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方回 : 瀛奎律髓

方回 : 瀛奎律髓


瀛奎律髓  : 方回


瀛奎律髓 : 唐宋五七言律詩總集


朱迎平

唐宋五七言律詩總集。元代方回編選。方回(1227~ 1306)字萬里,號虛穀。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別省登第。提領池陽(今安徽貴池)茶鹽,累遷知嚴州(今屬浙江)。宋亡降元,為建德路(今屬浙江)總管。有《桐江集》 8卷,收入《宛委別藏》;《桐江續集》36卷,收入《四庫全書珍本初集》。



  《瀛奎律髓》專選唐宋兩代的五、七言律詩,故名 “律髓”。自謂取十八學士登瀛洲、五星照奎之義,故稱 “ 瀛奎 ”。共選唐代作家180余家,宋代作家190余家。方回宗杜甫,讚揚杜甫夔州以後的詩達到了“ 剝落浮華 ”的境界。但方回選詩,並不只憑一己偏愛,而是注意到不同流派。如入選宋詩,有江西派、四靈體、江湖派,也選西□體,還讚揚西□作者楊億“組織故事有絕佳者”。


此書分49類,每類有題解,說明這類詩的性質和特點。不過分類過於瑣細,且以類選詩,往往強取充數。如卷 9《睢陽五老圖》等詩,並非佳作,亦被選入。然宋代諸集,不盡傳於今者,頗賴以窺其鱗爪。每詩之後,多附以評語。評語中有不少好的見解,也保存了一些宋代文人的遺聞軼事。


  清代中葉,紀昀撰《瀛奎律髓刊誤》。紀昀在序文中認為方回論詩有三弊:一是黨援,二是攀附,三是矯激。


選詩也有三弊:一是矯語古談,二是標題句眼,三是好尚生新。這些批評顯然有片面之處,但在具體評論中,紀昀則有否定,也有肯定,較為持平。紀氏論詩,亦宗杜甫。方、紀二人異中有同,合方、紀二氏之評,棄短取長,有利於瞭解和學習唐、宋五、七言律詩。


  《瀛奎律髓》有清康熙刊本,《瀛奎律髓刊誤》有清光緒重刊本。(孔凡禮)



-----------------------------------------



唐宋律詩的精華薈萃 -----《瀛奎律髓》



在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唐詩和宋詩是兩座巍巍高峰;而在唐、宋詩眾多的體裁中,近體詩又是取得突出成就的新詩體,佔有重要的地位。歷代唐、宋近體詩的選本層出不窮,方回的《瀛奎律髓》就是其中一部獨具特色的大型選評本。


方回,字萬里,別號虛穀,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生於南宋寶慶三年(1227),卒於元大德十一年(1307)。他于南宋景定三年(1262) 別省登第,提領池陽茶鹽,後遷知嚴州。無兵南下,方回迎降,授建德路總管,不久即被罷官。從此,他往返杭、款間,號紫陽居士,肆意吟詠。方回政治上的失節,頗為後世詬病,但他不但工詩,而且善於論詩,名重于時。



對於《瀛奎律髓》的書名,方回曾在自序中解釋道:“ ‘ 瀛 ’ 者何?十八學士登瀛洲也。‘奎’者何?五星聚奎也。‘律’者何?五、七言之近體也。‘髓’者何?非得皮得骨之謂也。斯登也,斯聚也,而後八代、五季之文弊革也。”


這是說,此書所選為五、七言近體詩的精髓;它們產生于十八學士入主文學館和五大行星會聚奎宿的文運昌盛的唐、宋兩朝,標誌著唐前八代和家前五季浮靡文病的徹底革除。簡單地說,《瀛奎律髓》這個書名的含義即相當於“唐來律詩精粹”。


《瀛奎律髓》共選唐、宋五、七言律詩三百八十五家、三千零十四首(其中重出二十二首,實為二千九百九十二首)。其中唐代入選一百六十四家、一千二百四十九首,宋代入選二百二十一家、一千七百六十五首。


從選著數量看,崇奉江西詩派的方回更偏重于宋代。全書主要按作品題材分類編排,計分登覽、朝省、懷古、風土、升平、宦情、寄贈、遷謫、疾病、感舊、俠少、釋梵、仙逸、傷悼等四十九類。每類中先五言、後七言,並依時代先後為次編為一卷。


如登覽類選錄從唐代  陳子昂《度荊門望楚》  到來代晁君成《登多景樓》 五言律詩共二十首、從唐代崔顥《登黃鶴樓》到宋代楊萬里《過揚子江》七言律  詩共二十首,是為卷一。每卷之首,均有小序,撮舉該卷要旨,如卷一:“ 登高能賦,於傳識之。名山大川,絕景極目,能言者眾矣。拔其尤者,以充雋永,且以為諸詩之冠。”又如卷二十七著題類:“著題詩,即六義之所謂賦而有比焉,極天下之最難……今除梅花、雪、月、晴雨致專類外,凡雜賦體物肖形,語意精到者,選諸此。”



