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

陶傑 : 該出現簡體字的地方

陶傑 : 該出現簡體字的地方


陶傑 : 該出現簡體字的地方


吵來吵去,維護當代簡體字的一方,永遠不會承認,簡體字的結構崩潰,與傳統中國文化完全割裂。


不錯,早在民國時代,一九三五年,教育部名下的一個簡體字委員會,研究中文文字可以在保存美感、維護邏輯結構的大前提下,合理簡化。只公布了第一批,日本侵華,從此擱置。


民國時代的一批簡體字,都經過文字專家,參考明清兩代流傳下來的異體,開會敲定。譬如「灰塵」的那個「塵」字,簡化為「尘」,土之小粒;或「體育」的「體」,簡化為「体」,人之本;「珍寶」的「寶」,簡為「宝」,皆有邏輯在,而且兼顧中文象形美感。


一九四九年之後,農民當家作主,簡體只考慮一樣,就是減少每一個字筆劃的數目,其他一概不理。筆劃數目一減再減,譬如「鄧」先簡成「邓」,然後又減為「邒」──然而這兩個物體的左邊,其實同樣都是兩劃。但「又」的第一劃,要向下撇一下,對於懶人,那向下一撇,已經可以多選為一劃,而「丁」,則是簡單兩筆。


簡化文字,這種方式,好像農民掄起一根鋤頭,亂砍亂砸,將中國文字結構的花草盆栽,枝葉俱當做野草。但如此任性破壞,有時鋤到自己的頭上:「耀」字的右邊,以「夭折」的「夭」簡化,沒想到有一天胡耀邦還可以做總書記,那個簡體字果然成為詛咒。所以今日這個「耀」字沒有簡體,筆劃繁多得不得了,農民文盲怎樣記得住?真令人擔心。


毛澤東對中國傳統的一切,懷有刻骨的仇恨,這是因為他偉大領袖年輕時沉迷魯迅。所以南懷瑾在大陸演講,嚴正指出:簡體字是給文盲用的。言下之意,這種紙上的畸形物體,如果胡亂推廣,只會令中國人變成智障。


南懷瑾很有學問,生性儒雅含蓄,說話很少如此率直,講得這樣白,也許他知道,台下的觀眾,全部是用簡體字長大的,要遷就他們。而含蓄和婉轉,他老人家或許以為並不適用。


不過舉目世界,人類之中的智障人口越來越多。看看歐洲拚命收容新移民就知道。識正體字的人尚且不會用大腦,何況只懂簡體字的。所以看見歐美日本商場洗手間,張貼「请不要双脚踏厕板」之類的簡體字告示,你會欣賞文明國家的體貼。


西諺說:「在瞎子的角度,獨眼的人就是國王。」


- -

2.


國學大師南懷瑾說:「簡體字是文盲用的。」諮詢在中小學教簡體字?不如就完全廢除中文教學,諮詢一下家長。


正體字的「匯豐」,雖然筆劃多一點,但繁富滿目,象形結構端厚方正,基礎穩固如磬石,存錢進去,令人放心。


一旦「文盲化」為簡體的「汇丰」,「汇」字的內容被搬倉一空(我很奇怪為何不索性連那三點水也簡掉,變成「匚」,文盲更易明,當做英文字母 E 中間更少一劃,驗近視時也看得不太辛苦)。


至於「丰」,形似一根竹簽、三粒魚蛋;又或好像一枝叉,叉着三條燒烤的腸仔。BBQ 是用火的,而水為財,水火相剋。去銀行打簿仔,當然希望家肥屋潤,怎會想到錢會一點點烤乾蒸發,或者窮得要街邊魚蛋當一餐?


簡體字豈止文盲,可見大吉利是,隨時還帶來惡運。存錢入一間空倉的魚蛋銀行,你估有冇運行?


https://www.facebook.com/tokit.channel/photos/a.288915521180978.65927.272574169481780/1023345397737983/?type=1&theater;


- -


3.


「簡體字是給文盲用的」,同理:殘體字是給腦殘用的。


嗱,唔係我講架。南懷瑾大師講的。


南懷瑾(1918-2012 )- 中華民國文化幕僚,精通儒佛道三家學理,曾去大陸短暫開設「太湖大學堂」講學。


簡體字既然屬於文盲,而毛主席又說:「為消滅文盲而鬥爭。」所以,簡體字豈止不應在學校教,還應該消滅。很簡單的邏輯吧。


諮詢?哈哈,重有乜叉好諮詢?慳 D 文件單張印刷成本,留番今年農曆七月十四梁特生日嗰日,搵個問米婆諮詢吓南大師啦。


陶傑 : 該出現簡體字的地方
https://www.facebook.com/tokit.channel/photos/a.288915521180978.65927.272574169481780/1023913314347858/?type=3&theater;



陶傑 : 該出現簡體字的地方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art/20160217/19493479


- - -

4.


朗思製作ii : 南懷瑾老師:簡體字是文盲用的


在網絡上見到朗思製作的此圖一再流傳(2012年10月製),這裡再刊原圖給各位轉發。


【南懷瑾老師:簡體字是文盲用的】「而簡體字的開始,是當兵來的。我今年九十多了,十幾歲,十九歲出來帶兵的,跟日本人作戰。那個時候的兵都是文盲,不認 識字啦,那麼,我們就創了簡體字啦。怎麼創啊?寫封信,叫兵送到對方司令部。



那個兵說,哪個司令部,那個字我認不得啊?啊,司令部門口有衛兵嗎,你總曉 得?衛兵我知道,拿著槍在門口站著。我們畫個旗子,下面一劃,是個「衛」字,「衛」字是這樣來的,很多字。那個時候都是文盲,簡體字是文盲用的。」


《南懷瑾先生在海航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講座》


=====

(網友Kevin Yuen註:文字部分根據視頻記錄,如有出入請見諒!)


  南懷瑾老師:


  諸位!本來我今天不想講話,我看到學校的成功,孩子們的境界。剛才有人提出來,教《千字文》,簡體、繁體問題,是個笑話!中國文化,幾千年文化,都在 繁體字啊!這幾十年,教育這個錯誤,教了簡體字,口口講中國文化,誰懂啊?自己都搞不清楚啦!但是,不是簡體字不好。簡體字是繁體字變出來的。必須要認得 繁體字,才瞭解了簡體字。


  而且,還有一個名稱,「繁體字」是錯誤的觀念,叫「正體字」。「簡體字」叫「便書」,方便的寫法。我們都是中國人,曉得中國文化,寫字有四種:正、草、隸、篆。簡體是草書來的,是這樣來的。


  而簡體字的開始,是當兵來的。我今年九十多了,十幾歲,十九歲出來帶兵的,跟日本人作戰。那個時候的兵都是文盲,不認識字啦,那麼,我們就創了簡體字 啦。怎麼創啊?寫封信,叫兵送到對方司令部。那個兵說,哪個司令部,那個字我認不得啊?啊,司令部門口有衛兵嗎,你總曉得?衛兵我知道,拿著槍在門口站 著。我們畫個旗子,下面一劃,是個「衛」字,「衛」字是這樣來的,很多字。那個時候都是文盲,簡體字是文盲用的。


現代大家都想恢復繁體,不好意思,所以幾十年不講這個問題。


  就為了中國文化,幾千年把它分割砍斷的接起來,所以請魏(承思)大教授,他是大編輯、大教授,講他過去做的官也不小,現在不講。所以這裡請他出來,他 帶孩子們,教這個簡體字啦、繁體字,教《千字文》教了,帶孩子們有感情,我們就笑他。他現在離不開孩子們,看到孩子們就這樣就笑了,沒有看到孩子他臉就掛 障礙了。那麼,教育,簡體字、繁體字沒有什麼懷疑的,懷疑是程度不夠的問題,亂講話。


  現在看看我那個書,上面有說,現在大家講中國文化,講國學。什麼叫「國學」啊?所以我也公開演講過,啊!什麼叫「國學」,這都是人亂叫的。美國人有美 國的國家,他叫英文是他的國學。



法國人有法國人的文化,他叫法文是他們法文的國學。我們的國學,是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太多的書啦!大家沒有看過,都在繁體 字裡頭。不然,繁體字認不得,中國文化斷絕了。所以我剛才聽了一個很重大的反響,逼不得已,出來給大家講這一番話,對不起啊!我講得語重心長,話是重了一 點,我的意思啊很著急,怕中國文化從此斷絕了!


  現在太湖大學堂做的就是怕中國文化斷絕了,重新把它接上,準備中西的結合,古今的結合,復興自己的文化,這是給國家民族脫胎。幾十年前,我在美國講 的,你們三十年前不懂英文,就不通路;我在美國講,三十年後,你們不通中文,就不通路。現在我的話都兌現了,英國也好,美國也好,都明白,都學中文了。但 是有個問題啊,還沒解決,教繁體字啊、簡體字啊還在爭論。這個問題啊,要慢慢來。我希望大家要瞭解這個意思,要自己大量地趕快去認繁體字。否則,不要談中 國文化了。


(南懷瑾老師在太湖大學堂家長日上的講話)


  那麼,說了這個,我就講到讀書的要緊。中國文化,如果在書本上講呢,都在古文裡頭,你們諸位如果開始學簡體字出身,現在學校受簡體字這個教育出身,由 簡體字入手,由白話文入手,對於中國文化啊,就是一句南方話啊,上海話:「談都不要談了!」啊,一句話都不能講,你都不懂。沒有資格去談這個東西。


  中國文化都在古文裡頭,古文都是繁體字。那麼這個繁體字有什麼好處呢?我們先要瞭解一個問題,人類的言語,以前三十年一變,中國人、外國人都一樣。講話,人類的言語,三十年一變。現在不同,現在我發現社會上的語言十二年一變,都變了。


  人類的語言文字,不管英文、法文、德文、日文,隨便你什麼文字,這個釋迦牟尼說過一句話——言語文字,不能代表人家的意思思想。所以言語,任何一種言 語,任何一種文字,沒有辦法表達人的真正一個意思、思想,一個情緒,為什麼啊?如果言語文字假使可以完全表達人的思想與情緒,人與人之間就沒有誤會了。你 看夫妻之間也好,朋友之間也好,往往因一句話發生很大的誤會,因為言語不足以代表那個意思真正的精神。


  那麼中國字呢,就不同嘍,跟世界上的文字都不同。中國字是方塊字,有「六書」等六種結構或使用方法。小學就懂得「六書」。譬如「天」,天字為什麼這樣 寫?啊,過去拆字,一劃分天地,一叫作一劃分天地。



就是說,以科學哲學的道理,這個宇宙天地是個完整的,不能分開。啊,我們人類創始文字啊,拿一劃分開 了,叫「一劃分天地」。一的上面,豎一條,點一點,叫「上」,就是一的上面,這叫「形而上」。看不見的,上天。一的下面,如果下來點一點,叫做「下」, 啊,是這樣來的。這個裡頭講起來很有趣。中國的文字啊,所以講「六書」,實際上開始都是圖案。



  為什麼變成這個文字呢?因為我們祖先,曉得人類的語言,三十年一變,如果用白話文把古文記下來,到現在五千年,這個書是沒有辦法堆了!所以把語、文分 開,把語言變成一種文字。因此我們五千年的文化,用古文保留下來。只要學兩年的功夫,一個孩子學通了中國文字啊,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這個文化 一下就懂了。所以,文字獨立。


  像我們中國字,方塊字,一共合起來,在《康熙字典》裡面,康熙時候集中的,大概快到五萬個字。但是你知道,我們一個中國人,如果方塊字有兩千五百個認得的話,哦喲,這個學問是非常大的嘍!大學教授教語文,教國文,還認不到一千五百個字。


  我常常同外國朋友講,我們同你不同哎,你們英文字到現在有五十多萬哪!平常用到是一萬多字哎!你們文化同我們不同在這裡,但是你們不曉得可憐,很可憐!


  我們中國人有個「電」字,喏,你發明了一個燈嘛,叫「電」加上一個「燈」;發明一個椅子有電,「電」字加個「椅」字,「電椅」。講話呢?「電話」。看到的,「電視」。很簡單!他們不同,每個東西發明的,要創造每個辭,所以統計起來很多很多。


中國文字是這樣來的,因此我們現在不讀,不懂得中國文字,自己不讀書啊,古書讀不懂啊。


  中國文字為什麼單字來的呢?這就是中原文化。山西、河南,尤其是河南為標準。中國的中心地帶,是河洛文化。這個階段文字建立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 們當年讀書,剛才我的話,沒有離開原來講的啊!讀書是要這樣把中國文字背來進去了以後,一輩子用之不盡,就是這樣讀來的。現在,講儒釋道三家的學問,真難 了!大家基礎沒有。


  那麼講古文讀書,還有單個字的問題,怎麼個好處呢?我也常告訴人家,這是中原文化來的。我們中國人,原來講話,你看我們中國人講話,啊,每個字,讀音 是單個字。現在大家都罵河南人,我常替河南人不平。



我說我也是河南人,人家說你是浙江人,我說我的祖宗是從洛陽到浙江的。河南是文化的中心,你們不要太挖 苦河南人。但是,我有時候也挖苦河南人,不是挖苦,是很有趣的。啊,是個笑話,從這個笑話,你就懂得中國字的文化啦。


  說,河南人講話啊,說有人夜裡起來有事,家裡問:「誰?」啊,一個字。啊,那個答覆的人說:「我(俺)」。我(俺)啊。「咋?」做什麼?「尿」。完 了,四個字。啊,誰?夜裡聽到有聲音,啊,是我。幹什麼?屙尿去。上海人,儂啊啥您啊?夜裡起來羅羅嗦嗦幹什麼?啊,阿拉,阿拉起來夾噓啦,啊哈,一大堆 話,呵呵。中原文化,這樣簡單。所以你讀古書上就是這樣來的,中國字單字構成是這樣來的。


  後來我們的《康熙字典》呢,有那麼多字,一共有近五萬字,收錄了各地方言的簡體字,白話字,老百姓用的,都把它編出來。所以我現在常常笑簡體字,嗨 喲,我說簡體字我們發明的。我說我啊,十九歲起已經帶兵了的。我們帶兵的時候怎麼辦?



