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明實錄 -- 明實錄太祖實錄

明實錄 -- 明實錄太祖實錄
http://ctext.org/searchbooks.pl?if=en&searchu=%E6%98%8E%E5%AF%A6%E9%8C%84


明實錄太祖實錄
http://ctext.org/wiki.pl?if=en&res=555283


明實錄熹宗實錄
http://ctext.org/wiki.pl?if=en&res=643474


明實錄神宗實錄
http://ctext.org/wiki.pl?if=en&res=964038


明實錄穆宗實錄
http://ctext.org/wiki.pl?if=en&res=838914


明實錄英宗實錄
http://ctext.org/wiki.pl?if=en&res=381419


明實錄光宗實錄
http://ctext.org/wiki.pl?if=en&res=328418


明實錄太宗實錄
http://ctext.org/wiki.pl?if=en&res=279435


明實錄孝宗實錄
http://ctext.org/wiki.pl?if=en&res=146891


1     序太祖高皇帝實錄



2     一、 序


3     據廣方言館本補用嘉業堂本校


4     自古帝王之有天下其言行政治必有史臣紀載以垂鑒戒此古今之盛典朝廷之先務也朕

5     皇考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

6     統天大孝高皇帝統承

7     天命龍飛濠梁掃滅群雄除暴救民撥亂反正不十餘年而成帝業其間戰攻討伐指麾號令動如神明無往不克及功成治定制禮作樂立法創制纖悉備具靡有所遺誠卓冠於嘉本無於字古今者也於乎

8     天生我

9     皇考聖智聰明為啟運創業之君夫豈偶然數十餘年為治之跡詒謀之道光輝顯著昭如日月朕命史臣修纂實錄垂憲萬世使子孫臣庶仰而承之尊而守之以上六字據嘉本補可以維持天下於悠久自古興國之時皆由勤儉而得之衰弱之季皆由奢縱而敗之後世子孫臣庶仰觀於我

10     皇考創立之艱難櫛風沐雨勞心焦思辛勤萬狀得之不易自不容於奢縱矣於乎所以垂憲萬世者此歟苟惟求之於言而不深究其實甚非

11     皇考之心亦非朕之意也後之覽者其欽承之永樂十六年五月初一日



12     二、進實錄表


13     據廣本補用嘉本中央圖書館黃絲闌鈔本及北平圖書館藏明刊夏忠靖集校

14     監修官戶部尚書臣夏原吉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臣胡廣翰林院學士兼右春坊右庶子臣楊榮國子監祭酒兼翰林院侍講臣胡儼纂修官翰林院學士兼右春坊右諭德臣金幼孜翰林院學士兼左春坊左諭德臣楊士奇翰林院侍讀學士臣曾棨翰林院侍讀兼右春坊右贊善臣梁潛翰林院侍講兼左春坊左中允臣鄒緝翰林院侍講臣王英修撰臣餘鼎臣羅汝敬刑部主事臣李時勉臣陳敬宗等欽奉

15     聖旨修纂

16     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欽依修完謹奉表上

17     進者臣原吉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伏以

18     聖人啟運肇萬世之鴻基國史纂書示百王之大法必憑紀錄垂法後來故典謨載堯舜之言方冊布文武之政古今通義昭晰如斯矧創業垂統而茂建於豐功又繼天立極而聿隆乎至治欲揚休美謹在編修欽惟

19     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天地合德日月同明膺景命而隆興握

20     貞符而御歷義旗一舉豪傑景從仁聞四張州郡響應遂渡江而下姑孰乃定鼎而都金陵除舊布新安民靖亂風霆肅乎號令日星煥乎紀綱

21     威武奮揚東面征而西面怨

22     至仁不殺近者悅而遠者來掃群雄於呼吸之間拓四方於指顧之頃連城納款挈壺漿以迎師列土豎嘉本作立降崩厥角以稽首舉中原如拾芥蕩胡虜若振枯拯烝黎忠靖集黎作庶於塗炭之中驅辮椎於沙漠之外不十年而成

23     帝業混一統而主天民人紀肇修敘彞倫於既斁華風複正舉禮樂於重興山川鬼神莫不攸寧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有過化存神之妙盡彌綸參贊之功

24     身致太平卓冠百王之盛

25     德兼文武超越六籍之聞況儉勤戒嘉本作崇乎始終而謙敬純乎表裏宵衣旰食日總覽於萬幾秋肅春溫時順體於四序是致雨暘由嘉本中本忠靖集作時若歲榖屢登諸福畢臻天休滋至

26     在位歷三十餘年之久升遐動萬方哀悼之心自古以來未有如斯之盛者也恭惟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天生聖善克相肇基誕開文定之祥永協坤元之吉同符景運遂位中宮德邁嬪虞功超胥宇性情適關睢之正

