變也。先生憫宋儒之後, 學者以知識為知,謂「人心之所有者不過明覺,而理為天地萬物之所公共,故必窮盡天地萬物之理,然後吾心之明覺, 與之渾合而無間 」。說是無內外,其實全靠外來聞見, 以填補其靈明者也。

先生以聖人之學,心學也。心即理也。故於致知格物之訓,不得不言「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 」。

夫以知識為知,則輕浮而不實,故必以力行為功夫。良知 感應神速,無有等待,本心之明即知,不欺本心之明即行也,不得不言「 知行合一 」。此其立言之大旨,不出於是,而或者以釋氏本心之說,頗近於心學,不知儒釋界限只一理字。

釋氏於天地萬物之理,一切置之度外,更不復講,而止守此明覺;世儒則不恃此明覺,而求理於天地萬物之間,所為絕異。然其歸理於天地萬物,歸明覺於吾心,則一也。

向外尋理,終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總使合得,本體上已費轉手,故沿門乞火, 與合眼見闇,相去不遠。

先生點出心之所以為心,不在明覺而在天理,金鏡已墜而複收,遂使儒釋疆界渺若山河,此有目者所共睹也。試以孔、孟之言證之。致吾良知於事物,事物皆得其理,非所謂人能弘道乎?

若在事物,則是道能弘人矣。告子之外義,豈滅義而不顧乎?亦於事物之間求其義而合之,正如世儒之所謂窮理也。孟子胡以不許之,而四端必歸之心哉!

嗟乎,糠秕眯目,四方易位,而後先生可疑也。隆慶初,贈新建侯,諡文成。萬曆中 ( 1584 ) ,詔從祀孔廟,稱「 先儒王子 」。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王心齋全集

王心齋全集

年譜,   
語錄上, 語錄下   
雜著, 尺牘

http://big5.dushu.com/showbook/100463/


秦家懿( Julia Ching )-- 王陽明, 東大圖書公司, 1997

秦家懿( Julia Ching )-- 王陽明, 東大圖書公司, 1997

秦家懿 ( Julia Ching ) 的《 王陽明 》是一本了解 王陽明生平 和他的哲學的入門書。作者直溯 王陽明本人的對話 和著述,由淺入深,探討他的思想精髓:

王陽明 創立的體繫究竟是 “ 儒 ” 還是 “ 禪 ” ?王陽明其人是 “ 聖 ” 還是 “ 凡 ” ?對陽明之學該如何總體評價?書中分為八章,由淺入深層層推進:

前兩章簡述王陽明之前 宋明理學的概況 和陽明本人的生平;

從第三章起,述  “ 心即理 ” 的含義,第四章  “ 格物即誠意 ” 與陽明立說的獨立心境,

第五章進一步解釋  “ 致良知 ”,這是陽明思想的核心,總攝諸說,

第六章探討 “ 良知本體 ” 的深蘊,第七章  “ 無善無惡 ” 說,實為討論陽明學說 與道教 和佛教的關係,

第八章則是 作者本人對陽明思想的反思 和總結。

後面兩個論文性質的 “ 跋 ” 也頗為重要,涉及當今如何對 陽明之學做總的評價。

【作者簡介】

  秦家懿 ( Julia Ching,1934-2001 ) 祖籍江蘇無錫,生於上海。
 Julia Ching, CM (Chinese: 秦家懿; ) ( 1934 – October 26, 2001) was professor of religion, philosophy and East Asian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Born in Shanghai in 1934, Ching fled China as a refugee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After completing high school in Hong Kong, Ching studied at the College of New Rochelle in New York and then served as an Ursuline nun for two decades, completing a master's degree at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in Washington, DC, before obtaining a doctorate in Asian studies at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in Canberra. She taught at Columbia and Yale before joining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faculty in 1978.

Ching rose to prominence as a world expert on the neo-Confucianism and religion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of 10th- through 17th-century China. She wrote or edited 15 books including her definitive studies of the leading Ming Confucian, Wang Yangming, and the leading Song Confucian, Zhu Xi. In 2000, she was named a member of the Order of Canada.

For her scholarly achievement, Ching was named incumbent of the R.C. and E.Y. Lee Chair of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elected a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and named to the Scholars' Council of the U.S. Library of Congress.

In 1994 she was named University Professor, the highest honour the university accords its faculty. Along with her colleague and husband, Professor Emeritus Willard Oxtoby of religion and South Asian studies, Ching was co-president and chief organizer of an international congress in Asian studies that brought over 1,000 scholars to U of T in 1990.

Formerly private about her personal life, Ching shared many of her fears and sentiments in a personal literary memoir, The Butterfly Healing: A Life Between East and West.

 In it she described her perceptions of being an Asian woman in male-dominated Western academia, of striving for spiritual discipline in the religious orders and of seeking healing and meaning in life as a three-time cancer survivor.

Ching's interests were not limited to technical scholarship. She participated in movements for world responsibility such as the Inter-Action Council, Science for Peace and the Canadian Pugwash.

She was also a busy commentator, frequently called on to interpret breaking news from China for the Canadian news media. In response to the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of 1989, she published Probing China's Soul, a book on protest and dissent in China.

http://muse.jhu.edu/login?auth=0&type=summary&url=/journals/journal_of_the_history_of_ideas/v062/62.4oxtoby.pdf


王陽明時以 “ 狂者 ” 自稱,陽明學的 泰州學派,更為反對派譏為“ 狂禪 ”或“ 野狐禪 ”。

“ 狂 ” 字 與陽明性格、學問,似有不解之緣,本章即以陽明的“ 狂者 ”性格為題,略述其生平 與其思想發展蛻變。

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東莱博議 : 校訂標註. 上 [呂祖謙 撰][他] 出版者 伊藤岩治郎

東莱博議 : 校訂標註. 上 [呂祖謙 撰][他] 出版者  伊藤岩治郎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9504

東莱博議 : 校訂標註. 中 [呂祖謙 撰][他] 出版者  伊藤岩治郎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9505
   
東莱博議 : 校訂標註. 下 [呂祖謙 撰][他] 出版者  伊藤岩治郎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9506


東莱博議. 巻之1-4 / 呂祖謙 撰 ; 黄之 校 ; 伊藤長胤 標点

東莱博議. 巻之1-4 / 呂祖謙 撰 ; 黄之 校 ; 伊藤長胤 標点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ro12/ro12_00004/

春秋左氏伝校本. 第1-30 / 杜預 集解 ; 陸[徳明] 音義 ; 秦鼎 校本 ; 近藤元粋 増註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ro12/ro12_00024/

国語定本 二一巻 / 呉・韋昭解 宋・宋庠補音 日本・秦鼎校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bunko19/bunko19_f0031/

東萊博議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_media/main-all.asp?id=2967&lpage=1&cpage=1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柳宗元 : 箕子碑 ( 古文觀止 )

柳宗元 : 箕子碑  ( 古文觀止 )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 正蒙難,二曰 法授聖,三曰 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實具茲道以立於世,故孔子述六經之旨,尤殷勤焉。

當紂之時,大道悖亂,天威之動不能戒,聖人之言無所用。進死以併命,誠仁矣,無益吾祀,故不為。委身以存祀,誠仁矣,與亡吾國,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

是用保其明哲,與之俯仰,晦是謨範,辱於囚奴。昏而無邪,隤而不息。故在《 易 》曰「 箕子之明夷 」,正蒙難也。

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為聖師,周人得以序彝倫而立大典。故在《 書 》曰「 以箕子歸作洪範 」,法授聖也。

及封朝鮮,推道訓俗。惟德無陋,惟人無遠。用廣殷祀,俾夷為華。化及民也。率是大道,藂於厥躬,天地變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歟!

於虖!當其周時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紂惡未稔而自斃,武庚念亂以圖存,國無其人,誰與興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則先生隱忍而為此,其有志於斯乎?

唐某年,作廟汲郡,歲時致祀。嘉先生獨列於《 易 》象,作是頌云。

---

陳雲 :儒家大義,扶正香港 —— 香港遺民 與箕子精神

. . .

柳宗元《 箕子碑 》,收入《 古文觀止 》,乃儒家之雄文,語譯如下:

「 在殷紂王當政的時候,道德顛倒,政治昏亂,上天震怒 不能引起他的警戒,聖人的話 也沒有什麼作用。

冒死去進諫,不怕捨棄生命,這確實可以稱得上仁人了( 按:這裡說的是比干 ),但對我們的宗族沒有好處,所以箕子不這樣做。

託身于新王朝 來保存殷商的宗族,這確實可以稱得上仁人了( 按:這裡比喻微子 ),但先要離開國家出走,所以箕子又不忍心那樣做。這兩種辦法,已經有人實行了。

因此,箕子保持了自己的明智,跟紂王周旋,隱藏起自己高明的謀略,甘願在囚犯奴隸中 受到屈辱。在黑暗的環境中 沒有奸邪的行為,跌倒了仍然不停止前進。

所以在《 易經 》中說:『 箕子不敢顯露自己的明智。 』這就是蒙受苦難而能堅持正道。

等到天命已經改變,百姓生活走上了正軌,箕子便拿出《 洪範 》大法,因此成為了聖君的老師。

周朝統治者( 周武王 )用了此法,制定出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準則,從而建立國家的典章制度。所以在《 尚書 》上說:『 由於箕子歸來了,才制定了《 洪範 》[4] 大法。』」

source:

陳雲:儒家大義,扶正香港——香港遺民與箕子精神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wan-chin/%E9%99%B3%E9%9B%B2%E5%84%92%E5%AE%B6%E5%A4%A7%E7%BE%A9%E6%89%B6%E6%AD%A3%E9%A6%99%E6%B8%AF%E9%A6%99%E6%B8%AF%E9%81%BA%E6%B0%91%E8%88%87%E7%AE%95%E5%AD%90%E7%B2%BE%E7%A5%9E/498731143484173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唐文治 : 尚書大義 ( 廣文書局 )

唐文治 : 尚書大義  ( 廣文書局 )

內篇包括論文凡 20 篇:

* 論三微五著 心法要典
* 論聖人革命 順天應人
* 論盤庚 能融新舊之界 不尚專制
* 論亡國者之殷鑑
* 論禹用九數畫州 立極以治民

* 論五行篇 天人相與之理
* 論五事篇 天人相與之理
* 論八政之原理 農工商兵宜相通而不相害
* 論周公戒成王不敢荒淫 以造周代八百年之基業
* 論聖人禪繼之公心 與不滅人國之大義

* 論明德新民 之要旨
* 論政治學 必本於性命學
* 論尚書學 通於孝經學
* 論聖人 自強不息之學
* 論周公 付託召公政事之重

* 論君狂民頑 所以亡國
* 論政治學本於九德 用人貴能灼見其心
* 論聖人精意 在破迷信 除肉刑 去贖刑
* 論軍紀之當整 軍法之當嚴
* 論周秦二代 國祚盛衰強弱與存亡 所以久暫之理

--

外篇則包括論文凡 12 篇 :

尚書釋名、
尚書今古文真偽及篇次目錄考、
今古文不僅篆隸之異宜會通解紛說、
偽泰誓考、
歐陽大小夏侯傳今文學考、

杜林 賈逵 馬融 鄭康成 傳古文學考、
尚書今古文傳授統系簡明表、
書序辨、
張霸偽尚書辨、
梅賾偽尚書辨 ( 上 ) / ( 下 ) ,
豐熙偽尚書辨。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唐文治 , 十三經讀本

唐文治 , 十三經讀本

民國十三年 施肇曾醒園刊刻唐文治輯撰《 十三經讀本 》,所依據版本如下:

    周易,朱子本義,寶應劉氏仿宋本。

    尚書,清孫星衍撰《 古文尚書馬鄭注 》,附清任啓運著《 尚書約注 》。

    詩經,毛傳鄭箋,武英殿翻宋相臺本。

    三禮,鄭注本。周禮據金陵局刊鄭注本,儀禮據金陵局刊張氏儀禮鄭注句讀本,禮記據崇文局重刊宋撫州本。

    春秋三傳:左傳,乾隆欽定本;公羊傳據金陵局刻漢何休注本; 縠梁傳,晉范甯注,據古逸叢書影宋紹熙本。

    論孟,朱子四書章句,王紫翔據淮南局仿宋刻本以常熟瞿氏所藏湻祐大字本校定。

    孝經,明黃道周《 孝經集傳 》。

    爾雅,乾隆四年 武英殿本。

另外,其中還包括《 十三經提綱 》,《 評點劄記 》等一些輔助材料及著述。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論近人說易 張惠言為顓門 焦循為通學 學者當先觀二家之書

論近人說易 張惠言為顓門 焦循為通學 學者當先觀二家之書

 from : 皮錫瑞 : 經學通論 -- 易經

論近人說易 張惠言為顓門 焦循為通學 學者當先觀二家之書

近儒說易,惟焦循張惠言最善,其成書稍後,四庫未收,故提要亦未及稱許,實皆學易者所宜急治。

焦氏說易,獨辟畦町,以虞氏之旁通,兼荀氏之升降,意在采漢儒之長而去其短。易通釋六通四辟皆有據,依易圖略複演之為圖,而於孟氏之卦氣,京氏之納甲,鄭氏之爻辰,皆駮正之,以示後學。

易章句簡明切當,亦與虞氏為近。學者先玩章句,再考之通釋圖略,則於易有從入之徑,無望洋之歎矣。

張氏著周易虞氏義,複有虞氏消息 虞氏易禮易事言易候,篤守家法,用功至深,漢學顓門,存此一線。

治顓門者,當治張氏之書,以窺漢易之旨。若欲先明義理,當觀王注而折衷於程傳,亦不失為易之正傳。

wikisource : 皮錫瑞 : 經學通論 -- 易經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7%B6%93%E5%AD%B8%E9%80%9A%E8%AB%96/%E6%98%93%E7%B6%93

see also :

張惠言 : 易緯略義
http://archive.org/details/02072589.cn

焦循 : 易章句 ( 一 )
http://archive.org/details/02072361.cn

焦循 : 易通釋 ( 一 )
http://archive.org/details/02072366.cn

焦循 : 易圖略 ( 一 )
http://archive.org/details/02072386.cn



陶傑 : 中國文學之悲

陶傑 : 中國文學之悲

陶傑 : 莫言欣賞

陶傑 : 撒旦經

陶傑 : 「 國民教育 」讀莫言

陶傑 : 瑞典人壞心眼

陶傑 : 中國文豪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劉桂標「 康德哲學 」論文系列

劉桂標「 康德哲學 」論文系列

王陽明 心即理說 與康德意志自律原則的比較( 原載於《人文月刊 》2000年 5月第77期 )

康德與 王陽明人性論的比較( 原載於《人文月刊》2000年4月 第76期 )

康德 意志自律原則 與王陽明心即理說的 基本觀念的比較( 原載於《 世界弘明哲學季刊》2000年 3月號 )

論王陽明心即理說的倫理學涵義( 原載於《 世界弘明哲學季刊》1999年 9月號 )

論康德的根本惡說( 原載於《哲思》1998年 3月創刊號)

康德論意志( 原載於《人文月刊》1997年 5-11月第41-47期 )

論康德之定然律令底 三程式及其例證( 原載於《 人文月刊 》1994年 7-11月第7-11期 )

批判哲學中的第三層立法--論美學判斷的 超越推證( 原載於《 人文月刊 》1994年 1-2月第1-2期 )

http://s-h-c.org/forum/showthread.php?t=1144


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遙遠的歲月 - 陶傑

遙遠的歲月 - 陶傑

一九四五年,美國用原子彈轟擊日本。日皇還來不及投降,中國人的蘇聯史太林爺爺,機不可失,即刻派紅軍侵略中國東北。

日皇很快投降了,按國際道理,史太林應該停手,但蘇聯紅軍繼續推進,劫走滿洲國的工業設備,價值二十億美元,金條三十億美元,另在東北發行「 紅軍票 」,共一百億美元,把中國平民骨髓吸乾。

東北城市的電車,一面叮叮的跑着,紅軍上車,看中哪個女乘客,當眾在車上姦淫,中國男人在眼邊瞪眼看,沒有一個挺身而出保護「 女同胞 」。後來,長春和瀋陽的婦女為了自救,自己剪髮束胸,改穿男裝,才敢走上街。

史太林的紅軍俘虜了二十多萬日軍戰俘,按國際公約,日本投降了,蘇聯應該跟日本談判 把戰俘運送回日本,但史太林把二十多萬人趕去西伯利亞做苦工,那一年冬天,戰俘就死了大半。

日本的關東軍,另有十萬人,不向蘇聯投降,遁入長白山。那一年冬天,長白山零下四十度,這十萬人凍死了許多,剩下的,由少數軍官組織下令集體自殺。

滿洲國日本僑民一百三十萬,因為自從溥儀又當回皇帝,日本即向東北開始移民。東北平民到處報復:學校的日本教師,遭到中國學生毆打,日本的兒童,被中國的孩子推進河裏淹死。日本的僑民太多,集中起來,衣服被扒光,婦女強姦,許多日本僑民即刻自殺。

因為日皇投降詔呼籲日本人,投降之後:「 不能忍者,忍之;不能受者,受之 」,日本僑民和戰俘都服從天皇,絕不反抗,中國平民報復,默默受辱,受不了的自殺尋死。

日本即使投降,無辜的僑民,承受了巨大的孽報。一九四六年初,瀋陽街頭,全是日本人把鋼琴、花瓶、字畫、傢俬,拿出來賤賣的地攤,

每個小檔,跪坐着一個日本女子,低頭求售,捍衛男人的尊嚴,賤賣家當的事,由日本女人來做,偶有本地流氓走過,伸手托起她們的臉,見略有姿色,淫言猥語,在冬日的陽光下,她們也只閉目不語,默默忍受着凌辱。

這一切,中國現代歷史教科書是沒有教的。什麼叫無政府狀態?中國東北那七個月,就是真正的無政府狀態,而不是特府官員亂吹的反國教絕食抗議。

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錢明 : 陽明全書成書經過考 #209

錢明 : 陽明全書成書經過考 #209

 現存《 陽明全書 》( 又稱《 王文成公全書 》) 是由四部分內容組成的,即《 語錄 》、《 文錄 》、《 續編 》和《 附錄 》,而每個部分又都有各自的成書經過和版本源流。

一、《語 錄》

《語錄》又稱《傳習錄》,分上、中、下三卷。據《陽明年譜》記載,正德七年 ( 公元一五一二年 ) 十二月,陽明升南京太仆寺少卿,時門人徐愛亦升南京工部員外郎,與陽明同舟歸省。途中陽明給徐愛講授《大學》宗旨,徐將所聞輯為《傳習錄》一卷。

正德十三年 ( 公元一五一八年 ) 八月,薛侃得徐愛所遺《 傳習錄 》一卷(存十四條)及序二篇(今存一篇),與陸澄各錄一卷   (其中薛錄三十五條,陸錄八十條 ),刻於江西贛州(簡稱薛本),並用徐愛所用「傳習錄」命名之。

「 傳習 」一詞出自《 論語學而 》篇:「 傳不習乎? 」朱熹《 論語集注 》曰:「 傳謂受之於師,習謂熟之於己。」徐愛使用此詞,當采朱子之意。但據陳榮捷先生言,徐愛所錄,決不止十四條。可有兩證。

一則徐愛短跋所舉陽明《 大學 》諸說如道問學與尊德性一題,不在該錄之內。二則《續刻傳習錄》徐愛序後有云:「 此徐子曰仁之自序其錄者。不幸曰仁亡矣,錄亦散失。今之錄,雖全非其筆,然其全不可得云。

」可知徐愛所錄,已經散失若干 (《 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 》頁八 )。由薛侃所刻的《 傳習錄 》三卷即今《陽明全書傳習錄》之上卷。

嘉靖三年 ( 公元一五二四年 ) 十月,南大吉得陽明門人所錄陽明論學書之已刻本(一),遂將薛侃所刻《傳習錄》三卷作為上冊,己所得陽明論學書之另刻本續為下冊,命其弟逢吉「 校續而重刻之 」,成《續刻傳習錄》二冊(二)。

《陽明全書》卷二十一《答王門庵中丞》謂:「 謹以新刻小書二冊奉求教正 」,即指此也 ( 參見《 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 》頁九 )。

然據錢德洪《 傳習錄 》中卷序及錢所編《 陽明年譜 》嘉靖三年載,南大吉實取陽明論學書八篇(現中卷實錄九篇,即《答徐成之》二篇、《 答人論學書 》(三)、《啟周道通書》、《答陸原靜書》二篇、《答歐陽崇一》、《答羅整庵少宰書》、《答聶文蔚》第一書。故錢序恐有誤 ),「復增五卷續刻於越(今浙江紹興)」。

後該「 五卷 」本又經錢德洪「增錄」(  即補入《答聶文蔚》第二書 )、「 去取 」(  即把《答徐成之》二書移置《外集》),並將《 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 》附錄于後,又易論學書為問答語,輯成今全書本《 傳習錄 》之中卷  ( 參見錢德洪《傳習錄》中卷序 )。

錢《 續刻傳習錄序 》所謂:「 洪在吳時 ( 嘉靖十四年 ),為先師裒刻《 文錄 》。《 傳習錄 》所載下卷(即下冊),皆先師書也。既以次入《 文錄 》書類矣。乃摘錄中問答語,仍書南大吉所錄,以補下卷 」。

即指此事。

另日本陽明學大師 佐藤一齋亦曾藏有南本《 傳習錄 》二冊,系嘉靖二十三年 ( 公元一五四四年 )  德安府 ( 今湖北安陸 ) 重刊本。但此本上冊分為四卷,除薛本三卷外,又增補《答歐陽崇一》一篇、《答聶文蔚》二篇為卷四。

下冊亦分為四卷,增補了《答柴墟書》二篇,《答何子元書》、《答羅念庵書》、《示弟立志說》和《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佐藤氏認為:「 上冊所收討論之書仍系門弟子舊錄,下冊四卷則出於元善兄弟,所云續而刻之是也。

……則薛刻於虔者四卷,而南刻於越者亦四卷也。其(指《陽明年譜》)曰三卷、曰五卷者謬矣。《 年譜 》又以《 答顧東橋 書》系之嘉靖四年乙酉,《 答歐陽崇一 》書、《 答聶文蔚 》(第一)書系之五年丙戌,而元善續刻則嘉靖三年甲申矣。續刻之為甲申,正與南序合,乃知三書之在乙酉、丙戌亦並謬矣。」(《傳習錄欄外書》捲上  )

但佐藤氏所據之南本並非南大吉嘉靖三年之原刻本,而是經南本人或他人增補過的改編本。證據有二:

其一,刊于正德十三年的薛本不可能收錄《答歐陽崇一》書,因為《答歐陽崇一》書載有「大率非沉空守寂,則安排思索,德辛壬之歲,着前一病,近又着後一病」句,「 辛壬之歲 」即指正德十六年 至嘉靖元年間。

又載有與陽明《 啟周道通書 》內容一樣的一段話:「《系》言何忠何慮,是言所思所慮只是天理,更無別思別慮耳。非謂無思無慮也。心之本體即是天理。

source:
王陽明全集 - 1 / 462
http://inspier.com/detial.php?id=57397&catid=5&catname=%E5%8F%A4%E5%85%B8%E6%95%A3%E6%96%87

http://www.ct.taipei.gov.tw/zh-tw/C/Resources/Classic/1/19/385.htm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陽明学とは

陽明学とは
http://ww91.tiki.ne.jp/~matsu/youmeigaku.htm

陽明学とは

心の陶冶する、鍛えることの大切さを主張した教え。万物一体の考え方を理解し、心の中の葛藤をなくし、不動心を確立する教え。


人間性を高める手段

知識や情報を増やすことよりも、心の歪みをなくすことや我欲を減らす努力が、心の中に生じるさまざまな葛藤をなくし、本来、心に備わっている無限のパワーを回復して人間性を高める唯一の手段であることを、陽明は悟ったのである。

陽明学の基本思想

心即理 > とは陽明学の花であり、基本的な考え方をいう。
知行合一 > とはその花の匂いであり、その働き、具体的な作用      
致良知 > はその果実であり、体と用をあわせ持った陽明学の神髄である。

心即理( 心こそ万事万物の原理 )

心というものは、その姿は空っぽ(虚)なので何もありませんのが、霊妙な働きを持っていて、万事万物の理がすべてそこに備わっています。心は、あらゆるものがそこから出てくる源泉なのです。ですから、心の外に理があるはずがなく、心の外に事があるはずもないのです。(『伝習録』上巻)

陽明の知行合一 ( 知識と行動はもともと一つである )

どんなに尊いといわれている教えであっても、学ぶ側の心が納得できなければ、身体がついていけないものであり、知識をどんなに詰め込んでみても、心を無視しては人間性を育む事はできない。

致良知( 良知<真の己>を発揮せよ )

「私」と「私でないもの」とのギャップを解消し、心の葛藤をなくして、不動心を確立するためにすることである。良知を致すこと、誠を尽くすこととは、決して自分に嘘をつかないこと」嘘をつくと、どうして良くないのか。嘘をつくと、本音と建前の分離が始まる。

外の世界と内なる心の世界の不一致が生じる。言葉と心は一体でトータルであることが、本当の人間のあり方である。嘘をつくということは、言葉と心に、さらには言葉と行動に分離をもたらす。人間に裏表があると、やがて無力感にとらわれ、生きる喜びが味わえなくなってしまうのである。

殺身成仁

正義の主張のためには、利害だけではなく、生死ををも越えるべきだとして「殺身成仁」を説いた。「身を殺して仁を成す」という意味の言葉は、もともとは孔子の言葉である。

陽明は、「 誠 」や「 仁 」( 友愛、道義、正義 )が、生死の問題よりも優先すると説いた。「 殺身成仁 」的境地とは、言い換えれば、死への恐怖を克服し、「 不動心 」を確立した境地のことである。「 万物一体の仁 」の境地のことである。

心の健康

「山中の賊を破るは易く、心中の賊を破るは難し」陽明は、人々は日々、心の掃除や洗濯に努めなければ、いつのまにか心は輝きを失い、曇ってしまったり、病気になってしまう、と心の問題を解いたのである。心の浄化が、自然環境や人間社会の浄化につながっていく。

仁・義・礼・智

人間なら惻隠の心(仁)、すなわち他人の不幸をあわれみいたむ同情心。羞悪の心(義)、すなわち悪を恥じ、憎む正義感。恭敬の心(礼)、すなわち長者をつつしみ敬う尊敬心。是非の心(智)、すなわち善悪を見分ける判断力。

抜本塞源

陽明は、社会問題は心の問題であることに、気づき、心のパワーに気づき、さらに心の奥底にある「良知」の存在に気づいたのである。そこで、陽明は、悪を根本から取り除かねばならないという「抜本塞源の論」を主張して、痛烈に社会を批判した。

四句教
善無く悪無きは心の体、
善有り悪有るは意の動、
善を知り悪を知るはこれ良知、
善を為し悪を去るはこれ格物

四句教の教え
心の本体と言うものは善悪を超越したものである。善と悪が生じるのは人間の意志が動くからである。善悪を識別する良心的作用は良知である。善を行ない悪を退けること、天理を存して人欲を去ることが格物である。

四句教区別を設けない考え方ものごとに関して対立する二つのものに分ける考え方では、次第に人間は世界から孤立化していく。人と人の間にも疎外感が充満していく。ますます愛に飢える人々が増えることになる。心は、常に何かとの一体感や誰かとの共感をもとめているというように


陽明学の創始者王陽明の生涯と知行合一
http://ww91.tiki.ne.jp/~matsu/ouyoumei.htm

日本陽明学派の系譜
http://ww91.tiki.ne.jp/~matsu/youmeigakukeifu.htm

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佐藤一齋 : 傳習錄欄外書 (3冊)

佐藤一齋 : 傳習錄欄外書 (3冊)

王陽明著、佐藤一斎(坦)注釈、南部保城編『伝習録』、明治40年刊(国立国会図書館所蔵)
http://iss.ndl.go.jp/api/openurl?ndl_jpno=40000456

伝習録 上
王, 守仁, 1472-1528,佐藤, 一斎, 1772-1859,南部, 保城,王陽明 著,佐藤一斎 (坦) 注釈,南部保城 編 松山堂 1907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362

伝習録 中
王, 守仁, 1472-1528,佐藤, 一斎, 1772-1859,南部, 保城,王陽明 著,佐藤一斎 (坦) 注釈,南部保城 編 松山堂 1907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363

伝習録 下
王, 守仁, 1472-1528,佐藤, 一斎, 1772-1859,南部, 保城,王陽明 著,佐藤一斎 (坦) 注釈,南部保城 編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753364


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秋水軒尺牘 (14) : 復王禮園( 讚照相命題及 附上滿庭芳詞 ) --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秋水軒尺牘 (14) :  復王禮園( 讚照相命題及 附上滿庭芳詞 ) --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復王禮園( 讚照相命題 及附上滿庭芳詞 )

草草尊罍,正慚簡略;乃辱致書言謝,益厚吾顏矣。

聞足下三宿而後出晝,金縷紅牙,流連不置。何故春光一線,竟不漏洩人間耶?