--- - -


對於入選的詩作,方回大多詳加圈點、批評。如卷一于杜甫五律《登岳陽樓》中“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二句之“坼”、“浮”字旁加圈,並評曰:“岳陽樓天下壯觀,孟、杜二詩盡之矣。中兩聯,前言景,後言情,乃詩之一體也。凡圈處是句中眼。”

又如于崔顥七律《登黃鶴樓》下評:“此詩前四句不拘對偶,氣勢雄大。李白讀之,不敢再題此樓,乃去而賦《登金陵鳳凰台》也。


”圈點主要指明著眼、句眼,批評則或對作品細加剖析,或作總體評論,或記錄佚聞,或考證本事,也有借題發揮,闡述其詩學理論。誠如方回在自序中所言:“所在,詩話也”,全書的批點,正相當於一部唐,宋律詩的專題詩話。


《瀛奎律髓》的價值,首先在於它是文學史上較早的唐、宋近體詩選,它薈萃了唐、宋律詩的精華。雖然方回選詩側重宋代、側重江西詩派,但從全書看,他並未局限於宗派觀念,還基本上能依照作品的客觀實際進行選編。



他既以唐、宋大家為主,又能注意到各種流派和題材的作品,加上全書分類編排的體例別具特色,這樣,就使這部大型選本較全面地展示了唐、朱兩代近七百年間近體詩創作繁榮的盛況和發展、流變的輪廓,為近體詩、唐宋詩,以至中國文學史的研究提供了經過整理編次的寶貴資料。


同時,由於它成書較早,因而保存了一些後來文集失傳的唐、宋詩人的作品及有關資料,《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就指出,“朱代諸集不盡傳於今者,頗賴以存。而當時遺聞舊事,亦往往多見於其注。故厲鶚作《宋詩紀事》,所采最多。”


在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瀛奎律髓》的價值就更為突出了,它是果代江西詩派詩學理論的總結和發展。江西詩派是北宋後期形成的奉 黃庭堅為創始人的詩歌流派,它聲勢盛大,影響遍及整個南宋時期。宋末,在宗尚晚唐的“四靈派”、“江湖派”衝擊下,江西詩派日趨衰微。

- - -


方回選評  《瀛奎律髓》,正是要重振江西旗鼓,以糾正四靈和江湖派的卑弱詩風。他在全書自序中說:“  文之精者為詩,詩之精者為律。所選,詩格也;所注,詩話也。學者求之,髓由是可得也。”明確宣告要通過標舉詩格、敷衍詩話,使學者從中求得江西詩派的精髓。


首先,《瀛奎髓》運用評點對江西詩派的詩學理論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整理和總結。方回吸收了江西詩人對待歌創作的命意、結構、格律、句法、對偶、用字等方面的意見,將其系統化,並通過對詩作值評點具體而微地量示出來。


這樣,就使江西詩派原來零散的理論觀點形成為一個較完整的體系。在此基礎上,方國又對這個體系進行補充、修正,發展了江西詩派的理論。他明確提出了“一祖三宗”說:“古今詩人,當以老杜、山谷、後山、簡齋四家為一祖三宗,餘可配饗者有數焉。”(卷二十六)


他推尊杜甫為“初祖”,號召後學直接學習杜甫,提高了江西詩派的境界;他將愛國憂時的陳與義列為三宗之一,擴大了江西詩派的陣營。他標舉“格高”,強調人格與詩格的關係。他提出:“詩先看格高而意又到、語又工為上”(卷二十一)


他還要求在“格高”的前提下,以“細潤”濟粗獷,以“圓熟”濟生硬,以“豐腴”濟枯澀,以消除江西詩“粗而冗”的弊病。


此外,方回還注意到詩歌與現實的關係,強調詩歌的社會作用。所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江西詩派偏重形式技巧的詩論的缺陷,將江西派詩學理論朝著積極的方向提高了一步。


另外,在詩學理論批評的形式上,《瀛奎律髓》  也是值得重視的。中國古,代的詩文評點肇始于宋、元之際,方回的這部選評本和目祖謙的  《古文關鍵》、謝枋得的  《文章軌範》等都是這種形式的開山之作。比較起來,《瀛奎律髓》 的評點,尤顯得豐富精靠,因此,它在開創文學批評新形式方面的示範作用也是不可抹殺的。