27     子孫應麟趾之仁簡能造化之宜保合承天之慶政修宮閫化行家邦誕育

28     聖躬茂承天眷自古后妃之隆莫盛於斯者也欽惟皇帝陛下聖仁天賦睿德日新念達孝以尊親在繼志而述事聿頒修史之詔適當嗣位之初發蘭台記注之文而徵以

29     藩邸之副r金匱石室之秘而考乎世家之藏爰纂錄以成書實仰賴於

30     聖斷謂事貴直而文貴簡理必明而義必彰乃

31     敕命乎儒臣重編劘於歲月臣等才非良史愧乏三長法遵舊章敢妄一筆惟

32     洪鈞何能於繪畫而至德莫罄於名言煥乎文章表經世之大訓寫之琬琰作詒謀之永圖謹撰述

33     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二百五十七卷計二百五冊

34     寶訓十五卷計十五冊謹伏闕上進臣等無任瞻天仰聖激切屏營之至謹奉表隨進以聞

35     永樂十六年五月初一日戶部尚書臣夏原吉等謹上表



36     三、附李景隆解縉等進實錄表


37     據皇明文衡皇明文徵錄入並以嘉靖羅洪先刊本解學士文集校之此雖永樂朝初次修改太祖實錄書成時所進表與今校刊者為再改之本原不相屬然再改本自初改本出此可供學者參考以識其淵源故附入之

38     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曹國公監修國史都總裁官臣李景隆等誠惶誠恐頓首上言解集無以上四十七字伏以二字據解集補聖人受命啟萬世之鴻基史氏纂書示百王之大法是故堯舜之事載之解集作於典謨文武之政布在方冊解集作策健按解集策下有昭明日月炳耀丹青八字俾文獻之足徵實古今之通誼文衡解集並作議健按清敦仁堂刊本解文毅公集作義矧創業垂統者解集無者字皆在於貽謀而繼志述事者解集無者字敢忘於紀載鼎彞有勒聖哲相承以上八字據解集增入鋪張極盛之閎休揚厲無窮之偉績解集誤續健按清刻本不誤歷述文衡文徵誤選前聞之作允為達孝之規欽惟

39     大明解集無大明二字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應千年之景運集群聖之大成天命眷顧之隆起徒步不階於尺土人心向解集作悅服之誠解集作固未三年已定於京都龍飛雲從而華夏蠻貊罔不率俾解集作服日照月臨解集作日臨月照而山川鬼神莫不攸寧有過化存神之妙有綏來動和之應英傑不期而會遐邇不令而從盡收當世之賢才大拯生民於水火群雄歸命文衡命下有者字不戮一夫元主遁荒文衡荒下有而字禮遣其嗣四方幅員之廣亙古所無中國先王之典悉複其舊守帝王心法之言明聖賢道學之統以上二句解集作傳聖賢道學之統守帝王心法之言罷黜百氏彌綸六經範圍造化解集造化作化工曲成萬物天休滋解集作茲至而兢業貫乎始終文衡誤作終始諸福畢臻而謙抑純乎表裏在位之久三十餘年升遐之日萬方哀悼比於近古邈然罕儔漢高年不登於中壽光武運僅紹於中興唐高祖因隋之資宋太祖承解集作乘周之業元世祖席累世之威皆未有若斯之盛者文衡文徵無者字也欽惟

40     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天生聖善克相肇基側微文衡作則徽文徵作嗣徽均誤德邁於嬪虞文衡文徵誤妃開創解集作劍功超於胥宇解集脫宇字夙開文衡文徵作聞文定之祥允解集作永葉坤元之吉以上二句解集互倒螽斯有解集作奄百男之應鳴鳩均眾子之恩文衡文徵作思以上二句解集互倒保合承天之慶簡能造化之仁歷考古之文衡文徵無之字後妃蓋莫盛於周室然摯任文衡脫任字有誕聖之祥解集有誕聖之祥作誕聖而無輔運之績文衡作跡邑姜有輔運之跡文衡作跡解集有輔運之績作輔運而無誕聖之祥矧皆起於文衡文徵無於字邦君式解集作或克承其文衡文徵無其字世緒降及近世皆非等倫若夫同起布衣化家為國調元翊運參機贊謀以上八字文衡文徵無正位中宮十有五年健按解集年下有慈訓昭明文德通理八字家邦承式天下歸仁誕育聖躬萬世永賴自古以來未之有也欽惟

41     皇帝陛下合體乾坤重華日月上天申命卓然中興以上八字文衡文徵無煥帝堯之文章纘武王之繼述孝事

42     太祖有見而知之以下十三字解集脫之實廣詢當世得聞而知之之詳發蘭台記注之書而徵以藩邸之副r解集作抽金縢石室之秘又考於世家之藏爰當嗣位之初首頒修史之詔以下解集作臣縉總裁臣某等纂修下接慎選多士命臣景隆忠誠伯臣茹瑺翰林健按實錄進呈時縉官翰林侍讀學士見實錄永樂元年六月辛酉條此脫侍讀二字學士臣解縉總裁翰林學士臣王景禮部尚書臣李至剛侍讀臣胡靖臣曾日章臣王灌健按周應賓舊京詞林志卷四記永樂初重修太祖實錄纂修官無王灌灌事跡亦不見實錄疑表文有誤俟考臣胡儼侍講臣鄒緝臣楊榮臣金幼孜臣楊士奇修撰臣臣李貫臣吳溥編修臣楊溥臣鄭好義檢討臣王洪博士臣張伯頴臣王汝玉典籍臣沈度臣潘畿待詔臣王延齡給事健按事下應補中字臣朱弦文徵作統健按舊京詞林志作紘實錄記永樂元年六月丙寅太祖實錄成升給事中朱弦為編修抱經樓本廣方言館本弦作紘吏部郎中臣徐旭禮部郎中臣胡遠戶部主事臣端孝思文徵作恩健按實錄永樂元年六月丙寅條作思作思是也太常博士臣錢仲益國子博士臣金玉鉉助教臣王達行人臣蔣驥僉事臣□□健按實錄永樂元年六月丙寅太祖實錄成升廣東(廣方言館本作西)按察司僉事李燁為福建布政司左參議僉事葉砥改吏部考功郎中則此方圍應改作李燁葉砥舊京詞林志記永樂元年重修史臣正有僉事李燁葉砥知府臣劉辰知州臣鄒濟健按舊京詞林志謂鄒濟官知府誤知縣臣王褒臣楊覯臣梁潛臣趙季通臣沈瑜教諭臣劉宗平臣解榮訓導臣羅思程健



