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文絜 35.謝趙王賚絲布啟:庾信
《卷六 謝趙王賚絲布啟》 作者:庾信
某啟:奉教垂賚雜色絲布三十段。
去冬凝閉,今春嚴勁。霰似瓊田,淩如鹽浦。張超之壁,未足鄣風;袁安之門,無人開雪。覆鳥毛而不暖。
然獸炭而逾寒。遠降聖慈,曲垂矜賑。諭其蠶月, 殆罄桑車;津實秉杼,幾空織室。
遂令新市數錢,忽疑販彩;平陵月夜,驚聞擣衣。妾遇新縑,自然心伏;妻聞裂帛,方當含笑。
莊周車轍,實有涸魚;信陵鞭前,元非窮鳥。仰蒙經濟,伏 荷聖慈。
- -
六朝文絜 36. 謝趙王賚白羅袍袴啟:庾信
《卷六 謝趙王賚白羅袍袴啟》 作者:庾信
某啟:垂賚白羅袍袴一具。
程據上表,空諭雉頭;王恭入雪,虛稱鶴氅。末有懸機巧緤,變糸聶奇文, 鳳不去而恒飛,花雖寒而不落。披千金之暫暖,棄百結之長寒。
永無黃葛之嗟,方見青綾之重。對天山之積雪,尚得開衿;冒廣夏之長風,猶當揮汗。白龜報主, 終自無期;黃雀謝恩,竟知何日。
source :
六朝文絜
http://www.saohua.com/shuku/gudian/liuchaowenxie/4.html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4/1.htm
六朝文絜
http://www.daizhige.org/集藏/文总集/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
文選(南朝梁)蕭統 (唐)李善注
http://www.guoxue123.com/jijijibu/0201/00zmwx/index.htm
1-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嚴可均
2-全唐文-清-董誥
3-全遼文--陳述
4-六朝文絜-清-許梿
5-古文觀止-清-吳楚材
6-古文辭類纂-清-姚鼐
7-唐代墓誌彙編續集--
8-唐宋文醇-清-愛新覺羅弘曆
9-唐文拾遺續拾-清-陸心源
10-唐文續拾-清-陸心源
11-序跋集萃--
12-文章辨體匯選-明-賀複徴
13-文選-南朝梁-蕭統
14-文選昭明文選-南朝梁-蕭統
15-文選注-唐-李善
16-文選詳注-南朝梁-蕭統
17-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18-明文衡-明-程敏政
19-明文霱-明-劉士鏻
20-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蟄存
21-晚清文選--鄭振鐸
22-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
23-清文精選--劉文武
24-皇明文征-明-何喬遠
25-經義模範-明-佚名
26-續碑傳選集--
27-遼文萃-清-王仁俊
28-香豔叢書-清-張廷華
29-駢體文鈔-清-李兆洛
復莊駢儷文榷(清)姚燮撰
駢雅訓籑(明)朱謀● 撰
理瀹駢文(清)吳師機撰
棕亭駢體文鈔(清)金兆燕撰
有正味齋駢體文(清)吳錫麒撰
師伏堂駢文二種(清)皮錫瑞撰
駢體文鈔(清)李兆洛輯
崇雅堂駢體文鈔 (清)胡敬撰
國朝常州駢體文錄 屠寄輯
國朝駢體正宗 (清)曾燠輯
國朝駢體正宗續編(清)張鳴珂輯
御定駢字類編(清)聖祖仁皇帝
御定駢字類編(清)吳士玉,(清)沈宗敬
駢儷文(清)孔廣森撰
駢字分箋(清)程際盛撰
展碧山房駢體文選
張文襄公駢文(清)張之洞撰
佩弦齋文存佩弦齋駢文存佩弦齋詩存(清)朱一新撰
駢文類苑「皇朝」(清)姚燮、張壽榮
邃懷堂駢文牋註 袁翼、朱舲
文莫室駢文(清)王樹枬
越縵堂駢體文(清)李慈銘、曽之撰
酌雅堂駢體文集 徐壽基
六官駢萃 張蔚春
訓蒙駢句
六朝麗指 -孫徳謙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六朝文絜 33. 謝東宮賚內人春衣啟:庾肩吾
六朝文絜 33. 謝東宮賚內人春衣啟:庾肩吾
六朝文絜
《卷六 謝東宮賚內人春衣啟》作者:庾肩吾
階邊細草,猶推綟葉之光;戶前桃樹,翻訝藍花之色。遂得裾飛合燕,領鬥分鸞。試顧采薪,皆成留客。
- -
六朝文絜 34. 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作者:庾信
《卷六 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作者:庾信
臣某啟:奉敕垂賜雜色絲布綿絹等三十段、銀錢二百文。
某比年以來,殊有缺乏。白社之內,拂草看冰;靈台之中,吹塵視甑。懟妻狠妾,既嗟且憎;瘠子羸孫,虛恭實怨。
王人忽降,大賚先臨。天帝錫年,無逾此樂;仙童贈藥,未均斯喜。
張袖而舞,元鶴欲來;撫節而歌,行雲幾斷。所為舟楫無岸,海若為之反風; 薺麥將枯,山靈為之出雨。
況複全抽素繭,雲版疑傾;並落青鳧,銀山或動。是知青牛道士,更延將盡之命;白鹿真人,能生已枯之骨。
雖複拔山超海,負德未勝;垂露懸針,書恩不盡。蓬萊謝恩之雀,白玉四環; 漢水報德之蛇,明蛛一寸。某之觀此,寧無愧心!直以物受其生,於天不謝。謹啟。
source :
六朝文絜
http://www.saohua.com/shuku/gudian/liuchaowenxie/4.html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4/1.htm
六朝文絜
http://www.daizhige.org/集藏/文总集/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
文選(南朝梁)蕭統 (唐)李善注
http://www.guoxue123.com/jijijibu/0201/00zmwx/index.htm
1-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嚴可均
2-全唐文-清-董誥
3-全遼文--陳述
4-六朝文絜-清-許梿
5-古文觀止-清-吳楚材
6-古文辭類纂-清-姚鼐
7-唐代墓誌彙編續集--
8-唐宋文醇-清-愛新覺羅弘曆
9-唐文拾遺續拾-清-陸心源
10-唐文續拾-清-陸心源
11-序跋集萃--
12-文章辨體匯選-明-賀複徴
13-文選-南朝梁-蕭統
14-文選昭明文選-南朝梁-蕭統
15-文選注-唐-李善
16-文選詳注-南朝梁-蕭統
17-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18-明文衡-明-程敏政
19-明文霱-明-劉士鏻
20-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蟄存
21-晚清文選--鄭振鐸
22-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
23-清文精選--劉文武
24-皇明文征-明-何喬遠
25-經義模範-明-佚名
26-續碑傳選集--
27-遼文萃-清-王仁俊
28-香豔叢書-清-張廷華
29-駢體文鈔-清-李兆洛
復莊駢儷文榷(清)姚燮撰
駢雅訓籑(明)朱謀● 撰
理瀹駢文(清)吳師機撰
棕亭駢體文鈔(清)金兆燕撰
有正味齋駢體文(清)吳錫麒撰
師伏堂駢文二種(清)皮錫瑞撰
駢體文鈔(清)李兆洛輯
崇雅堂駢體文鈔 (清)胡敬撰
國朝常州駢體文錄 屠寄輯
國朝駢體正宗 (清)曾燠輯
國朝駢體正宗續編(清)張鳴珂輯
御定駢字類編(清)聖祖仁皇帝
御定駢字類編(清)吳士玉,(清)沈宗敬
駢儷文(清)孔廣森撰
駢字分箋(清)程際盛撰
展碧山房駢體文選
張文襄公駢文(清)張之洞撰
佩弦齋文存佩弦齋駢文存佩弦齋詩存(清)朱一新撰
駢文類苑「皇朝」(清)姚燮、張壽榮
邃懷堂駢文牋註 袁翼、朱舲
文莫室駢文(清)王樹枬
越縵堂駢體文(清)李慈銘、曽之撰
酌雅堂駢體文集 徐壽基
六官駢萃 張蔚春
訓蒙駢句
六朝麗指 -孫徳謙
