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皇后-大行皇后誌文御製行錄
明成皇后-大行皇后誌文御製行錄
大行皇后誌文御製行錄曰:
大行皇后姓閔氏, 世籍驪興, 肇祖曰稱道, 仕高麗爲尙衣奉御。 三世而有曰令謨, 官集賢殿大學士上柱國大師, 諡文景。
四世而曰宗儒, 官重大匡贊成事, 諡忠順。 文景、忠順, 麗史有傳入。 本朝曰審言, 開城副留守, 曰沖源, 逸執義。
三世而至齊仁。 號立巖左贊成, 又四世而至光勳觀察使, 贈領議政。 曰維重號屯村誕我仁顯聖母, 封驪陽府院君, 贈領議政, 諡文貞。
柱石王國, 楷範士林, 追腏孝宗廟庭。 曰鎭厚號趾齋, 左參贊, 諡忠文。 沈機弘猷, 爲國蓋臣。 從享景宗廟庭, 寔后五世祖也。
高祖翼洙, 逸掌令, 贈吏曹判書, 諡文忠。 講道林樊, 爲儒之宗。 學者稱夙夜齋先生。 曾祖百奮, 行大司成, 贈左贊成。 剛果敢言, 直而不撓。
祖耆顯。 號二松, 吏曹參判, 贈領議政。 孝友淸儉, 聞望當世。 考致祿號棲霞, 僉正, 贈驪城府院君領議政, 諡純簡。 學識淹博, 淵源有自。
元配海寧府夫人吳氏, 逸贊善贈吏曹判書文元公 熙常女。 繼配韓昌府夫人李氏, 贈吏曹判書圭年女, 吏曹判書贈領議政忠貞公號蒼谷 顯英之後也。
韓昌, 以辛亥九月二十五日丁丑子時, 誕后于驪州近東面蟾樂里私第。 是夜紅光照耀, 異香滿室。
后性端莊齊遬、聰明仁愛, 自幼動止有常, 未嘗有劇言笑。 見童媛折花挑蟲爲戲, 止之曰: ‘長養喙息, 與汝同耳’, 其仁物之心, 夙異於凡。
受學于純簡公, 讀數三過, 輒成誦。 難其奧旨, 辦對條鬯, 又强記識, 雖尋常事物, 一經耳目, 悉無遺。
喜閱書, 歷代治亂得失, 若視諸掌。 國家典故及列聖朝嘉言、善行或史乘與寶鑑所未載者, 后能言之。
此, 其家庭見聞有素有, 非他家所能及。 至正位坤極, 所助者深, 平日所學之力也。 九歲喪純簡公, 哭泣持制, 如成人。
襲斂時, 家人念后沖齡勸少避, 后正色曰: ‘何欲奪人至情乎?’ 及襄禮時, 至事畢哭盡哀, 然後乃退。
及其喪府夫人也, 愼終凡具, 皆自內取辦, 哀毁踰度。 后兄升鎬之喪, 悲悼如不自勝。 后之孝友, 蓋根於天也。
歲乙丑, 后於安國洞私第, 夢仁顯聖母錫玉圭一, 敎曰: ‘汝當坐吾座。 錫爾祚胤, 永綏我邦國萬億年無疆之福。’
府夫人夢, 亦如之, 聖母敎曰: ‘善敎此兒, 吾爲宗國厚望也。’ 家廟前有松偃蓋, 是歲古根抽枝, 玉梅再榮。
后私第卽仁顯聖母私第也。 有堂曰‘感古,’昔我英祖瞻拜于是, 而御筆揭扁聖母嘗
御之所也。 德門毓慶, 符瑞炳靈, 詒厥孫謨者, 有如此矣。 丙寅膺德選, 其在別館, 以《小學》、《孝經》、《女訓》等書, 至夜分不釋卷。
好學亦天性也。
三月二十日己卯, 冊爲王妃, 越翌日, 行嘉禮。 后入宮, 事我神貞聖母, 至誠洞屬, 志物克備。 鉅細必稟, 先意將順。 聖母常曰: ‘孝哉, 坤殿也。’ 聖母春秋彌隆, 晨昏之外, 密候起居, 供奉之節, 必得適宜。 庚寅患候時, 后宵衣不離側, 以手按摩所患部位。 聖母念其勞瘁, 命歸休, 猶不退處。 燕寢湯劑水刺, 非后勸進, 則不爲進御。 以故不敢晷刻違也。 一日, 聖母執手, 敎曰: ‘吾耋且病憊矣。 一念惟是民國, 外事有主上在, 內事托付坤殿, 吾復何憾?’ 及鉅創, 終事必恔, 饋奠必敬。 凡百應用, 務極精潔。 遇有所嘗嗜好, 必薦于孝慕殿。 祔廟時, 紬帳, 后手親裁。 每對老宮人, 輒泫然曰: ‘掁觸悲感。’ 后, 於聖母, 終身慕之矣。 廟、宮、陵、園、諸山川祭器有缺, 享需未裕, 悉出內帑, 補葺增置。 忌辰, 必盛服達曙, 私忌亦然。 每歲仲春, 親蠶北苑, 以供齊明。 苑果初熟, 先薦嘗之, 此后之追先重本也。 撫懷戚聯, 疏近咸得其懽。 或有干恩, 誡之曰: ‘常裁抑之。 猶慮其驕侈, 況假之羽乎? 非所以愛之, 反所以害之。’ 此后之尙敦睦也。 癸酉, 后夢‘天開於子, 五雲玲瓏。 有書自天而降曰「太平萬歲」, 后拜而受。’ 越明年, 皇太子誕焉。 后, 於皇太子, 恩愛雖勤, 其義方之敎, 嚴若師道。 自甫能言語, 授之以書, 及齒學而日開書筵。 后每問所講文義, 以日用常行之事, 設爲譬喩, 曉明其意。 必使理會分晳, 時復尋溫討論, 務要知之詳而記得牢。 今日溫文成就, 后之力也。 撫子女御宮中, 雍睦關睢之化, 藹若春和。 及有所生, 恩斯備至。 每有四方水旱災異, 后憂形于色, 務加優侐。 溽暑祁寒, 賙恤都下窮蔀, 歲以爲常。 貧不能辦婚喪者, 厚賜予。 丙子, 歲大侵, 蠲減租稅, 經費窘跲, 捐金穀以補缺。 衛卒之艱苦, 出兵之暴露, 別令犒饋。 勞問使者相續, 士皆感淚, 人各爲用。 屢經鬱攸, 每截禁掖隷, 毋得近火撲滅, 愛玩珍奇, 一無所問。 眞殿、南殿銀器閪失, 卽自內鑄進, 勿令究問。 慮有無辜橫罹。 御下, 寬而嚴, 恩威交濟, 宮中感化, 相戒毋岡‘此后深仁厚澤之浹冾于人也。’ 家世講義理,
后自幼沖, 厥有所受, 辨淑慝明是非, 如斬釘截鐵, 叡智天縱, 知幾如神。 自遭艱會, 尤有所密勿贊助。
朕有愆和, 必待朝而坐, 朕有虞戒, 則籌劃而紓之。 至於交涉之際, 勸朕以綏遠, 使价之自各國還者, 言異國人皆感服云。
后嘗有勖朕以言, 比年所歷, 皆后所嘗爲言者, 而事事皆驗, 若合符契。 后之達識遠慮料事於未來者, 卓越古今, 非人之所可及。
壬午軍變, 后雍容處權, 不隕厥問。 及還御, 或言亂卒當鋤治,
后曰: ‘由予否德, 且有關氣數, 此豈若輩所爲也?’ 《易》曰: ‘含弘光大, 德合無疆。’ 后德以之矣。
甲申, 賊臣玉均、泳孝、英植、泳敎作亂, 詐言有變, 殿宮播遷, 國勢危在呼吸。
先是, 后洞諭孝賊賊, 折其陰謀, 及其猖獗, 諸賊自相疑沮, 各自逃命, 亂尋平。 方后避于城東, 奉衛慈聖, 庇護東宮, 蒼皇扈從者, 一不散去。
后平日恤下以恩, 臨難有勇夫矣。 甲午外兵入闕, 朕勸后與東宮避于乾淸宮, 俄而還御于咸和堂, 曰: ‘一宮之內, 去將安之? 毋寧在此以鎭群情耳。
且今失太阿之柄矣, 旣不能斷諸賊之首, 不如姑且包容以緩其凶鋒矣。’ 諸賊乃變革憲章制度, 大小享祀, 亦皆裁省。
后太息曰: ‘是豈可損益者耶? 諸賊獲罪神天, 貫已盈矣。’ 眞殿祭品, 壹遵舊章。 后飭掖隷, 勿令諸賊知之。
后嘗語及用人, 每申複不已曰: ‘國家治亂安危, 惟在於用人之得失與否。 知其賢乎, 則當專任而勿貳, 知其不賢乎則宜亟去之。
夫大奸若忠, 堯、舜所以知人之難。 而至於疑其奸而姑且任用, 則此所以釀成禍患也。’
朕未嘗不以后言爲確論, 而不克勇斷亟斬弘集、吉濬、羲淵、秉夏四賊, 遂使潛招外兵, 陰嗾訓隊, 至有乙未天下萬古所未有之大變。
嗚呼! 朕負后矣。 后於朕懇拳一念。 雖於寒暄節嗇之方, 惟慮有闕失慥慥然如不及, 而朕不能保后躬於宮禁之內。 嗚呼! 朕負后矣。
悲今追曩, 悔恨曷已? 后崩于景福宮之坤寧閤, 八月二十日戊子卯時也。 春秋四十有五。
其日曉, 朕曁后, 彷徨于坤寧閤之北小軒, 方兇逆攔入, 闕中騷動, 后慨然勉朕曰: ‘願毋忘宗祀之重。’ 雖於危棘之際, 眷眷宗祀者如此。
已而不復見后, 惟此一語, 遂作千古永訣。 慟矣! 今番複褶諸具帷帳等屬, 自內備用, 不煩度支, 所以體后疇昔念國計省民力之至意也。
弘、夏兩賊, 旣斯得正罪, 吉、淵兩賊, 竝逋亡, 迄未就獲。
東宮枕戈之恩儘可哀憫矣。 群臣考古諡法, 照臨四方曰‘明’, 禮樂明具曰‘成’, 冊諡曰明成。 陵號曰洪陵, 殿號曰景孝。
卜兆于楊州 天藏山下艮坐之原, 將以光武元年丁酉十月二十八日甲申辰時而葬焉。 石儀之設, 雖姑不用, 虛右之制, 朕志有在矣。
梓宮上字, 東宮敬寫, 下玄宮銘旌, 朕所親書。 庶可以伸孝思而寓悼懷焉。 后屢膺顯冊。
癸酉, 廷臣上尊號曰‘孝慈’, 戊子、庚寅、壬辰, 皇太子加上尊號曰‘元聖’, 曰‘正化’, 曰‘合天’。 丁酉, 大小臣民, 以國家違獨立之基, 行自主之權, 而自大明以後, 天下禮樂, 盡在東方, 宜嗣帝統。 搢紳、士庶、軍伍、市井, 一辭同聲, 章數十至, 朕揖讓者屢, 無以辭, 乃於九月癸卯, 告祭于天地, 卽皇帝位, 定有天下之號曰‘大韓’, 以是年爲光武元年, 改題太社太稷, 以金寶金冊, 命后爲皇后, 王太子爲皇太子, 王太子妃爲皇太子妃。 夫以后功德之盛, 所以左右朕以治。 朕有今日, 而后未之及見, 噫矣! 誕四男一女, 皇太子, 序居第二。 聘左贊成贈領議政忠文公 閔台鎬女爲妃。 一男元子, 三男太君, 四男大君, 一女公主, 皆早夭。 墡 完和君, 未娶而夭。 堈 義和君, 娶今郡守金思濬女。 二翁主竝夭。 嗚呼! 后御中壼而贊至理, 凡三十載, 不克處順而履常, 乃反艱難之險阻之, 未及中身而崩殂。 是豈天乎? 其輔佐相成而內治仁明, 可垂爲謨訓於萬世者, 固非一二可旣, 多難至慟之中, 槪不得記省。 然又有東宮所製行錄, 該而備焉, 可徵百世。 朕何言哉? 嗚呼! 使后而克享永年, 陰功柔化之有光宗國而可書之策者, 又何限? 此, 朕所以疑於天理而不能無憾焉者矣。 嗚呼! 哀哉!
- -
睿製行錄曰:
慟哭慟哭。 人孰無父母, 父母孰不愛其子, 而至慈之情, 宜無如聖母之於小子矣; 至慟之哀, 宜無如小子之於聖母矣。
小子旣壯, 而猶撫之若乳孩。 飢飽寒煖, 意有所欲, 聖母必先知之, 有疾恙, 則進御寢睡, 爲之減損。 小子苟非劇痛, 則强飮啖, 夜或假寐, 欲以少釋惟憂之念。 而密候兩殿起居, 則綺疏燈光靑熒, 玉音猶琅然矣。 小子之遘痘也, 聖母夜必露禱于天, 乃克平順, 小子嘗苦脥中痰核, 雖非剌痛, 及妨咀嚼, 聖母常慮久或腫發, 敎塗以不語涎, 令硬者以輭, 遂如平昔, 而聖母未及見焉。 小子纔齠齔時, 與小宮娃嬉于庭, 聖母敎曰: ‘汝樂此乎? 又有樂於此者矣。’ 輒敎以字書口誦而手模。 及自齒學, 書筵所講, 聖母每令尋繹文義, 引近事反覆爲譬, 務令易曉。 到得心悅時, 方及下段以故知無不精。 又以國家典故、列聖朝政敎謨訓, 亹亹誨之, 至今丁寧若辟咡承聆。 而修齊治平之要, 不外乎是。 蓋淪肌浹髓, 切於體行, 尤有力於尋數而得之者矣。 聖母孝思根天, 凡於奉先, 靡不用極。 外祖父純簡公墓所緬奉也, 術者言‘某地佳而有冡當移者’, 則聖母曰: ‘爲其親, 達于上下, 豈有欲利己而害人耶?’ 占吉于保寧, 程里逾遠, 費甚鉅而不之較, 悉出內帑取辦, 公物及民力, 一不與焉。 局內民戶之撤移, 紼路所經田稼之毁損及片石簣土, 必諧價優給, 字恤民生之聖念, 無微不燭矣。 聖母嘗敎小子曰: ‘有國者, 以有民也。 無民, 國何以爲國? 故曰「民惟邦本, 本固邦寧。」 其或上不恤, 民至於困窮而不能聊生, 則民非吾有也, 雖謂之無民可也。 宗祀之托在爾, 爾其念玆在玆, 惟以民事爲心。’ 小子方幼時, 未喩其意, 而猶不忘辭敎。 今愈覺慈訓之可以爲萬世龜鑑矣。 聖母之功之德, 如天地無能名, 顯冊揄揚, 鴻徽屢進, 豐豫飾喜, 自有我家彝典。 小子累牘申懇, 至率廷僚勤請, 每以民方困瘁, 不宜有是擧而靳許。 謙挹之盛德, 欽仰攢頌, 而今則爲小子終天無窮之恨矣。 養老, 古禮也。 小子嘗自內屢懇, 蓋以率壽域之人, 用祈兩聖人無疆之壽。 癸巳, 遵英祖已行之例, 設內外宴, 戴白黃耉傴僂舞蹈, 齊獻千萬歲壽。 預是宴者, 今皆涵泳於仁天雨露, 而惟我皇后陛下不可得以復覿, 慟矣! 壬午六月亂卒作變, 蒼皇中翟駕失行在旣月, 而疑危猶未靖, 莫敢有言之者。 奉常正徐相祖上疏言‘潛御陋地。’ 於是
奉迎于忠州長厚院忠文公 閔泳緯第, 八月一日還御。 甲申, 賊臣泳孝、玉均、英植、泳敎輩, 詐言有變, 車駕播遷, 危機不測。
小子奉神貞后曁我聖母, 避于東城外, 聖母敎小子曰: ‘吾固疑此輩有詐。 但殺此輩, 自可無事。’ 已而賊果平。
甲午, 群凶變更朝廷, 祖宗成憲, 無復存焉, 至大小享祀, 亦皆裁省。 聖母流涕, 曰: ‘因時損益者, 要適於時也。
非故易之求異於前, 今一切易之, 豈盡可行者耶? 且祭祀, 所以事天地祖宗也。 凶徒惡已盈矣。 慟矣慟矣。’
乙未八月二十日之變, 天下萬古之所未有也。 噫! 彼弘集實首群凶, 吉濬、秉夏、羲淵綢繆和應, 凶謀陰密, 形跡頗露。
聖母急欲避之, 秉夏遮路, 奏請無避。 外兵攔入, 秉夏奏此, 欲戢我亂軍耳。 噫! 四賊, 同一心腸, 而秉夏, 尤極凶極慘矣。
外兵來衛之僞詔, 二十二日自書勒頒之詔, 皆四賊所爲也。 四賊之罪, 雖殪殄其類, 無使遺育, 豈足以少洩小子窮天極地之至慟至恨哉?
弘集、秉夏, 旣就戮刑律已正, 吉濬、羲淵, 脫漏天網矣。 小子寢苫枕戈, 凶賊未殲, 不敢戴天。
凡我臣庶, 咸願從事, 苟有血氣之倫, 宜其同一義理矣。 惟我父皇陛下, 巍勳盛德, 媲隆三五, 克恢大業, 行自主之權。
百官、軍、民, 合辭仰請, 皇帝陛下, 揖讓未遑, 而群情莫遏, 遂卽皇帝位。 殯殿儀仗器物, 皆用黃色如制。
而皇后陛下, 未及身親見之, 小子靡逮之慟, 尤切罔極矣。 父皇陛下, 親撰行錄, 至矣盡矣。 小子復何容贅焉?
而其於母后止慈之愛、小子之所至慟者, 有可以加詳焉者, 則不敢避申複。 又有耳目所逮者, 亦不敢遂已矣。 惟我聖母嘉言善行, 夫豈止是哉? 嗚呼, 慟矣! 嗚呼, 慟矣!
- -
"臣泳韶。 伏奉大行皇后誌文製述官之命。 臣何敢當是任? 惶恐戰慄, 無以爲辭。
又伏奉詔旨, 若曰: ‘行錄之仍作誌文, 厥有明陵辛巳, 弘陵丁丑已例。 今下行錄, 以誌文入用東宮至慟, 又綴拾所未盡載, 而尤致詳焉。
百世之下, 必有悲其志而嘆其孝者, 一體入刻於誌文之後, 亦令製述官詳載其事, 附記于下。’ 臣拜手稽首, 祗受而敬讀, 欽頌讚嘆, 繼以涕淚交頤。
洪惟我皇帝陛下, 懇拳悲悼之聖念, 其欲極盡於終事者, 至於納隧之文, 昭如日星。 亦惟我皇太子殿下, 以根天之孝, 抱罔涯之慟,
慕冤激勵之意, 溢於文字之外。 嗚呼! 旣作之又述之, 渾渾噩噩典誥之文, 詞簡而實備, 如乾坤之無不包含矣。
臣依近日月密邇承事者、數十年徽德懿範之將垂竹帛而詔來許者, 耳目所逮, 亦可云萬一。 臣以是益嘆一字一句之無不襯切矣。 傳曰: ‘大德必得者’, 其必有是理, 故聖賢丁寧言之。 夫以我皇后陛下之仁之聖之功之德, 宜其天必祐之永錫難老, 使我環東億兆蒼生, 蒙其福澤於悠久。 而乃履習坎而歷艱危, 至有天下萬古所未聞所未有之至凶極變。
夫所謂理, 於是乎不可復言矣。 理卽天也, 而天亦有時否晦。 一切世間修短災福, 不能主宰, 怪沴邪慝, 未必轟擊, 則天果不可諶矣。
嗚呼! 慟矣。 自古凶賊, 何代無之, 而豈有如乙未諸賊之大逆大懟乎?
乙未之變, 始於甲申, 而文恬武嬉, 苟且姑息, 未克同聲齊討, 殲殄無遺, 遂使梟獍豺狼之徒, 容處於朝廷之間, 綢繆盤結, 變更先王法度, 而釀成一大變。
凡爲臣子者, 孰敢逃其罪乎? 兩賊雖已就戮, 未可曰‘夬伸王章, 一洩神人之憤矣。’
鯨鯢之漏網, 猶且喙息於覆載之間, 帀域臣民之欲噉其肉而歃其血者, 遐邇無別, 小大惟均。 而含恨隱忍, 共戴彼蒼, 以至於今日, 理旣滅矣, 義又將滅矣。
《春秋》之義, 寢苫枕戈, 無時從事者, 謂國讎未復, 則國(網)〔綱〕 壞矣, 刑政廢矣。 雖謂之無國, 可矣。
皇太子殿下, 嘗朝而對群臣, 垂淚而勉之, 曰: ‘國讎未報, 國其可爲國乎?’, 盈庭之臣, 無不涕泣慙汗, 無地措躬, 無敢仰對。
一日而遍于區域, 街章走卒, 亦皆知無時從事之義, 而亦能言《春秋》之法。 臣必謂諸賊行將顯戮于社, 獻䤋于廟, 明正其罪, 伸大義於天下有日矣。
此國家大事也, 皇太子殿下不忍畢辭之餘意也。 惟我大行皇后陛下, 平日嘉謨美訓, 敦尙忠孝, 自近及遠, 浹人肌髓, 基本我宗祊萬世之業。
而皇帝陛下, 勇智天縱, 勘定大難, 創立自主之權, 大小臣民, 咸願推尊位號。 皇后陛下, 誕膺寶號, 此天之所以報大德也。
臣於是役, 旣不敢以不文辭文, 不敢以僭猥自沮而闕略焉。 臣偏荷恩渥, 至蒙賜親書‘一心事君’四字。
龍光昭回, 仰瞻寓慕, 竟未有分寸之效。 嗚呼! 猗矣。 嗚呼! 慟矣。
明成皇后-大行皇后誌文御製行錄
http://sillok.history.go.kr/id/wza_13411022_002
1집 梅泉野錄
국역 梅泉野錄
2집 騎驢隨筆
3집 海鶴遺書
국역 海鶴遺書
4집 韋庵文稿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6집 從政年表 陰晴史
7집 閔忠正公遺稿
8집 壬戌錄
9집 修信使記錄
10집 東學亂記錄 上
10집 東學亂記錄 下
11집 續陰晴史 上
11집 續陰晴史 下
12집 貞蕤集 附北學議
15집 西征日記 陳中日記
16집 邊例集要 上
16집 邊例集要 下
18집 心山遺稿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一
윤치호일기 제1권(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
19집 尹致昊日記 二
1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三
2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2
19집 尹致昊日記 四
3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3
19집 尹致昊日記 五
4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4
19집 尹致昊日記 六
5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5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七
6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6
19집 尹致昊日記 八
7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7
19집 尹致昊日記 九
8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8
19집 尹致昊日記 十
9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9
19집 尹致昊日記 十一
10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0
19집 尹致昊書翰集 (尹致昊日記 十二)
20집 輿地圖書 上
20집 輿地圖書 下
21집 昭義新編
22집 靑又日錄
23집 韓溪遺稿 一
23집 韓溪遺稿 二
23집 韓溪遺稿 三
23집 韓溪遺稿 四
23집 韓溪遺稿 五
23집 韓溪遺稿 六
23집 韓溪遺稿 七
23집 韓溪遺稿 八
23집 韓溪遺稿 九
24집 同文彙考 一
국역 同文彙考 1
24집 同文彙考 二
국역 同文彙考 2
24집 同文彙考 三
24집 同文彙考 四
국역 同文彙考 4
25집 龍湖閒錄 一
25집 龍湖閒錄 二
25집 龍湖閒錄 三
25집 龍湖閒錄 四
26집 鳳棲日記, 鳳南日記 (附 晦山日記)
27집 羅巖隨錄
28집 데니文書
29집 日新
30집 關東倡義錄
31집 響山日記
32집 道東淵源錄 附ㆍ鞱庵集
33집 東史約 上
33집 東史約 下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1 (南原)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2 (公州) 上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2 (公州) 下
35집 竹溪日記
36집 壬辰記錄 龍灣聞見錄
37집 龍蛇雜錄
38집 朝鮮時代史草Ⅰ
39집 朝鮮時代史草 Ⅱ
40집 溪巖日錄 上
40집 溪巖日錄 下
41집 默齋日記 上
41집 默齋日記 下
42집 導哉日記 戒逸軒日記 雜記
43집 鄕兵日記 梅園日記
43집 默齋日記 汝溫日記 果軒日記
44집 觀瀾齋日記
45집 愚谷日記 野言記略
46집 日本所在韓國古文書
47집 淸臺日記 上
47집 淸臺日記 下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上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中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下
49집 盧尙樞日記 1
49집 盧尙樞日記 2
49집 盧尙樞日記 3
49집 盧尙樞日記 4
51집 退修齋日記 上
51집 退修齋日記 下
52집 國史編纂委員會所藏古文書 一 (朝報 上)
52집 國史編纂委員會所藏古文書 二 (朝報 下)
53집 敬窩集略 上
53집 敬窩集略 中
53집 敬窩集略 下
54집 敬窩漫錄
55집 南遷日錄 上
55집 南遷日錄 中
55집 南遷日錄 下
56집 順菴覆瓿稿 上
56집 順菴覆瓿稿 下
57집 海洲日錄
58집 霞隱日錄
59집 崔炳彩日記 1
59집 崔炳彩日記 2
[레벨1리스트]
1집 梅泉野錄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1&types=o
2집 騎驢隨筆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2&types=o
3집 海鶴遺書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3&types=o
4집 韋庵文稿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4&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5&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6&types=o
壬辰記錄, 龍灣聞見錄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levelId=sa_070_0010
同文彙考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levelId=sa_049
韓國文集叢刊 한국문집총간-朝鮮後期
http://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5160&nodeId=NODE05450077
韓國學綜合DB-韓國歷代文集叢書 한국역대문집총서
http://db.mkstudy.com/zh-tw/
明實錄、朝鮮王朝實錄、清實錄資料庫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mqlc/hanjishilu?8:1938048126:10:/raid/ihp_ebook2/hanji/ttsweb.ini:::@SPAWN
朝鮮王朝-高宗實錄-純宗實錄-1863-1910
http://sillok.history.go.kr/id/wwa_12308002_001
李容九:日韓合邦聲明書-1909
http://sillok.history.go.kr/id/kzb_10212004_001
日韓合邦問題ニ關スル件
https://ja.wikisource.org/wiki/%E6%97%A5%E9%9F%93%E5%90%88%E9%82%A6%E5%95%8F%E9%A1%8C%E3%83%8B%E9%97%9C%E3%82%B9%E3%83%AB%E4%BB%B6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nodeId=NODE07375962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product/main?plctId=PLCT00008012#none
銀臺條例
http://sjw.history.go.kr/id/SJW-M
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大韓季年史 上2
大韓季年史 上2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5&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6&types=o
四年丁卯
丁卯 원주四年春, 俄羅斯人來請好。
俄羅斯人投書咸鏡道慶興府距京城二千三百里 원주請通商, 命道臣詳査措處。
○崔益鉉上疏請罷當百錢從之, 特拜益鉉爲承旨, 冬十月初十日罷當百錢。
行淸國小錢。
大院君以旣罷當百錢, 財用甚窘, 使譯官輩, 往淸國購小錢, 而通用之, 物價日益騰踊, 民不聊生。
秋, 景福宮成。
凡三年而成, 富民及役丁多死, 搬運木石於各道, 郡邑騒擾, 至是上移御。
--
五年戊辰
大司江에서 米船擊破
戊辰 원주五年秋, 米國人犯平壤。
時米國船一隻, 直入大同江, 潮落擱於淺灘, 監司朴珪壽令軍掩擊之, 焚其船, 或云法國傳敎人崔蘭軒·趙能峯·在船中亦被殺云。
--
七年庚午
日本의 傲慢
庚午 원주七年, 日本遣使來請和, 不受。
宣廟壬辰之後·日本德川家康執政之初, 復與我通好, 白明治改紀以後, 遣宗重正, 賚其國
<상6>
書, 來納東萊府距京城一千里 원주請修舊好, 邊臣以其書辭印章, 不遵舊例, 不受, 盖前日, 則日本關白, 致其書契于我禮曺判書,
則我禮曺亦以書契答之, 殆三百年來, 互相以書契往復, 近則日本言王政復舊, 宗重正持來之書中, 有日本皇帝及勅書等句語故,
大院君令邊臣, 却以不受, 至是日本外務書記花房義質, 又持其國書·來到東萊府, 請通商, 其書中又有大日本大皇帝呈書朝鮮國王等字,
府使鄭顯德以聞, 朝議以其書辭悖慢, 又不許接受, 其後日本又遣使罷對馬島卽日本地接我貿易船,
自壬辰以後, 日本派其官吏, 駐劄于釜山, 在大院君以爲在釜山之日本官吏服裝, 異於前日,
時日本官吏着洋服此受制於夷狄, 尤加輕侮, 布告八道, 以絶日本之意, 自是日本政府以爲若不加兵於朝鮮, 不可以辦此事所謂征韓論紛紜而起, 意不得出兵。
--
八年辛未
美國兵艦과의 衝突 斥和碑, 斥和墨
辛未八年夏四月, 美國人宼江華, 鎭撫中軍魚在淵戰死。 是年春三月美國兵艦一隻來到京城西江, 潮落擱于籠巖, 在西江中都民震恐, 遣兵防禦之,
數日後因潮漲, 揚帆而去, 至是米國軍艦五隻, 自日本長崎島來犯江華德津, 盖米國水師提督魯藉壽, 以爲渠國汽船一隻, 以互市事, 向往朝鮮地方,
枉被殺害, 卽五年犯平壤之事不可無雪恥强償之擧云也, 道臣以聞, 遣魚在淵, 出陣廣城津以禦之,
米國陸戰隊潛下陸, 從我陣後, 繞出張翼而至, 砲丸如雨, 我軍逃散, 死傷亦多, 在淵與其弟在淳亦死, 米人亦以兵少, 退向淸國芝 罘而出,
贈在淵兵曺判書, 諡忠壯, 戰亡將士幷施恤典。 立斥和碑于京師通衢。
自三年丙寅以來, 大院君專主斥攘之義, 誅西敎人二十餘萬, 輕侮外國, 築砲臺於沿海各處,
至是伐石竪碑於鍾街, 街在書其面曰洋夷侵犯, 非戰則和, 主和賣國, 又旁書兩行細文, 其一曰以戒我子孫萬年, 其二曰丙寅作,
辛未立, 其背曰衛正斥邪之碑, 又令製墨處, 於墨面印記十二字, 卽洋夷等字背曰衛正斥邪之墨, 使人人知斥和之義,
後與歐米各邦通商之日, 朝議仆之, 其碑今在鍾街後南邊小衚衕爲橋, 而其字, 則在背面, 不可以得見。
--
十年癸酉
崔益鉉의 大院君彈劾
癸酉 원주十年冬, 大院君昰應, 復政于王室。
大院君秉國十載, 興土木·濫殺戮·務掊克·用私人, 政亂民怨, 時后閔氏之兄升鎬, 欲攬政權, 后援于內, 諸閔助之于外,
上亦以私親之久專政柄, 心頗厭之, 會前旨承崔益鉉上疏, 劾大院君之非, 又曰若非其位, 而干預國政者, 但當尊其位重其祿,
朝野以爲鳳鳴朝陽, 賜優批, 特擢戶曺叅判, 以寵之, 自此益鉉之直聲聳動一世, 大院君怒, 退去楊州直谷, 距國權盡歸閔氏。 尊大院君爲大老。
明成皇后-大行皇后誌文御製行錄
http://sillok.history.go.kr/id/wza_13411022_002
1집 梅泉野錄
국역 梅泉野錄
2집 騎驢隨筆
3집 海鶴遺書
국역 海鶴遺書
4집 韋庵文稿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6집 從政年表 陰晴史
7집 閔忠正公遺稿
8집 壬戌錄
9집 修信使記錄
10집 東學亂記錄 上
10집 東學亂記錄 下
11집 續陰晴史 上
11집 續陰晴史 下
12집 貞蕤集 附北學議
15집 西征日記 陳中日記
16집 邊例集要 上
16집 邊例集要 下
18집 心山遺稿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一
윤치호일기 제1권(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
19집 尹致昊日記 二
1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三
2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2
19집 尹致昊日記 四
3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3
19집 尹致昊日記 五
4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4
19집 尹致昊日記 六
5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5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七
6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6
19집 尹致昊日記 八
7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7
19집 尹致昊日記 九
8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8
19집 尹致昊日記 十
9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9
19집 尹致昊日記 十一
10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0
19집 尹致昊書翰集 (尹致昊日記 十二)
20집 輿地圖書 上
20집 輿地圖書 下
21집 昭義新編
22집 靑又日錄
23집 韓溪遺稿 一
23집 韓溪遺稿 二
23집 韓溪遺稿 三
23집 韓溪遺稿 四
23집 韓溪遺稿 五
23집 韓溪遺稿 六
23집 韓溪遺稿 七
23집 韓溪遺稿 八
23집 韓溪遺稿 九
24집 同文彙考 一
국역 同文彙考 1
24집 同文彙考 二
국역 同文彙考 2
24집 同文彙考 三
24집 同文彙考 四
국역 同文彙考 4
25집 龍湖閒錄 一
25집 龍湖閒錄 二
25집 龍湖閒錄 三
25집 龍湖閒錄 四
26집 鳳棲日記, 鳳南日記 (附 晦山日記)
27집 羅巖隨錄
28집 데니文書
29집 日新
30집 關東倡義錄
31집 響山日記
32집 道東淵源錄 附ㆍ鞱庵集
33집 東史約 上
33집 東史約 下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1 (南原)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2 (公州) 上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2 (公州) 下
35집 竹溪日記
36집 壬辰記錄 龍灣聞見錄
37집 龍蛇雜錄
38집 朝鮮時代史草Ⅰ
39집 朝鮮時代史草 Ⅱ
40집 溪巖日錄 上
40집 溪巖日錄 下
41집 默齋日記 上
41집 默齋日記 下
42집 導哉日記 戒逸軒日記 雜記
43집 鄕兵日記 梅園日記
43집 默齋日記 汝溫日記 果軒日記
44집 觀瀾齋日記
45집 愚谷日記 野言記略
46집 日本所在韓國古文書
47집 淸臺日記 上
47집 淸臺日記 下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上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中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下
49집 盧尙樞日記 1
49집 盧尙樞日記 2
49집 盧尙樞日記 3
49집 盧尙樞日記 4
51집 退修齋日記 上
51집 退修齋日記 下
52집 國史編纂委員會所藏古文書 一 (朝報 上)
52집 國史編纂委員會所藏古文書 二 (朝報 下)
53집 敬窩集略 上
53집 敬窩集略 中
53집 敬窩集略 下
54집 敬窩漫錄
55집 南遷日錄 上
55집 南遷日錄 中
55집 南遷日錄 下
56집 順菴覆瓿稿 上
56집 順菴覆瓿稿 下
57집 海洲日錄
58집 霞隱日錄
59집 崔炳彩日記 1
59집 崔炳彩日記 2
[레벨1리스트]
1집 梅泉野錄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1&types=o
2집 騎驢隨筆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2&types=o
3집 海鶴遺書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3&types=o
4집 韋庵文稿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4&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5&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6&types=o
壬辰記錄, 龍灣聞見錄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levelId=sa_070_0010
同文彙考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levelId=sa_049
韓國文集叢刊 한국문집총간-朝鮮後期
http://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5160&nodeId=NODE05450077
韓國學綜合DB-韓國歷代文集叢書 한국역대문집총서
http://db.mkstudy.com/zh-tw/
明實錄、朝鮮王朝實錄、清實錄資料庫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mqlc/hanjishilu?8:1938048126:10:/raid/ihp_ebook2/hanji/ttsweb.ini:::@SPAWN
朝鮮王朝-高宗實錄-純宗實錄-1863-1910
http://sillok.history.go.kr/id/wwa_12308002_001
李容九:日韓合邦聲明書-1909
http://sillok.history.go.kr/id/kzb_10212004_001
日韓合邦問題ニ關スル件
https://ja.wikisource.org/wiki/%E6%97%A5%E9%9F%93%E5%90%88%E9%82%A6%E5%95%8F%E9%A1%8C%E3%83%8B%E9%97%9C%E3%82%B9%E3%83%AB%E4%BB%B6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nodeId=NODE07375962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product/main?plctId=PLCT00008012#none
銀臺條例
http://sjw.history.go.kr/id/SJW-M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5&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6&types=o
四年丁卯
丁卯 원주四年春, 俄羅斯人來請好。
俄羅斯人投書咸鏡道慶興府距京城二千三百里 원주請通商, 命道臣詳査措處。
○崔益鉉上疏請罷當百錢從之, 特拜益鉉爲承旨, 冬十月初十日罷當百錢。
行淸國小錢。
大院君以旣罷當百錢, 財用甚窘, 使譯官輩, 往淸國購小錢, 而通用之, 物價日益騰踊, 民不聊生。
秋, 景福宮成。
凡三年而成, 富民及役丁多死, 搬運木石於各道, 郡邑騒擾, 至是上移御。
--
五年戊辰
大司江에서 米船擊破
戊辰 원주五年秋, 米國人犯平壤。
時米國船一隻, 直入大同江, 潮落擱於淺灘, 監司朴珪壽令軍掩擊之, 焚其船, 或云法國傳敎人崔蘭軒·趙能峯·在船中亦被殺云。
--
七年庚午
日本의 傲慢
庚午 원주七年, 日本遣使來請和, 不受。
宣廟壬辰之後·日本德川家康執政之初, 復與我通好, 白明治改紀以後, 遣宗重正, 賚其國
<상6>
書, 來納東萊府距京城一千里 원주請修舊好, 邊臣以其書辭印章, 不遵舊例, 不受, 盖前日, 則日本關白, 致其書契于我禮曺判書,
則我禮曺亦以書契答之, 殆三百年來, 互相以書契往復, 近則日本言王政復舊, 宗重正持來之書中, 有日本皇帝及勅書等句語故,
大院君令邊臣, 却以不受, 至是日本外務書記花房義質, 又持其國書·來到東萊府, 請通商, 其書中又有大日本大皇帝呈書朝鮮國王等字,
府使鄭顯德以聞, 朝議以其書辭悖慢, 又不許接受, 其後日本又遣使罷對馬島卽日本地接我貿易船,
自壬辰以後, 日本派其官吏, 駐劄于釜山, 在大院君以爲在釜山之日本官吏服裝, 異於前日,
時日本官吏着洋服此受制於夷狄, 尤加輕侮, 布告八道, 以絶日本之意, 自是日本政府以爲若不加兵於朝鮮, 不可以辦此事所謂征韓論紛紜而起, 意不得出兵。
--
八年辛未
美國兵艦과의 衝突 斥和碑, 斥和墨
辛未八年夏四月, 美國人宼江華, 鎭撫中軍魚在淵戰死。 是年春三月美國兵艦一隻來到京城西江, 潮落擱于籠巖, 在西江中都民震恐, 遣兵防禦之,
數日後因潮漲, 揚帆而去, 至是米國軍艦五隻, 自日本長崎島來犯江華德津, 盖米國水師提督魯藉壽, 以爲渠國汽船一隻, 以互市事, 向往朝鮮地方,
枉被殺害, 卽五年犯平壤之事不可無雪恥强償之擧云也, 道臣以聞, 遣魚在淵, 出陣廣城津以禦之,
米國陸戰隊潛下陸, 從我陣後, 繞出張翼而至, 砲丸如雨, 我軍逃散, 死傷亦多, 在淵與其弟在淳亦死, 米人亦以兵少, 退向淸國芝 罘而出,
贈在淵兵曺判書, 諡忠壯, 戰亡將士幷施恤典。 立斥和碑于京師通衢。
自三年丙寅以來, 大院君專主斥攘之義, 誅西敎人二十餘萬, 輕侮外國, 築砲臺於沿海各處,
至是伐石竪碑於鍾街, 街在書其面曰洋夷侵犯, 非戰則和, 主和賣國, 又旁書兩行細文, 其一曰以戒我子孫萬年, 其二曰丙寅作,
辛未立, 其背曰衛正斥邪之碑, 又令製墨處, 於墨面印記十二字, 卽洋夷等字背曰衛正斥邪之墨, 使人人知斥和之義,
後與歐米各邦通商之日, 朝議仆之, 其碑今在鍾街後南邊小衚衕爲橋, 而其字, 則在背面, 不可以得見。
--
十年癸酉
崔益鉉의 大院君彈劾
癸酉 원주十年冬, 大院君昰應, 復政于王室。
大院君秉國十載, 興土木·濫殺戮·務掊克·用私人, 政亂民怨, 時后閔氏之兄升鎬, 欲攬政權, 后援于內, 諸閔助之于外,
上亦以私親之久專政柄, 心頗厭之, 會前旨承崔益鉉上疏, 劾大院君之非, 又曰若非其位, 而干預國政者, 但當尊其位重其祿,
朝野以爲鳳鳴朝陽, 賜優批, 特擢戶曺叅判, 以寵之, 自此益鉉之直聲聳動一世, 大院君怒, 退去楊州直谷, 距國權盡歸閔氏。 尊大院君爲大老。
明成皇后-大行皇后誌文御製行錄
http://sillok.history.go.kr/id/wza_13411022_002
1집 梅泉野錄
국역 梅泉野錄
2집 騎驢隨筆
3집 海鶴遺書
국역 海鶴遺書
4집 韋庵文稿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6집 從政年表 陰晴史
7집 閔忠正公遺稿
8집 壬戌錄
9집 修信使記錄
10집 東學亂記錄 上
10집 東學亂記錄 下
11집 續陰晴史 上
11집 續陰晴史 下
12집 貞蕤集 附北學議
15집 西征日記 陳中日記
16집 邊例集要 上
16집 邊例集要 下
18집 心山遺稿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一
윤치호일기 제1권(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
19집 尹致昊日記 二
1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三
2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2
19집 尹致昊日記 四
3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3
19집 尹致昊日記 五
4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4
19집 尹致昊日記 六
5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5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七
6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6
19집 尹致昊日記 八
7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7
19집 尹致昊日記 九
8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8
19집 尹致昊日記 十
9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9
19집 尹致昊日記 十一
10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0
19집 尹致昊書翰集 (尹致昊日記 十二)
20집 輿地圖書 上
20집 輿地圖書 下
21집 昭義新編
22집 靑又日錄
23집 韓溪遺稿 一
23집 韓溪遺稿 二
23집 韓溪遺稿 三
23집 韓溪遺稿 四
23집 韓溪遺稿 五
23집 韓溪遺稿 六
23집 韓溪遺稿 七
23집 韓溪遺稿 八
23집 韓溪遺稿 九
24집 同文彙考 一
국역 同文彙考 1
24집 同文彙考 二
국역 同文彙考 2
24집 同文彙考 三
24집 同文彙考 四
국역 同文彙考 4
25집 龍湖閒錄 一
25집 龍湖閒錄 二
25집 龍湖閒錄 三
25집 龍湖閒錄 四
26집 鳳棲日記, 鳳南日記 (附 晦山日記)
27집 羅巖隨錄
28집 데니文書
29집 日新
30집 關東倡義錄
31집 響山日記
32집 道東淵源錄 附ㆍ鞱庵集
33집 東史約 上
33집 東史約 下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1 (南原)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2 (公州) 上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2 (公州) 下
35집 竹溪日記
36집 壬辰記錄 龍灣聞見錄
37집 龍蛇雜錄
38집 朝鮮時代史草Ⅰ
39집 朝鮮時代史草 Ⅱ
40집 溪巖日錄 上
40집 溪巖日錄 下
41집 默齋日記 上
41집 默齋日記 下
42집 導哉日記 戒逸軒日記 雜記
43집 鄕兵日記 梅園日記
43집 默齋日記 汝溫日記 果軒日記
44집 觀瀾齋日記
45집 愚谷日記 野言記略
46집 日本所在韓國古文書
47집 淸臺日記 上
47집 淸臺日記 下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上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中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下
49집 盧尙樞日記 1
49집 盧尙樞日記 2
49집 盧尙樞日記 3
49집 盧尙樞日記 4
51집 退修齋日記 上
51집 退修齋日記 下
52집 國史編纂委員會所藏古文書 一 (朝報 上)
52집 國史編纂委員會所藏古文書 二 (朝報 下)
53집 敬窩集略 上
53집 敬窩集略 中
53집 敬窩集略 下
54집 敬窩漫錄
55집 南遷日錄 上
55집 南遷日錄 中
55집 南遷日錄 下
56집 順菴覆瓿稿 上
56집 順菴覆瓿稿 下
57집 海洲日錄
58집 霞隱日錄
59집 崔炳彩日記 1
59집 崔炳彩日記 2
[레벨1리스트]
1집 梅泉野錄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1&types=o
2집 騎驢隨筆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2&types=o
3집 海鶴遺書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3&types=o
4집 韋庵文稿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4&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5&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6&types=o
壬辰記錄, 龍灣聞見錄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levelId=sa_070_0010
同文彙考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levelId=sa_049
韓國文集叢刊 한국문집총간-朝鮮後期
http://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5160&nodeId=NODE05450077
韓國學綜合DB-韓國歷代文集叢書 한국역대문집총서
http://db.mkstudy.com/zh-tw/
明實錄、朝鮮王朝實錄、清實錄資料庫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mqlc/hanjishilu?8:1938048126:10:/raid/ihp_ebook2/hanji/ttsweb.ini:::@SPAWN
朝鮮王朝-高宗實錄-純宗實錄-1863-1910
http://sillok.history.go.kr/id/wwa_12308002_001
李容九:日韓合邦聲明書-1909
http://sillok.history.go.kr/id/kzb_10212004_001
日韓合邦問題ニ關スル件
https://ja.wikisource.org/wiki/%E6%97%A5%E9%9F%93%E5%90%88%E9%82%A6%E5%95%8F%E9%A1%8C%E3%83%8B%E9%97%9C%E3%82%B9%E3%83%AB%E4%BB%B6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nodeId=NODE07375962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product/main?plctId=PLCT00008012#none
銀臺條例
http://sjw.history.go.kr/id/SJW-M
2018年8月24日 星期五
大韓季年史 上 1
大韓季年史 上 1
--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5&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6&types=o
高宗皇帝
高宗誕生 哲宗昇遐 高宗即位 大院君參政
壽康皇帝諱熙, 字聖臨, 初諱載晃, 字明夫, 號珠淵。
莊祖懿皇帝之玄孫, 興宣大院王昰應之第二子哲宗章皇帝三年壬子七月二十五日誕降于京城貞善坊私第,癸亥十二月八日哲宗章皇帝崩無嗣,神貞翼皇后文祖異皇帝之后姓趙氏命帝入承文祖翼皇帝大統, 於是大臣鄭元容等具儀衛, 奉迎於私邸, 及入宮, 翼皇后命封爲翼成君, 行冠禮, 十三日卽位于昌德宮之仁政門(殿) 편자주 , 時年十二歲翼皇后埀簾聽政。
○尊私親興宣君爲大院君, 叅決庶政, 待以不臣之禮。
元年甲子
甲子 원주大韓帝國壽康皇帝元年春正月詔量田。
○夏四月葬哲宗于睿陵。
諡曰英孝, 陵在高陽, 距京城三十里。
二年乙丑
景福宮重建 願納錢 淸州煥章庵 萬東廟의 始初 大報壇 書院毁撤
乙丑 원주二年, 重修景福宮。
初太祖高皇帝開國, 命鄭道傳及僧無學, 相地于北岳下, 作宮名曰景福, 宣祖壬辰之亂爲亂民所燒, 至是大院君重修之, 下令國中, 每田一結收錢一百文, 置營建都監, 以武臣李景夏爲都提調董其役, 又令民納錢, 名曰願納, 督五部民赴役, 京鄕人民不堪其苦, 怨讟胥
<상1>
興, 又重修六曺及諸官舍。
毁萬東廟。
在宣廟壬辰丁酉, 日本人之來侵也, 明神宗皇帝遣兵來援, 宗社再奠, 宣廟甞有言曰我東方一草一木, 無非神宗皇帝之德, 及明社旣屋在顯宗十三年, 平安道祥原儒生周東伯上疏請立神宗皇帝廟于關西, 領議政鄭太和難之, 事遂寢, 相臣宋時烈卜居于淸州華陽崖石㓊一名華陽洞在淸州東八十里俗離山西北之枝距京城二百九十里 원주從相臣閔鼎重, 得明毅宗皇帝御筆非禮勿動四字, 於顯宗十五年甲寅, 刻于洞之瞻星臺溪上, 構庵於其側, 名曰煥章, 募僧徒守護, 肅宗十五年己巳, 時烈臨卒, 遺書于其門徒參判權尙夏, 引唐韓愈一間茅屋祭昭王之詩及宋張栻立虞帝廟之文, 以祀明神宗·毅宗,
又執尙夏之手曰吾國弱小, 雖不能卒有所爲, 常以痛怨存諸心, 草莽同志之事相傳無失, 肅宗三十年甲申尙夏以是年爲明毅宗殉社之周甲, 與同志之士, 建廟于華陽洞之雲影潭上背洛陽山中峯向北之地, 距崖刻可一里, 取宣廟萬折必東之宸翰, 扁以萬東, 於三月上丁, 設紙榜, 祭明神宗·毅宗兩皇帝, 肅宗聞而義之, 乃以是年, 爲毅宗殉社之回甲, 命設壇於禁苑,
十九日親臨祭毅宗幷太學士范景文等四十二人, 秋九月又命設擅于宮城北, 祭神宗皇帝, 名曰大報, 後幷祀高皇帝·烈皇帝即毅宗 원주於其壇, 英祖三十五年也 원주英祖二年丙申, 上聞毅宗皇帝御筆摹本在萬東廟旁煥章庵中, 取入覽感歎, 親製御筆䟦之, 命藏庵中, 仍令
<상2>
本道置萬東廟祭田守護之, 大院君甞往廟中瞻拜頗不敬, 爲廟僕所挫辱, 心嗛之至是毁之。
毁書院。 先是八道士人, 建書院, 祠名賢·碩儒及忠臣·義士, 而亦以五百家一庠之義, 聚徒而敎育之, 其末由之弊, 頗有侵凌小民之端, 大院君旣毁萬東廟, 又惡書院之貽弊, 下令各道毁撤之, 士人數萬人, 叩闕請復設萬東廟及書院, 大院君大怒, 令法司皀隷及兵卒驅逐之于江外, 遂毁書院一千餘所, 收其田結屬公, 由是士氣大沮。
三年丙寅
閔妃冊封 肅宗·英宗·正祖時代의 天主敎 正宗의 斥邪批答 純祖時代의 天主敎徒死刑 法國宣敎師潜入 天主敎書飜譯 天主敎徒法國人과 信徒處刑 法國宣敎師李德兒 李是遠의 殉死 南延君墓發堀未遂 當百錢과 民生塗炭
丙寅 원주三年, 立后閔氏。