以前我們帶的兵啊,抗戰以前帶的兵,沒有文化程度的多,都是文盲。叫 他送一封信,幹什麼呢?快速。畫一個十字,信封了,他知道要快一點。兩個十字,要跑步。三個十字,要拚命跑。啊,衛兵的衛字,你不會寫,你送給衛兵室就可 以了。衛兵室那兩個字認不到,喏,畫一個旗子,下面橫一橫,就是衛字。簡體字是這樣來,因部隊裡頭的文盲開始。


  那個時候是什麼?中國人有兩句老話,「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我們出來的時候是這樣,啊,對於做軍人還是這個階段。因此呢,對文盲,發明了這些 字。喏,這是衛兵的衛。一個旗子,喏,前面那個門口插個旗的啊,那個地方就是衛兵室,你送給他吧,畫一個記號這樣就懂了。很多字是這樣來的。



尤其是我們軍 隊指揮的時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月一號講不清楚的哦。因為電話裡頭,以前的電話是手搖的啦,長途講不清楚,「一月一號」,聽錯了,「麼啦?」一個 零,在電話裡頭聽到零,聽別的了,「一個洞,一個洞,那個洞」,「麼?」「洞」,「啊,聽懂了」。那個七字啊講不清楚,「拐,拐,拐,拐」,「啊,懂 了」,一個拐一樣,是這樣來的。文化語言這樣來的。


source :



朗思製作ii : 南懷瑾老師:簡體字是文盲用的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573059982984120&id=1509166486040137&substory_index=0

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春明夢餘錄-清-孫承澤 : Kanripo 漢籍リポジトリ

春明夢餘錄-清-孫承澤 : Kanripo 漢籍リポジトリ

Kanripo 漢籍リポジトリ: KR3j0161 春明夢餘錄-清-孫承澤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十

 春明夢餘録      雜家類三雜説之屬/

  提要

    臣/等謹案春明夢餘録七十卷


   國朝孫承澤撰承澤有尚書集解已著録是書
    首以京師建置形勝城池畿甸次以城防宫
    殿壇廟次以官署終以名蹟寺廟石刻巖麓
    川渠陵園似乎地志而叙沿革者甚畧分列


[000-1b]
    官署似乎職志每門多録明代章疏連篇累
    牘又似乎故事體例頗為龎襍且書中標目
    悉以明制為主則不當泛及前代既泛及前
    代則當元元本本絲牽繩貫使端委粲然不
    當挂一漏萬每門寥寥數語或有或無絶不
    畫一即如禮部第一子目標曰禮制而首以
    朱子儀禮經傳通解一條次以呉澄三禮考
    注一條又次以朱子家禮一條此儒者之著


[000-2a]
    述非朝廷之典章不當繫于禮部又周與宋
    之舊文非明代之新制尤不當繫于明之禮
    部是何義也太醫院自叙官一條外皆雜録
    古人醫書序文及諸脈論以足一卷此無論
    不能徧載即徧載之何預明太醫院然則翰
    院門將備録歴代制誥詩賦耶又承澤沿門
    户餘波持論皆存偏黨如萬厯以後厯法差
    舛衆論交爭至崇禎中西法中法喧呶彌甚


[000-2b]
    此沿革之大者乃欽天監門于鄭世子載堉
    諸說今見于明史者悉刪不録于徐光啓等
    改法之事亦僅存其畧且謂舊法不過時刻
    之差不害于事又謂新法將來亦必差殊有
    意抑揚不為平允葢其時論者多攻大統厯
    而大統厯曽經許衡叅修承澤以講學家宗
    派所繫故為之左&KR0221;其反覆以衡為詞宗㫖
    了然可覩也又周延儒招權納賄賜死非枉


[000-3a]
    承澤乃于内閣門中録其直房記一篇以為
    羙談復于刑部門中以閣臣公救延儒揭列
    之慎刑條下益乖是非之公矣其好惡性情
    往往如是葢不足盡據為典要然于明代舊
    聞採摭頗悉一朝掌故實多頼是書以存且
    多取自實録邸報與稗官野史據傳聞而著
    書者究為不同故考勝國之軼事者多取資
    于是編焉乾隆四十二年三月恭校上

[000-3b]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 陸 費 墀


-  -


 東海館藏孫承澤《春明夢餘錄》板本述略


流通組 謝鶯興


一、前言


《春明夢餘錄》七十卷,清.孫承澤(1592~1676)撰。孫承澤,字耳伯,號北海,又號退谷,晚退翁,順天大興人。明崇禎四年(1631)進士,歷任陳留縣知縣、祥符縣知縣,官至刑科都給事中。南明福王時,曾降附流賊李成成,受防御使職。入清,授吏科都給事中,歷兵部侍郎加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1]


《春明夢餘錄》雖為《四庫全書》著錄,但在有清一代的藏書家書目的著錄卻較為少見。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春明夢餘錄七十卷古香齋袖珍本」條載:


國朝孫承澤撰承澤仕履見書類。《四庫全書》著錄在雜家類雜說,是編乃其在康熙時追錄前明京師中輿地之事,故曰『春明夢餘』。雖分目八十,不越乎十四門而已。自卷一至卷二十二為建置、形勝、城池、畿甸、城防、宮闕計十一目、壇廟計二十七目七門;自卷六十四至卷末為名蹟、寺廟、石刻、巖麓、川渠、陵園六門,皆官署一門計三十一目,雖為地志所當具,而頗汎及前代故事,幷明人章疏甄錄尤多,此則非專為輿地而設矣。然其所紀載頗屬繁富,故為朱竹垞《日下舊聞》之濫觴。則亦攷輿地者所不得而遺之也。以其叢雜不倫,姑附之雜記中,較之劉同人等《帝京景物略》實遠出其上矣,特其意旨所向在官署一門,其餘皆如以備數,在地志中未免叢雜不倫。前後俱無序跋,或有之而佚之歟?[2]


概述《春明夢餘錄》收錄的內容門類,再評其「雖為地志所當具,而頗汎及前代故事,幷明人章疏甄錄尤多,此則非專為輿地而設」,並「以其叢雜不倫,姑附之雜記中」,亦點出「其所紀載頗屬繁富,故為朱竹垞《日下舊聞》之濫觴」,認為「較之劉同人等《帝京景物略》實遠出其上」。


清.丁日昌《持靜齋書目》「《春明夢餘錄》七十卷」條,題「國朝孫承澤撰」,雙行小字載:「舊鈔本甚精善,又一部亦抄本,與前本幾異十之二三,似係當時稿本」[3]。亦即其所見皆為鈔本,其中一本「與前本幾異十之二三」,惜未標明各卷之門類細目,無法得知其詳情。


查《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收錄有三本,1.題「古香齋鑒賞袖珍春明夢餘錄七十卷,清孫承澤撰,清乾隆內府刻古香齋鑒賞袖珍叢書本,二十四冊,九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雙邊,無直格」。2.題「古香齋鑒賞袖珍春明夢餘錄七十卷,清孫承澤撰,清乾隆內府刻古香齋鑒賞袖珍叢書本,四十二冊」。



3.題「春明夢餘錄七十卷,清孫承澤撰,清抄本,宋賓至校並跋,二十冊,十一行二十字,無格」。[4]即兩本是「古香齋鑒賞袖珍」本,一本是「抄本」,「古香齋鑒賞袖珍」本為「九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雙邊,無直格」;「抄本」為「十一行二十字,無格」。經查東海「館藏目錄」,發現《春明夢餘錄》竟然有八本之多,筆者興起比對其板式行款及各卷門類細目的想法,茲將所見敘述於下。

- -


二、館藏《春明夢餘錄》板本概述


(一)《春明夢餘錄》,孫承澤,《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8至869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圖書總館/四樓特藏室,R/082.1/2767/ v.868-869 初版


附:<春明夢餘錄提要>、<春明夢餘錄目錄>。


藏印:「文淵閣寶」、「乾隆御覽之寶」方型墨印。


板式:雙欄,單魚尾。半葉八行,行二十一字(因係縮印兩葉拼成一頁,故無法確知其尺寸大小)。板心上方題「欽定四庫全書」,魚尾下題「春明夢餘錄卷○」及葉碼。


各卷之首行題「欽定四庫全書」,次行題「春明夢餘錄卷○」,三行題「吏部左侍郎孫承澤撰」,卷末題「春明夢餘錄卷○」。


<提要>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一至五」,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蔡鎮」、「謄錄舉人臣張仲芳」。卷六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六」,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蔡鎮」、「謄錄監生臣段文新」。卷七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七至十」,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蔡鎮」、「謄錄貢生臣王鍔」。卷十一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十一至十三」,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監生臣張曾誼」。


卷十四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十四至十六」,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監生臣馬和龍」。卷十七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十七至十八」,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貢生臣孔繼峯」。卷十九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十九至二十一」,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舉人臣吳之承」。


卷二十二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二十二至二十三」,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舉人臣李椿」。卷二十四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二十四」,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貢生臣李橒」。


卷二十五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二十五」,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貢生臣苗序


洙」。卷二十六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二十六至三十一」,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監生臣任兆炯」。卷三十二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三十二至三十三」,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監生臣馬步蟾」。



卷三十四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三十四」,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監生臣顧重光」。卷三十五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三十五」,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舉人臣鍾廷瑛」。


卷三十六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三十六」,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監生臣張曾誼」。卷三十七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三十七至三十八」,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貢生臣孔繼峯」。卷三十九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三十九」,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貢生臣苗序洙」。卷四十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四十至四十一」,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舉人臣李椿」。


卷四十二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四十二」,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舉人臣李橒」。卷四十三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四十三至四十四」,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


」、「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貢生臣吳紹昆」。卷四十五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四五」,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監生臣任兆尚」。卷四十六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四十六至四十七」,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監生臣馬步蟾」。


卷四十八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四十八」,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監生臣顧重光」。卷四十九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四十九至五十二」,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舉人臣鍾廷瑛」。



卷五十三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五十三至五十四」,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卷五十五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五十五至五十六」,左半葉依序題「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中書臣汪日章」、「謄錄舉人臣徐秉文」。


卷五十七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五十七」,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卷五十八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五十八」,左半葉依序題「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中書臣汪日章」、「謄錄監生臣王元弼」。卷五十九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五十九至六十四」,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中書臣汪日章」、「謄錄監生臣張恒」。卷六十五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六十五至六十六」,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中書臣汪日章」、「謄錄貢生臣許第」。卷六十七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六十七至六十


八」,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蔡鎮」、「校對官中書臣汪日章」、「謄錄監生臣周培」、「謄錄監生臣劉廷樞」。卷六十九扉葉之右半葉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目錄卷六十九至七十」,左半葉依序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汪錫魁」、「謄錄貢生臣徐廷瑛」。



按:1. <提要>有37行,遠多於「文津閣」本的11行,云:「臣等謹案,《春明夢餘錄》七十卷,國朝孫承澤撰。承澤有《尚書集解》己著錄。是書首以京師建置、形勝、城池、畿甸,次以城防、官殿、壇廟,次以官署,終以名蹟、寺廟、石刻、巖麓、川渠、陵園。似乎地志而敘沿革者甚略;分列官署,似乎職志,每門多錄明代章疏,連篇累牘;又似乎故事,體例頗為龎襍。且書中標目悉以明制為主,則不當泛及前代;既泛及前代,則當元元本本絲牽繩貫,使端委粲然,不當挂一漏萬,每門寥寥數言,或有或無,絕不畫一。即如『禮部』,第一子目標曰禮制,而首以朱子《儀禮經傳通解》一條,次以吳澄《三禮考注》一條,又次以朱子《家禮》一條,此儒者之著述,非朝廷之典章,不當繫于禮部。又周與宋之舊文,非明代之新制,尤不當繫于明之『禮部』,是何義也。


『太醫院』自敘官一條外,皆雜錄古人醫書序文及諸脈論以足一卷,此無論不能徧載,即徧載之,何預明太醫院。然則『翰院』門將備錄歷代制誥詩賦耶?又承澤沿門戶餘波,持論皆存偏黨,如萬歷以後歷法差舛,眾論交爭,至崇禎中西法中法喧呶彌甚,此沿革之大者。



乃「欽天監」門于鄭世子載堉諸說,今見于《明史》者,悉刪不錄,于徐光啟等改法之事亦僅存其略,且謂舊法不過時刻之差,不害于事,又謂新法將來亦必差殊,有意抑揚不為平允,蓋其時論者多攻大統歷,而大統歷曾經許衡參修,承澤以講學家宗派所繫,故為之左袒,其反覆以衡為詞宗旨了然可覩也。又周延儒招權納賄,賜死非枉,承澤乃于『內閣』門中錄其<直房記>一篇以為美談,復于『刑部』門中以閣臣公救延儒揭列之慎刑條下,益乖是非之公矣。其好惡性情往往如是,蓋不足盡據為典要。然于明代舊聞,採摭頗悉,一朝掌故實多賴是書以存,且多取自實錄、邸報,與稗官野史據傳聞而著書者究為不同,故考勝國之軼事者多取資于是編焉。乾隆四十二年三月恭校上。」


2.卷四十二葉十二之板心題「卷四十一」,右欄外題「原書卷次訛誤」,讀其上下文句,並無訛誤;核對「古香齋袖珍」本及「文津閣」本,內文並無不同;當為館臣抄錄之疏失所造成,商務印書館於排版時發現該葉的卷次有異,但未細審上下文句,故題「原書卷次訛誤」等字,反造成失誤。


3.<目錄>各卷收錄的標題與內文,請見「板本間的差異.對照表」。

- -


(二)《春明夢餘錄》 七十卷十一冊,孫承澤,《四庫全書珍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圖書總館/中文參考區,R/082.1/0017-5/v.224-234


