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史記 三家注

史記 三家注


 三家注序

史 記 集 解 序 裴 駰 〔 一 〕

    班 固 有 言 曰 : 〔 二 〕 「 司 馬 遷 〔 三 〕 據 左 氏 、 國 語 , 〔 四 〕 采 世 本 、 戰 國 策 , 〔 五 〕 述 楚 漢 春 秋 , 〔 六 〕 接 其 後 事 , 訖 于 天 漢 。 〔 七 〕 其 言 秦 漢 詳 矣 。 至 於 采 經 摭 傳 , 〔 八 〕 分 散 數 家 之 事 , 甚 多 疏 略 , 或 有 抵 捂 。 〔 九 〕 亦 其 所 涉 獵 者 廣 博 , 貫 穿 經 傳 , 馳 騁 古 今 上 下 數 千 載 閒 , 斯 已 勤 矣 。 〔 一 0 〕


 又 其 是 非 頗 謬 於 聖 人 , 〔 一 一 〕 論 大 道 則 先 黃 老 而 後 六 經 , 〔 一 二 〕 序 游 俠 則 退 處 士 而 進 姦 雄 , 〔 一 三 〕 述 貨 殖 〔 一 四 〕 則 崇 勢 利 〔 一 五 〕 而 羞 貧 賤 : 此 其 所 蔽 也 。 〔 一 六 〕 然 自 劉 向 、 楊 雄 博 極 群 書 , 皆 稱 遷 有 良 史 之 才 , 服 其 善 序 事 理 , 辯 而 不 華 , 質 而 不 俚 , 〔 一 七 〕 其 文 直 , 其 事 核 , 不 虛 美 , 不 隱 惡 , 故 謂 之 實 錄 。 」


 駰 以 為 固 之 所 言 , 世 稱 其 當 。 〔 一 八 〕 雖 時 有 紕 繆 , 〔 一 九 〕 實 勒 成 一 家 , 〔 二 0 〕 總 其 大 較 , 〔 二 一 〕 信 命 世 之 宏 才 也 。 〔 二 二 〕


  考 較 此 書 , 文 句 不 同 , 有 多 有 少 , 莫 辯 其 實 , 而 世 之 惑 者 , 定 彼 從 此 , 是 非 相 貿 , 真 偽 舛 雜 。 〔 一 〕 故 中 散 大 夫 東 莞 徐 廣 研 核 眾 本 , 為 作 音 義 , 〔 二 〕 具 列 異 同 , 兼 述 訓 解 , 〔 三 〕 麤 有 所 發 明 , 而 殊 恨 省 略 。 〔 四 〕


聊 以 愚 管 , 〔 五 〕 增 演 徐 氏 。 〔 六 〕 采 經 傳 百 家 并 先 儒 之 說 , 〔 七 〕 豫 是 有 益 , 悉 皆 抄 內 。 〔 八 〕 刪 其 游 辭 , 取 其 要 實 〔 九 〕 , 或 義 在 可 疑 , 則 數 家 兼 列 。 〔 一 0 〕 漢 書 音 義 稱 「 臣 瓚 」 者 , 莫 知 氏 姓 , 〔 一 一 〕 今 直 云 「 瓚 曰 」 。 又 都 無 姓 名 者 , 但 云 「 漢 書 音 義 」 。 〔 一 二 〕


 時 見 微 意 , 有 所 裨 補 。 〔 一 三 〕 譬 嘒 星 之 繼 朝 陽 , 〔 一 四 〕 飛 塵 之 集 華 嶽 。 〔 一 五 〕 以 徐 為 本 , 〔 一 六 〕 號 曰 集 解 。 未 詳 則 闕 , 弗 敢 臆 說 。 〔 一 〕 人 心 不 同 , 〔 一 八 〕 聞 見 異 辭 , 〔 一 九 〕 班 氏 所 謂 「 疏 略 抵 捂 」 者 , 依 違 不 悉 辯 也 。 〔 二 0 〕


 愧 非 胥 臣 之 多 聞 〔 二 一 〕 , 子 產 之 博 物 , 〔 二 二 〕 妄 言 末 學 , 蕪 穢 舊 史 , 豈 足 以 關 諸 畜 德 , 庶 賢 無 所 用 心 而 已 。 〔 二 三 〕


http://www.chinapage.com/big5/history/shr09.htm

http://archive.org/details/06054495.cn


1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接着,該學派提出一系列看法和問題:

一、傳統看法認為,「 清 」是一個朝代,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但滿人自發源地長白山為起點,入關之前的 數百年裏,已經侵佔了北至外興安嶺約一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再回頭南下攻佔中原,建立大清帝國,因此,「 中國 」這塊戰利品,只能是大清帝國的一部分而不是相反。

二、大清以武力擴張版圖,不是空前絕後,也是世史上少有,是典型的( 舊式 )帝國主義;其對征服的領土大規模殖民,亦與西方數百年來的殖民手段吻合。

列強侵華,大清無力招架,淪為受害者,是她內部衰敗之後的結果( 言下之意:這個受害者並不十分值得同情 )。

三、大清亡於以漢族為主的革命政權;新成立的中華民國繼承了大清的領土,並以「 五族共和 」為理論基礎,着手建構「中華民族」這個概念,但觀當時對滿族的壓迫、

今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 )漢人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的那種緊張,在在顯示「 中華民族 」並未打造完成;按此,以「 中華民族 」為根基的「 中國 」,意義也並不完全清晰。

匿名 提到...

http://user.uni-frankfurt.de/~tstahl/

http://www.mxks.de/kolitik/apolit.kurs.htm

匿名 提到...