自憲宗成皇帝之時, 外戚秉國, 政治紊亂, 大院君懲之, 以后父前僉正致祿已死, 遂立其女爲后, 后以哲宗章皇帝二年辛亥九月二十五日誕降于京畿道驪州近東面蟾樂里私第, 至是行嘉禮于大院君私第雲峴宮。
誅邪學人南鍾三等。
肅宗十二年丙寅天主學即耶蘇舊敎熾行, 廟堂請捉送異國人來寓者, 英宗三十四年戊寅黃海道。 平安道天主學大熾, 至有廢祀者, 命道臣嚴斷,正宗宣皇帝十五年癸亥, 天主敎徒珍山人尹持忠, 燒神主, 權尙然棄父屍, 皆誅之, 命改稱天主敎曰邪學, 左議政蔡濟恭陳箚子, 斥邪學, 批曰異端云乎者, 非但老·佛·楊·墨·荀·莊·申·韓, 爲然,
凡諸子百家之書, 少拂於 正經常道, 而非先王之法言皆是也, 闡發闢廓之責, 不在於吾黨之小子乎, 欲禁西洋之學, 先從稗官雜記禁之, 欲禁稗官雜記, 先從明末淸初文集禁之,翌年諭赴燕京使臣曰稗官小說姑無論, 雖經書史記, 凡係唐板, 切勿持來, 純祖肅皇帝元年辛酉邪學漸滋蔓,
乃大行鋤治, 誅李家煥·丁若鍾·洪樂敏·李承薰·金健淳·金伯淳·崔昌顯·李喜英·洪弼周·崔必恭·李昌存, 皆以一時之名儒, 沈溺之尤者, 改悔者宥之, 仍命諸道, 常加糾禁, 逐月登聞著爲式, 淸國蘇州人周文謨隨使行潛來, 誑誘男女, 設法敎習, 令軍門梟示警衆, 本國人黃嗣永以酷溺邪敎, 邀來文謨, 及逮捕, 知機亡命, 寫出帛書, 有請來法國軍艦之謀, 將欲傳送于法人, 其排布不軌, 非諸賊比, 用大逆律, 憲宗成皇帝五年己亥法國天主敎人范世亨·羅伯多祿·鄭厓角博伊等三人, 自義州距地方, 潛入京城, 從事宣敎, 又遣本國少年三人于淸國澳門, 而留學, 信徒漸盛, 命捕范世亨等三人誅之,
又誅其信徒百五十餘人, 申禁邪學, 其後法國天主敎人, 不憚勞苦, 而潛來傳敎者不絶,留學澳門之崔姓者, 於憲宗成皇帝時回來, 以國文譯其敎書, 而印佈之,敎徒漸盛, 至哲宗章皇帝時, 爲二萬人, 宮內乳母朴氏, 前承旨南鍾三及洪鳳柱·李身逵等, 酷信其敎, 鍾三延法國敎人張敬一等于其家, 至是有俄羅斯軍艦一隻, 來德源府元山距以求通商, 鍾三以爲好機, 會見大院君, 勸以結好英·法兩國, 以禦俄, 大院君佯許之, 使腹心, 偵知其藏匿敬一, 遂捕鍾三及鳳柱·身逵等, 幷 敬一誅之, 戮國內信徒數千人, 亦有橫罹者。 秋九月法蘭西人, 寇江華。
先是法國天主敎人李德兒爲宣敎, 潛踪東來, 及大院君嚴禁邪學, 大張勦捕, 德兒與信徒數人, 逃難至忠淸道內浦, 乘英國船, 經淸國芝罘至天津, 哀訴于法國水師提督魯勢一作請復讐之事, 魯勢以駐劄淸國代理公使弊魯內之命, 遣砲艦二隻, 先測漢水㴱淺, 繼遣艦隊七隻, 載陸戰隊六百人, 進薄江華距留守李寅夔·通津距府使李公濂, 皆棄城走,前判書李是遠家在恐被賊汚, 飮藥而死, 於是朝野大震, 人皆荷擔而立,
乃以李景夏爲巡撫使, 開府京城, 徵兵八道, 時法人旣陷江華, 入據本營, 日出游兵審查各地方, 巡撫千摠梁憲洙率江界精砲八百, 夜渡江, 屯鼎足山城, 在江華 원주一日平明法兵來襲山城, 憲洙伏兵邀擊之, 頗有死傷, 法人氣沮, 遂焚其城, 揚帆而走, 論棄城失守之罪, 竄李寅夔等于絶島, 贈李是遠領議政, 賜諡忠貞, 時召儒臣李恒老爲漢城左尹, 問修攘之策, 恒老上疏請首復萬東廟不聽, 恒老辭歸。
○德·法·米三國人共謀, 自忠淸道牙山灣, 上陸至德山距京城二百八十里 원주欲發掘南延君名球墓, 未遂而去, 盖本國信敎人, 欲爲報寃也, 由是大院君益惡之, 益爲肆殺敎徒。
鑄當百錢。
<상5>
時營建之役旁午, 而經用窘絀, 大院君命鑄大錢曰戶大當百, 行用未幾, 物價翔貴, 遠近州郡督責饒民, 捐財補役, 至有自殺者, 民甚苦之。
1집 梅泉野錄
국역 梅泉野錄
2집 騎驢隨筆
3집 海鶴遺書
국역 海鶴遺書
4집 韋庵文稿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6집 從政年表 陰晴史
7집 閔忠正公遺稿
8집 壬戌錄
9집 修信使記錄
10집 東學亂記錄 上
10집 東學亂記錄 下
11집 續陰晴史 上
11집 續陰晴史 下
12집 貞蕤集 附北學議
15집 西征日記 陳中日記
16집 邊例集要 上
16집 邊例集要 下
18집 心山遺稿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一
윤치호일기 제1권(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
19집 尹致昊日記 二
1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三
2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2
19집 尹致昊日記 四
3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3
19집 尹致昊日記 五
4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4
19집 尹致昊日記 六
5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5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七
6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6
19집 尹致昊日記 八
7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7
19집 尹致昊日記 九
8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8
19집 尹致昊日記 十
9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9
19집 尹致昊日記 十一
10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0
19집 尹致昊書翰集 (尹致昊日記 十二)
20집 輿地圖書 上
20집 輿地圖書 下
21집 昭義新編
22집 靑又日錄
23집 韓溪遺稿 一
23집 韓溪遺稿 二
23집 韓溪遺稿 三
23집 韓溪遺稿 四
23집 韓溪遺稿 五
23집 韓溪遺稿 六
23집 韓溪遺稿 七
23집 韓溪遺稿 八
23집 韓溪遺稿 九
24집 同文彙考 一
국역 同文彙考 1
24집 同文彙考 二
국역 同文彙考 2
24집 同文彙考 三
24집 同文彙考 四
국역 同文彙考 4
25집 龍湖閒錄 一
25집 龍湖閒錄 二
25집 龍湖閒錄 三
25집 龍湖閒錄 四
26집 鳳棲日記, 鳳南日記 (附 晦山日記)
27집 羅巖隨錄
28집 데니文書
29집 日新
30집 關東倡義錄
31집 響山日記
32집 道東淵源錄 附ㆍ鞱庵集
33집 東史約 上
33집 東史約 下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1 (南原)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2 (公州) 上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2 (公州) 下
35집 竹溪日記
36집 壬辰記錄 龍灣聞見錄
37집 龍蛇雜錄
38집 朝鮮時代史草Ⅰ
39집 朝鮮時代史草 Ⅱ
40집 溪巖日錄 上
40집 溪巖日錄 下
41집 默齋日記 上
41집 默齋日記 下
42집 導哉日記 戒逸軒日記 雜記
43집 鄕兵日記 梅園日記
43집 默齋日記 汝溫日記 果軒日記
44집 觀瀾齋日記
45집 愚谷日記 野言記略
46집 日本所在韓國古文書
47집 淸臺日記 上
47집 淸臺日記 下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上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中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下
49집 盧尙樞日記 1
49집 盧尙樞日記 2
49집 盧尙樞日記 3
49집 盧尙樞日記 4
51집 退修齋日記 上
51집 退修齋日記 下
52집 國史編纂委員會所藏古文書 一 (朝報 上)
52집 國史編纂委員會所藏古文書 二 (朝報 下)
53집 敬窩集略 上
53집 敬窩集略 中
53집 敬窩集略 下
54집 敬窩漫錄
55집 南遷日錄 上
55집 南遷日錄 中
55집 南遷日錄 下
56집 順菴覆瓿稿 上
56집 順菴覆瓿稿 下
57집 海洲日錄
58집 霞隱日錄
59집 崔炳彩日記 1
59집 崔炳彩日記 2
[레벨1리스트]
1집 梅泉野錄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1&types=o
2집 騎驢隨筆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2&types=o
3집 海鶴遺書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3&types=o
4집 韋庵文稿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4&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5&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6&types=o
壬辰記錄, 龍灣聞見錄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levelId=sa_070_0010
同文彙考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levelId=sa_049
韓國文集叢刊 한국문집총간-朝鮮後期
http://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5160&nodeId=NODE05450077
韓國學綜合DB-韓國歷代文集叢書 한국역대문집총서
http://db.mkstudy.com/zh-tw/
明實錄、朝鮮王朝實錄、清實錄資料庫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mqlc/hanjishilu?8:1938048126:10:/raid/ihp_ebook2/hanji/ttsweb.ini:::@SPAWN
朝鮮王朝-高宗實錄-純宗實錄-1863-1910
http://sillok.history.go.kr/id/wwa_12308002_001
李容九:日韓合邦聲明書-1909
http://sillok.history.go.kr/id/kzb_10212004_001
日韓合邦問題ニ關スル件
https://ja.wikisource.org/wiki/%E6%97%A5%E9%9F%93%E5%90%88%E9%82%A6%E5%95%8F%E9%A1%8C%E3%83%8B%E9%97%9C%E3%82%B9%E3%83%AB%E4%BB%B6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nodeId=NODE07375962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product/main?plctId=PLCT00008012#none
銀臺條例
http://sjw.history.go.kr/id/SJW-M
--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5&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6&types=o
高宗皇帝
高宗誕生 哲宗昇遐 高宗即位 大院君參政
壽康皇帝諱熙, 字聖臨, 初諱載晃, 字明夫, 號珠淵。
莊祖懿皇帝之玄孫, 興宣大院王昰應之第二子哲宗章皇帝三年壬子七月二十五日誕降于京城貞善坊私第,癸亥十二月八日哲宗章皇帝崩無嗣,神貞翼皇后文祖異皇帝之后姓趙氏命帝入承文祖翼皇帝大統, 於是大臣鄭元容等具儀衛, 奉迎於私邸, 及入宮, 翼皇后命封爲翼成君, 行冠禮, 十三日卽位于昌德宮之仁政門(殿) 편자주 , 時年十二歲翼皇后埀簾聽政。
○尊私親興宣君爲大院君, 叅決庶政, 待以不臣之禮。
元年甲子
甲子 원주大韓帝國壽康皇帝元年春正月詔量田。
○夏四月葬哲宗于睿陵。
諡曰英孝, 陵在高陽, 距京城三十里。
二年乙丑
景福宮重建 願納錢 淸州煥章庵 萬東廟의 始初 大報壇 書院毁撤
乙丑 원주二年, 重修景福宮。
初太祖高皇帝開國, 命鄭道傳及僧無學, 相地于北岳下, 作宮名曰景福, 宣祖壬辰之亂爲亂民所燒, 至是大院君重修之, 下令國中, 每田一結收錢一百文, 置營建都監, 以武臣李景夏爲都提調董其役, 又令民納錢, 名曰願納, 督五部民赴役, 京鄕人民不堪其苦, 怨讟胥
<상1>
興, 又重修六曺及諸官舍。
毁萬東廟。
在宣廟壬辰丁酉, 日本人之來侵也, 明神宗皇帝遣兵來援, 宗社再奠, 宣廟甞有言曰我東方一草一木, 無非神宗皇帝之德, 及明社旣屋在顯宗十三年, 平安道祥原儒生周東伯上疏請立神宗皇帝廟于關西, 領議政鄭太和難之, 事遂寢, 相臣宋時烈卜居于淸州華陽崖石㓊一名華陽洞在淸州東八十里俗離山西北之枝距京城二百九十里 원주從相臣閔鼎重, 得明毅宗皇帝御筆非禮勿動四字, 於顯宗十五年甲寅, 刻于洞之瞻星臺溪上, 構庵於其側, 名曰煥章, 募僧徒守護, 肅宗十五年己巳, 時烈臨卒, 遺書于其門徒參判權尙夏, 引唐韓愈一間茅屋祭昭王之詩及宋張栻立虞帝廟之文, 以祀明神宗·毅宗,
又執尙夏之手曰吾國弱小, 雖不能卒有所爲, 常以痛怨存諸心, 草莽同志之事相傳無失, 肅宗三十年甲申尙夏以是年爲明毅宗殉社之周甲, 與同志之士, 建廟于華陽洞之雲影潭上背洛陽山中峯向北之地, 距崖刻可一里, 取宣廟萬折必東之宸翰, 扁以萬東, 於三月上丁, 設紙榜, 祭明神宗·毅宗兩皇帝, 肅宗聞而義之, 乃以是年, 爲毅宗殉社之回甲, 命設壇於禁苑,
十九日親臨祭毅宗幷太學士范景文等四十二人, 秋九月又命設擅于宮城北, 祭神宗皇帝, 名曰大報, 後幷祀高皇帝·烈皇帝即毅宗 원주於其壇, 英祖三十五年也 원주英祖二年丙申, 上聞毅宗皇帝御筆摹本在萬東廟旁煥章庵中, 取入覽感歎, 親製御筆䟦之, 命藏庵中, 仍令
<상2>
本道置萬東廟祭田守護之, 大院君甞往廟中瞻拜頗不敬, 爲廟僕所挫辱, 心嗛之至是毁之。
毁書院。 先是八道士人, 建書院, 祠名賢·碩儒及忠臣·義士, 而亦以五百家一庠之義, 聚徒而敎育之, 其末由之弊, 頗有侵凌小民之端, 大院君旣毁萬東廟, 又惡書院之貽弊, 下令各道毁撤之, 士人數萬人, 叩闕請復設萬東廟及書院, 大院君大怒, 令法司皀隷及兵卒驅逐之于江外, 遂毁書院一千餘所, 收其田結屬公, 由是士氣大沮。
三年丙寅
閔妃冊封 肅宗·英宗·正祖時代의 天主敎 正宗의 斥邪批答 純祖時代의 天主敎徒死刑 法國宣敎師潜入 天主敎書飜譯 天主敎徒法國人과 信徒處刑 法國宣敎師李德兒 李是遠의 殉死 南延君墓發堀未遂 當百錢과 民生塗炭
丙寅 원주三年, 立后閔氏。
自憲宗成皇帝之時, 外戚秉國, 政治紊亂, 大院君懲之, 以后父前僉正致祿已死, 遂立其女爲后, 后以哲宗章皇帝二年辛亥九月二十五日誕降于京畿道驪州近東面蟾樂里私第, 至是行嘉禮于大院君私第雲峴宮。
誅邪學人南鍾三等。
肅宗十二年丙寅天主學即耶蘇舊敎熾行, 廟堂請捉送異國人來寓者, 英宗三十四年戊寅黃海道。 平安道天主學大熾, 至有廢祀者, 命道臣嚴斷,正宗宣皇帝十五年癸亥, 天主敎徒珍山人尹持忠, 燒神主, 權尙然棄父屍, 皆誅之, 命改稱天主敎曰邪學, 左議政蔡濟恭陳箚子, 斥邪學, 批曰異端云乎者, 非但老·佛·楊·墨·荀·莊·申·韓, 爲然,
凡諸子百家之書, 少拂於 正經常道, 而非先王之法言皆是也, 闡發闢廓之責, 不在於吾黨之小子乎, 欲禁西洋之學, 先從稗官雜記禁之, 欲禁稗官雜記, 先從明末淸初文集禁之,翌年諭赴燕京使臣曰稗官小說姑無論, 雖經書史記, 凡係唐板, 切勿持來, 純祖肅皇帝元年辛酉邪學漸滋蔓,
乃大行鋤治, 誅李家煥·丁若鍾·洪樂敏·李承薰·金健淳·金伯淳·崔昌顯·李喜英·洪弼周·崔必恭·李昌存, 皆以一時之名儒, 沈溺之尤者, 改悔者宥之, 仍命諸道, 常加糾禁, 逐月登聞著爲式, 淸國蘇州人周文謨隨使行潛來, 誑誘男女, 設法敎習, 令軍門梟示警衆, 本國人黃嗣永以酷溺邪敎, 邀來文謨, 及逮捕, 知機亡命, 寫出帛書, 有請來法國軍艦之謀, 將欲傳送于法人, 其排布不軌, 非諸賊比, 用大逆律, 憲宗成皇帝五年己亥法國天主敎人范世亨·羅伯多祿·鄭厓角博伊等三人, 自義州距地方, 潛入京城, 從事宣敎, 又遣本國少年三人于淸國澳門, 而留學, 信徒漸盛, 命捕范世亨等三人誅之,
又誅其信徒百五十餘人, 申禁邪學, 其後法國天主敎人, 不憚勞苦, 而潛來傳敎者不絶,留學澳門之崔姓者, 於憲宗成皇帝時回來, 以國文譯其敎書, 而印佈之,敎徒漸盛, 至哲宗章皇帝時, 爲二萬人, 宮內乳母朴氏, 前承旨南鍾三及洪鳳柱·李身逵等, 酷信其敎, 鍾三延法國敎人張敬一等于其家, 至是有俄羅斯軍艦一隻, 來德源府元山距以求通商, 鍾三以爲好機, 會見大院君, 勸以結好英·法兩國, 以禦俄, 大院君佯許之, 使腹心, 偵知其藏匿敬一, 遂捕鍾三及鳳柱·身逵等, 幷 敬一誅之, 戮國內信徒數千人, 亦有橫罹者。 秋九月法蘭西人, 寇江華。
先是法國天主敎人李德兒爲宣敎, 潛踪東來, 及大院君嚴禁邪學, 大張勦捕, 德兒與信徒數人, 逃難至忠淸道內浦, 乘英國船, 經淸國芝罘至天津, 哀訴于法國水師提督魯勢一作請復讐之事, 魯勢以駐劄淸國代理公使弊魯內之命, 遣砲艦二隻, 先測漢水㴱淺, 繼遣艦隊七隻, 載陸戰隊六百人, 進薄江華距留守李寅夔·通津距府使李公濂, 皆棄城走,前判書李是遠家在恐被賊汚, 飮藥而死, 於是朝野大震, 人皆荷擔而立,
乃以李景夏爲巡撫使, 開府京城, 徵兵八道, 時法人旣陷江華, 入據本營, 日出游兵審查各地方, 巡撫千摠梁憲洙率江界精砲八百, 夜渡江, 屯鼎足山城, 在江華 원주一日平明法兵來襲山城, 憲洙伏兵邀擊之, 頗有死傷, 法人氣沮, 遂焚其城, 揚帆而走, 論棄城失守之罪, 竄李寅夔等于絶島, 贈李是遠領議政, 賜諡忠貞, 時召儒臣李恒老爲漢城左尹, 問修攘之策, 恒老上疏請首復萬東廟不聽, 恒老辭歸。
○德·法·米三國人共謀, 自忠淸道牙山灣, 上陸至德山距京城二百八十里 원주欲發掘南延君名球墓, 未遂而去, 盖本國信敎人, 欲爲報寃也, 由是大院君益惡之, 益爲肆殺敎徒。
鑄當百錢。
<상5>
時營建之役旁午, 而經用窘絀, 大院君命鑄大錢曰戶大當百, 行用未幾, 物價翔貴, 遠近州郡督責饒民, 捐財補役, 至有自殺者, 民甚苦之。
1집 梅泉野錄
국역 梅泉野錄
2집 騎驢隨筆
3집 海鶴遺書
국역 海鶴遺書
4집 韋庵文稿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6집 從政年表 陰晴史
7집 閔忠正公遺稿
8집 壬戌錄
9집 修信使記錄
10집 東學亂記錄 上
10집 東學亂記錄 下
11집 續陰晴史 上
11집 續陰晴史 下
12집 貞蕤集 附北學議
15집 西征日記 陳中日記
16집 邊例集要 上
16집 邊例集要 下
18집 心山遺稿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一
윤치호일기 제1권(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
19집 尹致昊日記 二
1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三
2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2
19집 尹致昊日記 四
3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3
19집 尹致昊日記 五
4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4
19집 尹致昊日記 六
5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5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七
6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6
19집 尹致昊日記 八
7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7
19집 尹致昊日記 九
8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8
19집 尹致昊日記 十
9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9
19집 尹致昊日記 十一
10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0
19집 尹致昊書翰集 (尹致昊日記 十二)
20집 輿地圖書 上
20집 輿地圖書 下
21집 昭義新編
22집 靑又日錄
23집 韓溪遺稿 一
23집 韓溪遺稿 二
23집 韓溪遺稿 三
23집 韓溪遺稿 四
23집 韓溪遺稿 五
23집 韓溪遺稿 六
23집 韓溪遺稿 七
23집 韓溪遺稿 八
23집 韓溪遺稿 九
24집 同文彙考 一
국역 同文彙考 1
24집 同文彙考 二
국역 同文彙考 2
24집 同文彙考 三
24집 同文彙考 四
국역 同文彙考 4
25집 龍湖閒錄 一
25집 龍湖閒錄 二
25집 龍湖閒錄 三
25집 龍湖閒錄 四
26집 鳳棲日記, 鳳南日記 (附 晦山日記)
27집 羅巖隨錄
28집 데니文書
29집 日新
30집 關東倡義錄
31집 響山日記
32집 道東淵源錄 附ㆍ鞱庵集
33집 東史約 上
33집 東史約 下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1 (南原)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2 (公州) 上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2 (公州) 下
35집 竹溪日記
36집 壬辰記錄 龍灣聞見錄
37집 龍蛇雜錄
38집 朝鮮時代史草Ⅰ
39집 朝鮮時代史草 Ⅱ
40집 溪巖日錄 上
40집 溪巖日錄 下
41집 默齋日記 上
41집 默齋日記 下
42집 導哉日記 戒逸軒日記 雜記
43집 鄕兵日記 梅園日記
43집 默齋日記 汝溫日記 果軒日記
44집 觀瀾齋日記
45집 愚谷日記 野言記略
46집 日本所在韓國古文書
47집 淸臺日記 上
47집 淸臺日記 下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上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中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下
49집 盧尙樞日記 1
49집 盧尙樞日記 2
49집 盧尙樞日記 3
49집 盧尙樞日記 4
51집 退修齋日記 上
51집 退修齋日記 下
52집 國史編纂委員會所藏古文書 一 (朝報 上)
52집 國史編纂委員會所藏古文書 二 (朝報 下)
53집 敬窩集略 上
53집 敬窩集略 中
53집 敬窩集略 下
54집 敬窩漫錄
55집 南遷日錄 上
55집 南遷日錄 中
55집 南遷日錄 下
56집 順菴覆瓿稿 上
56집 順菴覆瓿稿 下
57집 海洲日錄
58집 霞隱日錄
59집 崔炳彩日記 1
59집 崔炳彩日記 2
[레벨1리스트]
1집 梅泉野錄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1&types=o
2집 騎驢隨筆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2&types=o
3집 海鶴遺書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3&types=o
4집 韋庵文稿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4&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5&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6&types=o
壬辰記錄, 龍灣聞見錄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levelId=sa_070_0010
同文彙考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levelId=sa_049
韓國文集叢刊 한국문집총간-朝鮮後期
http://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5160&nodeId=NODE05450077
韓國學綜合DB-韓國歷代文集叢書 한국역대문집총서
http://db.mkstudy.com/zh-tw/
明實錄、朝鮮王朝實錄、清實錄資料庫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mqlc/hanjishilu?8:1938048126:10:/raid/ihp_ebook2/hanji/ttsweb.ini:::@SPAWN
朝鮮王朝-高宗實錄-純宗實錄-1863-1910
http://sillok.history.go.kr/id/wwa_12308002_001
李容九:日韓合邦聲明書-1909
http://sillok.history.go.kr/id/kzb_10212004_001
日韓合邦問題ニ關スル件
https://ja.wikisource.org/wiki/%E6%97%A5%E9%9F%93%E5%90%88%E9%82%A6%E5%95%8F%E9%A1%8C%E3%83%8B%E9%97%9C%E3%82%B9%E3%83%AB%E4%BB%B6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nodeId=NODE07375962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product/main?plctId=PLCT00008012#none
銀臺條例
http://sjw.history.go.kr/id/SJW-M
Labels:
王心齋--泰州學派,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明治漢學,
秋水軒尺牘,
陳鵬釋譯:唯識四論,
錢穆,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2018年8月17日 星期五
壬辰記錄, 龍灣聞見錄
壬辰記錄, 龍灣聞見錄
司評金彥勖所送陣奇
將軍. 今月初二日定別將崔岡安信甲等十三人. 各率自募哨探一當百精銳騎兵. 或百餘人或五六十人. 秘密約束後. 自山陰縣. 先爲發送. 將軍則卽日稱病不出. 只與安典籍及彦勖終日對坐于換□亭房中. 苦待日沒. 是夜半. 將軍□而出. 不知去處. 從間道. 以單騎由小路□□宜寧鼎津. 宜寧諸將但見□□□陣兵儀而過也. 不知將軍出沒□一軍在前在後. 如鶻之飄忽雲中. 一軍□人亦不知將軍已能追到來在軍中也. 初三日. 早抵咸安十里許南山里. 占得
<1>
高峯上. 頃刻爲棘柵結陣. 分遣別將設伏險處. 或令候望. 將軍則挺刃獨去. 惟意所向. 而遍歷山川形勢. 五日. 所謂崔㟠者. 遇賊數百人於固城. 以其卒四十餘人. 追奔突擊. 則賊乃解潰. 斬得四級. 射殺射中. 幾至九十餘人. 初七日. 將軍爲先鋒. 領精騎百餘. 直入昌原城外五里許. 踰入賊之常時候望之所. 賊徒不知其數. 張白旗而出見者. 皆曰. 如年前晉州了賊來之勢也. 將軍拒當數百里之間. 伏兵倭四五人. 來逼我軍. 相距一里許. 林間揮劍而已. 俄而不知去處. 將軍欲一試之. 而衆寡殊絶. 難以相敵. 若失於初擧. 則終誤大事. 一軍諸將. 爭相力止之. 未決之
<2>
間. 日且沒矣. 勢不得已. 揮霍長劍. 先令一軍回旋. 將軍則捍後從容出來. 賊頓無來犯之意. 將軍還陣以爲. 明日賊必出來. 又令□□勇士潛入探知. 則賊陣寂然無□□至昌原城外. 則夜間只數處□□六數炬火光而已. 衆賊則悉入于熊川金海等窟穴云爾. 將軍知賊不復出來. 將欲率大軍擧大事. 遂引軍而出. 大槪賊情則已知矣. 將軍單騎來見宜寧諸將及僧大將惟靜. 爲一夜話. 將軍九日還山陰本陣. 十日曉. 以元帥之命馳往. 令別將崔㟠安信甲金允明洪胤張等. 各率其精銳合三百餘卒. 仍其前日伏兵處. 而把截賊路要衝. 崔㟠八日遇賊得捷. 射
<3>
殺三十餘人斬一級. 苦待大軍還集. 多積糧料然後. 大張聲威. 而前進之事. 一軍已爲定策矣. 彦勖則與崔琦準長在山陰. 或調兵調糧. 或以繼運繼援. 而所悶者. 湖糧不至故. 湖軍未易召聚也. 長城光州潭陽後運之糧. 自昨日始見一端來脈. 傾喜之所幸. 本道新都事鄭忠信來在此邑. 見將軍風度及一陣儀容. 不勝嘆服. 謂將有爲. 凡百措辦. 盡心力而爲之. 令右道稍完. 各官所在糧械. 不暇□□□監司而先自調出. 旬日內. 得本□□□弓矢數百餘部. 且以山陰縣監金□爲差使員. 令專掌此軍中大小事. 金也□可人也. 協力同事. 無有餘力. 以此三千餘卒.
<4>
近日得不至乏食之患矣. 未知此後繼之者誰耶. 本道巡察今明到此縣云. 巡察亦豈無別樣措置之事耶. 將軍明日還本陣. 則不日調大軍而發. 繼運之事. 專在四邑倅曁僉左右措置如何矣. 更願劃分致力. 毋有後悔. 千萬至仰至仰. 大軍調發後. 則欲結陣於晉州形便之地. 取糧道於求禮或光陽等地. 所以然者. 劉摠兵在南原. 我國諸將在宜寧. 而只晉州一路空虛. 賊鋒當衝之地. 甚爲可慮. 而保障湖南. 莫如遮截晉州河東連陸之地故. 勢不得已. 爲此計也. 未知僉算以爲如何. 似聞廷論亦如此云. 尤不可不然也. 且剿賊期限. 不可以日月計. 亦不可以湖
<5>
嶺些少輸入之糧爲恃. 而漠然不爲之別策也. 百策無如屯田. 以此大軍爲屯田. 則兵食相資之利. 當自此始矣. 大陣旣定. 則欲於陣近之地. 或山或野. 大擧屯田□□而水田則耕種已晩. 似無乃矣□□可種種爲之. 湖南山郡種穀數□種及赤豆菉豆木麥等物. 報監司優數題送事. 左右商確處之. 且梁山梁智容等. 煮鹽已至三四萬石云. 以此貿麥補軍資事. 荓可預措如何. 軍中所用食鹽. 則此道都事. 以南海昆陽等官所在鹽百餘石. 爲先題給. 將亦繼之云. 不必虞也. 近日將軍擧措及一軍模樣. 大槪如此. 餘在高明遙度如何耳.
<6>
所謂崔㟠安信甲. 乃安典籍所募人. 而一當百之絶士也. 爲此軍左右別將也.
(前缺)也. 議者曰. 朝鮮二百年恭順之效. 于斯驗矣. 我朝救援屬國之恩典. 自開國已來. 又豈多見者哉. 書生于斯役也. 忝參經略幕府. 乃代經略而作露布焉.
文曰. 伏以天討有罪. 聿興吊伐之師. 聖德好生. 不戮歸降之寇. 恩威竝至. 剿撫兼施. 箕國藉是瓦全. 邊陲從玆鞏固. 四夷仰服. 萬姓歡呼. 竊惟關白平秀吉者. 日本逆倭. 東南巨寇. 倚山海爲富. 挾諸島以稱強. 戕賊國主. 漸移源氏之宸祧. 茶毒朝鮮. 放犯天朝之屬國. 掠民財焚居室. 慘
<7>
酷深於九地. 擄王子發先塋. 仇冤不共戴天. 陳伸之報初傳. 方切隣封之儆. 朝鮮之告愈急. 更深門戶之虞. 是用殺伐以拯顚連. 誔擧安攘而定亂略. 事非獲己. 謀乃僉同. 臣媿非文武兼才. 叨承經略大任. 臨軒授鉞. 俾救民於水火之中. 分閫握機. 幸折衝於樽俎之外. 受命惶悚. 趨事腸乾. 發通津而出山海. 覽浩瀚之滄波. 歷遼陽而抵鳳城. 躋崔巍之高嶺. 因地而制宜. 設險而守要. 浚墻垣深溝塹. 雲屯霧密. 嚴熢燧謹坼堠. 礬布珠聯. 先爲內固之防. 旋擧東征之役. 乃渡鴨綠. 乃營朝鮮. 神武播揚. 天威丕振. 鷹鸇鵬鶚. 先雲氣而度斗南. 貔虎熊羆. 挾風威而踰嶺表.
<8>
鐵騎雲馳. 見旌旗之蔽野. 步兵虎奔. 聞刀劍之崢嶸. 揮金戈止白日威信昭而士心奮擊鼉鼓轟雷霆. 賞罰公而號令以明. 列爲八陣. 分布三軍. 配天地而合風雲. 翔鳥鮀而變龍虎. 中協握奇而左右爲之羽翼. 中軍總攝而前後爲之奮騰. 摩天嶺之群峯嶙岣. 潑三江之巨浪汹湧. 黑松林之森陰. 當白晝而如晦. 杜丹峯之矗峙. 聚積雪而如銀. 鳥道懸截. 猿猱仰而生悲. 樹木蒙密. 蠛蟻過而猶礙. 蠢彼賊倭. 肆焉負固. 築木石爲樓櫓. 穿土穴爲窟窠. 夜則突衝. 晝則拒戰. 矢鏑雨下. 鳥銃蝟飛. 誓我軍援登. 復懸重賞以勵激. 驅虎賁而咆哮. 馳龍⊙以蹴踏. 神鎗發而火雷□
<9>
□. 信砲擧而山嶽震搖. 彎滿月之烏號. 揮倚天之長戟. 疊破重關之險. 連拔堅守之城. 粉其骨而塗其胸. 剖其心而碎其首. 壯強就戮. 老弱奔逃. 若土崩而燼滅. 猶瓦解而氷消. 乘破竹之勢. 逐竄蒿之夷. 平壤立平. 開城亟下. 餘孼如蟻螘之聚. 擬迅掃於智異釜山. 賊黨若爝火之然. 期撲滅於臨津漢水. 率督大師. 進逼城下. 逐鯨鯢於涸海. 困虎兕於押中. 頃刻偸生. 須臾延命. 因駐我師而設備. 欲致彼賊而就擒. 某等 원주領精兵而直前. 截戰碧蹄之勁賊. 某等 원주率驍騎以力戰. 奮剿龍山之先鋒. 某等 원주潛統步卒. 夜侵果川. 伏奇設險. 以邀其歸路. 某等 원주翼帶苗兵. 晝登北嶽.
<10>
遊揚上下. 以躡其後踪. 火器有轟雷毒龍. 觸之而阜咸流血. 異術有神將天兵. 遇之而首飛飛魂. 坐困王京. 無異釜魚之欲求活. 徘徊窮穴. 一似穽獸之望全生. 力彈勢孤. 輸誠效悃. 倭將某人等. 跪轅門而求款. 欲詣闕以稱臣. 細詰起兵緣由. 初無入犯天朝之意. 詳責拒敵過罪. 惟以不知天兵爲辭. 幾千里漁鹽繁衍之地. 願返輿圖. 數十種鵬題駃舌之民. 求通化域. 言甚懇切. 情甚悲哀. 臣某念王者以不殺爲威. 四夷以不治爲治. 暫爾頓兵江上. 還當許其自新. 移檄以諭酋長無不稽首稱仁. 行文. 以示. 諸倭無不仰天作頌. 於某月某日離王京. 於某月某日至海上.
<11>
狼奔獵逐. 望馬島以忙趨. 電掣星馳. 越漢江以飛渡. 追之境外. 驅之海中. 無事坑卒屠城. 效言七擒七縱. 恢復三千餘里. 收取二十餘城. 寬宥迫脅. 招撫流離. 從山谷而投城市者. 動以億計. 出巢穴以歸故土者. 奚啻萬人. 奉宣恩命. 咸得再生. 掃魑魅於炎荒. 息妖氛於瘴海. 某等載稽日本. 素號強倭. 復考朝鮮. 原多險隘. 唐太宗不能得志於高麗. 每患山川之險阻. 我列聖不能忘情於日本. 亦惟狡猂之難馴. 矧與越異國以提兵. 幸能因其險以取勝. 旣彰伐暴之大義. 又成懷遠之深仁. 功已過於唐宗. 業有光於列祖. 勘定之速. 連三年而克鬼方. 斬逐而還. 陋六月
<12>
之伐玁狁. 雪屬國之遺恨. 解斯民之倒懸. 朝野歡騰. 感仁義之竝用. 華夷傳頌. 信王覇之兼資. 是皆天威獨繼於宸衷. 廟算效乞於當宁. 臣某等曾無汗血之功. 獲奏經略之續. 外服倭夷. 永絶東南大患. 內全弱國. 聊爲東北維垣. 功成而告廟社. 仰答神靈. 開貢以通朝獻. 用昭大典. 新萬年之治化. 樂四海之淸寧. 臣無任踴躍慶抃之至. 謹露布以聞.
1집 梅泉野錄
국역 梅泉野錄
2집 騎驢隨筆
3집 海鶴遺書
국역 海鶴遺書
4집 韋庵文稿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6집 從政年表 陰晴史
7집 閔忠正公遺稿
8집 壬戌錄
9집 修信使記錄
10집 東學亂記錄 上
10집 東學亂記錄 下
11집 續陰晴史 上
11집 續陰晴史 下
12집 貞蕤集 附北學議
15집 西征日記 陳中日記
16집 邊例集要 上
16집 邊例集要 下
18집 心山遺稿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一
윤치호일기 제1권(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
19집 尹致昊日記 二
1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三
2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2
19집 尹致昊日記 四
3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3
19집 尹致昊日記 五
4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4
19집 尹致昊日記 六
5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5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七
6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6
19집 尹致昊日記 八
7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7
19집 尹致昊日記 九
8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8
19집 尹致昊日記 十
9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9
19집 尹致昊日記 十一
10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0
19집 尹致昊書翰集 (尹致昊日記 十二)
20집 輿地圖書 上
20집 輿地圖書 下
21집 昭義新編
22집 靑又日錄
23집 韓溪遺稿 一
23집 韓溪遺稿 二
23집 韓溪遺稿 三
23집 韓溪遺稿 四
23집 韓溪遺稿 五
23집 韓溪遺稿 六
23집 韓溪遺稿 七
23집 韓溪遺稿 八
23집 韓溪遺稿 九
24집 同文彙考 一
국역 同文彙考 1
24집 同文彙考 二
국역 同文彙考 2
24집 同文彙考 三
24집 同文彙考 四
국역 同文彙考 4
25집 龍湖閒錄 一
25집 龍湖閒錄 二
25집 龍湖閒錄 三
25집 龍湖閒錄 四
26집 鳳棲日記, 鳳南日記 (附 晦山日記)
27집 羅巖隨錄
28집 데니文書
29집 日新
30집 關東倡義錄
31집 響山日記
32집 道東淵源錄 附ㆍ鞱庵集
33집 東史約 上
33집 東史約 下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1 (南原)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2 (公州) 上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2 (公州) 下
35집 竹溪日記
36집 壬辰記錄 龍灣聞見錄
37집 龍蛇雜錄
38집 朝鮮時代史草Ⅰ
39집 朝鮮時代史草 Ⅱ
40집 溪巖日錄 上
40집 溪巖日錄 下
41집 默齋日記 上
41집 默齋日記 下
42집 導哉日記 戒逸軒日記 雜記
43집 鄕兵日記 梅園日記
43집 默齋日記 汝溫日記 果軒日記
44집 觀瀾齋日記
45집 愚谷日記 野言記略
46집 日本所在韓國古文書
47집 淸臺日記 上
47집 淸臺日記 下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上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中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下
49집 盧尙樞日記 1
49집 盧尙樞日記 2
49집 盧尙樞日記 3
49집 盧尙樞日記 4
51집 退修齋日記 上
51집 退修齋日記 下
52집 國史編纂委員會所藏古文書 一 (朝報 上)
52집 國史編纂委員會所藏古文書 二 (朝報 下)
53집 敬窩集略 上
53집 敬窩集略 中
53집 敬窩集略 下
54집 敬窩漫錄
55집 南遷日錄 上
55집 南遷日錄 中
55집 南遷日錄 下
56집 順菴覆瓿稿 上
56집 順菴覆瓿稿 下
57집 海洲日錄
58집 霞隱日錄
59집 崔炳彩日記 1
59집 崔炳彩日記 2
[레벨1리스트]
1집 梅泉野錄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1&types=o
2집 騎驢隨筆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2&types=o
3집 海鶴遺書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3&types=o
4집 韋庵文稿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4&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5&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6&types=o
壬辰記錄, 龍灣聞見錄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levelId=sa_070_0010
同文彙考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levelId=sa_049
韓國文集叢刊 한국문집총간-朝鮮後期
http://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5160&nodeId=NODE05450077
韓國學綜合DB-韓國歷代文集叢書 한국역대문집총서
http://db.mkstudy.com/zh-tw/
明實錄、朝鮮王朝實錄、清實錄資料庫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mqlc/hanjishilu?8:1938048126:10:/raid/ihp_ebook2/hanji/ttsweb.ini:::@SPAWN
朝鮮王朝-高宗實錄-純宗實錄-1863-1910
http://sillok.history.go.kr/id/wwa_12308002_001
李容九:日韓合邦聲明書-1909
http://sillok.history.go.kr/id/kzb_10212004_001
日韓合邦問題ニ關スル件
https://ja.wikisource.org/wiki/%E6%97%A5%E9%9F%93%E5%90%88%E9%82%A6%E5%95%8F%E9%A1%8C%E3%83%8B%E9%97%9C%E3%82%B9%E3%83%AB%E4%BB%B6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nodeId=NODE07375962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product/main?plctId=PLCT00008012#none
銀臺條例
http://sjw.history.go.kr/id/SJW-M
12>11>10>9>8>7>6>5>4>3>2>1>
司評金彥勖所送陣奇
將軍. 今月初二日定別將崔岡安信甲等十三人. 各率自募哨探一當百精銳騎兵. 或百餘人或五六十人. 秘密約束後. 自山陰縣. 先爲發送. 將軍則卽日稱病不出. 只與安典籍及彦勖終日對坐于換□亭房中. 苦待日沒. 是夜半. 將軍□而出. 不知去處. 從間道. 以單騎由小路□□宜寧鼎津. 宜寧諸將但見□□□陣兵儀而過也. 不知將軍出沒□一軍在前在後. 如鶻之飄忽雲中. 一軍□人亦不知將軍已能追到來在軍中也. 初三日. 早抵咸安十里許南山里. 占得
<1>
高峯上. 頃刻爲棘柵結陣. 分遣別將設伏險處. 或令候望. 將軍則挺刃獨去. 惟意所向. 而遍歷山川形勢. 五日. 所謂崔㟠者. 遇賊數百人於固城. 以其卒四十餘人. 追奔突擊. 則賊乃解潰. 斬得四級. 射殺射中. 幾至九十餘人. 初七日. 將軍爲先鋒. 領精騎百餘. 直入昌原城外五里許. 踰入賊之常時候望之所. 賊徒不知其數. 張白旗而出見者. 皆曰. 如年前晉州了賊來之勢也. 將軍拒當數百里之間. 伏兵倭四五人. 來逼我軍. 相距一里許. 林間揮劍而已. 俄而不知去處. 將軍欲一試之. 而衆寡殊絶. 難以相敵. 若失於初擧. 則終誤大事. 一軍諸將. 爭相力止之. 未決之
<2>
間. 日且沒矣. 勢不得已. 揮霍長劍. 先令一軍回旋. 將軍則捍後從容出來. 賊頓無來犯之意. 將軍還陣以爲. 明日賊必出來. 又令□□勇士潛入探知. 則賊陣寂然無□□至昌原城外. 則夜間只數處□□六數炬火光而已. 衆賊則悉入于熊川金海等窟穴云爾. 將軍知賊不復出來. 將欲率大軍擧大事. 遂引軍而出. 大槪賊情則已知矣. 將軍單騎來見宜寧諸將及僧大將惟靜. 爲一夜話. 將軍九日還山陰本陣. 十日曉. 以元帥之命馳往. 令別將崔㟠安信甲金允明洪胤張等. 各率其精銳合三百餘卒. 仍其前日伏兵處. 而把截賊路要衝. 崔㟠八日遇賊得捷. 射
<3>
殺三十餘人斬一級. 苦待大軍還集. 多積糧料然後. 大張聲威. 而前進之事. 一軍已爲定策矣. 彦勖則與崔琦準長在山陰. 或調兵調糧. 或以繼運繼援. 而所悶者. 湖糧不至故. 湖軍未易召聚也. 長城光州潭陽後運之糧. 自昨日始見一端來脈. 傾喜之所幸. 本道新都事鄭忠信來在此邑. 見將軍風度及一陣儀容. 不勝嘆服. 謂將有爲. 凡百措辦. 盡心力而爲之. 令右道稍完. 各官所在糧械. 不暇□□□監司而先自調出. 旬日內. 得本□□□弓矢數百餘部. 且以山陰縣監金□爲差使員. 令專掌此軍中大小事. 金也□可人也. 協力同事. 無有餘力. 以此三千餘卒.
<4>
近日得不至乏食之患矣. 未知此後繼之者誰耶. 本道巡察今明到此縣云. 巡察亦豈無別樣措置之事耶. 將軍明日還本陣. 則不日調大軍而發. 繼運之事. 專在四邑倅曁僉左右措置如何矣. 更願劃分致力. 毋有後悔. 千萬至仰至仰. 大軍調發後. 則欲結陣於晉州形便之地. 取糧道於求禮或光陽等地. 所以然者. 劉摠兵在南原. 我國諸將在宜寧. 而只晉州一路空虛. 賊鋒當衝之地. 甚爲可慮. 而保障湖南. 莫如遮截晉州河東連陸之地故. 勢不得已. 爲此計也. 未知僉算以爲如何. 似聞廷論亦如此云. 尤不可不然也. 且剿賊期限. 不可以日月計. 亦不可以湖
<5>
嶺些少輸入之糧爲恃. 而漠然不爲之別策也. 百策無如屯田. 以此大軍爲屯田. 則兵食相資之利. 當自此始矣. 大陣旣定. 則欲於陣近之地. 或山或野. 大擧屯田□□而水田則耕種已晩. 似無乃矣□□可種種爲之. 湖南山郡種穀數□種及赤豆菉豆木麥等物. 報監司優數題送事. 左右商確處之. 且梁山梁智容等. 煮鹽已至三四萬石云. 以此貿麥補軍資事. 荓可預措如何. 軍中所用食鹽. 則此道都事. 以南海昆陽等官所在鹽百餘石. 爲先題給. 將亦繼之云. 不必虞也. 近日將軍擧措及一軍模樣. 大槪如此. 餘在高明遙度如何耳.
<6>
所謂崔㟠安信甲. 乃安典籍所募人. 而一當百之絶士也. 爲此軍左右別將也.
(前缺)也. 議者曰. 朝鮮二百年恭順之效. 于斯驗矣. 我朝救援屬國之恩典. 自開國已來. 又豈多見者哉. 書生于斯役也. 忝參經略幕府. 乃代經略而作露布焉.
文曰. 伏以天討有罪. 聿興吊伐之師. 聖德好生. 不戮歸降之寇. 恩威竝至. 剿撫兼施. 箕國藉是瓦全. 邊陲從玆鞏固. 四夷仰服. 萬姓歡呼. 竊惟關白平秀吉者. 日本逆倭. 東南巨寇. 倚山海爲富. 挾諸島以稱強. 戕賊國主. 漸移源氏之宸祧. 茶毒朝鮮. 放犯天朝之屬國. 掠民財焚居室. 慘
<7>
酷深於九地. 擄王子發先塋. 仇冤不共戴天. 陳伸之報初傳. 方切隣封之儆. 朝鮮之告愈急. 更深門戶之虞. 是用殺伐以拯顚連. 誔擧安攘而定亂略. 事非獲己. 謀乃僉同. 臣媿非文武兼才. 叨承經略大任. 臨軒授鉞. 俾救民於水火之中. 分閫握機. 幸折衝於樽俎之外. 受命惶悚. 趨事腸乾. 發通津而出山海. 覽浩瀚之滄波. 歷遼陽而抵鳳城. 躋崔巍之高嶺. 因地而制宜. 設險而守要. 浚墻垣深溝塹. 雲屯霧密. 嚴熢燧謹坼堠. 礬布珠聯. 先爲內固之防. 旋擧東征之役. 乃渡鴨綠. 乃營朝鮮. 神武播揚. 天威丕振. 鷹鸇鵬鶚. 先雲氣而度斗南. 貔虎熊羆. 挾風威而踰嶺表.
<8>
鐵騎雲馳. 見旌旗之蔽野. 步兵虎奔. 聞刀劍之崢嶸. 揮金戈止白日威信昭而士心奮擊鼉鼓轟雷霆. 賞罰公而號令以明. 列爲八陣. 分布三軍. 配天地而合風雲. 翔鳥鮀而變龍虎. 中協握奇而左右爲之羽翼. 中軍總攝而前後爲之奮騰. 摩天嶺之群峯嶙岣. 潑三江之巨浪汹湧. 黑松林之森陰. 當白晝而如晦. 杜丹峯之矗峙. 聚積雪而如銀. 鳥道懸截. 猿猱仰而生悲. 樹木蒙密. 蠛蟻過而猶礙. 蠢彼賊倭. 肆焉負固. 築木石爲樓櫓. 穿土穴爲窟窠. 夜則突衝. 晝則拒戰. 矢鏑雨下. 鳥銃蝟飛. 誓我軍援登. 復懸重賞以勵激. 驅虎賁而咆哮. 馳龍⊙以蹴踏. 神鎗發而火雷□
<9>
□. 信砲擧而山嶽震搖. 彎滿月之烏號. 揮倚天之長戟. 疊破重關之險. 連拔堅守之城. 粉其骨而塗其胸. 剖其心而碎其首. 壯強就戮. 老弱奔逃. 若土崩而燼滅. 猶瓦解而氷消. 乘破竹之勢. 逐竄蒿之夷. 平壤立平. 開城亟下. 餘孼如蟻螘之聚. 擬迅掃於智異釜山. 賊黨若爝火之然. 期撲滅於臨津漢水. 率督大師. 進逼城下. 逐鯨鯢於涸海. 困虎兕於押中. 頃刻偸生. 須臾延命. 因駐我師而設備. 欲致彼賊而就擒. 某等 원주領精兵而直前. 截戰碧蹄之勁賊. 某等 원주率驍騎以力戰. 奮剿龍山之先鋒. 某等 원주潛統步卒. 夜侵果川. 伏奇設險. 以邀其歸路. 某等 원주翼帶苗兵. 晝登北嶽.
<10>
遊揚上下. 以躡其後踪. 火器有轟雷毒龍. 觸之而阜咸流血. 異術有神將天兵. 遇之而首飛飛魂. 坐困王京. 無異釜魚之欲求活. 徘徊窮穴. 一似穽獸之望全生. 力彈勢孤. 輸誠效悃. 倭將某人等. 跪轅門而求款. 欲詣闕以稱臣. 細詰起兵緣由. 初無入犯天朝之意. 詳責拒敵過罪. 惟以不知天兵爲辭. 幾千里漁鹽繁衍之地. 願返輿圖. 數十種鵬題駃舌之民. 求通化域. 言甚懇切. 情甚悲哀. 臣某念王者以不殺爲威. 四夷以不治爲治. 暫爾頓兵江上. 還當許其自新. 移檄以諭酋長無不稽首稱仁. 行文. 以示. 諸倭無不仰天作頌. 於某月某日離王京. 於某月某日至海上.
<11>
狼奔獵逐. 望馬島以忙趨. 電掣星馳. 越漢江以飛渡. 追之境外. 驅之海中. 無事坑卒屠城. 效言七擒七縱. 恢復三千餘里. 收取二十餘城. 寬宥迫脅. 招撫流離. 從山谷而投城市者. 動以億計. 出巢穴以歸故土者. 奚啻萬人. 奉宣恩命. 咸得再生. 掃魑魅於炎荒. 息妖氛於瘴海. 某等載稽日本. 素號強倭. 復考朝鮮. 原多險隘. 唐太宗不能得志於高麗. 每患山川之險阻. 我列聖不能忘情於日本. 亦惟狡猂之難馴. 矧與越異國以提兵. 幸能因其險以取勝. 旣彰伐暴之大義. 又成懷遠之深仁. 功已過於唐宗. 業有光於列祖. 勘定之速. 連三年而克鬼方. 斬逐而還. 陋六月
<12>
之伐玁狁. 雪屬國之遺恨. 解斯民之倒懸. 朝野歡騰. 感仁義之竝用. 華夷傳頌. 信王覇之兼資. 是皆天威獨繼於宸衷. 廟算效乞於當宁. 臣某等曾無汗血之功. 獲奏經略之續. 外服倭夷. 永絶東南大患. 內全弱國. 聊爲東北維垣. 功成而告廟社. 仰答神靈. 開貢以通朝獻. 用昭大典. 新萬年之治化. 樂四海之淸寧. 臣無任踴躍慶抃之至. 謹露布以聞.