尊照命題極雅!「分明一樣凌寒骨,人比梅花韻更多。」附《 滿庭芳 》一闋,幸爲拍正。朱提已收,但何亟亟乃爾!

《 秋水軒尺牘 》 許葭村 著,宋晶如 釋 香港, 廣智書局, 1960
《 雪鴻軒尺牘 》 龔未齋 著,宋晶如 釋 香港, 廣智書局, 1965
《 小倉山房尺牘  》 袁枚著 , 江蔭香 註釋 香港 : 藝美圖書有限公司, 1966

http://lostinmongkok.wordpress.com/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香港廣東話俗語字典 : A Dictionary of Cantonese Slang

A Dictionary of Cantonese Slang 香港廣東話俗語字典

Dictionary of Cantonese Slang: The Language of Hong Kong Movies, Street Gangs and City Life

香港廣東俗語字典
http://bbs.cantonese.asia/archiver/fid-118.html

http://tieba.baidu.com/f?kz=888009854

A Dictionary of Cantonese Slang 香港廣東話俗語字典 ( 廣英字典)
Dictionary of Cantonese Slang: The Language of Hong Kong Movies, Street Gangs and City Life
廣東俗語字典 ( 廣英字典)

講真, 唔係舊嘢嚟, 之前冇人成本 share 出嚟
本書都絕咗版再者, 我整咗本書上 sina ishare
唔鐘意呢個 hosting 可以上去 sina ishare


1.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995946.html
2.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996328.html
3.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997057.html
4.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997555.html
5.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998224.html
6.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9998552.html


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箋注倭名類聚抄. 巻第1

箋注倭名類聚抄. 巻第1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991784

倭名類聚抄
http://www.littera.waseda.ac.jp/wamyou/index.html


箋注倭名類聚抄--巻第一-天地部第一 -- 望月, 弦月

箋注倭名類聚抄--巻第一-天地部第一 -- 望月, 弦月
http://www.manabook.jp/ekisaisenchu01-1.htm

1.  望月 : 釋名云 : 望{此間云望月、毛知豆岐、}{○曲直瀬本此間云作俗云、」下総本無注望月二字、廣本同、」

毛知豆岐、用二望月字一、見二萬葉集一、按毛知豆岐、滿月之義、}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レ東、月在レ西、遙相望也、

{○按、説文、、月滿與レ日相望、以朝レ君也、
从レ月从レ臣从レ壬、壬朝廷也、又云、望、出亡在レ外、望二其還一也、从レ亡省聲、二字不レ同、

徐鍇曰、作レ望、假借也、毛晃増韻亦云、經典通作レ望、}

2. 弦月 :  劉熈’釈名云、弦、{此間云、由美波利、有上弦下弦、}
{○曲直瀬本此間云作俗云、」按持統紀、上弦、訓加三川由八利、借玄為弦、由八利急呼由美波利也、敏達紀、櫻井弓張皇女、古事記作櫻井玄王、亦借玄為弦也、由美波利、又見大和物語、}月半之名也、言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張弓弦也、

{○釈名八巻、漢劉煕撰、所引釋天文、門中所引皆同、原書弦也上有施字、芸文類聚、初学記、太平御覧、引釈名、無施字、與此所引合、知唐宋人所見本、與今本不同也、}

倭名類聚抄總目

     巻第一

天地部第一

  景宿類一     風雨類二     神霊類三{天神地神有り、故にこの部に取る}

  水土類四     山石類五     田野類六

人倫部第二

  男女類七     父母類八     兄弟類九

  子孫類十     婚姻類十一    夫妻類十二

     巻第二

形体部第三

  頭面類十三    耳目類十四    鼻口類十五

  毛髪類十六    身体類十七    臓腑類十八

  手足類十九    莖埀類二十

疾病部第四

  病類廿一     瘡類廿二

術芸部第五

  射芸類廿三    射芸具廿四    雑芸類廿五

  雑芸具廿六

    巻第三

居處部第六  舟車部第七  珍宝部第八 布帛部第九

    巻第四

装束部第十 飲食部第十一

  薬種類五十一   水漿類五十二   飯餅類五十三

  麹糵類五十四{粮附出}   酥蜜類五十五   果菜類五十六

  魚鳥類五十七   塩梅類五十八{薑椒橘皮等附出}

器皿部第十二

  金器五十九    漆器六十    木器六十一

  瓦器六十二    竹器六十三

灯火部第十三

  灯火類六十四  灯火具六十五  灯火器六十六

    巻第五

調度部第十四

    巻第六

調度部下

    巻第七

羽族部第十五

  箋注倭名類聚抄:鳥名百               鳥體百一

毛群部第十六

  獸名百二      獸體百三

牛馬部第十七

    巻第八

龍魚部第十八

  龍魚類百八    龍魚体百九

龜貝部第十九

  龜貝類百十    龜貝体百十一

蟲豸部第二十

  蟲名百十二    蟲体百十三

    巻第九

稲穀部第廿ニ

  稲穀類百十四   稲穀具百十五
 
〔巻第一 序〕六(オ)~十一(ウ)倭妙類聚抄序

http://www.manabook.jp/kariyaekisai_senchuwayaku.htm#%E2%97%8B%E5%87%A1%E4%BE%8B


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CJKV : 未統一漢字

CJKV : 未統一漢字
http://zh.wikipedia.org/wiki/CJKV#.E6.9C.AA.E7.B5.B1.E4.B8.80.E6.BC.A2.E5.AD.97

未統一漢字

    主條目:未統一漢字列表

有些字只是同一字在不同地區的寫法,理應統一,但因為字源分離原則而只好分開編碼。

值得注意的是字源分離原則由「 Unicode聯盟 決定把不正統的編入位於基本多文種平面的『 相容表意文字區 』( Compatibility Ideographs )」時起廢棄,原因是 CNS 中有太多字形非常接近,按 Unicode 標準應該統一的字。

這些字只有正統的會編入正式字集( 包括擴展A、B、C區 )中,不正統的編入位於「 第二輔助平面 」的「 相容表意文字補充區 」( Compatibility Ideographs Supplement )中。

例子:
Unicode     字     Unicode     字     Unicode     字
U+4E1F     丟     U+4E22     丢          
U+514C     兌      U+5151     兑          
U+518A     冊     U+518C     册          
U+5433     吳     U+5434     吴     U+5449     呉
U+543F     吿      U+544A     告          
U+5965     奥     U+5967     奧          
U+5968     奨     U+596C     奬     U+734E     獎
U+5986     妆     U+599D     妝          
U+59CD     姍     U+59D7     姗          
U+5C13     尓     U+5C14     尔          
U+5F54     彔     U+5F55     录          
U+6236     戶     U+6237     户     U+6238     戸
U+63FA     揺     U+6416     搖     U+6447     摇
U+66A8     暨     U+66C1     曁          
U+69D8     様     U+6A23     樣          
U+6A2A     横     U+6A6B     橫          
U+6B65     步     U+6B69     歩          
U+7155     煕      U+7199     熙          
U+7D55     絕     U+7D76     絶          
U+7DA0     綠     U+7DD1     緑          
U+9AEA     髪     U+9AEE     髮          
U+9EAA     麪     U+9EAB     麫          
U+9EBC     麼     U+9EBD     麽          
U+9EC3     黃     U+9EC4     黄          
U+9ED1     黑     U+9ED2     黒    


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陶傑 : 漢奸文學

陶傑 : 漢奸文學


四十年代民國富有爭議的領導人汪精 衞,其詩詞遺作《 雙照樓詩詞稿 》最近在香港隆重再版。到處張貼宣傳海報,標榜「 大漢奸汪精 衞詩詞文學遺著 」,明顯以一向骨頭不太硬的「 知識分子 」為讀者市場,不能說不是香港出版界一大盛事。

海報標明「大漢奸汪精衞」,單此一品題,就證明出版社老闆思想開放、頭腦靈活,在市場經濟的定律面前,全無框條的束縛。做生意就是該這樣子。人心道不道德, 不會以一兩本書而改變。


奧莉花史東的《天生殺人狂》賣座,不見得人人看了都做了殺人犯。看了之後,偶然有一兩個真的去殺人,是因為這極少數天生有變態基 因,奧莉花史東的作品無意中「 撻着 」。


同理,讀了汪作,蠢蠢欲動想做「 漢奸 」,也定必先天有此 DNA;即使想賣國,也無國可以賣,因為貪官早就把「國」賣光。譬如,我現在就想把釣魚台賣給日本,作價一億,日本政府不會把錢轉賬給我的戶口,因為我對這個島無權。

因此,「 大漢奸 」這頂帽子,老闆一定在心裡掂量過:絕不會令消費者內心詛咒、呸地一聲向汪精 衞作品的封面吐一口濃痰,鄙夷而拂袖而去;而是意馬心猿,眉開眼笑,覺得「 大漢奸 」這個名詞有無窮的魅力。

「大漢奸 」有生意眼,「 愛國者 」雖然不一定是票房毒藥,卻全無市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當過英國殖民地長達一百五十年的香港,我們香港人思想落 後,文化水平低,三十年來讀中國新文學,跨代熱捧張愛玲的小說散文,

周作人的小品也甚受歡迎,胡蘭成老師的《山河歲月》、《今生今世》近年經台灣女作家朱 天文重新推介,也頗受青睞。茅盾、巴金,還有愛國文學家郭沫若,幾十年來,從來沒有榮登過暢銷榜。

本 人陶傑的散文,如果出版社對外推銷,把我標籤為「超級王八蛋陶傑散文作品集」,看看有沒有人買?沒有的,對吧?那麼為什麼一個詩人,一旦獲「 大漢奸 」的頭 銜,反倒有助促銷?

這個世界真像從前民國時代,一首在小兒間流行邏輯混亂違反常理的荒誕歌:「小偷進了房,小狗叫汪汪。聾子聽見忙起床,啞巴大聲喊出房, 瘸子跑得快,瞎子趕來幫,追呀追,一把抓住頭髮,看看是個和尚。」

文 學就是文學,只有好看不好看之分,沒有作者漢不漢奸之別,更不必跟作者的「氣節」有關。郭沫若曾經這樣頌揚過江青:「你奮不顧身地在文化戰線上陷陣衝鋒, 使中國舞台充滿了工農兵的英雄形象」,幾年之後,形勢劇變,華國鋒捉了江青,郭老順應潮流,即刻翻臉破口大罵江青,寫下了「還有精生白骨,自比則天武后, 鐵帚掃而光」的名句。郭沫若有氣節否?

汪 精衞是不是大漢奸?姑且不論,看不清正義的力量終將戰勝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在政治上只是押錯寶,投日之後,日本偷襲珍珠港,汪精 衞蒙在鼓裡,看了報紙才知道,心知大局勝負從此急轉直下,據 金雄白的回憶錄《 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 》披露,此時知道自己上錯賊船,嚎啕大哭,以頭撞牆。

如果汪詩人學郭沫若一樣,轉軚身段靈活,早能夠及時寫一首「 羅斯福頌 」、一首「 自由世界偉大領袖邱吉爾 」、一首「 斯大林,人類的太陽」,轉向民國投誠,或蒙蔣委員長寬諒,保存一點「 晚節 」。但汪精衞 死得早,沒看得到美國向日本投原子彈,因此只能以慷慨燕市的俠客始起革命生涯,以叛國公敵的罪名終其漢奸末路。

汪 精衞的詩采陰柔細膩,與胡蘭成的文筆軟綿溫香,倒是同氣連枝,一脈呼應,凡文字帶點女性化的男人,多有點叛徒的潛質。但撇除了政治標籤,汪精衞的詩,上承李後主的哀怨,像《 雙照樓詩詞稿 》的封卷絕筆之作:

城樓百尺倚空蒼,雁背正低翔。
     滿地蕭蕭落葉,黃花留住斜陽。 
     欄杆拍徧,心頭塊壘,眼底 風光。
     為問青山綠水,能禁幾度興亡。

汪詩詞像民國詩人一樣,不喜用典故,後來黃霑的流行曲詞,即是如此風格。黃霑對汪精 衞作品讚不絕口,生前一口咬定:汪氏早年剛烈,性格心理,不可能中年即大變,一定是好心做了傻事。我聽了,大讚黃霑獨立思考,真不愧浪漫中人,讀得通汪精 衞的隔世心事、筆墨情仇。

香港重新刊行汪作,我不必再掏腰包,因為我手上有一線裝孤本,是武俠小說名家梁羽生先生十五年前在澳洲悉尼寓所中相贈。梁羽生出身《 大公報 》,一生愛國,卻對汪精 衞的文學成就讚不絕口。

我記得那一夜,他老人家微顫的手,在書架上拿下了一冊正體線裝的《 雙照樓 》,神情有點不可告人,兼有三分鬼祟而調皮的臉色,我以為他要送我的是繡像圖原裝的《金瓶梅》,空歡喜一場。梁老正色對我說:「汪精衞的詩詞,百年第一。

已 故上海作家張文達老先生,生前與本人爭論。我說汪精 衞文學好,他老人家不以為然,說一個作家,「愛國氣節」最重要。我不同意,我認為作品就是文學,文學不必扯上政治。我說:百年之內,當有人為汪氏翻案。

張 老先生大怒:絕不可能。結果,張文達仙遊了,章詒和就替汪兆銘「平反」了,文學批評家葉嘉瑩,也對汪作讚譽有加了。張文達說:「當年審漢奸,我就以記者身 份坐在對面。」 So what?坐在對面,不等同其作品是垃圾吧。

今天我撫卷追念故人,才驚覺時光飛逝,梁羽生先生逝世也已兩年。最近我讀到瞿秋白先生的《 絕命詩 》:

廿載浮沉萬事空,年華似水水流東,
   任拋心力作英雄。 湖海棲遲芳草夢,
     江城辜負落花風,黃昏已近夕陽紅。

我忽然發覺,瞿秋白這首遺作,風格淒怨,行筆陰柔,竟與汪兆銘有九分神似。這一點心得,惜無以轉告梁羽生先生於隔世了,憾哉。

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程兆熊 : 書經講義 鵝湖出版社, 1964

程兆熊 : 書經講義 鵝湖出版社, 1964

孫家鼐 : 欽定書經圖說

http://tw.myblog.yahoo.com/q3taichi/article?mid=4407&prev=4560&l=f&fid=14

程兆熊博士簡歷:

1907年出生於江西貴谿縣。畢業於巴黎凡爾賽園藝學院園藝博士。抗戰期間加入黃埔軍校,擔任第三戰區文化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1945年 抗戰勝利後,程兆熊博士在原本江西鵝湖書院舊址籌辦信江農業專科學校,隨後擴充為農學院。隨後又發起重建宋時期頗富盛名的鵝湖書院,希望能再造 朱熹和 陸九淵之鵝湖盛會。

所以,延請牟宗三先生起草重建 鵝湖書院緣起及章則。這個提議受到學術界 唐君毅、錢穆 及李源 澄先生等大力的支持。程兆熊先生一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要文化救國、復興 鵝湖書院再造朱陸之會的盛況。       

1947年 邀請唐君毅先生暑期撥冗前往鵝湖小住,並為留校師生講課,頗得讚賞,遂聘請 唐先生擔任訓導主任。唐主任一方面在中央大學教書,在江南大學兼課,並籌畫鵝湖書院成立事宜。

      1949年,大陸變色,錢穆、唐君毅、牟宗三 等人前往 香港並創辦 亞洲文商專科學校( 後改名為 新亞書院 ),邀請 程兆熊博士前往任教,但不久應台灣政府 遴聘,隔年再回到香港任教。 

    1954年,在中興大學( 原台中農學院 )創辦園藝系,聘為第一任系主任。後來帶領系上師生進行「 臺灣山地園藝資源」調查,並規劃輔導「 福壽山 」「武陵 」「 清境」等農場栽種蘋果、桃、梨等落葉寒帶果樹,被農業界稱呼為「 台灣的蘋果之父」。1959年 卸下系主任一職,回到香港教書。1962年 東方人文學會成立,為該會創始會員。

       1971年 應文化學院 張其昀董事長之邀,回國擔任首屆農學院院長,1989年 開始在哲學研究所任教。

1997年,哲學系吳主任要求學生不可再慫恿院長爬山,是年九十歲。99年,家人接往美國奉養。2001年 仙逝於美國,享年九十四歲。

 

程兆熊博士著作:  自然科學

《農業與時代 : 問題和問題的決解》、《臺灣省中部山地園藝資源調查報告》、《臺灣山地紀行》、《台灣省宜蘭山地園藝資源調查報告》、《臺灣山地日記 : 橫越合歡山兼記太平山之行》、《農學論集》與李伯年主編;張其昀監修、《論中國庭園花木》、《中華園藝史》、《中國古代發明家(農)》、《大地湖山 : 鵝湖與台灣兩岸》、《中國農業論衡 : 新農業哲學》…

哲學文化:

《憶鵝湖》、《大地人物 : 理學人物之生活的體認》、《中國歷史大勢 : 中國土地與心靈之開發》、《 論語講義 》、《大地邊緣人物 : 禪門人物之風姿的領悟》、《一個人的完成》、《儒家思想與國際社會》、《 孟子講義 》、《中國文學論略 : 論中國詩與田園詩及散文等》、《山川草木間》、《 詩經講義 》、《中國文話》、《 荀子講義 》、《中國詩學》、《中國文論》、《中國庭園的建築》、 譯《伯伽梵曲》、《道家思想:老莊大義》、《完人的生活與風姿》、《寒山子與寒山詩》、《中國文話文論與詩學》、禪宗講義﹝二﹞、《儒家思想 : 》、《美學與美化》、《文學與文心》、《納素波神話集》、《人學與人物》、《大地人物 : 理學的規模與境界》、《生命與世界》、《四書大義》、《五經大義》《儒家文化與國際社會》、中國禪學【四】禪學講座、《叢林的智慧與禪宗公案》、《中國文化月刊》…

政治論衡:

《 中國治平要略 : 中國歷代農政之實施》、《 中國太平要義 : 中國農業政治 》《 中國文化大義 : 中國農業與農民之文化之省察 》、《 世界之轉.美國及台灣之兩岸 》、《 世運之來中國文化及歷史大勢 》…

程兆熊老師的略傳及著作 ( 轉貼 )
http://unjinkr.pixnet.net/blog/post/28430059-%E7%A8%8B%E5%85%86%E7%86%8A%E8%80%81%E5%B8%AB%E7%9A%84%E7%95%A5%E5%82%B3%E5%8F%8A%E8%91%97%E4%BD%9C%28%E8%BD%89%E8%B2%BC%29


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尚書類聚初集 杜松柏 輯 民國七十三年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景印本 8册

尚書類聚初集
杜松柏 輯   民國七十三年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景印本  8册
京大人文研 東方 經-III-□-89

第一册

    尚書正義十七卷 坿校勘記 漢 孔安國 傳 唐 孔穎達 等疏 日本 東方文化研究所經學文學研究室 校定併撰校勘記 東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報告第十四册本
    書蔡氏傳輯録纂註六卷 首一卷 元 董鼎 撰 翠巖精舍刊本
    尚書會解六卷 明 張治具 撰 萬曆十二年刊本

第二册

    尚書辨解十卷 明 郝山 撰 湖北叢書本
    尚書義考二卷 清 戴震 撰 清 劉世珩 校 安徽叢書本
    尚書協異二卷 清 戴祖啓 撰 乾隆五十七年序刊本
    尚書小疏一卷 清 沈彤 撰 清 沈廷芳 訂 沈果堂全集本
    豐川今文尚書質疑八卷 清 王心敬 撰 乾隆三年刊本
    尚書今古文注疏三十卷 清 孫星衍 撰 中華書局聚珍仿宋版本

第三册

    尚書故三卷 坿夏小正私箋一卷 清 呉汝綸 撰 桐城呉先生全書本

第三册尚書故

    夏小正私箋一卷 清 呉汝綸 撰

第三册

    尚書古注便讀四卷 清 朱駿聲 撰 華西大學國學叢書本

第三第四册

    尚書集注述疏三卷 首一卷 末二卷 讀書堂答問一卷 清 簡朝亮 撰 光緒二十九年至三十三年校刊本

第五册

    書尚書弘道編不分卷 書中候弘道編不分卷 廖平 撰 黃鎔 筆述 六譯館叢書本
    尚書覈詁四卷 楊筠如 撰 民國二十三年序排印本
    尚書今語不分卷 方孝岳 撰 排印本
    尚書古文疏證八卷 卽皇清經解續編卷二十八至卷三十 清 閻若璩 撰 皇清經解續編本

第六册

    尚書攷辨四卷 清 宋鑒 撰 山右叢書初編本
    古文尚書攷二卷 清 惠棟 撰 乾隆五十七年宋氏讀經樓刊本
    尚書後案駁正二卷 清 王劼 撰 咸豐四年自序刊本
    古文尚書私議三卷 清 張崇蘭 撰 光緒二十三年重刊本
    古文尚書正辭三十三卷 清 呉光耀 撰 光緒十九年刊本

第七册

    尚書孔傳參正三十六卷 清 王先謙 撰 光緒三十年長沙王氏虛受堂刊本
    今文尚書攷證三十卷 清 皮錫瑞 撰 光緒二十三年善化皮氏師伏堂刊本
    古文尚書冤詞平議二卷 清 皮錫瑞 撰 光緒二十二年刊本
    古文尚書辨惑十八卷 清 洪良品 撰 光緒十三年龍岡山人古文尚書四種本
    古文尚書釋難二卷 清 洪良品 撰 光緒十三年龍岡山人古文尚書四種本

第八册

    古文尚書析疑一卷 清 洪良品 撰 光緒十三年龍岡山人古文尚書四種本
    古文尚書商是一卷 古文尚書四種刊誤一卷 清 洪良品 撰 光緒十三年龍岡山人古文尚書四種本
    尚書序目決疑一卷 大誓決疑一卷 邵瑞彭 撰 尚書決疑本
    尚書大傳七卷 漢 伏勝 撰 漢 鄭玄 注 清 王闓運 補注 光緒十一年自序刊本
    尚書大傳疏證七卷 清 皮錫瑞 撰 光緒二十二年師伏堂刊本
    論書序大傳一卷 卽鄭東父遺書卷三 清 鄭杲 撰 集虛草堂叢書本
    尚書中候疏證一卷 清 皮錫瑞 撰 光緒二十五年刊本
    尚書質疑三卷 清 顧棟高 撰 道光六年眉壽堂刊本
    尚書論略一卷 陳柱 撰 排印本
    尚書通論不分卷 陳夢家 撰 排印本
    尚書引論不分卷 張西堂 撰 民國四十六年排印本
    尚書今文新義一卷 書經大統凡例一卷 廖平 撰 民國七年四川存古書局刊本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record=data/FA019705/taggedCard/8100186.dat&back=2


野間文史 : 《尚書正義》版本小考

野間文史 : 《尚書正義》版本小考
──八行本《尚書正義》與九行本《尚書注疏》 -- 第五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9
http://books.google.sh/books?id=XfsFHvu_DZIC&pg=PA42&lpg=PA42&dq=%E5%B0%9A%E6%9B%B8%E6%AD%A3%E7%BE%A9%E5%AE%9A%E6%9C%AC;+%E6%9D%B1%E6%96%B9%E6%96%87%E5%8C%96%E7%A0%94%E7%A9%B6%E6%89%80&source=bl&ots=gUaSgmkJ9-&sig=C4NC_EV2Qs5j97RMBAnvphhgFVw&hl=zh-TW&sa=X&ei=E2QFUM_HFYaViAf3xu20CA&ved=0CFYQ6AEwBTgK#v=onepage&q=%E5%B0%9A%E6%9B%B8%E6%AD%A3%E7%BE%A9%E5%AE%9A%E6%9C%AC%3B%20%E6%9D%B1%E6%96%B9%E6%96%87%E5%8C%96%E7%A0%94%E7%A9%B6%E6%89%80&f=false

尚書類聚初集 / 編著者: 杜松柏.