按實錄永樂元年六月丙寅條思作師舊京詞林志作思臣傅貴清晉府伴讀臣蘇伯厚靖江府教授臣張顯儒士臣端禮臣楊孟力健按舊京詞林志作王孟易臣朱逢吉臣莫士安纂修慎選多士賜宴解集作宴錫便蕃即開館於禁中屢翻閱於幾文衡文徵作機暇以百人之多解集作眾歷期年之久惟盡解集作務校讐之力解集作事實無黼黻之能巍巍道冠於百王蕩蕩功超於千古是知禮樂征伐之自出之自出解集作所自必有訓誥文衡文徵誤古之文云霞華卉文衡文徵誤弄之生色解集無色字不解集作何勞繪畫之工解集作力開玉文衡誤王府而見璠璵惟自慶其希遇仰青天而瞻象緯又解集作尚奚罄於多言皆據事而直書不假文徵誤暇一辭之贊美以上二句解集作因文序次莫抽一辭之贊揚但纘次以成編永示萬年之大訓以上二句解集作據事直書永示萬年之大訓謹撰述


43     大明解集無大明二字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以上解集僅作太祖實錄一百八十三卷繕寫成一百六解集作二十五冊謹伏闕上進臣景隆等無任瞻

44     天仰聖慚懼屏營之至謹奉表以 聞以下解集無永樂元年六月十五日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曹國公監修國史都總裁官臣李景隆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進



6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崇禎長編 ,崇禎長編卷之一

 

  果毅敦儉弘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帝諱由檢光宗第五子母貞靖賢妃劉氏萬曆庚戌十二月二十四日卯時誕帝于東宮無何妃薨神宗命康妃李氏撫之即所謂西宮李選侍也泰昌元年九月移宮後熹宗改命莊妃李氏撫視居勗勤宮帝每晨起拜天即詣莊妃定省如禮莊妃于母道甚備所以成就聖德調習之功居多妃薨帝哀痛不異所生天啟二年九月乙卯封信王 【 綏寇紀畧作八月二十日封】 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居信邸十二月初十日行冠禮七年二月初三日選南城兵馬司副指揮周奎女為信王妃時太監魏忠賢方擅政四方珍異之物畢致忠賢時以非時花木菓蔬之類獻帝帝輒受之厚犒其使若相得甚歡者先是帝在宮中常夢黑龍蟠殿柱以告莊妃妃異之又勗勤宮後園有二井相去遠帝戲汲于井有金色魚隨綆而上再一井得魚亦如之左右知其祥弗敢宣至是八月熹宗疾大漸十一日命召帝帝初慮不為忠賢所容深自韜晦常稱病不朝承召乃入問疾熹宗憑榻顧帝曰來吾弟當為堯舜帝懼不敢應良久奏曰臣死罪陛下為此言臣應萬死熹宗慰勉至再又曰善視中宮魏忠賢可任也帝益懼而與忠賢相勞若語甚溫求出二十一日甲寅熹宗崩忠賢猶豫不發喪翌日凶問彰露始宣皇后懿旨告外遣其党凃文輔王朝輔迎帝入宮群臣無得見者帝自袖■〈米冓〉糗以入不嘗宮中食夜秉燭坐見一閹持劍過索視之遂留置几上聞警夜擊柝聲自起問勞之顧謂左右曰安得酒食給若輩乎或對以問之光祿寺即下令旨傳取遍給之歡聲如雷


  天啟七年八月


  ○天啟七年八月


  天啟七年八月甲午朔


  乙卯宣大行皇帝遺詔曰皇五弟信王由檢聰明夙著仁孝性成愛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命紹倫序即皇帝位勉修令德親賢納規講學勤政寬恤民生嚴修邊備勿過毀傷內外大小文武諸臣恊心輔佐恪遵典則保固皇圖因布告中外


  丙辰公候伯駙馬文武百官軍民耆老人等三上牋勸進第一牋答曰覽所進牋具見卿等憂國至意顧予哀痛方切継統之事豈忍遽聞所請不允第二牋答曰卿等為祖宗至意言益諄切披覽之餘愈增哀痛豈忍遽即大位所請不允第三牋答曰卿等合詞陳請至再至三已悉忠懇天位至重誠難久虛遺命在躬不敢固遜勉從所請


  禮部進登極儀注翌日早大行皇帝几案前設酒菓上具孝服親詣祗告受命畢即于皇極殿前設香案酒菓等物上具袞冕服行告天禮隨赴奉先殿謁告祖宗畢詣皇祖宣懿昭妃前行五拜三叩頭禮畢詣皇后前行四拜禮畢詣中極殿餘如常儀