1집 梅泉野錄
국역 梅泉野錄
2집 騎驢隨筆
3집 海鶴遺書
국역 海鶴遺書
4집 韋庵文稿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6집 從政年表 陰晴史
7집 閔忠正公遺稿
8집 壬戌錄
9집 修信使記錄
10집 東學亂記錄 上
10집 東學亂記錄 下
11집 續陰晴史 上
11집 續陰晴史 下
12집 貞蕤集 附北學議
15집 西征日記 陳中日記
16집 邊例集要 上
16집 邊例集要 下
18집 心山遺稿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一
윤치호일기 제1권(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
19집 尹致昊日記 二
1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三
2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2
19집 尹致昊日記 四
3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3
19집 尹致昊日記 五
4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4
19집 尹致昊日記 六
5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5
19집 尹致昊日記 七
6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6
19집 尹致昊日記 八
7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7
19집 尹致昊日記 九
8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8
19집 尹致昊日記 十
9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9
19집 尹致昊日記 十一
10집 국역 윤치호 영문 일기10
19집 尹致昊書翰集 (尹致昊日記 十二)
20집 輿地圖書 上
20집 輿地圖書 下
21집 昭義新編
22집 靑又日錄
23집 韓溪遺稿 一
23집 韓溪遺稿 二
23집 韓溪遺稿 三
23집 韓溪遺稿 四
23집 韓溪遺稿 五
23집 韓溪遺稿 六
23집 韓溪遺稿 七
23집 韓溪遺稿 八
23집 韓溪遺稿 九
24집 同文彙考 一
국역 同文彙考 1
24집 同文彙考 二
국역 同文彙考 2
24집 同文彙考 三
24집 同文彙考 四
국역 同文彙考 4
25집 龍湖閒錄 一
25집 龍湖閒錄 二
25집 龍湖閒錄 三
25집 龍湖閒錄 四
26집 鳳棲日記, 鳳南日記 (附 晦山日記)
27집 羅巖隨錄
28집 데니文書
29집 日新
30집 關東倡義錄
31집 響山日記
32집 道東淵源錄 附ㆍ鞱庵集
33집 東史約 上
33집 東史約 下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1 (南原)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2 (公州) 上
34집 朝鮮社會史資料 2 (公州) 下
35집 竹溪日記
36집 壬辰記錄 龍灣聞見錄
37집 龍蛇雜錄
38집 朝鮮時代史草Ⅰ
39집 朝鮮時代史草 Ⅱ
40집 溪巖日錄 上
40집 溪巖日錄 下
41집 默齋日記 上
41집 默齋日記 下
42집 導哉日記 戒逸軒日記 雜記
43집 鄕兵日記 梅園日記
43집 默齋日記 汝溫日記 果軒日記
44집 觀瀾齋日記
45집 愚谷日記 野言記略
46집 日本所在韓國古文書
47집 淸臺日記 上
47집 淸臺日記 下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上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中
48집 沈遠權日記 下
49집 盧尙樞日記 1
49집 盧尙樞日記 2
49집 盧尙樞日記 3
49집 盧尙樞日記 4
51집 退修齋日記 上
51집 退修齋日記 下
52집 國史編纂委員會所藏古文書 一 (朝報 上)
52집 國史編纂委員會所藏古文書 二 (朝報 下)
53집 敬窩集略 上
53집 敬窩集略 中
53집 敬窩集略 下
54집 敬窩漫錄
55집 南遷日錄 上
55집 南遷日錄 中
55집 南遷日錄 下
56집 順菴覆瓿稿 上
56집 順菴覆瓿稿 下
57집 海洲日錄
58집 霞隱日錄
59집 崔炳彩日記 1
59집 崔炳彩日記 2
[레벨1리스트]
1집 梅泉野錄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1&types=o
2집 騎驢隨筆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2&types=o
3집 海鶴遺書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3&types=o
4집 韋庵文稿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4&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上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5&types=o
5집 大韓季年史 下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itemId=sa&levelId=sa_006&types=o
壬辰記錄, 龍灣聞見錄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levelId=sa_070_0010
同文彙考
http://db.history.go.kr/item/level.do?levelId=sa_049
韓國文集叢刊 한국문집총간-朝鮮後期
http://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5160&nodeId=NODE05450077
韓國學綜合DB-韓國歷代文集叢書 한국역대문집총서
http://db.mkstudy.com/zh-tw/
明實錄、朝鮮王朝實錄、清實錄資料庫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mqlc/hanjishilu?8:1938048126:10:/raid/ihp_ebook2/hanji/ttsweb.ini:::@SPAWN
朝鮮王朝-高宗實錄-純宗實錄-1863-1910
http://sillok.history.go.kr/id/wwa_12308002_001
李容九:日韓合邦聲明書-1909
http://sillok.history.go.kr/id/kzb_10212004_001
日韓合邦問題ニ關スル件
https://ja.wikisource.org/wiki/%E6%97%A5%E9%9F%93%E5%90%88%E9%82%A6%E5%95%8F%E9%A1%8C%E3%83%8B%E9%97%9C%E3%82%B9%E3%83%AB%E4%BB%B6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nodeId=NODE07375962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product/main?plctId=PLCT00008012#none
銀臺條例
http://sjw.history.go.kr/id/SJW-M
12>11>10>9>8>7>6>5>4>3>2>1>
2018年8月14日 星期二
경국대전주해[經國大典註解]
경국대전주해[經國大典註解]
經國大典註解序 註 001
古今載籍之行世者, 必有註䟽, 發明羽翼, 然後讀者, 不迷其宗旨, 而無所疑難。 至若條章令式之書, 於句讀文義之釋, 尤致詳焉, 所以資其誦習, 而便於奉行也。 歷代法書, 皆有講明之說, 如大明律䟽議·辨疑·解頤, 卽其一也。
惟我國家, 自太祖·太宗以降, 作述典章, 曰元典·續典·續集 註 002而各有謄錄, 俾官吏得以沿得以沿其門類, 而泝其源本, 不眩於施用, 其慮遠矣。 第篇帙浩穰, 卒難考閱, 且不免有牴牾混雜之患, 議者病焉。 逮至世祖大王, 思欲變而通之, 爰取元典等諸書, 刪繁就簡, 取捨悉當。 名曰經國大典, 註 003 至今遵行。
然其遣辭措意, 惟務簡奧, 不顧人所難解。 夫旣不通於其文, 則其 註 004瞀於用法, 無足怪矣。 庚戌春, 有言其須加註釋, 乃便於行者, 命設局於禮曹。 使通禮院左通禮臣安瑋∙奉常寺正臣閔荃, 通抄大典內, 文字之過約, 推行之最礙者, 若干條各係註其下。
而質訂 註 005於判書臣士龍∙參判臣沈通源∙參議臣李夢弼, 以脫初稿。 復就政府, 是正去就, 於領議政臣沈連源∙左議政臣尙震∙右議政臣尹漑, 稡爲一卷。
於是疑者釋而眩者明, 庶幾袪 註 006前日難解之惑矣。 遂繕寫粧潢 註 007以進
賜號經國大典註解。 仍命臣士龍序之。 臣竊惟, 自古有天下國家者, 恪守舊 註 008章, 而修其弊缺, 要以納民於軌物也。
我朝盛典, 作於創業之初, 而述於守成之世, 作之於前, 似無待於必述, 而不得不述之於後, 則大典之書, 雖不待於註解, 而註解之作, 其 註 009勢不容已也。 其作而述, 述 註 010而解, 實因時損益之宜, 而參互發揮之意, 寓於其間, 何可少哉。
自是厥後, 當官者, 因解而曉其文, 因文而達其意, 措之政事之際, 發諸號令之間, 莫不隨應曲當, 則斯不負註解之意也。
嘉 註 011靖三十四年正月日 註 012 崇政大夫 行兵曹判書 兼知經筵事 弘文館大提學 藝文館大提學 知春秋館 成均館事 臣 鄭士龍 謹序。
--
大典會通 吏典 京官職 正一品衙門 議政府
議政府原 總百官·平庶政·理陰陽·經邦國。堂下官, 竝用文官。 舍人有缺, 以檢詳不計仕數陞差。 補 都相, 原任議政兼。 堂上, 無定數啓差, 吏·戶·禮·兵·刑曹判書·三營大將·摠戎使·四都留守·大提學·扈衛大將·左·右捕將例兼。 四員稱有司堂上, 八員兼差八道句管堂上。 原任將臣, 以堂上啓下。 ○ 時任大臣子, 堂上許遞, 例兼則否。
○ 堤堰司續 句管修飭各道堤堰水利。 ○ 都提調三員, 正一品, 時任三公兼。 提調二員, 從二品以上, 備局堂上中兼差。 郞廳一員, 從六品, 備邊司郞廳兼。補 提調一員, 本府有司堂上兼。 郞廳, 公事官兼。 當宁乙丑, 移錄。
領議政左·右議政各一員正一品。, 左·右贊成各一員從一品。, 左·右參贊各一員正二品。, 舍人二員正四品。, 檢詳一員正五品。, 公事官十一員從六品。 原係備邊司郞廳。 補移置。 ○ 文二員, 以侍從啓差。 武九員, 參上五員, 參外四員。 參外, 則仕滿二十朔, 陞六品。, 司錄一員正八品。 原 二員。 增 一員權減。。
--
備邊司續總領中外軍國機務。○ 明宗朝刱設。 ○ 都提調, 時·原任議政兼。 提調, 無定數, 啓差吏·戶·禮·兵·刑曹判書·兩局大將·兩都留守·大提學例兼, 四員稱有司堂上有副提調, 則例兼。, 八員兼差八道句管堂上。 增 禁衛大將·守禦使·摠戎使例兼。 ○ 時任大臣子, 提調許遞, 例兼則否。
補 今屬議政府。
都提調, 正一品。 提調, 從二品以上。 副提調一員, 正三品。 郞廳十二員, 從六品, 文四員, 一員兵曹武備司郞官例兼, 三員, 以侍從啓差。 武八員, 或以參外兼, 參外, 則仕滿十五朔, 陞六品。。
吏典 | 이전
이조 속아문 | 吏曹 屬衙門
내명부 | 內命婦
외명부 | 外命婦
경관직 | 京官職
봉조하 | 奉朝賀
내시부 | 內侍府
잡직 | 雜職
외관직 | 外官職
토관직 | 土官職
경아전 | 京衙前
취재 | 取才
천거 | 薦擧
제과 | 諸科
제수 | 除授
한품서용 | 限品敘用
고신 | 告身
서경 | 署經
정안 | 政案
해유 | 解由
포폄 | 褒貶
고과 | 考課
녹패 | 祿牌
차정 | 差定
체아 | 遞兒
노인직 | 老人職
추증 | 追贈
증시 | 贈諡
급가 | 給假
개명 | 改名
상피 | 相避
향리 | 鄕吏
잡령 | 雜令
- -
戶典 | 호전
호조 속아문 | 戶曹 屬衙門
경비 | 經費
호적 | 戶籍
양전 | 量田
적전 | 籍田
녹과 | 祿科
제전 | 諸田
전댁 | 田宅
급조가지 | 給造家地
무농 | 務農
잠실 | 蠶室
창고 | 倉庫
회계 | 會計
지공 | 支供
해유 | 解由
병선재량 | 兵船載粮
어염 | 魚鹽
외관공급 | 外官供給
수세 | 收稅
조전 | 漕轉
세공 | 稅貢
잡세 | 雜稅
국폐 | 國幣
장권 | 奬勸
비황 | 備荒
매매한 | 買賣限
징채 | 徵債
진헌 | 進獻
요부 | 徭賦
잡령 | 雜令
- -
禮典 | 예전
[예조 속아문] | [禮曹 屬衙門]
제과 | 諸科
의장 | 儀章
생도 | 生徒
오복 | 五服
의주 | 儀註
연향 | 宴享
조의 | 朝儀
사대 | 事大
대사객 | 待使客
제례 | 祭禮
봉심 | 奉審
치제 | 致祭
진폐 | 陳弊
봉사 | 奉祀
급가 | 給假
입후 | 立後
혼가 | 婚嫁
상장 | 喪葬
취재 | 取才
새보 | 璽寶
용인 | 用印
의첩 | 依牒
장문서 | 藏文書
장권 | 獎勸
반빙 | 頒氷
혜휼 | 惠恤
아속악 | 雅俗樂
선상 | 選上
도승 | 度僧
사사 | 寺社
참알 | 參謁
경외관영송 | 京外官迎送
경외관상견 | 京外官相見
경외관회좌 | 京外官會坐
청대 | 請臺
잡령 | 雜令
용문자식 | 用文字式
- -
兵典 | 병전
병조 속아문 | 兵曹 屬衙門
경관직 | 京官職
잡직 | 雜職
외관직 | 外官職
토관직 | 土官職
경아전 | 京衙前
반당 | 伴倘
외아전 | 外衙前
군관 | 軍官
역마 | 驛馬
초료 | 草料
시취 | 試取
번차도목 | 番次都目
군사급사 | 軍士給仕
제도병선 | 諸道兵船
무과 | 武科
고신 | 告身
포폄 | 褒貶
입직 | 入直
척간 | 擲奸
행순 | 行巡
계성기 | 啓省記
문개폐 | 門開閉
시위 | 侍衛
첩고 | 疊鼓
첩종 | 疊鐘
부신 | 符信
교열 | 敎閱
속위 | 屬衛
명부 | 名簿
번상 | 番上
유방 | 留防
급보 | 給保
성적 | 成籍
군사환속 | 軍士還屬
복호 | 復戶
면역 | 免役
급가 | 給假
구휼 | 救恤
성보 | 城堡
구휼 | 救恤
군기 | 軍器
병선 | 兵船
봉수 | 烽燧
구목 | 廐牧
적추 | 積芻
호선 | 護船
영송 | 迎送
노인 | 路引
역로 | 驛路
개화 | 改火
금화 | 禁火
잡류 | 雜類
용형 | 用刑
잡령 | 雜令
- -
刑典 | 형전
형조 속아문 | 刑曹 屬衙門
용률 | 用律
결옥일한 | 決獄日限
수금 | 囚禁
추단 | 推斷
금형일 | 禁刑日
남형 | 濫刑
위조 | 僞造
휼수 | 恤囚
도망 | 逃亡
재백정단취 | 才白丁團聚
포도 | 捕盜
장도 | 贓盜
원악향리 | 元惡鄕吏
은전대용 | 銀錢代用
죄범준계 | 罪犯準計
고존장 | 告尊長
금제 | 禁制
소원 | 訴冤
정송 | 停訟
천첩 | 賤妾
천처첩자녀 | 賤妻妾子女
공천 | 公賤
사천 | 私賤
천취비산 | 賤娶婢産
궐내각차비 | 闕內各差備
근수 | 跟隨
제사차비노·근수노정액 | 諸司差備奴·跟隨奴定額
외노비 | 外奴婢
살옥 | 殺獄
검험 | 檢驗
간범 | 姦犯
사령 | 赦令
속량 | 贖良
보충대 | 補充隊
청리 | 聽理
문기 | 文記
잡령 | 雜令
- -
工典 | 공전
공조 속아문 | 工曹 屬衙門
교로 | 橋路
영선 | 營繕
도량형 | 度量衡
원우 | 院宇
주차 | 舟車
재식 | 栽植
철장 | 鐵場
시장 | 柴場
보물 | 寶物
경역리 | 京役吏
잡령 | 雜令
공장 | 工匠
경공장 | 京工匠
외공장 | 外工匠
경국대전[經國大典]
http://db.history.go.kr/law/
경국대전[經國大典]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a_1
속대전[續大典]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a_2
대전통편[大典通編]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a_3
대전회통[大典會通]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a_4
대전속록[大典續錄]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b_010
대전후속록[大典後續錄]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b_020
경국대전주해[經國大典註解]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b_030
각사수교[各司受敎]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b_040
수교집록[受敎輯錄]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b_050
전록통고[典錄通考]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b_060
신보수교집록[新補受敎輯錄]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b_070
전률통보[典律通補]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b_100
樂譜 / 龍飛御天歌 / 龍飛御天歌序
樂譜 / 龍飛御天歌 / 龍飛御天歌
http://sillok.history.go.kr/id/wda_300
樂譜 / 龍飛御天歌 / 龍飛御天歌序
樂譜 / 龍飛御天歌 / 龍飛御天歌
http://sillok.history.go.kr/id/wda_300160
http://sillok.history.go.kr/id/wda_300160
朝鮮王朝實錄
http://chn.cha.go.kr/chinese/html/sub3/sub2.jsp
http://chn.cha.go.kr/chinese/html/sub3/sub4.jsp
朝鮮王朝實錄
http://chn.cha.go.kr/chinese/html/sub3/sub2.jsp
http://chn.cha.go.kr/chinese/html/sub3/sub4.jsp
朝鮮承政院日記: http://sjw.history.go.kr/main/main.jsp
朝鮮王朝實錄: http://sillok.history.go.kr/main/main.jsp
朝鮮王陵展示館: http://royaltombs.cha.go.kr/index.html
朝鮮備邊司謄錄: http://kjg.snu.ac.kr/sub_index.jsp?ID=VBS
朝鮮總督府官報網: http://gb.nl.go.kr/
남 명 학古文獻系統: http://nmh.gsnu.ac.kr/
韓國電子史料館: http://archive.history.go.kr/
韓國服飾研究: http://erp.kbsart.co.kr/artsearch/
韓國服飾研究: http://www.lifeinkorea.com/culture/clothes/clothesj.cfm
韓國高麗大學海外韓國國學資料服務: http://kostma.korea.ac.kr/
韓國古典綜合數據庫: http://db.itkc.or.kr/itkcdb/mainIndexIframe.jsp
韓國古籍綜合目錄系統: http://www.nl.go.kr/korcis/
韓國古文書資料網站: http://archive.kostma.net/#
韓國國家記錄遺產: http://www.memorykorea.go.kr/
韓國國立古宮博物館: http://www.gogung.go.kr/index.do#none
韓國國立國樂院: http://www.gugak.go.kr/site/main/index001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http://www.museum.go.kr/site/main/index001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電子圖書館: http://www.dlibrary.go.kr/JavaClient/jsp/wonmun/index.html
韓國國史編寫委員會: http://www.history.go.kr/
韓國國學振興院: http://www.koreastudy.or.kr/
韓國歷代人物中央情報系統: http://people.aks.ac.kr/index.aks
韓國歷史情報統合系統: http://www.koreanhistory.or.kr/
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字典: http://encykorea.aks.ac.kr/
韓國儒教網: http://ugyo.net/
韓國史基礎數據庫: http://db.history.go.kr/
韓國史知識匯集: http://terms.naver.com/list.nhn?cid=2941&categoryId=2941
韓國文化廳: http://www.cha.go.kr/cha/idx/Index.do?mn=NS_01
韓國文集叢刊人物年表: http://www.krpia.co.kr/pcontent/?svcid=KR&proid=287
韓國鄉土文化電子大典: http://www.grandculture.net/
韓國學英文術語用例詞典網站: http://www.aks.ac.kr/glossary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 http://www.aks.ac.kr/home/index.do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藏書閣: http://jsg.aks.ac.kr/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數據庫: http://yoksa.aks.ac.kr/main.jsp
韓國學資料門戶網站: http://www.kostma.net/
奎章閣韓國學研究院數據庫: http://e-kyujanggak.snu.ac.kr/main.jsp
奎章閣儀軌全: http://uigwe.museum.go.kr/home
首爾大學奎章閣韓國學研究院: http://kyujanggak.snu.ac.kr/
香港城市大學韓國學數據庫索引: http://db.mkstudy.com/zh-cn/
訓民正音原版: http://hangeul.naver.com/unhaebonViewer.nhn
藏書閣 韓國本 解題 『史部』
http://dh.aks.ac.kr/jsg/index.php/(%EC%A0%84%EC%B2%B4)%EC%9E%A5%EC%84%9C%EA%B0%81_%EB%B3%B8%EB%8F%84%EC%84%9C_%ED%95%9C%EA%B5%AD%EB%B3%B8_%E5%8F%B2%E9%83%A8_%EC%9B%90%EB%AC%B8%EC%9E%90%EB%A3%8C_%EC%97%B4%EB%9E%8C
경국대전
6권 4책 / 1460년 (세조 6)
속대전
6권 4책 / 1746년 (영조 2)
대전통편
6권 5책 / 1785년 (정조 9)
대전회통
6권 5책 / 1865년 (고종 2)
대전속록
6권 1책 / 1492년 (성종 23)
대전후속록
6권 1책 / 1543년 9월경
경국대전주해
1권(21장) / 1554년 (명종 9)
각사수교
1책 / 1546년 (명종 1)
수교집록
6권 2책 / 1698년 (숙종 24)
전록통고
14권 7책 / 1707년 (숙종 33)
신보수교집록
2권 2책 / 1694년 (숙종 20)~1737년 (영조 13)
전률통보
6책 5권 / 1786년 (정조 10)
經國大典註解序 註 001
古今載籍之行世者, 必有註䟽, 發明羽翼, 然後讀者, 不迷其宗旨, 而無所疑難。 至若條章令式之書, 於句讀文義之釋, 尤致詳焉, 所以資其誦習, 而便於奉行也。 歷代法書, 皆有講明之說, 如大明律䟽議·辨疑·解頤, 卽其一也。
惟我國家, 自太祖·太宗以降, 作述典章, 曰元典·續典·續集 註 002而各有謄錄, 俾官吏得以沿得以沿其門類, 而泝其源本, 不眩於施用, 其慮遠矣。 第篇帙浩穰, 卒難考閱, 且不免有牴牾混雜之患, 議者病焉。 逮至世祖大王, 思欲變而通之, 爰取元典等諸書, 刪繁就簡, 取捨悉當。 名曰經國大典, 註 003 至今遵行。
然其遣辭措意, 惟務簡奧, 不顧人所難解。 夫旣不通於其文, 則其 註 004瞀於用法, 無足怪矣。 庚戌春, 有言其須加註釋, 乃便於行者, 命設局於禮曹。 使通禮院左通禮臣安瑋∙奉常寺正臣閔荃, 通抄大典內, 文字之過約, 推行之最礙者, 若干條各係註其下。
而質訂 註 005於判書臣士龍∙參判臣沈通源∙參議臣李夢弼, 以脫初稿。 復就政府, 是正去就, 於領議政臣沈連源∙左議政臣尙震∙右議政臣尹漑, 稡爲一卷。
於是疑者釋而眩者明, 庶幾袪 註 006前日難解之惑矣。 遂繕寫粧潢 註 007以進
賜號經國大典註解。 仍命臣士龍序之。 臣竊惟, 自古有天下國家者, 恪守舊 註 008章, 而修其弊缺, 要以納民於軌物也。
我朝盛典, 作於創業之初, 而述於守成之世, 作之於前, 似無待於必述, 而不得不述之於後, 則大典之書, 雖不待於註解, 而註解之作, 其 註 009勢不容已也。 其作而述, 述 註 010而解, 實因時損益之宜, 而參互發揮之意, 寓於其間, 何可少哉。
自是厥後, 當官者, 因解而曉其文, 因文而達其意, 措之政事之際, 發諸號令之間, 莫不隨應曲當, 則斯不負註解之意也。
嘉 註 011靖三十四年正月日 註 012 崇政大夫 行兵曹判書 兼知經筵事 弘文館大提學 藝文館大提學 知春秋館 成均館事 臣 鄭士龍 謹序。
--
大典會通 吏典 京官職 正一品衙門 議政府
議政府原 總百官·平庶政·理陰陽·經邦國。堂下官, 竝用文官。 舍人有缺, 以檢詳不計仕數陞差。 補 都相, 原任議政兼。 堂上, 無定數啓差, 吏·戶·禮·兵·刑曹判書·三營大將·摠戎使·四都留守·大提學·扈衛大將·左·右捕將例兼。 四員稱有司堂上, 八員兼差八道句管堂上。 原任將臣, 以堂上啓下。 ○ 時任大臣子, 堂上許遞, 例兼則否。
○ 堤堰司續 句管修飭各道堤堰水利。 ○ 都提調三員, 正一品, 時任三公兼。 提調二員, 從二品以上, 備局堂上中兼差。 郞廳一員, 從六品, 備邊司郞廳兼。補 提調一員, 本府有司堂上兼。 郞廳, 公事官兼。 當宁乙丑, 移錄。
領議政左·右議政各一員正一品。, 左·右贊成各一員從一品。, 左·右參贊各一員正二品。, 舍人二員正四品。, 檢詳一員正五品。, 公事官十一員從六品。 原係備邊司郞廳。 補移置。 ○ 文二員, 以侍從啓差。 武九員, 參上五員, 參外四員。 參外, 則仕滿二十朔, 陞六品。, 司錄一員正八品。 原 二員。 增 一員權減。。
--
備邊司續總領中外軍國機務。○ 明宗朝刱設。 ○ 都提調, 時·原任議政兼。 提調, 無定數, 啓差吏·戶·禮·兵·刑曹判書·兩局大將·兩都留守·大提學例兼, 四員稱有司堂上有副提調, 則例兼。, 八員兼差八道句管堂上。 增 禁衛大將·守禦使·摠戎使例兼。 ○ 時任大臣子, 提調許遞, 例兼則否。
補 今屬議政府。
都提調, 正一品。 提調, 從二品以上。 副提調一員, 正三品。 郞廳十二員, 從六品, 文四員, 一員兵曹武備司郞官例兼, 三員, 以侍從啓差。 武八員, 或以參外兼, 參外, 則仕滿十五朔, 陞六品。。
吏典 | 이전
이조 속아문 | 吏曹 屬衙門
내명부 | 內命婦
외명부 | 外命婦
경관직 | 京官職
봉조하 | 奉朝賀
내시부 | 內侍府
잡직 | 雜職
외관직 | 外官職
토관직 | 土官職
경아전 | 京衙前
취재 | 取才
천거 | 薦擧
제과 | 諸科
제수 | 除授
한품서용 | 限品敘用
고신 | 告身
서경 | 署經
정안 | 政案
해유 | 解由
포폄 | 褒貶
고과 | 考課
녹패 | 祿牌
차정 | 差定
체아 | 遞兒
노인직 | 老人職
추증 | 追贈
증시 | 贈諡
급가 | 給假
개명 | 改名
상피 | 相避
향리 | 鄕吏
잡령 | 雜令
- -
戶典 | 호전
호조 속아문 | 戶曹 屬衙門
경비 | 經費
호적 | 戶籍
양전 | 量田
적전 | 籍田
녹과 | 祿科
제전 | 諸田
전댁 | 田宅
급조가지 | 給造家地
무농 | 務農
잠실 | 蠶室
창고 | 倉庫
회계 | 會計
지공 | 支供
해유 | 解由
병선재량 | 兵船載粮
어염 | 魚鹽
외관공급 | 外官供給
수세 | 收稅
조전 | 漕轉
세공 | 稅貢
잡세 | 雜稅
국폐 | 國幣
장권 | 奬勸
비황 | 備荒
매매한 | 買賣限
징채 | 徵債
진헌 | 進獻
요부 | 徭賦
잡령 | 雜令
- -
禮典 | 예전
[예조 속아문] | [禮曹 屬衙門]
제과 | 諸科
의장 | 儀章
생도 | 生徒
오복 | 五服
의주 | 儀註
연향 | 宴享
조의 | 朝儀
사대 | 事大
대사객 | 待使客
제례 | 祭禮
봉심 | 奉審
치제 | 致祭
진폐 | 陳弊
봉사 | 奉祀
급가 | 給假
입후 | 立後
혼가 | 婚嫁
상장 | 喪葬
취재 | 取才
새보 | 璽寶
용인 | 用印
의첩 | 依牒
장문서 | 藏文書
장권 | 獎勸
반빙 | 頒氷
혜휼 | 惠恤
아속악 | 雅俗樂
선상 | 選上
도승 | 度僧
사사 | 寺社
참알 | 參謁
경외관영송 | 京外官迎送
경외관상견 | 京外官相見
경외관회좌 | 京外官會坐
청대 | 請臺
잡령 | 雜令
용문자식 | 用文字式
- -
兵典 | 병전
병조 속아문 | 兵曹 屬衙門
경관직 | 京官職
잡직 | 雜職
외관직 | 外官職
토관직 | 土官職
경아전 | 京衙前
반당 | 伴倘
외아전 | 外衙前
군관 | 軍官
역마 | 驛馬
초료 | 草料
시취 | 試取
번차도목 | 番次都目
군사급사 | 軍士給仕
제도병선 | 諸道兵船
무과 | 武科
고신 | 告身
포폄 | 褒貶
입직 | 入直
척간 | 擲奸
행순 | 行巡
계성기 | 啓省記
문개폐 | 門開閉
시위 | 侍衛
첩고 | 疊鼓
첩종 | 疊鐘
부신 | 符信
교열 | 敎閱
속위 | 屬衛
명부 | 名簿
번상 | 番上
유방 | 留防
급보 | 給保
성적 | 成籍
군사환속 | 軍士還屬
복호 | 復戶
면역 | 免役
급가 | 給假
구휼 | 救恤
성보 | 城堡
구휼 | 救恤
군기 | 軍器
병선 | 兵船
봉수 | 烽燧
구목 | 廐牧
적추 | 積芻
호선 | 護船
영송 | 迎送
노인 | 路引
역로 | 驛路
개화 | 改火
금화 | 禁火
잡류 | 雜類
용형 | 用刑
잡령 | 雜令
- -
刑典 | 형전
형조 속아문 | 刑曹 屬衙門
용률 | 用律
결옥일한 | 決獄日限
수금 | 囚禁
추단 | 推斷
금형일 | 禁刑日
남형 | 濫刑
위조 | 僞造
휼수 | 恤囚
도망 | 逃亡
재백정단취 | 才白丁團聚
포도 | 捕盜
장도 | 贓盜
원악향리 | 元惡鄕吏
은전대용 | 銀錢代用
죄범준계 | 罪犯準計
고존장 | 告尊長
금제 | 禁制
소원 | 訴冤
정송 | 停訟
천첩 | 賤妾
천처첩자녀 | 賤妻妾子女
공천 | 公賤
사천 | 私賤
천취비산 | 賤娶婢産
궐내각차비 | 闕內各差備
근수 | 跟隨
제사차비노·근수노정액 | 諸司差備奴·跟隨奴定額
외노비 | 外奴婢
살옥 | 殺獄
검험 | 檢驗
간범 | 姦犯
사령 | 赦令
속량 | 贖良
보충대 | 補充隊
청리 | 聽理
문기 | 文記
잡령 | 雜令
- -
工典 | 공전
공조 속아문 | 工曹 屬衙門
교로 | 橋路
영선 | 營繕
도량형 | 度量衡
원우 | 院宇
주차 | 舟車
재식 | 栽植
철장 | 鐵場
시장 | 柴場
보물 | 寶物
경역리 | 京役吏
잡령 | 雜令
공장 | 工匠
경공장 | 京工匠
외공장 | 外工匠
경국대전[經國大典]
http://db.history.go.kr/law/
경국대전[經國大典]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a_1
속대전[續大典]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a_2
대전통편[大典通編]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a_3
대전회통[大典會通]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a_4
대전속록[大典續錄]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b_010
대전후속록[大典後續錄]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b_020
경국대전주해[經國大典註解]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b_030
각사수교[各司受敎]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b_040
수교집록[受敎輯錄]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b_050
전록통고[典錄通考]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b_060
신보수교집록[新補受敎輯錄]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b_070
전률통보[典律通補]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b_100
樂譜 / 龍飛御天歌 / 龍飛御天歌序
樂譜 / 龍飛御天歌 / 龍飛御天歌
http://sillok.history.go.kr/id/wda_300
樂譜 / 龍飛御天歌 / 龍飛御天歌序
樂譜 / 龍飛御天歌 / 龍飛御天歌
http://sillok.history.go.kr/id/wda_300160
http://sillok.history.go.kr/id/wda_300160
朝鮮王朝實錄
http://chn.cha.go.kr/chinese/html/sub3/sub2.jsp
http://chn.cha.go.kr/chinese/html/sub3/sub4.jsp
朝鮮王朝實錄
http://chn.cha.go.kr/chinese/html/sub3/sub2.jsp
http://chn.cha.go.kr/chinese/html/sub3/sub4.jsp
朝鮮承政院日記: http://sjw.history.go.kr/main/main.jsp
朝鮮王朝實錄: http://sillok.history.go.kr/main/main.jsp
朝鮮王陵展示館: http://royaltombs.cha.go.kr/index.html
朝鮮備邊司謄錄: http://kjg.snu.ac.kr/sub_index.jsp?ID=VBS
朝鮮總督府官報網: http://gb.nl.go.kr/
남 명 학古文獻系統: http://nmh.gsnu.ac.kr/
韓國電子史料館: http://archive.history.go.kr/
韓國服飾研究: http://erp.kbsart.co.kr/artsearch/
韓國服飾研究: http://www.lifeinkorea.com/culture/clothes/clothesj.cfm
韓國高麗大學海外韓國國學資料服務: http://kostma.korea.ac.kr/
韓國古典綜合數據庫: http://db.itkc.or.kr/itkcdb/mainIndexIframe.jsp
韓國古籍綜合目錄系統: http://www.nl.go.kr/korcis/
韓國古文書資料網站: http://archive.kostma.net/#
韓國國家記錄遺產: http://www.memorykorea.go.kr/
韓國國立古宮博物館: http://www.gogung.go.kr/index.do#none
韓國國立國樂院: http://www.gugak.go.kr/site/main/index001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http://www.museum.go.kr/site/main/index001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電子圖書館: http://www.dlibrary.go.kr/JavaClient/jsp/wonmun/index.html
韓國國史編寫委員會: http://www.history.go.kr/
韓國國學振興院: http://www.koreastudy.or.kr/
韓國歷代人物中央情報系統: http://people.aks.ac.kr/index.aks
韓國歷史情報統合系統: http://www.koreanhistory.or.kr/
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字典: http://encykorea.aks.ac.kr/
韓國儒教網: http://ugyo.net/
韓國史基礎數據庫: http://db.history.go.kr/
韓國史知識匯集: http://terms.naver.com/list.nhn?cid=2941&categoryId=2941
韓國文化廳: http://www.cha.go.kr/cha/idx/Index.do?mn=NS_01
韓國文集叢刊人物年表: http://www.krpia.co.kr/pcontent/?svcid=KR&proid=287
韓國鄉土文化電子大典: http://www.grandculture.net/
韓國學英文術語用例詞典網站: http://www.aks.ac.kr/glossary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 http://www.aks.ac.kr/home/index.do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藏書閣: http://jsg.aks.ac.kr/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數據庫: http://yoksa.aks.ac.kr/main.jsp
韓國學資料門戶網站: http://www.kostma.net/
奎章閣韓國學研究院數據庫: http://e-kyujanggak.snu.ac.kr/main.jsp
奎章閣儀軌全: http://uigwe.museum.go.kr/home
首爾大學奎章閣韓國學研究院: http://kyujanggak.snu.ac.kr/
香港城市大學韓國學數據庫索引: http://db.mkstudy.com/zh-cn/
訓民正音原版: http://hangeul.naver.com/unhaebonViewer.nhn
藏書閣 韓國本 解題 『史部』
http://dh.aks.ac.kr/jsg/index.php/(%EC%A0%84%EC%B2%B4)%EC%9E%A5%EC%84%9C%EA%B0%81_%EB%B3%B8%EB%8F%84%EC%84%9C_%ED%95%9C%EA%B5%AD%EB%B3%B8_%E5%8F%B2%E9%83%A8_%EC%9B%90%EB%AC%B8%EC%9E%90%EB%A3%8C_%EC%97%B4%EB%9E%8C
경국대전
6권 4책 / 1460년 (세조 6)
속대전
6권 4책 / 1746년 (영조 2)
대전통편
6권 5책 / 1785년 (정조 9)
대전회통
6권 5책 / 1865년 (고종 2)
대전속록
6권 1책 / 1492년 (성종 23)
대전후속록
6권 1책 / 1543년 9월경
경국대전주해
1권(21장) / 1554년 (명종 9)
각사수교
1책 / 1546년 (명종 1)
수교집록
6권 2책 / 1698년 (숙종 24)
전록통고
14권 7책 / 1707년 (숙종 33)
신보수교집록
2권 2책 / 1694년 (숙종 20)~1737년 (영조 13)
전률통보
6책 5권 / 1786년 (정조 10)
Labels:
心經,
文章軌範,
王弼,
王陽明,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江味農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法舫 :唯識史觀及其哲學,
阿賴耶識
2018年8月10日 星期五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乾坤肇判。文乃生焉。日月星辰。森列乎上而爲天之文。山岳海瀆。流峙乎下而爲地之文。聖人畫卦造書。人文漸宣。精一中極。文之體也。詩書禮樂。文之用也。是以代各有文。而文各有體。讀典謨。知唐虞之文。讀訓誥誓命。知三代之文。秦而漢。漢而魏晉。魏晉而隋唐。隋唐而宋元。
論其世考其文。則以文選文粹文鑑文類諸編。而亦槩論後世文運之上下者矣。
近代論文者。有曰宋不唐唐不漢。漢不春秋戰國。春秋戰國不三代唐虞。此誠有見之論也。吾東方檀君立國。鴻荒莫追。箕子闡九疇敷八條。當其時。必有文治可尙。而載籍不存。三國鼎峙。干戈日尋。安事詩書。然在高勾麗。乙支文德善辭命。抗隋家百萬之師。在新羅。遣子弟入唐登第者。五十有餘人。崔致遠黃巢之檄。名震天下。非無能言之士。而今皆罕傳。良可嘆已。
高麗氏統三以來。文治漸興。光宗設科取士。睿宗好文雅。繼而仁明亦尙儒術。豪傑之士。彬彬輩出。當兩宋遼金搶攘之日。屢以文詞得紓國患。至元朝。由賓貢中制科。與中原才士。頡頏上下者。前後相望。 皇明混一。光岳氣全。我 國家 列聖相承。涵養百年。人物之生於其閒。磅礴精粹。
作爲文章。動盪發越者。亦無讓於古。是則我東方之文。非宋元之文。亦非漢唐之文。而乃我國之文也。宜與歷代之文。幷行於天地閒。胡可泯焉而無傳也哉。奈何金台鉉作文鑑。失之踈略。
崔瀣著東人文。散逸尙多。豈不爲文獻之一大慨也哉。恭惟 殿下。天縱聖學。日御經筵。樂觀經史。以篇翰著述。雖非六籍之比。然亦可見文運之興替。 命領敦寧府事臣盧思愼,吏曹判書臣姜希孟,工曹判書臣梁誠之,吏曹參判臣李坡曁臣居正。裒集諸家所作。稡爲一帙。
臣等仰承 隆委。採自三國。至于當代。辭賦詩文揔若于體。取其詞理醇正。有補治敎者。分門類聚。釐爲一百三十卷。編成以進。 賜名曰東文選。臣居正竊念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盖天地有自然之文。故聖人法天地之文。時運有盛衰之殊。故文章有高下之異。
六經之後。惟漢唐宋元。 皇朝之文。最爲近古。由其天地氣盛。大音自完。無異時南北分裂之患故也。吾東方之文。始於三國。盛於高麗。極於 盛朝。其關於天地氣運之盛衰者。因亦可考矣。况文者貫道之器。六經之文。非有意於文。而自然配乎道。
後世之文。先有意於文。而或未純乎道。今之學者。誠能心於道。不文於文。本乎經。不規規於諸子。崇雅黜浮。高明正大。則其所以羽翼聖經者。必有其道矣。如或文於文。不本乎道。背六經之規彠。落諸子之科臼。則文非貫道之文。而非今日開牖之盛意也。
然今 聖明在上。天地氣盛。人物之應期而生。以文鳴世者。必于于焉而興矣。亦何患乎無人也。臣雖不才。尙當秉筆竢之。成化紀元之十四年蒼龍戊戌二月下浣。純誠明亮佐理功臣崇政大夫達城君兼藝文館大提學知成均館事同知 經筵事五衛都揔府都揔管臣徐居正拜手稽首序。
- -
進東文選箋[노사신(盧思愼) 等]
推忠定難翊戴純誠明亮佐理功臣,輔國崇祿大夫領敦寧府事兼領 經筵事宣城府院君臣盧思愼。
推忠定難翊戴純誠明亮佐理功臣,崇政大夫行吏曹判書兼知 經筵事晉山君臣姜希孟。純誠明亮佐理功臣,崇政大夫達城君兼藝文館大提學知成均館事同知 經筵事五衛都揔府都揔管臣徐居正。
純誠明亮佐理功臣,資憲大夫工曹判書兼知春秋館事弘文館大提學南原君臣梁誠之等。奉 旨撰東文選訖。謹繕寫投 進。臣思愼等。誠惶誠恐。稽首稽首 上言。伏以 功德巍乎難名。 治敎旣隆於前代。文章煥焉可述。制作有待於明時。
肆輯新編。庸塵睿鑑。竊念自結繩變爲書契。而吾道寓於文辭。虞典夏謨之精微。實百王傳授心法。周誥殷盤之灝噩。乃三代政敎時宜。玆先聖六經之並行。與元氣四時而迭運。然時運有盛衰之異。
而文章有高下之殊。南華十篇書變化奇崛。左氏一部傳泛濫浮誇。幸未喪於斯文。猶可尋於墜緖。漢而唐唐而宋。百家並興。風變騷騷變詩。衆體俱作。觀其辭雖互有工拙。要其歸皆本於性情。盖欲久於流傳。必在彙而刪定。昭明選衆作而古文尙在。德秀稡群英而正宗獨傳。皆能代有成編。是以人得遍覽。
粤我海隅之地。古稱文獻之邦。箕子演禹疇。東民始受其賜。羅人入唐學。
北方莫之或先。文風大振於高麗。德敎極盛於 昭代。閒有名世之士。亦皆應期而生。上姚姒下魯鄒。鼓吹六籍。追班馬駕屈宋。馳騁諸家。苟求之數千百年。能言者非一二計。扣之大扣之小。雖或異音。工於文工於詩。各盡所長。是之謂物之善鳴也。孰不曰文不在玆乎。第遺槀存者幾希而收錄得之盖寡。台鉉編國鑑而失之踈略。崔瀣撰東文而病於闕遺。是固儒者之軫心。抑亦文敎之闕事。
恭惟我 主上殿下。 體舜精一。 繼堯文思。 燭風雅與政而通。 念文詞載道之器。俾纂往哲之精粹。以資來學之範模。臣等祇奉 綸音。遍購縹帙。本乏相馬之眼。不辨驪黃。徒切測海之心。曷分涇渭。祇罄神力。粗加品甄。苟體例有合於規矩。而採掇不遺於葑菲。庶無遺珠於探海。敢言揀金於披沙。通前後凡幾百人。得詩文緫若干卷。聊進供於 乙覽。庶 留神於 燕閒。擇焉不精。縱未究作者之志。敏以好古。竊甞慕述而之功。臣思愼等。無任激切屛營之至。謹奉 箋隨 進以 聞。
成化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推忠定難翊戴純誠明亮佐理功臣,輔國崇祿大夫領敦寧府事兼領 經筵事宣城府院君臣盧思愼。推忠定難翊戴純誠明亮佐理功臣,崇政大夫行吏曹判書兼知 經筵事晉山君臣姜希孟。純誠明亮佐理功臣,崇政大夫達城君兼藝文館大提學知成均館事同知 經筵事五衛都揔府都揔管臣徐居正。純誠明亮佐理功臣,資憲大夫工曹判書兼知春秋館事弘文館大提學南原君臣梁誠之等。謹 上箋。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nodeId=NODE07375962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product/main?plctId=PLCT00008012#none
乾坤肇判。文乃生焉。日月星辰。森列乎上而爲天之文。山岳海瀆。流峙乎下而爲地之文。聖人畫卦造書。人文漸宣。精一中極。文之體也。詩書禮樂。文之用也。是以代各有文。而文各有體。讀典謨。知唐虞之文。讀訓誥誓命。知三代之文。秦而漢。漢而魏晉。魏晉而隋唐。隋唐而宋元。
論其世考其文。則以文選文粹文鑑文類諸編。而亦槩論後世文運之上下者矣。
近代論文者。有曰宋不唐唐不漢。漢不春秋戰國。春秋戰國不三代唐虞。此誠有見之論也。吾東方檀君立國。鴻荒莫追。箕子闡九疇敷八條。當其時。必有文治可尙。而載籍不存。三國鼎峙。干戈日尋。安事詩書。然在高勾麗。乙支文德善辭命。抗隋家百萬之師。在新羅。遣子弟入唐登第者。五十有餘人。崔致遠黃巢之檄。名震天下。非無能言之士。而今皆罕傳。良可嘆已。
高麗氏統三以來。文治漸興。光宗設科取士。睿宗好文雅。繼而仁明亦尙儒術。豪傑之士。彬彬輩出。當兩宋遼金搶攘之日。屢以文詞得紓國患。至元朝。由賓貢中制科。與中原才士。頡頏上下者。前後相望。 皇明混一。光岳氣全。我 國家 列聖相承。涵養百年。人物之生於其閒。磅礴精粹。
作爲文章。動盪發越者。亦無讓於古。是則我東方之文。非宋元之文。亦非漢唐之文。而乃我國之文也。宜與歷代之文。幷行於天地閒。胡可泯焉而無傳也哉。奈何金台鉉作文鑑。失之踈略。
崔瀣著東人文。散逸尙多。豈不爲文獻之一大慨也哉。恭惟 殿下。天縱聖學。日御經筵。樂觀經史。以篇翰著述。雖非六籍之比。然亦可見文運之興替。 命領敦寧府事臣盧思愼,吏曹判書臣姜希孟,工曹判書臣梁誠之,吏曹參判臣李坡曁臣居正。裒集諸家所作。稡爲一帙。
臣等仰承 隆委。採自三國。至于當代。辭賦詩文揔若于體。取其詞理醇正。有補治敎者。分門類聚。釐爲一百三十卷。編成以進。 賜名曰東文選。臣居正竊念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盖天地有自然之文。故聖人法天地之文。時運有盛衰之殊。故文章有高下之異。
六經之後。惟漢唐宋元。 皇朝之文。最爲近古。由其天地氣盛。大音自完。無異時南北分裂之患故也。吾東方之文。始於三國。盛於高麗。極於 盛朝。其關於天地氣運之盛衰者。因亦可考矣。况文者貫道之器。六經之文。非有意於文。而自然配乎道。
後世之文。先有意於文。而或未純乎道。今之學者。誠能心於道。不文於文。本乎經。不規規於諸子。崇雅黜浮。高明正大。則其所以羽翼聖經者。必有其道矣。如或文於文。不本乎道。背六經之規彠。落諸子之科臼。則文非貫道之文。而非今日開牖之盛意也。
然今 聖明在上。天地氣盛。人物之應期而生。以文鳴世者。必于于焉而興矣。亦何患乎無人也。臣雖不才。尙當秉筆竢之。成化紀元之十四年蒼龍戊戌二月下浣。純誠明亮佐理功臣崇政大夫達城君兼藝文館大提學知成均館事同知 經筵事五衛都揔府都揔管臣徐居正拜手稽首序。
- -
進東文選箋[노사신(盧思愼) 等]
推忠定難翊戴純誠明亮佐理功臣,輔國崇祿大夫領敦寧府事兼領 經筵事宣城府院君臣盧思愼。
推忠定難翊戴純誠明亮佐理功臣,崇政大夫行吏曹判書兼知 經筵事晉山君臣姜希孟。純誠明亮佐理功臣,崇政大夫達城君兼藝文館大提學知成均館事同知 經筵事五衛都揔府都揔管臣徐居正。
純誠明亮佐理功臣,資憲大夫工曹判書兼知春秋館事弘文館大提學南原君臣梁誠之等。奉 旨撰東文選訖。謹繕寫投 進。臣思愼等。誠惶誠恐。稽首稽首 上言。伏以 功德巍乎難名。 治敎旣隆於前代。文章煥焉可述。制作有待於明時。
肆輯新編。庸塵睿鑑。竊念自結繩變爲書契。而吾道寓於文辭。虞典夏謨之精微。實百王傳授心法。周誥殷盤之灝噩。乃三代政敎時宜。玆先聖六經之並行。與元氣四時而迭運。然時運有盛衰之異。
而文章有高下之殊。南華十篇書變化奇崛。左氏一部傳泛濫浮誇。幸未喪於斯文。猶可尋於墜緖。漢而唐唐而宋。百家並興。風變騷騷變詩。衆體俱作。觀其辭雖互有工拙。要其歸皆本於性情。盖欲久於流傳。必在彙而刪定。昭明選衆作而古文尙在。德秀稡群英而正宗獨傳。皆能代有成編。是以人得遍覽。
粤我海隅之地。古稱文獻之邦。箕子演禹疇。東民始受其賜。羅人入唐學。
北方莫之或先。文風大振於高麗。德敎極盛於 昭代。閒有名世之士。亦皆應期而生。上姚姒下魯鄒。鼓吹六籍。追班馬駕屈宋。馳騁諸家。苟求之數千百年。能言者非一二計。扣之大扣之小。雖或異音。工於文工於詩。各盡所長。是之謂物之善鳴也。孰不曰文不在玆乎。第遺槀存者幾希而收錄得之盖寡。台鉉編國鑑而失之踈略。崔瀣撰東文而病於闕遺。是固儒者之軫心。抑亦文敎之闕事。
恭惟我 主上殿下。 體舜精一。 繼堯文思。 燭風雅與政而通。 念文詞載道之器。俾纂往哲之精粹。以資來學之範模。臣等祇奉 綸音。遍購縹帙。本乏相馬之眼。不辨驪黃。徒切測海之心。曷分涇渭。祇罄神力。粗加品甄。苟體例有合於規矩。而採掇不遺於葑菲。庶無遺珠於探海。敢言揀金於披沙。通前後凡幾百人。得詩文緫若干卷。聊進供於 乙覽。庶 留神於 燕閒。擇焉不精。縱未究作者之志。敏以好古。竊甞慕述而之功。臣思愼等。無任激切屛營之至。謹奉 箋隨 進以 聞。
成化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推忠定難翊戴純誠明亮佐理功臣,輔國崇祿大夫領敦寧府事兼領 經筵事宣城府院君臣盧思愼。推忠定難翊戴純誠明亮佐理功臣,崇政大夫行吏曹判書兼知 經筵事晉山君臣姜希孟。純誠明亮佐理功臣,崇政大夫達城君兼藝文館大提學知成均館事同知 經筵事五衛都揔府都揔管臣徐居正。純誠明亮佐理功臣,資憲大夫工曹判書兼知春秋館事弘文館大提學南原君臣梁誠之等。謹 上箋。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nodeId=NODE07375962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viewer?plctId=PLCT00008012&tabNodeId=NODE07375961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https://www.krpia.co.kr/product/main?plctId=PLCT00008012#none
Labels: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明治漢學,
金剛決疑 -- 憨山大師,
秋水軒尺牘,
梁方仲 : 明代糧長制度,
幕末 (1800-1868) 之陽明學
2018年8月7日 星期二
經國大典 항목 전체보기
經國大典 항목 전체보기
大典會通 항목 전체보기
리스트여닫기
經國大典 항목 전체보기
리스트여닫기
續大典 항목 전체보기
리스트여닫기
大典通編 항목 전체보기
大典會通凡例
經國大典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a_400
經國大典
http://kostma.korea.ac.kr/dir/list?uci=RIKS+CRMA+KSM-WE.1865.0000-20090715.AS_BC_199
---
經國大典序
自古帝王之有天下國家也, 創業之主, 經綸草昧, 而未遑於典故, 守文之君, 遵守舊章, 而又無事於制作。 雖曰漢高籌 註 001無遺策, 而三章之法, 略存規模, 史稱唐家萬目俱張, 而六典之作, 猶俟中葉, 況下於漢唐者乎。
恭惟世祖握符中興, 功兼創守, 文昭武定, 禮備樂興。 猶孜孜圖理, 恢弘制作, 嘗謂左右曰, 我祖宗深仁厚澤, 宏規懿範, 播在令章者, 曰元·續六典, 謄錄, 又有累降敎旨, 法非不美, 官吏庸愚, 眩於奉行, 良由科條浩繁, 前後牴牾, 不一大定耳。
今欲斟酌損益, 刪定會通, 爲萬世成法。 仍命寧城府院君臣崔恒·右議政臣金國光·西平君臣韓繼禧·右贊成臣盧思愼·刑曹判書臣姜希孟·左參贊臣任元濬·右參贊臣洪應·同知中樞府事臣成任, 曁臣居正, 裒集諸條, 詳加採擇, 撰次爲書, 刪煩削冗, 務要精簡, 凡所措置, 皆稟睿裁。
又命永順君臣溥·河城府院君臣鄭顯祖, 掌出納。 書旣成, 釐爲六卷以進, 賜名曰經國大典。 刑·戶二典, 旣已頒行, 四典, 未及讎正, 八音遽遏。 聖上遹追先志, 遂訖就緖, 用頒中外。
臣竊念, 天地之廣大也, 萬物無不覆載, 四時之運行也, 萬物無不生育, 聖人之制作也, 萬物無不欣覩焉, 信乎聖人之制作, 猶天地與四時也, 自古制作之隆, 莫如成周。 周官以六卿, 配之天地四時, 六卿之職, 闕一不可也。
我太祖康獻大王, 應天順人, 化家爲國, 立經陳紀, 規模宏遠。 三宗相承, 貽謀燕翼, 制度明備。 世祖神思睿智, 制作之盛, 動契典則, 卓越千古。 殿下聰明時憲, 是遵是行, 金科玉條, 刻之琬琰, 垂耀無極, 猗歟盛哉。
其曰六典, 卽周之六卿。 其良法美意, 卽周之關雎·麟趾, 文質損益之宜, 彬彬郁郁, 孰謂大典之作, 不與周官周禮而相爲表裏乎。
建諸天地四時而不悖, 考諸前聖而不謬, 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 可知矣。 繼自今, 聖子神孫, 率由成憲, 不愆不忘, 則我國家文明之治, 豈唯比隆於成周而已乎。 億萬歲無疆之業, 當益悠久而悠長矣。
成化五年己丑, 九月下澣, 正憲大夫戶曹判書兼藝文館大提學同知經筵事臣徐居正, 拜手稽首謹序。
--
進經國大典箋
輸忠衛社協贊靖難佐翼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寧城府院君兼領春秋館事臣崔恒等, 誠惶誠恐稽首稽首上言。
竊以, 聖人經綸天下, 必待積德百年之期, 王者損益時宜, 蓋爲垂範萬世之計。 玆定大典, 允屬昌辰。
竊惟, 治以道同, 政由俗革, 體國經野, 周分六卿之官, 除煩去苛, 漢約三章之法 註 001, 皆得設施之當, 能爲永久之傳。
載念盛朝, 誕膺景命, 明哲繼作, 克恢百王之規模, 綱紀畢張, 聿新一代之制作, 顧纂錄之傷於繁亂, 而奉行者患其浩穰。 世祖惠莊大王, 乃聖乃神, 允文允武, 掃羣姦而靖世, 備嘗艱難, 乘六龍以御天, 大明終始, 巍巍成功之尤盛, 秩秩大猷之是經。 事有更張, 理難苟襲。 爰取故典之記載, 且參新立之科條, 會通悉觀乎舊章, 裁定皆自乎睿斷。 盡祛細碎, 務挈綱維, 簡以御煩, 期成不刋之典, 較若畫一, 將揭無窮之規。
恭惟主上殿下, 聖敬日躋, 聰明時乂, 謂底法之作室肯構, 不愆不忘, 宜越卭而圖功惟終, 善繼善述。 躬莅萬幾之始, 首急六典之修, 撮其要提其綱, 遹紹先志, 宜於時適於用, 深愜輿情, 實迺經國之彛章, 豈唯納民於軌物。
臣等猥將庸劣, 濫叨編摩, 晝度夜思, 何曾效於毫補。 天經地緯, 第謹奉於指揮。 特賜覽觀, 申飭遵守, 啓後人咸罔缺, 更仰貽燕之謨, 監成憲永無愆, 庶贊垂鴻之業。 所撰經國大典六卷, 謹隨箋以聞, 無任激切屛營之至。 臣恒等誠惶誠恐, 稽首稽首謹言。
成化五年己丑, 九月 日, 輸忠衛社協贊靖難佐翼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寧城府院君兼領春秋館事臣崔恒等上箋。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a_400_0020&allViewYn=Y
이전 : [序]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다음 : 東文選箋
https://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8012&nodeId=NODE07378934#none
大典會通 항목 전체보기
리스트여닫기
經國大典 항목 전체보기
리스트여닫기
續大典 항목 전체보기
리스트여닫기
大典通編 항목 전체보기
大典會通凡例
經國大典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a_400
經國大典
http://kostma.korea.ac.kr/dir/list?uci=RIKS+CRMA+KSM-WE.1865.0000-20090715.AS_BC_199
---
經國大典序
自古帝王之有天下國家也, 創業之主, 經綸草昧, 而未遑於典故, 守文之君, 遵守舊章, 而又無事於制作。 雖曰漢高籌 註 001無遺策, 而三章之法, 略存規模, 史稱唐家萬目俱張, 而六典之作, 猶俟中葉, 況下於漢唐者乎。
恭惟世祖握符中興, 功兼創守, 文昭武定, 禮備樂興。 猶孜孜圖理, 恢弘制作, 嘗謂左右曰, 我祖宗深仁厚澤, 宏規懿範, 播在令章者, 曰元·續六典, 謄錄, 又有累降敎旨, 法非不美, 官吏庸愚, 眩於奉行, 良由科條浩繁, 前後牴牾, 不一大定耳。
今欲斟酌損益, 刪定會通, 爲萬世成法。 仍命寧城府院君臣崔恒·右議政臣金國光·西平君臣韓繼禧·右贊成臣盧思愼·刑曹判書臣姜希孟·左參贊臣任元濬·右參贊臣洪應·同知中樞府事臣成任, 曁臣居正, 裒集諸條, 詳加採擇, 撰次爲書, 刪煩削冗, 務要精簡, 凡所措置, 皆稟睿裁。
又命永順君臣溥·河城府院君臣鄭顯祖, 掌出納。 書旣成, 釐爲六卷以進, 賜名曰經國大典。 刑·戶二典, 旣已頒行, 四典, 未及讎正, 八音遽遏。 聖上遹追先志, 遂訖就緖, 用頒中外。
臣竊念, 天地之廣大也, 萬物無不覆載, 四時之運行也, 萬物無不生育, 聖人之制作也, 萬物無不欣覩焉, 信乎聖人之制作, 猶天地與四時也, 自古制作之隆, 莫如成周。 周官以六卿, 配之天地四時, 六卿之職, 闕一不可也。
我太祖康獻大王, 應天順人, 化家爲國, 立經陳紀, 規模宏遠。 三宗相承, 貽謀燕翼, 制度明備。 世祖神思睿智, 制作之盛, 動契典則, 卓越千古。 殿下聰明時憲, 是遵是行, 金科玉條, 刻之琬琰, 垂耀無極, 猗歟盛哉。
其曰六典, 卽周之六卿。 其良法美意, 卽周之關雎·麟趾, 文質損益之宜, 彬彬郁郁, 孰謂大典之作, 不與周官周禮而相爲表裏乎。
建諸天地四時而不悖, 考諸前聖而不謬, 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 可知矣。 繼自今, 聖子神孫, 率由成憲, 不愆不忘, 則我國家文明之治, 豈唯比隆於成周而已乎。 億萬歲無疆之業, 當益悠久而悠長矣。
成化五年己丑, 九月下澣, 正憲大夫戶曹判書兼藝文館大提學同知經筵事臣徐居正, 拜手稽首謹序。
--
進經國大典箋
輸忠衛社協贊靖難佐翼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寧城府院君兼領春秋館事臣崔恒等, 誠惶誠恐稽首稽首上言。
竊以, 聖人經綸天下, 必待積德百年之期, 王者損益時宜, 蓋爲垂範萬世之計。 玆定大典, 允屬昌辰。
竊惟, 治以道同, 政由俗革, 體國經野, 周分六卿之官, 除煩去苛, 漢約三章之法 註 001, 皆得設施之當, 能爲永久之傳。
載念盛朝, 誕膺景命, 明哲繼作, 克恢百王之規模, 綱紀畢張, 聿新一代之制作, 顧纂錄之傷於繁亂, 而奉行者患其浩穰。 世祖惠莊大王, 乃聖乃神, 允文允武, 掃羣姦而靖世, 備嘗艱難, 乘六龍以御天, 大明終始, 巍巍成功之尤盛, 秩秩大猷之是經。 事有更張, 理難苟襲。 爰取故典之記載, 且參新立之科條, 會通悉觀乎舊章, 裁定皆自乎睿斷。 盡祛細碎, 務挈綱維, 簡以御煩, 期成不刋之典, 較若畫一, 將揭無窮之規。
恭惟主上殿下, 聖敬日躋, 聰明時乂, 謂底法之作室肯構, 不愆不忘, 宜越卭而圖功惟終, 善繼善述。 躬莅萬幾之始, 首急六典之修, 撮其要提其綱, 遹紹先志, 宜於時適於用, 深愜輿情, 實迺經國之彛章, 豈唯納民於軌物。
臣等猥將庸劣, 濫叨編摩, 晝度夜思, 何曾效於毫補。 天經地緯, 第謹奉於指揮。 特賜覽觀, 申飭遵守, 啓後人咸罔缺, 更仰貽燕之謨, 監成憲永無愆, 庶贊垂鴻之業。 所撰經國大典六卷, 謹隨箋以聞, 無任激切屛營之至。 臣恒等誠惶誠恐, 稽首稽首謹言。
成化五年己丑, 九月 日, 輸忠衛社協贊靖難佐翼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寧城府院君兼領春秋館事臣崔恒等上箋。
http://db.history.go.kr/law/item/level.do?levelId=jlawa_400_0020&allViewYn=Y
이전 : [序] 東文選序[서거정(徐居正)] 다음 : 東文選箋
https://www.krpia.co.kr/viewer/open?plctId=PLCT00008012&nodeId=NODE07378934#none
Labels:
明治漢學,
金剛決疑 -- 憨山大師,
秋水軒尺牘,
梁方仲 : 明代糧長制度,
陳鵬釋譯:唯識四論,
簡朝亮 : 尚書集注述疏
經略複國要編7(七、卷一)
經略複國要編7(七、卷一)
《經略複國要編》(七、卷一)
初奉經略請敕疏
一為遵旨,責部臣經略倭患事,准本部諮。該本部題奉聖旨,“宋應昌便著前往薊、保、遼、東等處,經略備倭事宜,就寫敕與他,欽此!欽遵!”備諮到臣,臣本書生,未閑軍旅,蒙皇上特遣經略,臣遽(音巨,倉卒)承之,曷(音何,怎不)任悚惕!