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紅楼夢図詠.pdf

紅楼夢図詠.pdf

 绛帖.pdf

 豊道生篆書奇文四字經.pdf
       
 額字集.pdf
      
 大雅行書般若心経.池無名書.pdf

 大雅行書般若心経.池無名書.pdf

 古文字琵琶行.雲山書.pdf

  筆鋒本原.pdf

  趙子昴真書九十二法.pdf

 考古図纂.市島春城.蒐集.pdf
     
 镜花缘.巻1-20.李松石著.pdf
     
    東大寺正倉院宝物図.pdf
     
     松花堂画帖.松花堂画.pdf
     

        職人尽絵巻物.乾坤.pdf
      
        紅楼夢図詠.pdf
     
        椿岳漫画.椿岳迂史著.pdf

伊藤圭介懸崖梅図并賛.pdf

瓶梅図併録宋元諸家詩.伊藤圭介.筆.pdf

古今名物類聚.1-3.陶斎尚古老人.誌.pdf

百撰百笑.骨皮道人.撰.真生.画.pdf

集草.pdf

"教草.丹波修治 .述.溝口月耕.画.pdf

" 浮世绘装饰画.摺物貼込帖.pdf

対銭譜.後集.文楼田元成.大邨成富.撰.pdf

茶家酔古襍.初輯.伏虎先生.輯.pdf

茶史.巻1-2補.劉源長.著.劉謙吉.輯.陸求可.訂.pdf

古今名物茶入茶碗之図.pdf

売茶翁茶器図.木孔陽.編.pdf

古今名物類聚.1-8.陶斎尚古老人.市島文庫.pdf

古今名物類聚.1-18.陶斎尚古老人.誌.金花堂.pdf

蘭斎画譜.後篇.森文祥.著.pdf

華鳥粉本.pdf

日本古代技艺精湛的名人画.pdf

风俗绘图.pdf

源氏故事绘画.pdf

百馬図.乾坤.pdf

釈老子図.pdf

源氏物語挿絵.pdf

源氏物語画帖.狩野氏信,狩野秀信.画.pdf

源氏香.pdf

源氏香图系列.pdf

源氏香图.pdf

源氏香の図.pdf

源氏物語の絵.雅喬.画.pdf

源氏香図.pdf

源語図抄.桐壷の巻.松岡行義.著.pdf

唐詩七言画譜.黄鳳池.編.蔡冲寰.画.pdf

渋川玄耳金魚図並短歌.pdf

桂川甫賢動物画.pdf

鶏鳴図.pdf

駱駝図.pdf

蝦夷夫婦図.北海道人.pdf

女官服模様色目.pdf

大悲陀羅尼現像.pdf

軍用御道具.奈良忠左衛門.画.pdf

春川釣魚図.松園主人.写.広瀬謙.題.pdf

下岡蓮杖藤下笠杖図.蓮杖.pdf

象之图.pdf

洋学者小色紙.pdf

桂川甫賢鸚梅図并賛.桂国寧.写并題.pdf

色彩鉴.pdf

和漢名画功.上中下巻.式亭小三馬.作.五雲亭貞秀.画.pdf

出像僧尼孽海.唐伯虎.選輯.pdf

和漢名画苑.後編.春卜一翁.纂.pdf

峡江图考.江国璋.撰.pdf

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王亭之: " 三及第 " 文體

琴台客聚:「三及第」是民間語言
http://paper.wenweipo.com/2005/02/26/CF0502260002.htm

青出於藍倫以諒
http://paper.wenweipo.com/2008/08/17/OT0808170010.htm

周興強的“倫文敘”情結
http://big5.citygf.com/gate/big5/epaper.citygf.com/szb/html/2011-03/19/content_441755655.htm

広東語学習参考書目録
http://www.cc.kyoto-su.ac.jp/~chiuman/cantonesetext.html

陳雲 保育中文運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CJLiMwrWdo&feature=player_embedded

王亭之: 「三及第」文體
http://www.cantoneseculture.com/page_TalkCantoneseDialect/page00002.aspx

廣府文人有一種文體,稱為「 三及第 」,此即文言、白話、方言齊用。有人以為這種文體創於香港,其實不然,四五十年代的廣州報紙,於副刊即見此種文體,尤多用於小說。

對於「 三及第 」,爭論頗多,讚之者捧到天花龍鳳,詆之者則簡直痛心疾首。王亭之也寫這種文體,蓋得之於童年時讀報的薰陶,此事當年唯古大呂知其端末,蓋於把盞讀報時,彼此娓娓而談也。難為一些號稱「研究」香港文學的人,只知香港,不知廣州,更不知香港的講稿佬多來自廣州者也。

「三及第」文體其實一點也不俗。朱熹老夫子即用這種文體,當時稱為「語歸」體焉。

於宋詞,更見文言白話方言三合,可舉一詞為例──「 向尊前酒底,見得些時,似憑地好,能得幾回細看。待不眨眼兒覷著伊,將眨眼底工夫看幾遍。」

此即是「 三及第 」的詞。此詞為贈妓之作,文中有白,白中有文,實在比南宋文人堆砌出來的詞更好,尤其是結煞兩句,即是「睇到唔眨眼」而已,他卻鋪排得十分自然流暢。若非兼文兼白,那得有此好句。

蓋宋詞本來入樂,唱詞即不宜太文,文則只能詠誦,不宜歌唱,崑曲受到淘汰,即因其太文。是故「 三及第 」文體則必能永久。

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 2006年 8月9日


三及第-wiki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4%B8%89%E5%8F%8A%E7%AC%AC

三及第(saam kap dai)係一種夾雜文言、廣東話同漢語普通話嘅一種書面語。三及第早就嚮清朝出現, 好似係招子庸作嘅粵謳,又或者邵彬儒作嘅俗話傾談俱係用三及第嚟作嘅。而呢種三及第喺 1940年代至到 1960年代嘅香港新聞紙好流行[1]。早期廣州新聞紙亦有[2],個作者可以隨意嚮一篇文用呢種文體嚟達到唔同嘅效果,用文言令讀者覺得格外嚴肅,用國語就較之為中性,用廣東話就覺得親切、市井。

--

琴台客聚:「三及第」的新與舊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5/17/OT1105170014.htm

---

三及第文體

香港人母語是 廣東話,寫的文字最初是 文言文,後來是白話文,互為影響的情況很自然。 . . . .

文字風格流露作者的出身地域和文化背景,沒甚麼奇怪,甚至乎是理應如此的吧。

我們廣東人寫文章,如果鸚鵡學舌,刻意向北方口語看齊,也寫甚麼「啥」、「牛逼」、「咱們」.....畫虎不成反類犬。

source:

三及第文體
http://chrisleung1954.blogspot.hk/2012/02/blog-post.html

三及第文章考據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460875664362

香港文化資料庫: 解放前後香港的兩種文體
http://hongkongcultures.blogspot.hk/2012/04/blog-post_2508.html
--

陳雲:中國的民主,不是香港的責任
【陽光時務論壇第十期】中國的民主,香港的責任?(視頻+全文字紀錄)

http://www.isunaffairs.com/?p=7431




三国志人物像 --古典籍 : 芸術-絵画

三国志人物像 --古典籍 : 芸術-絵画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chi04/chi04_04751/

百撰百笑 / 骨皮道人 [撰] ; 真生 [画]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chi05/chi05_04415/

百撰百笑2 / 骨皮道人 [撰] ; 清親 [画]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bunko10/bunko10_05481/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毛詩品物図攷. 1・2 艸部 -- 岡元鳳 編[他]

毛詩品物圖考- 故紙堆蠹魚
http://www.wretch.cc/blog/fryuan1954/12393628

毛詩品物圖考
http://yizitong.com/novel/content.php?poetry_id=70&l=3

·原書序一·

  《 五經 》舊有圖解,其用既多,而《 詩 》為其最。蓋“六義 ”  所取鳥獸草木,一動一靜,一枯一榮,細悉纖濃,靡所不至,非有圖解,則其言愈繁,其義愈隱矣。或曰,學者苟省察  “ 六義”  所取,以通達其歸趣,則何必問區區形容哉?固矣!夫為《 詩 》也。

夫關雎、騶虞者,物也;有別、不殺者,性也。詩人取以為義,則亦其義也。若欲知其義,而不求於其性,則將安乎取之?  是故欲知其義者,先求於其性;欲求於其性者,先求於其物;欲求於其物者,先求於其形;其形不可常得,圖解其庶幾乎!

《 詩 》云:“ 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  此之謂也。今也架空設心,以為詩人博物,應定有其物,有其義,而果如各篇所詠,未可必用屑屑焉。根尋其然否,斯亦足矣。是猶矮人觀場,從人啼笑,問之則曰:“ 前人豈欺我哉! ”省察雲,通達雲,簾視壁聽,居然隔一層焉。

浪華岡氏元鳳所著《 毛詩品物圖考 》,辨紫朱於似,指獐鹿不謬,爬羅剔抉,殆無遺憾。 頃日京板既成,郵書索言,予喜其有益於《 詩 》學不鮮,故序以告於學夫《 詩 》者如此。
  
  天明四年 甲辰鼕十月五日,西播那波師曾撰並書。


  
  ·原書序二·

  嘗聞一物不知,儒者之恥。士人束發受書,足不出戶庭,交不出裏巷,孤陋寡聞,所不能免,安得合天下之大,極庶類之繁,一一盡知其名象哉! 

有如四足而毛者,吾知其為獸也,然獸之名不一,即獸之象不一;二足而羽者,吾知其為鳥也,然鳥之名不同,即鳥之象不同。推之草木蟲魚,厥狀各殊,亦復更僕難數,此多識之學,所宜亟講也。

《 毛詩 》三百篇,備興觀群怨之旨,賅政治風化之全,原不徒沾沾於一名一物之細,遂詔可畢乃事。然而聖學高深,不遺識小,儒生考訂,歷有專傢,何得以其緒餘而忽之!

東瀛浪華岡氏元鳳,著有《 毛詩品物圖考 》一書,采擇則匯集諸說,考訂則折衷先賢,不特標其名,且為圖其象,俾閱者開捲瞭然。綜見見聞聞之類,極形形色色之奇,罔不搜采備至,誠有《 爾雅 》所不及載,《 山經 》所不及詳者。

大觀哉! 學者由是而擴充之,則溯流窮源,顧名思義,因形象而求意理,因意理而得指歸,雖欲貫通乎全詩不難,豈僅為博物之一助耶?將付石印,以公同好,問序於餘,因為撮其大旨如此。
  
  光緒丙戌年 孟鼕之月,賜進士出身翰林院編修 戴兆春書


  
  ·原書自序·

  夫情緣物動,物感情遷,《詩》三百篇,觸於物而之於情者也,而情豈有古今哉!自名物不疑,讀《 詩 》者滯其義,或覺不近於人情,故名之與物,不可不辨也。世代變遷,異稱殊訓,註傢所傳,本亦不同。緑竹之猗為草為苞,隰有六駁或動或植,疑以混淆,莫之能正,末說紛紜,愈出愈亂,名之不明,物其竟晦矣。

彼已憒憒,況我東方乎?訛傳經久,沿習相襲,處乎千載之下,居乎萬裏之外,嗟亦難道也。世之學者乃謂古今之異,華和之分,何以能識而辨之,遠道於此,非通儒之所為,蓋其言則是矣。

雖然,此言一出,其可識者均附之於不可識而止,詩之名物竟不可辨也。餘惟泰媼之覆載,日辰之附麗,風雲雨露之行施,河海山嶽之流峙,今視猶古也。而夭者盤者,翔者走者,鳴而躍者,呴沫而潛者,蠢然蕃殖其間,豈又有古今異種哉!

且夫我之於華,地方雖殊,風氣極類,土産品物略備。夫著昏昏,傳忞忞,苟能求焉,未有不合者也。訂其訛,徵其實,溯而洄焉,則視今猶古也耶,然後田畯、紅女之喁喁乃可以見已。

近世一二儒先稱首及之,辨殆匡正,餘便纂斯編以便幼學,固欲一覽易曉,不要末說相軋。毛、鄭、朱三傢為歸,有異同者會稡群書而折之,采擇其物,圖寫其形,要以識其可識者耳,而不可識者闕如,庶為讀《 詩 》之一助也。
  
  浪華岡元鳳撰

毛詩品物図攷. 1・2 艸部 -- 岡元鳳 編[他]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1089435

毛詩品物図攷. 3・4 木鳥部 -- 岡元鳳 編[他]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1089444
   
毛詩品物図攷. 5至7 獣虫魚部 -- 岡元鳳 編[他]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1089447


毛詩品物図考

日本の江戸時代に、『 詩経 』の植物考証の著作が数多くある。
  
1.   詩経名物弁解( 江村如圭 享保16年、西暦1731年 )、
2.   詩経名物集成( 茅原定 宝暦8年、西暦1758年 )、
3.   陸氏草木鳥獣虫魚疏図解( 淵在寛 安永8年、西暦1779年)、
4.   毛詩品物図考 ( 岡元鳳 天明5年 西暦1785年 )などの著作が挙げられる。


箋注倭名類聚抄--巻第一-天地部第一
http://www.manabook.jp/ekisaisenchu01-1.htm


陸氏草木鳥獣虫魚疏図解. 巻之1-4,附録 / 淵在寛 述

陸氏草木鳥獣虫魚疏図解. 巻之1-4,附録 / 淵在寛 述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ro12/ro12_00771/

毛詩品物図攷. 1・2 艸部 -- 岡元鳳 編[他]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1089435

毛詩品物図攷. 3・4 木鳥部 -- 岡元鳳 編[他]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1089444
   
毛詩品物図攷. 5至7 獣虫魚部 -- 岡元鳳 編[他]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1089447

毛詩註疏. 巻第1-20 / 毛[亨] [伝] ; 鄭氏 箋 ; 孔頴達 疏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i13/i13_00898/


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

尚書 : 虞書 -- 舜典

尚書 : 虞書

舜典 : 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歷試諸難,作《 舜典 》。

1.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于帝。濬哲文明,溫恭允塞,玄德升聞,乃命以位。

2.   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于百揆,百揆時敘;賓于四門,四門穆穆;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帝曰:「 格! 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厎可績,三載。汝陟帝位。 」舜讓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

3.   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群神。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4.   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覲東后。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 五玉、 三帛、 二生、 一死贄。如五器,卒乃復。

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 如岱禮。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禮。歸, 格于藝祖,用特。五載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5.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濬川。

6.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7.   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8.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詢于四岳,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 咨,十有二牧! 」曰,「 食哉惟時! 柔遠能邇,惇德允元,而難任人,蠻夷率服。 」

9.   舜曰:「 咨,四岳!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僉曰:「  伯禹作司空。 」帝曰:「  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禹拜稽首,讓于稷、契暨皋陶。帝曰:「 俞 ,汝往哉! 」

10.   帝曰:「 棄,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時百穀。 」

11.   帝曰:「 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 」

12.   帝曰:「 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姦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

13.   帝曰:「 疇若予工? 」僉曰:「 垂哉! 」帝曰:「 俞,咨!垂,汝共工。 」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帝曰:「 俞,往哉!汝諧。 」

14.   帝曰:「 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 」僉曰:「 益哉! 」帝曰:「 俞,咨!益,汝作朕虞。 」益拜稽首,讓于朱虎、熊羆。帝曰:「 俞,往哉!汝諧。」

15.   帝曰:「 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僉曰:「  伯夷! 」帝曰:「 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讓于夔、龍。帝曰:「 俞,往,欽哉!」

16.   帝曰:「 夔!命汝典樂,教冑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夔曰:「 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

17.   帝曰:「 龍,朕堲讒說殄行,震驚朕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

18.   帝曰:「 咨!汝二十有二人,欽哉!惟時亮天功。 」

19.   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庶績咸熙。分北三苗。

20.   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

21.   帝釐下土,方設居方,別生分類。作《 汨作 》、《 九共 》九篇、《 槀飫 》。

尚書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ctext.org/shang-shu/canon-of-shun/zh


陳奐 : 詩毛氏傳疏(一)

陳奐 : 詩毛氏傳疏(一)
http://archive.org/details/02073290.cn

王先謙 : 詩三家義集疏(一)
http://archive.org/details/02073493.cn

毛詩正義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6%AF%9B%E8%A9%A9%E6%AD%A3%E7%BE%A9

然則學者治詩,以何書為主乎?

曰三家既亡,毛又簡略,治詩者不得不以唐人正義為本,其書以劉焯 毛詩義疏劉炫 毛詩述義 為稾本,故能融貫群言,包羅古義,

本提要,雖或過於護鄭,且有強毛合鄭之處,而名物訓詁,極其該洽,遠勝周易尚書疏之空疏,朱子集傳,名物訓詁,亦多本於孔疏,學者能通其說,不僅為治毛詩之用,且可以通群經,

至於近人之書,則以陳奐詩毛氏傳疏,能專為毛氏一家之學,在陳啟源馬瑞辰胡承珙之上。陳疏惟合明堂路寢為一,非是,鍾文烝嚐,詆為新奇繆戾 . . .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皮錫瑞 : 經學通論 -- 論治尚書當先看孫星衍尚書今古文註疏陳喬樅今文尚書經說考

皮錫瑞 : 經學通論 -- 論治尚書當先看孫星衍尚書今古文註疏陳喬樅今文尚書經說考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7%B6%93%E5%AD%B8%E9%80%9A%E8%AB%96/%E6%9B%B8%E7%B6%93

論治尚書當先看 孫星衍 尚書今古文註疏 陳喬樅今文尚書經說考

孔傳至今日,人知偽作而不足信矣,蔡傳又為人輕蔑而不屑稱矣,然則治尚書者當以何書為主?

陳灃曰,江王段孫四家之書善矣,既有四家之書,則可刪合為一書,取尚書大傳,及馬鄭王注偽孔傳,與史記之采尚書者,爾雅說文釋名廣雅之釋尚書文字名物者,

漢人書之引尚書而說其義者,采擇會聚而為集解,孔疏蔡傳以下,至江王段孫及諸家說尚書之語,采擇融貫而為義疏,其為疏之體,先訓釋經意於前,而詳說文字名物禮製於後,如是則盡善矣。

錫瑞案:陳氏說近是而未盡也,江聲 尚書集注音疏,疏解全經,在國朝為最先,有華路藍縷之功,惟今文搜輯未全,立說亦有未定。如解曰若稽古兩歧,孫星衍已辨之,又承東吳惠氏之學,好以古字改經,頗信宋人所傳之古尚書,此某未盡善者,

王鳴盛尚書後案,主鄭氏一家之學,是為專門之書,專主鄭,故不甚采今文,且間駮伏生。如解司徒司馬空之類。亦未盡善,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於今古文分別具晰,惟多說文字,鮮解經義,且意在袒古文,而不信伏生之今文。

如金縢詆今文說之類。亦未盡善,孫星衍 尚書今古文註疏,於今古說搜羅略備,分析亦明,但誤執史記皆古文,致今古文家法大亂。如論衡明引金縢古文說,孫以其與史記不合,乃曰,王氏充以為古者,今文亦古說也,豈非遁詞。

亦有未盡善者,然大致完善,優於江王,故王懿榮請以立學,其後又有 劉逢祿 尚書今古文集解魏源 書古微陳喬樅 今文尚書經說考,三家之書,皆主今文,不取古文,蓋自常州學派,以西漢今文為宗主,尚書一經亦主今文,

劉氏魏氏不取馬鄭,並不信馬鄭所傳逸十六篇,其識優於前人,惟既不取馬鄭古文,則當專宗伏生今文,而劉氏魏氏一切武斷改經增經。如魏氏改梓材為魯誥,且臆增以管叔為嗜酒亡國之類。

皆不盡善,陳氏博採古說,有功今文,惟其書頗似長編,搜羅多而斷製少,又必引鄭君為將伯,誤執古說為今文,以致反疑伏生,違棄初祖。如文王受命,周公避居二事,皆詆伏生老耄記憶不全。

亦有未盡善者,但以捃拾宏富,今文家說多存,治尚書者,先取是書與孫氏今古文註疏,悉心研究,明通大義,篤守其說,可不惑於歧趨,今即近人所著書中酌取兩家之說,指明初學所入門徑,以免歧誤,猶易取焦張兩家之說也,

若如陳灃所言,撰為集解義疏,當先具列伏傳史記之說,字字遵信,加以發明,不可誤據後起之詞,輕疑妄駮,次則取白虎通及兩漢書所引經說,加以漢碑所引之經,

此皆當日通行之今文,足備考證,又次則取馬鄭偽孔,擇其善者,以今文為折衷,合於今文者錄之,不合於今文者去之,或於疏引而加駮正,至蔡傳與近儒所著,則於義疏擇取其長,兩說相同,則取先出。如取蔡不取江是。

不合於今文者,概置不取,以免翏轕,惟其說尢足惑人,及人所誤信者,乃加辨駮,使勿迷眩,後人以此體例勒成一書,斯為盡善,否則俱收並蓄,未能別黑白定一尊,

古今雜淆,漢宋兼采,覽者如入五都之市,瞀惑不知所歸,祇是一部類書,無關一經閎旨,豈得為善本乎,今人 王先謙尚書孔傳參正,兼疏今古文,詳明精確,最為善為。

尚書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尚書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ctext.org/shang-shu/zh

尚書 : 虞書 -- 堯典:    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于位,讓于虞舜,作《 堯典 》。

1.   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2.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

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氄毛。帝曰:「 咨!汝羲暨和。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允釐百工,庶績咸熙。」

3. 帝曰:「 疇咨若時登庸?」放齊曰:「 胤子朱啟明。」帝曰:「 吁!嚚訟可乎? 」
       
帝曰:「 疇咨若予采?」驩兜曰:「 都!共工方鳩僝功。」帝曰:「 吁!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

       
帝曰:「 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僉曰:「於!鯀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 异哉!試可乃已。 」
       
帝曰,「 往,欽哉! 」九載,績用弗成。

4.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 否德忝帝位。 」曰:「 明明揚側陋。 」師錫帝曰:「 有鰥在下,曰虞舜。 」

帝曰:「 俞?予聞,如何? 」岳曰:「 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帝曰:「 我其試哉!女于時,觀厥刑于二女。」釐降二女于媯汭,嬪于虞。帝曰:「 欽哉! 」


蔡沈 : 書經集傳

蔡沈 : 書經集傳
http://archive.org/search.php?query=creator%3A%22%EF%BC%88%E5%AE%8B%EF%BC%89%E8%94%A1%E6%B2%88%22

吳汝綸 : 尚書故 (一)
http://archive.org/details/02072816.cn

孫星衍 : 尚書今古文注疏 (一)
http://archive.org/details/02072736.cn

黃式三 : 尚書啟幪 (一)
http://archive.org/details/02072777.cn


蔡沈 : 書経集註 (早稲田大学蔵書)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ro12/ro12_00466/

The Meaning of Hegel's Logic
http://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hegel/help/mean.htm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日本の国宝一覧

日本の国宝一覧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3%81%AE%E5%9B%BD%E5%AE%9D%E4%B8%80%E8%A6%A7#.E6.BC.A2.E7.B1.8D.EF.BC.88.E4.B8.AD.E5.9B.BD.E5.86.99.E6.9C.AC.EF.BC.89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http://archive.org/search.php?query=creator%3A%22%28%E6%B8%85%29%E7%B0%A1%E6%9C%9D%E4%BA%AE%22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1224

欽定書經圖說

           (漢)孔安國傳
尚書 13 卷             四部叢刊景宋本       元仿宋相臺五經本
           (唐)陸德明音義
           (漢)孔安國傳
尚書注疏 20 卷           清阮刻十三經注疏本     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本
           (唐)孔穎達疏
           (漢)伏勝撰
           (漢)鄭玄注
尚書大傳 5 卷            四部叢刊景清刻左海文集本  清光緒崇文書局彙刻書本
           (清)陳壽祺輯校
書經集傳 6 卷   (宋)蔡沈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刻本
書集傳或問 2 卷  (宋)陳大猷撰  民國續金華叢書本      元刻本
尚書詳解 50 卷  (宋)陳經撰   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
禹貢論 3 卷    (宋)程大昌撰  宋淳熙刻本
禹貢説斷 4 卷   (宋)傅寅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刻元修本
尚書詳解 13 卷  (宋)胡士行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通志堂經解本
洪範口義 2 卷   (宋)胡瑗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尚書説 7 卷    (宋)黄度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通志堂經解本
尚書精義 50 卷  (宋)黄倫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尚書表注 2 卷   (宋)金履祥撰  清通志堂經解本
書經注 12 卷   (宋)金履祥撰  清十萬卷樓叢書本
尚書全解 40 卷  (宋)林之奇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通志堂經解本
           (宋)呂祖謙撰
書説 35 卷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通志堂經解本
           (宋)時瀾修定
禹貢指南 4 卷   (宋)毛晃撰   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
融堂書解 20 卷  (宋)錢時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尚書講義 20 卷  (宋)史浩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民國四明叢書本
東坡書傳 20 卷  (宋)蘇軾撰   明刻本
書疑 9 卷     (宋)王柏撰   清通志堂經解本
                    清嘉慶宛委别藏補配文淵閣四
尚書要義 20 卷  (宋)魏了翁撰  庫全書本
尚書詳解 26 卷  (宋)夏僎撰   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
洪範統一不分卷    (宋)趙善湘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藝海珠塵本
鄭敷文書説 1 卷  (宋)鄭伯熊撰  清藝海珠塵本
尚書集傳纂疏 6 卷 (元)陳櫟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通志堂經解本
書蔡傳旁通 6 卷  (元)陳師凱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通志堂經解本
書義斷法 6 卷   (元)陳悦道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書傳輯録纂注 6 卷 (元)董鼎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通志堂經解本
尚書通考 10 卷  (元)黄鎭成撰  清通志堂經解本       元刻本
尚書纂傳 46 卷  (元)王天與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通志堂經解本
書纂言 4 卷    (元)吳澄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通志堂經解本
讀書叢説 6 卷   (元)許謙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尚書句解 13 卷  (元)朱祖義撰  清通志堂經解本       元敏德書堂刻本
尚書疏衍 4 卷   (明)陳第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萬曆刻本
尚書辨解 10 卷  (明)郝敬撰   明郝氏九經解本       清湖北叢書本
書傳大全 10 卷  (明)胡廣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高麗刻本
洪範明義 2 卷   (明)黄道周撰  明崇禎刻本
書傳會選 6 卷   (明)劉三吾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刻本
尚書疑義 6 卷     (明)馬明衡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尚書考異 5 卷     (明)梅鷟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白鶴山房鈔本
尚書日記 16 卷    (明)王樵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萬曆刻本
尚書砭蔡編不分卷     (明)袁仁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今文尚書經説考 32 卷 (清)陳喬樅撰 清刻左海續集本
古文尚書辨偽 2 卷   (清)崔述撰  清道光四年東陽縣署刻本
書傳補商 17 卷    (清)戴鈞衡撰 清刻本
尚書義考 2 卷     (清)戴震撰  清聚學軒叢書本
尚書協異 2 卷     (清)戴祖啓撰 清嘉慶元年田畿刻本     稿本
尚書餘論 1 卷     (清)丁晏撰  清咸豐七年刻本
古文尚書撰異 32 卷  (清)段玉裁撰 清乾隆道光間刻經韻樓叢書本 清皇清經解本
畏齋書經客難 3 卷   (清)龔元玠撰 清十三經客難本
洪範正論 5 卷     (清)胡渭撰  清乾隆刻本
禹貢錐指 20 卷    (清)胡渭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皇清經解本
尚書啓幪 5 卷     (清)黄式三撰 清光緖刻本
尚書講義 1 卷     (清)黄以周撰 清光緖二十一年南菁講舍刻本
古文尚書考 2 卷    (清)惠棟撰  清乾隆宋廷弼刻本
尚書集注述疏 32 卷  (清)簡朝亮撰 清光緖讀書堂刻本
書經參義 6 卷     (清)姜兆錫撰 清雍正刻九經補注本
尚書地理今釋 1 卷   (清)蔣廷錫撰 清皇清經解本        清指海本
尚書補疏 2 卷     (清)焦循撰  清焦氏叢書本
尚書解義 2 卷     (清)李光地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刻榕村全書本
尚書考 6 卷      (清)李榮陛撰 清嘉慶刻李厚岡集本
尚書今古文集解 30 卷 (清)劉逢祿撰 清皇清經解續編本
書序述聞 1 卷     (清)劉逢祿撰 清皇清經解續編本
                     民國十二年刻煙霞草堂遺書續
尚書微 1 卷      (清)劉光蕡撰 刻本
古文尚書冤詞 8 卷   (清)毛奇齡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西河合集本
尚書廣聽録 5 卷    (清)毛奇齡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西河合集本
今文尚書考證 30 卷  (清)皮錫瑞撰 清光緖刻師伏堂叢書本
古文尚書冤詞平議 2
             (清)皮錫瑞撰 清光緖二十二年思賢書局刻本

尚書注疏考證 19 卷  (清)齊召南撰 清皇清經解本
                     民國十八年仁和邵氏刻半巖廬
尚書傳授同異考 1 卷  (清)邵懿辰撰 所著書本
尚書小疏 1 卷     (清)沈彤撰  清乾隆刻果堂全集本
尚書考辨 4 卷     (清)宋鑒撰  清嘉慶四年刻本
尚書略説 2 卷     (清)宋翔鳳撰 清皇清經解續編本
尚書今古文注疏 30 卷 (清)孫星衍撰 清平津館叢書本       清皇清經解本
尚書駢枝 1 卷     (清)孫詒讓撰 民國十八年燕京大學本
尚書引義 6 卷     (清)王夫之撰 清道光守遺經書屋刻本    清船山遺書本
尚書稗疏 4 卷     (清)王夫之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船山遺書本
書經要義不分卷      (清)王建常撰 清雍正崇陽公署刻本
                     清光緖刻民國彙印王湘綺先生
尚書大傳補注 7 卷   (清)王闓運撰 全集本
尚書箋 30 卷     (清)王闓運撰 清光緖刻湘綺樓全書本
尚書後案 30 卷    (清)王鳴盛撰 清乾隆四十五年禮堂刻本   清皇清經解本
尚書商誼 3 卷     (清)王樹柟撰 清光緖十一年刻本
書古微 12 卷    (清)魏源撰  清光緖四年刻本       清皇清經解續編本
禹貢説 2 卷     (清)魏源撰  清同治六年方氏碧玲瓏館刻本
                    清光緖三十年王恩紱等刻桐城
尚書故不分卷      (清)吳汝綸撰 吳先生全書本
禹貢會箋 12 卷   (清)徐文靖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尚書古文疏證 8 卷  (清)閻若璩撰 清乾隆眷西堂刻本      清皇清經解續編本
禹貢本義 1 卷    (清)楊守敬撰 清光緖三十二年刻本
尚書誼略 28 卷   (清)姚永樸撰 清光緖刻集虛草堂叢書本
                    清光緖二十五年刻春在堂全書
達齋書説 1 卷    (清)俞樾撰  曲園雜纂本
書經衷論 4 卷    (清)張英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乾隆五十二年刻清獻堂全編
尚書質疑 2 卷    (清)趙佑撰  本
尚書證義 28 卷   (清)周用錫撰 清嘉慶友伏齋刻本
尚書埤傳 15 卷   (清)朱鶴齡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初刻本
禹貢長箋 12 卷   (清)朱鶴齡撰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尚書古注便讀 4 卷  (清)朱駿聲撰 民國華西國學叢書活字本
尚書既見不分卷     (清)莊存與撰 清乾隆五十八年刻本
尚書今古文考證 7 卷 (清)莊述祖撰 清道光刻珍埶宧遺書本
讀書偶識 10 卷   (清)鄒漢勛撰 清光緖左宗棠刻本      清皇清經解續編本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秋水軒尺牘 (13) : 復左宇眉( 寄呈近作 )--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秋水軒尺牘 (13) : 復左宇眉( 寄呈近作 )--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復左宇眉( 寄呈近作 )

閏春邂逅之遭,出諸望外。「 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此情殆有似之!時以館事相催,不獲暢敍爲恨。首夏復偕居停晉省,而兄已發潞河之棹。重午歸來,展誦手翰,意氣懃懃懇懇;而述當前之境遇,溯疇昔之餘歡,益令人感懷無已。

吾兄多文積學,久擬爲木天粉署中人,牛後之依,固不如雞口之爲得也。若論近時館況,比比皆然,一片青氈,可久則久,惟足下審時而善處之。

弟奔走有年矣!家慈垂暮,日切倚閭。乃以季子囊空,欲歸不得。當時豪興,多於冗場愁境,日漸消磨。寄呈近作四首,應亦訝其頹唐耳。

http://www.hkshp.org/


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劉基 : 郁離子 -- 楚人養狙

劉基 : 郁離子 --  楚人養狙

 楚有養狙 以為生者, 楚人謂之 狙公。旦日, 必部分眾狙於庭, 使老狙 率以之山中, 求草木之實, 賦什一以自奉。或不給, 則加鞭棰焉。群狙 皆畏苦之, 弗敢違也。

一日, 有小狙 謂眾狙曰: 『 山之果, 公所樹與? 』
曰: 『 否也, 天生也。』
曰: 『 非公不得而取與? 』
曰: 『 否也, 皆得而取也。』
曰: 『 然則 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 』

言未既, 眾狙皆寤。其夕, 相與伺狙公之寢, 破柵毀柙, 取其積, 相攜而入於林中, 不復歸。狙公卒餒而死。

郁離子曰 :『 世有以術 使民而無道揆者, 其如狙公乎? 惟其昏而未覺也; 一旦有開之, 其術窮矣。』


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蘇軾 : 前赤壁賦 3d

蘇軾 : 前赤壁賦 3d
http://essay.open-lit.com/show.php?contentid=10311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淸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蘭槳,撃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 何為其然也? 」

  客曰:「 『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擧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淸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もしも明日が (唄)わらべ

もしも明日が (唄)わらべ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07PEjFUYEw


1. ご存知!欽どこより発掘されたユニットわらべのヒット曲。 
 この番組から数多くのタレントが誕生しましたね。

 「 めだかの兄弟 」もヒットしたが、希望ある明日を期待させる この曲が好きです。のぞみ( 高部知子 )はどした!!!