  以登極遣寧國公魏良卿保定候梁世勛祭告南北郊駙馬候拱宸祭告太廟寧晉伯劉天錫祭告社稷


  丁巳午時信王即皇帝位於中極殿受群臣朝頒詔天下曰我國家列聖纘承休烈化隆俗羙累洽重熙遠垂萬■〈礻冀〉我大行皇帝仁度涵天英謨憲古勵精宵旰銳慮安攘海宇怏覩維新疆土勤思恢復萬機搃覽六幕禔休方啟鴻圖忽賓龍馭爰膺顧命及予■〈耳少〉躬側聆憑儿之言凜念承祧之重文武群臣軍民耆老合詞勸進至于再三辭拒弗獲乃仰遵遺詔于八月二十四日祗告天地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崇禎元年朕以沖人統承鴻業祖功宗德惟秪服于典章吏治民艱將求宜于通變毗爾中外文武之賢贊予股肱耳目之用光昭舊緒愈茂新猷朝時天鳴


  陝西廵撫胡廷宴疏言臨鞏邊餉缺至五六年數至二十餘萬靖鹵邊堡缺二年三年不等固鎮京運自萬曆四十七年至天啟六年共欠銀十五萬九千餘兩各軍始猶典衣賣箭今則鬻子出妻始猶沿街乞食今則離伍潛迯始猶沙中偶語今則公然噪喊矣乞將前欠銀兩速發以奠危疆報聞


  旌湖廣烈婦龐氏氏為熊于宣逼辱不從先殺二女然後自盡特旌之


  山東廵撫李精白疏報歷城章丘長清長山齊東肥城鄒平泰安濟陽萊蕪海豊齊河利津東平汶上東阿嶧縣濟寧郯城沂州鉅野高塘福山蓬萊寧海文登棲霞即墨諸州縣六月以來淫雨漂沒田禾漡流廬舍渰死人畜無筭


  戊午諭禮部議追遵生母光廟貞靖賢妃劉氏曰朕惟慶源有自禮必隆于所生孝思永言施必由於親始典関教眾誼切因心我皇妣貞靖賢妃芬降華宗躬傋令德徽音夙垂於女史婉懿早著于青緗在昔先考毓吾弟昆葢花萼共韡于連枝而顧腹各勤于離衷我皇兄纂承祧之重典既篤于濬源逮朕躬荷世及之休情亦深於眷暮欲酬罔極宜備追崇正儷体之鴻稱舉遷祔之上典庶求無窮之譽少申不匱之思爾部宜會官詳議以聞


  戶部請出納公文仍用朱印以杜弊端


  庚申廵按湖廣溫皋謨疏請顯陵祭四壇仍令守道代行


  辛酉山西太監劉應坤以薊門餉缺五月聞戶部覆借漕折銀給發報可


  命倉塲尚書蘓茂相祭太倉之神


  壬戌發戶部太倉銀三十萬兩工部銀二十萬兩光祿寺銀三萬兩順天府稅契等項銀一萬兩為邊軍登極恩賚人二金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2czcp/000.htm


人间词话 王国维 诗人玉屑(宋)魏庆之

文章精义

文章缘起

作義要訣

匿名 提到...

李耆卿 : 文章精義
 



提要

  《 文章精義 》世無傳本,諸家書目亦皆不載,惟永樂大典有之,但題曰:李耆卿撰,而不著時代,亦不知耆卿為何許人。


考焦竑經籍志,有李塗《文章精義》二巻,書名及李姓,皆與此本相合,則耆卿或塗之字歟?


載籍無征,其為一;為二蓋莫之詳矣。其論文多原本六經,不屑屑於聲律章句,而於工拙繁簡之間,源流得失之辨,皆一一如別白黒,具有鑒裁。


其言蘇氏之文,不離乎縱橫;程氏之文,不離乎訓詁;持平之論,破除洛蜀之門戶,尤南宋人所不肯言。


又,世傳韓文如潮,蘇文如海,及春蠶作繭之說,皆慣用而昧其出處,今檢核斯語,亦具見於是書,蓋其初本為世所傳誦,故遺文剰語,口授至今,嗣以巻帙寥寥,易於散佚沉晦者,遂數百年。


今逢聖代右文,得以複見於世,亦其名言至理,有不可磨滅者歟!

 



文章精義


  易、詩、書、儀、禮、春秋、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皆聖賢眀道經世之書,雖非為作文設,而千萬世文章従是出焉。


《國語》不如《左傳》,《左傳》不如《檀弓》,敘晉獻公驪姫申生一事,繁簡可見。


  《孟子》之辯,計是非不計利害,而利害未嘗不眀;《戰國策》之辯,計利害不計是非,而二者胥失之 。


  《荘子》文字善用虛,以其虛而虛天下之實;太史公文字善用實,以其實而實天下之虛 。


  《荘子》者,易之變;《離騷》者,詩之變;《史記》者,春秋之變。


  史記、帝紀、世家,從二雅、十五國風來;《八書》從禹貢周官來。


  李斯上秦始皇書,論逐客,起句即見事實,最妙中間論物“不出於秦而秦用之,獨人才不出於秦,而秦不用”,反復議論,痛快!深得作文之法,未易以人廢言也 。


  老子、孫武子,一句一語,如串八寳珍瑰,間錯而不斷文字,極難學,惟蘇老泉數篇近之(心術春秋論之類是也);韓非子文字絶妙 ,賈誼政事書,是論天下事有間架的;賈讓治河策,是論一事有間架的。