臣切計之,倭奴不道,奄(忽然)有朝鮮,詭計狂謀,專圖內犯。遼左畿輔,外藩與之比鄰,山海關、天津等處,畿輔水陸門戶,俱系要地。向屬薊遼督撫,諸臣經理,今命臣整飭。
仰見陛下急心腹之隱憂,為早圖之至計,科臣題謂“且緩朝鮮救援”者,非舍朝鮮以資敵國也,深為畿輔重地計也!如綢繆已預,根本無虞,則振揚天威,遠除兇惡。但彰字小之仁,以存中國之體,先後次第,理固當然。臣雖駑鈍,受茲簡(選拔)命,敢辭捐(官職)糜(粥)顧?
今天下承平日久,軍務廢弛,人心習於治安,玩愒(同憩,荒廢)已極,不大破拘攣(蜷縮)之見,則國事終無可濟之理!除臣領敕即往遼、薊,如天津、寶坻、山海關、鴨綠江等處關隘海口,相度地勢,設立將兵,分派信地,嚴加防禦外,今再瀆(懇請)皇上賜臣嚴敕一道,俾臣得以專任其事。文武諸臣之中,毋得輕易阻撓牽制。至於將校逗留觀望有不用命者,參將而下,聽臣即得斬首於軍中,以肅號令。
庶事權既重,功有責成。惟是倭奴狡悍,若非士馬精強,兵器堅利,未易與敵。據臣平日講一字陣法,用兵一萬,當造車三百六十輛,火炮七萬二千個,弩弓二萬七千張,氈牌各二千面,弩箭百萬枝,火藥、鉛子難以數計,並臣前任山東題造轟雷、地雷、石子等炮,又神毬、九龍、火槍、火箭等件,與軍中一應所費,似不可已。伏乞敕下兵部議該給與錢糧幾何,容臣製造完備,用一字陣法,練兵一萬,薊鎮有急則援,薊鎮、遼左有急則援。
遼左,機會可投,則為朝鮮恢復進取之計。然臣於錢谷毫不干預,乞於部中選委廉正司官一員,隨臣軍中收貯。如軍中所帶技藝人員並一切事務有應動支者,俱給印信、文移、牌票行司官處附冊登記。其打造炮、弩、車輛、牌、箭等件,臣亦不用標下人員,俱行各撫院該道,即支前項銀兩置辦,赴司交領。事完之日,如有羨餘,壹壹繳還,其用過數目,臣與司官各造冊籍奏報。
至於軍務至煩,事機甚密,及一應戰守機宜、奏章、文移,非臣一人精神意見所能兼理。合用司屬官二員,查有職方司主事袁黃、武庫司主事劉黃裳文武具備,謀略優長,乞命二臣隨臣贊畫,並行本部,將合用火牌勘合,照例查給施行。
辭經略疏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二日)
一為禦倭事急,謬簡宜更,懇乞天恩速從台議,以禆安攘事。邇來倭報孔殷(眾多,急迫),伏蒙皇上從廷臣議,推蒙臣經略防倭,隨該禦史郭實論不可者七事。奉聖旨,倭奴謀犯,督撫各守防虜,地方戰備一無所恃,且沿海數百里不相聯屬,一旦有警,深為可虞,特遣經略專任責成。郭實如何又來阻撓?這事體重大,難信一人之言,他日利害,要人擔當,還著九卿科道官會議來說,欽此。
複(聖旨回復):“該臣於本月初七日上疏,求解經略。奉聖旨,宋應昌忠實任事,豈可因人言自阻經略事宜?著待會議行該部知道。欽此,欽遵!”
臣惟一介鄙儒,荷蒙皇上責成如此,固宜捐糜報效,不敢再辭!臣伏思之,昔周宣之伐玁狁(xiǎn yǔn古族名),以尹吉甫之克壯厥猷也。今臣謀疏識淺,無吉甫之猷,膺(受)吉甫之寄(托),而欲其奏膚功,匡王國能耶?否耶?
臣聞之《兵法》曰“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今臣未拜朝命,知臣者目臣為不知兵,則三軍之士惑而不受。今夾臣(侍奉王室的臣)又聞之《兵法》曰“疑志者不可以應敵”,臣今內慚無實,外慮人言,不一心矣!以不一心之將統不受令之師,未有能濟者,目今倭奴竊發,仰聖主優,渙發溫綸(詔書),專隆閫寄,不過謂臣能寄海防事爾!
今臣必不能濟,而必欲責臣行之,大非皇上推轂攘夷、保安邊境之盛心也!臣以無我之心,從虛內照,經略責任在臣,實不能堪台臣之論,原非謬也。
且臣自受命以來,百幾料理,兵難遙制,薊、遼、保定以至山東,不下千餘裡,彼此報警,卒難驅策,此形勢之不便也。總督、轄撫、巡撫、巡轄、司道、司道將領以及百執事血脈流通,今也驟加經略,宛若贅(累贅)疣,此事體之不便也。
四鎮兵馬,惟薊、遼為盛,使經略分之禦倭,則禦虜之兵弱,聽其禦虜,則無以禦倭,此柄權之不便也。
使經略別乞錢糧,選募將士,安能一時雲集?即集矣,新募之兵素非練習,一旦驅之臨陣,與慣戰強倭相角,其不格明矣,此兵力之不便也。
大都事權一則專,二則分,一則合二則,攜析之為二,是督撫擄其實而撓其權,經略假其權而亡其實。臣以為設經略不若重督撫之為愈,況今敵將壓境,勢若累卵,臣不為蚤言,皇上不為速斷,在督撫則曰“已遣經略”矣,在臣則曰“已辭經略”矣!互相推諉,倭奴內犯之計日促,中國逗留之患日深,萬一疏虞,咎將誰任?是臣報國微忠,反成誤國大害,是以旦夕兢惶不得,再伸哀懇乞于君父之前也!伏乞皇上思邊計,下憫臣愚,敕下廷臣一併會議防禦,不失無任悚及待命之至。
論救郭禦史疏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四日)
一為懇乞天恩,宥言官以廣言路事。九月十三日,臣應昌自揣凡庸,再疏求解經略。
奉聖旨,“宋應昌已奉命經略,只為郭實一言,遂畏避不肯前去,沿海邊務責成何人?浮言反重於朝命,國紀何在?倭報已緊,宋應昌可即擇日行,九卿科道官依違(依順)觀望,今亦不必會議。郭實懷私妄奏,阻撓國事,著降極邊雜職用。再有瀆擾的一併究治,欽此!”
臣一睹廷威,曷任震懾,擬於本月二十六日辭朝領敕,即日起程,徑赴遼陽。先為經理,仍一面移文順天、保定巡撫,天津、寶坻一帶防海事宜,督率該管衙門各照信地,預先查議整辦,聽臣曆閱,不許遲延。臣惟隨事納忠,言官之責,因言自反,臣愚之分,臣前陳乞,乃所以安臣之分也。不期反觸天威,禍延郭實,是臣一疏,上累聖主從諫之明,下阻天下直言之氣,臣功未寸立,而罪更山崇矣!
且方欲仰報皇上安攘至意,收集群策,日夜孳孳(同孜孜,勤勉),猶恐人之不我語也。乃今皇上不深責臣畏避之罪,而重謫言官,臣恐海內聞風,以言為戒,即有忠謀石畫堪佐經略者,亦將望九重而結舌矣!臣深以為不便,伏望皇上俯查臣忠,稍紓霆怒,將禦史郭實准復原職,俾其益殫忠猷,庶言路洞開,天下之挾奇策為陛下籌倭虜者踵至矣!臣愚幸甚!天下幸甚!
檄薊州、密雲、天津、永平四道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六日)
一為遵旨,專責部臣經略倭患事,照得沿海州縣地方俱有通倭海口,其調度防禦吃緊,全在正官。若非甄別,倘有不堪緩急,何賴牌行各道?即查所屬州縣掌印、署印官,某才識老練,堪以防禦,某才力綿薄,應該改委,作速查明,分別賢否,據實呈詳本部並督撫衙門,以憑會議處分施行。
移本部諮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六日)
一為經略邊海軍務事,照得本部奉命經略沿海各邊防倭事務,除兵馬錢糧、戰守機宜等事,候關領敕書關防,赴各該地方相機行事外,合諮本部,煩請紮委職方司主事袁黃即便親詣天津、寶坻、山海關等處地方,武庫司主事劉黃裳即便親詣遼東海口並鴨綠江等處地方,各會同地方該道官及新設備倭海防道,親歷沿邊一帶緊要海口倭船可以入犯去處,相度地裡若干。
每三裡築墩一座,上設房屋數間可容二十人者,即撥該州縣弓兵、民壯各十名輪班了守。
又每一裡設轟雷炮二座,每炮一座,撥防口民兵一隊守之。內選伶利有膽略者六人,加倍給與行糧,以二人遠哨、二人司火、二人拽線。其搬取磚石壘砌,余兵並力為之。倘能用心安放火炮如法,得取首級百顆,便將五十顆給賞,放炮六人均分,餘五十顆眾兵分用。
仍相度地勢高下,高則炮宜平,低則炮宜高,務對賊船擊打,不使落空。點放藥信,尤宜察其遠近,審時度勢,遲疾不令虛發可也。
守炮民兵六人,遇晚同在兵房內宿,餘兵俱各照舊在海口鄰近村鎮店中安歇。
其應用火藥各項物料,並匠役工食及築墩軍夫,應支鹽、菜、墩上起蓋、兵房木植之類,俱聽本官會同該道於堪動錢糧支用。如果不敷(夠),不妨呈請設處,仍呈督撫衙門知會。事完,將用過錢糧數目、築過墩台、安設火炮各若干座通行造冊繪圖呈報,以憑巡閱查考施行。
檄薊鎮海防等五道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七日)
一為經略邊海要務事,照今倭情叵測,備禦宜周。先該本部行文召募沙船,誠恐途遠,難以率到。看得沿海居民以魚鹽為業,慣習波濤,魚舟輕捷,足堪哨探,牌行各道,即查沿海販鹽捕魚土著居民,召募有無情願、漁舟能否拘集、堪否禦敵。果肯應募,工食應給若干,船價應給若干。應委何官管理訓練,與生理有無相妨。或用器械,聽候給發。作速查議明白,具由詳奪施行。
移本部諮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七日)
一為遵旨,責部臣經略倭患事,准本部諮,該本部題。內稱“本部經略合用錢糧,請發馬價銀二十萬兩,聽本部分發各兵備道,收貯聽用。完日,造冊奏繳”等,因節奉聖旨“銀兩准給發,欽此”。
備諮到部,所據前項銀兩,已經移諮本部,紮行太僕寺給撥五千兩,于中軍官楊元收貯,隨軍應用。訖,其餘一十九萬五千兩,合發天津道三萬五千兩,密雲道四萬兩,永平、薊州、寧前、東寧道各三萬兩,分發前去收貯,聽候本部應用。合諮本部,煩為紮行太僕寺,照依本部分派各道銀兩數目,亟為動發,候用施行!
檄天津、永平、遼東等六道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七日)
一為經略邊海要務事,照今倭警叵測,防備宜周!本部制有一字車、火炮、弩、牌等項,俱為破虜長技,合應預行製造,以備緩急。牌行各道,即督各匠製造:
車六十輛
押陣大炮一千六百七十個
一字小炮一萬個
小信炮三百三十個
弩弓一萬二千張
氈牌、竹牌各三百三十三面
弩箭六十萬枝
仍多備火藥、鉛子,酌量估計。
工料匠作,各項錢糧,議該若干,呈請本部于馬價銀內支給該道。
仍限文至三日內,先解精巧木匠、火藥匠、生熟鐵匠各二名赴部,聽候面諭式樣,傳令各匠如法制造就。將委官、各役姓名鑿於本器之上,候本部取用稽覈(通核,檢驗)。造完之日,將動支過錢糧並各項器械數目造冊送部,以憑查考。
計開(逐項開列):
●字車(類獨輪車)
所用木料,榆、柳、椿、槐木俱可。
車輪盤一個,用大木板一片,長闊各二寸五分,厚三寸,取圓,周圍用鐵葉包裹錮釘。中鑿一孔,用生鐵鑄就。
通圈一個,其圈與木板一般厚,圈外鑄四齒嵌入車軸。
兩頭用鐵梢二根,管閘車腳。
熟鐵軸一根,長一尺,粗如核桃。
大旗槍四根。
鐵環十個。
●各炮火藥
多備焰硝。
其灰,用芝麻楷或茄楷或檾(音請)麻楷,隨地所有擇一樣用。
其焰硝,用提(器具)過(沖刷)其各藥品研為細末,須各樣另自收貯,或甕或盆或布袋盛,記號明白,以便稽查。用時該司道委官驗明,然後總合一處聽用。
移薊遼總督並山東、順天、保定、遼東四撫院諮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七日)
一為“詳議經略倭患事宜,以便遵守行事,准兵部諮云云”等,因准此為照,本部即日先臨天津經畫料理。而山東青、登、萊沿海一帶營鎮兵馬合先設備,合諮前去照來文備奉:
欽依內事理,煩行各道會同總兵官,即查自某處起至某處止,系隸某鎮道管轄?分佈某營?南北陸兵若干(多少)?作何挑選、操練、防守?
應建敵臺幾座?應設烽墩幾處?內用台兵烽軍若干?作何守瞭、傳烽?要害處所安置大小火炮若干?車輛若干?
近岸空地挑掘坑塹險害,如鐵蒺藜、釘排之類各若干?近洋擺列水寨應用戰哨船隻若干?共用水兵若干?
軍火器械若干?
水陸官兵數有不敷(不夠),作何增募?
各道行月糧料作何儲蓄以便接濟?使士飽馬肥而無匱乏,據險設害而無滲漏。
逐一分撥調度,計議停妥,先行畫圖,貼說希由,諮送本部,以憑酌議奏進查閱。
一切費用不敷,希會題請給發。
至於臨、德二州,倉庾(穀倉)財賦之地,尤倭所垂涎者!然界雖屬於山東,壤實切於畿輔,仍聽貴院調度防禦。
如倭犯薊、保等處,遼東水陸官兵不待調遣,隨賊所在,飛馳應援。各該鎮道,自有地方專責,各為保守,俱以一倭不入為功。
沿海司道有司,大小將領有不相宜者,令行題請更易以定。
今久任如無警報,責令嚴加防守,仍不時差人偵探。果有入犯情形,督率相(機)戰守施行,先具行過緣由諮報查考。
檄天津、永平、山東、遼東各兵巡分守等十二道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八日)
一為遵旨,專責部臣經略倭患事,照得本部奉命經略,已經行令各道查理兵食戰守等項。去後,但今倭報孔棘,計慮宜周,若不先事預防,必致臨時有誤!
合行申飭劄行各道,即將後開條款並先次所行查理兵馬、錢糧、器械、險易等項事務,逐項照款酌議停妥呈請。
分佈(分別佈置)中間(期間),或宜於先不宜於今,或利於彼不利於此,毋泥成規,勿拘舊案,明白登答,以憑裁酌舉行。
該道當以海防為目今重務,悉心料理,以贊經略。照依每款,限期呈報!如耽延漫不經理,致誤事機,則本部奉有專敕,必不假借。如遲十日之外,先提該吏究治,一月之外,定行參奏。
計開:
●查該道所屬沿海地方,地界延袤計若干裡?中間大海口幾處?小海口幾處?各容泊倭船若干隻?其大小海口有無設兵防守?某處系緊要地方,應增置或船若干?或兵若干?應設何官管守?
其沿海處所,要(重要的)見某處水深?倭船可到某處?系沙灘或有礁石,倭船難至,應否設備?
該地方原有馬步軍兵若干?有無堪用、足用?如不堪不足,應否召募添補?募兵錢糧應動何項銀兩?
該道作速議報,以憑施行。
前件限文到二十日內呈報。
●防海軍士每月原給月糧若干?馬匹料草若干?或本色或折色(成色足或不足的銀子)?
今令常川(連續不斷)防海,且遇寒月,理宜優恤,每月應否議加行糧若干?折色動何銀兩?本色不敷,作何召買?
前件限文到二十日內呈報。
●中國長技,惟制火器為先。倭奴入犯,不容登岸為上。各該地方,原設有車載大將軍、虎蹲、滅虜、湧珠、馬腿、鳥嘴、佛郞機、三眼等項銃炮,俱稱“神器”,仍查先年頒降若干?節年續置若干?新造若干?曾否通完?該道酌量,何者堪修堪用?何者不堪?
分佈各邊海口,遍行設備,如不足用,速行製造,慎勿遲延誤事!
前件限文到五日內呈報。
●盔甲、弓箭、槍刀棍棒等類,該地方近日必然設備堅利。及本部已經差官江南置買筤筅、長槍俟解到分發外,但倭奴長技惟鳥嘴能擊二層(排陣輪流放銃),又有利刀縱橫舞掠,今該作何障蔽以破鳥銃?用何架隔以敵利刀?
近聞紿(音待,破亂的舊絲)絮作被(遮蓋),堅木為棍,二法可用。該道酌量試驗。
前件限文到十日內呈報。
●攻守必用偏廂鹿角(戰車),為能蔽禦,該道於各海口及分撥防守軍兵酌量大小多寡之數,動支應用錢糧,多多製造,分撥防禦。
前件限文到五日內呈報。
●築墩台:查照近議,不必拘以三裡、五裡,凡遇高阜(音赴,土丘)宜於土者,以土築;在山宜於石者,以石砌;若海水出沒沙灘鹹鹵處所,宜於木者,以木建。
務使各墩高大堅固,堪以瞭望。蓋房數間,堪以棲宿。
前件限文到十日內呈報。
●哨探夷情,水陸二路俱當設備,除叭喇唬、沙等船俟本部募造,完日分發外,今議天津、密雲、薊州、永平、遼海各道,俱照該道所轄信地水路雇募漁船,陸路派撥馬快,分別遠近安置船馬聽候,各部院委官飛報,晝夜傳遞,違者以軍法治罪。
前件限文到十日內呈報。
●分設各官軍防守,平時作何稽查?以便分別勤惰賞罰。
前件限文到五日內呈報。
●應興應止,一切善後事,宜逐項斟酌,停妥登答。仍另具揭帖,並將分佈過海口地方畫圖,貼說明白,呈送查考。
移薊遼總督軍門諮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八日)
一為倭患已真,海防宜亟等事,照得保、薊切近神京,修守貴密。往昔專務防虜,尚慮不支,矧(音沈,況且)今複有倭患,誠宜設將,以一事權增兵,以資戰守,為今日海防吃緊重務也!
顧遼左自鴨綠江以至山海關,其海口延長,更紓(音抒)迴(緩慢延伸)於二鎮,東逼朝鮮,北臨虜穴。其兵力防範又牽制于一時,若不照薊、保事例設將增兵,則沿海空虛,何能守禦?而將領輩必彼此依違,兩相觀望,調度複難責成。
況遼為薊門左腋,使修守誠設,則聲勢自聯。倭犯遼,則保、薊可以扼其前;倭犯薊,則遼兵可以躡其尾。此遼東議將增兵所不容少緩也!
合諮貴部院,煩為會同該鎮撫院,並行總兵官備查:
遼東海口,自鴨綠江以至山海關,延袤共計若干裡?
中間海口,某處系緊要,系適中地方?應否添設協守?
或左或右,某處緊要?應否添設遊擊?
其餘,某處緊要?應否添設守備?應否俱照薊、保事例?
兵馬作何增募?錢糧作何區處?屯紮處所作何修建?
俱從長計議停妥,庶兵連勢接,戰守有此動彼應之機;權一事專,調度無左牽右顧之慮矣!
希將議過事理諮回,以便會題施行。
移山東撫院諮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九日)
一為遵旨,專責部臣經略倭患事。為照倭患已真,其氣焰方驕,其譎謀叵測,而我沿海一帶,素不被兵。今雖有備,難保無虞,且倭船揚帆鼓棹,循海而西,惟其所欲之使,非設將增兵何以禦其猖獗?故本部經略以來,日夜講求計處,先與薊遼軍門議添保、薊二鎮兵將以扼其前,複查議遼東添兵將以躡其尾,三鎮聯絡,勢若率然。惟山東各海口方在條畫,合諮貴院煩照來文內事理備查:
登、萊沿海一帶,直接天津地方,中間海口,某處緊要?系適中去處?
該鎮舊無總兵,應否添設備倭總兵一員?或協守一員?
或左或右,某處緊要?應否添設遊擊?
其餘,某處緊要?應否添設守備?應否比照薊鎮事例?
兵馬作何召募?錢糧作何區處?屯紮作何修建?
在登如長山、沙門、古城、徐福等島,在萊如黑山、鼉磯、黃城、靈山等島,其間可設水陸等寨?
在薊、遼,南北兵勢不能調,作何屯守?
果否應用新募沙兵及青州各府長槍民壯雨填戍?
與諸凡未盡禦倭事宜,從長計處停妥,希諮過部,以便依限會題施行。
檄天津、遼東等八道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九日)
一為經略邊海軍務事,票行各道,即行所屬州縣並衛所動支官銀打造鐵蒺藜,州縣以守城甲兵,衛所以見在軍士,每名給與四十個,每十個穿成一串,總用長繩系之。蓋倭奴率皆跣足,聽臨時撒地刺戳。如無堪動銀兩,具由呈詳,以憑酌處施行,此系緊急軍務,毋容延緩。
移本部諮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九日)
一為議取禦倭軍器,查得先該本部題准差官前往浙江置買筤筅、長槍、藤牌等項軍器。去後,近准浙江撫院揭帖內稱“買完筤筅、長槍各二萬三千根,差官運送前來”,必由天津。即今倭報緊急,擬合請討,合諮本部,煩將本部買到筤筅、長槍,如已到部,每樣請留五千根送京營。除請速差得當官員徑解到遼東軍前應用,希勿遲誤。
檄通州左衛經歷陳勳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九日)
一為軍務事,先該本部請發馬價銀二十萬兩,於內量動銀五千兩,給付中軍官署都督僉事楊元收貯,聽候軍前應用。但中軍事務頗煩,應用再委文職,相兼登記,庶便稽查隨行。
據密雲道呈稱,通州左衛經歷陳勳老成慎密(細緻),緣由到部,擬合委用,牌仰(請)經歷陳勳,照牌事理,于中軍官楊都督下登記軍前支銷錢糧,務期明白,勿負委用,毋得違錯。
檄薊州、永平、寧前、海、蓋等五道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九日)
一為經略邊海軍務事,照得禦倭長技,火器為先。今本部不日前詣遼海地方,相機設備,所有軍前合用火藥,相應分買。票行各道,即便動支馬價銀,選差廉幹官員買硝四萬五千斤,硫黃一萬五千斤。其班貓朝腦或芝麻楷、茄子楷、檾(音請)麻楷照方措辦彀(同夠)用,隨買隨運,解至遼東,聽候應用。具動過銀數繳查。
卷一完
-- - -
《中國野史集成》
第1冊 [FB.103:96.1]
《中國野史集成》總目
吳越春秋十卷 (漢)趙曄撰 四部叢刊·史部
越絕書十五卷 (漢)袁康撰 四部叢刊·史部
徐偃王志六卷 (清)徐時棟輯 四明叢書第八集
蜀王本紀一卷 (漢)揚雄撰 壁經堂叢書
楚漢春秋一卷附疑義一卷考證一卷 (漢)陸賈撰; (清)茆泮林輯 槐廬軒叢書
漢皇德傳一卷 (漢)侯瑾撰; (清)張澍輯 二酉堂叢書
獻帝春秋一卷 - 古今說部叢書一集
三國典略一卷 (晉)魚豢撰 古今說部叢書一集
王粲英雄記一卷 (漢)王粲撰 黃氏逸書考·子史鉤沈
魏略一略 (晉)魚豢撰; (清)王仁俊輯 玉函山房輯佚書補編
魏春秋一卷 (晉)孫盛撰 古今說部叢書一集
司馬彪九州春秋一卷 (晉)司馬彪撰; (清)黃[爽(爻→百)]輯 黃氏逸書考·子史鉤沈
荀綽晉後略一卷 (晉)荀綽撰; (清)黃[爽(爻→百)]輯 黃氏逸書考·子史鉤沈
盧[糸林]晉八王故事一卷 (晉)盧[糸林]撰; (清)黃[爽(爻→百)]輯 黃氏逸書考·子史鉤沈
盧[糸林]晉四王遺事一卷 (晉)盧[糸林]撰; (清)黃[爽(爻→百)]輯 黃氏逸書考·子史鉤沈
漢晉春秋輯本三卷 (晉)習鑿齒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晉陽秋一卷 (晉)庾翼撰 古今說部叢書一集
續晉陽秋一卷 (劉宋)檀道鸞撰 古今說部叢書一集
晉中興書一卷 (晉)何法盛撰 古今說部叢書一集
建康實錄二十卷 (唐)許嵩撰 清光緒二十八年甘氏校刊本
南北朝雜記一卷 (宋)劉敞撰 學海類編·史參
第2冊 [FB.103:96.2]
三十國春秋輯本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蕭方等三十國春秋 (梁)蕭方撰
武敏之三十國春秋一卷 (劉宋)武敏之撰
十六國春秋一百卷 題(魏)崔鴻撰 清乾隆中汪日桂刻本
第3冊 [FB.103:96.3]
晉五胡指掌二卷 (明)張大齡撰 峭帆樓叢書
和苞漢趙記一卷 (前趙)和苞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王度二石傳一卷 (晉)王度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范亨燕書一卷 (囗燕)範亨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田融趙書一卷 (囗燕)田融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吳篤趙書一卷 (囗)吳篤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常璩蜀李書一卷 (晉)常璩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王景暉南燕書一卷 (囗燕)王景暉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車頻秦書一卷 (前秦)車頻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裴景仁秦記一卷 (劉宋)裴景仁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姚和都後秦記一卷 (後魏)姚和都撰;(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張諮涼記一卷 (囗燕)張諮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劉[日丙]敦煌實錄一卷 (後魏)劉[日丙]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涼州記一卷 (北涼)段龜龍撰; (清)張澍輯 二酉堂叢書
喻歸西河記一卷 (晉)喻歸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高閭燕志一卷 (後魏)高閭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張詮南燕書一卷 (囗燕)張詮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沙州記一卷附錄一卷 (劉宋)段國撰; (清)張澍輯 二酉堂叢書
平陳記 (宋)囗囗撰 說郛(商務印書館本)卷四十五
大業雜記一卷 (唐)杜寶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隋遺錄一卷 (唐)顏師古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大業拾遺記一卷 (唐)顏師古撰 香豔叢書第三集
東觀奏記三卷 (唐)裴庭裕撰 藕香零拾
奉天錄四卷 (唐)趙元一撰 雲自在龕叢書
新城錄一卷 (唐)沈亞之撰 說郛(委宛山堂本)五十二
文武兩朝獻替記一卷 (唐)李德裕撰 十萬卷樓叢書三編
大中遺事一卷 (唐)令狐澄撰 說郛(宛委山堂本)四十九
牛羊日曆一卷 (唐)劉軻撰 藕香零拾
安祿山事蹟三卷附校記一卷 (唐)姚汝能撰 學海類編·史參
平巢事蹟考一卷 (宋)囗囗撰 學海類編·史參
廣陵妖亂志 (唐)羅隱撰 藕香零拾
隋唐嘉話一卷 (唐)劉[饣束]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翰林志一卷 (唐)李肇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次柳氏舊聞一卷 (唐)李德裕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朝野僉載一卷 (唐)張[族(上)鳥]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卓異記一卷 (唐)李翱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常侍言旨一卷 (唐)柳[王呈]撰 唐代叢書初集
因話錄一卷 (唐)趙[麟(鹿→王)]撰 唐代叢書二集
大唐新語十三卷 (唐)劉肅撰 稗海第二函
明皇雜錄二卷補遺一卷附校勘記逸文一卷 (唐)鄭處誨撰; (清)錢熙祚輯 守山閣叢書·子部
摭異記一卷 (唐)李[俊(亻→氵)]撰 說郛(宛委山堂本)五十二
大唐傳載一卷 (唐)囗囗撰 守山閣叢書·子部
幽閒鼓吹一卷 (唐)張固撰 古今說部叢書二集
玉泉子一卷 (唐)囗囗撰 百子全書
松窗雜錄一卷 (唐)李[俊(亻→氵)]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開天傳信記一卷 (唐)鄭[綮(糸→木)]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開元天寶遺事一卷 (唐)王仁裕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金鑾密記一卷 (唐)韓[亻屋]撰 唐代叢書初集
燈下閒談一卷 (宋)江洵撰 古今說部叢書一集
中朝故事一卷 (南唐)尉遲[亻屋]撰 唐代叢書初集
耳目記一卷 (唐)張[族(上)鳥]撰 唐代叢書二集
賈氏譚錄一卷 (宋)張洎撰 守山閣叢書·子部
南部新書十卷 (宋)錢易撰 學津討原第十七集
五代新說一卷 (唐)徐炫撰 說郛(宛委山堂本)五十五
第4冊 [FB.103:96.4]
北夢瑣言一卷 (宋)孫光憲撰 雲自在龕叢書
唐語林八卷附校勘記一卷 (宋)王讜撰; (清)錢熙祚校勘 守山閣叢書·子部
摭言一卷 (唐)王保定撰 說庫
蠻書十卷附校訛一卷續校一卷 (唐)樊綽撰; (清)胡[王廷]校; (清)董金鑒續校 琳琅秘室叢書三集
關錄一卷 (唐)太行山人撰 說郛(商務印書館排印本)卷三十五
南楚新聞一卷 (唐)尉遲樞撰 說郛(商務印書館排印本)卷七十三
五代史補五卷附校勘記一卷 (宋)陶嶽撰; (民國)胡思敬撰校記 豫章叢書(胡思敬輯本)·宋人小史三種
五代春秋二卷 (宋)尹洙撰 學海類編·史參
洛陽縉紳舊聞記五卷 (宋)張齊賢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四集
五國故事二卷 (宋)囗囗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十一集
江南餘載二卷 (宋)鄭文寶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十一集
九國志十二卷附拾遺一卷 (宋)路振撰; (宋)張唐英補; (清)錢熙祚拾遺 守山閣叢書·史部
釣磯立談一卷附錄一卷 (宋)史囗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四集
江南野錄一卷 (宋)龍袞撰 說郛(宛委山堂本)五十四
江南野史十卷附錄一卷附校勘記一卷 (宋)龍袞撰; (民國)胡思敬撰附錄及校勘 豫章叢書(胡思敬輯本)·宋人小史三種
江南別錄一卷 (宋)陳彭年撰 墨海金壺·史部
南唐拾遺記一卷 (清)毛先舒撰 學海類編·史參
南唐近事一卷 (宋)鄭文寶撰 寶顏堂秘笈·續集
江表志三卷 (宋)鄭文寶撰 學海類編·史參
南唐書十八卷附音釋一卷 (宋)陸遊撰; (元)戚光音釋 四部備要·集部·宋別集·陸放翁全集
第5冊 [FB.103:96.5]
馬氏南唐書三十卷 (宋)馬令撰 墨海金壺·史部
幸蜀記一卷 題(唐)宋居白撰 古今說部叢書七集
錦裡耆舊傳八卷(原缺卷一至四) (宋)勾延慶撰 讀書齋叢書
蜀[木壽]杌二卷 (宋)張唐英撰 學海類編·史參
吳越備史四卷補遺一卷 (宋)範[土同]、(宋)林禹撰 學津討原第六集
三楚新錄三卷 (宋)周羽[羽中]撰 墨海金壺·史部
征南錄一卷 (宋)滕元發撰 墨海金壺·史部
曾公遺錄殘三卷(存卷七至九) (宋)曾布撰 藕香零拾
青溪寇軌一卷 (宋)方勺撰 學海類編·集餘二
青溪弄兵錄一卷 (宋)王彌大輯 函海(道光本)第六函
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一卷 (宋)囗囗撰 靖康稗史
甕中人語一卷 (宋)韋承撰 靖康稗史
開封府狀一卷 (宋)囗囗撰 靖康稗史
呻吟語一卷 (宋)囗囗撰 靖康稗史
避戎嘉話二卷 (宋)石茂良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朝野僉言一卷 (宋)囗囗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朝野遺記一卷 (宋)囗囗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劉豫事蹟一卷 (宋)囗囗撰 學海類編·史參
北狩行錄一卷 (宋)蔡〓(tiao)撰 學海類編·史參
北狩見聞錄一卷 (宋)曹勳撰 學海類編·史參
南燼紀聞錄一卷 (宋)辛棄疾撰 學海類編·史參
靖康傳信錄三卷 (宋)李綱撰 四部備要·史部雜史
靖康紀聞一卷拾遺一卷 (宋)丁特起撰 學海類編·史參
張邦昌事略一卷 (宋)王稱撰 學海類編·史參
建炎進退志四卷 (宋)李綱撰 邵武徐氏叢書初刻
建炎時政記三卷 (宋)李綱撰 邵武徐氏叢書初刻
東巡記一卷 (宋)趙彥撰 說郛(宛委山堂本)三十九
從駕記一卷 (宋)陳世崇撰 說郛(宛委山堂本)三十九
建炎維揚遺錄一卷 (宋)囗囗撰 學津討原第六集
建炎復辟記一卷 (宋)囗囗撰 學津討原第六集
己酉避亂錄一卷附校勘記一卷 (宋)胡舜申撰; (民國)陳懋恒校勘 京口掌故叢編初集
建炎筆錄三卷 (宋)趙鼎撰 函海(道光本)第六函
辯誣筆錄一卷 (宋)趙鼎撰 函海(道光本)第六函
第6冊 [FB.103:96.6]
靖康要錄十六卷 (宋)囗囗撰 清光緒刻本
南渡錄四卷 (宋)辛棄疾撰 四川大學圖書館藏鈔本
竊憤錄一卷續錄一卷 (宋)辛棄疾撰 學海類編·史參
阿計替傳一卷 (宋)辛棄疾撰 學海類編·史參
南燼紀聞一卷 (宋)黃冀之撰 筆記小說大觀第六輯
中興戰功錄一卷 (宋)李壁撰 藕香零拾
偽齊錄二卷 (宋)楊堯弼撰 藕香零拾
親征錄一卷 (宋)周必大撰 宋廬陵周益國文忠公集·雜著述
龍飛錄一卷 (宋)周必大撰 宋廬陵周益國文忠公集·雜著述
思陵錄二卷 (宋)周必大撰 宋廬陵周益國文忠公集·雜著述
採石瓜洲記一卷 (宋)蹇駒撰 函海(道光本)第六函
書虞雍公守唐鄧事 (宋)任燮撰 舊小說丁集
紹熙行禮記一卷 (宋)周密撰 說郛(宛委山堂本)五十一
開禧德安守城錄一卷 (宋)王致遠撰 永嘉叢書
中興禦侮錄二卷 (宋)囗囗撰 粵雅堂叢書二編第十三集
襄陽守城錄一卷 (宋)趙萬年撰 粵雅堂叢書二編第十三集
宋季三朝政要五卷附錄一卷 (宋)囗囗撰 粵雅堂叢書二編第十三集
辛巳泣蘄錄一卷附錄一卷 (宋)趙與[容衣]撰 國粹叢書第三集
鹹淳遺事二卷 (宋)囗囗撰 墨海金壺·史部
[廠圭]山集不分卷 (明)囗囗撰 涵芬樓秘笈第四集
丁晉公談錄一卷 (宋)丁謂撰 百川學海乙集
聖宋掇遺不分卷 (宋)囗囗撰 粵雅堂叢書三編第二十三集
王文正筆錄一卷 (宋)王曾撰 學津討原第十七集
歸田錄二卷 (宋)歐陽修撰 學津討原第十七集
國老談苑二卷 (宋)王君玉撰 學津討原第十七集
碧雲一卷 (宋)梅堯臣撰 顧氏文房小說
儒林公議二卷 (宋)田況撰 筆記小說大觀第七輯
東齋記事五卷補遺一卷 (宋)範鎮撰 守山閣叢書·子部
第7冊 [FB.103:96.7]
隆平集二十卷 (宋)曾鞏撰 清康熙四十年彭期七業堂刻本
東都事略一百三十卷 (宋)王稱撰 光緒九年淮南書局覆眉山程舍人宅本
第8冊 [FB.103:96.8]
湘山野錄三卷續錄一卷 (宋)釋文瑩撰 學津討原第十七集
玉壺清話十卷 (宋)釋文瑩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六集
蘇黃門龍川略志十卷別志二卷 (宋)蘇轍撰 宋元人說部書
春明退朝錄三卷 (宋)宋敏求撰 學津討原第十四集
避暑錄話二卷 (宋)葉夢得撰 學津討原第十四集
澠水燕談錄十卷 (宋)王辟之撰 宋元人說部書
東軒筆錄十五卷 (宋)魏泰撰 湖北先正遺書·子部
道山清話一卷 (宋)王囗 撰 學津討原第十七集
孫公談圃三卷 (宋)孫升撰 學津討原第十七集
清虛雜著三卷補闕一卷
聞見近錄一卷
甲申雜記一卷
隨手雜錄一卷 (宋)王鞏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五集
珍席放談二卷 (宋)高晦叟撰 函海(道光本)第六函
錢氏私志一卷 (宋)錢[忄面]撰 學海類編·集餘一
桐陰舊話一卷 (宋)韓元吉撰 學海類編·集餘一
萬柳溪邊舊話一卷 (宋)尤[王巳]撰 學海類編·集餘一
聞見雜錄一卷 (宋)蘇舜欽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行營雜錄一卷 (宋)趙葵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高齋漫錄一卷 (宋)曾[忄造]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談淵一卷 (宋)王陶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涑水紀聞十六卷補遺一卷 (宋)司馬光撰 宋元人說部書
曲洧舊聞十卷 (宋)朱弁撰 學津討原第十四集
第9冊 [FB.103:96.9]
河南邵氏聞見前錄二十卷 (宋)邵伯溫撰 學津討原第十八集
河南邵氏聞見後錄三十卷 (宋)邵博撰 學津討原第十八集
鐵圍山叢談六卷 (宋)蔡標[攸糸]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九集
卻掃編三卷 (宋)徐度撰 學津討原第十四集
楓窗小牘二卷 (宋)袁[耿衣]撰; (宋)袁頤續 古今說部叢書七集
閑燕常談一卷 (宋)董[芬木]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清夜錄一卷 (宋)俞文豹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默記三卷 (宋)王[钅至]撰 宋元人說部書
揮麈前錄四卷後錄十一卷三錄三卷餘話二卷 (宋)王明清撰 學津討原第十八集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二十卷乙集二十卷逸文一卷 (宋)李心傳撰; (民國)張鈞衡輯逸文 適園叢書第五集
第10冊 [FB.103:96.10]
玉照新志六卷 (宋)王明清撰 宋元人說部書
投轄錄一卷 (宋)王明清撰 宋元人說部書
四朝聞見錄五卷附錄一卷 (宋)葉紹翁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四集
朝野遺記一卷 (宋)囗囗撰 學海類編·史參
白獺髓一卷 (宋)張仲文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退齋筆錄一卷 (宋)侯延慶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錢塘遺事十卷 (元)劉一清撰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二集
三朝野史一卷 (元)吳萊撰 學海類編·史參
燼餘錄二卷 (元)徐大焯撰 望炊樓叢書
焚椒錄一卷 (遼)王鼎撰 香豔叢書第三集
遼小史一卷 (明)楊循吉撰 遼海叢書第一集
燕北錄一卷 (宋)王易撰 說郛(商務印書館排印本)卷三十八
大金[弓、丨(中)]伐錄四卷 (金)囗囗撰 守山閣叢書·史部
南征錄匯一卷 (金)李天民輯 靖康稗史
青宮譯語 (金)王成棣撰 靖康稗史
宋俘記一卷 (金)可恭撰 靖康稗史
虜廷事實一卷 (宋)文惟簡撰 說郛(商務印書館本)卷八
北風揚沙錄一卷 (宋)陳准撰 說郛(商務印書館本)卷二十五
松漠紀聞一卷續一卷補遺一卷 (宋)洪皓撰 學津討原第六集
南遷錄一卷 (金)張師顏撰 學海類編·史參
汝南遺事四卷 (元)王鶚撰 畿輔叢書
歸潛志十四卷附錄一卷 (元)劉祁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五集
金小史八卷 (明)楊循吉撰 遼海叢書第一集
大金國志四十卷 題(宋)宇文懋撰 清嘉慶中掃葉山房刻本
第11冊 [FB.103:96.11]
西夏事略一卷 (宋)王稱撰 學海類編·史參
西夏書事四十二卷 (清)吳廣成撰 1935年文奎堂景清道光五年小峴山房刻本
西夏紀二十八卷 (民國)戴錫章撰 民國排印本
第12冊 [FB.103:96.12]
蒙韃備錄一卷 (宋)孟珙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黑韃事略一卷附校勘記一卷 (宋)彭大雅撰; (宋)徐霆疏證; (民國)胡思敬校勘 問影樓輿地叢書
元朝秘史十五卷 (元)囗囗撰 連筠[竹移]叢書
聖武親征錄校注一卷 (元)囗囗撰; (民國)王國維校注 海甯王靜安先生遺書
平宋錄三卷 (元)劉敏中撰 守山閣叢書·史部
元朝征緬錄一卷 (元)囗囗撰 守山閣叢書·史部
招捕總錄一卷 (元)囗囗撰 守山閣叢書·史部
庚申外史二卷 (明)權衡撰 學海類編·史參
庚申君遺事一卷 (清)萬斯同輯 昭代叢書(道光本)己集廣編
隆平紀事一卷 (清)史冊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壬集補編
保越錄一卷 (元)徐勉之撰 學海類編·集餘二
山居新話一卷 (元)楊[王禹]撰 筆記小說大觀叢刊第二十八編
遂昌雜錄一卷 (元)鄭元[礻右]撰 筆記小說大觀第八輯
樂郊私語一卷 (元)姚桐壽撰 學海類編·集餘八
解酲語一卷 (元)李材撰 明刻本
元氏掖庭記一卷 (元)陶宗儀撰 香豔叢書第三集
明史竊一百五卷(卷八、九、十、十四原缺) (明)尹守衡撰 東莞博物圖書館刻本
第13冊 [FB.103:96.13]
明史紀事本末八十卷 (清)谷應泰撰 清同治中江西書局刻本
第14冊 [FB.103:96.14]
皇明紀要八卷 (明)陳建撰 明崇禎刻本
明史紀事不分卷 (明)蔣[芬木]撰 清初清稿本
明紀史闕不分卷 (明)張岱撰 抄本
全邊略記十二卷 (明)方孔[火召]撰 1930年北平圖書館排印本
第15-17冊 [FB.103:96.15-17]
罪惟錄九十卷 (清)查繼佐撰 四部叢刊三編·史部
東山國語不分卷 (清)查繼佐撰 四部叢刊三編·史部
第18冊 [FB.103:96.18]
憲章錄四十七卷 (明)薛應旗撰 明刻本
明史鈔略殘七卷 (清)莊廷[金龍]撰 四部叢刊三編·史部
國初群雄事略十二卷 (清)錢謙益撰 適園叢書第三集
第19-21冊 [FB.103:96.19-21]
明書一百七十一卷 (清)傅維麟撰 畿輔叢書
第22冊 [FB.103:96.22]
潛庵先生擬明史稿二十卷 (清)湯斌撰 湯子遺書
逐鹿記一卷 (明)王[糸韋]撰 廣百川學海甲集
壟起雜事一卷 (明)楊儀撰 廣百川學海甲集
椒宮舊事一卷 (明)王達撰 廣百川學海甲集
陳張事略一卷 (明)吳國倫撰 學海類編·史參
明氏實錄一卷 (明)楊學可撰 學海類編·史參
金姬傳一卷附金姬傳別記一卷 (明)楊儀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六集
洞庭集四卷 (明)孫宜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
翦勝野聞一卷 (明)徐禎卿撰 廣百川學海丙集
在田錄一卷 (明)張定撰 廣百川學海甲集
天潢玉牒一卷 (明)解縉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龍興慈記一卷 (明)王文祿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國初禮賢錄一卷 (明)囗囗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平吳錄一卷 (明)吳寬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平漢錄一卷 (明)童承敘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平胡錄一卷 (明)陸深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北平錄一卷 (明)囗囗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平夏錄一卷 (明)黃標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平蜀記一卷 (明)囗囗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洪武聖政記一卷 (明)宋濂撰 指海
聖君初政記一卷 (明)沈文撰 廣百川學海甲集
國初事蹟一卷 (明)劉辰撰 金聲玉振集·考文
革除遺事六卷 (明)黃佐撰 金聲玉振集.紀變
第23冊 [FB.103:96.23]
革除逸史二卷 (明)朱睦楔撰 指海
薑氏秘史五卷附校勘記一卷 (明)薑清撰; (民國)胡思敬校勘 豫章叢書(胡思敬輯本).明人小史八種
革朝遺忠錄二卷 (明)鬱袞撰 明刻本
建文年譜二卷附甲申秋杪山僧問答 (明)趙士[吉吉]撰 東萊趙氏楹書叢刊
建譜志餘一卷 (清)趙宿膺撰 東萊趙氏楹書叢刊
建文皇帝事蹟備遺錄一卷 (明)大嶽山人撰 抄本
革除建文皇帝紀一卷 (明)徐德英撰 古今說部叢書五集.然脂百一編六種
致身錄一卷 (明)史仲彬撰 學海類編·集餘一
東朝記一卷 (明)王泌撰 廣百川學海甲集
建文遜國記 (明)鄭曉撰 鄭端簡公全集.吾學編
奉天刑賞錄一卷 (明)袁[耿衣]撰 金聲玉振集.紀變
前北征錄一卷 (明)金幼孜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後北征錄一卷 (明)金幼孜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北征記一卷 (明)楊榮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平定交南錄一卷 (明)丘[氵睿]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仁廟聖政記二卷 (明)囗囗撰 晨風閣叢書
正統臨戎錄一卷 (明)囗囗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正統北狩事蹟一卷 (明)囗囗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否泰錄一卷 (明)劉定之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北征事蹟一卷 (明)袁彬撰; (明)尹直錄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北使錄一卷 (明)李實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復辟錄一卷 (明)楊[王宣]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天順日錄一卷 (明)李賢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西征石城記一卷 (明)馬文升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撫安東夷記一卷 (明)馬文升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平夷賦一卷 (明)趙輔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興複哈密記一卷 (明)馬文升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今獻匯言
東征紀行錄一卷 (明)囗囗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今獻匯言
治世余聞錄八卷 (明)陳洪謨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平番始末一卷 (明)許進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繼世紀聞一卷 (明)陳洪謨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備遺錄一卷 (明)張芹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六集
武宗外紀一卷 (清)毛奇齡撰 西河合集
西征日錄一卷 (明)楊一清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平濠記一卷 (明)錢德洪撰 學海類編·集餘二
江海殲渠記一卷 (明)祝允明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今獻匯言
炎徼紀聞一卷 (明)田汝成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廣右戰功一卷 (明)唐順之撰 金聲玉振集·水衡
西番事蹟一卷 (明)王瓊撰 金聲玉振集·水衡
北虜事蹟一卷 (明)王瓊撰 金聲玉振集·水衡
茂邊紀事一卷 (明)朱紈撰 金聲玉振集·水衡
遼紀一卷 (明)田汝成撰 遼海叢書第八集
遼事述不分卷 囗囗囗撰 清抄本
第24冊 [FB.103:96.24]
三朝遼事實錄十七卷 (明)王在晉撰 1931年江蘇國學圖書館景明刻本
聖駕南巡日錄一卷 (明)陸深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大駕北還錄一卷 (明)陸深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兵部問寧夏案一卷 (明)囗囗撰 玄覽堂叢書
平粵錄一卷 (明)談愷撰 玄覽堂叢書三集
備倭記二卷 (明)蔔大同撰 學海類編·集餘二
明倭寇始末一卷 (清)谷應泰撰 學海類編·集餘二
嘉靖東南平倭通錄一卷 (明)徐學聚輯 1943年〓(bo)山精舍影印本
倭志一卷 (明)王世貞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
倭變事略四卷 (明)采九德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鹽邑志林
汪直傳一卷 (明)囗囗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六集
徐海本末一卷 (明)茅坤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四集
倭奴遺事一卷 (明)鐘薇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
倭情考略一卷 (明)郭光復撰; (明)郭師古校正 乙亥叢編
靖海紀略一卷 (明)鄭茂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鹽邑志林
崔鳴吾紀事一卷 (明)崔嘉祥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鹽邑志林
鐘秉文烏槎幕府記一卷 (明)鐘兆鬥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鹽邑志林
海寇議一卷 (明)萬表撰 金聲玉振集·紀亂
海寇後編一卷 (明)茅坤撰 金聲玉振集·紀亂
第25冊 [FB.103:96.25]
吳淞甲乙倭變志二卷 (明)張鼐撰 上海掌故叢書第一集
金山倭變小志一卷 (清)玉壘山人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第十六輯
[木雋]李記一卷 (明)王樵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鹽邑志林
虔台倭纂二卷 (明)謝傑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
名臣寧攘要編 (明)項德楨編 明刻本
龍憑紀略一卷 (明)田汝成撰
藤峽紀聞一卷 (明)田汝成撰
大寧考一卷 (明)楊守謙撰
大同平叛志一卷 (明)尹[田井]撰
藤峽紀略一卷 (明)尹[田井]撰
南太紀略一卷 (明)尹[田井]撰
款塞始末一卷 (明)劉應箕撰
伏戎紀事一卷 (明)高拱撰
雲中降虜傳一卷 (明)劉紹恤撰
平番紀事一卷 (明)劉伯燮撰
綏交記一卷 (明)楊寅秋撰
紀剿一卷 (明)茅坤撰
防邊紀事一卷 (明)高拱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撻虜紀事一卷 (明)高拱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靖夷紀事一卷 (明)高拱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綏廣紀事一卷 (明)高拱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病榻遺言一卷 (明)高拱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錦衣志一卷 (明)王世貞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星變志一卷 (明)抱甓外史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張司馬定浙二亂志一卷 (明)王世貞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征東實紀一卷 (明)錢世楨撰 觀自得齋叢書
剿奴議撮一卷 (明)于燕芳撰 民國〓(bo)山精舍排印本
遼夷略一卷 (明)張鼐撰 玄覽堂叢書
建州考一卷 (明)陳繼儒撰 民國〓(bo)山精舍排印本
存是錄一卷 (明)姚宗典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四集
天變邸抄一卷 (明)囗囗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六集.詔獄慘言附
東事書一卷 (明)郭淳撰 玄覽堂叢書
攻渝紀事一卷 (明)徐如珂撰 荊駝逸史
念陽徐公定蜀記一卷 (明)文震孟撰 荊駝逸史
平蜀紀事一卷 (清)虞山逸民(錢謙益)撰 荊駝逸史
明季水西紀略一卷 (清)李珍撰 清抄本
皇明嘉隆兩朝聞見紀十二卷 (明)沈朝陽撰 明萬曆二十七年刻本
第26冊 [FB.103:96.26]
萬曆武功錄十四卷 (明)瞿九思撰 明萬曆刊本
萬曆三大征考不分卷 (明)茅坤撰 民國燕京大學排印本
[車酋]軒紀事一卷 (明)薑曰廣撰 叢書集成初編.史地類
庚申紀事一卷 (明)張潑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四集
第27冊 [FB.103:96.27]
兩朝平攘錄五卷 (明)諸葛元聲撰 明萬曆刻本
酌中志二十四卷 (明)劉若愚撰 海山仙館叢書
四朝大政錄二卷 (明)劉心學撰 民國排印本
三朝大議錄一卷 (明)顧苓撰 民國排印本
邊事小紀四卷 (明)周文郁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
詔獄慘言一卷 (明)燕客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六集
丙寅北行日譜一卷 (明)朱祖文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二十一集
乙丙紀事一卷 (清)孫奇逢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己集廣編
全吳紀略一卷 (明)楊廷樞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
人變述略一卷 (明)黃煜撰 荊駝逸史