當然,由於方回論詩畢竟專崇一派,因此,《瀛奎律髓》的選評不免有偏頗  和前後矛盾之處。紀昀《瀛奎律髓刊誤序》就指出它在選詩  和評詩方面分別有“矯語古淡”、“標題句眼”、“好尚生新”和“ 黨援”、“ 攀附”、“ 矯激 ”之弊,《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也指出  “其去取之間,如杜甫《秋興》惟選第四首之類,亦多不可解。”這說明它在選目和論藝方面存在不少缺點。


而且,從根本上說,《瀛奎律髓》指示的創作道路,仍是江西詩派以流為源、片面追求技巧的老路,這是必須充分注意的。



- --


《瀛奎律髓》現有元、明、清多種版本傳世,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已故複且大學教授李慶甲集評校點的《瀛奎律髓匯評》。李慶甲曾肉全國近三十個主要圖書館調查了該書版本收藏情況,親自訪尋孤本,廣搜博來,前後費時十年,才完成了這部一百二十萬字的巨著,使之成為研談該書最完備、最方便的本子。《匯評》本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一、搜羅完備。首先是諸家評語網羅無遺。《瀛奎律髓》成書於元至元二十年(1283),刊行後頗為詩壇重我,尤其在清代,宗唐、宗來各派都通過對該書的褒貶闡發自己的詩歌理論,一時評點成風。


《匯評》本  就彙集了馮舒、查慎行、紀的等十餘家評語以及附錄於某些評本上的他人全部零星評語。這些對原書所選唐宋律詩和方回評點的再評點,對於研究文學史和文學批評史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次是有關資料輯集一冊。


《匯評 》本  在書後附錄了明、清以來刊刻、評點該書的諸家序跋、向無刻本的方回著作《文選顏鮑謝詩評 》、方目的傳記資料兩則以及全國主要圖書館該書版本收藏情況一覽,這就為深入研究方回  和 《瀛奎律髓》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和線索。


二、校勘精詳。《匯評》本  正文  及方回原評,以明成化三年紫陽書院刻本為底本,參校了另外三種版本,並把前人校勘成果,一共錄入各卷之末的  《校勘記 》。此外,還對原書作品重出、誤屬、排列失序、歸類不當等訛誤分別作了更正和說明。這就使  《 匯評 》 本  成為迄今較為完善的一個本子。


三、編排合理。《匯評》本在編排上也熬費苦心,它將諸家評語分別按時代先後依次系於每首作品之下,這樣,每首入選詩作、方回的原評和清代諸家的再評就一目了然地呈現于讀者眼前,為研究唐宋律詩和諸家不同的詩論觀點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總之,《瀛奎律髓匯評》是對該書一次總結性的整理,嘉惠後學,功德無量。可惜的是,李慶甲教授未及親見它的正式出版,便過早地離開了人世。然而,他為整理《瀛奎律髓》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將融匯于祖國文化遺產的寶庫而永存。


source:


瀛奎律髓
http://tieba.baidu.com/p/149131783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政改關注組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 李惠利 ) 政改關注組





罷課宣言


設計即是設想和計畫。


生活上的每個細節都包含設計,而每個作品背後都有其目的和意義。每個設計師都希望自己的創作能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便利,或是進步。然而,我們現在所經歷的,都與設計的理念背道而馳。


八月三十一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就政改作出表決,內容包括:


一、 2016年立法會選舉辦法維持不變


二、 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維持四大界別的小圈子提名委員會,特首候選人必須得到過半數提委的支持才能夠「出閘」;候選人數限制為二至三人。


受眾的需求、物品的實用性等等都是設計時必須考慮的元素,設計師總不能逆道而行,偏要創造一個大哥大造型的刮鬍刀。面對社會對政改方案的強烈控訴,政府卻選擇充耳不聞;六二二全民公投超過七十萬人的表態、七一大遊行五十一萬人上街,都無法喚起政府對人民的關注。


創作是自由的,民主也是如此,我們拒絕任何不合理框架和限制。更不能接受「袋住先」,因為這是一門政治設計,是政府設計人民,使到民主倒退的手段。


倘若我們想隨心揀選一個可以代表自己、為自己發聲的行政長官候選人,都顯得無能為力的時候,我們不禁憂慮,香港日後還會有我們的容身之所嗎?為了不讓香港的將來變成一個創作的墳墓,我們已經走投無路,罷課是我們最後的手段,最後奢望能拯救香港的手段。


我們明白作為大專院生,需要作出的犧牲更大。面對出席率不足的難關,罷課與否成為了艱辛的抉擇。不罷課不等於不支持,繫上黃絲帶、聯署簽上姓名,用簡單的行動證明自己的取態 ,便足以令公眾更加關注學界對政改的不滿。