六朝文絜
《卷六 謝東宮賚內人春衣啟》作者:庾肩吾
階邊細草,猶推綟葉之光;戶前桃樹,翻訝藍花之色。遂得裾飛合燕,領鬥分鸞。試顧采薪,皆成留客。
- -
六朝文絜 34. 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作者:庾信
《卷六 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作者:庾信
臣某啟:奉敕垂賜雜色絲布綿絹等三十段、銀錢二百文。
某比年以來,殊有缺乏。白社之內,拂草看冰;靈台之中,吹塵視甑。懟妻狠妾,既嗟且憎;瘠子羸孫,虛恭實怨。
王人忽降,大賚先臨。天帝錫年,無逾此樂;仙童贈藥,未均斯喜。
張袖而舞,元鶴欲來;撫節而歌,行雲幾斷。所為舟楫無岸,海若為之反風; 薺麥將枯,山靈為之出雨。
況複全抽素繭,雲版疑傾;並落青鳧,銀山或動。是知青牛道士,更延將盡之命;白鹿真人,能生已枯之骨。
雖複拔山超海,負德未勝;垂露懸針,書恩不盡。蓬萊謝恩之雀,白玉四環; 漢水報德之蛇,明蛛一寸。某之觀此,寧無愧心!直以物受其生,於天不謝。謹啟。
source :
六朝文絜
http://www.saohua.com/shuku/gudian/liuchaowenxie/4.html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4/1.htm
六朝文絜
http://www.daizhige.org/集藏/文总集/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
文選(南朝梁)蕭統 (唐)李善注
http://www.guoxue123.com/jijijibu/0201/00zmwx/index.htm
1-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嚴可均
2-全唐文-清-董誥
3-全遼文--陳述
4-六朝文絜-清-許梿
5-古文觀止-清-吳楚材
6-古文辭類纂-清-姚鼐
7-唐代墓誌彙編續集--
8-唐宋文醇-清-愛新覺羅弘曆
9-唐文拾遺續拾-清-陸心源
10-唐文續拾-清-陸心源
11-序跋集萃--
12-文章辨體匯選-明-賀複徴
13-文選-南朝梁-蕭統
14-文選昭明文選-南朝梁-蕭統
15-文選注-唐-李善
16-文選詳注-南朝梁-蕭統
17-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18-明文衡-明-程敏政
19-明文霱-明-劉士鏻
20-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蟄存
21-晚清文選--鄭振鐸
22-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
23-清文精選--劉文武
24-皇明文征-明-何喬遠
25-經義模範-明-佚名
26-續碑傳選集--
27-遼文萃-清-王仁俊
28-香豔叢書-清-張廷華
29-駢體文鈔-清-李兆洛
復莊駢儷文榷(清)姚燮撰
駢雅訓籑(明)朱謀● 撰
理瀹駢文(清)吳師機撰
棕亭駢體文鈔(清)金兆燕撰
有正味齋駢體文(清)吳錫麒撰
師伏堂駢文二種(清)皮錫瑞撰
駢體文鈔(清)李兆洛輯
崇雅堂駢體文鈔 (清)胡敬撰
國朝常州駢體文錄 屠寄輯
國朝駢體正宗 (清)曾燠輯
國朝駢體正宗續編(清)張鳴珂輯
御定駢字類編(清)聖祖仁皇帝
御定駢字類編(清)吳士玉,(清)沈宗敬
駢儷文(清)孔廣森撰
駢字分箋(清)程際盛撰
展碧山房駢體文選
張文襄公駢文(清)張之洞撰
佩弦齋文存佩弦齋駢文存佩弦齋詩存(清)朱一新撰
駢文類苑「皇朝」(清)姚燮、張壽榮
邃懷堂駢文牋註 袁翼、朱舲
文莫室駢文(清)王樹枬
越縵堂駢體文(清)李慈銘、曽之撰
酌雅堂駢體文集 徐壽基
六官駢萃 張蔚春
訓蒙駢句
六朝麗指 -孫徳謙
Labels:
王龍溪,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吳汝鈞,
明治漢學,
阿賴耶識,
彭定康,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六朝文絜 31. 送橘啟:劉峻
六朝文絜 31. 送橘啟:劉峻
《卷六 送橘啟 》 作者:劉峻
南中橙甘,青鳥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風味照座,劈之香霧噀人。皮薄而味珍,脈不粘膚,食不留滓。
甘逾萍實,冷亞冰壺。可以熏神,可以芼鮮,可以漬蜜。氈鄉之果,寧有此邪?
- -
六朝文絜 32.謝始興王賜花紈簟啟:劉孝儀
《卷六 謝始興王賜花紈簟啟 》作者:劉孝儀
麗兼桃象,周洽昏明。便覺夏室已寒,冬裘可襲。雖九日煎沙,香粉猶棄; 三旬沸海,團扇可捐。
source :
六朝文絜
http://www.saohua.com/shuku/gudian/liuchaowenxie/4.html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4/1.htm
六朝文絜
http://www.daizhige.org/集藏/文总集/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
文選(南朝梁)蕭統 (唐)李善注
http://www.guoxue123.com/jijijibu/0201/00zmwx/index.htm
1-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嚴可均
2-全唐文-清-董誥
3-全遼文--陳述
4-六朝文絜-清-許梿
5-古文觀止-清-吳楚材
6-古文辭類纂-清-姚鼐
7-唐代墓誌彙編續集--
8-唐宋文醇-清-愛新覺羅弘曆
9-唐文拾遺續拾-清-陸心源
10-唐文續拾-清-陸心源
11-序跋集萃--
12-文章辨體匯選-明-賀複徴
13-文選-南朝梁-蕭統
14-文選昭明文選-南朝梁-蕭統
15-文選注-唐-李善
16-文選詳注-南朝梁-蕭統
17-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18-明文衡-明-程敏政
19-明文霱-明-劉士鏻
20-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蟄存
21-晚清文選--鄭振鐸
22-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
23-清文精選--劉文武
24-皇明文征-明-何喬遠
25-經義模範-明-佚名
26-續碑傳選集--
27-遼文萃-清-王仁俊
28-香豔叢書-清-張廷華
29-駢體文鈔-清-李兆洛
復莊駢儷文榷(清)姚燮撰
駢雅訓籑(明)朱謀● 撰
理瀹駢文(清)吳師機撰
棕亭駢體文鈔(清)金兆燕撰
有正味齋駢體文(清)吳錫麒撰
師伏堂駢文二種(清)皮錫瑞撰
駢體文鈔(清)李兆洛輯
崇雅堂駢體文鈔 (清)胡敬撰
國朝常州駢體文錄 屠寄輯
國朝駢體正宗 (清)曾燠輯
國朝駢體正宗續編(清)張鳴珂輯
御定駢字類編(清)聖祖仁皇帝
御定駢字類編(清)吳士玉,(清)沈宗敬
駢儷文(清)孔廣森撰
駢字分箋(清)程際盛撰
展碧山房駢體文選
張文襄公駢文(清)張之洞撰
佩弦齋文存佩弦齋駢文存佩弦齋詩存(清)朱一新撰
駢文類苑「皇朝」(清)姚燮、張壽榮
邃懷堂駢文牋註 袁翼、朱舲
文莫室駢文(清)王樹枬
越縵堂駢體文(清)李慈銘、曽之撰
酌雅堂駢體文集 徐壽基
六官駢萃 張蔚春
訓蒙駢句
六朝麗指 -孫徳謙
《卷六 送橘啟 》 作者:劉峻
南中橙甘,青鳥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風味照座,劈之香霧噀人。皮薄而味珍,脈不粘膚,食不留滓。
甘逾萍實,冷亞冰壺。可以熏神,可以芼鮮,可以漬蜜。氈鄉之果,寧有此邪?