徐巡按揭帖一卷 (明)徐吉撰 又滿樓叢書
李仲達被逮紀略一卷 (明)蔡士順撰 粟香室叢書
隨筆漫記一卷 (明)唐昌世撰 指海第十七集
恩恤諸公志略二卷 (明)孫慎行撰 荊駝逸史
熹朝忠節死臣列傳一卷 (明)吳應箕撰 荊駝逸史
東林事略三卷 (明)吳應箕撰 荊駝逸史
碧血錄二卷 (明)黃煜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十三集
周端孝先生血疏貼黃冊一卷 (明)周茂蘭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十三集.碧血錄附
東林始末一卷 (明)蔣平階撰 學海類編.集餘一
複社紀事一卷 (清)吳偉業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四集
社事始末一卷 (清)杜登春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戊集續編
明季複社紀略四卷 (清)陸世儀撰 國粹叢書第三集
民鈔董宦事實一卷 (明)囗囗撰 又滿樓叢書
第28冊 [FB.103:96.28]
今史九卷 (明)囗囗輯 玄覽堂叢書三集
崇禎長編二卷 (明)囗囗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
崇禎遺錄一卷 (明)王世德撰 〓(bo)山精舍抄本
思陵勤政紀一卷 (清)孫承澤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五集
燼宮遺錄二卷 (明)囗囗撰 適園叢書第一集
靖海紀略四卷 (明)曹履泰撰 別下齋叢書
東江遺事二卷 (清)吳騫輯 明季遼事叢刊
孫高陽前後督師略跋一卷 (明)蔡鼎撰 荊駝逸史
孫愷陽先生殉城論一卷 (明)蔡鼎撰 荊駝逸史
袁督師計斬毛文龍始末一卷 (清)李清撰 荊駝逸史
荊溪盧司馬殉忠實錄一卷 (明)許德士撰 荊駝逸史
劉公旦先生死義記一卷 (明)吳下逸民撰 荊駝逸史
平叛記二卷 (清)毛[霖彡]撰 1935年排印本
東陽兵變一卷 (明)囗囗撰 荊駝逸史
將亡妖孽一卷 (清)戴笠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懷陵流寇始終錄附
延綏鎮志李自成傳一卷 (清)譚吉璁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懷陵流寇始終錄附
懷陵流寇始終錄十八卷 (清)戴笠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
甲申剩事一卷 (清)戴笠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懷陵流寇始終錄附
第29冊 [FB.103:96.29]
綏寇紀略十二卷補遺三卷 (清)吳偉業撰 學津討原第六集
平寇志十二卷 (清)彭孫貽撰 1931年北平圖書館排印本
虎口餘生記一卷 (明)邊大綬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五集
崇禎癸未榆林城守紀略一卷 (清)戴名世撰 荊駝逸史(古槐山房本)
從戎始末一卷兵燹瑣記一卷 (明)張道[氵睿]撰 山右叢書初編
守汴日誌一卷 (清)李光[殿土]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壬集補編
汴圍濕襟錄一卷 (明)白愚撰 荊駝逸史
大樑守城記 (清)周在浚撰 痛史
存漢錄一卷 (明)高鬥樞撰 仰視千七百二九鶴齋叢書第四集
歷年城守記一卷 (清)王度撰 荊駝逸史
偽官據城記一卷 (清)王度撰 荊駝逸史
荒書一卷附校記一卷 (清)費密撰; (民國)唐鴻學校記 怡蘭堂叢書.費氏遺書三種
蜀難敘略一卷 (清)沈荀蔚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己集廣編
蜀碧四卷 (清)彭遵泗撰 筆記小說大觀第三輯
蜀警錄(一名《蜀亂》) (清)歐陽直公撰 民國元年成都刻本
蜀高抬貴手七卷 (清)劉景伯撰 清宣統三年裴氏刻本
流賊張獻忠陷廬州記一卷 (明)餘瑞紫撰 1929年合肥徐氏歸晚軒排印本
第30冊 [FB.103:96.30]
灩[氵預]囊五卷 (清)李馥榮撰 清雙流黃氏濟忠堂刻本
明末清初雅安受害記一卷 (清)李蕃撰 手抄本
客滇述一卷 (明)顧山貞撰 痛史
孑遺錄一卷 (清)戴名世撰 荊駝逸史(古槐山房本)
甲申紀事十三卷 (明)馮夢龍輯 玄覽堂叢書
再生記略一卷 (清)陳濟生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丁集新編補
遇變紀略一卷 (明)聾道人(徐應芬)撰 荊駝逸史
崇禎甲申燕都紀變實錄一卷 (明)錢邦芑撰 痛史
甲申三月忠逆諸臣紀事一卷 (明)錢邦芑撰 痛史
國變難臣鈔一卷 (明)囗囗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第一輯
中州戰略不分卷 (明)高謙撰 清順治刻本
圍城日錄不分卷 (明)徐從治撰 抄本
甲申傳信錄十卷 (明)錢[(聘-耳)只]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
滄州紀事一卷 (清)程正揆撰 荊駝逸史
崇禎甲申保定城守紀略一卷 (清)戴名世撰 荊駝逸史(古槐山房本)
董心葵事記一卷 (明)囗囗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
馘闖小史六卷 (清)葫蘆道人撰 玄覽堂叢書
甲乙事案二卷 (明)文秉撰 清抄本
先撥志始二卷 (明)文秉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五集
第31冊 [FB.103:96.31]
啟禎兩朝剝複錄三卷 (明)吳應箕撰 荊駝逸史
三朝野紀七卷(原缺卷五、六) (明)李遜之輯 荊駝逸史
山中聞見錄十一卷 (清)彭孫貽撰 玉簡齋叢書
過江七事一卷 (明)陳貞慧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第一輯
說略一卷 (明)黃尊素撰 涵芬樓秘笈第二集
遺事瑣談六卷附紀一卷 (清)沈頤仙撰 清抄本
啟禎野乘十六卷 (明)鄒漪撰 1936年故宮博物院排印本
鹿樵紀聞三卷 (清)吳偉業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第二輯
倖存錄二卷 (明)夏允彝撰 明季稗史彙編
續倖存錄一卷 (明)夏完淳撰 明季稗史彙編
汰存錄一卷 (清)黃宗羲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丁集新編
第32冊 [FB.103:96.32]
三垣筆記三卷補遺三卷附識三卷附識補遺一卷 (清)李清撰 嘉業堂叢書·史部
明季實錄一卷 (清)顧炎武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癸集萃編
明季遺聞一卷 (清)鄒漪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壬集補編
行朝錄
隆武紀年一卷
贛州失事記一卷
紹武爭立紀一卷
魯紀年二卷
舟山興廢一卷
日本乞師紀一卷
四明山寨紀一卷
永曆紀年一卷
沙定洲紀亂一卷
滇考一卷
賜姓始末一卷
(清)黃宗羲撰 梨洲遺著彙刊
鄭成功傳一卷 (清)黃宗羲撰 梨洲遺著彙刊
海外慟哭記一卷 (清)黃宗羲撰 梨洲遺著彙刊
東南紀事十二卷 (清)邵廷采撰 邵武徐氏叢書初刻
西南紀事十二卷 (清)邵廷采撰 邵武徐氏叢書初刻
所知錄三卷 (清)錢澄之撰 荊駝逸史
聖安本紀六卷 (清)顧炎武撰 荊駝逸史
弘光實錄鈔四卷 (清)古藏室史臣(黃宗羲)撰 痛史
第33冊 [FB.103:96.33]
金陵野鈔一卷 (清)顧苓撰 殷禮在斯堂叢書
福王登極實錄一卷 (明)文震亨撰 痛史
金陵紀略一卷附南征記一卷 (清)囗囗撰 痛史
懿安事略一卷 (清)賀宿撰 荊駝逸史
弘光朝偽東宮偽後及党禍紀略一卷 (清)戴名世撰 荊駝逸史(古槐山房本)
使臣碧血一卷 (明)錢[(聘-耳)只]撰 適園叢書第一集.魯春秋附
北使紀略一卷 (明)陳洪範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
揚州變略一卷 (明)囗囗撰 痛史
揚州十日記一卷 (清)王秀楚撰 荊駝逸史
弘光乙酉揚州城守紀略一卷 (清)戴名世撰 荊駝逸史(古槐山房本)
京口變略一卷 (明)囗囗撰 痛史
維揚殉節紀略一卷首一卷 (明)史得威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六集
潯陽紀事一卷 (明)袁繼鹹撰 豫章叢書(胡思敬輯本).明季逸史
青磷屑二卷 (明)應喜臣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第十輯
滿清入關暴政之一一卷 (清)韓[艸炎]撰 滿清野史五編
滿清入關暴政之二一卷 滿清野史五編 滿清入關暴政之三一卷 滿清野史五編
江南聞見錄一卷 (明)囗囗撰 明季稗史彙編
江陰城守紀二卷 (清)韓[艸炎]撰 荊駝逸史
江陰守城記一卷 (清)許重熙撰 荊駝逸史
江上孤忠錄一卷 (清)黃明曦撰; 黃懷孝、龔丙吉重訂 粟香室叢書
江上遺聞一卷 (清)沈濤撰 粟香室叢書
平吳事略一卷 (清)南園嘯客撰 荊駝逸史(古槐山房本)
嘉定縣乙酉紀事一卷 (清)朱子素撰 痛史
孤忠後錄一卷 (清)祝純嘏撰 痛史
臨安旬制記三卷附錄一卷 (清)張道撰; (清)羅榘輯附錄 武林掌故叢編第二十一集
海東逸史十八卷 (清)翁洲老民撰 邵武徐氏叢書初刻
魯春秋一卷 (清)查繼佐撰 適園叢書第一集
浙東紀略一卷 (清)徐芳烈撰 痛史
甲行日注八卷 (明)葉紹袁撰 荊駝逸史
仿指南錄一卷 (明)康範生撰 荊駝逸史
閩遊月記二卷 (明)華廷獻撰 荊駝逸史
航[氵解]遺聞一卷 (明)汪光復撰 荊駝逸史
風倒梧桐記二卷 (明)何是非撰 荊駝逸史
江變紀略二卷 (清)徐世溥撰 荊駝逸史
兩粵夢遊記一卷 (明)馬光撰 荊駝逸史
粵中偶記一卷 (明)華複蠡撰 荊駝逸史
入長沙記一卷 (清)丁大任撰 荊駝逸史
四王合傳一卷 (清)囗囗撰 荊駝逸史
明亡述略一卷 (清)鎖綠山人撰 荊駝逸史
永曆紀事一卷 (清)丁大任撰 荊駝逸史
攻渝諸將小傳一卷附西征雜記一卷 (明)徐如珂撰 明天啟刻本
聖安紀事二卷 (清)顧炎武撰 顧亭林先生遺書補遺
北征紀略一卷 (明)張煌言撰 適園叢書第一集·魯春秋附
第34冊 [FB.103:96.34]
粵遊見聞一卷 (明)瞿共美撰 明季稗史彙編
東明聞見錄一卷 (明)瞿共美撰 明季稗史彙編
粵行紀事三卷 (清)瞿昌文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二十一集
兩廣紀略一卷 (明)華複蠡撰 明季稗史彙編
天南紀事二卷 (明)囗囗撰 抄本
北征得失紀略一卷 (明)張煌言撰 抄本
前車野語一卷 (明)囗囗撰 抄本
安南供役紀事一卷 (明)朱之瑜撰 舜水遺書
餘生錄一卷 (清)張茂滋撰 仰視千七百二九鶴齋叢書第三集
思文大紀八卷 (清)囗囗撰 痛史
隆武遺事一卷 (清)囗囗撰 痛史
湖西遺事一卷 (清)彭孫貽撰 適園叢書第七集
虔台節略一卷 (清)彭孫貽撰 適園叢書第七集
永曆實錄二十六卷(原缺卷十六) (清)王夫之撰 船山遺書
劫灰錄一卷 (清)珠江寓舫撰 國粹叢書第三集
見聞隨筆二卷 (清)馮[更生]撰 台州叢書甲集
庚寅始安事略一卷 (清)瞿玄錫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
行在陽秋二卷 題(明)劉湘客(一題清戴笠)撰 明季稗史彙編
殘明紀事一卷 (清)囗囗撰 張氏適園叢書初集
安龍逸史二卷 (清)屈大均撰 嘉業堂叢書.史部
三湘從事錄一卷 (明)蒙正發撰; (清)金永森注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第四輯
安龍紀事一卷 (明)江之春撰 清刻本
楊監筆記一卷 (明)楊德澤撰 玉簡齋叢書
也是錄(一名永曆帝入緬本末)一卷 (明)自非逸史(鄧凱)撰 明季稗史彙編
求野錄一卷 (明)客溪樵隱(鄧凱)撰 明季稗史彙編
臺灣外記三十卷 (清)江日升撰 筆記小說大觀第四輯
海寇記一卷 (清)洪若皋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戊集續編
第35冊 [FB.103:96.35]
南明野史三卷 (清)南沙三餘氏撰 民國排印本
南疆逸史勘本五十八卷 (清)溫睿臨原本; (清)李瑤勘定 清末刻本
皇明末造錄二卷 (清)金鐘撰 龍龕精舍抄本
梅花嶺遺事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翊運錄一卷 (明)劉基撰 說郛續七
鳳凰台記事一卷 (明)馬生龍撰 叢書集成初編
彭文憲公筆記二卷 (明)彭時撰 顧氏四十家小說
謇齋瑣綴錄一卷 (明)尹直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遵聞錄一卷 (明)梁亻意]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今獻匯言
近峰記略一卷 (明)皇甫庸撰 學海類編·子類
第36冊 [FB.103:96.36]
明季北略二十四卷 (清)計六奇撰 清末刻本
明季南略十八卷 (清)計六奇撰 清末刻本
複齋日記一卷 (明)許浩撰 排印本
第37冊 [FB.103:96.37]
雙槐歲鈔十卷 (明)黃瑜撰 嶺南遺書
賢識錄一卷 (明)陸钅弋]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今獻匯言
青溪暇筆摘抄一卷 (明)姚福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篷窗類記五卷 (明)黃[日韋]撰 涵芬樓秘笈
醫閭漫記一卷 (明)賀欽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震澤紀聞一卷 (明)王鏊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野記四卷 (明)祝允明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枝山前聞一卷 (明)祝允明撰 說郛續十三
征藩功次一卷 (明)王守仁撰 說郛續九
寓圃雜記十卷 (明)王[钅奇]撰 玄覽堂叢書三集
漫記一卷 (明)崔銑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後渠雜識一卷 (明)崔銑撰 說郛續十三
沂陽日記一卷 (明)囗囗撰 說郛續七
徐襄陽西園雜記二卷 (明)徐咸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鹽邑志林
吾學編餘一卷 (明)鄭曉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鹽邑志林
孤樹裒談一卷 (明)李默撰 說郛續七
磯園稗史三卷 (明)孫繼芳撰 涵芬樓秘笈
明良記四卷 (明)楊儀撰 叢書集成初編
庭聞述略一卷 (明)王文錄撰 說郛續十二
蒹葭堂雜著摘抄一卷 (明)陸楫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滄江野史一卷 (明)囗囗撰 說郛續七
窺天外乘一卷 (明)王世懋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賓退錄四卷 (明)趙善政撰 涇川叢書
留青日[答刂]一卷 (明)田藝蘅撰 筆記小說大觀叢刊第十編
見聞錄八卷 (明)陳繼儒撰 寶顏堂秘笈·[礻必]集
損齋備忘錄一卷 (明)梅純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今獻匯言
玉堂薈記二卷 (明)楊士聰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十四集
天香閣隨筆二卷 (明)李介撰 粵雅堂叢書初編第二集
書事七則一卷 (清)陳貞慧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戊集續編
[言叟]聞續筆四卷 (清)囗囗撰 筆記小說大觀第八輯
纖言三卷 (清)陸圻撰 古學彙刊
秋鐙錄一卷 (清)沈元欽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癸集萃編
研堂見聞雜記一卷 (清)王家禎撰 痛史
後鑒錄七卷 (清)毛奇齡撰 西河合集
第38冊 [FB.103:96.38]
萬曆野獲編三十卷附補遺 (明)沈德符撰 清代抄本
國朝當機錄三卷 (明)黃正賓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
霜猿集二卷 (明)華陽道隱撰 屑玉叢談初集
第39冊 [FB.103:96.39]
明宮史八卷 (明)劉若愚撰 清宣統二年國學扶輪社排印本
皇明帝后紀略一卷 (明)囗囗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十二帝紀論一卷 (明)李維楨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經筵故事一卷 (明)囗囗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經筵日講始末一卷 (明)囗囗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東宮講讀一卷 (明)囗囗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高廟看書一卷 (明)囗囗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永樂帝以後諸帝燕對一卷 (明)囗囗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承天大志----大狩記一卷 (明)囗囗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燕對錄抄略一卷 (明)囗囗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林居漫錄抄略一卷 (明)伍袁萃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清朝前紀一卷附王杲紀一卷 - 滿清野史四編
建州私志三卷 (清)海濱野史撰 清初史料四種
能一編二卷首一卷 (清)金安清撰 暢園叢書甲函
開國龍興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一帙
綏服內蒙古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綏服外蒙古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征撫朝鮮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十帙
牧齋遺事一卷 (清)囗囗撰 滿清野史四編
錢氏家變錄一卷 (清)錢孺飴撰 荊駝逸史
順治鎮江防禦海寇記一卷 (清)陳慶年著 抄本
丁酉北闈大獄記略一卷 (清)信天翁撰 痛史
辛醜紀聞一卷 (清)囗囗撰 又滿樓叢書
哭廟紀略一卷 (清)囗囗撰 痛史
莊氏史案一卷 (清)囗囗撰 痛史
秋思草堂遺集老父雲遊始末記一卷尊前話舊一卷 (清)陸[艸辛]行撰 痛史
書湖州莊氏史獄一卷 (清)翁廣平撰 嘉業堂叢書.史部.查東山年譜附
范氏記私史事一卷 (清)范韓撰 南林叢刊次集
指嚴筆記不分卷
百尺樓
陸沈集
紅花鋪
(民國)許國英撰 滿清野史四編
大獄記一卷附龍川先生詩鈔一卷私史獄一卷 (清)黃人輯 說庫
圓明園恭紀一卷 (清)黃凱鈞撰 清人說薈二集
康雍乾間文字之獄一卷 - 滿清野史續編
記桐城方戴兩家書案一卷 (清)囗囗撰 滿清野史四編
骨董禍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桂藩事略不分卷
吳逆取亡錄一卷
吳三桂借兵記一卷 - 滿清野史四編
提牢瑣記一卷 (清)濮文暹撰 清人說薈初集
庭聞錄六卷 (清)劉健撰 民國刻本
平定耿逆記一卷 (清)李之芳撰 荊駝逸史
閩難記一卷 (清)洪若皋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戊集續編
閩中紀略一卷 (清)許旭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癸集萃編
平閩記十三卷 (清)楊捷撰 清康熙刻本
第40冊 [FB.103:96.40]
甯海將軍固山貝子功績錄一卷 (清)囗囗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七集
胤禎外傳一卷 (民國)胡朴安撰 滿清野史初編
發史一卷 (民國)胡朴安撰 滿清野史初編
多鐸妃劉氏外傳一卷 (民國)胡朴安撰 滿清野史初編
董妃行狀一卷 清世祖撰 滿清野史續編
董小宛別傳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漢人不服滿人表一卷 (民國)胡朴安撰 滿清野史初編
綏服紀略一卷 (清)松筠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
金川紀略二卷(近人抄錄時改為四卷) (清)程穆衡撰 四川大學圖書館藏抄本
金川妖姬志一卷 (民國)許國英撰 滿清野史三編
平苗記一卷 (清)劉應中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八帙
塞北紀程一卷 (清)馬思哈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征準噶爾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西征紀略一卷 (清)殷化行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從西紀略一卷 (清)範昭逵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苗防論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八帙
苗疆師旅考一卷 (清)嚴如[火翌]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八帙
撫綏西藏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
西藏後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
平臺紀略一卷 (清)藍鼎元撰 荊駝逸史
東徵集六卷 (清)藍鼎元撰 清光緒二十四年成都兩儀書局刻本
記朱一貴之亂一卷 - 滿清野史續編
永憲錄一卷 (清)蕭[爽(爻→百)]齡撰 古學彙刊
綏服厄魯特蒙古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兩征厄魯特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西征記一卷 (清)毛振[宣毛]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
西南夷改流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八帙
烏蒙秘聞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平定兩金川述略一卷 (清)趙翼撰 小方壺輿地叢鈔第八帙
蜀徼紀聞一卷 (清)王昶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八帙
征烏梁海述略一卷 (清)何秋濤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
蕩平准部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勘定回疆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綏服西屬國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
哈薩克述略一卷 (清)何秋濤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
新疆後事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從征緬甸日記一卷 (清)周裕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七集
征緬紀略一卷 (清)王昶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十帙
征緬紀聞一卷 (清)王昶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十帙
征緬甸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十帙
平回紀略一卷 (清)囗囗撰 荊駝逸史
臺灣小志一卷 (清)龔柴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九帙
平定臺灣述略一卷 (清)趙翼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九帙
皇朝武功紀盛四卷 (清)趙翼撰 清壽考堂刻本
東瀛紀事一卷 (清)楊廷理撰 史料叢刊初編
征撫安南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十帙
從征安南記一卷 (清)囗囗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十帙
征安南紀略一卷 (清)師範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十帙
征廓爾喀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
妖婦齊王氏傳一卷 (清)囗囗撰 香豔叢書第三集
戡靖教匪述編(一名大清教匪全傳)十二卷 (清)石香居士編 清道光六年寶全堂刻本
于役迤南記二卷 (清)江[氵睿]源撰 介亭全集
殛[王申]志略一卷 (清)囗囗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
平海紀略一卷 (清)溫承志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癸集萃編
靖逆記二卷 (清)證諦山人撰 清活字本
鴉片事略二卷 (清)李圭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
京口僨城錄一卷 (清)法芝瑞撰 京口掌故叢編初集
鎮城竹枝詞一卷 (清)囗囗撰 京口掌故叢編初集
草間日記一卷 (清)朱士雲撰 京口掌故叢編初集
夷患備嘗記一卷事略附記一卷 (清)曹晟撰 上海掌故叢書第一集
出圍城記一卷 (清)[更生]庵道人撰 京口掌故叢編初集
咄咄吟二卷附錄一卷 (清)貝青喬撰 嘉業堂叢書·集部
襄理軍務紀略四卷 (清)囗囗撰 雪堂叢刻
英吉利廣東入城始末一卷 (清)七弦河上釣叟撰 仰視千七百二九鶴齋叢書第一集
葉名琛廣州之變一卷 - 滿清野史續編
征信錄二卷 (清)汪箴撰 叢睦汪氏遺書
咸同將相瑣聞一卷 - 滿清野史續編
第41冊 [FB.103:96.41]
紅亂紀事草一卷 (清)曹晟撰 上海掌故叢書第一集
蒙寇志略 (清)胡壽昌撰 清光緒十六年成都刻本
援守井研記略一卷 (清)董貽清撰 清刻本
平定瑤匪紀略二卷 (清)周宜亮撰 抄本
援黔錄十二卷 (清)囗囗撰 清刻本
覺夢錄一卷 (清)曹晟撰 上海掌故叢書第一集
梟林小史一卷 (清)黃本銓撰 上海掌故叢書第一集
太平天國軼聞 - 民國排印本
太平天國野史 王文濡撰 民國排印本
太平天國宮闈秘史 孫士晦撰 民國排印本
蕩平發逆記二十二卷圖一卷 (清)古瀛蓼花洲主人編 光緒十七年上海書局石印本
彝軍紀略一卷附錄一卷遺文一卷 (清)彭洵、羅元黼輯 1924年成都昌福公司排印本
第42冊 [FB.103:96.42]
淮軍平撚記十二卷 (清)周世澄撰 清刻本
山東軍興紀略二十二卷 (清)管晏等撰 清刻本
鮑爵軍門戰功紀略一卷 (清)金國均撰 清同治六年刻本
[呆呆]庵先生籌蜀記一卷附錄一卷 (清)蔡壽祺撰 抄本
蜀亂述聞一卷 (清)祝介撰 滿清野史續編
蜀燹述略六卷 (清)餘鴻觀撰 民國成都昌福公司排印本
逆黨禍蜀記二卷 (清)汪[方方土]撰 抄本
粵東剿匪紀略五卷 (清)陳坤撰 油印本
嘉應平寇紀略一卷 (清)謝國珍撰 抄本
羅景山臺灣海防並開山日記不分卷 (清)羅大椿撰 清末石印本
第43冊 [FB.103:96.43]
咸同貴州軍事史五編 (民國)淩惕安撰 1932年貴州慈惠圖書館排印本
同治蜀軍平黔記一卷 (清)陳慶年撰 抄本
獨山平匪記一卷 (清)韓超撰 振綺堂叢書初集·韓南溪四種
遵義平匪日記一卷 (清)韓超撰 振綺堂叢書初集·韓南溪四種
苗變紀事一卷 (清)韓超撰 振綺堂叢書初集·韓南溪四種
咸同廣陵史稿二卷首一卷外編一卷 (清)囗囗撰 刻本
戡定新疆記八卷 (清)魏光燾撰 清光緒二十五年排印本
中西紀事本末二十四卷 (清)夏燮撰 清光緒二十四年藜照書屋本
第44冊 [FB.103:96.44]
湘軍志十六卷 (民國)王愷運撰 王湘綺先生全集
湘軍記二十卷 (清)王定安撰 清光緒十五年江南書局本
賊情匯纂十二卷 (清)張德堅撰 1932年〓(bo)山精舍石印本
太平天國戰記一卷 (民國)羅[忄享][曰融]撰 滿清野史四編
洪楊遺事一卷 (民國)謝興堯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
第45冊 [FB.103:96.45]
霆軍紀略十六卷 (清)陳昌撰 清光緒刻本
從戎紀略一卷附錄一卷 (清)朱洪章撰 念劬廬叢刻
[弓山文]園筆乘一卷 (清)王韜撰 滿清野史五編
洪楊軼聞一卷 - 滿清野史四編
洪福異聞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蘭陵女俠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太平詩史一卷 (民國)謝興堯輯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三輯
武川寇難詩草一卷附討賊檄 (清)何德潤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三輯
武昌紀事二卷附錄一卷 (清)陳徽言撰 滿清野史五編
癸醜中州罹兵紀略一卷 (清)陳善鈞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三輯
金陵癸甲紀事略二卷粵逆名目略一卷 (清)謝介鶴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二輯
金陵癸甲摭談補一卷 (清)沈雋曦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二輯
金陵紀事雜詠一卷 (清)吳家楨撰 清人說薈初集
從軍紀事一卷 (清)卞乃[言黽]撰 京口掌故叢編初集
揚州禦寇錄三卷 (清)倪在田撰 揚州叢刻
粵氛紀事十三卷 (清)謝山居士撰 清刻本
盾鼻隨聞錄八卷 (清)汪[方方土]撰 排印本
江南春夢庵筆記一卷 (清)沈懋良撰 排印本
發逆初記一卷 (清)明心道人撰 排印本
洋兵紀略一卷 (清)董恂撰 排印本
武昌兵燹紀略一卷 (清)囗囗撰 排印本
金陵省難紀略一卷附賊據城後大略 (清)張汝南撰 排印本
金陵癸甲新樂府一卷附城外新樂府 (清)馬壽齡撰 排印本
金陵被難記一卷 (清)囗囗撰 排印本
張繼庚遺稿一卷 (清)張繼庚撰 排印本
鏡山野史一卷 (清)李汝昭撰 排印本
金壇見聞記二卷 (清)強汝詢撰 排印本
常熟記變始末二卷 (清)譚文壽撰 排印本
蘇台麋鹿記二卷 (清)潘種瑞撰 排印本
東南紀略一卷 (清)囗囗撰 排印本
第46冊 [FB.103:96.46]
金陵兵事匯略四卷 (清)李圭撰 清光緒十三年刻本
鳳鶴實錄一卷 (清)胡潛甫撰 排印本
鳳鶴小草一卷 (清)胡潛甫撰 排印本
蒙難述抄一卷 (清)周邦福撰 排印本
遭亂紀略一卷 (清)解漣撰 排印本
六合紀事四卷(第三卷刪) (清)周長森撰 排印本
粵匪陷臨清紀略一卷 (清)馬振文撰 排印本
紀(無錫)縣城失守克復本末四卷 (清)施建烈撰 排印本
吳清卿太史日記不分卷 (清)吳大〓(cheng)撰 排印本
海虞賊亂志一卷 (清)顧汝鈺撰 排印本
守虞日記不分卷 (清)譚噓雲撰 排印本
庚申江陰東南常熟西北鄉日記不分卷 (清)徐日襄撰 排印本
諸王自述不分卷 - 排印本
粵匪起手根由一卷 向達校錄 排印本
大事記一卷 王重民抄錄 排印本
粵匪大略一卷 (清)囗囗撰 排印本
遐邇貫珍所載有關太平天國史料不分卷 王重民輯 排印本
小滄桑記一卷 (清)姚濟撰 排印本
談浙四卷 (清)許瑤光撰 排印本
花溪日記二卷 (清)馮囗囗撰 排印本
虎穴生還記一卷 (清)顧深撰 排印本
湘變紀略一卷 (清)姚諶撰 排印本
夏蟲自語一卷 (清)楊德榮撰 排印本
虎口日記一卷 (清)魯叔容撰 排印本
寇汀紀略一卷 (清)曹大觀撰 排印本
餘冬瑣錄二卷 (清)徐堅撰 稿本
平定教匪紀事一卷 (清)勒保撰 清代抄本
金壇圍城紀事詩一卷 (清)於桓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三輯
庚申避亂實錄(一名庚申避亂日記)一卷 (清)趙烈文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三輯
劫餘雜識一卷 (清)李光霽撰 南林叢刊正集
星周紀事二卷 (清)王萃元撰 上海掌故叢書第一集
平浙紀略十六卷 (清)秦緗業、陳鐘英撰 清同治十二年浙江書局刻本
兩浙庚辛紀略一卷 (清)陳學繩撰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集·庚辛泣杭錄
庚申浙變記一卷 (清)繆德[艸合廾]撰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集·庚辛泣杭錄
轉徙餘生記一卷 (清)許奉恩述; (清)丁丙節錄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集·庚辛泣杭錄
杭城再陷紀實一卷 (清)華學烈撰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集·庚辛泣杭錄
思痛記二卷 (清)李圭撰 清光緒十三年刻本
難中記 (清)張爾嘉撰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集·庚辛泣杭錄
殉烈記 (清)張光烈撰; (清)丁丙節錄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集·庚辛泣杭錄
杭城紀難詩 (清)陸以[氵恬]撰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輯·庚辛泣杭錄
蒿目集 (清)許瑤光撰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集·庚辛泣杭錄
杭城辛酉紀事詩一卷 (清)張蔭榘、吳淦撰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集·庚辛泣杭錄
杭城紀難詩編一卷 (清)王震元輯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集·庚辛泣杭錄
粵逆陷寧始末記四卷 (清)陳錫麒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二輯
儉德齋隨筆一卷 (清)胡長齡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二輯
越州紀略一卷 (清)囗囗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二輯
守撫紀略一卷 (清)鐘峻撰 清人說薈初集
張汶祥記一卷 滿清野史續編 第一次中俄密約一卷 滿清野史續編
中俄伊犁交涉始末一卷 (民國)羅[忄享][曰融]撰 滿清野史續編
鹹同以來中俄交涉記三卷 (清)江標撰 民國成都志古堂刻本
德宗承統私記一卷 (民國)羅[忄享][曰融]撰 滿清野史續編
清光緒帝外傳一卷 (民國)惲毓鼎撰 滿清野史三編
清廷戊戌朝變記一卷附錄一卷 (清)囗囗撰 1931年石印本
西行瑣錄一卷 (德國)福克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六帙
第47冊 [FB.103:96.47]
光緒大事匯鑒十二卷 (民國)趙炳麟撰 趙伯岩集
清宮禁二年記不分卷 (民國)德菱撰 滿清野史續編
克復諒山大略一卷 (清)囗囗撰 振綺堂叢書初集
浙東籌防錄四卷 (清)薛福成撰 庸庵全集
中法兵事本末一卷 - 滿清野史初編
東方兵事紀略六卷(第六卷原注未刻) (清)姚錫光撰 清光緒中武昌刻本
中日兵事本末一卷 (民國)羅[忄享][曰融]撰 滿清野史初編
中日議和紀略一卷 (清)囗囗撰 清末石印本
割台記一卷 (民國)羅[忄享][曰融]撰 滿清野史初編
戊戌履霜錄四卷 (民國)胡思敬撰 1913年南昌胡氏刻本
戊壬錄二卷 (民國)宋玉卿撰 滿清稗史
戊戌政變始末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景善日記一卷 (清)景善撰 滿清野史三編
庚子拳變始末紀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拳匪聞見錄一卷 (清)管鶴撰 清人說薈二集
都門紀變百詠一卷 (清)複儂氏; 杞廬氏撰 滿清野史四編
西巡迴鑾始末記六卷 (清)囗囗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
庚子西行記事一卷 (民國)震鈞(唐晏)撰 求恕齋叢書
庚子詩鑒七卷 (民國)龍顧山人(郭則[氵雲])撰 排印本
拳變系日要錄一卷 陳陸撰 排印本
第48冊 [FB.103:96.48]
西巡大事記十一卷首一卷 (清)王[弓山文]夫撰 民國排印本
庚子國變記一卷 (民國)羅[忄享][曰融]撰 滿清野史初編
拳變餘聞一卷 (民國)羅[忄享][曰融]撰 滿清野史初編
拳匪紀略前編二卷正編八卷後編二卷 (清)僑析生撰 清光緒二十九年上海書局本
瓦德西拳亂筆記一卷 (民國)王光祈譯 排印本
庚子北京事變紀略一卷 (清)鹿完天撰 1901年刻本
平原拳匪紀事一卷 (清)蔣楷撰 清刻本
畿南濟變紀略一卷 (清)劉春堂撰 1901年排印本
永清庚辛紀略一卷 (清)高紹陳撰 1908年石印本
李文忠公事略一卷 - 滿清野史四編
張文襄幕府紀聞二卷 (民國)辜鴻銘撰 清人說薈初集
張文襄公事略一卷 - 滿清野史四編
慈禧及光緒賓天厄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慶親王外傳一卷 (清)囗囗譯 滿清野史初編
新燕語二卷 (民國)雷震撰 滿清稗史
宣統大事鑒一卷 (民國)趙炳麟撰 趙伯岩集
清末實錄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初編
暗殺史一卷 (民國)一廠撰 滿清稗史
華僑革命史一卷 (民國)陳文圖撰 陳新政遺集
辛亥四川路事紀略一卷 (民國)誦清堂主人輯 滿清野史四編
鐵路國有案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四編
辛亥武昌首義紀二卷 李廉方撰 民國排印本
第49冊 [FB.103:96.49]
湘漢百事二卷 (民國)金城撰 滿清稗史
三江筆記二卷 (民國)三江遊客撰 滿清稗史
中國革命日記二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稗史
各省獨立史別裁一卷 (民國)曹榮撰 滿清稗史
南北春秋二卷 (民國)天嘏撰 滿清稗史
陽九述略一卷 (明)朱之瑜撰 舜水遺書
海濱外史三卷 (清)陳維安撰 涵芬樓秘笈第五集
西清筆記二卷 (清)沈初撰 功順堂叢書
管見所及一卷補遺一卷 (清)奕賡撰 佳夢軒叢著
嘯亭雜錄十卷續錄三卷 (清)昭[木連]撰 1911年中國圖書公司排印本
楊忠武公記事錄一卷 (清)楊遇春撰 1911年排印本
舟車聞見錄二卷雜錄續集一卷續錄三集一卷 (清)江藩撰 炳燭齋雜著
熙朝新語十六卷 (清)徐錫麟; (清)錢泳撰 清代筆記叢刊
金壺浪墨八卷 (清)黃鈞宰撰 清代筆記叢刊·金壺七墨
金壺[辶豚]墨五卷 (清)黃鈞宰撰 清代筆記叢刊·金壺七墨
甕牖餘談八卷 (清)王韜撰 清代筆記叢刊
庸庵文九則不分卷
科爾沁忠親王死事略
書科爾沁忠親王大沽之敗
書桐城程忠烈公遺事
敘曾文正公幕府賓僚
書陳玉成苗沛霖二賊伏誅事
書劇寇石達開就禽事
書昆明何帥失陷蘇常事
書兩總督何桂清之獄
書霆軍銘軍尹隆河之役
書合肥伯相李公用滬平吳
書欒城唐公祠 (清)薛福成撰 滿清野史四編
歸廬談往錄二卷 (清)徐宗亮撰 滿清野史三編
鵝山文摘鈔一卷 (清)趙增[王禹]撰 滿清野史五編
丘逢甲傳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五編
慧因室雜綴一卷 - 滿清野史五編
知過軒隨錄一卷 (清)文廷式撰 滿清野史五編
[弓山文]園紀事二卷 (清)史念祖撰 抄本
滿清紀事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續編
蕉窗雨話九則一卷
記乾隆間吏部郎中郝雲士諂事和[王申]事
記杜文秀踞大理事
記石達開老鴉被擒異聞
記董宛欲從張申伯不果事
記張申伯為太平天國朝解元事
記王漁洋宋牧仲逸事
記說降洪承疇事
記岳大將軍平青海事
記準噶爾與俄人戰事 - 滿清野史四編
清代名人趣史一卷 - 滿清野史四編
棲霞閣野乘二卷 - 滿清野史五編
第50冊 [FB.103:96.50]
庸閑齋筆記八卷 (清)陳其元撰 排印本
陽秋剩筆一卷 - 滿清野史五編
啁啾漫記一卷 - 滿清野史五編
圓明園總管世家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春冰室野乘三卷 (民國)李嶽瑞撰 關中叢書
悔逸齋筆乘一卷 - 滿清野史五編
滿清興亡史不分卷 (民國)漢史氏撰 滿清野史初編
都門識小錄一卷 (民國)蔣芷儕撰 滿清野史初編
九朝新語十六卷十朝新語外編一卷 (民國)胡思敬撰 1924年南昌胡氏刻本
國聞備乘四卷 (民國)胡思敬撰 1924年南昌胡氏刻本
十葉野聞不分卷 (民國)許國英撰 排印本
滿清外史二卷 (民國)天嘏撰 滿清野史初編
所聞錄一卷 (民國)蘇民撰 滿清野史初編
變異錄一卷 (民國)天嘏撰 滿清稗史
異辭錄四卷 (民國)劉體仁撰 辟園四種
清宮瑣聞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續編
名人軼事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四編
木壽杌近志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四編
外交小史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四編
秦環樓談錄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五編
小奢摩館脞錄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五編
清代之竹頭木屑一卷 (民國)囗囗輯 滿清野史五編
清稗瑣綴一卷 (民國)囗囗輯 滿清野史五編
述庵秘錄一卷 (民國)王無生撰 滿清野史初編
貪官污吏外傳一卷 (民國)囗囗傳 滿清野史初編
奴才小史一卷 (民國)老吏撰 滿清野史續編
--
《中國野史集成續編》(先秦~清末民初)
《中國野史集成續編》編委會、四川大學圖書館編 成都 巴蜀書社 2000
第一冊
路史前 紀九卷後紀十五卷餘論十卷發揮六卷國名記十一卷 (宋)羅泌撰; 羅蘋注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FB.103:96.52(1)
拾遣記 十卷 (晉)王嘉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古今逸史》本 FB.103:96.52(2)
三墳 一卷 (晉)阮成注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古今逸史》本 FB.103:96.52(3)
穆天子傳 六卷 佚名撰; (晉)郭璞注 景民國十八年(1929)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明天一閣刻本 FB.103:96.52(4)
華陽國志 十二卷 (晉)常璩撰、佚名批校 景民國成都志古堂影印廖寅題襟館刻本 FB.103:96.52(5)
華陽國志校勘 顧尚之輯 景民國成都志古堂據題襟館本影刻 FB.103:96.52(6)
趙後外傳 一卷 題(漢)伶玄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古今逸史》本 FB.103:96.52(7)
漢武故事 一卷 題(漢)班固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古今逸史》本 FB.103:96.52(8)
第二冊
續後漢書 四十四卷義例一卷音義四卷 (宋)蕭常撰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FB.103:96.53(1)
西魏書 二十四卷敘錄一卷 (清)謝啟昆撰 景乾隆六十年(1795)樹經堂刻本 FB.103:96.53(2)
南詔野史 二卷 (明)楊慎編輯 景光緒六年(1880)雲南書局刻本 FB.103:96.53(3)
西京雜記 一卷 (漢)劉歆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古今逸史》本 FB.103:96.53(4)
海山記 一卷 佚名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古今逸史》本 FB.103:96.53(5)
迷樓記 一卷 佚名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古今逸史》本 FB.103:96.53(6)
開河記 一卷 佚名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古今逸史》本 FB.103:96.53(7)
翰林壁記 一卷 (唐)丁居晦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五十一 FB.103:96.53(8)
禦史台記 一卷 佚名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五十一 FB.103:96.53(9)
上庠錄 一卷 (宋)呂榮義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五十一 FB.103:96.53(10)
南漢春秋 十三卷 (清)劉應麒撰、劉熊湘校 景道光七年(1827)含章書屋刻本 FB.103:96.53(11)
南漢書 十八卷 (清)梁廷楠撰 景道光刻本 FB.103:96.53(12)
南漢書考異 十八卷 (清)梁廷楠撰 景道光刻本 FB.103:96.53(13)
南漢文字略 四卷 (清)梁廷楠撰 景道光刻本 FB.103:96.53(14)
南漢叢錄 二卷 (清)梁廷楠撰 景道光刻本 FB.103:96.53(15)
第三冊
燕翼論詒錄 五卷 (宋)王棟撰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FB.103:96.54(1)
宋西事案 二卷 (明)祁承[火業]撰 景天啟刻本 FB.103:96.54(2)
南宋書 六十八卷 (明)錢士升撰 景嘉慶二年(1797)掃葉山房刻本 FB.103:96.54(3)
青溪寇軌 一卷 (宋)方勺撰 景民國九年(1920)上海涵芬樓影印清晁氏《學海類編》本 FB.103:96.54(4)
玉堂逢辰錄 一卷 (宋)錢惟演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本卷四十四 FB.103:96.54(5)
太清樓侍宴記 一卷 (宋)蔡京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一百十四 FB.103:96.54(6)
保和殿曲宴記 一卷 (宋)蔡京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一百十四 FB.103:96.54(7)
延福宮曲宴記 一卷 (宋)李邦彥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一百十四 FB.103:96.54(8)
使高麗錄 一卷 (宋)徐競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五十六 FB.103:96.54(9)
避亂錄 一卷 (宋)王明清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三十八 FB.103:96.54(10)
熙豐日曆 一卷 (宋)王明清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四十二 FB.103:96.54(11)
蜀道征討比事 一卷 (宋)袁申儒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四十九 FB.103:96.54(12)
中興小紀 四十卷 (宋)熊克撰 景光緒十七年(1891)廣雅書局刻本 FB.103:96.54(13)
第四~五冊
三朝北盟會編 二百五十卷 (宋)徐夢莘撰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FB.103:96.55-56
第六冊
偽豫傳 一卷 (宋)楊堯(一作克)弼撰 景清鈔本《碧溪叢書》 FB.103:96.57(1)
吳武安公功績記 一卷 (宋)佚名撰 景清鈔本《碧溪叢書》 FB.103:96.57(2)
舊聞證誤 五卷 (宋)李心傳撰 景乾隆中綿州李氏萬卷樓刊嘉慶十四年(1809)李調元重校本《涵海》 FB.103:96.57(3)
忠文王紀事實錄 五卷 (宋)謝起岩撰 景鹹淳七年(1271)吳安朝等刻、明洪武公文紙印本 FB.103:96.57(4)
順昌戰勝破賊錄 一卷 (宋)楊汝翼撰 景清鈔本《碧溪叢書》 FB.103:96.57(5)
皇太后回鑾事實 一卷 (宋)萬俟〓撰 景清鈔本《碧溪叢書》 FB.103:96.57(6)
金國文具錄 一卷 (宋)洪皓撰 景清鈔本《碧溪叢書》 FB.103:96.57(7)
煬王江上錄 一卷 (金)佚名撰 景清鈔本 FB.103:96.57(8)
使金錄 一卷 (宋)程卓撰 景清鈔本 FB.103:96.57(9)
北邊備對 一卷 (宋)程大昌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歷代小史》本 FB.103:96.57(10)
北轅錄 一卷 (宋)周輝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歷代小史》本 FB.103:96.57(11)
高昌行紀 一卷 (宋)王延德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五十六 FB.103:96.57(12)
陷虜記 一卷 (宋)胡嬌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五十六 FB.103:96.57(13)
宋季忠義錄 十六卷附錄一卷補錄一卷 (清)萬斯同輯 景民國四明張氏約園刻《四明叢書》本 FB.103:96.57(14)
宋遣民錄 十五卷 (明)程敏政輯 景乾隆道光間長塘鮑氏刻本《知不足齋叢書》 FB.103:96.57(15)
墨客揮犀 十卷 (宋)彭乘撰 景文淵閻《四庫全書》本 FB.103:96.57(16)