2. この曲聴くと、同時期発売した明菜の北ウイングもすごく売れたの­にこの曲がバカ売れしすぎて1位を取れなくて悔しかったのを思い­出す。

だから当時はいい曲とか味わう感じじゃなかったな、

でも今聴くと、のぞみが居ないのが残念に感じる。

3 台湾に来てくれてありがどう。私のおすすめは台湾の夜市です。基­隆夜市、台中の逢甲夜市、台南の花園夜市、高雄の六合夜市とが、­全部おいしいです。ぜひ、行ってください。(  ̄▽ ̄ )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九龍城砦 : 魔窟の象徴

九龍城砦 : 魔窟の象徴

魔窟の象徴、1992年に消えた香港の巨大なスラム街「九龍城砦」の写真16枚
http://dailynewsagency.com/2012/05/14/grim-life-in-an-overpopulated-chinese-city-cjx/

19世紀末、アヘン戦争や辛亥革命によって支配権があやふやになり、どこの国の法律も及ばないエリアになってしまった香港北部の「九龍城砦」。

1992年 に取り壊されるまで増築に増築が重ねられ、あらゆる人々を受け入れていたまさに「 魔窟 」という名にふさわしい場所でした。

Inside the Kowloon Walled City where 50,000 residents eked out a grimy living in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place on earth

Read more: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139914/A-rare-insight-Kowloon-Walled-City.html#ixzz1vBc0zfob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139914/A-rare-insight-Kowloon-Walled-City.html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nachlese

 Nachlese

1. Emil Ertl
2.Ludwing Finckh
3. Fritz Mülla- Partenkirchen
4. paul Busson
5. Peter Rosegger
6. August Sperl
7. Hermann Löns
8. Fritz con Ostini
9. Georg Ruseler
10. Johannes Schlaf
11. Max Mell
12. Heinrich Hansjakob
13. Timm Kröger
14. Otto Erich Hartleben
15. Georg Hermann
16. Marie von Ebner Eschenbach
17. Gustav Schröer
18. Ottomar Enking
19. Ludwig Thoma
20. Jaob Bosshart
21. Waldemar Bonsels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漢文震世文体明弁 岡三慶編[第1冊]1巻 - 東京:東崖堂,明20.5

漢文震世文体明弁 岡三慶編[第1冊]1巻 - 東京:東崖堂,明20.5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68802

漢文震世文体明弁 岡三慶編[第2冊]2巻 - 東京:東崖堂,明20.5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68803

唐宋八大家文体弁 - 高林五峯編 - 東京:谷風社,明26.12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5423

復文必携三慶文鈔 一名・小学漢文体 [第1冊]1巻 岡三慶著 東京:金声堂,明12.11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68973

復文必携三慶文鈔 一名・小学漢文体 [第2冊]2巻 岡三慶著 東京:金声堂,明12.11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68974

記事論説軌範 冠註類語和漢対照 -- 大久保常吉(桜洲)編,岡三慶校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64388

文法七十七則指南

文章形容詞範 一辞万鑑 金井助作編,岡三慶閲 [第1冊]上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65335

文章形容詞範 一辞万鑑 金井助作編,岡三慶閲 [第2冊]下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65336

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汪精衞 : 雙照樓詩詞稿

汪精衞 : 雙照樓詩詞稿

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txt : 金雄白, 朱子家

陶傑 : 漢奸汪精衛的心路分析

汪精衞詩詞 李怡 蘋果日報 2010年03月02日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100302&sec_id=12187389&art_id=13775479

林燕妮 : 汪精衛傳奇
http://www.tasouhk.net/chat/viewtopic.php?f=12&t=1418

精衞情結憐後主 李怡 蘋果日報 2010年03月04日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100304&sec_id=12187389&art_id=13783257

汪詩詞版本沿革 李怡 蘋果日報 2010年03月09日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100309&sec_id=12187389&art_id=13800002

從文學作品探討中國現代史--重讀《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
http://blog.boxun.com/hero/huzhiweiwenji/21_1.shtml

一生分作兩回人 李怡 蘋果日報 2010年03月10日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100310&sec_id=12187389&art_id=13803325

愛國的叛徒 李怡 蘋果日報 2010年03月15日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100315&sec_id=12187389&art_id=13820101

士為天下生,亦為天下死 李怡 蘋果日報 2010年03月16日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100316&sec_id=12187389&art_id=13823790

「惡名」乃歷史寃案 李怡 蘋果日報 2010年03月22日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100322&sec_id=12187389&art_id=13845436

歷史的嘲諷 李怡 2010年 03月23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100323&sec_id=12187389&art_id=13849377&cat_id=6816284&coln_id=6781865

與汪詩詞結緣 李怡 2010年 04月01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php?&iss_id=20100401&sec_id=12187389&art_id=13882920&cat_id=6816284&coln_id=6781865

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5, #133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5, #133

【133】來書云: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此為學者喫緊立教,俾務躬行則可。若真謂行即是知,恐其專求本心,遂遺物理,必有闇而不達之處,抑豈聖門知行並進之成法哉?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離。只為後世學者分作兩截用功,失卻知行本體,故有合一並進之說。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

云「 知食乃食 」等說,可見前已略言之矣。此雖喫緊救弊而發,然知行之體, 本來如是。非以己意抑揚其間,姑為是說,以苟一時之效者也。

「 專求本心,遂遺物理 」,此蓋失其本心者也:夫物理不外於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無物理矣。遺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體,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親之心,即有孝之理,無孝親之心,即無孝之理矣。

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無忠君之心,即無忠之理矣。理豈外於吾心邪?

晦庵謂:「 人之所以為學者, 心與理而已。心雖主乎一身,而實管乎天下之理:理雖散在萬事,而實不外乎一人之心。」是其一分一合之間,而未免已啟學者心、理為二之弊。

此後世所以有「 專求本心,遂遺物理 」之患,正由不知心即理耳。夫外心以求物理,是以有闇而不達之處:此告子義外之說,孟子所以謂之不知義也。心一而已,以其全體惻怛而言,謂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謂之義,以其條理而言謂之理。

不可外心以求仁,不可外心以求義,獨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於吾心,此聖門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秋水軒尺牘 (12) : 與王滄亭(述思家鄉)--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秋水軒尺牘 (12) : 與王滄亭(述思家鄉)--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癸秋獲親芝宇,適有平舒之行,匆匆賦別。旋投尺素於清豐幕次,得陳煒光札,乃知抱恙南返,心竊繫之。

頃晤徐君養安,道文旆由邗江而之山左。平山風月,與齊甸鶯花,自必盡收吟篋。而出干將於吳匣,售太璞於荊山,尤可爲兄操券也。

弟去國八年,萍蹤遠託,白雲親舍,魂夢爲勞。祗以雞肋縻人,遽難割棄。惟有日誦「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之句已耳。

--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Reference:

《秋水軒尺牘》 許葭村 著,宋晶如 釋。 香港, 廣智書局, 1960
《雪鴻軒尺牘》 龔未齋 著,宋晶如 釋。香港, 廣智書局, 1965
《小倉山房尺牘》 袁枚著 , 江蔭香 註釋。香港 : 藝美圖書有限公司, 1966

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秋水軒尺牘 (11) : 復陳樾亭幷告喪子 --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秋水軒尺牘 (11) : 復陳樾亭幷告喪子 --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兄館永寧時,正弟溷跡津門,一通魚素。此後駕遊山左,我滯雲中,驛使難逢,隴梅莫寄。昨手書遠及,乃知焦桐逸響,到處賞音。蓋素所挾持者,原自加人一等也。未知年來囊篋如何,三徑其就荒矣,得毋聽子規而情動乎?

弟自甲午夏杪,移硯會川,以積累故,迄未少有儲蓄。近得家言,知小兒夭殤,天涯隻影,似續縈懷。回憶出門時之呱呱在抱者,其何能以太上忘之!重九後,本擬束裝歸里,因居停維縶甚堅,勉待歲闌,再定行止。或明春接眷北上,免作苦行頭陀,未卜蒼蒼者,其見許否耶?

Reference:

《秋水軒尺牘》 許葭村 著,宋晶如 釋。 香港, 廣智書局, 1960
《雪鴻軒尺牘》 龔未齋 著,宋晶如 釋。香港, 廣智書局, 1965
《小倉山房尺牘》 袁枚著 , 江蔭香 註釋。香港 : 藝美圖書有限公司, 1966


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袁枚 : 小倉山房文集

袁枚 : 小倉山房文集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5%B0%8F%E5%80%89%E5%B1%B1%E6%88%BF%E6%96%87%E9%9B%86

袁枚 : 小倉山房詩集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5%B0%8F%E5%80%89%E5%B1%B1%E6%88%BF%E8%A9%A9%E9%9B%86

袁枚 : 随園文鈔 / 袁枚著他,愛知堂, 明18.11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5131

袁枚 : 随園文粋 / 袁枚著他,浪華書房, 明15.4[第1冊]巻之1-2
http://kindai.ndl.go.jp/info:ndljp/pid/895132

小倉山房詩集三十六卷 咸豐元年序 番禺謝氏梅花詩屋刊本
http://shanben.ioc.u-tokyo.ac.jp/main_p?nu=90434&order=rn_no&no=01703&im=0010016&pg=16

小倉山房文集 / 袁枚 [撰]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bunko11/bunko11_d0233/

随園文粋. 巻之1-6 / 袁枚 著 ; 高木熊三郎 訓点
http://archive.wul.waseda.ac.jp/kosho/bunko01/bunko01_01699/


秋水軒尺牘 (10) : 託楊樾庵謀館( 託謀館 )--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秋水軒尺牘 (10) : 託楊樾庵謀館( 託謀館 )--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春鴻絕影,芳訊稀通。頃晤香度,始知塞上青油,已安徐塌。前以一餅金函致省寓,度在文旆啟行之後,祈急取之無失。此間瓜代有期,行將解館,恃足下高居首要,一推一輓,不復屬望他人矣。

Reference:

《秋水軒尺牘》 許葭村 著,宋晶如 釋。 香港, 廣智書局, 1960
《雪鴻軒尺牘》 龔未齋 著,宋晶如 釋。香港, 廣智書局, 1965
《小倉山房尺牘》 袁枚著 , 江蔭香 註釋。香港 : 藝美圖書有限公司, 1966


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說文解字注序 : 王念孫

王念孫: 《 說文解字注 》序

《 說文 》之爲書,以文字而兼聲音訓詁者也。凡許氏形聲讀若,皆與古音相準。或爲古之正音,或爲古之合音。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循而考之,各有條理。不得其遠近分合之故,則或執今音以疑古音,或執古之正音以疑古之合音,而聲音之學晦矣。

 《 說文 》之訓,首列製字之本意,而亦不廢假借,凡言「 一曰 」及所引經,類多有之。蓋以廣異聞,備多識,而不限於一隅也。不明乎假借之指,則或據《 說文 》本字以改書傳假借之字,或據《 說文 》引經假借之字以改經之本字,而訓詁之學晦矣。
 
吾友段氏若膺,於古音之條理,察之精,剖之密,嘗爲《 六書音均表 》,立十七部以綜核之,因是爲《 說文注 》,形聲讀若,一以十七部之遠近分合求之,而聲音之道大明。 於許氏之說,正義、借義,知其典要,觀其會通;而引經與今本異者,不以本字廢借字,不以借字易本字,揆諸經義,例以本書,若合符節,而訓詁之道大明。

訓詁、聲音明而小學明,小學明而經學明,蓋千七百年來無此作矣。 若夫辨點畫之正俗,察篆隸之繁省,沾沾自謂得之,而於轉注假借之通例,茫乎未之有聞,是知有文字而不知有聲音訓詁也。其視若膺之學,淺深相去爲何如耶!

余交若膺久,知若膺深,而又皆從事於小學,故敢舉其犖犖大者,以告綴學之士云。嘉慶戊辰五月,高郵 王念孫序。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秋水軒尺牘 (9) : 與黃封三(求提挈 ) --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秋水軒尺牘 (9) : 與黃封三(求提挈) --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與黃封三(求提挈)

一番風信,幾度花飛,瞥眼春光,增人離索。老表兄遨遊塞外,得令郎隨侍蓮帷,晨昏分籌筆之勞,詩禮習趨庭之訓;而賢喬梓應時介福,尤無事鄙人贅頌也。

弟因人成事,跼促如轅下駒。刻思絕靷而馳,又無可爲昂首長鳴之地。兄固弟之伯樂也,苟不以駑劣而策之前焉,則千里康莊,騰驤有自矣。鞭長可及,望之望之!

Reference:

《秋水軒尺牘》 許葭村 著,宋晶如 釋。 香港, 廣智書局, 1960
《雪鴻軒尺牘》 龔未齋 著,宋晶如 釋。香港, 廣智書局, 1965
《小倉山房尺牘》 袁枚著 , 江蔭香 註釋。香港 : 藝美圖書有限公司, 1966



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秋水軒尺牘 (8) : 唁陳名山喪母(慰喪母並答謀事)-- --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秋水軒尺牘 (8) : 唁陳名山喪母(慰喪母並答謀事)-- --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西風落葉,正念故人。忽素簡遠來,驚知伯母大人仙逝,殊深感悼!

吾兄孝思純篤,必以乍違色養,爲百身莫贖之愆。然伯母音容雖邈,懿範猶存;況乎生盡其歡,沒盡其禮,於子職無少缺憾,亦可稍釋皋魚之痛矣。

弟以關河修阻,未獲親奉芻香,薄具楮儀,聊申奠醊,不足當徐生一束也。

九峯綜理元城幕務,十年淬礪,穎脫一朝,以兄至戚投之,諒無不允。如弟碌碌,恐難恃爲聲援耳。


Reference:

《秋水軒尺牘》 許葭村 著,宋晶如 釋。 香港, 廣智書局, 1960
《雪鴻軒尺牘》 龔未齋 著,宋晶如 釋。香港, 廣智書局, 1965
《小倉山房尺牘》 袁枚著 , 江蔭香 註釋。香港 : 藝美圖書有限公司, 1966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秋水軒尺牘 (7) 求南皮縣倪寫字( 催擲下法書聯幅並憶暢敍 )-- --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秋水軒尺牘 (7) 求南皮縣倪寫字( 催擲下法書聯幅並憶暢敍 )-- --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人日,拇戰屢北,而閣下得心應手,灑脫不凡,始知仙吏自有真也。

別後,時作碧天雲樹之想,奈以作嫁故,不獲趨瞻琴鶴,重整酒兵,悵結何似!法書聯幅,便望擲下。弟雖贈乏籠鵝,而大君子一諾千金,當不吝《 黃庭 》一卷也。

--
Reference:

《秋水軒尺牘》 許葭村 著,宋晶如 釋。 香港, 廣智書局, 1960
《雪鴻軒尺牘》 龔未齋 著,宋晶如 釋。香港, 廣智書局, 1965
《小倉山房尺牘》 袁枚著 , 江蔭香 註釋。香港 : 藝美圖書有限公司, 1966



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秋水軒尺牘 (6) 復朱鶴汀( 慰問腹疾並告知家鄉水災 )--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秋水軒尺牘 (6) 復朱鶴汀( 慰問腹疾並告知家鄉水災 )-- 上海世界書局 宋晶如注釋版

手書遙賁,知足下適患河魚之疾,造化小兒,何不仁乃爾!近日定占勿藥矣。

弟貧也非病。客自家鄉來者,道波臣爲虐,年穀不登。旅人無以自存,又重以內顧憂,如何如何!

足下作歸省計否?新涼入序,寄語加餐。

--
Reference:

《秋水軒尺牘》 許葭村 著,宋晶如 釋。 香港, 廣智書局, 1960
《雪鴻軒尺牘》 龔未齋 著,宋晶如 釋。香港, 廣智書局, 1965
《小倉山房尺牘》 袁枚著 , 江蔭香 註釋。香港 : 藝美圖書有限公司, 1966



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汪精衛 : 雙照樓詩詞稿(全)

汪精衛 : 《雙照樓詩詞稿》(全)
http://iamgordon.pixnet.net/blog/post/25090254
  
  將本書獻于中國讀書人士,而欲其蘇複本來理性情操,且欲惠諸慰藉與勉勵,以期開始個人生活之再發足、中國和平之新建設。此爲刊行本書者之企圖與願望矣。
  
  序
  
  兆銘作詩之旨,具見於小休集自序中。往歲曾仲鳴爲餘刊行詩集,已非餘所望;今者黑根祥作先生更爲譯之,則尤有非餘之所敢望者矣。

而黑根先生不惟譯之,且從而加以箋注,其爲之也至精且慎,餘雖未盡見其全稿,然每與黑根先生接談,知其屬筆之際,一字不苟,前此刊行之《小休集》有數位訛誤,未及校正,黑根先生亦爲一一指而出之,其審慎有如此者。

《小休集》後,續有所作,未及刊行,亦倂以付之黑根先生矣。嗟夫!數十年來,對於國事有志未逮,洵所謂“平生濟時意,枵落無所成”者,區區此篇,更何足勞齒頰,毋亦所謂留以爲三五朋好偶然談笑之資而已耳。
                        庚辰暮秋
   汪兆銘 謹識
  
  小休集序
  
  《詩》雲:“ 民亦勞止,汔可小休。” 旨哉斯言!人生不能無勞,勞不能無息,長勞而暫息,人生所宜然,亦人生之至樂也。而吾詩適成於此時,故吾詩非能曲盡萬物之情,如禹鼎之無所不象,溫犀之無所不照也,特如農夫樵子偶然釋耒弛擔,相與坐道旁樹陰下,微吟短嘯以忘勞苦於須臾耳。因即以 “ 小休 ” 名吾集雲。
        
             汪兆銘精衛自序
  
  小休集卷上
  
重九遊西石岩(岩在廣東樂昌縣城西北)

笑將遠響答清吟,葉在欹巾酒在襟。
天淡雲霞自明媚,林空岩壑更深沈。
茱萸棖觸思親感,碑版勾留考古心。
咫尺名山時入夢,偶逢佳節得登臨。

  此十四歲時所作
  棖:音成,觸動。
  
  
被逮口占(以下民國紀元前二年北京獄中所作)
  
啣石成癡絕,滄波萬里愁。
孤飛終不倦,羞逐海鷗浮。 啣:同“銜”。
姹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
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
青燐光不滅,夜夜照燕台。
  
  
  雜詩
  忘卻形骸累,靈台自曠然。狷懷得狂趣,新理出陳編。
  霜鬢侵何易,冰心抱自堅。舉頭成一笑,雲淨月華妍。
  
  
  獄中雜感
  西風庭院夜深沈,徹耳秋聲感不禁。伏櫪驊騮千里志,經霜喬木百年心。
  南冠未改支離態,畫角中含激楚音。多謝青燐慰岑寂,殘宵猶自伴孤吟。
  
  煤山雲樹總淒然,荊棘銅駝幾變遷。行去已無干淨土,憂來徒喚奈何天。
  瞻烏不盡林宗恨,賦鵩知傷賈傅年。一死心期殊未了,此頭須向國門懸。
  
  
  有感
  憂來如病亦綿綿,一讀黃書一泫然。瓜蔓已都無可摘,豆箕何苦更相煎。
  笳中霜月淒無色,畫裏江城黯自憐。莫向燕台回首望,荊榛零落帶寒煙。
  
  
  詠楊椒山先生手所植榆樹
  樹猶如此況生平,動我蒼茫思古情。千里不堪聞路哭,一鳴豈爲令人驚。
  疏陰落落無蟠節,枯葉蕭蕭有恨聲。寥寂階前坐相對,南枝留得夕陽明。
  附記 椒山先生以劾嚴嵩下獄,就義之歲手所植榆樹適活,數百年來無敢毀之者。相傳有神怪,殆有心人藉此以存甘棠之愛也。余所居獄室門前正對此樹,朝夕相接。民國六年重遊北京,獄舍已剗爲平地,惟此樹巋然獨存。 剗:音産,鏟。
  
  
  中夜不寐偶成
  飄然禦風遊名山,吐噏嵐翠陵孱顔。又隨明月墮東海,吹噓綠水生波瀾。
  海山蒼蒼自千古,我於其間歌且舞。醒來倚枕尚茫然,不識此身在何處。
  三更秋蟲聲在壁,泣露欷風自啾唧。群鼾相和如吹竽,斷魂欲啼淒複咽。
  舊遊如夢亦迢迢,半灺寒燈影自搖。西風羸馬燕台暗,細雨危檣瘴海遙。
  噏:同“吸”。
  
  
  秋夜 © 
  落葉空庭夜籟微,故人夢裏兩依依。風蕭易水今猶昨,魂度楓林是也非。
  入地相逢雖不愧,擘山無路欲何歸。記從共灑新亭淚,忍使啼痕又滿衣。
  此詩由獄卒轉輾傳遞至冰如手中,冰如持歸與展堂等讀之。伯先每讀一過,輒激昂不已。然伯先今已死矣,附記於此,以誌腹痛。
  
  
  夢中作
  朅來荒島上,極目海天明。心與孤帆遠,身如一棹輕。
  浪花分日影,石筍咽湍聲。漠漠平煙外,翛然白鷺橫。
  朅:音怯,句首助詞。 翛:音蕭。翛然:無拘束、超脫貌。
  
  
  大雪
  凍雲沈沈作天幕,直令萬象沈寥廓。朝來開戶忽大叫,瓊樓玉宇來相照。曇空自漠漠,四野何茫茫。飄如扁舟淩滄浪,銀濤萬頃搖光芒。又如花時歸故鄉,玉田藹藹素馨香。六花霏霏已奇絕,絢以朝霞助明滅。千里一白無纖塵,欲與冰壺爭皎潔。王母瓊漿真可咽,謝公屐齒應知惜。如何棄置道路隅,遂令泥土同狼藉。籲嗟乎莫怨雪成泥,雪花入土土膏肥,孟夏草木待爾而繁滋。
  
  
  見梅花折枝
  家在嶺之南,見梅不見雪。時將皴玉姿,虛擬飛瓊色。只今雪窖中,卻斷梅消息。忽逢一枝斜,相對歎奇絕。乃知雨雪來,端爲梅花設。煙塵一掃淨,皎皎出寒潔。清輝妙相映,秀色如可掇。香隨心共澹,影與神俱寂。藹藹含春和,稜稜見秋烈。
  俠士蘊沖抱,美人負奇節。孤根竟何處,念此殘枝折。忽憶珠江頭,花時踏寒月。
  
  
  寒夜背誦古詩,至“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美其詞意,爲進一解
  止水既無滓,流水亦無頗。渟爲百尺潭,蕩爲千層波。
  娟娟月自永,習習風微和。泠然識此意,欲和滄浪歌。
  
  見人析車輪爲薪,爲作此歌
  年年顛蹶南山路,不向崎嶇歎勞苦。只今困頓塵埃間,倔強依然耐刀斧。輪兮輪兮生非徂徠新甫之良材,莫辭一旦爲寒灰。君看擲向紅爐中,火光如血搖熊熊。待得蒸騰薦新稻,要使蒼生同一飽。
  
  
  除夕
  今夕複何夕,圜扉萬籟沈。孤懷戀殘臘,幽思發微吟。
  積雪均夷險,危松定古今。春陽明日至,不改歲寒心。
  
  悠悠一年事,歷歷上心頭。成敗亦何恨,人天無限憂。
  河山餘磊塊,風雨滌牢愁。自有千秋意,韶華付水流。
  
  
  獄簷偶見新綠口占
  初日枝頭露尚涵,春光如酒亦醰醰。青山綠水知何似?愁絕風前鄭所南。
  醰醰:音潭潭,酒醇濃。
  
  晚眺
  斜陽如胭脂,林木盡渲染。秀色自天然,桃李失其豔。白雲亦融洽,娟娟作霞片。晴空淨如拭,著此三兩點。春光如故人,醇醪醉深淺。感此太和心,臨風相繾綣。
  
  
  春晚
  向晚微風和,斜月明天邊。流雲受餘豔,漾作晴霞妍。
  長空舒霽碧,光景涵清鮮。感此春氣好,閑階自流連。
  
  衆鳥相往還,飛鳴時翩翩。如何我與君,離思徒纏綿。相去不咫尺,邈如隔雲煙。娟娟明月影,故故向人圓。何當若流星,一閃至君前。
  
  
  獄中聞溫生才刺孚琦事
  血鍾英響滿天涯,不數當年博浪沙。石虎果然能沒羽,城狐知否悔磨牙。
  須銜劍底情何暇,犀照磯頭語豈誇。長記越台春欲暮,女牆紅遍木棉花。
  
  
  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廣州之役,餘在北京獄中,偶聞獄卒道一二,未能詳也,詩以寄感
  欲將詩思亂閑愁,卻惹茫茫感不收。九死形骸慚放浪,十年師友負綢繆。
  殘燈難續寒更夢,歸雁空隨欲斷眸。最是月明鄰笛起,伶俜吟影淡於秋。
  