  孟子就三綱五常,內立議論,其與人辯是不得巳;荘子就三綱五常,外立議論,其與人辯是得已而不已;義理有間矣,然文字皆不可及。(二人同處齊梁,不知如何不相見,若相見,其辨必然有可觀。)


韓退之文,學孟子不及左傳,(有逼真處,如董晉行狀中、兩叚辭命是也);栁子厚文,學國語(國語叚全,栁叚碎句,法卻相似)西漢(諸傳髣髴似之);


歐陽永叔,學韓退之(諸篇皆以退之為祖,加以姿態,惟五代史《過順宗實録》,逺甚青出扵藍而青扵藍也);


子瞻文,學荘子(入虛處,似《淩虛台》、《記清風閣記》之類是也)戰國策(論利害處,似《策畧》、《策別》、《策斷》之類是也)史記(終篇惟作他人說,末後自已只說一句,《表忠觀碑》之類是也)楞嚴經(《魚枕冠頌》之類是也。


子瞻文字,到窮處便濟之以此一著,所以千萬人過他闗不得)曽子固文,學劉向( 平平說去,亹亹不斷,最淡而古。但劉向老子固嫩,劉向簡子固煩,劉向枯槁子固光潤耳。)


  韓如海,栁如泉,歐如瀾,蘇如潮。


  司馬子長文字,一二百句做一句;下韓退之,三五十句做一句;下蘇子瞻亦然。初不難學,但長句中轉得意去,便是好文字,若一二百句、三五十句,只說得一句,則冗矣 。


  孟子譏蚳鼃,不諫,卒以諫顯;退之譏陽城,不諫陽城,卒以諫顯;歐陽永叔譏范仲淹,不諫范仲淹,卒以諫顯。三事相類,然孟子數語而已,退之費多少糾說,永叔歩驟退之而微不及,古今文字,優劣扵此可見。


  退之雖時有譏諷,然大體正;子厚發之以憤激,永叔發之以感慨,子瞻兼憤激感慨,發之以諧謔,讀栁蘓文方知韓文不可及 。


  文章,不難扵巧而難扵拙,不難扵曲而難扵直,不難於細而難扵麄,不難扵華而難扵質,可為智者道,難與俗人言也。


  司馬子長文,拙於春秋,內外傳而力量過之;葉正則之文,巧扵韓栁歐蘇,而力量不及 。


  文字,請客對主極難,獨子瞻《放鶴亭記》,以酒對鶴,大意謂;清閒者莫如鶴,然衛懿公好鶴,則亡其國;亂徳者,莫如酒,然劉伶阮籍之徒,反以酒全其真而名後世,南面之樂,豈足以易隠居之樂哉?鶴是主,酒是客,請客對主,分外精神,又歸得放鶴亭隠居之意,然須是前面嵌“飲酒”二字,方入得來,亦是一格 。


  退之《平淮西碑》,是學舜典;《畫記》,是學顧命。


  退之諸文。多有功扵吾道,有補於世教,獨《衢州徐偃王碑》一篇害義。蓋穆天子在上,偃王敢受諸侯朝,是賊也,退之乃許之以仁,豈不謬哉 !


  永叔《醉翁亭記》結雲》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是學詩《采蘋》篇“誰其屍之,有齊季女”二句 。


  傳體,前敘事,後議論,獨圬者王承福傳,敘事論議相間,頗有太史公伯夷傳之風 。


  孟子《公孫醜下》首章起句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下麵分三叚:


第一叚,說天時不如地利;第二叚,說地利不如人和;第三叚,卻専說人和,而歸之 “ 得道者多助”,一節髙似一節,此是作文中大法度也 。


  子瞻《喜雨亭記》結雲: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是化無為有;《淩虛台記》結雲:蓋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是化有為無 。


  文字有反類尊題者,子瞻《秋陽賦》,先說夏潦之可憂,卻說秋陽之可喜,絶妙!若出文選諸人手,則通篇說秋陽,漸無餘味矣。


  班孟堅敘霍光廢昌邑王,讀至一半,太后曰:止為人臣子,當悖亂如是耶?再讀畢奏,此叚最妙哉,一時君臣堪畫。


  盧仝《月蝕》詩,膾炙人口,其實大東後二章耳 。


  

匿名 提到...