連邦軍が捕まって

匿名 提到...

連邦軍が捕まって

http://www.sokmil.com/av/_item/item003667.htm

匿名 提到...

http://portafoglio.blog20.fc2.com/

匿名 提到...

http://what-would-the-community-think.tumblr.com/

匿名 提到...

援助交際撲滅運動

匿名 提到...

http://mrsktokei.exblog.jp/

匿名 提到...

古文治要

匿名 提到...

追思石人 by 黃仲鳴
http://hongkongcultures.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2075.html

ALL are out of print Now

1. 古代採補術搜奇 唯性史觀齋主著. 香港 宇宙出版社 1964

2. 歷代名女人性生活 唯性史觀齋主著. 香港 宇宙出版社 1964

3. 媚藥雜談 唯性史觀齋主著. 香港 宇宙出版社 1964

4. 變態性生活 唯性史觀齋主著. 香港 宇宙出版社 1965

5. 慾經綱鑑 唯性史觀齋主著. 香港 光藝出版社 不詳

6. 中國性藝術 唯性史觀齋主著. 香港 宇宙出版社 不詳

7. 歷代風流皇帝性生活 唯性史觀齋主著. 香港 宇宙出版社 1964

8. 歷史性文獻 唯性史觀齋主著. 香港 宇宙出版社 1964

匿名 提到...

作家月刊,梁小中先生 學生 劉天賜恭寫

梁老師 自嘲為『 史之痴 」。對中國歷史尤迷,最特別而難得的,就是讀史 或研究歷史的「 學者 」皆古板呆滯,

對歷史「 禁區 」,男女床笫,採補方術,男女同性戀,變態性心理,甚至正常的性行為都諱莫如深,

大抵中國文人 只關上門大造特造,而不敢渲諸筆墨,恐人嘲笑,譽之誨淫者也。

. . .

https://www.facebook.com/TinChiLau/posts/467507196623963

匿名 提到...

唐宋八大家古文
唐宋八大家古文
編者簡介

沈德潛(1673 – 1769),字確士,號歸愚,江南長洲(今江
蘇蘇州市)人,享壽九十七歲,經歷聖祖、世宗、高宗三朝。

他出生於一個清寒的士大夫家庭,六十多歲時始成進士,以文
學受知於高宗,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後以年老乞歸,原
銜食俸。高宗南巡,加尚書銜。少時受詩法於葉燮,論詩尚格
調,古體宗漢、魏,近體宗盛唐。他的「格調說」 ,與王士禎的
「神韻說」、袁枚的「性靈說」 ,在當時詩壇上,各佔一席位。


沈氏著有《沈歸愚全集》和論詩專著《說詩晬語》 ,又選輯《古
詩源》《唐詩別裁集》《明詩別裁集》《國朝詩別裁集》等書,
、 、 、
其中《唐詩別裁集》流傳較廣,影響甚大。沈氏所編選的《 唐宋八大家古文 》(或稱《 唐宋八大家古文讀本 》,在清代也頗有 ) 影響。

編選緣起

「 唐宋八大家 」是指唐、宋時期八位傑出的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這個稱號最先由明代中葉古文家 茅坤(1515 – 1601)提出,但茅坤這個提法是有淵源的。

明代初年的朱右曾經選輯韓、柳、歐陽、曾、王、三蘇等八人的文章,編成《八先生文集》,把他們稱為「 八先生 」,可惜此書影響不大,沒有流傳下
來。

茅坤編纂《唐宋八大家文鈔》,正式使用「 唐宋八大家 」的名稱,由於這書流傳甚廣,影響極大,因此「唐宋八大家」的稱號得以確定,並一直流行至今。後人對這個稱號並不是一致贊成的,例如袁枚就認為「 明代門戶之習,始於國事,而終於詩文。故於詩則分唐、宋,分盛、中、晚;於古文又分為八,皆好事者之為也,不可以為定稱也。 」 《 小倉山房續文集•書
(茅氏八家文選》。

但是「八家」代表唐宋古文的最高成就,已)成定論,不易推翻。茅坤的選本雖然在當時「家弦戶誦」 《四 (
41
中六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庫全書總目提要》,但是對一般人來說,這一百四十四卷的選