  珠江難覓一雙魚,永夜愁人慘不舒。南浦離懷雖易遣,楓林噩夢漫全虛。
  鵑魂若化知何處,馬革能酬愧不如。淒絕昨宵燈影裏,故人顔色漸模糊。
  
  
  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廣州之役,餘在北京獄中聞展堂死事,爲詩哭之,才成三首,複聞展堂未死,遂輟作
  馬革平生志,君今幸已酬。卻憐二人血,不作一時流。
  忽忽餘生恨,茫茫死後憂。難禁十年事,潮上寸心頭。
  
  落落初相見,無言意已移。弦韋常互佩,膠漆不曾離。
  杜鑱朝攜處,韓檠夜對時。歲寒樂相共,情意勝連枝。
  
  日日中原事,傷心不忍聞。賦懷徒落落,過眼總紛紛。
  蝙蝠悲名士,蜉蝣歎合群。故園記同眺,愁絕萬重雲。
  
  
  感懷
  士爲天下生,亦爲天下死。方其未死時,怦怦終不已。宵來魂躍躍,一騖三萬里。山川如我憶,相見各含睇。願言發清音,一爲洗塵耳。醒來思如何,斜月淡如水。
  騖:音霧,迅速。
  
  
  述懷
  形骸有死生,性情有哀樂。此生何所爲,此情何所讬。嗟餘幼孤露,學殖苦磽確。蓼莪懷辛酸,菜根甘澹泊。心欲依墳塋,身欲棲岩壑。憂患來薄人,其勢疾如撲。一朝出門去,萬里驚寥落。感時積磊塊,頓欲忘疏略。鋒鋩未淬厲,持以試盤錯。蒼茫越關山,暮色照行橐。瘴雨黯蠻荒,寒雲蔽窮朔。山川氣悽愴,華采亦銷鑠。愀然不敢顧,俯仰有餘怍。遂令新亭淚,一灑已千斛。回頭望故鄉,中情自惕若。尚憶牽衣時,謬把歸期約。蕭條庭前樹,上有慈烏啄。孤姪繈褓中,視我眸灼灼。兒乎其已喻,使我心如斫。沈沈此一別,剩有夢魂噩。哀哉衆生病,欲救無良藥。歌哭亦徒爾,搔爬苦不著。針砭不見血,痿痺何由作。驅車易水傍,嗚咽聲如昨。漸離不可見,燕市成荒寞。悲風天際來,驚塵暗城郭。萬象刺心目,痛苦甚炮烙。恨如九鼎壓,命似一毛擢。大椎飛博浪,比戶十日索。初心雖不遂,死所亦已獲。此時神明靜,蕭然臨湯鑊。九死誠不辭,所失但軀殼。悠悠檻穽中,師友嗟已邈。我書如我師,對越凜矩矱。昨夜我師言,孺子頗不惡。但有一事劣,昧昧無由覺。如何習靜久,輒爾心躍躍。有如寒潭深,潛虯自騰轢。又如秋飈動,鷙鳥聳以愕。百感紛相乘,至道終隔膜。悚息聞師言,愧汗駭如濯。平生慕慷慨,養氣殊未學。哀樂過劇烈,精氣潛摧剝。餘生何足論,魂魄亦已弱。痌瘝耿在抱,涵泳歸沖漠。琅琅讀西銘,清響動寥廓。
  磽:音敲,1.土地貧瘠2.堅硬3.薄(不豐厚);“確” 字亦有此三種意義。
  痺:同“痹”。 穽:音井,1.地牢2.陷阱3.圈套。
  矱:音約,尺度。 轢:音力,1.滾,壓2.欺淩3.越,超過。
  痌:音通,同“恫”,痛。 瘝:音官,病患,疾苦。
  
  
  獄卒持山水便面索題
  西風無地著蘭根,未讀黃書已斷魂。細雨瀟瀟夢何處,江東雲樹擁孤村。
  
  
  登鼓山(以下民國元年)
  登山如登雲,盤紆千仞上。寥寥萬松陰,惟聽疏蟬響。
  
  
  太平山聽瀑布(山在南洋馬來半島)
  山徑無人燕自鳴,椰陰瑟瑟弄新晴。隔林遙聽潺湲起,猶作宵來風雨聲。
  
  泠然清籟在幽深,如見畸人萬古心。流水高山同一曲,天風惠我伯牙琴。
  
  雙峽如花帶雨開,臨流顧影自徘徊。幾疑天上銀河水,來作人間玉鏡臺。
  
  一片淪漪不可收,和煙和雨總無愁。何當化作岩中石,一任清泉自在流。
  
  
  印度洋舟中
  低首空濛裏,心隨流水喧。此生原不樂,未死敢雲煩。
  淒斷關河影,蕭條羈旅魂。孤蓬秋雨戰,詩思倩誰溫?
  
  燈影殘宵靜,濤聲挾雨來。風塵隨處是,懷抱幾時開。
  肱已慚三折,腸徒劇九迴。勞薪如可爇,未敢惜寒灰。
  
  
  舟泊錫蘭島,至古寺觀臥佛,憩寺前大樹下,導者雲此樹已二千年,佛曾坐其下說法
  
  寺前有奇樹,婆娑二千年。枝條方秀髮,馨香因風傳。我來坐其下,久久已忘言。梵唄來空壇,其聲柔以綿。感此傷我心,哀吟滿山川。回頭問臥佛,爾乃能安眠?問佛佛不應,自問亦茫然。荒山曠無人,玄雲渺無邊。嗒然俯潭影,輕陰蕩清圓。
  
  
  曉煙(以下民國三年)
  槲葉深黃楓葉紅,老松奇翠欲拏空。朝來別有空濛意,只在蒼煙萬頃中。
  
  初陽如月逗輕寒,咫尺林原成遠看。記得江南煙雨裏,小姑鬟影落春瀾。
  
  
  晚眺
  綿綿遠樹低,渺渺長河直。新月受餘霞,流光如琥珀。
  
  蕭瑟郊原蘆荻風,予懷渺渺淡煙中。斜陽入地無消息,惟見餘霞一抹紅。
  
  
  歐戰既起,避兵法國東北之閬鄉。時已秋深,益以亂離,景物蕭瑟。出門偶得長句
  修竹三竿小閣前,平臺一角屋西偏。園荒知爲耰鋤棄,地僻應無烽火傳。
  宿霧初陽涼似月,迴風斜雨蕩如煙。秋來未便悲搖落,卻爲黃花一悵然。
  耰:音憂,一種農具,形如榔頭,用於擊碎土塊,平整土地。
  下帷長日未窺園,偶趁秋晴出郭門。風景不殊空太息,江山如此更何言。
  殘陽在地林鴉亂,廢壘無人野兔尊。欲上危樓還卻步,怕將病眼望中原。
  
  
  紅葉
  不成絢爛只蕭疏,攜酒相看醉欲扶。得似武陵三月暮,桃花紅到野人廬。
  
  無定河邊日已昏,西風刀翦更銷魂。丹楓不是尋常色,半是啼痕半血痕。
  
  
  再賦紅葉
  澹秋顔色勝穠春,卻爲飄零暗愴神。風妒霜憐兩無謂,不辭泛菊慰靈均。
  
  
  三賦紅葉
  剗地西風萬木殘,滋蘭樹蕙悔無端。楓林不是湘妃竹,誰染啼痕點點斑?
  
  
  四賦紅葉
  疏林亦有斜陽意,都爲將殘分外妍。留得娟娟好顔色,不辭岑寂晚風前。
  
  
  坐雨
  荒原遠樹欲浮天,黃葉聲中意渺然。爲問閑愁何處去,西風吹雨已如煙。 '
  
  
  譯佛老里昂寓言詩一首
  東風和且平,衆木繁其枝。夜來有微雨,初日還遲遲。在此春光中,不樂將何爲?東顧有牧場,碧草生離離。一羊蹶而趨,一犬還相隨。宛然兄若妹,情好相依依。阿妹今不歡,流淚如綆糜。嗚咽語阿兄,吾生其何之。我聞造物者,用意無偏私。跂行與喙息,所適惟其宜。如何兄與我,長日爲人覉。阿兄啖餘糧,辛勤守房帷。晝防暴客至,夕畏穿窬窺。小變起不虞,生死還相持。何以報忠貞,惟有鞭與笞?主人有嬌子,蹴踏供娛嬉。慴伏敢枝梧,中慚語阿誰。至今撫瘡痏,毛血猶參差。阿兄既不辰,阿妹尤童癡。撏我膚中毛,織彼篝中衣。奪我懷中乳,哺彼褓中兒。可憐曳行田,撾策來無時。雨淋與日炙,狼藉成枯骴。曉行庖廚下,碧血驚淋漓。群饕口流沫,談笑酬號嘶。伯叔與諸姑,赫然在盤彜。死睫不敢看,驚趺不能移。投地有餘骨,封狼朵其頤。孤墳在何許,溝水流殘脂。生也爲人奴,死也爲人犧。皇皇此一息,命矣其何辭!阿兄聞妹言,憮然止其哭:弱者未雲禍,強者未雲福。與其作刀俎,毋寧爲魚肉。 慴:音懾,恐懼。 骴:音呲,鳥獸殘骨。
  佛氏此詩,天下之自命爲強者皆當愧死。顧吾以爲弱肉強食,強者固有罪矣,即弱者亦不爲無罪。罪惡之所以存於天地,以有施者即有受者也。苟無受者,將于何施?是又願天下之自承爲弱者一思之也。 iS
  (都朗有一山羊,記述一小山羊遇一狼,自分必死,然與之惡鬥至力盡始已。文甚奇妙,而用意可與此詩相發明,暇日當更譯之。――此段見於曾仲鳴本)
  
  自都魯司赴馬賽歸國留別諸弟妹
  十年相約共燈光,一夜西風雁斷行。片語臨歧君記取,願將剛膽壓柔腸。
  六月與冰如同舟自上海至香港,冰如上陸自九龍遵廣九鐵道赴廣州歸甯,余仍以原舟南行,舟中爲詩寄之(以下四年)
  悵望孤煙嫋驛樓,零丁我亦泛扁舟。天涯不用遙相問,一樣輪聲一樣愁。
  
  一去匆匆太可憐,只餘巾影淡於煙。風帆終是無情物,人自回頭舟自前。
  
  沈沈清夜欲生寒,倚遍迴闌意未安。遙想簷花燈影裏,正攜小妹話團圞。
  
  難得抛書一晌眠,夢回燈蕊向人妍。此時情況誰知得?依舊濤聲夜拍船。
  
  
  鴉爾加松海濱作(以下五年)
  朝行松林中,初陽含芬芳。晚行松林中,新月生清涼。林外何所有?白沙浩如霜。沙外何所見?海水青茫茫。遙山三兩重,淡如紙屏張。明帆四五片,輕若沙鷗翔。海風以時來,松籟因之揚。和我讀書聲,空穀生琅琅。藉此碧苔茵,如在白雲鄉。清遊不可負,哦詩慚孟光。
  
  
  六年一月自法國度海至英國,複度北海,曆挪威、芬蘭至俄國京城彼得格勒,始由西伯利亞鐵道歸國。時歐戰方亟,耳目所接皆征人愁苦之聲色。書一絕句寄冰如(以下六年)
  野帳冰風冷鬢須,鄜州明月又何如?天涯我亦仳離者,莫話深愁且讀書。
  
  
  西伯利亞道中寄冰如
  我如飛雪飄無定,君似梅花冷不禁。回首時晴深院裏,滿裾疏影伴清吟。
  
  
  遊昌平陵
  昌平園寢鬱參差,想見塵清漠北時。地老天荒終有恨,山環水抱亦無奇。
  銅駝魏闕蕪仍沒,石馬昭陵汗已滋。索與虯松同醉倒,不須惆悵讀碑辭。
  長陵殿前有一松偃地上,俗稱之曰“臥龍松”,旁植一碑,清乾隆間制,具道愛護勝朝陵寢之意。
  
  
  廣州感事
  獵獵旌旗控上游,越王台榭只荒邱。一枝漫向鷦鷯借,三窟誰爲狡兔謀。
  節度義兒良有幸,相公曲子定無愁。過江名士多於鯽,只恐新亭淚不收。
  
  
  十二月二十八日雙照樓即事
  雙照樓頭月色新,清輝如慶比肩人。梅花雪點溫詩句,疏影橫斜又滿身。
  
  
  舟出吳淞口作(以下七年)
  燈影柁樓起夕陰,早秋涼氣感人心。愁生庾信江南賦,意遠成連海上琴。
  明月不來天寂寂,繁霜初下夜沈沈。塊然亦自成清夢,三兩疏星落我襟。
  
  冰如薄遊北京,書此寄之
  坐擁書城慰寂寥,吹窗忽聽雨瀟瀟。遙知空闊煙波裏,孤棹方隨上下潮。
  
  彩筆飛來一朵雲,最深情語最溫文。燈前兒女依依甚,笑頰微渦恰似君。
  
  北道風塵久未經,愁心時逐短長亭。歸來攜得西山秀,螺髻蛾眉別樣青。
  
  
  展堂養屙江之島,餘往省之,留十日歸。舟中寄以此詩
  平原秋氣正漫漫,步上河梁欲別難。彈指光陰彌可戀,積胸磊塊未能歡。
  巢成苦被飛鴞妒,露重遙知落雁寒。久立櫓聲帆影裏,不辭吹浪濕衣單。
  
  
  太平洋舟中玩月。達爾文嘗雲月自地體脫卸而出,其所留之窪痕即今之太平洋也。戲以此意搆爲長句
  地球一角忽飛去,留得茫茫海水平。卻化月華臨夜靜,頓令波影爲秋清。
  單衣涼露盈盈在,短鬢微風渢渢生。斗轉參橫仍不寐,要看霞采半天明。
  渢渢:1.音凡凡,象聲詞,形容婉轉悠揚之樂歌。2.音逢逢,象聲詞,宏大的聲音。
  
  
  重九日謁五姊墓
  倉猝別吾姊,從茲生死殊。風塵久憔悴,魂夢屢驚呼。
  荷鍤憂仍大,聞砧淚易枯。斜陽趣歸去,回首斷墳孤。
  
  
  自上海放舟,橫太平洋經美國赴法國,舟中感賦(以下八年)
  一襟海氣暈成冰,天宇沈沈叩不譍。缺月因風如欲墜,疏星在水忽生稜。
  聞歌自愧隅常向,讀史微嫌淚易凝。故國未須回首望,小舟深入浪千層。
  譍:同“應”。
  
  
  舟中曉望
  朝霞微紫遠天藍,初日融波色最酣。正是暮春三月裏,鶯飛草長憶江南。
  
  
  舟次檀香山書寄冰如
  烏篷十日風兼雨,初見春波日影融。家在微茫蒼靄外,舟行窈窕綠灣中。
  鸞飄鳳泊年年事,水秀山明處處同。雙照樓中人底似?莫教惆悵首飛蓬。
  
  
  春日偶成
  孤筇隨所之,窈窕至林穀。泉聲流不斷,悽愴動心曲。山徑隱薜蘿,攀陟氣才屬。微生寄片石,千里集吾目。初陽被綠草,天氣清且淑。繁花何茫茫,紅紫自成簇。飛鳥既睍睆,遊人亦雝穆。大塊富文藻,當春更蕃沃。勢如決巨浸,萬物盡淹覆。奇愁定何物,百計不可逐。惘惘情未甘,靡靡行已足。欲語苦口噤,微風振林木。
  睍睆:音限晚,鳥色美好貌或鳴聲清圓。 雝:同“雍”。
  
  比那蓮山雜詩
  比那蓮山在法國南部,與西班牙接壤。冰如嘗以暑假一攬其勝,歸國後時時爲餘言之。八年夏,重至法國,因與方、曾兩家姊妹弟甥往遊,足迹所及皆冰如舊經行地也,得詩數首以寄冰如。
  山中即事
  沈沈萬山中,泉聲鳴不已。心逐野雲飛,忽又墜溪水。山坳聚林木,衆綠光薿薿。纖草織平茵,小花間藍紫。怡然相坐語,間亦恣遊戲。小妹捉蚱蜢,荊棘創其指。一笑釋自由,驚飛側雙翅。 薿:音擬,薿薿,茂盛貌。
  
  遠山
  遠山如美人,盈盈此一顧。被曳蔚藍衫,嬾裝美無度。白雲爲之帶,有若束縑素。低鬟俯明鏡,一水澹無語。有時細雨過,輕渦生幾許。有時映新月,娟娟作眉嫵。我聞山林神,其名曰蘭撫。誰能傳妙筆,以匹洛神賦。
  
  西班牙橋上觀瀑
  翠岩碧嶂相周遮,遠看瀑勢如長蛇。下馳嶔奇犖確之峻阪,又若以風爲馬雲爲車。蒼崖崩摧大壑裂,峭壁削成愁嶄絕。惟餘怪石鬱嵯峨,錯落水中猶杌隉。石齒咽波波不定,沸白渟藍紛複整。浪花蹴起入長空,散作四山煙雨影。輕煙細雨微濛中,熚然受日橫長虹。行人拍手眼生纈,餘光反映松林紅。據石臨流自欹側,斷橋小樹如相識。瀼瀼零露洗肺肝,淅淅微寒生鬢髮。由來泉水在山清,莽莽人間盡不平。風雷萬古無停歇,和我中宵悲嘯聲。
  嶔:音侵,山勢高峻。 熚:音畢,1.火貌 2.象聲詞。 瀼瀼:音穰穰,盛貌。
  
  曉行山中書所見寄冰如
  初陽在翠壁,爛熳不可明。熠熠朝露晞,依依白雲晴。積雪冒遙岑,靉靆生光明。煙光澹欲盡,山夢如初醒。綠葉紛葳蕤,爗然發其瑩。幽花與長松,一一生奇馨。行行至水源,屏峰入眉青。石筍咽流泉,涼風自泠泠。頹岩有嘉樹,虧蔽若危亭。塊然倚之坐,睍睆聞流鶯。遐思素心人,莓苔屐曾經。作詩道相念,歌罷心怦怦。
  睍睆:音限晚,鳥色美好貌或鳴聲清圓。 爗:同“曄”。
  
  
  題蘖莊圖卷
  儒家重飾終,墨子論薄葬。事人與明鬼,於義各有當。
  儒者言事人,故以死爲人生最痛之事,其喪禮隨以重;墨者言明鬼,則體魄非所深戀,故主薄葬:皆其學說根據使然也。
  
  杯棬與手澤,惓惓不能忘。所以鼎湖人,涕淚收弓裳。
  口手之澤猶不忍棄,況父母之遺體乎?此孟子所以謂:孝子仁人之葬其親,必有道也。
  棬:音quān,屈木製成的盂。 惓惓:音拳拳,忠謹,懇切。
  
  漢文恭儉主,石槨生汍瀾。達哉張釋之,妙喻錮南山。 汍:音完,汍瀾,泣貌。
  
  景純詠遊仙,意欲翔寥廓。如何著葬書,所志在糟粕。
  葬親爲仁人孝子所不能免。然死不欲朽,其用心已可笑;而堪輿家言,則直陷於罪戾矣!景純猶不免,蓋此風至魏晉而始盛也。
  
  蘖莊山水好,此意真綿綿。佇看松與竹,一一長風煙。
  蘖莊主人辟數弓之地以爲墳園,舉族葬於斯,既不多奪生人耕植之地,又擺脫一切堪輿家言,且其地山川映帶,松竹蔚然,風景宜人。以圖卷索題,餘喜其有改良社會風俗之志,故爲題詩數首如右。
  
  鄧尉山探梅口占(以下九年)
  林外春山斷複延,泮冰池水乍涓涓。田家籬落欹疏處,一樹紅梅分外妍。
  
  湖光如雪靜無聲,掩映梅花更有情。山路紆回行不盡,冷吟才了暗香生。
  
  
  林子超葬陳子范於西湖之孤山,詩以記之
  民國二年春,江色朝入檻。我從張靜江,初識陳子範。容貌既溫粹,風神亦夷澹。于中鬱奇氣,如山不可撼。落落語不煩,沈沈心已感。至今寤寐間,光采猶未減。嗚呼夜漫漫,衆生同黯黮。束身作大炬,燭破群鬼膽。勞薪忽已爇,驚淚不能斬。故人有林君,收骨入深坎。秋墳郁相望,楊花白如 。下車苦腹痛,絮酒致煩憯。
  黮:音憚,不明貌。 憯:音慘,慘痛,憂傷。
  
  
  遊莫干山 )
  初看山腳斜陽黃,漸聞涼風颯颯鳴高岡。炊煙漸上雲漸合,頓使山無遠近皆蒼茫。夜上峰頭天已黑,缺月疏星氣蕭瑟。寥天忽跳赬虯珠,斑駁林巒半蒼赤。披衣起立明霞中,朝氣撲面生沖融。群山起伏何止千萬曡,修竹掩映何止千萬叢。沈沈黝色黯雲壑,瑟瑟清影明嵐峰。泉流澗中鳴不斷,其聲欲與風葉同琤瑽。平生愛竹已成癖,三竿兩竿青亦得。只今身已入山深,雖白雲鄉不此易。流長不洗孫楚耳,峰青不蠟阮孚屐。一角茅簷對遠山,此心清似長天色。
  赬:音瞠,淺紅色。 曡:同“疊”,即疊。
  
  
  廬山雜詩
  廬山之美,未易以言語形容也。蘇子瞻入廬山不欲作詩,良非無故。然子瞻終不能不作,殆所謂情不自禁者歟!余九年夏入廬山,感懷世事,郁伊寡歡,然山色水聲接於耳目,亦得暫開懷抱。所爲詩悲愉雜陳,稱心而出,蓋非以寫廬山,特以寫廬山中之一我而已。廬山有知,當不患其唐突耳。 e
  曉起 © 
  空山朝氣來撲人,清似初秋藹似春。殘月曙星相映處,瓊樓終古不生塵。
  
  佛手岩飲泉水
  岩葉因風響碧廊,秋花絡石意深長。自慚肝肺無由熱,尚爲冰泉進一觴。
  
  水石月下
  曡巘沈沈冷翠生,樛枝危石勢相縈。此心靜似山頭月,來聽清泉落澗聲。
  曡:同“疊”,即疊。 樛:音居,樹木向下彎曲。
  
  登天池山尋王陽明先生刻石詩,于叢薄中得之
  拄杖撞天志不回,斷碑一角臥荒台。依然風雨霾山下,手剔莓苔只自哀。
  
  自神龍宮還天池峰頂宿
  抵死潛虯不起淵,松根抉石出飛泉。星繁風緊蕭蕭夜,獨傍天池望鐵船。
  鐵船:峰名,與天池相對。
  
  含鄱嶺上小憩松下,既醒,白雲在衣袂間,拂之不去
  蟬咽松風日影涼,山屏水枕夢初長。白雲紉作秋蘭佩,從此襟頭有異香。
  
  行蓮花穀最高處
  峰勢阽危人影孤,天風颺發粟生膚。偶從雲罅窺人世,赭是長江碧是湖。
  阽:音電,危險
  
  廬山風景佳絕而林木鮮少,爲詩寄慨
  岩谷春來錦繡舒,煙蕪蕭瑟正愁予。樓臺已重名山價,料得家藏種樹書。
  
  廬山瀑布以十數,飛流渟淵各有其勝。餘輩攀躋所至,輒解衣游泳其間,至足樂也
  浪花無蒂自天垂,石氣清寒蘚不滋。夜半素娥初墮影,冰肌玉骨最相宜。
  
  五老峰常爲雲氣蒙蔽,往遊之日,風日開朗,豁然在目
  席捲煙雲萬壑醒,長松偃蓋盡亭亭。狂生剩有窮途淚,五老何緣眼尚青。
  
  開先寺後有讀書台。杜甫詩雲:“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蘇軾詩亦雲:“匡山頭白好歸來”。餘登斯台,有感其言,因爲此詩。余所謂“歸來”與杜蘇所雲不同也
  殘陽明滅讀書台,萬樹鵑聲次第催。占得匡山一片石,未妨頭白不歸來。
  
  屋脊嶺爲廬山最高處,餘行其上,但見群峰雜遝,來伏足下。倚松寂坐,俛視峰色明滅無定,蓋雲過其上所致也 遝:同“遝”
  楚尾吳頭入望微,近天草樹靜秋暉。群峰明滅渾不定,爲有孤雲頭上飛。
  
  王思任遊記稱:嘗於五老峰頭望海綿萬里。餘雖不敢必,亦庶幾遇之。八月二日晨起倚欄,山下川原平時歷歷在目,至是則滿屯白雲,浩然如海,深不見底,若浮若沈。日光俄上,輝映萬狀,其受日深者,色通明如琥珀,淺者暈若芙蕖。少焉,英英飛上,繽紛山谷間,使人神意爲奪。古人真不我欺也
  風似生毛日似鱗,俛看人世失緇磷。海綿忽作天花散,釀出千岩萬壑春。
  
  晚晴雲霞清豔殊絕
  峰銜餘日變秋顔,澹彩流天麗且閑。自是空山風景澈,雲霞原不異人間。
  
  十一月八日自廣州赴上海舟中作
  鷗影微茫海氣春,雨收餘靄碧天勻。波凝綠蟻風無翼,浪蹙金蛇月有鱗。
  始信瓊樓原不遠,卻妨羅韤易生塵。鐘聲已與人俱寂,袖手危闌露滿身。
  
  
  生平不解作詠物詩,冬窗晴暖,紅梅作花,眷然不能已於言
  鶴瞑髹欄日上遲,南枝紅影靜中移。由來瀟灑出塵者,定有芳華絕世姿。
  風骨轉教添娬媚,冬心聊複寄沖夷。與君冰雪周旋久,欲近脂香似未宜。
  娬:同“嫵”
  
  朝霞和雪作肌膚,更把宮砂漬臂腴。火齊光芒嬌欲吐,水沈香氣暗相濡。
  終留玉潔冰清在,自與嫣紅姹紫殊。底事凝脂生薄暈,似聞佳壻是林逋。
  
  小休集卷下
  
  
  十年三月二十九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下作(以下十年)
  飛鳥茫茫歲月徂,沸空鐃吹雜悲籲。九原面目真如見,百劫山河總不殊。
  樹木十年萌蘖少,斷篷萬里往來疏。讀碑墮淚人間事,新鬼爲鄰影未孤。
  墓邇執信塚,故末句雲然。
  