亞洲夢


亞洲並無什麼「價值觀」:馬航飛機失蹤,涉案的亞洲國家政府,不是說謊,就是講話毫無公信力,連聲稱收到黑盒子的訊號,在世界上也受到質疑,二百多條人命,永久石沉大海。



「亞洲價值觀」這個名詞不知是哪個天才想出來的。二十年來,亞洲人被這個名詞唬騙得飄飄然。


不錯,二十年來,亞洲的經濟確實快速增長,但亞洲式的GDP增長,只是血汗工廠廉價勞工的製造業帶動的增長。


廉價勞工的來源,從中國、印度、印尼到越南,全都是亞洲人。亞洲人最大的人類學特徵,就是集體的順從(Collective Obedience)。


亞洲人的順從天性,令西方的生產線,可以放心轉移過來,首先,亞洲人不擅長組織工會──工會是民間的政治組織,工會領袖必須是魅力的強人。有魅力的人,必有個性,但亞洲的教育注重填鴨,亞洲社會不容許獨立個性的滋長,所以工廠設在亞洲,遠遠比開在英國好。


第二,是亞洲人的順從,可以令他們做奴隸。在這方面,亞洲的「文化」有先天的「優勢」,亞洲國家已經用鐵鐐替歐美企業綁牢了亞洲的廉價勞工。中國政府的戶口限制,替西方企業綁住中國廉價勞工的行動自由,印度的種姓制度,也為印度的廉價勞工先洗了腦,讓他們自甘於做牛做馬的命運。如果真有「亞洲價值觀」的話,中國的戶口和印度的種姓,即是「亞洲價值觀」之兩大支柱,對西方貢獻巨大。


什麼叫「亞洲價值觀」?十分好笑。走進中國的富士康工廠,或河內的製衣工藝廠,景觀都一樣熟悉:二百個男女勞工,分坐在幾十排,坐在運輸帶、機器、或工具之前,每人只做一個動作:縫袖子、紉衣領、或者將一個零件放進盒子裏的一小格子。


「亞洲價值觀」的動作機械而重複,與北韓在體育館裏的千人圖案操完全一樣,只是北韓將亞洲人的「強項」用於個人崇拜,如果有一天北韓也「改革開放」,北韓也可以開幾百家T恤工廠。亞洲沒有價值,只有價格。


西方善於發明,而亞洲除了順從,就是節儉,美國人的揮霍,歐洲的破產,因為亞洲人機械的順從和無意義的生存。所謂現代社會,不論工業還是IT,都是一樣,難得的是亞洲人真的自以為擁有了二十一世紀,不過擁有希望,還是好的,最緊要一直在夢裏,不要醒來。


匿名 提到...

明實錄 -- 明實錄太祖實錄

明實錄》研究述要

謝貴安





《明實錄》是有明一代最系統、最基本的史料。明代史料論原始自然首推明代檔案,它是明朝中央及地方政權在行使統治職能過程中,形成的各種類別的文件。明代檔案文件分為二十種:“凡上所下有十:一詔、二誥、三制、四敕、五冊文、六諭、七書、八符、九令、十檄;凡下所上亦有十:一題、二奏啟、三表箋、四講章、五書狀、六文冊、七揭帖、八會議、九露布、十譯。”[i] 它們是編纂《明實錄》主要依據的原始資料。然而,由於明末戰亂等原因,大部分明朝檔案冊籍均毀於兵火。清初為編修《明史》曾征集了一小部分檔案,貯存在內閣大庫之中。後又幾經變亂,復散失不少。現今除南京、臺灣以及一些單位和個人還有一些收藏外,保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僅有3600余件了。更為嚴重的是,現存的明朝檔案雖從洪武至崇禎各朝均有,但主要是天啟和崇禎兩朝的。因此,要研究明代歷史,《明實錄》可謂最系統和完整的史料了[ii]。正因為如此,陳高華等在其《中國古代史料學》中,把《明實錄》作為明史史料中“基本史料”的第一種,而把《內閣大庫明檔案》作為“其他史料”的第九種[iii],足見《明實錄》在明史研究中的首要地位。《明實錄》又是談遷《國榷》、查繼佐《罪惟錄》、張廷玉《明史》、夏燮《明通鑒》等史書以及孫承澤《春明夢余錄》、余繼登《典故紀聞》等筆記的史料淵藪。明史研究的精當和深入,離不開對《明實錄》的利用和研究。有鑒於此,1991年6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舉辦的“漢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國際會議上,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傑克遜國際研究院中國史教授兼中國研究組主任陳學霖先生,特以《<明實錄>與明初史事研究》為題,將《明實錄》的研究狀況向大會作了報告,可見,《明實錄》的研究已成為史學研究的學術前沿之一。



本文之作,乃是因為陳學霖先生所撰論文發表於6年之前,而此之後,《明實錄》研究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陳文將《明實錄》研究與明初史事研究相聯系,沒有專門對《明實錄》研究進行全面完整的概述。因此,本文除了吸收陳先生部分成果之外,還將筆者在多年的《明實錄》整理及研究中所獲之信息及心得,進行綜合述論,並對《明實錄》研究的未來作一展望。



《明實錄》是分朝陸續修纂而成的。它分為《太祖實錄》、《太宗實錄》、《仁宗實錄》、《宣宗實錄》、《英宗實錄》、《憲宗實錄》、《孝宗實錄》、《武宗實錄》、《世宗實錄》、《穆宗實錄》、《神宗實錄》、《光宗實錄》、《熹宗實錄》共十三朝實錄。這些編年體史書在當時被稱為“國史”[iv],有著崇高的地位。迄今為止,對《明實錄》的研究有四個方面:




第一,整理和考訂。對《明實錄》大規模的整理和考訂有三次:第一次是1942年,長樂人梁鴻誌借來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所藏全套《明實錄》(僅缺《光宗實錄》),據以影印成冊。這是中國《明實錄》的第一部印刷本,在此之前所流行之本皆是鈔本;第二次是從1930年始至1961年止,“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對北平國立圖書館藏紅格鈔本《明實錄》進行的大規模整理和校勘。此次整理和校勘,以紅格本為底本,以廣方言館、抱經樓本、北京大學本、禮王府本、嘉業堂本、天一閣本、明內閣精寫本、梁鴻誌影印本、內閣大庫藏清初明史館鈔本等數十種本子為對校本,對《明實錄》中的錯訛進行了長時間大規模的校勘,先後有傅孟真、王崇武、黃彰健等專家參加,凝結了幾代人的心血。此次整理和校勘的結果是影印了經過校勘的本子--臺本,和撰成了具有相當分量的《明實錄校勘記》。



趙令揚認為史語所王崇武等所作的校勘,是因為梁本“錯字、訛字甚多”的緣故[v],其實王氏等校勘的對象並非梁本,而是北平圖書館所藏的紅格鈔本。第三次是從1987年始至1995年止,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獻研究所李國祥、楊昶等對《明實錄》進行的分類編纂和校訂。此次分類從兩個方向進行,一是按地區分類編纂,一是按內容分類編纂,總共編成《明實錄類纂·湖北史料卷》和《明實錄類纂·人物傳記卷》等21巨冊。正如史語所在取得重大成就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缺漏那樣,此次分類整理在取得較大成果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失誤[vi],但是,它對學者利用《明實錄》提供了相當的便利。此外,筆者個人對《明實錄》中尚未被史語所校出的文字錯訛進行了校勘,曾發表《明實錄人名校勘》(《歷史文獻研究》,北京新二輯,燕山出版社,1991年8月版)、《明實錄人名校勘補遺》(《歷史文獻研究》,北京新四輯,燕山出版社,1993年8月版)及《明實錄地名校勘》(《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1期)三篇文章,並成《明實錄補校》長文,使《明實錄》文字錯訛,進一步得到清理。




第二,版本的研究。有關《明實錄》鈔本和刊本的研究,主要根據各圖書館所藏本子,作版本提要式的介紹。1930年, 卞鴻儒在《遼寧圖書館館刊》第1期發表《館藏寫本明實錄提要》開其端緒,以後對《明實錄》版本的研究時有成果出現。計有小田省吾《半島現存の皇明實錄に就いこ》,《青丘學叢》13,14(1933);松浦嘉三郎《沈陽圖書館藏明實錄に就いこ》,《滿洲學報》6(1941);A.C.Moule/Chung Kei Woon,,“The Ta-Ming Shih-Lu (Cambridge and Princeton),“T’oung Pao,X X X V(1940);L.C.Goodrich,“A Note on the Ta-Ming Shih-Lu,“T’oung Pao,X X X VI(1940)等。這些文章均發表於梁本產生之前,梁本出版後,學者據以撰文論述者甚多。島田好《明實錄の刊行につきい》,《書香》140號(1942);三田村泰助《明實錄の傳本に就しこ》,《東洋史研究》8:1(1943);Wolfgang Franke(傅吾康),“Zur Kompilation und Ubrlieferung der Ming Shih-Lu ”(《明實錄的纂修與傳統》),“Weitere Bertrage zur…”“Nachtrag zur …”,Sinologische Arbeiter(《漢學研究》),i,ii,iii(1943-1945);淺野忠允《明實錄雜考:影印本を中心としこ一》,《北亞細亞學報》3(1944);間野潛龍《皇明實錄私考》,《神田博士還歷紀念書誌學論集》(1957)等[vii]。



黃彰健在領導史語所校印臺本過程中,發表了有關明實錄版本的三篇文章:《明末實錄書成謄寫四分說》、《明實錄校勘記引據各本目錄》、《影印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紅格本明實錄並附校勘記序》,《史語所集刊》,31,32(1960,1961),成為研究《明實錄》版本最為權威的論著。筆者在黃先生研究基礎上,將《明實錄》的版本作了系統縷述,並在某些具體問題上作了補充和完善,見《明實錄的版本與收藏》,《文獻》1997年第1期。



《明實錄》研究述要 : 謝貴安
http://weilaiwansui.blog.hexun.com.tw/77415930_d.html

匿名 提到...



至於《明史》所不及見者,可參考《明實錄》、夏燮《明通鑑》、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談遷《國榷》、陳子龍《明經世文編》、張岱《石匱書》及《石匱書後集》、


計六奇《明季北略》、《明季南略》、溫睿臨《南疆逸史》、徐鼒《小腆紀年》、《小腆紀年附考》、《小腆紀傳》、查繼佐《罪惟錄》、劉湘客《行在陽秋》、蔣臣《桐變日錄》、瞿昌文《粵行紀事》、全祖望《鮚埼亭集》等。


又如焦竑的《國朝獻徵錄》,受到萬斯同的高度評價:「搜采最廣,自大臣以至郡邑吏,莫不有傳。……可備國史之採擇者,惟此而已。」[33]


乾隆年間,以于敏中、錢汝為等主編《明史考證》,多據《國朝獻徵錄》參校《明史》,但未刊行。

光緒年間,王頌蔚得見《明史考證》殘本,再整理成《明史考證攟逸》四十二卷。

匿名 提到...