附: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紀昀等<春明夢餘錄提要>


藏印:「文淵閣寶」方型硃印、「乾隆御覽之寶」方型墨印。


板式:雙欄,單魚尾。半葉八行,行二十一字。板框9.5×13.9公分(據影印之大小量得)。板心上方題「欽定四庫全書」,魚尾下題「春明夢餘錄卷○」及葉碼。


各卷之首行題「欽定四庫全書」,次行題「春明夢餘錄卷○」,三行題「吏部左侍郎孫承澤撰」,卷末題「春明夢餘錄卷○」。


<提要>、卷六至卷七、卷十一、卷十四、卷十七、卷十九、二十二、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六、卷三十二、卷三十四至卷三十七、卷三十九至卷四十、卷四十二至卷四十三、卷四十五至卷四十六、卷四十八至卷四十九、卷五十三、卷五十五(僅見「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卷五十七、卷五十八(僅見「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卷五十九、卷六十五、卷六十七至卷六十八等卷之扉葉題「詳校官檢討臣劉錫五」、「員外郎臣牛稔文覆勘」。



卷五之末葉題「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蔡鎮」、「謄錄舉人臣張仲芳」,卷六之末葉題「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蔡鎮」、「謄錄舉人臣段文新」,卷十之末葉題「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蔡鎮」、「謄錄貢生臣王鍔」,卷十三、卷三十六之末葉題「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監生臣張曾誼」,卷十六之末葉「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監生臣馬和龍」,卷十八、卷三十八之末葉「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貢生臣孔繼峯」,卷二十一之末葉「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舉人臣吳之承」,


卷二十三、卷四十一之末葉「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舉人臣李椿」,卷二十四、卷四十二之末葉「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貢生臣李橒」,卷二十五、卷三十九之末葉「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貢生臣苗序洙」,卷三十一、卷四十五之末葉「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監生臣任兆炯」,卷三十三、卷四十七之末葉「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監生臣馬步蟾」,卷三十四、卷四十八之末葉「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監生臣顧重光」,卷三十五、卷五十二之末葉「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舉人臣鍾廷瑛」,卷四十四之末葉「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胡予襄」、「謄錄貢生臣吳紹昆」,卷五十四、卷五十七末葉空白,卷五十六之末葉「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中書臣汪日章」、「謄錄舉人臣徐秉文」,卷五十八之末葉「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中書臣汪日章」、「謄錄監生臣王元弼」,卷六十四之末葉「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中書臣汪日章」、「謄錄監生臣張恒」,卷六十六之末葉「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中書臣汪日章」、「謄錄貢生臣許第」,卷六十八之


末葉「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蔡鎮」、「校對官中書臣汪日章」、「謄錄監生臣周培」、「謄錄監生臣劉廷樞」,卷七十之末葉「覆校官中書臣孫梅」、「校對官助教臣汪錫魁」、「謄錄貢生臣徐廷瑛」。


按:1.「四庫全書珍本」係據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文淵閣四庫全書」縮印,只是與1983年所採用的兩葉縮印成一頁的方式不同而已,故其內容完全相同,錯誤亦同,如卷四十二葉十二之板心題「卷四十一」,右欄外題「原書卷次訛誤」,讀其上下文句,並無訛誤,當為館臣抄錄之疏失所造成,商務印書館於排版時發現之葉卷次之異,但未細審上下文句,故題「原書卷次訛誤」等字,反造成失誤。


- -


(三)《春明夢餘錄》,孫承澤,《文津淵閣四庫全書》第287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1版,圖書總館/四樓特藏室,MA082.1/0037/v.287


附:紀昀等撰<春明夢餘錄提要>。


藏印:模糊難辨。


板式:雙欄,單魚尾。上、中、下三欄,每頁32行,行二十一字;小字雙行,行十九字(因係縮印後剪去板心後的重新拼版,以文淵閣四庫全書的半葉八行算,每頁每欄應是由兩葉三十二行拼成,故無法確知其尺寸大小及原始板式)。書口之板心上方題「文津閣四庫全書」,魚尾下題「子部  雜家類  春明夢餘錄  卷○」,書口之板心下方題「第○○○頁」。


各卷首行題「欽定四庫全書」,次行題「春明夢餘錄卷○」,三行題「吏部左侍郎孫承澤撰」,四行為各卷之標題,卷末題「春明夢餘錄卷○」。


扉葉上半葉依序題「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春明夢餘錄」,後半葉依序題「詳校官編修臣程嘉謨」、「臣紀昀覆勘」、「總校官舉人臣章維桓」、「校對官中書臣馬猶龍」、「謄錄監生臣李昇」。卷六、卷八、卷十一等末葉題「詳校官編修臣程嘉謨」、「總校官舉人臣章維桓」、「校對官中書臣李銓」、「謄錄監生臣丁堂」。卷十五末葉題「詳校官編修臣程嘉謨」、「總校官舉人臣章維桓」、「校對官中書臣李銓」、「謄錄監生臣蔡培基」。卷十八末葉題「詳校官編修臣程嘉謨」、「臣紀昀覆勘」、「總校官舉人臣章維桓」、「校對官中書臣李銓」、「謄錄監生臣劉偉勳」。


卷二十三末葉題「詳校官編修臣程嘉謨」、「總校官舉人臣章維桓」、「校對官中書臣李銓」、「謄錄監生臣蔡校年」。


卷二十五末葉題「詳校官內閣中書臣孫溶」、「總校官舉人臣章維桓」、「校對官中書臣李銓」、「謄錄監生臣胡起鳳」。


卷二十九末葉題「詳校官編修臣程嘉謨」、「總校官舉人臣章維桓」、「校對官中書臣李銓」、「謄錄監生臣胡起鳳」。


卷三十三末葉題「詳校官內閣中書臣孫溶」、「臣紀昀覆勘」、「總校官舉人臣章維桓」、「校對官中書臣李銓」、「謄錄監生臣郭壽英」。


卷三十四、卷三十五等末葉題「詳校官內閣中書臣孫溶」、「總校官舉人臣章維桓」、「校對官中書臣李銓」、「謄錄監生臣吳人麟」。


卷三十六末葉題「詳校官內閣中書臣孫溶」、「總校官舉人臣章維桓」、「校對官中書臣李銓」、「謄錄監生臣李芬」。卷三十八末葉題「詳校官內閣中書臣孫溶」、「總校官舉人臣章維桓」、「校對官編修臣瞿槐」、「謄錄監生臣瞿一鑄」。卷三十九下、卷四十四、卷四十六下、卷四十八等末葉題「詳校官內閣中書臣孫溶」、「總校官舉人臣章維桓」、「校對官編修臣裴謙」、「謄錄監生臣王樞」。卷四十二末葉題「詳校官內閣中書臣孫溶」、「總校官舉人臣章維桓」、「校對官中書臣李銓」、「謄錄監生臣王鳳翽」。卷四十五下末葉題「詳校官內閣中書臣孫溶」、「臣紀昀覆勘」、「總校官舉人臣章維桓」、「校對官編修臣裴謙」、「謄錄監生臣王樞」。卷五十三末葉題「詳校官內閣中書臣孫溶」、「總校官舉人臣章維桓」、「校對官編修臣吳省蘭」、「謄錄監生臣傅翰邦」。卷五十六末葉題「詳校官內閣中書臣孫溶」、「臣紀昀覆勘」、「總校官舉人臣章維桓」、「校對官編修臣吳省蘭」、「謄錄監生臣張顧實」。卷五十八末葉題「詳校官內閣中書臣孫溶」、「總校官舉人臣章維桓」、「校對官編修臣吳省蘭」、「謄錄監生臣喻齡懋」。卷六十六、卷六十八、卷七十等末


葉題「詳校官內閣中書臣孫溶」、「總校官舉人臣章維桓」、「校對官編修臣瞿槐」、「謄錄監生臣瞿永機」。


按:1.卷四十四「論令」第九行末題「缺」,與「論誥」之間留十八行的空白行,查「文淵閣」本及「古香齋」本,所缺為:「寓於其中方草創之初未暇詳其曲折故明示以其意之所在令是也平定之後既已借其制度故詳載其法之所存律是也伏讀太祖訓誥之辭有曰子孫做皇帝時止守律與大誥而不及令而諸司職掌於刑部都官科下具載死罪止載律與大誥中所條者可見也是誥與律及朝廷所當世守法司所當遵行者也事有律不而具於令者據其文而援以為證用以請之於上可也此又明法者之所當知」及


「洪武五年十二月禮部尚書陶凱等奏言古者國有典法定者為令有違於令者則加以律故令與律相為表裏漢有令甲令乙後世守法之人有曰法者高之法也今律已行而令未備宜及時定令使有所遵守又考漢唐宋皆有典要宋會要逐日記載時政分門別類以憑稽者今起居注記言記事藏之金匱是為實錄凡各衙門欽錄及奏事簿記載時政可以立法垂之後世者宜依倣會要編類成書使後之議事者有所考焉上從之次年遂命纂日歷復纂呈明寶訓惟大明令未見復修所行乃洪武元年修者」。


2.是書<提要>僅有11行,與「文淵閣」本<提要>37行的差距頗大,其內容如下:「臣等謹案,《春明夢餘錄》七十卷,侍郎臣孫承澤著。記有明一代都城掌故,首以建置、形勝,次及城郊、宮殿、壇、廟、公署,而終之以名蹟、寺觀之屬,因地以紀人,因人以徵事。其於天崇間建言諸臣章疏召對尤語焉而詳。


昔宋敏求有《春明退朝錄》,孟元老有《東京夢華錄》,承澤蓋兼倣其體,而所紀差為有關文獻是其長也。


乾隆四年(1739)上命開雕為袖珍本,題曰『古香齋鑒賞』,亦極儒臣之榮遇矣。乾隆四十九年四月恭校上」。


3.「文津閣四庫全書」無<目錄>,但內文的各卷皆有標題,請見「板本間的差異.對照表」。

- -


(四)《春明夢餘錄》七十卷二十四冊,(清)孫承澤撰,清光緒九年(1883)古香齋袖珍本,C11.4/(q1)1213 c.1


附:<古香齋鑒賞袖珍春明夢餘錄目錄>。


藏印:「□□望德」、「臣金城」方型硃印、「又明收藏寶石書庫」長型硃印。


板式:雙欄,單魚尾。無界欄,半葉九行,行二十二字;小字雙行,行二十字。板框8.1×10.1公分。板心上方題「古香齋春明夢餘錄」,魚尾下題「卷○」及葉碼。


各卷之首行題「古香齋鑒賞袖珍春明夢餘錄卷之○」,次行題「北平孫承澤著」,卷末題「古香齋鑒賞袖珍春明夢餘錄卷之○」。


扉葉上半題「古香齋本春明夢餘錄」,後半牌記題「光緒九年(1883)孟春刻成版藏廣州惜分陰館」。


按:1.是書與另一本無任何牌記序跋的舊題「清光緒九年(1883)古香齋袖珍本」之板式行款,乍看之下完全相同,仔細量其板框大小,兩者略有差異,同為卷一葉下半葉第七行之「爾雅」二字,兩書的筆劃亦不同,當為兩種板本,惟此書有牌記題「光緒九年(1883)孟春刻成版藏廣州惜分陰館」,孰先孰後,目前尚無其它佐證資料,姑記之俟考。


2.「文津閣四庫全書」<春明夢餘錄提要>云:「乾隆四年(1739),上命開雕為袖珍本,題曰『古香齋鑒賞』,亦極儒臣之榮遇矣。」


知牌記題「光緒九年(1883)孟春刻成版藏廣州惜分陰館」之「古香齋鑒賞袖珍」本,板心題「古香齋」的「光緒九年(1883)孟春刻成版藏廣州惜分陰館」,應是據乾隆四年(1739)開雕的袖珍本為底本的重雕本。


3.<目錄>各卷收錄的標題與內文中各卷收錄的子目,請見「板本間的差異.對照表」。如下:

- -

(五)《春明夢餘錄》七十卷二十四冊,(清)孫承澤撰,清光緒九年(1883)古香齋袖珍本,C11.4/(q1)1213


附:<古香齋鑒賞袖珍春明夢餘錄目錄>。


藏印:「□□望德」、「臣金城」方型硃印、「又明收藏寶石書庫」長型硃印。


板式:雙欄,單魚尾。無界欄,半葉九行,行二十二字。板框8.0×10.4公分。板心上方題「古香齋春明夢餘錄」,魚尾下題「卷○」及葉碼。


各卷之首行題「古香齋鑒賞袖珍日明夢餘錄卷之○」,次行題「北平孫承澤著」,卷末題「古香齋鑒賞袖珍日明夢餘錄卷之○」。


按:1.卷四十四葉四十七「事係冤抑情可矜疑」至「以稱朕好生欽恤至意」等五行八十七字為藏者墨筆抄錄補上。


2.是書無任何牌記或序跋,舊錄「清光緒九年(1883)古香齋袖珍本」,不知其據為何,記之俟考。


- -


(六)《春明夢餘錄》七十卷二冊,(清)孫承澤撰,《筆記小說大觀》第6輯,新興書局編,台北:新興書局,1975年6月,857.1/0275-03/v.9~v.10


附:<古香齋鑒賞袖珍春明夢餘錄目錄>。


藏印:「河南武安白尚忠藏書」長型藍印、「白尚忠」方型硃印。


板式:雙欄,單尾。無界欄。半葉九行,行二十二字;小字雙行,行二十二字(因係縮印,無法確知其尺寸大小)。板心上方題「古香齋春明夢餘錄」,魚尾下題「卷○」及葉碼。


各卷首行題「古香齋鑒賞袖珍春明夢餘錄卷之○」,次行題「北平孫承澤著」,卷末題「古香齋鑒賞袖珍春明夢餘錄卷之○」。


按:1.各卷收錄:卷一建置,卷二形勝,卷三城池,卷四畿甸,卷五城坊,卷六宮闕、宮官、內官監,卷七正殿,卷八殿門,卷九文華殿,卷十文華傍室,卷十一武英殿、仁智殿,卷十二文淵閣,卷十三皇史宬,卷十四天壇、祈穀壇、神樂觀、犧牲所,卷十五山川壇、神祇壇、太歲壇、先農壇、旗纛廟,卷十六地壇、朝日壇、夕月壇,卷十七太廟,卷十八奉先殿、景神殿、玉芝宮崇先殿,