學生運動是一場革命,一場沒有休止符的抗爭。相信所有參與罷課的同學都能秉持著「罷課不罷學」的原則,堅守到最後。因為支撐著我們的,會是一群有著相同理念的同學;對我們的行動表示理解的老師;為我們提供支援與幫助的外界人士;還有一個不變的目標─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政改關注組


二零一四年九月十六日



source: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政改關注組
https://www.facebook.com/VTCPoliticalReformConcernGroup?sk=timeline&app_data



民主回歸.jpg ( 原圖: 伊滕潤二 )
https://www.facebook.com/kurskhk.net/photos/a.486316778082910.1073741825.189966397717951/723540357693883/?type=1&relevant_count=1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Project Dragons 超電子バイオマン OP cover

Project Dragons 超電子バイオマン OP cover


Project Dragons - Choudenshi Bioman OP (rock cover) ( 超電子バイオマン OP cov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FcQu8B2qQ


Cybercops ED - Shooting Star (cover) ( 電脳警察サイバーコップ) - by Project Dragon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hiIAgAjkL8


Project Dragons - Uchuu Keiji Gyaban ( 宇宙刑事ギャバン) - OP ROCK COV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FmOWs4S3sk


Project Dragons - Gaoranger - OP Theme cover ( 百獣戦隊ガオレンジャー OP cov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spsyBBRCsg


Project Dragons - Kagaku Sentai Dynaman OP (rock cover) ( 科学戦隊ダイナマン OP cov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TufF-dlp4


Project Dragons - Kamen Rider Stronger OP ( 仮面ライダーストロンガー OP - Rock Cov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LwPzy_Ditg


Project Dragons - Quando o Sol Brilhar Novamente (A Carta) (Yu Yu Hakush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62bxyA37dc


Project Dragons - Gatchaman ( 科学忍者隊ガッチャマン) OP COV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ry95RWFbZA


source :



Members Hideki Ito, Alex Danger, Diego Tolkki, Megu Anita - vocals and backing vocals Gabriel Fox
- guitars/bass/keyboards/drums/vocals Kiel - keyboards Genre Rock/Anime/Tokusatsu

Hometown Brazil



Project Dragons
https://www.facebook.com/projectdragons?fref=nf


方回 , 瀛奎律髓匯評

方回 , 瀛奎律髓匯評


本書將清代以來品評  《瀛奎律髓》的論述匯成一書,是研究詩歌史、詩學理論批評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書籍。


《瀛奎律髓》專選唐宋五言七言律詩,共選詩人385家,詩3014首,以大家為主,兼顧各種流派,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唐宋七百年間詩歌創作和律詩流變的輪廓,又對所選之詩及唐宋詩歌各種流派作了精要細致的分析評點。


此書對後世影響甚大。李慶甲先生潛心耕耘,將清代以來品評《瀛奎律髓》的論述匯成一書,撰成《瀛奎律髓匯評》,是為研究詩史、詩學理論不可或缺的重要書籍。

- - -


《談藝錄》讀本


(一五)論黃庭堅詩
 
        《桐江集》卷五引劉元輝《讀坡詩》雲①:「詩不宗風雅,其詩未足多。氣如存篤厚,詞豈涉譏呵。饒舌空吾悔,吹毛奈汝何。為言同道者,未許學東坡。」遺山薄江西
派,而評東坡語則與江西派議論全同。遺山既謂坡詩不能近古而盡雅,故論山谷亦曰:「古雅難將子美親,精純全失義山真。論詩寧下涪翁拜,不作西江社裡人。」


山谷學杜,人所共知;山谷學義山,則朱少章弁《風月堂詩話》卷下始親切言之②,所謂:「山谷以昆體工夫,到老杜渾成地步。」少章《詩話》為羈金時所作;遺山敬事之王若虛《滹
南遺老集》卷四十已引此語而駁之③,謂昆體工夫與老杜境界,「如東食西宿,不可相兼」,足見朱書當時流傳北方。


《中州集》卷十亦選有少章詩④,《小傳》並曰:「有《風月堂詩話》行於世。」則遺山作此絕時,意中必有少章語在;施注漫不之省,乃引後山學山谷語以注第三句。少章《詩話》以後,持此論者不乏。許覬《彥周詩話》以義
山、山谷並舉⑤,謂學二家,「可去淺易鄙陋之病。」


《瀛奎律髓》卷廿一山谷《詠雪》七律批雲⑥:「山谷之奇,有昆體之變,而不襲其組織。其巧者如作謎然,疏疏密密一聯,亦雪謎也」;《桐江集》卷四《跋許萬松詩》雲:「山谷詩本老杜,骨法有庾開府,
有李玉溪,有元次山。⑦」即貶斥山谷如張戒,其《歲寒堂詩話》卷上論詩之「有邪思」者⑧,亦舉山谷以繼義山,謂其「韻度矜持,冶容太甚」。(152—153頁)