- -
六朝文絜 32.謝始興王賜花紈簟啟:劉孝儀
《卷六 謝始興王賜花紈簟啟 》作者:劉孝儀
麗兼桃象,周洽昏明。便覺夏室已寒,冬裘可襲。雖九日煎沙,香粉猶棄; 三旬沸海,團扇可捐。
source :
六朝文絜
http://www.saohua.com/shuku/gudian/liuchaowenxie/4.html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4/1.htm
六朝文絜
http://www.daizhige.org/集藏/文总集/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
文選(南朝梁)蕭統 (唐)李善注
http://www.guoxue123.com/jijijibu/0201/00zmwx/index.htm
1-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嚴可均
2-全唐文-清-董誥
3-全遼文--陳述
4-六朝文絜-清-許梿
5-古文觀止-清-吳楚材
6-古文辭類纂-清-姚鼐
7-唐代墓誌彙編續集--
8-唐宋文醇-清-愛新覺羅弘曆
9-唐文拾遺續拾-清-陸心源
10-唐文續拾-清-陸心源
11-序跋集萃--
12-文章辨體匯選-明-賀複徴
13-文選-南朝梁-蕭統
14-文選昭明文選-南朝梁-蕭統
15-文選注-唐-李善
16-文選詳注-南朝梁-蕭統
17-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18-明文衡-明-程敏政
19-明文霱-明-劉士鏻
20-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蟄存
21-晚清文選--鄭振鐸
22-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
23-清文精選--劉文武
24-皇明文征-明-何喬遠
25-經義模範-明-佚名
26-續碑傳選集--
27-遼文萃-清-王仁俊
28-香豔叢書-清-張廷華
29-駢體文鈔-清-李兆洛
復莊駢儷文榷(清)姚燮撰
駢雅訓籑(明)朱謀● 撰
理瀹駢文(清)吳師機撰
棕亭駢體文鈔(清)金兆燕撰
有正味齋駢體文(清)吳錫麒撰
師伏堂駢文二種(清)皮錫瑞撰
駢體文鈔(清)李兆洛輯
崇雅堂駢體文鈔 (清)胡敬撰
國朝常州駢體文錄 屠寄輯
國朝駢體正宗 (清)曾燠輯
國朝駢體正宗續編(清)張鳴珂輯
御定駢字類編(清)聖祖仁皇帝
御定駢字類編(清)吳士玉,(清)沈宗敬
駢儷文(清)孔廣森撰
駢字分箋(清)程際盛撰
展碧山房駢體文選
張文襄公駢文(清)張之洞撰
佩弦齋文存佩弦齋駢文存佩弦齋詩存(清)朱一新撰
駢文類苑「皇朝」(清)姚燮、張壽榮
邃懷堂駢文牋註 袁翼、朱舲
文莫室駢文(清)王樹枬
越縵堂駢體文(清)李慈銘、曽之撰
酌雅堂駢體文集 徐壽基
六官駢萃 張蔚春
訓蒙駢句
六朝麗指 -孫徳謙
Labels:
王心齋--泰州學派,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秋水軒尺牘,
梁方仲 : 明代糧長制度,
幕末 (1800-1868) 之陽明學
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六朝文絜 29. 為卞彬謝修卞忠貞墓啟:任昉
六朝文絜 29. 為卞彬謝修卞忠貞墓啟:任昉
《 卷六 為卞彬謝修卞忠貞墓啟 》: 作者:任昉
臣彬啟:伏見詔書,並鄭義泰宣敕,當賜修理臣亡高祖、晉故驃騎大將軍、 建興忠貞公壺墳塋。
臣門緒不昌,天道所昧。忠搆身危,孝積家禍。名教同悲, 隱淪惆悵。而年世貿遷,孤裔淪塞,遂使碑表蕪滅,丘樹荒毀,狐兔成穴,童牧 哀歌。感慨自哀,日月纏迫。
陛下弘宣教義,非求效於方今;壺餘烈不泯,固陳力於異世。但加等之渥, 近闕於晉典;樵蘇之刑,遠流於皇代。臣亦何人,敢謝斯幸?不任悲荷之至,謹奉啟事以聞。謹啟。
- - -
六朝文絜 30. 送橘啟 : 劉峻
送橘啟 ( 梁-劉峻)
南中橙甘,青鳥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風味照座,劈之香霧噀人。皮薄而味珍,脈不粘膚,食不留滓。
甘逾萍實,冷亞冰壺。可以熏神,可以芼鮮,可以漬蜜。氈鄉之果,寧有此邪?
source :
六朝文絜
http://www.saohua.com/shuku/gudian/liuchaowenxie/4.html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4/1.htm
六朝文絜
http://www.daizhige.org/集藏/文总集/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
文選(南朝梁)蕭統 (唐)李善注
http://www.guoxue123.com/jijijibu/0201/00zmwx/index.htm
1-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嚴可均
2-全唐文-清-董誥
3-全遼文--陳述
4-六朝文絜-清-許梿
5-古文觀止-清-吳楚材
6-古文辭類纂-清-姚鼐
7-唐代墓誌彙編續集--
8-唐宋文醇-清-愛新覺羅弘曆
9-唐文拾遺續拾-清-陸心源
10-唐文續拾-清-陸心源
11-序跋集萃--
12-文章辨體匯選-明-賀複徴
13-文選-南朝梁-蕭統
14-文選昭明文選-南朝梁-蕭統
15-文選注-唐-李善
16-文選詳注-南朝梁-蕭統
17-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18-明文衡-明-程敏政
19-明文霱-明-劉士鏻
20-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蟄存
21-晚清文選--鄭振鐸
22-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
23-清文精選--劉文武
24-皇明文征-明-何喬遠
25-經義模範-明-佚名
26-續碑傳選集--
27-遼文萃-清-王仁俊
28-香豔叢書-清-張廷華
29-駢體文鈔-清-李兆洛
復莊駢儷文榷(清)姚燮撰
駢雅訓籑(明)朱謀● 撰
理瀹駢文(清)吳師機撰
棕亭駢體文鈔(清)金兆燕撰
有正味齋駢體文(清)吳錫麒撰
師伏堂駢文二種(清)皮錫瑞撰
駢體文鈔(清)李兆洛輯
崇雅堂駢體文鈔 (清)胡敬撰
國朝常州駢體文錄 屠寄輯
國朝駢體正宗 (清)曾燠輯
國朝駢體正宗續編(清)張鳴珂輯
御定駢字類編(清)聖祖仁皇帝
御定駢字類編(清)吳士玉,(清)沈宗敬
駢儷文(清)孔廣森撰
駢字分箋(清)程際盛撰
展碧山房駢體文選
張文襄公駢文(清)張之洞撰
佩弦齋文存佩弦齋駢文存佩弦齋詩存(清)朱一新撰
駢文類苑「皇朝」(清)姚燮、張壽榮
邃懷堂駢文牋註 袁翼、朱舲
文莫室駢文(清)王樹枬
越縵堂駢體文(清)李慈銘、曽之撰
酌雅堂駢體文集 徐壽基
六官駢萃 張蔚春
訓蒙駢句
六朝麗指 -孫徳謙
《 卷六 為卞彬謝修卞忠貞墓啟 》: 作者:任昉
臣彬啟:伏見詔書,並鄭義泰宣敕,當賜修理臣亡高祖、晉故驃騎大將軍、 建興忠貞公壺墳塋。
臣門緒不昌,天道所昧。忠搆身危,孝積家禍。名教同悲, 隱淪惆悵。而年世貿遷,孤裔淪塞,遂使碑表蕪滅,丘樹荒毀,狐兔成穴,童牧 哀歌。感慨自哀,日月纏迫。
陛下弘宣教義,非求效於方今;壺餘烈不泯,固陳力於異世。但加等之渥, 近闕於晉典;樵蘇之刑,遠流於皇代。臣亦何人,敢謝斯幸?不任悲荷之至,謹奉啟事以聞。謹啟。
- - -
六朝文絜 30. 送橘啟 : 劉峻
送橘啟 ( 梁-劉峻)
南中橙甘,青鳥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風味照座,劈之香霧噀人。皮薄而味珍,脈不粘膚,食不留滓。
甘逾萍實,冷亞冰壺。可以熏神,可以芼鮮,可以漬蜜。氈鄉之果,寧有此邪?