卷十九社稷壇、先蠶壇、高禖臺、西海神祠,卷二十帝王廟,卷二十一文廟,


卷二十二三皇廟、都城隍廟、漢壽亭侯廟、宋丞相文信國祠、于少保忠肅祠,卷二十三內閣一,卷二十四內閣二,卷二十五六科,卷二十六尚寶司,


卷二十七光祿寺,卷二十八中書科,卷二十九宗人府,卷三十五軍都督府,卷三十一戎政府,卷三十二翰林院,卷三十三詹事府,卷三十四吏部,卷三十五戶部一,


卷三十六戶部二,卷三十七戶部三倉塲,卷三十八戶部四寶泉局,卷三十九禮部一,卷四十禮部二,卷四十一禮部三貢院,卷四十二兵部一,卷四十三兵部二,卷四十四刑部一,


卷四十五刑部二,卷四十六工部一,卷四十七工部二寶源局,卷四十八都察院,卷四十九通政司,卷五十大理寺,卷五十一太常寺,卷五十二四譯館,卷五十三太僕寺,


卷五十四國子監,卷五十五府學,卷五十六首善書院,卷五十七太醫院,卷五十八欽天監一,卷五十九欽天監二觀象臺,卷六十鴻臚寺,卷六十一行人司,卷六十二上林苑,


卷六十三錦衣衛,卷六十四名蹟一,卷六十五名蹟二,卷六十六寺廟,卷六十七石刻,卷六十八巖麓,卷六十九川渠,卷七十陵園。


2.是書與館藏之無任何牌記序跋的舊題「清光緒九年(1883)古香齋袖珍本」之板式行款,完全相同,惟其縮印致板框尺寸大小不同,卷一葉下半葉第七行之「爾雅」二字之筆劃亦相同,與館藏有牌記題「光緒九年(1883)孟春刻成版藏廣州惜分陰館」之筆劃不同,當為兩種板本。


- -


(七)《春明夢餘錄》,(清)孫承澤,台北:大立出版社,1980年10月,中文系圖,857.1/1213


附:<出版說明>、<春明夢餘錄總目>、<影印春明夢餘錄序>、<古香齋鑒賞袖珍春明夢餘錄目錄>、<明內廷規制考>。


藏印:無。


板式:雙欄,單魚尾。無界欄,半葉九行,行二十二字 (因係縮印兩葉拼成一頁,故無法確知其尺寸大小)。板心上方題「古香齋春明夢餘錄」,魚尾下題「卷○」及葉碼。


各卷之首行題「古香齋鑒賞袖珍日明夢餘錄卷之○」,次行題「北平孫承澤著」,卷末題「古香齋鑒賞袖珍日明夢餘錄卷之○」。


扉葉上半題「古香齋本春明夢餘錄」,後半牌記題「光緒九年(1883)孟春刻成版藏廣州惜分陰館」。


按:1.是書與館藏「清光緒九年(1883) 孟春刻成版藏廣州惜分陰館」之板式行款完全相同,卷一葉下半葉第七行之「爾雅」二字之筆劃亦同,惟因縮印致板框大小有別。

- -

(八)《春明夢餘錄》,孫承澤撰,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9月,中文系圖,MA/573.16/1213/1990/v.1~v.2第1版


附:<古香齋鑒賞袖珍春明夢餘錄目錄>。


藏印:無。


板式:雙欄,單魚尾。無界欄,半葉九行,行二十二字(因係縮印兩葉拼成一頁,故無法確知其尺寸大小)。板心上方題「古香齋春明夢餘錄」,魚尾下題「卷○」及葉碼。


各卷之首行題「古香齋鑒賞袖珍日明夢餘錄卷之○」,次行題「北平孫承澤著」,卷末題「古香齋鑒賞袖珍日明夢餘錄卷之○」。


按:1.是書與館藏之無任何牌記序跋的舊題「清光緒九年(1883)古香齋袖珍本」之板式行款,完全相同,惟其縮印致板框尺寸大小不同,卷一葉下半葉第七行之「爾雅」二字之筆劃亦相同,與館藏有牌記題「光緒九年(1883)孟春刻成版藏廣州惜分陰館」之筆劃不同,當為兩種板本。


- -


三、各板本間的異同


東海館藏《春明夢餘錄》雖有八本,但歸納比對之後,僅得三種板本,即「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及「古香齋袖珍」本。其中「文淵閣」本<四庫全書總目>「春明夢餘錄」條下題:「內府刊本」[5],即據內府刊本抄錄。「文津閣」本未標明據何本抄錄。而「古香齋袖珍」本,據乾隆四十九年<春明夢餘錄提要>(「文津閣」本)所載:「乾隆四年(1739)上命開雕為袖珍本,題曰『古香齋鑒賞』,亦極儒臣之榮遇矣」,應以乾隆四年(1739)開雕的「古香齋鑒賞」為底重雕者,所謂的「內府刊本」亦即是乾隆四年(1739)開雕的「古香齋鑒賞」,因此三種板本的內容差異理應不大,茲詳細比對三書的<目錄>及各卷收錄的標題,以明其間的差異。

. . .

- -

 經由上列的對照,明顯看出各本間的差異,茲分別敘述如下:


(一)就<提要>來看,「古香齋袖珍」本無<提要>,「文淵閣」本的<提要>撰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文津閣」本則題「乾隆四十九年(1784)」,除了對《春明夢餘錄》內容的簡介:「首以京師建置、形勝、城池、畿甸,次以城防、官殿、壇廟,次以官署,終以名蹟、寺廟、石刻、巖麓、川渠、陵園」,差異不大外,「文淵閣」本概述孫承澤的著作,以及該書的缺點是「體例頗為龎襍」、「沿門戶餘波,持論皆存偏黨」、「其好惡性情往往如是,蓋不足盡據為典要」,其優點則是「于明代舊聞,採摭頗悉,一朝掌故實多賴是書以存,且多取自實錄、邸報,與稗官野史據傳聞而著書者究為不同,故考勝國之軼事者多取資于是編」;「文津閣」本則僅稱讚其「因地以紀人,因人以徵事。其於天崇間建言諸臣章疏召對尤語焉而詳。


昔宋敏求有《春明退朝錄》,孟元老有《東京夢華錄》,承澤蓋兼倣其體,而所紀差為有關文獻是其長也」。



(二)就<目錄>來看,「文津閣」本則無<目錄>,此外,「文淵閣」本與「古香齋袖珍」本皆有<目錄>,二書的<目錄>著錄完全相同,詳細核對二書各卷內文的標題,也完全一樣,只是<目錄>所載,未一一地列出各卷內文收錄的標題,如:1.<目錄>卷6載宮闕、宮官、宮官三子目,內文則有宮闕、附載宮殿額名考、宮官、內官監承運等庫局附、後市附、登聞鼓院附等六子目。2.<目錄>卷14載天壇、祈縠壇、神樂觀、犧牲所四子目,內文則有天壇、祈穀壇、齋宮附、神樂觀、犧牲所等五子目。3.<目錄>卷15載山川壇、神祇壇、太歲壇、先農壇、旗纛廟五子目,山川壇、神祇壇、地祇壇、太歲壇、先農壇、旗纛廟等六子目。4.<目錄>卷55載府學一子目,內文則有府學、武學附等二子目。5.<目錄>卷56載首善書院一子目,內文則有首善書院、衍聖公府附等二子目。6.<目錄>卷62載「上林苑」,內文標題則作「上林苑監」。7.「古香齋袖珍」本之卷5<目錄>題「城坊」,內文的標題亦是「城坊」,但「文淵閣」本的<目錄>卻作「城『防』」,而其內文標題仍作「城坊」,「文津閣」本也作「城坊」,可知「文淵閣」本的異字原係筆誤。



(三)就卷數而言,「文淵閣」本、「文津閣」本與「古香齋袖珍」本皆為70卷本,但「文津閣」本卻將卷39、卷40、卷45、卷46等四卷各拆為上、下兩卷,總卷數看似仍為70卷,實際上應算是74卷。



(四)就內文的殘缺而言,1.「文淵閣」本的卷四十二之葉十二板心題「卷四十一」,右欄外題「原書卷次訛誤」,讀其上下文句,並無訛誤,經核對「古香齋袖珍」本及「文津閣」本之後,該段之內文並無差異,此種狀況當是館臣抄錄之疏失所造成,商務印書館於排版時發現該葉所題的卷次有異,但未細審上下文句,也未核對其它板本,逕題「原書卷次訛誤」等字,反造成失誤。2.「文津閣」本之卷四十四(頁764~765)「論令」第九行末題「缺」,與「論誥」之間留十八行的空白,查「文淵閣」本及「古香齋」本,所缺為:「寓於其中,方草創之初未暇詳其曲折,故明示以其意之所在,令是也。平定之後,既已借其制度,故詳載其法之所存,律是也。


伏讀太祖訓誥之辭,有曰:子孫做皇帝時止守律與大誥而不及令,而諸司職掌,於刑部都官科下具載死罪,止載律與大誥中所條者可見也,是誥與律及朝廷所當世守,法司所當遵行者也。事有律不而具於令者,據其文而援以為證,用以請之於上可也,此又明法者之所當知。」及「洪武五年十二月禮部尚書陶凱等奏言,古者國有典法定者為令,有違於令者則加以律,故令與律相為表裏,漢有令甲令乙,後世守法之人有曰法者高之法也,今律已行而令未備,宜及時定令使有所遵守。


又考漢唐宋皆有典要,宋會要逐日記載時政,分門別類以憑稽者;今起居注記言記事藏之金匱,是為實錄,凡各衙門欽錄及奏事簿記載時政,可以立法,垂之後世者,宜依倣會要編類成書,使後之議事者有所考焉。上從之,次年遂命纂日歷復纂呈明寶訓,惟大明令未見,復修所行,乃洪武元年修者」。


- -


四、結語


館藏《春明夢餘錄》雖有八本之多,歸納其板本卻僅有「古香齋袖珍」本及「四庫全書」本兩種,比對館藏的「古香齋袖珍」本,發現是有二種不同時期的刊刻本,基本上僅是筆畫上的差異而已;館藏「四庫全書」本亦有「文淵閣」本與「文津閣」本兩種,其中「文津閣」本的卷四十四缺十八行,「文淵閣」本卷四十二的葉十二純板心卷次的手誤而已;比對此三種板本的內容之後,基本上是出自於同一來源,亦即是「文津閣」本<春明夢餘錄提要>所說的:「乾隆四年(1739),上命開雕為袖珍本,題曰『古香齋鑒賞』。」


經檢索國家圖書館的「台灣地區善本古籍聯合目錄」,知:1.國家圖書館藏有「清康熙間鈔本」二十四冊,為「9行,行18字」。2.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藏有「清光緒7年內府本重刻本」二十四冊,「框10×8公分」,題「古香齋春明夢餘錄」。



3.台大圖書館藏有「光緒八年南海孔氏三十有三養卷堂校刊本」二十四冊、「光緒九年(1883)惜分陰館刊本」二十四冊。4.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三十二冊、「清乾隆間四庫全書薈要本」三十六冊、「清乾隆間武英殿刊古香齋袖珍本」。5.政治大學藏「光緒年間左(疑為『古』之誤寫)香齋袖珍刻本」。


此數種板本除「清康熙間鈔本」註「9行,行18字」外,其餘皆未標示板式行款及各卷門類、子目,無法得知其間的差異,以「文淵閣」本與「文津閣」本而言,前者於乾隆四十二年抄錄,後者於乾隆四十九年抄錄,時間與抄校者不同,「文津閣」本就留下十八行的空白,相信「薈要本」若與此二閣之抄本相校,應也會有差異的;而同為光緒年間刊本,有「光緒7年內府本重刻本」的「古香齋春明夢餘錄」,有「光緒八年南海孔氏三十有三養卷堂校刊本」,有「光緒九年(1883)惜分陰館刊本」,有「光緒年間左(疑為『古』之誤寫)香齋袖珍刻本」的不同。


再利用國家圖書館的「中文古籍書目資料庫」檢索,得知另有:1.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清刊巾箱本」「古香齋鑑賞袖珍春明夢餘錄」、1965年香港龍書店「用古香齋袖珍本景印」本、1992年北京古籍出版社的王劍

 

英點校本。2.首爾大學奎章閣韓國學研究院藏「木版本」。這些板本也都沒有標明各本的板式行款與各卷門類、子目,北京古籍出版社的點校本東海沒有典藏,也不知該書所據的底本,殊也可惜。


如果得見上述所知幾種板本,或能知「清康熙間鈔本」與「乾隆四年(1739)古香齋袖珍本」的差異,以及署名「光緒7年內府本重刻本」、「光緒八年南海孔氏三十有三養卷堂校刊本」、「光緒九年(1883)惜分陰館刊本」、及沒有牌記的「古香齋袖珍本」是否全出自「乾隆四年(1739)古香齋袖珍本」,四本之間的差異為何。

- -

* 

[1] 孫承澤事蹟見諸於《清代傳記叢刊》,本文節略陳惠美<東海大學館藏「畿輔人物志」板本述略--兼論清人對違礙書籍的處理>頁29~30所述,《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53期,2006年2月。


[2] 見卷57「子部六.雜家類六.雜說之屬下」葉十四頁28。國家圖書館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1刷。


[3] 見卷三「子部.雜家類」葉57,見《中國著名藏書家書目匯刊.近代卷》第3冊,頁113(據清同治九年豐順丁日昌刻民國印本影印),林夕主編,孫學雷、姜尋副主編,煮雨山房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10月第1版1刷。


[4] 見「史部.地理類」頁766,北京.北京圖書館,1987年。


[5] 見子部.雜家類六,總3-650,《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source :