本,卷帙浩繁,很難遍讀。


沈德潛的《唐宋八大家古文》只有三十卷,對初學者來說,
篇幅較為適中。他在書的序文說,編選此書的目的是「 俾讀者視為入門軌涂,志發軔也。」

可見這個選本是為了方便初學唐宋古文的人而編寫的。他更希望「初學者熟讀深思,有得於心,
由此以覽茅氏、儲氏1 所葺,並窺八家全文,更有曠然心目間者。」
本書特色
全書三十卷。卷一至卷六為韓愈文,卷七至卷九為柳宗元
文,卷十至卷十四為歐陽修文,卷十五至十七為蘇洵文,卷十
八至二十四為蘇軾文,卷二十五至二十六為蘇轍文,卷二十七
至卷二十八為曾鞏文,卷二十九至卷三十為王安石文。唐代作
家中,韓愈入選的文章最多,共六卷;宋代作家中,蘇軾入選
的文章最多,共七卷。入選文章最少的作家是宋代的蘇轍、曾
鞏和王安石,每人只有兩卷。選篇的多寡,顯然是根據八大家
的成就和歷史地位而定,這點充分反映了編者過人的識見。入
選文章,大多為舊時家塾子弟所誦習的名篇。沈德潛對文章所
作眉批、旁批和總評,考辨有關史事或分析文章的筆法結構,
除了表達一己之見外,並引用前人評語,頗具參考價值。近人
宋晶如的注釋,雖然不夠細緻詳盡,但對讀者理解文章內容,
極有幫助。此書對八家的各體古文,都有選輯,例如韓愈的論
說、雜著、書簡、書序、贈序、題記、表狀、傳記、碑誌、祭
文等各種體裁的古文代表作,都根據性質排列在一起。大抵現
時坊間流行的八家文選本所收錄的文章,差不多都可以在此書
找到。唯一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沒有收錄柳宗元的
寓言小品如《三戒》、
《蝜蝂傳》
、《羆說》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祭石曼卿文》,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等膾炙人口的文章。
至於歐陽修的《秋聲賦》和蘇軾的《前赤壁賦》等不可多得的
佳作,限於此書只收古文的體例,沈氏唯有割愛。
1
指清人儲欣所編的《唐宋十大家全集錄》
42
唐宋八大家古文
藝術特色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各有不同的藝術特色:
1. 韓愈的論說文筆力遒勁,氣勢雄健;記敘文鮮明生動,夾
敘夾議;抒情文婉曲深摯,動人肺腑。
2.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寄情於景,清峻自然;傳記文借題發揮,
意義深刻;議論文構思新穎,析理精深。
3. 歐陽修的議論文剖析深細,說理透闢;記敘文情文並茂,
抒發感慨。
4. 蘇軾的論說文騰挪變化,論事明晰;記敘文隨物賦形,言
情說理;雜文隨意揮灑,信筆點染。
5. 蘇洵的古文縱橫簡勁,雄健奔放。
6. 蘇轍的古文汪洋澹泊,一唱三嘆。
7. 王安石的古文筆力勁峭,析理透闢。
8. 曾鞏的古文雍容平和,舒緩回旋。
教學建議
教師指導學生研習本書時,可參考下列各項:
1. 《唐宋八大家古文》的篇幅雖較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鈔》
少得多,但篇數仍然不少,可指導學生先讀一些文從字順、
平易近人的篇章,待他們對八家古文有一定的認識後,才
要求他們遍覽全書。例如,此書一開始就選錄了韓愈的《五
原》,學生可先讀其中的《原道》和《原毀》兩篇。為了使
閱讀更加有趣,亦可指導學生把韓愈的《柳子厚墓志銘》、
《祭柳子厚文》和《柳州羅池廟碑》等三篇關於柳宗元的
文章,一起研讀。學生也可以把韓愈的《師說》和柳宗元
用來支持韓愈觀點的《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見本書卷七)

互相比較。為了加深理解韓愈的生平和功績,學生在開始
閱讀韓愈文之前,應把卷二十四的蘇軾《潮州韓文公廟
碑》
,詳細看一遍。

2. 宜對學生解釋書中文章的特殊體裁,如卷四的《送鄭尚書
序》和《荊潭唱和詩序》
,雖然同是韓愈所寫的「序」,但
43
中六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性質不同。前一篇屬「贈序」,是親朋好友間臨別時的贈文;
後一篇屬「書序」,是為詩文寫的序,重在評價詩文。此外,
亦可以向學生介紹「神廟碑」「神道碑」 「墓志銘」等的
、 、
分別。
3. 可鼓勵學生背誦那些琅琅上口的優秀篇章或片段。
4. 可引導學生欣賞八位古文家不同的藝術特色,並指導他們
在創作散文時,嘗試學習八位古文家的寫作技巧。
44

匿名 提到...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chi-edu/resources/lit/0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