source :
六朝文絜
http://www.saohua.com/shuku/gudian/liuchaowenxie/4.html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4/1.htm
六朝文絜
http://www.daizhige.org/集藏/文总集/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
文選(南朝梁)蕭統 (唐)李善注
http://www.guoxue123.com/jijijibu/0201/00zmwx/index.htm
1-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嚴可均
2-全唐文-清-董誥
3-全遼文--陳述
4-六朝文絜-清-許梿
5-古文觀止-清-吳楚材
6-古文辭類纂-清-姚鼐
7-唐代墓誌彙編續集--
8-唐宋文醇-清-愛新覺羅弘曆
9-唐文拾遺續拾-清-陸心源
10-唐文續拾-清-陸心源
11-序跋集萃--
12-文章辨體匯選-明-賀複徴
13-文選-南朝梁-蕭統
14-文選昭明文選-南朝梁-蕭統
15-文選注-唐-李善
16-文選詳注-南朝梁-蕭統
17-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18-明文衡-明-程敏政
19-明文霱-明-劉士鏻
20-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蟄存
21-晚清文選--鄭振鐸
22-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
23-清文精選--劉文武
24-皇明文征-明-何喬遠
25-經義模範-明-佚名
26-續碑傳選集--
27-遼文萃-清-王仁俊
28-香豔叢書-清-張廷華
29-駢體文鈔-清-李兆洛
復莊駢儷文榷(清)姚燮撰
駢雅訓籑(明)朱謀● 撰
理瀹駢文(清)吳師機撰
棕亭駢體文鈔(清)金兆燕撰
有正味齋駢體文(清)吳錫麒撰
師伏堂駢文二種(清)皮錫瑞撰
駢體文鈔(清)李兆洛輯
崇雅堂駢體文鈔 (清)胡敬撰
國朝常州駢體文錄 屠寄輯
國朝駢體正宗 (清)曾燠輯
國朝駢體正宗續編(清)張鳴珂輯
御定駢字類編(清)聖祖仁皇帝
御定駢字類編(清)吳士玉,(清)沈宗敬
駢儷文(清)孔廣森撰
駢字分箋(清)程際盛撰
展碧山房駢體文選
張文襄公駢文(清)張之洞撰
佩弦齋文存佩弦齋駢文存佩弦齋詩存(清)朱一新撰
駢文類苑「皇朝」(清)姚燮、張壽榮
邃懷堂駢文牋註 袁翼、朱舲
文莫室駢文(清)王樹枬
越縵堂駢體文(清)李慈銘、曽之撰
酌雅堂駢體文集 徐壽基
六官駢萃 張蔚春
訓蒙駢句
六朝麗指 -孫徳謙
Labels: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吳汝鈞,
法舫 :唯識史觀及其哲學,
康有為 -- 春秋董氏學,
彭定康,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Mandarin square, 大明會典: 卷之61 .文官一品二品、仙鶴錦雞。三品四品、孔雀雲雁。五品、白鷴。六品七品、鷺鷥鸂鶒。八品九品、黃鸝鵪鶉練鵲。
Mandarin square, 大明會典: 卷之61 .文官一品二品、仙鶴錦雞。三品四品、孔雀雲雁。五品、白鷴。六品七品、鷺鷥鸂鶒。八品九品、黃鸝鵪鶉練鵲。
Mandarin square, 大明會典: 卷之61 .文官一品二品、仙鶴錦雞。三品四品、孔雀雲雁。五品、白鷴。六品七品、鷺鷥鸂鶒。八品九品、黃鸝鵪鶉練鵲。
《大明會典》 卷之六十一
常服
79 洪武三年定
80 凡文武官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一品玉帶。二品花犀帶。三品金鈒花帶。四品素金帶。五品銀鈒花帶。六品七品素銀帶。八品九品烏角帶
81 二十六年定
82 公侯駙馬伯、麒麟白澤
83 文官一品二品、仙鶴錦雞。三品四品、孔雀雲雁。五品、白鷴。六品七品、鷺鷥鸂鶒。八品九品、黃鸝鵪鶉練鵲。風憲官、用獬廌
84 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九品、犀牛海馬
source :
文官一品二品、仙鶴錦雞。三品四品、孔雀雲雁。五品、白鷴。六品七品、鷺鷥鸂鶒。八品九品、黃鸝鵪鶉練鵲。風憲官、用獬廌
http://library.ctext.org/02088062.cn/02088062.cn_0035.png
文官一品二品、仙鶴錦雞。三品四品、孔雀雲雁。五品、白鷴。六品七品、鷺鷥鸂鶒。八品九品、黃鸝鵪鶉練鵲。風憲官、用獬廌
http://library.ctext.org/02088062.cn/02088062.cn_0038.png
風憲官、用獬廌 .84 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九品、犀牛海馬
http://library.ctext.org/02088062.cn/02088062.cn_0040.png
Mandarin square, 大明會典: 卷之61 .文官一品二品、仙鶴錦雞。三品四品、孔雀雲雁。五品、白鷴。六品七品、鷺鷥鸂鶒。八品九品、黃鸝鵪鶉練鵲。
《大明會典》 卷之六十一
常服
79 洪武三年定
80 凡文武官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一品玉帶。二品花犀帶。三品金鈒花帶。四品素金帶。五品銀鈒花帶。六品七品素銀帶。八品九品烏角帶
81 二十六年定
82 公侯駙馬伯、麒麟白澤
83 文官一品二品、仙鶴錦雞。三品四品、孔雀雲雁。五品、白鷴。六品七品、鷺鷥鸂鶒。八品九品、黃鸝鵪鶉練鵲。風憲官、用獬廌
84 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九品、犀牛海馬
source :
文官一品二品、仙鶴錦雞。三品四品、孔雀雲雁。五品、白鷴。六品七品、鷺鷥鸂鶒。八品九品、黃鸝鵪鶉練鵲。風憲官、用獬廌
http://library.ctext.org/02088062.cn/02088062.cn_0035.png
文官一品二品、仙鶴錦雞。三品四品、孔雀雲雁。五品、白鷴。六品七品、鷺鷥鸂鶒。八品九品、黃鸝鵪鶉練鵲。風憲官、用獬廌
http://library.ctext.org/02088062.cn/02088062.cn_0038.png
風憲官、用獬廌 .84 武官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九品、犀牛海馬
http://library.ctext.org/02088062.cn/02088062.cn_0040.png
Labels:
王弼,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法舫 :唯識史觀及其哲學,
陳奐 : 詩毛氏傳疏,
幕末 (1800-1868) 之陽明學,
錢穆
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六朝文絜 27. 為陳六宮謝表:江總
六朝文絜 27. 為陳六宮謝表:江總
《卷五 為陳六宮謝表》作者:江總
鶴籥晨啟,雀釵曉映。恭承盛典,肅荷徽章。步動雲袿,香飄霧縠。愧纏豔 粉,無情拂鏡;愁縈巧黛,息意臨窗。
妾聞漢水贈珠,人間絕世;洛川拾翠,仙 處無雙。或有風流行雨,窈窕初日,聲高一笑,價起兩環。
乃可桂殿迎春,蘭房 侍寵。借班姬之扇,未掩驚羞;假蔡琰之文,甯披悚戴。
- -
六朝文絜 28. 與趙王倫薦戴淵疏:陸機
《卷五 與趙王倫薦戴淵疏》作者:陸機
蓋聞繁弱登禦,然後高墉之功顯;孤竹在肆,然後降神之曲成。是以高世之 主,必假遠邇之器;蘊匱之才,思托大音之和。
伏見處士廣陵戴若思,年三十, 清沖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鑒足以辨物。安窮樂志,無風塵之慕; 砥節立行,有井渫之潔。