  
  晨起捲簾,庭蘭已開
  香入疏簾意尚猜,驚看玉立久徘徊。初陽欲襮幽花豔,更遣微風澹蕩來。
  襮:音博,暴露
  
  
  初夏即事寄冰如
  拂拭書城不染塵,瓶花旖旎有餘春。開編真似逢知己,得句還愁後古人。
  梅雨池塘魚自樂,楝花簾幕燕初馴。近來何事關心最?一紙書來萬里親。
  
  
  入吳淞口
  塞外空吟物候新,霏霏寒雨不成春。扁舟拏入吳淞口,芳草江南綠已勻。
  
  
  還家
  兼旬作客又還家,稚子迎門笑語譁。步上小樓餘惘惘,春風鬢影在天涯。
  
  
  江樓秋思圖爲柳亞子題
  日暮倚江樓,問君何所思?蕭蕭天地間,秋風來以時。君如王仲宣,瑰麗多文詞。江山本吾土,俛仰聊自怡。知不因登樓,而興遊子悲。君如張季鷹,不爲好爵糜。家在蓴鱸鄉,何以樂棲遲。知不因秋風,慨然始懷歸。向晚天氣佳,叢菊盈東籬。有石宜彈琴,有酒宜賦詩。舍此忽有念,兀兀將何爲?由來賢哲人,萬感積心期。莛鍾偶然值,一縱不可覊。有如雲生石,因風自逶迤。又如絲出繭,映日成離披。其來既無端,其去亦無倪。君既不能名,我亦不自知。蘆渚煙漫漫,水遠天低垂。望門投止者,躑躅將何依。安得爲蘆花,毋使悲鴻罹。楓林霜斑斑,有若別淚滋。世間諸兒女,一例傷乖離。安得爲紅葉,宛轉與通辭。秋光渺無際,秋思亦如之。茫茫良自失,喋喋恐非宜。不如酌美酒,與君盡一卮。
  
  
  爲餘十眉題鴛湖雙棹圖
  鴛鴦湖上泛鴛鴦,煙雨樓頭未夕陽。情似春潮無畔岸,思如幽草有芬芳。
  驚鴻照影空回首,別鶴流聲易斷腸。羅韈淩波原一瞬,只宜畫裏與端詳。
  
  
  十月二十四日過西湖
  不晴不雨只陰陰,此日西湖倦色侵。孤塔偶從雲外見,好山如在夢中尋。
  幽懷自樂波光澹,清嘯遙隨谷籟沈。掉到水心亭下泊,半林黃葉識秋深。
  
  
  十一月二十四日再過西湖
  臨流莫笑影婆娑,一月西湖得再過。煙歛波光如薄睡,日融山色似微酡。
  疏鍾渡水無歧籟,落木攢空有靜柯。短棹夷猶亦徒爾,累他蘆雁戒心多。
  
  
  夜坐(以下十三年)
  雲月吐還翳,餘光猶在林。窅然見流水,萬壑自沈沈。
  老柏作人立,松風時一吟。寒生知坐久,茗椀靜愔愔。 愔愔:音因,安詳和悅貌。
  
  
  西山紀遊詩
  數年以來,李石曾先生在北京西山從事農林,並開創學校暨天然療養院,餘數得音訊,而未獲一臨其境爲憾。十三年春日,餘以事潛入北京,因得抽暇暢遊西山,爲詩紀之,得若干首。
  
  始出西直門,曆西山至溫泉村宿
  郊行值春陰,群峰隱如簇。玄雲豁天際,蒼翠忽在目。西山多爽氣,風物至蕃沃。溫泉更幽絕,一水戛鳴玉。依山結村落,高下見茅屋。初日絢平林,春氣溫以淑。兒童讀書聲,若與田歌續。桃李已微華,馨香采盈匊。樹木與樹人,爲日常不足。禽聲繁且和,萬彙盡涵育。逶迤登小丘,曠衍眺平陸。居庸屹相向,蕭爽動心曲。
  
  登金山憩金仙庵
  列岫隱蒼煙,傾崖響玉泉。澄心寄丘壑,遠目隘幽燕。
  危石下無地,孤松夐在天。名山新事業,佇看集群賢。 夐:音xiòng,遠
  
  宿碧雲寺
  鴉影落寒山,鐘聲出遠寺。行行知漸近,已見碧雲起。石闕何嵯峨,寶塔五星聚。孤標不可即,如出碧雲際。奇松生石罅,老柏影交翠。朱垣隱複現,又在碧雲裏。憶昨遊溫泉,水聲清在耳。複攬金山勝,遠目盡千里。得此信三絕,可以歎觀止。名山宜講學,合併真與美。東風動絃歌,山水益輝媚。結鄰有故人,相見各歡喜。茅屋三兩椽,魂夢得所寄。夜來臨水坐,疏星耿林翳。語默成自然,夜氣清且旨。作詩以自幸,亦以勞吾子。
  
  碧雲寺夜坐
  餘霞滅天際,山寺漸沈黑。方庭蓄萬綠,一一潑濃墨。岩壑入黝冥,深沈不可測。泉聲出萬寂,流遠韻更徹。似聞穿林去,邂逅澗中石。微風一吹蕩,松籟與之洽。坐久夜逾明,纖月吐雲隙。幽輝才半林,樹影清可織。棲鴉枝不動,想象夢魂適。幽景信難摹,苦吟終未得。
  
  
  再登金山桃杏花已盛開
  新綠麥繡野,輕黃柳拂池。別來能幾何,春光已如斯。金山累千步,步步見花枝。山勢有盤陀,花開無參差。山色間紺碧,花光涵絳緋。清輝一相映,百丈成虹霓。隨花入山去,花與人逶迤。回看乍來處,萬樹煙霏霏。
  
  白松
  秀林有奇松,玉樹差可擬。孤高更皎潔,抗節比君子。歲寒饜霜雪,顔色亦相似。亭亭明月中,清影了無翳。臨風得相見,繾綣不能已。何當如翠禽,樂此一枝寄。
  
  
  秋夜
  心似銀河凝不流,涼螢的皪破林幽。桐陰漸薄松陰老,倂送秋聲入小樓。
  
  狼藉書城獺祭頻,夜涼燈味乍相親。閑愁不爲西風起,自倚江樓念遠人。
  
  澹月疏星夜氣清,遙聞砧杵動層城。微蟲不與無衣事,也作人間促織聲。
  
  策策西風萬木秋,玉簫哀怨未能收。繁星點點人間淚,聚作銀河萬古流。
  
  
  歲暮風雪,忽憶山中梅花,往視之,已盛開矣
  籬角相逢風雪侵,歲寒彌見故人心。別時情緒君能記,醉後疏狂我不禁。
  如接笑言禪思定,微聞薌澤綺懷深。林間滿地橫斜月,願讬苔枝似翠禽。
  
  
  十月二十九日月下作(以下十四年)
  人似歸鴉暫息翰,玉山秋色靜中看。長飈一掃遊氛盡,才識冰輪照膽寒。
  
  
  除夕
  冰雪滿天地,老梅能作花。孤松青不已,相爲導春華。
  落落心如見,依依景未斜。及時惟努力,攬物莫長嗟。
  
  
  入峽(以下十五年)
  入峽天如束,心隨江水長。燈搖深樹黑,月蘸碎波黃。
  岸偪鼯聲縱,岩陰虎迹藏。檝歌誰和汝,風竹夜吟商。
  
  
  出峽 ©  
  出峽天如放,虛舟思渺然。雲歸新雨後,日落晚風前。
  波定魚吞月,沙平鷺隱煙。綠陰隨處有,可得枕書眠。
  
  舊曆元旦經白雲山麓書所見
  農隙人家靜且慵,飯餘箕踞領東風。宜春帖子尋常見,點綴柴門特地紅。
  
  村兒綠袴女紅妝,分得黃柑著意嘗。卻道城中風物好,不知身在白雲鄉。
  
  泥潦縱橫叱犢行,老農辛苦足平生。今宵一酌屠蘇酒,坐聽家家爆竹聲。
  
  
  雜詩
  春花繡平林,絳跗映青條。初日揚其輝,零露猶未消。惟彼蝶與蜂,振翅何逍遙。食宿衆芳間,蕊粉還相調。取之亦已廉,報之不辭勞。東風亦良媒,鳴條一何驕。
  跗:音富,條狀物的末端
  
  
  郊行
  溶溶新綠漲晴川,鸂鶒依蒲自在眠。行過小橋餘惘惘,梨花似雪柳如煙。
  
  
  即事
  暮春三月雨滂沱,敗壁頹簷暗薜蘿。鳥雀亦如人望治,晴光才動樂聲多。
  
  
  題畫
  羃錦籠香好護持,宛然金屋貯蛾眉。何如手種千竿竹,翠羽紅襟自滿枝。
  
  
  病中讀陶詩
  攤書枕畔送黃昏,淚濕行間舊墨痕。種豆豈宜雜荒穢,植桑曾未擇高原。
  孤雲靉靉誠何讬,新月依依欲有言。山澤川塗同一例,人生何處不籠樊。
  
  病懷聽盡雨颼颼,斜日柴門得小休。抱節孤松如有傲,含薰幽蕙本無求。
  閒居始識禽魚樂,廣土終懸霜霰憂。暫屏酒尊親藥裹,感因苦口致深尤。
  
  
  病起郊行
  病骨樂與瘦筇俱,疏陰漏日午晴餘。覓新詩似驢旋磨,溫舊書如牛反芻。
  岸幾羅花村舍靜,峰屏襯樹行人疏。林深足繭思小憩,啼鳥一聲真起予。
  
  
  十七日夜半雨止,月色掩映庭竹間
  竹間微雨濕幽輝,萬影參差欲上衣。今夜姮娥意愁絕,玉顔和淚減腰圍。
  
  春晴
  宵來魂夢帖,一枕足雨味。晨風喚我起,庭宇已清霽。垂簷柳絲重,糝砌榆錢膩。槿煙搖深青,蕉露泫微紫。娟娟蕙蘭花,素心禁盥洗。青條已紛披,玉立終不倚。孤標曆小挫,兀奡差可喜。含薰空谷間,清風亦時至。褰衣入深林,柯葉互虧蔽。輕陰篩日影,樂此鳥聲碎。鵲蹋無定枝,燕歸有完壘。布穀尚丁寧,提壺已微醉。荒蹊多伏莽,閣閣相鼓吹。積潦動群蟁,嗡嗡亦不已。可憐聽琴者,欲洗箏笛耳。
  糝:音散,散開,撒落。 奡:音傲。 蟁:同“蚊”。
  
  萬物樂新晴,亦如人望治。地毛猶未燥,群動颯然至。林開蜂蝶亂,水漲鵝鴨恣。病蟲蝕敗葉,饑雀啄殘蕊。蝸涎巧誘敵,蛛網眈待餌。籀泥蚓忘疲,戴粒蟻盡瘁。艱難惟一飽,搶攘乃如此。勞生故其所,蠖屈定非計。積雨綠荒畦,生事雜荒穢。野草既滋蔓,勢欲卷千里。蕭艾亦有花,風日還自媚。平生歲寒姿,至此寧獨異。老松皴霜皮,菌蕈若瘢疻。寒梅最孤峭,磊砢已多子。修竹緣牆隈,根荄皆怒起。大哉此春雷,一震興百廢。
  疻:音只,皮肉青腫而無創痕。 砢:音可,磊砢:壯大貌。 荄:音該,草根。
  
  
  熱甚,既而得雨。夜坐東軒作
  土田龜坼苗將枯,桔橰鴉軋如哀呼。蝦蟇吻燥作牛喘,炙背欲死思泥塗。
  長空熒熒三足烏,直以碧落爲紅爐。收雲入甑炊作雨,十裏山水生糢糊。
  菰蒲軒舞風來蘇,榆柳放浪無囚拘。老檜偃蹇蒼髯濡,長松揮灑亦自如。
  夜深微光來庭除,碧梧翠篠膏沐餘。輕涼漸生清響疏,繁星缺月如懸虛。
  天孫搖曳蔚藍裾,佩以玉玦累明珠。此時花木靜而姝,天地萬物鹹相娛。
  翠魚紛唼紫菱角,粉蝶悄立紅蓮須。我亦跂腳牆東隅,流螢熠熠照觀書。
  篠:音曉,細竹。 唼:音煞,《集韻》色甲切,入狎生,緝部。水鳥、魚類爭食貌。
  
  
  雜詩
  處事期以勇,持身期以廉。責己既已周,責人斯無嫌。水清無大魚,此言誠詹詹。汙瀦蚊蚋聚,暗陬蛇蠍潛。哀哉市寬大,徒以便群僉。燭之以至明,律至以至嚴。爲善必有達,爲惡必有殲。由來狂與狷,二德常相兼。
  
  
  重過堅底古寺
  簷蔔花開古寺東,莓苔依約舊遊蹤。迢迢遠浦乘潮月,謖謖疏林隔水風。
  梵唄已隨烏雀靜,征衣猶映芰荷紅。牧童黧面吹橫笛,象背徜徉興未窮。
  蔔:音bo,蘿蔔之“蔔”。
  
  
  海上
  明明天邊月,蕩蕩海上波。白雲與之潔,清風與之和。有如赤子心,萬事相涅磨。憂患雖已深,坦白仍靡它。君看寒光澈,碧海成銀河。一葦縱所如,萬里無坎軻。
  
  
  湖上
  一葉煙波萬曡間,垂綸端爲釣潺湲。暫留殘照天邊樹,盡抹微雲雨後山。
  隱霧笛隨黃犢遠,定風帆與白鷗閑。湖光入夜猶奇絕,指點秋星久未還。
  曡:同“疊”,即疊。
  
  
  麗蒙湖上觀落日(以下十六年)
  澄波萬斛碧琳腴,雲影下澈如懸虛。忽從空明生絢爛,玉盤眩轉赬虯珠。
  凝暉流耀天之隅,涵光蕩影態萬殊。紫雲生瀾麗且都,爛如滄海明珊瑚。
  絳霞蘸水柔欲濡,灼如綠波泛芙蕖。飛紅萬點餌遊魚,天英紫鳳紛縈紆。
  布帆粲若雲錦舒,白鷗閃閃成金鳧。是時輕煙淡欲無,雪峰豔出如靜姝。
  胭脂新染凝脂膚,微渦欲動融紅酥。鏡中眉樣畫不如,清暉玉色長相娛。
  中流雙楫何紆徐,天空沆瀣相吹噓。豈惟光景難具摹,幽閒澹沲意有餘。
  蒼然暮色來須臾,洛桑燈火生糢糊。疏星缺月良相須,照我藜杖歸蘧廬。
  赬:音瞠,淺紅色。 沲:同“沱 ”。
  蘧:音渠,1.石竹科草本植物 2.通“蕖”,荷花
  
  
  廬山望雲得一絕句
  兩山缺處聚遙峰,翠黛含暉色萬重。玉宇瓊樓原在望,只須身入白雲中。
  
  
  海上
  銀漢迢迢玉宇恢,夜深風露滌餘埃。此心得似冰蟾潔,曾濯滄溟萬里來。
  
  
  題畫梅
  繁英若飛瓊,老柯如屈鐵。持此歲寒心,努力戰風雪。 7
  
  
  海上觀月
  海風吹出月如如,一片清光不可濡。上下翻飛何所似,淥波蕩漾白芙蕖。
  
  
  舟中感懷
  倚欄惟見水無垠,天海遙從一線分。渺渺滄波峰載雪,沈沈暝色岫連雲。
  佳兵似火終難戢,止亂如絲只益棼。惆悵風濤作松籟,夢魂猶認故山聞。
  戢:音緝,止息。《左傳·隱公四年》:“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
  
  白蓮
  澹然相對蘊皆空,坐久微黁偶一逢。玉骨冰肌塵不到,亭亭恰稱月明中。
  黁:音nún,《廣韻》奴昆切,平魂泥。
  
  
  海上雜詩
  朝暉流影入雲羅,盡熨風紋似鏡磨。一種清明和悅意,欲將坦蕩讬微波。
  
  碧浪千層天四圍,斜陽欲下尚依依。輕舟驚起潛魚夢,隊隊淩波作燕飛。
  
  
  春歸
  幾日棠梨爛熳開,春歸重對舊池台。情隨芳草連天去,夢逐輕鷗拍水回。
  飛絮便應窮碧落,墜紅猶複絢蒼苔。梓桐拱把清陰好,還記年時手自栽。
  
  
  題畫(以下十七年)
  水精簾押蕩微風,玉色清輝掩映中。月即是人人是月,一時人月已交融。
  
  
  比那蓮山水之勝,前遊曾有詩紀之。自西班牙橋泝瀑流而上,攀躋崎嶇山徑間可六七裏,得一湖,其上更懸瀑布二;更上,則雪峰際天矣,此前詩所未紀也。今歲複遊,補之如次
  峨峨青芙蓉,去天不盈尺。一水孕其內,湛然作寒碧。水光聚峰影,絳縞互明滅。有如置明鏡,倒映天際雪。雪花飛入水,水與雪同冽。又如拓金盤,於此承玉液。昔聞太華頂,天池中蕩潏。此水將毋同,終古流不息。挹彼天上泉,泐此山中石。蕩爲千頃波,挂之萬仞壁。遂令百里內,變化杳難測。連峰走風雨,盡澗鳴霹靂。我來臨清流,毛髮爲灑淅。水面如鏡磨,水心如箭激。迴飆之所薄,巉刻露山骨。谷風挾陰冷,白日澹無色,既檥湖上舟,複憩岩下穴。石危松不撓,雪沃花更潔。悠悠無心雲,荒荒斷腸碣。繁星揭中夜,下聽衆流咽。
  湖濱危石突出,上植一碑,昔有英人夫婦新婚旅行,泛舟於此,溺焉。湖境既清,對此碑益增遊人感喟。 潏:音絕,水湧流貌。 泐:音勒1.裂開2.銘刻。 巉:音蟬;巉刻,尖利。 檥:音義,使船靠岸。
  
  
  瑞士幾希柏瀑布自山巔騰擲而下,注于勃裏安湖,遠映雪山,近蔭林木。餘在此一宿而去
  誰歟挽天河,直下幾千仞。人間塵萬斛,快然一洗淨。飄颻下雲梯,跌蕩臨玉鏡。波光散複聚,曆亂雲霞影。平生志淡泊,樂此清絕境。孰雲風氣寒,松柏各蒼勁。月出水更幽,泉響山自靜。遲明不忍去,曳杖衆峰頂。
  
  
  秋夜(以下十八年)
  夜聞霜林號,撫枕百憂集。朝來天地間,凜凜見寒色。商飈一何迅,掃此流塵積。叢憂亦如此,摧陷苦不力。學道與光陰,勢若常相厄。崎嶇蟻負重,飄瞥駒過隙。豈無欲速意?所戒在枉尺。不勞而可獲,失之未雲惜。短檠不我棄,朝夕伴矻矻。
  矻矻:音枯,《廣韻》苦骨切,入沒溪。
  
  
  譯囂俄共和二年之戰士詩一首
  籲嗟共和二年之戰士,籲嗟白骨與青史。萬人之劍齊出匣,誓與暴君決生死。暴君流毒遍四方,曰普曰奧遙相望。狄而斯與蘇多穆,就中北帝猶披猖。此輩封狼從瘈狗,生平獵人如獵獸。萬人一怒不可回,會看太白懸其首。 瘈:音擲,狂。
  
  漫漫歐陸苦淫威,孰往摧之吾健兒。嚄唶猛將爲指撝,步兵塞野如雲馳。鐵騎蹴踏風爲靡,萬衆一心無詭隨,勢若滄海蟠蛟螭。與子偕行兮和子以歌,大無畏兮死靡他。徒跣不恤霜露多,爲子落日揮天戈。 撝:音揮,指揮。
  
  日之所出,日之所沒。南斗之南,北斗之北。山之高,水之深,何處不有吾健兒之足迹。綠沈之槍荷於肩,捉襟蔽胸肘已穿,晝不得食兮夜不得眠。身行萬里無歸休,意氣落落不知愁。試吹銅角聲啾啾,有如天魔與之遊。
  
  健兒胸中何所蓄?自由之神高且穆。誰言艦隊雄?截海歸掌握;誰言疆埸岩?靴尖供一蹴。籲嗟吾國由來多瑰奇,男兒格鬥如虹霓。君不見祖拔將軍破敵阿狄江之上,又不見馬索將軍耀兵萊茵河之湄。 埸:音易,邊界、邊境。
  
  蟊弧先登銳無前,突騎旁出摧中堅。追奔冒雨複犯雪,水深及腹無迴旋。
  受降城外看銜璧,鼓吹開營森列戟。王冠委地如敗葉,付與秋風掃蹤迹。
  
  健兒一身經百戰,英姿颯爽衆中見。目炬爛如岩下電,短髮蓬蓬風掠面。
  神光朗四照,卓立迥高標。有如狻猊一躍臨岧嶢,怒鬣呼吸風蕭蕭。
  岧嶢:音條堯,高峻貌。
  
  壯懷激越臨沙場,雄聲入耳如醉狂。甲刅相觸生鏗鏘,鐃歌傅翼隨風揚。鼓聲繁促笳聲長,間以彈雨聲滂滂。有如雷霆百萬強,喑嗚叱吒毛髮張。嗚呼砉然長嘯者何聲?赫尼俾將軍死猶生。 刅:同“創”。
  
  革命之神愾然而長籲,蒼生億兆皆泥塗。誰無伯叔與諸姑,趣往救之勿躑躕,軀殼雖殄心魂愉。健兒聞之喜,萬口同一唯。相將赴死如不及,前者雖仆後者繼。籲嗟乎!孰言窮黎天所僇?君看趯倒地球如蹴踘。 僇:通“戮” 趯:音替,踢。
  
  生平不識畏懼與憂患,力從長夜求平旦。由來衆志可成城,端賴一身都是膽。
  共和之神從指麾,百難千災總不辭。若雲共和在天路,便當與子籋雲去。
  籋:音聶,同“躡”。
  
  
  遊春詞
  花枝紅映醉顔酡,雜遝遊人笑語和。我更爲花深禱告,折花人少種花多。
  遝:同“遝”。
  
  千紅萬紫各成行,日暖林塘藹藹香。此際園丁高枕臥,遊人自爲看花忙。
  
  籘竹蕭森石徑斜,結鄰三五盡田家。遊人去後黃蜂靜,付與村童掃落花。
  
  
  積雨初霽,偶至野橋,即目成韻(以下十九年)
  迴潤初蘇柳,餘寒尚噤鶯。天仍含宿雨,人已樂新晴。
  負笈兒趨學,提籃婦饁耕。尋常墟裏事,入眼總怦怦。 饁:音夜,給耕者送食。
  
  
  金縷曲民國紀元前二年北京獄中所作
  余居北京獄中,嚴冬風雪,夜未成寐。忽獄卒推余,示以片紙,摺皺不辨行墨,就燈審視,赫然冰如手書也。獄卒附耳告余,此紙乃傳遞展轉而來,促作報章。餘欲作書,懼漏泄,倉猝未知所可。忽憶平日喜誦顧梁汾寄吳季子詞,爲冰如所習聞。欲書以付之,然“馬角烏頭”句,易爲人所駴,且非餘意所欲出,乃匆匆塗改以成此詞,以冰如書中有“忍死須臾”云云,慮其留京賈禍,故詞中峻促其離去。冰如手書,留之不可,棄之不忍,乃咽而下之。冰如出京後,以此詞示同志,遂漸有傳寫者,在未知始末者見之,必以餘爲勦襲顧詞矣!此詞無可存之理,所以存之者,亦當日咽書之微意雲爾。
  
  駴:同“駭”。 勦:音抄,竊取,抄襲。
  別後平安否?便相逢、淒涼萬事,不堪回首。
  國破家亡無窮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離愁萬鬥。
  眼底心頭如昨日,訴心期、夜夜常攜手。一腔血,爲君剖。
  
  淚痕料漬雲箋透。倚寒衾、迴圈細讀,殘燈如豆。
  留此餘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僝僽。愧戴卻、頭顱如舊。
  跋涉關河知不易,願孤魂、繚護車前後。腸已斷,歌難又。
  
  
  念奴嬌偕冰如泛舟長江中流賦此。以下民國元年 +
  飄颻一葉,看山容如枕,波痕如簟。誰道長江千里直,盡入襟頭舒卷。
  暮靄初收,月華新浴,風定波微翦。翛然攜手,雲帆與意俱遠。
  
  記否煙樹淒迷,年年飄泊,淚灑關河遍。恨縷愁絲千萬結,才向東風微展。野蔬同甘,山泉分汲,蓑袂平生願。呢喃何語,掠舷曾笑雙燕。
  此詞經冰如推敲再三,然後定稿。附記於此。
  翛:音蕭。 翛然:無拘束、超脫貌
  
  
  高陽臺福州留別方曾諸姊弟,且申相見之約
  澹月流波,明霞浴水,釣絲微漾風前。水遠天垂,遙憐遠樹如阡。歸心已逐征颿去,怎離魂、轉更淒然。最難忘,話雨燈陰,聽水欄邊。
  
  年來聚散渾如夢。盡思隨恨積,愁與情綿。閱盡悲歡,鼓山無限雲煙。西窗剪燭曾相約,好凝眸、天際歸船。且安排,剪了園蔬,引了流泉。
  颿:音翻,1.同“帆”2.馬賓士
  
  
  八聲甘州 _
  
  太平公園在四圍山色中,隨水結搆,極自然之美。餘遊記中有句雲:“坡巒起伏,水流隨以縈回;花木疏明,波光爲之映帶。”蓋紀實也。是日大雨,衣屐盡濕,而遊興轉勝,爲賦此詞。
  
  才輕雷送雨便蕭然,晚涼滿人間。看疏林風澹,平原暝合,遠水煙涵。
  是處鳴鳩相和,底事語關關。罨畫西山裏,蓑袂人閑。
  罨:音掩,掩蓋、覆蓋。
  
  夢裏遊蹤曾記,試臨流照影,綠上眉彎。笑遙岑沈醉,依約嚲雲鬟。
  輕颸微颭枝頭露,似桃波靧面欲生寒。歸來後,一鈎新月,初上闌幹。
  靧:音惠,洗臉。
  
  
  齊天樂印度洋舟中
  海波浮簸山如動,孤舟已懸天半。雲幕周遮,星鋩搖漾,月黑冷燐零亂。狂瀾正卷,怎海若頻翻,魚龍未厭。夢入空濛,射潮強弩倩誰挽?
  