春明夢餘錄-清-孫承澤
http://www.kanripo.org/text/KR3j0161/


東海館藏孫承澤《春明夢餘錄》板本述略
http://www.lib.thu.edu.tw/newsletter/84-200809/PG06.htm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明實錄 :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71

明實錄 :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71


明實錄序 : 明實錄校勘記凡例 校印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紅格本明實錄序 及後記
http://wx.cclawnet.com/mingchaoshilu/01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257卷)/ma001.htm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七十一



  天啟六年五月癸卯朔


  ○巡視京營工科右給事中楊文嶽等言臣等奉旨清查捕營軍馬即會同提督督捕二臣本月二十五日查過軍共一萬一千二百六十二名馬共二千七百四十八匹各如原額付該司把總仍取其收管令各發地方亟備巡守緝捕之用如歸營後各衙門有私占巡軍借送營馬並跟隨班皂等役詭名巡軍冒食營糧竟不下夜者查出指名參奏得旨軍馬歸伍著各派信地永為遵守再有仍前隱占的不時參處


  ○河道總督李從心<疏>請將中軍遊擊陳星耀改升參將職銜統領官兵照舊管事以後永為定例庶事權稍重而於 陵運地方均有攸資章下兵部


  ○工部尚書董可威再<疏>乞休 上命加太子太保馳驛去


  ○以副總兵侯良柱陸署都督僉事充總兵官鎮守四川等處地方


  ○升四川都司僉書李必茂為本省都司掌印補原任都司僉書管廣西永寧參將事李國柱為四川都司僉書


  ○甲辰大學士顧秉謙等連<疏>辭寧遠升蔭 上允之銀幣坐蟒還令祗承


  ○江西道禦史李九官言鉛山縣知縣何其偀推升審理緣表冊籓司考語及查臬司為誰實維張師繹銓臣於表冊之中忽見師繹之否辭則疑而劣轉繼於劣轉之後忽見按臣之薦章則又疑而出揭事出創聞法難歸一夫銓部致重表冊原為扣缺之說不虞進表不肖之臣隨因以為利專視長夫程儀之多寡有無以為愛憎將以後巧宦之輩但遇進表之期凡可以由徑媚灶者何所不至此其關於吏治者甚大乞敕吏部以後無論進表外察等項務求歸一大率以撫按為主勿得揣摩字句輕信偏毀得旨官評當有確據一官之身舉劾互異何以服人還著從公查核


  ○遼東督師尚書王之臣言山海關邊城坍塌甚多春防班軍已發寧遠修築中右所等處所有秋防班軍相應請討催發時刻難緩得旨秋防軍限六月內到關安家月糧先期措辦以便給發各巡撫官不得遲誤責有所歸


  ○山西巡撫曹爾楨言三關兵士十月無糧乞敕下戶部將本省天啟六年抽扣等雜項銀共五萬九千二百五十八兩俯准留發三關鎮抵充京運未發年例之數臣萬不獲已討餉遼者以餉援遼還因遼事起見借啜晉者以啜饑晉總在晉地求充少為諸軍續命之膏聊角□羊臣等望梅之渴<疏>下戶部


  ○巡關禦史梁夢環奏欲掃奴氛先固疆圉敬陳急著乞 聖明責成諸臣作速預防得旨這本說得是賊情叵測防禦宜周今內外同心文武和協廠臣魏忠賢苦心為國整造盔甲器械火炮等項接濟急用大壯軍威樞督撫鎮諸臣還宜悉心料理以圖制勝其速角□羊糧料譏防款虜並覺華島宿重兵設副將俱系急著該部速與覆行


  ○升太常寺卿李棲鳳為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巡撫湖廣等處地方


  ○補原任江西副使張秉文為湖廣副使備兵鄖襄


  ○乙巳鎮撫司許顯純<疏>言周順昌招贓二千兩得旨周順昌招出贓銀不言何人付授含糊未明還著審確嚴追○遼東督師尚書王之臣報奴酋桀驁自雄西北諸名酋鮮有不側目者名雖同類實不同心虎酋感朝廷厚恩口口報德雖未可必其功效而據報部夷頭腦桑阿兒寨等領兵遠涉已到敖木林以助兵為名而哈兒哈粆花等亦稱會兵截殺且留下通事二名以備緩急通報則其情近真矣此惟在我因勢相機聯絡鼓舞亦足以壯我軍敵愾之氣奴即西渡而瞻前顧後甯能得志去乎章下兵部


  ○之臣又請敕兵部將順永附近州縣太僕寺寄養馬撥發二千匹角□羊給健丁騎操以待調遣如或不足另行題請<疏>下部議


  ○四川巡撫尹同皋<疏>言三巴不造奢寅作惡物力盡輸遵永川北受東賊之害諸邊受番虜之害近拏獲奢寅母舅馬蹇得持金寶諭劄約會諸番舉事乃知賊之舉動各有根因地方當大隳極弊無一事不費料理惟有調選官兵大行剿滅而已章下兵部


  ○ 上以監市酋首都督同知卜失兔阿不害等恪遵邊約鈐束部落准照例加賞仍各賜敕書一道以示優異從禮部覆總督三邊李從心所請也



- -


  ○丙午 上以盛署暫免講讀


  ○兵部尚書王永光覆總督閻鳴泰<疏>言海外之師為牽制也有湏彌島之退又有攻掠海州之報以牽奴者而牽于奴文龍伎倆已窮台臣牟志夔請旨速撤酌定近島移駐旅順實實為聯絡策應之計不意督臣早見亦已及此也據<疏>蓋州套一區阻山距海控帶東西聲息既連接濟亦易大約呼吸進止其便與旅順等而險要過之于以外援甯前內鞏山海與滿趙二帥鼎足窺外水陸並進千載一時也臣部即為飛檄督催刻期勒報如有觀望逗遛即聽督臣奏處至如覺華其險足憑奴已熟知路徑萬一襲而據之河西非我有也簡將宿兵第一緊要至如歹青助兵虎酋講賞雖屬用夷之著終非置腹之人責成各弁務策萬全王世忠受國厚恩可無一點報效前屯被虜王牧民等罪無所辭今宜痛加策勵 上是之


  ○巡撫福建朱欽相<疏>言遵旨將前新設欽依中軍千把總等官盡行裁革改用名色總計每年減丁廩銀二千二百一兩有奇角□羊助大工報聞


  ○陝西巡撫喬應甲<疏>參陝西原任左都禦史孫瑋系趙南星李三才之党不宜叨冒諭祭乞仍追奪誥命革去恩蔭從之


  ○山海太監劉應坤等奏神奸藐法盜賣芻糧得旨邊海錢糧關係甚重豈容盜賣胡廷賓等著即嚴行究問具奏正法


  ○甯遠總兵滿桂<疏>謝敘升因自敘前後功次 上優詔褒答仍著悉心防禦以圖後效


  ○升宣府巡撫中軍遊擊馬貴為五軍二營參將調真定中軍參將殷道隆為萊州參將寧遠參將侯一位為五軍七營參將


  ○升延綏遊擊周世顯為神機七營參將改都司僉書趙文魁為神機五營佐擊升昌平都司僉書馬淩雲為昌平左車營遊擊將軍


  ○原任左春坊左諭德繆昌期斃於獄昌期直隸江陰人萬曆癸醜進士改庶起士與趙南星楊漣左光鬥聲氣相善劉文炳劾南星並及昌期告病歸至辛酉補簡封典試湖廣壬戌升左贊善甲子升諭德璫焰薰灼昌期每與漣光鬥痛憤亡何而漣有二十四罪之<疏>一時喧傳昌期為屬草時推掌南翰林院勒令閑住乙丑春與周宗建同逮昌期不勝楚毒先諸臣死冤既白贈詹事府詹事予祭葬蔭一子入監讀書○丁未以端陽節頒賜閣臣顧秉謙等上尊珍饌


  ○戶部尚書李起元等言士馬恃餉以生臣部差官守催議罰撫按心力竭伎倆盡矣今民糧積欠尤多軍餉匱詘乞命下本部通行各處撫臣各查完欠數目備開經管職名限六月內將拖欠官員參奏前來容臣部分別覆請處分毋以姑息而托空言庶有禆軍國大計 上從之


  ○兵部尚書王永光覆薛國觀<疏>黔事之危百倍往昔托無餉為卸罪之媒假逃散為掩敗之地所稱逆彥渡江系何方隅魯欽迎敵系何指授種種情實莫能控揣在功罪可以徐商而情形宜急灼睹譬人有疾痛癢未告藥餌先投亦何益緩急之數哉伏乞 皇上敕下黔省撫按兩臣速將彼中失事情形立刻奏報以憑措置 上是之


  ○兵部尚書王永光題廣浙多事四參將缺懸署數月而薦剡絕少乞於俸次最深者權宜推補以後仍候有薦方推得旨將領需人時刻難緩既俸序應轉人地相宜遇缺速與推補毋得膠柱致誤封疆


  ○南京工部右侍郎盧大中<疏>言奉旨取顏料等銀職等多方那借止共湊得三萬五千兩進助大工急需此外二次應角□羊顏料乞量免一次容臣湊辦一十三萬九千八百七十五兩陸續補進不准免


  ○陝西巡撫喬應甲進角□羊各項犯官銀五萬五千六百餘兩又書院變價銀一千三百余兩助工○戊申巳刻王恭廠災閣臣顧秉謙等詣 思善門祗候萬安


  ○ 上傳內閣即示工部都察院並巡視科道及巡城禦史兵馬本廠監督主事速赴王恭廠巡看救火不許稽遲


  ○吏科都給事中楊所修等掌道禦史王業浩等各合詞上慰疑有奸細私焚火藥乞敕嚴防密稽仍行該城查恤被災人戶 上是之王恭廠之變地內有聲如霹靂不絕火藥自焚煙塵障空椽瓦飄地白晝晦冥西北一帶相連四五裡許房舍盡碎時廠中火藥匠役三十餘人盡燒死止存一名吳二 上命西城禦史李燦然查報據奏塌房一萬九百三十餘間壓死男婦五百三十七名口著即分別輕重作速優恤


  ○是日薊門地震據報密雲縣本月六日己時從西南方來有聲如雷至初九日丑時複巨聲西來門窗皆響幾座傾搖


  ○命工部左侍郎薛鳳翔署掌工部印信


  ○命禦史李九官巡按浙江王珙巡按蘇松常鎮


  ○旌表上海孝子張炳介介上海縣生員原任貴州巡撫鶚翼季子事父孝翼病介割股和藥及父卒介痛絕踰夜始蘇竟死遠近聞而哀之


  ○原任刑科給事中毛士龍以交結汪文言罪發邊衛充軍原任吏部郎中夏嘉遇行賄得官依律充徒不准納贖原任太常寺少卿薑志禮削籍為民追奪誥命從應天巡撫毛一鷺所勘奏也


  ○福建巡撫朱欽相言該省西庫貯銀三十七萬除剿夷開除外尚有實銀一十九萬三千餘兩 上命盡數角□羊進不必存留


  ○巡按直隸禦史楊方盛勘奏黃正賓貲郎起家竊建言之虗名結知交于邪党薦汪文言入幕于王安附膻于趙南星贓雖止于千金罪不貸于一戍應追贓發遣從之


- -


  ○己酉


  孝宗敬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禮遣成安伯郭邦棟祭 泰陵


  ○諭內閣今歲入春已來風霾屢作旱魃為災禾麥皆枯萬姓失望乃五月初六日己時地鳴震虩屋宇動搖而京城西南一方王恭廠一帶其房屋盡屬傾頹震壓多命朕以渺躬禦極值此變異非常飲食不遑栗栗畏懼念上驚 九廟 列祖下致中外駭然朕當即齋戒虔誠親詣衷 太廟恭行問慰禮訖爾中外大小臣工俱各素服角帶務要潔虔洗心辦事其停刑禁屠等項卿等即傳示禮部都著痛加修省恪恭職業共事消弭仰體朕心冀回天變毋得視為虗文苟且塞責仍將被災人戶速著該地方查明具奏分別優恤以彰朕畏 天省惕至意特諭


  ○大學士顧秉謙等合<疏>自劾燮理無狀求賜罷斥言天任德不任刑為政而任刑不順於天故先王莫之為也今地陰也西南為坤又陰方也當仲夏盛陽之月而聲出地中災起陰位此陰奸陽刑奸德之象也今 聖諭首舉停刑一節同符任德之化請敕在京各衙門重大獄情經奉明旨者俱開送法司分別具奏速與發落在外責成撫按有司不許淫刑以逞庶 天心嘉悅矣又各<疏>自劾俱溫旨慰留


  ○督理錢法戶部侍郎靳于中言大錢民不願行必有所以不行之故不體察其故而惟以三尺繩之其勢可暫不可久臣訪之通衢詢之眾見一行止之疑宜釋也合無明示今以後未鑄者永罷不鑄現行者永行不止一遠近之阻宜通也民用不產于一處行錢當散于四方合無普行各府州縣均用一多少之事宜平也大錢以一當十原充十文之用近日有買三五文貨物者亦持大錢反令賣主按數找償則喧囂滋起矣合無諭示貨物值十文或二十文以上整數使用大錢其餘零數者仍用小錢一偽造之溷宜絕也寶泉舊鑄大錢偽造者低惡不堪稍一揀擇即以抗旨嚇之遠□裹足物價騰湧勢所必至矣合無諭示除郤分兩薄輕形聲破啞之外其餘一概通行以定民志私鑄既禁則鑄之具不得私藏除提鉗砍匣等物俱收鎖在官不許民間藏匿如是則私造少而真錢自沛行矣 上是之


  ○皇城巡視等官虞廷陛等言王恭廠震烈東華門裡左□木戶睘□折損乞敕下該衙門速行修補章下工部


  ○平遼總兵毛文龍報島將王輔毛永嘉等奮勇深入趁奴斂民北上欲逞志於西寇直搗會安堡陣擒活夷改補等三十六名接回順民一千三百餘人


  ○巡撫遼東袁崇煥言毛文龍宜日近遼不宜日近鮮但移文內駐不若留為外犄水可泛棹三岔陸可揚鞭四衛朝廷折片紙呼之跂可得也師克在和聞不如見欲文龍為用不足令其自用且遣人與文龍從長□確擇便移居甯近毋遠甯速毋遲 皇上第限以日期不必坐以地方候駐劄定收聚完臣且立會哨法俾舟師往來以熟海道<疏>下兵部