續墨客揮犀 十卷 (宋)彭乘撰 景民國十七年(1928)東方學會排印《殷禮在斯堂叢書》本 FB.103:96.57(17)
清尊錄 一卷 (宋)廉宣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三十四 FB.103:96.57(18)
昨夢錄 一卷 (宋)康譽之撰 景民國九年(1920)上海涵芬樓據清晁氏本影印《學海類編》本 FB.103:96.57(19)
漫笑錄 一卷 (宋)徐[忄造]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三十四 FB.103:96.57(20)
軒渠錄 一卷 (宋)呂居仁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三十四 FB.103:96.57(21)
蒴堂野史 一卷 (宋)林子中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三十七 FB.103:96.57(22)
貴耳錄 一卷 (宋)張端義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三十八 FB.103:96.57(23)
[艸鞠]囈集 一卷 (宋)宋無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三十八 FB.103:96.57(24)
陶朱新錄 一卷 (宋)馬純撰 景民國十年(1921)上海博古齋據清張氏刊本影印《墨海金壺》本 FB.103:96.57(25)
南遊記舊 一卷 (宋)曾紆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五十 FB.103:96.57(26)
燕北雜記 一卷 (宋)武矽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五十 FB.103:96.57(27)
話腴 一卷 (宋)陳郁撰 景民國九年(1920)上海涵芬樓據清晁氏本影印《學海類編》本 FB.103:96.57(28)
愧郯錄 十五卷 (宋)嶽坷撰 景朝隆道光中長塘鮑氏刻《知不足齋叢書》本 FB.103:96.57(29)
南宋六陵遣事 一卷 附庚申君遣事 (清)萬斯同輯 景道光中吳江沈氏世楷堂刻《昭代叢書》本 FB.103:96.57(30)
諧史 一巷 (宋)沈仿撰 景民國九年(1920)上海涵芬樓據清晁氏本影印《學海類編》本 FB.103:96.57(31)
西使記 一卷 (元)劉郁撰 景民國二十年(1931)上海商務印書館據清張氏刊本影印《學津討原》本 FB.103:96.57(32)
天南行記 一卷 (元)徐明善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五十六 FB.103:96.57(33)
北巡私記 一卷 (元)劉佶撰 景民國三年(1914)羅氏東山僑舍《雲窗叢刻》影印咸豐九年(1859)莫友芝鈔本 FB.103:96.57(34)
拊掌錄 一卷 (元)元懷撰 景民國九年(1920)上海涵芬樓據清晁氏本影印《學海類編》本 FB.103:96.57(35)
東園友聞 一卷 (元)佚名撰 景民國九年(1920)上海涵芬樓據清晁氏本影印《學海類編》本 FB.103:96.57(36)
稗史集傳 一卷 (元)徐顯撰 景宣統三年(1911)上海國學扶輪社排印《顧氏明朝四十家小說》本 FB.103:96.57(37)
第七冊
皇明大政記 三十六卷 (明)朱國禎輯 景明崇楨刻《皇明史概》本 FB.103:96.58(1)
皇明大訓記 十六卷 (明)朱國禎輯 景明崇楨刻《皇明史概》本 FB.103:96.58(2)
第八冊
皇明大事記 五十卷(卷四十三、四十五、四十八原未刻) (明)朱國禎輯 景明崇禎刻《皇明史概》本 FB.103:96.59
第九冊
皇明開國臣傳 十三卷 (明)朱國禎輯 景明崇禎刻《皇明史概》本 FB.103:96.60(1)
皇明遜國臣傳 五卷首一卷 (明)朱國禎輯 景明崇禎刻《皇明史概》本 FB.103:96.60(2)
皇明通紀述遺 十二卷 (明)蔔世昌、屠衡撰 景明刻本 FB.103:96.60(3)
明朝小史 十八卷 (明)呂毖輯 景民國三十年(1941)上海影印《玄覽堂叢書》本 FB.103:96.60(4)
第十冊
皇明通紀集要 六十卷 (明)陳建撰、江旭奇增補 景明刻本 FB.103:96.61(1)
皇明續紀 三卷 (明)卜大有撰、蔔世昌校正 景明刻本 FB.103:96.61(2)
皇明政要 二十卷末一卷 (明)婁性撰 景正德二年(1507)慎獨齋刻本 FB.103:96.61(3)
第十一~十四冊
[合廾]山堂別集 一百卷 (明)王世貞撰 景萬曆庚寅(1590)金陵刻本 FB.103:96.62-63(1)
國史唯疑 十二卷 (明)黃景[日方]撰 景康熙二十年(1681)徐銑鈔本 FB.103:96.63(2)
皇明臣略纂聞 十二卷 (明)瞿汝說輯 景崇禎八年(1635)瞿式耜刻本 FB.103:96.63(3)
名山藏 一百九卷七 (明)何喬遠撰 景明崇禎刻本 FB.103:96.63(4)-65(1)
二申野錄 八卷 (清)孫之[馬錄]撰 景清刻本 FB.103:96.65(2)
皇明小史摘抄 二卷 附建文遣事一卷 (明)佚名撰 景清初鈔本 FB.103:96.65(3)
第十五冊
昭代武功編 十卷 (明)范景文撰 景明崇楨刻本 FB.103:96.66(1)
今言 四卷 (明)鄭曉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66(2)
皇明繩武編擬續大學衍義 三十四卷 (明)吳瑞登撰 景明萬曆刻本 FB.103:96.66(3)
壬午功臣爵賞錄 一卷 ; 壬午功賞別錄 一卷 (明)都穆撰 景明鈔《國朝典故》本 FB.103:96.66(4)
鴻猷錄 十六卷 (明)高岱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66(5)
第十六冊
明事斷略 一卷 佚名撰 景民國九年(1920)上海博古齋據清張氏刊本影印《借月山房匯鈔》本 FB.103:96.67(1)
統肇基錄 一卷 (明)夏原吉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五 FB.103:96.67(2)
皇朝本記 一卷 (明)佚名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67(3)
渤泥入貢記 一卷 (明)宋濂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一 FB.103:96.67(4)
滇南慟哭記 一卷 (明)王紳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一 FB.103:96.67(5)
雲南機務抄黃 一卷 (明)張允輯 景明嘉靖吳郡袁氏嘉趣堂刻《金聲玉振集》本 FB.103:96.67(6)
遇恩錄 一卷 (明)劉仲景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二 FB.103:96.67(7)
奉天靖難記 四卷 (明)佚名撰 景明鈔《國朝典故》本 FB.103:96.67(8)
建文朝野彙編 二十卷 (明)屠叔方輯 景明萬曆刻本 FB.103:96.67(9)
革朝志 十卷 (明)許相卿撰 景明刻本 FB.103:96.67(10)
建文書法擬前編 一卷正編二卷附編二卷 (明)朱鷺撰 景明萬曆刻本 FB.103:96.67(11)
安楚錄 十卷 (明)秦金撰 景明萬曆四年(1576)秦氏刻本 FB.103:96.67(12)
第十七冊
從亡隨筆 一卷 (明)錢士升撰 景明崇禎刻《遜國逸書》本 FB.103:96.68(1)
遜國記 一卷 (明)口口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七 FB.103:96.68(2)
拊膝錄 一卷 (明)劉琳撰; 錢士升訂 景明崇楨刻《遜國逸書》本 FB.103:96.68(3)
建文帝后紀 一卷 (清)邵遠平撰 景道光吳江沈氏世楷堂刻《昭代叢書》本 FB.103:96.68(4)
黃陳冤報錄 一卷 (明)佚名撰 景明崇禎刻《遜國逸書》本 FB.103:96.68(5)
擁絮迂談 一卷 (明)朱鷺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七 FB.103:96.68(6)
平蠻錄 一卷 (明)王軾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68(7)
朝鮮紀事 一卷 (明)倪謙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68(8)
秘錄 一卷 (明)李夢陽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五 FB.103:96.68(9)
制府雜錄 一卷 (明)楊一清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68(10)
兩朝憲章錄 二十卷 (明)吳瑞登撰 景清鈔本 FB.103:96.68(11)
世廟識餘錄 二十六卷 (明)徐學謨輯 景明徐兆稷活字本 FB.103:96.68(12)
嘉靖大政類編 二卷 (明)黃鳳翔撰 景明刻本 FB.103:96.68(13)
雲中事記 一卷 (明)蘇佑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綰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68(14)
雲中紀變 一卷 (明)孫允中撰 景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鈔《國朝典故》本 FB.103:96.68(15)
北虜紀略 一卷 (明)汪道昆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 FB.103:96.68(16)
交黎剿平事略 四卷 (明)歐陽必進撰、方民悅輯 景民國三十年(1941)《玄覽堂叢書》影印明嘉靖刻本 FB.103:96.68(17)
西征記 一卷 (明)宗臣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 FB.103:96.68(18)
倭患考原 一卷 ; 恤援朝鮮倭患考 一卷 (明)黃俁卿撰 景清初鈔本 FB.103:96.68(19)
遼邸記聞 一卷 (明)錢希言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八 FB.103:96.68(20)
西南紀事 六卷 (明)郭應聘撰 景明刻本 FB.103:96.68(21)
江陵紀事 一卷 (明)口口撰 景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影印《筆記小說大觀》本 FB.103:96.68(22)
甲乙剩言 (明)胡應麟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六 FB.103:96.68(23)
召對錄 一卷 (明)申時行撰 景民國十一年(1922)上海文明書局石印《寶顏堂秘笈》本 FB.103:96.68(24)
挺擊始末 一卷 (明)陸夢龍撰 景清鈔《明季野史彙編》本 FB.103:96.68(25)
閑思往事 不分卷 (明)曹咣撰 景明刻本 FB.103:96.68(26)
第十八冊
皇明肅皇外史 四十六卷 (明)範守己撰 景清鈔本 FB.103:96.69(1)
皇明馭倭錄 九卷 附略二卷寄語略一卷 (明)王士騏輯 景明萬曆刻本 FB.103:96.69(2)
安南來威圖冊 三卷輯略三卷 (明)馮時煬、梁天錫、江美中輯撰 景明隆慶刻本 FB.103:96.69(3)
平蠻全錄 十五卷 (明)曾省吾撰 景明萬曆九年(1580)張一餛刻本 FB.103:96.69(4)
嘉靖倭亂備抄 不分卷 (明)佚名撰 景清初鈔本 FB.103:96.69(5)
第十九冊
平播全書 十五卷 (明)李化龍撰 景光緒五年(1879)刻《畿輔叢書》本 FB.103:96.70(1)
定陵注略 十卷 (明)文秉撰 景鈔本 FB.103:96.70(2)
粵劍編 四卷 (明)王臨亨撰 景民國三十六年(1947)國立中央圖書影印《玄覽堂叢書續集》本 FB.103:96.70(3)
泰昌朝日錄 一卷 (明)楊惟休撰 景明刻本 FB.103:96.70(4)
泰昌朝記事 一卷 (明)李遜之撰 景清鈔本 FB.103:96.70(5)
第二十冊
萬曆三十一年癸卯楚事妖書始末 不分卷 (明)佚名輯 景明刻本 FB.103:96.71(1)
三朝要典 三十四卷 (明)顧秉謙撰 景明崇楨刻本 FB.103:96.71(2)
蘧編 二十卷 (明)葉向高撰 景明刻本 FB.103:96.71(3)
虐政集 一卷邪氛集一卷倒戈集一卷 (明)佚名撰 景清初鈔本 FB.103:96.71(4)
酌中志餘 二卷 (明)□□輯 景光緒六年至七年(1880-81)湖北崇文書局刻《正覺樓叢刻》 FB.103:96.71(5)
欽定逆案 一卷 (明)韓[火廣]等撰 景清鈔《明季野史彙編》本 FB.103:96.71(6)
第二十一冊
聖朝新政要略 十卷訪單一卷附錄一卷 題外史氏輯 景鈔本 FB.103:96.72(1)
督師紀略 十三卷 (明)茅元儀撰 景明刻本 FB.103:96.72(2)
蜀事紀略 一卷 (明)朱燮元撰 景明天啟刻本 FB.103:96.72(3)
甲乙記政錄 一卷 (明)徐肇基撰 景明崇禎刻本 FB.103:96.72(4)
續丙記政錄 一卷 (明)徐肇基撰 景明崇禎刻本 FB.103:96.72(5)
續丁記政錄 一卷 (明》徐肇基撰 景明崇禎刻本 FB.103:96.72(6)
新政 一卷 (明)徐肇基撰 景明崇禎刻本 FB.103:96.72(7)
袁督師事蹟 一卷 佚名輯 景民國二十四至二十六年(1935-37)上海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本 FB.103:96.72(8)
東莞袁督師遣事 一卷 (清)張江裁纂 景民國二十八年(1939)燕歸來[竹移]排印《燕都風士叢書》本 FB.103:96.72(9)
烈皇小識 六卷 (明)文秉撰 景舊鈔本 FB.103:96.72(10)
東江始末 一卷 (明)柏起宗撰 景民國九年(1920)上海博古齋據清張氏刊本影印《借月山房匯鈔》本 FB.103:96.72(11)
流寇長編 二十卷 (清)戴笠撰 景舊鈔本 FB.103:96.72(12)
第二十二冊
頌天臚筆 二十四卷 (明)金日升輯 景明崇禎刻本 FB.103:96.73(1)
燕都日記 一卷 (明)馮夢龍撰; (清)莫厘山人增補 景光緒四年(1878)排印《電報館叢書 : 紀載彙編》本 FB.103:96.73(2)
柳如是事輯 一卷 雪苑懷圃居士錄 景民國文字同盟社排印本 FB.103:96.73(3)
虞淵沉 不分卷 (清)吳偉業撰 景清鈔本 FB.103:96.73(4)
鄭華亭考選處分始末 不分卷 (明)佚名輯 景清鈔本 FB.103:96.73(5)
朝野公言 不分卷 (明)佚名輯 景明崇禎刻本 FB.103:96.73(6)
守鄖紀略 一卷附大樑守城記一卷 (明)高鬥樞撰 景民國六年(1917)商務印書館排印《痛史》本 FB.103:96.73(7)
明季甲乙兩年匯略 三卷 (清)許重熙撰 景清初刻本 FB.103:96.73(8)
南都死難紀略 一卷 (清)顧苓撰 景民國十七年(1928)東方學會排印《殷禮在斯堂叢書》本 FB.103:96.73(9)
談往 三卷 題花村看行侍者撰 景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影印《筆記小說大觀》本 FB.103:96.73(10)
蜀破鏡 五卷 (清)孫鎮撰 景民國十八年(1929)刻《壁經堂叢書》本 FB.103:96.73(11)
第二十三冊
南渡錄 五卷 (清)李清撰 景清紗本 FB.103:96.74(1)
遜國正氣紀 八卷 (明)曹參芳撰 景明末刻本 FB.103:96.74(2)
三峰傳稿 一卷 (清)萬應隆撰 景道光十二年(1886)涇縣趙氏古墨齋刻《涇川叢書》本 FB.103:96.74(3)
崇禎朝記事 四卷 (清)李遜之撰 景光緒中武進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 FB.103:96.74(4)
明遺民錄 四十八卷 民史氏撰 景民國元年(1912)排印本 FB.103:96.74(5)
勝朝粵東遺民錄 四卷附錄一卷 (清)真逸輯 景四川大學圖書館藏單刻本 FB.103:96.74(6)
南天痕 二十六卷 (清)淩雪撰 景宣統三年(1911)石印本 FB.103:96.74(7)
第二十四冊
小腆紀傳 六十五卷 (清)徐燕撰 景光緒丁亥(1887)刻本 FB.103:96.75(1)
小腆紀傳補遣 五卷 (清)徐燕撰 景光緒丁亥(1887)刻本 FB.103:96.75(2)
小腆紀年附考 二十卷一 (清)徐蕭撰 景光緒四年(1878)刻本 FB.103:96.75(3)
第二十五冊
續明紀事本末 十八卷 (清)倪在田撰 景光緒二十九年(1903)刻本 FB.103:96.76(1)
勝朝彤史拾遺記 六卷 (清)毛奇齡撰 景清康熙刻《毛西河先生全集》本 FB.103:96.76(2)
海上見聞錄定本 二卷 (清)阮曼錫撰 景清鈔本 FB.103:96.76(3)
閩海紀略 二卷 (清)佚名撰 景清鈔本 FB.103:96.76(4)
嶺海焚餘 三卷 (明)金堡撰 景民國二至五年(1913-16)烏程張氏刻《疽園叢書》本 FB.103:96.76(5)
從征實錄 一卷 (明)楊英撰 景民國二十年(193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影印本 FB.103:96.76(6)
魯之春秋 二十四卷 (清)李聿求撰 景清咸豐刻本 FB.103:96.76(7)
三藩紀事本末 四卷 (清)楊陸榮撰 景民國九年(1920)上海博古齋據清張氏刊本影印《借月山房匯鈔》本 FB.103:96.76(8)
靖海志 四卷 (清)彭孫貽撰 景清鈔本 FB.103:96.76(9)
臺灣鄭氏始末 六卷 (清)沈雲、沈[土(上)土土]撰 景民國八年(1919)嘉業堂刻《吳興叢書》本 FB.103:96.76(10)
靖海紀事 二卷 (清)施琅撰 景清康熙刻本 FB.103:96.76(11)
第二十六冊
勝朝殉揚錄 三卷 (清)劉寶楠撰 景同治十年(1871)淮南書局刻本 FB.103:96.77(1)
續編綏寇紀略 五卷 (清)葉夢珠輯 景申報館鉛印本 FB.103:96.77(2)
夷俗記 二卷 (明)蕭大宇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一 FB.103:96.77(3)
鳳凰台紀事 一卷 (明)馬生龍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一 FB.103:96.77(4)
立齋閑錄 四卷 (明)宋端儀撰 景遼寧省圖書綰藏明鈔《國朝典故》本 FB.103:96.77(5)
雲蕉館紀談 一卷 (明)孔邇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二十 FB.103:96.77(6)
願豐堂漫書 一卷 (明)陸深撰 景民國十一年(1922)上海文明書局石印《寶顏堂秘笈》本 FB.103:96.77(7)
觚不觚錄 一卷 (明)王世貞撰 景民國二十年(1931)上海文明書局石印《寶顏堂秘笈》本 FB.103:96.77(8)
皇朝盛事 一卷 (明)王世貞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八說郛續》卷十三 FB.103:96.77(9)
鳳洲雜編 六卷 (明)王世貞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賠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77(10)
守溪長語 一卷 (明)王鏊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人、獻匯言》本 FB.103:96.77(11)
古[彳襄]雜錄 一卷 (明)李賢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歷代小史》本 FB.103:96.77(12)
兩湖麈談錄 一卷 (明)許浩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賠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歷代小史》本 FB.103:96.77(13)
莘野纂聞 一卷 (明)伍餘福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績》卷十三 FB.103:96.77(14)
駒陰冗記 一卷 (明)闌莊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績》卷十三 FB.103:96.77(15)
客座新聞 一卷 (明)沈周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三 FB.103:96.77(16)
南翁夢錄 一卷 (明)黎澄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77(17)
公餘日錄 一卷 (明)湯沐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績》卷十四 FB.103:96.77(18)
聞雁齋筆談 一卷 (明)張大複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四 FB.103:96.77(19)
三餘贅筆 一卷 (明)都印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四 FB.103:96.77(20)
懸笥瑣探 一卷 (明)劉昌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四 FB.103:96.77(21)
鄭桐庵筆記 一卷 (明)鄭敷教撰 景民國排印《乙亥叢編》本 FB.103:96.77(22)
蘇談 一卷 (明)楊循吉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77(23)
病逸漫記 一卷 (明)陸[金弋]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77(24)
吳中故語 一卷 (明)楊循吉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四 FB.103:96.77(25)
庚巳編 十卷 (明)陸粲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77(26)
說聽 二卷 (明)陸粲撰 景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影印《筆記小說大觀》本 FB.103:96.77(27)
續巳編 一卷 (明)郎瑛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四 FB.103:96.77(28)
長安客話 一卷 (明)蔣一葵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四 FB.103:96.77(29)
快雪堂漫錄 一卷 (明)馮夢楨撰 景民國元年(1912)冰雪山房據清陸氏刊本石印《奇晉齋叢書》本 FB.103:96.77(30)
雲夢藥溪談 一卷 (明)文翔鳳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四 FB.103:96.77(31)
中洲野錄 一卷 (明)程文憲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四 FB.103:96.77(32)
鬱岡齋筆麈 一卷 (明)王肯堂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四 FB.103:96.77(33)
識小編 一卷 (明)周賓所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五 FB.103:96.77(34)
西樵野記 一卷 (明)侯甸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六 FB.103:96.77(35)
雙溪雜記 一卷 (明)王瓊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今獻匯言》本 FB.103:96.77(36)
二酉委譚摘錄 一卷 (明)王世懋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77(37)
百可漫志 一卷 (明)陳鼐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縮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77(38)
耳新 十卷(存八卷) (明)鄭仲夔撰 景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影印《筆記小說大觀》本 FB.103:96.77(39)
吳乘竊筆 一卷 (明)許元溥撰 景民國排印《乙亥叢編》本 FB.103:96.77(40)
荷插叢談 四卷 (清)林時對撰 景臺灣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FB.103:96.77(41)
熙朝紀政 六卷 (清)王慶雲撰 景光緒二十七年(1901)上海天章書局石印本 FB.103:96.77(42)
嘯海成都筆記 二卷續編二卷 (民國)汪海如撰 景民國二十六年(1937)排印本 FB.103:96.77(43)
第二十七冊
國朝掌故輯要 二十四卷 (清)林熙春輯 景光緒二十八年(1902)刻本 FB.103:96.78(1)
皇朝瑣屑錄 四十四卷 (清)鐘琦撰 景光緒二十三年(1897)刻本 FB.103:96.78(2)
金壇獄案 一卷 (清)計六奇撰 景光緒四年(1878)排印《申報綰叢書 : 紀載彙編》本 FB.103:96.78(3)
過墟志 一卷 (清)墅西逸叟撰 景光緒四年(1878)排印《申報綰叢書 : 紀載彙編》本 FB.103:96.78(4)
戴重事錄 一卷 (清)章學誠撰 景光緒四年(1878)排印《申報綰叢書 : 紀載彙編》本 FB.103:96.78(5)
東塘日紮 一卷 (清)朱子素撰 景光緒四年(1878)排印《申報綰叢書 : 紀載彙編》本 FB.103:96.78(6)
五藩[木壽]乘 二卷 (清)巫峽逸人撰 景民國杭縣徐氏排印《天蘇閣叢刊》本 FB.103:96.78(7)
安南使事紀要 四卷 (清)李仙根撰 景清鈔本 FB.103:96.78(8)
盾墨 四卷 (清)湯彝撰 景道光刻本 FB.103:96.78(9)
平定羅刹方略 四卷 (清)佚名撰 景光緒刻《功順堂叢書》本 FB.103:96.78(10)
乾隆英使覲見記 二卷 (英)馬戛爾尼(Macartney)撰; 劉複譯 景民國十七年(1928)中華書局排印本 FB.103:96.78(11)
第二十八冊
防浦紀略 五卷附錄一卷 (清)周士拔撰 景鈔本 FB.103:96.79(1)
嘉慶東巡紀事 三卷 (清)口口撰 景民國排印《孫海叢書》本第八集 FB.103:96.79(2)
夷氛聞記 五卷 (清)梁廷楠撰 景清刻本 FB.103:96.79(3)
夷艘入寇記 二卷 (清)佚名撰 景清鈔本 FB.103:96.79(4)
撫夷日記 不分卷 (清》張喜撰 景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排印《筆記小說大觀》本 FB.103:96.79(5)
防海紀略 二卷 (清)王之春撰 景光緒六年(1880)上洋文藝齋刻本 FB.103:96.79(6)
記馮中丞事 一卷 葉昌熾撰 景抄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79(7)
清代野記 二卷 坐觀老人編 景民國上海進步書局排印《稗史叢書》本 FB.103:96.79(8)
太平天國史事日誌 二卷 佚名撰 景油印本 FB.103:96.79(9)
粵匪紀略 不分卷 (清)蕭盛遠撰 景清鈔本 FB.103:96.79(10)
豫軍紀略 十二卷 (清)尹耕雲纂 景清刻本 FB.103:96.79(11)
第二十九冊
中興名臣事略 八卷 (清)朱孔彰撰 景光緒二十七年(1901)上海書局石印本 FB.103:96.80(1)
驢背集 四卷 胡思敬撰 景鈔本 FB.103:96.80(2)
庚申北略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0(3)
李揚材事略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0(4)
常勝軍案略 一卷 (清)謝元壽輯 景鈔本 FB.103:96.80(5)
記咸豐三年上海縣城被擾事實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141 FB.103:96.80(6)
湖北兵事述略 一卷 (清)莊受祺撰 景同治十三年(1874)刻《楓南山館遣集》卷五本 FB.103:96.80(7)
貞豐裡庚甲見聞錄 二卷 (清)陶煦撰 景鈔本 FB.103:96.80(8)
張忠湣公行略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0(9)
諸暨包村殉難筆記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0(10)
清提督黃公嘯山事略 一卷 (清)黃潤泉撰 景清末石印本 FB.103:96.80(11)
江蘇減賦記 不分卷 (清)馮桂芬撰 景光緒二年(1876)校[分阝]廬刻《顯志堂稿》本(卷四) FB.103:96.80(12)
上海守城記 不分卷 (清)馮桂芬撰 景光緒二年(1876)校[分阝]廬刻《顯志堂稿》本(卷四) FB.103:96.80(13)
滬城會防記 不分卷 (清)馮桂芬撰 景光緒二年(1876)校[分阝]廬刻《顯志堂稿》本(卷四) FB.103:96.80(14)
續郡志記兵 不分卷 (清)馮桂芬撰 景光緒二年(1876)校[分阝]廬刻《顯志堂稿》本(卷四) FB.103:96.80(15)
耒陽紀聞 不分卷 (清)馮桂芬撰 景光緒二年(1876)校[分阝]廬刻《顯志堂稿》本(卷四) FB.103:96.80(16)
皖水迎師記 不分卷 (清)馮桂芬撰 景光緒二年(1876)校[分阝]廬刻《顯志堂稿》本(卷四) FB.103:96.80(17)
上海紀事 不分卷 (清)馮桂芬撰 景光緒二年(1876)校[分阝]廬刻《顯志堂稿》本(卷四) FB.103:96.80(18)
記奇女畢韜文事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0(19)
玉池老人自敘 一卷首一卷 (清)郭嵩燾撰 景光緒十九年(1893)養知書屋刻本 FB.103:96.80(20)
淄川靖逆記 一卷 (清)張錫綸撰 景清同治鈔本 FB.103:96.80(21)
三朝聞見錄 一卷 朱孔彰、朱師轍撰 景民國二十七年(1938)成都華西協合大學排印《關隱廬叢稿》(卷五)本 FB.103:96.80(22)
吳柳堂侍禦師事略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0(23)
華洋戰書初編 不分卷 (清)留心時事人輯 景光緒十年(1877)三益齋刻本 FB.103:96.80(24)
東行初錄 一卷 (清)馬建忠撰 景民國三十五年(1946)神州國光社排印本 FB.103:96.80(25)
東行續錄 一卷 (清)馬建忠撰 景民國三十五年(1946)神州國光社排印本 FB.103:96.80(26)
東行三錄 一卷 (清)馬建忠撰 景民國三十五年(1946)神州國光社排印本 FB.103:96.80(27)
台陽瑣記 一卷附台南北紀程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0(28)
中日議和紀略 不分卷 (清)佚名輯 景光緒石印本 FB.103:96.80(29)
戡定渦陽土匪紀略 一卷附紀肅清劉匪疙瘩本末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0(30)
戊戌政變記 九卷 梁啟超撰 景民國排印本 FB.103:96.80(31)
海龍戰守事蹟 六卷 (清)淩阿輯 景宣統二年(1910)奉天惠工有限公司排印本 FB.103:96.80(32)
庚子傳信錄 不分卷 (日)李秉信撰 景排印本 FB.103:96.80(33)
榆關紀事 不分卷 鄒渭三撰 景排印本 FB.103:96.80(34)
燕晉弭兵記 不分卷 陳守謙撰 景排印本 FB.103:96.80(35)
庚子使館被圍記 六十一章 (英)撲笛南姆威爾(Putnam Weale)撰; 陳冷汰、陳詒先譯 景排印本 FB.103:96.80(36)
慈禧外紀 二十八章 (英)濮蘭德(Bland)、白克好司(Backhouse)著; 陳冷汰、陳論先譯 景排印本 FB.103:96.80(37)
第三十冊
庚子海外紀事 四卷 呂海寰撰 景光緒二十七年(1901)刻本 FB.103:96.81(1)
庚辛提牢筆記 一卷 (清)白曾煒撰 景清刻本 FB.103:96.81(2)
庚辛之際月表 不分卷 王鏡航編 景排印本 FB.103:96.81(3)
記中國自明代以來與西洋交涉大略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1(4)
述豪傑事蹟應泰西駱任庭問世故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1(5)
閩遊略記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1(6)
掘塔記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1(7)
漕運昔聞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1(8)
蜀中先烈備征錄 五卷 附編文錄詩錄一卷 - 景民國十二年(1923)新記啟渝公司排印本 FB.103:96.81(9)
蘄春紀略 不分卷 (清)羅緗撰 景光緒二十五年(1899)成都呂德生刻本 FB.103:96.81(10)
蜀辛 二卷 秦楠撰 景民國排印本 FB.103:96.81(11)
辛亥殉難記 六卷附一卷 吳自修撰 景民國十二年(1923)重印本 FB.103:96.81(12)
辛亥革命北方實錄 不分卷 胡鄂公撰 景排印本 FB.103:96.81(13)
辛壬春秋 四十八卷 (民國)尚秉和纂輯 景民國辛壬(1924)歷史編輯社刻本 FB.103:96.81(14)
護國川軍戰記 不分卷 劉存厚撰 景民國排印本 FB.103:96.81(15)
附錄一《中國野史集成續編》書目筆劃索引
附錄二《中國野史集成續編》書目四角號碼索引
《經略複國要編》(七、卷一)
初奉經略請敕疏
一為遵旨,責部臣經略倭患事,准本部諮。該本部題奉聖旨,“宋應昌便著前往薊、保、遼、東等處,經略備倭事宜,就寫敕與他,欽此!欽遵!”備諮到臣,臣本書生,未閑軍旅,蒙皇上特遣經略,臣遽(音巨,倉卒)承之,曷(音何,怎不)任悚惕!
臣切計之,倭奴不道,奄(忽然)有朝鮮,詭計狂謀,專圖內犯。遼左畿輔,外藩與之比鄰,山海關、天津等處,畿輔水陸門戶,俱系要地。向屬薊遼督撫,諸臣經理,今命臣整飭。
仰見陛下急心腹之隱憂,為早圖之至計,科臣題謂“且緩朝鮮救援”者,非舍朝鮮以資敵國也,深為畿輔重地計也!如綢繆已預,根本無虞,則振揚天威,遠除兇惡。但彰字小之仁,以存中國之體,先後次第,理固當然。臣雖駑鈍,受茲簡(選拔)命,敢辭捐(官職)糜(粥)顧?
今天下承平日久,軍務廢弛,人心習於治安,玩愒(同憩,荒廢)已極,不大破拘攣(蜷縮)之見,則國事終無可濟之理!除臣領敕即往遼、薊,如天津、寶坻、山海關、鴨綠江等處關隘海口,相度地勢,設立將兵,分派信地,嚴加防禦外,今再瀆(懇請)皇上賜臣嚴敕一道,俾臣得以專任其事。文武諸臣之中,毋得輕易阻撓牽制。至於將校逗留觀望有不用命者,參將而下,聽臣即得斬首於軍中,以肅號令。
庶事權既重,功有責成。惟是倭奴狡悍,若非士馬精強,兵器堅利,未易與敵。據臣平日講一字陣法,用兵一萬,當造車三百六十輛,火炮七萬二千個,弩弓二萬七千張,氈牌各二千面,弩箭百萬枝,火藥、鉛子難以數計,並臣前任山東題造轟雷、地雷、石子等炮,又神毬、九龍、火槍、火箭等件,與軍中一應所費,似不可已。伏乞敕下兵部議該給與錢糧幾何,容臣製造完備,用一字陣法,練兵一萬,薊鎮有急則援,薊鎮、遼左有急則援。
遼左,機會可投,則為朝鮮恢復進取之計。然臣於錢谷毫不干預,乞於部中選委廉正司官一員,隨臣軍中收貯。如軍中所帶技藝人員並一切事務有應動支者,俱給印信、文移、牌票行司官處附冊登記。其打造炮、弩、車輛、牌、箭等件,臣亦不用標下人員,俱行各撫院該道,即支前項銀兩置辦,赴司交領。事完之日,如有羨餘,壹壹繳還,其用過數目,臣與司官各造冊籍奏報。
至於軍務至煩,事機甚密,及一應戰守機宜、奏章、文移,非臣一人精神意見所能兼理。合用司屬官二員,查有職方司主事袁黃、武庫司主事劉黃裳文武具備,謀略優長,乞命二臣隨臣贊畫,並行本部,將合用火牌勘合,照例查給施行。
辭經略疏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二日)
一為禦倭事急,謬簡宜更,懇乞天恩速從台議,以禆安攘事。邇來倭報孔殷(眾多,急迫),伏蒙皇上從廷臣議,推蒙臣經略防倭,隨該禦史郭實論不可者七事。奉聖旨,倭奴謀犯,督撫各守防虜,地方戰備一無所恃,且沿海數百里不相聯屬,一旦有警,深為可虞,特遣經略專任責成。郭實如何又來阻撓?這事體重大,難信一人之言,他日利害,要人擔當,還著九卿科道官會議來說,欽此。
複(聖旨回復):“該臣於本月初七日上疏,求解經略。奉聖旨,宋應昌忠實任事,豈可因人言自阻經略事宜?著待會議行該部知道。欽此,欽遵!”
臣惟一介鄙儒,荷蒙皇上責成如此,固宜捐糜報效,不敢再辭!臣伏思之,昔周宣之伐玁狁(xiǎn yǔn古族名),以尹吉甫之克壯厥猷也。今臣謀疏識淺,無吉甫之猷,膺(受)吉甫之寄(托),而欲其奏膚功,匡王國能耶?否耶?
臣聞之《兵法》曰“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今臣未拜朝命,知臣者目臣為不知兵,則三軍之士惑而不受。今夾臣(侍奉王室的臣)又聞之《兵法》曰“疑志者不可以應敵”,臣今內慚無實,外慮人言,不一心矣!以不一心之將統不受令之師,未有能濟者,目今倭奴竊發,仰聖主優,渙發溫綸(詔書),專隆閫寄,不過謂臣能寄海防事爾!
今臣必不能濟,而必欲責臣行之,大非皇上推轂攘夷、保安邊境之盛心也!臣以無我之心,從虛內照,經略責任在臣,實不能堪台臣之論,原非謬也。
且臣自受命以來,百幾料理,兵難遙制,薊、遼、保定以至山東,不下千餘裡,彼此報警,卒難驅策,此形勢之不便也。總督、轄撫、巡撫、巡轄、司道、司道將領以及百執事血脈流通,今也驟加經略,宛若贅(累贅)疣,此事體之不便也。
四鎮兵馬,惟薊、遼為盛,使經略分之禦倭,則禦虜之兵弱,聽其禦虜,則無以禦倭,此柄權之不便也。
使經略別乞錢糧,選募將士,安能一時雲集?即集矣,新募之兵素非練習,一旦驅之臨陣,與慣戰強倭相角,其不格明矣,此兵力之不便也。
大都事權一則專,二則分,一則合二則,攜析之為二,是督撫擄其實而撓其權,經略假其權而亡其實。臣以為設經略不若重督撫之為愈,況今敵將壓境,勢若累卵,臣不為蚤言,皇上不為速斷,在督撫則曰“已遣經略”矣,在臣則曰“已辭經略”矣!互相推諉,倭奴內犯之計日促,中國逗留之患日深,萬一疏虞,咎將誰任?是臣報國微忠,反成誤國大害,是以旦夕兢惶不得,再伸哀懇乞于君父之前也!伏乞皇上思邊計,下憫臣愚,敕下廷臣一併會議防禦,不失無任悚及待命之至。
論救郭禦史疏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四日)
一為懇乞天恩,宥言官以廣言路事。九月十三日,臣應昌自揣凡庸,再疏求解經略。
奉聖旨,“宋應昌已奉命經略,只為郭實一言,遂畏避不肯前去,沿海邊務責成何人?浮言反重於朝命,國紀何在?倭報已緊,宋應昌可即擇日行,九卿科道官依違(依順)觀望,今亦不必會議。郭實懷私妄奏,阻撓國事,著降極邊雜職用。再有瀆擾的一併究治,欽此!”
臣一睹廷威,曷任震懾,擬於本月二十六日辭朝領敕,即日起程,徑赴遼陽。先為經理,仍一面移文順天、保定巡撫,天津、寶坻一帶防海事宜,督率該管衙門各照信地,預先查議整辦,聽臣曆閱,不許遲延。臣惟隨事納忠,言官之責,因言自反,臣愚之分,臣前陳乞,乃所以安臣之分也。不期反觸天威,禍延郭實,是臣一疏,上累聖主從諫之明,下阻天下直言之氣,臣功未寸立,而罪更山崇矣!
且方欲仰報皇上安攘至意,收集群策,日夜孳孳(同孜孜,勤勉),猶恐人之不我語也。乃今皇上不深責臣畏避之罪,而重謫言官,臣恐海內聞風,以言為戒,即有忠謀石畫堪佐經略者,亦將望九重而結舌矣!臣深以為不便,伏望皇上俯查臣忠,稍紓霆怒,將禦史郭實准復原職,俾其益殫忠猷,庶言路洞開,天下之挾奇策為陛下籌倭虜者踵至矣!臣愚幸甚!天下幸甚!
檄薊州、密雲、天津、永平四道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六日)
一為遵旨,專責部臣經略倭患事,照得沿海州縣地方俱有通倭海口,其調度防禦吃緊,全在正官。若非甄別,倘有不堪緩急,何賴牌行各道?即查所屬州縣掌印、署印官,某才識老練,堪以防禦,某才力綿薄,應該改委,作速查明,分別賢否,據實呈詳本部並督撫衙門,以憑會議處分施行。
移本部諮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六日)
一為經略邊海軍務事,照得本部奉命經略沿海各邊防倭事務,除兵馬錢糧、戰守機宜等事,候關領敕書關防,赴各該地方相機行事外,合諮本部,煩請紮委職方司主事袁黃即便親詣天津、寶坻、山海關等處地方,武庫司主事劉黃裳即便親詣遼東海口並鴨綠江等處地方,各會同地方該道官及新設備倭海防道,親歷沿邊一帶緊要海口倭船可以入犯去處,相度地裡若干。
每三裡築墩一座,上設房屋數間可容二十人者,即撥該州縣弓兵、民壯各十名輪班了守。
又每一裡設轟雷炮二座,每炮一座,撥防口民兵一隊守之。內選伶利有膽略者六人,加倍給與行糧,以二人遠哨、二人司火、二人拽線。其搬取磚石壘砌,余兵並力為之。倘能用心安放火炮如法,得取首級百顆,便將五十顆給賞,放炮六人均分,餘五十顆眾兵分用。
仍相度地勢高下,高則炮宜平,低則炮宜高,務對賊船擊打,不使落空。點放藥信,尤宜察其遠近,審時度勢,遲疾不令虛發可也。
守炮民兵六人,遇晚同在兵房內宿,餘兵俱各照舊在海口鄰近村鎮店中安歇。
其應用火藥各項物料,並匠役工食及築墩軍夫,應支鹽、菜、墩上起蓋、兵房木植之類,俱聽本官會同該道於堪動錢糧支用。如果不敷(夠),不妨呈請設處,仍呈督撫衙門知會。事完,將用過錢糧數目、築過墩台、安設火炮各若干座通行造冊繪圖呈報,以憑巡閱查考施行。
檄薊鎮海防等五道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七日)
一為經略邊海要務事,照今倭情叵測,備禦宜周。先該本部行文召募沙船,誠恐途遠,難以率到。看得沿海居民以魚鹽為業,慣習波濤,魚舟輕捷,足堪哨探,牌行各道,即查沿海販鹽捕魚土著居民,召募有無情願、漁舟能否拘集、堪否禦敵。果肯應募,工食應給若干,船價應給若干。應委何官管理訓練,與生理有無相妨。或用器械,聽候給發。作速查議明白,具由詳奪施行。
移本部諮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七日)
一為遵旨,責部臣經略倭患事,准本部諮,該本部題。內稱“本部經略合用錢糧,請發馬價銀二十萬兩,聽本部分發各兵備道,收貯聽用。完日,造冊奏繳”等,因節奉聖旨“銀兩准給發,欽此”。
備諮到部,所據前項銀兩,已經移諮本部,紮行太僕寺給撥五千兩,于中軍官楊元收貯,隨軍應用。訖,其餘一十九萬五千兩,合發天津道三萬五千兩,密雲道四萬兩,永平、薊州、寧前、東寧道各三萬兩,分發前去收貯,聽候本部應用。合諮本部,煩為紮行太僕寺,照依本部分派各道銀兩數目,亟為動發,候用施行!
檄天津、永平、遼東等六道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七日)
一為經略邊海要務事,照今倭警叵測,防備宜周!本部制有一字車、火炮、弩、牌等項,俱為破虜長技,合應預行製造,以備緩急。牌行各道,即督各匠製造:
車六十輛
押陣大炮一千六百七十個
一字小炮一萬個
小信炮三百三十個
弩弓一萬二千張
氈牌、竹牌各三百三十三面
弩箭六十萬枝
仍多備火藥、鉛子,酌量估計。
工料匠作,各項錢糧,議該若干,呈請本部于馬價銀內支給該道。
仍限文至三日內,先解精巧木匠、火藥匠、生熟鐵匠各二名赴部,聽候面諭式樣,傳令各匠如法制造就。將委官、各役姓名鑿於本器之上,候本部取用稽覈(通核,檢驗)。造完之日,將動支過錢糧並各項器械數目造冊送部,以憑查考。
計開(逐項開列):
●字車(類獨輪車)
所用木料,榆、柳、椿、槐木俱可。
車輪盤一個,用大木板一片,長闊各二寸五分,厚三寸,取圓,周圍用鐵葉包裹錮釘。中鑿一孔,用生鐵鑄就。
通圈一個,其圈與木板一般厚,圈外鑄四齒嵌入車軸。
兩頭用鐵梢二根,管閘車腳。
熟鐵軸一根,長一尺,粗如核桃。
大旗槍四根。
鐵環十個。
●各炮火藥
多備焰硝。
其灰,用芝麻楷或茄楷或檾(音請)麻楷,隨地所有擇一樣用。
其焰硝,用提(器具)過(沖刷)其各藥品研為細末,須各樣另自收貯,或甕或盆或布袋盛,記號明白,以便稽查。用時該司道委官驗明,然後總合一處聽用。
移薊遼總督並山東、順天、保定、遼東四撫院諮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七日)
一為“詳議經略倭患事宜,以便遵守行事,准兵部諮云云”等,因准此為照,本部即日先臨天津經畫料理。而山東青、登、萊沿海一帶營鎮兵馬合先設備,合諮前去照來文備奉:
欽依內事理,煩行各道會同總兵官,即查自某處起至某處止,系隸某鎮道管轄?分佈某營?南北陸兵若干(多少)?作何挑選、操練、防守?
應建敵臺幾座?應設烽墩幾處?內用台兵烽軍若干?作何守瞭、傳烽?要害處所安置大小火炮若干?車輛若干?
近岸空地挑掘坑塹險害,如鐵蒺藜、釘排之類各若干?近洋擺列水寨應用戰哨船隻若干?共用水兵若干?
軍火器械若干?
水陸官兵數有不敷(不夠),作何增募?
各道行月糧料作何儲蓄以便接濟?使士飽馬肥而無匱乏,據險設害而無滲漏。
逐一分撥調度,計議停妥,先行畫圖,貼說希由,諮送本部,以憑酌議奏進查閱。
一切費用不敷,希會題請給發。
至於臨、德二州,倉庾(穀倉)財賦之地,尤倭所垂涎者!然界雖屬於山東,壤實切於畿輔,仍聽貴院調度防禦。
如倭犯薊、保等處,遼東水陸官兵不待調遣,隨賊所在,飛馳應援。各該鎮道,自有地方專責,各為保守,俱以一倭不入為功。
沿海司道有司,大小將領有不相宜者,令行題請更易以定。
今久任如無警報,責令嚴加防守,仍不時差人偵探。果有入犯情形,督率相(機)戰守施行,先具行過緣由諮報查考。
檄天津、永平、山東、遼東各兵巡分守等十二道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八日)
一為遵旨,專責部臣經略倭患事,照得本部奉命經略,已經行令各道查理兵食戰守等項。去後,但今倭報孔棘,計慮宜周,若不先事預防,必致臨時有誤!
合行申飭劄行各道,即將後開條款並先次所行查理兵馬、錢糧、器械、險易等項事務,逐項照款酌議停妥呈請。
分佈(分別佈置)中間(期間),或宜於先不宜於今,或利於彼不利於此,毋泥成規,勿拘舊案,明白登答,以憑裁酌舉行。
該道當以海防為目今重務,悉心料理,以贊經略。照依每款,限期呈報!如耽延漫不經理,致誤事機,則本部奉有專敕,必不假借。如遲十日之外,先提該吏究治,一月之外,定行參奏。
計開:
●查該道所屬沿海地方,地界延袤計若干裡?中間大海口幾處?小海口幾處?各容泊倭船若干隻?其大小海口有無設兵防守?某處系緊要地方,應增置或船若干?或兵若干?應設何官管守?
其沿海處所,要(重要的)見某處水深?倭船可到某處?系沙灘或有礁石,倭船難至,應否設備?
該地方原有馬步軍兵若干?有無堪用、足用?如不堪不足,應否召募添補?募兵錢糧應動何項銀兩?
該道作速議報,以憑施行。
前件限文到二十日內呈報。
●防海軍士每月原給月糧若干?馬匹料草若干?或本色或折色(成色足或不足的銀子)?
今令常川(連續不斷)防海,且遇寒月,理宜優恤,每月應否議加行糧若干?折色動何銀兩?本色不敷,作何召買?
前件限文到二十日內呈報。
●中國長技,惟制火器為先。倭奴入犯,不容登岸為上。各該地方,原設有車載大將軍、虎蹲、滅虜、湧珠、馬腿、鳥嘴、佛郞機、三眼等項銃炮,俱稱“神器”,仍查先年頒降若干?節年續置若干?新造若干?曾否通完?該道酌量,何者堪修堪用?何者不堪?
分佈各邊海口,遍行設備,如不足用,速行製造,慎勿遲延誤事!
前件限文到五日內呈報。
●盔甲、弓箭、槍刀棍棒等類,該地方近日必然設備堅利。及本部已經差官江南置買筤筅、長槍俟解到分發外,但倭奴長技惟鳥嘴能擊二層(排陣輪流放銃),又有利刀縱橫舞掠,今該作何障蔽以破鳥銃?用何架隔以敵利刀?
近聞紿(音待,破亂的舊絲)絮作被(遮蓋),堅木為棍,二法可用。該道酌量試驗。
前件限文到十日內呈報。
●攻守必用偏廂鹿角(戰車),為能蔽禦,該道於各海口及分撥防守軍兵酌量大小多寡之數,動支應用錢糧,多多製造,分撥防禦。
前件限文到五日內呈報。
●築墩台:查照近議,不必拘以三裡、五裡,凡遇高阜(音赴,土丘)宜於土者,以土築;在山宜於石者,以石砌;若海水出沒沙灘鹹鹵處所,宜於木者,以木建。
務使各墩高大堅固,堪以瞭望。蓋房數間,堪以棲宿。
前件限文到十日內呈報。
●哨探夷情,水陸二路俱當設備,除叭喇唬、沙等船俟本部募造,完日分發外,今議天津、密雲、薊州、永平、遼海各道,俱照該道所轄信地水路雇募漁船,陸路派撥馬快,分別遠近安置船馬聽候,各部院委官飛報,晝夜傳遞,違者以軍法治罪。
前件限文到十日內呈報。
●分設各官軍防守,平時作何稽查?以便分別勤惰賞罰。
前件限文到五日內呈報。
●應興應止,一切善後事,宜逐項斟酌,停妥登答。仍另具揭帖,並將分佈過海口地方畫圖,貼說明白,呈送查考。
移薊遼總督軍門諮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八日)
一為倭患已真,海防宜亟等事,照得保、薊切近神京,修守貴密。往昔專務防虜,尚慮不支,矧(音沈,況且)今複有倭患,誠宜設將,以一事權增兵,以資戰守,為今日海防吃緊重務也!
顧遼左自鴨綠江以至山海關,其海口延長,更紓(音抒)迴(緩慢延伸)於二鎮,東逼朝鮮,北臨虜穴。其兵力防範又牽制于一時,若不照薊、保事例設將增兵,則沿海空虛,何能守禦?而將領輩必彼此依違,兩相觀望,調度複難責成。
況遼為薊門左腋,使修守誠設,則聲勢自聯。倭犯遼,則保、薊可以扼其前;倭犯薊,則遼兵可以躡其尾。此遼東議將增兵所不容少緩也!
合諮貴部院,煩為會同該鎮撫院,並行總兵官備查:
遼東海口,自鴨綠江以至山海關,延袤共計若干裡?
中間海口,某處系緊要,系適中地方?應否添設協守?
或左或右,某處緊要?應否添設遊擊?
其餘,某處緊要?應否添設守備?應否俱照薊、保事例?
兵馬作何增募?錢糧作何區處?屯紮處所作何修建?
俱從長計議停妥,庶兵連勢接,戰守有此動彼應之機;權一事專,調度無左牽右顧之慮矣!
希將議過事理諮回,以便會題施行。
移山東撫院諮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九日)
一為遵旨,專責部臣經略倭患事。為照倭患已真,其氣焰方驕,其譎謀叵測,而我沿海一帶,素不被兵。今雖有備,難保無虞,且倭船揚帆鼓棹,循海而西,惟其所欲之使,非設將增兵何以禦其猖獗?故本部經略以來,日夜講求計處,先與薊遼軍門議添保、薊二鎮兵將以扼其前,複查議遼東添兵將以躡其尾,三鎮聯絡,勢若率然。惟山東各海口方在條畫,合諮貴院煩照來文內事理備查:
登、萊沿海一帶,直接天津地方,中間海口,某處緊要?系適中去處?
該鎮舊無總兵,應否添設備倭總兵一員?或協守一員?
或左或右,某處緊要?應否添設遊擊?
其餘,某處緊要?應否添設守備?應否比照薊鎮事例?
兵馬作何召募?錢糧作何區處?屯紮作何修建?
在登如長山、沙門、古城、徐福等島,在萊如黑山、鼉磯、黃城、靈山等島,其間可設水陸等寨?
在薊、遼,南北兵勢不能調,作何屯守?
果否應用新募沙兵及青州各府長槍民壯雨填戍?