大明會典

(明)李東陽等纂

 

  《大明會典》簡介

  明代官修的記載典章制度的史書。又名《明會典》。始纂於弘治十年(1497)三月﹐經正德時參校後刊行。共一百八十卷。


嘉靖時經兩次增補﹐萬曆時又加修訂﹐撰成重修本二百二十八卷。 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仿《唐六典》敕修《諸司職掌》。


分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和通政使司﹑都察院﹑大理寺和五軍都督府十門﹐共十卷﹐記載了明王朝開國到洪武二十六年前所創建與設置的各種主要官職制度。


孝宗嗣位後﹐因洪武後累朝典制散見疊出﹐未及彙編﹐不足以供臣民遵循﹐遂於弘治十年三月﹐敕命大學士徐溥﹑劉健等纂修﹐賜書名為《大明會典》﹐十五年(1502)修成﹐但未刊行。


正德四年(1509)武宗命大學士李東陽對《大明會典》重加參校﹐六年﹐由司禮監刻印頒行。有明刻本傳世﹐一般稱《正德會典》。


纂修《大明會典》時﹐定有凡例二十四條﹐該書以《諸司職掌》為本﹐參考《皇明祖訓》﹑《大誥》﹑《大明令》﹑《大明集禮》﹑《洪武禮制》﹑《禮儀定式》﹑《稽古定制》﹑《教民榜文》﹑《軍法定律》﹑《憲綱》﹑《大明律》﹑《孝慈錄》等十二種頒降的官書﹐並附以歷年有關的事例﹐以本朝官職為綱﹐使官領其事﹐事歸於職﹐將六部中的吏﹑禮﹑兵﹑工四部各有司例者﹐均以司分。


其餘戶﹑刑兩部所屬諸司﹐則分省而治﹐如江蘇﹑浙江等布政司等。與《諸司職掌》不同處是增添“ 宗人府”一門﹐列為首卷。


其後第二至一百六十三卷皆記六部掌故﹐第一百六十四至一百七十八卷為諸文職官﹐最後兩卷為諸武職官﹐僅錄職務及沿革。


萬曆四年(1576)六月﹐明神宗朱翊鈞敕命張居正為總裁﹐定纂修凡例十五條﹐校訂弘治﹑嘉靖舊本﹐補輯嘉靖二十八年(1549)以後的六部現行事例﹐分類編纂﹐改編年為從事分類﹐從類分年。


書成於萬曆十三年。十五年二月﹐大學士申時行奏進﹐由內府刊行。全書共二百二十八卷﹐合凡例目錄共二百四十卷。通稱《萬曆重修會典》。


其卷一至卷二百二十六記文職衙門﹐卷二百二十七和二百二十八記武職衙門。文職先後為宗人府﹑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詹事府﹑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國子監﹑翰林院﹑尚寶司﹑欽天監﹑太醫院﹑上林苑監﹑僧錄司﹑道錄司﹔武職則為五軍都督府與錦衣衛等二十二衛。南京存留諸司附於北京諸司之後。


該書輯錄明代的法令和章程﹐對研究明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機構與職掌﹑官吏的任免﹑文書制度﹑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行政管理和監督﹑農業﹑手工業﹑商業和土地制度﹑賦稅﹑戶役﹑財政等經濟政策﹐以及天文﹑曆法﹑習俗﹑文教等﹐提供了比較集中的材料﹐是研究明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資料。其版本通用的為萬有文庫本﹐以及1976 年台灣的影印本。


- - -

御製大明會典序

 

  朕惟古之君天下者、或創業立法。或因時制宜。皆有冊籍、以垂久遠。其、見於書、若唐虞之世、則有典謨。夏有典則。商有謨言。周之禮制、號稱大備。下及漢唐宋、皆有會要。而唐之六典、尤詳且悉。我太祖高皇帝、稽古創制、分任六卿。著為諸司職掌。提挈綱領、布列條貫、誠可為億萬年之大法也。顧其為書、作於洪武之中歲。晚年續定者、雖官署名職、間有更易。列聖相承。隨時與事、因革損益、代各不同、而皆不失乎皇祖之意。是以政化旁行、重熙累洽、有前代所不及。然歲月既積、簿籍愈繁。分曹列署、或不能遍觀盡識。下至遐方僻壤、閭閻草野之民、蓋有由之而不知者。迨我英宗睿皇帝復辟之時、嘗命內閣儒臣、纂輯條格、以續職掌之後、未底於成。

  皇考孝宗敬皇帝、繼志述事。命官開局、纂輯成編、釐為百八十卷。其義一以職掌為主。類以頒降群書。附以歷年事例。使官領其事、事歸於職、以備一代之制。仍會府部院寺、大小諸司、面相質訂。登進於廷。將欲布之天下。未幾而  龍馭上賓矣。朕嗣位之四年、為正德已巳。檢閱前帙、不能無魯魚亥豕之誤。復命內閣、重加參校、補正遺闕。又數月而成。仰惟聖祖神宗、鴻猷盛烈、不能盡述。其大而可見者、略在此書。國是所存、治化所著、皆於此乎係。比方勵精新政。乙覽之餘、特敕司禮監、命工刻梓。俾內而諸司、外而群服、考古者有所依據。建事者有所師法。由是而綱舉目張、政成化洽、保斯世於無疆。夫豈曰小補之哉。爰序始末、標之簡端、以列於皇考御製之次。亦庶以成先志雲爾。

  正德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御製大明會典序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401/01dmhd/0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