誠東南之遺寶,宰朝之奇璞也。若得托跡康衢,則能結 軌驥騄;曜質廊廟,必能垂光璵璠矣。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廢。
source :
六朝文絜
http://www.saohua.com/shuku/gudian/liuchaowenxie/4.html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4/1.htm
六朝文絜
http://www.daizhige.org/集藏/文总集/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
文選(南朝梁)蕭統 (唐)李善注
http://www.guoxue123.com/jijijibu/0201/00zmwx/index.htm
1-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嚴可均
2-全唐文-清-董誥
3-全遼文--陳述
4-六朝文絜-清-許梿
5-古文觀止-清-吳楚材
6-古文辭類纂-清-姚鼐
7-唐代墓誌彙編續集--
8-唐宋文醇-清-愛新覺羅弘曆
9-唐文拾遺續拾-清-陸心源
10-唐文續拾-清-陸心源
11-序跋集萃--
12-文章辨體匯選-明-賀複徴
13-文選-南朝梁-蕭統
14-文選昭明文選-南朝梁-蕭統
15-文選注-唐-李善
16-文選詳注-南朝梁-蕭統
17-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18-明文衡-明-程敏政
19-明文霱-明-劉士鏻
20-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蟄存
21-晚清文選--鄭振鐸
22-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
23-清文精選--劉文武
24-皇明文征-明-何喬遠
25-經義模範-明-佚名
26-續碑傳選集--
27-遼文萃-清-王仁俊
28-香豔叢書-清-張廷華
29-駢體文鈔-清-李兆洛
復莊駢儷文榷(清)姚燮撰
駢雅訓籑(明)朱謀● 撰
理瀹駢文(清)吳師機撰
棕亭駢體文鈔(清)金兆燕撰
有正味齋駢體文(清)吳錫麒撰
師伏堂駢文二種(清)皮錫瑞撰
駢體文鈔(清)李兆洛輯
崇雅堂駢體文鈔 (清)胡敬撰
國朝常州駢體文錄 屠寄輯
國朝駢體正宗 (清)曾燠輯
國朝駢體正宗續編(清)張鳴珂輯
御定駢字類編(清)聖祖仁皇帝
御定駢字類編(清)吳士玉,(清)沈宗敬
駢儷文(清)孔廣森撰
駢字分箋(清)程際盛撰
展碧山房駢體文選
張文襄公駢文(清)張之洞撰
佩弦齋文存佩弦齋駢文存佩弦齋詩存(清)朱一新撰
駢文類苑「皇朝」(清)姚燮、張壽榮
邃懷堂駢文牋註 袁翼、朱舲
文莫室駢文(清)王樹枬
越縵堂駢體文(清)李慈銘、曽之撰
酌雅堂駢體文集 徐壽基
六官駢萃 張蔚春
訓蒙駢句
六朝麗指 -孫徳謙
《卷五 為陳六宮謝表》作者:江總
鶴籥晨啟,雀釵曉映。恭承盛典,肅荷徽章。步動雲袿,香飄霧縠。愧纏豔 粉,無情拂鏡;愁縈巧黛,息意臨窗。
妾聞漢水贈珠,人間絕世;洛川拾翠,仙 處無雙。或有風流行雨,窈窕初日,聲高一笑,價起兩環。
乃可桂殿迎春,蘭房 侍寵。借班姬之扇,未掩驚羞;假蔡琰之文,甯披悚戴。
- -
六朝文絜 28. 與趙王倫薦戴淵疏:陸機
《卷五 與趙王倫薦戴淵疏》作者:陸機
蓋聞繁弱登禦,然後高墉之功顯;孤竹在肆,然後降神之曲成。是以高世之 主,必假遠邇之器;蘊匱之才,思托大音之和。
伏見處士廣陵戴若思,年三十, 清沖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鑒足以辨物。安窮樂志,無風塵之慕; 砥節立行,有井渫之潔。
誠東南之遺寶,宰朝之奇璞也。若得托跡康衢,則能結 軌驥騄;曜質廊廟,必能垂光璵璠矣。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廢。
source :
六朝文絜
http://www.saohua.com/shuku/gudian/liuchaowenxie/4.html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4/1.htm
六朝文絜
http://www.daizhige.org/集藏/文总集/
六朝文絜
http://wenxian.fanren8.com/08/02/
文選(南朝梁)蕭統 (唐)李善注
http://www.guoxue123.com/jijijibu/0201/00zmwx/index.htm
1-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清-嚴可均
2-全唐文-清-董誥
3-全遼文--陳述
4-六朝文絜-清-許梿
5-古文觀止-清-吳楚材
6-古文辭類纂-清-姚鼐
7-唐代墓誌彙編續集--
8-唐宋文醇-清-愛新覺羅弘曆
9-唐文拾遺續拾-清-陸心源
10-唐文續拾-清-陸心源
11-序跋集萃--
12-文章辨體匯選-明-賀複徴
13-文選-南朝梁-蕭統
14-文選昭明文選-南朝梁-蕭統
15-文選注-唐-李善
16-文選詳注-南朝梁-蕭統
17-新安文獻志-明-程敏政
18-明文衡-明-程敏政
19-明文霱-明-劉士鏻
20-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蟄存
21-晚清文選--鄭振鐸
22-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
23-清文精選--劉文武
24-皇明文征-明-何喬遠
25-經義模範-明-佚名
26-續碑傳選集--
27-遼文萃-清-王仁俊
28-香豔叢書-清-張廷華
29-駢體文鈔-清-李兆洛
復莊駢儷文榷(清)姚燮撰
駢雅訓籑(明)朱謀● 撰
理瀹駢文(清)吳師機撰
棕亭駢體文鈔(清)金兆燕撰
有正味齋駢體文(清)吳錫麒撰
師伏堂駢文二種(清)皮錫瑞撰
駢體文鈔(清)李兆洛輯
崇雅堂駢體文鈔 (清)胡敬撰
國朝常州駢體文錄 屠寄輯
國朝駢體正宗 (清)曾燠輯
國朝駢體正宗續編(清)張鳴珂輯
御定駢字類編(清)聖祖仁皇帝
御定駢字類編(清)吳士玉,(清)沈宗敬
駢儷文(清)孔廣森撰
駢字分箋(清)程際盛撰
展碧山房駢體文選
張文襄公駢文(清)張之洞撰
佩弦齋文存佩弦齋駢文存佩弦齋詩存(清)朱一新撰
駢文類苑「皇朝」(清)姚燮、張壽榮
邃懷堂駢文牋註 袁翼、朱舲
文莫室駢文(清)王樹枬
越縵堂駢體文(清)李慈銘、曽之撰
酌雅堂駢體文集 徐壽基
六官駢萃 張蔚春
訓蒙駢句
六朝麗指 -孫徳謙
Labels: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明治漢學,
法舫 :唯識史觀及其哲學,
陳奐 : 詩毛氏傳疏,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
張鷟 :陳情表
張鷟 :陳情表
張鷟, 鷟字文成,深州陸澤人,兒時夢紫文大鳥。其大父曰:「紫文鸑鷟也。壯殆以文章瑞朝廷乎?」因以為名。調露初登進士第,授岐王府參軍,凡八應舉,皆甲科。
再授長安尉,遷鴻臚丞,四參選,判策為銓府最。開元初為御史李全交所劾,貶嶺南,刑部尚書李日知訟斥太重,得內徙,終司門員外郎。
1 張鷟(一)
1.1 陳情表
1.2 中書舍人王秀漏泄機密斷絞秀不伏款於掌事張會處傳得語秀合是從會款所傳是實亦非大事不伏科(中書省二條)
1.3 通事舍人崔暹奏事口誤御史彈付法大理斷笞三十徵銅四斤暹款奏事雖誤不失事意不伏徵銅
1.4 給事中楊珍奏狀錯以崔午為崔牛斷笞三十徵銅四斤不伏(門下省二條)
1.5 左補闕陳邃司制敕知敕書有誤不奏輒改所改之次與元敕同付法不伏
1.6 永安公主出降有司奏禮錢加長公主二十萬造第宅所費亦如之群下有疑(公主二條)
1.7 山陽公主為子求內官親得侍衛
1.8 御史王銓奉敕權衡州司馬鍾建未返制命輒千他事解耒陽縣令張泰泰不伏(御史台二條)
1.9 御史嚴宣前任洪洞縣尉日被長史田順鞭之宣為御史彈順受贓二百貫勘當是實順訴宣挾私彈事勘問宣挾私有實順受贓不虛
1.10 左司郎中許鑒飲酒停制敕依問款稱遇霍亂不得判署遂失機(尚書省二條)
