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柳宗元 : 箕子碑 ( 古文觀止 )

柳宗元 : 箕子碑  ( 古文觀止 )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 正蒙難,二曰 法授聖,三曰 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實具茲道以立於世,故孔子述六經之旨,尤殷勤焉。

當紂之時,大道悖亂,天威之動不能戒,聖人之言無所用。進死以併命,誠仁矣,無益吾祀,故不為。委身以存祀,誠仁矣,與亡吾國,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

是用保其明哲,與之俯仰,晦是謨範,辱於囚奴。昏而無邪,隤而不息。故在《 易 》曰「 箕子之明夷 」,正蒙難也。

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為聖師,周人得以序彝倫而立大典。故在《 書 》曰「 以箕子歸作洪範 」,法授聖也。

及封朝鮮,推道訓俗。惟德無陋,惟人無遠。用廣殷祀,俾夷為華。化及民也。率是大道,藂於厥躬,天地變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歟!

於虖!當其周時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紂惡未稔而自斃,武庚念亂以圖存,國無其人,誰與興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則先生隱忍而為此,其有志於斯乎?

唐某年,作廟汲郡,歲時致祀。嘉先生獨列於《 易 》象,作是頌云。

---

陳雲 :儒家大義,扶正香港 —— 香港遺民 與箕子精神

. . .

柳宗元《 箕子碑 》,收入《 古文觀止 》,乃儒家之雄文,語譯如下:

「 在殷紂王當政的時候,道德顛倒,政治昏亂,上天震怒 不能引起他的警戒,聖人的話 也沒有什麼作用。

冒死去進諫,不怕捨棄生命,這確實可以稱得上仁人了( 按:這裡說的是比干 ),但對我們的宗族沒有好處,所以箕子不這樣做。

託身于新王朝 來保存殷商的宗族,這確實可以稱得上仁人了( 按:這裡比喻微子 ),但先要離開國家出走,所以箕子又不忍心那樣做。這兩種辦法,已經有人實行了。

因此,箕子保持了自己的明智,跟紂王周旋,隱藏起自己高明的謀略,甘願在囚犯奴隸中 受到屈辱。在黑暗的環境中 沒有奸邪的行為,跌倒了仍然不停止前進。

所以在《 易經 》中說:『 箕子不敢顯露自己的明智。 』這就是蒙受苦難而能堅持正道。

等到天命已經改變,百姓生活走上了正軌,箕子便拿出《 洪範 》大法,因此成為了聖君的老師。

周朝統治者( 周武王 )用了此法,制定出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準則,從而建立國家的典章制度。所以在《 尚書 》上說:『 由於箕子歸來了,才制定了《 洪範 》[4] 大法。』」

source:

陳雲:儒家大義,扶正香港——香港遺民與箕子精神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wan-chin/%E9%99%B3%E9%9B%B2%E5%84%92%E5%AE%B6%E5%A4%A7%E7%BE%A9%E6%89%B6%E6%AD%A3%E9%A6%99%E6%B8%AF%E9%A6%99%E6%B8%AF%E9%81%BA%E6%B0%91%E8%88%87%E7%AE%95%E5%AD%90%E7%B2%BE%E7%A5%9E/49873114348417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