   ①《桐江集》八卷,元代方回撰。
    ②朱少章:宋朱弁字,有《風月堂詩話》二卷。
    ③王若虛:金人,有《滹南遺老集》四十五卷。
    ④《中州集》:十卷,金元好問編。

    ⑤許覬:字彥周,宋人,有《彥周詩話》一卷。
    ⑥《瀛奎律髓》:四十九卷,元代方回編。
    ⑦庾開府:庾信在北周,官開府儀同三司,人稱庾開府。李玉溪:李商隱,號玉溪
生。元次山:元結字。
    ⑧張戒:宋人,有《歲寒堂詩話》二卷。


    這一則,主要論黃庭堅詩,講到對黃詩的一種評價。


先從論蘇軾詩談起,引了方回在《桐江集》卷五裡引劉元輝的詩,這首詩批評蘇軾詩,涉於譏呵,吹毛求疵,不厚道,不要學蘇軾這種作風。


再講元好問的《論詩三十首》:「金入洪爐不厭頻,精真那計受纖塵。蘇門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詩百態新。」即認為蘇軾門下倘真有忠臣,豈肯讓蘇軾詩百態新呢?即認為蘇詩的「百態新」,「不能近古而盡雅」。


所以元好問評黃庭堅詩:「古雅難將子美親,精純全失義山真」,即認為在古雅方面不像杜甫,在精純方面全失李商隱,這是不滿意黃庭堅詩的失去古雅精純。


但又說:「論詩寧下涪翁拜,不作西江社裡人。」論詩寧可向黃庭堅拜,即認為黃庭堅詩還可取,江西派詩更不如了。這裡認為黃庭堅詩跟杜甫、李商隱的詩不同。


但錢先生在《宋詩選注﹒黃庭堅》篇裡說:「他是『江西詩社宗派』的開創人,生前跟蘇軾齊名,死後給他的徒子法孫推崇為杜甫的繼承者。」所以錢先生說:「山谷學杜,人所共知。」


錢先生又引朱弁說:「山谷以昆體工夫,到老杜渾成地步。」又稱王若虛駁這話,認為昆體工夫與老杜境界不同,不可相兼。


錢先生認為元好問「蘇門果有忠臣在」,含有批評朱弁的話的意思,即黃庭堅不能真正學習杜甫與李商隱,所以不能糾正蘇詩的不足處。因此認為施注引後山學山谷語來
作注為不合。


按施國祁注第三句說:「無己(陳後山)雲:魯直(黃庭堅)長於詩詞,秦(觀)晁(無咎)長於議論,文潛(張耒)雲:長公(蘇軾)波濤萬頃海,少公(蘇轍)峭拔千尋麓,黃君(庭堅)蕭蕭日下鶴,陳子(師道)峭峭霜中竹,秦(觀)文蒨麗舒桃李,晁(無咎)論崢嶸走珠玉。乃知人才各有所長,雖蘇門不能兼全也。」


這個注說蘇軾門下人各有各的長處,不能兼備蘇軾的各種長處。錢先生認為這個注不符合元好問詩的原意,元好問詩是批評蘇詩不能近古而盡雅,所以這個注全不對頭。



    錢先生又對朱弁講的「山谷以昆體工夫,到老杜渾成地步」的看法,認為也有持此論的。如許覬《彥周詩話》說:「作詩淺易鄙陋之氣不除,大可惡。客問何從去之,僕
曰:『熟讀唐李義山詩與本朝黃魯直詩而深思焉,則去也。』」即把李商隱與黃庭堅相提並論,即「山谷以昆體工夫」的意思。



又引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一黃庭堅《詠雪呈吳廣平公》:「春寒晴碧去飛雪,忽憶江清水見沙。夜聽疏疏還密密,曉看整整復斜斜。風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開頃刻花。政使盡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華。」


方回評:「山谷之奇,有昆體之變而不襲其組織。其巧者如作謎然。此一聯(夜聽一聯)亦雪謎也,學者未可遽非之。下一聯『婆娑舞』、『頃刻花』則妙矣。」


這裡即認為「有昆體之變」,即用昆體工夫加以變化,即不點明雪,寫出疏疏密密的聲音,整整斜斜的下雪形態,即認為這樣寫為昆體工夫。


方回又說:「山谷詩本老杜,骨法有庾開府,有李玉溪,有元次山。」這裡說的骨法,即劉勰《文心雕龍﹒風骨》裡講的「骨」:「沉吟舖辭,莫先於骨」,「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骨法指用辭說,有庾信、李商隱、元結。
用辭有庾信、李商隱,當指清新、綺麗說的;有元結,當指勁健說的。綺麗當指張戒說的:「冶容太甚」。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元好問為什麼說「論詩寧下涪翁拜」,即寧可拜黃庭堅呢?