1.11 令史王隆每受路州文書皆納賄錢被御史彈付法計贓十五匹斷絞不伏
1.12 吏部侍郎山巨源奏稱選人極多缺員全少等邑之色書判不公詞學優長選號復少望請判事鑒鏤詞理酸寒者雖有等級十選並放(吏部二條)
1.13 王覘山有策略解行兵選司補擬神武軍御史彈不應置而置選部為首峴山為從並仰處分
1.14 考功郎中呂訥奏比年奏考不求才行貪猥輩好行賄賂請托多有使勤勞清慎之徒不事行賕例應排擯若據部當考便成失鑒若不收勞效又是棄功請為安穩法(考功二條)
1.15 諸州貢舉悉有保明及其簡試蕪濫極多若不量殿舉主或恐奸源漸盛並仰折中處分
1.16 洛陽人祁元泰賄司勳令徐整作偽勳插入甲奏大理斷泰為首整為從泰不伏(司勳二條)
1.17 前屯營將軍遊最犯贓解官乃於懷遠軍敘勳至上柱國司勳郎中崔仵奏最犯名教不合加勳在丞批士有百行可以功過相掩
1.18 主爵員外郎梁瓚奏左僕射魏宰無汗馬勞御史大夫李嘉為佐命功並妄爵也請皆追奪(主爵二條)
1.19 羽林將軍王暢薨無嫡子取侄男襲爵庶子告不合承
1.20 戶部侍郎韋珍奏稱諸州造籍脫落丁口租調破除倍多常歲請取由付法依問諸使皆言春疾疫死實多非故為疏漏(戶部一條)
1.21 工部員外郎趙務支蒲陝布供漁陽軍幽易絹入京百姓訴不便務款布是粗物將以供軍絹是細物宜貯官庫(工部一條)
1.22 倉部郎中胡敬稱內外官祿準令據階級有費倉儲望請準見任官品級極為裨益未知可否(倉部二條)
1.23 滄瀛等州申稱神龍元年百姓遭水奉旨貸半租供漁陽軍許折明年又遭澇免無租可折至三年百姓訴州以去年合折不許百姓不伏
1.24 禮部奏海州朱雁集岐州奏白麟見及薦郊廟二項俱無空信州申未知合附以否(禮部二條)
1.25 於旦奏孝門舊多偽作祥瑞並請破孝門勒從課
1.26 祠部郎中孫佺狀稱往年度人多用財賄遞相囑請元無經業望更銓試不任者退還本邑(祠部二條)
1.27 大雲寺僧曇暢奏率僧尼錢造大像高千尺助國為福諸州僧尼訴雲像無大小惟在至誠聚斂貧僧人多嗟怨既違佛教請為處分
1.28 鴻臚寺中土蕃使人素知物情慕此處綾錦及弓箭等物請市未知可否(主客二條)
1.29 波斯昆侖等舶到擬給食料已前隱沒不付有名無料虛破官物請停
- -
1 兵部奏默啜賊入趙定卻取幽州居庸程出都督梁亶牢城自守不敢遮截請付法依問得款古之用兵全軍為上亶既全幽州城不合有罪(兵部一條)
2 監尹勤奏學生多無經業舉送至省落第並請退還本邑以激勵庶望生徒進益(國子監二條)
3 太學生劉仁範等省試落第撾鼓申訴準式卯時付問頭酉時收策試日晚付問頭不盡經業更請重試台付法不伏
4 監賀敬盜御茵席三十事大理斷流二千五百里敬不伏云其物雖部分未進不得為御物(少府監二條)
5 府史杜元掌造金璽遂盜一枚鑄改為酒器斷絞不伏云璽未進合準常盜不合死
6 大匠吳淳掌造東都羅城牆高九仞隍深五丈正屬春時妨農作百姓訴至秋收後淳自求功抑而不許御史彈非時興造付法不伏(將作監二條)
7 少匠柳佺掌造三陽宮台觀壯麗三月而成夫匠疲勞死者十五六掌作官等加兩階被選撾鼓訴屈
8 五月五日洛水競渡船十隻請差使於揚州修造須錢五千貫請速分付(水衡監二條)
9 水工鄭國狀請決漢水直山鑿山通道至伊水入洛須夫五百乃運江淮租極便
10 鴻臚寺狀稱默啜使人朝宴設番客沙苑監李秀供羊瘦小邊使咸怨御史彈付法(沙苑監二條)
11 正月朔旦祭南郊沙苑副監劉敬狀雲方今尊崇釋教其羊料請減庶望國家有福慶祚綿長太常執奏祭天事大不宜降禮
12 秦新安穀水社舊是苑內地近被百姓並吞將作數請收入苑百姓不伏(苑總監二條)
13 上林監楊嗣請增置宮館於上林中
14 本省狀稱寺伯蒙天建植性謹厚薦達賢良處事清勤惟知內外糾察必望百司清肅(內侍省二條)
15 內侍元淹心狠貌恭善柔成性兩京來往威福甚高金帛祇承則妄幹延譽迎候失行輒加鞭撻
16 監修國史劉濟狀稱修史學士李吉甫多行虛飾不據實狀有善不勸有惡不懲得財者入史無財者刪削襃貶不實非良史之體(修史館二條)
17 著作郎楊安期學藝淺鈍文詞疏野凡修書不堪行用御史彈才不稱職官失其人掌選侍郎崔彥既虧清鑒並請貶退
18 右金吾衛將軍趙宜檢校街時大理丞徐逖鼓絕後於街中行宜決二十奏付法逖有故不伏科罪(金吾衛二條)
19 右金吾郎將韋謙於清化坊屠兒劉忽索肉不得決四十禁經一月忽男於右台咆哮無上下禮
20 本衛狀頃者內有警急羽林將軍敬偉不避危險斫門斬關誅鋤逆賊肅清宮禁元功盛勳合加旌賞(左右羽林衛二條)
21 又田達當討救之際索馬不與拒門不開覆奏往來宜失機速合處極法不伏
22 右衛狀稱駕幸西京訴事人梁敬衝三衛仗遂被翊衛張忠以刀斫折右臂斷徒不伏(左右衛一條)
23 杜俊對仗遺箭於仗內御史彈付法(左右千牛衛一條)
24 衛狀稱揚州貢大人魯敬身長九尺力敵十夫配上押門凶粗酗酒不堪宿衛請退還本邑(左右監門衛二條)
25 將軍魯慶諸州租調多被欺賄賂入已始給門牒船車壅滯進退無由
26 都留守左右屯衛將軍王林狀稱駕在西京恐有警急請屯兵於宣仁門外以備非常(左右屯衛二條)
27 飛騎將軍劉恭膂力軼群弓馬超眾眇其一目恐不堪侍奉欲放歸鄉里又惜其身材
28 將軍任季狀稱於蔚州飛狐口累石牆灌以鐵汁一勞永逸無北狄之憂(左右武衛二條)
29 又請削橛於塞上數千里釘以刺突厥馬蹄斷賊北道
30 將軍宋敬狀被差防河恐冰合賊過請差州兵上下數千里椎冰庶存通鎮(左右領軍衛二條)
31 中郎將田海請於舊長城塹東至遼海西至臨洮各闊十步深三丈並仰審利害
- -
1 疏勒鎮軍大使左驍衛將田慎狀稱安西路遠沙磧極深國家鎮遏甚為勞弊一住十年死亡殆盡欲益反損請停四鎮(左右驍衛二條)
2 郎將侯珪使西域市馬屬磧石乏食遂將齎馬價糴食以救之並免饑餓御史彈不承制命擅用官物
3 御史彈東宮每乘牛車微行遊諸寺觀左右清道元不設儀仗殊失禮容所由率丁讓等並請付法(左右衛率府二條)
4 東宮無事輒發四府兵獵未經奏許所司不言有虧國法
5 太廟令朱景方行大祀乃於散齋而吊喪御史彈付法大理斷官減一等徵銅五斤(太廟郊社二條)
6 二月有事於太社太常博士馮敬有大功喪隱而不論遂以行事付法科罪
7 太樂令盧慶狀稱五帝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代不相襲禮請改聖朝樂名大象天下往極為號又應國姓(太樂一條)
8 鼓吹令王乾狀稱鼓吹鹵簿國家儀注器具濫惡請更改脩制禮部員外崔嵩以府庫尚虛以非急務判停(鼓吹一條)
9 太卜袁綱善卜所言立驗有術士崇儼夜無故被殺不知頭首使綱筮之竟不知賊處御史彈綱情有向背而不言付法(太卜一條)
10 大醫令張仲善處方進藥加三味與古方不同斷絞不伏雲病狀合加此味仰正處分(太醫一條)
11 太史令杜淹教男私習天文兼有元象器物被劉建告勘當並實(太史一條)
12 漏生夜睡不覺失明天曉已後仍少六刻不盡鍾鼓既晚官司失朝(刻漏一條)
13 會期日酒酸良醞署令杜綱添之以灰御史彈綱綱款好酒例安灰其味加美不伏科(良醞一條)
14 太官丞李休供祭餘胙肉少依問款稱太常博士王筠每分肉取常多郎中吳爽拔劍割肉而去(太官一條)
15 光祿寺卿楊裕狀稱掌醢署令呂建居官清整不邀名譽忠肅奉公未蒙進考(掌醢一條)
16 珍羞令趙慶諸州所進口味割截餉送權門每得好官眾共談薦名實相反深虧國章(珍羞一條)
17 廩犧令王堯上封事隹禮諸侯九推今之刺史古之諸侯令刺史無藉田處不可以訓農(藉田一條)
18 皇后親蠶諸侯之小君古者亦有蠶室今廢其事不可以率下(親蠶一條)
19 䆃官署令姚泰盜用進米二十石上米估四十五價次絹估三十價斷絞不伏(䆃官一條)
20 滄州弓高縣實性寺釋迦像碑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85%A8%E5%94%90%E6%96%87/%E5%8D%B70173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85%A8%E5%94%90%E6%96%87/%E5%8D%B70172
- -
張鷟 : 朝野僉載
朝野僉載 是唐人張鷟所作記載朝野見聞的一部隨筆。
張鷟字文成,又號浮休子,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北)人,生活在唐代武后、中宗、睿宗三朝和玄宗前期,以詞章知名,受到騫味道和員半千的賞識。員半千曾對人說:「張子之文如青錢,萬簡萬中,未聞退時。」因此,人們稱他為「青錢學士」。
據說他的才名遠播,新羅、日本都很重視他的作品,不惜出重金以購其文。開元初,為御史李全交所彈奏,流放到嶺南。開元中召回,卒於司門員外郎(一說,卒於龔州刺史)。他的生平,附見兩唐書其孫張薦傳中,莫休符桂林風土地和劉肅大唐新語也有所記載。朝野僉載中,還保存了一些關於他的生平事跡的材料,可補兩唐書之不足。