  關河此時日遠。鎮無言徙倚,清淚如霰。萬里波濤,百年身世,一樣蒼茫無畔。幡然意渙,羨浴羽魚閑,眠窩燕嬾。驀地憂來,奈何空自喚。
  
  
  百字令七月登瑞士碧勒突斯山巔,遇大風雪
  泠然風善,忽吹來、人在廣寒深處。應是仙峰天外秀,不受人間塵土。四遠微茫,一筇縹緲,白了山中路。披煙下望,青青鬟黛無數。
  
  還笑初試荷衣,又吟柳絮,萬象更如許。石磴幽花神自峭,慣與長松爲侶。孤嶼如樽,明湖似琖,好把酡顔駐。酒醒夜白,寒雲枕下來去。
  琖:同“盞”。
  
  
  浪淘沙紅葉
  江樹暮鴉翻,千里漫漫。斜陽如在有無間。
  臨水也知顔色好,只是將殘。
  
  秋色陌頭寒,幽思無端。西風來易去時難。
  一夜杜鵑啼不住,血滿關山。
  
  
  蝶戀花冬日得國內友人書,道時事甚悉,悵然賦此
  雨橫風狂朝複暮。入夜清光,耿耿還如故。
  抱得月明無可語,念他憔悴風和雨。
  
  天際遊絲無定處。幾度飛來,幾度仍飛去。
  底事情深愁亦妒,愁絲永絆情絲住。
  
  
  高陽臺冰如導遊西湖賦此
  風葉書窗,霜籐繡壁,蕭疏近水人家。初日鈎簾,遙青恰映簷牙。湖山已似曾相識,況舊遊人倚平沙。最勾留、泉冷風篁,石醉煙霞。
  
  湖光不被芳隄隔。但東西吹柳,遠近浮花。水澹山柔,輕煙暈出清華。夷猶一棹淩波去,亂野鳧、飛入蒹葭。夜如何?皓月當頭,照澈天涯。
  
  
  蝶戀花(以下十一年)
  昔聞展堂誦其中表文芸閣所爲詞,有“一寸山河、一寸傷心地”之句,未嘗不流連反覆,感不絕於心。近得《雲起軒詞》,讀之則似已易爲“寸寸關河、寸寸銷魂地”。顧二語意境各殊,不能無割愛之憾。餘冬日渡遼,所經行地劌目怵心,不忍殫述。爰就原句足成此闋,點金之誚,所不敢辭;掠美之愆,庶幾知免雲爾。
  
  雪偃蒼松如畫裏。一寸山河、一寸傷心地。
  浪齧岩根危欲墜,海風吹水都成淚。
  
  夜涉冰澌尋故壘。冷月荒荒、照出當年事。
  蒿塚老狐魂亦死,髑髏奮擊酸風起。
  
  
  蝶戀花大連曉望
  客裏登樓驚信美。雪色連空,初日還相媚。
  玉水含暉清見底,縞峰一一生霞綺。
  
  水繞山橫仍一例。昔日荒邱,今日鮫人市。
  無限樓臺朝靄裏,風光不管人憔悴。
  
  
  采桑子(以下十二年)
  人生何苦催頭白,知也無涯,憂也無涯,且趁新晴看落霞。
  
  春光釀出湖山美,才見開花,又見飛花,潦草東風亦可嗟。
  
  
  綺羅香冰如有美洲之行,賦此送之
  月色輕黃,花陰淡墨,寂寂春深庭戶。自下重簾,不放遊絲飛去。博今宵、絮語西窗,拚明日、銷魂南浦。最憐他、兒女燈前,依依也識別離苦。
  
  蒼茫煙水萬里。好把他鄉風物,自溫情緒。柁尾低飛,空妒煞、閑鷗鷺。當海上、朝日生時,是江東、暮雲低處。正愔愔梅子初黃,小樓聽夜雨。 愔愔:音因,安詳和悅貌。
  
  
  齊天樂過鴉爾加松故居
  蔚藍不被纖雲染,輕飈捲來秋爽。遠岫如煙,平沙似雪,人與白鷗同放。漁歌晚唱,看一棹歸來,釣絲微漾。殘日猶明,盈盈新月已東上。
  
  滄波澹然相向。似依依繪出,當日情狀。草徑全荒,松圍盡長,只有青山無恙。臨風悵惘,盡馬策撾門,塵封蛛網。落葉蕭蕭,亂蟬空自響。
  晉羊曇爲謝安所器重,安居近西州門。安既歿,曇不敢過西州門。一日大醉,徑詣城下,左右告曰:此西州門也。曇感動馬策撾門大哭而去。余過鴉爾加松方氏姊君瑛故居,悲不自勝,故用此語。 v
  
  
  行香子
  皛皛平川,快雨初晴,掉扁舟一葉風輕。煙消穹碧,雲歛遙青。看半江霞烘,素月作微赬。 皛:音小,明亮,潔白。 赬:音瞠,淺紅色。
  
  圓波如鏡,疏林倒照,似蟾宮桂影縱橫。冥然兀坐,風露泠泠。盡月搖心,波搖月,兩無聲。
  
  
  探春慢
  風惜殘紅,雨培新綠,又是一番天氣。淺草鳴蛙,浮萍聚鴨,各有十分生意。誰道春歸了,看滿眼芳菲如此。空憐啼鴂多情,聲聲爲春憔悴。
  
  省識清和味好,況野色晚來,恰稱新霽。薄靄收霏,流虹散彩,玉宇天然無滓。一點谿山月,曾照我杏花陰裏。只願清輝、湛然不令心起。
  
  
  浣溪沙
  遠接青冥近畫闌,鷗飛渺渺不知還。陵高彌覺碧波寬。
  玉宇鮮澄新雨後,翠嵐融冶夕陽間。果然人世有清安。
  
  
  百字令蒙特爾山中作
  蒼崖四合,悄無人,惟見玉龍飛舞。萬仞盤紆行漸上,卻似淩虛微步。
  衆壑森森,連山簇簇,捲入雲濤去。一峰未沒,傫然如作孤注。
  
  堪歎玉宇瓊樓,清寒如此,留得何人住!縱使素娥能耐冷,脈脈此情誰訴?小夢醒來,殘輝猶在,滴滴沾衣露。曙霞紅映,霓裳應爲君賦。
  傫:音磊,疲憊,頹喪。
  
  
  
  曾氏跋
  嘗讀《南社詩話》,關於汪精衛先生之詩有一條如左:去歲冬日,余於坊間購得《汪精衛集》四冊,第四冊之末附詩百餘首;又購得《汪精衛詩存》一小冊,讀之均多訛字,不可勝校。曾各買一部以寄示精衛,並附以書,問訊此等出版物曾得其允許否,何以訛謬如此?嗣得精衛覆書如下:“奉手書及刻本兩種敬悉。弟文本以供革命宣傳之用,不問刊行者爲何人,對之惟有致謝。至於詩則作於小休,與革命宣傳無涉,且無意於問世,僅留以爲三五朋好偶然談笑之資而已。數年以前,旅居上海,葉楚傖曾攜弟詩稿去,既而弟赴廣州,上海《民國日報》逐日登弟詩稿,弟致書楚傖止之,已刊佈大半矣。大約此坊間本即搜輯當時報端所刊佈者。刊佈尚非弟意,況於印行專本乎!訛字之多,不必校對,置之可也。”
  
  又有一條如左:余嘗在廣州東山陳樹人寓得見精衛手錄詩稿,簽題爲“小休集”,並有自序一首。以精衛之自序勘精衛之詩,覺其所言一一吻合,蓋精衛在北京獄中始學爲詩,當時雖鋃鐺被體,而負擔已去其肩上,誠哉爲小休矣!囚居一室,無事可爲,無書可讀,舍爲詩外何以自遣?至於出獄之後,則紀遊之作居其八九,蓋十九年間偶得若干時日以作遊息,而詩遂成於此時耳。革命黨人不爲物欲所蔽,惟天然風景則取之不傷廉,此蘇軾所謂“惟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盡、用之不竭”者。精衛在民國紀元以前,嘗爲馬小進作詩集序,最近爲陳樹人作畫集序,皆引申此義,彼爲《汪精衛詩存》作序者,殆未知精衛作詩之本詣也。
  以上二條皆深知汪精衛先生者。顧先生之詩,雖自以爲與革命宣傳無涉,不欲出而問世,然其胸次之涵養與性情之流露,能令讀者往往愛不忍釋。而坊間刻本既多訛謬,即南社同人如胡朴安所爲叢選,鈔先生之詞亦複羼入他人所作。然則苟得善本而精校之,刊佈於世以供讀者,使無魯魚虛虎之憾,固藝林之所樂聞,而亦先生所不以爲忤者也。余從先生久,得見先生手所錄詩稿,雖生平所作或不止此,然既爲先生所手錄,則其可深信不疑已無俟言。爰與二三同志謄錄校勘,印成專本,以餉愛讀先生之詩者,並紀其始末如右。
  
   民國十九年六月二十日 曾仲鳴謹跋
  
  掃葉集序
  《小休集》後,續有所作,稍加編次,複成一帙,中有《重九登掃葉樓》一首,頗道出數年來況味,因以“掃葉”名此集雲。
   汪兆銘精衛自序 ^
  
  
  
  掃葉集
  
  頤和園
  四山微雨洗煙霏,萬點波光動翠微。白鳥快穿虹影過,綠楊遙帶浪花飛。
  排雲宮闕空如許,橫海樓船遂不歸。未與圓明同一炬,金甍猶得醉斜暉。
  清葉赫那拉後移海軍經費以築此園,故詩中及之。
  
  
  衛輝道中
  川原如錦煥朝陽,生氣蓬蓬布八荒。漫地牛羊成異色,滿山松柏散幽香。
  野田零露宜禾稼,墟裏炊煙熟稻粱。一種融融真樂在,夫耕婦饁本家常。
  
  
  太原晉祠有老柏偃地,人雲周時物也。爲作一絕句
  晉祠老柏倚天長,布影寒流色更蒼。羨汝蕭然明月下,不知人世有風霜。
  
  他日複得一絕句
  枕流端爲聽潺湲,別有虯枝上接天。此樹得毋同臥佛,沈沈一睡二千年。
  
  
  中秋夜作
  才息青燈下薄帷,窗間了了見花枝。由來明月多情甚,不照團圞照別離。
  
  對月
  枯樹藏鴉白可窺,冰蟾欲沒更遲遲。沙場戰骨閨中婦,共影同光此一時。
  
  
  過雁門關
  殘烽廢壘對茫茫,塞草黃時鬢亦蒼。剩欲一杯酬李牧,雁門關外度重陽。
  
  一抹殘陽萬里城,更無木葉作秋聲。誰知獵獵西風裏,鴻雁南來我北行。
  
  
  道中作
  行役何時已?秋深景物繁。亂山苞大野,平地茁遙村。
  歸牧鈴聲急,爭巢樹影翻。小休容可得,燈火在柴門。
  
  潭上
  百尺秋潭徹底清,冰蟾徐在鏡中行。琤瑽忽作瓊瑤碎,不是波聲是月聲。
  琤瑽:音撐匆,玉聲。
  
  
  雜詩
  海濱非吾土,山椒非吾廬。偶乘讀書暇,於此事犁鋤。相坡蒔花竹,欲使交扶疏。培塿鑿爲田,因以治瓜蔬。曾聞斥鹵地,三歲不成畬。土膏未盈畚,石骨已專車。敢雲心力勤,可以變荒蕪。筋骨既已疲,魂夢或少舒。朝來視新栽,日照東山隅。多謝杜鵑花,使我衰顔朱。 塿:音摟,疏土。 畬:音餘,開墾二、三年的土地。
  
  佳種不易致,移自遠山隈。珍重萌蘖生,一日看十回。小筧引新泉,泠泠滿尊罍。天寒雨澤少,何以報瓊瑰。悠然空穀間,蝴蝶忽飛來。舊草爲君青,新花爲君開。 =
  筧:音簡,連接起來引水的長竹管。
  
  韓公好悲春,宋子好悲秋。區區不忍心,人乃謂何求。世情惡真率,巧笑飾煩憂。大度惟蒼旻,可以縱怨尤。由來于田人,號泣不可收。于氣則至剛,於情則至柔。春秋有佳日,欲語共綢繆。
  
  朝來霧氣重,天半山盡失。初陽雞子紅,破白乃無力。披蓑行林間,雨自蓑針滴。縮項入笠簷,苔滑礙行屐。草根泥漸解,萍際水微活。荷鋤此其時,沾衣詎雲惜。梅花顧我笑,數枝正紅濕。遙知新霽後,青動萬山色。青松受嚴風,兀兀不肯馴。不如靡靡草,暫屈還複伸。強項性使然,骨折何足論。我行松林下,風落不拾巾。不辭衆草笑,只畏青松嗔。
  
  海堧多悲風,草木不易蕃。曠土終可惜,結搆成小園。種菜與鋤瓜,閉門學隱淪。古人或有然,此意匪我存。目欲去荒穢,手欲除荊榛。熟雲筋力衰,猶足任斧斤。有蘭生前庭,有菊榮東軒。有豆種南山,有桑植高原。桃李以爲華,松柏以爲根。秋風不能仇,春風不能恩。豁然披我襟,海天蕩無垠。
  堧:音ruán,城下、宮廟外及水邊等處的空地或田地。
  
  我聞古人言,修竹比君子。見賢思與齊,上達終不已。嶺南有木綿,兀奡亦可喜。每當伍凡卉,輒欲出頭地。黃老實中怯,不殆因知止。坐令習陰懦,伈伈無生氣。吾生良有涯,斯道乃無涘。慨然念征邁,養勇在知恥。去惡如薅草,滋蔓行複萌。掖善如培花,芒芒不見形。平生濟時意,枵落無所成。倚枕忽汍瀾,中夜聞商聲。願我淚爲霜,殺草不使生。願我淚爲露,滋花使向榮。不然爲江河,日夜東南傾。
  奡:音傲。 伈:音xǐn。伈伈,恐懼貌。
  
  即事
  整頓書城蹔作家,漁燈明處是天涯。漫遊蹤迹如飄絮,學道光陰似養花。
  缺月愈教林影靜,微風不放竹枝斜。閑來且倚闌幹立,莫負芳時攬物華。
  蹔:同“暫”
  
  飛花
  疾風吹平林,衆樹失芳菲。古今傷心人,淚眼看花飛。花飛正紛紛,子生已離離。今日青一撚,他日大十圍。一樹能開千萬花,不啻一花化作千萬枝。花亦解此意,飛去不復疑。飄颻隨長風,安擇海角與天涯。今年送春去,明年迎春歸。新花未滿枝,故花已成泥。新花對故人,焉知爾爲誰?故人對新花,可喜還可悲。春來春去有定時,花落花開無盡期。人生代謝亦如此,殺身成仁何所辭!
  
  
  兩三年前,嘗養屙麗蒙湖濱,樂其風景。冬夜擁被憶之,如在目前。成絕句若干首
  清曉湖奩向日開,雲天上下淨無埃。水光疑碧山橫紫,著個輕帆似雪來。
  
  雨餘天外滿青山,病起微嫌足力孱。小立闌幹看亦好,人生難得暫時閑。
  
  萬頃湖光一小舠,水波嬾嬾不成濤。畫橈點鏡知何似?羹匕輕調碧玉膏。
  舠:音刀,小船。
  
  漠漠湖光淡淡風,天邊初見日曈曈。須臾鍛鍊山頭雪,影落波心萬點紅。
  
  風日清嚴氣更澂,森然秦鏡欲生稜。白鷗叫破千山靜,飛下湖心啄斷冰。
  
  花木樓臺掩映間,扁舟載得夕陽還。舉頭天外分明見,卻向波心望雪山。
  
  拏舟緩緩近菰蒲,驚起橋頭雪色鳧。飛入水精盤子去,波光如汞月如珠。
  
  雪濕苔磯夜氣生,水清荇藻更縱橫。垂綸別有悠然意,不釣遊魚釣月明。
  
  戴雪峰如高士發,靧霞波似美人顔。小詩裁就從頭讀,抵得乘桴一往還。
  靧:音惠,洗臉。
  
  
  木芙蓉
  隨分濃妝與淡妝,水邊林下最清揚。霜華爲汝添顔色,只合迎霜莫拒霜。
  
  朝來玉骨傲西風,晚對斜陽酒暈紅。如此獨醒還獨醉,幾生修得到芙蓉。
  
  
  餘詠木芙蓉有句雲“霜華爲汝添顔色,只合迎霜莫拒霜”,他日檢蘇東坡詩集,有和陳述古詩拒霜花詩雲“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此誠所謂“得句還愁後古人”也,因引申此義複成二首 x}$"
  棠梨榮春風,芰荷舒夏日。豈或使之然,於性各有適。芙蓉生水畔,未與蒲柳別。一朝犯霜露,凜然見顔色。亭亭如靜女,落落少華飾。翠袖亦已薄,素心有餘熱。初陽爲傅粉,亦不嫌太白。夕陽爲施朱,亦不嫌太赤。態含三春豔,氣得九秋潔。雲霞以爲華,冰雪以爲質。瀟湘鑑其姿,表裏皆清絕。既緬林下風,複懷高世節。會當延素娥,樂與永今夕。 鑑:音建,照。
  
  士生抱耿介,憂患乃乘之。及其茹荼久,翻謂甘如飴。芙蓉亦草木,詎與繁霜宜。艱難九秋中,葆此貞秀姿。正如處厄窮,志節乃爾奇。誰知方寸間,歷歷皆瘡痍。西風日淒厲,百卉歸黃萎。後凋亦何爲?踽踽良可悲。
  
  
  夜起
  星斗耿簷際,微霜濕畫闌。蟲聲深院靜,雁影碧天寬。
  簌簌黃金樹,幽幽白玉蘭。秋來如有迹,思發自無端。
  黃金樹,一名桉樹,自澳洲移植。白玉蘭,花類,含笑而香色益清,粵中多植之。
  
  
  吊鍾花
  日華的皪滿樓臺,照取繁花爛熳開。想見瑤池王母宴,衆仙同覆紫霞杯。
  
  蕋珠和露浥微馨,風味清淳似綠醽。我與衆生同一醉,千鍾撞罷不能醒。
  吊鍾花惟嶺南有之,鼎湖山最盛。
  蕋:同“蕊”。
  
  
  題陳樹人娘子關秋色圖
  夜涉滹沱感逝川,馬蹄車轍又經年。還來表裏山河地,坐對漂搖風雨天。
  不斷秋聲聞觱篥,漸疏林葉見鴟鳶。才難千古元同歎,巾幗成名亦自賢。
  滹:音乎;滹沱,水名。
  
  
  先太夫人秋庭晨課圖,亡友廖仲愷曾爲題詞,秋夜展誦,泫然賦此
  一卷殘編在短檠,思親懷友淚同傾。百年鼎鼎行將半,孤影蕭蕭只有驚。
  人事蹉跎成後死,夢魂勞苦若平生。風濤終夜喧豗甚,鎮把心光對月明。
  豗:音灰,轟響,喧囂。
  
  
  雨霽
  迴飈忽捲雨廉纖,爽籟幽光此際兼。洗滌長天爲砥礪,磨礲新月作鈎鐮。
  劃開碧落銀河湧,淨刈浮雲玉宇嚴。夜靜更饒風景澈,倚闌數遍萬峰尖。
  礲:同“礱”,磨礪。 刈:音義,除草,割。
  
  
  雨後郊行
  芳樹緣溪灣複灣,靜聞幽鳥答潺湲。微風忽幻波間月,薄靄能勻雨後山。
  桑陌陰濃筐筥集,稻田水滿桔橰閑。彌望新綠非無謂,天使疲氓一破顔。
  筥:音舉,圓筲箕。
  
  
  夜泛
  微雨颯然過,川原生夕涼。風平波去嬾,雲碎月行忙。
  螢火出林大,漁燈在水長。慢搖孤棹去,荷葉久低昂。
  
  臥病莫干山中作
  秋月愛閑曠,亭亭臨空山。山亦愛清輝,膏沐千螺鬟。流泉隔深竹,夜靜聞潺湲。歡然禮素娥,環佩鳴珊珊。莫邪助幹將,鑄劍誅神奸。豐城久湮欝,延津何時還?今宵映水月,光射鬥牛寒。始知芙蓉燄,赫然留人間。何當抉銀河,灑作甘露溥。
  下土同披襟,快然洗痌瘝。
  欝:同“鬱”。 燄:同“焰”。 溥,疑當爲“漙”。漙:音團,露多貌。
  痌:音通,同“恫”,痛。 瘝:音官,病患,疾苦。
  
  
  病中作
  奮飛無力但長籲,臥看簾波日影徂。國勢急如駒下阪,世程曲似蟻穿珠。
  差池未得三年艾,枵落徒懸五石瓠。移枕正遲明月上,枝頭烏雀莫驚呼。
  
  飛飛螢火惜居諸,一病因循久廢書。曲突徙薪嗟已矣,焦頭爛額複何如?
  猶聞蝸角爭蠻觸,敢望豚蹄得滿車。夜半打窗風雨惡,有人躑躅望蘧廬。
  
  
  晚眺
  茅茨絕頂四無鄰,浩浩川原暮色勻。逸鹿窺籬頻引領,歸猿戲樹欲忘身。
  雲來忽使山都活,月上還于水最親。乞得林間一席地,鴉喧不礙苦吟人。
  
  
  山中即事
  萬峰雲際互沈浮,樹石生黴不似秋。好是風吹涼月醒,竹聲和月入瓊樓。
  
  
  入山十日,雨多晴少。於其將去,投以惡詩
  茲山陰雨窟,勢已席全勝。陽光攖其鋒,卻退恐不猛。白雲猶誕漫,晴晦惟所命。當其出地底,不雨亦陰凝。著草草生毛,著樹樹生癭。著水水糢糊,著山山餖飣。峰頭與林麓,千百懸巨縆。上縋天使墜,下汲地使迥。昏然天地合,萬象同一暝。山川與城郭,次第收入甑。可憐炊煙起,但見餘沫迸。黑子七八九,高峰露其頂。須臾亦沈沒,漠漠遂千頃。我來山中住,初意得佳景。澄懷挹秋爽,虛抱洽山靜。豈知遘此厄,耳目皆已屏。愧無玄豹姿,隱霧豈其性。出門心惴慄,跬步皆陷阱。臨水不聞聲,對山不見影。退藏一室內,又似蛙在井。更如鼠居穴,晝伏不敢逞。大雲偪戶牖,咄哉兵壓境。紙櫺偶投隙,突入遂馳騁。濛濛一室內,方向渾不省。曉帷垂沈沈,晝燭燒耿耿。悶疑絮塞鼻,濕恐菌生脛。踐地忽如浮,觸壁嗟已梗。十日未一醉,胡爲此酩酊。不如鋪大被,高臥待其醒。
  餖飣:音豆訂,堆疊於器皿中的蔬果,一般只用於陳設。
  
  
  送別
  把酒長亭杯已空,行人車馬各西東。楓林不共斜陽去,自向荒郊寂寞紅。
  
  
  
  對月
  蕩蕩青天萬頃田,壞雲如草月如鐮。姮娥不作包荒計,淨刈空華見妙嚴。
  刈:音義,除草,割。
  
  
  夏夜
  藉草蔭林坐,勞人珍夜涼。風枝搖複止,露葉暗生光。
  鶴夢從酣穩,蛙聲正肆狂。依依星斗沒,耒耜及朝陽。
  
  
  觀月戲作
  二妃把臂遊雲海,指點齊煙橫杳靄。酒酣笑解明月珠,抛入滄溟發奇采。
  蕭蕭微風起青萍,千波化作蒼龍鱗。一鱗中有一珠在,水晶宮闕成繽紛。
  一丸自向天心靜,萬盞波光浮不定。須臾水月已交融,匹練秋光霜外冷。
  
  
  夜起
  月色縞庭榭,輕風生夜闌。四圍聲影靜,松蟀伴微歎。
  野曠戍樓直,江明漁火殘。疏枝近河漢,還念鵲巢單。
  
  
  重九集掃葉樓,分韻得有字
  驚風飄落葉,散作沙石走。擁篲非不勤,積地倐已厚。仰觀高林杪,柯條漸堅瘦。危巢失所蔽,岌岌不可久。宿鳥暮歸來,棲讬已非舊。躑躕集空枝,婉孌終相守。此時登樓者,歎息各搔首。西風日淒厲,殆欲摧萬有。何以謝歲寒,臨難義不苟。蒲柳奮登先,松柏恥凋後。敢辭晚節苦,直恐初心負。高人緬半千,佳節遘重九。還當掃落葉,共煮一尊酒。
  
  
  秋夜
  露冷庭除夜已分,麗空星斗正繽紛。旻天不作防川計,萬葉喧秋只靜聞。
  
  
  冬晴郊行書所見
  曀曀層陰塞兩間,豁然風物變朝顔。霜絲盡綴玲瓏樹,日炬渾融鐵石山。
  逈野清嚴人意適,長空寥闊鳥飛閑。攜筇更上崎嶇路,數點黃梅若可攀。
  曀曀:音奕奕,天色陰沈。 逈:同“迥”。
  
  
  春晝
  林影遲春晝,柔風弄袷衣。花明酣日氣,柳密亂煙絲。
  窗紙留蜂駐,簾旌礙燕歸。苔痕如有會,綠滿舊漁磯。
  
  
  山行
  幽深不可盡,磐石憩中程。壑聚千花影,泉流萬竹聲。
  靜恬魚得所,戒慎鹿微行。未覺冰輪上,群峰背漸明。
  
  
  禊日集後湖,分韻得林字
  春服初成感不禁,物華人事兩駸駸。曉風宛轉傳新哢,夜雨殷勤澤舊林。
  各有興懷時世異,了無間斷化工深。君看枝上青如豆,肯負飛花墜溷心。
  禊:音細,古俗春秋兩季于水濱設祭,祓除不祥。 哢,音弄,鳥鳴。
  
  
  菊
  爛熳花枝總刹那,東籬秋色獨峩峩。能同風露搘持久,兼得雲霞變化多。
  華采外敷神自澹,堅貞內蘊氣彌和。平生不作飄茵計,但把殘英守故柯。
  搘:音支,支拄,支撐。
  
  
  郊行
  雨餘溝洫水決決,綠整秧針列萬行。草迹驢蹄融日氣,柳絲牛鼻赴波光。
  采桑女似烏鴉鬧,放學兒如蚱蜢忙。一角茅棚煙縷起,好斟茗椀共徜徉。
  決決:疑當爲“泱泱”。
  
  
  乘飛機至九江,望見廬山口,占一絕句。蓋別來八九年矣
  萬峰攅聚水縈迴,晴日穿雲紫翠開。五老舉頭齊一笑,故人天外忽飛來。
  攅:同“攢”。
  
  
  廬山雜詩
  九年夏秋間,余遊廬山,曾爲絕句若干首;十六年秋冬間複遊,則得一絕句而已;二十一年夏間曾複一至,自是歲輒一二至,留則二三日,得句則以小牋書之,拉雜不復編次雲。
  
  得廬山道中
  參差不辨最高峰,曡翠浮青幾萬重。著得煙雲齊欲活,滿天鱗爪看飛龍。
  
  曉登天池山,將以明日乘飛機發九江
  屏嶂重深路轉幽,豁然開朗衆峰頭。山連鐵騎奔如放,水亙銀河凝不流。
  初日乍舒天錦豔,微風忽送海綿浮。明朝更奮淩雲翼,一覽千岩萬壑秋。
  
  晚眺
  濯足龍宮興未休,天池曳杖更夷猶。松門已稅千鴉駕,花徑還從一壑遊。
  輕靄綠迷岩佛手,夕陽紅上石人頭。秋來邱壑明如畫,抵得春時錦繡不?
  自神龍宮登天池山,則佛手岩、人頭石、錦繡穀、花徑、松門諸勝歷歷在目。大漢陽峰上植松甚多,古茂可愛,詩以紀之。
  
  猱升漸上最高峰,喘汗才收語笑同。河漢倒懸行杖底,江湖齊落酒杯中。
  泉兼風雨飛騰壯,山納煙雲變化重。回首不嫌歸路永,萬松如鶴正浮空。
  
  大漢陽峰爲廬山第一主峰,登絕頂作長句
  萬嶺如僂拱四方,俛看五老亦兒行。波光窈杳分湖口,樹色蒼茫接漢陽。
  天上風雲致明晦,人間心力變滄桑。陸沈正有爲魚難,敢向崖前謁禹王。
  禹王崖在峰下。
  
  天池山上有王陽明先生詩一首,鑱巨石上,昔年曾作詩紀之。今歲爲作亭以蔽風雨,落成題壁
  片石千秋挹古馨,兼收畫本入危亭。江湖赭碧分雙鏡,吳楚青蒼共一屏。
  世眼佛燈攙鬼火,道心明月定風霆。神龍宮瀑終宵響,猶作當年嘯詠聽。
  攙:即“攙”,1.刺;2.混雜;3.搶奪。
  
  雨後
  天際微雲澹欲流,灑然涼意滿汀洲。亭亭過雨紅蕖直,浥浥含風綠樹柔。
  墜粉蝶衣相慰藉,遊絲蛛網互綢繆。最憐川上牛浮鼻,也似疲農得小休。
  
  十餘年前曾遊廬山,樂其風景,而頗以林木鮮少爲憾,所爲詩有“樓臺已重名山價,料得家藏種樹書”之句。今歲複來,蘆林一帶樹木蒼然,因複爲長句以紀之
  落日猶銜萬仞山,田家難得飯餘閑。稻粱鳥雀紛爭後,果蓏兒童大獲還。
  重曡碧畦丹嶂上,參差紅瓦綠陰間。十年樹木非虛願,好爲秋光一破顔。
  蓏:音裸,草本植物的果實。
  