與諸凡未盡禦倭事宜,從長計處停妥,希諮過部,以便依限會題施行。
檄天津、遼東等八道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九日)
一為經略邊海軍務事,票行各道,即行所屬州縣並衛所動支官銀打造鐵蒺藜,州縣以守城甲兵,衛所以見在軍士,每名給與四十個,每十個穿成一串,總用長繩系之。蓋倭奴率皆跣足,聽臨時撒地刺戳。如無堪動銀兩,具由呈詳,以憑酌處施行,此系緊急軍務,毋容延緩。
移本部諮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九日)
一為議取禦倭軍器,查得先該本部題准差官前往浙江置買筤筅、長槍、藤牌等項軍器。去後,近准浙江撫院揭帖內稱“買完筤筅、長槍各二萬三千根,差官運送前來”,必由天津。即今倭報緊急,擬合請討,合諮本部,煩將本部買到筤筅、長槍,如已到部,每樣請留五千根送京營。除請速差得當官員徑解到遼東軍前應用,希勿遲誤。
檄通州左衛經歷陳勳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九日)
一為軍務事,先該本部請發馬價銀二十萬兩,於內量動銀五千兩,給付中軍官署都督僉事楊元收貯,聽候軍前應用。但中軍事務頗煩,應用再委文職,相兼登記,庶便稽查隨行。
據密雲道呈稱,通州左衛經歷陳勳老成慎密(細緻),緣由到部,擬合委用,牌仰(請)經歷陳勳,照牌事理,于中軍官楊都督下登記軍前支銷錢糧,務期明白,勿負委用,毋得違錯。
檄薊州、永平、寧前、海、蓋等五道
(萬曆二十年九月二十九日)
一為經略邊海軍務事,照得禦倭長技,火器為先。今本部不日前詣遼海地方,相機設備,所有軍前合用火藥,相應分買。票行各道,即便動支馬價銀,選差廉幹官員買硝四萬五千斤,硫黃一萬五千斤。其班貓朝腦或芝麻楷、茄子楷、檾(音請)麻楷照方措辦彀(同夠)用,隨買隨運,解至遼東,聽候應用。具動過銀數繳查。
卷一完
-- - -
《中國野史集成》
第1冊 [FB.103:96.1]
《中國野史集成》總目
吳越春秋十卷 (漢)趙曄撰 四部叢刊·史部
越絕書十五卷 (漢)袁康撰 四部叢刊·史部
徐偃王志六卷 (清)徐時棟輯 四明叢書第八集
蜀王本紀一卷 (漢)揚雄撰 壁經堂叢書
楚漢春秋一卷附疑義一卷考證一卷 (漢)陸賈撰; (清)茆泮林輯 槐廬軒叢書
漢皇德傳一卷 (漢)侯瑾撰; (清)張澍輯 二酉堂叢書
獻帝春秋一卷 - 古今說部叢書一集
三國典略一卷 (晉)魚豢撰 古今說部叢書一集
王粲英雄記一卷 (漢)王粲撰 黃氏逸書考·子史鉤沈
魏略一略 (晉)魚豢撰; (清)王仁俊輯 玉函山房輯佚書補編
魏春秋一卷 (晉)孫盛撰 古今說部叢書一集
司馬彪九州春秋一卷 (晉)司馬彪撰; (清)黃[爽(爻→百)]輯 黃氏逸書考·子史鉤沈
荀綽晉後略一卷 (晉)荀綽撰; (清)黃[爽(爻→百)]輯 黃氏逸書考·子史鉤沈
盧[糸林]晉八王故事一卷 (晉)盧[糸林]撰; (清)黃[爽(爻→百)]輯 黃氏逸書考·子史鉤沈
盧[糸林]晉四王遺事一卷 (晉)盧[糸林]撰; (清)黃[爽(爻→百)]輯 黃氏逸書考·子史鉤沈
漢晉春秋輯本三卷 (晉)習鑿齒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晉陽秋一卷 (晉)庾翼撰 古今說部叢書一集
續晉陽秋一卷 (劉宋)檀道鸞撰 古今說部叢書一集
晉中興書一卷 (晉)何法盛撰 古今說部叢書一集
建康實錄二十卷 (唐)許嵩撰 清光緒二十八年甘氏校刊本
南北朝雜記一卷 (宋)劉敞撰 學海類編·史參
第2冊 [FB.103:96.2]
三十國春秋輯本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蕭方等三十國春秋 (梁)蕭方撰
武敏之三十國春秋一卷 (劉宋)武敏之撰
十六國春秋一百卷 題(魏)崔鴻撰 清乾隆中汪日桂刻本
第3冊 [FB.103:96.3]
晉五胡指掌二卷 (明)張大齡撰 峭帆樓叢書
和苞漢趙記一卷 (前趙)和苞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王度二石傳一卷 (晉)王度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范亨燕書一卷 (囗燕)範亨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田融趙書一卷 (囗燕)田融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吳篤趙書一卷 (囗)吳篤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常璩蜀李書一卷 (晉)常璩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王景暉南燕書一卷 (囗燕)王景暉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車頻秦書一卷 (前秦)車頻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裴景仁秦記一卷 (劉宋)裴景仁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姚和都後秦記一卷 (後魏)姚和都撰;(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張諮涼記一卷 (囗燕)張諮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劉[日丙]敦煌實錄一卷 (後魏)劉[日丙]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涼州記一卷 (北涼)段龜龍撰; (清)張澍輯 二酉堂叢書
喻歸西河記一卷 (晉)喻歸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高閭燕志一卷 (後魏)高閭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張詮南燕書一卷 (囗燕)張詮撰; (清)湯球輯 廣雅書局叢書·史學
沙州記一卷附錄一卷 (劉宋)段國撰; (清)張澍輯 二酉堂叢書
平陳記 (宋)囗囗撰 說郛(商務印書館本)卷四十五
大業雜記一卷 (唐)杜寶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隋遺錄一卷 (唐)顏師古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大業拾遺記一卷 (唐)顏師古撰 香豔叢書第三集
東觀奏記三卷 (唐)裴庭裕撰 藕香零拾
奉天錄四卷 (唐)趙元一撰 雲自在龕叢書
新城錄一卷 (唐)沈亞之撰 說郛(委宛山堂本)五十二
文武兩朝獻替記一卷 (唐)李德裕撰 十萬卷樓叢書三編
大中遺事一卷 (唐)令狐澄撰 說郛(宛委山堂本)四十九
牛羊日曆一卷 (唐)劉軻撰 藕香零拾
安祿山事蹟三卷附校記一卷 (唐)姚汝能撰 學海類編·史參
平巢事蹟考一卷 (宋)囗囗撰 學海類編·史參
廣陵妖亂志 (唐)羅隱撰 藕香零拾
隋唐嘉話一卷 (唐)劉[饣束]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翰林志一卷 (唐)李肇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次柳氏舊聞一卷 (唐)李德裕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朝野僉載一卷 (唐)張[族(上)鳥]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卓異記一卷 (唐)李翱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常侍言旨一卷 (唐)柳[王呈]撰 唐代叢書初集
因話錄一卷 (唐)趙[麟(鹿→王)]撰 唐代叢書二集
大唐新語十三卷 (唐)劉肅撰 稗海第二函
明皇雜錄二卷補遺一卷附校勘記逸文一卷 (唐)鄭處誨撰; (清)錢熙祚輯 守山閣叢書·子部
摭異記一卷 (唐)李[俊(亻→氵)]撰 說郛(宛委山堂本)五十二
大唐傳載一卷 (唐)囗囗撰 守山閣叢書·子部
幽閒鼓吹一卷 (唐)張固撰 古今說部叢書二集
玉泉子一卷 (唐)囗囗撰 百子全書
松窗雜錄一卷 (唐)李[俊(亻→氵)]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開天傳信記一卷 (唐)鄭[綮(糸→木)]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開元天寶遺事一卷 (唐)王仁裕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金鑾密記一卷 (唐)韓[亻屋]撰 唐代叢書初集
燈下閒談一卷 (宋)江洵撰 古今說部叢書一集
中朝故事一卷 (南唐)尉遲[亻屋]撰 唐代叢書初集
耳目記一卷 (唐)張[族(上)鳥]撰 唐代叢書二集
賈氏譚錄一卷 (宋)張洎撰 守山閣叢書·子部
南部新書十卷 (宋)錢易撰 學津討原第十七集
五代新說一卷 (唐)徐炫撰 說郛(宛委山堂本)五十五
第4冊 [FB.103:96.4]
北夢瑣言一卷 (宋)孫光憲撰 雲自在龕叢書
唐語林八卷附校勘記一卷 (宋)王讜撰; (清)錢熙祚校勘 守山閣叢書·子部
摭言一卷 (唐)王保定撰 說庫
蠻書十卷附校訛一卷續校一卷 (唐)樊綽撰; (清)胡[王廷]校; (清)董金鑒續校 琳琅秘室叢書三集
關錄一卷 (唐)太行山人撰 說郛(商務印書館排印本)卷三十五
南楚新聞一卷 (唐)尉遲樞撰 說郛(商務印書館排印本)卷七十三
五代史補五卷附校勘記一卷 (宋)陶嶽撰; (民國)胡思敬撰校記 豫章叢書(胡思敬輯本)·宋人小史三種
五代春秋二卷 (宋)尹洙撰 學海類編·史參
洛陽縉紳舊聞記五卷 (宋)張齊賢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四集
五國故事二卷 (宋)囗囗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十一集
江南餘載二卷 (宋)鄭文寶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十一集
九國志十二卷附拾遺一卷 (宋)路振撰; (宋)張唐英補; (清)錢熙祚拾遺 守山閣叢書·史部
釣磯立談一卷附錄一卷 (宋)史囗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四集
江南野錄一卷 (宋)龍袞撰 說郛(宛委山堂本)五十四
江南野史十卷附錄一卷附校勘記一卷 (宋)龍袞撰; (民國)胡思敬撰附錄及校勘 豫章叢書(胡思敬輯本)·宋人小史三種
江南別錄一卷 (宋)陳彭年撰 墨海金壺·史部
南唐拾遺記一卷 (清)毛先舒撰 學海類編·史參
南唐近事一卷 (宋)鄭文寶撰 寶顏堂秘笈·續集
江表志三卷 (宋)鄭文寶撰 學海類編·史參
南唐書十八卷附音釋一卷 (宋)陸遊撰; (元)戚光音釋 四部備要·集部·宋別集·陸放翁全集
第5冊 [FB.103:96.5]
馬氏南唐書三十卷 (宋)馬令撰 墨海金壺·史部
幸蜀記一卷 題(唐)宋居白撰 古今說部叢書七集
錦裡耆舊傳八卷(原缺卷一至四) (宋)勾延慶撰 讀書齋叢書
蜀[木壽]杌二卷 (宋)張唐英撰 學海類編·史參
吳越備史四卷補遺一卷 (宋)範[土同]、(宋)林禹撰 學津討原第六集
三楚新錄三卷 (宋)周羽[羽中]撰 墨海金壺·史部
征南錄一卷 (宋)滕元發撰 墨海金壺·史部
曾公遺錄殘三卷(存卷七至九) (宋)曾布撰 藕香零拾
青溪寇軌一卷 (宋)方勺撰 學海類編·集餘二
青溪弄兵錄一卷 (宋)王彌大輯 函海(道光本)第六函
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一卷 (宋)囗囗撰 靖康稗史
甕中人語一卷 (宋)韋承撰 靖康稗史
開封府狀一卷 (宋)囗囗撰 靖康稗史
呻吟語一卷 (宋)囗囗撰 靖康稗史
避戎嘉話二卷 (宋)石茂良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朝野僉言一卷 (宋)囗囗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朝野遺記一卷 (宋)囗囗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劉豫事蹟一卷 (宋)囗囗撰 學海類編·史參
北狩行錄一卷 (宋)蔡〓(tiao)撰 學海類編·史參
北狩見聞錄一卷 (宋)曹勳撰 學海類編·史參
南燼紀聞錄一卷 (宋)辛棄疾撰 學海類編·史參
靖康傳信錄三卷 (宋)李綱撰 四部備要·史部雜史
靖康紀聞一卷拾遺一卷 (宋)丁特起撰 學海類編·史參
張邦昌事略一卷 (宋)王稱撰 學海類編·史參
建炎進退志四卷 (宋)李綱撰 邵武徐氏叢書初刻
建炎時政記三卷 (宋)李綱撰 邵武徐氏叢書初刻
東巡記一卷 (宋)趙彥撰 說郛(宛委山堂本)三十九
從駕記一卷 (宋)陳世崇撰 說郛(宛委山堂本)三十九
建炎維揚遺錄一卷 (宋)囗囗撰 學津討原第六集
建炎復辟記一卷 (宋)囗囗撰 學津討原第六集
己酉避亂錄一卷附校勘記一卷 (宋)胡舜申撰; (民國)陳懋恒校勘 京口掌故叢編初集
建炎筆錄三卷 (宋)趙鼎撰 函海(道光本)第六函
辯誣筆錄一卷 (宋)趙鼎撰 函海(道光本)第六函
第6冊 [FB.103:96.6]
靖康要錄十六卷 (宋)囗囗撰 清光緒刻本
南渡錄四卷 (宋)辛棄疾撰 四川大學圖書館藏鈔本
竊憤錄一卷續錄一卷 (宋)辛棄疾撰 學海類編·史參
阿計替傳一卷 (宋)辛棄疾撰 學海類編·史參
南燼紀聞一卷 (宋)黃冀之撰 筆記小說大觀第六輯
中興戰功錄一卷 (宋)李壁撰 藕香零拾
偽齊錄二卷 (宋)楊堯弼撰 藕香零拾
親征錄一卷 (宋)周必大撰 宋廬陵周益國文忠公集·雜著述
龍飛錄一卷 (宋)周必大撰 宋廬陵周益國文忠公集·雜著述
思陵錄二卷 (宋)周必大撰 宋廬陵周益國文忠公集·雜著述
採石瓜洲記一卷 (宋)蹇駒撰 函海(道光本)第六函
書虞雍公守唐鄧事 (宋)任燮撰 舊小說丁集
紹熙行禮記一卷 (宋)周密撰 說郛(宛委山堂本)五十一
開禧德安守城錄一卷 (宋)王致遠撰 永嘉叢書
中興禦侮錄二卷 (宋)囗囗撰 粵雅堂叢書二編第十三集
襄陽守城錄一卷 (宋)趙萬年撰 粵雅堂叢書二編第十三集
宋季三朝政要五卷附錄一卷 (宋)囗囗撰 粵雅堂叢書二編第十三集
辛巳泣蘄錄一卷附錄一卷 (宋)趙與[容衣]撰 國粹叢書第三集
鹹淳遺事二卷 (宋)囗囗撰 墨海金壺·史部
[廠圭]山集不分卷 (明)囗囗撰 涵芬樓秘笈第四集
丁晉公談錄一卷 (宋)丁謂撰 百川學海乙集
聖宋掇遺不分卷 (宋)囗囗撰 粵雅堂叢書三編第二十三集
王文正筆錄一卷 (宋)王曾撰 學津討原第十七集
歸田錄二卷 (宋)歐陽修撰 學津討原第十七集
國老談苑二卷 (宋)王君玉撰 學津討原第十七集
碧雲一卷 (宋)梅堯臣撰 顧氏文房小說
儒林公議二卷 (宋)田況撰 筆記小說大觀第七輯
東齋記事五卷補遺一卷 (宋)範鎮撰 守山閣叢書·子部
第7冊 [FB.103:96.7]
隆平集二十卷 (宋)曾鞏撰 清康熙四十年彭期七業堂刻本
東都事略一百三十卷 (宋)王稱撰 光緒九年淮南書局覆眉山程舍人宅本
第8冊 [FB.103:96.8]
湘山野錄三卷續錄一卷 (宋)釋文瑩撰 學津討原第十七集
玉壺清話十卷 (宋)釋文瑩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六集
蘇黃門龍川略志十卷別志二卷 (宋)蘇轍撰 宋元人說部書
春明退朝錄三卷 (宋)宋敏求撰 學津討原第十四集
避暑錄話二卷 (宋)葉夢得撰 學津討原第十四集
澠水燕談錄十卷 (宋)王辟之撰 宋元人說部書
東軒筆錄十五卷 (宋)魏泰撰 湖北先正遺書·子部
道山清話一卷 (宋)王囗 撰 學津討原第十七集
孫公談圃三卷 (宋)孫升撰 學津討原第十七集
清虛雜著三卷補闕一卷
聞見近錄一卷
甲申雜記一卷
隨手雜錄一卷 (宋)王鞏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五集
珍席放談二卷 (宋)高晦叟撰 函海(道光本)第六函
錢氏私志一卷 (宋)錢[忄面]撰 學海類編·集餘一
桐陰舊話一卷 (宋)韓元吉撰 學海類編·集餘一
萬柳溪邊舊話一卷 (宋)尤[王巳]撰 學海類編·集餘一
聞見雜錄一卷 (宋)蘇舜欽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行營雜錄一卷 (宋)趙葵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高齋漫錄一卷 (宋)曾[忄造]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談淵一卷 (宋)王陶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涑水紀聞十六卷補遺一卷 (宋)司馬光撰 宋元人說部書
曲洧舊聞十卷 (宋)朱弁撰 學津討原第十四集
第9冊 [FB.103:96.9]
河南邵氏聞見前錄二十卷 (宋)邵伯溫撰 學津討原第十八集
河南邵氏聞見後錄三十卷 (宋)邵博撰 學津討原第十八集
鐵圍山叢談六卷 (宋)蔡標[攸糸]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九集
卻掃編三卷 (宋)徐度撰 學津討原第十四集
楓窗小牘二卷 (宋)袁[耿衣]撰; (宋)袁頤續 古今說部叢書七集
閑燕常談一卷 (宋)董[芬木]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清夜錄一卷 (宋)俞文豹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默記三卷 (宋)王[钅至]撰 宋元人說部書
揮麈前錄四卷後錄十一卷三錄三卷餘話二卷 (宋)王明清撰 學津討原第十八集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二十卷乙集二十卷逸文一卷 (宋)李心傳撰; (民國)張鈞衡輯逸文 適園叢書第五集
第10冊 [FB.103:96.10]
玉照新志六卷 (宋)王明清撰 宋元人說部書
投轄錄一卷 (宋)王明清撰 宋元人說部書
四朝聞見錄五卷附錄一卷 (宋)葉紹翁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四集
朝野遺記一卷 (宋)囗囗撰 學海類編·史參
白獺髓一卷 (宋)張仲文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退齋筆錄一卷 (宋)侯延慶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錢塘遺事十卷 (元)劉一清撰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二集
三朝野史一卷 (元)吳萊撰 學海類編·史參
燼餘錄二卷 (元)徐大焯撰 望炊樓叢書
焚椒錄一卷 (遼)王鼎撰 香豔叢書第三集
遼小史一卷 (明)楊循吉撰 遼海叢書第一集
燕北錄一卷 (宋)王易撰 說郛(商務印書館排印本)卷三十八
大金[弓、丨(中)]伐錄四卷 (金)囗囗撰 守山閣叢書·史部
南征錄匯一卷 (金)李天民輯 靖康稗史
青宮譯語 (金)王成棣撰 靖康稗史
宋俘記一卷 (金)可恭撰 靖康稗史
虜廷事實一卷 (宋)文惟簡撰 說郛(商務印書館本)卷八
北風揚沙錄一卷 (宋)陳准撰 說郛(商務印書館本)卷二十五
松漠紀聞一卷續一卷補遺一卷 (宋)洪皓撰 學津討原第六集
南遷錄一卷 (金)張師顏撰 學海類編·史參
汝南遺事四卷 (元)王鶚撰 畿輔叢書
歸潛志十四卷附錄一卷 (元)劉祁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五集
金小史八卷 (明)楊循吉撰 遼海叢書第一集
大金國志四十卷 題(宋)宇文懋撰 清嘉慶中掃葉山房刻本
第11冊 [FB.103:96.11]
西夏事略一卷 (宋)王稱撰 學海類編·史參
西夏書事四十二卷 (清)吳廣成撰 1935年文奎堂景清道光五年小峴山房刻本
西夏紀二十八卷 (民國)戴錫章撰 民國排印本
第12冊 [FB.103:96.12]
蒙韃備錄一卷 (宋)孟珙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黑韃事略一卷附校勘記一卷 (宋)彭大雅撰; (宋)徐霆疏證; (民國)胡思敬校勘 問影樓輿地叢書
元朝秘史十五卷 (元)囗囗撰 連筠[竹移]叢書
聖武親征錄校注一卷 (元)囗囗撰; (民國)王國維校注 海甯王靜安先生遺書
平宋錄三卷 (元)劉敏中撰 守山閣叢書·史部
元朝征緬錄一卷 (元)囗囗撰 守山閣叢書·史部
招捕總錄一卷 (元)囗囗撰 守山閣叢書·史部
庚申外史二卷 (明)權衡撰 學海類編·史參
庚申君遺事一卷 (清)萬斯同輯 昭代叢書(道光本)己集廣編
隆平紀事一卷 (清)史冊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壬集補編
保越錄一卷 (元)徐勉之撰 學海類編·集餘二
山居新話一卷 (元)楊[王禹]撰 筆記小說大觀叢刊第二十八編
遂昌雜錄一卷 (元)鄭元[礻右]撰 筆記小說大觀第八輯
樂郊私語一卷 (元)姚桐壽撰 學海類編·集餘八
解酲語一卷 (元)李材撰 明刻本
元氏掖庭記一卷 (元)陶宗儀撰 香豔叢書第三集
明史竊一百五卷(卷八、九、十、十四原缺) (明)尹守衡撰 東莞博物圖書館刻本
第13冊 [FB.103:96.13]
明史紀事本末八十卷 (清)谷應泰撰 清同治中江西書局刻本
第14冊 [FB.103:96.14]
皇明紀要八卷 (明)陳建撰 明崇禎刻本
明史紀事不分卷 (明)蔣[芬木]撰 清初清稿本
明紀史闕不分卷 (明)張岱撰 抄本
全邊略記十二卷 (明)方孔[火召]撰 1930年北平圖書館排印本
第15-17冊 [FB.103:96.15-17]
罪惟錄九十卷 (清)查繼佐撰 四部叢刊三編·史部
東山國語不分卷 (清)查繼佐撰 四部叢刊三編·史部
第18冊 [FB.103:96.18]
憲章錄四十七卷 (明)薛應旗撰 明刻本
明史鈔略殘七卷 (清)莊廷[金龍]撰 四部叢刊三編·史部
國初群雄事略十二卷 (清)錢謙益撰 適園叢書第三集
第19-21冊 [FB.103:96.19-21]
明書一百七十一卷 (清)傅維麟撰 畿輔叢書
第22冊 [FB.103:96.22]
潛庵先生擬明史稿二十卷 (清)湯斌撰 湯子遺書
逐鹿記一卷 (明)王[糸韋]撰 廣百川學海甲集
壟起雜事一卷 (明)楊儀撰 廣百川學海甲集
椒宮舊事一卷 (明)王達撰 廣百川學海甲集
陳張事略一卷 (明)吳國倫撰 學海類編·史參
明氏實錄一卷 (明)楊學可撰 學海類編·史參
金姬傳一卷附金姬傳別記一卷 (明)楊儀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六集
洞庭集四卷 (明)孫宜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
翦勝野聞一卷 (明)徐禎卿撰 廣百川學海丙集
在田錄一卷 (明)張定撰 廣百川學海甲集
天潢玉牒一卷 (明)解縉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龍興慈記一卷 (明)王文祿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國初禮賢錄一卷 (明)囗囗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平吳錄一卷 (明)吳寬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平漢錄一卷 (明)童承敘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平胡錄一卷 (明)陸深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北平錄一卷 (明)囗囗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平夏錄一卷 (明)黃標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平蜀記一卷 (明)囗囗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洪武聖政記一卷 (明)宋濂撰 指海
聖君初政記一卷 (明)沈文撰 廣百川學海甲集
國初事蹟一卷 (明)劉辰撰 金聲玉振集·考文
革除遺事六卷 (明)黃佐撰 金聲玉振集.紀變
第23冊 [FB.103:96.23]
革除逸史二卷 (明)朱睦楔撰 指海
薑氏秘史五卷附校勘記一卷 (明)薑清撰; (民國)胡思敬校勘 豫章叢書(胡思敬輯本).明人小史八種
革朝遺忠錄二卷 (明)鬱袞撰 明刻本
建文年譜二卷附甲申秋杪山僧問答 (明)趙士[吉吉]撰 東萊趙氏楹書叢刊
建譜志餘一卷 (清)趙宿膺撰 東萊趙氏楹書叢刊
建文皇帝事蹟備遺錄一卷 (明)大嶽山人撰 抄本
革除建文皇帝紀一卷 (明)徐德英撰 古今說部叢書五集.然脂百一編六種
致身錄一卷 (明)史仲彬撰 學海類編·集餘一
東朝記一卷 (明)王泌撰 廣百川學海甲集
建文遜國記 (明)鄭曉撰 鄭端簡公全集.吾學編
奉天刑賞錄一卷 (明)袁[耿衣]撰 金聲玉振集.紀變
前北征錄一卷 (明)金幼孜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後北征錄一卷 (明)金幼孜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北征記一卷 (明)楊榮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平定交南錄一卷 (明)丘[氵睿]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仁廟聖政記二卷 (明)囗囗撰 晨風閣叢書
正統臨戎錄一卷 (明)囗囗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正統北狩事蹟一卷 (明)囗囗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否泰錄一卷 (明)劉定之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北征事蹟一卷 (明)袁彬撰; (明)尹直錄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北使錄一卷 (明)李實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復辟錄一卷 (明)楊[王宣]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天順日錄一卷 (明)李賢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西征石城記一卷 (明)馬文升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撫安東夷記一卷 (明)馬文升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平夷賦一卷 (明)趙輔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興複哈密記一卷 (明)馬文升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今獻匯言
東征紀行錄一卷 (明)囗囗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今獻匯言
治世余聞錄八卷 (明)陳洪謨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平番始末一卷 (明)許進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繼世紀聞一卷 (明)陳洪謨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備遺錄一卷 (明)張芹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六集
武宗外紀一卷 (清)毛奇齡撰 西河合集
西征日錄一卷 (明)楊一清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平濠記一卷 (明)錢德洪撰 學海類編·集餘二
江海殲渠記一卷 (明)祝允明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今獻匯言
炎徼紀聞一卷 (明)田汝成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廣右戰功一卷 (明)唐順之撰 金聲玉振集·水衡
西番事蹟一卷 (明)王瓊撰 金聲玉振集·水衡
北虜事蹟一卷 (明)王瓊撰 金聲玉振集·水衡
茂邊紀事一卷 (明)朱紈撰 金聲玉振集·水衡
遼紀一卷 (明)田汝成撰 遼海叢書第八集
遼事述不分卷 囗囗囗撰 清抄本
第24冊 [FB.103:96.24]
三朝遼事實錄十七卷 (明)王在晉撰 1931年江蘇國學圖書館景明刻本
聖駕南巡日錄一卷 (明)陸深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大駕北還錄一卷 (明)陸深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兵部問寧夏案一卷 (明)囗囗撰 玄覽堂叢書
平粵錄一卷 (明)談愷撰 玄覽堂叢書三集
備倭記二卷 (明)蔔大同撰 學海類編·集餘二
明倭寇始末一卷 (清)谷應泰撰 學海類編·集餘二
嘉靖東南平倭通錄一卷 (明)徐學聚輯 1943年〓(bo)山精舍影印本
倭志一卷 (明)王世貞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
倭變事略四卷 (明)采九德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鹽邑志林
汪直傳一卷 (明)囗囗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六集
徐海本末一卷 (明)茅坤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四集
倭奴遺事一卷 (明)鐘薇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
倭情考略一卷 (明)郭光復撰; (明)郭師古校正 乙亥叢編
靖海紀略一卷 (明)鄭茂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鹽邑志林
崔鳴吾紀事一卷 (明)崔嘉祥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鹽邑志林
鐘秉文烏槎幕府記一卷 (明)鐘兆鬥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鹽邑志林
海寇議一卷 (明)萬表撰 金聲玉振集·紀亂
海寇後編一卷 (明)茅坤撰 金聲玉振集·紀亂
第25冊 [FB.103:96.25]
吳淞甲乙倭變志二卷 (明)張鼐撰 上海掌故叢書第一集
金山倭變小志一卷 (清)玉壘山人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第十六輯
[木雋]李記一卷 (明)王樵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鹽邑志林
虔台倭纂二卷 (明)謝傑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
名臣寧攘要編 (明)項德楨編 明刻本
龍憑紀略一卷 (明)田汝成撰
藤峽紀聞一卷 (明)田汝成撰
大寧考一卷 (明)楊守謙撰
大同平叛志一卷 (明)尹[田井]撰
藤峽紀略一卷 (明)尹[田井]撰
南太紀略一卷 (明)尹[田井]撰
款塞始末一卷 (明)劉應箕撰
伏戎紀事一卷 (明)高拱撰
雲中降虜傳一卷 (明)劉紹恤撰
平番紀事一卷 (明)劉伯燮撰
綏交記一卷 (明)楊寅秋撰
紀剿一卷 (明)茅坤撰
防邊紀事一卷 (明)高拱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撻虜紀事一卷 (明)高拱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靖夷紀事一卷 (明)高拱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綏廣紀事一卷 (明)高拱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病榻遺言一卷 (明)高拱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錦衣志一卷 (明)王世貞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星變志一卷 (明)抱甓外史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張司馬定浙二亂志一卷 (明)王世貞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征東實紀一卷 (明)錢世楨撰 觀自得齋叢書
剿奴議撮一卷 (明)于燕芳撰 民國〓(bo)山精舍排印本
遼夷略一卷 (明)張鼐撰 玄覽堂叢書
建州考一卷 (明)陳繼儒撰 民國〓(bo)山精舍排印本
存是錄一卷 (明)姚宗典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四集
天變邸抄一卷 (明)囗囗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六集.詔獄慘言附
東事書一卷 (明)郭淳撰 玄覽堂叢書
攻渝紀事一卷 (明)徐如珂撰 荊駝逸史
念陽徐公定蜀記一卷 (明)文震孟撰 荊駝逸史
平蜀紀事一卷 (清)虞山逸民(錢謙益)撰 荊駝逸史
明季水西紀略一卷 (清)李珍撰 清抄本
皇明嘉隆兩朝聞見紀十二卷 (明)沈朝陽撰 明萬曆二十七年刻本
第26冊 [FB.103:96.26]
萬曆武功錄十四卷 (明)瞿九思撰 明萬曆刊本
萬曆三大征考不分卷 (明)茅坤撰 民國燕京大學排印本
[車酋]軒紀事一卷 (明)薑曰廣撰 叢書集成初編.史地類
庚申紀事一卷 (明)張潑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四集
第27冊 [FB.103:96.27]
兩朝平攘錄五卷 (明)諸葛元聲撰 明萬曆刻本
酌中志二十四卷 (明)劉若愚撰 海山仙館叢書
四朝大政錄二卷 (明)劉心學撰 民國排印本
三朝大議錄一卷 (明)顧苓撰 民國排印本
邊事小紀四卷 (明)周文郁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
詔獄慘言一卷 (明)燕客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六集
丙寅北行日譜一卷 (明)朱祖文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二十一集
乙丙紀事一卷 (清)孫奇逢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己集廣編
全吳紀略一卷 (明)楊廷樞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
人變述略一卷 (明)黃煜撰 荊駝逸史
徐巡按揭帖一卷 (明)徐吉撰 又滿樓叢書
李仲達被逮紀略一卷 (明)蔡士順撰 粟香室叢書
隨筆漫記一卷 (明)唐昌世撰 指海第十七集
恩恤諸公志略二卷 (明)孫慎行撰 荊駝逸史
熹朝忠節死臣列傳一卷 (明)吳應箕撰 荊駝逸史
東林事略三卷 (明)吳應箕撰 荊駝逸史
碧血錄二卷 (明)黃煜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十三集
周端孝先生血疏貼黃冊一卷 (明)周茂蘭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十三集.碧血錄附
東林始末一卷 (明)蔣平階撰 學海類編.集餘一
複社紀事一卷 (清)吳偉業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四集
社事始末一卷 (清)杜登春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戊集續編
明季複社紀略四卷 (清)陸世儀撰 國粹叢書第三集
民鈔董宦事實一卷 (明)囗囗撰 又滿樓叢書
第28冊 [FB.103:96.28]
今史九卷 (明)囗囗輯 玄覽堂叢書三集
崇禎長編二卷 (明)囗囗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
崇禎遺錄一卷 (明)王世德撰 〓(bo)山精舍抄本
思陵勤政紀一卷 (清)孫承澤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五集
燼宮遺錄二卷 (明)囗囗撰 適園叢書第一集
靖海紀略四卷 (明)曹履泰撰 別下齋叢書
東江遺事二卷 (清)吳騫輯 明季遼事叢刊
孫高陽前後督師略跋一卷 (明)蔡鼎撰 荊駝逸史
孫愷陽先生殉城論一卷 (明)蔡鼎撰 荊駝逸史
袁督師計斬毛文龍始末一卷 (清)李清撰 荊駝逸史
荊溪盧司馬殉忠實錄一卷 (明)許德士撰 荊駝逸史
劉公旦先生死義記一卷 (明)吳下逸民撰 荊駝逸史
平叛記二卷 (清)毛[霖彡]撰 1935年排印本
東陽兵變一卷 (明)囗囗撰 荊駝逸史
將亡妖孽一卷 (清)戴笠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懷陵流寇始終錄附
延綏鎮志李自成傳一卷 (清)譚吉璁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懷陵流寇始終錄附
懷陵流寇始終錄十八卷 (清)戴笠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
甲申剩事一卷 (清)戴笠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懷陵流寇始終錄附
第29冊 [FB.103:96.29]
綏寇紀略十二卷補遺三卷 (清)吳偉業撰 學津討原第六集
平寇志十二卷 (清)彭孫貽撰 1931年北平圖書館排印本
虎口餘生記一卷 (明)邊大綬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五集
崇禎癸未榆林城守紀略一卷 (清)戴名世撰 荊駝逸史(古槐山房本)
從戎始末一卷兵燹瑣記一卷 (明)張道[氵睿]撰 山右叢書初編
守汴日誌一卷 (清)李光[殿土]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壬集補編
汴圍濕襟錄一卷 (明)白愚撰 荊駝逸史
大樑守城記 (清)周在浚撰 痛史
存漢錄一卷 (明)高鬥樞撰 仰視千七百二九鶴齋叢書第四集
歷年城守記一卷 (清)王度撰 荊駝逸史
偽官據城記一卷 (清)王度撰 荊駝逸史
荒書一卷附校記一卷 (清)費密撰; (民國)唐鴻學校記 怡蘭堂叢書.費氏遺書三種
蜀難敘略一卷 (清)沈荀蔚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己集廣編
蜀碧四卷 (清)彭遵泗撰 筆記小說大觀第三輯
蜀警錄(一名《蜀亂》) (清)歐陽直公撰 民國元年成都刻本
蜀高抬貴手七卷 (清)劉景伯撰 清宣統三年裴氏刻本
流賊張獻忠陷廬州記一卷 (明)餘瑞紫撰 1929年合肥徐氏歸晚軒排印本
第30冊 [FB.103:96.30]
灩[氵預]囊五卷 (清)李馥榮撰 清雙流黃氏濟忠堂刻本
明末清初雅安受害記一卷 (清)李蕃撰 手抄本
客滇述一卷 (明)顧山貞撰 痛史
孑遺錄一卷 (清)戴名世撰 荊駝逸史(古槐山房本)
甲申紀事十三卷 (明)馮夢龍輯 玄覽堂叢書
再生記略一卷 (清)陳濟生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丁集新編補
遇變紀略一卷 (明)聾道人(徐應芬)撰 荊駝逸史
崇禎甲申燕都紀變實錄一卷 (明)錢邦芑撰 痛史
甲申三月忠逆諸臣紀事一卷 (明)錢邦芑撰 痛史
國變難臣鈔一卷 (明)囗囗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第一輯
中州戰略不分卷 (明)高謙撰 清順治刻本
圍城日錄不分卷 (明)徐從治撰 抄本
甲申傳信錄十卷 (明)錢[(聘-耳)只]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
滄州紀事一卷 (清)程正揆撰 荊駝逸史
崇禎甲申保定城守紀略一卷 (清)戴名世撰 荊駝逸史(古槐山房本)
董心葵事記一卷 (明)囗囗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
馘闖小史六卷 (清)葫蘆道人撰 玄覽堂叢書
甲乙事案二卷 (明)文秉撰 清抄本
先撥志始二卷 (明)文秉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五集
第31冊 [FB.103:96.31]
啟禎兩朝剝複錄三卷 (明)吳應箕撰 荊駝逸史
三朝野紀七卷(原缺卷五、六) (明)李遜之輯 荊駝逸史
山中聞見錄十一卷 (清)彭孫貽撰 玉簡齋叢書
過江七事一卷 (明)陳貞慧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第一輯
說略一卷 (明)黃尊素撰 涵芬樓秘笈第二集
遺事瑣談六卷附紀一卷 (清)沈頤仙撰 清抄本
啟禎野乘十六卷 (明)鄒漪撰 1936年故宮博物院排印本
鹿樵紀聞三卷 (清)吳偉業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第二輯
倖存錄二卷 (明)夏允彝撰 明季稗史彙編
續倖存錄一卷 (明)夏完淳撰 明季稗史彙編
汰存錄一卷 (清)黃宗羲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丁集新編
第32冊 [FB.103:96.32]
三垣筆記三卷補遺三卷附識三卷附識補遺一卷 (清)李清撰 嘉業堂叢書·史部
明季實錄一卷 (清)顧炎武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癸集萃編
明季遺聞一卷 (清)鄒漪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壬集補編
行朝錄
隆武紀年一卷
贛州失事記一卷
紹武爭立紀一卷
魯紀年二卷
舟山興廢一卷
日本乞師紀一卷
四明山寨紀一卷
永曆紀年一卷
沙定洲紀亂一卷
滇考一卷
賜姓始末一卷
(清)黃宗羲撰 梨洲遺著彙刊
鄭成功傳一卷 (清)黃宗羲撰 梨洲遺著彙刊
海外慟哭記一卷 (清)黃宗羲撰 梨洲遺著彙刊
東南紀事十二卷 (清)邵廷采撰 邵武徐氏叢書初刻
西南紀事十二卷 (清)邵廷采撰 邵武徐氏叢書初刻
所知錄三卷 (清)錢澄之撰 荊駝逸史
聖安本紀六卷 (清)顧炎武撰 荊駝逸史
弘光實錄鈔四卷 (清)古藏室史臣(黃宗羲)撰 痛史
第33冊 [FB.103:96.33]
金陵野鈔一卷 (清)顧苓撰 殷禮在斯堂叢書
福王登極實錄一卷 (明)文震亨撰 痛史
金陵紀略一卷附南征記一卷 (清)囗囗撰 痛史
懿安事略一卷 (清)賀宿撰 荊駝逸史
弘光朝偽東宮偽後及党禍紀略一卷 (清)戴名世撰 荊駝逸史(古槐山房本)
使臣碧血一卷 (明)錢[(聘-耳)只]撰 適園叢書第一集.魯春秋附
北使紀略一卷 (明)陳洪範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
揚州變略一卷 (明)囗囗撰 痛史
揚州十日記一卷 (清)王秀楚撰 荊駝逸史
弘光乙酉揚州城守紀略一卷 (清)戴名世撰 荊駝逸史(古槐山房本)
京口變略一卷 (明)囗囗撰 痛史
維揚殉節紀略一卷首一卷 (明)史得威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六集
潯陽紀事一卷 (明)袁繼鹹撰 豫章叢書(胡思敬輯本).明季逸史
青磷屑二卷 (明)應喜臣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第十輯
滿清入關暴政之一一卷 (清)韓[艸炎]撰 滿清野史五編
滿清入關暴政之二一卷 滿清野史五編 滿清入關暴政之三一卷 滿清野史五編
江南聞見錄一卷 (明)囗囗撰 明季稗史彙編
江陰城守紀二卷 (清)韓[艸炎]撰 荊駝逸史
江陰守城記一卷 (清)許重熙撰 荊駝逸史
江上孤忠錄一卷 (清)黃明曦撰; 黃懷孝、龔丙吉重訂 粟香室叢書
江上遺聞一卷 (清)沈濤撰 粟香室叢書
平吳事略一卷 (清)南園嘯客撰 荊駝逸史(古槐山房本)
嘉定縣乙酉紀事一卷 (清)朱子素撰 痛史
孤忠後錄一卷 (清)祝純嘏撰 痛史
臨安旬制記三卷附錄一卷 (清)張道撰; (清)羅榘輯附錄 武林掌故叢編第二十一集
海東逸史十八卷 (清)翁洲老民撰 邵武徐氏叢書初刻
魯春秋一卷 (清)查繼佐撰 適園叢書第一集
浙東紀略一卷 (清)徐芳烈撰 痛史
甲行日注八卷 (明)葉紹袁撰 荊駝逸史
仿指南錄一卷 (明)康範生撰 荊駝逸史
閩遊月記二卷 (明)華廷獻撰 荊駝逸史
航[氵解]遺聞一卷 (明)汪光復撰 荊駝逸史
風倒梧桐記二卷 (明)何是非撰 荊駝逸史
江變紀略二卷 (清)徐世溥撰 荊駝逸史
兩粵夢遊記一卷 (明)馬光撰 荊駝逸史
粵中偶記一卷 (明)華複蠡撰 荊駝逸史
入長沙記一卷 (清)丁大任撰 荊駝逸史
四王合傳一卷 (清)囗囗撰 荊駝逸史
明亡述略一卷 (清)鎖綠山人撰 荊駝逸史
永曆紀事一卷 (清)丁大任撰 荊駝逸史
攻渝諸將小傳一卷附西征雜記一卷 (明)徐如珂撰 明天啟刻本
聖安紀事二卷 (清)顧炎武撰 顧亭林先生遺書補遺
北征紀略一卷 (明)張煌言撰 適園叢書第一集·魯春秋附
第34冊 [FB.103:96.34]
粵遊見聞一卷 (明)瞿共美撰 明季稗史彙編
東明聞見錄一卷 (明)瞿共美撰 明季稗史彙編
粵行紀事三卷 (清)瞿昌文撰 知不足齋叢書第二十一集
兩廣紀略一卷 (明)華複蠡撰 明季稗史彙編
天南紀事二卷 (明)囗囗撰 抄本
北征得失紀略一卷 (明)張煌言撰 抄本
前車野語一卷 (明)囗囗撰 抄本
安南供役紀事一卷 (明)朱之瑜撰 舜水遺書
餘生錄一卷 (清)張茂滋撰 仰視千七百二九鶴齋叢書第三集
思文大紀八卷 (清)囗囗撰 痛史
隆武遺事一卷 (清)囗囗撰 痛史
湖西遺事一卷 (清)彭孫貽撰 適園叢書第七集
虔台節略一卷 (清)彭孫貽撰 適園叢書第七集
永曆實錄二十六卷(原缺卷十六) (清)王夫之撰 船山遺書
劫灰錄一卷 (清)珠江寓舫撰 國粹叢書第三集
見聞隨筆二卷 (清)馮[更生]撰 台州叢書甲集
庚寅始安事略一卷 (清)瞿玄錫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
行在陽秋二卷 題(明)劉湘客(一題清戴笠)撰 明季稗史彙編
殘明紀事一卷 (清)囗囗撰 張氏適園叢書初集
安龍逸史二卷 (清)屈大均撰 嘉業堂叢書.史部
三湘從事錄一卷 (明)蒙正發撰; (清)金永森注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第四輯
安龍紀事一卷 (明)江之春撰 清刻本
楊監筆記一卷 (明)楊德澤撰 玉簡齋叢書
也是錄(一名永曆帝入緬本末)一卷 (明)自非逸史(鄧凱)撰 明季稗史彙編
求野錄一卷 (明)客溪樵隱(鄧凱)撰 明季稗史彙編
臺灣外記三十卷 (清)江日升撰 筆記小說大觀第四輯
海寇記一卷 (清)洪若皋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戊集續編
第35冊 [FB.103:96.35]
南明野史三卷 (清)南沙三餘氏撰 民國排印本
南疆逸史勘本五十八卷 (清)溫睿臨原本; (清)李瑤勘定 清末刻本
皇明末造錄二卷 (清)金鐘撰 龍龕精舍抄本
梅花嶺遺事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翊運錄一卷 (明)劉基撰 說郛續七
鳳凰台記事一卷 (明)馬生龍撰 叢書集成初編
彭文憲公筆記二卷 (明)彭時撰 顧氏四十家小說
謇齋瑣綴錄一卷 (明)尹直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遵聞錄一卷 (明)梁亻意]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今獻匯言
近峰記略一卷 (明)皇甫庸撰 學海類編·子類
第36冊 [FB.103:96.36]
明季北略二十四卷 (清)計六奇撰 清末刻本
明季南略十八卷 (清)計六奇撰 清末刻本
複齋日記一卷 (明)許浩撰 排印本
第37冊 [FB.103:96.37]
雙槐歲鈔十卷 (明)黃瑜撰 嶺南遺書
賢識錄一卷 (明)陸钅弋]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今獻匯言
青溪暇筆摘抄一卷 (明)姚福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篷窗類記五卷 (明)黃[日韋]撰 涵芬樓秘笈
醫閭漫記一卷 (明)賀欽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震澤紀聞一卷 (明)王鏊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野記四卷 (明)祝允明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
枝山前聞一卷 (明)祝允明撰 說郛續十三
征藩功次一卷 (明)王守仁撰 說郛續九
寓圃雜記十卷 (明)王[钅奇]撰 玄覽堂叢書三集
漫記一卷 (明)崔銑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後渠雜識一卷 (明)崔銑撰 說郛續十三
沂陽日記一卷 (明)囗囗撰 說郛續七
徐襄陽西園雜記二卷 (明)徐咸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鹽邑志林
吾學編餘一卷 (明)鄭曉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鹽邑志林
孤樹裒談一卷 (明)李默撰 說郛續七
磯園稗史三卷 (明)孫繼芳撰 涵芬樓秘笈
明良記四卷 (明)楊儀撰 叢書集成初編
庭聞述略一卷 (明)王文錄撰 說郛續十二
蒹葭堂雜著摘抄一卷 (明)陸楫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滄江野史一卷 (明)囗囗撰 說郛續七
窺天外乘一卷 (明)王世懋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
賓退錄四卷 (明)趙善政撰 涇川叢書
留青日[答刂]一卷 (明)田藝蘅撰 筆記小說大觀叢刊第十編
見聞錄八卷 (明)陳繼儒撰 寶顏堂秘笈·[礻必]集
損齋備忘錄一卷 (明)梅純撰 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今獻匯言
玉堂薈記二卷 (明)楊士聰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十四集
天香閣隨筆二卷 (明)李介撰 粵雅堂叢書初編第二集
書事七則一卷 (清)陳貞慧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戊集續編
[言叟]聞續筆四卷 (清)囗囗撰 筆記小說大觀第八輯
纖言三卷 (清)陸圻撰 古學彙刊
秋鐙錄一卷 (清)沈元欽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癸集萃編
研堂見聞雜記一卷 (清)王家禎撰 痛史
後鑒錄七卷 (清)毛奇齡撰 西河合集
第38冊 [FB.103:96.38]
萬曆野獲編三十卷附補遺 (明)沈德符撰 清代抄本
國朝當機錄三卷 (明)黃正賓撰 玄覽堂叢書續集
霜猿集二卷 (明)華陽道隱撰 屑玉叢談初集
第39冊 [FB.103:96.39]
明宮史八卷 (明)劉若愚撰 清宣統二年國學扶輪社排印本
皇明帝后紀略一卷 (明)囗囗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十二帝紀論一卷 (明)李維楨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經筵故事一卷 (明)囗囗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經筵日講始末一卷 (明)囗囗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東宮講讀一卷 (明)囗囗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高廟看書一卷 (明)囗囗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永樂帝以後諸帝燕對一卷 (明)囗囗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承天大志----大狩記一卷 (明)囗囗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燕對錄抄略一卷 (明)囗囗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林居漫錄抄略一卷 (明)伍袁萃撰 明代宮廷雜錄彙編本
清朝前紀一卷附王杲紀一卷 - 滿清野史四編
建州私志三卷 (清)海濱野史撰 清初史料四種
能一編二卷首一卷 (清)金安清撰 暢園叢書甲函
開國龍興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一帙
綏服內蒙古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綏服外蒙古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征撫朝鮮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十帙
牧齋遺事一卷 (清)囗囗撰 滿清野史四編
錢氏家變錄一卷 (清)錢孺飴撰 荊駝逸史
順治鎮江防禦海寇記一卷 (清)陳慶年著 抄本
丁酉北闈大獄記略一卷 (清)信天翁撰 痛史
辛醜紀聞一卷 (清)囗囗撰 又滿樓叢書
哭廟紀略一卷 (清)囗囗撰 痛史
莊氏史案一卷 (清)囗囗撰 痛史
秋思草堂遺集老父雲遊始末記一卷尊前話舊一卷 (清)陸[艸辛]行撰 痛史
書湖州莊氏史獄一卷 (清)翁廣平撰 嘉業堂叢書.史部.查東山年譜附
范氏記私史事一卷 (清)范韓撰 南林叢刊次集
指嚴筆記不分卷
百尺樓
陸沈集
紅花鋪
(民國)許國英撰 滿清野史四編
大獄記一卷附龍川先生詩鈔一卷私史獄一卷 (清)黃人輯 說庫
圓明園恭紀一卷 (清)黃凱鈞撰 清人說薈二集
康雍乾間文字之獄一卷 - 滿清野史續編
記桐城方戴兩家書案一卷 (清)囗囗撰 滿清野史四編
骨董禍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桂藩事略不分卷
吳逆取亡錄一卷
吳三桂借兵記一卷 - 滿清野史四編
提牢瑣記一卷 (清)濮文暹撰 清人說薈初集
庭聞錄六卷 (清)劉健撰 民國刻本
平定耿逆記一卷 (清)李之芳撰 荊駝逸史
閩難記一卷 (清)洪若皋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戊集續編
閩中紀略一卷 (清)許旭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癸集萃編
平閩記十三卷 (清)楊捷撰 清康熙刻本
第40冊 [FB.103:96.40]
甯海將軍固山貝子功績錄一卷 (清)囗囗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七集
胤禎外傳一卷 (民國)胡朴安撰 滿清野史初編
發史一卷 (民國)胡朴安撰 滿清野史初編
多鐸妃劉氏外傳一卷 (民國)胡朴安撰 滿清野史初編
董妃行狀一卷 清世祖撰 滿清野史續編
董小宛別傳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漢人不服滿人表一卷 (民國)胡朴安撰 滿清野史初編
綏服紀略一卷 (清)松筠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
金川紀略二卷(近人抄錄時改為四卷) (清)程穆衡撰 四川大學圖書館藏抄本
金川妖姬志一卷 (民國)許國英撰 滿清野史三編
平苗記一卷 (清)劉應中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八帙
塞北紀程一卷 (清)馬思哈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征準噶爾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西征紀略一卷 (清)殷化行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從西紀略一卷 (清)範昭逵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苗防論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八帙
苗疆師旅考一卷 (清)嚴如[火翌]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八帙
撫綏西藏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
西藏後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
平臺紀略一卷 (清)藍鼎元撰 荊駝逸史
東徵集六卷 (清)藍鼎元撰 清光緒二十四年成都兩儀書局刻本
記朱一貴之亂一卷 - 滿清野史續編
永憲錄一卷 (清)蕭[爽(爻→百)]齡撰 古學彙刊
綏服厄魯特蒙古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兩征厄魯特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西征記一卷 (清)毛振[宣毛]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
西南夷改流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八帙
烏蒙秘聞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平定兩金川述略一卷 (清)趙翼撰 小方壺輿地叢鈔第八帙
蜀徼紀聞一卷 (清)王昶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八帙
征烏梁海述略一卷 (清)何秋濤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
蕩平准部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勘定回疆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綏服西屬國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
哈薩克述略一卷 (清)何秋濤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
新疆後事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二帙
從征緬甸日記一卷 (清)周裕撰 借月山房匯鈔第七集
征緬紀略一卷 (清)王昶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十帙
征緬紀聞一卷 (清)王昶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十帙
征緬甸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十帙
平回紀略一卷 (清)囗囗撰 荊駝逸史
臺灣小志一卷 (清)龔柴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九帙
平定臺灣述略一卷 (清)趙翼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九帙
皇朝武功紀盛四卷 (清)趙翼撰 清壽考堂刻本
東瀛紀事一卷 (清)楊廷理撰 史料叢刊初編
征撫安南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十帙
從征安南記一卷 (清)囗囗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十帙
征安南紀略一卷 (清)師範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十帙
征廓爾喀記一卷 (清)魏源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三帙