錢先生在《宋詩選注﹒黃庭堅》裡又說:「他(黃庭堅)說:『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後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在他的許多關於詩文的議論裡,
這一段話最起影響,最足以解釋他自己的風格。」


這段話裡提出「真能陶冶萬物」,這是創造,在創造出意象後再用陳言來表達。元好問的寧可拜涪翁,當由於他的「真能陶冶萬物」的緣故吧。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明清史料 , 序 : 蔡元培 :

明清史料 , 序 : 蔡元培 :


蔡元培 : 《 明清史料檔案 甲集》序


明清內閣大庫檔案 及文籍之失散,不知從何時起,但大批的失散是民國六七年到十年的事。


這些檔案及文籍,在大庫中雖然不是科學的排列著,但總沒有拉亂,沒有分散。不幸開始移動者缺少公心,不知史料的價值,一層一層的剝削,拿去宋板書,拿去好看的檔,而把最後的、最大的一堆,堆到午門、端門門洞中。又不幸為一個妄人賣了,幾乎走到唐山變做還魂紙。


  中間又經數年的輾轉,才於民國十八年夏,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買入。


  公家舊物仍歸公家,其中損失已經不可計數了,但畢竟大部分依舊歸到公家,還是痛定後差可安慰的事。


  這次買回,在本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具有甚大的決心,犧牲了甚多其他工作,然後成就。所有檔案不幸的歷史,及我們這次努力,已另有專文論敘。


  我在這裡亦提出兩個意思,以備同志者之留意,借當敘說這個史料集刊編行之意義。


  第一 歷史中直接的材料 與間接的材料有很大的分別。以前修史者之濫用間接的材料,而忽略直接的材料,是一件不幸的事,應該是以後治史學者所急當糾正的。


例如《遼史》之成,由於刪契丹列朝之實錄。刪芟實錄那能成信史?信史是要從檔案中考核出來的!這猶可說《 遼史》成于胡元之朝,脫脫所領之局做不出學術上的大業。然試看馬、班以後諸紀傳史家,哪一位不是在那裡抄實錄、抄碑傳?哪一位不是曾經充分利用過直接材料?


我們展讀一部紀傳的史,每每感覺全是些人名、官名,千人一面,千篇一腔,一事之內容不可知,一人之行品不易見。這豈不是刪削實錄、碑傳的結果,只剩了架子,而把知人論世的菁華遺略嗎?


即使那些做實錄、做碑傳者,並沒有忌諱,沒有成見,沒有內外,已因和我們觀點之不同,他們所據直接材料以刪削者,不正合於我們的要求;何況做實錄者本有所諱,做碑傳者本專務表揚,則有意的顛倒,乃至改換,是不可免的呢!


史料愈間接愈不可靠,這道理本是極明顯的。假如 民國初年修清史者 知道史學的要求,不能以刪削官書、碑狀滿足之,則這些大庫檔案,正該由他們調去整理的,然而他們不做。我們希望 我們這次的整理檔案,開些以後注重直接史料的 風氣。史學本是史料學,堅實的事實,只能得之於最下層的史料中。


  第二 官府文籍和私家記載,在史料的價值上各有短長,合綜來各有獨到處,分開來便各不可盡信。大約官府的記載失之於諱,私人的記載失之於誣。私人記史事,由於親身經歷者固多,而最多是憑藉傳聞,傳聞是容易失實的。人都不能無好惡,而私人立志記史事,自不免於感情的表率,故恰和官書的方向相反,而各不得其平。


例如建文遺民之記遜國,明亡遺民之論虜事,其志可敬,其辭或不免過甚。這些,反靠官書去給他打個折扣。然官府文籍,多局於一類的事蹟,不如私人記載之備各方面。且私著之沒有官府的立場,是最可寶貴的,所以私著畢竟是史料的大源。


官府文籍中 無論直接的史料 如檔案,間接的史料 如“ 國史”、“ 方略 ” 等,都因他只說一面的話,而有些靠不住;然而許多事究竟只有他去記,而且日月不苟,檔存列,我們可借檔案知道一事之最直接的記載。所以官府記載仍同樣不失為史料大源。