  即事
  殘暑新涼勢欲爭,四山倏忽變陰晴。日團花氣連雲氣,風縱蟬聲雜雨聲。
  白鹿台前芳未歇,黃龍潭上水初平。不妨弦月遲遲上,且看明河淡淡生。
  
  山行
  箕踞松根得小休,蟲聲人語兩無尤。雲從石鏡山頭起,水向鐵船峰上流。
  初日乍添紅果豔,清霜未減綠陰稠。匡廬自是多顔色,要放千林爛熳秋。
  
  自佛手岩遠望,數峰秀軟殊絕,爲作絕句四首
  萬綠揉成數點山,煙舒雲卷意俱閑。可能摺曡爲輕扇,著我清風兩袖間。
  
  數峰青出雨餘天,淡暈濃皴悉自然。誰使遠山添蘊藉,密林如草草如煙。
  
  煙光新濕苧蘿衣,邱壑渾如襞積微。寄語天風休著力,恐教吹作白雲飛。
  襞:音畢;1.折疊衣裙;2.衣物上的摺子或皺紋。
  
  娟娟翠岫淩雲去,嫋嫋清波帶月還。一樣溫柔好情性,動時流水靜時山。
  
  別廬山
  年年歌廬山,廬山定厭聞。今當欲去時,語吐還複吞。上山遲延下山快,廬山不舍逐吾背。失聲一歎據石坐,今日廬山太多態。回頭語廬山,毋爲兒女顔。君不見潯陽江頭人造鳥,已張兩翼遲我雲水間。建業與九江,一日可往還。會當袖取鍾山一片石,投之三疊泉中鳴珊珊。上山時日始暾,下山始日已曛。千峰萬峰間,一一白雲屯,無問爲晴爲雨爲朝昏。君爲廬山峰,我爲廬山雲。因風以時來,無合亦無分。揮手自茲去,山中茅屋雞犬之聲隱約猶可聞。我見廬山夏,不見廬山秋。廬山秋色時,頗複念我不?諸兒競攝影,縮取山光置案頭。我則獨行吟,搜索枯腸入小休。 注:此數行原本作注體,當爲正文,今徑改。
  暾:音吞,1.漸出貌;2.(朝陽)照物貌。
  
  
  二十五年結婚紀念日賦示冰如
  依然良月照三更,回首當年百感並。志決但期能共死,情深聊復信來生。
  頭顱似舊元非望,思意如新不可名。好語相酬惟努力,人間憂患正縱橫。
  
  
  太平角獨坐
  近天風露自泠泠,波遠微光閃似螢。清絕玉簫聲裏月,萬山如睡一松醒。
  
  
  斐然亭晚眺
  蔚藍波染夕陽紅,天宇昭昭暮色融。海作衣裾山作帶,飄然我欲去乘風。
  
  
  臥病青島,少瘉,試遊勞山,爲詩紀之,得若干首
  人亦勞勞似此山,卻慚偷得病餘閑。兩崖斧鑿痕如畫,珍重勞人汗點斑。
  
  老槐深竹影交加,行到勞山道士家。舊事嬌兒能記得,雪中曾折耐冬花。
  
  滿山奇石鬱輪囷,水色清寒不受塵。自是老松先得地,也應留坐久行人。
  
  小樷薄豔自娟娟,日炙凝脂暖欲然。問得嘉名成一笑,鈴蘭斜插笠簷邊。
  
  
  太清宮接上清宮,犖確才令一徑通。誰使遊人開倦眼,明霞洞口野花紅。
  
  兩峰缺處海天明,灼灼銀波媚晚晴。一片清音聽不斷,松風直下接濤聲。
  
  累累香粟盡垂金,簇簇高粱過一尋。農事漸閑蔬飯了,耦耕人坐綠榆陰。
  
  碧琉璃水接天長,翡翠屏風絢夕陽。左是山光右海色,中間花木蔭周行。
  
  華嚴寺口暮雲封,石徑幽幽萬竹中。忽地方庭如潑水,一輪明月禦天風。
  
  
  樹老天清萬壑秋,片雲峰頂自悠悠。勞人亦解霜侵鬢,莫怪勞山易白頭。
  
  紫薇花發太平宮,語笑還登獅子峰。若說石頭似獅子,諸松一一似遊龍。
  
  一亭遙出翠微顛,盡納煙波置檻前。日動光華霞散采,此時山水亦斐然。
  
  仰攀喬木俛幽宮,路轉千岩萬壑中。海闊天空歸一覽,始知人在最高峰。
  
  蔥蘢石帶青松色,磊落松含白石姿。兩是勞山奇絕處,海灘回首欲歸遲。
  
  出林澗水逝滔滔,我亦從茲泛去舠。才得迎來又送往,勞山終古太勞勞。
  
  
  秋日重過豁蒙樓
  欄楯參差帶暮煙,寺樓重過已經年。茫茫虎踞龍蟠地,黯黯鴻來燕去天。
  懷古傷今空有淚,絕人逃世苦無緣。未黃木葉蕭疏甚,好把秋聲處處傳。
  楯:音吮,欄杆的橫木,也指欄杆。
  
  
  方君璧妹以畫羊直幅見貽,題句其上
  兀兀高岡,茫茫曠野。青草半枯,紅日將下。陟阻而瘏,哀吟和寡。
  臨崖卻顧,是何爲者?君不見風蕭蕭兮木葉橫飛,家家砧杵兮念無衣。
  羊之有毛兮,亦如蠶之有絲;翦之伐之,其何所辭!
  恐皮骨之所餘,曾不足以療一朝之饑也,噫!
  瘏:音圖,病,疲乏。
  
  
  題高劍文畫鎮海樓圖
  夢裏樓臺幾變遷,畫圖猶是十年前。沈沈綠藪連滄海,矗矗紅棉界遠天。
  懷抱久如含瓦石,風塵原不涴山川。白雲隱約題詩處,指點黃花更惘然。
  涴:音握,污染,弄髒。
  
  
  二十五年一月病少間,展雙照樓圖,因作此詩以示冰如
  松枝與梅花,來自月輪中。皎潔自有質,婉孌相爲容。歲晚多晦冥,瑤台偶一逢。聚影疏林下,欲語心忡忡。自從涉世來,日在荊棘樷。只今霜霰至,何以禦嚴冬。南枝方含和,北枝已烈風。後凋以爲期,相看漸飛蓬。回頭望來處,玉鑑明蒼穹。昭質本無滓,日光與之融。清輝澈下土,萬里卷纖蒙。悠悠山河影,歷歷涵虛空。縱橫著枝柯,映蔚成蔥曨。寒色自凜凜,生氣何芃芃。冰雪誠摧傷,亦複相磨礱。對此意感激,矯若雙飛虹。願葆金石姿,頡頏以相從。共命人間世,不辭憂患重。百孔千瘡餘,一笑報已豐。憂在已不力,豈在憂時窮。棲棲百年內,耿耿兩心同。玉宇雖高寒,咫尺猶可通。蟾兔有缺時,光明長在胸。何況如槃月,正照小樓東。
  芃芃:音蓬蓬,草盛貌。
  
  
  不寐
  中庭看梅花,夜久風月冷。入門還滅燭,鑑此橫窗影。離離疏複密,瑟瑟亂還整。逸氣方遠出,尺幅不能騁。幻爲清淺水,魚藻蔚相映。虛明絕渣滓,澹蕩含至靜。幽賞自有在,香色皆已屏。萬籟亦俱寂,塊然成獨醒。顧慚立雪人,不寐心自警。
  
  
  印度洋舟中二十五年三月
  多情燈火照更殘,露氣潛生筦簟寒。自被瘡痍常損慮,轉令魂夢得粗安。
  蒼波熨月無微摺,碧宇箝星有密攅,誰奏雞鳴風雨曲,悄然推枕起長歎。
  筦:音管,席子。
  
  
  代家書
  病起扶筇陟彼岡,果然日月得相望。寄聲不用遙相憶,數雁天涯自一行。
  末句用冰如舊句。
  
  
  感事
  劍挂墳頭草不青,又將拂拭試新硎。紅旗綠柳隨眸見,鳥語笳聲徹耳聽。
  松鼠忘機緣散策,天鵝貪餌逐揚舲。春來萬物熙熙甚,那識人間戰血腥。
  舲:音淩,(有窗的)小船。
  
  
  山中
  初日在柴門,流水入清聽。青草眠白羊,桃花鬧而靜。
  
  
  羅痕時新得家書
  乍憑疏雨洗郊坰,日出風生水上亭。灩灩千紅酣似醉,泠泠萬綠快如醒。
  池鳧爭餌無倫次,林鹿窺人有性靈。報道江南春正好,莫搔旅鬢歎星星。
  坰:音扃,都邑的遠郊。
  
  
  春夜羅痕小湖邊微月下
  殘陽忽已蛻,新月如繭眉。零露一何繁,洗此娟娟姿。夜色幽更深,不厭清光微。春氣況沖融,觸處皆華滋。行行入林樾,人影相因依。女蘿蔓始生,麂眼明疏籬。微風不生籟,但拂臨水枝。葉底見波光,黝白成參差。釣石得小坐,數此清陰移。花色亦可辨,草香生我衣。扁舟乍欸乃,已在天之涯。無因發微歎,宿鳥爲一飛。
  
  
  瑞士道中
  分流擘石互縈紆,整頓山川入畫圖。潑翠園林新雨後,滲金樓閣夕陽初。
  天然風景元無異,人事綢繆愧不如。好和湖光入尊酒,便尋幽夢到匡廬。
  
  
  
  旅仙湖上
  波光淡而恬,水聲輕以清。藹如仁者心,渾厚涵光明。于時宿雨收,天高地亦平。扁舟著其間,萬象迴環生。輕鷗非故人,相見已忘形。就掌啄餘餌,既得還飛鳴。和以扣舷歌,潛魚亦來聽。何當泯猜嫌,物我皆康寧。
  
  
  欝茲諾湖上望對岸山
  萬壑如奔馬,茲山最軼群。上峰曜冰雪,下谷幻煙雲。
  中嶺橫青翠,都教醉夕曛。蒼茫何所見,泉響九天聞。
  欝:同“鬱”。
  
  
  幾司柏山上
  平生所觀瀑,衆妙不可名。惟此幽且奇,每見心爲傾。遠從雪山來,飛白遊青冥。一擲最高峰,其勢如建瓴。直下千丈強,石破天爲驚。千岩萬壑間,往復還相縈。十步一換態,百步一換聲。蕩蕩入平湖,浮綠與天平。山深日已夕,新月猶未生。遙遙望四極,亹亹涵虛明。山色如明礬,湖光如墨晶。畫筆所不到,寫以聲泠泠。胸中若冰雪,對此匹練橫。有懷當如何,木末搴流星。
  亹:音偉,亹亹,1.委婉動聽;2.勤勉不倦貌;3.行進貌。
  
  
  廓羅蒙柏道中
  青山相對出,懸瀑以百數。使我於其間,有目不遑顧。耳亦不遑聽,但覺風虎虎。擊拊者誰歟?水枹而石鼓。我聞山與水,二美不能具。動靜惟其宜,剛柔各有庽。瀑也實兼之,得一已千古。況多多益善,四立若環堵。試觀縱橫勢,逸氣惟所馭。山爲飛且鳴,水爲歌且舞。始知天地間,落落無窘步。嗟哉沈憂人,一笑豁眉宇。
  
  
  孚加巴斯山中書所見
  夙聞最高峰,是瀑所來處。朝來仰天半,晦昧隱雲霧。攀躋自山足,問徑嗟屢誤。泉聲忽在耳,隱若導前路。隨之入山深,數數與之遇。林木叠虧蔽,岩岫雜吞吐。山腹陡中斷,石壁深且阻。巨壑哆其口,衆水紛下注。谽谺仰一臼,錯落受千杵。舂撞力不竭,拗折意彌忤。並驅不少讓,互蹙作飛舞。氣含冰雪冷,勢挾雷霆怒。旋轉生迴瀾,搖撼動底柱。小石已虀粉,翕忽散複聚。大石厲其齒,初若相齟齬。及其沸而白,轉乃相水乳。化爲一川雲,溶溶下山去。山肩石更峭,犖確無寸土。冰澌所淬厲,黝若生鐵鑄。其隙生小花,緻緻作霜縷。亦有蠖屈松,老幹才尺五。餘卉摧已盡,猨鳥失所據。饑鷹不得食,空際盤旋苦。喘息及山頂,足繭難再步。仰首惟泬寥,萬象在一俯。層冰何峩峩,寒色自太古。湖水寂照之,凝碧若可茹。欣然試一掬,清泠在心腑。
  谽谺:音酣蝦,1.山谷空大貌;2.山石險峻貌。 虀:同“齏”。
  齟齬:音舉宇,本指牙齒上下不對應。喻不相聚,不平正。 緻:音志,緻緻,細密、精致。
  
  
  聖莫利茲山上
  翠微深處碧淪漪,清絕朝暉欲上時。萬柏自搖風露影,四山爲寫雪霜姿。
  舉頭已有天堪問,讬足元無世可遺。漸不勝寒猶不去,振衣高詠太沖詩。
  山高合中國七千尺,故以左太沖“振衣千仞岡”之句爲詠。
  
  
  重過麗蒙湖
  雲外飛樓月下舟,八年前此共清遊。湖之於我頻青眼,山亦猶人更白頭。
  小作勾留差似燕,了無罣礙不如鷗。憑欄感嘅知何益,領取川原澹蕩秋。
  罣:音挂,1.懸挂,絆住;2.內心牽挂;3.牽阻。
  
  
  自題詩集後
  足繭山仍遠,悠然興不窮。小休何處好,風日綠陰中。
  
  
  譯詩
  饞猴望鄰樹,涎墮果離離。既貪得佳餌,又怯緣高枝。守者況耽耽,捷取亦可危。欲進多虞心,欲退宜有辭。此果不中食,孰雲甘如飴。盜泉與惡木,豈屑一顧之!平生有微尚,見得能自持。歸家饜榛栗,詎不療吾饑。嗟哉古詩人,曠達類如斯。誠知無大害,亦複可攅眉。
  
  
  曉起
  連宵雨未歇,簾幕閟深沈。光風扇庭除,始知春已深。修竹媚新苔,瑟瑟布輕陰。幽花不能言,韻之以青禽。病骨如朽株,勾萌或相尋。勞心如蟄蟲,趯趯將不禁。
  閟:音閉,1.閉門;2.掩藏。



2006-06-06 02:41:27: 薩薩蘇 (上海)
  舟夜二十五年十二月 !
  到枕濤聲疾複徐,關河寸寸正愁予。霜毛搔罷無長策,起剔殘燈讀舊書。
  
  
  海上望月作歌
  暮雲澹盡河星稀,皓月徐升海之湄。冰輪未高光未滿,已覺颯颯清風吹。
  鯨波萬里如燃脂,群動蟄蟄喘且疲。一時冰雪忽照眼,豈止渴咽餐瓊糜。
  嗟哉素娥聖且慈,清輝所被無偏私。廣寒大開來熙熙,行歌起舞惟其宜。
  夜深人靜聲影微,潛魚不躍烏不飛。孤光一點定中移,青天四垂水四圍。
  亭亭脈脈將何依,棲棲皇皇終不辭。上天下地隨所之,入火不灼水不漓。
  勞勞衆生良可悲,三五二八須臾期。同光共影勿複疑,試吸沆瀣甘如飴。
  嗟哉素娥聖且慈,我欲作歌窮於詞。
  
  
  
  紫雲英草可肥田,農家喜種之,一名荷花浪浪。取以入詩
  紫雲英發水天紅,饁婦耕夫笑語同。識得江南名物否?荷花浪浪醉春風。
  
  
  粵諺“春日人倦,爲牛借力”,言牛借其力以行田也。語有奇趣,取以入詩
  夢回布穀喚聲中,一枕殘書讀未終。憊矣真疑牛借力,蘧然還作馬行空。
  雲開川上鱗鱗日,雨過亭前翼翼風。一笑尚餘強項在,荷鋤渾不後村童。
  蘧:音巨,驚喜貌。
  
  
  飛機上作
  落落青冥意所便,風生河漢更泠然。身乘彩鳳雙飛翼,日盡齊州九點煙。
  黑子縱橫雲下壘,綠陰方罫雨中田。媧皇有恨終須補,地坼東南水接天。
  罫:音拐,棋盤上畫的方格子。三國吳韋昭《博弈論》:“所務不過方罫之間”。
  
  
  郊行書所見
  穀雨清明一瞬中,郊原秀色已浮空。遙青暖受濛濛日,新綠柔含濕濕風。
  宿釀乍開娛父老,春衣初試炫兒童。艱難一遇豐年樂,願得和聲處處同。
  
  
  釣台
  盛時出處自從容,留得高臺有釣蹤。卻憶山川重秀日,鴟夷一棹五湖東。
  
  苔蘚侵尋蝕舊碑,江山風雨助淒其。新亭收淚猶能及,莫待西台慟哭時。
  
  
  別廬山三年矣,舟至九江望見口占
  才接嵐光眼便醒,別來蹤迹似飄萍。慚君不帶風塵色,更爲行人著意青。
  
  
  廬山道中
  積翠爲前導,何知路阻長。松香蒸日氣,草色展煙光。
  嶺盡全湖見,峰凹半刹藏。詩成剛擲筆,雲海已蒼茫。 '
  
  
  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始至長沙詣嶽麓山謁黃克強先生墓。以舊曆計之,適爲三月二十九日也
  黃花嶽麓互聯綿,此日相望倍惕然。百戰山河仍破碎,千章林木已風煙。
  國殤爲鬼無新舊,世運因人有轉旋。少壯相從今白髮,可堪攬涕墓門前。
  
  
  
  自長沙至衡山,通衢修潔,夾植桐樹,清陰瑟瑟,可覆行人,花方盛開,香氣蓊勃。道旁居民俟其實熟榨以取油,既可自贍,亦以養路。爲作二絕句
  浩浩香風未有涯,離離花影正交加。惜花須似桐花鳳,但領花香不礙花。
  
  夾道青青不染塵,雨餘風日更清新。行人自在桐陰下,便是桃源洞裏人。
  
  
  南嶽道中杜鵑花盛開,爲作一絕句
  果然火德耀南華,一變嵐光作紫霞。四萬萬人心盡赤,定教開作自由花。
  
  
  登祝融峰
  直上祝融峰,遠望八千里。蒼茫雲海中,不辨湘資與沅澧。古來此中多志士,
  國難之深有如此。籲嗟乎!山花之丹是爾愛國心,湘竹之斑是爾憂國淚。
  
  
  杜鵑花
  昏啼到曉恨無涯,啼遍春城十萬家。血淚已枯心尚赤,更教開作斷腸花。
  
  
  下祝融峰過獅子岩
  祝融峰上日初懸,獅子岩前破曉煙。五曲清湘光瀉地,四圍列岫遠浮天。
  嶠雲自戀前賢樹,石筧同甘處女泉。最是老農能力作,深山處處有梯田。
  衡山無奇絕處,惟祝融一峰巋然獨峙,四圍群山撲地,繚繞天末。清湘五曲昭晣可見,此景他山所未有也。獅子岩前有松數株極古茂,一株已朽。傳羅念庵所手植。自祝融峰至上封寺,有石筧長可二裏,引泉入寺,傳有老女憫寺僧汲水之艱,鳩工鑿石爲之,此可紀也。
  晣:同“晢”(音折),光明貌。 筧:音簡,連接起來引水的長竹管。
  
  
  飛機上作
  疆畝縱橫綠野恢,禾田如水樹如苔。老農筋力消磨盡,留得川原錦繡開。
  
  
  
  疏影 菊
  行吟未罷,乍悠然相見,水邊林下。半塌東籬,淡淡疏疏,點出秋光如畫。
  平生絕俗違時意,卻對我、一枝瀟灑。想淵明、偶賦閑情,定爲此花縈惹。
  
  正是千林脫葉,看斜陽闃寂,山色金赭。莫怨荒寒,木末芙蓉,冷豔疏香相亞。
  不同桃李開花日,準備了、霜風吹打。把素心、寫入琴絲,聲滿月明清夜。
  
  
  百字令 水仙花
  靈均去矣,向瀟湘、留得千秋顔色。猶有平生遲暮感,況是霏霏雨雪。
  玉色溫溫,金心的的,人與花同德。飛塵不到,冷蹤只在泉石。
  
  小缽供養齋頭,深燈曲幾,清影搖簽帙。伴取梅花三兩點,也似曉星殘月。
  靜始聞香,淡終生豔,夢化莊生蝶。獨醒何意,銀台試爲浮白。
  
  《拾遺記》:楚人思慕屈平,謂之水仙。《群芳譜》:水仙花,白圓如酒杯,中心黃蕊,名“金盞銀台”。古來詠水仙花者,山谷之詩、稼軒之詞,膾炙人口,然自是“淩波”、“解佩”搖筆即來,竹垞詞如剏禁體,風調獨勝。晴窗坐對,聊複效顰,以資笑噱雲爾。 剏:同“創”。
  
  
  金縷曲
  啼鴂催山醒。轉幽深、沈沈雉堞,柳荑搖暝。
  攬得清輝凝眸處,身在萬桃花頂。正麗色澄空相映。
  漠漠輕煙開漸淡,擁千鬟、一水明如鏡。還照取,鶯飛影。
  
  桃源不在虛無境。在人間、林鴞音好,巷尨聲靜。
  君看柴門春風入,菜甲麥芒齊迸。且放下老農鑱柄。
  難得飯餘當戶坐,願春光、爛熳從渠領。歌一曲,水泉聽。
  尨:音忙,多毛的狗。
  
  
  浣溪沙(過吳淞口)
  小艇依然系水門,門前落葉正紛紛。饑鴉病雀不能言。
  
  衰柳鎮憐今日影,寒潮苦覔舊時痕。靜中搖動寂中喧。
  覔:同“覓”。
  
  
  風蝶令(白海棠)
  柔蔕和煙嚲,幽花帶雪融。欲開還歛閟芳容,得似蝤蠐微俛意惺忪。
  
  格澹光彌豔,神清態轉穠。珠簾不約晚來風。吹起一庭香月照玲瓏。
  蔕:音帝,同“蒂”。 閟:音必,掩藏。 蝤蠐:音酋齊,天牛的幼蟲。
  
  
  百字令 流徽榭即事
  春風桃李,比梅花時節、多些芳綠。浩浩川原舒窈窕,是處山邱華屋。
  草露含滋,林煙散暈,萬象如膏沐。玉闌幹外,柳絲初嫋晴旭。
  
  日暮窮巷牛羊,畫堂燕雀,各自尋歸宿。留得蒼然山色在,領取人間幽獨。
  潭水悠悠,落霞嫋嫋,樹影重重覆。低頭吟望,疏鍾已動靈穀。
  
  
  百字令 春暮郊行
  茫茫原野,正春深夏淺,芳菲滿目。蓄得新亭千斛淚,不向風前棖觸。
  渲碧波恬,浮青峰軟,煙雨皆清淑。漁樵如畫,天真只在茅屋。
  
  堪歎古往今來,無窮人事,幻此滄桑局。得似大江流日夜,波浪重重相逐。
  劫後殘灰,戰餘棄骨,一例青青覆。鵑啼血盡,花開還照空穀。
  
  
  憶舊遊 落葉
  歎護林心事,付與東流,一往淒清。無限流連意,奈驚飈不管,催化青萍。
  已分去潮俱渺,回汐又重經。有出水根寒,拏空枝老,同訴飄零。
  
  天心,正搖落,算菊芳蘭秀,不是春榮。摵摵蕭蕭裏,要滄桑換了,秋始無聲。
  伴得落紅歸去,流水有餘馨。盡歲暮天寒,冰霜追逐千萬程。
  摵摵:音涉涉,樹枝光禿,葉凋落貌。
  
  
  金縷曲
  綠遍池塘草用梅影書屋詞句。
  更連宵、淒其風雨,萬紅都渺。
  寡婦孤兒無窮淚,算有青山知道。早染出龍眠畫槁。
  一片春波流日影,過長橋、又把平堤繞。
  看新塚,添多少。
  
  故人落落心相照。
  歎而今、生離死別,總尋常了。
  馬革裹屍仍未返,空向墓門憑吊。只破碎山河難料。
  我亦瘡痍今滿體,忍須臾、一見欃槍掃。
  逢地下,兩含笑。
  欃:音蟬,欃槍,彗星。
  
  編輯者跋
  
  鄙人日本人也,住華北而一淺學無德之處士耳。今先于中國人、先于華中華南之人士,將此一國元首之著作從事編輯出版,何等不可思議之事歟!可知廣大世間罕有之例不少焉。茲略敘其緣起而明本書刊行之始末。

  鄙人從少來到中國研究政治文學者近於三十年,尤盼望中國國家之進步與人民之安寧,每睹國內政治起伏、文化興廢,或一喜,或一憂,常感頭痛。逢此次事變暴發,私念前途之變化,日夜彷徨於悒悶焦慮之中者,殆及年餘矣。

際此暗雲蔽天之日,汪精衛先生發豔電而爲天下蒼生而起,鄙人之敬仰感銘,實出於言喻之外。元來汪精衛先生者,鄙人二十年來同湘鄉曾滌笙先生所尊崇信服之中國近世名人也。聞汪先生起,鄙人當時拍案而叫快哉,更信汪先生識見熱情勇氣之高人數等矣!

同時自覺附隨汪先生之事業,即再生中國、建設東亞之唯一無二良法。乃就個人力量所能之計劃翻譯《雙照樓詩詞槁》之事商于駐甯日本軍總司令部今井武夫大佐。

今井大佐者,愛中國、憂東亞大局之日本軍界有數人才,而與剏造新中國有密切關係者也。大佐讀鄙人信,轉達于汪先生之前,汪先生即欣然諾之,而將未發表之《掃葉集》全編贈於大佐,是去年四月三十日之事也。五月,鄙人由燕赴甯謁汪先生,致敬且將稿子領回。九月和譯已成,再赴甯謁先生,至今六閱月,和譯本尚未刊行。

今年一月,汪先生最近言論集和譯《與日本提攜而往》一書由日本朝日新聞社發刊問世;再今月中,《雙照樓詩詞槁》正本在燕刊行。回顧一年來足迹,感觸頻加焉。

惟本書之出,汪先生之好意爲第一,今井大佐之愛護爲第二,鄙人則只執校勘暨印刷、訂本指揮之雜役耳,故不欲作跋等文字,而欲諱其名,迨印刷成有所方縱。臾爲始末記,想之半日,慌然走筆。

鄙人原無學者,亂作文章,真所謂驢鳴狗吠不知愧者,亦深懼有所累于汪先生之德與名。唯所冀在將汪先生之學問道德品性等等美點介紹於中國與東方各國間,使有識人物正解汪先生之人物與政績。

若達到此目的,則鄙人之願已足矣。尚有一事要珍重闡明者,即此本書價之較昂也,曾仲鳴先生曩在民國拾九年拾貳月刊行之雙照樓《小休集》上下卷合編一書,賣價定壹圓貳角,可謂廉價,而年來紙價高漲,以今比昔,實達於十數倍,印刷等費亦四五倍於往時。

關於此點,不無苦衷,切望大方人士之諒解。當擱筆之時,禱祝汪精衛先生之政躬安泰與和平運動之成功,同時對今井大佐及從旁指教之外交部次長周隆庠先生致感謝之忱。

並且對《雙照樓詩詞槁》上下卷合編本刊行者、而民國貳拾八年三月貳拾壹日在河內郊外殉國難之和平運動先覺曾仲鳴先生之英靈致至深之哀悼。

  辛巳三月五日 黑根祥作 謹跋   
  
  每部 南粉連紙 金 三圓
  編輯、校勘者 北京東城大甜水井拾號 黑根祥作
  發行兼印刷者 北京東安門外南夾道拾五號 那須太郎
  發行所 同右 大北京社
  昭和拾六年(民國三拾年)三月拾日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