他的著作流傳至今的,除朝野僉載外,尚有龍筋鳳髓判及游仙窟。
朝野僉載主要記載武后一朝的事跡,對於當時政治的黑暗腐敗,酷吏的陰狠殘暴,整個官僚集團的懦怯無知,都有所揭露。但書中也記述了不少鬼神怪異的故事和無謂的瑣語瑣聞,洪邁評論它「紀事皆瑣尾擿裂,且多媟語」(容齋續筆卷十二),這是符合事實的。
另外,作者紀事有時過多地從趣味性着眼,不大注意事實的準確性,這就難免在具體情節上發生差錯。這些缺點,當然降低了它的史料價值。不過,作者以當時人記當時事,耳目所接,究竟是第一手材料,儘管部分內容存在着上述問題,而可資參考的仍多,通鑑就採用了它的不少記載。甚至某些神怪故事,如果拋棄它的迷信成分,也不失為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有用資料。
根據新唐書和宋史藝文志的著錄,本書原為二十卷。宋志另出補遺三卷,郡齋讀書志又說補遺分為三十五門,這三卷書不知是否張鷟所作。四庫提要懷疑它是後人附益,並無充分根據。大約元明以後,原書二十卷包括補遺三卷,都已散失。現在流傳的本子,非但卷數不合,並且不分門類,絕非原書舊觀。
今本大致可分兩個系統。一、一卷本系統,說郛、歷代小史、古今說海、畿輔叢書本,都屬於這一系統。二、以寶顏堂秘笈本為代表的六卷本系統。余嘉錫先生四庫提要辨證說,另有一種十卷本的抄本,內容基本上和六卷本一樣,只是分卷方法不同,並非另有一種足本。那麼這個十卷本也應當屬於六卷本系統。今北京圖書館所藏五卷本抄本,即這種十卷本前半部的殘本,其特點與余先生的介紹全同。
這裏要說明的是,一卷本和六卷本非出一源,前者並非後者的節略。校勘時發現,六卷本全據太平廣記輯錄;而歷代小史以下的一卷本,乃是由說郛本派生的,不但次序和說郛一樣,文字也基本上相同,只是比說郛又少了幾條。
今六卷本中,有幾條是天寶以後,乃至中唐以後的事,為張鷟所不及見。這些條目,大概都是它書誤入的。其中有的是輯錄寶顏堂本的人誤抄(如卷二「陽城拜諫議大夫」條,廣記明明注云「出國史補 」);有的可能是編撰廣記時錯注出處,以譌傳譌。有幾條僅僅是稱謂不合(作者卒開元中,有的地方却用了「玄宗」的謚號),或所敍時間不對(如出現了「天寶」年號),這些大概又是傳抄中寫錯的,不能因此否定它是僉載之文。
現以寶顏堂秘笈本為底本,與太平廣記、說郛、歷代小史諸本對校,並參考兩唐書、大唐新語等書校正了寶顏堂本的譌脫衍倒,或提出一些疑問。六卷本雖抄撮廣記而成,却翻檢未周,遺漏尚多。現在把它遺漏的各條,以及酉陽雜俎、太平御覽、通鑑考異、後村詩話、說郛諸書徵引僉載之文不見於寶顏堂本的,匯為「補輯」,附在全書之末。錯誤和不妥之處,至盼讀者指正。
點校者一九七九年一月
張鷟 : 朝野僉載
http://www.guoxue123.com/zhibu/0401/00cyqz/index.htm
文選(南朝梁)蕭統 (唐)李善注
http://www.guoxue123.com/jijijibu/0201/00zmwx/index.htm
龍筋鳳髓判﹝唐﹞張鷟撰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9%BE%8D%E7%AD%8B%E9%B3%B3%E9%AB%93%E5%88%A4
張鷟, 鷟字文成,深州陸澤人,兒時夢紫文大鳥。其大父曰:「紫文鸑鷟也。壯殆以文章瑞朝廷乎?」因以為名。調露初登進士第,授岐王府參軍,凡八應舉,皆甲科。
再授長安尉,遷鴻臚丞,四參選,判策為銓府最。開元初為御史李全交所劾,貶嶺南,刑部尚書李日知訟斥太重,得內徙,終司門員外郎。
1 張鷟(一)
1.1 陳情表
1.2 中書舍人王秀漏泄機密斷絞秀不伏款於掌事張會處傳得語秀合是從會款所傳是實亦非大事不伏科(中書省二條)
1.3 通事舍人崔暹奏事口誤御史彈付法大理斷笞三十徵銅四斤暹款奏事雖誤不失事意不伏徵銅
1.4 給事中楊珍奏狀錯以崔午為崔牛斷笞三十徵銅四斤不伏(門下省二條)
1.5 左補闕陳邃司制敕知敕書有誤不奏輒改所改之次與元敕同付法不伏
1.6 永安公主出降有司奏禮錢加長公主二十萬造第宅所費亦如之群下有疑(公主二條)
1.7 山陽公主為子求內官親得侍衛
1.8 御史王銓奉敕權衡州司馬鍾建未返制命輒千他事解耒陽縣令張泰泰不伏(御史台二條)
1.9 御史嚴宣前任洪洞縣尉日被長史田順鞭之宣為御史彈順受贓二百貫勘當是實順訴宣挾私彈事勘問宣挾私有實順受贓不虛
1.10 左司郎中許鑒飲酒停制敕依問款稱遇霍亂不得判署遂失機(尚書省二條)
1.11 令史王隆每受路州文書皆納賄錢被御史彈付法計贓十五匹斷絞不伏
1.12 吏部侍郎山巨源奏稱選人極多缺員全少等邑之色書判不公詞學優長選號復少望請判事鑒鏤詞理酸寒者雖有等級十選並放(吏部二條)
1.13 王覘山有策略解行兵選司補擬神武軍御史彈不應置而置選部為首峴山為從並仰處分
1.14 考功郎中呂訥奏比年奏考不求才行貪猥輩好行賄賂請托多有使勤勞清慎之徒不事行賕例應排擯若據部當考便成失鑒若不收勞效又是棄功請為安穩法(考功二條)
1.15 諸州貢舉悉有保明及其簡試蕪濫極多若不量殿舉主或恐奸源漸盛並仰折中處分
1.16 洛陽人祁元泰賄司勳令徐整作偽勳插入甲奏大理斷泰為首整為從泰不伏(司勳二條)
1.17 前屯營將軍遊最犯贓解官乃於懷遠軍敘勳至上柱國司勳郎中崔仵奏最犯名教不合加勳在丞批士有百行可以功過相掩
1.18 主爵員外郎梁瓚奏左僕射魏宰無汗馬勞御史大夫李嘉為佐命功並妄爵也請皆追奪(主爵二條)
1.19 羽林將軍王暢薨無嫡子取侄男襲爵庶子告不合承
1.20 戶部侍郎韋珍奏稱諸州造籍脫落丁口租調破除倍多常歲請取由付法依問諸使皆言春疾疫死實多非故為疏漏(戶部一條)
1.21 工部員外郎趙務支蒲陝布供漁陽軍幽易絹入京百姓訴不便務款布是粗物將以供軍絹是細物宜貯官庫(工部一條)
1.22 倉部郎中胡敬稱內外官祿準令據階級有費倉儲望請準見任官品級極為裨益未知可否(倉部二條)
1.23 滄瀛等州申稱神龍元年百姓遭水奉旨貸半租供漁陽軍許折明年又遭澇免無租可折至三年百姓訴州以去年合折不許百姓不伏
1.24 禮部奏海州朱雁集岐州奏白麟見及薦郊廟二項俱無空信州申未知合附以否(禮部二條)
1.25 於旦奏孝門舊多偽作祥瑞並請破孝門勒從課
1.26 祠部郎中孫佺狀稱往年度人多用財賄遞相囑請元無經業望更銓試不任者退還本邑(祠部二條)
1.27 大雲寺僧曇暢奏率僧尼錢造大像高千尺助國為福諸州僧尼訴雲像無大小惟在至誠聚斂貧僧人多嗟怨既違佛教請為處分
1.28 鴻臚寺中土蕃使人素知物情慕此處綾錦及弓箭等物請市未知可否(主客二條)
1.29 波斯昆侖等舶到擬給食料已前隱沒不付有名無料虛破官物請停
- -
1 兵部奏默啜賊入趙定卻取幽州居庸程出都督梁亶牢城自守不敢遮截請付法依問得款古之用兵全軍為上亶既全幽州城不合有罪(兵部一條)
2 監尹勤奏學生多無經業舉送至省落第並請退還本邑以激勵庶望生徒進益(國子監二條)
3 太學生劉仁範等省試落第撾鼓申訴準式卯時付問頭酉時收策試日晚付問頭不盡經業更請重試台付法不伏
4 監賀敬盜御茵席三十事大理斷流二千五百里敬不伏云其物雖部分未進不得為御物(少府監二條)
5 府史杜元掌造金璽遂盜一枚鑄改為酒器斷絞不伏云璽未進合準常盜不合死
6 大匠吳淳掌造東都羅城牆高九仞隍深五丈正屬春時妨農作百姓訴至秋收後淳自求功抑而不許御史彈非時興造付法不伏(將作監二條)
7 少匠柳佺掌造三陽宮台觀壯麗三月而成夫匠疲勞死者十五六掌作官等加兩階被選撾鼓訴屈
8 五月五日洛水競渡船十隻請差使於揚州修造須錢五千貫請速分付(水衡監二條)
9 水工鄭國狀請決漢水直山鑿山通道至伊水入洛須夫五百乃運江淮租極便
10 鴻臚寺狀稱默啜使人朝宴設番客沙苑監李秀供羊瘦小邊使咸怨御史彈付法(沙苑監二條)
11 正月朔旦祭南郊沙苑副監劉敬狀雲方今尊崇釋教其羊料請減庶望國家有福慶祚綿長太常執奏祭天事大不宜降禮
12 秦新安穀水社舊是苑內地近被百姓並吞將作數請收入苑百姓不伏(苑總監二條)
13 上林監楊嗣請增置宮館於上林中
14 本省狀稱寺伯蒙天建植性謹厚薦達賢良處事清勤惟知內外糾察必望百司清肅(內侍省二條)
15 內侍元淹心狠貌恭善柔成性兩京來往威福甚高金帛祇承則妄幹延譽迎候失行輒加鞭撻
16 監修國史劉濟狀稱修史學士李吉甫多行虛飾不據實狀有善不勸有惡不懲得財者入史無財者刪削襃貶不實非良史之體(修史館二條)