妖婦齊王氏傳一卷 (清)囗囗撰 香豔叢書第三集
戡靖教匪述編(一名大清教匪全傳)十二卷 (清)石香居士編 清道光六年寶全堂刻本
于役迤南記二卷 (清)江[氵睿]源撰 介亭全集
殛[王申]志略一卷 (清)囗囗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
平海紀略一卷 (清)溫承志撰 昭代叢書(道光本)癸集萃編
靖逆記二卷 (清)證諦山人撰 清活字本
鴉片事略二卷 (清)李圭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
京口僨城錄一卷 (清)法芝瑞撰 京口掌故叢編初集
鎮城竹枝詞一卷 (清)囗囗撰 京口掌故叢編初集
草間日記一卷 (清)朱士雲撰 京口掌故叢編初集
夷患備嘗記一卷事略附記一卷 (清)曹晟撰 上海掌故叢書第一集
出圍城記一卷 (清)[更生]庵道人撰 京口掌故叢編初集
咄咄吟二卷附錄一卷 (清)貝青喬撰 嘉業堂叢書·集部
襄理軍務紀略四卷 (清)囗囗撰 雪堂叢刻
英吉利廣東入城始末一卷 (清)七弦河上釣叟撰 仰視千七百二九鶴齋叢書第一集
葉名琛廣州之變一卷 - 滿清野史續編
征信錄二卷 (清)汪箴撰 叢睦汪氏遺書
咸同將相瑣聞一卷 - 滿清野史續編
第41冊 [FB.103:96.41]
紅亂紀事草一卷 (清)曹晟撰 上海掌故叢書第一集
蒙寇志略 (清)胡壽昌撰 清光緒十六年成都刻本
援守井研記略一卷 (清)董貽清撰 清刻本
平定瑤匪紀略二卷 (清)周宜亮撰 抄本
援黔錄十二卷 (清)囗囗撰 清刻本
覺夢錄一卷 (清)曹晟撰 上海掌故叢書第一集
梟林小史一卷 (清)黃本銓撰 上海掌故叢書第一集
太平天國軼聞 - 民國排印本
太平天國野史 王文濡撰 民國排印本
太平天國宮闈秘史 孫士晦撰 民國排印本
蕩平發逆記二十二卷圖一卷 (清)古瀛蓼花洲主人編 光緒十七年上海書局石印本
彝軍紀略一卷附錄一卷遺文一卷 (清)彭洵、羅元黼輯 1924年成都昌福公司排印本
第42冊 [FB.103:96.42]
淮軍平撚記十二卷 (清)周世澄撰 清刻本
山東軍興紀略二十二卷 (清)管晏等撰 清刻本
鮑爵軍門戰功紀略一卷 (清)金國均撰 清同治六年刻本
[呆呆]庵先生籌蜀記一卷附錄一卷 (清)蔡壽祺撰 抄本
蜀亂述聞一卷 (清)祝介撰 滿清野史續編
蜀燹述略六卷 (清)餘鴻觀撰 民國成都昌福公司排印本
逆黨禍蜀記二卷 (清)汪[方方土]撰 抄本
粵東剿匪紀略五卷 (清)陳坤撰 油印本
嘉應平寇紀略一卷 (清)謝國珍撰 抄本
羅景山臺灣海防並開山日記不分卷 (清)羅大椿撰 清末石印本
第43冊 [FB.103:96.43]
咸同貴州軍事史五編 (民國)淩惕安撰 1932年貴州慈惠圖書館排印本
同治蜀軍平黔記一卷 (清)陳慶年撰 抄本
獨山平匪記一卷 (清)韓超撰 振綺堂叢書初集·韓南溪四種
遵義平匪日記一卷 (清)韓超撰 振綺堂叢書初集·韓南溪四種
苗變紀事一卷 (清)韓超撰 振綺堂叢書初集·韓南溪四種
咸同廣陵史稿二卷首一卷外編一卷 (清)囗囗撰 刻本
戡定新疆記八卷 (清)魏光燾撰 清光緒二十五年排印本
中西紀事本末二十四卷 (清)夏燮撰 清光緒二十四年藜照書屋本
第44冊 [FB.103:96.44]
湘軍志十六卷 (民國)王愷運撰 王湘綺先生全集
湘軍記二十卷 (清)王定安撰 清光緒十五年江南書局本
賊情匯纂十二卷 (清)張德堅撰 1932年〓(bo)山精舍石印本
太平天國戰記一卷 (民國)羅[忄享][曰融]撰 滿清野史四編
洪楊遺事一卷 (民國)謝興堯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
第45冊 [FB.103:96.45]
霆軍紀略十六卷 (清)陳昌撰 清光緒刻本
從戎紀略一卷附錄一卷 (清)朱洪章撰 念劬廬叢刻
[弓山文]園筆乘一卷 (清)王韜撰 滿清野史五編
洪楊軼聞一卷 - 滿清野史四編
洪福異聞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蘭陵女俠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太平詩史一卷 (民國)謝興堯輯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三輯
武川寇難詩草一卷附討賊檄 (清)何德潤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三輯
武昌紀事二卷附錄一卷 (清)陳徽言撰 滿清野史五編
癸醜中州罹兵紀略一卷 (清)陳善鈞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三輯
金陵癸甲紀事略二卷粵逆名目略一卷 (清)謝介鶴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二輯
金陵癸甲摭談補一卷 (清)沈雋曦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二輯
金陵紀事雜詠一卷 (清)吳家楨撰 清人說薈初集
從軍紀事一卷 (清)卞乃[言黽]撰 京口掌故叢編初集
揚州禦寇錄三卷 (清)倪在田撰 揚州叢刻
粵氛紀事十三卷 (清)謝山居士撰 清刻本
盾鼻隨聞錄八卷 (清)汪[方方土]撰 排印本
江南春夢庵筆記一卷 (清)沈懋良撰 排印本
發逆初記一卷 (清)明心道人撰 排印本
洋兵紀略一卷 (清)董恂撰 排印本
武昌兵燹紀略一卷 (清)囗囗撰 排印本
金陵省難紀略一卷附賊據城後大略 (清)張汝南撰 排印本
金陵癸甲新樂府一卷附城外新樂府 (清)馬壽齡撰 排印本
金陵被難記一卷 (清)囗囗撰 排印本
張繼庚遺稿一卷 (清)張繼庚撰 排印本
鏡山野史一卷 (清)李汝昭撰 排印本
金壇見聞記二卷 (清)強汝詢撰 排印本
常熟記變始末二卷 (清)譚文壽撰 排印本
蘇台麋鹿記二卷 (清)潘種瑞撰 排印本
東南紀略一卷 (清)囗囗撰 排印本
第46冊 [FB.103:96.46]
金陵兵事匯略四卷 (清)李圭撰 清光緒十三年刻本
鳳鶴實錄一卷 (清)胡潛甫撰 排印本
鳳鶴小草一卷 (清)胡潛甫撰 排印本
蒙難述抄一卷 (清)周邦福撰 排印本
遭亂紀略一卷 (清)解漣撰 排印本
六合紀事四卷(第三卷刪) (清)周長森撰 排印本
粵匪陷臨清紀略一卷 (清)馬振文撰 排印本
紀(無錫)縣城失守克復本末四卷 (清)施建烈撰 排印本
吳清卿太史日記不分卷 (清)吳大〓(cheng)撰 排印本
海虞賊亂志一卷 (清)顧汝鈺撰 排印本
守虞日記不分卷 (清)譚噓雲撰 排印本
庚申江陰東南常熟西北鄉日記不分卷 (清)徐日襄撰 排印本
諸王自述不分卷 - 排印本
粵匪起手根由一卷 向達校錄 排印本
大事記一卷 王重民抄錄 排印本
粵匪大略一卷 (清)囗囗撰 排印本
遐邇貫珍所載有關太平天國史料不分卷 王重民輯 排印本
小滄桑記一卷 (清)姚濟撰 排印本
談浙四卷 (清)許瑤光撰 排印本
花溪日記二卷 (清)馮囗囗撰 排印本
虎穴生還記一卷 (清)顧深撰 排印本
湘變紀略一卷 (清)姚諶撰 排印本
夏蟲自語一卷 (清)楊德榮撰 排印本
虎口日記一卷 (清)魯叔容撰 排印本
寇汀紀略一卷 (清)曹大觀撰 排印本
餘冬瑣錄二卷 (清)徐堅撰 稿本
平定教匪紀事一卷 (清)勒保撰 清代抄本
金壇圍城紀事詩一卷 (清)於桓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三輯
庚申避亂實錄(一名庚申避亂日記)一卷 (清)趙烈文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三輯
劫餘雜識一卷 (清)李光霽撰 南林叢刊正集
星周紀事二卷 (清)王萃元撰 上海掌故叢書第一集
平浙紀略十六卷 (清)秦緗業、陳鐘英撰 清同治十二年浙江書局刻本
兩浙庚辛紀略一卷 (清)陳學繩撰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集·庚辛泣杭錄
庚申浙變記一卷 (清)繆德[艸合廾]撰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集·庚辛泣杭錄
轉徙餘生記一卷 (清)許奉恩述; (清)丁丙節錄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集·庚辛泣杭錄
杭城再陷紀實一卷 (清)華學烈撰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集·庚辛泣杭錄
思痛記二卷 (清)李圭撰 清光緒十三年刻本
難中記 (清)張爾嘉撰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集·庚辛泣杭錄
殉烈記 (清)張光烈撰; (清)丁丙節錄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集·庚辛泣杭錄
杭城紀難詩 (清)陸以[氵恬]撰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輯·庚辛泣杭錄
蒿目集 (清)許瑤光撰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集·庚辛泣杭錄
杭城辛酉紀事詩一卷 (清)張蔭榘、吳淦撰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集·庚辛泣杭錄
杭城紀難詩編一卷 (清)王震元輯 武林掌故叢編第十八集·庚辛泣杭錄
粵逆陷寧始末記四卷 (清)陳錫麒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二輯
儉德齋隨筆一卷 (清)胡長齡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二輯
越州紀略一卷 (清)囗囗撰 太平天國叢書十三種第二輯
守撫紀略一卷 (清)鐘峻撰 清人說薈初集
張汶祥記一卷 滿清野史續編 第一次中俄密約一卷 滿清野史續編
中俄伊犁交涉始末一卷 (民國)羅[忄享][曰融]撰 滿清野史續編
鹹同以來中俄交涉記三卷 (清)江標撰 民國成都志古堂刻本
德宗承統私記一卷 (民國)羅[忄享][曰融]撰 滿清野史續編
清光緒帝外傳一卷 (民國)惲毓鼎撰 滿清野史三編
清廷戊戌朝變記一卷附錄一卷 (清)囗囗撰 1931年石印本
西行瑣錄一卷 (德國)福克撰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六帙
第47冊 [FB.103:96.47]
光緒大事匯鑒十二卷 (民國)趙炳麟撰 趙伯岩集
清宮禁二年記不分卷 (民國)德菱撰 滿清野史續編
克復諒山大略一卷 (清)囗囗撰 振綺堂叢書初集
浙東籌防錄四卷 (清)薛福成撰 庸庵全集
中法兵事本末一卷 - 滿清野史初編
東方兵事紀略六卷(第六卷原注未刻) (清)姚錫光撰 清光緒中武昌刻本
中日兵事本末一卷 (民國)羅[忄享][曰融]撰 滿清野史初編
中日議和紀略一卷 (清)囗囗撰 清末石印本
割台記一卷 (民國)羅[忄享][曰融]撰 滿清野史初編
戊戌履霜錄四卷 (民國)胡思敬撰 1913年南昌胡氏刻本
戊壬錄二卷 (民國)宋玉卿撰 滿清稗史
戊戌政變始末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景善日記一卷 (清)景善撰 滿清野史三編
庚子拳變始末紀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拳匪聞見錄一卷 (清)管鶴撰 清人說薈二集
都門紀變百詠一卷 (清)複儂氏; 杞廬氏撰 滿清野史四編
西巡迴鑾始末記六卷 (清)囗囗撰 中國內亂外禍歷史叢書
庚子西行記事一卷 (民國)震鈞(唐晏)撰 求恕齋叢書
庚子詩鑒七卷 (民國)龍顧山人(郭則[氵雲])撰 排印本
拳變系日要錄一卷 陳陸撰 排印本
第48冊 [FB.103:96.48]
西巡大事記十一卷首一卷 (清)王[弓山文]夫撰 民國排印本
庚子國變記一卷 (民國)羅[忄享][曰融]撰 滿清野史初編
拳變餘聞一卷 (民國)羅[忄享][曰融]撰 滿清野史初編
拳匪紀略前編二卷正編八卷後編二卷 (清)僑析生撰 清光緒二十九年上海書局本
瓦德西拳亂筆記一卷 (民國)王光祈譯 排印本
庚子北京事變紀略一卷 (清)鹿完天撰 1901年刻本
平原拳匪紀事一卷 (清)蔣楷撰 清刻本
畿南濟變紀略一卷 (清)劉春堂撰 1901年排印本
永清庚辛紀略一卷 (清)高紹陳撰 1908年石印本
李文忠公事略一卷 - 滿清野史四編
張文襄幕府紀聞二卷 (民國)辜鴻銘撰 清人說薈初集
張文襄公事略一卷 - 滿清野史四編
慈禧及光緒賓天厄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慶親王外傳一卷 (清)囗囗譯 滿清野史初編
新燕語二卷 (民國)雷震撰 滿清稗史
宣統大事鑒一卷 (民國)趙炳麟撰 趙伯岩集
清末實錄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初編
暗殺史一卷 (民國)一廠撰 滿清稗史
華僑革命史一卷 (民國)陳文圖撰 陳新政遺集
辛亥四川路事紀略一卷 (民國)誦清堂主人輯 滿清野史四編
鐵路國有案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四編
辛亥武昌首義紀二卷 李廉方撰 民國排印本
第49冊 [FB.103:96.49]
湘漢百事二卷 (民國)金城撰 滿清稗史
三江筆記二卷 (民國)三江遊客撰 滿清稗史
中國革命日記二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稗史
各省獨立史別裁一卷 (民國)曹榮撰 滿清稗史
南北春秋二卷 (民國)天嘏撰 滿清稗史
陽九述略一卷 (明)朱之瑜撰 舜水遺書
海濱外史三卷 (清)陳維安撰 涵芬樓秘笈第五集
西清筆記二卷 (清)沈初撰 功順堂叢書
管見所及一卷補遺一卷 (清)奕賡撰 佳夢軒叢著
嘯亭雜錄十卷續錄三卷 (清)昭[木連]撰 1911年中國圖書公司排印本
楊忠武公記事錄一卷 (清)楊遇春撰 1911年排印本
舟車聞見錄二卷雜錄續集一卷續錄三集一卷 (清)江藩撰 炳燭齋雜著
熙朝新語十六卷 (清)徐錫麟; (清)錢泳撰 清代筆記叢刊
金壺浪墨八卷 (清)黃鈞宰撰 清代筆記叢刊·金壺七墨
金壺[辶豚]墨五卷 (清)黃鈞宰撰 清代筆記叢刊·金壺七墨
甕牖餘談八卷 (清)王韜撰 清代筆記叢刊
庸庵文九則不分卷
科爾沁忠親王死事略
書科爾沁忠親王大沽之敗
書桐城程忠烈公遺事
敘曾文正公幕府賓僚
書陳玉成苗沛霖二賊伏誅事
書劇寇石達開就禽事
書昆明何帥失陷蘇常事
書兩總督何桂清之獄
書霆軍銘軍尹隆河之役
書合肥伯相李公用滬平吳
書欒城唐公祠 (清)薛福成撰 滿清野史四編
歸廬談往錄二卷 (清)徐宗亮撰 滿清野史三編
鵝山文摘鈔一卷 (清)趙增[王禹]撰 滿清野史五編
丘逢甲傳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五編
慧因室雜綴一卷 - 滿清野史五編
知過軒隨錄一卷 (清)文廷式撰 滿清野史五編
[弓山文]園紀事二卷 (清)史念祖撰 抄本
滿清紀事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續編
蕉窗雨話九則一卷
記乾隆間吏部郎中郝雲士諂事和[王申]事
記杜文秀踞大理事
記石達開老鴉被擒異聞
記董宛欲從張申伯不果事
記張申伯為太平天國朝解元事
記王漁洋宋牧仲逸事
記說降洪承疇事
記岳大將軍平青海事
記準噶爾與俄人戰事 - 滿清野史四編
清代名人趣史一卷 - 滿清野史四編
棲霞閣野乘二卷 - 滿清野史五編
第50冊 [FB.103:96.50]
庸閑齋筆記八卷 (清)陳其元撰 排印本
陽秋剩筆一卷 - 滿清野史五編
啁啾漫記一卷 - 滿清野史五編
圓明園總管世家一卷 - 滿清野史三編
春冰室野乘三卷 (民國)李嶽瑞撰 關中叢書
悔逸齋筆乘一卷 - 滿清野史五編
滿清興亡史不分卷 (民國)漢史氏撰 滿清野史初編
都門識小錄一卷 (民國)蔣芷儕撰 滿清野史初編
九朝新語十六卷十朝新語外編一卷 (民國)胡思敬撰 1924年南昌胡氏刻本
國聞備乘四卷 (民國)胡思敬撰 1924年南昌胡氏刻本
十葉野聞不分卷 (民國)許國英撰 排印本
滿清外史二卷 (民國)天嘏撰 滿清野史初編
所聞錄一卷 (民國)蘇民撰 滿清野史初編
變異錄一卷 (民國)天嘏撰 滿清稗史
異辭錄四卷 (民國)劉體仁撰 辟園四種
清宮瑣聞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續編
名人軼事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四編
木壽杌近志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四編
外交小史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四編
秦環樓談錄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五編
小奢摩館脞錄一卷 (民國)囗囗撰 滿清野史五編
清代之竹頭木屑一卷 (民國)囗囗輯 滿清野史五編
清稗瑣綴一卷 (民國)囗囗輯 滿清野史五編
述庵秘錄一卷 (民國)王無生撰 滿清野史初編
貪官污吏外傳一卷 (民國)囗囗傳 滿清野史初編
奴才小史一卷 (民國)老吏撰 滿清野史續編
--
《中國野史集成續編》(先秦~清末民初)
《中國野史集成續編》編委會、四川大學圖書館編 成都 巴蜀書社 2000
第一冊
路史前 紀九卷後紀十五卷餘論十卷發揮六卷國名記十一卷 (宋)羅泌撰; 羅蘋注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FB.103:96.52(1)
拾遣記 十卷 (晉)王嘉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古今逸史》本 FB.103:96.52(2)
三墳 一卷 (晉)阮成注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古今逸史》本 FB.103:96.52(3)
穆天子傳 六卷 佚名撰; (晉)郭璞注 景民國十八年(1929)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明天一閣刻本 FB.103:96.52(4)
華陽國志 十二卷 (晉)常璩撰、佚名批校 景民國成都志古堂影印廖寅題襟館刻本 FB.103:96.52(5)
華陽國志校勘 顧尚之輯 景民國成都志古堂據題襟館本影刻 FB.103:96.52(6)
趙後外傳 一卷 題(漢)伶玄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古今逸史》本 FB.103:96.52(7)
漢武故事 一卷 題(漢)班固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古今逸史》本 FB.103:96.52(8)
第二冊
續後漢書 四十四卷義例一卷音義四卷 (宋)蕭常撰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FB.103:96.53(1)
西魏書 二十四卷敘錄一卷 (清)謝啟昆撰 景乾隆六十年(1795)樹經堂刻本 FB.103:96.53(2)
南詔野史 二卷 (明)楊慎編輯 景光緒六年(1880)雲南書局刻本 FB.103:96.53(3)
西京雜記 一卷 (漢)劉歆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古今逸史》本 FB.103:96.53(4)
海山記 一卷 佚名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古今逸史》本 FB.103:96.53(5)
迷樓記 一卷 佚名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古今逸史》本 FB.103:96.53(6)
開河記 一卷 佚名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古今逸史》本 FB.103:96.53(7)
翰林壁記 一卷 (唐)丁居晦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五十一 FB.103:96.53(8)
禦史台記 一卷 佚名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五十一 FB.103:96.53(9)
上庠錄 一卷 (宋)呂榮義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五十一 FB.103:96.53(10)
南漢春秋 十三卷 (清)劉應麒撰、劉熊湘校 景道光七年(1827)含章書屋刻本 FB.103:96.53(11)
南漢書 十八卷 (清)梁廷楠撰 景道光刻本 FB.103:96.53(12)
南漢書考異 十八卷 (清)梁廷楠撰 景道光刻本 FB.103:96.53(13)
南漢文字略 四卷 (清)梁廷楠撰 景道光刻本 FB.103:96.53(14)
南漢叢錄 二卷 (清)梁廷楠撰 景道光刻本 FB.103:96.53(15)
第三冊
燕翼論詒錄 五卷 (宋)王棟撰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FB.103:96.54(1)
宋西事案 二卷 (明)祁承[火業]撰 景天啟刻本 FB.103:96.54(2)
南宋書 六十八卷 (明)錢士升撰 景嘉慶二年(1797)掃葉山房刻本 FB.103:96.54(3)
青溪寇軌 一卷 (宋)方勺撰 景民國九年(1920)上海涵芬樓影印清晁氏《學海類編》本 FB.103:96.54(4)
玉堂逢辰錄 一卷 (宋)錢惟演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本卷四十四 FB.103:96.54(5)
太清樓侍宴記 一卷 (宋)蔡京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一百十四 FB.103:96.54(6)
保和殿曲宴記 一卷 (宋)蔡京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一百十四 FB.103:96.54(7)
延福宮曲宴記 一卷 (宋)李邦彥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一百十四 FB.103:96.54(8)
使高麗錄 一卷 (宋)徐競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五十六 FB.103:96.54(9)
避亂錄 一卷 (宋)王明清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三十八 FB.103:96.54(10)
熙豐日曆 一卷 (宋)王明清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四十二 FB.103:96.54(11)
蜀道征討比事 一卷 (宋)袁申儒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四十九 FB.103:96.54(12)
中興小紀 四十卷 (宋)熊克撰 景光緒十七年(1891)廣雅書局刻本 FB.103:96.54(13)
第四~五冊
三朝北盟會編 二百五十卷 (宋)徐夢莘撰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FB.103:96.55-56
第六冊
偽豫傳 一卷 (宋)楊堯(一作克)弼撰 景清鈔本《碧溪叢書》 FB.103:96.57(1)
吳武安公功績記 一卷 (宋)佚名撰 景清鈔本《碧溪叢書》 FB.103:96.57(2)
舊聞證誤 五卷 (宋)李心傳撰 景乾隆中綿州李氏萬卷樓刊嘉慶十四年(1809)李調元重校本《涵海》 FB.103:96.57(3)
忠文王紀事實錄 五卷 (宋)謝起岩撰 景鹹淳七年(1271)吳安朝等刻、明洪武公文紙印本 FB.103:96.57(4)
順昌戰勝破賊錄 一卷 (宋)楊汝翼撰 景清鈔本《碧溪叢書》 FB.103:96.57(5)
皇太后回鑾事實 一卷 (宋)萬俟〓撰 景清鈔本《碧溪叢書》 FB.103:96.57(6)
金國文具錄 一卷 (宋)洪皓撰 景清鈔本《碧溪叢書》 FB.103:96.57(7)
煬王江上錄 一卷 (金)佚名撰 景清鈔本 FB.103:96.57(8)
使金錄 一卷 (宋)程卓撰 景清鈔本 FB.103:96.57(9)
北邊備對 一卷 (宋)程大昌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歷代小史》本 FB.103:96.57(10)
北轅錄 一卷 (宋)周輝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歷代小史》本 FB.103:96.57(11)
高昌行紀 一卷 (宋)王延德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五十六 FB.103:96.57(12)
陷虜記 一卷 (宋)胡嬌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五十六 FB.103:96.57(13)
宋季忠義錄 十六卷附錄一卷補錄一卷 (清)萬斯同輯 景民國四明張氏約園刻《四明叢書》本 FB.103:96.57(14)
宋遣民錄 十五卷 (明)程敏政輯 景乾隆道光間長塘鮑氏刻本《知不足齋叢書》 FB.103:96.57(15)
墨客揮犀 十卷 (宋)彭乘撰 景文淵閻《四庫全書》本 FB.103:96.57(16)
續墨客揮犀 十卷 (宋)彭乘撰 景民國十七年(1928)東方學會排印《殷禮在斯堂叢書》本 FB.103:96.57(17)
清尊錄 一卷 (宋)廉宣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三十四 FB.103:96.57(18)
昨夢錄 一卷 (宋)康譽之撰 景民國九年(1920)上海涵芬樓據清晁氏本影印《學海類編》本 FB.103:96.57(19)
漫笑錄 一卷 (宋)徐[忄造]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三十四 FB.103:96.57(20)
軒渠錄 一卷 (宋)呂居仁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三十四 FB.103:96.57(21)
蒴堂野史 一卷 (宋)林子中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三十七 FB.103:96.57(22)
貴耳錄 一卷 (宋)張端義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三十八 FB.103:96.57(23)
[艸鞠]囈集 一卷 (宋)宋無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三十八 FB.103:96.57(24)
陶朱新錄 一卷 (宋)馬純撰 景民國十年(1921)上海博古齋據清張氏刊本影印《墨海金壺》本 FB.103:96.57(25)
南遊記舊 一卷 (宋)曾紆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五十 FB.103:96.57(26)
燕北雜記 一卷 (宋)武矽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五十 FB.103:96.57(27)
話腴 一卷 (宋)陳郁撰 景民國九年(1920)上海涵芬樓據清晁氏本影印《學海類編》本 FB.103:96.57(28)
愧郯錄 十五卷 (宋)嶽坷撰 景朝隆道光中長塘鮑氏刻《知不足齋叢書》本 FB.103:96.57(29)
南宋六陵遣事 一卷 附庚申君遣事 (清)萬斯同輯 景道光中吳江沈氏世楷堂刻《昭代叢書》本 FB.103:96.57(30)
諧史 一巷 (宋)沈仿撰 景民國九年(1920)上海涵芬樓據清晁氏本影印《學海類編》本 FB.103:96.57(31)
西使記 一卷 (元)劉郁撰 景民國二十年(1931)上海商務印書館據清張氏刊本影印《學津討原》本 FB.103:96.57(32)
天南行記 一卷 (元)徐明善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卷五十六 FB.103:96.57(33)
北巡私記 一卷 (元)劉佶撰 景民國三年(1914)羅氏東山僑舍《雲窗叢刻》影印咸豐九年(1859)莫友芝鈔本 FB.103:96.57(34)
拊掌錄 一卷 (元)元懷撰 景民國九年(1920)上海涵芬樓據清晁氏本影印《學海類編》本 FB.103:96.57(35)
東園友聞 一卷 (元)佚名撰 景民國九年(1920)上海涵芬樓據清晁氏本影印《學海類編》本 FB.103:96.57(36)
稗史集傳 一卷 (元)徐顯撰 景宣統三年(1911)上海國學扶輪社排印《顧氏明朝四十家小說》本 FB.103:96.57(37)
第七冊
皇明大政記 三十六卷 (明)朱國禎輯 景明崇楨刻《皇明史概》本 FB.103:96.58(1)
皇明大訓記 十六卷 (明)朱國禎輯 景明崇楨刻《皇明史概》本 FB.103:96.58(2)
第八冊
皇明大事記 五十卷(卷四十三、四十五、四十八原未刻) (明)朱國禎輯 景明崇禎刻《皇明史概》本 FB.103:96.59
第九冊
皇明開國臣傳 十三卷 (明)朱國禎輯 景明崇禎刻《皇明史概》本 FB.103:96.60(1)
皇明遜國臣傳 五卷首一卷 (明)朱國禎輯 景明崇禎刻《皇明史概》本 FB.103:96.60(2)
皇明通紀述遺 十二卷 (明)蔔世昌、屠衡撰 景明刻本 FB.103:96.60(3)
明朝小史 十八卷 (明)呂毖輯 景民國三十年(1941)上海影印《玄覽堂叢書》本 FB.103:96.60(4)
第十冊
皇明通紀集要 六十卷 (明)陳建撰、江旭奇增補 景明刻本 FB.103:96.61(1)
皇明續紀 三卷 (明)卜大有撰、蔔世昌校正 景明刻本 FB.103:96.61(2)
皇明政要 二十卷末一卷 (明)婁性撰 景正德二年(1507)慎獨齋刻本 FB.103:96.61(3)
第十一~十四冊
[合廾]山堂別集 一百卷 (明)王世貞撰 景萬曆庚寅(1590)金陵刻本 FB.103:96.62-63(1)
國史唯疑 十二卷 (明)黃景[日方]撰 景康熙二十年(1681)徐銑鈔本 FB.103:96.63(2)
皇明臣略纂聞 十二卷 (明)瞿汝說輯 景崇禎八年(1635)瞿式耜刻本 FB.103:96.63(3)
名山藏 一百九卷七 (明)何喬遠撰 景明崇禎刻本 FB.103:96.63(4)-65(1)
二申野錄 八卷 (清)孫之[馬錄]撰 景清刻本 FB.103:96.65(2)
皇明小史摘抄 二卷 附建文遣事一卷 (明)佚名撰 景清初鈔本 FB.103:96.65(3)
第十五冊
昭代武功編 十卷 (明)范景文撰 景明崇楨刻本 FB.103:96.66(1)
今言 四卷 (明)鄭曉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66(2)
皇明繩武編擬續大學衍義 三十四卷 (明)吳瑞登撰 景明萬曆刻本 FB.103:96.66(3)
壬午功臣爵賞錄 一卷 ; 壬午功賞別錄 一卷 (明)都穆撰 景明鈔《國朝典故》本 FB.103:96.66(4)
鴻猷錄 十六卷 (明)高岱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66(5)
第十六冊
明事斷略 一卷 佚名撰 景民國九年(1920)上海博古齋據清張氏刊本影印《借月山房匯鈔》本 FB.103:96.67(1)
統肇基錄 一卷 (明)夏原吉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五 FB.103:96.67(2)
皇朝本記 一卷 (明)佚名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67(3)
渤泥入貢記 一卷 (明)宋濂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一 FB.103:96.67(4)
滇南慟哭記 一卷 (明)王紳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一 FB.103:96.67(5)
雲南機務抄黃 一卷 (明)張允輯 景明嘉靖吳郡袁氏嘉趣堂刻《金聲玉振集》本 FB.103:96.67(6)
遇恩錄 一卷 (明)劉仲景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二 FB.103:96.67(7)
奉天靖難記 四卷 (明)佚名撰 景明鈔《國朝典故》本 FB.103:96.67(8)
建文朝野彙編 二十卷 (明)屠叔方輯 景明萬曆刻本 FB.103:96.67(9)
革朝志 十卷 (明)許相卿撰 景明刻本 FB.103:96.67(10)
建文書法擬前編 一卷正編二卷附編二卷 (明)朱鷺撰 景明萬曆刻本 FB.103:96.67(11)
安楚錄 十卷 (明)秦金撰 景明萬曆四年(1576)秦氏刻本 FB.103:96.67(12)
第十七冊
從亡隨筆 一卷 (明)錢士升撰 景明崇禎刻《遜國逸書》本 FB.103:96.68(1)
遜國記 一卷 (明)口口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七 FB.103:96.68(2)
拊膝錄 一卷 (明)劉琳撰; 錢士升訂 景明崇楨刻《遜國逸書》本 FB.103:96.68(3)
建文帝后紀 一卷 (清)邵遠平撰 景道光吳江沈氏世楷堂刻《昭代叢書》本 FB.103:96.68(4)
黃陳冤報錄 一卷 (明)佚名撰 景明崇禎刻《遜國逸書》本 FB.103:96.68(5)
擁絮迂談 一卷 (明)朱鷺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七 FB.103:96.68(6)
平蠻錄 一卷 (明)王軾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68(7)
朝鮮紀事 一卷 (明)倪謙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68(8)
秘錄 一卷 (明)李夢陽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五 FB.103:96.68(9)
制府雜錄 一卷 (明)楊一清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68(10)
兩朝憲章錄 二十卷 (明)吳瑞登撰 景清鈔本 FB.103:96.68(11)
世廟識餘錄 二十六卷 (明)徐學謨輯 景明徐兆稷活字本 FB.103:96.68(12)
嘉靖大政類編 二卷 (明)黃鳳翔撰 景明刻本 FB.103:96.68(13)
雲中事記 一卷 (明)蘇佑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綰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68(14)
雲中紀變 一卷 (明)孫允中撰 景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鈔《國朝典故》本 FB.103:96.68(15)
北虜紀略 一卷 (明)汪道昆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 FB.103:96.68(16)
交黎剿平事略 四卷 (明)歐陽必進撰、方民悅輯 景民國三十年(1941)《玄覽堂叢書》影印明嘉靖刻本 FB.103:96.68(17)
西征記 一卷 (明)宗臣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 FB.103:96.68(18)
倭患考原 一卷 ; 恤援朝鮮倭患考 一卷 (明)黃俁卿撰 景清初鈔本 FB.103:96.68(19)
遼邸記聞 一卷 (明)錢希言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八 FB.103:96.68(20)
西南紀事 六卷 (明)郭應聘撰 景明刻本 FB.103:96.68(21)
江陵紀事 一卷 (明)口口撰 景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影印《筆記小說大觀》本 FB.103:96.68(22)
甲乙剩言 (明)胡應麟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六 FB.103:96.68(23)
召對錄 一卷 (明)申時行撰 景民國十一年(1922)上海文明書局石印《寶顏堂秘笈》本 FB.103:96.68(24)
挺擊始末 一卷 (明)陸夢龍撰 景清鈔《明季野史彙編》本 FB.103:96.68(25)
閑思往事 不分卷 (明)曹咣撰 景明刻本 FB.103:96.68(26)
第十八冊
皇明肅皇外史 四十六卷 (明)範守己撰 景清鈔本 FB.103:96.69(1)
皇明馭倭錄 九卷 附略二卷寄語略一卷 (明)王士騏輯 景明萬曆刻本 FB.103:96.69(2)
安南來威圖冊 三卷輯略三卷 (明)馮時煬、梁天錫、江美中輯撰 景明隆慶刻本 FB.103:96.69(3)
平蠻全錄 十五卷 (明)曾省吾撰 景明萬曆九年(1580)張一餛刻本 FB.103:96.69(4)
嘉靖倭亂備抄 不分卷 (明)佚名撰 景清初鈔本 FB.103:96.69(5)
第十九冊
平播全書 十五卷 (明)李化龍撰 景光緒五年(1879)刻《畿輔叢書》本 FB.103:96.70(1)
定陵注略 十卷 (明)文秉撰 景鈔本 FB.103:96.70(2)
粵劍編 四卷 (明)王臨亨撰 景民國三十六年(1947)國立中央圖書影印《玄覽堂叢書續集》本 FB.103:96.70(3)
泰昌朝日錄 一卷 (明)楊惟休撰 景明刻本 FB.103:96.70(4)
泰昌朝記事 一卷 (明)李遜之撰 景清鈔本 FB.103:96.70(5)
第二十冊
萬曆三十一年癸卯楚事妖書始末 不分卷 (明)佚名輯 景明刻本 FB.103:96.71(1)
三朝要典 三十四卷 (明)顧秉謙撰 景明崇楨刻本 FB.103:96.71(2)
蘧編 二十卷 (明)葉向高撰 景明刻本 FB.103:96.71(3)
虐政集 一卷邪氛集一卷倒戈集一卷 (明)佚名撰 景清初鈔本 FB.103:96.71(4)
酌中志餘 二卷 (明)□□輯 景光緒六年至七年(1880-81)湖北崇文書局刻《正覺樓叢刻》 FB.103:96.71(5)
欽定逆案 一卷 (明)韓[火廣]等撰 景清鈔《明季野史彙編》本 FB.103:96.71(6)
第二十一冊
聖朝新政要略 十卷訪單一卷附錄一卷 題外史氏輯 景鈔本 FB.103:96.72(1)
督師紀略 十三卷 (明)茅元儀撰 景明刻本 FB.103:96.72(2)
蜀事紀略 一卷 (明)朱燮元撰 景明天啟刻本 FB.103:96.72(3)
甲乙記政錄 一卷 (明)徐肇基撰 景明崇禎刻本 FB.103:96.72(4)
續丙記政錄 一卷 (明)徐肇基撰 景明崇禎刻本 FB.103:96.72(5)
續丁記政錄 一卷 (明》徐肇基撰 景明崇禎刻本 FB.103:96.72(6)
新政 一卷 (明)徐肇基撰 景明崇禎刻本 FB.103:96.72(7)
袁督師事蹟 一卷 佚名輯 景民國二十四至二十六年(1935-37)上海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本 FB.103:96.72(8)
東莞袁督師遣事 一卷 (清)張江裁纂 景民國二十八年(1939)燕歸來[竹移]排印《燕都風士叢書》本 FB.103:96.72(9)
烈皇小識 六卷 (明)文秉撰 景舊鈔本 FB.103:96.72(10)
東江始末 一卷 (明)柏起宗撰 景民國九年(1920)上海博古齋據清張氏刊本影印《借月山房匯鈔》本 FB.103:96.72(11)
流寇長編 二十卷 (清)戴笠撰 景舊鈔本 FB.103:96.72(12)
第二十二冊
頌天臚筆 二十四卷 (明)金日升輯 景明崇禎刻本 FB.103:96.73(1)
燕都日記 一卷 (明)馮夢龍撰; (清)莫厘山人增補 景光緒四年(1878)排印《電報館叢書 : 紀載彙編》本 FB.103:96.73(2)
柳如是事輯 一卷 雪苑懷圃居士錄 景民國文字同盟社排印本 FB.103:96.73(3)
虞淵沉 不分卷 (清)吳偉業撰 景清鈔本 FB.103:96.73(4)
鄭華亭考選處分始末 不分卷 (明)佚名輯 景清鈔本 FB.103:96.73(5)
朝野公言 不分卷 (明)佚名輯 景明崇禎刻本 FB.103:96.73(6)
守鄖紀略 一卷附大樑守城記一卷 (明)高鬥樞撰 景民國六年(1917)商務印書館排印《痛史》本 FB.103:96.73(7)
明季甲乙兩年匯略 三卷 (清)許重熙撰 景清初刻本 FB.103:96.73(8)
南都死難紀略 一卷 (清)顧苓撰 景民國十七年(1928)東方學會排印《殷禮在斯堂叢書》本 FB.103:96.73(9)
談往 三卷 題花村看行侍者撰 景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影印《筆記小說大觀》本 FB.103:96.73(10)
蜀破鏡 五卷 (清)孫鎮撰 景民國十八年(1929)刻《壁經堂叢書》本 FB.103:96.73(11)
第二十三冊
南渡錄 五卷 (清)李清撰 景清紗本 FB.103:96.74(1)
遜國正氣紀 八卷 (明)曹參芳撰 景明末刻本 FB.103:96.74(2)
三峰傳稿 一卷 (清)萬應隆撰 景道光十二年(1886)涇縣趙氏古墨齋刻《涇川叢書》本 FB.103:96.74(3)
崇禎朝記事 四卷 (清)李遜之撰 景光緒中武進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 FB.103:96.74(4)
明遺民錄 四十八卷 民史氏撰 景民國元年(1912)排印本 FB.103:96.74(5)
勝朝粵東遺民錄 四卷附錄一卷 (清)真逸輯 景四川大學圖書館藏單刻本 FB.103:96.74(6)
南天痕 二十六卷 (清)淩雪撰 景宣統三年(1911)石印本 FB.103:96.74(7)
第二十四冊
小腆紀傳 六十五卷 (清)徐燕撰 景光緒丁亥(1887)刻本 FB.103:96.75(1)
小腆紀傳補遣 五卷 (清)徐燕撰 景光緒丁亥(1887)刻本 FB.103:96.75(2)
小腆紀年附考 二十卷一 (清)徐蕭撰 景光緒四年(1878)刻本 FB.103:96.75(3)
第二十五冊
續明紀事本末 十八卷 (清)倪在田撰 景光緒二十九年(1903)刻本 FB.103:96.76(1)
勝朝彤史拾遺記 六卷 (清)毛奇齡撰 景清康熙刻《毛西河先生全集》本 FB.103:96.76(2)
海上見聞錄定本 二卷 (清)阮曼錫撰 景清鈔本 FB.103:96.76(3)
閩海紀略 二卷 (清)佚名撰 景清鈔本 FB.103:96.76(4)
嶺海焚餘 三卷 (明)金堡撰 景民國二至五年(1913-16)烏程張氏刻《疽園叢書》本 FB.103:96.76(5)
從征實錄 一卷 (明)楊英撰 景民國二十年(193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影印本 FB.103:96.76(6)
魯之春秋 二十四卷 (清)李聿求撰 景清咸豐刻本 FB.103:96.76(7)
三藩紀事本末 四卷 (清)楊陸榮撰 景民國九年(1920)上海博古齋據清張氏刊本影印《借月山房匯鈔》本 FB.103:96.76(8)
靖海志 四卷 (清)彭孫貽撰 景清鈔本 FB.103:96.76(9)
臺灣鄭氏始末 六卷 (清)沈雲、沈[土(上)土土]撰 景民國八年(1919)嘉業堂刻《吳興叢書》本 FB.103:96.76(10)
靖海紀事 二卷 (清)施琅撰 景清康熙刻本 FB.103:96.76(11)
第二十六冊
勝朝殉揚錄 三卷 (清)劉寶楠撰 景同治十年(1871)淮南書局刻本 FB.103:96.77(1)
續編綏寇紀略 五卷 (清)葉夢珠輯 景申報館鉛印本 FB.103:96.77(2)
夷俗記 二卷 (明)蕭大宇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一 FB.103:96.77(3)
鳳凰台紀事 一卷 (明)馬生龍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一 FB.103:96.77(4)
立齋閑錄 四卷 (明)宋端儀撰 景遼寧省圖書綰藏明鈔《國朝典故》本 FB.103:96.77(5)
雲蕉館紀談 一卷 (明)孔邇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二十 FB.103:96.77(6)
願豐堂漫書 一卷 (明)陸深撰 景民國十一年(1922)上海文明書局石印《寶顏堂秘笈》本 FB.103:96.77(7)
觚不觚錄 一卷 (明)王世貞撰 景民國二十年(1931)上海文明書局石印《寶顏堂秘笈》本 FB.103:96.77(8)
皇朝盛事 一卷 (明)王世貞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八說郛續》卷十三 FB.103:96.77(9)
鳳洲雜編 六卷 (明)王世貞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賠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77(10)
守溪長語 一卷 (明)王鏊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人、獻匯言》本 FB.103:96.77(11)
古[彳襄]雜錄 一卷 (明)李賢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歷代小史》本 FB.103:96.77(12)
兩湖麈談錄 一卷 (明)許浩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賠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歷代小史》本 FB.103:96.77(13)
莘野纂聞 一卷 (明)伍餘福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績》卷十三 FB.103:96.77(14)
駒陰冗記 一卷 (明)闌莊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績》卷十三 FB.103:96.77(15)
客座新聞 一卷 (明)沈周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三 FB.103:96.77(16)
南翁夢錄 一卷 (明)黎澄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77(17)
公餘日錄 一卷 (明)湯沐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績》卷十四 FB.103:96.77(18)
聞雁齋筆談 一卷 (明)張大複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四 FB.103:96.77(19)
三餘贅筆 一卷 (明)都印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四 FB.103:96.77(20)
懸笥瑣探 一卷 (明)劉昌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四 FB.103:96.77(21)
鄭桐庵筆記 一卷 (明)鄭敷教撰 景民國排印《乙亥叢編》本 FB.103:96.77(22)
蘇談 一卷 (明)楊循吉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77(23)
病逸漫記 一卷 (明)陸[金弋]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77(24)
吳中故語 一卷 (明)楊循吉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四 FB.103:96.77(25)
庚巳編 十卷 (明)陸粲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77(26)
說聽 二卷 (明)陸粲撰 景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影印《筆記小說大觀》本 FB.103:96.77(27)
續巳編 一卷 (明)郎瑛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四 FB.103:96.77(28)
長安客話 一卷 (明)蔣一葵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四 FB.103:96.77(29)
快雪堂漫錄 一卷 (明)馮夢楨撰 景民國元年(1912)冰雪山房據清陸氏刊本石印《奇晉齋叢書》本 FB.103:96.77(30)
雲夢藥溪談 一卷 (明)文翔鳳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四 FB.103:96.77(31)
中洲野錄 一卷 (明)程文憲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四 FB.103:96.77(32)
鬱岡齋筆麈 一卷 (明)王肯堂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四 FB.103:96.77(33)
識小編 一卷 (明)周賓所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五 FB.103:96.77(34)
西樵野記 一卷 (明)侯甸撰 景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刻本《說郛續》卷十六 FB.103:96.77(35)
雙溪雜記 一卷 (明)王瓊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今獻匯言》本 FB.103:96.77(36)
二酉委譚摘錄 一卷 (明)王世懋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77(37)
百可漫志 一卷 (明)陳鼐撰 景民國上海商務印書縮影印《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 : 紀錄彙編》本 FB.103:96.77(38)
耳新 十卷(存八卷) (明)鄭仲夔撰 景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影印《筆記小說大觀》本 FB.103:96.77(39)
吳乘竊筆 一卷 (明)許元溥撰 景民國排印《乙亥叢編》本 FB.103:96.77(40)
荷插叢談 四卷 (清)林時對撰 景臺灣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FB.103:96.77(41)
熙朝紀政 六卷 (清)王慶雲撰 景光緒二十七年(1901)上海天章書局石印本 FB.103:96.77(42)
嘯海成都筆記 二卷續編二卷 (民國)汪海如撰 景民國二十六年(1937)排印本 FB.103:96.77(43)
第二十七冊
國朝掌故輯要 二十四卷 (清)林熙春輯 景光緒二十八年(1902)刻本 FB.103:96.78(1)
皇朝瑣屑錄 四十四卷 (清)鐘琦撰 景光緒二十三年(1897)刻本 FB.103:96.78(2)
金壇獄案 一卷 (清)計六奇撰 景光緒四年(1878)排印《申報綰叢書 : 紀載彙編》本 FB.103:96.78(3)
過墟志 一卷 (清)墅西逸叟撰 景光緒四年(1878)排印《申報綰叢書 : 紀載彙編》本 FB.103:96.78(4)
戴重事錄 一卷 (清)章學誠撰 景光緒四年(1878)排印《申報綰叢書 : 紀載彙編》本 FB.103:96.78(5)
東塘日紮 一卷 (清)朱子素撰 景光緒四年(1878)排印《申報綰叢書 : 紀載彙編》本 FB.103:96.78(6)
五藩[木壽]乘 二卷 (清)巫峽逸人撰 景民國杭縣徐氏排印《天蘇閣叢刊》本 FB.103:96.78(7)
安南使事紀要 四卷 (清)李仙根撰 景清鈔本 FB.103:96.78(8)
盾墨 四卷 (清)湯彝撰 景道光刻本 FB.103:96.78(9)
平定羅刹方略 四卷 (清)佚名撰 景光緒刻《功順堂叢書》本 FB.103:96.78(10)
乾隆英使覲見記 二卷 (英)馬戛爾尼(Macartney)撰; 劉複譯 景民國十七年(1928)中華書局排印本 FB.103:96.78(11)
第二十八冊
防浦紀略 五卷附錄一卷 (清)周士拔撰 景鈔本 FB.103:96.79(1)
嘉慶東巡紀事 三卷 (清)口口撰 景民國排印《孫海叢書》本第八集 FB.103:96.79(2)
夷氛聞記 五卷 (清)梁廷楠撰 景清刻本 FB.103:96.79(3)
夷艘入寇記 二卷 (清)佚名撰 景清鈔本 FB.103:96.79(4)
撫夷日記 不分卷 (清》張喜撰 景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排印《筆記小說大觀》本 FB.103:96.79(5)
防海紀略 二卷 (清)王之春撰 景光緒六年(1880)上洋文藝齋刻本 FB.103:96.79(6)
記馮中丞事 一卷 葉昌熾撰 景抄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79(7)
清代野記 二卷 坐觀老人編 景民國上海進步書局排印《稗史叢書》本 FB.103:96.79(8)
太平天國史事日誌 二卷 佚名撰 景油印本 FB.103:96.79(9)
粵匪紀略 不分卷 (清)蕭盛遠撰 景清鈔本 FB.103:96.79(10)
豫軍紀略 十二卷 (清)尹耕雲纂 景清刻本 FB.103:96.79(11)
第二十九冊
中興名臣事略 八卷 (清)朱孔彰撰 景光緒二十七年(1901)上海書局石印本 FB.103:96.80(1)
驢背集 四卷 胡思敬撰 景鈔本 FB.103:96.80(2)
庚申北略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0(3)
李揚材事略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0(4)
常勝軍案略 一卷 (清)謝元壽輯 景鈔本 FB.103:96.80(5)
記咸豐三年上海縣城被擾事實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141 FB.103:96.80(6)
湖北兵事述略 一卷 (清)莊受祺撰 景同治十三年(1874)刻《楓南山館遣集》卷五本 FB.103:96.80(7)
貞豐裡庚甲見聞錄 二卷 (清)陶煦撰 景鈔本 FB.103:96.80(8)
張忠湣公行略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0(9)
諸暨包村殉難筆記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0(10)
清提督黃公嘯山事略 一卷 (清)黃潤泉撰 景清末石印本 FB.103:96.80(11)
江蘇減賦記 不分卷 (清)馮桂芬撰 景光緒二年(1876)校[分阝]廬刻《顯志堂稿》本(卷四) FB.103:96.80(12)
上海守城記 不分卷 (清)馮桂芬撰 景光緒二年(1876)校[分阝]廬刻《顯志堂稿》本(卷四) FB.103:96.80(13)
滬城會防記 不分卷 (清)馮桂芬撰 景光緒二年(1876)校[分阝]廬刻《顯志堂稿》本(卷四) FB.103:96.80(14)
續郡志記兵 不分卷 (清)馮桂芬撰 景光緒二年(1876)校[分阝]廬刻《顯志堂稿》本(卷四) FB.103:96.80(15)
耒陽紀聞 不分卷 (清)馮桂芬撰 景光緒二年(1876)校[分阝]廬刻《顯志堂稿》本(卷四) FB.103:96.80(16)
皖水迎師記 不分卷 (清)馮桂芬撰 景光緒二年(1876)校[分阝]廬刻《顯志堂稿》本(卷四) FB.103:96.80(17)
上海紀事 不分卷 (清)馮桂芬撰 景光緒二年(1876)校[分阝]廬刻《顯志堂稿》本(卷四) FB.103:96.80(18)
記奇女畢韜文事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0(19)
玉池老人自敘 一卷首一卷 (清)郭嵩燾撰 景光緒十九年(1893)養知書屋刻本 FB.103:96.80(20)
淄川靖逆記 一卷 (清)張錫綸撰 景清同治鈔本 FB.103:96.80(21)
三朝聞見錄 一卷 朱孔彰、朱師轍撰 景民國二十七年(1938)成都華西協合大學排印《關隱廬叢稿》(卷五)本 FB.103:96.80(22)
吳柳堂侍禦師事略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0(23)
華洋戰書初編 不分卷 (清)留心時事人輯 景光緒十年(1877)三益齋刻本 FB.103:96.80(24)
東行初錄 一卷 (清)馬建忠撰 景民國三十五年(1946)神州國光社排印本 FB.103:96.80(25)
東行續錄 一卷 (清)馬建忠撰 景民國三十五年(1946)神州國光社排印本 FB.103:96.80(26)
東行三錄 一卷 (清)馬建忠撰 景民國三十五年(1946)神州國光社排印本 FB.103:96.80(27)
台陽瑣記 一卷附台南北紀程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0(28)
中日議和紀略 不分卷 (清)佚名輯 景光緒石印本 FB.103:96.80(29)
戡定渦陽土匪紀略 一卷附紀肅清劉匪疙瘩本末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0(30)
戊戌政變記 九卷 梁啟超撰 景民國排印本 FB.103:96.80(31)
海龍戰守事蹟 六卷 (清)淩阿輯 景宣統二年(1910)奉天惠工有限公司排印本 FB.103:96.80(32)
庚子傳信錄 不分卷 (日)李秉信撰 景排印本 FB.103:96.80(33)
榆關紀事 不分卷 鄒渭三撰 景排印本 FB.103:96.80(34)
燕晉弭兵記 不分卷 陳守謙撰 景排印本 FB.103:96.80(35)
庚子使館被圍記 六十一章 (英)撲笛南姆威爾(Putnam Weale)撰; 陳冷汰、陳詒先譯 景排印本 FB.103:96.80(36)
慈禧外紀 二十八章 (英)濮蘭德(Bland)、白克好司(Backhouse)著; 陳冷汰、陳論先譯 景排印本 FB.103:96.80(37)
第三十冊
庚子海外紀事 四卷 呂海寰撰 景光緒二十七年(1901)刻本 FB.103:96.81(1)
庚辛提牢筆記 一卷 (清)白曾煒撰 景清刻本 FB.103:96.81(2)
庚辛之際月表 不分卷 王鏡航編 景排印本 FB.103:96.81(3)
記中國自明代以來與西洋交涉大略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1(4)
述豪傑事蹟應泰西駱任庭問世故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1(5)
閩遊略記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1(6)
掘塔記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1(7)
漕運昔聞 一卷 葉昌熾撰 景鈔本《緣督廬秘乘十五種》 FB.103:96.81(8)
蜀中先烈備征錄 五卷 附編文錄詩錄一卷 - 景民國十二年(1923)新記啟渝公司排印本 FB.103:96.81(9)
蘄春紀略 不分卷 (清)羅緗撰 景光緒二十五年(1899)成都呂德生刻本 FB.103:96.81(10)
蜀辛 二卷 秦楠撰 景民國排印本 FB.103:96.81(11)
辛亥殉難記 六卷附一卷 吳自修撰 景民國十二年(1923)重印本 FB.103:96.81(12)
辛亥革命北方實錄 不分卷 胡鄂公撰 景排印本 FB.103:96.81(13)
辛壬春秋 四十八卷 (民國)尚秉和纂輯 景民國辛壬(1924)歷史編輯社刻本 FB.103:96.81(14)
護國川軍戰記 不分卷 劉存厚撰 景民國排印本 FB.103:96.81(15)
附錄一《中國野史集成續編》書目筆劃索引
附錄二《中國野史集成續編》書目四角號碼索引
Labels:
王心齋--泰州學派,
石川安貞注: ( 陸贄 ) 陸宣公全集,
江味農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汪精衛--雙照樓詩詞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