守質者、懶惰者專依賴官書;好奇者、涉獵者專信些私家不經之談,都不算史學的正軌。我們相信官文和私記 “合之則兩美,離之則兩傷 ” 呢。


  我們整理這些檔案,在將來可以有多少成績,目下全不敢說。只願做這事業的精神,引出些研究直接史料、比核公私記載而不安于抄成書的同志。


  這是我們最大的安慰。



蔡元培 : 明清史料 , 序
http://img.memopool.cn/news/2012/06/13/5d670af73799227e0137e3f921090364.html


http://www.memopool.cn/blog/tangbohu


- - -

王春瑜 : 重印《 明清史料 》序

明清史研究的重要資料 —— 重印《 明清史料 》序

作者:王春瑜


研究歷史,必需從搜集第一手原始史料入手,這是治史者的常識;明、清離我們所處的時代較近,各種史料雖沒有到浩如煙海的程度,但假設能置於一處,肯定是堆積如山。由於種種人為因素,這些史料的真實性問題甚多。比較而言,明、清留下的檔案,無疑是有很高可信度的第一手史料。


1911年,清朝滅亡。存於內閣大庫中的明、清 檔冊,後被教育部所屬市史博物館妄視為廢品,賣給紙店造還魂紙。幸經 羅振玉等人的努力,從商家高價購回,幾經輾轉,已損失不少,最後於 1928年由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簡稱 “ 史語所 ”)買下,並成立了由陳寅恪、朱希祖、陳垣、傅斯年、徐中舒等人 組成的 “ 明清史料編刊會 ”。


這幾位都是當時中國史學界泰斗級的學者,由他們來主持明清史料的編刊,可見“史語所”對這項工作的重視。中研院院長蔡元培對這項工作也高度關注,後來親自為《明清史料》作序,亦可見一斑。


其實,這裡所說的《明清史料》,全稱是 “ 國立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編刊 明清內閣大庫殘餘檔案 ”,文字太長,故簡稱《明清史料》,“ 便於口說筆錄也”。經過“史語所”工作人員對這些殘餘檔案的繕寫整理,所錄題本揭帖,從明天啟、崇禎迄清順治末康熙初年,不分門類事實,前後次序,隨錄隨編,先後出版了甲、乙、丙三編。


這些珍貴史料,涉及天啟、崇禎朝的遼東戰事,毛文龍、袁崇煥等史事以及明末農民大起義、清兵入關的殘暴行徑、清初各地的抗清鬥爭、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等。

由於其史料價值遠遠高出曾屢經修改的《清實錄》,以及由前清遺老編撰的《 清史稿》,故《 明清史料》出版後,一直受到明、清史學者陳守實、謝國楨、吳晗、黃雲眉等前輩的重視,謝國楨 更將其中關於農民起義史料輯錄成《 清初農民起義資料輯錄》一書,195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某雖不學,上世紀60年代初 負笈復旦大學歷史系 研究生班,從陳守實 師攻讀明清史,即曾通讀《明清史料》,摘錄了不少卡片,惜毀于“文革”中。1977年春,我獲得平反,重新研讀明清史。


盛夏,我冒著酷暑,去上海圖書館再讀《明清史料》,在當年的日記中,曾留下這樣的記載:“6月29日,星期四,大熱。至上圖翻檢《 明清史料 》甲、乙、丙編,有所獲。 ” 與我同輩以及年輕一代的明清史學人,有誰沒有讀過這部書呢?

儘管限於人手不足,這部書所收史料,未遑仔細整理,但編輯者的工作態度是嚴肅、認真的。出版第八本時,即將已出版的第一至第四本之排印錯誤,編成刊誤表,附訂在第八本中,並鄭重刊出 “ 史語所 ” 的啟事。這是對史學負責、對讀者


負責、也是對 “史語所 ” 信譽負責的表現,事實上,當時的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等出版社也常常在一些書中附上勘誤表,這無損於出版社一根毫毛,只能使讀者對出版社更敬重。反觀時下某些出版社,不認真校對,錯字甚多,從不勘誤,更有甚者,作者建議勘誤,竟遭攻訐,可見此輩較諸“史語所”前賢那樣的學風,相差不可以道裡計也!


  《明清史料》出版至今,已經很久了。現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重新影印出版,實在是一件功在學林、特別值得明清史學者慶賀的喜事。當然,對於年輕學人來說,他們應當注意到,在1949年後,中國科學院曾在1951年又出版了《明清史料》丁編,1953年至1975年臺灣又出版了這套書的戊至癸編,因此最好一併參看。


此外,內閣大庫檔冊散出後,流傳各地,1949年 東北圖書館出版了歷史學家 金毓黻編的《明清內閣大庫史料》20卷,共收錄東北圖書館所藏清內閣大庫明清檔案中明代天啟、崇禎時期的檔案 500餘件,也是研究明末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重要史料。 “ 板凳需坐十年冷”,有志于坐冷板凳的史學學子,要重視這些史料的價值。


source:


王春瑜 : 重印《 明清史料》序
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14987


王春瑜 : 重印《 明清史料》序
http://lifengli2005.blog.163.com/blog/static/133222322010231105325801/