  ○庚戌 聖諭兵工二部王恭廠局房屋一節爾工部職掌所關速宜修理況此神器錢糧豈可久容暴露但工程煩費俟非旬日可竣即先修牆垣亦非久遠之計茲查得西城日忠坊地方設有禦馬監外西新廠房三所共計二百餘間其中甚為寬闊即便改為安民廠爾兵部即傳京營總協督率三大營官軍輪派三千員名速往王恭廠搬運神器錢糧等件運赴安民廠貯收事畢之日即以王恭廠土土□查仍將低窪之處填墊平實其木植甎瓦石料各安集原處聽從別用以昭朕仰體 天戒惜材恤力至意特諭


  ○上諭戶部有兵方有餉餉之多寡以兵馬准柳河敗衄覺華被劫失兵若干應減糧若干如何不見清查一概混淆本兵職掌何在著作速行督撫官確查報部以便議補班軍出關糧餉即于預備應支銀內發山海餉司給散


  ○督察工程崔呈秀條奏各官捐俸並催外角□羊積欠得旨大工繁費物力不貲內外大小文武百官通行捐俸原系會典舊例待三殿告成方許開支惟庶常教職及行人京衛指揮千百戶不在此例其各省直節年拖欠等項銀兩差禦史守催查角□羊並著酌議申飭行


  ○延綏巡撫張九德塘報言虜酋幹兒罵同伊母麻吉娘子率眾執舊帖文索賞四百二十餘兩勢甚猖獗緣我素蓄精銳盡挑援遼重以兩運不繼軍餉欠至十六個月虜方裹甲內必脫巾情形萬分可慮<疏>下該部


  ○兵部尚書王永光言諸臣謂王恭廠不過火藥延燒已耳何能使坤維震撼數十裡作霹靂之聲若徒諉火藥之力也目前稽查失火甚非上天垂戒意矣今我 皇上減膳撤樂諸臣素服角帶遂足當修省乎臣試問之諸臣招權納賄者已伏其皋矣今果能大法小廉否斷送封疆者已伏其皋矣今果能協力敵愾否騙官盜餉者已伏其皋矣今果能清白自砥否修省職業端不外此即我 皇上方祖述堯舜寧有缺事然一二剝複之過亦有可得而言者刑獄至重事也乃累囚半歸詔獄追贓即已畢命


甚至秋後與不時並律囊首與絞斬同斃痛快之事每足於和請自今以往輕重罪囚悉付法曹使罹法者瞑目附比者徼恩或開其湔除減之一線仍念其子孫父母之無皋肅殺繼以陽春此其時矣至於急土木不如急軍儲議搜括不如議節省今無可搜括淩雜入告竊恐焚林竭澤之後寧無魚驚鳥散之憂請自 皇極工程暫停工作悉以海內之物力並於軍前之輸挽寢其屑瑟之誅求益見 聖心之敦大俟疆宇廓清再完堂構未為晚也若夫傳宣詔旨或以誤而成訛


不如以票擬歸還政府甄別流品或以疑而成溷不如以邪正盡付公評此皆舉朝所欲言者臣受 先帝憑幾之命與 皇上特達之知故敢瀝血陳之得旨這修省事宜知道了三殿漸已就緒不礙軍需票擬自屬閣臣原未訛誤


  ○升山西河曲參將郭威振為寧夏東路副總兵都司僉書管神樞七營參將事桂聯芳為真定標下中營遊擊都司僉書管寧夏領軍遊擊李春芳為狹西紅水河遊擊調湖廣都司僉書張一傑為四川都司僉書升大同鎮虜堡守備張萬金為宣大撫夷都司


  ○黃尊素角□羊到下鎮撫司獄


- -


  ○辛亥遣各官迎皇極殿獸吻琉璃窰侍郎孫傑正陽門侍郎徐大化大明門侍郎崔呈秀午門侍郎薛鳳翔 皇極門尚書李思誠各行禮


  ○ 上以迎吻賜輔臣顧秉謙等茶


  ○山西道禦史楊方盛言日者魯欽潰亡沅撫告變督撫諸臣經幾旬餘寂無一<疏>相繼豈賊勢重困之下仍複水陸不通也黔為滇之門戶今欲滅安通滇而不能欲舍滇圖黔而不可計惟有<疏>開建昌俾滇之勢與蜀合開路非如措餉之難也止湏滇蜀兩撫臣沿途芟除相地防護行旅無虞而路將自通擇官亦非如調兵之難也止選司注意邊才求少年遠到之器慷慨喜功名之倫嘉與建樹一切改留規避之竇嚴杜勿容則官且自至 上命該部確議速覆


  ○巡撫遼東袁崇煥言臣<疏>請班軍再兩月而寧遠盡固即中右亦屹然金湯惟是前屯尚缺一面中後中前二所尚應全修秋班限六月齊至早到早完有到不如期築不能完及築而即倒者容臣分別處治庶法行而事實得旨關外工程宜及時修築以防凍結班軍應出關者限六月初十日俱赴信地額支糧餉先期措辦不得稽誤其關內邊牆亦當葺治秋班軍十二營應否量留該部確議速覆


  ○升浙江都司掌印成大用為溫處參將廣西思恩遊擊張之鬥為柳慶參將萬全都司僉書劉登瀛為延綏入衛遊擊都司僉書管南慶遊擊事楊景茂為揚州遊擊


  ○壬子 太祖高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禮


  ○兵部尚書王永光覆禦史梁夢環<疏>言覺華島為扼險之要區西虜以奴來為奇貨議守議防誠今日第一緊著但關門內外止此兵數水陸將領務在相宜就彼掛銜副將中桓走□鬥自不乏人選擇而使僅一轉移之間如謂兵力宜厚則酌量抽添摘挑各營健丁以實之宜並令督師撫鎮從長調度務保無虞至桑虎諸酋助兵要賞遼撫沉幾秘算定出萬全特戎心叵測意外宜防兵家自恃而不恃人在一申警之耳 上是之


  ○補原考北道試禦史龔萃肅為浙江道禦史


  ○升廣西都司王崇德為廣東惠州參將廣東雷廉遊擊趙世臣為廣西昭平參將


  ○癸醜禮科都給事中彭汝楠等<疏>言修省實政一曰省刑罰如近日逮系立枷非萬不得已必無輕用一曰薄稅斂將新複□稅一切報罷帶徵錢糧酌量催徵無令有司奉行太過河南道掌道禦史王業浩等亦言天心仁愛變不虗生茲王恭廠災紀載不多見將無刑罰或不中歟稅斂或太急歟人心或有鬱而太和元氣或未流行歟邇者輦轂之人心多浮而易驚西北之人心多苦而不甘東南之人心多悍而易動而合計海內人心隱隱尚多郁象鬱而火伏焉鬱而陰陽搏擊焉鬱而飆風舉焉此震烈之天變所自來也願 皇上寬然奠天下于有餘之地使億萬心融融洩洩以親上向風而成周之太和充足宇宙間矣俱下該部知之


  ○督察工程崔呈秀請借大工銀一萬收低假大錢隨改鑄小錢便民用以助大工從之


  ○調五軍九營遊擊樊應龍為宣大總督右軍營遊擊永平守備孫思艱為萬全都司僉書

- -

 ○甲寅 仁宗昭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禮遣陽武侯薛濂祭 獻陵


  ○南京戶部尚書畢自嚴題南京大小各官皆願捐俸薪銀一年助工見任扣存貯角□羊有轉在南京者照新銜接扣如轉北者移諮戶部逕自扣除轉外者亦可行新任照數申角□羊如請告丁艱姑與立案俟起補日仍照數扣捐若罷遣物故即與除豁以清前件報聞


  ○禮部尚書李思誠言陝西進貢回夷米咱大者八名箱櫃二十七隻文冊到部中途帶積棍比冊多二十一人箱櫃比冊多一百九十只希圖勒騙驛遞貿易禁物事屬違例得旨進貢夷人數箱櫃多於原冊希圖需索驛遞假帶禁物伴送官如何不覺察顯是交通私增你部裡即嚴加裁革其起腳衙門情弊仍行該撫院查究重處以懲將來


  ○豊城侯李承祚言近閱邸報見有毛帥移鎮之議但鐵山一移駐則朝鮮孤弱為奴所逼勢必兼併奴愈無顧忌矣況鐵山民兵共集七八十萬安居既久一旦議移恐奸民召亂禍生不測安可不長慮也既謂在鐵徒費糧餉則移之蓋旅亦豈能空腹戰乎是則在控馭有法不在多一番移鎮反多一番搖動也惟祈


  皇上敕命一風乃重臣往助文龍監其軍餉督其進兵報仇複地相機而行可耳<疏>下兵部看議


  ○調吏部考功司郎中周文煥為文選司郎中


  ○調山海關南海口副總兵袁信為山西河西參將升山海關參將麻登雲為南海口副總兵


  ○命造山海北部與南海口二處協守副總兵關防


  ○乙卯


  上視朝 ○順天巡撫劉詔言臣循例謁 陵於初六日回至平谷縣巳時忽聽響聲如雷初疑其為地震也差夜役張忠飛馬往探始知為王恭廠之變切思平谷離京一百八十裡尚聲洪如雷況深宮大內相隔咫尺不知如何震動和氣致祥戾氣致殃是雖氣數之偶然實人謀之不臧目今黔兵又已潰散東西日在狂逞北直河南山東等處地方苦旱又苦蝗麥田業已失望秋成又不知如何民窮財盡何等光景且又當省刑之期望 皇上因天變示儆預戒不虞仰紓 宗廟在 天之靈下慰四海窮民之望報聞


  ○丙辰戶部尚書李起元陳消弭實政言臣民部也循分修省在民言民漢志曰民安土者也無食將大動是以大震今搜括<⿱宀禹>內帑藏如洗甚至有司餋廉之常祿且斷吏書之頂首已指官寧保其不貪吏明導其納賄從此火耗之誅求舞文之漁獵蓋未有操切于官吏而害不歸於百姓者其故不可不察也錢糧拖欠勢不得不嚴催第宜責成於撫按似不必另遣夫台臣儻郡邑奉行太過閭閻未免驛騷往年募兵一誤蜀患迄今未已蓋罾罟智多魚鳥必亂是可不為意外之慮耶且邇來民情又大鬱矣當百度維新之期時有風霆竟日之怒匹夫匹婦豈無干和一草一木皆有生意儻哀矜勿喜罪疑惟輕開天網之恢恢擴王道之蕩蕩亦未始非宣鬱導順之一端也報聞


  ○貴州巡撫王瑊<疏>言臣與按臣日以屯種為務賊日以屯種為忌果因水外苖頭李阿二等勾引入把始薄威清距省會僅四十裡臣與按臣固已密計待之一戰而賊之八萬色阿底官即授首此水內初勝也無奈魯欽憤戴罪之恥急於立功感禆將之捷易於迎敵不意饑卒夜逃果於自裁賊以魯欽之變輒揚揚有盛氣思為大舉蓋岌岌乎殆矣臣乃千金懸賞死士輩出闖營亂砍魂夢為驚夜半蹂躪而死者無算迨至天明哨探營壘盡空賊已絕跡矣此威清再勝也嗣是賊雖敗而附賊之苖轉聚思逞方且焚劫廣興鎮欲攻定番城謀圍廣順州苗頭正殺牛盟警大兵若從天降銳弩齊發戈戟交加複擁河以渡擒斬多功


自是苗無固志賊皆寒膽清平一帶始得安堵如故此阿沙壩三勝也而以振前之小挫鼓後之大捷皆系於此逆彥不得志于上衛隨忽轉劄于龍場六七裡之間計其營一十有七約賊兵四萬有奇欲一從鵓鴿箐一從雷打石漸至雞場曆老鴉關以困我省會幸我兵賈勇火炮藥弩當之輙碎長槍短刀遇之即傷暮夜斫營賊大亂不止死傷無數賊力遂不支棄器仗盈穀將陣亡者拉去焚燒斬首五百餘級擒獲苗夷牛馬無算此趙官堡四勝也詎意風雨晦暝夜電火□閃爍逆彥竟乘此潰奔夜渡雖遊魂假息忽幸漏網然屢奏奇捷殘黔無恙分別功次題敘則有監軍按臣傅宗龍之另<疏>在得旨逆賊敗遁厥功可嘉糧餉不前何由接濟著戶部實落議派並嚴督楚藩將新舊額餉刻期起運以濟黔急


  ○貴州巡撫王瑊請敕督臣朱燮元移鎮黔陽早結西南全域曆言其便如事系安危機屬秘密可以面□而意喻不慮郵筒逗漏一便也利害宜審進止宜酌可以至參而覆議不慮道裡隔絕二便也或檄軍兵以援黔則道將趨令惟謹不似臣大呼不應三便也在楚藩不患既餉黔又複餉蜀可免躊躇而鹹兩誤四便也可以死奢寅即可以死邦彥督臣之能事可必也儻有以死奢寅未可以死邦彥督臣之全域未結也得旨督臣移鎮黔陽西事便可結局章下該部


  ○吏部尚書王紹徽乞骸不允


  ○升禦史洪如鐘為太僕寺少卿


  ○以建昌營遊擊馬明英為燕河參將四川遊擊薛來衍為雷廉參將廣東都司范景韓為思貢參將


  ○升都司僉書管遼東巡撫中軍遊擊事何可綱為遼東巡撫中軍遊擊將軍調寧夏河西道都司僉書方試元為本鎮巡撫中軍坐營都司


  ○丁巳禮部請祈雨澤得旨今歲春夏以來風霾兀旱雨澤未澍朕宮中虔禱夙夜惶惶依議於十九日為始著百官痛加修省務南郊北郊期感格祭告 社稷尚書王紹徽 山川尚書李起元 風雲雷雨壇尚書李思誠護國濟民神應龍王侯柳祚昌各竭誠行禮仍行順天府率屬祈禱