17 著作郎楊安期學藝淺鈍文詞疏野凡修書不堪行用御史彈才不稱職官失其人掌選侍郎崔彥既虧清鑒並請貶退
18 右金吾衛將軍趙宜檢校街時大理丞徐逖鼓絕後於街中行宜決二十奏付法逖有故不伏科罪(金吾衛二條)
19 右金吾郎將韋謙於清化坊屠兒劉忽索肉不得決四十禁經一月忽男於右台咆哮無上下禮
20 本衛狀頃者內有警急羽林將軍敬偉不避危險斫門斬關誅鋤逆賊肅清宮禁元功盛勳合加旌賞(左右羽林衛二條)
21 又田達當討救之際索馬不與拒門不開覆奏往來宜失機速合處極法不伏
22 右衛狀稱駕幸西京訴事人梁敬衝三衛仗遂被翊衛張忠以刀斫折右臂斷徒不伏(左右衛一條)
23 杜俊對仗遺箭於仗內御史彈付法(左右千牛衛一條)
24 衛狀稱揚州貢大人魯敬身長九尺力敵十夫配上押門凶粗酗酒不堪宿衛請退還本邑(左右監門衛二條)
25 將軍魯慶諸州租調多被欺賄賂入已始給門牒船車壅滯進退無由
26 都留守左右屯衛將軍王林狀稱駕在西京恐有警急請屯兵於宣仁門外以備非常(左右屯衛二條)
27 飛騎將軍劉恭膂力軼群弓馬超眾眇其一目恐不堪侍奉欲放歸鄉里又惜其身材
28 將軍任季狀稱於蔚州飛狐口累石牆灌以鐵汁一勞永逸無北狄之憂(左右武衛二條)
29 又請削橛於塞上數千里釘以刺突厥馬蹄斷賊北道
30 將軍宋敬狀被差防河恐冰合賊過請差州兵上下數千里椎冰庶存通鎮(左右領軍衛二條)
31 中郎將田海請於舊長城塹東至遼海西至臨洮各闊十步深三丈並仰審利害
- -
1 疏勒鎮軍大使左驍衛將田慎狀稱安西路遠沙磧極深國家鎮遏甚為勞弊一住十年死亡殆盡欲益反損請停四鎮(左右驍衛二條)
2 郎將侯珪使西域市馬屬磧石乏食遂將齎馬價糴食以救之並免饑餓御史彈不承制命擅用官物
3 御史彈東宮每乘牛車微行遊諸寺觀左右清道元不設儀仗殊失禮容所由率丁讓等並請付法(左右衛率府二條)
4 東宮無事輒發四府兵獵未經奏許所司不言有虧國法
5 太廟令朱景方行大祀乃於散齋而吊喪御史彈付法大理斷官減一等徵銅五斤(太廟郊社二條)
6 二月有事於太社太常博士馮敬有大功喪隱而不論遂以行事付法科罪
7 太樂令盧慶狀稱五帝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代不相襲禮請改聖朝樂名大象天下往極為號又應國姓(太樂一條)
8 鼓吹令王乾狀稱鼓吹鹵簿國家儀注器具濫惡請更改脩制禮部員外崔嵩以府庫尚虛以非急務判停(鼓吹一條)
9 太卜袁綱善卜所言立驗有術士崇儼夜無故被殺不知頭首使綱筮之竟不知賊處御史彈綱情有向背而不言付法(太卜一條)
10 大醫令張仲善處方進藥加三味與古方不同斷絞不伏雲病狀合加此味仰正處分(太醫一條)
11 太史令杜淹教男私習天文兼有元象器物被劉建告勘當並實(太史一條)
12 漏生夜睡不覺失明天曉已後仍少六刻不盡鍾鼓既晚官司失朝(刻漏一條)
13 會期日酒酸良醞署令杜綱添之以灰御史彈綱綱款好酒例安灰其味加美不伏科(良醞一條)
14 太官丞李休供祭餘胙肉少依問款稱太常博士王筠每分肉取常多郎中吳爽拔劍割肉而去(太官一條)
15 光祿寺卿楊裕狀稱掌醢署令呂建居官清整不邀名譽忠肅奉公未蒙進考(掌醢一條)
16 珍羞令趙慶諸州所進口味割截餉送權門每得好官眾共談薦名實相反深虧國章(珍羞一條)
17 廩犧令王堯上封事隹禮諸侯九推今之刺史古之諸侯令刺史無藉田處不可以訓農(藉田一條)
18 皇后親蠶諸侯之小君古者亦有蠶室今廢其事不可以率下(親蠶一條)
19 䆃官署令姚泰盜用進米二十石上米估四十五價次絹估三十價斷絞不伏(䆃官一條)
20 滄州弓高縣實性寺釋迦像碑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85%A8%E5%94%90%E6%96%87/%E5%8D%B70173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85%A8%E5%94%90%E6%96%87/%E5%8D%B70172
- -
張鷟 : 朝野僉載
朝野僉載 是唐人張鷟所作記載朝野見聞的一部隨筆。
張鷟字文成,又號浮休子,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北)人,生活在唐代武后、中宗、睿宗三朝和玄宗前期,以詞章知名,受到騫味道和員半千的賞識。員半千曾對人說:「張子之文如青錢,萬簡萬中,未聞退時。」因此,人們稱他為「青錢學士」。
據說他的才名遠播,新羅、日本都很重視他的作品,不惜出重金以購其文。開元初,為御史李全交所彈奏,流放到嶺南。開元中召回,卒於司門員外郎(一說,卒於龔州刺史)。他的生平,附見兩唐書其孫張薦傳中,莫休符桂林風土地和劉肅大唐新語也有所記載。朝野僉載中,還保存了一些關於他的生平事跡的材料,可補兩唐書之不足。
他的著作流傳至今的,除朝野僉載外,尚有龍筋鳳髓判及游仙窟。
朝野僉載主要記載武后一朝的事跡,對於當時政治的黑暗腐敗,酷吏的陰狠殘暴,整個官僚集團的懦怯無知,都有所揭露。但書中也記述了不少鬼神怪異的故事和無謂的瑣語瑣聞,洪邁評論它「紀事皆瑣尾擿裂,且多媟語」(容齋續筆卷十二),這是符合事實的。
另外,作者紀事有時過多地從趣味性着眼,不大注意事實的準確性,這就難免在具體情節上發生差錯。這些缺點,當然降低了它的史料價值。不過,作者以當時人記當時事,耳目所接,究竟是第一手材料,儘管部分內容存在着上述問題,而可資參考的仍多,通鑑就採用了它的不少記載。甚至某些神怪故事,如果拋棄它的迷信成分,也不失為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有用資料。
根據新唐書和宋史藝文志的著錄,本書原為二十卷。宋志另出補遺三卷,郡齋讀書志又說補遺分為三十五門,這三卷書不知是否張鷟所作。四庫提要懷疑它是後人附益,並無充分根據。大約元明以後,原書二十卷包括補遺三卷,都已散失。現在流傳的本子,非但卷數不合,並且不分門類,絕非原書舊觀。
今本大致可分兩個系統。一、一卷本系統,說郛、歷代小史、古今說海、畿輔叢書本,都屬於這一系統。二、以寶顏堂秘笈本為代表的六卷本系統。余嘉錫先生四庫提要辨證說,另有一種十卷本的抄本,內容基本上和六卷本一樣,只是分卷方法不同,並非另有一種足本。那麼這個十卷本也應當屬於六卷本系統。今北京圖書館所藏五卷本抄本,即這種十卷本前半部的殘本,其特點與余先生的介紹全同。
這裏要說明的是,一卷本和六卷本非出一源,前者並非後者的節略。校勘時發現,六卷本全據太平廣記輯錄;而歷代小史以下的一卷本,乃是由說郛本派生的,不但次序和說郛一樣,文字也基本上相同,只是比說郛又少了幾條。
今六卷本中,有幾條是天寶以後,乃至中唐以後的事,為張鷟所不及見。這些條目,大概都是它書誤入的。其中有的是輯錄寶顏堂本的人誤抄(如卷二「陽城拜諫議大夫」條,廣記明明注云「出國史補 」);有的可能是編撰廣記時錯注出處,以譌傳譌。有幾條僅僅是稱謂不合(作者卒開元中,有的地方却用了「玄宗」的謚號),或所敍時間不對(如出現了「天寶」年號),這些大概又是傳抄中寫錯的,不能因此否定它是僉載之文。
現以寶顏堂秘笈本為底本,與太平廣記、說郛、歷代小史諸本對校,並參考兩唐書、大唐新語等書校正了寶顏堂本的譌脫衍倒,或提出一些疑問。六卷本雖抄撮廣記而成,却翻檢未周,遺漏尚多。現在把它遺漏的各條,以及酉陽雜俎、太平御覽、通鑑考異、後村詩話、說郛諸書徵引僉載之文不見於寶顏堂本的,匯為「補輯」,附在全書之末。錯誤和不妥之處,至盼讀者指正。
點校者一九七九年一月
張鷟 : 朝野僉載
http://www.guoxue123.com/zhibu/0401/00cyqz/index.htm
文選(南朝梁)蕭統 (唐)李善注
http://www.guoxue123.com/jijijibu/0201/00zmwx/index.htm
龍筋鳳髓判﹝唐﹞張鷟撰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9%BE%8D%E7%AD%8B%E9%B3%B3%E9%AB%93%E5%88%A4
Labels: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江味農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吳汝鈞,
梁方仲 : 明代糧長制度,
陳鵬釋譯:唯識四論,
彭定康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