- - -


也說八千麻袋明清檔案事


傅斯年先生 是使這批明清檔案 購入史語所的關鍵人物,李文録有傅先生關於收購此批檔案時致蔡元培信,頗有價值。史語所設置於民國十七年(3月至9月為籌備時期),是年9月傅先生剛剛於就任所長之始,跟著便提出了要收購天津李盛鐸所藏的明清檔案。


其時傳先生寓上海滄洲旅館,於9月11日寫了一長信呈院長蔡元培先生(蔡寓上海慕爾鳴路昇平街243號),説明購買此批明清檔案之必要。且云「此事如任其失落,實為學術上之大損失。明史清史,恐因而擱筆。且亦國家甚不榮譽之事也。」茲抄録如下:


「孑民先生左右:午間與適之先生及陳寅恪兄歺,談及七千袋明清檔案事。此七千麻袋檔案本是馬隣翼時代由歷史博物館賣出,北大所得,乃一甚小部分,其大部分即此七千袋。李盛鐸以萬八千元自羅振玉手中買回,月出三十元租一房以儲之。


其中無盡寶藏,蓋明清歷史私家記載,究竟見聞有限,官書則歷朝改換,全靠不住,政治實情,全在此檔案中也。


且明末清初,言多忌諱,官書不信,私人揣測失實,而神光諸宗時代,禦虜諸政,明史均闕,此後明史改修,清史編纂,此為第一種有價值之材料。羅振玉稍整理了兩冊,刊於東方學會,即為日本、法國學者所深羨,其價值重大可想也。


去年冬,滿鉄公司將此件訂好買約,以馬叔平諸先生之大閑,而未出境,現仍在境。李盛鐸切欲即賣,且租房漏雨,麻袋受影響,如不再買來保存,恐歸損失。今春叔平先生函斯年設法,斯年遂與季、騮兩公商之,雲買,而付不出款,遂又有燕京買去之議。


昨日適之、寅恪兩先生談,堅謂此事如任其失落,實文化學術上之大損矢。明史清史,恐因而擱筆。亦且國家甚不榮譽之事也。擬請先生設法,以大學院名義買下,送贈中央研究院,為一種之Donation,然後由中央研究院貴成歷史語言研究所整言之。


如此則(一)此一段文物,不至失散,於國有榮。(二)明清歷史得而整理。(三)歷史語言研究所有此一得,聲光頓起,必可吸引學者來合作,及增加社會上(外國亦然)對之之觀念。


此實非一浪費不急之事也。先生雖辭去大學院,然大學院結束事務,尚由杏佛先生負貴,容可佈置出此款項,以成此大善事。望先生與杏佛先生切實商之,此舉關係至深且钜也。至費用因李盛鐸索原價一萬八千元,加以房租,共在二萬以內,至多如比。叔平先生前雲可減,容可辦到耳。


專此,敬頌道安!杏佛先生同此。學生斯年謹上。九月十一日。」

source :


史語所藏 內閣大庫檔案 緣起
http://www.archives.gov.tw/Download_File.ashx?id=4375


也說八千麻袋明清檔案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4a788a01009azi.html

-- --


這幾位都是當時 中國史學界 泰斗級的學者,由他們來主持 明清史料的編刊,可見 “ 史語所 ” 對這項工作的重視。


中研院院長 蔡元培 對這項工作也高度關注,後來親自為《明清史料》作序,亦可見一斑。其實,這裡所說的  《明清史料》,全稱是 “ 國立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編刊 明清內閣大庫殘餘檔案 ”,文字太長,故簡稱《明清史料》,“ 便於口說筆錄也 ”。


經過 “史語所” 工作人員 對這些殘餘檔案的 繕寫整理,所錄題本揭帖,從明天啟、崇禎 迄清順治末 康熙初年,不分門類事實,前後次序,隨錄隨編,先後出版了甲、乙、丙三編。


這些珍貴史料,涉及天啟、崇禎朝的 遼東戰事,毛文龍、袁崇煥等 史事以 及明末農民大起義、清兵入關的 殘暴行徑、清初各地的 抗清鬥爭、民族英雄 鄭成功 收復臺灣等。



由於其史料價值 遠遠高出 曾屢經修改的《 清實錄》,以及由前清遺老 編撰的《 清史稿》,故《 明清史料》出版後,一直受到明、清史學者陳守實、謝國楨、吳晗、黃雲眉等前輩的重視,謝國楨 更將其中關於 農民起義史料輯錄成《 清初農民起義 資料輯錄》一書,1956年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甲編全三冊 ( HKD$1600 )、
乙編全三冊 ( HKD$1600 )、
丙編全三冊 ( HKD$1600 )、
丁編全三冊 ( HKD$16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