  ○巡按貴州禦史傅宗龍題官兵屢戰皆捷逆賊敗遁渡河謹摘各官戰功尤著者次第言之趙官堡鏖戰破賊指麾號令皆張雲鵬為政其功第一而祁繼先年文綬屈朝鮮白醇如李應忠李逢霖蔡紹周次之摧鋒陷陣則朱永吉與李阿味為最而夜領精騎八營協戰者廖必顯也阿沙壩乘雨破囤王國禎以身當矢石將士皆樂為之用論功宜在眾人之先而方國安葉鳳翔劉鎮藩叚喬森陶弘謨俱其次也以威清一案言之先能固守抗賊繼能募死士斫營俾賊不敢近城下一步則趙寶鄧<■王巳>任先覺等之功不可沒也往來策應則顧弘泰王偉金良田等亦與有力焉乞各量升一階以示賞不踰時之義章下兵部


  ○河南巡撫亓詩教覆查得布政司冊開張我續駐磁州及援川取過司府州縣銀三十三萬一千六百八十二兩五錢四分零納河工銀三萬兩補還又河南府招兵餘銀四百兩角□羊布政司俱還正項清楚外尚有三十萬一千二百八十二兩于內支放軍餉明白銀十八萬六千八百四兩零有年月起止無花名支過銀五千九百五十兩給賞雜役有名色無甲乙的數支過銀一千一百二十七兩非軍餉正額浪費支過銀一千九百二十兩角□羊川無著落銀十萬四千一百二十六兩置造軍器帶往軍前支過銀一千一百五十三兩至於開封府京邊銀二萬兩迄今四川並未角□羊補此文卷在中州者臣得據而查之若在川中則非所敢臆度也河南巡按禦史楊維垣亦<疏>報得旨據稱勘過張我續名下銀十萬四千餘彼原有清冊在部事體重大還著九卿科道從公確議具奏


  ○遼東督師王之臣言臣聞奴酋過河之報疊至亟抵榆關豈知舉目行間無一可觀無一可恃治標之計惟有早嚴戒備設伏張疑使水陸無隙可乘以保目前耳奴若卒來只好堅壁清野確主於守間用奇伏以挫其鋒未敢浪言戰也恢疆之著一步一步實實做去但不可一時歇手若務遠欲速嘗試漫為恐不能保萬全往轍具在可鑒也今緊要在練兵買馬海外三方臣已選擇兵將備器械行糧給以公文與登萊撫鎮朝鮮毛總兵約定信地務與覺華島水兵聯絡會哨互為聲援使無虗日並貽書朝鮮國王責其助兵潛為搗巢計其陸兵之分佈臣擬即日出關逐一相視仍與撫鎮詳酌而後可定未敢率爾具陳得旨<疏>內佈置事宜具見勞心邊計還著嚴加申飭以圖萬全


  ○戊午上視朝以都司僉書管甘肅車營遊擊事吳三畏為甘肅鎮海營遊擊山西都司劉見為五軍二營參將南贛守備何國典為江西都司僉書


  ○己未督察工程崔呈秀楊夢袞俱以天變陳言有暗相指摘者具<疏>求去因言新複□稅拖欠物料捐俸助工三事得旨大工緊急何得因言求去宜即出供職不准辭榷稅一節戶部因軍興無措農民困苦地畝難以再加<疏>請暫開萬不獲已原非朕意著概行停免以惠貧□有司朦朧徵收者參治拖欠物料責成撫按嚴催類角□羊不必遣官捐俸助工會典可據在京尚書以下在外州縣正官以上俱捐俸薪一年餘俱免捐


  ○盜入督理三山工部郎中何宗聖公署斫傷宗聖手足劫去官錢五萬六千文銀二百兩宗聖以傷重請代得旨大盜公行劫入官署地方官疏玩至此著分別議處何宗聖料理採石事務不准辭


  ○諭工部支大工銀一萬兩差員外周迪李庭芳顧民岩主事雷化鱗收買大錢改鑄小錢即以小錢抵償大工銀兩川貴總督朱燮元引疾求去不允


  ○起原任神機七營參將朱世寵降補五軍九營遊擊

- -


 ○庚申命 信王選婚禮部報五城兩縣女子七十七名


  ○戶部尚書李起元請以南糧所余十四萬八千零仍作七年漕糧帶運之數浙江米折銀五萬四百兩當於本部照數補還聽津部下年湊作關運之額庶兩事俱得清楚 上是之


  ○巡撫遼東袁崇煥言關內外兵馬因樞輔清查後存十一萬七千員名今又半載一向逃亡臣一面清查酌此中所必用與戶部所能供定為八萬八千七十五員名除各衙門員役在外緣各衙門更置無常故也移諮督師部臣存乎見少臣又益關門一步營共合九萬二千二百三十一員名臣用兵之人也豈不欲多兵以自穩但徵調累在九邊轉輸累在各省必天下成其天下而遼東方得載於天下之中八年久戍四海同疲念至此不得不與天下通融打算也九萬之中有戰兵馬戰兵中曰步營騎營鋒營勁營水營俱因樞輔所定制也此略地而前者有守兵焉則因地之大小沖緩而多寡其數每城堡兵分三等曰屯守曰馬援曰台烽此坐信而守者而站軍驛騾撥馬通軍中之血脈以不疲營伍俱不可少也大抵 祖宗自有法度竭今日之聰明無能出其範圍但承平日久


而法度弛今祗循 祖宗之舊地自一城以及一台人自總鎮以及小兵物則一車一器一谷一錢俱載入章程一人多不得一物少不得屯戍宛然營伍如舊而遼東治矣故今日當精此九萬之兵以複遼東而遼東複又且改九萬之兵為九萬之軍務還年例八十萬之舊而少增之役不再藉餉不重加永以遼東護神京不以遼東病天下方是作手臣才力庸薄非其人也然未去一日宜料理一日況有總兵趙率教分數明白紀律精詳真中興良將也可藉其力以整刷兵因舊而將則近取今秋即分屯束伍容臣與總兵官分搭應得之兵馬及早整頓訓練限數月之間閑習齊肅而馬匹盔甲器械逐一查明具數題請庶煥然一新數萬之兵而有一二十萬之用畫程複遼計日擒奴臣亟亟圖維以報 皇上之知遇也得旨著兵部如議速與具覆


  ○崇煥又<疏>言趙滿二鎮不和近屢廑明旨即部覆亦殷殷臣身在事中寧無說而處此夫滿桂與趙率教俱臣夙昔厚交即二人亦深相倚自寧遠捷後非其故矣所以然者贓近甯遠時趙率教發其屬之精兵以一都司四守備東援滿桂拒不入其兵臣強而後入之又不派城守直至正月二十四日巳時西北角被攻將圯問繼兵於臣臣始以前屯之兵接擊後趙鎮遂欲以此分功而滿桂非伹不與之同功且責其不赴援夾趙率教已摘其精兵赴援矣餘兵為前屯計若傾營而來保不受西虜之患乎趙率教此後絕無一言而滿桂則逢人不乎此不和所以揚于道路也然滿桂不但與趙率教異白協參遊守以至中千把總廳幕官生軍民人等有一和于滿桂乎至昵者其門下之官丁也而同心者亦少惟夷丁數百則戚然其相親桂以為睦于各丁矣


然時有逸去則各夷亦未協于桂也互忘盡人我之相甘為人用者臣也未見滿桂果降心相與臣每善下之向亦得其不怒自茲一捷意氣愈橫如臣題分信地以兩鎮共在二百里內連山海為六城臣謂每鎮轄三城暫分管耳明年略地而前再為之處滿桂則憤憤不平遂嫌中後所離寧遠八十裡不便管轄獨不思遼東往時只一總兵二千里如左右手八十裡不能轄不肯轄尚望其恢復兩河二千里乎況兩鎮俱為臣之所轄臣頗知兵利與害俱臣共之焉用其鰓鰓過計至一種驕蹇善罵諸將領敢怒而不敢言即修甯遠一城隨修隨倒無一人得關其說只此一城遂疲盡物力前屯有此乎


臣向與共圍城中賴其力以完此城敢自為二以失良朋每忠告之欲其為朝廷用無奈其堅拒訑郤強敵在門萬一如前之欲出戰則必戰欲不堵門則必不堵門欲不移炮入城則必不移炮入城臣何惜以身命為彼徇如封疆大事何乞


  皇上為封疆計下部議覆一事而掛印者兩將終難相下兩鎮反不得一鎮之用不若以關外事權盡屬趙率教其猷略淵遠著數平實臣竊附同心之末可保其業之有終左輔功勞俱懋諸將領共推徐當錦州開鎮以終臣兩鎮更迭而前之局若滿桂曾立有功只以意氣欠平臣為封疆事大不敢緘默然其人之廉似杜松勇似賀世賢本色則不可誣或優之大鎮或召之還府離此則人與地俱相安若臣不能調兩鎮之和又不能收滿桂之用當立斥削臣以為邊臣儆得旨滿桂廉勇素著挫賊有功倚任方切既稱群情欠調暫准回府候推別用其寧遠防禦事務著左輔以原官管理作速交代任事原給印信繳進關門內外大小將領俱聽趙率教調度以便責成


  ○山海太監劉應坤奏頒給官軍犒賞銀九萬二千四百四十四兩表裡四十六疋見在銀十萬七千五十兩表裡一百五十四疋清冊貯庫報聞


  ○總督薊遼閻鳴泰奏據密雲縣申本月初六日巳時地微震初九日丑時複大震數日之內兩次示警甚為變異且目下蝗蝻四出盜賊橫行阿暈挾賞於潮河虎酋謀窺於遼塞而逆奴製造舟車陽示西來陰攻西虜粆花等寨非脅之為伊前鋒即假道攻我不備且自遼廣入犯甯前繞路甚遠從黃泥窪背後窺我薊門路甚直捷況薊昌一帶可通大舉者甚多奈紙上之兵馬偏有陣前之兵馬偏無乞於舊額外再發馬價數萬乘此市口將開急急收買至火器火藥所關尤大伏懇速發分給於二鎮十五路責令習熟攻打長伎在我奴即叵測亦可恃以無恐矣得旨薊門地震奴患孔棘備禦宜周這馬價火器火藥等件作速酌議給發


  ○升中都留守司僉書秦文燦為福建水兵遊擊貴州都司僉書林天庚為四川□月立□□臘遊擊都司僉書管津軍遊擊事趙榮祖為天津部院中軍遊擊桃林口守備畢尚信為建昌車營都司


  ○辛酉


  皇極殿安獸吻頒賜閣臣顧秉謙等每銀五十兩中書官張承爵等十二員每銀五兩


  ○賜魏忠賢獎賚加升原蔭弟侄三級以緝獲私鑄大錢甘應節等也


  ○兵部尚書王永光覆袁崇煥<疏>關外五城並築關內邊牆傾圯將十二營內軍丁照三分之一以二分出關一分留薊從之


  ○登萊總兵楊國棟<疏>言登鎮兵單船少乞將調赴覺華兵丁船隻早補完足<疏>下兵部


  ○ 升都司僉書管河間遊擊事韋策為宣大總督左營遊擊都司僉書管鎮夷堡遊擊哈登元為甘肅車營遊擊補萬全都司僉書顏國泰為中都京春班都司僉書


  ○壬戌以詹事王應熊李國<■木普>少詹事劉鴻訓充 實錄副總裁官


  ○癸亥朝天宮災得旨朝天宮系敕建殿宇千官習禮之處火災突發深動朕心大小臣工倍宜修省以回天意


  ○順天巡撫劉詔<疏>言永屬彈丸一區昔以一道鎮之未見不足祗因遼左發難設重臣於關外不可無鹽司佐理故議設山石一道分隸永屬三縣二路而關上一切事務隨亦屬之後複設關內一道專一理關內之事則兵馬錢糧刑名皆其職掌而山石道權分事簡遂自視若贅矣不若以山石道事歸併關內道亦所以省冗費而一事權也 上從之


  ○升宣府舊游兵遊擊婁光先為五軍三營參將調選宣大左營遊擊李通為河間領軍遊擊升河西備禦都司唐明世為甘肅鎮夷堡遊擊河南都司僉書高如鬥為山西都司掌印貴州都司僉書夏士昌為廣東都司掌印


  ○甲子吏部會推工部尚書得旨大工緊急崔呈秀督察不能暫離故點陪推薛鳳翔升工部尚書


  ○兵部尚書王永光<疏>報在京各衙門捐俸犒兵銀通共二萬七千九百六十九兩


  ○工部尚書薛鳳翔等言奉旨收大錢愈收愈多恐非數萬銀不可以收盡結局也臣已檄行原管寶源局一面對換一面鼓鑄或可通融無礙凡用大錢處所各發一檄責令有司一切徵收角□羊部改鑄小錢一體通行得旨近畿各地方官一切賦稅丁糧事例等項及在京五城房號崇文門稅課俱用大錢勒限收完分角□羊原發衙門改鑄小錢仍大張告示以安民心


  ○遼東督師王之臣塘報逆奴掩襲粆花部落殺其名王貴人掠其牛馬虜眾避難來歸者以二千計臣恐中間夾雜奸人呼粆花領賞白喇嘛舉其來歸夷目一一質問喇嘛泣言俱是粆花部落隨行甯前道會同總鎮將來歸漢人漢地安插其夷眾老弱善為撫慰候事定仍歸虜營以示恤患之意兵部尚書王永光言南來者未必皆真夷況虜情叵測此二千人者儻安插未遂所欲日夕窺我虗實以輸之憂在西虜者正恐不後於東虜也且安插有安插之費目前僅支後必不繼合無將數內漢人設法安置其夷類厚給犒賚即著領賞夷目盡數押領而還聽彼酋首自行分派部落 上是之


  ○原任巡撫登萊武之望<疏>言毛帥在鮮五年先與舊撫鎮不和繼與臣等不和今又與鮮君臣不和豈諸臣皆厲世妖孽而獨毛帥為和鸞鳴鳳耶塘報中捉獲奸細與逃回婦人之言皆言李永芳等於臘月初五日差人往三山島至二十八日始回毛帥深諱之千方百計以圖遮飾邇來一聞李暉之党將勾虜南下即撤兵竄匿雲從島間諜一書致差兵分屍遊示且來□書之醜損威辱國莫此為甚猶哆口自矜曰雖分屍遊示遂思其大舉之師豈非一紙之效獨不思雖寢南下之師遂堅西向之舉豈賊不可自遺而可以遺 君父耶此其跋扈之勢與古安史何異臣獨力撐持恨不能制其驕蹇而同朝衿帶之士反欲劣廢臣以快其心如朝廷紀綱何臣非好為此喋喋緣海外虛實與臣等是非關係匪輕此事若不行查勘則堅白之論終不息矣得旨武之望心跡自明既經改升著安心供職不必勘議


  ○天津督餉戶部右侍郎黃運泰<疏>言舊屯撫之屯大概有三屯本屯課屯田子粒是也今屯本已繳不權民間子母之利屯課有限無煩有司措處之艱惟屯田子粒其地原用帑金九千九百七十餘兩買為長存事產者是其地即為本而計其地之所入即為利大都得尺則尺得寸則寸雖時有豊歉獲利未必取盈然酌地定賦閭閻不擾視給屯本以規屯息者其便於民為尤多也


今屯地已奉旨歸併各道則地內子粒應徵本色折色及增減規則實屬各道專則至今各道尚無定議屢經催督竟屬杳然屈指秋成不遠可不早為之所乎臣為各道計湏驗其地之腴者如數納糧瘠者量從減豁成熟者照舊耕耨老荒者從實開除總之價買者未必盡腴其中亦有瘠者不妨變賣另置義捐者未必盡瘠其中亦有腴者似宜設法開種從便區處此正各道職掌安能他諉得旨屯田既歸併各道著嚴加查覆酌定本折多寡以便秋成收運


  ○升太常寺少卿羅尚忠為光祿寺卿仍管太常寺少卿事兵部職方司郎中莫在聲為光祿寺少卿南京太僕寺少卿錢策為南京光祿寺卿


  ○複除原任山西按察使秦士文為山西按察使備兵懷來


  ○升陝西參政李養沖為本省按察使備兵洮岷山東副使焦源清為參政照舊管事

- -


  ○乙丑登萊巡撫李嵩言寧撫擬調丹師防守覺華部諮坐派登鎮船八十只兵一千六百名日夜圖畫不能如數以應今查得船五十只兵七百七十四名統兵官一員於本月初八日開洋起行一年換班為更番防守之制章下該部


  ○起原任湖廣都司王先銑為中都留守司僉書升湖廣郴桂道中軍守備趙一斌為貴州都司僉書○丙寅禮部尚書李思誠言變異繼至 天心實有所震怒虗文徒具實政不修未足語修省也前遇災陳言諸臣章奏已多而剴切詳盡實無如王永光一<疏>舉朝以為得大臣敢言之風惟願我 皇上采而行之得旨災變示警已有旨上下痛加修省若舉朝臣子都能洗心滌慮守正奉公自然天意可回朕覽諸臣章奏未嘗不虗懷採納何得專指王永光一<疏>為言且本內既無司官案呈便系奏本如何稱題本用印大臣舉動以後還要謹慎


  ○禮科都給事中等官彭汝楠等言朝天宮乃衣冠萃集忭舞祝厘之所聞之故老舊為 成祖文皇帝潛邸曆 仁


  宣兩朝而後葺成者一旦煨燼無餘所關豈渺時方齋禱祈雨而反得火天心人意似有戛不相入者又聞三輔齊魯旱蝗薦臻徐淮之間饑民嘯聚將來尚不可知竊意 聖明當此必倍加怵惕行所未行請申省刑之說可乎易之象曰山上有火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蓋先王觀於火而知獄之不可留也諸如□稅台差引成例匪關創議 皇上且不難一朝反汗豈以刑獄人命所系顧漫不動念毋亦慎重其事有待而發耳乞及時慨發德音將經審各犯悉付法司定罪在諸犯生殺予奪總莫逃 皇上之斧鉞而在 皇上于宛轉嚴法之中存不忍其死之意


即此一念已足消天人之沴天地角□羊而雷雨作此其時矣至正陽門崇文門宣武等門出入舊有稽察系守門內臣為政近日乃有需索過多者毋論縉紳冠蓋□旅出入皆有常例多至數兩少亦不下百余錢者國門之內幾同畏途伏乞 皇上敕下該監嚴加查革以通來往亦消弭之一端乎得旨門稅舊規若果多索朕豈不知這本條陳未當


  ○河南道禦史賈毓祥<疏>言兵餉加派竭四方以事一隅者幾十年矣試問邊臣以破賊之期彼能自必乎不日不月此竭澤而焚林彼沃焦而漏卮其與捐胸腹而療肩臂何異今後似當從長打算趙充國困先零屯田餋卒以待其疲而詔旨屢下獨不當就關內近地墾荒廢之田乎得千人之粟則可省千人加派得萬人之粟則可省萬人加派誠得能者而任之則雖歲歲用兵不失上天休養之意也今如南直之旌德太平河南之靈寶憑山嘯林動以數千一旦決裂正不知兵出何人餉出何地耳夫夷雖未必遽為患而牂羊萇楚之悲常自夷狄始民窮亦未必輙為患而斬竿揭木之奸常自困迫始人事如此天地之氣雖欲不乖不可得也<疏>下該部


  ○薊遼總督閻鳴泰<疏>言臣接邸報見豊城候李承祚一<疏>謂毛文龍不當移鎮然此非勳臣意也近有一種走利如鶩之徒視朝鮮為奇貨借文龍為赤幟乘波濤為捷徑而徵貴徵賤虗往虗來恐文龍一移則壟斷俱絕故為文龍遊說而實以營其自便之私勳臣熱心聽其娓娓遂不勝私憂過計落其術中而不知耳噫臣因是而重有感焉自我 朝立國至今師旅之興何時蔑有然未有用兵之久靡餉之多而成功之難如東事者病根在事有兩樣人而人有兩樣心有一樣欲殺奴之人即有一樣不欲殺奴之人欲殺奴者惟恐其不滅以為國害不欲殺奴者惟恐其不生以為己利自江東路開真假莫辨奴酋槍炮之利與我共之而硝黃之需產自何處奸細泛海而輸與奴為市夫誰知之又誰禁之者今一旦欲更所以稱不便者猶呶呶未已此成敗安危一大窾系臣願


  皇上毅然英斷無為若輩所惑此昔人所以成破蔡之功而針今日之膏盲者也得旨毛師駐劄地方還從長酌議具覆火器系中國長技近來海禁既弛奸人假東鎮為名夾帶硝黃鐵器違禁等物私賣外夷希圖重利無從譏察甚非法紀以後著查照舊制嚴加申飭


  ○南京戶部尚書畢自嚴清查事例銀兩見存庫銀二千三百七十七兩並遺存鑄本二項共一萬兩角□羊濟軍需


  ○吏部推兵部職方司添注郎中葉大受實授管事得旨葉大受簸弄是非排陷正人姑著削了籍員缺另推來用


  ○ 命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施鳳來回部管事


  ○升工部郎中胡士相為江西右參政分守湖西補原任陝西參政王所用為山西右參政管轄太原


  ○調副總兵管宣武參將事楊應乾於前屯副總兵管覺華島參將事祖大壽于甯遠遊擊管鐵場堡守備事竇承功於中後所升原任都司僉書管清河堡遊擊事劉世功為中右所遊擊寧遠敘功都司僉書高如嵩為中前所遊擊起原任蒲河備禦王化准為興水縣堡備禦廣甯左衛指揮劉應選為高臺堡備禦從兵部覆遼東巡撫袁崇煥所請也


  ○丁卯 上傳與戶工二部所收大錢速發兩局多設爐頭改鑄小錢用使不許冒破


  ○大學士顧秉謙等題 三朝要典已經編纂刪潤裝潢成帙謹進 睿覽裁正發下容臣等寫正本擇吉具儀上呈所有 禦制序文擬撰一通並臣等恭撰後序進呈得旨洪惟 三朝要典乃人心之公論萬世之大防朕不敢私其是非于上史臣亦誰敢私其曲直於下乎所有陸續草稿既經卿等刪潤謄錄副本已完並撰擬序文及卿等恭撰後序朕覽其梗概大略已知或就中詳細之處湏發揚獻納足為臣下之模必剖決是非炯昭後世之鑒庶 三朝大案若宛在目前邪正了然即萬代不易卿等還更加詳慎務成不刊之典期示將來即寫正本擇吉具儀進呈


  ○以禮部尚書黃汝良充經筵講官


  ○戶部尚書李起元請嚴查馬場議變地價得旨馬場地價並租銀拖欠數多著員外李桂芳前去作速查催起角□羊以助大工


  ○兵部尚書王永光以朝天宮災上<疏>言今者以四方輻輳之地半屬丘墟千官呼祝之場盡歸煨燼即行路為惋惜況臣子能無疚心因思水旱盜賊之變猶待章<疏>之奏聞即日月薄蝕星辰逆行亦煩太史之占驗獨譴告於都城之內疊徵於旬日之間甚至雨澤未沛冰雹隨之乖戾之象顯示相左 皇上亦既耳聞目擊悚惕不寧矣亦既傳示諸臣共圖消弭實政矣自諸臣條上封事自停刑罷稅之外卒未能恩免何項寬恤何人概已知道了三字應之


夫委之不知猶俟有悔悟之日知而不改何時是蘇息之期 皇上當思天變之可憂或兆於人情之未暢今能使人情帖服便可望天意挽回若 聖意未回 天威愈赫為臣子者即欲耕食鑿飲以農夫沒世亦不易得而況能保有崇階長與皋夔稷契共事堯舜之主哉得旨今疆圉未靖你部能悉心運籌矢圖安攘即系修省實政何必合詞求罷況進言有體大臣尤宜詳慎<疏>內以危言激聒明是要君為首的姑不究

- -


 ○戊辰 上視朝


  ○ 穆宗莊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禮遣鎮遠侯顧肇跡祭 昭陵


  ○工部尚書薛鳳翔等言臣部題委四主事分收大錢雷化鱗則管理北城也好錢當給與小錢八文低錢當給與小錢六文侍郎崔呈秀孫傑出部突遇二三十人搶地鳴冤言書辦每八文克減一文止給七文算二千一百文該領銀三兩八錢一分八厘有克減至一兩二三錢問之則經承行書辦穀萬里也本官既失防閑於先又失覺舉於後乞敕吏部酌處以懲疏玩書辦穀萬里乞敕下法司追贓正法以警其餘 上命吏部參處化鱗將穀萬里下法司追贓正法


  ○巡按直隸禦史何廷樞查撥過肅甯伯魏良卿莊田坐獻縣等縣贍地七百頃每歲額徵銀二千一百兩


  ○庚午


  上諭戶工二部據奏工部爐頭比戶部三分之一即著李廷芳一員監督每日鑄錢務足銀一千七百兩之數戶部爐頭共一百二十名責令苖自成和於朝作速料理每日鑄錢湏足銀五千兩之數匠役工食兩部自為處給不許仍前夾帶私鑄致妨官鑄


  ○大學士顧秉謙等恭進纂修成 實錄副本得旨卿等所進纂修成 皇祖實錄副本自隆慶六年五月起至萬曆十年十二月止共一百三十一冊朕虔盥恭閱具見殫忠紀述深葉朕心仰惟我 皇祖享國綿長政務煩钜卿等即傳諭副總裁等官更加博訪周詳務要矢心矢慎即將十一年以後之稿遵奉屢旨上緊催修俾登竣萬世信史以慰朕羹牆若見之思其加恩示酬統需覆命


  ○禮部尚書李思誠覆順天府府尹秦聚奎<疏>近如越關瀆奏諸宗及流罪人犯應角□羊往彼處者皆行宛大兩縣直起長角□羊以一宗而累數角□羊以一角□羊而累數家途長則有十餘裡之遙費多則有百余金之出誠有如該府所雲者今後犯宗由京師遞角□羊而去沿途所曆州縣各遞取交明收管存案以備稽查至彼處該府州縣著落該王府長史教授啟王取具收管徑送本省布政司按季類繳則畿輔兩邑既無偏苦之費而沿途嚴押亦無縱逸之虞矣得旨以後犯宗由京師遞角□羊前去者如議行


  ○以禮部左侍郎協理詹事府事李康先掌翰林院印信


  ○兵部尚書王永光以進言蒙旨切責具<疏>待命以求處分得旨既任中樞正當以寧靜疆圉蚤奏膚功為念何得預設不然之辭希圖釋擔還宜勉力經營悉心供職


  ○辛未夏至祭 地于方澤告 太廟請


  太祖高皇帝配祀命駙馬都尉侯拱宸恭代命侯梁世勳陳光裕大學士馮銓尚書王紹徽分獻嶽瀆之神


  ○升狹西□雒道中軍守備李煌為河南都司僉書雲南隴把守備王繩祖為貴州都司僉書


  大明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實錄卷之七十一



- -


source :


明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之106 ~ 正德8年 11月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225519


明實錄序: 明實錄校勘記凡例 校印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紅格本明實錄序 及後記
http://wx.cclawnet.com/mingchaoshilu/01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257卷)/ma001.htm


明實錄 :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
http://wx.cclawnet.com/mingchaoshilu/01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257卷)/index.htm


明實錄序: 明實錄校勘記凡例 校印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紅格本明實錄序 及後記
http://wx.cclawnet.com/mingchaoshilu/01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257卷)/ma001.htm


明實錄序: 校印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紅格本明實錄序
http://wx.cclawnet.com/mingchaoshilu/indexs.htm


明實錄 :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
http://wenxian.fanren8.com/06/03/46/1.htm